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6:0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护理论文

篇1

1.1护理人员的招聘

我们在以军人护士为核心的基础上,从各地方护理院校招聘部分护士并进行相应聘用考核。首先,对应聘护士进行人文素质测试;其次,进行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综合考核;最后,考察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的灵活性。

1.2聘用护士的岗前培训

我院于1991年7月成立了护理培训中心,中心隶属于护理部,由护理经验丰富的优秀军人护士长任队长。此中心主要负责对部队、地方实习护士以及新招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和军事化日常管理。

1.2.1护理人员岗前军事化培训

我们对被招聘的护士先进行1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学习,主要是提高被招聘的护士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建立了早操制度、夜间查房制度、内务卫生评比制度和请销假制度等。

1.2.2护理人员岗前护理技术培训

针对被招聘的护士工作经验少,技术操作不规范、工作作风不严谨等问题,在其上岗前做好岗前培训与考核工作。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护理人员任教员。授课内容包括:①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教育。②基础护理培训。③心理护理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3]。所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予以辞退。

1.2.3护理人员岗前亲情护理服务培训

首先,要端正对患者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为患者服务的位置上,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要公正地看待患者平等、合理的医疗权利,要热情相迎,以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及家属,及时安排好床位,主动介绍病房的设施和环境,维护患者家属合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最后,要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住院环境,让住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及时改进护理计划。

1.3被招聘护理人员的再培养

1.3.1狠抓护理技术比武和新型护理技能培训

主要包括整体护理技术、重症监护协作网络技术、联络会诊技术以及专科特护技术、定点定人监护培训等。护理技术比武和新型护理技术的学习,使被招聘的护士能够紧随医院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式下的护理需求。

1.3.2组织被招聘的护士外出进修和学习

根据招聘护士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3年以后,对工作积极、塌实苦干的护士派出到全国各大医院(总院等)和护理院校(三医大和四医大等)进行深造和学习,先后选派了60余人次,护理人员的进修和学习带回了她们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和水平。

1.3.3鼓励被招聘的护士重视临床科研和撰写论文

护理临床科研一直是我院重视的问题,因为进行临床科研和撰写论文是一个总结护理经验和提高护理水平的过程,可以把临床护理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提高护理质量[4]。

二、如何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1为年轻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住宿环境

2.2更新护理观念重视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

社会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有重医轻护的偏见,使得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而且相当一部分医院的领导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而忽视了新型医护关系的建立[5]。我们的观念是,医护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换、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医生、护士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同一任务,他们之间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不存在高低贵贱的问题,实行待遇和福利平等对待,以工作成绩评优劣。

2.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式下,聘用护士的工资和奖金是她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工资方面,我们按照国家对聘用人员的工资等级发放;奖金方面聘用护士和军护及医院职工同等待遇,工作成绩突出另外奖励。而且我们还注意不断从聘用护士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典型,并做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对被评为“优秀护士”的聘用护士除给予通报表彰外还要给予500元的物质奖励,对为医院建设做出突出成绩或为医院争得突出荣誉的聘用护士给予提高工资档次的鼓励。

2.4军护和聘用护士平等

对待聘用护士在医院享受与军人一样的政治待遇,聘用护士和军护平等开展“优秀护士”竞争活动,评选比例相同。从而消除了聘用护士的雇佣思想和临时观念,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1培养护士“以人为本”的亲情服务理念

3.2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整体护理管理体系

3.3严格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全体护理人员能自觉地维护护理质量。

四、体会

篇2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本地区5所医院工作满1年的护理人员533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2所。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基本情况、1年内针刺伤发生情况、针刺伤发生后处理情况等,调查问卷发出后次日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533份,实际回收469份,回收率为87.99%;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9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描述各级医院发生针刺伤的例数和发生率及针刺伤发生的工作环节的构成比。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情况

450名护理人员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的有175人,发生率为38.89%,其中发生针刺伤1~3次的有148人(占84.57%),4~6次的有22人(占12.57%),7次以上的有5人(占2.86%)。

2.2不同等级医院发生的针刺伤情况

各等级医院护理人员中,一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以三级医院最低,为27.31%。

2.3针刺伤的处理

发生针刺伤的175人中,有161人尽可能挤血、清洗、消毒,占92%;有13人处理措施不规范,占7.43%;有1人未作任何处理,占0.57%。

2.4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态度

发生针刺伤的175人中,有46人及时上报,占26.29%,129人没有上报,占73.71%。没有上报的原因是:工作繁忙(占26.17%)、认为没必要(占18.22%)、无传染性(占17.29%)、上报也没用(占15.89%)、已接种疫苗患者(占7.94%)。

3讨论

3.1本地区护理人员过去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为38.89%。

国外研究报道,有8.2%~18.0%的污染针刺伤中患者确定有1种以上的血源性传播疾病,还有近30.0%不能确定其传染性,由此可见,本地区护理人员正面临着因针刺伤造成的潜在感染的危险。但本地区护理人员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王洪娈、陈火美等报道的90.8~92.2%的发生率。

3.2各等级医院中,三级医院的针刺伤发生率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一、二级医院针刺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侵入性操作缺乏标准操作流程,医院对针头回套、针头毁型等未严格杜绝等。被调查的一、二级医院虽已按要求配置了利器盒,但为节省费用,大多未规范使用,存在利器盒过满、回收使用、放置数量不足等现象,临床诊疗活动中产生的损伤性利器未能及时回收,医护人员裸手运输,或丢弃在治疗盘内与其他物品混放的现象较普遍,这些不规范操作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丢弃、运输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3.3调查发现,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加药、注射、处理针头等操作时

其中,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居首位,占49.76%,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加药时发生针刺伤针头未被污染不同,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发生针刺伤危害极大,针尖往往已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尖传播,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处理针头发生的针刺伤主要发生在丢弃针头、针头回套、针头毁型、更换针头、运输针头等环节。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医院,医院管理部门应从针头处理各环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风险和发生率:(1)规范侵入性操作安全防护措施,不裸手带针行走;不将污染锐器与其他废物混放;严格杜绝针头双手回套、针头毁型等不规范现象。(3)取得院级领导支持,在院内推广利器盒的使用,利器盒支出不记入科室成本,合理配置利器盒,规范利器盒的使用。(4)加强临床操作过程监管,发现不规范处理针头现象时督促整改,跟踪评估整改效果,做到持续改进。(5)根据医院实际酌情配置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穿刺器械,同时医院应根据针刺伤发生情况从完善侵入性操作标准操作流程,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临床操作过程监管等来降低各环节的针刺伤风险。加强护理人员实践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强化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操作技术,进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3.4从针刺伤发生以后的处理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态度来看

针刺伤发生后护理人员大多能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但针刺伤后的上报率较低,仅占26.29%。可见护理人员虽然已接受过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对针刺伤的危害的认识仍然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应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4小结

篇3

1.1护士职业疲惫

护士工作量大,拖班现象普遍,经常倒夜班,影响个人生活;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日益增强,导致护士产生职业疲惫,护士离职率升高。Sofield等调查发现,91%护士在过去的1个月里遭受了言语谩骂,>50%护士不能够恰当应对这些侮辱。这种来自外界对自身工作的怀疑与误解,是护理工作中最大隐形压力。

1.2缺少晋升、晋职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据研究报道,职业生涯规划尚不够清晰占护士离职原因的第2位,护理专业深造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是护士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一项9625名护士参与的调查发现,护士对晋升和培训机会的不满意比对工作负荷和工资的不满意,对护士的离职有更强的影响作用。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医院中高学历、年轻的护士越来越多,他们具有更高的职业发展需求,希望被认可、受尊重。学历越高的护士,自我实现的要求越强烈,因此流失往往与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关。

1.3薪酬

薪酬也是影响护士稳定性的一大因素。我国医护薪酬相比悬殊,护士薪酬普遍较低,这与护士所从事的高风险、高工作负荷的工作相比,他们并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报酬,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才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但Hasselhorn等采用努力-回报不平衡模型(ERI)研究欧洲7个国家护士的职业疲溃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时发现,ERI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高。Gardulf等对打算离职的护士进行访谈,发现在每年设置薪酬之前护士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其业绩。因此,护士离职因薪酬离职原因中,不仅因为薪酬数额的不满,未对自身工作成绩的肯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4护士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不足

有研究认为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要,担心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应对能力及沟通技巧欠缺,在遇到急、危、重患者或抢救患者时常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目前护理人才的低准入困境,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及自身条件不足的条件下,思维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弱势,这种先入为主的弱势思维,在临床实际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反向作用,对于护理队伍的稳定性造成难以估计的潜在影响。

2维持护理队伍稳定性的管理举措

2.1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家”的文化

许莉的研究报道称缺乏归属感是影响年轻护士角色适应的因素之一。我院非常重视护士的归属感问题,上至院长下至陪护人员都是相敬如宾、亲如一家,大家互相尊重、支持、帮助,处处体现温馨的感觉。医院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体现对护士的关怀,如护士每月每人活动基金100元,科室通过聚餐、外出休闲、旅游等形式丰富护士的生活,增进护士间的感情;护士特有的孕假待遇,凡工作满三年,独立上夜班的正式工护士,从怀孕开始到生完小孩满一岁,可以申请休孕假,到小孩一岁才上班,而且医院补给相应的生活费,体现了医院对护士的关爱;提高护士的夜班费等,处处体现医院对员工的关怀。我院护理管理部门不仅在文化建设上着力打造家的文化,还一直致力于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重视护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认同。Sofield研究认为护士往往会因为某一特殊的事件产生强烈的离职意愿,并迅速导致离职行为的发生。因此,好的工作环境在好的文化的渲染下,护士对自身工作认同感随之增加,对于稳定护理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2.2建立护士能级进阶管理模式,探索护士岗位管理

2.2.1护士能级进阶模式是针对临床护士的一种系统性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价制度

旨在通过核心能力而非按年资、职称、学历来评价和使用护士,它是管理者按护士的不同能级来定岗、定级、定责、定薪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有研究表明,能级进阶模式既能提升整体护理品质、开拓护理事业发展,又能通过鼓励护士不断晋级,增加专业满意度并减少人员流失,已成为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广泛采用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

2.2.2我院从2005年开始尝试根据护士能力的不同,护理部建立了相应的各层级护士的进阶方案、培训安排、使用管理规定等

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使用,根据工作任务,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和帮助,让护士有专业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不同层级、不同能力和经验的护士共同服务于病人,共同抵御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团队合作,优势互补,让病人得到优质、均质的服务。2011年开始,在护士能级进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护士岗位管理,遵循公平、公正、能级对应的原则,以护士能力为主要目标,构建护士职业生涯晋级平台,用机制和政策引导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的护士进入临床一线的关键岗位直接服务于患者。

2.2.3重视人才的培养,不论资排辈,重视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表现

工作满五年,考到护师资格后,就能竞争上岗,争取成为专科责任护士,工作五年,有能力的护士可以竞聘护士长,平台非常大,每年,我们都提升一部分年青的护士长,只要有能力,机会人人平等。

2.3创新护士绩效管理模式,实行护理部总额包干制

2.3.1在薪酬管理上实施年薪制管理,经过三轮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护士两年进行一次调薪。

2013年开始,护士薪酬由护理部实行总额包干,绩效工资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护理部通过“护理部-大科-护理单元”的垂直管理模式,考核护士的绩效工作。

2.3.2“公平理论”认为,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我院护士薪酬由其护士所属层级、等级、档次决定,在护士分配上,通过建立各层级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护理单元→大科→护理部进行考核分配。对于高风险、高技术、高工作量科室的夜班护士,如急诊、ICU,另外给予500元/月岗位津贴,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优岗优酬。这种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额外补助的方案,首先起到对特殊岗位工作价值的肯定作用,同时无形之中形成一种激励氛围,鼓励护理工作者创造更多的价值,稳定了护理队伍。

2.4重视护士全方位的培养

2.4.1重视护士的专科培训。

对于新毕业护士实行脱产2个月的培训,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及方法,使新护士比较顺利地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落实护士各层级核心能力培训,使不同层级的护士的专业技术、专科技能不断提高;护理部每年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计划选送优秀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如赴港专科护士的学习、广东省专科护士的学习等,有意识地引导护士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加护士对医院的忠诚度,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2.4.2重视优质服务的培训。

医院非常重视护士的培养,用心地培养每一位护士,2010年医院与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在新加坡签署了“创建医院全面卓越服务体系的协议”,聘请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专家不间断地到院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培训与提升,建立医院内训师团队,形成优质服务分享会常态化的管理模式。

3小结

篇4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女性护理人员,共4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7.5±5.3)岁;学历:中专学历0名、专科学历4名、大学及以上0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

统一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一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让护理人员领悟基础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二是实践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后,要求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队伍主管统一考核护理人员践行优质护理理念及理论知识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得分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与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80例患者的护理服务,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分别为26.25%和3.7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8.75%、98.75%,护理前后出现的护理差错几率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5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建立和发展而存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10多年来,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护理管理措施汇总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1.1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是所有在岗护士、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把它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为。对患者每完成一项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规范履行护理行为。加强工作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程和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夜班操作时是否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程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1.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尤为注意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对重点部门制定的具体措施,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做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时。根据各科特点,重点科室都有自查自检项目,每月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使用、医护人员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室监控小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落实措施。这样一来提高了全体护士的感染管理意识,也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保证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1.3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规范病区的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的布局,室内坚持每日清扫2次,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专人管理,使用的盘、罐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消毒后干燥保存,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都要严格消毒。病房环境以及病房卫生,按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扫床刷套每床1套,保持床铺清洁,床单污染及时更换。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规定不准在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识清楚。并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1.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

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1]。

2医院感染部位与护理管理措施

2.1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以我院2000~2005年中医院感染总病例统计,下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为26%~47%,居医院感染之首。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因素有(1)大量抗生素应用,导致口腔、咽部定植菌通过吸氧管误吸和胃管反流进入下呼吸道;(2)室内患者多、陪护多,加重空气污染导致室内浮悬致病菌增加;(3)细菌或病毒通过患者咳嗽、喷嚏,以飞沫的形式引起患者之间交叉感染;(4)吸痰、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给病原菌进入机体提供了条件。护理措施:严格加强病室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风,在进行护理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有关器具的消毒。

2.2泌尿道感染

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经尿管逆行感染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控制导尿管的逆行感染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护理措施:用庆大霉素冲洗导尿管及引流袋可使菌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还应定期消毒导尿管接头处,对尿道口和创口每日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严格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操作等,这样可将泌尿道感染控制在最低范围,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2.3输血相关因素的感染

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等血源性疾病时,可通过口腔科治疗、外科手术、内镜检查等造成患者感染;库存血的污染,血液在进入人体之前,有关环节如采血器材、输血器材、注射器、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浓度以及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感染[2]。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对血液和血制品的无菌处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密封输血器材,用后灭菌处理;(2)实施标准预防,以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按照洗手指征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接触血液时应戴手套、口罩,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放入有标识的耐刺容器中,不要用手拔针头、套针帽,拾捡破碎的玻璃器材,以免扎伤;(3)对高危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篇6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语言、爱心和真诚的结合体,人性化护理服务是医院的良好护理服务的基础。做好人性化护理需要职业道德、服务理念、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各方面全面的提升,所以对相关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使护理服务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模式转变,从“看、听、说、做、行”开始培训,体现护士仪态端庄大方、态度诚恳、语言和蔼、健康敏捷、清洁整齐、秀外慧中的优秀品质,护士要学会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塑造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人性化护理服务要注意细节,一些候诊地方要有报刊、杂志、电视、开水和一次性水杯,并协助患者服药,同时指明厕所的位置,处置室还要尽可能备有担架、拐杖和轮椅等,为意外受伤的师生提供帮助,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输液床、输液椅、输液杆的牢固情况,发现松懈问题及时报修。随时提醒患者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拖地后放置警示牌防止有人跌倒。在处置换药时,要注意询问患者是否进餐,避免因学生忽略早餐,导致低血糖进而换药疼痛或紧张而引起昏倒。高校校医院患者很多是长期远离家庭的年青学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人性化的温馨心理护理,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使之加快康复,对于中老年教工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人性化的心理护理的介入可舒缓压力,愉悦心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加强高校工作的更年期妇女的护理

高校中女教工非常多,这些女教工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家庭,而一些工作时间长的女教工也步入更年期阶段,这样工作、家庭和自身身体等的麻烦不断。一些高校高级实验师承担副主任职务,可能出现心理、精神异常,常常有易怒、睡眠障碍、脾气古怪,与人容易发生争执,甚至出现不讲道理、打小报告等异常行为,严重影响了和谐人际关系,而这些人又大多要面子,不主动去治疗,而使精神症状越来越重。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达76.59%,45~49岁发生率最高,而从学历上看,学历越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不良反应的比例越高,其原因知识层次高,思维灵敏喜欢联想,更易产生围绝经期的一些症状,甚至有不同程度轻生念头。一些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了情绪问题、躯体不适以外,还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要做的事情,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按时作息,白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广场舞等),避免过度劳累。高校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应主要以心理疏导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主要给以抗抑郁药、镇静药和补充小剂量雌激素等。护士应是心理疏导的执行者,也是策划者,要指导患者丈夫学习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的方法,让患者丈夫主动给予她们心理上的安慰和理解,鼓励妻子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或娱乐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应劝解患者子女体谅和理解更年期母亲的苦衷,多了解更年期知识,多与母亲言语沟通,协助其平稳度过更年期。

3护理人员要加强高校教工的运动健康教育

篇7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篇9

1.1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医院的成立和发展,医院感染随之而来。因此,医院一定要对感染进行监控,认识其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医院感染时有发生,护理工作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管理和感染控制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协助,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感染进行控制时,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如在进行消毒、病房护理、患者日常护理等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感染。因此,这些都离不开护理管理,其对医院感染有着监控的作用。在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护理部门对感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和消除。

1.2建立制度

护理部门监控医院感染时,采取三级监管护理方式,主要由护士长、组长、进行控制感染的护士组成,这样能够确保医院在实施感染控制时能够更快捷、更直接。护理部门的所有护理人员都成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人员,其很好地落实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每个科室和病房都会安排一个专门负责控制感染的护士,其职责是: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等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和处理。

1.3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是一个专业的学科知识,护士在学校学习的护理知识只是医院感染的一部分,而且其学习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并没有付诸实践。所以,对医院的护士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培训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但在培训过后需进行相应考核。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操作手册,对流程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让护理人员在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时更加规范和高效。

1.4标准预防

医院感染的预防标准是由20世纪90年代美国CDC所提出,医院感染主要是由患者体内排出的血液和排泄物所导致,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传播性和感染性。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避免患者传染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传染患者的连锁反应。采取的隔离方法主要是根据所传播的疾病进行相应有效的隔离,隔离方式主要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等。以上隔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传播,也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保护。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标准预防,是控制疾病在病房和医院进行传播的有效措施,更是提早地预防未知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在SARS流行病初期,笔者所在医院3个病区的患者都感染了SARS。但是,在确诊患者感染SARS并对其进行治疗和转院的过程中,未造成SARS的再次扩散和传播,也未发生护理人员感染SARS的情况。在这次SARS流行病感染的控制中,笔者所在医院顺利实施了标准预防措施。除此之外,应该意识到在全院病区中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感染控制中护理的职能运用

2.1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

护理部门应与控制科共同制定感染控制的标准,预防医院感染传播、预防尿路感染,使用医学设备,制定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实施的标准,并且还要强调在进入感染隔离区时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更换医用服装、洗手等。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没有相关标准制度的工作,需要及时地向上级反映,尽快完善标准制度,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在任何工作中都做到规范、标准,这也是预防各种疾病发生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2.2岗位制度明确

要把医用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去,明确每个岗位,每个护士的职责。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品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对医药废物的处理和操作流程。必须对医药废物进行明确的分类,每天必须由专门负责人员对医药废物进行数目清点和封存,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签字确认,避免胡乱丢弃医药废物的现象,避免造成大规模病毒的传染。

2.3对重点环节进行加强

在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和预防时,把重心放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产科、新生儿病房、ICU病房、老年科、血透室以及患者家属区等,这些人群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体、扩散体,所以笔者所在医院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限制探访人数和探视时间,定期进行消毒等预防措施,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除此之外,把病区发生感染疾病传播和扩散等事件规范到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部门与感染控制科相互配合,对医院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快速、有效的消除,对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进行有效的预防。

2.4对医院感染进行网络监控

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的监测,是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能得到更快、更准确的监测结果,科学的监测方式是对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最好的方法。进行定期的考察和考评,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监督护理部门,监督其在进行消毒和隔离以及其它的工作时是否按照笔者所在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的医疗用品进行检查,对需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科室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进行感染的预防。笔者所在医院多年来一直在使用HIS的网络系统工程,在此系统上又设计了相关软件,对全院重点观察的患者进行实时电脑监控,并且用电能网络收集相关有用的资料,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突发的感染情况,并且对感染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其它急救措施,从而达到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发病率。

2.5完善监督管理

笔者所在医院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评定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关于医院感染的情况,都有相应的报告管理制度,比如,患者发热情况的报告制度、特殊细菌感染的报告制度、输液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等。笔者所在医院每个月都会对各个科室的监测报告结果与科室的护理报告进行校对,发现未及时报告或者未报告等现象,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此外,实行与个人业绩量化考核挂钩,这样加强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医院感染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控制。

3讨论

篇10

【关键词】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监测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健康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医院内感染,对老年评价的健康和寿命都有一定的威胁。甚至成为长期住院的重症老年病人,直接发或间接的死亡原因[1]。为了提高老年评价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老干病房,对60岁以上的老年口才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探讨护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所起的作用,现执行于下:

1资料和方法

本组资料经电脑统计,并按全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予以诊断。此期间60岁以上,住在我院老干笠的住院病人共1150次,医院感染人数为132人,医院感染率为12.18%,感染例次为198,例次感染率为17.22%,住院天数12~347天,平均住院63.7天,反复感染次数,最多达5次,132例感染人数中,男性占1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9.5岁,其中97%生活能处理。住院条件均为1人1室。室中设纱门、纱窗与空调。

2结果

2.1年龄和医院感染之关系。本组均为老年病人,其中60~90岁48人,共56例次感染;70~79岁51人,77例次感染;80岁以上的33人,65例次感染。可见年龄愈高,与感染率成为下变关系。

2.2医院感染和感染的部位。本组发生呼吸道感染121例次,占感染数的61.11%。泌尿道感染25例次,占感染数的12.63%。消化道感染21例次,占感染数的10.61%,皮肤感染14例次,占感染数的7.07%;真(霉)菌感染7例次,占感染数的3.53%;其它部位感染10例次,占感染数的5.05%,从感染部位看,老年病人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与1990~1995年病学调查的结果[2]吻合。说明呼吸道防御功能随年龄增设而降低。加上老人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机会[2]。

2.3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本组中各种慢性基础疾病,与老年病人的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其中因脑血管疾病引起感染63例次,占31.82%;糖尿病引起的感染44例次,占22.22%;白血病引起感染10例次,占5.05%;各种肿瘤引起感染31例次,占15.66%;高血压引起的感染10例次,占5.05%;肺部疾患引起的感染20例次占10.10%;冠心病引起感染7例次,占3.54%;其它疾病引起感染13例次,占0.56%。

2.4抗生素使用及联合用药情况。一般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与病种选用抗生素。感染后用一种的93例次,两种的64例次,叁种以上的41例次。同一抗生素连用口服7~10天的17例次,静脉点滴10天以上的103例,10~20天7例,超过20天的5例。

各种标本的检测。132例感染病例中,进行标本培养59例次(包括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咽拭子等)占感染例次的29.80%,阳性率31例次,占52.54%

3讨论

3.1护理措施

3.1.1环境因素。住院环境对于老年病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病房设备要符合要求,具有通风、保暖、防蚊蝇等设备。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18~24℃)和适当的湿度(50%~60%),且采光良好,保持空气清新,防止各种污染源在室内传播。舒适清洁的环境对减少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3.1.2做好消毒隔离。为防医院感染发生,做好消毒隔离,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策略。可通过晨间护理,每天用湿毛巾(1%消佳净溶液浸泡过的)湿扫床一次,以达到有效清除尘埃,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一般一间病室只收治同病原,并根据病情适当隔离,如慢性肺炎、昏迷病人、气管切开病人,都应实施保护性隔离。

3.1.3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方法。护士在工作前后都要用消毒肥皂,在流动清水中,进行认真彻底的洗手。为了避免洗手过程中再次被污染,最好用脚踏式开关水龙头,或防止溅散的龙头。

3.1.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每个护士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操作完毕,用消毒液洗手后,再为另一位病人操作,操作过程中保证无菌性,防止交叉感染。

3.2合理使用抗生素。老年病人一旦发生感染传播,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明确病原菌(最好是作细菌培养),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杜绝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超级秘书网

3.3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对医院内感染要立即上报,加强监控力度,避免漏报、少报,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

本组资料通过筛选分析,可见老年患者医院内感染与其年龄成正变关系。这与老年人功能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低下有关[5]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也呈正变关系。慢性基础病也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易感性,导致医院感染增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防止、杜绝与减少医院感染。

参改文献

[1]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

[2]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5.

[3]吴玉英.200例老年口才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