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8:2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于自身易感因素及客观存在的多种基础疾病,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具有较高发生褥疮的几率。因此,做好呼吸内科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专业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预防褥疮的发生。具体方法首先要鼓励患者克服运动所致的短暂气促而定时翻身,并做好翻身及肤色记录;其次是忌高温沐浴,严禁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再次需保持床位的整洁干燥并给与必要的营养支持;最后对最易发生褥疮的部位需另行采用垫气圈或棉垫等进行预防。
2用药护理
呼吸内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及机体特点的特殊性,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产生改变,再加上可能会出现漏服或错服的情况,轻者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甚至出现药物中毒。因此,相关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与严格的监督,以避免发生漏服或错服的情况,并在患者用药后密切关注是否有明显药物副作用发生。
3饮食护理
对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饮食方面多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足够热量的饮食,以此确保充分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同时还应尽量养成正确的卫生及饮食习惯,要做到是保持口腔清洁,少食多餐,尽量免除辛辣、油腻及其他高刺激性食物,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患者的保持每天1500ml左右的饮水量,以此尽量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度,同时也更有利于受损黏膜的修复以及痰液的稀释和咳出。
4睡眠护理
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多数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此方面的护理首先需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睡眠条件,即安静而舒适的环境;其次是相关的护理专业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不得不在晚上开展护理工作的情况下,需尽量动作轻柔;再次需尽量坚持让患者入睡前采用温水泡脚,劝戒浓茶、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带刺激性的电视节目;最后对存有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适当给与药物辅助入睡,且勿让其单独居住病房而发生意外。
5康复期护理
对处于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的老年患者,应采取多方法并施的方式引导患者进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锻炼,多参与有利于增强耐寒能力、呼吸功能的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锻炼膈肌以增加有效通气量,进一步劝戒烟酒以更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
6结果
以上护理措施自2010年实施以来,其当年患者的满意度为78.4%,2011年为89.6%,而2012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满意度已达96.3%,可见所有患者对本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递增速率较大。
篇2
关键词 护理 人才需求
为了了解护理专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使我院能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为我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的拓展和新专业的设置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的为各用人单位提供合格护理人才,我们护理系开展了护理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活动。
2012年暑假,护理系的老师们调查了长沙市多家医院。各家医院以热情的态度向我们介绍了医院人才现状、岗位设置、医护人才需求数量、人才流失状况等相关情况,使调查组的老师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人才调查数据。
1.调查内容
1.3医院需求调研
发放问卷138份,回收138份,明确医疗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护理学生,将测评项目按重要性依次排序如下(表3)
1.4医院护理服务模式
一律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
1.5医院需要以下专科护理人才
重症监护人才、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人才、介入护理人才、新生儿护理人才、伤口造口护理人才、静脉治疗护理人才、血液净化护理技术人才、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精神护理专业人才是医院需要的专科人才。
1.6医院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1.6.1临床老师认为:常规课程的基础上,临床护士需要强化的课程有:①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基础、护理伦理学;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有:护理药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老年护理学;③岗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心理健康、心理与精神护理、通用能力、临床营养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论文设计、护理新进展;
其他: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结论及建议
2.1护士队伍总量不够
由于传统的偏见,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家庭生活的琐事和社会对护士劳动价值的缺乏重视,使护士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受到困扰,一些护士频频要求调岗或改行,使很多医院护理人员常常缺乏[1]。根据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全省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比2015年要达到1:1-1:1.1,目前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提高护士队伍总量,为我院招生、培训护理人才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专科护士短缺
在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方面,专科护士优于非专科护士[2]。
专科护士主要从事的领域有专业静脉治疗护理、手术专科护理、麻醉护理、精神科护理、肿瘤护理与癌痛控制护理、骨科护理、腹膜透析护理、艾滋病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包括造口、伤口及失禁护理)、急救护理、感染控制、心脏康复、损伤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及器官捐赠者护理等十余个方面。目前我国在急诊急救、糖尿病、手术室、感染管理、肿瘤化疗、社区等6个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具备开展专科护士的基础,对于设立专科护士的需求较强;今后可在急诊急救、糖尿病、手术室、感染管理、肿瘤化疗、社区等6个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专科指导,并在不断完善中逐步扩大专科护理领域,为今后开设临床护理专家打下基础[3]。经调查了解到:经过培训考核认定的相关专科领域的专科护士人才短缺,具体需求如下:
重症监护人才、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人才、介入护理人才、新生儿护理人才、伤口造口护理人才、静脉治疗护理人才、血液净化护理技术人才、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精神护理专业人才。我院可争取获得资质开办专科护士培训班,以满足临床需要。
2.3护理教学应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念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护士对病人实施责任承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护士的素质要求,通过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护理专业的内涵[4]。由于各家医院已经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教学应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
2.4护理专业需要设置专科方向满足临床需要
专业方向模式教育是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5]。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推进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等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探索建立针对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加强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的建设,鼓励和扶持护理型老年院的建设。如急重症护理方向:使护生掌握危急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各种监护技术(呼吸机监护、心电监护)及常用急救技术(气管插管术的护理、气道护理、心肺复苏术、洗胃术、止血包扎等);社区护理:培养具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社区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保健和临终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从事社区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专科人才[6]。
我院可开设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设置,并增加课时,申请到办班资格,争取资质发放康复技能证书、老年护理技能证书等,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满足临床需要。
5.对招生对象的要求
许多医疗机构已意识到,与其让大量中专学历的护士长期边工作边读书,不如一步到位聘用大专毕业生[7]。
由于临床优化护士队伍结构,需要大专及以上层次的护士,且高中毕业后完成护理专业学习的护生更受欢迎,我院初中毕业而就读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逐步萎缩、并缩减中专层次护生的招生比例。
6. 适当调整课程课时
适当增加护士礼仪、技能综合训练的课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及改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形象气质及操作技能,以更适应临床需要[8]。
强化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基础、护理伦理学、护理药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老年护理学、岗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心理健康、心理与精神护理、通用能力、临床营养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论文设计、护理新进展等课程的学习;重视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
我们将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新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本课题为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项目编号YJKT-201201
参考文献
[1]徐美宝 伍施,护士队伍不稳定因素的探索和对策
[2]刘苏君,专科护士研究:从编辑相关论文中获得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00
[3]李秀华,高敏,郭敬霞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2005(15)5:9-12
[4]陆巍,陈湘玉,练敏,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及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79-380
[5]蔡汉权,李粉玲.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开展专业方向模式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1):35~37.
[6]史 平,护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讨,临床护理杂志,2008(7)6:66-67
篇3
论文摘要:结合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涉外护理的特色,培养具有较强适应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随着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医护人员和社区卫生保健人员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问题。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每年缺护士20万名,需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约10万名注册护士。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护理服务领域的国内外劳动市场,培养具有国际资格的涉外护理人才,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与国外护理教育相比,目前我们在护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经验,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我国涉外护理教育课程改革。
1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1.1 国际护理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已经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专业,护理教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方向转变,护理模式也已从疾病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
1.2 国际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调整,以使其科学、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国际护理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为学生提供三个方面的护理教育:其一,传授有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知识;其二,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其三,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能。[2]其课程设置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护理专业课程占82%,理论学时与临床实习学时的比为1∶1。护理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占43%,临床见习和实习占57%。[3]而在美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1∶3;②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护理课程将按人的生命发展过程设置为诸如孕产期护理学、婴幼儿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人护理学、临终护理学等;③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使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1.3 国外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国外护理教育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围绕这一重心,“以问题为中心”(PBL)、“以小组为单元”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常先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查资料、相互讨论获取答案。课堂上以学生讨论、讲解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另外还采用角色训练、调查报告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理教育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学生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提供咨询等实践活动,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4]
2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
2.1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尚未规范。各开办有涉外护理专业的高校尚在摸索中前进,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①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缺乏护理内涵。[5]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并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的问题;②实践课比重太小,且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脱节。前期理论授课期间,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理论知识脱离临床;而最后1年在临床实习又脱离理论的指导;③人文课程欠缺;④护理师资短缺,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不高;⑤对专业英语(特别是护理英语)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特别是护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待于加强。
2.2 对策
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护理人才,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涉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因此,涉外护理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涉外护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交际能力;应具备为国际护理对象提供保健服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②涉外护理课程设置应达到最优化,应合理地设计各类学科的地位和比重。课时上应重点突出对涉外护理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课程系统化和整体化。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使课程设置更具有融合、发展的趋势;③课程设置的内容,应注意涉外护理专业的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适当比例,英语课程中基础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比例。护理教学中适当充实社会、心理、人文等学科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④可考虑在专业学习中掌握专业英语。如教材选用,可尝试使用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专业教材;教学形式,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可尝试在涉外医院开辟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到涉外医院见习和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的机会;⑤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中国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⑥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教改受到历史、政策、管理理念、师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才能使涉外护理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泽楷.当代国际护理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9.
[2] 高书杰.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5.
[3] 孟瑞芹.澳大利亚护理教育概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1~155.
篇4
【关键词】微型课程护理专业素质
1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长期课程为主,课程的开设以学期为周期,每门课程的课时、内容和实施方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过分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论文百事通护理专业长期课程的开发周期长,以致课程内容相对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滞后,难以融合实用性、开放性、体验性的教学内容。
针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学习、探索和实践,认为微型课程(Minicourse),可以克服目前课程体系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两种课程体系互相配合使用,能灵活实施、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素质。
2微型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微型课程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它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主体社会活动的经验、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编订的,也称为专题。
微型课程与长期课程(有人将现行设置的课程形式称为长期课程)相比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1)微型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灵活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形式的设置上,不受长期课程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约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现实需要来开发微型课程。由内容决定课程的开设长度,由内容的特点决定课程实施的形式。(2)微型课程具有校本性特点。微型课程由学校教师开发,反映学生的兴趣以及工作岗位需求,体现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资源配置等,所开设的课程要在学校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聘请校外有微型课程带教能力人员),并且符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特色。
3护理专业课程中微型课程的开发
2009年以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以能力为本位护理专业课程综合化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组以人体器官、系统为线索,依据能力为本的思想,进行课程综合。在课题研究时我们发现:这样综合课程体系中有一些护理工作岗位中需要得知识和技能,难以按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工作中我们通过研究学习课程体系理论,发现将传统的长期课程与微型课程相结合可以解决问题。进一步探索护理学生在专业素质的拓展上有很大空间。
我们从三方面开发护理专业微型课程,
一、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内容;
二、反映护理专业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内容;
三、表面上看来好像与护理专业关系不紧密,但是有益于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具体说,一年多来我们开发了近二十门拓展护理专业素质的微型课程,如:医学史、人体组成研究、大鼠的解剖、干细胞技术及临床应用、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生殖医学、骨质疏松、疼痛、医学美容、护理科研方法、肥胖症、运动与康复、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甲流感的预防、护理职业防护等等。
4护理专业课程中微型课程的管理
教师到学生中调研,根据学生兴趣和要求开发微型课程,教师制定好本微型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师自己编写本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学校组织审查论证和审批后可以实施。学校对微型课程开发的老师给于政策上支持。学校也可以利用周围的人力资源开发微型课程。按照选修课程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修满16微型课程学时,得一学分,护理同学修满学校规定的选修学分。新晨
5护理专业课程中微型课程的意义
美国课程专家奥利弗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后,列出微型课程的50多种作用,其中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种:在课程安排上有更多的变化,可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和能力,为课程实验提供更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投人的机会等等。
在当今的卫生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受到重视的同时,专业素质也受关注。在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微型课程拓展专业素质,还体现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要求,也为学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篇5
一、“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因具有五年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的灵活优势,可以科学地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既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可按学年分目标、分阶段安排好实践教学活动,所以临床普遍反映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提出了卫生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3+1”、“4+1”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习放在最后1年存在的弊端,学生常常因在实习期间忙于找工作及应付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等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有优势,较好的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过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我校探索了“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3.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将5年的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见图1)。第一阶段:“3.5年”为在学校和医院学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和临床见习。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人际沟通等课程,共计1602学时。既达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同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匹配,在专业情景中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使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物学、护理伦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中医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急症护理、护理实践实训,共计1766学时。与“4+1”模式不同的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前,如护理学入门、人体结构与功能均放在了第一学期,并且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即邀请临床一线专家讲述个人专业成长历程、发放毕业生成才典型手册、参观护理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思考专业,稳定专业思想;与医院合作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组织学生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第二阶段:“1年”到医院跟岗实习,完成知识内化,理论联系实践,巩固技能训练成果,培养临床护理思维,提高临床护理核心能力。学校在这阶段加强校院合作,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即:①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涵盖实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②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③强化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④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择优选择实习点);严进点(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勤查点(2周1次网络询查,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高指点(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⑤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实习期间四次模考;综合技能巡回抽考;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⑥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纲,合作带教,合作管理及考核,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合作指导就业、创业。第三阶段:“0.5年”为学生返回学校,完成护理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计84学时。同时,根据个人情况查漏补缺、强化专项,做好就业前知识、能力的针对性补充,计255学时。如根据就业意向设置专科护理模块进行专项技能或技术培训;根据执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护理前沿知识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紧贴岗位,稳定专业思想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学校抓住时机尽早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护理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学校-家庭-行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医院尽早磨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使其能够准确合理的定位工作岗位,乐意服务在基层医院第一线,工作安心、踏实、吃苦耐劳,满足基层卫生服务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紧贴临床,凸显实践特色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临床,学校每年深入市场广泛调研论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不断修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充足的理论课时数条件下,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见表1)。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创建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开放四大实训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都实行“4+1”、“2+1”人才培养模式,新老实习生交替均在6~7月份,老实习生撤回学校,新实习生尚未适应,又正值医院工作繁忙之际,病人多、人手紧,给医院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3.5+1+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护理实习生是在每年的1~2月份进点实习,与其他院校护生错开进实习点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带教压力,同时与医院一年的工作周期重合。因此,“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生实习受到医院欢迎,实习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紧贴专业,提升学习效果
“3.5+1+0.5”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了以医疗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整体护理为标准新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要来组织课程,建立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同时,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统筹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时间,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保证学习效果。如人体生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人体解剖学之后,药物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病因病理之后。为了能尽早让学生明确专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上不仅专业课程与临床“无缝”对接,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注意与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联系,让学生学到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删除一些过深的、不必要的纯理论,增加与专业岗位需求有关的心理学、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5+1+0.5”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经过第二阶段的实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切身体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习返校后的“0.5年”,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查漏补缺,而且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学习更能抓住重点,学习效率更高。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我们医院健康、和谐发展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我叫xx,今年32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年,先后在普外、脑外、骨科、内科等科室和社区门诊工作,刻苦钻研了各专业的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了各专业的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工作管理理念。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创新、服务至上,这既是我做人一贯尊崇的信念,更是我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和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和百倍的信心走上今天的演讲台,参加慢性老年病房护士长的岗位竞聘,为把我院慢性老年病房建设成我市乃至整个湘赣交界地区的区域性老年病中心病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终生酷爱我们的护理事业,永远铭记南丁格尔誓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一方面,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慢性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老年病的特点,如老年病人病因不明者甚多,且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变数,才能真正做好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医患纠纷。如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得力,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否正常发挥,护理用品的质量、护理操作的解释、有无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有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而引起医患纠纷。
因此,我们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不断完善是保证的工作理念,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与护士们一道,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努力工作,办出慢性老年病房的特色,干出卓有成效的事情。
1。进行老年病人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有效监控,包括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误吸危险因素评估、褥疮高危评估等;切实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重视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防范意外事故发生。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
2。实施病人安全的预见性管理。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加强老年病人行为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和陪护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及陪护人员的照顾技能。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老年病房应成立病人意外安全护理维护小组,定期督导、检查、评估安全措施的效效果,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抓好关键点,把好全程质量关。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让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分析案例,使护士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护理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作为护士职业行为的准绳。不断提高护士礼仪和个人修养,努力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摆正医患关系,尊重病人权利,保护病人隐私,确实把病人服务放到首位,落到实处,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巡视,并做好心理疏导。
5。注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护士在医院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传授者的角色,在家庭中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培养护士的主角意识,主动工作,大胆创新,努力成为护理专家,在立功受奖方面给予倾斜,在考察、深造方面给予机会,在生活上给以关照,以此激发护士自觉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6。加强宣教工作,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做到防火、防震、防油、防热、防滑,其标志物要明确。物品摆放合理
,有充分的照明,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教会老年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切实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巡视,尤其特别嘱咐病人或陪护禁止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老年人是祖国的宝贵财富。他们一生勤劳,贡献无数,坎坷无数。我们敬重他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安度晚年。因此,我们必须用圣洁的心灵对待自己的工作,关爱、呵护老年朋友,用我们无私的奉献迎来他们无限美好的晚年!
谢谢大家!
中医院护士长竞聘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这次竞争上岗,我竞小儿科护士长。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我年毕业于卫校,在校三年的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我积极报名参加,克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于年获得了大专学历。通过勤奋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同时认真对待院里组织的每一次业务考试、考核,多年来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自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篇,其中在省级刊物(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上发表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适应性比较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科、科、儿科等不同的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工作中我做到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当院领导派我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尽快适应这一岗位的要求。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小儿科工作期间,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协助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观念比较强,群众威信较高。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职业道德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中我做到了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了更好地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我苦练基本功,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既磨炼了我遇事沉稳的性格,也培养了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年担任小儿科副护士长职务以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处理各种矛盾,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发展。工作中以身作则,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项工作都能够善始善终、高标准地完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服务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今年月份被评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篇7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北京;中专护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34-03
联合国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961.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6.6万人,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①在可预见的未来,北京的老龄人口将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对紧缺,对护士培养工作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市护士需求分析
截至2010年底,北京注册护士数为67308人②,按这个标准核算,北京每千户籍人口注册护士为3.4人(全国平均水平1.52人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护理人员数量标准(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国家和地区2009年的相应数据如图1所示。
《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提高医护服务质量。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显著降低患者家属陪护负担。”④2010年7月,北京市卫生局预测,北京市每年有7000人左右的护士缺口,⑤但同年,北京6所中专学校的护理专业计划总招生数仅1750人(如表1所示),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北京市对护士的旺盛需求,一方面,对北京卫生类中专护理专业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专业建设、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专护生构成的特殊性
年龄特点的普遍性 中专护生通常年龄都处在青春期阶段,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处在这样特定的年龄段,她们与同龄人一样,受年龄、家庭背景、文化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和思想成熟度的制约,很容易出现主观与客观的反差,造成自我意识矛盾。学生往往表现出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情绪不稳定、缺乏应有的积极向上的理想和追求、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异往行为偏差等类似心理问题。
性别组成的特殊性 由于职业特殊性,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医疗工作者基本上为女性,有学者对我国内地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9家医院及9774名护士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122家(占68.5%)医院有男护士,男护士人数只占护理人员总数的0.92%。⑥以北京卫生学校为例,2003~2011年共招收4011名护理专业学生,其中男生只有63名,占1.57%;在2003~2006年、2008年招收的1799名护理专业学生中,只有5名男生,占0.28%,可见男护士中所占比例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中专护理专业基本只招收女学生的现状,我们需要正视学生群体单一的性别构成,解决有可能出现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
中专护生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现在中专生大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有老龄长辈的过分溺爱,她们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中专学习后,他们与家庭的联系相对较少,但仍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而现实情况正与此相反,许多中专护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在实践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自尊心脆弱 性别对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存在一定的影响。与男生相比,除学业成就外,女生往往对身体外表和社交成功更加在意。同时,一些社会信息暗示女生的学业成就是社交成功的绊脚石,这将女生置于一个困境中:如果她们的学业非常不错,那么,就阻碍了她们在社交上的成功。⑦纯女性环境还有可能会加剧困境的产生。
抑郁 有研究表明,25%~40%的女生和20%~35%的男生在青春期有短暂的抑郁体验,大约有3%的青少年患重度抑郁。⑧在青春期,女生抑郁水平普遍更高,这可能反映了应对压力方式的性别差异,而不是心境上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多地将压力外化,因此变得更加冲动和更具攻击性。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内心改变对压力作出反应,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如前所述,中专护生性别组成的特殊性有可能会加剧抑郁产生的概率并在集体内部互相传染。
不利于同一性形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概念、自尊心和同一性在青春期得到发展,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于他们的朋友和同伴作为信息来源,这种对同伴群体依赖性的增长使得青少年能够形成亲密关系。女性是先寻求亲密关系,然后再通过这些关系形成她们的同一性。中专护生完全或基本处于女性性别环境中,心理学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朋友或同伴也是同性别人群,无法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会妨碍她们寻求到亲密关系,进而不利于同一性的形成。
异往上的行为偏差 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专护生在青春期逐步走进了异性接近期。她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而中专护生所在班集体独特的性别构成(甚至任课教师也都是女教师),使他们缺少与异性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也就很难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往往可以观察到中专护生班集体中总有充当男性角色的女生出现,也就是俗称的“大姐大”,这样的环境有可能对学生未来的婚姻产生潜在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诱发同性恋意识。
应对措施及建议
现代医学模式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而且关心心理健康。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业发展,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也将产生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能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得以延伸,必将对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她们顺利过青春期,顺利走向职场,为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的护理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加强老龄关爱教育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中指出:老年人应享有保健服务,以帮助他们保持或恢复身体、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水平并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⑨老龄人口是需要护理工作最多的群体之一。根据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40年以后,即2020年左右,他们的父母将大量成为老龄人口(按25年一代估算),以入职10年培养好一名护士计算,现在中专就读护理专业的学生入职10年以后,正好遇到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父母高峰。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老年护理将成为现在中专护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校期间加强老龄关爱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同样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的一种教育,使其通过老龄关爱教育摆脱过强的自我中心意识。
心理辅导室重点关注,档案常态管理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类型学校大都建立了校内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针对护生的特殊情况,心理辅导室应予以重点关注,建议入学初就对中专护生进行心理测试,为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累资料,在随后的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心理指导或干预,建立中专护生心理健康档案常态管理机制。
构建教学管理、学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立体关爱网络 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来进行,至少应该构建学校(由教学管理部门具体执行)、学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构成的立体网络,共同努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教学管理部门在排课时可以倾斜安排男教师承担护理专业课程,增加护生与异流的机会;学科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增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如邀请专家到校讲座,请往届学生回校传授经验等;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平时和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有机会发现学生的突发心理状况,应及时开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个体心理问题。
注释:
①数据来源: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⑥许莹:全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研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⑦罗伯特·菲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第1版:462-463页
⑧同⑦:第466-467页
⑨见联合国中文网站:http:///chinese/esa/ageing/principle.htm
作者简介:
篇8
一、前期准备
(一)资料准备
网站将要上传的与护理相关的知识内容、护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网站简介以及与护理和网站相关的护理论文、会员制度、护理百科知识等其它资料,这时充实网站内容的前提条件。
(二)软硬件准备
需要配备专门的机房,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专用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网页制作软件等,这是确保网站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的重要保证。
(三)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主要涉及到网站的设计人员、建设人员和维护人员,这需要网站设计与建设人员不仅对护理专业知识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网站设计和建设技能,维护人员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网页制作经验,能够对一、二、三级网页进行开发和更新。
二、制作方法
在网页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使用以 FrontPage 2007 软件为 主 ,Flash 5.0 、 Adobe Photoshop CS4 、 MacromediaDreamweaver 8.0、Fireworks 8 等软件为辅,对护理信息网站的网页进行制作,并建立和完善网站,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普通模板的使用创建主页,然后借助超链接在主页上建立若干个子页的标题索引,子页的背景与相关标题对应,使其某一大项内容风格一致;编辑时,根据内容适当插入或处理一些与之相关的剪贴画或动画图片;文字标题采用与内容不同的字体、颜色及大小,使之一目了然、层次分明,便于选择查看。
三、栏目设计
网页的栏目设计主要由学习园地、整体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百科等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护理信息方面的服务。
(一)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是护理信息网站最主要的栏目之一,一定要保证护理信息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前沿性,同时要将学习与娱乐进行有效的结合。首先,要有国内外最新的护理资讯,及时传播最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增强网站内容的前沿性;其次,要有丰富的基础护理知识和专业护理知识,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再次,要设计专门的模块来收集优秀的护理论文、好人好事,搜集生活中的护理常识以及与护理相关的散文、诗歌等,增强网站的趣味性。此外,应当开辟会员专区,鼓励以护士为主的会员踊跃参与网站的各项活动,例如护理体会征稿活动、护考培训与交流活动、护士风采评选等。
(二)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栏目是护理信息网站的核心环节,主要涉及到各种护理知识的问答、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各项疾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健康护理知识的讲解等,可以按照母婴护理、老年护理、女性护理、男性护理几大模块进行归类,也可以按照各种疾病的类型进行划分,要详细介绍与各种疾病相关的饮食、心理、手术、护理、出院、康复等相关护理信息和指导方法,以更好的满足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不同护理需求人群的需要,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
(三)护理管理与护理百科
该栏目主要是介绍各项护理工作的护理重点、护理难点、护理程序、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书标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等;护理百科则应当重点介绍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小技巧,如高血压的自我护理措施、正确的脸部护理措施等。四、护理信息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要点
(一)设计目标
护理信息网站的设计应当坚持以护士、患者、患者家属为中心,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建站原则,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准确把握社会的护理需求,坚持网站设计与建设的开放性、专业性和动态性。同时,护理信息网站所设计的内容,应当有着明确的分类,积极宣传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步骤,以便提供更前沿、更系统的信息和更便捷的服务。
(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网站的结构设计和脚本制作等环节,可以根据网站所要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进行设计,即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设计网页的具体功能和信息,制作页面蓝本。
(三)详细设计与建设
1.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主要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编写文字脚本时,主要依据设计目标与服务对象的需要,合理安排脚本的内容,突出新颖性和吸引力,确保网站框架的合理、有序。同时,对于图片、声音等媒体素材要进行精心设计,增强网站页面的视觉效果。
2.素材的设计与收集
在网站的详细设计阶段,素材主要来自于收集和制作两个环节,无论是哪个环节的素材准备工作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素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护理网站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动画素材、声音素材、图片素材等都是吸引网站浏览者的关键环节,是吸引浏览者主动涉猎知识的重要因素。
3.互动交流设计
为有效丰富护理信息网站的交互功能,实现网站对象在学习上的交流与互动,网站建设者要充分重视互动交流设计,这主要涉及到学习设计、协调设计等环节,例如可以在网站中增加留言板、论坛热点、在线答疑等内容,增强护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利用效率。
(四)护理信息网站的维护
为保证护理信息网站的正常运转,实现对护理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需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并定期对网站维护人员进行培训。首先,要增强网站维护人员的专业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网站工作的安全和畅通,例如单位可以通过学习有关文件、讲解典型事例等加强保密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其次,要提高网站维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实现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例如可以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对维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讲座等。再次,要制定完善的网站维护制度,明确划分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对网站运行情况的定期巡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确保护理信息网站的正常运行。例如,要定期对专科护理、护理论坛、教育园地等栏目的内容进行更新。
篇9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篇10
【关键词】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常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则促使医疗就诊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阶段,综合医院的门诊护理工作可以直接的对医院社会形象进行体现。门诊护理工作复杂众多,转变门诊护理理念,及时有效的解决与总结门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门诊护理人员具备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1]。因此,提升门诊护理服务态度与工作质量是有效解决门诊工作中遇到的突况与难点的有效途径[2]。本研究中选择我院门诊部获得职业资格证的3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采用门诊护理中的难点,且积极主动的实施应对措施具备的重要意义,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部获得职业资格证的3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16名护理人员,都为女性,护理人员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为(33.9±1.1)岁,护龄为2~18年,平均为(8.8±4.1)年。专科学历9人,本科学历23人。有3人的职称大于主管护师资格,而职称在护师或者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为13人,有16人工作经验未满五年。全部护理的从业时间、学历与年龄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日常门诊常规护理方针实施,而研究组采用门诊护理中的难点,且积极主动的实施应对措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对于门诊护理任务繁杂与工作多,以及门诊病种多与人流量大等因素导致的门诊护理人员收入偏低、患者投诉率较高以及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应该采取小组制度,任命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员(组长),对日常门诊护理工作的大局进行统筹规划,积极的领导小组成员对门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门诊护理中得以实施。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与统计。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施考核与统计,对护理满意度、门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等进行分析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与处理,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
2. 结果
对全部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满意度、门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研究组门诊护理人员的指标观察情况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
表1:分析比较两组门诊护理人员的指标观察情况
3. 讨论
对于综合医院而言,其具有着每天门诊病种多与人数多等特征,由此及时的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以及提升门诊效率则逐渐的变成门诊护理的关键,其中,门诊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整体水平[3]。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注重门诊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医德,定期的采取有效措施对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工作义务、工作职责与法律意识,使门诊护理服务理念得以转变,注重医德培养,时刻以人为本,从而创建有序就诊与和谐就医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有效的使患者与医生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全部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满意度、门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研究组门诊护理人员的指标观察情况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
结语: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中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能、护理质量、专业素质、服务满意度与医德培养等方面,对建立和谐的就医环境与树立医院形象等具备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晓蓉,任君,褚珈乐.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5(11)∶66-69.
[2]颜SS.医患关系和医疗合同立法探析――兼谈对医疗纠纷的本源遏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12,17(26):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