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23: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英语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对加工任务必要成分的短时、特殊聚焦,在许多复杂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推理等一系列高级认知活动,都会受到工作记忆容量个体差异的影响。为此,本文将在工作记忆对电大英语培训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一些电大英语培训工作中工作记忆训练的方法。
一、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词汇输入的质量
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是提高电大英语培训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一名培训教师,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输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员提供文本、听力等多方面的信息,充分调动学员的眼、耳、嘴、手等多器官,促使与脑部各区域发生共同作用,通过工作记忆,将相关信息解码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员对培训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第二,单词复述练习。相关研究表明,信息由短记忆转换为长记忆主要是通过复述来完成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初次接触一个电话号码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保持15~30秒的记忆时间,但是如果将这个电话号码转化为长期记忆,就需要我们来不断地复述。因此,在电大英语课堂培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子训练”,也就是所谓的“复述”。即做到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结合,在复述的基础上理解,达到将短记忆转换为长记忆的目的。
二、通过组块,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
块是工作记忆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因为电大学院的工作能力有限,因此,电大英语培训中的单词记忆可以采用组块的方式,减少工作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效果。比如:针对单词“compound”,如果在记忆过程中不用组块记忆的话,就由c、o、m、p、o、u、n、d八个字母组成,而八个字母的记忆基本已经达到了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但是通过组块记忆以后,将compound分拆成“com”+“pound”两部分,这样就把所需要的记忆部分压缩到最低了,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在电大英语培训工作中,通过组块来扩大工作记忆容量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第一,构词记忆方法。电大学员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基础词汇量,作为培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员掌握构词的规律,以及了解一些常用词语的前缀与后缀来达到拓展学员词汇的目的。第二,联系归纳法。在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结构数量众多,但是通过发现语法与词汇之间的关联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记忆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第三,形象联想法。在电大英语培训工作中,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并不能够使学生理解词语、语句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利用形象联想方法就十分有必要了。比如jog、dash、race 三个同义词讲解的时候,如果单纯运用口头讲述就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候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展示,从而引起学生对具体单词的联想,加深对单词含义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分析,将短记忆转换为长记忆
篇2
[关键词] 商务英语培训 跨文化交流 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各国共识。近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使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开始重视商务英语培训。商务英语培训是以语言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以企业商务人员和即将迈入职场的人员为目标,以商务活动中常用英语为重点的一种培训。其特点主要在于其培训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
但当前的商务英语培训基本上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是否足以培养能够成功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必备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先来谈谈跨国商务活动的实质问题。从客观现实来看,跨国的商务活动从表面看是跨国交际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Baguley的定义,商务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技巧,从本质上讲有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双向交流过程。Varner and Beamer还进一步补充到,商务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交流是发生在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不同的商务文化背景的时候产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流的障碍尤其突出,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想象交流是多麽困难的一件事。Gibson也分析到,如果交流双方之间有太多不同的“文化干扰”,交流随时都可以被中断。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对商业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交际是跨文化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跨文化交流通常包括各种经济商务主题。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商业人士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价值保持相应的敏感度,以此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商人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环境中交流成功。因而,理解文化对跨文化交流培训是重要的。
西方人与中国人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可分述如下:
1.寒暄方面
美国文化强调“人事分离”,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因此他们谈话涉及不相干的事情及了解对手的时间很少,短暂的寒暄后即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此外,美国人幽默感强,爱开玩笑。
2.交谈方面
强调时间表“专时专用”,注重直率和讲实话。再者喜欢反驳,公开表示其反对意见。
3.思维方面
美国人往往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问题。大任务由一系列小的任务堆积而成,比如提出价格,包装,交货等等问题,再依次解决。
三、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交流既包括语言的交流也包括非语言的交流。
1.语言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
在语言的交流中,交流者不仅需要个人语言技能,如听、说、 读、 写,而且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如谈判、演示和说服等技能。商务英语培训应该把这些技巧贯穿于整个训练,尽可能设计一些模拟交流场景帮助训练者应用这些技巧。
(1)谈话技巧(Speaking Skills)。当非英语母语交流者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之间进行沟通时,有效的谈话技巧十分重要。因为这种场景的交谈不仅要求通畅流利和准确达意,而且还应讲究一定的效率。Adair特别强调了以下六个标准:清楚、 准备充分、 简单明了、 生动幽默、 表达自然、简练有效率。以上六点是给培训者提出准备谈话交流的明确标准,培训师应帮助他们用以上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谈话,在充分练习后进行点评,详细分析以上哪点做得更好,哪几点还需要改进。
(2)演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演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如产品演示、会议演示、个人总结演示等。在商界中,各种形式的演示都被看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率和灵活的交流方式。当然,这种演示交流往往既要求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交流技巧。许多商务人士发现,工作的成功绝大多数取决于他们能够组织好自己的观点并且有效地演示表达出来。因此,要想让培训者领悟这些演示技巧的精髓,应该在课堂上提供给培训者进行演示的机会,并且留心观察,帮助培训者找出演示中存在的交流技巧的问题,培训者应从亲自锻炼中掌握演示这一重要的交流技巧。 转贴于
(3)高级的谈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s)谈判是一种双方或者是多方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协议而进行的商谈和商讨的过程。谈判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建立商务关系,同意进行谈判,交换信息,提问,选择,提出条件,商谈,达成一致和总结等。培训者必须明白谈判的任一阶段都可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谈判的技巧均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培训者顺利展开谈判,应该在分析各国文化对谈判影响的基础上,多对他们进行模拟谈判的训练。
培训师可以要求培训者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模拟谈判,一组是英国商人,另一组则是中国商人。在交流时,培训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英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英国是high IDV(inpidualism),low PDI(power distance)的文化,中国商人应当更多尊重英国商人的个人权利和决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想法,因为清楚直接的交流是low PDI英国文化的体现。
2.非语言交流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两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1)面部表情。在东西方文化中,东方人比较含蓄,面部表情也不习惯过于直露;而西方人则较为直率,喜怒哀乐较易表现在脸上。比如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表示,而日本人在商业谈判中几乎很少微笑,只有谈判已近成功的尾声时才会展露笑容。日本人甚至会把随意的笑视为是不严肃甚至是嘲笑。再如眼神交流,美国人把直接的眼神接触视为诚实坦率的表示,闪移不定的眼神意味着不诚实和没礼貌,而日本人却认为不直视对方的眼神是表示尊重和谦逊。
(2)身体姿态。身体姿态,包括手势在内,在不同文化中差别是很大的。无意中做出的体语或手语,都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如我们大家熟知的“OK”手势,在美国表示“行,可以”,而在法国,这个手势的意思正相反,意味着没有价值的“零”,而在日本则代表“钱”。显然,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商业交际时,这个手势不可以滥用。又如见面时的体语,美国人可能会与对方拥抱,或拍对方的后背表示友好,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般是难以接受这样的见面方式的。再如中国人喜欢翘二郎腿,而中东地区的人会认为这是极大的失礼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脚底是人身体最低的最肮脏的部位,向谈判对方露出脚底无异于贬低和侮辱对方。
(3)空间与相互距离。个人空间的大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约定俗成。与东方人交谈的西方人,常常会觉得个人空间被入侵。研究者发现,美国人认为4英尺~12英尺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洽谈的合理距离,而亚洲和阿拉伯文化中则较少考虑私人空间问题,他们会认为越近的距离会使关系越亲近。因此美国人与日本人谈话,很可能在无意中被日本人的“紧追不舍”逼得节节后退,造成喜剧般的效果。
由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跨文化交技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商务英语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有效的途径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跨国贸易感兴趣的朋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guley, P.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for Modern Business[M].Berkshire:McGraw-HillBookCompany,1994
[2]Varner, I and Beame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oston: Irwin McGraw-Hill,1995
[3]Janch,F.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3rd)[M].California:Stage Publications.Inc,2001
[4]Gibeon,R.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篇3
一、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旅游英语、英语口语等课程为前导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如图表所示)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 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和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 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 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老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篇4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具有合格的素质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决定了英语课堂的效率。我们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研究了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 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
外语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客观要求。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水平。新课标改革之后,我国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素质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也被认为是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合格的教学素质,才能更好地响应新课标要求,才能创造一个高效的英语课堂,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中小学英语教师学历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愈发凸现。因此,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推进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实施情况
本课题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对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进行探究。在第一阶段我们采用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关于新课标对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的书籍和文献,确定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制作问卷调查表(关于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调查问卷、关于中小学生喜欢的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对英语教师工作看法的问卷调查)。在第二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实践法,对南阳市中小学师生和在校英语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同时了解师范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应具备素质的看法。然后,我们带着以上调查发现的问题于暑假期间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加深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感受。在第三阶段我们采用综合分析法,得出中小学英语教师有些素质有待提升,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2 研究成果及分析
2.1 研究的对象
本项目组成员于2014年5-6月在南阳市各中小学英语教师及学生、南阳师范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及访谈,涉及10所学校,中学和小学各5所。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于2014年7-8月在南阳市中小学英语培训机构进行教学实践。
2.2 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2.2.1 职称评定与自我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2%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职称为中学高级,15%为中学一级,23%为中学二级,2%为中学三级,6%为小学英语教师为小学高级,37%为小学一级,4%为小学二级,11%未填。由此可见,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英语教师为高级的比例极低,而且中学一级教师所占比例远低于小学一级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职称较低甚至没有职称。
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安于现状,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校课程较多,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任务量大,导致教师自我学习时间不足;另外,教育部门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以及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评定职称方面有所懈怠。
2.2.2 第一学历与专业素质
调查结果如图:
在非英语专业老师的调查问卷中,20%的英语教师能完全达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吐字清晰,60%基本达到,14%部分达到,6%未达到;2%的英语教师能完全达到熟练灵活的使用英语并能结合当时情况即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54%基本达到,38%部分达到,6%未达到;4%的英语教师能完全达到具有丰富的英语词汇量,短语、语法储备等,并能恰当选词,进行准确表达,63%基本达到,31%部分达到,6%未达到。从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所占比例过大,甚至与英语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均衡。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在语音语调、语言运用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要求。
在英语步入课堂的开始阶段,由于英语专业教师资源短缺,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招揽英语教师的门槛相对较低,许多非英语专业的老师直接从事了英语教学。然而,非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学习过英语教学法理论,专业素质也不能达到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缺乏英语教学培训与专业技能。
2.2.3 教学技能与课堂氛围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英语教师能做到经常灵活运用英文歌曲和游戏开展教学活动,52%有时运用,15%极少运用,2%从不;35%的教师能做到经常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直观教具进行英语教学,38%有时运用,23%极少运用,4%从不运用;46%的英语教师能经常创设语境组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及课文,44%有时能做到,8%极少做到,2%不能做到。通过对这三组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英语教师很少能灵活运用英文歌曲和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直观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未能经常创设语境组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及课文。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比较沉闷,教学效率较低。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课堂活动是听记。课堂结构的单一化使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其次,一些老师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变革对英语教育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未能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2.2.4 科研知识与科研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2%的教师经常积极参加英语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能独立的用英语撰写论文,25%有时参加,35%极少参加,38%从不参加。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英语教师缺乏进行英语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主要原因有:中小学英语老师具有一定的科研热情,愿意主动参与或承担各级各地的课题开展研究,但科研技能不高。大部分英语教师科研意识欠缺。
2.2.5 文化差异与思维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33%的英语教师能做到经常了解中国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差异,56%有时能了解,9%极少了解,2%从不了解;
另一方面,只有8%的英语教师能做到经常关注国内外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与教材的最新动态,并以此反思及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48%有时关注,38%极少关注,6%从不关注。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对英语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并不关注,对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了解甚少。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及教育部门对中西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的内容并未做太多要求,不注重学生在文化内涵上的全面发展。老师自身也未意识到学习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2.3 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建议
进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教师自身要具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通过教育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拥有更高的职业追求。第二,学校应及时关注英语教学动态变化,及时更新教学信息,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第三,国家要加大对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增加“量“、提高“质”上面,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严格把关,比如教师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质等。
3 结语
本次项目虽通过查阅大量书籍文献,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结论。但只以南阳市中小学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虽能基本上反映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些还是缺乏普遍性。另外我们提出解决方案虽经过了调查及亲生实践验证,但是否能进行广泛实施还有需要更广泛的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公布,自1994年1月一日实施)[Z].
[2]中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调查问卷(教师卷)[Z].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
篇5
广阔的国际劳务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力要素在各国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当前发达国家人口持续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劳动力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对外籍劳务需求加快增长。同时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对3D(脏、险、累)人员需求也不断加大。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从存量上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的报告统计,活跃在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90万。其中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籍工人分别为2210万、2050万和2750万,占全球外籍劳工总量的27%、25%和34%,合计占全部外籍工人的86%。
二是从流量上看。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0万人增长了50%以上。需求结构上呈现为“两多一少”,即高技术劳务需求多,发达国家对脏、累、险工作的人员需求多,其他普通劳务需求量减小。尤其是医护、社区服务、海员等新兴领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以英国为例,近年英国外籍护士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2000多名,增至目前的1.3―1.6万名。但仅来自菲律宾、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亚四国的护士,就分别占到38%、13%、9%和6%,其中2003年来自印度的护士更是翻了一番,增长最为显著。
三是从国际劳务政策看,流动限制逐渐宽松。2004年初,美国总统宣布推动移民政策法案改革,意欲逐步开放劳工市场,为有意到美工作的外国劳工提供临时、短期的就业机会。这项法案如获国会通过,将给目前在美国的近千万非法移民三年临时工作和居留许可。日本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每年需补充60万劳动力,因此开放劳务市场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西班牙政府一直对劳工输入实行配额政策,但为吸收更多的外籍劳务人才,2004年的配额已增至5.2万,预计在有效控制非法移民潮后,西班牙的劳工配额将大幅度增加,每年会超过25万。另外,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结构性劳务短缺的情况下,也相继放松了对外籍人员入境的限制。
三对现实矛盾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保持了稳步增长,年营业额增长近65倍,年末在外总人数翻了几番。但从总量和结构来看,目前存在以下矛盾:
一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在全球劳务市场中的地位极不相称。截至2004年底,我国的在外务工人员还不到60万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7%,且四分之三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对发达国家等主要劳务市场的人员输出还不到10%。
二是我国劳务供给与国际劳务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国际劳务市场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普通劳务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经合组织的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的比例已超过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仅占10%左右。但我国潜在外派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非技术性工作的外派人员占75%。同时,我国高级劳务人才比例偏少,计算机技术、设计监理、经营管理、高级海员等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这导致我国在日益增长的国际高级劳务需求面前,屡屡错失良机。如目前全球有300万的护士需求量,美国相关机构曾提出要在中国招20万护士,而我国却因为能通过考试的人很少而难以派出。在计算机软件服务领域,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仅为世界市场的1‰。
三是随着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伴随而来的是同质竞争、价格残杀。以毛里求斯为例,作为我国在非洲输出劳务最多的国家之一,十多年来进入毛劳务市场的中国劳务合作公司多达30家,年外派劳务人数由1991年的641人增至2002年的11232人。但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劳务人员底薪也由90年代初的250美元下降到120美元,降幅达52%。我国劳务公司向厂方收取的管理费也由每人每月50―100美元降至25美元。在日本,中日研修生协力机构成员公司即达137家,还有通过其他渠道开展业务的公司、中心,甚至个体经营者,估计有300―400家之多。中东等地也有类似情况,这不仅直接严重影响到我外派人员的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劳资纠纷、非法移民等问题的导火索。
制约发展的五大瓶颈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许多劳务进口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考虑,在数量或行业领域上对普通劳务人员引进施加了严格限制。目前,除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对我国有限开放劳务市场外,欧洲、北美和澳洲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劳务市场对我国基本关闭,一些国家还专门施加许多歧视性待遇,如审查程序繁杂、签证时间过长等。以英国为例,尽管其每年接收约1.5万名外籍护士,但直到2004年8月英国卫生部才将中国从不鼓励护士招聘的发展中国家名单中删除。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输出。但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同质现象严重,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扩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美、欧等发达国家相继向其周边发展中国家放宽了引进劳务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劳务输出的市场空间。
三是语言资质障碍。目前,除新加坡等个别国家、个别成建制作业领域外,外派劳务对语言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我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形成很大制约。相比之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约旦等之所以能成为主要劳务输出国,与其语言优势密不可分。此外,一些劳务进口国鼓励大量引进中高级技术人员,但对引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资质、学历文凭等审查相当严格,我国在这些领域尚未与国际接轨。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劳务进入医护、海员、计算机服务等新兴领域的“软肋”。
四是信息渠道不畅。对外劳务合作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准确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但目前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普遍规模小,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在海外没有设点,主要依靠临时性的人力资本招募活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主动、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和开拓市场。政府部门、商会和驻外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缺位,现有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五是政策环境滞后。主要体现在:对外协商谈判不够,对外开展劳务合作仍面临较大的市场准入门槛;审批程序繁琐,部门管理混乱,部门间协调经常出现障碍;政府缺乏必要的促进服务体系,尤其对语言培训、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等支持力度不足;后勤保障体系仍显薄弱,在发生纠纷及突发事件后难以有效维护劳务人员的利益。
建议
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我国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有效渠道。我国劳务供给潜力巨大,在国际劳务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只要采取适当有力的措施,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水平完全可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抓紧制定对外劳务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地区规划。根据未来国际劳务市场供求情况,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剩余劳动力结构,选择一些领域和地域作为市场开拓重点。可以把医护领域作为重点突破口,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护市场。对于有条件的省市,可鼓励其在软件工程师、高级厨师、医师、海员等领域进行尝试。
其次,加快多双边层面磋商,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放宽自然人流动限制等领域进行谈判。利用双边联委会、混委会、高访等场合,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磋商,商签双边劳务合作协定。谈判内容不仅应包括放宽准入限制、增加相关领域劳务输入配额,也应包括缩减审查和签证时间等便利化措施。此外,在技术资格认证、专业等级考试等领域,逐步开展更加广泛的双边或区域合作。在多边场合,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开放劳务市场的主张。
第三,规范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打造我国的劳务合作品牌。总结目前的山东青州、四川犍为、四川汉源等三家外派劳务基地的经验,结合地域特点再在中西部地区发展3―5个劳务输出基地。进一步推动对外劳务合作的专业化分工,把基地建设与语言培训、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等结合起来,完善外派劳务的培养和储备体系,逐步形成若干有专业、有特色的“中国劳务品牌”。改善市场准入条件,规范管理,培育一批优秀的劳务中介经营机构。
第四,加大语言、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促进国内就业和海外就业的良性循环。可选择中西部省份的10个地级城市护校作为试点,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开展专业英语培训,强化英语日常交流和专业交流能力,建立外派医护人员的长期供应基地。也可结合国内就业需要,采取国家、地方和个人分成负担的方式,加强在计算机服务、家政、厨师等一些国内外均有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做好相关的人员储备,缓解劳务输出的结构性矛盾。
第五,完善国际劳务合作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对外劳务合作网站,对外与我国各驻外经商机构链接,对内与全国或地区性的就业服务机构链接,及时提供国外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完善和改进“中国武汉国际劳务合作洽谈会”,逐步扩大影响,使之成为宣传我国劳务合作品牌、实现供求对接的新平台。在福建、广东、上海等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充分利用其侨务资源,与中西部劳动力大省建立起经常性的、机制性的信息渠道。
第六,充分适应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特点,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尽快理顺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机制,改变多头管理的状况。有关部门也应加强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渠道。尤其是对于季节性的农林渔业外派劳务,应在护照、人员出入境等相关手续上给予便利。同时,要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防止以对外劳务合作为名从事非法移民等活动。
篇6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CBE)是上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思潮,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其思潮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来传入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迅速传入欧洲、亚洲和澳洲,并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其理论包括: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积极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得到调整;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课程的需要;教材必须是成熟的技术或管理标准;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设置,而且以够用为度;训练应以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为基础,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传入中国,其由于简单、易学、易于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二、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也明确提出了“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建立在高职高专学院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以学生先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力,立于基本,立于实用,立于实践为原则,从定位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角度,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对教材与测试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一)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因此,在理论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基本要求》所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为培养方向,添加适当的能体现基层岗位职责、工作间人际关系或体现现代企业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逐渐了解并能从认识上适应今后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进程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结合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在基础教学任务完成后,以行业准入的职业英语水平要求为主要学习方向,从行业普遍要求到职业特殊需要,循序渐进,逐步从行业英语基础知识向专业英语应用过渡,突出英语知识的专业实用性和相关专业的可适用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到有代表性的岗位,向处于第一线的优秀工人了解从事某一职业对英语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并依此选定教材或自编教材。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强调,职业教育应该以能力为核心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科体系。因此,在确立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科学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确立具体、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从外部环境要求看,随着我国与各WTO成员国和地区贸易的日渐频繁,以及国际资金来华的不断增加,国际交流的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人们将更多依赖英语这一世界语言工具进行相互联络、交流,各行各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必然也会越来越高,职业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求有较强的口语和写作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将会成为衡量一名高职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英语实际交际技能的人,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因此许多学者呼吁,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为主。
总之,高职教育应该确立“学以致用,突出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注重提升英语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体现为学而教、为用而学,教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认真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听、说、读、写、译并重”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标准,最终达到《基本要求》规定的英语教学目的。
(二)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化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谓个性化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和学的协作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是让学生自学,也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是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出发,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伙伴交际法,其教学特点十分符合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伙伴交际法是语言家依罗拉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本科院校中有人研究并尝试实践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伙伴交际法重视语言的运用,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伙伴交际法强调双向式交际,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减少教师的讲话时间,增加学生的说话时间;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注意采用提问等双向交际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摆脱“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等等。伙伴交际法为教师规定了两大角色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和相互作用;以一名普通参加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教师角色和功能:(1)组织、调配、提供所学内容的信息材料;(2)巧妙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和教学程序;(3)为课堂交际活动创造条件,设置环境,在交际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作出自我纠正。可见,交际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相符,值得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进一步运用和发展。
另外,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成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辅助。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作学习;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推行以多媒体网络化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外语教学的方向将逐步转向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高职英语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趋势。
(三)调整英语教学评估标准
考评是教与学的双方综合检查,为了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手段的有限程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考评办法,制订合适的考试制度。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下,改革英语考试制度十分必要。高职教育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对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估应以是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是否有利于职业发展潜力的提高来衡量。现有的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局限于出题、解题和无关环境的模拟阶段,而随着企业对有英语要求的岗位范围的扩大,诸如TOPE(托普),TOEIC(托业),BEC(剑桥商务英语),BULATS(博思)等测试培训,作为个人职业素质、职业技巧、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职业英语培训已进入到企业对人才的测评系统中。因此,参考职业英语测试体系,除全国高职高专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测试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岗位需求适当加入一些岗位现场测试手段和内容。例如运用观察法,观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并通过提问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笔试和作文,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利用口试,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准确性、反应性等;借助模拟,评估学生履行某项岗位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态度,等等。这样既可以把握实用为主和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又可突出语言能力的针对性,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其英语教学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教师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并以此来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改革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英语教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保证,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对促进国民经济经的迅速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闯出一条英语教改的新路,把高职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负责印制,199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4]张新.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
篇7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外语竞争力对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招聘过程是从源头控制员工英语能力,打造外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外语能力评价标准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并为实现不同目标层次的外语竞争力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同时大量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世界。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通用商务交流语言的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果把一家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外语能力视为其外语竞争力,那么这种外语竞争力对于把握商业机会、展开商业活动等日常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外语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有巨大的影响。没有强有力的外语竞争力,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无论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注意到了外语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提升企业自身的外语竞争力。虽然员工培训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招聘环节中把握对外语的要求,尤其是英语的要求,无疑已成为首选。本文首先总结针对企业外语竞争力的研究结果,然后描述当前企业招聘过程中英语评价方式并分析其得失,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1企业外语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外语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语教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研究两大领域,并以前者为主。肖坤学(2001)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析了新时期企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外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及当前外语教育所应采取的对策。Clowes(1994)运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了企业为什么需要外语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外语等问题,并提供了翔实的现实资料。王晓平(2004)分析了职业外语培训的形式、目的、功能,详细阐述了职业外语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也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对外语的需要。张式君等(2004)依据文化学理论,分析了跨文化教育在涉外企业员工英语培训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指出,加强对员工的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进企业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效。打造企业外语竞争力的问题也引起了一部分企业管理研究者的注意。Yuan等学者(2006)通过对酒店业的招聘人员、学生和经理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外语能力对将从事酒店业的毕业生的重要性。Swift(1991)研究了国际营销中的语言运用和语言障碍现象,指出外语可以为从事国际营销者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王孝存(2003)介绍了一项针对欧洲企业的外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指出语言壁垒会影响企业发展,建议我国企业应从战略高度考虑语言的价值,制定企业语言资源计划。
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外语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了为企业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目标、手段、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可否认,来自企业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相对较少,这说明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这部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企业招聘中英语评价标准
由于企业管理者对语言评价缺少系统的了解,制定的招聘标准通常都非常简单、直观。调查发现,企业招聘广告中对英语能力要求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
第一,描述型。即对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外语水平进行描述。如富士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招聘6Sigma工程师的要求是“英语优秀”,招聘翻译人员的要求是“英语精通”。易初莲花在招聘中提出“英语良好”或者“英语一般”的要求。
第二,证书型。即规定应聘人员必须获得某种外语水平证书。如丰田汽车公司对大部分职位提出“英语四级以上”,对个别职位提出“日语二级+英语四级”的要求。出于方便的考虑,目前企业要求的外语证书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外语水平考试,尤其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为主。
第三,证书加描述型。先明确应聘者必须具有的外语水平证书,然后再对能力水平加以描述。比如大连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是“英语四级以上,能够熟练阅读相关资料”等。上述三种模式其实只涉及两类评价标准,即外语水平证书和能力水平描述。能力水平描述为主观描述缺少具体可靠的依据,难以保证评价的信度,因此本文不打算对此类评价标准作过多分析,而是重点分析当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四六级证书和四八级证书评价标准。要分析对某一考试分数使用的合理性,有必要引入测试效度的概念,即将考试分数用于特定用途的合理程度。效度考察的不是考试本身的质量,而是分数解释及使用的质量。只有充分了解某一考试测量的实际能力,才能确保分数使用的效度。
2.1四六级证书
四六级证书是指考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六级考试(以下简称CET)后得到的证书。就目的而言,CET是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与执行,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杨惠中&Weir,1998)。而根据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1999)。这表明,CET的服务对象是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目的是监督并考察各校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反馈信息。依据教学大纲,CET的考查目标是以读为主,听、译次之,写、说最后,这与企业中听说为主,写译次之,阅读最次的需求明显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大部分考生只能参加笔试部分的测试,而该试卷构成中都以考查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为主,且选择题的比重占到近70%,因此该试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直接检测考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韩宝成,2002;蔡基刚,2005)。第三,由于CET的考生来自各种不同专业背景,命题者不会过多涉及商业领域的话题,专门考察考生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基于这三个原因,CET证书只能说明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语法词汇知识,但不能证明其外语交流水平较高,已经达到了商务环境中交流的各项要求,因此这样做违背了分数使用效度原则。近年来,CET考试受到了当然的追捧,也并非不关注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自1999年开始,考试委员会开始在全国推行口语考试,目前已经在28个省34个城市设立了考点。这一考试的目的之一是推动高校英语的口语教学,激发考生学习口语的兴趣。但是由于这一考试的门槛很高(四级550分以上、六级520分以上),能够参加并通过该考试的人数占所有学生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这可能会使很多考生产生流利运用口语高不可攀的想法。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自2004年启动了CET改革项目,并于2007年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CET考试题型。此次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而且主观题的比例比以前有大幅度上升。毋庸置疑,这些改革措施说明这一考试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以满足社会,包括企业对外语能力评价的要求,所以新题型的考试结果应该能够比原有题型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但是新题型实施还不到一年,它是否真能准确检验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现在还缺乏事实证据。而且无论是学校、考生还是企业方面都应该意识到,只要CET教学考试的性质不变,就不能直接用它的分数来解释考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交流水平。
2.2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
四八级证书是英语专业学生在通过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以下简称TEM)后获得的证书。TEM的目的是全面检查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可以促进大纲的进一步贯彻,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2004;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2004)。
由于以上原因,TEM也不适于作为企业评价英语沟通能力的工具。TEM四级重点是测试学生的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并不是完全检测考生的交际能力。TEM八级则注重从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选取材料,商务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TEM成绩尽管可以较好地考察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却不能有效地反映商务环境下的英语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CET四六级和TEM四八级的主要测试目的是检查英语教学情况,而不是考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尽管这两组考试可以考察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而且这种水平确实是构成英语商务沟通的基础,但是把这些考试的分数直接用于员工招聘,并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却是对分数的误用,属于效度极低的分数解释。
3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
企业若想建立科学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首先必须对自己所需的能力进行清楚地定义。毛嘉薇(2007)提出了“英语语言能力+商务和管理相关技术”的模式,认为高校应该在教学中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的培养。于虹音(2006)则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认为仅靠“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的模式尚不足以解决问题。项保华和刘丽珍(2007)提出的企业文化测量当中自然也包含以外语为基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些研究虽然着眼于改进高校教学,但是他们提出的能力模型对企业管理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外语交际能力至少是一个三元结构(图1)。
图1企业外语交际能力三元结构由此可见,CET和TEM只能测试其中的三分之一,所以不适于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而独立开发一个准确测量上述三个因素的考试,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没必要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通过与专业测试机构合作来化解这一难题。具体来说,就是选取恰当的社会化考试,或者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个性化的考试,来实现对应聘人员的外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评价。
3.1商务目的的入觇模社会化考试客观地看,选用CET或者TEM作为评价标准的思路是lJ咱的,只是选取的考试不太合适。目前在我国,町供企业选择的此类考试有美国ETS(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开发的“托业”考试和英国剑桥大学开发的“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托业考试是TOEIC(TestofEnglishfor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的音译,即国际交流用途英语考试。这项考试主要用于测试母语非英语人员在国际工作环境中英语交流的能力。国内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但是托业考试借助互联网,采用IBT(Interne—basedTest)的方式,对听说读写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测试内容以真实商务交流情景为基础进行开发,体现最新的商务交流趋势。考试的四个项目分别评分,成绩单上不仅注明各个项目的得分,而且为招聘单位提供具体的能力解释,对该考生在商务环境中的各项交流能力作详细描述,因此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即“BusinessEnglishCertiifcates”(以下简称BEC),注重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考试分初、中、高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交际能力;三个等级考试中同样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构成;考试结果分为优秀(PasswithMerit)、通过(Pass)、稍低于及格线(NarrowlyFail)以及不及格(Fail),同时成绩单的背面会对考生的表现作出优秀(Exceptiona1)、良好(Good)、可以接受(Borderline)以及较差(Weak)之类的简单评价。由于源自英国的语言测试大多以主观题为主,用改写、简答等形式要求考生自己作答而不是简单地在选项中进行选择,因此BEC考试能切实地考察考生工作过程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3.2开发个性化的外语考查方式
尽管托业考试和BEC证书可以比CET和TEM更准确地描述应聘者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但是由于其测试面广,考生众多,想要使它充分满足某一企业的外语交流需求却仍然很困难。如果一家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外语能力,期望打造坚实的外语竞争力,最好能开发专门针对本企业的个性化的外语能力评价体系。这里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是邀请专业测试服务机构参与招聘过程,如企业可以和教育研究机构合作,请对方根据自己的具体要求设计考试大纲,开发试卷甚至是请对方派人参加选拔过程。
二是将外语能力考核外包给社会服务机构。不管如何,由于该测试以企业的具体要求为基础,由具有专业测试技术的专门机构负责开发,所以肯定能够更准确地对应聘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
虽然外语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立刻把员工的外语能力提升到非常高的层次。企业打造外语竞争力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初级要求可以停留在通用外语技能上,中级要求可以对常规商务交流提出要求,而高级要求则是规定员工要掌握本行业、本公司、甚至是本部门的交流方式和风格。针对这三种不同要求,企业可以使用本文中讨论的三种测试工具(图2)。
图2企业分层外语能力要求及测试工具
篇8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专业实训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12-02
相对于传统的英语专业,高职商务英语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我院的培养目标就明确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相应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能力,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及网络运用,主要能在外资企业、涉外星级酒店,文化教育机构从事商务英语口笔译,外贸业务及管理,商务秘书,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职业定位则清晰的定位于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外贸方向及商务秘书,涉外导游等英语应用方向两个方面。基于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教学与传统理念的培养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1)教学方法:一贯以来学校教育都以教师为主导,虽然学生、教师、教材以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传统的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的英语实践不管是翻译,口语交流还是写作等都主要靠学生自己课后去参与,缺乏系统性,这对本来就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起到提高和促进英语水平的作用。
(2)学生知识结构。
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实质上绝大多数同学大学以前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以高考的考点为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准备高考,注意力集中在基础学科上,他们没有时间去攻读其他学科,对管理类,商科及经济类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实践能力,其次,选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对英语有很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他们入学时所处地域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因此,入学时基础差异大,有的同学听力跟不上,有的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较多。如若不能好好引导很容易打击他们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 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上述情况,我院展开了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模块教学;二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自编适应学生基础的教材;三是把学与练结合起开,大力开展实训教学。三者互相促进,让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进教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补充教材,三者互为补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1)在模块教学方面,把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分为了三个模块:语言模块,商务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语言模块上,重点课程为商务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外教任课),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这些课程着重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模块对应的课程则为商务单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报检,着重拓宽学生的商务视野,加强商务领域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主要为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缮制,外务ICT,及计算机应用,若上两个模块总结为开发加强专业能力的应用这一模块则可称为动手能力的培养。
(2)推出了实训性课程商务英语听说译,该课程针对学生基础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译课程做了整合,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共分四个学期,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各个学期各有侧重但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连贯,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续课程及教学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安排为:
第一学期侧重英语发音表达,运用英文原版电影片段进行基础英语听力训练,口语模仿和表演,进行专题教学训练,根据各单元模块内容设计实训项目。如:
第一模块实训:英语朗读比赛(分组,分角色)。
第二模块实训:英语电影模仿(分组,分角色)。
第三模块实训:英语小品剧表演(分组,分角色)。
第四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在家中,享受余暇时光,生病受伤时)。
第五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打电话,问路,随意谈话,购物,用餐)。
该课程为实训和教学相结合,约每四周一个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对应一实训主题,教学开始前三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句型进行讲解,实训时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每一模块学习开始时即明白自己在实训模块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较好较快的吸收教师上课所教授内容,还能主动的寻找相关课外信息补充,以使自己在随后的实训中能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第二个学期编排为基础商务英语,这一阶段采用大量基本商务对话进行商务基础英语听说训练,如商务旅行、商务宴会、图标描述、产品介绍,主要实训模块包括:
第一模块:工作面试(打招呼,自我介绍,个性描述,工作岗位描述)。
第二模块:商务旅行(定酒店,登机,过安检,入住酒店)。
第三模块:商务宴会(订餐,菜单描述,宴会对话)。
第四模块:旅游休闲(景点介绍,风土人情,地方特色)。
第五模块:商务会议(报表介绍,会议流程,会议记录)。
该学期的实训依然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一小组为一个公司,或某一方。如,在进行工作面试实训时,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八名同学,每一组为一个公司。该公司要在前来应聘的另三组24名同学中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并记录他们选择这些同学的原因。由于该实训使每位同学都可以同时经历招聘方和面试方的角色,他们能更好更直观的感受到在面试过程中,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受欢迎的,也能切实体会到自己在该实训中和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之处。从而能自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社交综合素质。
第三学期着重更深入的商务英语学习:如询价、报盘、谈判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产品介绍(性能,特点,功能)。
第二模块:企业介绍及参观(企业概况,企业特点,企业精神)。
第三模块:商务会晤(机场迎宾,酒店入住,日程安排)。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价格条件,交货条件,合同签订)。
第五模块:售后及保险(客户抱怨投诉,保险洽谈)。
进入第三学期,专业知识越来越系统,但由于前面一年的综合实训,学生已经对实训教学相当熟练,他们能自觉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并能灵活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自己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会有更多自己的创意。如:在进行企业介绍参观中,我们以介绍学校为实训,每组介绍一个景点,各组体现出来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有的组以生动幽默见长,有的组非常的严谨正式,有的组则加入一些身体语言并加强互动,使自己的介绍能给对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四学期则为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如开幕词、旅游景点、商务陪同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礼仪致辞。
第二模块:旅游景点。
第三模块:商务陪同。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
第五模块:国际会展。
第四学习的实训和前面的实训又略有不同,该学期重点为口译实训,“口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口译课堂应气氛紧张,有实际口译现场的压力感。因此,教师应多动脑筋,把口译课堂设计得像口译现场。”(仲伟合,2001)“三角对话”练习(three-cornered situation)又名“对话口译”练习(dialogue-interpreting)的合作方式,是目前比较受师生欢迎的口译课堂组织形式,仲伟合(1998)指出,这种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是三个学生组成一组,其中两位对话者各操英语和汉语,另一个人则是口译员。在练习之前,确定对话者的身份、讲话的主题和场合,让学生根据这些既定因素进行练习。实训的场所一般选择在多功能翻译室里进行。跟普通教室或一般的多媒体教室相比,该教室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耳机,可以十分清楚听到“三角对话”的内容,及时对该练习内容做记录,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练习的过程进行录音,不仅可以增加口译训练的现场感,还有利于学生事后进行查漏补缺,实实在在地提高其口译技能。
(3)在实训室及对口企业进行实习。
除了校园内的专业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商务英语实训室,使实训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如英语写作作为基础课其后续课程为外贸函电,对应的实训课为函电撰写,单证课程对应实训课单证缮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合同审核,信用证审核,商业发票缮制,装箱单缮制,提单缮制,保险单缮制等。
此外,学院还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使学生能在大三上学期能在教师直接在企业里面进行对应外贸,营销及英语培训方面是实训。虽然实习期工资相对较低,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践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成长,一些学生直接在实训企业就业,也有一些学生在实训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选择进一步深造,更有一部分同学在实习中明白了自己更喜欢或更能胜任何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定位和个人发展大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3 结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层面,突出了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为社会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项目开发与运用使英语教学与英语的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这种以实践运用能力为指导,以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变为讲授加指导。真实的场景模拟,快速的检验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及教师的创造力及教与学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5-253.
[2] 詹勇.基于“三位一体”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5):27.
[3] 郑楚霞.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43.
[4] 刘巧媛.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23.
篇9
2022年关于公司年会总经理上台致辞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商务酒店隆重开业的喜庆日子,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商务酒店全体股东和酒店全体员工,对在酒店筹备工作期间给予我们关心、帮助与支持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对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酒店开业仪式的各级领导和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正式开业迎宾的xx商务酒店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巿。它由xx商务酒店集团管理公司投资1000万元兴建和经营,占地面积为1万平方米,是一家设备先进、服务项目齐全、风格独特的高级豪华酒店。酒店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中心地段,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汇中华美食,交天下朋友!xx商务酒店将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以“卫生环境一流、服务设施一流、菜品质量一流、待宾服务一流”为经营理念,尽快在齐齐哈尔及其周边的旅游行业树立知名品牌,真正成为我市的经济增长点。同时,xx商务酒店全体员工将不辜负鹤城人民对我们的热切期望,为提升全巿酒店业的整体水平,为宾客提供健康,舒适,绿色的全新消费新概念。努力打造出“xx”的特色品牌。
喜庆的音乐,欢乐的歌声,缤纷的礼花,烘托出了一个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这是xx商务酒店的盛事,这是酒店界的盛典!让我们共同庆祝开业盛事,让我们共享这一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并期待xx商务酒店创造辉煌事业,拥有灿烂的明天!最后,祝xx商务酒店开业庆典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2022年关于公司年会总经理上台致辞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位各同仁:
大家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迎接蛇年新春的到来。值此岁序更迭、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向xx全体同仁及亲友同志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谢!
对于xx来说,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董事会的正确决策指引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xx充分利用自身在品牌、资金、核心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打造“资本+产业”的创新营销模式,仪器与试剂相互带动,最终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销售任务。与往年相比,公司生产经营策略更加科学,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作为中国ivd产业的龙头企业,xx坚持以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xx年,xx先后荣获了“中国中小型企业创新100强”、“xx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xx生物医药十强企业”等多项荣誉,xx品牌得到了国内业界的广泛认可。
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xx全体员工的无私付出和深切期盼。我为每一位xx员工感到骄傲,并向所有兢兢业业的xx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2022年关于公司年会总经理上台致辞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
大家好!转眼间,20__年又过去了,这一年,是公司在各方面不断完善、稳步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各位员工都能融洽相处。工作上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指点、共同探讨,愉快地开展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
我们曾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过,就像展销会期间,为了能让公司取得更优越的成绩,为了提高公司的对外形象,我们曾一起加班,财务部加班结数,办公室加班签合同,而销售部则加班为客户办理定购手续。与此同时,各位经理也陪伴着我们,同大家一起加班,一起吃饭,直到我们完成工作为止。那一刻是多么的温磬。
当我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总会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解决难题。而遇到急于处理的问题时,其他同事都是不分彼此,主动地帮助做一些复英打英抄写或装钉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我们的办事员出去办事时其他同事会帮他接听电话、接待客人、签订合同等等。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氛围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在这一年里,公司组织过烧烤、户外生存挑战野炊、男、女蓝球联谊赛等文娱活动,公司还举办了英语培训班,激发了各位员工学习外语的兴趣,为各位员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了机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各位员工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多姿多彩,同时增进了各位员工之间的友谊。公司时时刻刻都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健康,为我们安排了体检,为我们统一购买预防感冒的药物,还安排食堂为我们煲凉茶等等,使大家觉得公司就象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一切的一切,都是与公司决策层的英明领导和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分不开的,在此,谨代表全体员工感谢总经理__及各位经理,感谢公司。
最后祝各位同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2022年关于公司年会总经理上台致辞稿范文
转眼岁末,公司的年会如期而至,大家欢聚一堂,细数过去一年中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点点滴滴,聆听各部门对于去年一年的工作总结,展望公司未来发展的蓬勃蓝图,在喜悦的同时,内心也隐隐感到一种责任的重量。
都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总有其过人之处;一种产品之所以占有优势销路,常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历经大风大浪独占鳌头,必定与其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息息相关。"对我们这种一毕业就进入豫园的小兵们来说,豫园是我们的"梦工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实现的地方。从进入公司,自己一共参加了两次年会,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被动的聆听和参会,而这一次却是亲身参与到了会议的筹备之中。从会议前期的选址,费用的预算,各地人员到长沙的住宿安排,到人员返程情况的汇总,会议全程的后勤支持,虽然都是些小事情,但仍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通过与部门同事的良好互动和配合,最终年会进行的比较顺利。而年会期间,又正好赶上发放公司全员过节费,中间不得不离开会场往返于银行和公司之间。但是还好会议的培训工作准备充分,组织并印发了全套的培训教材,可以让我们在会后更好的学习。
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