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7: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学习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务性学习;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护理软技能
服务性学习是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通过参与精心组织的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既服务他人又获得自身素质发展的学习过程[1]。“服务性学习”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最近的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育人方法[2-3]。我校内科护理学教研室不断学习引进国内外服务性学习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有效手段,期望进一步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各种护理软技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的48名内科护理学课程在学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授课和实训室技能培训。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由专职教师负责,进行32学时的服务性学习项目。主要项目包括:(1)选取合适的社区,带领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2)定期走访多发内科疾病患者,结合所学知识为其进行相关护理和指导;(3)走访癌症患者,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4)开展中小学和社区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学生根据被培训人员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及手册等;(5)开展小组讨论,结合课堂学习知识和服务性学习所见所闻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形成学习-服务-学习的螺旋式有效学习方法。
1.3效果及评价
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了解试验组学生护理软技能的提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6.5)和(87.4±5.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6±8.3)和(70.4±7.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本组采取的教学模式肯定率分别为88.72%和63.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的锻炼、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专业使命感的体验和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别为89.62%、90.36%、85.42%、90.26%和88.73%,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8.09%、62.41%、58.13%、49.55%和59.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教育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长期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承,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弊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教育途径之一[4]。护理专业的属性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必须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如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人际沟通、社会经验等),而这一系列技能的获得都必须融入社会,进行锻炼和开发[5]。本研究通过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社区服务项目纳入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和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学生对引入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软技能如人际沟通等的提升,说明引入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的进步和后续职业发展。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性学习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徐燕,刘娜.服务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2):2305-2307.
[3]徐慧,王红霞,薛彩云,等.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5-126.
[4]吴丽萍,许杰州,陈晓勤.构建社区交互式教育模式引领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49-50
篇2
关键词: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问题;调查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率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症状。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诱导透析2h~3h,维持透析4h。
1.2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
2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5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症状及5例次凝血症状均可继续透析。
3原因及护理
3.1低血压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常见的原因有: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3];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血液经过透析机后,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血管舒张因子(腺苷、NO等)释放导致血管扩张;透析前服用降压药。护理:控制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需确定合适的干体重,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的脱水量;改变透析模式,对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钠透析、序贯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时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冷汗、便意等高度提示低血压,需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关闭超滤,非糖尿病患者须迅速给予50%葡萄糖、高渗钠,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或结束透析;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由于超滤脱水,血液可能降低[4],因此,透析前停服降压药1次或减少剂量。
3.2高血压主要是因水钠潴留容量负荷过重,肾素活性过高所致,故护理主要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干体重,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特别是患者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中草药尽量避免,须低钠饮食,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3.3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心脏疾患史,未很好控制;电解质紊乱,出现高血钾居多,低血钾也经常出现。护理: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严格控制出入量。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香蕉、蘑菇、坚果类含钾特别多,需特别注意。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按医嘱服用消心痛等。
3.4肌肉痉挛常见原因:过度超滤,使用低钠透析液。护理: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避免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必要时采用高钠透析,给予泵前输入生理盐水、50%葡萄糖等。
3.5凝血症状常见原因为血流量过小,肝素用量不足,手臂外露血管收缩造成回流障碍,高凝血状态等造成,故须保持循环管道通畅,开始透析时要严密观察血流量,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如血液过度浓缩,可适量增加患者饮水量,在透析中注意肢体保暖,患者出现寒颤要及时处理。
3.6出血透析中出血可分为体内出血及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大多数发生在血透导入期的新患者。发生此症状应减少肝素用量,加强透析,改善尿毒症,透析结束时采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对抗,或使用进口低分子肝素,如Fragmin和Fraxiparince。严重者使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须注意增加血流量运行速度,每分钟达到250ml~300ml,或间歇性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在透析中进行输血或静脉营养输入,及时观察血路运行的状况、透析器及血路管道血液有否变黑等[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这些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轻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是确保血透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透析中死亡率。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出尿毒症在现今医疗水平下治疗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并做好家属工作,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2.
[2]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0):568.
[3]PietroZucchelli:DryWeightinHemodialysis.VolemicControl[J].SeminarsinNephrology,2001,21(3):286290.
[4]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2000,6(2):9193.
[5]左力,王梅.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提前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
篇4
为培养具备现代护理意识及各种技能的护理人才,对我院1995~1997年的中护毕业实习生120名(93级50名、94级70名)进行整体护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教学管理措施如下。
1制定整体护理实习教学目标
护理部教学组制定整体护理实习教学目标:①护生认识到人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与文化需求的统一体,护理就是认识并满足病人的需要。②能正确评估病人,确立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③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④能与病人、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⑤内、外科护生各书写护理病历1份。各病房教学小组长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在内的教学计划打印成册,分发给每位老师。教学组全体人员目标明确,认识一致,以新的观点开展教学工作。
2进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讲座
护生进入医院时,即进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内容有:①整体护理的概念及内涵,护理哲理,护理程序,并结合病例讲述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②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强调在了解病人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宣教。③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基本技巧,并组织讨论有关基础护理实习中与病人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病人称呼问题,护生普遍觉得对20~40岁的病人不好称呼。经护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建议,当觉得对某病人不好称呼时,最好征求病人的意见。④讲明实习目标及要求。护生初步具备整体护理的意识,明确实习目标。
3带教方法
3.1实习时间及带教老师。安排内、外科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各2个,作为整体护理实习教学单位。护生轮流到内、外科各病房实习5周。每个病房设带教老师6~8名,其中设教学小组长1名。每名护生与带教老师固定3~5张病床,护生进入病房时,老师向病人介绍护生,护生也向病人介绍自我,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2护理程序的带教。采取老师示范、护生观察-护生实践、老师观察-师生讨论-护生再实践的方式。例如,新病人入院时,老师运用交谈、体检、参阅记录等方式收集资料;护生观察老师上述过程。然后,老师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向护生讲解。再次有新病人入院时,护生独立收集资料,确立护理诊断,拟定护理计划,老师逐一检查。最后,师生对收集资料的方式、内容、准确性与全面性进行讨论,评估护理诊断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护理措施是否全面、有针对性。肯定正确的方面,更正不妥之处。重病人每日评估1次,轻病人每2~3d评估1次,护理效果每周评价1次。老师每周批阅护理病历1次,指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中的问题。
通过实践,两届护生均能初步运用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方法去实施整体护理,改变了以往护生机械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的状况。
3.3健康教育的带教。由老师示范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然后护生按照本科室设计的病人健康教育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老师观察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或询问病人,评价效果。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3.4强化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生理需要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如何使护生克服各种杂念,帮助病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重视老师的榜样作用。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如给病人擦洗身体、倒便器等。护生目睹老师的行为,受到感染和启发,主动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很多护生每日提前到病房,为病人进行晨间护理。32名护生因此受到病人、家属的书面表扬。护生从病人的感谢和认可中,获得了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生理、生活需要。
3.5定期护理教学查房。各病房教学小组每周举行教学查房,本病房全体护生参加。先由管床护生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如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以及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等。教学小组长在充分评估病人情况的基础上,对护生进行整体护理的各环节的分析和评价,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对病人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问护生,并要求其解释;护生自由提问或发表观点。护生从查房中获得了护理病人的知识和经验,也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护理部教学组对教学的检查与指导。护理部教学主任、教学组老师每日去病房检查,参与、指导教学。观察护生操作时是否体现对病人的关心与尊重,能否充分解释说明。提问护生关于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等。询问病人是否了解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护生和教师有无讲解过。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询问教师是否进行过指导,未指导者,请教师弥补。检查护理病历批阅、签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一位基督教病人,术前其家属在病房内做祈祷,影响邻床病人休息,让护生去制止。正当护生感到为难时,教学组老师便带领护生找一个小房间让病人家属做祈祷,并向邻床病人及家属解释。事后,双方都很满意,非常感谢老师和护生对他们的理解与照顾。
篇5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我国的护理教育在实施30年清一色的中专教育后,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有23年的时间。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师资、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及技术等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1]。护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一些院校已率先进行改革尝试,但有些院校的护理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下面对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综述如下。
1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2.6其他成立护理实践中心、培养新型教师[4];提升实验人员素质、与国外建立实验合作关系等[2]方式方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面对医学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文中的一些改革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护理教育界的同仁一起努力,在护理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6(37):442.
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3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4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5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6何国喜.抓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卫生职业教育,2005,18:89-90.
7史瑞芬,曾爱芳,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3.
8刘承德,汪毅.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1):33.
9朱丽芳,石统昆.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11-513.
10张礼宾.高职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护理志,2004,1(3):132-134.
11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应用能力的尝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12王兴华,张艳丽,孙培.改革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医学教育,2003,(2):34-36.
13兰华,何芷馨,程辉龙.大专护理《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九江医学,2001,16(3):72-73.
14王新霞,王国美.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3.
15李晶.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继续医学教育,2002,16(23):25-26.
16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护理研究,2003,17(10):1226.
17李烦繁.幽默、画图、角色扮演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杂志,2004,27(7):90.
18李春艳.护理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湖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74.
19孙丽平.试谈护理人员的岗前考核与试岗.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篇6
1.1一般资料
2009年~2011年在本院实习的护生16组,2011年~2013年在本院实习的护生18组,实习时间均为35周,均由本院具有带教资格并且参加护理教学培训,由护理部颁发带教老师资格证书的临床老师带教。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工作5年以上,取得护师资格及以上,选择2009年~2011年16组护生为对照组,2011年~2013年18组护生为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按实纲进行教学;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观察组护生进入临床后,带教老师按照各科护理教学路径所要求的内容对护生进行授课或考核,并打分。由科室教学组长对护生进行集体授课。护生出科前,参照科室教学路径,对未掌握的内容,带教组长进行补课与补考。
1.3评价指标
1.3.1理论成绩
在实习中期和后期各进行一次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以临床护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参考霍孝蓉主编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考试方式:护理部出题,统一组织考核,统一批阅。
1.3.2操作考核成绩
实习期间每月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护理教研室的指定操作能手进行考前操作示教和考前培训,护理教研室全体老师进行考核,参照唐维新主编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考核结束由护理部教学干事统一评分。
1.3.3评教成绩
护理部对每期实习生对每个科室的老师教学方面进行评价,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医德医风:仪表、为人师表、态度和爱伤观念、尊重同行协作良好、热心护理和教学。二、教学方面:(1)态度和蔼,带教耐心、严格。(2)教学严谨放手不放眼。(3)带教路径的讲解。(4)小讲座考核按时按实进行。(5)记录卡的指导。(6)基础护理操作的示范指导。(7)护理记录单的指导。(8)接待新患者的指导。(9)出院患者的指导。(10)交接班的指导。(11)与患者沟通的指导。(12)疾病的讲解和提问。(13)护理大病历书写的指导。(14)医嘱处理的指导。(15)交班报告书写的指导。(16)对老师和科室的满意度。评教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填完资料直接投进投票箱。
1.3.4评学成绩
护理部对每位实习生在每个科室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遵章守纪,仪表规范,文明用语,尊敬老师,服从安排,工作积极性,沟通、健康教育能力,热爱专业、虚心好学,理论联系实际,接受新知识能力,服务态度,理论考核,护理缺陷差错等。评学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填完资料直接投进投票箱。
1.3.5实习终末期总评价
实习生实习结束从以下方面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考评:岗前培训考核成绩、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患者的意见、个人实习请销假情况等。对前10%的实习生进行表彰并且以喜报的形式通知所在学校。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临床教学路径
教学法使护理实践教学流程标准化、程序化、最佳化,每天的教学内容规范化和标准化。本院实习生进入科室后通过带教老师对本科室教学路径的讲解,使护生了解在该科室需要掌握的内容,知道在什么时间段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可以预先进行相应的预习。教学路径也让老师了解每天应该如何带教实习生,改变了以往有什么学什么,遇不见就不学的弊端。
2.2临床教学路径带教法融洽了师生关系
通过对教学路径的讲解与共同学习,一对一的师生关系更融洽。临床教学路径表明确了护生的实习目标,要求老师和护生完成各项实习计划并及时评价,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鼓励护生多观察、勤思考、主动提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带教老师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从而密切了师生关系,可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2.3促进教学管理,持续改进带教质量
篇7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1.2.2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图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4小结
篇8
1.1健康史询问
患者年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出现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腰部阵发性绞痛,应首先考虑肾、输尿管结石;有排尿中断、膀胱刺激征者,应考虑有膀胱结石的可能。
1.2身体状况
肾区及输尿管行走区叩击痛,或触到尿道内结石。膀胱、尿道结石阻塞时,易发生急性尿潴留。
1.3心理状态与社会状况评估
患者有无因泌尿结石引起的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造成的焦虑、恐惧心理,是否出现因结石不能排出、症状反复发作而烦躁不安情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情况等护理措施。
2一般护理
2.1解痉止痛
肾绞痛发作时,可使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绞痛剧烈者加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2.2输液
疼痛和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轻微的疼痛通过静脉输液症状也可缓解。必要时液体中可加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
2.3
对膀胱结石,应指导患者采取适当如侧卧位排尿,可缓解疼痛,利于尿液排出。
2.4促进排石
大量饮水是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和生长最有效的方法,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可有效降低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感染、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大量饮水并配合适当运动,口服利尿、排石中草药和溶石药物等,结石多能排出。
2.5防治感染
给予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必要时做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有肾功能受损者,还应注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
2.6心理护理
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焦虑、恐惧、烦躁不安,除需要立即进行解痉止痛外,应讲明所施行的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进行治疗。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护理
ESWL原理是利用液电效应,通过高电压、大储能电容产生冲击波。通过X线或超声波对结石定位,将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将结石击碎,碎石随尿液排出或用内镜取出。对肾、输尿管结石有很好疗效,特别适用于结石直径<2.5cm的患者,使许多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免于手术,具有安全、无创伤性、治愈率高、可反复使用等特点。但结石下段有梗阻、大的鹿角状结石、妊娠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安置心脏起搏器和过于肥胖的患者不宜使用。过大的结石一次不易击碎,可形成“石街”,有些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和一过性肾绞痛等并发症。反复使用者,治疗间隔时间≥7d。ESWL手术前后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治疗前排空膀胱尿液。②每次排出的尿液均需过滤,并将结石存留,以便观察碎石排出情况。③施行硬脊膜外麻醉者,治疗6h后可给予常规饮食。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应保证饮水量在30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利冲洗尿路,促进碎石排出。⑤术后碎石通过输尿管时,可能出现肾绞痛,可用解痉镇痛剂对症处理。⑥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平片,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和以后是否有新的结石生成。⑦如果碎石大量涌入输尿管形成“石街”时,需用输尿管镜取出或采用其他方法排出。⑧出院后如出现肾绞痛、发热、血尿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复诊。⑨出院时碎石尚未完全排出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4手术患者的护理
4.1术前护理
①术前应协助医生做好全面的检查,如心、肝、肾等功能测定,泌尿系统造影及结石定位摄片等。②手术当日晨送患者进手术室前,应再拍一张泌尿系统X线平片,以了解结石的位置是否移动。如有结石移动,需及时报告手术医生,以便重新考虑手术切口与手术方式。③对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者,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4.2术后护理
①肾、输尿管结石术后,常规放置肾、输尿管周围引流管,并按泌尿系统引流管常规护理。②患者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液体引流。③肾盂造瘘管如引流不畅需要冲洗时,每次冲洗量不得超过5ml,注入时压力要低,如患者感觉腰部发胀时即应停止。④肾盂、膀胱造瘘管一般留置10d以上,肾盂造瘘管拔管前应夹管2~3d,观察有无漏尿、腰痛、发热等现象。或经造瘘管注入对比剂摄X线片,证明上、下尿路通畅时方可拔管。拔管后造瘘口盖无菌下敷料,患者向健侧卧位,以防尿瘘。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或经尿道切开取石术后常需进行膀胱造瘘,术后护理同膀胱损伤膀胱造瘘管护理。⑤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有无出血。一般肾、输尿管和膀胱手术在术后2~3d可有少量血尿,以后尿液颜色逐渐变清,如有持续性血尿应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⑥严防术后出血,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者应绝对卧床2周,防止继发性出血。
5健康教育
篇9
一、临床资料
1998年神经内科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人370例,通过护理评诂,根据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不同分为四型,焦虑抑郁乐观依赖。
二、护理
2.1焦虑型,多数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紧张,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疑虑、求医心切。我们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征求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联系各项检查,使病人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根据病人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征求病人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失语的病人出现的焦急,要帮助其适应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如笔录,手势,询问等方法,护士要主动并且细心耐心,态度和蔼,满足病人生活要求,降低焦虑程度,帮助病人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定时进行练习,鼓励病人大胆发言,读报,树立信心。
2.2抑郁型:女性较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出现喜怒无常。我们针对其特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曾有一位女病人脑血栓后出现偏瘫失语,整日泪流满面,家属对她很关心,但病人情绪低落,我们一面开导病人,一边讲解疾病护理的知识,教其恢复肢体功能的方法。让患相同疾病的正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现身说法,病人看到了希望很快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练使肌力恢复较快。另一女病人不慎出现了尿床,觉得尴尬痛苦的哭了,我们立即为她更换了床单并且安慰病人不要难过,并用屏风遮挡满足病人的自尊心的需要,避免使用容易产生刺激性的语言,病人情绪很快稳定,对于内心抑郁的病人,感情不能控制时,我们不是一味的劝解,而是守在病人床边采取倾听,病人提供生活护理。保护其安全,不勉强其作事,让其发泄心中的苦闷,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情绪稳定后征得病人的同意后再做各项治疗护理,重视家属的作用,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病人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受利于疾病的恢复。
2.3乐观型:60岁以上病人偏多,部分病人能认识自身疾病,只需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病情会得到好转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乐观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疾病治疗和护理带来影响。在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护士除密切观察病情外,要把脑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引起病人重视从而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功能锻练,达到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
2.4依赖型:7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处于康复期间最多,在康复期,病人的体能锻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病人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首先要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心理特点,把恢复期的功能锻练重要性说明,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让病人从思想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有恢复健康的愿望,主动接受护士的指导,护士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生活基本自理,制定的目标要使病人易达到为宜,护士在旁指导帮助。发挥病人主动性在进行时不要催促,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病人看到成绩能增加锻练的自信心,鼓励病人自理生活,有利于下一步进行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有护士在旁边,提供指导和维护,增加安全感,消除顾虑,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肯定鼓励病人坚持下去。锻练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2~79岁,平均(59.868.24)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2例,高血压14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心肌梗死17例,心律失常13例,心绞痛11例;合并症:糖尿病17例,COPD 9例。实验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1~80岁,平均(61.248.3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4例,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心肌梗死14例,心律失常14例,心绞痛9例;合并症:糖尿病12例,COPD 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压疮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责任护士要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尤其针对长期受压迫的部位要给予重点观察,评估内容有皮肤颜色,温润,皮肤潮湿度、周围皮肤是否受污染等[4]。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包括卧具、心理状态、营养情况、基础疾病等,了解患者局部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利用评分制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越大[5]。
1.3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①促使患者活动或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经常变换卧位,2 h定时协助翻身,必要时半小时1次。翻身时注意技巧,勿拖拉以免损伤皮肤,应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给予按摩。建立翻身登记卡,对于能够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6]。②对于消瘦、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根据情况给予气垫床、软枕,保护骨隆突处给予泡沫垫、气圈可减少或舒缓局部压力[7]。③保持床铺平,干燥,清洁,无渣屑,被服,病号服干燥,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④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于不能迸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外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策。①观察病情:祖国医学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所以应用四诊,及时、仔细的观察长期卧床或久病体衰的患者的病情,以便积极评估患者情况和及时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因人制宜、辨证施护的个性化护理。②防压工具:中医取用天然食药作为材料制作各种防压工具以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有些甚至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北方盛产的糜子制成糜袋子;将荞麦皮装入棉布袋内制成直径为20 cm,中心直徑为10 cm的空心圆枕;采用自制黍子(未脱壳的黄米)褥垫预防压疮,取得满意效果[8]。用将谷粒制成谷粒袋,中医认为谷粒性情温和,加之其圆润光滑灵活,对皮肤也有轻微的按摩作用,故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使患者的受压部位不会固定在一个点。③中医调理:压疮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患者活动不便、长期卧床,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所造成,故平时应加强调理,重视饮食,增强体质,情志舒畅,防止发病。a.起居调理:病室应整洁、安静、室温适宜、通风良好;床单应平整干燥、被褥柔软、床面不得有碎屑或渣子,以免磨损皮肤;由于患者体质较差,要经常作按摩、抹身、翻身,所以还得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须消除其原发病因。b.饮食调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气血虚衰,湿邪困脾,故饮食上宜清淡,忌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加强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人,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来预防压疮的发生。c.劳逸结合:压疮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大手术后或恶病质患者,尤其是昏迷、瘫痪患者高发的并发症,所以这些高危人群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对压疮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在原发病允许和不影响疾病治疗情况下,应鼓励患者积极活动,如患者自己经常更换卧位、做些简单的减压运动、早期下床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采用劳逸结合的休息方式。这样既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又能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其它各种并发症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9]。d.中药制剂:选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瘀功效的活络油;将中药红花30 g加入50%乙醇800 ml 浸泡,浸泡液变为桔黄色即可使用;采用自制红花酒精局部按摩,防治丁字鞋压疮;采用自制中药洗剂湿敷受压处皮肤,取得了预防压疮的显著效果。另选用山茶油、龙血竭粉混合,调和成糊状,用无菌纱布包扎,效果显著[10-12]。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分析压疮发生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分级评价标准,8~10分为满意、5~7分为一般、4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难免压疮是指虽经精心护理,但因患者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有医嘱禁翻身等,难免要发生的压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压疮是临床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可作为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充分展现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水平。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压疮作斗争的经验中,中医对压疮的治疗原则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经认识到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以,国内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院内压疮发生率应为0。目前,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压疮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得到有效预防,针对院外带入压疮的病患,也可促使其创面得以愈合[13]。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等因素,除此之外,患者的运动受限、营养状况、皮肤、感知、精神状态、年龄等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压疮的发生主要受到局限性因素、全身性因素的影响。①局限性因素如下。a.局部潮湿:如果受压迫的部位出现引流液、分泌物、出汗等现象,则会导致局部潮湿,从而促使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皮肤污染、皮肤浸润的情况。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皮肤温度每上升1℃,便会增加10%的组织代谢氧需量,在受到持续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组织缺血,皮肤温度上升,便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14]。b.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的影响:在心血管内科压疮的发生中,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垂直压力所致,其次是剪切力,一旦人的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影响,便会导致剪切力产生。摩擦力会对患者的上皮组织产生影响,将外层保护角化皮肤去除,促使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在搬运患者身体时,也会有摩擦力产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操作时动作轻柔,不可弄伤患者。②全身性因素如下。a.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因长期受病痛折磨的影响,导致患者身心疲惫,极易出现悲观情绪,例如精神萎靡、态度消极等,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致使患者不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操作,从而增加压疮风险。b.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减少患者的机体皮下脂肪,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抗压能力、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引起压疮[15]。c.感觉功能丧失:针对已经丧失感觉功能的患者而言,因患者无法感受到压迫刺激,从而未能及时更换,导致压疮风险加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时,要注重压疮预防护理,评估其压疮发生的风险。在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的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压疮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要制定严格的预防护理计划,并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在对于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和勤交换。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护士在评估患者病情时,需为其建立压疮翻身卡,并将翻身卡置于床头,对患者的皮肤受压状况进行记录,每日交接班时,护理人员都需向交接人员讲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因患者长期卧床,的更换至关重要,每隔2 h需指导患者更换1次,并观察皮肤部位有无红斑形成,如果出现红斑,则要将更换时间缩短。针对骨隆突部位,护理人员在该处放置支撑物,促使局部受压减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使用辅助器具,例如气垫床,气垫床的应用能够保证病患身体受压均匀,预防压疮。针对高危人群,护理人员要给予重点观察和护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