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5:1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本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①研究对象一般资料。②护理专业本科生实习前压力调查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1-3],在曹颖等[4]设计的中国本科护生压力源量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经专家评议形成,问卷的可信度Cronbach’sα为0.944。包括临床知识与技能、沟通与交流、监督与评价、工作性质与内容、考试与就业、病房设备与环境6个维度36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没有压力”到“重度压力”计1分~4分。压力程度根据均数的高低描述,2.00分及以下为低度压力,2.01分~3.00分为中度压力,3.01分及以上为高度压力。③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SCNI)[5],由香港理工大学Arthur教授设计,目前此量表已在国内广泛使用,中文版折半信度为0.7,包括领导、灵活性、技能、满意度、沟通5个方面3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不同意”到“同意”计1分~4分。
1.2调查方法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发放与回收。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情况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得分为2.43分±0.51分,处于中度压力水平,其中“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处于重度压力水平;压力水平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可支配的时间,见表1、表2。
2.2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
2.3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与实习前压力相关性将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得分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均分及5个因子得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领导”因子外,其他各因子与压力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将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水平及其对应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均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有相关性(P<0.05)。见表4、表5。
3讨论
3.1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前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任何能使人体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来源于躯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改变[6]。护理本科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来到医院学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害怕出现差错或医疗事故,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在临床上接触传染性疾病以及就业问题等,造成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本调查发现,护生虽尚未进入临床实习,但其中大部分已感到中、高水平压力,这与相关调查结果一致[1]。护生主要压力来源于护理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其次为考试与就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沟通与交流、监督与评价、病房环境与设备。其中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是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最大压力源,与Kleehammer等[7]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本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较低有关。
3.2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较为积极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从外行的学生成为一名专业护士的过程中形成的、与专业相关的、持久的一系列专业自我态度的感知[5]。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崛起,护士的价值已得到社会肯定,护士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可喜的变化也反映到护理学生对专业的自我认知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满意度、领导、沟通、灵活性、技能,实习前本科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总体项目均分为2.84分±0.28分,其项目均分>2.50分,且各维度的项目均分均>2.50分。这一结果表明护理本科生具有较为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总体来说,护理本科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是肯定的、有着积极的专业价值取向,其对护理专业的自尊情感和行为取向亦是积极的。Arthur等[8]曾使用同一量表测量11个国家注册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结果显示,北京和香港注册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项目均分为3.03分、2.99分,本研究结果低于此数值,说明本科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与注册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存在差距。本调查结果与李红等[9]在2006年对护理本科生的调查结果(项目均分为2.84)相一致。
3.3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与实习前压力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与实习前所受的压力密切相关,且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灵活性、满意度、沟通、技能与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情况有相关性(P<0.05)。领导对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没有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科护生在今后的临床实习过程中较少涉及领导方面的问题。因此,没有成为本科护生实习前的压力影响因素。从不同压力程度本科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得分看,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与本科护生实习前的压力程度呈负相关,即如果本科护生能充分地认知自我、有良好的专业自我概念系统,在实习前感受到的压力水平就越低,反之,其压力水平则越高。为培养本科护生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缓解本科护生实习前的压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多讲述临床病例、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有可能的话可以和医院进行联合办学,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以提前了解医院情况,熟悉实习环境。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实习环境,以促进本科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帮助本科护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
4展望
篇2
根据《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公告》知悉,2018年10月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考前一周。
考生须在考前一周内登录服务平台*打印《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准考证》。考生在考前须熟记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信息,以免耽误考试,参加考试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和网上打印准考证方可入场。
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网站:辽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服务平台,网址:zk.lnzsks.com/lnzk.wb。
2018年10月辽宁自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点击进入
【10月辽宁自考报考注意事项】
1.老考生报名过程中如发现本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等信息)有错误,可于6月26日-7月4日(周六周日除外),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到报考所在地招考机构申请更改,除身份证号从15位自然升级为18位外,办理更正其他信息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详见《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个人信息更正办理指南》)
2.考生报考课程后,需网上支付费用。缴费平台为易宝支付。报考成功的标志是所报考课程的缴费状态为“已缴费”,考生应及时核实银行成功扣款情况。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课程,确认无误后再网上支付。支付成功后,考生不得修改报考课程,所支付的报考费用一律不退。考生尽可能提前完成课程报考和缴费,避免在结束的最后一天,因网络拥堵等错过报考课程和缴费。网上报考课程期间,考生如果报考或缴费不成功,可咨询所选报考区的招考机构。
3.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须在完成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方可报考。但是,凡是符合以下三个报考条件之一的老考生,可以到市、区(县)招考办提出报考申请并上交相关证明材料,可不通过服务平台,报考论文或毕业综合考试课程。
①报考停考本科专业的老考生,从停止接纳新生报名起的三年过渡期内,可以申报毕业论文;②报考专业中除可以免考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已取得合格成绩(包括实践课程)的老考生,可以申报毕业论文。(包括报考本科二学历考生);③报考专业计划有调整的老考生,包含符合顶替原则的所有课程都已取得合格成绩的,可以申报毕业论文。
4.停考过渡阶段的专业,将不再接纳新生报名。
5.选择沈阳市、大连市等地报考的考生,需注意两地下设考区的开考专业设置(详见附件2、3)。
6.考生报考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护理专业专科、护理专业本科、药学本科、中药学本科、公安管理本科等5个专业),考生须符合《报考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7.考生须妥善设置和保管个人密码,以免因密码外泄造成报考信息被非法篡改。考生如忘记密码,无法正常登陆服务平台,可通过密码重置页面或通过所在考区招考机构重置密码。
8.考生须在考前一周内登录服务平台*打印《2018年10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准考证》。考生在考前须熟记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等信息,以免耽误考试,参加考试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和网上打印准考证方可入场。
9.考生要诚信考试,遵守考场纪律。考生参加考试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罚,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其中,考生违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规定,将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篇3
[论文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 >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 ,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 ,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篇4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自考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感受,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展护理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考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网络学习促进了考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促进了考生信息处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社会交流与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结论:开展网络助学工作,必须加强助学网络建设,培养考生的网络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考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高教自考 护理 网络学习 态度 评价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参加山东省2006年10月份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考试的自考生。参加网络学习组平均年龄30.88±4.70岁,“未参加组”平均年龄30.38±4.80岁,自考护士的年龄跨度较大,年龄22~47岁,以25~35岁最多;大部分已婚;职称以护师所占比例最大,主任护师比例最小。平均工作年限10.71年,平均自考年限5.84年。
研究工具:本课题的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问卷由一般情况、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和感受、网络学习效果调查三部分组成。
抽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参加本次毕业考试的考生一共1600人。我院作为山东省护理本科段主考院校,在毕业考试前要集中对考生进行一次毕业论文答辩培训,利用这次培训机会对参加培训的考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问卷采取邮寄方式回收。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412份,回收率41.2%,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3.74%。其中参加网络助学者问卷153份,未参加网络助学者问卷192份。
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结 果
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和感受:经X2检验,“参加组”和“未参加组”在“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最便捷途径”问题回答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认为网络查询是获得新知识最便捷的途径;两组对于Internet网上教学的了解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参加组”对于网络教学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未参加组”。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考生表示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喜欢通过网络与老师或同学就课程问题进行交流,80%以上考生都同意“网络教学是未来发展趋势”这种说法,这反映了网络这一媒体已经为较多考生认可和接受。
篇5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临床麻醉;管理
麻醉工作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因此应积极的进行临床麻醉工作的管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此对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期间的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50例患者,年龄段在23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10.5)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年龄段在25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10.3)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情况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进行相应的麻醉护理,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用药。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即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进行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两组患者对于相关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 数据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例数(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由表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杜宇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
3 讨论
麻醉学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麻醉学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麻醉护理即为麻醉所进行的相关护理,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麻醉师的工作压力,且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1]。
由于需要对品进行管理,对贵重物品进行登记与发放,在进行麻醉手术之前对相关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准备,进行医疗废物以及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相关物品的消毒清洗以及对恢复室病人的监护等,麻醉护理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常规护理[2]。麻醉护理的工作内容较为繁琐,且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医疗风险更大,因此应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并且能够较好的处理突发状况,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由于麻醉护理的工作较为繁琐,应对麻醉护理进行一定的管理。在对普通品进行管理时,相关的麻醉护士应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补齐以及核查工作,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对于芬太尼、杜冷丁以及吗啡等麻醉科毒麻药物,相关的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用药柜,并且进行详细的药品记录,从而确保毒麻药物的无遗失[3]。对于听诊器、心脏电极片、口咽通气道以及连接管等相关物品应设立相关清单,做好相关查对工作。而对于胸外科手术或整形手术所需的动静脉穿刺包、支纤镜以及漂浮导管等贵重物品,相关护理人员应认真管理,以防相关物品丢失。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麻醉一起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护理,使用前后应进行登记,从而避免影响手术治疗。而为有效的减少相关的院内感染情况发生,应对手术用物品及时的进行清洁以及消毒工作,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4]。
而在对择期手术费全麻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有意识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并且加强对患者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手术治疗。由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可以得知,相对于对择期手术非全麻患者进行相关麻醉护理时,相对于对患者进行单纯的药物,有意识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P
综上所述,在进行麻醉护理工作时应有意识的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涛洪,郭志佳,刘保江.探索美国麻醉护理发展对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0,v.24;No.33830:2737-2739.
[2] 王长雷,金彪,刘岩,胡元.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v.10;No.15022:140-141.
篇6
预防与卫生学论文2000字(一):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设想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特别在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预防与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习重视不够,且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其课程设计不恰当、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多年的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体会。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