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1: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

篇1

大学专科:金融、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义务教育、体育教育、秘书、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公共关系、新闻学、房屋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园艺、护理学。

大学本科:金融、经济学、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学、义务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师类本科: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专业只面向高职高专在校生开考: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商务管理、现代商务、财务管理、公共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造价管理、农学、园林。

二、报考对象及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年龄、民族、种族的限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并按我省开考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学完一门或数门课程的考生(根据开考各专业的报考条件),均可自愿选择专业报考。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专业报考。病残者应选报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专业。

医学类护理学专业将继续开考,但报考人员只能是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人员(报考时需出具相应证明),非在职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大专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科(若专业考试计划中已有该门课程的除外);报考大专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大学语文”。

报考本科段的考生,须是国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专科以上毕业生,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须交验上述学历毕业证书(报名时不须验证),报考时按各专业要求分类报考。

三、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网录入报名信息。

报名确认时间及地点:具体确认时间由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确认点通知。届时考生到确认点确认,办理验证、照像、交费等手续。

四、报名手续

考生根据所报专业的开考课程,报考本次开考课程的一门或数门,并按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计划的有关规定参加考试。允许考生根据开考专业计划跨专业兼报同课程名称、同学分的考试科目,但考生必须注意不同专业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是否相同。

市场营销(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两个专业从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报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毕业者,过渡一年,于2014年1月停考。

(一)报名考试费:根据云发改收费[2006]98号文批复,我省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2元(人民币)。

(二)考生须按《云南省自学考试 网上报名公告》规定程序进行报名,并特别注意报考部分专业和课程必备条件及报名确认点、考点设限情况。

(三)应考者的往返路费及食宿费自理。

五、考试

1.考场设置:由各州、市办考部门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物流管理”(本、专科)、广告专科只在昆明设考点。

2.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反考场纪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及我省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为及格,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招考频道”上,考生自行登录网站ynzk.cn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4.考生考试时间及临考复习假的占用问题,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一九八七年发文《关于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给应考假、复习假和发放自学考试奖学金的规定》执行。

5.考试时,除“高等数学”考生不得使用计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携带使用计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储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6.同一考试时间内,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两科。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8.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英语(二)〉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大专公共英语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公共英语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定。

9.中文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之联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及上机考试请与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联系。

10.已取得本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考办或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六、学历及毕业生的使用待遇

我省自学考试的学历为大学专科和本科二种层次,应考者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可以取得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按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云教自字(86)第10号《关于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文件执行。

篇2

论文关键词:集成电路,特点,问题,趋势,建议

 

引言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它是工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它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了电子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是电子工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日美欧等国均把集成电路业定义为战略产业。据台湾的“科学委员会”称未来十年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也表示拟投资600亿韩元于2015年时打造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与国民日常消费相关领域因此集成电路与全球GDP增长联系紧密,全球集成电路消费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9%的情况下2010由于经济形势乐观后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今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同比增长33%。

一、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676亿元占全球市场44%,集成电路消费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但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1040亿元,绝大部分为产业链低端的消费类芯片,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术被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从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是全球集成电路业的推动者,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毕业论文提纲,增长率随着经济形势有波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69.92亿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5亿元同比下降13.2%、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收入498.16亿元同比下降19.5%。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上企业总体规模小,有人统计过,所有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美国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主流芯片设计采用130nm和180nm技术,65nm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虽然国际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应用40nm技术设计产品了,但由于65nm技术成熟,优良率高,将是未来几年赢利的主流技术.设计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都较小,属于初始发展时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国外许多厂商开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规模采用的是65nm技术,而中国国产芯片中的龙芯还在采用130nm技术,中芯国际的65nm技术才开始量产,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没达到250技术。在封装测试技术方面,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品,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50%以上的产值都由封装产业创造,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高端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始开展,但有已经开始下降的趋势杂志网。在电子信息材料业方面,下一代晶圆标准是450mm,有资料显示将于2012年试制,现在国际主流晶圆尺寸是300mm,而我国正在由200mm到300mm过渡。在GaAs单晶、InP单晶、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均较大落后于国外,总体来说我国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进口。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有数据统计我国95%的设备是外国设备,而且二手设备占较大比例,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都是国外设备,从全球范围来讲美日一直垄断其生产和研发,台湾最近也有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规划和建成了7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其中长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无锡和北京等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积聚地,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近半数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销售额,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整个产业企业数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设计业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也在近一部壮大,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成都、西安的产业带转移。

二、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还很薄弱,科研与生产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十分有限,虽然新闻上时常宣传中科院以及大专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经过市场的运作和考验。另外集成电路产品的缺乏应用途径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难以推广和积累成长。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幼年期,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在各项资源的占有上差距较大。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风险大,换代快,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80%的投资都来自海外毕业论文提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从台湾引进的。

再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配套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的高端设备只有美日等几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人。

还有,我国集成电路产成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提出自己的标准和架构,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处于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向国外技术模仿学习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使用中有80%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设计的,国产20%仅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产品相对廉价这当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PC机市场是我国集成电路应用最大的市场,汽车电子、通信类设备、网络多媒体终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增长最快应用领域. Memory、CPU、ASIC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将是最主要的几大产品。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正在向我国大规模转移,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资4.5亿元后,2007年又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厂预计2010年投产。

另外我国代工产业增速逐渐放缓,增速从当初的20%降低到现在的6%-8%,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减小。集成电路设计业占集成点设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2008、2009两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其他专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任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说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合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行业开始向“3:4:4”的国际通行比例不断靠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都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重不断加大,制造公司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链不断联合重组,集中资源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核心企业销售额所占全行业比重从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体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越来越成熟,从美国集成电路厂商来看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只有较大的核心企业和专注某一领域的企业能最后存活下来。

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52.6%下降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进口量增速。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我国正在由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向制造大国迈进。

四、关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电路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中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其适合酝酿研发毕业论文提纲,但中国的高端集成电路研究还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实验室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就使得国产高端芯片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得不到应用和升级。在产业化成果推广的解决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采购计划,以政府出资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国家采购以保证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得以实现杂志网。只有依靠公共研发机构的环境、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走基于公共研发机构的产业化道路才是问题的正确路径。

第二、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研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15%,固定资产投资占销售额的20%,销售额如果达不到100亿美元将无力承担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族集成电路产业在资金上积累有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上缺乏积累,经不起和国际集成电路巨头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根据国际贸易规律,资本密集型的研发产业倾向于向发达国家集中,要想是我国在未来的高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有一席之地只有国家给予一定的积极的产业政策,使其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才能使集成电路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产业链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资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企业与政府的隔离,在成功投资后政府收回投资回报退出公司经营,不失为一种良策。资料显示美国半导体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风险基金。台湾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台就与其6年建设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扶植有密切关系,最近湾当局的“科学委员会”就在最近提出了拟扶植集成电路产业使其达到世界第二的目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走先官办和引进外资再民营化道路,在产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大人才也较为匮乏民营资本难于介入,这样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资力量,但到一定时期后只有民营资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电路产业走向良性化发展的轨道。技术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集成电路业的技术快速更新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的竞争性的优势得以体现,集成电路每个子领域技术的专用化特别高分工特别细,每个子领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适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各个子模块经营将朝着分散化毕业论文提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企业专注于各自领域,在以形成的设计、封装、测试、新材料、设备制、造自动化平台设计、IP设计等几大领域内分化出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并相互补充,这正好适应民营经济的经营使其能更加专注,以有限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能够达到自主研发高投入,适应市场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间资本的投入会使市场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发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佐平曾今说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找准方向、加强合作。只有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研发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快速发展有限途径,我国资金有限,技术底子薄,要想快速发展只有借鉴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朝正确方向发展,而不是从头再来另立门户。国际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与国家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可以走先生产,在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后再研发的途径。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国企业的流动,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卢锐,黄海燕,王军伟.基于技术学习的台湾地区产业链升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8,(6):32-33,36.

[4]叶甜春.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集成电路,2006,(9):17-19.

[5]杨道虹.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3):6-10.

[7]庞辉,裴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9,(8): 9-12.

[8]翁寿松.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8-12.

[10]李珂.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回顾与2010年发展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3):5-6.

篇3

关键词:“炼化一体化”项目 人才培养 探索

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石化在湘最大的建设项目,按照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炼化一体化”项目将作为湖南省石油化工龙头产业发展。根据“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人才需求,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对接产业、融入项目、服务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共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基地。通过合作共建基地,深入开展专业共建共管、订单培养与员工培训、人员互聘、教学工厂、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合作项目[1-3],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提供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保障。合作过程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共定、培养过程共管、优质资源和教学科研成果共享。

一、合作专业及招生对象

按照项目建设人才需要,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定向培养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仪表)、工业分析与检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高技能人才。拟招合作专业三年制大专生,采取在校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2+1或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1、对接项目动态调整专业

根据“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开发或建设项目,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教育质量、社会评价等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2、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

为使合作教育顺利开展,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培养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和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宗旨,经学院与合作企业协商,双方就合作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在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以及其它约定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3、完善“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目标上实现化工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化工生产岗位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结合;在培养计划上实现基础理论教育、化工专业技术教育和石化行业从业素质教育三结合;在培养途径上实现炼化一体化产业、合作企业和学校三结合;在培养规格上实现毕业证书、石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教育拓展证书三结合,专业文化建设对接石化企业HSE(健康、安全与环境)文化。

采用“2+1”或“2.5+0.5”订单培养,从就读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第三年或最后一学期,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合作培养。

4、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参与对“订单”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将企业文化的了解、职业素质的养成及岗位技能的训练等直接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石化行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制定教学考核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结合学生面向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就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模块。

学院负责完成实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合作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场地、必要的实习条件和技术指导人员。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课题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

5、合作参与课程建设

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课程的依据,根据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首先要了解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该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

通过聘请石化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校企合作课程。学院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院的课程资源确定合作课程的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这一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旨在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满足企业的需求。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职业岗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课程链路,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合作建设教师流动工作站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并选聘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现场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明确专业课教师在站、出站的目标、工作内容和考核细则。双方商定计划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流动工作站学习、实践。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落到实处。委派专任教师到“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一线调研、顶岗实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及时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采取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落实“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等具体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聘请“订单”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提高其执教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订单”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起一支由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在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实训(作业)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的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实践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师资整合方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讲授部分专业课,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7、积极参与订单企业的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利用订单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企业技能比武活动,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深刻体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证通过率和职业能力。

8、双元质量考核与评价

学院与企业共同对订单班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价,经校企双方评价合格的学生方准予毕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订单”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企业积极跟踪实习生、毕业生的业绩表现,配合学院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反馈。学院指定专人参与学生管理,企业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并直接纳入学院的学籍成绩管理。

三、 学生的选拔与考核

学院负责召集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报名工作,并配合企业做好报名前的宣传动员工作,邀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学生将来在企业中所能从事的技术岗位,负责向学生介绍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的目的,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双方约定的内容,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作为订单培养的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报名之后,企业将对学生进行选拔,选拔的依据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前两年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是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由企业确定订单培养的学生名单。

四、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成立“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领导小组”,设立校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双主任制,领导和指导订单班的教学实践活动。为订单班配备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老师,加强合作办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引进优秀教师,邀请企业专家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企业为订单培养的学生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和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学生的实践性环节尽可能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活动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对于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企业严格按照合作培养协议执行。只要满足合作培养协议书中规定的条件,企业即保障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朱怀忠.对高职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篇4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与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72-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门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内有116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此专业。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9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两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专业皆可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样的专业调整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立足于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如何重新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成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原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初设立的目的与初衷是为了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但从新疆农业大学开设多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该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乍一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专业,会感觉该专业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囊括多个专业领域、学生就业去向定位多方向,优势体现非常明显。但正是这些“优势”导致该专业发展至今弊端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明确、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设计、规划、评价、决策、策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要求学生兼具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致使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也使学校面临着专业难以准确定位、难以突出品牌特色,而学生面临着什么都需要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的尴尬困境。

(二)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如上所述,正因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口径太宽、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该专业学生要求毕业后能够胜任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面面俱到,包括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惯行的本科专业(学分制)四年制难以保证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设置,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而不精,形成专业不“专”的窘境。

新疆农业大学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在2012级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专业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与规划、村镇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测量学、地理数学方法、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等。从设置的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囊括资源、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等多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杂乱无特色,重点不突出,在社会上找不到完全与之匹配的部门、行业。可见,按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来全方位设置课程并不符合科学发展原理与规律,也违背市场规律,课程设置应当针对市场需求与相应的行业部门,有的放矢。

(三)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符的职业,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排名第八,对口率为44%。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专业口径太宽,学生学的杂而不精,似乎什么都会又都不会,社会上也没有完全匹配的部门、行业,导致就业市场和各用人单位难以认可并接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而用人单位更愿意吸纳与其完全对口的专业的学生,例如,规划部门愿意吸收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环保部门愿意吸收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国土部门愿意吸收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专业的学生等。泛而不精使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前述诸多专业的学生相比几乎毫无专业竞争优势,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业对口率很低。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以前就多年未招生。

二、学科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带来的机遇

如前所述,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我国开办多年以来,各地各高校都面临着许多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学生就业方面的困境。鉴于此,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个专业。此次学科与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帮助该新专业明晰了专业内涵、理顺了学科关系、明确了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明晰了未来城乡规划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使地理学科参与城乡规划实践,用地理学理论统筹指导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新专业的具体内涵。这正好适应了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性发展趋势,也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定位上更加细化、明确,承担起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使命。

其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明确了该新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使得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较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与优势,优选特色方向,显得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新疆农业大学就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基础人文地理知识和理论的,精通基础城乡规划知识和技能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相应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专业方向确立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再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对学生来说,改善了原专业学生学而不精以及专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境况,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有了更加对口和明确的用人单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面临机遇的同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结构的优化、在学时有限前提下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等。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优势,并以此组织教育实践,实现规划人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基于以上问题兼顾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疆农业大学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微观居住区的管理规划,从事城乡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业务能力要求

在上述培养目标指导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GIS、计算机和绘图等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协同攻关能力;外语要达到能较顺利地查阅外文期刊以及运用外语交流的水平。

(三)课程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综合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主要的理论教学环节,构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基础。除了提升基础素质能力的课程如思政、大学英语、高数、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之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具体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学科背景与社会需求设定。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自然资源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地统计学、遥感概论、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地理数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村镇规划、旅游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源调查与评价、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任意选修课主要包括维吾尔口语、专业英语、建筑美学、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矿产资源管理概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城市规划制图技术、公文写作、专业文献检索以及文献综述与科技论文撰写方法。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及社会搭建起一个桥梁与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和设计4个环节。其中,课堂实验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习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习、遥感实习、地图学实习、土地利用与规划实习、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习,前三者各一周、后两者各两周;专业实习为校外城乡规划综合实习,为期12周,集中安排在大三暑期及大四学年初始;此外,还有8周的毕业实习和累计10周的专业文献综述及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的具体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宗旨。

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则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包括公益劳动与支农劳动)、社会实践(含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等环节。另外,学校还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参加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支农劳动获奖,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公共考试,职业资格与技能认证考核,阅读学校推荐的课外书目、学术论文,以及听取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等,取得成绩者,由学校认可并以学分形式记载在学生学习档案中,要求至少应取得8个学分(其中非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至少2学分),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重在明确专业内涵与方向,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当然,新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还将历经一个不断反馈与修正完善的过程。

结语

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进行的学科和专业调整,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承办高校及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汲取以往教训,结合社会需求,重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专业竞争力,促进新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城乡规划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中国教育,2012-12-04.

[2] 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排行榜[N].网易教育,2011-06-08.

[3] 彭位华,张勇,刘雪艳.专业调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13,(1):134-137,156.

[4]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5] 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6):22-25.

篇5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风建设;成效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情况关注度随之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界自身也着眼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种广为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的学风改善。本文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采用的各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其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逐渐趋于一种松散状态转变,社会各界很多人士把这种现象单一的描绘成一种个性化增强、学术味变淡的现象。然而,对于这种笼统性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盲从或者果断予以批判。无论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如何,各高校在实行扩招的同时,也在增强力度,进行学风的建设工作。

1.1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表现在盲从追随,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群体特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一味跟风追随高校教学大纲。如在晨练晨读方面,高校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早起进行集体运动,在集体运动(例如:晨跑)之后,进行集体晨读。每个班级自主规范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学生们在规定的可活动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读。这种对于学风建设的强制性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严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大学生们自觉阅读学习的好习惯,但从实际践行效果来看,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方法并未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而被学生们所排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以集体强迫意味的方式参与到这种教学管理之中,并且厌恶感渐增。其二,学风建设方法过于陈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新时代和新教育下,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在这种传统的理念之下得不到适宜的指引和突破。例如,学生的学习研讨交流会有时候脱离学生群体,单独由老师在形式上过一遍,没有实际意义。要么就是学生会自主开展,但是只是会内人员参与,不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其三,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实和创新无法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现代化教育模式下的致命之处,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最大阻碍。

1.2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基于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引导方向。其一,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在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编制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学风建设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遵循共性的原则下,突出个性的发展。其二,对于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摒弃不符合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部分。其三,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到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使二者孤立开来。还要做到现实和创新相结合,不脱离社会实际,实施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2促进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实践教学

由上文总结得出,为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优良的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思路。全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增加创新性实验;加强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活动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参加创新、科技实践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鼓励本科学生参加研究、试验计划项目。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对部分高校(包括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大专院校等)的调查效果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各校学风建设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

3创新实践教学促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分析

各高校所采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与此同时帮助学校建立起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引导之下,培养了创新的治学精神,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均得到改善,为学习的教学斩获了一片佳绩。

3.1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观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在对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时,都具有普遍的感受和经历。即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一时的压力释放,进入大学初期身心完全放松,学习进入不了状态,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大一学生,学生会的吸引、校园团体的号召,使得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就会转移学生们对于玩的注意力,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们把精力放在实践过程中,从而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部分高校在低年级还未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设置出一些引入性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逐渐引导学生们进入对专业课的渴望之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还未接触试验的低年级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进入有组织地观看高年级学生的试验过程,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之下,学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集聚创新的治学精神。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阶段,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都应当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应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复述,而应当在创新层面上有所提高。高校引入创新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们的创新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不再是只会记忆和复述知识重点、难点的学生,而是可以从知识之中寻找知识,从难点之中自主找出策略的人才。例如,某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学生们自主组成团队,对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做调查报告,并在特定时间统一在课堂上陈述调查报告内容。学生们在接受这一性质的实践教学任务时,觉得难以应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收获了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东西,如实践能力的提升、调查分析能力的改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预定目标设计之下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创新性的治学精神。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们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以专业为主引的基础上,对各科知识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如此,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创新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例如,大学生在创造设计基础课上,老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就某一设计进行头脑风暴的实践,然后布置任务,在下次课堂上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知道学生在课下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一个作品包含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用户体验和需求度等各方面,而一个作品由一个小组完成还包括了小组成员内的沟通协调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更冗杂了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学生们在完成设计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3.4改善教学成果。

高校可首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目标,在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目标。例如,大学一年级重在打基础,抓上课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自修,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靠硬性督促,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制定出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大学二年级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考研目标或其它方面的努力方向。大学三年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研或其它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级要求毕业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积极投身到就业工作中,提高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每个阶段细分的不同教学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法,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后(首先在校内组织小型娱乐类比赛),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而,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就是创新实践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印证。

3.5取得系列战绩。

从某高校采取创新实践教学的成效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专业学习、动手沟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并帮助学生和学校取得了系列战绩。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2009年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系列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各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自动化专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学校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学校各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一系列的战绩均得益于教师正确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时代需求的最好回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校风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4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要求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这种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就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的成效取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是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透彻,希望有学者能够加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希望此文的阐述能够给当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546.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侯雪峰,刘莉.大连市高等学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08,(01).

[4]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陈志刚.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7]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9): 11-13.

[8]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J][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