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培训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11: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培训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培训班总结

篇1

多年来的教育改革使我们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双主体论”、“主体主导论”等认识过程。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的理念,已被大多数人认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恰好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自主学习的方式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对策

(一)社会及家长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已经习惯并默认了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接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在短期内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无法转变到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上来,无法与学校教育实行有效衔接。在这种大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自然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社区、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前沿思想,积极转变全社会教育观念;二是制定落实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国家的教育形式、方针和政策,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三是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差距。由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认知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不同,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掌握的程度不同,结果导致课堂教育教学行为千差万别。尤其在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甚至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程。

1.加强师训工作。定期开展语文教师培训班,组织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等以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并通过开办读书活动报告会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师讨论、交流心得,促使教师对新课程有关知识理解得更深入。

2.加强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把新课改知识与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考、思、研”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更新检查标准,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牵引语文教师走上正确的新课改道路。

3.培养和树立典型,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重点培养几名骨干教师,然后组织巡回授课,达到典型带动、全面提高的目的。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可利用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完成同伴互助,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组织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录像课,并要求写出观后感,大家交流讨论、相互磋商、共同提高执教能力和水平。

6.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选拔和调配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7.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专题、专业知识讲座,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问题。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学”,在学习上存在过分依赖和相信教师的心理,并且这种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情境下,会感到茫然无措、无所适从,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给学生传授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加强自学方式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体进行自学,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切忌操之过急,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

3.加强教材内容处理,善于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尽量将教学内容以“先自学,后辅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4.加强课外自学指导,课上时间展开交流与合作,集中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条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以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自主学习为主,改革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一)让学生做“教师”。每节课可让不同的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到讲台上讲解出自学到的文章段意、中心思想、重难点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以及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模仿文中人物动作,模拟文中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理解、感悟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主要人物祥林嫂,让学生在扮演中深入体会祥林嫂的心理,从而弄明白勤劳善良、坚忍刚毅的祥林嫂处于生死两难、无法选择所面临的人生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她信守封建礼教、信仰鬼神,进而明白封建礼教是造成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三)让学生做“专家”。教师可让学生以画家、诗人、歌唱家等专业人士身份,把所学到的内容以图画、诗歌、歌曲等形式自由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雪》时,就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情。

参考文献

篇2

一、取得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准备,提前谋划,为新课改作铺垫。

为了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为进一步的学科培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培训)做好铺垫。*县教育教学中心结合继续教育培训,*年选取了《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课堂教学心理》等课程,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及其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并能够在进入课改实验区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年还选取两个专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采用自修—反思的培训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参与的培训学习,为*年秋季学期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又选取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等课程,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儿童保姆”、“小树的园丁”、“知识的批发商”,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经过观念转变、实践探索、结果反思等反复磨炼,才能够实现角色的转变。为此,我们积极选派教师参与省、州级的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年7月选送教师到丽江参加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7月选送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到丽江参加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8月在县里组织各中心校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解读培训;*年5月共选派30名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与省级新教材培训。培训了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等学科;*年6月又选派初中各学科教师45名前往昆明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二级培训,选派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110多人参加各学科新教材培训及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初中教师二级培训,选派七年级科任教师100多人参加新教材培训及课程解读培训。*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各乡校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三天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学习的理念是:激发和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培训促进其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让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通过培训充分调动教师现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为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自己的智慧。

从根本上说,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案、计划,都要通过教师才能真正转变成教育教学行为。为让我们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让他们订阅《新教材怎样教丛书》,能够协助教师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丰富课程资源;实现交往互动。*年至*年中,我们对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为我们的教师能很快适应新教材,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使*县在*年秋季顺利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

(二)深入调研,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年秋季学期开始,*县的一年级和七年级使用新教材,为了解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了解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我中心及时编制了《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分组深入到全县各乡校进行调研,采用听、谈、访、议的方式,共召开座谈会30多次,共走访了30多所小学,听了180多节课,走访了教师300多人,收回调查表共2000多份(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教育中心还选取县民族小学与永春乡拖枝完小作为试点校,选派教研员到两校听课,组织教研活动。*年结合继续教育培训,我中心选取了《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三门课程进行培训,一共培训小学教师1388人次。我们广大小学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问题,通过培训,让我们的广大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评价与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新课程的一些教育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把握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有困难和困惑,但还是基本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2005年又培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法》,培训小学教师共1375人次。4年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都为我们广大小学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指明了方向。

(三)强化过程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请进来。2006年7月,根据滇沪合作协议,邀请上海宝山区8名专家到我县举办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培训班及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班,共计130人。2008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学术带头人对我县进行智力援助,参加此次学术交流的有全县各校的管理者、骨干教师及教育教学中心教师共计50人。通过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送出去。2007年选送小学教师13人参加云南省科学学科教学竞赛,其中1人参赛,12人观摩,参赛教师李莉获二等奖;校长培训4人;中学语文、数学、外语教材培训55人;组织53名中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加全国著名专家课改研究;三次组织8名督导员前往永胜县参加“PTT”参与式教师培训(其中四名是教研员);中考研讨42人;双语教师培训7人;远程教育班主任培训11人。2008年组织67名中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加全国著名专家课改研究;参加省教育科研论文研讨培训12人;省级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人;特岗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培训23人;中考研讨85人。这几年我们共选派49名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对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下移教研工作重心,提高教研工作质量。2007年,我们将教研工作的重心向学校转移。结合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及教育局“普九”检查、学校常规管理检查等工作,多次下派教研员到全县各中学、中心完小和部分村小开展教学、教研师训工作调研、指导工作。协助学校组建教科室、拟定教科室工作职责、计划,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各学校进一步树立了“以研兴校,以研兴教”的意识。2008年,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校本教研蓬勃开展。永春乡、叶枝乡、白济汛乡开展了小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康普乡开展了小学教师“说课”竞赛及小学生作文竞赛;塔城乡开展教师普通话演讲比赛,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转化了教师的观念,强化了教学技能,有效提高了我县教师的综合素质。

3、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7年至2008年,我室举办了“PTT”项目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第一轮第一、二期及第二轮第一期,全县共选派150名教师参两期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把“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和四种教学方法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一个月后又组织了教研员到全县各乡镇走访跟踪培训的150名教师,通过听课、评课、面对面的交流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二专题《谈新教材新功能》及第三专题《谈课程的教学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2600多人次;2007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小学班主任》、《新世纪教师素养》两个专题189人次;2008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法规与政策》培训1300人次。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心得与论文撰写,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教学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5个年头的新课程实施,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此次课程改革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次改革,通过实践也暴露了课程改革方案本身的一些不足。特别是面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在高半山区一师一校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套教材不是那么适应我们高半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内容繁多,而且脱离孩子的生活,因此给我们广大贫困山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也需要时间,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想改革但又怕失败,也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加之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扮演老兵新战士的角色,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常感力不从心,想放手又怕失败,想用现成的经验,也怕失败,让许多教师裹足不前,瞻前顾后,故而影响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各级行政部门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协助各有关部门,制定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政策措施,为新课程改革创造和谐的环境,在政策保障,经费筹措、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教材运用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加强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3

一、能动参与:语文教师职后培训的特质

所谓“学―研―用”模式是指,充分发挥被培训者(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专业知识学习、专题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形式,提高其专业素养,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模型的含义

模型为两个环。外环主体为培训者(教员),内环主体为被培训者(学员)。外环的设定,立足于培训者,主要由“需求分析”“确立专题”“实施调控”和“评价反思”四个部分组成。内环是指学员的被培训过程,分三个部分:“专业知识学习”“专题教学研析”和“课堂教学实践”。

(二)培训的四大基础环节

培训的四大基础环节即外环所指的“需求分析”“确立专题”“实施调控”和“评价反思”。

“需求分析”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有效的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前提。

“确立主题”是要从学员的需求出发,合理选择主题。这一阶段是对接下来培训工作的规划与设计,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效果的预设等等。这些工作是下一阶段开展培训的蓝图,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

“实施调控”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培训者根据已有的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效果的检测,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微调培训过程,以期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评价反思”是培训的反馈过程。对于培训者来说,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对被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培训的效果,总结培训经验,且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求更好的培训模式,为下一期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三)培训的三大板块内容设计

培训的三大板块即内环所指的“专业知识学习”“专题教学研析”“课堂教学实践”。

“专业知识学习”包括的内容很多。它以理论学习为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相关教学理论等,以丰富学员的知识储备。

“专题教学研析”根据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它既给学员提供实验的阵地,也能检验培训的效果。

从“学”到“研”到“用”是学员培训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学员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学员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螺旋式提升:语文教师职后培训的策略

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于“教师发展”,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专业取向的教师发展,亦即教师专业发展;另一种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与批评,进而确立一种生命取向的教师发展。”[1]“学―研―用”培训模式注重体验,把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地成长作为培训的目标。

传统的培训往往停留在“你讲我听”的层面。这种缺少参与的培训,教师成了旁观者,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自21世纪以来,教师的培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外铄”走向“内发”,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和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在成长,强调教师在持续的教育体验、实践和反思中自主习得。[2]“学―研―用”培训模式充分重视被训教师的参与体验。

(一)导学、互学、自学三“学”夯实基础

教员授课、专家讲学、外出观摩构成导学的基本模块。培训者挑选本市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专职教员,带领学员解读课程标准,按章节、分板块进行教材梳理,传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同时聘请本市名师为兼职教员,上示范课、公共课(文学鉴赏、教育科研、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儿童心理等专题讲座),答疑解惑,互动对话。此外,组织学员外出参加观摩活动,要求学员了解专家的风格,如解读于漪、窦桂梅、周益民、王崧舟、贾志敏、薛法根等名师的教学风格、成长经历,听有准备的课,听课前先熟悉教材,设想“如果我上,会怎样设计”。有了课前的思考,每次听课就变成了与上课教师的“同题异构”。观摩回来后,学员之间再交流评课,深入剖析。

互学指同伴互学。培训者把一个培训班的学员,分成4~5个学习小组,不管是教学研讨、小组磨课、评课,还是主题沙龙、微格研究等,经常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式培训模式。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合作交流,能激发学习热情,点燃思维火花,释放智慧潜能。

在“导学”“互学”的同时,提倡学员的自我修炼,即要利用课余的时间,自我学习,做反思型教师。开班之初,培训者为每位学员开出书目菜单,有必读书目,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人性的弱点》《小学课堂管理》等,也有选读书目。每月召开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促使学员自加压力,多阅读,多反思,多总结,多寻找“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以实现自我超越。

(二)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微格研究三“研”深度剖析

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微课展评三结合,使学员经历“研究―行动―思考―发展”的过程。如果说“专题研讨”能让学员系统地掌握某一类教学的具体方法,做好大方向上的把控,那么“案例研讨”“微课展评”则是聚焦教学的某一细节,仔细分析,深度挖掘。

专题研讨,即围绕某一课程内容确立专题,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研讨。例如小学语文的说明文教学培训:首先,教员介绍说明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挑选一些典型课例,指导说明文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接着,选定一课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包括个人独立备课、小组研讨、全班交流和修改教案等环节;然后,每组选若干名教师去基地实践上课;最后,评课研讨,再次修改教案,并总结反思,撰写教后小记、案例分析或教学随笔等。

案例研讨,即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微格研究中的“微格”,是指精微的课堂解剖、细致的分析研究。有时是一节课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有时是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有时是板书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等等。例如在研究“课文中的插图如何运用”这个主题时,教员先让学员个人思考,再选取一节课,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模拟教学,最后大家对比、交流得出到底该如何使用插图。

(三)研讨课、实习课、考核课三课学以致“用”

“用”是培训效果的检验,所有学习环节最终都要回归到运用上。把学到的理论、学科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促进学员的快速发展。培训期间,学员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运用,在不断循环打磨的基础上,每天都在实现着螺旋式成长。

一是基本功天天练。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非常重要。我们提出了苦练教学基本功,狠抓五项基本功,即两字一话、讲述、媒体制作、解题命题、写作。研究表明:“有目的地对一种技能进行练习,不仅能够提高操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减少由记忆和认知加工的局限所带来的限制。能力和与生俱来的才能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一个人要达到专家水准必须在某一领域经过持久、高强度的训练。”[3]因此,我们每天安排固定的基本功训练时间,每月都进行一次过关考核。

二是课堂实践常常磨。提升每个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我们培训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为学员提供了许多课堂教学实践机会,研讨课、实习课、考核课相结合,达到了一学期人均上15节课以上。密集的课堂实践,使学员虽然离开了自己任教的学校,但没有离开课堂。

三是评估反馈形式多。培训中我们很重视反馈,且形式多样。例如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有教员和导师评,学员互评、自评。除了经常性的讲评外,还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对学员的课堂教学进行打分,并记录于学员成长档案。每一期培训结束,我们都进行为期两年半的跟踪回访,并形成制度。

三、反思中前行:语文教师职后培训的思考

叶澜教授提出:“‘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与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4]几年的培训实践,验证了“学―研―用”培训模式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培训的实施帮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了有效链,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更新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重塑了他们对教学与自身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培训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把握“学―研―用”培训模式的深浅度

在脱产培训中,教师的基础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员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好培训的深浅度,保证能让基础好的教师“吃好”,让普通教师“吃饱”。这一目标要求教员在培训过程中更要注重分层实施,进行个性化培训,对教员的要求比较高。

(二)完善“学―研―用”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员的过程性发展,积累了学员的成长资料,归档于成长档案袋中,一个学期培训结束后我们会实施两年半的跟踪回访,以此了解学员培训的效果。今后,我们要不断完善这一评价体系,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阮成武.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103.

[2] 洪早清.教师专业成长:认同、养成、生发 [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100.

篇4

这三件事发生在第二十一中学,是过去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本校师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关链接――学校变迁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1968年,原址在大青山脚下的毫沁营村。1991年,学校从农家包围的破烂校舍中搬迁到110国道北侧的几排平房里。

2007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改造第二十一中学,工程历时两年完成,占地131亩,建筑面积22829平方米,成为呼和浩特市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学之一。

2009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保合少村的第二十三中学和位于小井沟村的第三十中学,都因生源不足并入第二十一中学。

在劣势中寻找突破口

2009年,也就是“三校整合”的当年,康莲枝出任第二十一中学校长,这位知性、干练的女校长,没有信誓旦旦的表态,而是悄无声息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认”学生。

康莲枝带领几位环节干部深入片区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环境状况。这里的大多数住户是流动人口,孩子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幼稚的小脸上写满颠沛流离的疲惫,见到生人便低下头……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已经上学的,基础普遍不扎实,有不同程度的懒散、畏惧、自卑、闭锁心理。

第二:“认”老师。

第二十一中学在接纳其他两所中学期间,优秀教师严重流失,重新组合起来的教师群体,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大部分教师看到崭新的学校,有重新起步、努力工作的愿望。

第三:“认”目标。

统计显示:初一新生中,外来务工随行子女占80%以上,其中不少是单亲,在新城区入学摸底考试中成绩非常低;高一新生中,近一半的中考成绩未达到呼和浩特市高中招生出库线,400分以上的学生全年级只有13人。

康莲枝几乎是含着眼泪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里的校园不是很大,却是最新的,有那么多留白需要填补;这里的师资不是很强,却是最急于上进的,有那么多未知需要探索;这里的学生质量不是很高,却是最渴望成长的,有那么多期盼需要实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底子,惯常的做法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补课……然而第二十一中学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孩子情绪及行为上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挺起胸脯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把育人放在首位

当时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普遍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诸如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睡觉前不洗袜子不洗脚、不会收拾物品、上课不注意听讲。班主任想尽了办法:一是借新生报到,同学、老师、学校都是新的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新目标并写下来,作为行动指南;二是结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三是在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讲卫生、讲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的重要意义,严格奖惩制度,用榜样激励学生从自身小事、一言一行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值日、履行好每一次承诺,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四是举办“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注重学习过程,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每天都有所进步。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唤醒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的没了;打饭及上下楼梯有了秩序,大喊大叫听不见了,教室和宿舍里的汗臭味消失了;自习安静了;课上课下自觉学习的氛围逐步浓厚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承认一个人的存在会激发其上进心。青年教师姚晓宇代八个班的政治课,为了能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她让各班的班干部帮忙画一张标注名字的座次表,上课对照。课堂上随便叫出某个学生姓名请他回答问题时,被叫者很兴奋(哦――老师已经认识我!)即使该生对问题不能回答,但态度十分端正。

当年的高一(6)班,学习极差的有好几个,课堂上各行其是,表情冷漠。老师把他们叫到一起问原因,几次都无果而终。后来通过同学了解到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惊人的相似:父母离异,有的和爷爷奶奶住,生活基本保持在“不挨饿受冻”的程度。班主任找机会和他们值日、谈心、讨论问题、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从生活细节上给予体贴,暗地里动员同学“结对子”帮扶,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这几位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学习了,还时常跑到办公室问问题。

初一新生秦文艺,每天不吃早点,中午和晚饭只吃馒头,班主任的一次家访解开了这个谜――“家”是哈拉更村外的一间废弃房子,说住那里为养牛方便。因为头天下过雨,屋顶还滴着雨水,地上放着几个塑料盆,外屋大铁床上堆着淋湿的破旧被褥,家里最惹眼的是几只大缸。母亲说孩子很懂事,不想让大人为难,准备退学。秦文艺的想法很现实:即使念完初中考上了高中,也念不起……班主任回校后跟他长谈了一次,鼓励他靠自身努力改变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随后老师出面申请学校减免了他的一切生活费用。从此,秦文艺将一颗感恩的心化作学习的动力。三年后他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之后又念上了理想的大学。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课程。2010年,第二十一中学建成全市仅两所学校拥有的专用教室,配备了机器人制作设备和材料。将每年的十一月定为“科技活动月”。经过通识培训、编程学习、任务训练、参加比赛四个阶段的历练,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近年来,该校的机器人制作获得两项全国大奖;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自治区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走进教学楼门厅,“科技橱窗”里陈列着一排排学生作品。有用金属片、电机、砂轮等材料制成的家用电锯;有用饮料瓶、软管、气嘴等废旧材料制成的便携式洗车器……每一样发明制作,都附有一张“设计报告”和“操作说明”,你会惊叹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大胆想象。

二十一中人不会忘记,六年前新校舍刚建成时,校园瓦砾遍地,好多设施不完备。康校长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很快让阅览室投入使用。他们深知,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如今,学校已有6万多册藏书,有教工和学生专用阅览室,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每天学生早读时间内有五分钟的美文欣赏。师生同读,已成为一种生活姿态,仿佛农家肥似的改善着学生成长土地的养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是教育三大支柱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吸引不来“金凤凰”,就自己“孵化”。一份《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就是他们立足师资发展学校的蓝本。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能力方方面面。

“名师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同课异构等研修方式,聚焦新课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乔阳、刘福荣、郭建芳等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组织校本科研、师徒结对、到兄弟学校讲座示范……似乎可以听到全体教师健康成长的拔节之声。

办学思想不能只挂在学校墙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校长的讲话里,而是要转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教师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第一》《人生哲思录》《乡土中国》等300多册非专业书籍“漂流”起来。学校每年出资给每位专任教师订阅一份相应学科的期刊,同时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一系列专业用书赠送到广大教师手中,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以书为友,深度阅读,涵养精神气质。

优秀的作战指挥官来自练兵场,优秀的教师来自教科研。长期以来,第二十一中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雷打不动。初中语文组还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教研员耿文举当顾问,耿老师风雨无阻来学校参与教学研究,往往有点石成金的示导作用。

2015年7月2日,天气酷热。第二十一中学的阅览大厅里,无规则地分坐着十几位教师,时而查阅资料,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记者纳闷,陪同的谭喜云老师介绍说,他们是本学期初三和高三毕业班老师,下学期要循环到初一和高一任课,正在提前备课呢!有些老师是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新学期眨眼就到了,他们想把课备得更充分些,好让每位新生都能学得好。

学生是有差别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人“跳一跳、摘桃子”。对个别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老师经常单独叫到办公室“开小灶”,一字一句讲解示范,纠正做题格式、步骤等习惯性错误。住校生课余时间充足,给学生夜自习辅导,是所有任课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与那些“名校”动辄每小时几百元的补课费比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

自主学习,有效课堂的拐点

话仍然要从2009年说起。

学生底子薄、考试成绩差不代表智商低下、品德不好。他们在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是“知情行意”受到干扰,如同旅行者因气候或交通工具等出了问题,被困荒郊野外。改变行走方式与途径,探寻适合第二十一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被提上了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团队,赴山西、江苏等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取经学习。综合分析后认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能与第二十一中学的师生现状接上“地气”。2010年4月,该校正式引进韩博士“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流派”五花八门,参与的学校风起云涌,但真正坚持下来并收到成效的不多。高中教育是选拔性教育,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不但在当下深受社会和家长追捧,而且将来也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十一中学敢于冒着风险在高中课堂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无异于“拼死吃河豚”。

目标一旦确定,解决全体教师的认识问题就成了关键。韩博士第一次到第二十一中学,三天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活动:观课9节,讲座6场;帮助教师创建学生小组、开发学习工具单。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和老师交流到深夜。

课改起步以后,第二十一中学又请进赤峰市乌丹五中、通辽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骨干教师,为他们的课堂把脉;多次邀请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新城区三级教研室专家现场指导。一系列的培训、辅导、讲座、示范、反思,让全体教师看清了“有效教学”的前景,坚定了课改的信心。

相关链接――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有效教学”的基本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形成课堂学习方案,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课前要进行结构化预习,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

课堂步骤: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将生成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团队学习智慧;小组选派代言人汇报展讲,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目标给予适时点拨,让知识更加精准。

课后落实:为了巩固与强化,课后及时进行拓展训练、单元回归复习、知识和能力评价等。

校长康莲枝带头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入年级组、备课组、班级参与教学实践,对上路快的年轻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对年岁大或犹豫的教师给予鼓励鞭策,及时解决课改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环节干部跟踪听课、主动评课、积极参与研讨。每月一次汇报交流,每学期一次阶段性总结,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常态。

记者听了该校一节高一年级《倍角公式》的数学课。上课伊始,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走上讲台,干脆利落的开场后问:“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纷纷举手,接着,“苍穹组”的一位同学走到黑板前进行了展讲……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中进行的。执教的高峰老师或退隐其后静观事态,或穿梭其间,捕捉着学生的学习信息,只对个别问题进行适时恰当的点拨,寥寥数语的提疑,推着学生“再思考”。正所谓“于有疑处见无疑,其学尤浅;于无疑处见有疑,其学方进。”

相关链接――有效教学改变了课堂

教师王常存:过去我在课堂上特别强势、郑重,自己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傻乎乎”地听着,其实他们早没了兴趣。“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气氛,盘活了人才资源。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展讲……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学生郭雨:自主学习,是一个宽松又严谨,活泼又专注的过程。我们有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过去,我们是躲着发言、害怕表现,现在是争着发言、抢着表现。

学生刘栋辉:小组学习刚开始有些混乱,后来大家自然形成了“规矩”。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讨论不受拘束。我们对不懂的内容没完没了地追问,主动性发挥到极限。

课改绝不单单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它考量的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基。

只要雨水充沛,何愁果实不丰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有效教学”等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激活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在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一年后的2011年冬季,第二十一中学接受了呼和浩特市教学质量大检查,总成绩名列全市第二,与排在第一的仅差0.2分。对此,不知情者感到意外;知情者则啧啧称赞:这是二十一中师生用汗水换来的!

2015年5月28~30日,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骨干教师高层培训班在第二十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区各盟市实验学校的200多位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地点之所以选定这里,唯一的理由是第二十一中学已经走在“有效教学”改革的前列。

2015年春季,《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杂志,分别以《寻找学校发展的根》《让教育焕发生命活力》为题,从不同视角报道了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实施“有效教学”以及在内涵发展上取得的突破性成绩。

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招生分数线的高低,是判别学生及家长对学校认可程度的风向标。六年的奋斗,第二十一中学招生分数,已经摆脱了低于全市出库线的尴尬境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眼下一些高中学校之间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不就是为了抢夺那几个尖子生、实现“高进高出”吗?如果能做到面向全体、“低进高出”,那才是理想的教育。第二十一中学凭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执着与坚守,正实现着这样的教育梦想。

近年来,第二十一中学初中招生第一志愿报名人数、高中招生400分以上人数和高考本科上线率三项指数,都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标志着今天的第二十一中学,已经从昔日主要为流动人口随行子女服务的层次,发展为融传统文化熏陶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于一体,极具综合竞争力的完全中学;已经从呼和浩特市学校阵列的第三方队跨进第二方队。学校获得了众多荣誉:“全国学本教育联盟示范校”“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每一块奖牌都是二十一中人“高境界做人、高效率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坚实步履。

在谈及学校发展的根本措施时,校长康莲枝的一席话耐人寻味:“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变得更好。爱学生怎么爱,就是要把他们当作未来的女婿或儿媳来培养――衡量女婿和儿媳,总是关注他们的性格人品,而不是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

小麦在拔节期所需的肥量约占一生的50%,施好拔节肥,才能穗大、粒多、饱满。给学生和学校“施好拔节肥”,就是要把握好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