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庭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08: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院法庭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组建专业团队,提供组织保障
本院挑选了1名审判经验丰富、调解水平高的法官,并按1:2:3的比例配备了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建了“1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的速裁团队。高强度的速裁工作催生出“要速度,也要温度;更高效,也更公平”的“速裁精神”,速裁庭干警苦口婆心忙调解,争分夺秒赶结案,勇挑重担提质效,为群众在案件审理过程切身感受“速度与温度、效率与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受案范围,实现繁简分流。
本院速裁组主要审理危险驾驶、小额诉讼、支付令、司法确认及符合轻刑快判条件的其他刑事案件。
三、详述办案流程,确保程序正当。
1、危险驾驶:立案当日,案件材料从立案庭转交至速裁组,收到立案材料后用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审查,对于案件是否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及被告人是否判处缓刑作出初步判定;第二工作日,传唤被告人到庭,征求其是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若其不同意,案件转交刑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若其同意,则向其送达《权利义务告知书》与开庭传票等材料。此外,如果被告人初步判定可能判处缓刑,则向其户籍所在地司法局送达公函,对于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征求其意见。当日,向检察院送达出庭告知书;第五或第六工作日,接收司法局出具的意见书;第七工作日,开庭审理案件,并当庭宣判,同日向被告人、检察院、公安局送达判决书;第八工作日至第十七工作日,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抗诉,案件整理后移送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十八工作日,被告人服判且检察院未抗诉,传唤被告人,将其移送服刑机关。
2、小额诉讼:立案当日,案件材料从立案庭转交至速裁组,收到立案材料后用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审查,对于案件是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作出判定,若不符合,案件退回立案庭;第二至第四工作日,联系、查找被告,若被告无法联系,案件退回立案庭,若能联系上被告,则询问原、被告双方是否同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双方有任何一方不同意,案件退回立案庭,双方都同意适用,向双方送达开庭传票等材料,确定举证期限与开庭日期,举证期限一般不超过7日;第十一工作日,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无异议的,当庭宣判并于当日送达格式化判决,对于案件事实有争议的应及时作出判决。
3、支付令:立案当日,案件材料从立案庭转交至速裁组,收到立案材料后用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审查;第二工作日,支付令不符合发出的,制作裁定书驳回申请,符合发出的,制作支付令;第三至第五工作日,向被申请人送达支付令,能直接送达的,询问其是否有异议并做记录,不能送达的,制作裁定书终结本次督促程序;第二十工作日,被申请人若无异议,支付令生效;若提出书面异议,则就此进行审查,异议成立,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异议不成立,裁定驳回异议申请,支付令生效。
四、集约审理模式,提高审判质效。
本院速裁庭科学利用时间,善用巧劲,逐渐摸索出审理速裁案件的一整套方法。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摸式,集中开庭审理案件、集中调解案件、集中撰写裁判文书,将碎片时间集中起来,科学谋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018年5月29日,速裁组审理的被告人曹某、冯某等四人危险驾驶罪案,采取四案统一审理的模式,从开庭到宣判,四案用时30分钟,大大的提高了审判效率。
2018年6月11日,陈某等22人诉被告尚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立案受理后,转送至速裁组。速裁组全体办案人员收到材料后,积极与原、被告联系,听取双方意见,统筹双方的差距,并积极与劳动部门衔接,了解22案的缘由和先期处理过程。2018年6月19日,速裁组办案人员将双方23人及原告方律师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中调解,经过三小时的努力,最终调解了该22案,并当场集中制作法律文书于当日向原、被告送达。此举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省了审判资源,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篇2
人生苦短,岁月流长。无谓的感叹已毫无意义,不觉中四十天的暑假即将结束,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也随之成为了美好回忆。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辛主任能同意我在事务所实习,给我提供了这种学习实践的平台;感谢李老师和杨律师对我的指导,让我有自己动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让这种对工作的渴望成为了现实;感谢小姚姐和赵律师对我的帮助与关怀,以及其他律师的尊重和理解,让我能愉快的度过这个暑假。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很难学到的东西:为人、处世和工作,特别是大大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李老师和杨律师的指导下,我参加庭审三次,外出取证五次、立案三次,参加调解一次,同时书写了大量的法律文书。其中,法庭记录五份,调查笔录六份,取保候审申请书及保证书六份,行政答辩状一份,民事赔偿协议书一份,民事起诉状三份,词一份,人身损害赔偿清单两份,通知证人出庭申请书一份,民事裁定上诉状一份,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一份,诉讼财产保全申请书一份。另外,我还独立接待咨近二十次,涉及执行问题、离婚和解除同居关系、交通事故赔偿、人身伤害及工伤等各方面。对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也是最可贵的学习经历,我做了如下总结:
一、社会关系方面
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服务,因此律师所要处理的社会关系,往往大于纯法律关系。除了基本的家庭亲友关系、同事关系外,要下大工夫在当事人、证人、公检法狱政部门等他们身上。对商人来说,顾客是上帝;而对律师来说,这些人都是上帝,哪个也惹不起,哪个也不能得罪。从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衣食父母。
1、家庭亲友关系。一支超强战斗力的作战部队,必然有坚实的后勤保障,一个要叱咤职场的律师,当然要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稳定的亲友关系。律师是相当辛苦的一种职业,长期奔波于当事人、证人与法院之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要是哪个律师经常后院起火,常被家庭和亲友的琐事烦的焦头烂额,心情老是闷闷不乐,那他哪有精力再去研究当事人委托的案件,哪有时间再去接新案子呢?但要是律师能事先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会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稳定的案源。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2、同事关系。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要是加入一份感情在里面,那这句话就大错特错了。人是感情最为丰富的一种高级动物,没有感情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除了植物人和精神病人。同事关系是工作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之一。律师在我们这里作为从业人员较少的一种职业,同事也就不应该限于自己所在事务所里的人,而是本区域内所有法律服务工作者。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同一事务所里的律师不能同时为原、被告双方。但根据现实需要,同所的律师出现两军对垒法庭的情况也很常见。这样以来,使这种同事关系更加复杂化。在所里大家需要团结融洽、和睦相处;而在法庭上为了自己当事人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互相给对方难堪。那他们平时在事务所里表现出来的和气是真的吗?若是,那这些律师需要多么大的气量;若不是,那如此虚伪又要多累呢?但我宁可相信他们是前者,那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3、与当事人、证人的关系。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就要尽职尽责为当事人牟取最大利益,而如何取得当事人和证人的信任对律师开展工作十分重要。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处于对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隐瞒一些事实,很容易导致律师的工作误入歧途,陷于两难境地。证人也时常因对某些社会关系的顾忌而拒绝作证或提供虚假证言。这些对律师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如何让当事人毫无顾忌的把事实讲清楚,让证人放下顾虑能为当事人作证,证明客观事实的存在,这便体现出律师的执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这一点,我从杨律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1)端正态度、摆正身份、作好应对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预见事情将会出现的最坏结果并设计好解决方案。
(2)注意观察社会环境与生活细节,寻找到与当事人(证人)共同的话题,抛砖引玉,进而进入主题;夹叙夹议,以聊天的形式搜集最有价值的线索。
(3)换位思考,从当事人(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4、与公检法狱政机关的关系。从工作性质上来说,律师与警察、检察官、法官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员都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尽管他们各自代表了一方利益,但这种利益只与案件本身有关,也正是这种利益冲突将这些不同职务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对于一个案件来说,无论是在侦查起诉、审理还是执行阶段,律师是介入时间最长的一种人。他们要跟与此案相关的各行政、司法机关打交道,而此过程中也常因对案件的认识不同发生一些争议。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律师无能为力,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处理又体现一个律师的水平。虽然法律规定律师应当为当事人的利益尽职尽责,但理论与实践总是有差距的。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应该注意区分轻重缓急,最好先礼后兵,决不可因小失大,搞僵了与这些国家职能部门的关系。因为人总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会延续的,如果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留下的后遗症是会给律师带来长期的麻烦。
二、法律运用问题
由于我接触法律才两年,有许多课程还没有学习,加上平时学得并不太扎实,因此在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上仍有许多问题;以前又未参加真正的实践,所以在实践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就像刚来那几天一样,我似乎觉得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学新东西,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关于法律知识和运用方面,我感触较深或记忆深刻的有以下几方面:
1、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庭审理规则问题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参加刑事审判2次,民事审判1次,参与立案2次,大体看到了基层人民法院的办案实际情况。也许是我过于理想化,没有从审判实际出发考虑问题,也许这正是学生的纯真与幼稚。但无论怎么理解,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在我印象里较深的有:
(1)基层人民法院所设立的人民法庭的管辖权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人民法庭根据地域大小、人口多少、案件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在实践中又该以何为依据呢?派出人民法庭与基层人民法院内设庭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就麦积区人民法院对周边区域的管辖而言,开发区法庭、北道埠法庭、马跑泉法庭之间不以行政区划为限,那他们的管辖权又是以何为标准的呢?发生管辖权冲突时该如何解决的?不会只是你签字不管了我再管吧?而实际就是这么做的。我认为至少应该由法院院长签字才说得过去吧!况且当事人怎么知道他的案子属于哪个法庭管辖?反正我是没弄清楚,是因为法院内部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吗?还有特别奇怪的是法院行政庭怎么还在审理离婚一类的民事纠纷?待以后有时间再仔细研究了。
(2)关于法庭秩序问题。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
开庭时书记员要首先宣读法庭纪律,可我参加的几次开庭,无论是刑事审判还是民事审判,都未发现书记员向法庭作过任何有关法庭纪律的表述,即使是随便的提醒。也许他们认为这没有必要,但我觉的这正为其它不规范行为埋下了隐患,这是其一。第二,除审判长外,其他审判人员以及公诉人员随意出入法庭。在刑事审判中,法警几乎都是老的早该退休的爷爷辈人,假如有被告人逃跑或轰闹法庭,这些人员能干些什么?不是我瞧不起这些前辈们,只是审判工作真的需要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就这样他们还比较心急,呆在法庭没几分钟就没影了,要带被告人候审或需要交换证据时,审判长法锤敲几下才能把人叫来。在民事审判中,书记员在法庭辩论阶段竟然退庭了!第三,参加法庭审理的人员几乎都没有关闭通讯工具,甚至有人在当庭接电话。这种情况你说还审理什么呀?内外随时保持联系,如何确保能法庭查清的是事实?
(3)法官自审自记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上面第(2)条。书记员随意出入法庭,法庭记录又不能不做,所以只能由审判员大人代劳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规定:人民法庭审理案件,必须有书记员记录,不得由审判案件的法官自行记录。我个人认为,要是书记员或是其他审判人员确实有十分迫切的事情需要解决,法庭可以宣布休庭几分钟,这丝毫不会影响法庭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应该是可行之法。
2、执行难问题
原来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常从新闻报道或学术文章上看到关于一些案件的执行情况,“执行难”似乎进入标题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还不以为然,认为那些情况只是个案,绝大多数判决应该是可以顺利执行的,而从我在所里实习这段时间遇到的情况来看,“执行难”的确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记得一天有位当事人来咨询:他因故借给村小学一笔款,后学校因没钱还债而被他告上法庭。法院很快有了判决结果:学校败诉还款。但是,因学校没钱而使得法院判决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当事人陷入无期的等待。案子放在执行庭已经4年了,可法院给当事人的答复是村小学没有帐户,也没有其他可执行的财产,要当事人自己想办法。面对这种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工作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1)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2)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3)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而《民事诉讼法》第233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那么,人民法院依靠特别授权都无法查明的东西,怎么能让当事人自己去查清呢?难道真要当事人拿着法院的判决书去到大街上叫卖吗?艰难的诉讼道路尽头等你的将是一纸空文,在程序上正义是实现了,可当事人得到了吗?
3、频发的离婚案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导致了婚姻家庭关系的高速更新。在我在所里这段时间,几乎每个律师手里都有离婚案件,什么原因呢?以我的能力几句话也说不清楚,但我对这些案件进行了简单分类,大体有三类:未领取结婚证(同居)、领证但未共同生活、夫妻生活多年。
(1)同居关系。《婚姻法》第8条关于结婚登记的规定,是强制性规范而不是任意性规范。因此,未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法律不承认其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当然法律规定有1994年2月1日前后之分,但目前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都是1994年后的情况。)对于解除同居关系,主要还是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子女和财产。对子女问题,法律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对待子女的方法和离婚时所对应的各种情况相同。对于财产,又要看是不是有彩礼:若有,彩礼应该退还,但数额较小时可以不在退还;若没有彩礼,分清各自所得,不存在共同财产,但可以比照离婚处理共同财产的规定进行。
(2)领取结婚证但未共同生活。根据《婚姻法》第8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只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结婚登记,是确立夫妻关系的唯一的标志和法律程序。登记后,不论是否同居,或者是否举行婚礼,都不影响夫妻关系的确立。一经结婚登记,就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了保护,一方或双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即使在登记后未同居和未举办结婚仪式的情况下,一方或双方另行结婚就会触犯刑法。遇到这种情况,一方或双方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如果双方都同意解除,可以到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交回结婚证,领取离婚证;如果是一方要求解除婚姻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的,则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人民法院按照《婚姻法》第31条规定的精神进行判决。这时,一般不存在子女问题;但可能涉及彩礼的返还问题。
篇3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主题,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全面做好审判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地实现,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队伍建设
1、庭室内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带领干警完成院党组、上级法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部门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量化分解签定责任书。
3、对本院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及时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半年、年终有总结。
4、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汇报。
5、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到部门有学习记录,个人有学习笔记,并且按规定及时完成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
6、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院党组或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等。
7、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按规定着装佩徽挂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开庭时,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不使用通讯工具,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事宜。
9、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议、劳动、公益活动,对院内抽调、安排人员及时到位,服从安排。
10、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
11、严格执行值班备警制度。节假日安排的值班、突发事件安排的备警,能按规定执行。
二、司法为民
1、工作中文明礼貌,杜绝“四难”问题和“生、冷、横、硬、推”现象,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规定实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告知,审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按规定完成全年调研、宣传任务。
5、严格执行29条优化司法环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内容。
三、内务管理
1、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
2、部门环境整洁有序,无脏、乱、差现象。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及电脑、警械等设备的管理。
4、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和有关材料,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四、民商事审判 (民一、民二庭)业务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民一庭案件结案率在96%以上,民二庭结案率达100%。
3、全年民一庭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10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服判率民一庭达到80%以上,民二庭达到85%以上。
4、加大调解力度,调撤率民一庭在65%以上,民二庭在45%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时清结率达15%。
6、扩大简易程序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一庭达到75%以上,民二庭达到40%以上。
7、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30%(以审监庭统计数据为准)。
8、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民一庭不超过8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
9、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5%。
10、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1、民一庭对各基层法庭的业务指导全年不低于4次,民二庭深入企业开展法制讲座全年不低于4次(有文字记载、单位回执凭证,报政工科备案)。
12、
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齐全,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附则
1、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核质量,实现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纪检组、政工科、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政工科承办。
2、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责任书制定百分考核细则。
3、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对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纪检、政工、办公、立案、审监等部门提供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听汇报、查资料等形式进行。
4、本考核办法的量化打分在当年的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前进行,其成绩作为各部门当年的综合业绩考核、评优、受奖、记功的主要依据。
5、本责任书由分管副院长与民一庭庭长、民二庭庭长分别签订。
6、本责任书由分管副院长、各庭室、政工科各保存一份。
篇4
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身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我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政治思想上向党靠拢、严守政治纪律,向身边不断涌现的优秀党员干部、积极进取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在诱惑、干扰面前秉公执法,敢于同破坏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检察干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无论任何时候,青年干警都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保持“奋”的姿态、发扬“斗”的品质,让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成为青年检察官最厚重的青春底色。
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勤勉工作——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干警、公诉人员,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通过多看、多问、多想,做到勤请示、勤汇报,认真听取领导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贯彻执行,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得到了快速的锻炼。在日常的案件登记、案卷归档,法律文书的办理、报表的填录工作上我都做到认真负责、不敢有一丝懈怠。同时我通过“勤练、多写”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完成了新刑诉法修改后调研材料上报工作和各项工作总结材料等的撰写,最后逐步通过科室业务讨论会议、全市检察系统公诉人论辩赛、开观摩庭等活动,更深入的接触法律实务与实践,公诉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进入公诉科以来,我除了接手内勤事务外还承办了少量的公诉刑事案件,在审查过程中我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对司法机关办案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和纠正,我承办的吕欢欢盗窃电动车一案在审查过程中我发现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未将被盗的电动车的物价鉴定送达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侵害当事人权利的应当告知诉讼权利而未告知的情形,而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将对被告人的考察材料未经法庭质证即在判决书中采用为判决适用缓刑的证据,属于程序违法,于是我分别针对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违法行为发出两份纠正违法通知书,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我把这些事务性工作、具体工作、看似平常的工作和崇高的使命联系在一起,勇做检察机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解难题的尖兵和先锋。
坚守职业操守,努力奋发向上——在公诉内勤的岗位上,我深知责任重大,因此我一直秉持谦虚谨慎、努力认真的态度,最开始的时候常常由于繁琐的事情太多、市院要求上报的调研太赶、报表统计工作耗费心力,我常常有焦头烂额的感觉,但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检察新人这是我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常常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自觉的加班,报表怕出现错误就多检查几遍、调研文章不会写平时就多搜集材料、杂事太多就学会合理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在领导和同事不断的支持下,我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跟同事们相处的也很融洽,我十分珍惜在这个锻炼能力的岗位上的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院党组和领导同事们对我们青年干警的支持、帮助。
篇5
(一)为了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政教处组织举行了防震疏散演练、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共2次,在全校范围内排查了消防器材能否正常使用情况,并作了统计上报。
(二)圆满完成了校外租住学生回访工作,与校外租住学生家长签订了《校外租住安全协议》共计81份,并对居住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租住学生进行了劝返,提议让其返回学校住宿,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起草、撰写、并上报了安全汇报等文字材料5篇,制定各类安全方案13篇。
(四)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与法制意识,政教处利用3月份安全教育月,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包括悬挂横幅、开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手抄报、旗下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20项活动,邀请我县检察院同志来我校做法制教育报告一次, 高二级举行“模拟法庭”展演一次,并邀请法院同志作了现场指导,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5次,其中防溺水、防网络沉迷、安全、普法、暑期注意事项各一次。
(五)每学期更新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学生信息;每月更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学校消防安全相关信息。
篇6
根据市委关于《20__年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意见》精神,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经研究决定,于20__年4月9日,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意见》,机关党委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对今年创建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安排。半年来,在市委以及机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中院“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浓厚了全院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干警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开拓了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干警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有的助审员被破格提拔为中层领导,现有的23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40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66。“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
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党组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在活动中凝聚力量、在凝聚力量中开拓创新,在开拓创新中加快发展的目标定位,确定了以先进的学习理念武装人,以强化认识为先导,以自觉为基础,以坚持为关键,以考核为保证的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学习制度,为争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制度保障。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半年来,院党组多次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创活动等内容举行专题会议,展开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还就新时期法院工作如何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开座谈交流。全院上下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院长其他院领导先后带队到各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开展调研指导,并撰写了调研文章,部分调研论文已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院长撰写的《审判工作应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一文,被《浙江审判》采用,在院领导的模范作用下,全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调研氛围。全院90多位干警,人人都写了学习十六大体会文章,已在党小组和支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全院20多位处级干部,40多位审判员都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或学术文章,__*撰写的学术论文《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获今年省法院系统第十三届学术论文一等奖(全省共二篇)。
2、强化素质,狠抓落实,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学习网络。
我院进一步创立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教育培训目标。即到20__年,审判人员本科学历(含经专项培训合格)的达100,法律研究生班结业要达到50以上。为此,全院积极组织力量,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开展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方面:全市法院60余名干警入学的法学研究生班,现课程已接近尾声;北京大学专升本远程教育的两个班的学员郡已通过了一半课程的考试。在职培训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组织的专项培训工作第一期共72名学员已顺利毕业,第二期培训考试工作也将于年底前结束;此外,半年来,全市共组织7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法院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各层次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干警视野,提升了干警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持之以恒,加强考核,建立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党组在强调自学的重要型并充分调动干警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着手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长效开展,首先在学习时间上,我院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如周一晚上定期学习制度,每周一晚上,举行不少于两小时的集中学习,该制度在刚实行时,部分干警感觉到很不适应,但是经过几年时间的坚持,全院干警不但适应了集中学习,而且还进一步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在经费问题上,我院制订了相应文件,在基本建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学习经费的投入和学术成果奖励的力度,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干警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院加强了对学习情况的考核监督,将每个部门的学习情况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部门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与年终考评部门奖金挂钩。今年,我院组织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警的职级晋升和助理审判员晋升审判员的工作中,都把政治和业务的考试作为必经程序,与民主测评得分和考核得分一并计入总分,最后按总分的高低决定录用。经过一年多的贯彻与坚持,全院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理念,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4、学用结合,讲求实效,努力完成学 习成果的转化。
今年的争创活动开展以来,院领导多次强调将所学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指导于实践,应用于审判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做到以“公正与效率”为核心,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为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我院结合最高院、省高院的部署,开展了全市法院“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采取自查和他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审查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案效率。今年1-8月,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7758件,民事6714件,行政121件,执行案件3665件,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做出了更大的努力。
篇7
一、2009年工作基本情况
1、刑事检察工作。全年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案件x件x人以及本院自侦部门移送案件x件x人,经审查,批捕x件x人以及决定逮捕x件x人,不捕x件x人。受理审查案件x件x人,经审查,提起公诉x件x人,退回补充侦查x件x人,移送管辖x件x人,正在审查x件x人,追诉漏犯x人,变更罪名x个。在工作中,既积极开展阳光公诉和法律说理活动,又加强公诉技能技巧的培训,努力提高公诉水平。同时严格坚持法律标准,严把案件质量关,无一错捕、漏捕、错诉、漏诉案件发生,从而准确及时地打击了刑事犯罪,较好地维护了我区社会稳定。
2、查办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全年共初查贿赂、渎职案件线索x件,已立案侦查贿赂、渎职犯罪案件x件x人,共追赃挽损x余万元;其中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x件x人,已侦查终结x件x人,移送审查,法院已作有罪判决x件x人;其中查办大要案件x件x人,较去年取得了明显突破。预防工作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主动参与教师周转房、x工业园区等全区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预防,大力开展对土地治理工程、灾后重建水库整治、新农村示范片等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督,努力服务好地方经济建设。新建了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完善了新农村建设村社预防工作格局,建立村级联络站89个,聘请89名村干部、28名村民为预防工作专职联络员。
3、诉讼监督工作。稳步开展侦查监督,全年监督立案监督x件x人,监督撤案x件x人,纠正违法x件x人,提前介入、引导侦查x件x人,追捕x人。积极开展审判监督,全年从受理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线索中,通过审查,向市检察院提请抗诉x件,建议提抗x件,市院已采纳x件;办理支持案件x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x件,督促x件,促成民事和解x件,劝息诉x件,办结市院交办案件x件。在办案中发出检察建议x份、纠正违法通知书x份,均已得到回复。有序开展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更新了监外执行罪犯的动态数据库,先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x份。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全年受理来信来访x件,其中来访x件、来访x件,均及时审查,准确分流,归口办理。办结涉检交办案件x件。 人民监督员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的联系,先后发出《人民监督员联系卡》x分,邀请座谈x次、旁听庭审x次以及以《x检要情》专刊通报检察工作x次,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三类”案件x件x人。并创新制定了《x市x区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参与接访人民群众的实施办法(试行)》。
检察技术工作。全年办理各类技术案件x件,出具鉴定书和文证审查意见书x分,同步录音录像x人,制作视听证据资料x份。同时,在对证据进行技术审查中发现的鉴定结论错误、引用条款不当的x起案件及时发出了鉴定质量告知书。
其他工作。检委会日常机构审查上会讨论案件x件,适用法律参考性意见被检委会采纳x件,监督执行x件。司法警察大队在协助办案、配合机关安全保卫以及在开展日常工作上均尽职尽责。院综合工作有效开展,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大,先后投入资金x余万元,购买办案用车(x辆)、空调、三级专网配套电脑等装备;保密工作六个结合的创新做法被市院转发,档案达标通过省一级复查验收;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院领导先后带领控申、侦监、民行、预防、反贪等科室干警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镇、农村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受教育群众达数千人,收到了较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同时在重大节日期间落实好了24小时值班制和信息日报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了运转有序、信息畅通;做好了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确保了全院无安全事故发生。并先后出动警力150余人次,积极参加区委交办的治安巡逻、活动安保等各项维护稳定工作,确保了无的发生。
二、2009年工作的主要做法
1、主题活动有效开展。按照区委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狠抓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了“三个三”(即:“三集中”、“三明确”、“三结合”。“三集中”即:集中全院干警听市委党校宋先钧教授作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集中全院干警参观荣誉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四个多”(即:多场讨论转观念,多名领导谈发展,多个案例明得失,多篇征文聚共识)、“五查五看”(即:查学习,看对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入脑;查思想,看对学习实践活动态度是否端正;查工作,看办工办案质量是否提高;查纪律,看执行上级、本院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查作风,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能力是否提升)等活动,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发展大局,完善内部管理,促进执法公正,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整体形象,其学习实践活动受到了市委第一巡视组和区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院班子成员主动下乡村、进机关展开调研,努力探寻检察工作服务地方建设的新举措。在花园乡等乡镇调研村道公路建设中,就如何预防好职务犯罪,与党委、政府形成预防共识,确保了村道公路的健康建设;在促进区级机关、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中,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先后深入到区教育局、税务局、卫生局、x一中等机关、学校专题讲授预防职务犯罪,增强区级机关、学校的政务廉政意识。 3、检察探索不断深入
(1)创新举措强化对“三类”案件的检察监督。我院和x区人民法院会签了《关于强化“三类”( 即:涉及民生问题、弱势群体利益、国有资产和公共利益)民事、行政、执行案件检察监督的实施办法》。对“三类”案件区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裁定书之后附法律条文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民事法律监督等内容全文附上,这既是对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法律文书格式的创新,又是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锐意加强;既彰明显了人民法院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的主动性,又向当事人诏示了判决的公正性;既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治文明的温情,又解决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案源渠道不畅的问题。其创新作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
(2)加大力度强化对侦查监督的不断探索。我院制定的《关于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实施办法》,在实践中对有效监督侦查活动、及时发现立案监督线索以及有效地减少不捕、不诉率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经验做法被省院全文转发。
(3)延伸触角强化对基层派出所的检察监督。介于绝大多数案件由基层派出所进行侦查,如何充分行使监督权,切实加强对基层派出所的监督,我院进行了认真探索。一是致力于创新机制,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采取分片监督,强调“三个必须”(即:必须每个月到负责片区的所有派出所检查一次以上;必须与派出所分管刑侦的副所长保持日常联系;必须在派出所的醒目位置设立侦查监督部门宣传栏和监督电话,便于群众反映情况),突出“四个到位”(即:突出对派出所办理的刑事案件是否存在“应立不立”和“不应立而立”的情况实施监督到位;突出对派出所久侦不结案件实施监督到位;突出对派出所的办案程序是否合法实施监督到位;突出对派出所适用的强制措施实施监督到位),确保监督落到实处。二是正确认识监督不力的问题,在完善监督模式上下功夫。通过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消除监督死角;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检警交流;加强内部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其创新作法被上级院转发。
(4)注重结合强化对涉检网络机制的完善。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对涉检案件(事项)的处理力度,结合本院实际,研究制定了《涉检网络机制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受到了区主要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其创新做法被省、市两级院转发。
(5)规范程序强化对技术性证据审查机制的创新。为防止鉴定结论错误导致错案发生,在认真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检察技术监督方式,推行了“鉴定质量报告制度”。此种创新机制在检察技术部门与鉴定单位之间搭建起了公平、公正确保案件质量的监督平台,增强了鉴定单位的案件质量意识,真正实现了检察技术部门在办案服务中的法律监督作用。
(6)大胆尝试注重对量刑建议开展的办案效果。为突破现有刑事审判监督模式,积极创新机制,解决在传统领域刑事纠纷活动中,法院存在的量刑环节不公开、不透明,量刑畸轻畸重的问题。我院与区法院签订并推行了《量刑建议实施办法》,将量刑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程序纳入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由控辩双方就量刑举证、质证、发表辩论意见,法院在判决书上载明检察官的量刑建议,并对是否采纳阐述理由。目前我院按照量刑规范化要求审结办理的刑事案件,无一上诉,无一改判发回重审,无一涉诉,实现了“三无”办案效果,受到省院公诉处领导的好评。
(7)创新方式强化对监外执行检察的规范操作。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监外执行检察室,并制定了《x区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室规范化操作办法》,着力加强和规范此项监管工作,效果明显。
(8)着力提示加强对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今年创新推出的《违规违纪苗头提示办法》,以及配套制作的《监督提示卡》,在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上进行了较好的探索,其创新做法被省院推广。
(9)以人为本做好对干警物质生活的人文关怀。今年我院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干警谋福利,开工修建的职工食堂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受到干警的普遍赞誉。同时,紧密联系两大主题活动开展了庆“五一”、庆“十一”等活动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及时组织全院干警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并为每位干警购买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年,我院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职务犯罪大要案件还不够突出;二是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检察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检察经费不足,办案装备落后,仍然困扰着检察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四、2012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为促进x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着眼于检察职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履行审查批捕、提起公诉等职能,依法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可能诱发的案件,要及时查处,坚决惩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依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要以查办大案要案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为主攻方向,突出查办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中的职务犯罪、涉农职务犯罪,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职务犯罪,以及查办土地违法审批、城建领域、涉农等渎职案件,确保导向不变,力度不减,保障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把预防涉及公共权益、公共项目、公共资金管理中的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与有关部门协同做好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3、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环境。要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将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治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在妥善处理涉检上访案件,做好息诉罢访、定纷止争工作,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同时,要与区团委、区教育局共同扎实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新经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营造和谐环境。
(二)着眼于公平正义,促进检察工作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积极履行诉讼监督职能,努力拓宽监督渠道,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要把重点着力在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不该立案而立案以及防错、防漏和纠正侦查活动中违反诉讼程序、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上,进一步加强对刑事立案与侦查活动的监督。要把重点着力在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的案件和审判活动中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上,进一步加强对审判活动的监督。要把重点着力在监督枉法裁判和违反法律程序上,通过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民行案件的监督。
(三)着眼于机制创新,注重执法办案社会效果
要在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一要在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周期,实现快速办理上下功夫,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二要在提高透明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促进公正执法上下功夫,将尝试不案件公开听证机制;三要在明确和细化检察人员在检察各个环节的执法活动中,对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保护上下功夫,探索诉讼参与人权益保障机制;四要在健全接访工作机制、完善轻伤害刑事案件和解机制、深化民事和解息诉机制以及建立被害人补偿基金制度上下功夫,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五要在依法扩大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程序以及改革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下功夫,深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机制;六要在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服务项目、落实便民措施、以及建立“民生检察服务热线”上下功夫,推行“阳光检察”工作机制。
(四)着眼于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整体办事效率
要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办事效率。要科学界定科室和个人岗位职责,探索出一套符合检察工作特点的科学考评体系,强化科学考评。要围绕“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的目标,进行有培训计划、有培训对象、有培训内容的专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人才培训。要健全检察责任体系,通过加强责任分解和落实、督查督办以及激励等措施,强化责任落实。要通过岗位练兵、业务知识考试、疑难案件分析会、抗辩赛以及实战训练等形式,强化能力提升。要通过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强化队伍管理。
x区人民检察院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检察工作总结
报:区委、市院、区人大、区政协、区委政法委
送:市院办公室、本院领导
篇8
对现行法学专业实习环节的检讨
从全国各法学院校法学专业实习的实践看,各高校做法不完全一样,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不够规范
据了解,各高等法律院校在共建法学实习基地过程中,与司法部门关系密切,也能给予一定支持。有的挂了实习基地牌,也签了合作协议,但协议流于形式,双方权利义务不够明确,对怎样规范建设与管理,怎样选派指导教师、解决实习生住宿等都未进行详细计划,后续共建工作较为滞后,导致学生获得真正专业实习机会不多,缺乏互利互惠长效机制。一些实习基地建设依靠法律院校和合作单位领导层私人情感维系,逐年累月就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随着人动,实习基地便难以为继,进而严重影响实习基地的稳定性①。这种既不签订合作协议,也不挂牌的情况,直接影响专业实习质量。
(二)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基地建设与维持需要相关管理费、实习生和教师交通、伙食、住宿等补助,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财力支持。一方面,自高校扩招以来,为应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进行合并、搬迁、扩建改建及校园建设,将大量财力投入到学校基建中,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学生实习经费明显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因为合作共建单位经费来源都是财政拨款,实习经费未纳入政府经费预算,没有专项实习经费,所以用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的经费相当有限,比如,某省检察院仅能解决实习生每天2元餐费。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部分实习基地硬件设施十分简陋,就连必要的办公条件都无法满足。又如,笔者在联系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时,对方答复:我们没有空余的办公桌,今年接收不了实习生。因此,法律院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就形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三)实习前期集中培训不够
严格来讲,学生日常在校参加的专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有一定区别。专业实习一般专指毕业实习,各法律院校教学计划都安排在第7或8学期②,而专业实践则可能贯穿法学教育整个过程,具有灵活性。应当说参加专业实习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法学知识,也了解一些司法制度,但是,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离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法律院校在实习前也未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学生开始实习时显得“笨手笨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四)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选择第7学期安排专业实习,实习时间1至2个月,是大多数高校通行的做法。但是,根据相关程序法规定,一宗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一般需3个月,多则6个月,刑事案件更是这样。可见,实习时间明显过短。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无法完整处理一个案子,实习效果明显打折。另外,部分法律院校在实习时间选择上也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专业实习、司法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写毕业论文互相冲突,学生疲于应对,迫于就业和前途压力,只能积极应对“三考”及撰写毕业论文。如此,根本无法保证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造成“虚假实习”。
(五)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大部分法律院校的专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即使有集中实习,对实习全程监管一般也较为松散。学校将实习生派到实习单位后,就基本不再检查实习进度与效果,学校及教师认为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就是实习单位的事了,理应由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负责管理与教育。相反,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却认为学生是学校的学生,应由学校负责管理与教育。这就导致实习工作及实习生处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至于实习鉴定,实习结束后学生找单位盖个章就算完事,既不能反应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也严重影响实习效果。就学生而言,部分实习生以参加公务员等考试为理由请假,想方设法逃避实习,且请假手续不完备,处于“自由人”境地。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一旦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将无法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这也是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六)实习效果考核不科学
当前,合理性、易操作的实习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在我国法律院校还未建立起来。一般做法是学生实习结束时,自己在实习鉴定表中进行小结,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写评语(评语一般是套话、好话居多),最后由带队教师评分。由于对学生实习全程缺乏了解,带队教师难以完全掌握学生实习表现,只能依据学生的小结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作出判断,从而导致实习成绩普遍偏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如果是分散式实习,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也不去检查,学生是否实习、怎么实习、实习多少时间,根本无法掌握,实习结束后学生找单位盖个章就算完事,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法学专业实习创新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形成一批高等学校共享共用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①。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
(一)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
1.科学选择实习基地
鉴于法学生就业选择多样化及受司法资源限制,我们认为,法学实习基地选择应以法、检、仲裁、律师事务所为主,政府机关、企业涉法部门或法律服务机构为辅的模式。因此,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既可选择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政府机关涉法部门,也可选择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知名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大企业大公司的法务部等。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其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实习基地,这不但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也增强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提高法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质量。
2.深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我们认为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建立稳固、兼顾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的多功能专业实习基地,深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对法学院而言,除了安排学生专业实习外,还可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如“走出去”,即前往实习基地参加观摩审判等活动;或“请进来”,即邀请实习单位将案件带到法学院模拟法庭审理等;聘请有审判经验且理论水平较高的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任兼职教授或导师,为学生讲授司法理论与实践课程,举办司法改革等专题报告会,以及参与法律诊所教学。对法院方面而言,为提高法官、检察官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及学历学位,可选派优秀者前来法律院校深造,进一步提高审判人员专业素质。法院聘请相关学科法学教授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研讨疑难复杂案件,畅通理论联系实际渠道;根据实习单位需要,由相关学科法学教授不定期举办讲座,为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介绍法学理论前沿问题。另外,根据“2011计划”,双方还可建立一定的法学科研合作关系,联合申请和承办一些与司法实践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法学研究。这种多功能专业实习基地能有效解决学生实习问题,也能达到双方法律资源共享。
(二)规范建设实习基地
首先,应规范建设实习基地。法律院校和实习基地在共建之前,应深入磋商,订立包含双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权利义务以及解决学生实习中实际问题等条款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举行实习基地签订协议与挂牌仪式,扩大法学专业实习影响。这样,从共建伊始就规范建设,为实习基地规范管理打好基础。然后,应科学管理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基地后,不能三分热,而是应按协议内容深入开展实习基地制度建设工作。法律院校应建立健全“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指导书或大纲”、“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操作规程”、“法学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遴选办法”以及实习相关表彰制度;实习基地单位应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教育培养制度”等,起到共同培养法律人才作用,但应切忌只为了“管”实习生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岗位时,应根据实习计划与目标要求进行安排,而不能将实习生安排在与实习不相干的岗位,导致实习生无法适应或无法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人身安全乃实习重中之重,双方应该协商制定“实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相关制度,防患于未然,确保实习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三)加强实习前期集中培训
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二是实习动员;三是实习岗前培训①。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就是利用法律院校现有专业见习、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多种实践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体系化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储备法律理论知识和提高法律事务能力,以便实习使用。实习动员大会一般由法律院校负责实施计划的实习管理部门组织落实,通过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态度、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实习安全等内容,在思想上有一个全新认识,并就以上动员内容,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起积极引导作用。同时,引进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工作者肩负的职责和道德标准,理解职业定位,把握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理念,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廉洁等司法准则,为人民谋利益。实习岗前培训主要由法律院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主要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上下班、保密等相关制度,通过办理案件提高法律思维能力、准确适用法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办案技巧。实习前期集中培训,其目的是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习,了解如何实习才能提高实习质量。
(四)建立健全实习质量监管制度
既然法学专业实习是由法律院校和实习基地实施,那么实习质量全程监管理应由双方完成。法律院校在建立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应成立由院系领导、教务与学工部门、带队教师、实习小组长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集中实习,建立“法学专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见附表)。这是保证实习质量、确保实习不流于形式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实习日常管理。一是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可以为学生或动员学生购买保险,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实习学生纪律管理,严格请假制度,实习生请假须经带队教师、指导教师、政工部门及学院四方同意,并且在学院办理正式手续,销假后还需补足实习期间的请假时间;三是要求实习小组长认真负责做好考勤,每周向带队教师报告小组实习生一周情况;四是实习带队教师至少两周到实习单位检查1次,与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沟通,掌握学生实习信息,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填写实习检查表;五是开展实习中期检查,由院系领导、实习管理人员组成调查组,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中期检查,了解实习单位想法和实习生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同时,实习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检查情况,督促小组长和带队教师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不足;六是实习结束后,检查或要求学生写实习日记、实结、典型案例分析和实习鉴定表,举办“实习工作总结表彰研讨会”等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表彰先进,加强与改进实习工作,促进实习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实习基地也应由领导、政工或人事部门、实习指导教师组成实习工作小组,制定相应实习计划及目标。按照实习指导教师遴选办法遴选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明确实习生身份,举办“案件讨论会”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实习生参与案件办理,撰写法律文书,适当放手,指导实习生独立完成案件办理;严格实习考核。如此双管齐下,才能监管实习全程,提高实习质量。
(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应包含两个方面,即何时安排实习和实习多少时间。我们认为,基于实习目标、以生为本和实习基地实际情况,实习应安排在下半年,从学期来考虑应是第7学期(9月第2周后),理由有四:一是经过3年学习,学生已掌握实习所应具备的完整知识体系;二是下半年实习基地工作任务最紧张最繁重,学生实习可缓解实习单位压力;三是每年9月第2周后,国家司法考试已结束,学生无后顾之忧;四是经过“推免”、“保研”,实习考研的学生不多了。这样,考虑到学生和实习基地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安排专业实习,实习目标就更容易实现。至于实习多少时间,我们认为至少3个月或从国家司法考试后至第7学期寒假。理由是一宗民事案件的处理至少需3个月,多则6个月;刑事案件更是这样。另外,实习时间加长,实习生不但有更多锻炼机会,也能够实现“实习轮岗”设想,而且对于学校管理也有帮助。相反,如果仅1到2个月实习时间,学生基本不可能完整处理一个案子,实习效果明显打折。
(六)优化专业实习考核体系
应优化专业实习考核体系,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评定:第一,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出勤及实习报告、案例分析、实习日记质量;第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院实习带队教师评语及评定等级;第三,学院根据学生、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的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载。
篇9
“人家胃痛关你什么事?”此句出自上海市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的名句,成为张晖的内心之痛。
2009年9月8日,这个圣戈班集团中国磨料磨具公司市场经理,在驾车等待红灯时,一男子自称胃痛,请求带他一段,张晖经不住哀求,让他上了车。停车后,男子拔掉车钥匙,七八个交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冲过来,说张晖“非法营运”。
与张晖遭遇的“胃痛”相比,一个多月后,来自河南省商丘市、18岁的孙中界遭遇的是“天冷”。
孙中界回到公司,向哥哥孙中记讲述了事情经过。“你傻啊,不知道现在好事难做么?”孙中记只能这样训斥刚成年的小弟。孙中界回到住处,一腔愤懑无处发泄,他把左手放在案板上,右手举起菜刀砍向小指。“我只能这样表清白了。”孙中界事后说。
官方否认“倒钩”执法
9月9日,张晖向闵行区建交委交通科反映情况,交通科的万科长说,没有雇社会人士诱骗车辆,“很可能是一部分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配合执法”。
5天后,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张晖被“强制性要求”放弃陈诉和申辩的权利,否则就无法取回车。当天下午,他无奈缴纳了1万元“罚款”,开回被扣押一周的“福特”车。
在现实中维权受挫以后,张晖选择了网络。9月10日晚上,他在一家网站发帖:《善良的被骗》。张晖说,自己在做笔录时被问:“你是不是收钱了?”他答:“没有。”但签字时却发现,笔录上赫然写着:收了。第二天,该帖经转载后,阅读量迅速超过了20万,媒体随即跟踪调查,舆论大哗。
而孙中界的维权之路,于14日深夜开始。孙中记把弟弟送到医院后,赶回公司所在的闵行公安分局鲁汇派出所,以汽车被抢为由报案,但被告知应该到事发地报案,但事发地的航头派出所告诉他,那边也是执法部门,直接过去交罚款就好了。
10月16日上午,孙家兄弟来到浦东新区(原南汇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在查看问讯笔录后,孙中记认为对方在有意引导孙中界承认开黑车,拒绝签字。
是日下午,浦东新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严良民否认“倒钩”执法,称依据以往案例,百分之百可以认定孙中界驾驶的就是黑车。据严良民介绍,在整个过程中,执法人员肯定按章办事,没有违规,他强调,孙先生前天晚上搭载的是普通市民,并非“倒钩”。
“孙中界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各方关注。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浦东新区政府迅速查明事实,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公布于众。
10月19日上午,孙家兄弟再次来到执法大队,意外遇到了10余位车主,他们称自己也遭遇过“钓鱼”罚款,看到孙中界的新闻,自发赶来,希望也能讨个说法。
10月20日,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宣布,经全面核查,“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不存在所谓的‘倒钩’执法问题”。但这一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且该局拒绝公布相关的录像、录音等记录,公众的不满情绪再次被激发。
在当天的新闻会上,有记者多次询问乘客身份和上海是否存在“倒钩”现象。调查组成员之一、浦东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丁建国回答说:“浦东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钩子钓头”浮出水面
在“调查报告”公布的当天,新区政府决定成立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媒体代表、社区和企业代表在内的12人联合调查组,城管部门明确被排除在调查组之外。
在查阅相关卷宗、录音等资料的基础上,调查组兵分三路,分别到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孙中界就职的公司以及孙中界伤指后就诊的73171部队医院现场调查。
“孙中界事件”中的乘客是确定此案是否属于“钓鱼执法”的关键。21日下午,调查组约见了“乘客”陈雄杰。调查组成员、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薄海豹律师问:“你是否第一次配合执法?”陈答:“我是第一次。”
但在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2009年8月执法活动的案卷中,发现陈雄杰曾有以“乘客”身份作证非法营运的笔录,证明其向调查组的陈述存在虚假。
进一步深入调查后,破绽越露越多。调查组发现在多份不同卷宗上多次出现同一姓名的“乘客”,而检查相关财务资料后发现,前来领取所谓“专项整治劳务费”的却另有其人――蒋某某。“钓头”由此现身。
22日晚,调查组约见蒋某某,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这位“钓头”承认了自己组织的“钓钩集团”直接参与了“孙中界事件”。他说,自己手下有三四十人,没有固定地域。14日当天,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的一名队员通过蒋某某将当天执法的时间和地点告诉了陈雄杰,当晚8时许,陈雄杰按照事先约定的路线将孙中界驾驶车辆带到了执法人员检查点。
24日,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出炉,明确写入了“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在10月14日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以及“陈雄杰在调查中的陈述存在虚假”等关键内容。同日,闵行区人民政府也宣布,区交通执法大队的取证方式不正当,导致认定事实不清,对张晖的行政处罚决定被责令撤销。
流传已久的“钩子”故事
“钩子”一词,已经在上海滩流行了许久。
2008年3月7日,“从事举报的协查人员”陈素军被刺死案,是不少被“钩”者都熟知的故事:陈素军经营着一家小发廊,生意惨淡,在情人的推荐下,她做了一名“钩子”。刚做上此行不久,陈素军上了21岁的司机雷庆文的银色轿车。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之后,雷庆文锁上车门哀求道:“大姐,我刚刚被钩过,你就放了我吧。”陈素军不同意,终被雷庆文刺死。后雷庆文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根据众多被钩司机指称,从口音上辨认,“钩子”大多来自安徽。他们往往与各交通行政执法大队通过“埋伏”作战,“当场抓获”正在进行“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处以1万~5万元的行政罚款。有的“钩子”还在工商银行或建设银行拥有收取行政罚款的专用账号。现在,黑车依然常见,而私家车主却频频“上钩”,被指认为黑车,遭遇巨额罚款。
而行政执法大队收到的罚款总额,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见于闵行区官方网站的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2007―2008年度工作总结中提到,在两年时间里,该大队“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到5000多万元”。
而“钩子”和“钓头”也因此而获利颇丰。闵行区“钓钩”每“钓”到一位私家车司机,便可获得300元人民币,“钓头”提取200元。宝山区给“钓钩”开出的价格是200元,南汇区250元,奉贤区则是600元。一个成熟的“钓钩”,月收入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五六千元。而“钓头”每月能净赚1~2万元,一年可达十几万元。
作为孙中界和张晖的人,北京法律学者郝劲松估计,在上海每年受害的车辆至少有数千辆。
陈瑞勤是上海博园绿化建材有限公司职工。2008年5月12日,他驾驶一辆面包车在北松公路准备加油,车刚停,一个小青年拉开车门就钻进来要求搭车去马桥俞塘村。因顺路,陈瑞勤就让他上了车。经历了一番“钓鱼执法”的“规定程序”后,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扣了他的车,要求罚款1万元。他不服,将执法大队告上了法庭。
从2008年5月到年底,经过行政复议、法院一审、二审、申诉,陈瑞勤均告败诉。
陈瑞勤说,在一审败诉,准备上诉时,区执法大队副队长曾劝他:“你车还要不要啊?停车费不收你了,但是你必须承认你是黑车。”
陈瑞勤告诉记者,区办一名工作人员还对他说:“别再折腾了,你的官司不可能赢,要是你赢了,之前所有的案子怎么办?市里几年来收的这么多罚款怎么办?”“要是我真是黑车,他们为什么要跟我一再地妥协?”陈瑞勤说。
篇10
关键词:法医学;本科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56-02
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形成的前提下,在中国特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在国内高校逐年扩大招生的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于2002年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经过10年建设,我院的法医学本科专业已经建成,到2011年已有5届法医学专业225名本科生毕业,就业率100%,是立足温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国的浙江省唯一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本科专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法医学专业本科生招生背景
我国颁布《刑法》《刑法诉讼法》以来,随着法制的建立和加强,我国法医学专业教育学生迅速发展起来。早在1979年,中国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开始招收了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983年,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了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此后,我国法医学教育事业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目前,已有华西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法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我国法医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培养教育体系。这些是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1,2]
随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众法制意识的唤醒,案件当事人迫切需要科学公正的司法鉴定结论,因此法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增。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也相应在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正值此时,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著名法医学家陈世贤教授访问温州医学院,学校领导对国内法医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咨询调查。2002年3月学校又派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系)学习取经法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教育模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省内28名,省外2名,到目前已招收9届学生,2004年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8届学生。温州医学院现有在校法医专业本科学生262名,省内207名,省外55名,生源良好,录取分高,分别来自天津、重庆、陕西、云南、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甘肃等省市。
2学校领导重视
温州医学院法医专业建设得到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在2001年,温州医学院前任院长就布置任务,准备创办法医专业,卸任后,自始至终关心着法医专业的建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现任院长高度重视,多次表示要把法医专业建设好,希望成立法医学研究所,加强法医学科学研究。原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老教授,已有88岁高龄,自始至终关心法医学专业建设,手把手培养法医专业师资,无数次电话联络、面对面交谈工作,在年终茶话会、教代会上为法医专业建设呼吁呐喊,助威助力。学校领导重视是法医专业建设的前提。
我国当代著名法医病理学家和法医学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光照教授,无数次来电、来信,从专业建设、教材编写、师资推荐、制度管理、尸体解剖室建设、尸检个人防护等方面作全面系统指导。
我国当代著名法医学家、中国公安部陈世贤教授先后五次来温州医学院,为我院领导提供咨询,为法医专业教师和法医专业学生提供帮助和开设讲座,赠送《中国首法医――陈世贤》[4]和《法医学手册》等书。
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医学家,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吴家教授,吴梅筠教授多次电话指导、写信鼓励、新年祝贺,指明创业艰难,要用毅力和智慧逐个解决出现的问题。赠送吴梅筠教授主编的《法庭生物学》、《吴家、吴梅筠教授从教五十年》[5]等书籍,祝我院法医学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2007年8月,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九次会议暨教育部法医学教指委第二次会议在温州医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和全国23所高等院校的40多名常务理事、理事和教指委委员以及顾问吴梅筠教授出席会议。医学院云集全国法医学教育界知名专家教授,来指导我校法医学专业建设,法医学界专家学者围绕我国高校法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交流,推动我校的法医学专业建设更快发展,决心再创现代法医学专业教育新局面。
3法医学专业课程开设
法医学专业有专任教师8名,包括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硕士生导师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3名,中级职称教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学位教师6名。教材统一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自编实验指导,开设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法医学概论、法医人类学、刑事科学技术等法医专业课。专业实验室有法医物证实验室、法医病理实验室、尸体解剖室、硅藻实验室等,法医法学、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精神病聘外院或外校师资,师资基本是正高级职称。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实际案例引导的CBL、PBL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考试成绩优良。2010年法医病理学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4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2002年10月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并正式挂牌成立,依法独立进行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精神病等鉴定活动。中心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队伍,并与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司法鉴定技术及设备。司法鉴定中心的成立和鉴定工作为校外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打下基础,并成为校内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
2006年和2007年,基础医学院院长、书记、法医学系主任到杭州、嘉兴、宁波、台州、金华、绍兴、温州、丽水、衢州等地联系校外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1994年公安部、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通知《关于加强全国公安机关法医教育培训的意见》,强调建立法医教学实习基地的重要性,保证学生放到公安机关实习,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上述各公安局签订实习协议,创立校外法医专业实习基地。
2007年和2008年,基础医学院对实习基地进行教学检查,新增湖州、舟山等地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领导亲自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带教老师们尽职尽责,帮助学生结合理论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检验鉴定报告。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骨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理论知识扎实而丰富,运用知识灵活而实际。反馈情况表明,我院法医学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普遍受到各实习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5法医学司法鉴定工作
2002年10月,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并正式挂牌成立,依法独立进行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精神病等鉴定活动,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法医类司法鉴定中心。中心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队伍,并与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司法鉴定技术及设备,每年鉴定案件近两千件,是目前我省鉴定技术力量最雄厚,鉴定公信力最强的鉴定机构之一,为温州及浙东南地区的司法诉讼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法医学教师作为司法鉴定人,参加司法鉴定工作,提高法医鉴定实际水平。受理2003年SARS疑似案、2008年奥运会上访案、2010年五姐弟集体失踪案等重大、复杂案件的法医病理检验鉴定,提高了社会公信度。接受2007年至2011年5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能力验证,获满意、合格评定。2009年,司法部首次组织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共表彰100个先进集体,我校司法鉴定中心获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CNAS认证认可,成为我省率先通过国家级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这不仅表明中心质量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我省司法鉴定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今后,中心出具的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法医临床、法医毒物分析鉴定/检测报告将得到51个国家的认可。
6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有五条道路可以选择。1.传统法医之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系统,从事法医专业工作,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法医工作者。2.新兴之路,根据国家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号召,进入司法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工作。3.深造之路,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出国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4.从政之路,到医院医务科、保险公司、行政机关等单位从事行政工作。5.从医之路,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中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其教学计划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再加法医学专业课程,法医学专业毕业生胜任临床医学工作。
我院法医学专业5届225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到2011年12月为止的不完全统计,(1)传统法医之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陕西、湖北等省市公务员、人民警察(法医)68名。(2)新兴之路,进入浙江、上海、云南、海南等省市司法鉴定机构105名。(3)深造之路,考上硕士研究生12名,1名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名是外科专业,2名是妇产科专业,1名是心理专业,2名基础医学。(4)从政之路,保险公司35名,工商局1名。(5)从医之路,4名。
7思考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从2002年开始[6],经历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检查评估,200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 2007年首届法医专业实习完成并顺利毕业,2007年教育部高校法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2009年司法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培训单位(法医学系),2011年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法医学)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通过国家级实验室/检查机构(CNAS)认证认可,法医学专业已经成为立足温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国的浙江省唯一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本科专业。但是,法医学专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赶上国内重点高校法医学院(系)水平,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师资问题:法医学专业教师年资较轻,缺乏实际工作锻炼。要积极引进法医学大师和法医学博士,充实法医学专业师资队伍。此外,聘请校内司法鉴定中心有关专家和校外实习基地(公安局)有关法医专家参与法医学专业教学。同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实际检案工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医学院和实习基地联合办学,加强教学、科研、检案全方位合作,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2)体制问题:法医学专业隶属于基础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挂靠在医院管理处,两个部门分离管理不利于法医学科发展,应跟国内其他院校法医学院(系)管理体制模式一致,实行统一管理,与国内接轨。鉴于目前的体制现状,应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发展法医学科。
(3)就业问题:法医专业招生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大类招生,高年级时分流为法医专业方向,并且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允许法医专业毕业生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同时鼓励法医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争取临床医师执业考试资格,拓宽就业途径,从而形成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4)国际化:21世纪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医专业人才,法制建设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涉外案件日益增多,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国内、外司法实践对法医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国外刑警组织和法医局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法医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侯一平.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