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培训小组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5:4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培训小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培训小组总结

篇1

关键词:小组长;培训;评价;竞争

小组长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成为科任教师的助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培养称职的小组长,则是发挥小组长作用的关键。作为科任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

上学期,校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两个班语文和二年级一个班应用文写作兼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所教的两个班语文,每个班每周四节课,应用文写作每周两节课,由于跨课,再加上使用的都是新教材,我深感压力大。如何搞好语文及应用文写作两门课的教学工作,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做法是,我把全班分成几个6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调动每个小组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语文科组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总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我所任教的1104班,平均分是85分,为全年级之冠。这些成绩,与小组长的作用分不开的。

在培养小组长的过程中,采用了召开会议、个别指点、督促检查、竞赛评比及时总结等方法,结合实际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地发挥了作用,使语文教学及应用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集中培训,指明方向

还在学期之初,我就及时地召开三个班的小组长会议,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首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五大重要作用:对科任教师而言,具有作用,代表科任教师传达教学目的要求,布置任务;在教师和同学之间,则具有沟通作用,使上情下达,反馈信息;在组长本身,应具有表率作用,要求他们自身本领过硬,做同学们的榜样和带头人;对本组成员而言,则应具有管理作用,时时提醒,督促检查;而在领导、班主任方面,则还应该具有协调作用。

其次,从科组长的这五个作用入手,要求他们做优秀的科组长,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合格的小组长。教师要告诉他们如何从实际出发,处理语文科的日常事务。教师要培养他们工作的能力,让他们知道组长的工作,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突击性的,哪些是长期性的。

第三,把本学期的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向小组长宣讲,让他们了解本学年总的教学框架。同时,要让他们及时地向同学们传达,让全班同学心中有数。

第四,让他们理解科任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教学方法,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同时,要让同学们很好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

最后,要求各组长及时地反映情况,反馈信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什么问题,甚至还有什么疑惑,都要及时地向我反映。

经常召开组长会议。在阶段性工作的开头和结束时,或交接之际,如学期之初、期中考复习前,期中考后、期末考复习前,我都要及时地召开三个班小组长会议,或总结上一阶段学习的成败得失,或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重大语文活动开展之前,或在开展之中,我也要召开小组长会议,让他们明白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例如现场作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是难度颇大的活动。在比赛前一天,我召开了小组长会,进行部署,并要他们传达,让全体同学懂得活动的意义、目的、方法,连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要考虑到。那次活动非常成功,影响也大,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同时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不拘一格地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召开会议时,我视情况而定,不拘一格。在时间的安排上,长则近一个小时,短则三五分钟,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以达到目的为原则。地点也不拘一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都曾召开过会议。参加人员也不一定,有时三五个,有时七八个,当然,大多情况是两个班的小组长一起参加。

二、个别指点,解决疑惑

小组长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碰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有的是本身的问题,有的是来自外部的影响,有的是学习中自然出现的,还有的甚至是个别同学故意刁难。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组长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当然不错。有些小组长遇到问题却不向教师反映,有的问题甚至连组长都没有发现,这就要靠教师去观察、了解,然后进行分析并及时解决。

在组长碰到困难时,首先,我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明白,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次,针对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查找原因,这样,在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倡看课外书,是我们一直的做法,同学们也喜欢看课外书。可是个别教师一见学生的课外书就没收。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小组长如何同他们解释、交涉,当然还特别告诫同学们,不准在上正课时看课外书。

在班级学习栏目的处理安排上,各班的情况不同,我就分别指导他们如何同班长和学习委员、课代表协商、解决。

有时,各科作业均布置较多,有了冲突,很多同学总是先完成其他科的作业,再完成语文作业。因为语文作业有很多时候是读、是思考,不像其他科的作业那样写在作业本上上交,一些同学不担心老师检查。对这些情况,有些小组长急得很,不知怎么办才好,纷纷向我反映。于是,我就对他们个别指点,教他们如何找窍门,钻“空子”找时间。

时间不同,班级不同,任务不同,其要求当然也就不同,绝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培养小组长的工作中对他们进行个别指点,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督促检查,责任重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任课教师常抓不懈。但如何通过小组长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却有一番工作要做。除布置外,细水长流式的督促检查必不可少。

语文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它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必须常抓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检查,当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是必须和重要的手段。

有些组长胆子小、怕负责,我就细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上,我要求他们大胆地从常规的管理入手,训练他们的胆量。在语文自习课上,我要求他们坐在讲台上,管理纪律、解答疑难。我也经常在小组长会上强调要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慢慢地,一些原来胆小的科代表也敢于管理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而兴趣的培养又不是一下子所能奏效的,必须是长期的工夫。因此,我经常指导小组长,让他们时时注意同学们的兴趣的培养,并要求他们以语文的趣味性、曲折性、特殊性来培养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还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以点带面,以小组成员作为骨干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各种比赛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不足以把学习搞好,还必须掌握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同学们自学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在于学习方法。如何选择,如何摒弃,如何精读,如何略读,这些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坚持,单靠教师上课时的传授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组长在自习课上时时进行督促检查。

练字、写日记周记,更需要经常督促。如一些同学有片面的看法和肤浅的理解,不太重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对日记、练字,能拖则拖,能欠则欠,有时甚至草草完成任务,这就需要经常性地通过组长督促检查。

知识的积累靠长期工夫,兴趣的培养靠长期工夫,能力的养成更要靠长期工夫。所以,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的一环。

四、正确评价,及时总结

及时地进行总结,肯定组长的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是培训科小组长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在召开小组长会议时,每次都不忘总结他们的工作。确实干出了成绩的,我都会进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则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肯定他们工作热情的前提下,我还指导他们如何采取补救措施,总结教训,避免以后再发生。

每次重大活动之后,或重要的考试之后,或在阶段性的工作之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总结。总结时,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既不埋没成绩,也不隐瞒过失。这样,就让小组长真正明白工作的方法。有时我还找他们个别谈心,根据组长本身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总结。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懂得,我不是最好的,但在我的心里,我的学生是最好的。我善于发现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优点,或是一点点的进步,或是一点点好的开头,甚至是一点点好的想法,我都进行肯定,并表扬他们。因为我知道,肯定和鼓励是最好的动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有时甚至是重大失误。碰到这种情况,我首先坚定他们的信心,不到最后不言败,只有坚持才不会后悔。我告诉他们,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同时,我会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我们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由科代表提供名单,教师审核,而且所有小组长都必须参加小组活动的开展。在培训的过程中,我经常深入同学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地总结每次活动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及时地按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能够让小组长正确评价自己前段的工作,客观地分析遇到的问题,确实能使工作按照正确的路走下去。

五、互帮互助,公平竞争

从培养小组长的自信心入手,遵循人的培养发展和教学的规律,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各班的实际,采用集体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此,我要求组长做同学们的表率,告诉他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经常对他们说,要求同学们做到的,你首先必须无条件做到,绝不能拖班级的后腿。如我要求小组长的语文成绩最好在班级排上前列,否则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小组长。这样,压力变成了动力,全班的小组长的语文成绩都基本上能够保持优秀。每学期我还进行两次优秀小组评比(期中、期末各一次),从每个小组成员的考试成绩、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及参加课外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比,每次每班评选3个小组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组长为优秀组长。这样,就促使小组内成员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之间能公平竞争,达到了让同学们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成效的目的。

小组长长期生活在学生中间,对同学们的情况有时比教师更了解,他们不仅了解同学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也了解同学们学习上的上下进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样,他们在和同学们谈话时,就能站在对等的角度上,与同学们也更容易沟通,有着教师不能替代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科组长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由于充分调动了组长的积极性,我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顺利且很好地完成。除常规教学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的语文课外活动。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较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其他学科正常学习的保障,因此一直以来,对于语文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语文教学者所不断探讨的问题,如今,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兴起,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活力,将带动语文教育取得不断的发展,语文教育模式的改革对于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一、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概况

所谓的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就是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其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和老师得到共同发展,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授课一般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小组谈论,组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与交流。

二、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途径

1.总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以课文内容为指导线,采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然后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讲解,使得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除了要对全班同学的共同学习盲点进行解惑以外,还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一定的引导,给予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方向,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迅速掌握住学习的思路,这样就不用教师对于课文进行通篇讲述,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学生会在自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2.互学

在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途径的三个阶段之中,第二阶段互学显得特别重要,互学是一个知识的人交流过程,学生之间分为不同的小组,有一个相对愉悦的讨论环境,学生思维较为开阔,互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过程,肯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课本知识,学生通过在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彼此之间的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各种思想的融合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是一个知识不断升华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型的班级体,在小组的讨论中,学习骨干处于小组的核心地位,对于其他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领导作用,强化了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进行骨干培训,这种培训不仅可以使得骨干分子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可以使得骨干分子更好的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促进整个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就课文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如学习《沁园春・雪》是可以提出以下谈论题: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3)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对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使得学生们在小组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同时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又有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这有利于小组成员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在小组学习中获得进步,同时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总结

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途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在小组对于课文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就其中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全班一起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于课文思想的把握更加的恰到好处。这种发展性的学习模式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后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进行叙述,这是对于知识的一种扩展,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巨大兴趣,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模式亦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其得到自由发挥,保留原有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发展性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到乐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发展模式,值得大力推进。

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保留学生个性,这是教学理论的一次大的突破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有力的改革,使得教学课堂生机勃勃,以交流问题为中心,各个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学理念的一种大的变革,一个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内容解析;注意问题;重点强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90-02

一、“三步六段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复习新知。

①上节课内容回顾。

②与本节内容相关练习。(读、写、算、答)

2、导入新课:

①引出要研究问题。

②板书课题。

(二)自学――合作

1、自主学习:(5分钟)

①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师重点强调。

②学生按提示自学,真正自己学,可以出声音。

2、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5分钟)

①汇报自学成果(组内呈现自学答案,人人参与,会的汇报,不会的跟大家学习)

②完成一个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分角色朗读,总结规律,填表格等)

(2)全班合作:(10分钟)

①小组推荐发言人在全班汇报(问答、板演、演示等形式)

②重要问题教师点拨(总结规律,升华主题,渲染气氛,引发共鸣)。

(三)检测――总结

1、达标检测(15分钟)

三个层次,基础题、变形题、拓展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拓展总结:①回顾自己学会了什么。②师总结教学内容,结课。

二、模式解析及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设计有效自学提示

1、具体要求:(1)数量3-4个为宜。(2)具针对性和典型性。(3)尽量减少填空、选择等主观性题型,多用思考、圈画方法记录自学成果。(4)自学前首先引导学生认读目标,整体上感知学习任务。

2、举例说明:

语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找到课文中生字,画,读。(3)找到生字带词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在句中意思。(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第二课时:围绕课后训练题或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调整顺序)

(1)思考提出问题,读指定段落,画有关语句。(2)反复读画出的语句,并作批注。(3)思考:文中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情感、哲理、观点等。

数学:(1)题中有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2)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3)怎样去解决?

英语:(1)正确读本课中的单词(或短语),并练习拼写。(2)找出课文中心句,正确流利地读出来。(3)listen and say。

科学:(1)看书中图片,辨别: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2)这些有生命物体哪里能找到?(3)思考:这些有生命物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品社:(1)看书中图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劳动者?(2)这些劳动者劳动过程什么样?用语言描述一下。(3)假如你是一个劳动者,介绍一下你的工作。

自学,是在老师设计的有效问题提示下,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小组或同桌参与。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需要每节课有意指导,逐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按什么步骤自学,自学后成果随时记录,准备和小组成员交流。

(二)如何指导小组合作

1、小组交流任务:(1)独立自学后,组内陈述想法,其他人倾听,形成小组集体意见。(2)发挥合作意识,完成一个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好的任务。

2、举例说明:

语文:(1)汇报画出语句和词语。(2)交流自己想法以及对主要问题理解。(3)小组合作读文。

数学:(1)汇报自学情况,人人参与,以对纠错。(2)汇总自学成果,形成小组意见,准备全班汇报。

科学:(1)交流自学成果。(2)合作完成一个探究活动。

英语:(1)互读本课短语(或单词),互相纠错,达到准确。(2)组内用中心句做问答练习。(3)分角色读文。

品社:(1)交流自学成果。(2)组内汇总,得出集体意见,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的准备工作

(1)合理分组。

根据成绩、能力,性格,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定出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2)培训组长。

负责组织小组交流、记录小组成果、推荐小组发言,认真负责,以身作则。

(3)培训组员:①服从组长管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踊跃发言。②眼到(看)、心到(想)、手到(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③认真听取他人答案,形成组内一致答案。

小组合作,不用挨个提问、个别指导,组内可以互帮互学,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能力,合理运用,可以让课堂事半功倍。

(三)如何指导全班展示汇报

全班合作,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认识,产生新想法。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尊重、欣赏共享他人思维方法和成果。

1、展示前准备:

(1)小组合作时,组长做好记录,形成小组答案。(2)推荐小组中心发言人。

2、展示的语言:如:我们组这样认为-------,我们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组的看法与--组大致相同,还有补充------

3、展示的过程:

A、小组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板演和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B、交流同意与否,提出质疑。C、不理解的问题和重点题,教师点拨升华。D、教师的任务:

(1)当好导演,启发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学生全面关注,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氛围。

(2)采用评价性语言激励学生:如:某小组配合默契,参与积极;某组哪个同学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如何做好达标检测

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学生热闹的上了一节课,学没学会,目标达没达成,全在检测环节体现出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状态,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习题设计要注意基础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当堂达标。

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与例题基本一致,强化格式、算理。(语文、英语可安排写字练习)。(2)变形练习。原基础题的变形练习。(读、背、实践活动等)(3)提高练习

篇4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初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

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让学生学会合作便成了教育的时代命题。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合作学习的研究。在美国,合作学习是研究最多的教学技巧之一。著名的著作有:强森兄弟《教室内的合作》,卡根《合作学习:提供给教师的资源》,史莱文《合作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弗切斯(LynnS.Fuchs)等人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这项研究表明:合作学习的确能够在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参与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提高后进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国内,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已欣喜地看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明确写进了“纲要”,写进了“课标”,而且已开始内化成了教师的行动。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教育活动中,应该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实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定位,提高教师素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要求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小组语文合作学习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掌握探究、质疑、讨论等不同学习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提升教师的素质。

(二)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看,这些农村学生,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祖辈照看儿孙,在祖辈的溺爱下,许多学生形成了自私、任性、孤僻的性格。而以小组语文合作学习为载体,学生之间有效地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感受集体的温暖,慰藉脆弱细小的心灵,消除心理障碍,形成大公无私、团结互助、共同进取的良好品德。

(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新课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合作学习的培养,学生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我不能”转变为“我能行”。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多种技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学生中实施语文合作学习

(一)正确树立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以下角色: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合作学习评价的组织者。

(二)明确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组建语文合作学习小组。

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是高水平有效合力的基础,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否定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答问是合作学习;争辩、交际、对话是合作学习;策划、主持、协调、评价也是合作学习。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进思维。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将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技能等综合因素综合考虑,按每3-5人为一组,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取名为“资料小组”、“问题小组”、“成就小组”等,形成长期而固定的小组,便于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三)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语文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必须从初中低年级学生抓起。语文合作学习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感受合作、启蒙技能的阶段,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合作共事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承担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十分重要,因此大家必须齐心协力。让学生懂得怎样合作,逐步提高合作技能。

(四)采取合理的小组语文合作形式。

强森兄弟的《建构合作学习:教师的授课计划》一书,是班级合作学习的一项有用资源。他们认为“小组合作阅读、大声地解答问题、文学的合作讨论”这三个活动是特别有效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十分关注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探索求知活动为主线展开语文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他们的主要学习形式。可以通过操作探寻式、问题探讨式、比较总结式、创新发展式等四种小组合作形式展开交流与讨论。

(五)关注“四个结合”,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语文合作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四个结合”:一是关注小组语文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把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二是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的差异,把差异性与整体性评价相结合;三是关注学生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把行为与情感评价相结合;四是关注学生的自我总结,把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特别是注意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态度、合作表现,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过程。这种合作与交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组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3]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篇5

船山区城南小学青少年学生辅导分站

2016秋季培训总结

本学期书法兴趣小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书法尖子生。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以后开设了书法兴趣班,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书写能力。

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参加了小组学习。下面就这学期书法兴趣小组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书法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书法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期的兴趣小组中不仅仅限于书法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法的基本技法、做人、古文字、书法史等字外的内容,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书法展示活动、书法展览、学区的书法比赛给学员提供了创作的机会,特别是在书法现场比赛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书法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书法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五、学员书写习惯、卫生有了很大改善:

从原来的不会洗墨盘、不会洗毛笔到现在顺利地清洗各类书写用具,并且书写过的纸都会整齐的叠放好。还有个就是语文老师反映自从学了书法以后,这些同学的语文作业明显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字迹更加工整,这对今后的书法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篇6

一、深化“5×5”新课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研模式,让“5×5”课堂成为初中常态课堂,使课堂能够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的特色,开展“5×5”新课堂系列活动,。

1、在初一年级开展了“5×5”新课堂汇报课活动,由宫金艳、王红、洪玉明、等进行授课,对课改形势下新的授课模式进行阶段性检验。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进行了评课,授课教师每人写出了本节课的案例分析。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与提升,寻找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5×5”新课堂向更好更新的方向发展。

2、在第周以初二年级为主开展“5×5”新课堂研讨课活动,由王莉芝、高冰晶、张建英、代表本组进行授课,初二年级是“5×5”新课堂实施的先行者,他们的新课堂日趋成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召开了“5×5”新课堂研讨会。

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召开“5×5”新课堂研讨会,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实施过程中好的方法,切身体会改进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认识、感悟和困惑,使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尤其是项义文、赵文清、王庆伟、王庆艳老师的发言注重实际,所谈问题切中要害,体现老师在实施过程中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深入研究,成立了“5×5”新课堂子课题。

成立了圆桌教学、阶梯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海量阅读、学生发展手册课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研究出实施方案,不断总结与提升,寻找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写出了1—2篇学习体会,进一步深化了“5×5”新课堂的教学与研究。

5、总结阶段性成果

本学期将“5×5”新课堂课题研究小组的实施方案、学科实旋要点、心得体会、案例分析等共篇。积累装订成册,总结经验与全体教师分享。

二、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利用初中部大会和教研活动时间,由李校长和各教研组长继续对教师进行“5×5”新课堂培训,阶梯式教学法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培训。高效----提高教学精准度, 不断总结与提升,寻找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没写完,看听课本)

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系列化、专题化教研活动。

在第周以初三年级为主,进行常规教学组内公开课。实现公开课常态化和常态课公开化的课堂模式。

在第周开展初四年级复习课,其中孙艳红老师在复习课中,受到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没写完)

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指导作用。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实效、强化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根据各学科特点不断完善和修订预学单,使预学单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使之更切合教学实际。

通过教研组活动中的听课、评课,到名校观摩学习等提高初中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抓实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研究5分钟课堂检测。严细认真的对待预学单的编写和周检测试卷,复习试卷的编写,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树立典型,以典型带动教师成长。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积极推进“5×5”新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有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学习体会上交及时、认真、不对付;理化生教研组注重傈体备课,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组内凝聚力强。经部领导研究决定,教研组长李鑫和胡迪华被评为本学期优秀教研组长,经组内推荐,领导研发决定语文组高冰晶、数学组、英语组杜博、理化生组周玉玉、政史地组孙启云、音体美组曹萌六位教师为第二届优秀备课组长。

六、努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大赛,创造机会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课,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一批市、中心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本学期参赛教师获奖如下:(没写完)

存在问题:

1、教师参加各种大赛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市级以上课题立项者太少。

篇7

【摘 要】合作学习概念的引进对于初中语文教育发挥了突破性作用,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有着很大作用,而且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至关重要。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在对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概念以及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背景和我国实践,提出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并对语文合作学习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96-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背景

1.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即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学生互动交流产生的学习特征。在美国教育学家David Koonts的倡导和实践下不仅风靡美国,也在全世界的各阶段学习中广泛使用。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不同国家的教育学者们看法不一,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形式,通过人际交流和互相帮助来达成学习目标,其最终的成绩评定是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来决定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合作学习近些年得到了引入和发展,不少教师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在课堂中设置一系列的合作性活动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的。随着合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将合作应用于教学实践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随之而来对于合作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和实践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在江浙沪等大城市,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形式,它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提升,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在我国还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推广效果还不够明显。

3.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背景。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种:①动机理论,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以鼓励或者目标为动机激发潜能;②发展理论,即学生围绕语文学习任务进行互相作用是促进知识掌握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发展力量;③群体动力理论认为成员之间的依赖性和相互影响是激发群体共同学习、共同努力的有力因素;④教学工学理论认为任务结构和奖励结构以及权威结构能够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和社会心理氛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1.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划分形式。小组划分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一步,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正是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划分的形式和标准有很多,如学生自主选择划分;依照学习进度划分;依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随机选择等多种方法。划分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在划分过程中要把握其划分的形式,以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达成预期学习目标,完成学习内容,并且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及人际沟通的团体协调能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思路。教学策略对于整个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有着统领性的作用,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既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动、自主的参与作用,也要根据差异性原则来分配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主导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认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语文合作学习之前,要以良好的教学设计为前提,教师在策划中要重视语文单元学习的效果,提前备课,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质量以及学生的拓展,并且把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温故知新能力相结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切实达到让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小组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话题讨论和语文交流等途径来实现学生对于语文的运用能力。要选择与班级相适应的小组划分模式,避免学生水平的差异和爱好的冲突,以最高效率和学习目标以及人际交往培养为原则。在实践操练中,要把握好每个小组的分工和适合进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是主导者,更是督促者,发现问题了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要注重反馈和后续进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在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既要看到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团队协作实现学习目标的积极成分,也要看到合作学习可能带来的弊端,如评价群体可能会造成个体的失落,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而不能实现学习内容,以及纪律混乱等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对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合作学习要发挥其理想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要对合作学习模式和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吸引学生参与的内容和模式,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关注。具体来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合理设计,而且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策略。教师要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操作理念,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运用,这不仅是一个形式的参考,更是一种学习和教师共同学习态度的应用;其次是要合理分配合作学习的时间,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分配时间用于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既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要保证知识的汲取。

2.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及时引导。合作式学习模式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要么管得太多,要么放任不管,这两种模式都是有问题的。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对讨论的目的、进程、达成的阶段性成果等适时给予肯定和总结,这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

3.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合作学习是否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学习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测评因素,有时欢乐的学习模式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把握和适应性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时地做出调整,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也要及时对语文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既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对小组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也要对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获得更多的精神支持,不断发挥潜能;最后,还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恰当创新,总结出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总结,使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和机会。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一个学习手段,而且也是教师提高自我、发掘学生潜力的平台,要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提高自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珊珊.面向高中语文的自适应测试系统中项目参数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李海峰.哈妮语文培训中心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韩晓敏.初中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D].温州大学,2013.

[4]刘敏.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话语多维分析[D].温州大学,2013.

篇8

一、教给方法,规范合作

1.合理分组。分组要做到科学、合理、灵活。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分组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

2.培训组长。教学中,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特别需要一批得力的组长。但有必要培训组长。如:合作、讨论、交流的组织管理方法;展示如何选择讲解的内容;如何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讨论交流,如何让每个同学乐于合作探究……都要一一培训。平时一旦发现组长在管理、组织上有问题,就及时指出,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处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及时表扬组长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从而树立组长的威信。

二、教师的位置不能虚制化,应相机参与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作为教师,应关注每个组讨论的情况,关心后进生的参与,并认真倾听,从方法和内容上相机引导;同时帮助各组解决疑难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提出,建议共同讨论分享。对于需要帮扶的组,教师可以坐下来参与这个组的讨论,以达到示范展示和促进学习的作用。

三、教师提前出示探究目标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制定每节课的探究目标、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之前做到明确重、难点,心中有数。探究目标的制定,既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教学中,可根据单元学习要求,设置有趣的探究目标,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可设置三个探究目标:1.你能读写文中的生字新词吗?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吗?请你用合适的方式在组内呈现。2.请你们结合例句说说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们感动?你们是怎样合作讨论的?同学们都想看一看。3.“我做了花的梦,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课文的感受吗?同学、老师都非常想听一听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由此,学生对探究目标倍感新鲜更感兴趣,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也就更加强烈。

四、运用策略,应导合作

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运用的策略及引导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合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多样地、充分地参与,使语文真正成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可采用“议中解疑,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探究目标”解答每一个问题,将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同伴。教师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讨论,对学生好的见解及时表扬,学生思维受阻或有疑问时。及时点拨,或提供知识背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都是否参与了,特别是后进生,往往这个时候,他们不够自信,害怕说错,不敢说,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走到他们面前,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树立信心。

另外,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入、问题情境、心理暗示、插图激趣、讲解展示、合作互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见疑、质疑,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篇9

在传统课堂早已根深蒂固时,要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思维定式必要先行。正如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韩立福教授在我校高效课堂培训时说:“我们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教师首先要‘断影子’,学生要学会‘断奶’。”话虽通俗,却一针见血。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543”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之中。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主演变为导演,直至变为编剧,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要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

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不能忽视。我们在进行课改培训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培训,往往是把教师拉出来培训一番后,又把其推回课堂中去实践。这样做,让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再如何改革也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至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实施“543” 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记”的学习理念和“被动学习,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逐步发展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543”教学模式的课前设计和课内引导

在不断探索中,我发现高效课堂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的确要使学生实现人人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但绝对不是彻底解放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543”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把课堂尽量让给学生展示,但是这 “导”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上课前,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导学案》,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让教学目标具体可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班内展示时,教师绝对不是“旁观者”,而是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点评时,不是一句“真棒”轻轻带过,而是要一评知识掌握,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而且还要用上肢体语言助评,做到声音宏亮、语言表达清楚。

可见,在高效课堂之中的教师,的确要“往后退”,但是不能把自己彻底架空,要做到“导而有序”“评而有理”“讲而有度”,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学而有效”。

三、“543”教学模式不能“唯模”

“有模而不唯模”这句话是我在语文特级教师周世忠老师点评董校长所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展示课时听到的。这句话让正陷在为如何实行“543”教学模式,打造语文学科的高效课堂而迷茫和苦闷的我豁然开朗。

我在摸索高效课堂时,正逐步在体现“543”课堂教学模式上努力。预习课,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阅读、思考、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答案并生成问题。展示课,由小组长或学科长代表小组上讲台展示,展示完毕后由其他小组的任何成员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回答完毕后由讲台上的小组长作总结或请老师点评。而在读书时,我们学生都大声朗读,边读边标记问题;思考时,学生都低头思索,边想边记;讨论时,小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起立讨论,认真总结;展示时,发言同学自信大方,有条有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在实践中我领悟到“543”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住,而要根据不同的学情、学生讨论生成的问题,做具体的调整,做到“有模而不唯模”,让课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目标。讨论展示课也是富有变化的。简单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小组八人起立讨论再展示,可以由学生直接回答,也可以同桌之间简单讨论。展示成果,既可以展示讨论成果,也可以由学生分析自己错题的思路。展示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篇10

从教以来,笔者所带班级人数一直比较稳定,在40~50人之间,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每5~6人为一组,将全班分为8组左右。分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同学们的性别、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男女比例等情况,每组之间实力要尽量均衡,否则就失去了竞赛的前提。

分好组之后,每组选好一名组长,组长必须是品学兼优的,是本组的领头羊,负责全面工作,做好量化评比分数记录工作,为每周一次的班级评比提供依据。还要选出一名纪律监督员,负责本组的纪律管理,尤其是讨论时,要督促本组成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分好组之后,还要给每位同学编号。小组分好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和得分,随时调整组长和组员。

二、 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加强竞赛是保证

分好小组之后,如何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呢?如何让小组之间互相竞赛呢?这就要语文教师多想办法了。笔者的做法是实行量化评比,将同学们的各种语文学习表现都量化成分数,8位小组长轮流,每人负责一周的记分工作。作文、读书笔记、演讲、课文背诵、默写、考试分数、上课回答问题的表现等等,都有对应的分数和操作方法,经过教师的几次讲解和培训,同学们都训练有素,操作得法。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默写,老师头一天布置好任务。第二天早自习上课,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打开听写本,迅速默写完毕;随着老师“互换”的口令下达,相邻的小组之间马上互换作业,开始批改,几分钟后批改完毕,自动换回;然后教师统计分数,根据量化评比的规定,全对同学可以加分,组员很快把自己的得分报给组长,组长依次报给值周组长,值周组长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默写有错误同学,下课以后主动找各自组长进行重新默写,整个过程清晰、流畅、高效。再比如作文和读书笔记,根据教师的打分对应量化评比分数,组长统计好后,也是报给值周组长做好记录。这样,每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分数,每周利用周一的早自习时间评比一次,对于得第一的小组,要运用多种手段加以鼓励与表扬,比如发放一些教师自己制作的小书签等礼物,拍了照片传到学校网站,给家长发短信表扬等。总之,就是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胜利的喜悦,积极去争取进步。

因为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而且在许多加分政策上,向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倾斜,比如6号同学完成了某一项学习任务之后,可以给他们加更多的分数。这样操作一段时间之后,小组成员集体荣誉感倍增,经常看到小组里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帮助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复习功课,督促背默,解答疑难等。这样的良性竞赛,使得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不仅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而且更收获了互帮互助的快乐,笔者认为,这对同学们的终身发展也是

很有益的。

三、 积极创设适于小组合作的

语文活动是关键

经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有的问题很简单,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教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有的问题很复杂,学生的讨论还没有完成,教师就叫停,进入展示环节,这两种行为都是不恰当的,都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合理高效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创设适于小组合作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比如文言文的学习,就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具体步骤为: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先独立翻译课文,遇到疑难时,小组内互相帮助,组内解决不了的,班内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出面解决。字词解决完毕,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归纳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充分讨论后,小组选代表发言,有遗漏的由其他小组补充,然后将重点知识记在文言文笔记本上,当堂背诵。小组内互相提问,最后完成老师下发的当堂检测小卷,小组互批,算出小组得分,记录在案。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可以说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当堂掌握,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