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23:5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凝土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K74+108~K74+308)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国道539线澄海莱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
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国道539线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项目,起于现状莱美路与国道324线平交口,沿南排渠北侧自西向东走向,途经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头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达莱美岛,终于莱芜渡口,全长为12.129km。项目路线国道539线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点至终点莱芜渡口)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主要内容:原路面病害处理(更换破损水泥砼板),旧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原桥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铺设沥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铺设,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 路树补植绿化,包括增加的环保品质(迎亚青会)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个月,缺陷责任期2年。质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无事故。
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原设计采取旧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艺,其里程为K74+108~K76+825,总面程约6万m2。
三、道路结构设计
本段为一级公路设计,主线分三车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试验段右幅路面宽为11.75m,1车道宽4m(除中分带0.5m),2车道宽3.5m,3车道(即硬路肩)宽3.75m。主线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面层为4cmS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层为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层为8-23cm沥青碎石ATB-25基层,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结构层如下图。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莱美路段是汕头东部经济带及澄海区东西向重要的运输通道,连接南澳、汕头及澄海市区,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道路交叉口多,北侧邻接商铺、厂房,民居密布,南侧邻河,同时路面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压力巨大。
五、试验段位置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质量主要受破碎机械自身参数设置、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械调整要求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正式的大规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进行试破碎,即设置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试破碎进行破碎机械参数的调试和施工组织措施,以达到规定的粒径和强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根据路况,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选择一段200m长、半幅路面为试验段。
本工程选取试验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实际共振面积约2290m2。
试验段具置见下图。
六、施工过程
1、封道时间
为进行试验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经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对试验段进行了封道。试验路段共振时间段安排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时间2020年5月9日8:30开始进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试验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第一批次的碾压(未上石屑)。
3、试验检测
5月11日下午对试验段进行了弯沉检测和检查坑开挖检测碎石层粒径。
4、天气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试验检测期间,天气出现降雨现象。
5、第二次碾压及检测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机械摊铺石屑(粉),人工整平,压路机第二批次进行碾压作业;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检测弯沉值。
七、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1、设备介绍
本试验段采用国产的JsL600共振破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
整机功率:600hp,工作频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头宽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时最大浮动距离: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机整备质量:30000kg,整机外型尺寸(长×宽×高): 7000×2600×2550mm。
本机可轻而易举地一次性破碎厚度达300㎜的水泥板块,破碎厚度随水泥板块厚度而调节,锤头振动频率可调节,破碎粒径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满足上小下大、碎块相互嵌锁、纹理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动冲击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参数控制
频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设备仪器:
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8T洒水车1部、BZZ-100汽车1辆、3方装载机1部、5.4m贝克曼梁弯沉仪1套。
八、人员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组人员配置16人:组长1人,技术人员2人,测量2人、质检试验2人、安全员1人、机修工2人,司机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艺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设置排水设施不稳定特殊路段挖补处理设置测量控制点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块石铺石屑整平碾压成型技术指标检测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参建各方对试验段位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了更换,该段板块更换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试验段开始时,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20mm,目测破碎效果,并逐级适当调整,当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鳞片状时,碎石层粉尘(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层在0~5cm以内时级配控制在级配碎(砾)范围以内,破碎层在5~20cm以内时级配接近级配碎(砾)石。
施工时,先破碎路面两侧的行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即破碎的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
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机械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速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测量定位,每10m一个横断面,测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该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续上沥青结构层施工时予以考虑。
十、路面压实
压实的作用主要是将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的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筑的水稳及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1、碾压顺序
碎石化层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2、机械选型与配套
自重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另可配置1台8t洒水车。
3、碾压方案组合
初压:静压2-3遍、复压:振动碾压3-4遍、终压:静压2遍。
4、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宽度200mm,折回时应停止振动。
5、对路面边缘、加宽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补充碾压。
6、上面层必须洒水达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压,一般采用平压1次——振压2-3次——平压1-2次为宜。
十一、技术指标检测
1、设计要求
①粒径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0~3cm以内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级配
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
③回弹模量
碎石化层模量(静态)应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设计弯沉值应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内容标准合格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顶面最大粒径/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车道2处/公里
上部最大粒径/cm≤1075%
下部最大粒径/cm≤1875%
回弹弯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点,每一评定段不少于20点
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150-230参考基层为二灰土、≦抗压30MPa
注:破碎粒径应满足质量检验标准,但不宜过碎。
十二、试验路段数据总结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试验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试验数据。
1、料径筛分
①K74+180第2车道中部检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处,实测坑体总质量为408Kg,因下部大块砼,难于挖除,估查为15cm料径以上。顶层3cm,得103Kg,其中通过3cm的筛重为86Kg,未通过的17Kg(最大粒径达5cm),通过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过7.5cm的筛重为265Kg,未通过的40Kg(最大粒径达12cm),通过率86.9%。
②K74+134第3车道边缘检查坑,0.5*0.5m,挖至坑底见黄色土质基层,破碎粒径较小,未见大于18cm以上的砼块。
由此得知,粒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与JTG/TF31-2014较接近。
2、弯沉值检测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检测(未撒石粉前碾压后):三车道共测38个点,弯沉平均值110.5,标准差31.9,弯沉代表值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检测(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压后):共测46个点,弯沉平均值105.0,标准差19.3,弯沉代表值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强碾压遍数可减少适当弯沉值,减少30.8,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但路面的整体强度依然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经测量整体路段标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边缘处因受共振嵌锁和碾压推挤反而从拥起变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弯沉偏大,均大于设计27.4的要求,就算参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相应顶面当量回弹模量150MPa即弯沉为84.6的要求,也无法达到。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表现形式;预防措施;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要想在建筑行业进行技术革新,要想将混凝土的不良品质现象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改进都要以提高建筑技术为前提的,任何一次的建筑技术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为相关的建筑工艺和建设活动重新注入全新的技术力量,因此,技术的革新在各行业中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混凝土建设中不良品质的现象是在建筑建设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建设技术,才能处理好在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质量问题。在积极论述问题的体现和成因的背景之下,探索处理方法,了解处理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强化管控以及提升科技使用性等措施来提升总的建筑品质。
1 关于表层麻面现象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1.1 问题的关键体现
在部分地方,混凝土的表层可能会发生浆液过少、浆液过于粗劣等问题,在出现麻面问题比较厉害的区域,可能会存在许多非常小、数量集中的小坑,这些小坑会对混凝土材料的表层产生非常严重的质量影响。
1.2 成因
表层麻面现象的成因非常多,比如:模板表层的清洁工作没有做好、在涂抹脱模剂的时候,涂抹工作不匀称、裂缝之间的接缝不当而发生了不必要的渗漏现象,内部产生的气泡从而没有完全的释放,进而就会在表层产生麻面现象。
1.3 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建设之前,要充分做好表面的清理活动,在模板的表层禁止出现脏污。要将各模板拼接好,避免因为存在裂隙而发生渗漏现象,涂抹均匀脱模剂。
1.4 处理模板表面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针对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来讲,在处理表面的时候,要把容易出现麻面地方充分泡湿,进而泥浆能容易做好压光等活动,要确保模板表面的干净、清洁。
2 关于出现蜂窝问题的具体成因以及解决方法
2.1 蜂窝问题的体现
蜂窝问题通常是体现为砂浆数量不多,混凝土中的石子太大、成品之间的孔隙多,出现蜂窝现象会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混凝土它本身的力学结构不够坚硬,极易掉落。
2.2 成因
产生蜂窝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差、材料的配比不当、计算材料时的计量差异等因素都会产生蜂窝现象。当在制备浇筑材料时,由于搅拌的时间太短,使得原材料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很凝土浇筑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分层浇筑。模板之间的空隙未进行认真封堵,使得模板发生了相对的位置偏移。
2.3 预防措施
一、要确保配比的精准度。二、在制备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切实的设计要求进行,防止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太短。第三,按照层次来浇筑。第四,切实将模板的闭合以及支护等活动开展好,避免模板出现相对的位置移动现象。
2.4 应对方法
对于直径较小的蜂窝,一般可以在模板表面清洁好之后,用提前配比得当的泥浆将表面抹平。混凝土蜂窝的直径较大时,先凿去混凝土中松动石子,并对蜂窝和凿除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冲洗后,再用高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将蜂窝和凿除的部位填塞压实。
为了解决上述质量问题需要做到以下控制
3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设房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起到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作用,达到设计所需的质量要求,工程安检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控制,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要进行必须的质量检测,只有当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性指标完全符合设计的相关要求时,原材料才能进入现场,供建设施工使用。因为如果当混凝土骨料中某一物质超标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强度。
3.1 加强对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过程中,在使用外加剂之前,首先要对外加剂进行有关混凝土强度的相关试验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测。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自身的质量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按照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一种最佳混凝土外加剂,并对混凝土进行广泛的质量管理。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加入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使得混凝土能达到某一有效需求。同时,各种工程外加剂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关的质量信息,因此,在检查外加剂自身的质量问题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某些质量伪劣的外加剂混入施工现场中。
3.2 加强对水泥的质量控制。
对水泥质量的控制,要对近场的水泥及其其中的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质量分析和控制,只有质量合格、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才准许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同时要仔细查看水泥的出厂日期及水泥相关的试验报告等。检查水泥的包装是否受损,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潮等情况。
4合理的科学的进行优化配置混凝土
4.1将混凝土的参数配置为题进一步进行优化,进行科学的、详尽的相似模拟实验测试,找出在当前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最佳的混凝土配置比,并在施工中使用找到的最优混凝土配置比。合理的、科学的混凝土配置比进行混凝土配置时,配置的强度就会明显地增加。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模板。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进度控制,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通常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以及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值为 35cm,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特殊的钢筋在混凝土中超过百分之一的,进行配制混凝土时,一般坍落度控制在 75cm 等,为此要对混凝土的坍塌度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不断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必要的提高,达到房屋建设的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之中加入少量的同类型的外加剂。
4.2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试验,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得出最优的配合比,是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施工质量的先决性条件。所以在实验室进行选择合理的参数配合比时,各种实验室试验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确保试验参数的精度。在实验室实验时,确定的混凝土中各种骨料质量比,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各种相关的检测的指标都要达到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加强相关的施工组织工作,将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现场工作人员身上,各施工工序之间要有机连接起来,严禁工序之间发生工序断裂。要明确工作的分工,建立健全的质量考核制度。使技术人员从责任上充分意识到,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定期对施工中的农民工进行施工培训学习,加强施工工人的施工能力,确保农民工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交底。
6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起承载力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所以,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在房屋建设的施工中,各级安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尤其是在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材料选择上,一旦发现在混凝土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必须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妥善的质量安全处理,避免房屋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明军.浅谈某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监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2]全. 房建结构砼墙体表面气泡病害成因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3]洪健涛.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8.
篇3
关键词: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体积较大,且水泥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等诸多的原因,极易出现开裂,降低混凝土耐久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严重者会造成结构物破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在此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一收缩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是控制内部混凝土的升温,问题的焦点是混凝土的放热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
(一)从设计方面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1、 适当的分层分块,合理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以减小约束应力。
温度应力与浇筑块的不均匀温差约束系数有关,约束系数越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越大。不均匀温度约束系数是浇筑块长度的函数,在193m范围内,不均匀温差约束系数随浇筑块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采取分块的方法减小浇筑块长度是减小温度应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2、 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
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施工来讲,钢筋可以承担和传递应力。当混凝土产生变形和开裂时,一部分应力将由钢筋承担,但钢筋网格给混凝土的浇筑和密实又增添了障碍。从抗裂性角度看,钢筋具有正面作用,但从施工角度看,钢筋则表现出负面作用。因此,应注意综合平衡这一对矛盾,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 3、 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隔离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约束是导致混凝土在产生各种非力学变形时开裂的重要条件。在混凝土与地基之间设置隔离层有力于减小它们之间的约束,因而可减小开裂的可能性。 4、 尽可能采用较晚龄期的强度。
采用什么龄期的强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所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较快,在早龄期就能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贡献,但它的水化放热量是较大的,而且相对集中在早期,而一些矿物外加剂的反映是较慢的,通常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贡献较小,主要的贡献在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它们的水化放热量则是较小的,并且放热比较平缓,掺入矿物外加剂是降低混凝土放热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但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因此,采用较晚龄期的强度则有利于矿物外加剂的使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放热量,也有利于矿物外加剂潜能的发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以较晚龄期的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评定标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5、 预置冷却水管。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中埋设冷却水管可以通过循环水带走混凝土浇筑块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小内外温差。
采用水管冷却时应注意冷却时间和冷却速度。对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它的放热量较大,抵抗破坏力的能力也较强,采用相对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掺有大量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它的放热量较少,抵抗破坏力的能力弱,宜采用较慢的冷却速度。
水管冷却有一个有效作用范围。一般冷却水管的间距在1.5~3.0m为宜,间距大于3.0m,冷却效果显著变差。
(二) 从混凝土的制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1、 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减少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必须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要达到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必须控制一定的水胶比。然而,混凝土的放热量来自于胶凝材料。在一定的水胶比下,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减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从而叫少混凝土的放热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远不止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技术上,体现在工程是施工质量上。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用水量常常是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科学地利用矿物外加剂
掺入矿物外加剂可以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矿物外加剂是无可非议的,但掺入矿物外加剂会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降低,因而科学地利用矿物外加剂才能取得较好的温控防裂效果。 3、从施工方面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从施工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护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以充分体现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施工方面减少对混凝土配合比的限制,是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能更多考虑降低混凝土的放热量,将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降低到最低水平。
(1)尽可能避免在较高的温度下施工
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在相同稳定温度下,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越高,均匀温差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也就越大。因此,在没有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措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较高的温度下浇筑混凝土。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ºC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于过大,进而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出现。
(2)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
尽可能避免长距离的泵送,不同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要求是不同的。用塔吊运送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为50~100mm 足矣。但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必须达到150mm 以上,若进行长距离的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求更高。对混凝土塌落度要求的提高意味着混凝土用水量的提高。在相同水胶比情况下,胶凝材料的用量也相应增加,50~100mm 限制了集料的最大粒径。
(3) 加强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表面较容易干燥,而内部则较难干燥,潮湿养护以防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混凝土的干缩。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后遇到急速降温天气时,及时地采取保温措施,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的开裂。还有,采取低温浇筑时,浇筑后必须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否则,低温浇筑所进行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4) 避免过早地拆模或施加荷载。
混凝土的强度与放热量是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强度的较快发展将伴随着水化热较快的释放。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矛盾是温控防裂,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适当地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以满足温控防裂的需要是必要的。为了温控的需要,不要过早地拆去模板或是混凝土受力,以免破坏混凝土结构。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浇筑块各部分材料的不均匀必然导致性能的不均匀,而性能的不均匀则是导致内应力,引发裂缝。
1、如果所制备的混凝土容易离析,或者施工过程中不能掌握适度的振捣,使得混凝土泌水或泌浆,将导致上、下部混凝土形成一个附加的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差,将在表面混凝土中产生一个附加的拉应力。另外,泌水作用还导致了表面混凝土的水胶比高于设计水胶比,因而表现出较低的强度。因此,离析将使得混凝土表面更容易开裂。
2、在泌水过程中,水分的运动受到集料的阻碍而在集料下面富集,形成水囊,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显然,集料粒径越大,所形成的水囊也越大。因此,当采用较大集料时,离析将会给混凝土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结语
总之,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连续性以及质量,要在工程实践中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性,不断总结和归纳混凝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分块施工、浇筑等相应的施工技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J],科技资讯,2002,(03):35~39.
篇4
关键词:筑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模板工程
在当今的建筑行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住房的质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就一定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施工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某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对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而成。在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购、配合比、外加剂都是按照国家及施工单位的标准制度完成。在混凝土工程竣工之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外界的气候条件,季节来对其进行养护,将结构的偏差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施工现场还需要设置临时防电、防雷、防风等各项措施。在对混凝土工程设置防雷设施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基础部分、梁、柱部分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与电气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协商并施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施工规定标准来设置一个固定的沉降观测站,了解建筑工程的沉降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将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工作委托给勘测公司,并与其相互配合实现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
2 模板工程的施工
2.1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构件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的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够使得构件在安装之后能够顺利的进行模板的搭设环节,在进行模板搭设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模板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保证其在施工中能够承受来自各个环节产生的负荷,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构件的各项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看一看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安装中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偏差不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调整,待误差处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进行下一个程序的施工。
2.2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
在支设模板之前,首先应该对模板进行设计,同时还应该绘制出焊接模板的草图,在支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模板都能够承担一定数量的重荷,同时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模板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进行墙、柱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其上加设一块垫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对模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也一定要在模板的表面刷上一层防腐剂,这样能够为模板的拆卸提供一定的便利。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事前钢筋绑扎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对工程带来一些损伤,所以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扶住模板,在吊装就位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钢筋给模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在钢筋和钢管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人员应该在焊接的位置上垫上一层铁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焊接的过程中对模板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电管和水管的设置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周期。最后一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或者是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相关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影响到模板,同时在振捣和浇筑施工中,还应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模板自身的形态。
2.3 模板的拆除
通常情况下模板的拆除流程和安装流程正好是相反的,同时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模板拆除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对边缘位置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将拆卸下来的模板进行及时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也不能使用硬度过大的工具,必须要使用专门的模板清洁剂。
3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当选购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钢筋的性能全面检查,要求钢筋的质量、规格等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本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制作,将其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安装。要求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等都达到设计的要求。在锚固钢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其锚固长度控制在300mm以上,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对钢筋进行锚固。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锚固长度的0.7倍。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要求,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钢筋的直径;板、墙、侧壁的分布筋保护层为10,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
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预见性地提出和处理钢筋有关设计的矛盾问题或施工难处,需核定的要及时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核定,做到准确翻样。所有钢筋下料单及翻样处理均由现场综合技术组、质安组负责校审批准;钢筋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挂牌验收,专人负责清料,质安组负责抽查;梁、柱节头的钢筋都需要达到紧密的效果,核心箍不允许遗涌,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型,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钢筋偏移:楼层负筋等安装配置完毕,再进行绑扎,楼板负筋绑扎应加10m筋马凳,间距纵横1.0m负筋绑扎好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位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当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时,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侧将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径同主梁箍筋。
结束语
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这就需要在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在一个环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占有绝对的比重,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就成为质量控制中一项极其常见而重要的工作。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1、构件轴线位移
构件轴线位移原因: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轴线测放产生误差;③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防治措施: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2、结构构件变形
结构构件变形原因: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防治措施: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二、表面缺陷
1、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
产生的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的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蜂窝、麻面
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防治的主要措施是:认真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以及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使模板的表面保持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混凝土在浇灌之前,应浇水使其保持湿润,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涂刷脱模剂,模板缝隙,用腻子、油毡纸等堵严,模板支撑情况应随时检查防止漏浆;模板应选用长效的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浇灌下料应分层,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振捣时间要适中不可过振。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为保证上下混凝土良好结合,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2cm以上。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裂缝、夹层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分为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两种,其中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前混凝土构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存放而是长期露天堆放,没有进行防水和抗潮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由于振捣时间过长形成砂浆层最终导致水泥的收缩量增大,混凝土成型后由于风吹口晒造成表面和内层的湿度变化差异较大以及养护不当都会造成裂纹。
产生原因:混凝土施工缝处泥土、砖块、锯屑等杂物没有清除或者没有清除干净,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及充分湿润就灌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高度过大,没有设溜槽、串筒,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混凝土夹层是混凝土内部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的现象。分层浇筑的混凝土上下层浇筑时间隔的非常长,上下层衔接不好,或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一定的差异,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较大产生温度裂纹;具有较强的贯穿性和深入性,会给整个结构造成破坏性的伤害。
防治措施:一般根据不同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开缝宽度,采用涂抹法、贴补法、充填法、锚固法、灌浆法等进行防治。选用的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浆液、丙烯酸橡胶、聚氯乙烯胶泥、土工布、止水橡胶、紫铜片等。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施工期的防风防晒,洒水养护,表面覆盖,掺加适量引气剂减少裂缝。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要干净清理。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小于2m时必须设溜槽或者串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控制温度,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原因分析: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预控措施: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水泥进场必须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文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重要结构用的水泥或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标号使用。应加强对水泥的保管。水泥库尽量搭设在地势高、干燥、运输方便处。水泥堆放时,下面要垫高约30cm,四周离墙30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0包,便于取用。同时,应按不同品种、牌号、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插上标签,避免搞错。要做到先到先用,避免存放三个月以上。散装水泥宜置于专用斗仓内。砂子、石子堆放场地要进行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砂、石堆底层,应经筛洗处理后再用。一般混凝土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5%,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得大于2%;有抗渗要求或高于和等于C30以上的混凝土,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3%,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现场来料后,应及时将原材料按规定取样送试验室申请配合比,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正确控制加水量和外加剂掺量。外加剂宜事先分装成小袋包装。现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水泥和外掺混合材料按重量计为±2%,骨料(砂、石)按重量计为±3%,水和外加剂溶液按重量计或按重量折算成体积计为±2%。各种计量器具应建立校验、维修、保管制度。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或材料蒸汽加热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根据含水率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6。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对于混凝土工程中只要肯努力付出,相信在以后这一项工程的发展会更加的好,我国的建筑行业也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席晓鹏,孙秉华.浅谈混凝土质量问题防治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11,04:50-51.
篇6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 裂缝 控制在混凝土工程项目中,裂缝的出现与产生是一种较为普遍和常见的质量通病,也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中存在广泛、影响最大的缺陷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裂缝,必然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使用质量,而在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和分析中,其出现与混凝土温度和体积的变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想做到裂缝的合理、正常控制,通常都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去总结和分析的,并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入手去总结,从而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施工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概述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较为普遍的施工隐患,也是混凝土施工中在所难免的一项。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当混凝土结构中所包含的水分发生一定的变化的时候,其化学反应、温度以及气压变化等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其施工中裂缝的出现与混凝土体积变形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1、裂缝产生原因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当拉应力超过预定强度的时候,其混凝土结构必然会产生开裂,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目前的工程项目施工分析中,在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受弯件在三分之一左右的荷载时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靠咧,而受拉件一旦出现裂缝,其应力情况仅仅是原来整体结构性能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就必然造成了建筑工程整体性出现一定的质量隐患和影响。目前的工程项目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约束力、周围温度变化和材质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和影响。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构件组成形式的不同和使用材料的不同所出现的裂缝也是较为常见的。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材料性能和组件施工的影响,混凝土水化热带来的温度无法得到及时的释放,进而造成了整个工程中出现了裂缝现象,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表明,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在荷载的影响,使得混凝土出现了一定的结构变化,这种现象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可以说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其二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结构次应力引发了混凝土整体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形,进而造成了裂缝现象的产生与出现,这也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等因素引起裂缝的关键所在;其三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出现了一定的体积变化,这些因素主要包含了温度、收缩、天气等不确定因素。
2、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混凝土裂缝的认识上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其认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裂缝现象较为常见和普遍,严重的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美观和整体性质量,甚至是给业主造成了心理压力和影响。就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分析,在整个建筑结构中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必然造成了整个工程出现了质量影响,甚至是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素,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入手总结,甚至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和家具损毁,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总结和处理,从而尽量减少裂缝的出现数量和规模。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从控制裂缝的观点来讲,表面裂缝的危害较小,而贯通裂缝则会影响结构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
为防止混凝土的贯通裂缝发生,有效控制表面裂缝的开展。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将超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间设置若干道变形缝,以期释放大部分的变形、控制裂缝的开展和发生。另外也可以采用改善配筋,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等方法,以抵抗温度和收缩变形所产生的应力,在施工上也可以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或采用分段间隔浇筑和水平分层间歇等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控制减少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开展。
在施工中为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必须从控制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情况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1、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发现的裂缝多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
2、混凝土初凝到终凝之间,骨料下沉、水分蒸发和水化过程,这期间混凝土的体积将发生急剧的初期收缩;
3、混凝土水化升温;
4、裂缝发生时间,一般在该混凝土浇注后10个月内较多。
此类裂缝发生后,如果及时封闭,不会再扩展,也无“后遗症” 。但裂缝的出现会给开发商(业主)和购房户造成不安全感,从而质凝工程质量情况,给施工单位造成压力。所以有必要在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a、在材料方面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化热。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时,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合物,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合成纤维等。
b、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篇7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浇注;捣固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前社会的技术和工艺、施工方法、混凝土施工措施也在不断的提高,房屋使用各种相关的分析和总结施工技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管理。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之前的准备工作到位和完善是其质量的主要措施施工。一般在制备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分析,还应做好工作的准备和检查相关的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质量的施工效率,这是保证施工质量,也是提高施工效率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混合和压实施工,基于各种混凝土工程施工,分析每个环节,改进和强夯施工浇筑手段。
1混凝土的要求
1.1混凝土浇筑时,对混凝土的特性的分析,能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当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下降太多,再加上浇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其质量的各种因素的不合理和不确定的经济低迷的施工质量,会影响控制器溜槽上气缸的施工工艺。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离析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
1.2分层浇筑和分层捣固工作。
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经验,避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时间间隔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这大大影响到各种裂缝的产生与初始设定,透气性,抗剪强度降低混凝土层阻力,甚至威胁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质量和施工工程。
1.3正确的施工缝。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预防和适当降低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施工缝是结合新浇混凝土和混凝土固化的表面过程,也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如不连续铸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初凝时间和停止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应在施工缝的适当位置预先确定。
主要的位置在施工缝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现场;水平施工缝;梁,柱,板垂直施工缝;基础顶面柱施工缝,梁或吊车梁,吊车梁的上面,下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灯。一般来说,梁板为一整体截面梁的施工缝在20 ~ 30mm板面底部留下,在吊板,在支架下面,平行平板短侧单面板施工缝中的任何位置;按照主次梁板,梁方向进行浇筑,施工缝应留在中间的1 / 3的范围内的时间跨度。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进行湿润和冲洗干净,在同一层抹水泥砂浆或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构件,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详细的捣固,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过程。
1.4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事项。
1.4.1在下面所有的情况下混凝土应停止浇筑。
超过混凝土的初始设置和超过允许的地区;普通混凝土浇筑温度超过允许偏差,但在1小时内不可调整允许温度;浇注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的天气。
1.4.2在施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将已浇筑混凝土停止浇筑。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压实或存在不利影响的分级错误的建筑;长时间,超过固化时间的具体规定的建筑;③到混凝土浇注的低品位高品位地区的;
2混凝土的振动
在混凝土的振动方面,根据混凝土的厚度选择振动器的设计,一般来说,应选择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混凝土板20 ~ 30cm表面振动器,振动器的尺寸较小的或厚的混凝土构件和一定的垂直深度的应选择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迅速插入为了防止在混凝土振动问题的结构不均匀以及破坏混凝土混合物振动表面层;慢拉使混凝土混合料的振动力对振动的退出,均匀填充的振动器留下的空间。振动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同时泡沫混凝土表面水平和水泥浆不再存在为准。插入点要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1.5次的振动作用半径杆,只有遵守这些程序,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3混凝土的养护
要凝结和硬化混凝土的水泥水化产物。水泥的水化反应必须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这是因为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并逐渐硬化。混凝土养护需要遵循自然养护维修手册。自然保护是在室温下(平均温度不低于5℃),在指定的时间内,与水进行混合而成的,人工维护是指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的人工控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如蒸汽养护,热水,太阳能节能,一般用于预制生产和在自然保护的现浇混凝土的使用。涉及自然吸水和保水能力时,需要使用如稻草好资料维护。为了保证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每天浇水,只有70%以上的强度设计要求的强度,才可以停止维护。而对于混凝土的早期损失严重现状,浇筑后应加强养护3天。具体来说,对混凝土表面的维护要求如下:
塑性混凝土的养护应在6 ~ 18h置入后开始,低塑性混凝土应喷在维修后立即放置,并及早开始治疗。混凝土应连续维护,维修期间,必须确保在湿态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h。
4、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模造成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对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5、混凝土缺陷修补
拆模后如发现又缺陷,应进行修补。对面积小、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先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浆找平;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级别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4、结语
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需要配合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才能提高施工质量,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是关键。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掺量的混凝土浇捣过程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也是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的主要方式,只有系统地结合各种环节和物料控制管理措施施工,避免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过程中的自由混凝土的影响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建筑施工质量改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泳波. 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与捣实[J]. 价值工程. 2011(09)
篇8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裂缝防控
1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的中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日益增多,但这并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因此地下室工程技术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发展了起来。现在的地下室建设趋势是:地深、板厚、面大,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室结构裂缝的出现对整体建筑安全性将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源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寻求裂缝的防控解决措施。
2 地下室裂缝种类
2.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混凝土温度应力反映引起的,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地下室工程对温度裂缝控制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很多相应的施工措施:水管循环冷却,混凝土级配,选用优质水泥。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温度裂缝,对施工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2.2 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主要是指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尤其是使用商用混凝土),其表面干燥后出现的微细裂缝。经过国内外相关专家多年研究表明,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表面出现水分散失过快问题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因此,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表面保湿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3 收缩裂缝
目前工程上主要关注和研究的裂缝类型是由于水泥的干缩和自缩而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而言混凝土因干缩引起的极限收缩应变可以达到2×10-4左右。引起收缩裂缝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重构建之间的约束关系,因为混凝土施工早起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容易开裂,所起早期的湿养措施就特别重要了。
3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
在目前大多数地下室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技术。在施工前首先要将模板内部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在进行浇筑和振捣工序:
(1)分段流水施工,对每一流水段内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采取连续浇筑方式,继续需要间歇,间歇时间也必须尽可能的短,并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
(2)为了防止混凝土施工出现分层离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必须由料斗或者泵管等工具倾倒而出,且混凝土自由浇筑高度并不需要控制在2m以内。
(3)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浇筑前,必须在底部先添置厚度为30~50mm的同配比去石子砂浆。
(4)在浇筑混凝土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看模,不间断地观察模板、钢架、预埋件和孔洞的建设情况,以防发生变形移位,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并且需要立即开展抢修维护工作,防止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
(5)最后使用30或者50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快插和慢拔施工。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普及,人们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裂缝现象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地下室工程中常见的裂缝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4.1 水化产热
混凝土缺乏良好的导热性,而作为施工材料之一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提高,加之混凝土浇筑初期,其应力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比较比较低,无法对水花热量产生约束。随着混凝土施工时间的增长,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对结构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时,温度裂缝便产生了。
4.2 结构约束失衡
混凝土各结构之间在整体变形时会相互约束来阻碍变形的发生。结构约束种类主要分为:外约束和内约束两种。外约束是指结构的边界支撑物对结构变形的约束;内约束是结构内部各质点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相互约束。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会产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又受到约束,便产生了应力,应力超过允许值便可能产生裂缝。
4.3 环境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周遭环境尤其是气温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内部浇筑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外界温度骤降,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就会拉长,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健康成型都是非常不利的。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是引起温度应力反应的主因,所以当出现较大内外温差时,对混凝土外部的温湿保护就极为重要了。
5 裂缝的防控措施
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裂缝的一些防控措施。
5.1 选择合适材料
材料选择主要考虑水泥和骨料两个方面,由上所述,施工过程的水泥的水化热量引起的混凝土内外部强烈的温度反差是造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骨料的膨胀系数以及含泥量对水化热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综合这些因素,现在地下室建设工程中开始着重对材料的选择控制,例如选择低水化热水泥,膨胀系数较小、含泥量低、连续级配的骨料,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水化热的效用。
5.2 选择合适外加剂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发现,当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保持在20℃以下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但仅凭材料选择的控制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所以为了解决工程施工中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必须在外加剂方面考虑,经过实践证明,施工过程中适当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效果。
5.3 增加表面保温保湿措施
为了降低内外温度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内部冷却外部保温是两个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升的过快引起强烈的内外温差可能会导致内部结构裂缝产生;而忽略混凝土表面的保温保湿工作同样也会导致塑性裂缝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工作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修筑防风保护墙,即在其暴露在外的表面覆盖各种层状材料,将保温材料固定在混凝土表面,这是目前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保护措施。
5.4 改进施工方法
目前,地下室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的改进主要朝着降低施工温度方向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降低浇筑温度、减小水化热量、调节混凝土内外部温度。
5.5 加强温度监控力度
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度监控力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在重要位置设置温度探测点,每隔10分钟左右探测比较一次温度,通过计算机计算分析,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裂缝是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地下室建筑工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施工质量、防水质量要求非常高。而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和施工完成质量,进而会出现钢筋锈蚀、水泥碳化等恶劣现象,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裂缝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8.
[2] 罗雪萍.台州地区民用建筑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0.(3).
篇9
【关键词】水池混凝土;施工环节;防渗漏
水泥混凝土防渗施工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水池混凝土施工人员,必须在水池混凝土施工环节中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水池混凝土的防渗漏施工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和探究。
1.工程概述
某净水厂在修建的清水池、沉淀池和反应池时,每天施工3.1×94m3,但施工完成之后,严格按照有关结构排水构筑物的施工和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满水试验,最后发现池壁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渗水和漏水以及冒水和大趟水等质量问题,且底部和壁板的外观质量很差,存在蜂窝麻面以及露筋等情况。
2.该水池质量问题出现的成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保水池混凝土防渗漏施工质量,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总结和分析导致水池渗漏的成因,才能更好地采取防渗漏对策。就本工程来看,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和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就该水池的质量问题出现的成因作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是砼配比不达标,集料的粒径较大,当集料在钢筋上卡住时,使得钢筋周围的水泥浆不饱满而形成渗水的通道;二是砼搅拌力度不足且时间较短,易和性较差,振捣力度不够导致漏水和渗水;三是砼的运输与浇筑不达标,导致其出现离析和松散的情况,尤其是浇筑分段不严格,没有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加上振捣不密实甚至漏振导致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此外,还犹豫钢筋密集部位的砼浇筑不到位,导致出现孔洞而漏水。
3.浅析水池混凝土施工几个环节的防渗漏措施
通过对该工程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如何做好水池混凝土防渗漏施工的措施,具体分析和总结如下。
3.1基本性防渗措施
一是加强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检验,且所有的质量达标之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在质量检验过程中,首先应由施工企业对其检验,再由施工监理和设计进行检验,最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还应做好保管工作,准备好施工器械设备,加强施工交底等,为防渗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做好混凝土的科学拌制。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做好原材料的配置,对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等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及耐久性。三是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必须严格控制好振捣。既不能出现漏振或少振,也不能够出现振捣过当发生离析,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严防因为混凝土振捣不到位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裂缝等问题,从而导致水池出现渗漏等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使混凝土结构遭受到破坏。在进行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施工时,质检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地进行分段、分层浇筑振捣。
3.2技术性措施分析
3.2.1水池池壁施工缝留置方法。在池壁与底板之间,需要留下施工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一是从高低缝留置来看,其做法是比较简单的,但渗水通道的距离比较短,没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二是对于凹槽缝来看,难以对槽底标高的平整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因此,槽底常常出现高低不平的问题,且容易形成沉积物,清理难度大,从而容易导致渗水问题的出现。三是从钢板止水带来看,其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容易进行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但会导致用钢量大大地增加,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以该净水厂34m高的取水泵房工程来看,主要是采用钢板止水带的方式,而700多万项目中,钢板止水带就需要3万多元。因此,这就导致橡胶止水带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导致水池发生渗漏。四是从凸形施工缝来看,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具有很强的防水性,且施工成本低廉,可以积极地推广使用。当然,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施工缝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除处理,并做好湿润、冲洗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先铺上一层10~15mm水泥砂浆,并保证振捣密实性及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得到紧密地结合。
3.2.2做好延时拆模,确保拉螺栓紧固到位。在对该水厂5×104m3/d叠合水池进行满水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很容易使池壁多处出现渗点,经分析:导致渗漏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拆除过早而造成的。如果进行过早地拆模,在受到外力的强大作用下,容易破坏混凝土与拉螺栓之间的粘结程度,从而使螺杆松动。这样,就会沿着杆件形成渗水通道,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针对这样的方法,必须延迟拆除模板的时间,也就是要确保带模养护达到7d以上,可以防止干缩裂缝,有效地增强混凝土强度,提升其抗渗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
3.2.3混凝土变形控制。在完成水池底板及水池池壁的浇筑后,因故停了6个月才恢复施工,才将上部池壁浇筑完成。在进行满水试验时,施工缝上部发现了多条竖向裂缝,上宽下窄,长约1m。从造成这些裂缝原因来看:这些裂缝是收缩性裂缝,因为池壁上段与下段施工间隔的时间达到了6个月,在下部混凝土收缩50%~70%后,才开始浇筑上部混凝土,这样就使得上面的新混凝土与下部的旧混凝土之间的收缩无法同步,于是就大致裂缝的产生。因故停工后,没有进行及时地回填处理,导致下部2m池壁、水池底板等长期被积水浸泡,而上面1.5m以上的池壁、顶板则长期被及暴晒。这就使得两者的混凝土处于截然相反的两个养护环境当中,很容易导致上下池壁产生不均匀的变形而导致裂缝的产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的防治方法: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做好施工的合理安全,尤其应该做好混凝土养护到位,提前加强对各种干扰的排除,在进行施工时,确保工程施工的连续性,以杜绝裂缝渗水问题的出现。做好水池构筑物防渗漏治理并非特别困难,只要切实按照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组织到位,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类渗漏的发生。
4.结语
总之,渗漏问题是水池混凝土工程最容易出现的通病,对水池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研究水池混凝土防渗漏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水池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从根本上将渗漏问题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何炳光.水池混凝土施工几个环节的防渗漏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5:53-55.
[2]杨涛.水池混凝土施工几个环节的防渗漏措施[J].科技风,2010,18:100.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工艺改进
碾压混凝土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并积累了诸多丰富经验,随着机械设备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施工工期缩短、地域及气候条件的差异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其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要求也随之有些变化,碾压混凝土如何在高升层快速施工中保证质量要求或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这是我们在施工时遇到的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矛盾体,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能仅从单方面去处理,而要从两者的根源入手,换而言之就是要解决施工工艺问题,一套成熟的施工艺源自对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向家坝水电站二期II标左非加高坝段施工时,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施工经验总结,在碾压混凝土高升层、高强度的施工中取得了一套较为有效和完善的施工工艺。
1 工程概况
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工程左岸导流缺口坝段(左非①~左非⑥坝段)高程280.00m以上坝体混凝土加高部分,其施工采用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由于受蓄水、发电等节点工期和汛期防洪的影响,加高坝段的施工工期非常紧迫,在2012年6月份汛期到来之前,必须浇筑至高程325.00m,10月完成封顶准备蓄水。
左岸导流缺口加高部分坝体前缘宽115m,其中左非①~⑤坝段宽20.00m,左非⑥坝段宽15.00m,加高坝体高度104m,坝体加高部分基本断面为:上游起坡点高程295.00m,高程295.00m以下上游坡比1:0.2,高程295.00m以上上游面铅直;下游基本三角形顶点高程386.00m,下游坡比1:0.75,加高部分范围为0-19.50m~0+079.50m,最大坝宽99.00m;为和岸坡段下游坝面平顺相接,在左非⑥坝段,下游基本三角形顶点高程由386.00m渐变至380.00m,坡比不变。坝顶宽由于交通要求最宽设置为40.00m。部分坝顶宽度同冲沙孔坝段一样通过设置在坝顶下游与大坝整体浇筑的实体拱来实现。坝顶内在高程281.00m、287.00m、322.00m和350.00m分别设置有廊道。
左非加高坝段于2011年11月开始施工至2012年10月基本实现全坝段封顶,其中碾压混凝土于2012年9月份完成施工,左非①~⑥坝段完成混凝土方量49.6万m3,碾压混凝土47万m3,常态混凝土2.6万m3,月平均浇筑方量达到6.2万m3,其中单日最高强度1万m3。
2 施工难点分析
左非加高坝段存在坝体较高、结构变化频繁、异形结构多、施工工期短、施工强度高、入仓措施较多等因素,对碾压混凝土的质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2.1 需保证在快速安装模板时,能满足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其中如何保证多套模板工艺之间有序衔接,是应对高升层时结构变化频繁的关键因素。
2.2 如何控制好高升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对碾压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
2.3 在出现极端天气或机械故障时,最大化的减小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3 施工工艺改进
针对上述施工难点,对左非加高坝段施工工艺进行了多次改进,通过总结和分析将各工艺做了如下的梳理。
3.1 模板工艺。由于施工工期较紧采用高升层施工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施工分层为281~287~300~320~332~340~350~360混凝土连续高升层上升关键的制约条件是模板安装和加固,为此改进了模板施工工艺并使用特制模板。
左非加高坝段施工主要采用翻转模板,该模板工况属于悬臂结构,主要通过水平方向预埋的4根锚筋固定,无需在仓内设置拉筋,模板受力条件好,不易变形走样,便于碾压混凝土机械化、快速施工作业,保证混凝土连续、不间歇。夏季碾压混凝土浇筑时对胚层覆盖时间要求较高,需提高碾压浇筑强度。
3.2 冷却水管施工工艺。由于高升层碾压混凝土水化热较高,若温控措施不当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鉴于每层所铺设冷却水管较多、上引管部位过于集中、高升层混凝土内部升温过高等问题做出了如下的改进。
3.2.1 上引部位的冷却水管制作专用上引架子,以保证冷却水管间排距,避免出现引管集中现象。
3.2.2 改用硬塑管为上引冷却水管,防止上引管部位出现超冷现象,在施工时亦便于调整间排距。
3.2.3 针对温差效应与混凝土水化热冷却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混凝土浇筑后1~7天通水25~30L,第4天温度最高,加强该时段的通水换向工作,7天以后开始降温,在15天以内温度降幅较小流量可调至20~25L,当温度在16~25已基本稳定,通水15~20L即可。
3.3 极端天气及机械故障施工措施。在浇筑332.6m~350m层时正处值高温多雨季节,浇筑期间多次出现小雨、大雨天气影响到正常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是高升层施工时间过长,发生了多次机械、设备故障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正常浇筑。针对这些状况采取了一些积极的防犯和补救措施。
3.3.1 雨季施工措施调整。据统计在施工期间单仓降雨次数多大6次、平均每28h一次,在此期间每班积极与气象中心联系,若预报有雨时及时准备和检查防雨资源,具体措施如下:①分区域分次序合理充足的按碾压条带布置防雨布、水泵、吸管等。②根据现场情况联系实验人员进行对出机口混凝土VC值进行调整。③突况应急机动人员不低于30人,并分组安排好负责人。④当雨停时先将防雨布上积水排除干净,再分条带拉开防雨布并对混凝土积水进行排除,若发生混凝土间歇时间超过8h但仍有重塑性时可对该部位进行接缝混凝土(砂浆或二级配混凝土)覆盖处理,对未碾压密实混凝土进行复碾直至合格。
3.3.2 高温天气浇筑措施。高温一般持续时间在10点~16点之间,相比雨天的浇筑高温天气的防护措施反应较为迅速,主要措施:①高温时段及时打开喷雾机或冲毛枪进行喷雾,使浇筑仓内形成雾气,减少布料、平仓、碾压时混凝土VC值损失。②提高浇筑强度或调整胚层厚度,以减少胚层覆盖时间,及时用保温被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③加强对混凝土VC值的检测,及时动态调整出机口混凝土的VC值。④当因高温造成碾压混凝土表面泛浆不足或混凝土可塑性降低时,先泼洒净浆再进行铺料碾压。
3.3.3 机械故障应急措施。由于施工周期较长,过程中碾压浇筑设备故障频发,对碾压混凝土的正常浇筑影响很大,据统计单仓浇筑机械故障高达5次之多,故障时间2~4小时,对常态和变态部位的影响最大,当确定故障检修时间较长时,及时采用通仓覆盖防雨布措施进行层面防护,并进行喷雾降温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硬,及时对接茬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复振,在恢复浇筑时对常态、变态区域的混凝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初凝现象时,根据初凝面积和区域确定措施,优先对间歇时间较长部位覆盖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