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5:1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研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研究论文

篇1

文题是概括文章性质和内容的重要标志,是最先提供给读者的直接信息。

文题与内容要相符,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常是以文题为主要依据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故文题要概括、简练、准确、新颖:

1.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简练:就是要简短、精练,一般以不超过20个字宜,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可用可不用的字应尽量免用。如"妥拉苏林局部皮下浸润注射消除输液引起的局部肿胀的观察",共26个字,改为"妥拉苏林局部注射消除输液外渗肿胀的观察",19个字已可表达文章主题。

题目的文字一般不用简称或外文缩写,必须用时也只能选用公认和常用名称。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如有必要设副标题,可用破折号与正题分开,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附150例病例分析"。

3.准确:就是要用词准确,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与内容,避免出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如"临床输注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及其对策",作为文题不准确。因为1)"空气污染"并非输注过程中的";2)"对策"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对策,其中"及其"欠妥。如改为"静脉输注环境的空气污染即及其预防"则能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

4.新颖:题目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

二、作者署名和单位

题目下面要写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便于编辑、读者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是对文章内容负责的表现。

1.署名作者的条件:一般包括下列人员:

1)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

3)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处理的人员;

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

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2.署名注意事项:

1)署名顺序按参加研究工作的多少和实际贡献大小排列,而不能以职务高低、资历长短排列。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构思、设计、执行和论文主要撰写者。

2)每位作者姓名之间要空一格,但不需加任何标点符号。

3)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

4)前,若参加研究者已调往其他单位,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在页脚注中说明。

三、摘要

即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与方法、主要发现及结论,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使读者概略了解全文内容,以决定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摘要不列图或表,不引用文献,一般在正文之前,大约200-300字为宜。摘要一般在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摘要"二子顶格写,空两格后接摘要内容。

四、关键词

是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利于人们在检索中迅速查到文献。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摘要、正文别是文中小标题中选择,也可参照美国"IndexMedicus"及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的"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和中国科技情报所及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关键词一般不用缩写词,在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空两格后依次列出,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不加标点。

五、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题部分,一般分为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

(一)前言

又称导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前言不宜过长,避免作自我评价和过多引用文献,点明主题即可。

(二)材料与方法

临床研究的论文可用"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病例资料"等。应详细说明研究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条件、来源及数量、抽样方法、研究步骤、观察指标、选用的仪器或研究工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便于对研究进行评价和验证。

(三)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作者论述本研究的价值和讨论观点的依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数据,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和精确的统计学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文字、统计图或表格的形式报告出来,图和表不宜过多,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就不必用图表,图或表能更清楚表达者,则应压缩文字。必须注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详细叙述新的发现和正面的、阳性的结果,也要如实叙述反面的、阴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与报道。

(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对结果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和评价,从感性认识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讨论部分的写法不一,一般内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含义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结果因出的推理和结论;指出结果和结论的理论意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与展望及该项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出现的误差等问题。讨论部分注意与本文的结果紧密联系,同时分析过程最好多结合理论。还可把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异同处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概念,以充实作者的论点。

六、参考文献

篇2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1)术前出室访视(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3)建立信息窗口(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篇3

本组23例患儿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6岁,平均4岁。

2病情观察

2.1发热的观察

早期多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呈弛张热型,热程长达1-2周,发热期间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

2.2皮肤粘膜的观察

患儿发热1-3天后可出现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猩红热血样皮疹。斑丘疹或各种红斑样皮疹,在1周内自行消退,观察肛周皮肤有无潮红或脱屑,发热的同时可出现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糜烂,口唇樱红干燥、肿胀,杨梅舌,舌面有小溃疡,继而出血、皲裂,也可出现手足硬肿,双眼结膜充血。

2.3心血管损害的观察

心血管损害的高危期在发病后2-3周,其间应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心率、心音的变化,如在急性期出现心前区杂音、心率不齐、心脏扩大则提示冠状动脉损害,同时注意血压、四肢末梢循环及尿量变化。

3护理

3.1发热的护理

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入院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物理降温。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多采用温水擦浴,头部枕冰枕或冰贴,也可在大血管行径的部位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经降温处理后1—2小时复查体温,退热时出汗较多,水分大量丢失,予多喂养或静脉补液,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2饮食的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粘膜溃疡影响食欲,稍大的患儿应鼓励进食,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勿食过热、过咸、过硬或辛辣食物,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

3.3心血管的护理

川崎病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应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态,定时测心率、听心音,定期作心电图、心脏B超、超声心电图及血心肌酶检查,当心肌损害时,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3.4皮肤粘膜的护理

患儿发热1-3天出现皮疹,表现为猩红热样批政、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多见于躯干,注意观察皮疹消退及进展情况,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涂鞣酸软膏。勤剪指甲以防抓伤,在出现脱屑时,告诫家长不要人为撕拉,损伤皮肤完整性,应让皮肤自行脱落。穿棉质内衣,保持床面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口唇有皲裂的涂消毒石蜡油,较大的患儿给予1%-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能合作的给予口腔护理。

3.5药物治疗的护理

川崎病患儿都有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易凝,形成血栓。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可防止川崎病并发心脏梗塞。有冠状动脉扩张者,阿司匹林应当延长,一般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时间2-5个月。阿司匹林应在餐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如有呕吐,应准确估算药量,重新补吃,保证药物足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皮肤、牙龈出血、黑便、皮疹等。定期查血常规,注意血小板变化。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宜早期足量应用,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丙球为血液制品容易污染,在准备输液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现用现配,输液中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滴注,遵医嘱予非那根、地塞米松等治疗,症状缓解后缓慢输注。输液速度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3.6出院指导

患儿需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避免情绪激动,出院后限制活动量,1年内不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告知家长恢复期可出现心脏损害,遵医嘱坚持服药,避免漏服,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做超声、心电图,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血小板和血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颈椎损伤护理颅骨牵引

颈椎损伤病变部位高,致残率、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5例,占同期脊柱损伤的23.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9岁~68岁,其中颈椎骨折8例,脱位10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病变部位:寰枢椎5例,颈3、47例,颈5、612例,颈711例。

2治疗及预后

牵引治疗18例,经口齿状突切除后路植骨2例,齿状突螺钉固定2例,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9例,椎板减压4例。25例合并脊髓损伤中按Frankel分级,恢复一个级别者12例,两个级别5例,三个级别1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

3护理

颈椎损伤病情重,发生率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有6.7人颈椎损伤,瘫痪率高达50%[1]。作好这些患者的护理工作,无论对家庭和社会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护理中我们体会到下列几点非常重要。

3.1搬运中的注意事项

颈椎损伤中即便脊髓未损伤,但因搬运不当亦可造成患者瘫痪,因此在急救、搬运过程和给患者翻身时一定要牵引头部,保持头与躯体成为轴位,避免颈椎伸屈或扭转[2,3],否则极易加重脊髓损伤。

3.2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3.2.1呼吸肌麻痹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易引起膈肌麻痹、呼吸肌无力,特别是寰枢椎脱位骨折更易压迫延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应严密观察这类患者的呼吸,备好氧气、吸引器及各种急救药品。若出现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对呼吸突然停止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之配合好治疗工作。

3.2.2手术后的护理

对于前路手术后的患者,切口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脊髓水肿,都威胁着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每时每刻可能发生呼吸停止,因此,要定时观察切口引流物的量和颜色,定时雾化吸入。如果喉头水肿,应在雾化吸入中加入一定量的地塞米松;出血者立即拆除切口缝线,放出血液。术后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呼吸机,以防不测。

3.3吞咽困难的护理

术后立即发生,可能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或喉头水肿,在严密观察的同时,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查明原因。对于喉头水肿者,加强雾化吸入;喉返神经损伤者,配合医生做进一步处理。但在患者恢复前避免卧位饮食的同时,减慢饮食速度,吃饭喝水时不要说话,严重者鼻饲饮食。术后1个月发生者,常为植骨块脱落所致,此时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治疗。

3.4颅骨牵引护理

对于行颅骨牵引的患者,首先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作好心理准备,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牵引处滴75%酒精2次,每周换药一次。

3.5高热的护理

颈椎损伤因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常会出现高热。此种高热与感染性高热不同,应以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酒精擦浴,并嘱患者多饮水。其次可遵医嘱应用激素,但应严密观察,以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

3.6尿道管理及排便护理

排便及尿道管理是重要的一环,伤后3d即可夹闭尿管,定时或觉得腹胀时开管,若患者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或尿管注入200ml冷生理盐水,10min由尿管流出者表明膀胱功能可能恢复[1],可拔除尿管。训练排便时每天在餐后进行一次,目的是利用胃-结肠反射作用促其排便,训练同时按摩下腹部,刺激区诱发排便,食用富含纤维食物。对上述无效者试用缓泻剂或剂。

3.7褥疮的预防

截瘫患者皮肤失去知觉,加之长期卧床,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易造成褥疮[5]。所以应用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按摩骨突部位并涂滑石粉,保持床铺平整柔软,翻身时要注意躯体与头颈成一轴线,同时他人应牵引头部并保持一定的牵引力,防止牵引突然松脱发生意外。

3.8康复护理

3.8.1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防止关节长期不活动而强直,失去正常功能。做肢体被动运动,可保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慢肌肉萎缩,防止肌腱韧带退化和关节强直。各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时,幅度应从小到大,髋关节伸展及内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内外旋等运动,同时按摩脚趾末梢小关节到大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

3.8.2肢体运动锻炼

对不全瘫痪的患者在伤后或术后2周即可行徒手体操训练,继而试用哑铃、拉力器增强臂力。下肢训练是利用床上吊环平衡牵引,充分使膝、踝等关节活动。伤后3个月进行躯干上部的平衡训练,依靠背部支具先倾斜30°,再逐渐坐直。然后进行离床训练,最后借助工具站立、使用轮椅或行走[6]。

4体会

颈椎损伤的康复治疗应坚持下列原则: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认识所存在的功能障碍是客观事实,正确对待伤残,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或改善损伤后的残疾功能,促进躯体和肢体功能平稳及运动协调能力;预防褥疮、泌尿系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主动或被动关节功能锻炼;医疗体系的训练应坚持,从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从弱到强,由床上到床下,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加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126.

[2]耿传霞.颈椎损伤的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1995,19(1):26.

[3]刘瞧玉,陈宾.颈椎损伤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29.

[4]张天花,徐军.颈椎损伤患者体温异常的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学杂志,1995,9(6):262263.

篇5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篇6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护理

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其病因复杂,变化快,具有季节性和流行性。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类,以前者多见。临床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死亡率高,是婴幼儿时期的重要常见病和多发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困难,现将我科4年来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1年10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接触婴幼儿腹泻220例,其中新生儿20例占9.1%,6个月以内72例占32.7%,1岁以内102例占46.4%,大于1岁26例占11.8%。

2病因

2.1易感因素: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少。②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相对多,消化道负担过重。③胃酸酸度低,杀菌力弱,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M,IgA等)不足,胃肠防御能力弱。

2.2感染因素:①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其他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年长儿主要感染诺沃克病毒。②细菌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是细菌感染中的主要病原,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变形菌等也可引起感染。③真菌和寄生虫,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可诱发白色念珠菌肠炎,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及蠕虫感染也可引起肠炎。

2.3非感染因素:①喂养不合理,食物成分搭配不当。②营养不良、中耳炎、上感、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及急性传染病等疾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症状性腹泻。③对某些食物过敏,不耐受碳水化合物,气候突变,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腹泻。

3临床特点

3.1轻型: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余次,大便稀呈黄色或黄绿色,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量不多,可有少量粘液,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便后安静,光镜下可见大便中有大量脂肪球,精神尚好,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3.2中型及重型:①中毒症状,出现高热或体温低于正常,烦躁,精神不振,嗜睡,甚至昏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②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伴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样物,腹泻次数10余次甚至数10次,大便呈黄绿色,微黄色,呈蛋花样稀水便,可见少量粘液,光镜下可见脂肪球及白细胞。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不足使体液量减少,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表现为口渴,眼窝及前卤下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以及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症状。④低钙和低镁血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振颤,手足抽搐或惊厥等。

4护理措施

4.1补充体液,纠正脱水:①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着,NaCI3.5g,NaHO32.5g,KCI1.5g,葡萄糖20g溶于1000ml温开水中,根据患儿情况,有耐心按时分次将补液量喂完,并让患儿多喝开水。②中度以上脱水或呕吐较重的患儿应静脉补液,要以高度责任心,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晶后胶,有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要求输入,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前卤、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及时观察滴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及红肿,有无输液反应,记录第1次排尿时间及24h出入水量,根据患儿情况调整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4.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轻型患儿酌减,进低脂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者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稀释奶或脱脂奶,并适当减量,重型病儿吐泻频繁者,可暂禁食,禁饮6~8h,恢复饮食时应先给米汤等高营养易消化食物,量由少到多。病毒性肠炎应限制糖量,改为豆制品。

4.3控制感染,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观念,除对环境(病室、洗涤间等)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擦洗外,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食具、衣物、玩具、尿布等应专用,污染的尿布先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并在固定的地方让阳光直接曝晒,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对传染性较强的感染,最好用一次性尿布,护理后双手应用0.1%新洁儿灭溶液浸泡2min,对于病程长、抵抗力较弱的患儿应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腹泻,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量的变化。

4.4防治肛周及臀部皮肤粘膜损伤,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随即用温水洗净并揩干。涂一薄层植物油或扑一些爽身粉,不要用肥皂洗臀部,选用浅色、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作尿布,避免使用塑料布和橡胶布。

4.5防治口腔及眼部感染:①对呕吐的患儿应帮助患儿漱口,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及食物,口腔护理1~2次/d,勤喂水,保持口腔清洁。②重度脱水及昏迷患儿常出现露晴现象,应用生理盐水纱布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防止角膜干燥。

4.6腹痛患儿应给予热敷,对肠胀气者给予热敷或肛管排气,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一般情况,以防止肠套叠。

5出院指导

5.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新鲜、清洁,食具应避免污染,定期煮沸消毒,鼓励母乳喂养,正确掌握喂养方法。

5.2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篇7

[关键词]化疗;血压变化;护理对策

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胃肠道及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特别为人们所关注,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报道尚少。现将我院2006年42例化疗患者的血压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年龄27岁~76岁,平均年龄49岁,年龄高峰为52岁~60岁,其中肺癌15例,食道癌21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

1.2方法临床所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铂尔定、卡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氨甲蝶呤、足叶乙甙、阿霉素及更生霉等以不同组合进行联合化疗,化疗前后均用立式汞柱血压计测右臂肱动脉血压,其中于化疗药物给予后第15min、30min、45min、60min、2h、3h、4h时各测1次,以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

2结果

42例中除了3例在化疗前血压偏高属临界性外,其余病例均无高血压,其中有1例血压偏低11.3/8kPa(1mmHg=0.133kPa)。

2.1收缩压的变化42例中除3例外,其余39例均有不同程度收缩压的下降。化疗前收缩压平均值为(16.5±2.0)kPa,化疗过程中收缩压降至最低点的平均值为(14±2.0)kPa,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7.831,P<0.01)。以下降幅度最高值计算,下降幅度0.8kPa~7.76kPa,平均为2.53kPa,其中3例化疗前血压处于临界状态患者降压最为明显,平均为4kPa,在3例无收缩压下降的病例中,1例原为血压偏低的病例,另2例均为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及氮烯米胺联合治疗的病例。血压降至最低点一般出现于化疗药物注射后3h~5h,以后逐渐回升,数小时后恢复至原水平附近。

2.2舒张压的变化42例中除3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化疗前舒张压平均值为(10.5±1.34)kPa,化疗过程中舒张压降至最低点的平均值为(8.8±1.15)kPa,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t=8.118,P<0.01)。其中下降幅度0.667kPa~3.6kPa,平均降幅为1.6kPa,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小,3例无明显舒张压变化的病例中,1例为原血压偏低的病例,另外2例也为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的病例,舒张压下降至最低点一般出现在化疗药物给予后3h~5h

3讨论

3.1化疗药物可引起脑细胞释放5羟色胺这一神经递质既可直接作用于第四脑室化学感受区,并激活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1]又可作用于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增强迷走神经作用,使心脏功能抑制、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2,3]。

3.2化疗药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有人发现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均显著降低[4]。因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也是化疗时血压下降的重要因素。

3.3长春新碱联合化疗本组有2例应用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的病例,在给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这现象尚未见类似报道,值得今后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研究。

4护理对策

4.1心血管疾病化疗前应注意患者有否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病,因为这些患者化疗时血压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对这类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各种反应,特别是心跳、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4.2预防血压下降血压下降通常出现于用药后3h~5h,在此段时间内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因血压过低发生意外。

4.3胃肠道反应对于化疗有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可适当选用枢复宁针及康泉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以减轻呕吐及血压波动。此外,化疗时合并应用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药物也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4化疗时间有报道,夜间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轻于日间化疗。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者以及对化疗反应特别强烈者,可考虑改为夜间化疗。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5.

[2]周绍慈,翁思琪,封茂滋.神经生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70.

[3]北京药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生理组.中枢神经介质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98399.

篇8

【论文摘要】护理管理者应高瞻远瞩,勇于摒弃一些重复、多余、无用的东西,腾出管理的空间吸纳新鲜、实用、有益的东西,塑造专业形象,提高专业品质,体现专业价值。

【Keywords】nursesthespecializedmanagementspecializedvalue

【Abstract】tonursethesuperintendenttobesupposedtotakealong-rangeapproach,todaretoabandonsomerepetitions,unnecessarily,theuselessthing,setsasidethemanagementthespacefreshlytobuyin,practical,thebeneficialthing,portraysthespecializedimage,enhancesthespecializedquality,manifeststhespecializedvalue.

管理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社会发达的程度越高,行业发展的速度越快,管理就越重要。今日的护理实践,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事业,也已迅速进展,将传统的护理服务与新的护理知识体系及新的护理技术融为一体,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现。因而,怎样在管理活动中体现护理专业的价值,使护理事业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问题。

1传统管理对护理专业价值的制约

1.1管理理念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社会对护理服务需要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从单纯服从转向多元思维,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使管理者感到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难以继续发挥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的思维影响已产生一定的心理定势,每个人在管理实践中仍用某种“过去的、经验的”观点指导着自已的行动。有学者提出:护理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指导思想的转变,一种观念的转变。

1.2管理方式的问题:过去管理者的工作是告诉人们做什么,并监督这些命令的执行。这种管理方式,是管理的初级阶段,护士会感到管理者关心工作本身胜于关心完成工作的人。这种重事不重人的管理,今在不知不觉中用自身的话,言行为给护理人员传递一种见物不见人的信息。

1.3管理体制的问题:过去是集权式管理,不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参与感,使她们感到自己更象一架操作机器。

2专业价值的体现方式

2.1护理服务价值的体现:护理服务价值的核心是“态度”,护士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2.2护理知识价值的体现:护理人员是知识分子这一观念并未被社会广泛认同,护理知识价值未充分体现在护理活动中。护理重点应放在协助及指导病人的症状减轻处理,使病人减少依赖性。增强自我照护能力等。护士应学会如何同病人进行沟通,使病人能从理论上得到满意的答复,才会树立护士的知识形象。同时,护理论文,护理科研的展开,护理期的繁荣等都是护理知识价值的休现。

2.3护理技术价值的体现:护理服务是一种技术,一方面存在于和治疗有关的操作中;一方面是存在于护理过程中的技术。可以充分体现护理技术的价值。

2.4护士素质的体现:在护理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护士个体在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让服务对象对护士进行评价,是她们对自我价值认可的最佳方式之一。

3对策与思考

3.1变革观念,跳出护理看管理:一个行业的腾飞,必须有有效的管理做保障。管理者思路要开闷,意识更超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完成工作的质量更重要,护士对职业规则的理解比她在工作中补动服从更重要,护理管理者的超前意识比制度的补充完善更重要。

3.2以人为本,重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中研究护士的要求,了解护士的要求,尊重护士的要求,满足护士的要求,将关心人与关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考虑管理方式,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

3.3提高效率,将成效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护理流程中,凡是与行业的目标、形象无关的环节,都应毫不留情的减掉,既然劳而无功,何必费力为之。“减”字当头,“效”也就在其中了。在对管理成效的评价中,一看护理人员潜力与能力是否得到开拓与发挥,护士的自我价值是否实现了;二看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专业的价值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做只讲动机不讲效果的管理者,我们的管理行为如不能给临床工作带来效益,就不如不做。

篇9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分级护理制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也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和综合医院评审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及护理收费的重要依据。分级护理通常是在患者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等级护理的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2-4];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5]。鉴此,我院护理部自2006年3月开始,在住院部选取内、外、妇产、儿科4个临床病区试行分级护理标准公示,由患者、家属、社会共同参与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床位800张,年收治患者23000余例。全院护士446人,床护比为1∶0.56,护士均为女性。实验组选取神经内科、普外一科、妇产科、儿科病区,共有床位172张,护士76人,年龄19~50岁;护龄2~28年;学历:中专15人,大专43人,本科18人;职称:护士41人,护师20人,主管护师15人;床护比1∶0.44。对照组选取心血管内科、普外二科、骨二科、呼吸内科病区,共有床位170张,护士75人,年龄20~50岁;护龄1.5~29.0年;学历:中专24人,大专30人,本科21人;职称:护士39人,护师20人,主管护师16人;床护比1∶0.44。两组病区床护比,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及护理质量控制[6]。实验组采取以下措施。

1.2.1.1提高护理人员“标准”意识2006年1月开始,护理部将护士掌握分级护理内容的情况纳入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及全院每季1次的理论考试中,使大家有一定的压力,能够自觉学习并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增强标准意识及参与意识。

1.2.1.2分级护理标准标示牌的制作与应用①分类。共分为3类:分级护理标准标示牌,一览表标示牌,床尾标示牌。②制作。各标示牌统一由院基建科负责制作。分级护理标准标示牌采用金属铝板制成,规格、颜色统一,大小为40cm×60cm,内容为《江西省护理质量标准》中的等级护理所对应的特级、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标准、指征、护理要求以及收费标准。一览表标示牌采用亚克力板,规格为0.8cm×5.4cm,特级护理用文字标明,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无牌。床尾标示牌采用亚克力板,规格为1.8cm×8.4cm,颜色与一览表标示牌相同。由医嘱执行护士负责落实,护士长负责指导。③应用。将分级护理标准标示牌悬挂在实验组病区醒目处,每病区1块。一览表和床尾标示牌根据相应护理级别插入一览表相对应的床号中和病区床尾处。

1.2.1.3质量控制①宣传推广。将开展“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创新服务举措刊登在院报上,同时将其内容纳入患者入院介绍和工休座谈会的常规内容中,使患者、全院职工及社会了解本举措,参与、支持和监督本举措的执行与落实。②标识的应用。实验组护士长负责检查落实标示牌应用情况,住院患者一览表及患者的床尾插入相对应的标示牌;一级护理及病重、病危患者统一佩戴黄色腕带(软塑料材质,为一次性使用,其上注明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诊断等),以促使分级护理标准的正确应用。③巡回单的使用。由护理部设计、医院统一印发,内容包括时间、内容(一般巡回,静脉输液,更换液体,测血压,测T、P、R,发药,晨间护理,晚间护理,翻身,生活护理,给氧,采血等)、签名;每个病室1张,用完续页。对病情稳定的一级护理患者每30分钟巡视1次;危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根据需要随时巡视,每次巡视后在巡回卡上注明巡视时间、患者的情况以及所做的护理项目,并在相应栏目内打钩签全名,以督促护士按时巡视。巡回单不随病历保存,患者出院时单独装订置病区保存,以备护理质量检查和作为举证依据。④护理部每月组织“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组及“护理服务反馈”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检验“分级护理制度公示”后的实施效果,促进此举措的开展和推进。

1.2.2评价方法①护理质量。取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护理部的护理质量检查资料,统计两组病区分级护理落实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②住院患者对分级护理的认知及满意度。由课题组成员设制问卷,内容为患者的护理级别、分级护理的内容等8项,采用是、否2级评价;选取上述时间段两组住院患者各3960例,由护理部干事发放问卷,讲明填写方法后由患者不记名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956和3932份。③护士和护士长对分级护理公示的认知。由课题组成员设计问卷,内容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共9项内容,采用是、否2级评价。选取全院389名护士和30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由课题组成员发放问卷,讲明填写方法后不记名完成,当场收回,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89份(提取实验组76份问卷进行分析)和30份。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2.2两组住院患者对分级护理的认知及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护士及护士长对分级护理公示的认知见表3。

3讨论

医患关系是一种平等有偿的医疗服务关系,医疗服务过程实际是一个履行合同的过程。通过“公示”,将对护理要求的规范公之于众,为护理工作提出了“诚信度”建设的高标准,使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责任在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得以落实。从机制上强化了管理,使从上对下的直接管理转向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服务性管理,弱化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强化了患者意识和市场意识,体现了管理机制的重大转变。

分级护理公示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患者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感受者、第一目睹者、第一评价者。通过公示,患者及家属能了解自己(家人)的护理级别,知晓护理服务内容,同时促使护士按照规范实施护理措施。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87.39%~99.39%了解自己的护理级别和内容,且认为分级护理公示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收费透明,对自己有益,对护理服务满意;对照组则较少了解自己的护理级别和内容,护理满意度低(均P<0.01),但对护理公示的认同则与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分级护理公示的直接受益者是患者,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突出了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地位”,因而获得了患者的肯定。

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表1显示,同季度实验组的分级护理落实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分级护理公示,患者一方面可据此核实自己所获得的服务和付出的费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安心享受医院提供的治疗、护理,作为回馈,患者会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各项服务能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因为分级护理公示,医护人员会更加规范各项操作,以防范医疗纠纷,如此相互作用,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持续上升。从2008年开始,我院在所有病区全面开展分级护理公示举措,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都更具体、更实在,此举使患者、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度逐年提高,对构建和谐医院、和谐护患关系,打造医院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执行分级护理要强调医护协调,医生与护士共同执行。王淑琴等[7]调查发现:31.75%住院医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因此,在本次分级护理标准病区公示举措实施过程中,强调护士长及主管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自查是否合适,如有异议,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对不恰当的护理级别医嘱及时做出适当的修改;一方面使不当护理级别得以纠正,医生更多地了解了护理工作内涵;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建议被采纳,体现了护理知识的价值,医护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无论是护士还是护士长,都对分级护理公示持肯定态度,如表3示,护士85.53%~98.68%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士个人护理服务质量有正性作用,且不会增加护理工作难度及导致患者要求过高;护士长76.67%~100%认为该举措对护士长个人及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有43.33%认为可能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上升。对于护士长的担忧,笔者认为,只要全院医护人员认真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诚心诚意为患者服务,患者就会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因此,这些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据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护士长对自己病区的护理质量没有把握,护理部应帮助她们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快乐工作,患者安心、舒心地住院。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918.

[2]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3]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8):79-81.

[4]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21(23):44-45.

[5]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篇10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护士

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普外科病房于2000年7月开展了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以借此来推进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病房的护士编制

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病房共有在编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士1名,护师6名,护士13名。大学本科生1名,大专学历者5名,大专在读者3名。

2、查房的组织形式

2.1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师以上查房,每季度一次由护理部定期组织副主任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高级的护理查房,起着指导和示范的作用.这种查房每三月进行一次,要求全院所有护士长参加.而护理部对三级护理查房则起着行政监督以及检查落实的作用.

2.2护士长查房,每两周一次

亦称中级查房.护士长根据病区专科特点或护理薄弱环节,有倾向性地选择病例.这种查房每两周一次,必要时可增次数.全病区半数以上护士参加.有时还要求护理部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2.3病区主管护士初级查房,每日一次

本病区病员总数50人,分两组.每组各设一名主管护士,其余均为分管护士.主管护士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的护理事务.上午对每一位病员进行评估后,开出护嘱,具体由分管护士执行.下午在完成各项常规护理工作后,主管护士带领分管护士对本组所有病员进行护理查房.

3、护理查房内容

3.1全体病员的整体护理质量

由分管护士口头熟练汇报病人九知道,提出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依据)和护理措施(包括措施落实情况).主管护士根据病情分析护理问题是否恰当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当场反馈护理效果。

3.2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

要求分管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骤,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变措施.如护理体检历来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不为临床护士所重视,临床护士往往有抄袭医生体检记录的倾向.为了强化护理体检意识和统一规范程序,我们在三级护理查房中加入了护理体检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3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职责之一[2]。我们要求分管护士在查房前完成各种宣教工作。护理查房时请病人复述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知识,或者演示床上翻身活动及咳嗽咳痰的正确方法等等.以检查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效,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4特色和创新

4.1打破了查房前通知病区护士分头准备资料的惯例.要求做到"平时和查房一个样",病人九知道了然于胸,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本病区99%的护士表示“三级护理查房是压力,更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巨大动力”。

4.2实现“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士"式的新型三级护理查房.三者各司其职,重点各有偏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护士技术职称的作用。

4.3使临床护理工作更趋于系统化,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通过当天“评估-->下诊断-->上措施-->反馈"的方式,使琐碎的临床工作变得有计划性,做到忙而不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本病区连续11个月未发生护理差错。

4.4将病人作为整体护理效果的反馈点,纠正了护理措施仅仅停留在书写的缺陷,有力地纠正了整体护理在具体运作中出现的不足。

5.体会

5.1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三级护理查房对整体护理工作是一个集体评价和总结提高的过程.从如何得出护理问题-->如何制定护理计划-->如何将护理措施落到实处等方面展开讨论.注重护理计划的动态性对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三级护理查房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1].另外在三级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有关整体护理的正确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勤思考”,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标准护理计划.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5.3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

三级护理查房尤其是主管护士的初级查房,将护患双相沟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以工作职责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并且以病人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沟通效果的唯一标准.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的不良风气,融洽了护患关系,满意率由原来的92%升高到99.5%。

综上所述,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