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02: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课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专家引领,思想震荡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6个模块中专家的讲座。学习中笔者在原课标中把新课改修订的内容一一做出标记,并对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记录。每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笔者都会记在一个固定的记录本上,这样不断积累,一是不至于随便记记容易丢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续性学习。其实,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体会。这次在专家的理论引导下,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比如,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改中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确实有所忽视,也一直感觉不对,这次经过学习,修订版中又一再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课标中鼓励学科的综合,一时很多音乐课上成了其他的综合课。这次学习又使笔者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笔者的理解是,音乐课的载体就是音乐,一节音乐课贯穿始终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要用音乐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乐意去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在执教《魅力的打击乐器》一课时,课堂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实物,并且让学生上来认认、打打、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乐器,听辨了音色。
学习中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浮现的还是特级教师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笔者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笔者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每位参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了每位参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在线回答热点问题的方式了解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留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有时也会看其他教师的回帖,从中学习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不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观点,笔者就很有同感。课堂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是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就会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活动;还有教师提出农村教学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家的交流感觉确实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当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农村中学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说实话,农村中学能进课堂的乐器也就是竖笛了。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下来。一上课,全班学生唧哩哇啦地吹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不太好听,而且课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笔者把竖笛学习发展成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人数少,能逐一指导,再给学生充满情趣的乐曲来吹奏,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三、观课议课,提升能力
学习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笔者基本都认真观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精彩。在视频学习中有一段戏剧教学的片段,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做,学生很兴奋。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但很多课堂,学生从开始到结束,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兴奋,更没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悦。笔者想,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标准,要围绕这个标准去设计课堂活动,去确定教学目标,去落实课标修订中的种种理念。
四、认真总结,促进学习
学习过程中培训方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对近期的学习情况做以总结,并用简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笔者很荣幸地上了第一期简报的表扬榜,这也给自己学习增加了动力。从表扬榜上笔者也看到了大家对这次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收获。
篇2
接到参加培训的通知是在开学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上午,颇感意外。一是才刚开学,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才刚开了个头;二是上学期四月刚参加过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里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培训,才时隔不久。15日,真的要感谢学校领导又给了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9月14日上午8:30分,开化音乐教师一行8人来到了衢州中专教育培训中心,大家都期盼着这次培训能给自己带来收获。果然,一来到教室里,黑板上大大的几个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乌克兰专家光临指导!”就让我们激动不已。难道是有国外的专家来?是给我们授课还是讲座呢?带着猜测我们静静的期盼着。不一会儿,市教研员祝老师领着三位“老外”走进了教室。原来是尼娜,浙师大的合唱指挥教授,在今年的青歌赛上我就在电视上见过她,钢琴伴奏是她的女儿,还有一位是她的学生兼翻译。尼娜一进教室,就用她那并不熟练的中文告诉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高、中、低三个声部重新排位,并用很快的速度听了每一位男老师的音色,分了男高和男低。尼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劲十足。接下来就开始练声了,一条接着一条,不留一点空隙的练习着,让人不来劲都不行。pxzj/(培训总结)尼娜告诉我们练声曲虽然小但也是音乐,要把它当成是最美的音乐去唱,是啊音乐不分大小,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尼娜给我的第二印象——热爱音乐。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是尼娜为大家挑选的两首合唱曲,令我敬佩的是尼娜能够把一首纯粹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演绎的如此到位,做为一位中国人特别是一位音乐教师我们都自愧不如。在尼娜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籍不分民族,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都能用音乐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下午是尼娜女儿的钢琴讲座,这位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四年,有着精湛的钢琴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给我们介绍了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怎样选择练习曲、复调曲和乐曲,怎样通过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阅历来把握音乐的风格,以及在教学中要学会一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练习等等,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在专心的聆听着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几位胆大点的音乐老师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马上向她拜了师,当场演奏起来。参加工作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回到课堂学习专业体会当学生的感觉。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来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音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勤学多练,才能让所学专业为教育教学工作添彩。
第二天上午,大家观摩了常山的胡胜春老师和衢一中的黄日新老师的两堂音乐欣赏课。胡胜春老师的歌声和黄日新老师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音乐课堂中教师善用专业特长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下午我们又见到了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特技教师吴瑶香老师。吴老师是我们衢州音乐教师崇拜的偶像,她的音乐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同时也能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今年8月,吴老师带着一堂课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用她充满音乐魅力和个人魅力的音乐课堂征服了来自世界的同行们。吴老师是个对音乐教育充满热情的人,正是那份热情那份追求,让她走出衢州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她给我们全体音乐老师提了几点要求,素质教育需要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在音乐课堂中重视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才能拉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
带着收获我们踏上了归程,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投入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深刻的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愿意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热爱音乐、热爱教育,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出一份力。
篇3
一、课改之初:激情洋溢、鞭炮齐鸣
课程改革初期,教师积极地改变上课的形式。转变角色,以主持人、记者、小歌手出现在课堂上,小品、歌曲、动画无处不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笑声、歌声、讨论声不绝于耳。那时候,我们把表面繁华的空泛表演、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评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在改革中,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课堂形式,于是,一些表演课应运而生。导致公开课上,只有一呼百应的热闹,而没有独立安静的思考;只有虚伪夸大的赞美,而没有真诚无私的批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看到的只是教育的一团和气和表面繁荣。
那时的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是一节好课?新课标强调淡化知识,知识淡化到什么程度?怎样淡化?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应该怎样上?教师开始期待看到全国的音乐课评比,全国的优质课一向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可在2004年昆明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中、音乐优质课的导向走入一个误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具备基本的视唱练耳能力和歌唱(合唱)技巧,这种现象再次引起全国音乐教师的思考,我们的音乐课到底要教什么?
二、课改之中:摸索前行、反思验证
2004~2007年,又经过了四年的摸索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反思,音乐既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然有自己的知识点涵盖其中,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回避,更不可能不去涉及,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参与了,但音乐课程的知识我们教了多少?在教学时,每位教师都应清楚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不能一谈到要学科综合、相关文化的引入就丢弃音乐学科本位的东西,还有的教师不知道一堂课究竟要教什么,教学重点不突出,把音乐课上得像历史、思想品德课。有的音乐教师上课喜欢拓展延伸,漫无边际,脱离教学内容,大谈特谈启发和感受。
2007年在黄山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中,全国推出的优质课走向逐渐明朗,音乐课不再追求表面的繁荣与形式的多样,而更注重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在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这次评比中,出现了很多非常精彩优秀课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永远的莫扎特》等等优秀课例。在这些课堂上,教师的个人技巧、专业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教学中的范唱、范奏、范跳让我们耳目一新,课堂上,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钻研问题,还关注对学科本位知识的学习,不再追求表面形式的活跃,教师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流程,真正将音乐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课改至今:走出误区、理性回归
课程专家们多次向全国31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征求意见,通过对7万多条意见的整理,通过长达十年的论证,将结束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试行阶段,正式出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导向为:向音乐本体回归。2011年3月底,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查,暑假将正式发行,通过10年的探索,我们走出了许多课改误区。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开课已经回归常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而不是架空的楼阁。
2011年5月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中南六省第九届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我们看了来自六个省市的13节音乐展示课,其中小学6节、中学7节,13节课中,民族音乐为9节,从这些选材中,我们看到教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关注,这也正是201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非常提倡的“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学的联姻”的理念。授课教师的男女比例也打破了以往阴盛阳衰的一贯局面,13名教师中,男教师就占了8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强调音乐学科特点的同时,也关注学科的综合,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完整而理性,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但同时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忽视音乐的本质,怎样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获得美感,课堂提问还是有肤浅的问题出现等等,但这些不足和中国音乐教育10年的发展比较起来,就太微不足道了。
四、新的10年:翘首展望,踌躇满志
教育是一项改进人生、创造幸福的交往活动,一个人走进学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特定性的课程接受特定性的指导,通过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等,不断提升个体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获得一种幸福完满的人生,进而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历经“十年课改”的实践后,开放学校、解放儿童、回归生活等理念,已经上升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还可以借鉴国际上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进行综合、比较、精心研究世界多种先进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探索出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路子,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焕发出勃勃生机。
1.学习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
纵观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他们从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通过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游戏、画图画等形式去解释、再现音乐。这些方法好就好在以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了音乐的宫殿,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音乐教育家和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和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中有很多先进之处,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借助当前课程改革的契机,吸取国外优秀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的音乐教学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2.编写丰富而系统的音乐教材,为教育体系和方法的实施打下基础
要完善和实施系统的教学法,丰富、高质量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音乐教育的教材收纳有价值的歌曲和乐曲,必须是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儿歌、儿童游戏曲和著名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根据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从幼儿阶段到成人教育的系统编写,保证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柯达伊说过:“音乐是人类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让音乐教育使人民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生活幸福。”
3.配备和培训优秀的师资,为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提供保证
要做到上述两点,除了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外,最关键的是需要加强我国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一个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强烈责任心的教师才有资格进行音乐教学,才有能力教好学生。所以,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是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并且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有这样,我国整体的教师素质才会提高,师资力量才会雄厚,也只有这样,我国的音乐教学才会顺利进行,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4.不断完善音乐教学设备,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中小学配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让学生拥有一件课堂乐器,是提高音乐教学的必要保证,将奥尔夫的打击乐器、简易的课堂乐器带入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享受,使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篇4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优化音乐教学、培养新型人才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师音乐教学状况、学生对音乐课期许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提出一些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音乐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学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教师更加注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音乐课,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不仅学会唱,更要学会听,还能参加演出、表演等。但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课,从表面上来看,课堂教学效果合格,教学目标都很明确[1];且教学设计从音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但是,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不仅要通过听觉器官感受音乐情感,还要利用视觉感知音乐变化,由于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完善,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强,很难只凭听觉建立音乐形象。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视觉形象帮助并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思维完成对音乐的感知。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全面研究,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策略,从而优化教学,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分别针对陕西省咸阳师范附中、道北中学、育才中学、红花铺小学、凤州中学等24所中小学的32位音乐教师和66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倾向于教师音乐课堂上对于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与音乐教育网站的使用情况,学生对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认可情况以及学生对未来音乐课的期许。
1.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1)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32位被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有23位在农村学校执教,9位在城市。其中教师的专业:71.2%的教师属于音乐类,15.6%的教师与音乐有关,只有13.2%的教师与音乐无关。从年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6人,35以下的有26人。有3年以上教龄的人数占51.5%,在3年以内的人数占48.5%。音乐教师基本都属于专职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2人中只有3人不是专职教师。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代班级的数目集中在4~6个。可见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因此他们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更少。而且,在调查的32位教师中,大多数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即43.7%的教师选择“一般”,50%的教师自我感觉“不好”,只有6.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水平很好。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本论文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授课所在学校情况、年龄)做交叉分析得出以下信息。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所在学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关系不大,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大多为“一般”,或选择“不好”,但与年龄有较大关系。具体体现在:年轻的教师(35岁以下)信息技术水平为“一般”的较多,占整体78%;年长的教师(35岁以上)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较少,“不好”的较多。
(2)校方对各自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与音乐教学硬件的支持状况
据问卷数据总结,中小学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高,32份问卷中没有一个选择“非常重视”,78%的学校不重视,只有22%的学校一般重视。虽然不重视,但是大多数音乐教师(90%)都进行过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基本都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教室,只有两个农村学校不能提供多媒体教室。
(3)教师教授音乐课情况
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28位采用传统讲授法有较好效果,22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有较好效果;在音乐课中,感受与欣赏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属于最容易教授的领域,也是使用网络资源较多的,其中音乐与相关文化占总体的69%,是使用网络资源最多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传统讲授法还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表现出了它的优势。
(4)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56%(18位)的教师使用课件上课,44%(14位)的教师不使用课件。其中使用课件上课的具体情况为:5位教师自己制作,18位教师上网下载,2位教师则是由校方提供。那么会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有19位,其中17位用PPT制作课件,2位会使用Authorware,没用人会用使用Dreamweaver软件。由此可见,中小学音乐教师使用课件不够广泛。在课件来源方面,教师主要依靠网络下载,自己制作的情况较少,校方在这方面也不够重视,其中在自己制作的条件下,教师计算机能力欠佳,整体来看,只会使用PPT。
(5)网络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从搜素引擎和音乐专题网站上获取资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课件的一部分或直接播放。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有图片、视频、图片与文字、音频与图片、视频与文字多种结合方式。
(6)音乐专题网站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76%教师知道音乐教育网站,24%不知道音乐音乐教育网站,仅仅2%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过网络课程或音乐专题网站。
(7)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和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或利用网络辅助音乐教学的看法及它们的优势
在调查中,98%的教师支持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仅有2%的个别教师不支持。教师几乎全部认为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很有帮助,认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习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可以说,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教育趋势是信息技术广泛与中小学中的各个学科课程整合,但具体到学校实际却有些出入。大多数学校不注重音乐课,也不重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另外,教师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学校的硬件设施等因素,也是导致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资源辅助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开展不顺利的原因。
2.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期许
整理回收来的66份学生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果:全部学生对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十分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被挖掘了出来,注意力被多媒体里的图片、视频所吸引。
在问卷调查中,还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期许:
(1)希望上没有负担的音乐课,平时的文化课就已经很死板、抽象了。
(2)希望上五彩缤纷的音乐课,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3)希望老师上课能活泼,不要只局限于课本、教学生几首简单的歌曲、讲讲音乐相关的知识文化,墨守成规。
(4)希望老师带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图片、视频等。
(5)希望老师能联系课外知识,多些教材外的知识。
(6)希望老师能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堂上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是顺利开展基于网络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必要先决条件。首先,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和落实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提供设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且配备专业的检修人员,定期检查更新设备。其次,学校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硬件设施完全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为更快、更好地实施基于网络的音乐教学提供硬件设施。
2.提高音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在此次调查的24所中小学中,音乐教师普遍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而且学校也不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就导致即使有完好的多媒体设备,教师也不会很好使用。在这方面,学校需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条件和时间,培训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学资料,使用PPT、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课件,熟练操作计算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在业余时间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
3.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音乐课不重要,在学校里要么被其他课程代替,要么上成简单的唱歌课,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死板地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专注于文化课,很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中。在此,必须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挥基于网络的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育人效果[2]。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例如在视频展台连接投影仪展示课件,利用网络课程、网站教学,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4.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教育以鉴赏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鼓励学生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是一切教学设计的落脚点[3]。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者网络资源为学生建构一种或多种音乐情境,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融入其中。例如增添各种有吸引力的图片、视频或游戏与知识结合的网络课程于课件或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乐,建构出自己的音乐知识、技能系统。
5.利用网络平台优化、整合、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设计在真正的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方向引导作用。要从整体出发,兼顾教学需要,对教授的对象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设计和使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做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兴趣是翅膀,那么想象力就是使翅膀扇动的动力[4]。在音乐教学任务中,讲授音乐知识,教学生唱歌,这已经是音乐教学的过去式了。在资源广泛的网络平台支持下,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网络课程、在音乐专题网站的辅助中创设音乐舞台剧式课堂环境等,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愉快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6.合理利用课件、网络课程、音乐专题网站
音乐课作为国民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要求中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能感知音乐,可以鉴赏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课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学会创造并制作音乐。因此,在音乐创作课中,要用各种资源手段做引导,给学生播放有启发引导作用的音乐作品或网络课程,或让学生通过音乐专题网站自主选择所需要的资源,激发创作欲望,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学生既能感受到音乐的精髓,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将音乐的知识、理念与唱法传授给学生,是一名音乐老师当前最大的挑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更需要学校与音乐教师切实采取策略,创建优良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伟平.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新策略[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3] 张欣.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J].中国文房四宝,2013(5).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意义;课程设置;教材;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Music Course
LI Chun
(School of Art,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普通高校的关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也渐渐明晰,但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薄弱与滞后已经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没有意识到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强,没有系统的教材和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公共音乐课教师。这些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加快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
一
公共音乐课程建设是现时普通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有益于高校课程结构的完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完善人格,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1、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看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意义
艺术素质教育历来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对于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教育重要构成的音乐教育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修养为根本,使学生成为道德美好、情操高尚、心灵纯洁的人。这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相一致的。
我国古代已知将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懂得音乐艺术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将《乐》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六经,作为教育的内容。
而今天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重要途径的公共音乐课程更应成为完善学生人格的工具,提高意识性和使命感,以在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的开设,在提高审美修养和音乐能力的同时,促使大学生了解音乐与人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志、音乐与政治、音乐与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看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人类语言(狭义)表述不尽或根本无法表达的心境、情感常常借助音乐手段尽情倾诉。苏联音乐美学家万斯洛夫深刻地指出:“音乐能够以特别充分、确切、完全、生动的方法表现人的情感,因为音乐能够在感情的一切最细致的变化和相互转变中表现其力度和过程。” ①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都是以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局促低沉的音乐使人伤感忧愁,舒缓和畅的音乐使人气顺神闲,粗犷张扬的音乐,使人血脉亢奋……人的情意是千差万别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意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情趣的歌曲,有的雄浑,好像千军万马驰骋沙场,如《保卫黄河》、《到敌人后方去》等;有的细腻,犹如春蚕吐丝晶莹剔透,像《军港之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有的热烈,恰似万丈火焰熊熊燃烧,如《亚洲雄风》等;有的刚健,酷似万丈瀑布一泻千里,如《大江东去》、《大路歌》等。
具有音乐修养的人必定是情感丰富的人。因为音乐流动的旋律美,跳动的节奏美,和声的色彩美,曲式的结构美等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容和艺术形象的同时接受音乐的情感熏陶。当优美的音乐旋律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节律产生共振,进入音乐的审美情境时,大学生便会产生情感变化,充满了对生活、生命的挚爱,增加了自信和力量。
3、从开发大学生的智力看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意义
音乐教育还是智力投资,是人力开发的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更是以想像为基础,它贯穿于音乐的创作、演唱(奏)、欣赏过程中。李岚清同志指出:“音乐的功能还不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帮助。”音乐教育在当代和今后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已不只是在音乐和美育本身,也成为整个智力开发的组成部分。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认为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音乐的特殊功能和它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它对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音乐思维力、音乐想象与联想力,以及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音乐艺术作品本身是词曲作者的“一度创作”,而将音乐艺术作品再现给听众,则是歌唱家、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领悟及联想则是“三度创作”。音乐包含了三次创作性活动,特别是在“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中翱翔,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精神视野和认知范围。如欣赏笙独奏曲《草原巡逻兵》,那带有内蒙古草原民歌风格的轻快、昂扬的旋律与那模仿奔跑的马蹄声的节奏,及曲中插入的一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主题变奏,一幅草原巡逻兵的画卷便展现在脑海中:一队威武的草原骑兵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由远而近向我们驰来。
音乐能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从而使思维活跃,灵感迸发,精神愉快,疲劳解除,效率提高。大学生长期为“主课”所累,过度的抽象思维不仅累及左脑,而且也累及与此有关的其他器官,产生思维疲劳。音乐教育所需要投入的生理器官比其他学科要多,它要学生眼看,耳听,口唱,脑思,手动,形成全身运动,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思维疲劳,而且大大提高思维的效率。可见音乐可以促使左右脑平衡发育和发展,其促智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获得发展并保持相对的平衡。
二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做出的规划和安排,它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各有关范畴。公共音乐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编制公共音乐课程目标,选择公共音乐课程内容和确定公共音乐课程结构等几个基本环节。
1、编制公共音乐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结果预设,反映了课程设计的教育价值和基本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课程目标的编制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确定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确定等后续设计工作。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一方面,培养目标需以课程目标为中介才不致落空,注意把培养目标转化成课程目标;另一方面,课程目标需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才不致盲目,注意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衔接。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培养目标就要求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必须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出发,进而促进大学生独立、完善、健全人格的建立和形成,并以此为其价值追求体现于课程目标之中。
关于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曾经精辟地提出:“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 ②从“行为”和“领域”两个方面来陈述课程目标,这是泰勒对课程理论的杰出贡献。据此,我们认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目标至少应当涵盖这样三个方面:
⑴认识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⑵认识和了解音乐美学理论,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⑶认识和了解音乐艺术发展史、音乐经典作品,培养音乐批评能力。
2、选择公共音乐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指学科内特定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音乐艺术内容及其丰富,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全部学习,这就有了一个内容选择的问题,使选择的内容进入课程,这就叫做“课程选择”。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和大体的框架。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内容应当由四个部分组成。
⑴基础乐理。基础乐理是音乐科目中系统介绍音乐基础知识的课程,它包括乐音的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等内容。它是打开音乐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实施视唱练习、音乐欣赏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掌握基础乐理也是学习演唱、演奏等专项技能的前提条件。
⑵视唱练耳。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实训课程。这是练习者运用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等乐理知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的综合性练习,是学习者逐步理解、领悟、掌握一套音乐的基本法则的过程。其实质是对音乐的基本语汇、语法、乐感、音色、审美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属性的掌握和运用。
⑶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以欣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基础,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对音乐本身的形式美予以认识,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本人的生活经历等各种非音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课程。欣赏者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像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的愉悦。
⑷音乐艺术发展史。音乐艺术发展史是研究和阐明音乐艺术发展史实和规律的课程。梳理音乐作家及其作品、表演艺术家及其风格等音乐文化历史,探讨音乐艺术发展的轨迹,揭示音乐艺术发展的科学规律,展望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走向,这应当是学习和研究音乐艺术发展史课程的基本任务。
3、确定公共音乐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它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和脉络,又称课程要素,课程结构需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对精选的课程内容进行编排设置,以形成一个合理的组合。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结构应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三种形式。具体结构如下:
⑴必修课:乐理、视唱。
⑵选修课:音乐艺术发展简史、音乐欣赏。
⑶讲座:声乐演唱艺术、器乐演奏艺术、中国戏曲演唱艺术。
作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其目标、内容和结构不必与专业院校音乐课等同,学习的目标可降低一些,内容可浅显一些。乐理、视唱作为最基本的音乐素质,是学习音乐的敲门砖,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将来自学音乐,欣赏音乐。乐理知识与视唱可以在同一次课中穿插着进行。音乐艺术发展简史与音乐欣赏亦可作乐理、视唱的后续课程,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它们也可穿插在同一次课中进行。声乐演唱艺术、器乐演奏艺术、中国戏曲演唱艺术讲座主要针对那些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兴趣爱好或这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开设。
三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两个与此密切关联的问题不容疏忽,那就是教材编写问题和师资问题。
1、教材编写
公共音乐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设计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的便是公共音乐课教材的编写。因为没有高校公共音乐教材,公共音乐课教学便是一句空话。长期以来,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意识淡薄导致了公共音乐教材的残缺;反之,公共音乐教材的残缺又导致本来就已经十分淡薄的公共音乐课程意识更趋淡薄,形成一种不良循环。现行的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的某些歌曲或器乐曲,缺乏系统性,也有的是教师直接选用音乐专业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这种毫无系统性毫无针对性的音乐教材,无论如何日也无法担负起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因此编写适合高校公共音乐课使用的教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
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的编写体例,目前至少存在四种不同意见:一是以音乐欣赏为主的纯欣赏型系列;二是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纯实践系列;三是以音乐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简单化处理的简化系列;四是以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系列。笔者以为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的编写应当采用第四种编写体例。这是因为:一、音乐理论之所以成为理论,乃是其具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坚持科学性的反映;二、坚持以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扩大音乐视野,既可提高音乐理论水平,对实践进行指导,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检验对音乐理论把握的程度,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材编写应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既不能太过于专业,因为它不是专业音乐教育的教材,也不可以过于简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有着较宽的知识面。为使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材切合实际,在编写教材时,应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知识的传授应循序渐进,体现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的编写方式,目前可以采用的,一是以学校为本,自行组织开发,经过一段实践加以总结,进行学校间交流,形成普适性教材;二是有关学校组织协作开发组,共同完成教材编写任务;三是由部或省牵头,以招标的方式发编,成果由部(省)专家组最终审定。三种方式各有所长,但我们仍认为以第三种最为妥当,但若目前条件不成熟,可以先采用前面两种。
2、师资培训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离开了教师的作为,课程建设同样是一句空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期待着既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又精通承担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本身和学校往往都不太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因而重视公共音乐课程建设,全面了解、精通公共音乐课程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教师为数不多。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面对的是各个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会从不同的专业角度,不同的理论层次对音乐教育形成和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和问题,他们文化知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音乐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需要有广博的音乐知识,及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必须提高教育业务水平,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为此,对于公共音乐课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
笔者以为有效对策有:一是争取有关方面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投入必须的财力和人力,开办培训班,对将承担公共音乐课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轮训;二是倡导高校音乐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把公共音乐课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课题的形式纳入教育科研项目;三是鼓励已开设公共音乐课的教师对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体验进行归纳、整理,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责任编辑:冯健民)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音乐学习;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24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众多中职院校极为重视的一项教学模式,并且为音乐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教师重视程度不高、教材选用不当以及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达标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是笔者乃至所有音乐教师都应当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1.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管理者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对音乐课程表现得非常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不一样的“特殊”待遇。尤其是在遇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前期时,音乐课堂通常都要为其他文化主课“让步”,进而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校方对音乐课程的重视。[1]
2.音乐教材的选用不当
很多中职院校中的音乐教材都是借用高中音乐教材或是由教育者自己编写的,这些教材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会因理论水平较深而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中职音乐教材一般都是一些书面上的音乐赏析和音乐学唱,很少会涉及诸如音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缺少现代音乐教育所应有的信息化特点。
3.教师队伍有待调整
由于中职院校有别于其他普通学校,通常情况下都会将授课重点放在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中,并且很少会专门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来教授音乐课。更有甚者,一些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因缺乏专业能力,仅仅是在课堂中播放几首音乐来敷衍了事,严重制约了中职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中职音乐教学水平的措施
校方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其与其他文化科目和专业课程以同等对待。首先,校领导要加大对音乐教育者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为音乐教师增加更多的晋升与加薪机会,并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育与经营现状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2]其次,校方领导要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加入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内容,让教师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下载、剪辑以及制作可供音乐课程所使用的音频文件;最后,校领导还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带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乐交流会与展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校方对音乐课程的高度重视。
2.深入把握教材的正确选用原则
音乐教材的内容要完全符合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音乐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开放式教学课程,教育者应当选择一些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内在潜质与发挥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地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可以展示自己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争取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其艺术素养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音乐教材的内容要与其他学科高度匹配。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者应当选择那些集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信息于一身的音乐课程教材,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与艺术信息。
3.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
中职院校中的学生仍然是一群喜爱自由和新鲜事物的青少年,他们对那些更加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科目与学习内容会抱有更大热情和探索欲望。为此,中职音乐教育者应当在日后的音乐课堂中加入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将那些枯燥乏味且死板抽象的音乐知识用另外一种鲜活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进而让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听音乐与学唱歌了,它不仅承担了提高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责任,同时还起到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 音乐 鉴赏 音乐素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76-01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1]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应当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审美情趣拓展课、音乐视野开拓课,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与鉴赏音乐之美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对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一、教学以“音乐”和“学生”为本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科综合”。“以学生为本”是要求教学从原本的教师“教”学生转变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科综合”则是为了有效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更多表现音乐和体验音乐的空间,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但这种指导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产生了很多的曲解和错误执行。[2]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很难把握指导的“度”,鉴赏从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一种无人管理的放羊状态;而学科综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倾向于查资料、社会调查、戏剧表演、讲述民族文化等离题的拓展。
“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学会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的一般切入点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己感悟音乐中包涵的丰富内容,并且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给学生的学习以及时的指导。 “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这是改变目前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提升音乐鉴赏课课堂效率的基本出发点。
二、强化鉴赏课堂中的人文理念,吸引学生兴趣
很多高中生并不喜欢音乐鉴赏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课堂中缺少音乐方面的人文关怀,将音乐理论教学和技巧培训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考察内容,但凭借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理论教学和技巧培训对于高中生音乐方面的培养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的内容,新时期的音乐能力培养需要更多的音乐人文关怀。[3]
无论是音乐旋律的创作还是音乐歌词的创作,都包涵了创作者情感方面深深的感悟和诉求,音乐离不开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人文精神。具体到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在品味美妙的音乐时都要考虑到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观念意识,让学生充分聆听并揣摩音乐在生理层面上引发的与“情绪”相关的内容。
首先,在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分析和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民族背景和宗教背景。“艺术是社会制度的影子”,人是社会人,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也要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去感悟和体会。特定的历史背景能够决定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取向,音乐作品则充分的反映了创作者在形式、风格和内容及艺术品位方面的感悟。例如,在很多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中都蕴含浓浓的宗教和阶级气息,要理解音乐需要先了解那个时代。
其次,要研读具体的音乐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是决定音乐内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一样的地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形态和精神诉求,如非洲地区的音乐节奏感强烈、活泼、平民化而欧洲地区多为结构严谨的宗教音乐、庄严肃穆,国内也有南方的细雨沐春风和塞北霜雪掩羊毛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让音乐鉴赏活过来,帮助学生感悟其中深深的人文气息,才能让学生真正主动的去探索和品位音乐作品中的那份美好。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和影响同时呈现,向学生展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经过对自身多年音乐执教经验的总结,笔者感到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凭着教师的一股热情去毫无目的的盲目模仿是万万不行的,要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进行实践和操作,并不断总结和提高。加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改革方向。[4]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的过程就是音乐探究的过程,我们一线教师应当付出更多努力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活泼的参与、积极主动的思考去探索音乐的美,我们未来要走的改革之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陶忠云.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法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8
[关键词]学生 艺术素质 音乐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音乐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去年秋,我们对1994年录取南城师范的137名普师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137名来自六个县市的10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只有一个人能识谱。调查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学生在识谱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不识谱,县城中学的也仅占4%。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看来,中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把这样素质的学生送到师范,师范的音乐教育虽有一席之地,但面对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音乐教学也只有陷入补课阶段,使中师教学又面临无法达标的局面。这些学生毕业又去教小学……如此恶性循环,何日是了?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
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
3.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篇9
XX年10月8日下午4点多中,我接到我们校长打来的电话,让我到她的办公室去一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校长办公室。当校长告诉我:“回去准备一下,后天到玉溪师范学院去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小教音乐脱产进修。明天来学习把你的工作交代一下,有两名大学生来顶替你的课。”当时我高兴地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只是连声说:“谢谢、谢谢。”就匆忙地回家了。能到大学里进行系统学习是我的梦想,何况是学音乐?!这可是我一身的梦想啊!
10月10日中午12点多钟,我拉着箱,拎着包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玉溪师范学院。学院很大,学生很多,但是他们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们很热情,我注册完之后,就有两名大学生帮我把行礼送到了住处,真是谢谢他们了。
11号下午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在班主任的安排下吃了“国宴”,彼此建了个面;12号上午,学校举行了开班典礼;13号上午在马瑜书记的一堂《教书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拉开了紧张而有序的理论学习。
14号上午我们上的是声乐课,我们小组的乐课老师是苏鸣。我很喜欢唱歌,但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正规的训练,这次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老师根据我的试唱,给我选了一首《珊瑚颂》让我好好练习,我很激动。中午为我们安排的是钢琴课,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周丕仁,他把他自己的检验总结成7点传授给我们,虽然他指导得非常好,但是由于我的基础太差,到现在我也只能弹奏一点最简单的曲子。
15号上午是范晓晶老师的《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建议》的讲座。在那一天,在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小学音乐欣赏课是要这样上啊!那天中午我们又听了班主任张志宇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西方音乐与文化》,我努力地做着笔记,尽可能多的把每一位老师锁传授的知识记在我的笔记本上,记进我的大脑里。16号上午我们的课程是张键生老师的何《合唱与指挥》,张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他丰富的知识含养让我们很难忘怀。中午是李庆荣老师的《乐理》课。李老师从最简单的音的定义开始一直讲到了等音。一个中午几乎没有休息。可以看出李老师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功底是多么扎实。17号一天都是从外校请来的老师姚桂琼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策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星期。我不停地从各位老师那里吸取作各科知识,就像久旱的大地遇到甘露,那样贪婪。
10月20日上午,我们班是班主任张志宇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学习张老师的课,我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外音乐的发展史。丰富了自己的音乐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使我知道音乐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师院的理论方面的学习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在此期间,我们还学了舞蹈,听了专家邹荣盛老师的《音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王信东的《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习歌唱》戴星海的《合唱的组织形式与演唱风格》等。给我启发最大印象最深的是王信东老师的那堂课。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获。而要做到这些的根本就是快乐!他在音乐讲坛上带我们学习的《时间像小马车》、《小跳绳》简单、欢快而又充满了活力,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又在这欢快的音乐课堂中不知不觉的得到了传递。
11月3日是我们这次培训的第二阶段——跟班研修。我班在班长的带领下早早就来到玉溪一小听课,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玉溪一小,一小的设计理念就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知识的源泉源远流出”。多好的理念啊!他们校标的设计也很是特别。 参观完校园,上午第3节课给我们安排的是一堂4年级的思品课《网络世界》。张红英老师带着同学们从查资料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对待上网。整堂课新颖有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结束。第4节是有我们班的马露上的音乐课《茉莉花》,我第一次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她从听力练习开始,再到感受江南的美丽,由乐理知识到速度、力度在这首歌中怎样的运用,最后提升到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原来以为只有语文课可以讲得如此精彩,听了马露的课后,我才知道音乐课也可以如此精彩,也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进行多中学科的整合。我们在一小跟班一个星期,听了黄云萍老师的《我的音乐课堂》、《摇啊摇》,刘永海老师的《学习五线谱》余斌老师的《红蜻蜓》,曾子倍老师的《小乌鸦爱妈妈》,万艳芳老师的《森林狂想曲》等。每一堂课都给了我很深的体验,使我对音乐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星期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地心情离开了一小,准备下星期到玉溪4小的跟班研修。
11月10日中午2点30分,我们班在班长的带领下,来到玉溪4小。刚到大门口,我仿佛听见有一位执勤的小朋友说:“把眼睛睁大点,不要让没有带牌的人浑进来了。”我顿时感觉到了4小的小朋友,他们的警惕性是多么高啊!
走进校园,由4小的领导带我们参观了校园并做了简要介绍,接着我们就分成了3个小组,走进不同的班级进行听课。每听完一节课后又进行交换班级接着听课,四小给我们展示的又是另一种风格的教学:他们的音乐楼分为四层,每一层有一位固定的音乐教师,上音乐课的孩子在休息的时候就自动走进自己的教学班。教师会根据他们上节课所学知识来决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四小两周的跟班研修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瑾老师的《阳光少年》,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非常整齐)敬队礼,是那么庄严。我对这些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肃然起敬,老师们是这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成年人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做到的。音乐教师龚仲震的一堂《数鸭子》也是使我至今记忆犹新。龚老师是四小年龄最大的一位男老师,那堂课上,他带着孩子们又唱又跳,整堂课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技能。
篇10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特点
音乐教学的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对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之美,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面、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利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同时,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的压力,在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欣赏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自我放松,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什么是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从教学方法上看,前者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后者侧重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更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先进教法与学法。音乐课专业性强,“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和“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教与学非常符合模块教学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从单一的教学内容分为了六大模块。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的余地,而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喜好的不同,在课堂上教授不同的模块内容,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还增进了师生的关系,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二、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过去单一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了实际的教学与生活。不能够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再则,教学内容繁杂,多而乱,再加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完全与现代化教学的理念相脱节,造成了学生都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最后,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也成为了考察学生成绩的重要部分,最后的结果是教师只重视成绩,而轻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教学率低,还给学生带来了课业负担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而在高中音乐课改革以后,由单一的教学变为多模块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加了选择,重要的是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了。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音乐鉴赏”是基础和必修模块,也是最易施行的模块,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学生在修满这个模块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他模块。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上也大有改革。例如,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一书中,将内容分为了音乐欣赏篇、歌唱篇、舞蹈与乐器篇等与模块教学相呼应的篇章,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第一单元的第1节“生命之歌”的部分,教师授课是先以歌唱生命的降临开始,到成熟再到终结的音乐作品欣赏为引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来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和创造背景,做完这些步骤之后,教师再对这些音乐进行讲解。可见新课程中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教学的效果极大的引起了学生对音乐探索的兴趣,教学创新的授课方式也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总之,教育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才能进步,只有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的发展的。
三、高中开展音乐新课程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
(一)音乐新课程模块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音乐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在器乐模块教学中,可以让有基础的学生当小组长小老师,带动提高本组学生学习器乐的效率。同时在协作中学生获得了锻炼。在现代化教学中,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最大化的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优点。学校也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不断深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课对于自身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自身的品味的具体帮助。
(二)将模块化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兴趣爱好是,尤其在新课程音乐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爱好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题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索与自主实践。新颖的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是一项新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上,学生不再视其为负担,而是享受这一过程,在音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从紧张的学习中缓解自身的压力。比如在“音乐鉴赏”模块学习时,多媒体展示的声、像、图、文的艺术美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以愉快的心情相处,这极大的促进了课堂的和谐。
(三)注重教师的培训,加强教师专业课的学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