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1:1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整理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

篇1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57-1

0 引言

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项目,自2005年7月开始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针对基层具体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项目施工管理的处理措施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1 专项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分析和关键处理措施

1.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项目施工顺利的首要任务。安全问题包括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两个方面。在具体项目施工中以政策、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操作或管理行为,使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另外对“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进行管理,应用工程技术做好预防伤亡事故,减轻或消除对施工人员的威胁,使项目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1.2 项目施工的环境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是一项生态工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环境管理尤为重要,在施工中对施工场地造成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影响必须进行管理和加以限制,将环境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管理:(1)在施工中,采取工程手段加以规避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在施工后消除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3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

1.3.1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土地整理项目质量控制贯穿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之中,难点在于基层施工管理,能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质量的主体。因此,健全管理措施、规范参与工程的各类人员的工程相关行为是质量控制的首要切入点。(2)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应严格落实建筑材料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验)制度。(3)机械设备是施工生产的手段,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4)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5)重视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及周边环境等施工环境建设,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2]。

1.3.2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PDCA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法)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计划应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2],该方法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减少或彻底排除停工、窝工、干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施工中的质量现状,根据施工计划可进行合理处置。

1.4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够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关键要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因此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应了解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管理措施,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方法,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控制[3]。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及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节约资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保障,包括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两个方面。全员控制既对施工参与人员的控制,使他们能够积极的节约施工所需的人、财、物;全程控制既对施工整个过程的控制,使工程能够尽可能的排除扰动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目标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设定应切实可行的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与业绩、奖金挂钩,奖罚分明。

动态控制原则是成本控制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的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动态比较,检查有无偏离,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如果工程实际值与目标值无偏离,则项目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5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可分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受实施持续时间(即工程工期要求)、实施地点、实施季节气候制约,这是项目实施中很难改变的;主观因素既实施人员。在部分客观条件无法人为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施工的效率,抓紧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协调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2 总结

面向基层的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繁琐复杂的过程,相信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步骤逐步完善和规范,将逐渐形成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序化的、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专项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50号.

[2] 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

[3] 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新洲乡;土地整理;分析

土地资源是极其宝贵极其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的土地整理工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土地整理项目是2007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财建〔2007〕1008号文批复预算总投资2239.8万元,建设规模1275.4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65.34公顷,建设工期二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地方镇村及群众要求和项目区实际情况,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工程建设内容有局部调整,并按照规定报安庆市国土资源局批准,项目区部分工程内容、布局、建设标准进行了优化变更。

该项目于2008年1月开工,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经5个标段工程施工,于2013年6月竣工。目前,经权属调整后土地已交还群众耕种。总体上,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工程质量达到项目规划设计要求,项目区效益较为显著,整体效果良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43.62hm2,完成土方量13.59万立方米,新建改建各类建筑物1704座,新建10KV输电线路2.68km,疏浚河沟10条15499m,衬砌各级渠道35条17.824km,建设混凝土路面田间道4640m,砂石路面田间路28390m,泥结石路面生产路16799m,建设农田防护林8051棵。

2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

2.1.1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3.62hm2,这对缓解项目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该项目区内的原有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地质量差,产出率低。经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使项目实施后的耕地全部变为高标准农田;再经过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并使土壤形成土体疏松,耕作性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农田。

2.1.3 增加就业机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和项目实施后,可吸收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业自我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据初步测算,每增加1hm2耕地就可为3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2.1.4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实施后,大面积的荒地和水域得到了开发利用,增强了农业后劲,增加农民收入。

2.2 生态效益

2.2.1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水利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配套,提高灌溉质量,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步改善土体结构,改良土壤。

2.2.2 改善田间小气候。该项目实施后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对项目区土地的整理,可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同时,在项目区采取生物种植措施,从而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项目区共植树5万余株,形成良好的农田防护林网体系,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调节田间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2.2.3 降低土壤污染。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带走农药、化肥残留物,减少了土壤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业。

2.3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是该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农产品需求预测记录和工程技术初步研究结果,计算项目经济费用和效益,通过多方比较论证,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做出评价,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1 种植业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耕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以一年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棉花测算,种植冬小麦,每公顷平均产量比原种植高3000kg,每公顷平均增加收入为2250元;夏季棉花,每公顷平均籽棉增产量1200kg,每公顷平均增加收入7000元。年每公顷平均年增加纯收入可达9250元。项目区65.34hm2的耕地,预计每年将增加经济收入60.4万元。

2.3.2 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在该项目区内设计农田防护林有利于调节气候、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难以计算的。因此在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的分析计算中,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未包括在内。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项目自实施起,在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及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程总体进展缓慢,几度陷于施工停顿状态,没有按期完成农田水利和土地平整工程,严重影响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认识上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将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和考核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没有把土地整理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计来考虑。片面强调补充耕地数量和资金,对出现的问题宣传不够、重视不够、措施不够,简单的认为群众上访就是为了钱,一味地花钱买安。没有把土地复垦整理工作与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起来。在项目实施中,形成领导和管理上的脱节,地方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实做好。

3.2 工程设计不到位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是对土地整理工程进行全面布局和系统设计,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也是工程实施的依据。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工程设计等四个方面。反映在该项目中的问题主要,一是实地踏勘不细致。设计单位在没有完全了解项目区的详细情况下匆匆完成实地踏勘;二是在设计中注重设计理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不够熟悉,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强调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可在实地却表现出农民是以户为单位经营,并且整理后的土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这样会引起原来的地块和四至发生变动,不可避免地要打破一些权属界限。三是群众意见征求不细。使群众对项目的重视不够、理解不够、参与不够、支持不够,以致于为一己私利阻挠施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给项目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3 工程招标和监理工作不到位

项目区内的主体工程虽按要求全部进行公开招标,因采取低价中标原则(未设定合理底价),各施工单位为了中标赢得工程,不切实际的低价投标,加上物价上涨,造成实际投入大于收益的亏损局面,引发了施工单位自行停工的现象。由于招标清单中工程量采用的是估算工程量,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必须是经监理审核的实际完成工程量,不可能与招标的合同工程量吻合。

监理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经验有限,对本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理解不够,缺乏驾驭工程全局的能力,现场监理力量不足。正因为此,一是一些工程质量上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控制,使群众易产生误解,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二是工程计量措施不规范,技术资料不完善,只能按工程表面进度拨款,存在超前计量支付资金现象;三是对施工单位的设计变更不及时,一味强调理论规范要求,难以实际操作,影响施工进度。

3.4 施工质量不到位

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负责部门同志的反映,了解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钻规划设计的漏洞,对工程量预算较多的情况只字不提,但是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问题,就要求增加投资或者减少工程量。比如,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平整土方量和田坎量无法准确计算,而且监理和审查部门也很难审查监督,施工单位灵活性很大,所以一般设计的工程量要大于实际的工程量。在项目的没计过程中,对工程量的计算略微有些富余。而且这种情况在5个标段中普遍存在,所以施工单位可以获得不少利益。局部砂石田间道质量不高,生产路有损毁;渠顶两侧培土不到位,存在渠顶外露现象,局部渠段有损毁和淤积;防护林缺失较多,存活率较低。

3.5 档案资料管理不到位

部分资料不齐全,缺立项申请报告、项目踏勘报告;监理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只与一家单位谈判,不合规;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监理总结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报告缺签章;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现状图(万分之一标准分幅)须标注项目区主要拐点坐标。

3.6 工程后续管理不到位

按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农田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平整后项目区的土地应该是“田成方、路成框、渠相通、树成行、进得去、出得来”。由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耕地优劣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使整理后的土地不能及时分到农户耕种,部分分到户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甚至形成新的抛荒现象。

4 补救措施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补充建设用地,保持耕地占补平衡,还可以改善生产条件、城乡建设布局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我认为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应着重抓以下几方面:

4.1 强化宣传,齐抓共管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象保护耕地那样支持土地整理工作;二是要加大对领导的宣传,特别是县、乡一级领导的宣传,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搞好土地整理的关键。外地的经验证明,凡是土地整理搞得好的地方,都是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搞得好的地方。

4.2 精心组织,科学规划

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须做好 “四要”:一要建立机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要搞好协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土地整理合力;三要科学规划。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四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切实改善耕地的耕作层、移土回填,使瘦田变良田,低产变高产。

4.3 夯实基础,加强监管

为规范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工作,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确定土地权属,明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依照规划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立项、申报和实施的方案。

(2)认真开展实地踏勘工作。只有对项目区整体了解后,才能够合理设计,合理划分标段。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广泛征求意见,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并尽可能地让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实施阶段就能够收益。

(3)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应充分考虑项目区本身的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切不可抛开项目区实际凭空规划,导致规划方案华而不实,无法进行施工,如南北方水系和地域差异等。设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项目内实际情况的详尽了解,坚持土地整理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设计方案。对设计变更更要实事求是,不能用纯理论指导农村土地整理的实际工作。

(4)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全部使用国家专项资金,其工程必须采用公开招标,中标的原则是有效低价(需设定合理底价),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使中标单位既能按时、按质、按量完工,又能节约资金。不得以抢进度、降低费用、专业技术要求高等理由,把公开招标的项目改为邀标。

(5)加强工程监理监管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时,应对其资质、技术力量,特别对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的能力、报价等进行综合考虑,择优录用。对施工单位的变更设计、资金拨付要及时拿出建设性意见,便于业主和设计单位及时变更,及时追加变更资金,以争取时间,全力抓好工程施工。

(6)要高度重视土地权属调整等后续管理工作。土地整理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不影响农耕生产。田块平整后,应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和发证手续,确保土地整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4.4 建章立制,重在长效

根据项目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要严格执行“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简称五制),用制度规范事、以制度约束人。严把规划立项、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资金运作、工程质量和廉政建设等6道关,防止工程上去了,干部倒下了的情况发生。做到既要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又要保护我们的干部不出问题。

5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土地整理;问题;对策建议

前言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何在土地的整理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就成为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的重点内容。土地的整理就是在某一块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通过有效的法律、经济等工程技术手段对新增的耕地目标的利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整治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在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对土地的利用结构进行更好的完善,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1 存在的问题

十几年来,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迅猛,使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民真正分享了土地整理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土地整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准备工作不充分

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项目资金额度较大,部分县市区由于经济条件不佳,把土地整理资金当成了“第二财政”,在申报土地整理项目时,不是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项目区,而是一味地上项目获取资金,忽略了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调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生态效益,严重影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加上勘测时间、地点有限,往往不能给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立项参考,导致国家土地整理工作难度加大。

1.2规划设计预算与实际脱节

(1)规划设计依据不足。由于我国实施土地整理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成果不多,部分省市还没有符合当地实际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致使现阶段的规划设计普遍存在图上美观,但无法施工的问题,设计过程单纯为了实现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不顾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特点、土地权属、地面建筑物等重要因素,导致在实施阶段,水无法从渠中通过,路要从塘中穿过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发生,这些都会造成施工的困难。

(2)片面提高标准,造成资产浪费。为了增加预算,规划设计中提高项目设计标准,增加土地平整工程,没有必要硬化的道路也硬化处理,增加路面厚度,有些还增加了水泥稳定层等;部分工程还存在定额高套,加大工程量等问题。

1.3施工管理不到位

施工是土地整理的关键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施工时有可能遇到以下几种问题:

(1)设计施工无法对应。设计图与实际不符,会造成施工困难,需要变更,承担单位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延迟变更,工程工期就会延误。

(2)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把关不严,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等情况。

(3)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滞后。土地所有权不能及时确权登记,不利于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导致延误施工工期,会造成施工困难,影响整个项目的整体推进。

(4)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实施周期过长。这期间物价上涨、政策变化、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出现无法施工及迟迟不能竣工验收等情况。

1.4公众参与较少

土地整理的真正受益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随着项目的推进,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参与渠道单一、流于形式。在项目可研、立项决策阶段,公众参与往往是为了调查现状、收集项目区资料,主要通过咨询、走访等征求意见,一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等意见,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甚至阻挠项目的实施,严重影响项目的成效。

(2)缺乏机构组织,一直以来公众参与仅限于个人行为,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这就造成了公众参与力量的薄弱,所以也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如道路设计不符合当地的习惯,新建道路后,原有道路就不能继续使用,使得原来使用旧路的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水利设施修建占用农民的承包地等。

2土地整理的建议

2.1加强申报项目审查

县市国土部门申报项目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项目选址时必须考虑在尽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是否有适宜整理的后备资源。

(2)立项审查部门,要认真组织省市级国土部门现场踏勘,并协同相关单位如农业、水利、林业、环保、财政等部门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在积极听取当地有关领导、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讨论分析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还要考察申报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生态建设要求,及申报地的各项自然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2重视规划设计预算工作

(1)充分听取当地农民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确保设计方案切实可行。(2)节约项目资金,不要盲目提高设计标准、超前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如果当地实际特殊,可积极反映意见,尽量减少变更。(3)对设计公司进行诚信考察和资质鉴定,选用诚信好,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有资质的设计单位。

2.3加强各部门协调

施工阶段是土地整理项目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整个项目成败的最重要的阶段。施工过程漫长而复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部门应通力协作,严把质量关。首先,应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信誉高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次,监理单位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认真记录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等,遇到质量问题绝不能姑息,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做出处理,真正做到质量过硬;最后,县市级国土主管部门更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各项进程,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4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可以使规划设计更贴合当地群众需要,更加切实可行,也可以使施工更加顺利,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机制。

(1)提高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加大宣传,通过宣传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关注土地整理项目,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积极对规划方案献言献策,避免项目规划脱离实际,使土地整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障制度。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也应提升到法律保障的高度,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使公众参与渠道更加通畅,更加法制化。

(3)制定详细参与方案,成立公众代表会。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的程序、组织、内容、人员、方式等都要制定详尽方案;土地整理项目可能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根据各利益主体,可建立县乡村三级代表会,这三级代表会涉及政府、企业、农民等,代表会的意见也更加多元化,也更能反映和平衡各利益主体的需求。

3结语

土地整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和瓶颈,希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土地整理、分析、概算、结论

中图分类号:D651.1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概要

乌林镇位于洪湖市区东北部。乌林镇国土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616亩。镇辖29个行政村。乌林镇耕地面积48616亩,总人口52014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152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61元。

1.1 项目范围

整个项目区涉及乌林镇的吴王庙、莒头村、青山、松林、牛埠头和黄蓬山等6个村。

项目区总面积为1469.42公顷,动工面积1333.33公顷,不动工面积136.09公顷。该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3.4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01%。

此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改善项目区内灌溉不力,交通不畅,土地产出低下的问题。

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底。

2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1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2.1.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八宝片将部分旱地改为水田,需平整田块共99.45公顷,平整土方为186731方。

2.1.2 灌溉与排水工程

1、沟渠

(1)清淤沟渠设计

项目区所属平原湖区,现在支斗农沟淤积情况严重。项目片区清淤沟的平均清淤挖深约为0.4-2.0m。根据实地调查及测量情况,清淤沟渠16条,长度为18200米,清淤方量为13.68万方。

(2)灌溉工程

项目区内在充分利用现有泵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地势以及集中灌水的要求,本次规划项目区共规划泵站46座,水源为项目区内支沟渠。

项目区规划的输水工程主要为斗渠和农渠以及灌排渠,斗渠和农渠尽量按垂直的形式布置。

项目区规划新建斗渠4024.5m,规划修复斗渠11179.9m,新建农渠3277.2m,修复农渠7909.6m。

(5)排水工程

项目区规划的排水沟为斗沟及农沟,并使之与区内排水干支沟相衔接。主要采取灌排相间、灌排相邻两种方式,单向灌溉,单向排水;当然,部分沟渠也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起到灌溉和排水的双重功能。

项目区规划斗沟7286.13m,规划农沟10920.68m。

规划灌排渠道773.81m。

(6)水工建筑物

本次规划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下田埠、分水口、大闸等。

1)项目区内规划节制闸、分水闸。

2)下田埠是为方便大型农机下田时设计在沟渠之上的辅建筑物。

3)分水口主要是为方便农民将渠道中的水灌溉到农田之中。

具体工程量见表4-11、4-12。

表4-11 大闸、渡槽工程量统计表

4-12 涵管工程量统计

2.1.3 田间道路工程

1、田间道、生产路

根据项目区内外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主干道的基础上,规划的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和生产路同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系,其布局要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创造条件,应与田、林、沟、渠结合布局。

项目区道路工程情况见表4-13:

表4-13田间道路工程分布表

2、农桥

项目区内农桥分为机耕桥和人行桥两种。其中机耕桥主要布置在田间道跨原有大沟处,根据沟的宽度以及过水断面,设计跨度分为三种:10米跨、8米跨、6米跨。项目区桥梁工程情况见表4-14.

表4-14桥梁工程量统计表

2.1.4 村庄整治工程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对项目区内新农村建设试点公共设施进行配套,工作内容包括建设排水工程网、完善水泥道路等方面的内容。新农村整治工程情况见表4-16。

表4-16村庄整治工程统计表

3投资概算

项目区估算总投资3000.02万元。全部申请省级投资。

其中:1.工程施工费2470.26万元,占总投资的82.34%。

2.设备购置费109万元,占总投资3.64%。

3.其它费用333.24万元,占总投资的11.11%。

4.不可预见费87.38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4效益评价

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将明显提高其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增加耕地面积,加大技术措施增产率,改善耕地质量,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资产营运创造良好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对项目区原有的农田防护林网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项目完成后,可提高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和利润,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本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的各类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项目实施后改良原有耕地931.81公顷,水稻单产将从400公斤/亩增加到450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1元;油菜单产将从140公斤/亩增加到165公斤/亩,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元。改良耕地每年可多获利润223.6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根据上面的计算,整理后每年净收益249.42万元,投入产出率为8.3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2.3年,约为13年。

综上所述,可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

5结论与建议

5.1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过对洪湖市乌林镇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区可行性的研究,结论如下:

1.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13.47公顷,对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根据项目区内土地适宜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可使项目区农民增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项目区通过运用高新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可提高项目区农业的产出率。

4.项目设计比较科学,可操作性强。项目区通过农业生物、科技、工程等措施的综合运作,复垦整理土地的措施合理。同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可使项目区内的环境有较大改善。

5.本项目采用严密的管理措施,为项目按标准如期建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

结论:本项目符合土地整理要求,综合效益非常明显,完全可以进行投资实施。

5.2问题与建议

5.2.1问题

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与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土地整理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工程实施管理的问题。

5.2.2建议

1.该项目除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招标施工队伍外,重点还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2.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市土地整理中心设置专户、管理整理专项资金,领导专班加强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和审计。

3.及时总结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开展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5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按照“一轴、一带、四区、八景”的设计规划,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高标准的原则,结合兰山公园二、三期项目,加快“村园一体”建设进程,重点加快“兰山人家”131户农村新居建设进度,确保内实现搬迁入住,力争将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点,融合自然风情和兰山景观,体现村园一体和示范引领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按照标准最高、推进最快、质量最优的原则,加快推进石沟村地质灾害治理、整村搬迁和土地整理“三合一”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内405户农户新居开工建设,并达到一定的形象进度,完成土地整理2000亩,自来水等基础设施配套跟进,力争使石沟村全体村民撤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探索建立“开发土地、整村搬迁,集中居住、集约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力争在土地开发方面为“再造”战略的实施率先突破、总结经验,为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树立典型和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样板工程建设。根据整村改造规划设计,拆旧建新,异地搬迁,在新址建设以分区合理、构架分明、特色鲜明、美观大方、四季有景、基础配套为要求,加快“兰山人家”建设进程,大力实施农民新居建设、村庄道路、山体护坡、上水管线、排水(污)管线、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工程、景观打造等项目,着力将头营新村打造成村园一体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规划设计及立项。聘请设计单位编制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和建设概算,负责完成环评、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并完成项目立项。全部工作在7月初完成,并通过相关报批程序。

2.建设用地。7月初以前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完善相关土地手续,确保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3.招投标工作。根据工程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中旬以前完成招投标工作,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确保7月底工程全面开工。

4.工程管理。工程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综合建设组实施。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聘请专家指导,村上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解决工程进行中的相关问题。

5.拆迁安置。由区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拆迁安置组实施,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狠抓任务落实,在7月15日之前,完成拆迁丈量测算、评估和登记等工作,7月25日之前,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完成每户5万元保证金征缴任务。建设项目完工后,按拆旧院进新居的原则,折算补差搬迁入住。旧宅和原经营用房拆除后,拆迁区域所整理土地按土地流转相关办法由村集体流转给兰山公园,用于兰山公园二、三期开发建设。

6.验收入住。工程完工后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综合建设组实施。统一验收合格后,交由拆迁安置组及街村按相关办法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并完成拆迁工作。

(二)石沟村样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石沟村回道沟开发整体土地2000亩。在回道沟开发区建成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美观大方的石沟新村,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异地搬迁,集中居住。精心做好靠“地”借“商”发展文章,加大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激励广大村民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新区后山开发力度,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行“招商选先、招商选优”,努力打造宜农宜商、前村后园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土地开发整理。严格按照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公司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并签定施工合同。中标单位要确保于4月按要求完成1000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2.规划设计立项。确保于6月完成环评、地勘、测绘等工作,并聘请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负责完成项目立项报批等工作。

3.用地手续办理。7月初以前,确保完善土地手续和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4.工程招投标。根据规划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底以前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实施农民新居建设工程,确保8月初工程全面开工。

5.工程建设。由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力争于8月初启动405户农民新居、基础配套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确保于2012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6.监督管理。成立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聘请土地开发专业监理公司和建设工程专业监理公司;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全程跟踪,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进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3月10—3月25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召开专门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篇6

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先易后难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的要求:

项目合法、以整理和复垦为主、位于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具备、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无权属问题、投资方向合理、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

在近几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项目区的选择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项目区选择的三个基本原则和八个具体要求,希望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址能有所裨益。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片块过于分散,有的项目片块过多,相隔太远,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是项目基础设施条件不具备,即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统、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具备。三是项目区位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宜开垦为耕地的地区,比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退耕还林与还草的生态脆弱地带不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四是项目区水资源无保障,比如华北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的漏斗地带,生活用水都十分紧张,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要靠大量打深井。像此类干旱缺水地区不宜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五是项目将林地、草地规划为耕地,不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方向。六是项目建设规模超出规定上限或者低于规定下限,项目新增耕地率低于规定下限。《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申报国家投资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不同地貌类型项目的建设规模、单片规模、片数、新增耕地率分别做了明确规定,对于申报基本农田整理的项目新增耕地率可按不低于3%掌握。七是项目建设区属于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项目受益主体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或个人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暂不申报国家投资项目。”八是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限制为其他用途的土地规划为农业用地,如湿地开发、围湖造田、毁林毁草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九是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如工程内容主要为草场改良、矿区生态重建。十是建设大片经济林或生态林。这属于投资方向错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项目,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其用于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

项目区选择的基本原则

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项目区应是一个彼此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人为的割裂与随意的划定都会破坏项目完整性,难以实现项目区整体的目标。项目区地块过于分散,片数过多,或者项目区内与区外严格分离,割断区内与区外的联系,给项目区的实施或完成后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困难与不便。项目区的选择也应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现实中经常出现两种不合理的做法,一是划定项目区时的“平均主义”。如某县申请一项目,其行政范围内有四个乡镇,项目申请人可能出于某种良好的愿望,每个乡镇都确定一个项目片,这种照顾“平均”的做法“合情”但不“合理”,会给项目规划和实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项目区的选择应相对集中连片,体现规模效益。二是划定项目区时的“随意主义”。如某县在申报项目时,根据确定的规模的大小直接在地形图上随意“画方块”、“画圆圈”。忽略项目区内部的相互关系,破坏项目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选项时要考虑本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注意项目区周边基础条件,如道路是否畅通等。

先易后难原则

我国农用地开发整理工作刚刚开展几年,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有所欠缺,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因此,应该优先选取投资环境好、风险因素小、施工难度小的项目。项目投资环境指土地资源禀赋优劣、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态度和参与积极性;风险包括生态环境条件、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施工难度主要由开展项目所需的技术、资金决定。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整理的效果,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减少项目的风险,是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而项目建设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是项目选择时要慎重考虑的。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整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尽早体现效益、鼓舞工作信心大有益处。

因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不宜全面上马、遍地开花,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合地方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工作难度小、工程量小并具有较大规模的区域优先进行开发整理,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效益。

效益最大化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开发整理追求的是综合效益。效益最大化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选择项目区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综合效益问题。只有效益好,土地开发整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效益好,才会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该项目的开展才会对其他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起到带动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

项目区选择的具体要求

项目合法

“合法”是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合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二是符合相关规划。项目合法性要求阐明该项目实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一致。如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是否一致,土地开发是否经过依法审批,是否依据规划避免了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地等。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规定:“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审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以整理和复垦为主

首先,我们要清楚土地整理的概念及其涉及的内容,从广义上讲,土地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在选择项目区时,应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当选择开发项目。《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选择国家投资项目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主,严格控制土地开发项目。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荒滩、荒地开发项目,可以适当申报;荒山和严重缺水地区的开发项目,原则上不应申报。”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600公顷以下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开发600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批准。”

《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为了鼓励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指出: “坚持鼓励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有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开展农地整理;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整理农村废弃建设用地;运用复垦土地置换政策,复垦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治理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具体政策的执行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位于国家重点支持区域

《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要建立项目指南制度,促进资金与资源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上述区域相重叠的,原则上选择其中一种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予以支持。重点支持上述区域内符合以下条件的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1)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不充分,整理后新增耕地量较大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项目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幅度较大的土地整理项目;(3)对责任人灭失的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新增耕地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的土地复垦项目;(4)水资源总量不足地区的节水效果好、农田灌溉保证率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结合村庄治理开展土地整理,群众积极性高,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6)结合中部崛起,开展沿江、沿路、公路铁路建设后沿线农用地区域改善生产条件、效益明显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申报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位需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或需要地方资金投入的项目,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提供资金承诺函,并按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出所投资的工程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条件具备”的要求似乎与前面所讲的重点支持“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项目要求相互矛盾,其实不然。前者是指项目区应具备一定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具有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可能性;后者是指项目区内农田灌排条件、交通条件等较差,具有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容易见到成效。在这点上,我国与国外土地整理的要求是一致的。如德国在进行乡村土地整理时的选择条件是:该区域在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阻碍生产的因素,诸如农田形状破碎、道路通行不便、水利设施不全、开发水平不足等等,但要求整理区域具有一定的交通与水利基础条件。

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选择还应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力。水资源无保障、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不宜开垦为耕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资源或环境条件恶劣而曾经撂荒的土地不应纳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范围。“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围湖造地,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逐步将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坡地实现梯田化。”

无权属问题

在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时,要摸清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有严重权属问题的土地不应纳入土地开发整理范围。权属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在土地权属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及时调处;一时无法解决的,暂不将争议土地纳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范围。”二是项目受益主体不符合规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盈利为目的、已租赁经营的土地,暂不申报国家投资项目。”

投资方向合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从前几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看,有些项目工程施工费主要用于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虽然有意义,但不符合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法律规定,因此存在投资方向不合规的问题。例如,东北某项目规划建设的防护林、水保林、经济林过多,占总投资的50%以上,超出国家投资范围。北方某项目位于典型的牧区,为矿区生态重建项目,项目的实施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不属于耕地开发项目。上述两个项目,都存在投资方向合情、但不合规的问题。

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申报重点与示范项目的规模作出了规定(见下表)。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项目区片块规模下限可以适当放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补助项目规模要求为:项目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山区100公顷(1500亩),平原地区200公顷(3000亩)以上。规模不宜过大。

篇7

2020上半年开发整理中心主要围绕对***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回购及完成省级增减挂钩任务开展。

一、上半年完成工作

1、已完成土地整治项目的回购工作

***目前共完成11个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建设总规模110.276公顷(1654.14亩),新增耕地76.9666公顷(1154.499亩);经上报***政府同意,现对其中7个项目进行回购,涉及新增耕地49.1579(737.37亩),已与相关社会投资人签订了回购合同。

2、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情况

2.1、社会资本土地整治项目

目前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有3个,分别为⑴*****乡**村耕地开发项目⑵******镇***村等两村耕地开发项目⑶******乡**村等两村耕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共38.3247公顷(574.8705亩),拟新增耕地28.1261公顷(421.8915亩),预计8月中旬施工完成。

2.2、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

*********2乡(镇)**村等3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系2017年省级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建设规模1600.126公顷,总投资617.37万元,我局于2019年经招投标开始施工,现已施工完成,目前正加紧完善相关资料准备进行竣工验收。

3、2014年省级增减挂钩项目

2014年城乡增减挂钩项目共涉及增减挂钩指标500亩,我局现需完成200亩周转指标。该项目现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及拆旧区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准备上报市局等待实施方案及设计方案的批复。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快完成社会资本土地整治项目的回购支付工作

2、完成*********乡2乡(镇)**村等3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3、完成社会资本投资的土地开发项目的验收工作,预计新增耕地28.1261公顷(421.8915亩)。

4、完成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00亩的归还任务。

5、完成2020年省级下达的增减挂钩指标任务200亩,在此基础上尽力增加300亩的指标任务。

篇8

按照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对耕地保护专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针对__年度__县黄渠桥土地整理项目(星火村五队项目区),新增的140亩耕地仍未耕种,土地现状为盐碱地,属于未达标新增耕地。按照通知要求,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

(一)积极落实整改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充分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落实经营主体,明确耕种责任,4月底前完成农作物种植,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复核验收。

(二)提高依法用地意识

通过宣传科学发展、保护耕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进一步提高依法用地的意识。

(三)全面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夯实耕地保护基础;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壤改良,提升地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整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__年4月1日—__年4月7日)

制定下发《__镇新增耕地复垦工作方案》,明确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内容、实施步骤、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国土整治项目宣传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__年4月8日—__年4月15日)

按照《__镇新增耕地复垦工作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效。1、组织镇国土、水利站人员到项目区勘测、拉线;组织大型机械采取犁地、翻晒、施肥等有效措施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2、各村、各站所、各施工单位(个人)要积极配合,全面开展新增耕地复垦工作,从宣传、组织实施、总结验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确实将国土整治项目落实到实处。3、星火村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__年4月16日)

项目竣工后,向县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并由县政府组织国土、农业、财政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星火村并进行种植。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将此项工作做好,完成对国土整治项目__镇星火村五队项目区的整改任务,镇政府决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冯斌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李晓军、副镇长牛慧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镇国土所、水利站及星火村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所),由副镇长牛慧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

(二)周密部署,全力推进。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整改责任。及时组织人力、机械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项目区内土地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农作物种植,并在当年取得经济效益。

篇9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丘陵山区;湖南张家界 

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区余脉,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怔,这里不但拥有绝美的风景,而且还具备农作物的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是长江中下游柑橘、油菜等作物优势产业区。随着耕地资源的日趋紧缺,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笔者对张家界市2003~2004年2年实施的部分土地整理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8个建设项目,投资幅度3535.06万元,分布全市4县区9乡镇23个行政村,整理面积2 414hm2。调查区内累计搬填土方61万立方米,搬迁坟墓28余穴,修筑各类沟渠192.8km,修筑田间道路60.44km,新植绿化、防护树木6 680棵,修建防洪堤22km,修建泵站4座,项目的实施使2 414hm2土地得到了整治、改造和升级,实现净增耕地264.5hm2,年经济效益达2 590.45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2 381户。 

 

1 成效显著 

 

1.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区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道路绿化、防护林网的建设,增加了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土地的局部平整和土壤的改良,增加了土壤的孔隙,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由于立地条件的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升,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燕窝、肖家峪项目区通过农田整治,全区167.13hm2稻田耕地地力由4级上升为3级。慈利县苗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区239.73hm2稻田,其耕地地力分别由原来的5级、6级上升为4级、5级(分级标准依据NY/T309—1996《南方稻田耕地类型区丘陵冲垅稻田亚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1.2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成,耕地地力的提高,使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到合理调整,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慈利县象市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粮食平均单产增加8%左右,直接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永定区沙堤项目区通过对99.2hm2农地的连片整理,当地农民利用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大面积种植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平均产值由原11 250元/hm2左右增加到45 000元/hm2以上,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3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环境改善 

工程与生物措施的综合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土壤侵蚀、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起到了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项目区内生态良性循环,环境逐步改善的效果。 如桑植县瑞塔铺乡项目区,溪河沿岸曾屡遭洪水侵犯,大片耕地被冲洗荒芜,沿河耕地逐年被浸蚀减少。国土部门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建起15 720m长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大堤,为项目区内111.53hm2耕地筑起了安全屏障。桑植县官地坪项目区修筑排灌水沟渠8 558m,自车尔溪等水库引水,改变了历史以来该区农田缺水、人畜缺饮的局面,与此同时栽植防护林木1 670棵,既起到防风护土作用,又达到美化环境效果。 

1.4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得到开发利用,坡耕地梯改,山地截高填低,平地切弯拉直,实现了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如慈利县2个整理项目实现净增耕地121.6hm2,新增耕地率11%;桑植县2个整理项目净增耕地48.6hm2,新增耕地率10.9%,其中官地坪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62hm2,新增耕地26hm2,新增耕地率达16.05%。由于基础设施的加强,人居环境的改良,不仅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而且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持续发展。 

 

2 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按照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求,市、县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市、县(区)长为组长,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市、县区土地整理管理部门成立了项目实施与监督班子。各项目各区段都有专门机构和责任人监管、督促。由于领导重视,指导具体,管理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 

2.2科学规划是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3机制创新是出路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具体工作中应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进行土地整理分区,如河谷平地整理区、山丘岗地整理区、村镇用地整理区等,然后按照各区特点确定整理模式,选择相应的土地整理技术。 

2.4强化管理是保证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范围宽、环节多、内容广,强化管理是实现项目顺利完工的保证。在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可行听证、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竣工后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要求实施,才能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换取最可观的收益的效果。 

 

3 存在的问题 

 

3.1生物措施不到位,耕地地力偏低 

桑植县澧源镇长潭村河滩开发项目,永定区槟榔坪河滩开发项目等,因后续培肥措施不到位,开发的耕地土层薄(有的虽较厚但全是新土)、耕层浅、质地非砂即粘,有机质含量低,未经培肥无法耕种,长期抛荒又将导致土壤板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地块虽已耕种,但肥水管理没到位,作物长势差,这样不但没有收成,还会导致土地更加贫瘠,有违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

篇10

1.怀溜村基本情况

怀溜村涉及东怀溜、西怀溜和前怀溜三个自然村。劳动力875人,年末户数387户,农业1050人,建筑业235人,第三产业296人。怀溜村土地面积219.05公顷,农村就业多以农业劳动为主,基本无耕地撂荒现象。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各级道路普遍偏窄,需要扩宽并且部分土路需要改为水泥路。项目区内沿路有少量的树木生长未形成系统的防护林带。村内基础设施缺乏,没有完善设施的幼儿园、卫生所,村中店铺店面凌乱,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气息。村内无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文化大院。

2.怀溜村整理模式

(1)旧村改造模式

根据怀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是旧村改造式整理。太清宫镇怀溜村土地综合整治前村庄38.70公顷,整治后村庄35.48公顷,结余建设用地指标3.22公顷,结余的指标可以用于建设用地指标的置换和其他挂钩项目,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表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

怀溜村

整理前整理后增加整理后各地类占总面积的比例(%)

耕地水浇地123.66134.6110.9561.45

林地有林地16.108.57-7.533.91

交通运输用地

农村道路6.726.65-0.073.04

坑塘0.270.14-0.130.06

沟渠0.940.940.43

小计147.69150.913.2268.89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村庄38.7035.48-3.2216.20

采矿用地2.462.461.12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7.007.003.20

小计48.1644.94-3.2220.52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河流水面9.449.444.31

内陆滩涂13.7613.766.28

小计23.2023.2010.59

合计219.05219.05100

表2 整治前后村庄面积对比表

单位:公顷

行政村整治前村庄面积

整治后村庄面积

小计未整治村庄面积建新区面积

怀溜村38.7035.4833.012.47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村庄面积由38.70公顷减少到3548公顷。

(2)项目区主要工程量

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的土地平整将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利用推土机械对项目区内部分田块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平整,以单元区内平均高程作为平整后的高程。

2)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区内规划道路分为两级布设,即田间路和生产路。可以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维修,也可以新修。针对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本项目采用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维修作为田间道使用,为使土地最大限度集约利用不再外扩,田间道路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尽量与项目区内田块配套。

3)水利工程。依据项目区的水利灌溉条件,项目区内需要新规划机井36眼,机井为标准井,井壁管采用水泥管,内径40cm,外径50cm,开孔直径为70cm,机井深度40m,单井控制面积50亩左右。

4)电力工程。项目区资源丰富,电力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需求比较迫切,施工和后期运行管护条件良好。项目区不需再架设高低压线路,但是需新配套移动式发电机组,方便生产和管理。

5)旧村庄拆迁工程。村庄拆迁主要是将怀溜村内的所有居民用地拆除,拆除面积5.69公顷。

6)村庄复垦工程。对项目区拟拆旧的村庄复垦面积5.69公顷,主要是土方平整工程。拆迁的建筑垃圾可以就地推平村中在以前建设房屋过程中形成的坑,建筑垃圾按照平均1m计算,共计5.69万方,由于土地被房屋长期压占,现有的土壤已经不能满足耕作需求,设计从外面运土作为作物耕作保护层,压实厚度为30cm,运距一般为2-3公里。

7)新村建设工程。根据村镇建设规划,需要建设新村内路面5米,路基宽7米主要道路231米。用水量包括道路洒水、消防、生活和绿化等,河南省村庄综合用水指标取160升/人.日。建新区规划人口1675人,日用水量为268立方米/天。此次规划通过县水务局打深水井来提供水源,自来水管网通到全村。排水包括雨水和污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水量参考周口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雨水充分利用地在径流、沟渠、池塘进行排放。污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等,主要采取化粪池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污水管网排放。规划布置2台变压器(容量800KV)来满足供电需求,10kV电源线规划从太清宫镇35KV变电站引入,供新村居民用电。在新村中心位置布置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有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卫生所、养老服务站和健身场地,以此形成的公共活动中心,并在中部组团新建幼儿园,布置中心游园并结合游园绿地共布置1处停车场地。

8)其它工程。在项目区内设立项目区主标志牌1座,单项工程标志牌55座,砖砌体采用MU10机砖,M5.0水泥砂浆砌筑,基地应坐落在原状土层上,如有软弱土层或坑塘、古墓等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处理,回填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表面贴烤磁片。

结语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制度设计、资金统筹、项目运作、权益调整分配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稳步探索,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