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5:1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施工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施工技术总结

篇1

关键词:隧道;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由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及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在我国这个多山的国家里,公路隧道正以其可提高线路标准、缩短运营里程、保护环境和不破坏森林植被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一方面是隧道洞体本身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主要涉及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另一方面是隧道自身的环境,包括隧道通风和隧道照明、隧道安全性等。隧道路面的研究对隧道工程和道路工程来说都较少涉及,隧道内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没有对应的规范和指南,在隧道路面结构设计时通常套用公路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隧道路面结构形式繁多,但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量的发展。因此,加强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某公路隧道路面的设计和施工

某公路穿越崇山峻岭,隧道这一工程结构形式屡见不鲜,隧道内路面与洞外路堑段相比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殊性:

1) 隧道在地层中穿越,其埋置条件、地应力条件与同外路堑段相比,在受力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2) 隧道处于山体中,地下水对隧道路面的影响比洞外更大。

3) 隧道为管状构造物,空间狭小,存在汽车尾气、粉尘在路面上的积聚现象,这些尾气、粉尘在路面表面的粘附比洞外路段要大。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油渍的污染、粉尘的积聚,使路面抗滑性能大大降低,且得不到天然降雨的冲洗,长期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成为事故高发路段。

4) 洞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容易引发次生事故,事故破坏力与损失比洞外要大,对路面的影响也比洞外严重。特别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隧道,因沥青是易燃材料,发生火灾事故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与有害气体,在特长隧道中,救援难度大,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事故破坏力与损失会大大增加。

5) 隧道内光线差,视觉环境差,空间窄,路面施工条件差,养护维修难度相对较大,对交通影响大,而且不安全。

6) 在环境突变的洞口处,水泥混凝土路面易发生交通事故。鉴于上述情况,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可靠度与使用品质对全线的道路畅通与交通安全影响很大。因此,在广西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设计中,引入了永久性路面或长寿命的设计理念,在耐久性与结构可靠度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同时也着重考虑了营运安全因素。

综合考虑隧道外一般路段的路面结构情况( 4 cm 改性沥青SMA-13 表面层 + 6 cm 改性沥青 AC-20 中面层 + 7 cm 或 8 cm 厚AC-25 下面层 + 34 cm 厚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18 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广西高速公路的隧道路面采用了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另一种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长度在 1 500 m 以内的隧道,其路面结构采用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即 4 cm 改性沥青 SMA-13 +6 cm AC-20 改性沥青混凝土+ 17 cm( 施工过程中有些改为 20 cm 厚) 或 24 cm 厚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 +15 cm 或 20 cm 厚的 C15 混凝土基层。

某公路隧道路面沥青层的设计与施工,与一般路段相同,在此不再重复。下面就隧道路面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的设计与施工作一简要介绍。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表面层的设计。

隧道中 27 cm 厚的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表面层,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 5. 0 MPa,路面宽度为 7. 5 m,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设一条纵向施工缝,板宽 3. 75 m,纵向施工缝拉杆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设有横缝的路段,横向缩缝间距要求在 8 m ~12 m,切缝深度 6 cm。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6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10 cm,配筋率为 0. 745%。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纵向间距 30 cm。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 11 cm 处,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考虑到基层不平整,混凝土板下容易出现脱空现象; 同时,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顶面要求切缝,需要钢筋控制裂缝宽度和间距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施工过程中有些路段将纵向钢筋布置在距板底 1/3 厚处( 距板底9 cm 处) ,并将横向缩缝间距改为5 m,切缝深度8 cm。

2) 复合式路面中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的设计。

复合式路面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是厚度为 17 cm( 施工过程中有些改为20 cm 厚) 或24 cm 的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5. 0 MPa。路面宽度为7. 5 m,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设一条纵向施工缝,板宽 3. 75 m,纵向施工缝拉杆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横向缩缝间距要求在 8 m ~12 m。

无仰拱路段,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6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10 cm,配筋率为 0.788%; 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纵向间距 30 cm,配筋率为 0.222% 。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7 cm( 板厚17 cm) 或10 cm( 板厚24 cm) 处,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带仰拱路段,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20 cm; 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8 mm 的圆钢,纵向间距25 cm。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 7 cm( 板厚 17 cm) 或 10 cm( 板厚24 cm) 处,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3) 端部处理。

约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位移的主要措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有钢筋混凝土矩形地梁锚固、混凝土灌注桩锚固、宽翼缘工字梁接缝与连续设置胀缝四种。钢筋混凝土矩形地梁与混凝土灌注桩造价较高、施工较复杂。胀缝往往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容易破损。而宽翼缘工字梁接缝,也容易损坏,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没有专门生产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端部锚固的工字钢梁,国内市场上的标准 H 型钢翼板过宽、腹板较薄和钢材强度偏低。广西高速公路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桥梁毛勒伸缩缝装置作为端部处理。

4)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施工工艺。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广西在国家主干线上的各条高速公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座隧道都使用滑模摊铺,效果良好。广西高速公路主线采用沥青路面,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少,且很分散,加之都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采用滑模摊铺机摊铺,施工难度很大。因此,部分高速公路隧道内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板采用三辊轴机组施工。

篇2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 道路施工; 道路竣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道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经济节约。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2.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要求、进度、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物资、技术、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2.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道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道路施工具有多变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条理的开展。

2.2.1 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而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2)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

(4)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5)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

(6)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7)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

(8)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2.2.2 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

(1)日期、气候。

(2)工程部位、施工组队。(3)施工活动记载。主要记录工程施工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停工,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复核、技术交底、隐蔽工程验收,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工程作出的指示或决定等。施工日记是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施工日记从施工开始时就必须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加进行,直至工程竣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验收规范填写各种记录表格,起到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2.2.3 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道路施工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1)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

(2)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3)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

(4)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

(5)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

(6)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4 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 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2.4 建立道路施工技术档案

道路施工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道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2.4.1 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1)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2)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3)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

(4)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

表。

(5)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

件。

(6)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

量的影响分析。

2.4.2 为道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的技术资料

(1)施工总结材料。

(2)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

(3)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4)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5)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2.5 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3.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道路施工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

(2)道路施工的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道路施工的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道路施工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道路施工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道路施工的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道路的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道路的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5结束语

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的重要策略和对象是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道路工程施工又快又好地实现施工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填石路基 公路 应用

一、引言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是公路施工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独特的路基形式。成就了其广泛使用。但有利也有弊,由于填石路基技术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支撑,并且缺少相对的实际操作指导,出现过很多路面不结实的情况,道路坍塌,造成一些人员伤害,财力物力的损失。也体现出我国现在的道路施工基础还并没有很成熟,所以对填石路基技术进行分析找到能够提高施工成果的质量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路基也就是基础,众所周知,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路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路上的一切生活行为,是道路安全质量的关键。填石路基基础需要整体把握,不光要注意在添石之后的填料方面,还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一步步完成道路施工。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现在对于道路施工方面不成熟,也可以说需要很多提高的地方。例如: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情况,施工人员就需要适应多种不同情况,在不耽误施工进程以及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较好的调节技术施工。这也就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足够完备的知识素养,能够熟练的应用知识又快有准的去找到施工中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容应对由于道路自身原因而引起的一些技术障碍。道路的平坦或者崎岖直接影响着技术应用的好坏,好坏的基础就是填石路基施工。不平整的道路直接影响着车轮在上面的运动,并且也会磨损车轮,相互作用,道路会更快的损坏。

三、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施工要求

在填石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影响路基质量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方面就是在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的选择。在进行铺设中,要达到均匀全面铺设,避免在施工中有多又少,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凹凸不平。在材料选择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选择,填石过程需要厚度的标准为15MPa,并且根据长时间的实践经验软岩材料相比岩土填石材料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最后道路出现变形,明显的要注意公路各个局部的受压等级调料配比,保证道路质量。

四、总结案例分析

在我国的内陆某些地方以及沿海地区,很多地方分布的都是软土,在近些年的道路施工中,很多都在软土路基上出现问题。如图:

图一:道路沉降 图二:道路开裂

图一二两图均建立在软土土质地面上,图一是由于雨水冲刷地面沉降,图二道路开裂。软土之所以成为软土是由于其含水量相对较高,并且抗压能力也处于劣势,所以软土道路更容易出现道路损坏。由于水分含量高而引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减少水分,就需要在道路施工中添加干燥剂,吸水性强的材料,才能保障道路安全运行。

五、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要求

有了规范才能保证技术施工平稳运行,为人们创造更方便更流畅的出行环境。认真把握填石路基施工的技术控制,才能提高施工建设质量。

1.前期准备

在对道路进行施工前,弄清楚道路的基本情况是首要任务,要对道路的土体质量,填充土的质量进行取样才能进一步分析。之后的任务是进行道路路基放样,具体要求需要采用地界桩,路堑顶,路堤坡脚,边沟,截水沟五样进行详细标记。之后需要对路面进行排水设计,避免出现道路积水,在要进行施工的场地做好清理,保证路基的紧实度,如若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重新路基翻挖压实。

2.路堑施工过程

对于路堑施工要有条不紊,使用挖据机自上而下进行挖掘。在之前要设计好排水系统的安置位置,在完成路基设计的标准之后要进行排水施工,控制路基压实度,检测路基密实度。一般采用的校核方法是灌砂。

3.填石路基填方过程

填石路基是很重要的施工进程,需要一层一层均匀填方,还需要进行人工同时作业,观测路面施工情况,将不平整地段进行人工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最终填料厚度,针对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厚度标准。摊铺与压实机工作对路堤宽度也有要求,所以在填充时,也要注意。

4.软土填石路基特殊过程

在某些水多地带需要对基地进行大范围清理,在之后分层安排砂垫层,一步步用压实机压实,之后要对砂垫层进行防护处理,保证防砂层不被污染。

六、技术施工应用

1.保证宽窄度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宽窄度影响路基的承载力相互作用,只要保证好地基稳定,特别是岩石与颗粒的混合型,就能够保证前期施工的高质量。

2.垃圾清理彻底

在进行施工前要对道路进行打磨,修整,势必会造成很多施工垃圾,这就需要施工人员统一处理垃圾。保证总线状态不变,施工范围厚度也要把握在35cm以上,彻底清理垃圾,避免环境污染。

3.填石质量把握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符合施工标准,一步步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填石路基对施工质量影响很大,要更加细致进行施工。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路基一直的坚固,平整,同时要观测含水量,适时加入吸水剂或同类产品。保证含水量在标准线,控制把握施工的每一环节。

七、结束语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虽然在我国应用手法还不是很成熟,但却应用的很普遍。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国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此项技术上的水平,在这项技术中,要保证前期营造的整洁施工环境,为之后的是公共打好基础,也要准确的设计好排水系统,保证路面之后不出现积水问题,之后要进行细致的填料,一层一层的填料要求厚度,最后需要进行整体的审核,规划。道路建设是直接服务于百姓本身,所以做好道路建设是每一个参与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方恒浩.浅谈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01):158-159

[2]宋红艳.浅谈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4(06):101-102

[3]路立龙.关于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公路,2013(4).

[4]孙国,孙宏浩,王红霞.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篇4

关键词:市政 道路 路基 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而路基的施工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到道路桥梁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路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便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1.道路桥梁的路基概述

路基是路面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着车辆的荷载。稳固的路基是稳固的公路的前提,因此路基的质量很关键,要保证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路基与道路、桥梁相连,构成一条完整线路。根据不同地形条件,路基有两种基本的形式:路堑和路堤,即所谓的填方和挖方。路基是在路面上直接铺设的轨道结构,它由三个组成部分: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加固建筑物。路基不仅承受着轨道结构重量,又承受着行驶中的列车动荷载。路基经常受到地质、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路基应足够稳定和耐久。路基的工程建设有这几个特点:耗资较多、数量大、工程耗费劳力多、涉及面较广、工艺较简单。路基施工过程中改变了沿线的自然状态,挖填土、石方关乎到当地的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相对集中的土石方或地形复杂的路段,往往限制着路基施工工程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地质、地貌各不相同,而且地方环境与气候也相差很大,这些都会影响到路基的质量。当然,自然因素不是直接决定着路基的质量,直接决定路基质量的是施工工程的质量。路基工程的施工不仅涉及范围广,还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要想稳固好路基,就要把好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关。

2路基工程的基本性能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

2.1路基工程的基本性能

稳定性:软土层存在土层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对软土层进行路基的施工时,开挖出的坡体将因没有足够的支撑引起路堤进行下沉,严重的将会引起坍塌。同时,如果到遇到大量降雨归降雪天气,将会造成土坡路基发生滑坡。如果遇到冻雨等天气灾害,将会引起路基进行收缩,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路基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在道路桥梁建设完成通车之后,来回行走的车辆将会通过车轮对路面进行施加压力,进而使得路基发生了一定的形变,使得路基的强度不足以支撑道路桥梁保持稳定。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耐久性:随着道路桥梁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车辆的长期行走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对道路桥梁的耐久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荷载的影响都将对路基产生巨大的影响,降低路基的耐久性。

2.2路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对于路基的层次结构设计的不够合理,导致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荷载能力降低。路基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多层次的建设工程,这主要是由两大结构层次组成,即路基土层结构以及路基底基层结构。现在的路基施工单位对于路基的施工严重缺乏层次感,进而产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对于路基的渗水性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导致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受到各种雨水的侵蚀,这将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当将路基的渗水能力作为路基工程的质量指标。在进行路基施工时,路基的材料不够均匀,导致路面各处承载能力不同,使得路面的平整性降低。施工单位没有对路基材料进行质检,或者路基铺设的材料没有进行严密的压实,都将导致路基的整体密实性降低。在道路投入使用之后,将会因受力状况不同,造成路面不同程度的下降。

3当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以往施工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问题除妖出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1)道路桥梁的路面平整度不够的问题。对于路桥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的重要一个部分,但是从实践来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果没有严格的进行操作程序的管理,将会加重路桥路面的平整度急速衰减,这样将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颠簸感,并且对车辆运行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对于车辆的现车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车辆产生巨大的磨损,造成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2)道路桥梁的路基路面存在着损坏的问题。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在将路桥路面施工完成以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会出现路面大面积断裂以及破损的情况,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味的追求路面的平整度以及施工的进度,对于路基的夯实度没有进行严格检查,同时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沥青等质量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路桥路面的质量;第二,由于路桥路面的施工材料存在一定的收缩比,将会导致沥青出现裂缝,并因此产生路面发生损害;第三,路桥路面的排水设施不行,导致路桥路面存在积水,积水并不断往下渗透到路基的土层之中,这样长久下去将会造成路基的腐蚀、破坏,进而降低了路桥路基的稳定性;第四,在将路面进行碾压过后,路面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裂缝或者裂纹,然后经过雨水以及阳光等的侵蚀,路基路面的表层沥青将会出现破损等现象,这样将会严重缩短了路桥的使用年限,降低了其安全性。

(3)道路桥梁出现路基坍塌即跳车的问题。桥台沉降和桥头填土存在差异,导致梁伸缩缝与桥头搭板之间的连接度不够,在接口处形成阶梯状,降低了通过车辆的行驶速度,无法运行设计时的全线速度,也影响了行驶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并对桥梁产生较大冲击。究其原因,在于桥台后背回填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一些压实性能和排水性差的回填材料,无法形成良好的压实度,导致沉降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梁伸缩缝与桥头搭板的连接。

4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分析

(1)对于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产生的作用效果也各不相同。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阳光和水的影响,但是也受到路基本身因素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于即将施工的地质条件进行严密的勘探,并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第二,对于施工现场的排水应当结合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排水设施的设计,以便提高路基整体的稳定性。

(2)路基的填充物以及压实程度都将影响着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手段,对路基进行充分的压实,并确保其压实度达到标准。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当先进行试验性操作,然后根据现场的情况对路基进行严格施工,以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建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道路桥梁路基的施工,因此对于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已经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新型材料的研发过程中。现在,我国有关路桥施工技术依旧落后,计算机技术没有完全融入到施工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将路基施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提高路基技术的发展。

5结语

路基施工技术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运输的顺畅性,关系着整个交通网络的安全性。作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管理者,应当具有发展的观念,及时的引进国外新型的路基施工技术,在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以及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路基施工技术的难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使得我国道路桥梁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 马静南.对于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分析[ J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 0 1 3 ,(13).

[2] 佟建陶,刘磊.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J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 0 1 3 ,(16).

篇5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我国道路层面的施工中普遍使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材料。这种混合材料铺就的道路具有抗滑、平整、耐热、稳定等多方面的优势。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

一、道路层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沥青混凝土的搅拌

在搅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必须将搅拌温维持在130-165℃之间,搅拌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为了使长时间的搅拌过程中,温度可以一直维持在130-165℃的范围内,在加热沥青混凝土时,温度要略高于搅拌温度,一般在175-188℃之间为最佳,然而沥青混凝土的出场温度却要介于加热温度和搅拌温度之间,145-165℃之间较为理想。2012年,某国道的施工过程中,矿料加热温度超过规定温度范围,导致沥青在高温下变性,粘结性骤减,颜色暗灰,脆性增强,导致铺设出的路面开裂程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平整度和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工程施工的地点,一定要有专业的检测仪器,以便随时都能够检测材料的数据,保证各种施工材料时刻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各项指标。在搅拌沥青混合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搅拌的要均匀,不能出现结块、花白的情况。另外,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由于空气湿度大,碎石等材料的干燥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此时进行道路施工。

2.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针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用量,选择合适的自卸式汽车,同时根据道路工程的施工能力及运输距离等,确定合适的车辆总数,并且留有一定的备用车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在沥青混凝土的运输中,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运输沥青混凝土的车辆顶部必须全面覆盖,这样可以保证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同时可以防止沥青混凝土材料等发生泄漏;(2)在将沥青混凝土材料装入车箱前,需对车箱彻底清洗后,在车箱内壁均匀涂上一层保护层,保护层通常由柴油和水组成,这样有效防止沥青混凝土材料发生粘连等情况。(3)在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装卸过程中,可以使用搅拌机将混合材料倾倒入车内,在倾倒过程中,及时的挪动车的位置,可以防止沥青混凝土材料发生离析现象。(4)若卸料时发现,沥青混凝土材料有花白等不良现象,那么沥青混凝土材料不能继续投入使用。

3.摊铺沥青混凝土材料

当前的施工技术中,多数采用半幅摊铺法进行道路的铺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摊铺法必须确保上下缝层错开,错开距离不能小于30cm。在铺设第一层沥青混凝土材料时,可以采用高程控制桩的方法,这样可以对第一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设进行有力的控制,使其保持平整;在铺设第二层沥青混凝土时,则多数采用走滑橇法,走滑橇法能够自动找平,同样保证了路面的平整性。精确规划每天铺设的路面长度,可以有效避免道路工程中横向裂缝的产生。在铺设过程中,摊铺速度一定要恒定,突然的加速或者减速都会严重影响道路的质量。在摊铺开始之前,应确保加热熨板的温度高于70℃。若施工过程中构造接头位置出现了材料不足等状况,可以适当的进行人工补休,但是要时刻施工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总之,一切以路面平整、混合材料的连接紧密为首要目标。

4.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压实技术

路面铺设结束后,根据事先计算好的压实速度,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压实工作。若路面为直线,则要先压实两边,再压实中间;若是曲线路面,那么应从内向外压实[1]。压实路面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压、复压和最终压实。在这三个阶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若采用两辆钢轮压路机并行,必须保证压实速度维持在2km/h左右;若采用一辆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则可将压实速度提高到5km/h左右,也就是说,机械设备重量小,那么压实速度也要相应减小,机械设备重量大,可酌情加大压实速度。若没能在复压过程中使所有痕迹消失,那么压实工作就进行的不彻底,可以采取加大机械设备的重量的措施,继续反复碾压,直到达到施工标准为止。压实工作中,可将路面分为30-50m的路段,为了保证路面质量,每段之间的连接处应清楚的标注出来,方便司机的识别。此外,为了保证路面的质量,压路机在启动或停止时,应停在复压过的路面边缘,避免对还没完全压实的路面造成伤害。

5.接缝处理技术要点

路面上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连接处的紧密性,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中必须采用3m长的直尺对路面接缝进行检测,保证连接处的平整。在纵向接缝施工时,采用斜接缝的方式;在横向连接缝施工时,采用平接缝的方式。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通过对我市路面的调查分析后,总结出各种裂缝的成因,并对其加以分析,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一些技术上的建议。

1.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对我市某周边地区的道路路线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土层10m深度以内皆以沙土为主,沥青混凝土材料适合于该地区道路的铺设。2012年,该地区一条国道发生了沉降现象,沉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土层较为疏松外,还与该国道旁边紧邻的排水沟有关。因此在补救过程中,在沉降的路基点,将大块的石料铺设在碎石层的下面,同时将碎石层多铺了15cm的厚度,以此来增加路基的抗压能力。为了再次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将石灰与铺设碎石时取出的土壤以1:4的比例均匀混合后,摊铺在碎石上面,压实,至此,该路段没有再发生过路基沉降的情况。

2.混凝土层的技术分析

根据开裂的机理来看,混凝土层的开裂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拉应力过大。因此,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层开裂。现阶段,主要采用降低混凝土收缩量和减轻层间限制的方法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较为先进的膨胀补偿收缩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此种技术不但能够防止混凝土开裂,还可以防止混凝发生土渗水、自应力等情况。膨胀补偿收缩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膨胀系数,消除层间剪应力,达到减少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目的。在容易发生沉降的路基处,在混凝土层中增加双层10cm孔径的蜂窝状网格,材料采用钢筋,这样也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应力。

3.沥青路面层技术分析

沥青层面的主要技术数据主要是沥青计量和骨料特性等。沥青骨料的特性主要由膨胀系数和粘结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粘合剂的含量在沥青层面避免开裂中占主要地位[3]。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粘结剂十分重要。当前科技水平下,通常采用聚合物-沥青的方法满足放开裂的路面施工要求,聚合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苯乙烯、丁二烯、和醋酸乙烯基乙烯。

三、结论

本文论述了道路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并通过对我市主要道路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道路质量的几个原因,经过对成因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技术,为道路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市的道路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邓齐伟. 浅谈道路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技视界,2014,03:287-288.

篇6

关键词: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技术 道路排水

1 引言

在市政建设当中,对一个城市的建造来说城市道路是极其重要的,在城市的发展当中,地下管道工程的建造也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管道施工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开挖施工,但是在施工的现场,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顶管法渐渐被施工者使用,因此变得日渐主要。在顶管施工的过程当中,有些不方便开槽施工的工程,或是需要开槽埋设相对不经济的管道工程,用顶管施工采取暗挖的不开槽方式,可以防止地上建筑物与各种活动以及地上交通对施工作业产生的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投资,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顶管动工的安全性。

2 概述顶管施工技术

2.1顶管的施工技术

把顶管施工技术当作是一种新兴起来的开工技术,首要的就是要在道路的排水工程的开工当中使用,它被称作排水工程的非开挖管道,这是一种无需开挖管道的动工技术,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管道内壁比较光滑,可以加快施工的速度,因此它的密封性也比较好。此外,这种施工技术很安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但相对于明开挖施工而言,顶管施工一般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2.2顶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密封型顶管施工方法、开放型的顶管施工方法是当前国内比较常用的两种施工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顶管施工通常会将其划分为三大阶段进行施工:

2. 2. 1第一阶段是准备的阶段,对施工过程当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施工器材以及工具、材料与物资,还有施工人员的挑选以及招募等;

2. 2. 2第二阶段是工作井施工、接收井施工、千斤顶、导轨安装等。

2. 2. 3第三阶段则是顶管顶进施工的阶段。

3 工作井的设计以及施工

3. 1 工作井位置选择及尺寸确定

测量放样,确定工作井和接收井井位,顶管施工完成以后的工作井相应转变为检查井,接收井的顶管施工完成以后转变为相应的检查井。

3.1.1 工作井需要的最小的长度的要求

圆管顶进以后,顶管的管节所留出来的长度为0.5m;管节的长度为2m;千斤顶的长度为1.5m;后背墙的厚度为0.4m;取土的工作的长度为0.6m;工作井需要的最小的净长度是5 m。

3.1.2 工作井需要的最小的宽度的要求

计算公式:B=D1+2b;

举例说明:式中: D1--顶进的圆管外径为2.4m;b--导向的支架的两旁的工作井的宽度,b值取为1m。因为这个顶管是双排,圆管的净间距是3m,所以工作井的净宽度最小的是9.8m。

3.1.3 工作井的深度的确定

工作井的底板的标高是481.392及管道里面的标高为481.892,而底板和管道之间的净间距是30cm满足了导轨安装的要求的高度。原来地面的标高是489.892,所以工作井的深度是8.5m。

3.1.4 工作井的平面的尺寸的确定

工作井顶管是运用查看井转变应用,原来的设计的尺寸没办法惬怀顶管的尺寸的要求。转变后的净空的尺寸的宽度是10.2m,长度是5m。惬怀最小的尺寸的要求。如图1所示的工作井.

3. 2工作井施工

工作井在开挖之前,比须按设计的点位布设降水井,采取管井法降水。

接收井、工作井支护采取挂网喷锚防护以及围护桩。围护桩采取C30砼,桩径为1m,桩中心间距按图纸施作。在桩间护壁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是Φ8@15*15 cm,桩间贯穿采取Φ16加强筋,导入桩身16cm深,间距为@150cm,顶管接收井、工作井基本施作是40cm厚的C30钢筋砼+10cm厚的C15垫层砼。后背墙是40cm

厚的C30钢筋砼。工作井断面图见图2。

4 顶管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案

关于管沟,通常是要从下到上对它开挖,又或是遵从着见缝插针、先深后浅有时在对管沟进行施工的时候,会碰到结构物会妨碍施工这时候就需要在不伤害结构物的前提下,再把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环境相结合实行施工平行流水的施工方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操纵,因此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也能够处理动工现场的土方所聚积下来的问题。

5顶管污水管的施工技术流程

5. 1在施工之前,需要详细地勘查动工现场里各种有关的情况,然后按勘察的结果,制出科学适当的动工计划;

5. 2在施工当中,要对顶管工作井以及接收井的制作认真严苛地做好。除了要在井底打木桩加固之外,还需要及时的封闭井底;

5. 3管道的内外的直径应该要依据管道所受力以及道路排水工程的有关性质的状况来确定,除此之外需要用到何种材料以及对材料顶管的合理长度、强度的要求也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使用。

5. 4管理排水工程顶管施工

在上文之中己经提到,顶管施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般会将其划分为三大阶段。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对于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要对它全部实行勘测一遍,然后需要进行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施工的环境要有一定的把握,探测的要点是施工地的地质条件,然后再对其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路线进行稳定、可靠、合理地制定。要尽可能地在既保证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又可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性。

为了确保污水管顶管施工的精准度,在施工当中要给施工人员配备可以自动纠偏以及测量的仪器、设备,从而保证施工线路吻合设计的线路。又因为在顶管施工当中,需要常常对施工的过程进行测量以及校核,为了可以简化这些过程,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的场地设立地下和地上的控制测量体系。经过多次的顶管动工经验中总结出封闭土压均衡式型的动工工艺能够避免地面因为手施工影响而出现的沉降。顶管施工当中的测量以及纠偏要用激光水准仪以及全站仪来完善。

6 结语

顶管施工技术在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运用,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比较优良的影响,解决了管道埋设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管道堵塞、管道破坏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减弱了城市发展当中的对管网、道路建设以及建筑物之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加强在道路排水工程中的污水管顶管施工技术应用,完善施工工艺,对推进城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剑锋.大直径顶管穿越既有磁悬浮线路施工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 2011.

篇7

关键词:现场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应用

经过长期的磨练与积累,市政道路桥梁现场施工技术已趋于完善,现场施工技术在学科技术的辅助下,与原有的技术相比已有较高的进步,但现场施工技术依旧受到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相关的技术掌握也相对较难,而现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因此对相关技术进行强化极为重要。

1 市政道路桥梁的结构

桥梁建筑结构中主要的五大部分是指桥梁承受装载汽车或其他作用力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通过对这些构件承受作用的计算和分析,才能有效确保车辆通行时的安全。桥梁建筑结构中五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桥跨结构

桥跨结构是指路线遇到障碍而中断时,跨越这类障碍的结构物,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包括桥面板,桥面梁、以及支撑他们的结构构件如大梁,拱,悬索,其作用是承受桥上的行人和车辆。

1.2 桥梁支座系统

桥梁支座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支撑桥体的整体重量,将桥梁的一部分压力向下传导,起到压力舒缓与传输的作用,同时对于支撑桥梁的基础结构提供帮助,在提升施工过程的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有效加强整体桥梁的安全质量,并为后期的桥梁维护与保养提供有利条件。

1.3 桥墩

桥墩的作用是让桥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起到承载压强的作用,同时减轻桥身的压力,在两跨桥及两跨桥以上的长距离桥梁建造中,桥墩的应用较为普遍,长距离桥梁一般存在两侧受力不均的问题,而桥墩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中段桥梁的压力。

1.4 桥台

桥台是连接桥梁路面与路基路面的基础,为台后填土施工与道路施工分担压力,一般处于桥梁建筑的两侧位置,桥台是最为基础的施工项目,需要测量桥梁整体结构与水面的高度,从而决定桥台的高度,普遍的桥台高度不超过十米,较为大型的桥梁建筑,桥台高度大部分选择在二十米,所以桥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5 墩台基础

墩台基础位于桥体的下部分,处于桥台以下,是桥梁的主要组成部分,墩台基础关系到桥梁的抗震与抗压性,不仅为桥梁提供了基础的支撑力,也为桥梁的后期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墩台基础的建造标准需按照实际情况而定,在计算桥梁的总体结构长度与重量后,进行设计与施工,属于桥梁工程的前期建造项目。

2 市政道路桥梁现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因地形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问题

自然环境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影响问题由来已久,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难以开展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减慢,难以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近年来,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生物链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大量减少,从而导致病虫害不断增加,适宜人类居住的基础范围不断缩小,进而使可利用的施工范围也随之缩小,大型工程施工前,需要经过长期的计划与规划,才能进行施工作业,进一步加大了工程施工成本,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地理环境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影响不容忽视。

2.2 利益驱使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安全质量极为重要,近年来,因市政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甚至道路桥梁使用不超过五年便开始大规模的翻修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经济利益问题首当其冲,大部分的市政道路桥梁安全质量问题,多半以上来源于,当地有关部门为削减财政支出,导致工程施工费用不足,或拒绝给予施工人员劳务费,致使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长期搁置,建筑材料不足,仅能通过东拼西凑的途径来获得,甚至部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已使用超过二十年以上,但为控制成本,并没有将工程质量问题考虑在内,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所导致的市政道路桥梁安全质量问题较为多见。

2.3 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能力水平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为控制施工成本,在人员的使用上并没有使用专业的技术施工人员,而是雇用无证民工,进行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方面,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并没有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因此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再有就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当前我国从事本职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到百分之十,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均是参加工作后,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解,没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难以满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技术需要。

3 市政道路桥梁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道路桥梁翻模施工技术应用

当前道路桥梁翻模施工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之一,以安全质量较高,施工流程较为简便而著称,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用最多的材料是螺丝,需要选择具有抗压,抗腐蚀的螺丝,并且要对螺丝外表进行脱皮处理,保障螺丝质量,及时联系螺丝的生产供应商,提升基本质量,其次在混凝土的使用上,要求按照相关的实际情况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凝土(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混凝土比例按照4:2:1的比例进行制备),但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混凝土配比不尽相同,基础的比例配置公式是:1:x/(1-m):y/(1-n),该公式是最为简单,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混凝土配比公式,大部分的桥梁混凝土搭配均有应用,最后是模板的翻升与放置,模板是翻模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要及时的将模板覆盖在桥台之上,保障在第一时间模板进行整合。

3.2 道路桥梁滑模施工技术探究

滑模施工的流程相对较为繁琐,其中所需准备的材料较多,但使用最频繁的设备材料有,千斤顶、爬杆、高压油管、千斤顶架、模板、桁架、铺板、外吊架、内调架、栏杆、挑三脚架等,由以上材料组成滑模平台,需要施工人员按照相关顺序与流程进行安装,首先要将整体结构进行设计,保障内调架与墙体及外吊架的结构稳定,使其能够支撑起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的重量,其中在滑模平台的基础施工时,需要大量使用三角铁作为结构连接的主要接点。其次是铺板的设立,铺板是承压的最主要载体,所以铺板不仅需要高强度绳索的固定,在对铺板进行固定后,可将铺板的两侧利用铁丝进行连接,在铺板的下侧,利用横板进行穿插,使用螺丝进行最终的固定。最后是施工设备的安放与放置,需要多名施工人员,将千斤顶放置在滑模平台左侧贴近墙体的一面,在最终固定前,时刻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监视,保障后期千斤顶固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滑模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中滑模内外吊架的质量是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使用伪劣质量的钢材,将导致吊架结构开裂,上侧压力过大,钢材断裂,横板无法得到有利支持,不能够支撑上层压力,与横板连接的螺丝相继脱离,横板也随之掉落,在没有横板的束缚下,铺板没有稳定的中心压力,最后导致铺板大面积崩塌。一旦滑模平台崩塌,在滑模平台上进行施工的人员,不仅会从高空跌落,同时可能被墙面的砖体与机械设备砸中,危及生命,不仅对工程建筑产生不利的声誉影响,也对使建筑承包企业与部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关人员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4 结束语

革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成为保障城市日常稳定运转的基本措施,而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提高现场施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责任制度的改革将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提供便利,使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将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篇8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引言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有效提升道路建设的舒适安全性,相对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简单,但是具有比较复杂的施工技术环节,同时具有较好的质量标准,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提升道路建设的质量水平。

2沥青路面阐述

一方面,沥青路面相关理论主要是将矿质和路用沥青材料进行有效混合之后,在路面上进行铺筑。沥青混凝土增强了道路工程抵抗行走车辆和自然环境相关因素损耗的能力,促进道路工程建设得更加平整、增强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稳定。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沥青路面技术进行广泛应用,其中对于沥青路面具有比较多的分类方法,如依据集料类型,主要有沥青砂、土、碎石;依据材料种类,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沥青;依据施工方法、技术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含沥青碎石混合料和表面处理路面。另一方面,沥青路面的施工材料,主要是利用沥青混凝土,在路基上实施摊铺和碾压,建设成不同种类的道路。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黏度,选择适量的沥青材料和矿物集料进行全面均匀搅拌,在道路建设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行车荷载和自然环境影响因素长时间反复的损伤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1]。另外,沥青道路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高温环境中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在低温环境中保证道路的抗裂性,增强道路的抗老化、防渗水、安全、抗滑等能力,提升沥青路面的应用性能。道路工程中建设应用沥青混凝土,其中的原料可以采用石油、煤、掺用天然等沥青进行拌制,同时在工程建设中碎石沥青混凝土被广泛应用,结合路面的类型,气候环境和交通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例如热拌、炎热季节、热法浇洒、重要交通道路等施工中可以采用较稠沥青;对于冷拌、冬季、交通状况不繁忙道路等施工,可以采用较稀的沥青。

3道路工程中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必要性分析

沥青路面的建设对我国道路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有效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提升道路的安全舒适性,促进我国道路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另外,道路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增强道路的安全性,对于人民群众自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不合格,就会经常出现各种交通事故,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风险,比如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不合格,造成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开裂问题,对驾驶人员的判断产生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反应,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部分路面存在坍塌的现象,对行车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升道路的安全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故障的概率,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4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仔细观察和全面分析,对于沥青路面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是其整体路面结构受到一定的损坏,损坏严重时造成道路对行车难以承受,就会停止使用。另外,道路使用性能被损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道路整体结构基本完整,但是路面层结构受到损坏,降低了路面的平整性,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感。一方面,沥青路面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的技术选择。沥青材料对于整个道路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道路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同时受到外界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沥青道路建设中对于沥青材料的选择具有较多的问题。道路工程对沥青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虑,存在许多道路工程会选择相对价格占据一定优势的沥青材料,对于材料的安全质量难以进行有效保证,对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另外,部分道路工程对于建设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沥青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会采购质量较好的进口沥青,但是在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仅仅将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在道路表层进行铺设,但是在道路的基层和中层建设中选择的沥青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在道路后续使用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增加了后续道路维护和养护的成本。另一方面,道路工程设计合理方面的问题。我国对于道路建设制定详细的标准和要求,需要保证道路设计的规范性。例如,柔性沥青路面,需要技术人员采用弯沉值控制的形式,对道路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选择100kN双轮组单轴的轴载,同时设计沥青路面面层的过程中需要对弯拉应力、容许回弹弯沉等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考虑。

5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5.1选择施工材料

我们根据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对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工作进行严格掌控,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对原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进行严格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对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现场周边的自然环境、自然气候、交通实际状况、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等多方面的基础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和记录,邀请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和总结,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更加符合道路工程的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道路面层建设中使用A级沥青,在次干路或者以下道路面层采用B级沥青进行建设,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原材料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生产单位的正规,具有真实的生产许可证,对采购的施工材料要按照具体标准进行全面详细检测,保证所有材料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类型的沥青材料,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对沥青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促进其满足施工设计和标准的实际需求。

5.2沥青混合料拌制和运输

沥青路面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热拌冷铺和冷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拌制方式。目前,道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大多使用热拌冷铺的方式进行施工,该种方法需要专用拌和站、试验检测室的支持和保障,在拌和场地采用试验检测室,科学合理的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一般需要将热拌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左右,能够实现良好的道路施工成效。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在拌和站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均匀拌的处理。管理人员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运输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在材料装车之前,需要在运输车槽上涂刷一层洗洁剂,保证车厢底部没有洗洁剂的残留之后,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装车,能够有效防止沥青在汽车底板上残留,同时装车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装料顺序,可以在车辆的中间和车辆的后部分别配置一个工作人员,来回移动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装车,能够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将材料进行全部装车之后,要对拌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有效预防施工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降温较快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在运输车上安装篷布进行保温,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运输车辆将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之后,需要按照相关工作人员有效指挥材料卸料工作。道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将具体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对材料运输车辆安全稳定的装载性能进行保障,同时根据沥青材料的数量配置充足的车辆,促进施工材料供应道路施工的及时性,实现沥青路面材料铺设程序的连续性。

5.3路面铺设、碾压

道路工程路面铺设施工技术的管控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专业的施工技术,保证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避免由于技术人员自身综合能力不足造成路面铺设和碾压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在路面进行正式铺设之前,将施工路段进行全面清扫,保证施工路段的干净无杂物,同时对路段喷洒适量的透层油,增强路段上层和下层在施工建设阶段的黏结性。施工人员对于沥青混合料进行铺设施工的过程中国使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摊铺机,对摊铺机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路面摊铺施工材料的厚度进行详细测量,对松铺厚度的误差严格控制在0mm~3mm[3]。另外,施工人员对于路面进行摊铺程序完成之后,同时没有进行碾压之前,不允许任何行人和车辆进行使用,出现人员意外踩踏之后,需要根据踩踏实际状况,实施更换材料和人工补救措施,对踩踏部分进行及时妥善处理。施工人员完成材料铺设工作之后,需要立即开展碾压工作,可以选择钢轮振动压路机对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初压、复压,在碾压的过程中需要对路面碾压的温度进行及时观察,完成这些工序之后,最后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最终碾压,同时对压路机的行驶速度进行有效掌控,始终保持均速、缓和的速度进行施工。

5.4路面接缝

摊铺机在沥青路面实行摊铺的过程中,一般会留有纵向接缝,碾压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接缝碾压不到位,就会造成路面存在一定的高程基准面。技术人员需要对高程基准面进行分析,对于沥青路面的接缝进行处理,采用热接缝的方式实行摊铺,使用跨接缝方式实施碾压,对接缝的痕迹进行全面有效消除。另外,施工人员需要将道路废料进行清除,对路面进行涂刷透层油操作,采用摊铺机保证道路面层的平整。

5.5沥青道路开放

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根据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沥青道路的开放。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在铺摊层完成之后,需要全部自然冷却,在混合料表面的温度不超过50℃之后,才可以进行沥青道路开放佳通。沥青道路需要提前进行开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洒水冷却的方法降低混合料的温度,实现沥青道路提前开放。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constantly, city planning involves the urb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more important, but the current urb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require overall techn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from city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o improve, thus to upgrade the city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the city road; Bridge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交通的顺畅离不开城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特别是在当前城市规模极具扩张的今天,先进的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可是之前因为国民经济的落后,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如今已经严重不能够满足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面本文就来探讨如何改善当前的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法。

一、当前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在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中,桥梁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当前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技术和管理原因导致了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比如城市道路与桥梁出现严重裂缝,桥梁钢筋容易锈蚀,城市道路和桥梁铺面存在松散脱落等问题,完全达不到可靠性施工,结构优化施工的现代施工技术标准。

造成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施工单位领导缺少质量意识,相关技术培新不到位;整个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项目管理混乱,严重违反标准作业流程;招标及投标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某些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往往是通过关系来让某些不够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施工,自然难以保证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另外就是工程监理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等等。

二、对常见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做到有效预防

提升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质量可能形成的问题进行提前预防,都是现代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体现,下面就是对目前在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预防的措施分析。

(1)城市道路桥梁沥青路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这类问题现在几乎在每个城市都会出现,我们经常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正在施工的提醒,而这些城市道路往往通车不到一年或者两年,就会出现严重的沥青破损,裂缝以及坑洼,为此要预防这类问题,可以在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下面几个重点,其一,不能够片面追求个别指标,比如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喊出大干狠干100天,提前一个月一年实现通车的口号,在这种只注重进度不注重施工质量的大环境下,做到高质量的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全面考虑城市道路及桥梁工程的基层和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以此为指标来进行施工;其二,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前,一定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够随便因为领导层的特采就使用,同时在沥青混合料的碾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及终压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碾压操作规程来施工;其三,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比如《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来进行纵横向的接缝施工;其四,要控制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延度是否达标,如果采用拌制沥青混合料,那则要防止加热过度导致沥青被烧焦,从而影响整个沥青路的质量。

(2)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结束后,容易产生高填土下沉的质量的问题预防措施

在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结束,并且验收通车一年之后,就会出现深填,高填以及半填半挖以及在城市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等公路部位出现下沉的问题,目前这类问题,在很多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像压实控制不到位,分层过厚以及冬施措施不正确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是工程材料质量引起的,比如因为最大干容重以及最佳含水量存在计算错误,材料压缩系数明显的高于标准值,或者使用了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材料,引起的填土下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以预防为主,而具体的预防措施则需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防止漏夯和夯实程度不高,坚决杜绝超厚填土现象,在施工设备难以压实的地段,应该使用小型机械或者人工方式进行补充夯实;其二就是在新旧填土的连接处,填土接茬台阶的最低长度一定要认真把关,这样就能够表面接茬处超厚,夯实程度不够的问题;其三就是在道路回填土是,应该按照每种填土的不同类别,对每一种填充图进行相关的击实试验,由此获得的密度标准作为相应填土的标准,而不是为了省力省时,随便选择一种填充土进行相关的击实试验,得出的标准密度值成为其他各种类型填充土的共同标准,这样的作法是很难提升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质量的。

三、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与提升方向

(1)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改善点,应该更加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特别是从各种材料的规格,级配与配合比着手,加强检测分析技术,让该层的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能过获得技术上的支持。

(2)在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控制松铺厚度,特别是对基层边缘立模处,更应该提高压实程度,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初压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人工整修,而对于特殊部位大型碾压设备不能够有效的压实时,则应该通过人工锤及振动夯来进行分层压实,并且经过检测合格,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结构层的质量,与此同时,要对城市道路及桥梁工程的基层进行有效的养护,比如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养护法,或者采用沥青乳液对立面进行喷洒来进行养护。

(3)在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在沥青面层的浇筑前,应该对基层的平整度进行科学的检测,一般使用3M直尺这个工具来进行检测,发现基层平衡度不合格,应该及时进行重新平整,即使在发现城市道路的基层平整度没有问题,那也要对基层表面进行清理,一般使用压力水进行冲洗,让浮在基层表面的浮料和杂质被压力水冲走,如果基层表面的封层出现脱落,则重新喷洒沥青来不做下封层,总而言之,在浇筑面层之前,除了要保证基层的无污染,还要保证下封层的完好性。

(4)解决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匀的问题,这是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个重点之一,当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是由搅拌设备工作不正常,以及刚开炉以及混合料的温度偏低,再加上含水量大引起的。而且当筛分系统出现故障时,也会造成骨料级配出现质量问题,比如会出现花白料,致使在沥青混合料浇筑面层时,出现摊铺困难;如果沥青在搅拌时,温度过高,那会发生碳化,导致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延展,还有就是在浇筑压实时,由于司机技术水平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路面的台阶,导致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的下降,这些问题点,实际上就是施工技术的提升要点。

四、总结

城市道路与桥梁是城市化进程的最基础设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改善,都会极大的提升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提供最为基础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勤刚,史安宁浅析市政桥梁施工质量问题与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2.余.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分析[J] .科技风,2010(23)

3.于德营.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7)

篇10

关键词:公路道路;道路工程;工程施工;施工技术

前言

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告诉发展阶段很多年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运输中,包括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海上运输的特点是成本低廉,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公路运输综合了以上两种运输的特点,同时增加了覆盖面广的特性,这一特性是其他两种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所以在目前来看公路运输是人们所选则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而公路运输是建立在公路路面上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路面作为基础,那么我国的公路运输不仅在时间上会大打折扣,而且在成本上也会增加很多,所以说公路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影响公路质量的关键则是我们在公路建设施工时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

1现阶段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人为因素

道路施工建设中,影响到公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我们施工人员对施工工作的态度问题,有很多开发商或施工单位受到利益的驱使,为了在施工中尽可能多的获得利益,要在施工中将各种成本都以最低价进行选用,这样不仅是影响到施工的质量问题,在这种原则的前提下,承包劳动力的单位由于工程款小于正常的工程款,所以二包手中的可控资金变小,这样就会出现二包单位在人工上尽可能缩减的情况,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在一些较复杂的施工工艺上进行偷减的情况,这样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就产生了一定的隐患,另外在材料方面由于施工单位为了尽量减少开支,对商家的选择都是价低者得,只注重价格,对质量方面则不去进行要求,这就使得材料供应商为了获得利润而选送质量次一等的材料,例如水泥的选用,要求使用42.5的水泥,但是因为价格压的低,供应商可能会用表明42.5的水泥袋装32.5的水泥,用这种方法来降低进货成本,这种方法在材料上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还有钢筋方面,由于价格较低,商家有可能使用非标的钢筋代替国标的钢筋,或者用混搭的方式降低成本,像钢筋这样的骨料是建筑结构的关键,如果钢筋这一方面不合格的话那么整个工程的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最后是机械方面的选择,由于施工单位要求尽量降低施工成本,选用的机械很可能是没有合格证的或者是到期没有进行检测的设备,这样的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工作效率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在施工的稳定性方面也是非常差的,这样就对工程的质量埋下了一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

1.2客观因素

是在现阶段的施工中,外界的客观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例如地形地貌问题,周围环境问题,路基的承载力问题,这些都是可能导致道路出现质量隐患的因素。首先来分析一下施工线路的地形和周边地形可能会对公路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可能因为这一问题而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一般是出现在测绘单位和设计单位不能协调的配合,也就是说设计单位在对公路的设计中,没能科学合理的考虑到周围环境及地形可能会对公路建设中或施工完成后可能会产生的破坏,缺少了施工时的保护措施以及公路周边的保护设施,例如公路两边地势较高,公路容易积水,这样的话就需要相应的排水设施,以此来保证公路下面的路基能够避免因为积水的原因而产生的软化问题,或者在路基人垫高的位置,应该在堤坝部位设置相应的排水槽,这样才能避免因雨量过大对堤坝冲刷造成缓慢破坏,另外路基的承载力能否承受公路自身以及将来公路运输中重型车辆的也是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路基的承载力不合格一般都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施工单位在施工总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应有的施工工序,选用的材料不合格,这一因素是施工单位的问题,第二种就是勘察单位在进行详勘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按照一定密度进行实地勘察,存在假象,这样出具的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就存在了问题,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真实、严格的执行才能保证我们的公路建设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

2公路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在我们的公路建设中,有很多新式的技术投入到施工上面,通过这种良性的发展,我们的公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中,原本比较老旧的施工工艺通过更新换代,逐渐退出了施工的舞台,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总结和发展,将原本的精华部分保留,更新的技术代替工作效率比较慢的工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缩短工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那些新兴技术是成熟的,那些技术还需要完善,这样就刺激了人们对新兴技术的探索,我们在工业起步先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所以在建筑方面的施工技术在最初阶段也是相对落后的,但是我们在最近十几年的建筑工程告高速过程中,不断的累计经验,技术也在持续的发展,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国外技术的引进,我们的公路地基加固技术已经处于国际水平,只是我们在施工时的态度还有待提高。

3结束语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间的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公路是连接我们日常生活的纽带,无处不在,所以说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对公路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公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好坏,所以归根结底的看,公路的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到公路质量的因素,但是有很多企业仍然很注重费用的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就刺激了我们对新技术的探索,发明出新的技术并成功的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们在大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竺君灿,钱旺良,周松尔.刍议如何控制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