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3: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篇1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宄进入了蓬 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护理从业者 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之 一[1丨。护理科学研宄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 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 理实践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各护理学院(系)本科护 理课程中大多设置了《护理科研》课程,这是一门理 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护理研宄的教学中, 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发挥最佳教 学效果,是很多护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护 理本科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 毕业论文,所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期 间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及实 习医院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论文指导。而关于这方 面的研宄,尚未见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调查研宄,调查 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9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 均为女性,年龄22岁~ 25岁,平均年龄23.4岁。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问卷调查法。研宄者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设计并经专家论证, 其重测信度为0.8。问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学 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的困难、学校及医院所提供的 帮助、护理科研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等。所获得 的信息将更好地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以及毕业 生论文的指导工作。

 

1.3资料收集资料的收集是在2006年5月一 2006年7月进行.由研宄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发 放问卷,利用学生自习的时间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填 完后,由研宄者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 份,返回98份,回收率100%,98份问卷全部有效。

 

结果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在准备论文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62. 2% 的学生选题方面感到最为困难;25.5%提到查阅文 献;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分别占 18.3%、16.3%、11. 2%。

 

2.2护理科研各环节的情况

 

2.2.1选题情况 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5. 2%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在临床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 1%的自己选题之后又参考了临床老师的意见。最早确立选题的时间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最 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的3 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平均是在当年初定题。

 

2.2.2查阅文献方面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查阅文 献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有 55. 1%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通过网吧或其他途径 查阅的占13. 3%. 82. 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查 阅文献资料;7. 3%上其他网站查阅。

 

2.2.3论文撰写方面99. 0%的学生知道护理科 研论文、综述论文、个案论文的书写格式;1%的学生 不知道^ 91.8%学生知道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8. 2% 学生不知道;4 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4 1%写的 个案;1.0%学生写的是科研论文^

 

2.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 73. 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19. 4%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0. 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修改意见的人员:71. 4% 是临床老师;.1%学校老师;2. 0%其他人员;9. 2% 没有经任何人修改;5. 1%临床老师和其他人员; 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

 

3讨论

 

3.1选题需要老师指导选题是进行研宄活动的 第一步,由于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平时阅读护理杂志 有限,尽管热情很高,但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 62.2%学生感到选题是最困难的首要问题^ 25. 5% 查阅文献方面感到困难,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 方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55. 1%在学校图书馆, 所以可能在检索资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学生感到困 难。上网查阅文献资料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 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结合自己的选题在中国 期刊网上查找原文,但是也发现有1名学生论文仅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这尽管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能动性,但本届学生论文中有一些选题存在一 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文不符题等,说明学生选题 之后,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或临床老师进行必要的指 导。5. 2%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这基本上 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自从我校2002年实行本科 生导师制以来,一些护理教师骨干承担了指导部分 优秀的护理本科生的职责,在实习前的1年内在本 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己开始考虑论文写作。

 

学生最早确立选题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这基 本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在学校导师的帮助下,较 早地着手写论文。最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对于6 月份就要返校的实习生而言,在短短1个月内较难 保证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 的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提示应该帮助学生至 少在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最好是在当年初就确定选题,从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查文献、整理资料、 撰写及修改等环节。

 

3.2论文撰写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而言,94 9%的 学生写的是综述,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自己临床经 验不丰富,科研能力还不高,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有困 难,而综述是将现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学 生选择写综述的较多。4.1%学生写个案,结合自己 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写写护理体会;写科研论 文仅有1. 0%学生,该学生充分利用了实习医院及 科室的资源,在有关课题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99. 0%的学生知道科研论文、综述、个案的书写 格式,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论文、综述和个案的书 写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对于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 而言,毕业论文应多结合1年的实习情况,所以,还 应鼓励学生多结合临床实际,写写自己的实习期间 的体会。同时,实习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申报课题, 若条件允许的话某些实习科室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 与课题的研宄,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可尝试写护理 科研论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大有裨益。 3.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仅有26.5%的 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 动,19. 4%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这与实习医 院的护理科研水平及学术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 由于临床护士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关的政 策也需向护理科研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护 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科研当中,实习的本科生也将从 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虑到实习学生与临床老师的接触更多,原则上医院护理部指派一位临床老师指导其论文写作,所以,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过修改意见的 71.4%是临床老师;有时学生也会请学校老师再进 行修改,所以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都进行过 修改。6.1%学生论文经学校老师修改过,这也是本 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而且其中一些论文都己经在某 些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对策

 

4.1教学方面《护理科研》的教学多采用案例式 教学方法|2,多列举一些选题,让学生讨论选题的科 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种护理论文的 范文,请学生细读后来讲解;还可找些病文,请学生 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可安排学生小组完成 一份开题报告,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使学生参与到 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说,护理科研还涉及文献检 索和统计学课程的内容。调查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到 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知识对于临床护 士而言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4]。赵海平等151提出 将三门课程合并开设的建议,也是解决当前护理课 程设置问题的一个办法。

 

4.2医院或学校的支持方面学校图书馆或医院 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实习学生提供便利, 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查阅文献。

 

实习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科研,鼓励护理人员多申报课题,有关科室可带领实习学生一起参与课 题的研宄。同时,医院应多开展护理最新进展、护理 论文写作方面等讲座,多开展护理论文的交流,并鼓 励实习学生参与,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科研水 平和论文撰写能力|61,同时也激发了实习学生的灵 感,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选题171。此外,学校老师和 临床老师也应思考如何合作将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 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篇2

【关键词】仿真医院;护理专业;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93-02回眸百年, 护理的文化底蕴先天不足,展望新世纪, 完善护理学科体系, 必须丰富护理学的文化内涵,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领域内呈现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对技术的信奉与依赖愈演愈烈,忽略了医学人文属性的发展,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对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满意度下降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健康呼唤医护人员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心理关怀与照护,现代医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只有保持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造福全人类的健康。在今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育人氛围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1]。2007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2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对护理专业学生如何培养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虚拟学院构建、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仿真医院、凸显职业文化建设等等,下面就我院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介绍如下。

1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仿真医院职业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建设属于一种综合型的激励,既有物质激励,又有精神激励。相比之下,更强调的是人的思想、精神、价值观。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又不如人的觉悟。因此,一旦从文化精神方面提高了人的觉悟,高亢的工作激情就会得到持续的激发,可以真正提高实训基地的文化功效[2]。随着医院由技术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成为医学文明和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事实和调查证明, 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要培养护生具有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很重要的环节是在护理实训中进行不断的熏陶, 每项操作要与病人相联系, 要使学生处处考虑自己面对的是病人, 应考虑如何为病人解除痛苦和不适[3]。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实训场所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教学机制。

2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2.1 仿真医院物质文化: 仿真医院物质文化建设是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化属于基地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把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与医院职业环境相一致的“仿真医院”,参照医院的布局设置。一楼为门急诊:内设导医台、收费处、药房、各科诊室、B超室、X光室、化验室;二楼为模拟病区:安排40张床位,床单位设备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床单位用物、管道化负压吸引、吸氧装置、悬吊式输液轨道以及其他必备的仪器设备;三楼为重症监护室(ICU):配有高级护理模型、多功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输液微泵等;四楼为手术室:分洗手、手术间、复苏室、器械准备室。构建三通道(医生、病人、污物),三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清楚,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五楼母婴室:设有产房、婴儿沐浴、妇科检查室,高级分娩模型。

2.2 仿真医院制度文化: 仿真医院制度文化是形成护理职业文化的关键因素,是护理职业文化的支撑,制度文化既有外显特点又有内隐含义,是护理职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院制订了仿真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既与学校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相适应,又与医院文化、护理文化相衔接与融合,并将各种规章制度制作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布置到相应的实训场所,如护士工作职责、护理工作道德规范、临床护理各班工作职责、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士行为道德规范与准则、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服务语言及各项实训室管理规定等,营造了一个护理职业气氛浓厚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受到导向、约束、教育和感化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如何去做,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和未来工作岗位的期待。

2.3 仿真医院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仿真医院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护理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历史传统、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仿真医院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2.3.1 建立护理文化墙: 仿真医院大厅展示我院百年护理底蕴,介绍不同阶段医学院护理发展历史事实,让学生从此开始走进护理。在仿真医院实训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文化宣传牌,展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推动实训教学的长效发展,内容包括实训室整体情况简介、实训教学及科研成果,学生实习情况及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专业学科内涵特点的介绍,模拟病房的外墙中间竖立着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铜像,铜像的后面是南丁格尔的生平和业绩介绍,每个实训室设置由师生共同举办的实训园地,栏目有实训心得体会、实训照片、当前操作流程及图形等,凸显实训教学内容特点,有利于提高专业影响力和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八荣八耻歌》、《医学生誓言》等格言警句通过上墙,使学生耳濡目染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立志投身医学事业。

2.3.2 建设护理文化长廊: 我们在仿真医院每层走廊显眼处设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护理界名人对护理的见解, 历届毕业生中杰出工作者的照片等。大厅、走廊等公共活动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医学院办学百年来老照片和历届杰出校友简介,医学形态实验室陈列了全省同类高校医学类专业中数量最庞大、品种最齐全的人体及动物标本,本院教师和学生亲手制作的部分标本在橱窗中展示,中药标本馆陈列了中药专业创建38年来积累的3118种动植物药材标本,张贴李时珍《本草纲目序言》长卷及中药专业野外采药图片,展现医学教育厚重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仿真医院建设融专业建设、素质养成、文化熏陶为一体,通过创建护理长廊,营造与护理工作岗位对接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素质。

2.3.3 素质养成教育: 学习身边榜样,稳固护理专业思想。护理专业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专业,职业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护理老前辈作为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现已93高龄的护理老师——陆月林,1947年从上海来到金华福音高级护士学校(金华卫生学校前身)任教,她63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奔波在学校和医院,对学生言传身教;风雨无阻服务于社区,为重症患者家庭带去关怀和温暖;马不停蹄穿梭于福利院和敬老院,无私帮助那些残疾老人和儿童。她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模范志愿者”,光荣入选“建国60年——金华人民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60人”。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初始业教育课请陆老师介绍先进事迹,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出现在他(她)们面前,看着她精神抖擞,说话时思维清晰、语句委婉动听,在场的学生都被震惊,享受到校后的第一次精神大餐;把陆月林老师的事迹编写成歌曲,学生学唱“护士奶奶”歌、特意把陆月林老师办公室安排在实训室中间,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陆月林精神作为护士精神来培育,凝练形成了富有新时代护理职业特征的“天使文化”。

引入医学殿堂,激学生勤奋学习兴趣。基础医学楼是学生进入医学科学殿堂的第一站,按教学进程逐步接触到的基础医学教具,如:人体标本、器官模型、生理影像、病理切片、细胞图片、细菌病毒、制药过程、各类仪器等,这些教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可以展示医学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医学奥秘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介绍的著名医学科学家及重大科学发现与发明,如:发现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作用的托马斯·摩尔根等,这些素材有助于学生树立榜样,立志投身医学事业;百年办学历史各阶段的老照片体现了文化的厚重感,身边陆月林老师的事迹是南丁格尔精神的活教材,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本院教师制作的标本,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这些素材令学生感到崇敬和真切。充分发掘这些物质文化的素材,使之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作用。

开展天使文化,为护生插上爱的翅膀。我院在领导的强力支持下,于2007年起举办首届天使文化节,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争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提高操作技能训练为目的。天使文化节是集合思想道德、专业技能、文体活动为主旨的大型文化活动。洁白,是你的衣裳;微笑,是你的形象;爱心,是你的名字;飞翔,是你的渴望端庄——护士。优雅的护理礼仪展示,娴熟的护理操作、真实鲜活的急救技能演练等,无不彰显着护理天使们的青春魅力和特色风采,同时也弘扬了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我院的每一届天使文化节品牌愈加鲜明,使诚信、务实、奉献深深刻在护士的心中。学校每年都会为即将走向临床护理实习的准护士举行圣神的受帽仪式,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带着一份天使般的护理精神,戴上圣洁的燕尾帽,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履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神圣事业。护理专业的学生谨记自己身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们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操作,让自己在实践中把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同步发展,用行动表现她们的天使心。

3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3.1 根据功能布局,进行整体设计: 医学院仿真医院楼以各专业技能实训为主,着力营造医院真实职业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医学基础楼以医学基础实验和教师科研为主,着力营造医学学科与科研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基地大厅、大楼之间的连廊、楼梯和过道等公共活动区域,着力营造人文素养氛围,注重励志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2 结合专业特点,营造职业氛围: 近年来,在“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深化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办学理念上确立了“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的原则,在育人目标和规格上明确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实现途径和方法上找到了分层分类的基地建设新路子。各专业实训室结合专业特点、展示校园文化、营造职业氛围的主阵地。我们将在实训区醒目位置展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流程图,张贴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工作照片和青春寄语,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3.3 结合教学内容,发掘文化元素: 基础医学楼是学生进入医学科学殿堂的第一站,引起学生探索思考和立志的素材重要。人体标本、器官模型、生理影像、病理切片、细胞图片、细菌病毒、制药过程、各类仪器等,这些教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可以展示医学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医学奥秘的兴趣;百年办学历史各阶段的老照片体现了文化的厚重感,身边陆月林老师的事迹是南丁格尔精神的活教材,任课教师主持的课题、文章、研究成果,这些素材令学生感到崇敬和真切。充分发掘身边物质文化的素材,使之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向上的作用。

3.4 把握育人主线,提高职业素养: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实际上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另一种形式。如何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到护理专业文化氛围建设中去,我们进行思考,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八荣八耻》、《医学生誓言》、《南丁格尔誓言》、《学生守则》等作为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向学生宣教,也将上述行为规范及其他励志、劝导用语悬挂张贴在仿真医院楼、基础医学楼、医学教学楼各楼层大厅和通道上,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

总之,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我们把专业教育的显课程与文化素养的潜课程糅合在一起,形成育人所需的“全营养素”课程体系;融合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区块特色,形成完整一体的仿真医院职业文化;依托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培养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培养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掘医学教育的文化元素,激发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通过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达到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作用。

看似无意却有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参考文献

[1]陈连锦.爱心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6,10:29~31.

篇3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特别是现有师资队伍现状与培养技能型、实用性护理人才明显不相适应。如何培养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未来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靠护理职业教育,而护理职业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水平。高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护理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将对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含义认识偏颇

2004年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在专业师资力量中配备“双师型”教师。由于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的不同,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产生了偏差。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高职护理院校大都由原中专、成人学校升格而成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相对高校普遍较低。其次,是护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有过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人才不多,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具有双证书教师的人数很少,“双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

(三)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由于近几年高职护理教育发展较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院校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参与临床一线锻炼。其次,是多数高职护理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只能以进修生的身份到关系医院学习锻炼,这在某种程度降低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再次,是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导致多数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实践创新精神。

(四)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首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其评聘标准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由于评审条件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的压力下,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工作重心倾向于出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发表。而高职护理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是专业教学、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其次,是护理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酬金待遇、进修时间、进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使得护理教师缺乏进入临床进修锻炼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职教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但基本相同的认识是“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护理学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操作技能培训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上。“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不仅仅应掌握专业技术,还应具备能将技术分解、再现给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还应对学生护理实验、实习操作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制订护理计划。学生这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难胜任。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护理院校在制定自己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把“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重点。制定出长期、有效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实施办法、建立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根据每名专业教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坚持因人而宜、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学院应把对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在学习、培训、进修时给予重点考虑。首先,是注重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学历层次的提高。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或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硕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一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接触临床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争取在两年之内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人才

首先,是校内自身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整体素质、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专业技能观摩课、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以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老、中、青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开展教研活动、课改实践、科研活动等,扎实丰富专业知识,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搭建平台。其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到实习基地医院进行1―3个月的短期实践或集中时间进修6―12个月加强培训。还可将有条件的教师送出国外研修,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与国际交流合作。再次,是内外结合,取其所长。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聘请校外教师成为必要的手段。外聘教师来源于临床一线,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讲授能力。适当外聘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护士进校讲课,不仅充实了“双师型”师资力量,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交流。

(四)实行“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相应的激励制度,应从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实践培训和职称待遇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政策,激励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首先,是针对高职师资职称评聘晋升制度,改革目前以论文为主的职称评审体系,应将教学能力、工作量及实践能力放在首位,突出高职护理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工作特点,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其次,“双师型”教师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实践任务。因此,教师在晋升职称、学习进修、课时津贴等方面应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

篇4

    论文摘要:护士工作满意度低水平状况将对护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护士长作为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和策略,护士长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能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有文献报道,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基层卫生院尤其突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嘲。进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队伍稳定及护理专业发展。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雁”,应密切关注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谈些粗浅的体会。

    1 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社会对护理职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这种观念植根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护理工作虽然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同。护士巨大的身心付出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回报.久而久之,护士工作热情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产生自卑感。

    1.2职业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工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和耐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护士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护理常常与患者的性命攸关,因此,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由于护士是患者病情最密切的观察者,护士值班必须不问断.值夜班成了护士的沉重负担,轮流倒班容易扰乱人的生物钟节律,加上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影响,护士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如没有很好的排解方法。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溃,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

    1.3环境因素多数护士对工作环境不满意.这是由于护士是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经常不被重视.自我实现等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很多患者家属到医院找的是医生,病情康复感谢的也是医生,无视护士在他们的康复中付出的艰辛劳动,这让很多护士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提高护士待遇,但实际上,不管是工作条件还是个人待遇,护士与医生都相差太远,即使在医院管理者心目中,医生的地位和作用也要比护士高得多。因此护士心理不平衡,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也在情理之中。

    1.4人际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要求团队协作,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求与医院其他部门高度和谐,要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然而人际沟通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非常难以掌握,很少一部分护士因为沟通能力差,常与领导、同事、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矛盾,而且不能妥善解决,导致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对护士职业产生厌倦。

    2 护士长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2.1帮助护士实现职业承诺职业承诺是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主观态度,与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情感依赖、为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社会规范化的程度有关。因为上述原因,护理工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职业。护士长要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认同。首先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伟大,从事这个工作是值得为之奉献和付出的,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歧视,但随着社会进步,这些落后观念最终会被人们所唾弃,代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护理工作对护士群体的普遍尊敬和爱戴。教育护士要以良好的心态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求护士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规范职业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2尽可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护士长主动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能缩短其与护士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互相理解和信任,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之一。护士长要多用行为叙述,少用个性叙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一种赏识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下属,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她们的赞许。不用居高临下的批评。要善于团结护士,使领导的护理单元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在工作乃至生活中,护士长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护士,在品质、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中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通过潜移默化,使她们从心理上信服,从而产生服从和尊敬,愿意跟随。增加护士对集体的认同感及满意度.减少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对工作的不满意.

    2.3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护理工作是个高压力的工作,护士长要有应付压力的策略,护士遇到挫折。受了委屈,应允许其找护士长宣泄,排解心中不快,即使某护士做错某事也要避免直接指责,护士长要主动承担责任。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然后帮助护士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她们的过错表示宽容和理解。另外,护士长要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制定科学管理制度等方法来放松护士工作时的紧张心理,实践证明,组织支持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2.4帮助护士实现自我护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护士长要为她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帮助她们制定个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使她们能够顺利提职、晋升,事业有成,得到社会的认可。把护理中的主要丁作赋予分值.作为护士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评功评奖挂钩,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达到一致,存文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使组织目标得到实现,取得双赢效果。

篇5

【关键词】护士长;护士;素质建设;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展。

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基层卫生院尤其突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队伍稳定及护理专业发展。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雁”,应密切关注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谈些粗浅的体会。

1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1.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社会对护理职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这种观念植根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护理工作虽然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护士巨大的身心付出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回报。

1.2职业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工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和耐心。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由于护士是患者病情最密切的观察者,护士值班必须不间断,值夜班成了护士的沉重负担,轮流倒班容易扰乱人的生物钟节律,加上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影响,护士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抑存情绪,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溃,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

1.3环境因素。多数护士对工作环境不满意,这是由于护士是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经常不被重视,自我实现等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很多患者家属到医院找的是医生,病情康复感谢的是医生,无视护士他们的康复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1.4人际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要求团队协作,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求与医院其他部门高度和谐,要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2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1护士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责,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2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护士长自身修养的调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功能,当前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出现了新的飞跃,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护士走上了护士长岗位,此时中年护士长应对年青护士长做好帮带,把自己的优良传统思想,好作风,好技术传给青年护士长,中年护士长,临退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2.3加强理论知识。老护士长要根据新时期护士长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如新技术,新疗法,计算机,心理学,伦理学及管理学等,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要跟上时代步伐,否则会淘汰出局。

2.4协调沟通能力。护士长要以诚相待,诚意助人,诚心合作,处理问题时,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既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还要做好自身心理调整,使自己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工作。

2.5以身作责,知人善任。对自己应严格要求,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要热心,帮助同志要耐心,待人接物要真心。在问题面前勇于承担责任,荣誉面前勇于谦让,做护士的知心朋友,关心她们的生活,工作积极鼓励他们上进。

2.6护士长要以身作责,树立榜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责,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为护士树立榜样。要求护士勤奋,自己就要更加勤奋,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2.7较强的业务素质。做好学科带头人,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还要学好现代化管理质控技术。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善于从事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计划的安排好各项工作,对业务技术和专业理论的掌握应深,对本学科先进技术知道得应多,开展护理新项目中起主要作用。较好地组织本科护士业务学习,研究讨论,能进行有关护理学科的研究。

2.8过硬的护理技术与教学能力。熟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能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厚的专业理论解决护理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和新问题,指导参与复杂重大手术的配合,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训练一支精明干练的护理队伍。

3结合实际,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

3.1药物配置中的基本概况我在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渡过了2余年,目前技师3名,护士32名,每天配置药物3500-4000袋,空包1000余袋(不用加药如18种氨基酸等)常用药物100余种。负责18个病房,安置住院患者约1500人次,患者满意率达98%,哈尔滨医大二院是省级重点大型医院,平均学历高,医疗设置投入大,影响之广,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也造成了我药物中心工作的如此繁重

3.2强化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人员编制等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护士长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制度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3.3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我药物配置中心具体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工作,护士出色完成了某项工作。

3.4加强业务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质量管理。护士长应经常开展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比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坚持继教学习,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加大职后教育力度,有计划地通过进修,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护理人员不断得到培训。

3.5下午检查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参加护士长例会。

3.6护理工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职业。护士长要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认同,首先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伟大,从事这个工作是值得为之奉献和付出的,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3.7器械用后是否消毒后归位,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库房物质有无短缺,如有短缺及时领取补充。

3.8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为此我坚持不懈地抓好全科护士的业务学习,采用每周一晨会念读书心得,护理体会,每周二下午组织全科业务学习;平时提问、进行操作演练,反复进行基础护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考核,并经常组织开展本科室业务讲座,以此拓宽护士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结束语

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护士长要有以质量为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加强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文献报道,采用日记式管理不但可以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质量动态,还可以及时获得其他信息,牢固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使护理人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从根本上改变护士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状态,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

参考文献

[1]王群,论当代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22224。

篇6

病人满意度(PatientSati ctiongree)是人们因健康、疾病、生命质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务产生的某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保健服务情况的评价[1]。随着整体化护理的深人开展,病人满意度常来作为衡量医疗单位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2,3]。我院非常重视病人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护理部每月对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满意度调查分析进行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我院每个护理病区随机抽查10名病人,住院天数大于5天以上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名。选取对象:(1)意识清楚;(2)年龄18岁以上;(3)能够正常语言交流;(4)自愿参加本调查。参加满意度调查的病人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51岁。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护理部专职人员向患者说明填表的目的、要求;由被调查者填写,对不识字或老年患者,由调查者一对一提问,耐心讲解后代填或家属填写,以不记名的形式打钩选择,问卷结果当场收回。回收有效问卷各120份,回收率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科室综合满意度,2009年1月调查病人120名为对照组,2010年1月调查病人120名为实验组。

1.3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经专家评议,内容效度系数0.81,信度为0.%。调查内容包括:(l)您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服务是否及时、热情,态度礼貌亲切(x1);(2)您人院时,护理人员及时迎接并为您介绍环境及人院须知(x2);(3)当您准备做特殊检查、手术或需用特殊用药时,护士有无解释注意事项(x3);(4)护理人员是否根据您的病情需要(如病重时或术后),为您做好日常生活照顾、身体清洁等生活护理(X4);(5)护士能了解您进食情况并给予指导(x5);(6)护士能及时宜讲和指导您或您家属手术前后有关健康与疾病知识(如饮食、深呼吸、咳嗽、肢体活动、伤口护理等) 并主动关心、安慰、解释(x6) (7)当您有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时,护理人员能否及时了解并主动关心、安慰、解释(x7);(8)您对护士的注射技术是否感到满意(x8);(9)当您按呼叫器时护士能否及时到床边,处理是否满意(x9);(10)护士长态度和蔼,能主动了解您的病情及有关需要,给予关怀和帮助(X10)。

1.4 处理方法:问卷共10个项目,均设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并将其换算为3、2、1分的计量,所得资料经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以P

2 调查结果

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管理前后,在10个调查项目中,与对照组比较除护士注射技术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9项均有显著性差异。我院护理工作在实行满意度管理之前,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总的平均满意度88.86%,满意度从低到高:心理护理(79.72%)、日常照顾等基础护理(81.67%)、检查手术、药物知识、疾病知识等健康教育(85.83%、86.11%)、护士长对病人关怀、帮助(86.67%),均未达90%。说明我院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服务意识、服务的主动性、护士的注射技术及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明显加强,但工作的重心仍然是疾病护理,在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技巧及能力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3 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短缺,护理人力资源不到位。而且病床周转快,因此临床护士只能完成日常治疗工作和一些必要的护理操作,大量的生活护理依赖于家属和护工。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需求,与病人沟通,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等。

3.2 护士本身原因:护士的认识不足,习惯于完成常规治疗、护理等,没有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引人护理工作范畴,对基础护理认识偏差,认为基础护理可由家属陪人负责。

4 管理对策

4.1 提高服务和质量意识;将全院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送出去参加省内外各种学习班,如护士长规范化培训班、学习型组织和护理团队建设、护理服务与顾客满意度、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等专题培训;,护理骨干送至北京、上海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加强院内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学术讲座,邀请省内外护理专家、护理骨干或专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学,同时针对不同层次注意培训的侧重点,如护士侧重三基培训考核;护师主要进行急救技术、专科护理知识培训;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进行科研创新、教学、管理培训等。组织全院护理业务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并定期进行“三基”考试,每年组织护理操作比赛;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升教育(护士在读大专、本科);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科研及撰写论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4.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专题学习。通过创建优质护理年活动,构建良好的护理服务文化,每季度评出“病人最满意护理岗位”、“病人最满意的护士”,5.12护士节大力表彰先进,树典型,培养护士敬业爱岗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4.3 加强质量教育和管理

4.3.1 注意语言沟通的技巧,常言说:语言既能治病,也可致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注意语言分寸,充分发挥语言的心理效能,以达到缓解患者焦急、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使用礼貌性语言,使人倍感亲切,这样既能很好地相互沟通,又能满足患者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4.3.2 重视病人满意度反馈信息定期由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关键点,针对性改进工作,如病人满意度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个别护士仍存在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推诿病人等现象,在全院进行护理服务文化构建活动;针对各科用药,更换液体频繁,处理红灯欠及时,进行专题讨论,分工协作、负责到人,减少红灯次数;针对个别科室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欠缺,科室护士长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院内专项进修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等。

4.4 加强健康教育: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专题学习,院内进行培训、研讨、经验交流、现场演示等,进行健康教育训练,让护士在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着重抓人院后、手术、检查前后、出院前教育几个关键环节。护理部制定了健康教育评估表,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检查,使健康教育真正予以落实。

4.5 加强基础护理:首先,教育大家重视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重要技能之一,也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我们配备了助理护士,对危重、大手术、一级护理等关键病人的基础护理予以质量把关。护理部环节检查、护士长夜查房重点检点病人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并随时反馈给科室,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4.6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能,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帮助患者渡过疾病难关,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并以健康的心态及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这也是优质服务的最高体现[4]。我院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护理的有关技巧,认真评估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4.7 仪表文雅,微笑服务

4.7.1 护士仪表:朴素大方、文雅、衣帽整洁,穿戴合乎标准,它象征着我们护士担当的责任-白衣天使,这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而穿戴另类的护士,会使患者产生反感情绪,同时产生不信任感。护士应时刻以饱满的热情,端庄文雅的气质出现在患者面前。

4.7.2 微笑服务: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它虽无声,却可以表达出高兴、赞许、同情等许多信息,护理人员的微笑应自然得体,亲切祥和。

4.7.3 态度:护士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患者至关重要。如:护士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时,以亲切的问候,体贴的行动对待患者,让护理职业的关爱之心溢于言表,患者会感到温暖、亲切,是一种完美服务,是用金钱无法来衡量的。

5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护理质量管理应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首要目标[6],患者满意度调查是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基础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5]。通过满意度调查,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切人点,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理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使我院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严非.影响病人满意度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62-63

[2] 孙玉梅.老年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44

[3] 张澄宇,姜蓉.门诊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实证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1):15-19

[4] 丁炎明: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的信息反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60-61

篇7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德尔菲法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快新入职护士胜任临床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四川省印发关于《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试点的通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在四川省范围内开始推行,并认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90余所,四川省范围内各医院重视并积极开展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然而,国家大纲制定内容较宏观,四川省内乃至全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安排和内容,出现授课内容不统一、针对性较差、培训方式较单一、学时数设置不合理等情况[1-3],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形成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和学时设置更加合理,以指导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选择四川省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护理院校的专家32名。32名咨询专家平均工作年限为(27.53±6.82)年;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22名(68.75%),副高级职称10名(31.25%);最高学历博士1名(3.13%),硕士9名(28.13%),本科22名(68.74%);护理教育专家8名(25.00%),临床护理专家18名(56.25%),医疗专家6名(18.75%);来自于护理院校2名(6.25%),来自于培训基地30名(93.75%)。

1.2方法

1.2.1成立课题小组本研究课题小组包括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和硕士研究生2名,主要负责分析文献资料、拟定咨询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咨询专家、研究结果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等。

1.2.2制订咨询问卷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的培训现状和《大纲》要求,根据护士岗位胜任力(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为基本框架[5],设置培训课程和具体培训内容的条目,并选择5名规范化培训基地护士长进行预调查,通过课题小组分析、反复讨论及修改预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本次专家咨询问卷。专家咨询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①问卷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②专家的一般资料: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③问卷主体:包括专家对具体的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和权威程度自评表,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运用Likert5级评分法,将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依次赋值为5、4、3、2、1分,分值越高表明该课程越重要,设置的必要性越高。

1.2.3实施专家咨询本研究共实施两轮专家咨询,通过电子邮件或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咨询,并于发放14d后回收。课题组对第1轮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与咨询专家交流反馈后,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参考相关文献,将重要性赋值均数≥3.50、满分比>20%、变异系数<0.25设为条目筛选的指标[6],同时满足以上3项指标予以保留,不满足者删除,对于仅满足其中1项或2项的条目,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保留与否。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意见提出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采用判断依据系数(Ca)、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Cr),用均数±标准差与条目满分比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CV)、协调系数(Kendall’sW)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

2.1.1专家积极程度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分别发放咨询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咨询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占比分别为78.13%、15.63%,表明专家对本研究感兴趣、积极程度高。

2.1.2专家权威程度一般Cr≥0.7表明咨询专家在此研究中的权威程度比较高[7]。本研究2轮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5、0.92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咨询内容的权威性高,结果可信程度高。

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以评价各位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的一致性。当CV值越小、协调系数值越大,说明专家意见越统一。本研究第1轮咨询CV为0.09~0.28;第2轮咨询CV均<0.25,表明专家意见较统一,具有较高的协调性。第1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308,P<0.001;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382,P<0.001,与第1轮结果比较协调系数有所增加,说明经过第1轮咨询建议和意见的整理修改后,各专家对本研究咨询内容的评价一致性更好。

2.2专家咨询结果

2.2.1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一级指标(课程模块)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符合上述指标纳入标准,同时专家未提出意见,因而不再进行第2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和统计分析结果,二级指标(培训课程)的调整如下:按照大纲的设定及实际授课安排,将“专科技能操作”按照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进行拆分,专家认为能更系统地指导培训实施;专家对部分培训课程名称的描述进行规范统一。三级指标(培训内容)中“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及投稿”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但专家提出科研能力是执业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对于临床知识薄弱的新入职护士而言科研有一定难度,故将指标修改为“文献阅读方法”;增加课程“多重耐药菌的防护措施”;此外设置了“多元文化交流”课程,以适应四川省境内藏、羌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

2.2.2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二级、三级指标均数均≥3.50,CV均<0.25,满分比均>20%,专家只针对部分指标内容进行调整,研究者按照专家建议和研究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修改。通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以及和部分专家交流后,认为研究得出的培训课程较为合理,培训内容设置的结构恰当。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共设置186学时,包含3个培训模块、19个培训课程、122个具体培训内容,见表1。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的意义

本研究结合护士岗位胜任力和专家讨论达成的共识,运用模块化的思想,从“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进行培训内容的设置,涵盖了护士岗位所需的胜任力[9]。有报道指出,新护士岗前培训应与后续临床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衔接紧密、培训内容不重复且全面,以提高培训效果[10]。本研究与该建议相符,以护士岗位胜任力为框架,搭建了新护士从岗前培训到临床专科培训各阶段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内/外/妇产/儿科等专科知识和技能,还关注新入职护士人文修养、职业价值观和角色转换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本研究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全面,为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陈殷钰等[11]指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能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助于新护士能尽快胜任岗位工作。本研究的课程设置可靠,能有效地指导新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

3.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结果科学

本研究课程设置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同时大量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岗位胜任力为框架,并运用Delphi法对3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专家的遴选是Delphi法结果可靠的关键[4]。参与研究的32名专家均为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资深专家,高级职称者占75.12%,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35.25%,从事护理工作30年以上者占40.56%,表明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在2轮咨询中,专家给予多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统计结果表明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也反映出专家对本研究的关注与支持,因而保障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3.3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技能”模块的权重最大(0.630),其次是“知识”模块(0.193),提示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是培训的关键内容。从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学时比(73学时比113学时)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授课的重点是新护士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能,符合专家期望。二级指标(培训课程)权重最大的是“基础护理操作技术”(0.076),表明新入职护士在规范化培训阶段要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独立进行临床工作做准备,与相关文献观点一致[12]。三级指标(培训内容)中“态度与价值观”模块部分权重最大的是“护理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0.217),表明培训应关注新入职护士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激励其养成积极的工作行为和态度,与吴星等[7]观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