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0:0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疼痛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疼痛是造成癌症病人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对于疼痛的恐惧胜过死亡的威胁。为减轻晚期癌症病人难以控制的疼痛而带来的生命威胁,我们选择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心理支持护理方案,有效缓解了癌症病人的疼痛,更加重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疼痛;干预;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而疼痛则是困扰这类病人的一大顽症和主要并发症,有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新生癌症病人10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约51%~61.6%的癌症病人伴有疼痛。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手足发凉,等痛苦症状,均有因疼痛伴随食欲减退、失眠不安、悲观失望、体质虚弱、消瘦及恶液质。为此,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现就213例癌症病人的疼痛干预及临床护理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癌症疼痛的病人213例,其中男性157例,女性56例,属中晚期癌症病人186例,发生不同程度疼痛129例,疼痛占癌症病人总数61%左右。
2疼痛的干预
2.1规范化的“三阶梯”给药原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采取早期、合理和足够干预,根据疼痛的轻、中、重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2]:1级即重度疼痛,需要三阶梯药物治疗,主要给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加辅助镇痛药物,每日2次~4次;2级即中度疼痛,需用第二阶梯药物治疗,主要有弱阿片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每日2次;3级即轻度疼痛,需采用第三阶梯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炎镇痛药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
2.2及时、按时用止痛药过去一直以为,对癌痛的治疗,以病人的耐受为主,尽量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止痛药的用量,以防药物成瘾。再者有的病人则对止痛药物有误解,害怕自己服用后会产生副作用,以为随着癌症的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若一开始使用强效止痛药,如吗啡或芬太奴,唯恐到了晚期就没有其他的止痛药可用,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忍无可忍”时才向医护人员求助,事实上,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临床上目前鼓励癌症病人采用控释剂型的强效镇疼药,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因此,吗啡剂量不足以产生严重副作用,产生心理依赖(成瘾)的可能性也十分罕见。
3临床护理
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最频繁,通过和病人的接触,观察确定病人疼痛的性质、强度做出判断并实施护理。
3.1药物镇痛的护理药物镇痛应根据疼痛的程度循序渐进,最佳的给药时间是在疼痛发生前先用口服给药。给药时应按医嘱规定时间服用,不能等病人疼痛开始才给药,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比如非麻醉止痛剂阿司匹林,副作用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需饭后或溶于一杯牛奶中服用。疼痛剧烈时可给吗啡等强效药物止痛。
3.2心理支持癌症病人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癌症疼痛的治疗过程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来讲是巨大的挑战。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关注病人的心理,他们最为担心的症状往往是疼痛,而最恐惧的感觉是孤独和绝望。我们首先对病人的疼痛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恐惧感,有效的配合治疗,对癌症晚期的病人主动取得病人和家人及亲友的配合,倡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关怀工作,为病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确保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较高生活质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深得病人信赖,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忧郁和痛苦,提倡病人、家庭和医护人员一起讨论病人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疏导,增强病人战胜自身疾病的信心,暗示病人如何自我调节,结合治疗和进食,以充分发挥自身最大抗癌潜能,达到止痛目的。
3.3放松止痛全身放松、引起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降低精神不安和肌肉紧张度可阻断疼痛反应。如指导病人缓慢腹式深呼吸或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动作,能安定身心、松弛肌肉;其他做一些放松操、沐浴、体育锻炼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4转移止痛使精神集中疼痛以外的刺激,如读书、听音乐、回忆过去值得留恋愉快的事情,和病人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根据病人的爱好选择书报阅读、讲故事、看电视、下棋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病人疼痛发作时,护士可适当的在病人床边逗留,握一握病人的手,梳理一下蓬乱的头发,用热毛巾擦一下颜面,帮助更换一下,精神上给予安慰,以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3.5避免不良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减少噪声、定时通风换气,使室温适宜,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与其他有情绪反应的病人或家属接触,通常会减轻病人的疼痛。
4小结
通过对213例疼痛病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同时,随即开始疼痛干预及心理支持和护理,有效的缓解疼痛,增强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此外,癌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癌症治疗的综合水平。所以如何有效的止痛,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现代护理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在技术上的提高,更需要在认识上的更新,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癌症病人解除痛苦,这是我们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黎红,何华.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
篇2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2012年4月—10月期间手术患者10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平均年龄(43.1±13.9)岁,手术种类:剖宫产40例,子宫肌瘤切除30例,盆腔清扫术20例,宫颈糜烂切除患者10例。入选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配合后期随访。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疾病的患者,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等;②对本次研究持怀疑态度或者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确保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手术类型、生活习惯、家族史以及既往史上均衡可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当科室通知即将进行手术时,应该提前深入到患者病房中,对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关了解,观察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范围,如果发现患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手术具有较大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应该予以及时缓解。具体缓解措施包括:对其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告知患者我们具有优良的医护人员以及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成功率。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条件,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最终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手术治疗。如时间充裕,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深呼吸以及相应恢复运动等,以帮助患者做好术后恢复的准备工作。②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手术室护士应该提前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最适宜人体的状态,进而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手术护理工作,并且根据术前对于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应该在手术过程中予以鼓励,耐心解答患者对于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得患者能够渐渐放松身体,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配合手术的进行。③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应该认真填术记录单,并且按照医生指示对患者伤口进行常规处理。术后多人在搬动患者要注意动作必须轻柔,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后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患者家属以及责任护士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饮食以及术后运动状况。工作交接完成之后,定时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那些术后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一定的人文关怀,加强其对后续病情的认识,使得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1.3VAS评分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本次研究中进行妇科手术患者的疼痛进行分级判定。所谓VAS就是给患者划有刻度纸张,上面标有刻度0cm~10cm,告知患者0代表无疼痛感,10代表极重度疼痛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判断。观察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切口疼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评分比较。
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4.11±3.12)分,对照组为(86.35±4.1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21,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妇产科行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讨论
篇3
相关热搜:医学护理 医学护理学习 医学护理专业
输血治疗是多部门和成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输血护理工作的严密,操作的规范,护理人员掌握有关输血知识及副作用、并发症、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而且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最后把关作用,所以输血护理对于预防和消除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剂量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护理论文,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采集患者血标本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于样管的收集和管理。因此,采血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患者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的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患者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及时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至输血科或血库。
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及时、准确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并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血液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怎么写论文。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准确到分),以备查验。
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因此,护士在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储血,护士在患者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检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2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患者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并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可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护理论文,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或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后护士对患者进行特殊的关心和询问,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因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一定刺激,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常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手术中疼痛感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必然导致生理变化,影响患者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因此对手术室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当重要,现总结体会如下。
1 护理问题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特殊的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的不熟悉,使患者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担心手术带来的疼痛,担心自身承受不了手术,对恢复健康没有信心。
2 护理
2.1 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的摆放都必须整齐。手术室护士必须强化感染意识,树立绝对无菌观念,保证消毒质量,严格各种规范程序,确保各类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
2.2 术前访视 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情况、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介绍手术室的有关情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患者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强化沟通效果,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3 术日晨接患者 热情问候患者,关心患者的睡眠情况。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同时注意遮盖,多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产生依托感,其恐惧焦虑心理就会减轻。
2.4 护士要注意衣帽穿着整齐、举止端庄。医护人员的仪表言行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便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应适时地给患者以鼓励、安慰,使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有的患者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避免对患者产生一切不良刺激。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不应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手术室护士要有准确、敏捷、果断的医疗作风,熟练快速的反应操作技能;手术室护士除具有一般的护理知识和素质外,还要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和果断地配合医师抢救
2.5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主要是想迫切知道手术效果,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情况,并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术后切口疼痛、周身不适、使患者烦躁不安,告诉患者疼痛及不适逐渐减轻至消失,用和蔼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有较快恢复作用,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按患者的年龄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儿童思想单纯、容易相信他人、自尊心强,好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进入手术室后表现出违拗心理、固执、变得不配合治疗,术前与患儿建立感情,了解特点,使其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做治疗时注意表扬他们、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从而顺利的配合手术治疗;青年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应减少或过早暴露患者的特别部、尽量在减少工作人员下进行术野消毒,术中不可对他们讥笑,不然其会感到不受尊重,受到委屈,表现愤怒,甚至要求停止手术;中年患者主要顾虑就是手术后功能问题和劳动力降低,严重病症的预后,家庭经济问题等,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言行十分关注,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多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目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和麻醉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产生安全感,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最大特点就是怕死,耐受性差、疑心重,最担心手术成功与失败问题,应该多安慰,多关心,多帮助,护理人员应注意引导、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3.2 按患者疾病的性质针对性的护理 肿瘤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肿瘤的性质及手术的成功与否,医护人员一般会告诉患者手术顺利、成功,以达到他们安心养病;剖宫产患者对胎儿和情况及胎儿性别特别关心,术前应了解产妇意愿,如胎儿符合产妇意愿可以提前告诉她,使她精神愉快,反之要向产妇解释、安慰;使之努力配合手术的完成。
3.3 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技巧;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及过硬的基本功,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责任心;同时要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知识,认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心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涂顾芳.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全国护理论文交流会论文集,1998,4(4):64.
[2] 姚芳,李小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278.
[3] 周春华.手术室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临床与卫生,2003,2(1):37.
篇5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护理工作者的心中。自从2003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1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2。1 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入院时,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1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定餐等工作,并让患者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1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2。2 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2。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1]。因此笔者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2。2。2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2。3 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1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屈曲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4 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 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和激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3]。笔者的做法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5 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 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笔者的做法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3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1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4]。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是必要的[5]。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院对广大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她们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她们找到心理宣泄的途径,让她们轻松地、主动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研究每1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她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我院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我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会效应,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篇6
关键词 护士;小儿;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学已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手术能否顺利成功,病人的心理状态,应急水平的高低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单依靠品势必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术前患儿的心理分析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演变和进展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理论,还要熟悉儿童心理发育特点更要富有爱心。手术对患者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直接影响到手术进行及手术效果甚至影响到患儿一生的心理健康。
儿童因害怕手术疼痛,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
加快,甚至出现哭闹、挣扎等现象。
2术前访视
2.1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当孩子需手术时家长往往表现出惊慌失措,过于紧张、焦虑这种情绪往往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护士应安慰并耐心讲解并请同类病人家属现身说法,消除加在家长的顾虑及恐惧心理。
2.2加强与患儿的沟通
护士可在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及病情,掌握其心理状况,增进情感交流,必须仪表端庄,工作服以粉色为佳,尽量不穿白色工作服,语言温和。话题以患儿感兴趣的为主,在谈话中了解他最想实现的愿望,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感到护士阿姨就象他妈妈一样,并告诉他明天手术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消除他的恐惧心理。
3进入手术室患儿的心理护理
当患儿被送到手术室门口时,此时患儿恐惧心理达到高峰,能否让患儿平静地进入手术室是个关键。这时护士应拉着他的手,并轻抚他的脸,象妈妈一样他。进入手术室后与之交谈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在他平静下来时,再如实告诉他,手术时偶尔会出现象打针一样的疼痛,不过那种痛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是阑尾切除术者还要告诉他一会儿医生抓到阑尾时会胃疼,这是正常现象,到时如果配合医生,一分种就好,如果不配合就会增加很长时间,据临床观察如果术前告诉他手术一点都不痛者,等到手术时只要一有痛就以为护士骗了他,失去对护士的信任,从而出现哭闹、躁动等。
4手术中患儿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中,护士应一直陪伴着他,用双手轻抚患儿双脸颊及耳前耳后,可达到亲近及避免让患儿听到手术中器械碰击声的作用。告诉他如果表现好勇敢话,我们会告诉老师在班上表扬他,建议老师选他当班长,并要求他爸爸、妈妈满足他的愿望,以此满足他的荣誉感及满足感。手术过程中可告诉他手书进展,使患儿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更加地配合手术。
5术后随访
术后第二天到病房看望他,让他知道手术室阿姨没忘记他,并对他在手书室的表现给予肯定。
6总结
用护理心理学对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的身心护理,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及依赖感,有效地降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篇7
【关键词】 心理护理;医学模式;心理健康;母婴安全;护患关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91-02
1 产科心理护理的相关概要
1.1 产科心理护理的基本内涵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传统医学模式奠定在纯生物学基础之上,现代医学模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明确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强化了医学领域与心理学的互补作用,为心理学参与医学实践提供了可能。产科心理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产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孕产妇为中心,基于心理学理论依据,通过愉悦的情绪、和善的言语、真诚的态度、科学的知识等各种途径对孕产妇施以积极影响,改善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满足其心理需求,从而实现理想的护理目的,获得孕产妇心理与生理的最佳配合。
1.2 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则 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则,一是交往的原则,即护理人员在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时必须遵循社会交往礼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护理人员的礼貌仪容应体现社会人际交往环境中约定俗成的文化与道德规范。二是启迪的原则,即护理人员应通过专业的医学知识纠正孕产妇的错误观念,提升孕产妇的医学认知水平,促使孕产妇的积极配合。三是针对性的原则,即护理人员不应拘泥于统一的护理模式,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面对的孕产妇情况千差万别,护理方式应具有个体针对性,采取因人而异的护理方案。
1.3 影响产科心理护理的重要因素 影响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修养因素、护理人员与孕产妇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因素、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因素。首先,产科心理护理依靠护理人员的思想信念与意志力量发挥作用,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修养是孕产妇安全感与信赖感的源泉。其次,在产科临床上,孕产与护理人员都需要掌握相关信息,信息沟通成为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有效的信息传递既能使护理人员了解孕产妇的心理需要,又能消除孕产妇的心理疑虑,促使其对护理工作的行为顺从,不良的信息沟通则刚好相反。再次,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受到职业、家庭、心理素质、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层次等多方面影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特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赖于护理人员的丰富经验与扎实的护理技巧。
2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2.1 解除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生物学过程,然而其强烈的生理、情感体验,以及伴随着角色转变而来的社会、经济与家庭压力却致使孕产妇在怀孕、分娩与产后过程中发生各种心理与情绪波动,出现诸如失眠、忧郁、焦虑、恐慌等影响产妇顺利分娩的不良精神状况。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科心理护理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孕产妇进行科普宣教,促使正确的知识认知改善孕妇因为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产科并发症的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孕产妇手术顺利,保障孕产妇人身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2 促进产妇对住院环境的适应性 孕产妇一般在分娩之前便会住进医院,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孕产妇的心理与情绪影响显著。一方面,孕产妇需要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于年轻的孕产妇来讲,限制性的条款章程让她们感觉到自由的剥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的孕产妇,甚至会出现和同房病友以及护理人员闹意见的情况。另一方面,住院环境的布局、环境的安静美化、物品器械的配备会影响孕产妇的安全体验,比如让孕妇目睹抢救场面,或者其他产妇的哭喊声等等会严重干扰孕产妇心境的安定。产科心理护理是一种认识行为干预,及时发现与处理孕产妇异常情况,通过亲切的交谈,针对性的讲解与答疑,消除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建立基于医院环境的参与型的护患交往模式,促进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
2.3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护患关系 医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产科孕产妇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掌握孕产妇心理特点,将以人为主的护理理念贯彻始终。现代心理护理即是发扬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将珍视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落实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产科心理护理的内容,一是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规范言行举止,尊重孕产妇的差异化需求;二是重视护患沟通,通过良性的信息传递实现情感交流,化解孕产妇的疑惑与不满;三是致力于消除孕产妇的心理紧张与情绪困扰,促使科学的指导帮助孕产妇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给予孕产妇精神支持与安慰。因此,产科心理护理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具有人性化护理特征,有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
3 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1 妊娠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妊娠期是指产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可称为怀孕期。这个时期产妇承受着正常的妊娠期疼痛,比如缺钙的孕产妇会出现腿部痉挛,肝区或背部脊椎疼痛;孕后的脊柱骨骼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使孕妇产生手臂与头部疼痛现象,由于子宫后倾或盆腔充血致使盆骨具有牵引痛与下坠感等等。与此同时,孕产妇体重大幅度上升,身材走形,使孕产妇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形象。因此,孕产妇在心理上既有一种体现女性价值的自豪与兴奋感,也有一种伴随着身体机能的剧烈反应,尤其是疼痛反应带来的心理恐慌。前者孕育生命的自豪感使孕妇的情感体验更自觉更强烈,更加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关心与尊重,不希望被忽视,依赖性强,自尊心上升,有些孕产妇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特征。后者疼痛症候群却使孕产妇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加剧对分娩的恐惧感,越是迫近分娩期,心理焦急与忧虑越严重,情绪波动越明显。
3.2 分娩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分娩期是婴儿脱离母体,作为新的个体存在的时期。产妇在分娩的那天,作为分娩的信号,身体反应达到最,表现为心跳加快、身体燥热、骨盆与小腹拉扯疼痛、阴道与膀胱出现压迫感、子宫口有液体流出、身体维持着持续的阵痛感。这时候耐受性差的孕妇会大喊大叫,极度欠缺安全感,心理恐惧达到最大化,一些产妇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情绪焦躁难耐,急切盼望尽早结束分娩。当进入第二、三产程后,产妇必须配合宫缩用力,精神因素对产力以及软产道的影响甚大,产妇心情焦虑,起伏不定会使精力疲惫,宫缩无力,严重的甚至造成滞产与流产。
3.3 产褥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以后直到恢复孕前状态的时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是胎儿脱离产妇身体后,生殖器官与心理的调适复原时期,通常需要6到8周时间。在这一时期,产妇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发生了生理性变化,比如子宫、阴道与外阴、盆地等生殖系统的变化;的变化与哺乳;血液与循环系统的变化等等,因此产褥期产妇的初为人母的喜悦与照料新生儿的紧张,以及身体的不适应互相交织,产妇表现为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无所适从,其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性格乐观积极的产妇情绪高涨,表现为对各种产后保健、母婴健康信息的热切关注,期望获得护理人员的指导,而一些性格内向、保守的产妇依赖性与被动性强,信心不足,其中一部分缺乏家庭关怀,情感脆弱的产妇会进一步形成哭泣、烦闷、焦虑等精神障碍,容易导致产后忧郁综合征。
4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策略
4.1 妊娠期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 针对妊娠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言行上体现对产妇的尊重,并在情感上支持与鼓励产妇。一方面,妊娠期妇女因为孕育生命的自豪感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关心,期待被重视,自尊心强烈,因此护理人员对待新产妇入院应热情接待,态度温和有礼,响应产妇需求迅速并富有耐心,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自我中心意识的产妇,应始终有礼有节,以得体的举止、熟练的技巧展现应有的自信。另一方面,面对疼痛症候群给孕产妇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积极了解孕产妇的心理活动,向产妇传授正确的医学知识,消除产妇因为经验与知识缺乏造成的心理恐惧与焦虑,通过情感抚慰获得孕产妇的信任,并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帮助孕产妇建立必胜的信念。
4.2 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 针对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加以心理疏导与技巧性沟通。分娩期的产妇由于身体的强烈反应,极度欠缺安全感,精神高度紧张,心理恐慌最大化,情绪焦躁难耐,这时候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调整呼吸,放松精神,正确运用腹压,通过具有正面鼓励能量的语言沟通减轻孕妇大脑皮层的疼痛信号,促使产妇注意力集中,调动产妇分娩的主观能力性。对于耐受性差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多巡视、多安慰,要求产妇及时反应自己的不适,并将积极的信息反馈给产妇,必要时应采取肢体语言,比如轻轻触摸产妇腹部,稳定产妇情绪。
4.3 产褥期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 针对产褥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提供科学的母婴保健指导与丰富的心理护理活动。产褥期的产妇经历了分娩,既表现出初为人母的高涨情绪,又表现出对照顾新生儿的无所适从,同时伴随着对身体生理性变化的不适应。因此,护理人员除了真诚的向产妇表达祝贺以外,还应提妇科学的母婴保健知识,比如产后锻炼技巧、健康自检方法、产后用药事项、产后美体方案、母乳喂养知识等等。另外,开展丰富的心理护理活动,比如组建心理护理小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相关录像,为孕产妇创造集体交流环境等等,都能更快的消除孕妇产后忧郁,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产妇,推动她们的参与积极性能有效帮助她们开放心胸,尽快融入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宋青,陈叔平,李艳.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
[2] 程琳.心理护理在产科的必要性[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
[3] 朱琴仙.分娩过程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
篇8
关键词:老年人; 带状疱疹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大多数人对健康意识认知薄弱,从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抵抗能力下降,对健康的认识不够,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健康意识中已经是核心部分。
带状疱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他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较少发生于儿童,12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递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7‰。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当潜伏病毒被激活,就容易发病[1]。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所以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蛇盘疮”“蜘蛛疮”,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呈带片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最容易感染。此病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2]。
1 护理措施
1.1 疼痛的观察: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并存,在观察疼痛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有无伴随症状,特别要注意和老年人其它常见疾病的疼痛相鉴别,如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要熟悉有关疾病的疼痛特点,如心绞痛是心前区压榨、闷胀痛,急性胆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续胀痛,急性胰腺炎是上腹部隐胀痛,观察时要认真聆听病人对疼痛程度、性质、时间的表述,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如面色、表情、态度、声调、姿势等以判断疼痛程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还应了解辅助检查的变化,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1.2 疼痛的护理
(1)局部皮肤的处理:水疱未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予75%乙醇溶液消毒,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水疱已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清洁疱疹部位破损皮肤,周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在疱疹皮损部位根据疱疹面积采取无菌方纱并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缓解疼痛,溶液以湿透方纱层且不滴水为好,保持湿润和清洁,每4h换药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保持局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药后注意观察药效及局部疱疹变化。
(2)药物治疗止痛: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加入注射用阿昔洛韦025g静滴,30gtt/min,Q8h,及时给予止痛剂如颅痛定和消炎痛及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疼痛影响睡眠者用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片5mg口服,以保证患者睡眠,促进受损的神经组织的修复。在给予镇痛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防止成瘾和意外。
(3)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疼痛突出,常有犹如电击样疼痛,痛痒难忍,缠绵不休,往往难以入睡,患者非常痛苦,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抚患者,告知患者本病产生疼痛是由于病毒侵犯神经所致,可出现在疱疹出现之前,也可与疱疹同时出现,并可持续到疱疹消退以后。但疼痛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各人痛感耐受差异,加之病人对疾病不了解,护士应加强与病人沟通,把疾病知识、病情发展及治疗结果等告诉病人,使病人对该病有一个认识,消除各种顾虑,提高对疼痛耐受力,疼痛会随之缓解[3]。
(4)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修养,尊敬和爱护老年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特点,引起疼痛的原因,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向其讲解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过程、治疗方法,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同时教会患者运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加强营养: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发病的主要诱因,食欲不振可引起营养不良而致皮肤坏死,愈合时易留下疤痕。因此要反复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以无刺激软质饮食为主,如粥、面、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汤类,避免辛辣刺激燥热食物,如煎炒鸡蛋、油炸排骨、辣椒等食物,忌发物类食物,如鹅肉、酒类等。对于牙齿脱落的患者,食物应切碎、煮烂,并劝患者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经常变换饮食种类。合并心绞痛、高血压病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合并胆囊炎、胰腺炎疾病者给予低脂低蛋白饮食,合并糖尿病者,按糖尿病饮食进食。
1.4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测T、P、R、BP并报告当班医生,室温不宜过高,光线稍暗,空气新鲜。修剪指甲,勤洗手,避免皮肤瘙痒时抓伤造成皮肤感染加重病情,保持床单整洁,穿宽大棉质衣服,局部湿敷用药后,药液颜色可污染衣服,不易洗净,多准备清洁旧衣服以准备随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及床单随时更换。同时加床栏,注意安全,下床有人陪同。
1.5 出院指导:带状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缓解或消失,病人可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辛辣燥热刺激及发物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有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以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有32例痊愈出院,疱疹及全身症状消失,无瘢痕及任何后遗症; 6例好转出院,疱疹全部消失,其中有2例留有少许瘢痕及部分余痛,住院14~28天。
3 护理体会
由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较长,部分病程长达6个月到1年,伴神经痛,容易产生悲观、忧郁情绪,应多与其谈心交流,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顾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老年人缺乏带状疱疹疾病的知识,心理上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常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应加以消除;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应迟钝,易致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之,湿热内蕴,外感邪毒而发。治疗上给予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颅痛定、消炎痛、止痛剂治疗,达到消肿止痛、止疱、结痂的作用。黄五酊溶液局部湿敷可起到直接杀灭病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上皮细胞组织再造和修复功能,同时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病变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黄连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盛火炽引起的痈肿疮毒、疔毒、耳目肿痛等[4]。五倍子性味酸涩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敛汗止血等功效,外用可治疮疔肿毒,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等,两者合用与75%乙醇溶液混合浸泡外用有利于收敛止痛、抗病毒、止疱、结痂。做好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和神经营养药及镇静催眠药,有助于消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保证患者睡眠。避免辛辣刺激燥热及发物类等易诱发或加重疾病的食物,加强营养可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出院后一周内给予电话随访了解恢复情况,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华莹.新一代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3期
[2] 张东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保障能力 [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1期
篇9
摘要:循证医学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经验医学”而言的,循证医学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让我国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掌握和熟练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到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概念,为学生以后熟练应用循证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护理学教学;应用体会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 Sackett教授在1992年正式提出,由于它能为临床医师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 其基本思想和理论很快被全球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 并成为当前国际临床医学的热点之一[1]。在现代社会当中,不论是医学概念、医学技术、还是医疗器材都是出于快速更新的过程当中,现在非常有效的护理理念在两年之后就会稍显落伍,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是顺应潮流发展的一种表现。循证医学理念的引入,可以显著增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近些年来,循证医学引入护理领域当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鉴于循证医学的重要作用,将EBM引入到口腔护理专业当中不仅是实践的需要,更是推动口腔护理专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循证医学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具体应用
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其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施行。
1、设定模拟临床问题
老师依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实际临床护理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来设置模拟临床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应该围绕着口腔护理专业通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来展开,举例来说,儿童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殊护理、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护理等等。
2、.查询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这个过程当中,建议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常用的查询途径主要有网络查询、书记查询、杂志(期刊)查询等等。但是可以作为证据主要有(依照可靠程度由强到弱排列):循证医疗中心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评价与一般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 仪器制造商的相关建议、口腔医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必须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学生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慎重地进行应用。
3、评价证据
在证据的查询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相关证据,此时学生应该对这些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这些证据的可信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评价。
通常来讲,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的可信程度比较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可以定期开展小型的相关研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老师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论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转贴于 4、开展实践
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及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实施过程中重点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分析,积极改善护患交流,对导医分诊、专科护理以及宣教等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将显微根管治疗、激光治疗和种植牙等新技术的配套护理纳人培训后的考核范围,以检验循证医学(EBM)在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评价实践效果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4个模块,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试题为客观题,分别在教学前后使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核,卷面采用百分制,整个考核过程中做到教考分离,统一出题、监考、评分、阅卷。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知识应用均采用5分制,在考核护生前,先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按统一制定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进行评分。
二、几点体会
1、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EBM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打破原有的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养成了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另外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和丰富,学生一直处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不觉枯燥,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EBM指导下的学习是是非常强调护理实践的,因此,在护理实践当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检验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寻找相关证据来提供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宗道,石冰,郭春岚,陈娥.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06).
[2]Hitoshi niwa,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篇10
1 基本情况
中心建筑面积7 616 m2,占地面积10 253 m2,核定床位50张(涵盖舒缓疗护床位10张),下设2个医疗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中心坐落于三林世博家园东北角,紧邻北蔡镇,服务范围为5 km2,肩负着辖区内5.2万居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中医科、口腔防治室、预防保健科、临终关怀科、临床心理科及5个医技科室。
近年来,中心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健康促进示范单位”、“上海市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集体”和全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殊荣的获得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辛劳付出,中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工作者们,他们是愿做患者“人生最后一公里拐杖”的全国舒缓疗护工作先进个人、新区十佳杰出青年蒋申贞;以“平凡的脚步”走着医改“伟大行程”的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徐高洁;为社区护理,尤其是老年护理、舒缓疗护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第二届“左英护理”提名奖刘颖颜以及2016年上海市舒缓疗护先进个人,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主任医师刘荣辉等。
中心秉承“以人为本、关爱为怀、精中融西、兴院惠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仁者爱人、和谐共谦、精研医术、诚实守信”的医院文化,希望更好地守卫社区居民健康的“大门”。
2 中心临终关怀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为落实《2012年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沪府办发(2012)6号]和《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沪卫基层(2012)10号]的文件精神,作为全市18家临终关怀试点单位之一的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6月注册临终关怀科,2012年10月科室正式运行。
中心的临终关怀科建筑面积350 O,设有临终关怀科门诊及临终关怀病区,临终关怀科门诊共30 O,临终关怀病区设3个功能区,分别为生活辅助区、服务区和管理区。病室3间共10张病床,关怀室1间共1张病床,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活动室、谈心室(评估室)、关怀室、家属陪伴室、医务人员办公室、配膳室和沐浴室各1间。
2 . 1 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临终关怀科在装修装饰上充分体现了临终关怀的特色。科室布局紧凑,合理设置临终关怀三大功能分区,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临终关怀的温馨特点和卫生要求。
病房装饰注重环境建设,通过内部装饰和宣传传播临终关怀知识,介绍临终关怀方法,体现朴素、温馨、幽静的服务特点,营造良好的临终关怀教育氛围。
科学设计人流和物流通道,合理确定进口和出口路线,走廊宽畅;病区设置电梯,病房走道符合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有扶手、栏杆;楼梯、走道及浴厕使用防滑地板,并有防滑措施。
2 . 2 就诊流程合理,隐私保护措施完善
就诊时临终关怀科医生会介绍临终关怀的内容和服务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是否符合收治标准。有床位时临终关怀科工作人员会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电话联系,约定办理住院手续。中心的居家舒缓服务对象榫幼诒鞠角内、具有上海户籍或上海居住证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中心预防保健科肿瘤防治网提供的患者名单,居家舒缓人员还会上门征求家属意见(家属知情同意书),了解患者病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及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标准(KPS)评分。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为符合居家临终关怀条件的癌症晚期患者上门提供基础性医疗服务,包括上门查房、了解病情、进行疼痛评分、调整治疗方案和提供镇痛药物,并对家属的护理进行指导和心理支持。
2 . 3 转介制度完善,实现全程无缝管理
中心与上级医院之间建立了临终关怀转介制度,对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全程无缝管理,通过肿瘤卡和卡式评分法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转介、居家和住院临终关怀双向转介制度。
规范转介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诊疗的患者,家庭医生及时为契约家庭成员提供转诊网络内医学专科各级专家的转介、转诊服务,让契约家庭享受到快捷、方便、专业的就诊及健康保健服务。
2 . 4 团队人员配置合理,照护能力出众
临终关怀科配备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获得上海市临终关怀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执业医师6名和执业护士5名。临终关怀科由不同学科相互整合,团队人员由临终关怀科医生、临终关怀科护士、心理咨询师、心理护理师、营养师、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临终关怀科护理员等组成。
2 . 5 试点示范效应突出,特色工作赢得各方好评
中心先后选派7名医生和8名护士参加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上海市临终关怀岗位培训,并选派业务骨干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芬兰、加拿大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培训;2014―2016年,中心作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上海市临终关怀岗位培训临床实习基地开展了实习培训;2014―2015年参与对浦东新区第二批临终关怀13家单位医护人员的培训;同期对上海交大护理学院见习生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志愿者进行了临终关怀知识培训,并与社会组织合作培训临终关怀社会志愿者60名。
通过连续3年参加上海市临终关怀岗位职业资格培训,中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带教老师,蒋申贞被聘为浦东新区临终关怀质控组成员;总护士长刘颖颜受邀分别在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上海市医院协会、上海市护理学会等主办的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社区老年护理新进展研修班”、“社区护理科研能力建设学习班”上进行了“社区临终关怀的进展与实践”授课,并受邀在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中国社区健康联盟护理中心主办的“医养结合与护理适宜技术”培训班上进行“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授课;主任医师刘荣辉参加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项目―社区临终关怀新进展和适宜技术并进行“癌症疼痛与护理”授课,同时受邀担任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抗癌协会第一届姑息治疗年会大会顾问。
2 . 6 科研常抓不懈,创新驱动发展前进
中心临终关怀科在临终关怀事业上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和总结工作经验,展示工作硕果。近几年科室医务人员发表了医学论文3篇,课题立项3项;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社区护理”临终关怀章节、《上海市社区安宁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和《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及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单位现状与政策研究》。中心的“舒缓爱心家园―亲善之家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科技创新项目荣获2013年浦东新区总工会“先进操作法”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