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2: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绩效考核 优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方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都是采用针对具体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方式。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行业人员调整频繁,项目建设涉及内容复杂,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绩效考核体系,不能真正发挥项目绩效考核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建立完善的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绩效考核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运行是以实际的项目的运行为基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都是从各个项目部获取。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都提倡使用针对具体施工项目的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所有的项目建设都是以具体项目为准,每成立一个新的项目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项目部,不同项目的施工周期、施工难度不同,而且目前的项目部是随具体的施工项目而变化,没有后续施工作业的项目部往往就会解散,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
对项目绩效考核不重视的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对项目部员工进行考核时候仅仅依靠领导的印象以及个别不全面的指标来决定,体系不完善,考核不严谨,也会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也存在部分管理体系相对健全的施工企业会对项目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的指标往往是以项目部的经济效益为主,指标不够全面,最终评价结果往往以偏概全。
二、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绩效考核方案要考虑到项目部员工的工作业绩、态度以及具体的工作能力及相关工作成果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整晋升,提高薪酬待遇,进行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和素质,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评价和激励作用,促进施工企业更好的发展。
1.确定相关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绩效考核的内容是整个绩效考核方案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直接影响最终的考核结果。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从部门绩效目标、项目部绩效目标、岗位说明书以及临时性特殊任务等四个方面来确定项目部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绩效考核的特点以及相关绩效考核的原则,从财务、客户、业务以及成长等各个角度选择40个考核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初始指标。然后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从这40个考核指标里面选取问卷选择率在60%以上的绩效指标作为整个绩效考核方案的KPI。
2.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第一步确定了绩效考核方案的考核指数,但是这些指数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第二步是要确定每项考核指标的权重,以区分不同的考核指标,真正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一般是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通过对某关键指标赋予特殊的加权系数来强调这一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可以使用经验判别法、对比评分法和系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确定最终的加权系数。在建筑施工企业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由公司总经理、专业副总、总工、人力资源经理、项目部经理等多人组成的评分专家组来打分,确认最终这项关键指标的权重。
3.绩效考核结果评定。根据最终的绩效考核评价将员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而且对于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制性公布,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4.确定针对绩效考核的一票否决指标。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一般都是分散分布在各地的施工现场,往往处于离散性管理的状态。而且与外界接触比较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企业在取得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要确定相关准入条件,确定针对特殊行为的“一票否决”指标,对于安全、质量、思想政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项目部员工实现一票否决。
三、绩效考核的实施
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一般是以年度考核为主,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年度业绩的考核评价、个人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以及个人平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考核评价。这里以建筑施工企业某项目部项目经理的年度绩效考核为例对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由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委员会共同评议,对该项目经理的年度计划具体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对关键考核指标KPI以及工作能力及态度分别进行考核评分。然后由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最终的成绩进行汇总,将汇总结果提交给企业的考核与薪酬委员会。经由考核与薪酬委员会审核无误后,留公司存档,同时要将最终的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并反馈给被考核人。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对建筑施企业项目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能够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管理作用,激发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泽,王钰莹.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初探[J].中外建筑,2010(12):117-118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重要性;对策
1.前言
一般来讲,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应用预算对于企业整体及其内部部门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是企业合理利用资金、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假如企业将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绩效工资制等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将会收到显著的效果。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提高他们对于市场变化的观察能力;能够带动企业完善基本工作、细化内部考核、规范企业经济指标,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真正实施预算管理的并不是很多,且作用也并不明显。文章主要围绕建筑施工企业怎样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产生积极地影响。
2.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2.1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
2.1.1筹备阶段
在当前现有工程招标制度之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招标当中胜出,就一定要制定完备的工程招标文件。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招标竞争力,企业一般是以预算作为依据,参照预算当中的工程造价等,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报价。在竞标成功之后,企业一般都是依据此预算与甲方签订合同,从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得竞标项目顺利完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入现场之前,一定要根据预算当中提供的人工、设备、材料等进行科学的调配,从而为建筑施工项目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2.1.2施工阶段
编制施工计划一定要以工程预算作为参考的依据,使得各项施工能够很好的衔接起来,充分利用好人力和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顺利完工。
2.1.3竣工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在竣工之后,需要按照工程预算与实际的耗费差额及其以前的资料调整预算,从而能够及时的与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
2.2预算管理是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
工程预算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开展经济活动、衡量施工方案、控制施工成本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造价和其他预算成本都是由工程预算确定出来的,同时工程预算也规定了各项耗费的定额,为建筑施工有效进行施工成本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企业依据工程预算的要求,改善企业经营状况、限制材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其他内部各项经济指标加强核算力度,力求取得最大效益。
2.3预算管理是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管理的基础
从建筑工程开始直到预算结束,施工企业能够根据预算来衡量分包队伍的好坏,使得那些那些高速、高质完成任务的分包队伍获得更高的效益。通过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分包工程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3.1预算编制缺乏必要依据
从目前形势来看,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都是为了编制预算而预算,并没有真正的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管理是依据国家会计相应制度编制的,因为部门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于预算管理没有做到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并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当成是一种方法来利用。特别是缺乏从项目工程取得第一手资料,仅仅凭借感觉来做事。
3.2领导对其重视不够
在建筑企业当中,往往存在财务管理部门和各业务部门辛辛苦苦进行预算编制,一旦编制完成之后就不管了,单纯的认为执行预算也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企业预算的执行主要强调的是过程控制,而不能够只让财务部门去执行预算控制。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当中,认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是两码事。在编制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刚性,而在执行时往往较为柔性,具备了非常浓厚的人性化管理色彩。
3.3不能够与绩效很好的挂钩
因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最终导致了未来的工作没有进展。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了口头,或者是在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会上。
4.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内容及其模式
一般来讲,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主要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
4.1财务预算
建筑企业财务预算主要是对企业的收支预算,内容为现金的流入流出预算。但是因为都处于不一样的层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也就涵盖了不一样的内容,因此引起了以后多层次的预算管理。例如总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资金拨付预算、资金回收预算等等,而建筑企业项目部因为企业负债经营,在他们的财务预算当中除了应该与总公司预算保持一致外,还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预算,建立起完备的拖欠款清理计划。
4.2业务预算
建筑施工企业业务预算主要包括施工预算、工程税金预算、工程成本预算及其期间费用的预算等。因为建筑工程成本是由几部分组成,所以,工程成本预算又包括:材料预算、人工预算、机械预算、其他直接预算和间接预算。
4.3资本预算
资本预算主要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投资活动的预算,包括了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主要是施工设备的购置、更新预算,可是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对于施工单位来讲,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周转材料的购置和更新非常的突出,且占有较大的价值量比重。所以,企业投资预算应该包括流动资产投资的预算。
4.4筹资预算
因为企业经常面临着垫资问题,并且垫资幅度也在逐步的加大,所以,筹资预算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经常会遇到负债经营的情况,且一些负债已经明确,而有一些负债虽然并没有确定但是确实真实存在的,属于隐性负债问题。为了更好的防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进行筹资预算过程中一定要将负债经营问题纳入到其中来研究。
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已经实施多年,存在着非常多的成功案例,但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与其他企业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不可以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一定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第一。预算多主体和主客体转换。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企业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涉及到了不同的预算内容,必定会出预算的多个主体。此外,管理的层次是非常明确的,下一个层次的主体成为了上一个层次的客体。第二,一定要设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即预算管理委员会,从而更好的负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
5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策
5.1建立健全企业预算管理机制
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预算决策机制、组织机制、编制执行机制及其预算监控机制。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如下流程进行:股东会作为全面预算审批机构,主要负责批准年度的预算方案;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企业总经理部作为预算组织机构,下面设置工作委员会,可以将办公室设置在企业的财务部门。
5.2配置好预算管理人员
想要加强预算管理,就一定要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预算队伍。对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高水平施工人员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在预算编制的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这就要求了预算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财务会计、施工会计、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此外还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深入到现场。同时,企业一定要重视预算人员的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支持他们到现场参加各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施工资料数据的真实,从而明确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5.3使用ERP系统加强预算管理
一般情况,企业使用的预算体系都是以表格形式存在的,以表格存在的预算体系具备着简单、直观的优点,使得预算管理能够顺利的完成,但是以表格为基础的预算体系不再适应当今建筑施工的发展了,也不能够满足当今建筑企业的要求了。而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对于企业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管理的。共享基础数据很好的适应了数据库管理的方式,为预算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ERP系统使得预算控制逐步加强,丰富了预算控制特征。(1)控制主要是由静态转向为动态,ERP系统将实时记录产生的信息获取自后转化为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动态信息,从而给予分析、研究,这样能够使得预算从事后走向了事中,从静态走向为动态。(2)对于现金流量进行控制。ERP系统不仅可以将发生的会计信息记录在内,还能够记录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3)控制业务流程。ERP系统对于经济活动进行事中的处理,并且对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基于ERP系统预算管理能够脱离会计信息实时控制,将控制的目标从财务部转向需要对预算负责的部门,将控制焦点由会计信息转移到产生于业务流程中的业务信息。
5.4实施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配套的措施,将市场经济引起的动态因素合理的反映到建筑工程造价当中去,使得工程预算编制能够得到很好的完善,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从而能够确保信息准确。
5.5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监督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预算机制主要是由预算预警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组成。建筑企业全面预算预警系统一般是通过系统采集反应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预算执行中的数据,抽取施工企业经营状态下的信息,使用预警方式,从而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预算执行的好坏作出评价,并且以一定形式展现出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在预算执行中进行过程控制,主要是采用有效措施,更好的控制预算顺利执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企业全面预算的过程当中,对影响企业生产的诸多因素进行管理,将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诸多业务量、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消除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过程当中的不增值作业的发生,防止投资过于盲目。一般来讲,反馈控制主要是事后进行控制,它是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与预期进行对比,明确出误差,之后对偏差进行有效的控制。总之,反馈控制主要是依据信息反馈作出相应控制措施。建立建筑企业预算反馈控制主要是将企业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汇总、分析,从中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依照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预算合理调整。
5.6完善预算编制格式
依据建筑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完善之后的预算编制,不仅能够按照项目要素列出,还可以按照成本项目列出来。建筑产品的成本主要为材料费用、人工成本、水费、电费等项目。这样对其进行分类,不仅能够体现各种资源的用途,还能够帮助进行事前的分析。同时,上述项目与财务预算报表当中的产品计算项目非常贴近,能够帮助预算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此外,完善之后的预算编制内容,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求专业系统编制预算。通过对于各项资产的细分,能够使得预算编制进入到不同设施等动因当中,从而达到分系统控制成本,最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
6.小结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全面财务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重视预算管理各项机制的建立,从而真正发挥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市蜀瀚园林工程(集团) 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秀玲.浅议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J].福建建设科技,2011(5).
[2]张江虹.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J].会计之友,2007(29).
[3]王瑞.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4).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所谓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各种难以控制或者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经营目标与预计背向而驰,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受财务风险影响非常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全面充分的理解、分析和研究,掌握其规律和方法,预测其影响大小,确保企业健康快速。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界定及其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对其进行充分理解、分析和研究后可以降低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第一,财务风险的阶段性。受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特征影响,一般都跨年度施工,工期相对较长,在其经营生产过程中,阶段性相当明显;第二,财务风险具有特定的根源。其表现形式、特定征候、发生迹象和特定根源是可以提前预测、分析出来的,并不是密不可测的;第三,财务风险具有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可以转化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本文分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主要从工程项目角度来分析。第一,建设单位拖延工程进度款的风险。建筑施工项目生产经营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工程款需要建设单位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的约定及时给予支付。但是实际上很多施工项目并不是如此,建设单位常常以各种理由不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工作拖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资金确实没有到位;第二,施工项目异常收款条件下的资金风险。所谓异常收款主要是指工程款的资金结算方式并不是按照月度完成工程形象进度工作量收取。异常收款经常表现为:以货币资金向建设单位预先支付履约保证金、为业主的采购设备、置地等提供信用担保、承诺按工程某部位完成后收款、垫付工程款,建设单位不给预付款等等;第三,建设单位拖延工程结算的风险。由于项目投资超预算或投资不足,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达到长期拖欠工程款的目的,常常以审计、审价为幌子,对施工企业递交的工程结算没完没了的重复审和多头审;第四,工程投标让利的风险。承包工程项目技术竞争和价格竞争是工程投标竞争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价格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措施费让利、工程总造价的让利、材料中准价让利、开办费让利、一类工程二类收费、定额利润率让利以及承担应由建设单位支付费用等,幅度基本在工程造价的5%左右。
目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竞争愈演愈烈,整体经济效益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企业不能彻底地消化压价让利因素,企业内部不能构建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完善的效益保证体系,潜在的财务风险非常大。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风险
降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风险的根本途径是强化内部奖惩措施,加强成本管理。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三算对比法”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即揭示数据增减变动背后的经济业务,将实际成本和按内部定额测算的成本以及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引起某项成本数据增减变动的关键交易事项,并且延伸到真实的交易事项,之所以如此深入分析,是为下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奠定基础。在施工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管理层需要着重关注工程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和工期成本。安全成本由预防成本和故障成本构成,二者交叉作用,故障成本与预防成本成反向变动关系,为了安全成本总额靠近最低点,总可以寻求到以最少或最佳的预防性安全投入。对工期成本的管理,需要寻求最佳工期成本点来合理调整工期。加强工程分包管理,企业应当对分包队伍建立施工业绩档案,预防分包风险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优先选择实力强、施工质量好、信誉度高的队伍。在分包合同签订中可以约定以下几方面事项:第一,施工方承诺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第二,不支付工程预付款;第三,施工方缴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要建立停止合作分包队伍库,对一些施工能力差、信誉度低的分包队伍给予叫停,在招标过程中直接排除。
(二)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建筑施工项目现在完工后需要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例如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实物量核对、变更签证、索赔等,若不能及时结算,建设单位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拖延的时间越长,外欠款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应当立即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设计变更部分、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周转率,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在依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对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工程拖延工期、引起工程发生事故等情况,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提出索赔申请,认真分析,追补损失,这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制度一个方案就能实现的,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多个制度多个方案共同实施。因此,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管控,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将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推动标准化管理等措施来提升财务管控及对业务支持的职能,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借助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来加强和完善财务治理,控制财务风险。同时需要对对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进行统一规范,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更好地满足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创建坚实基础,同时为经营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指标异动分析、债务结构分析、支付能力分析、 资产质量分析、投资情况分析、企业从事的风险投资业务情况分析、外汇风险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包含根据年报、中报和季度报表对各企业进行综合评分,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通过一系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形成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而形成的综合性说明,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结束语: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任务严峻而又艰巨。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类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企业要想健康发展,财务风险必须控制好,因此,施工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必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紧扣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脉搏,在瞬息变化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建筑施工从业人员迅猛增加,我国建筑安全工作管理也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具雏形,并初步建立了系统的执法监督队伍。但由于建筑业建筑施工队伍庞大繁复,作为建筑一线施工主体力量的农民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 维护建筑市场正常运行的各项制度不健全,既有的制度和规章贯彻不力;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包袱难以解除,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等不利因素造成了目前我国施工队伍尽管很多,真正具有实力能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队伍却不多的尴尬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
没有把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真正摆在重要位置,主动性不强,态度不积极、不认真,只是被动地为了达标而达标,为了完成任务而达标。
(2)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致使创优与不创优、市区与县的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相差较大;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 且存在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不足或无安全文明施工经费的现象。 要求政府随着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安全监管法规,进一步调整监管制度,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
(3)未建立有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达标难,保持和提高更难。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通过达标考评后都存在思想麻痹、放松要求的现象,基础管理资料、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等较达标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成果没有得到保持和发扬,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
(4)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 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 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 “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开展落实。
(5)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 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消防防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如一些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有的企业没有安全培训计划,安全培训工作不落实, 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操作技能较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6)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而质量管理虽也是动态管理,却更侧重结果,所以安全管理需要专项跟踪管理、专项投入,也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员。 但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 或多数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的质安员, 实际上也就是只主管施工质量,并且存在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的现象。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部分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得在工作和考核过程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7)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比较混乱
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安全质量标准化对于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度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的施工现场,诸如脚手架、塔吊、临边防护、三宝四口、临建设施、施工用电、机械器具、原材料、施工道路、环境保护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隐患,在实际的达标考核过程中,施工现场造成失分的比例也最大。
2.解决对策和措施
2.1 统一思想,提高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以人为本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在我国,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必须强化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把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写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并将指标进行层层落实和分解,分阶段进行重点控制考核;二是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领导机构,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组织领导、协调及所需资源的配置;三是从企业机关到各项目部充实、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达标实施方案和计划,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五是制定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奖惩措施,并且执行落实到位。通过上述责任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方案落实、奖惩落实等工作,以有效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开展。
2.3 通过文明安全工地的创建,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
文明安全工地创建主要包括:施工安全达标、工程质量创优、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办公生活设施整洁、营造良好文明氛围五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将文明安全工地创建活动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结合,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既能够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层次和水平,又能够提高文明安全工地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4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都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都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因此,逐步探索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避免“两层皮”现象的出现,对于夯实安全生产双基、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度、建立自我约束及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意义极为重要。
2.5 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实施步骤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应采取下列步骤开展和完善达标活动:一是成立各单位、各部门的达标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业组;二是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员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三是广泛宣传发动,保证全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四是修改、补充、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基础管理资料;五是对照标准多轮次整改,加大隐患整改投入;六是开展自评验收,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整改不合格项;七是保持完善,迎接正式的复评验收;八是复评验收;九是举一反三整改问题和隐患;十是总结表彰,持续改进。
3.结语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是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广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才能在实现专业达标、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长效达标和动态达标,从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严刚汉,刘庆凡.建筑施工现场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刘嘉福,姜敏,刘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姜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预算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使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尽快深化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预算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核心利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观念上的误解,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因此,我国很多的全面预算管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美国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采用这种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并已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据一项调查,我国仅有15%的企业有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而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和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范畴,实在迫于与薪酬挂钩考核的压力,他们才不得不参与预算运行体系。鉴于以上情况,企业有必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变预算编制手段和方法,建立信息化平台。改变单一预算体制,建立多维预算体系,使得预算内容更加丰富。变事后算账为事先预算、过程控制、执行预警,实现企业关键控制点的前移。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与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实现有效激励。这是因为,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高度,难以很好的整合资源和聚合力量,而全面预算管理却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在高层运作,具体执行预算人员并不了解预算情况。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充分,认为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从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施工企业只是流于形式。企业领导直接指定财务部门按照公司经营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各项数据和指标。在上级部门批复下达预算数据后,也只在领导和财务部门中公布,具体执行和考核全面预算的人员并不能全面了解预算情况。
2、组织机构不完整,预算管理流程不明确,各部门职责不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性和协同性不足。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之初,企业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或者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相关业务部门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职责。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单独的管理制度,没有其主责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兼管预算管理,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财务部门作为核算部门,与预算管理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财务部门直接兼管预算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分为明显的事前预测、事中执行和控制、事后分析和考核三部分。在建筑施工企业,由财务部门单独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事前预测,而事中执行阶段,也由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反映,事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分析,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
3、重编制,轻执行。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在编制预算时,抓得很认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编制完成便成了历史档案,束之高阁,一不用于指导施工经营过程,二不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预算予以修正和调整,三对预算执行结果也不加以考核和奖惩。
4、定额成本标准不固定、不统一,全面预算编制基础混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定额成本标准,在测定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时,主要由预算人员主观判断,或者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经营目标,倒推测算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一些施工项目还存在着直接从其他施工项目获取成本资料,经过调整作为自己成本目标的现象,其准确性就更加难以保证了。各施工项目由此得出的项目全面预算,在施工企业层面汇总,最终形成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其准确性可想而知。
三、加强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这是因为,企业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为熟悉情况的。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才可能真正地完成预算,进而顺利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制度和组织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决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需要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完整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包括预算审批机构、编制和执行机构以及预算监督和考核机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审批机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接受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既承担全面预算的一部分编制工作和全面预算的汇总工作,也承担全面预算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各部门以及下级单位承担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3、培训人员。全面预算分为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阶段,针对参与全面预算的人员不同,培训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对于编制人员,着重对各预算编制单位的预算人员进行定额讲解,如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定额进行调整,如何归集各业务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如何将部门预算进行整合,如何将预算指标分解至可执行班组或个人;对于执行人员,着重讲解如何将分解至自己那项任务完成,并如何使其延续至下道工序,对于执行结果,如何记录,反映;对于审批、分析、考核人员,讲解如何判定预算数据的合理性,预算指标分解是否适当,预算指标是否可执行,易考核等内容。
4、执行和考核。除了制度保障、组织建设、全员的参与、预算编制外,还应建立预算的执行跟踪监控体系,建立预算执行台帐,详细记录预算额、实际生额、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等,并由专人负责统计,及时登记、总结,并主动与财务对账。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与控制作用,对于预算执行行偏差较大的单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因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影响需调整年度预算的企业,应对预算调整的原因和影响、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等内容作出说明。
设定预算考核指标值,将该指标纳入本年度经营责任书中进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同时各项目部按照要求相应地将预算考核纳入的责任书中进行考核,落实奖惩责任。每半年考核一次,发现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计划任务的要重点分析,确属由于政策变化或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的,要调整预算。
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当代,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持续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使企业资金能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现状
(一)内部管理制度落后
1.在财务管理方面
没有有效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制度落实不严、企业财务人员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粗放,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企业财产不够安全完整,难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2.成本控制方面
(1)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比例一般为55%-65%,地位举足轻重。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材料入库、出库缺少准确完整的记录,余料未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材料物资过量消耗,失窃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2)缺少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很难平衡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若注重工程质量则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若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则质量难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二)缺乏健全的控制体系
1.在财务管理方面
(1)预算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预算与管理运作不规范。有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及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其作用并未真正实现。
(2)资金调控手段乏力。企业资金纪律执行不严,开支随意性较大,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上级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或项目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较严重的体外循环。
2.成本控制方面
成本分析工作没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未开展此项工作,有的虽然开展,未能真正做到成本费用开支的具体分析,达不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好的成本管理经验得不到总结推广,成本开支失控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三)相关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
目前财务部门,只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资料只是由基层项目部报送,容易脱离实际,很难发现问题,财务监管成为空话。其他工程相关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只负其责,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一)以加强财务管理作为中心
1.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财务人员有章可循,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项目部应向计划财务部呈报下月度资金使用申请并附详细使用计划,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企业总体资金情况,按照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的原则划拨资金到各项目部帐户,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运用。
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由公司统一平衡调度资金,按实际收款的约定比例上交公司,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运作,按约定比例收取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能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完整、准确地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人员也需提高综合素质,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及时准确捕捉财务风险的信号并向管理者进行反馈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加强成本控制是关键
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制定事前目标成本
用预算成本作为标准来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这是成本控制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目标成本预算”。在生产过程的开始之前,首先是由公司财务、预算部门与施工项目部人员一起深入现场,根据中标价的预算成本,结合市场的实际价格进行调查,制定出与市场价格基本相符的目标成本预算。
2.控制事中成本过程
第一,人工费控制。(1)人工单价主要采用工程当地市场价格,若当地价格太高,可从别的地方自带人工,以降低人工成本。(2)应合理组织调配劳动力,制定合理的人工定额,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占用。(3)对人工进行控制,按目标成本的人工定额,控制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第二,材料费控制。(1)搜集和调查当地建筑材料市场的供应情况,价格高低,实行对外招标或直接从厂家进材料,选择有质量保证且价格合理的供货渠道。(2)在材料的进场验收环节,应严把材料质量、计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接收。(3)对进场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建立台账,在材料用量的控制上应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由工程技术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开出限额领料单到材料部门领料,对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或超出限额领料的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
第三,机械费的控制。(1)对机械台班进行控制,按照目标成本的相应工序对自有机械和外租机械进行程序控制,检查机械台班费的数量和金额是否与目标成本有差异。(2)要提高操作人员的设备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率,避免操作失误造成的维修损失。
第四,间接费用的管理。(1)应根据间接费用的特点,推行预算管理,在年初预算时,对可控成本进行科学测算,使其具有可操作性。(2)在实际执行预算中,按照预算的审批签字权限做好事前把关,对于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程序的支出项目,一律拒绝付款。
3.综合分析与考核事后成本
第一,坚持成本控制考核制,始终保证项目成本可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
第二,重视完工项目的清算和决算工作,积极防范意外成本。以杜绝意外成本的发生,使经济纠纷和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化解,减少竣工决算难度。
总之,在企业运行管理中,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关键的经营理念,重视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的关键行业,建筑业为经济的进步贡献的力量非常的显著,首先是其产值很高,其次是它具有很高的产业的相连性特征,其前景很广阔。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建筑行业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的建筑行业没有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疏于管理、质量检测环节不认真、没有制定好好的品牌发展战略或者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售后服务,因而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所淘汰。综合来说,导致这些企业被淘汰的最根本的直接原因便是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没有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便成为了整个建筑行业所需要面对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形势
⑴目前国家基建投资已逐年不足,然而建筑施工队伍却是不断在壮大。近几年来,我国基本建设市场都处在卖方市场的地位,由于广大的农村还有许多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多都转移到建筑施工市场中,大大扩增了施工队伍的规模,建筑业也逐渐成为了很重要的一条出路。这个情况表现出,我国的基本建设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卖方市场。
⑵由于处于卖方市场,建筑市场常被业主打压,压价、垫资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有些时候,由于条件过于苛刻,建筑施工企业以保本价格成交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⑶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物价的上涨,那么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管理费也逐年增长,然而很多业主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将提高的基础成本算进费用里,因此,无法在工程上消化的费用就只能由施工企业自己垫付了。
⑷资金不到位,工程急于开工。在很多时候,由于资金不到位,但又急于做工程,最终由于资金有限,工程施工途中不得不以资金缺乏为由停止,这个尴尬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声誉。另外,还有的企业在完工结算时,没能得到应支付的工程款,如果拖欠时间较长,就会成为“死帐”,那么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为了立足于市场,施工单位必须以雄厚的经济效益作为生存下去的资本,并逐渐将本企业发展壮大。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则
⑴整体性。生产数量大、周期长、工序多是建筑工程的特点,施工中的各个部分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一个工程就是一个系统。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紧跟工程施工的步伐,在各个阶段进行严密的控制,时紧时松、留空白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应做到从始而终、有序进行。
⑵最低成本性。进行成本控制的最大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基于这个原则,应在工程中尽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在施工中,应提高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实现材料损耗和浪费的最低化,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效率,最终实现成本降低、提高效益。
⑶把握动态变化。由于工程施工跨度时间较长,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变化,如施工材料价格、工程变更等,这些因素对工程的造价影响较大。因此,在竣工决算后才能真正确定工程的实际费用。
⑷平衡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在施工中的作业班组、职能部门都是具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应将工作任务、基本职责、考核方法以及奖惩方式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说明,保证自身任务的完好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⑸目标管理。制定成本降低计划,关系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确定、节约措施制定以及整个工程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应根据上一年度成本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总结,合理制定出工程的成本目标,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⑴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应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然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调整经营发展布局,做到市场在哪里就在哪里施工,将市场的空间范围扩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情况调整好任务结构,维持主业各部分之间、主业与多种经营之间的比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将优势发挥出来,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重点项目,自身薄弱的地方抓紧时间加强;提高工程质量与品位,采取精品名牌战略,逐渐扩大知名度,占领新的市场,提高效益;引进与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科技战略,强化自己的技术水平,跟着时代技术的发展水平前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水平领先的施工技术,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加强技术水平,逐渐摒弃传统依靠人力的操作方式,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培养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也应基于此,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市场竞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企业繁盛发展的催化剂。
⑵做好成本预测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首先应做好成本预测,为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知,成本预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成本预测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内容作出预测。具体如下:①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预测。对市场上的人工费用单价做合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分析总的人工费用,然后与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用相比,是否有超出;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材料费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应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材料应分开进行分析,找出用量与价格与原来预先设计的时候相同,最后,将分析预算中的各个材料费进行汇总;机械费用的数额也较大,投标中,应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计算出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但是这个计算方法与实际的施工略有偏差,效率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预算机械费的同时,将可能需要的机械租赁费和新购入设备的摊销费预算进去,重新确定主要机械数量的费用,汇总机械费的成本。②施工方案的调整引起成本变化的预测。项目中标后,就可以通过标书编制的内容大体了解施工现场,但是其所记述的内容必然与实际的施工存在差异,因此,应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设备、确定工期等,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然后与标书编制的内容进行比较,作出合理的费用预算。
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有很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要做好财务管理可根据以下方式:第一,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式都不完善,程序繁多、费时费力,因此应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财务管理,以成本、效益为中心,完善相应措施;第二,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与财务核算、审计监督等相结合,从根本上抓好财务制度、建账和财务控制原则。另外,还应增加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第三,培训财务管理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道德水平以及职业素质较好的会计人员才能服务于企业财务部门,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已上岗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后续教育,从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施工企业。
⑷加强经济效益审计
全面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针对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改进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加强审计的必要措施。在加强审计人员必备的财务、审计知识外,还应对企业管理、运筹学、现代管理方法等有所了解;在审计中,可邀请工程技术、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加入;另外,审计人员还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好资料收集的充分准备,然后对企业的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在整个项目经营中应逐渐渗入审计,采取定期或连续的审计,加大审计的范围和力度,加强对项目过程中效益的监控和对过程管理的分析,以在建筑施工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以施工现场审计为主,自审上报为补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⑸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管理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是将一切生产活动制度化。管理者应该利用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尽可能的把生产活动有效的进行管理分类,使所有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节流,所以建筑企业应当明确管理应当是全员管理的,管理者应当努力使工作人员从被动管理变作为主动管理,只有这样多方位管理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现场材料成本的支出以及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断的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施工工程中需要着重注意控制经费管理和控制的环节,当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这些细小的环节开始,注重细节,严格管理,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向上发展,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对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良好管理的基础下,才能够实现对成本更好的控制;也只有实现了对成本的稳定控制,管理的制度才变得有实际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不断的加强对于各个方面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赵铭: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1,27.
[2]孙莎莎:浅议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1.14.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1)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 3 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 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 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 看到的质量问题。
(2)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 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 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 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 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2)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 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 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 ISO9002 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 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 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 ISO9002 质量体系,运用 ISO9002 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 造 ISO90002 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 3 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 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 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 《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 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 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 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 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 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 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 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 3 个环节。
(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 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 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 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 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 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 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 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 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 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 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 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 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原则;常见问题;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
1.1 钢筋常见质量的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罗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钢筋抗拉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对钢筋制作加工不规范,例如: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不够、焊缝不饱满、焊缝高度不符合要求。梁板钢筋搭接位置不当、柱纵筋搭接位置未按规定错开,抗震箍筋弯钩不符合135°要求,柱的纵筋伸入基础内未成七字脚,悬挑阳台板顶面未设置负筋,踩筋严重。板底钢筋垫块不足;板顶钢筋马凳支撑不足;梁内纵筋间距小,不便浇灌。这些材料若用在居民日常的平房建造中,由于这类住宅往往采用一层四合院结构,顶部不再承重和负载,一般不易发生问题,但如果用于楼房建筑,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
1.2 沙石的质量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
1.3 水泥不达标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从 2008 年起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 325# 水泥,可是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生产的水泥名为 425#,实际上连 325# 的标准都达不到,致使灌筑的顶20天都拆不了模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混凝土是土建结构的重点,尤其在框架、结构中,应特别注重,它直接影响到安全使用。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施工管理的首控目标;随着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很多地区早已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也有个别商品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如搅拌站运送混凝土距离较远,故搅拌过稀,水灰比过大,影响了质量。混凝土施工时,还经常出现混凝土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到位,振捣不密实,凭个人经验操作,对复杂的节点,如遇到钢筋密集,不孔洞、混凝土柱采取措施,不增加人工插钎捣实,出现蜂窝麻面、烂脚等现象等。
2建筑施工管理的原则
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会固化在最终的工程产品上,移交给业主。但是,人力资源却是例外的。相反,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锻炼和积累,项目团队成员会变得更加成熟,这也正是企业获得项目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3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2.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2.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 全面实施进度计划。同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要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在保证质量符合要求以及工期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管理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使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如:技术交制度,把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要求层层落实下去,让参加施工过程的每个人都清楚所施工部分的技术质量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以提高其执行标准的能力。坚决杜绝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做
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和技术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现有物质条件的作用,建立完善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
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不仅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提高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而准确的。尤其要加强特殊和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
4.1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审查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调查、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技术交底、测量管理、在施工中提出变更设计报告、试验及计量、技术资料管理、施工技术总结、竣工文件编制及归档等。
4.2 施工技术管理组织原则
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管理工作,加强技术业务建设,合理使用技术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工作条件。在决策有关施工技术问题时,必须有同级技术负责人参加。
4.3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职责以及分工问题
管理部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部组织实施,其职责如下:1)组织施工项目的施工技术调查,编制施工项目及重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按监理管理办法和项目部对变更设计的程序要求,申报变更设计申请,填报各单项工程开工报告,对工程队进行技术交底,研究和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3)及时编制技术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施工保证措施,以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检查并准确反映技术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情况,提出分析意见和解决措施,并督促具体落实。4)组织好测量、试验、检测和计量工作。根据业主、监理、指挥部审核批准的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月、季、年度计划,制定项目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和降低造价的具体技术措施,上报到指挥部审批。及时上报周、月、季、年度计划和月验工计价,负责撰写施工总结和本项目单位工程及有关科研课题的技术总结。负责编制本施工段竣工文件,组织竣工核对,参加竣工验交。
结语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市场、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这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付先波.建筑企业文明施工管理探讨[J].中州煤炭,2007(1)
篇10
一、检查概况
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相关科、室、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严厉打击了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健全并落实了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防汛防雷等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市所有建筑施工工地、保障性住房、公园游乐设施、供水、排水、燃气、市政公共设施的安全生产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建筑施工企业方面
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要求、岗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突出检查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施工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执行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章立制情况;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制订执行情况,以及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3、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对施工现场及其重点环节和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4、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演练情况;对企业周边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5、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建立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施工现场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二)保障性住房
对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
(1)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情况,开展质量监管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等。
(2)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图纸审查、检测机构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情况。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等工程施工质量。
(三)燃气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以《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了对燃气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我市液化气企业的储存、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天然气输送管道、阀门老化和泵房情况,详细检查各企业的应急预案和岗位责任制度、日常维护记录、企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求各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加强防雷电设施的检查,在雷雨天气情况下,燃气储罐要停止装卸,并要维护好生产区的排水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严格禁止超温作业,及时做好降温工作,坚决防止泄露、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供水、排水安全检查工作。检查了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和上墙情况。并对三星堆水厂及水源保护地进行检查,对水厂安全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监督,增加对水质监测的次数,在保证供水的基础上杜绝由于饮用水而发生的疾病和中毒事故。在城市供水方面,检查供水管网被骑压情况、市政消防栓维护以及自来水管网爆漏抢险预案的准备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确保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并针对可能因断电造成的影响,制定了应对方案。
(四)公园组织对游船、观光车等游客运载工具及带有危险性的旅游项目、大型游艺机等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经营单位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已一律停止运营。加强了对广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等的安全检查和整治,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和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
(五)市政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对全市市政公共设施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对道路、路灯、下水道等设施及金雁广场、中心绿地、火车站广场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及时 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落实整改责任。
(六)相关科、室、部门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川府发【20__】40号)工作情况。
2、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
3、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和查处事故瞒报、谎报行为情况。
4、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责任,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改情况;全面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落实整改和监控措施情况;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5、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情况。
- 上一篇: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总结
- 下一篇:冬季施工安全检查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