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22:4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总结了当前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1 目前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进展
1.1 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目前,我国的水工混凝土规定优先使用散装水泥。在水工混凝土中使用散装水泥可以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满足大规模的批量需求,是一项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施工新技术。
1.2 水工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使用
水工混凝土通常由胶凝材料、骨料、砂和水等组成,随着工程的需要,掺合料已成为水工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第五部分。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后,可以降低水化热,抑制碱骨料反应,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综合效益非常显著。常见掺合料有粉煤灰(也有用作胶凝材料)、凝灰岩、硅粉、氧化镁、陶瓷、金属或非金属矿渣等。
1.3 水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
近10多年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飞速发展,品种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技术也越来越完善,为此,规定在混凝土中必须掺外加剂。目前常用的外加剂有:引气剂、普通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等。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后,能够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整凝结时间,提高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增强混凝土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1.4 混凝土运输条码识别
在多品种混凝土同时运输的情形下,需要对其正确识别,传统的方法是在车辆的前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然而这种方法易于出错。其工作原理为:当调度运行指令后,红灯转为绿灯,即装有条码识别牌的车辆可以通行。车辆在行进中触发安装在入口处的红外开关,微机检测到该信号后,指令安装在识别棚上方的摄像装置和图像采集卡进行采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获取该车需运输的混凝土品种即秤杆号信息。根据每座拌和楼的生产状况,按照优化调度的原则,在识别棚出口处前方的显示牌指示车辆要去的楼号。同时,通知拌和楼按指定秤杆生产混凝土。整个处理过程大约在1秒钟左右全部自动完成。
1.5 混凝土保温技术
混凝土的侧面永久保温,已由过去的挂草席、布帘改为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化工产品。当采用拆模后外挂(或外粘)施工方法时,多选用适当厚度的聚乙烯卷材,为增加卷材强度,可在卷材两面覆上彩条布。当采用在立模后内贴施工方法时,多选用聚苯乙烯板材,拆模后保温材料就留在混凝土表面。当采用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施工方法时,则选用双组份发泡聚氨酯材料。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均比传统保温方法工效高,效果好,无污染,现场文明美观。
1.6 其它
除上述各项之外,还在陡坡与垂直运输设备、仓面五小机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另外在预埋冷却水管的材料和方法、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大升层(3m)混凝土浇筑、施工缝面采用低一级配的混凝土或同一级配的富浆混凝土替代铺砂浆以及混凝土温控、养护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2 水工混凝土养护方法研究与应用
2.1 养护方法
水工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生产中周期最长的工艺过程,养护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及水泥品种而定,一般养护从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h开始,并持续21~28d。多采用洒水进行自然养护,还有喷涂薄膜养护和塑膜包裹养护方法,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实现养护目的。
为了检验不同养护方法适应范围及实际效果,对具有壁薄、外形坡面与直立面多、表面积大、水分极易蒸发、施工水源远而不便等特点的成型混凝土构筑物。起初按惯例采用自然养护法,若在工程环境炎热、气候干燥的条件下,需在混凝土脱模后便开始养护工作.且草帘遮盖加洒水养护与无遮盖洒水养护要同时进行,养护时间21~28d,浇水次数根据气候情况和覆盖物的保湿能力决定,以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固定专人养护.实践表明,遮盖加洒水养护的混凝土比无遮盖洒水养护的强度增长更快,28d强度回弹平均值前者高于设计10%以上,后者在设计值左右变动,后者混凝土表面有不规则的干缩裂纹和起沙现象.分析其原因认为构筑物表面持水性差,水源不便,养护质量易失控,达不到养护要求,严重影响到构筑物混凝土质量.在无风或风小的情况下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方法,以不透水汽的塑料膜来保持混凝土中的水,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需求,但是养护效果检验认为,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的具体问题,不能满足混凝土强度均匀的要求,保证率低。
因此,混凝土养护剂便成为混凝土养护方法中的新宠。最初是靠引进国外的养护剂,后因为成本过高,我国便自行生产了混凝土养护剂,并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其中甘肃生产的JD混凝土养护剂,就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以及各部位强度的均匀性,满足混凝土养护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消除了自然养护和塑料膜覆盖养护方法难以管理、不能保证养护效果的缺陷,成为施工单位乐于使用的养护方法。
2.2 混凝土养护剂使用的经济分析
混凝土浇捣密实成型后,逐渐凝结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的.水泥的水化作用好坏与快慢与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养护,如果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期内不能经常保持在湿润状态,混凝土内的水分会迅速蒸发,混凝土表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或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降低.采用养护剂养护,由于保证了良好的水化热作用,生成晶态或胶态水化物,阻塞混凝土的毛细管道,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及耐久性.在一般工程环境条件下,要较好养护现浇混凝土,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按照相应的养护要求去做,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现实中往往做不到,特别是在炎热、干旱环境下,自然养护说来简单,做法明了,但要在混凝土养护期保持湿润状态却非常不容易,难在用水不便,有的结构难以覆盖与洒水,一般不便于监督,易习惯地进行象征性养护,养护次数与保湿程度不够,要真正达到自然养护的各项标准,其代价高于其它任何一种现场养护方法.塑料膜包裹或覆盖法,原理成立,但不能很好地贴在混凝土表面,一般条件下不易做到天衣无缝.混凝土中水分蒸腾,吸附于塑料膜下面,混凝土养护保证率低,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关键问题;预防
混凝土施工技术正逐渐从大型、高层建筑施工中退出,但在常规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除普通建筑外,一些设施等建筑方面也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依然具备较高的价值。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常规重点及易发问题
目前国内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在各类施工重点的总结上主要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分类,对每个施工阶段中的易发问题和质量隐患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即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分文三个阶段,即使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具体如下:
第一,施工前对常见问题的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方案所影响的质量问题均可在施工前进行控制,通过施工方案的改良来提升施工质量。目前,国内技术人员和学者总结的施工前质量问题控制方向主要有几类:最为常见的裂缝问题的防治,混凝土由于内部水热作用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问题;其次是施工的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地点天气、地理、水文等情况进行实际评价,进而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最后是混凝土工程的实际养护,不同的施工方案工期和成型质量有所差异,其所需的养护方案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按照已具参考价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第二,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混凝土的浇注和预埋材料的具体施工流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执行,具体施工中主要注意混凝土材料特点,注意浇注过程中的污物清理等,并应用合理的浇注和捣实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规避常见裂缝问题。
第三,施工后的养护。前文提到施工的实际养护工作在施工前就应做好方案设计,在实际养护中,要一句工程材料的配比、捣实度、环境因素、水文地理等因素对工程现场进行(有调整空间的)养护,例如拆模时间、浇水养护的时间间隔等。
2.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问题预防
结合前文总结的施工要点来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裂缝问题的预测,从而制定可靠的预防方案。裂缝预测主要通过混度应力计算来实现,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第二,混凝土裂缝实际防控方案。温度应力的计算仅能够达成对裂缝问题的预测,而且从前文的分析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一预测结果也不具备完全可靠的参考价值,应此在实际施工质量控制中,还要针对裂缝问题进行实际评价和预防。由于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自身问题,裂缝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混凝土裂缝存在有害和无害差异,一般的无害裂缝不影响结稳定性,且不会造成渗漏等情况的发生,而有害裂缝主要分为贯穿裂缝、沉缩裂缝等,这类裂缝的防治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方案,因此在实际操作前,应尽可能确定裂缝可能产生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如果裂缝类型不能准确预测,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监察人员定时监察,对施工到完工过程中出现的无害裂缝变化进行记录,从而确定裂缝产生的走向,进而进行过程中的预防。
第三,施工材料及配料的合理选择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工程完工质量。为了更好的对掺合料或者外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对混凝土的配料进行分析,有助于改善其的性能。目前国内较为前沿的混凝土实验材料控制方案主要为三掺技术,这一技术的实验和应用结果均证明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塌落度一小时损失均不超过30mm,能满足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第二,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膨胀剂,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粉料,也增加了浆体的体积,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第三,掺UEA比不掺UEA塌落度损失快,粉煤灰用量多塌落度损失慢;第四,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早期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应用粉煤灰混凝土,有利于强度增长。
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能够影响最终质量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材料及掺合料的搅拌质量、浇注质量,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环境条件、材料质量、材料性能指标等进行合理的仓储、运输、搅拌,施工管理方应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在浇注方面,首先,浇注前,要保证三个重点,即浇注区域无影响浇注质量的杂物、污物,浇注模版的数据信息完整,并在施工前完成检验。其次,在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每一层浇注完成后都要进行一次质量检验。最后,在浇注完成后,要对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再次检查,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借助有效方案提升混凝土抗裂能力。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这部分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冷缩和干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的开裂。现在商品膨胀剂有UEA膨胀剂,FH复合膨胀剂,FN-M明矾石膨胀剂;PG硫铝酸盐型膨胀剂等等。在混凝土中掺入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如在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混凝土捣实技术的合理选择有利于改善完工质量。从目前国内应用情况来看,混凝土捣实的最佳方案是采用振捣,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三道振捣。这一施工方案要求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分段分层设计,对每一段进行振捣,保证振捣充分,并且每一个施工层、段的振捣质量差异较小。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
4.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方案
由于混凝土工程养护工作基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在此仅总结混凝土养护中的通用养护方案和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建筑中墙体混凝土的养护需要应用到带模养护,带模养护一般要求不低于7天(自振捣完成后就开始计算);洒水养护是规避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常见方案,在常规施工中,洒水养护需要进行隔离保温;部分隔空层和建筑顶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养护,可通过覆盖薄膜、麻袋等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1]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1(03)
[2]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3]鞠恒进.浅谈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法的施工技术[J].山西科技.2011(02)
篇3
中图分类号: TU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方案确定
1.1裂缝形成的机理
由于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从裂缝的形成机理来看,大体积的混凝土开裂,主要是混凝土承受的内部应力和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因此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和降低混凝土内部应力(特别是温度应力)。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以保证抗拉强度的关键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混凝土内部应力主要通过控制砼里表温差来实现。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高后,必然会向混凝土表面散发,如果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过快,必然造成混凝土里表温差过大,从而引起温度应力过大而造成混凝土裂缝。控制砼里表温差应尽可能地阻止或减缓砼表面的散热速度。而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控制砼环境温度接近或等于砼表面温度,或在砼表面覆盖保温层,可以有效的减缓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
1.2方案确定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及冬期混凝土早期易受冻的特点,通过对砼把关、浇筑过程的控制,确定采用多种能整体移动式保温棚,采用保温棚养护、蒸汽养护、蓄热保温等综合养护措施,通过蒸汽养护和暖风机加热保温以提高砼的早期强度、控制砼环境温度以控制砼里表温差,采取温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确保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
二、方案设计
2.1保温棚设计
多种能整体移动式保温棚,包括钢结构骨架、保温层、跳板支架和活动门,所述钢结构骨架是整体固定的,跳板支架,安装于保温棚内侧壁的钢结构骨架上,可以转动从而水平打开固定,跳板支架打开固定后,其上可以铺设跳板,作为操作平台。保温层为透明的树脂阳关瓦,其强度高,耐冲击。活动门设置于保温棚的顶面,方便浇筑混凝土等施工活动的进行。
2.2温度控制措施
2.2.1计算砼的绝热温升值
以承台为例:已知承台长13.9米,宽6.3米,高1.8米,混凝土设计为C30P8F300,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根据砼配合比得知水泥用量350Kg/m3,引气泵送剂7.8Kg/m3,膨胀剂40Kg/m3,粉煤灰90Kg/m3,砼外掺剂折减水泥用量:(7.8+40+90)×0.25=34.45Kg。计算水泥用量取Mc=350+34.45=384.45Kg/m3。水泥的水化热量Q=377KJ/Kg,砼浇筑入模温度To>10℃,砼比热容C=0.96 KJ/Kg.K,砼密度ρ=2400 Kg/m3,砼的弹性模量Ec=3.0×104N/mm2。
2.2.3 确定温控指标
根据计算的砼绝热温升值为62.9℃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可以确定砼表面温度最低为37.9℃,则环境温度应控制在37.9℃以上,可以避免砼表面温度散热速度过快从而控制砼里表温差不超过25℃。但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定:蒸汽养护砼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得高于80度。据此,确定采用蒸汽养生时环境温度控制在37.9℃-80℃度之间。
2.2.4确定温度控制措施
2.2.4.1保温棚:保温棚采用的是一个组合式并可用吊车移动的钢结构专用保温棚,施工时将保温棚扣在承台基坑之上。
2.2.4.2蒸汽加热:蒸汽加热采用一台1吨蒸汽锅炉做为加热养护专用,利用保温棚作为蒸汽养护大棚。
2.2.4.3测温:保温棚内温度测量采用水银温度计,布置在保温棚四面,每面一个测点;混凝土内外温度的测量采用预埋测温线的方法。
2.2.4.5成立养护测温小组,测温前,对测温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三、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以我公司施工的承台为例,本工法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保温棚法浇筑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控制要点
3.2.1混凝土控制
承台砼采用商品砼,首先确定商品混凝土厂家,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协商,按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有关技术规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砼为C30P8F300砼,经协商确定:商品砼水灰比不大于0.45,水泥用量不大于350kg/m3,砂率控制在36-40%之间,对于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粉煤灰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3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按市政桥梁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不小于10℃,坍落度按大体积砼施工规范要求不大于16。
3.2.2温度控制
3.2.2.1测温时间规定:混凝土养护1-3天内,每一小时测温一次,3-7天每两小时测一次,7-14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14-28天每六小时测温一次,并做好测温记录。
3.2.2.2混凝土养护期间,测温小组要严格按照规定,24小时不间断的测量混凝土各测点的温度,发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超过25℃,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报告,采取蒸汽升温的方法增加保温棚内的环境温度,控制棚内环境温度接近混凝土表面温度。
3.2.2.3拆模时必须保证棚内环境温度和砼表面温差不小于20℃
3.2.3拆模控制
当砼内部温度达到最大不再增长时,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采取逐级降温的方法关闭蒸汽,在控制降温速度的同时,需量测每个监测点的温度,将混凝土里表温差控制在25℃以内,将砼表面与保温棚内环境温差控制在20℃以上,开始拆模.
3.2.4蓄热保温
拆完模板后,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喷涂砼养护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外侧再覆盖棉被。覆盖好棉被后,再逐渐降低保温棚内温度,当保温棚内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相接近时,再拆除保温棚。
蓄热保温养护时间;当砼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小于20℃后或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保温层。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混凝土 缺陷 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常见缺陷
常见的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有:麻面、蜂窝、漏筋、孔洞、错台、外形缺陷(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外表缺陷(掉皮、起砂、玷污)及裂缝。
二、混凝土常见缺陷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2.1麻面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处理措施
表面作粉刷的或作防水层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2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漏浆);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处理措施
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正钢筋不受侵蚀,采用表面抹浆修补,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湿润,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来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2.3孔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粗骨料被卡住。
处理措施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2.4外观缺陷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
处理措施
混凝土表在不平整现象较严重,而且将来上面没有覆盖层的,必须凿除凸出的混凝土,冲刷干净后,用1:2水泥浆或减石混凝土抹平压光。对错台大于2 cm的部分,用风镐或人工扁平凿凿除,并预留0.5~1.0 cm的保护层,再用电动砂轮打磨平整,使其与周边混凝土保持平顺连接;对错台小于2 cm的部位,直接用电动砂轮打磨平整。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对错台的处理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修补效果最佳。
2.5裂缝现象
常见混凝土裂缝有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沉陷裂缝、温度裂缝。
2.5.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产生原因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即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
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5.2塑性收缩裂缝
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预防措施
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入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篇5
【关键字】混凝土 过程 控制
前言
商品混凝土具有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在很多城市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商品混凝土做为建筑业的一项新技术,在生产、施工中都不可避免地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课题。由于装备水平、技术力量和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以下就在现场施工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
生产,施工过程及常见问题
1、混凝土拌制和运输
砼是一种混合材料,砼成型后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可判断其质量的好坏,因此,从搅拌运输的各道工序施工中,应杜绝任何缺陷,并以此控制附加水量,减少坍落度损失,减少塑性收缩开裂。在砼拌制、运输中有以下几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1)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砼浇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直径。达到控制温升和水化热的问题。
(2)砼拌和物的运输距离如较长,可以用缓凝剂控制砼的凝结时间,但应注意缓凝剂的掺量应合理。在计算外加剂用量时,应先按外加剂掺量求纯外加剂用量,再根据已知浓度外加剂,求出实际浓度加剂用量,对于大面积的砼地坪工程尤其如此。
(3)随着泵送混凝土迅速发展,流动性与好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增加、水灰比增大,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均增加及其它外加剂增加等一些因素变化,导致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作用。因此,严格控制配合比可有效控制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
(4)在炎热季节或大体积砼施工前,尽量使用大掺量掺合料的配合比生产混凝土,对于高温季节里长距离运输砼的情况,可以考虑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砼达到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5)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避免在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温度最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2、混凝土浇筑和修整及温控措施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浇筑砼时,应尽量避免当日的最高温度时间浇筑;要求项目上配备足够的人力、设备和机具,以便及时应付预料不到的不利情况,并随时控制好砼表面与外界的温差及砼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的影响。控制开裂主要因素是约束温差及收缩砼的极限拉伸。
(1)加强施工中的温度观测,必须重视温度管理,施工中若能控制实际温度差小于容许值,就可避免产生温度裂缝。温度管理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种温度观测。目前,测量砼内部温度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是电阻式、热电偶式和棒式、酒精、温度计等。
(2)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在砼浇筑过程中,应使实际测量的温差小于允许温差,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降低浇筑温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应注意骨料防晒,加冰屑或冰水搅拌砼,运输中的容器加盖,防止日晒;降低水化热温升,主要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采用良好的配合比,来降低水泥用量;为防止表面裂缝,可采取提高砼表面温度的措施,如在砼结构的外露面覆盖保温,搭设保温棚和覆盖塑料薄膜。
(3)对大体积砼的浇筑,为了降低砼内部的最高温度,可以在结构内埋设冷却水管(蛇形管)通人循环水进行冷却。经试验埋设冷却水管的混凝土其内部最高温度可以降低4―6℃。
(4)对于大面积的现浇梁板的施工,应做好砼浇筑方案,明确出砼的浇筑方向、浇筑顺序,在适当的部位增加UEA砼膨胀带,并要养护14天。
(5)配合比的计算是砼技术关键,常规计算配合比,不但水泥用量增加,成本加大,而且容易砼温度应力过大,使砼产生开裂,破坏耐久性。以低水泥用量有效养活水化热降低砼的温升值,以大掺量掺合料增加砼密实度和体积稳定性,采用复合高效外加剂,有效降低水胶比,保证了结构设计强度要求。
(6)在施工中采用底水胶比大掺量粉煤灰,不仅满足强度要求,而且由于良好的施工性能,使整体连续浇筑成功,保证施工质量,块体砼的内外温差始终低于20℃,有效控制裂缝出现。
3、混凝土的养护
夏季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的的养护。
(1)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优先采用蓄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1―2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的湿润状态,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的养护龄期。
(2)对于大面积的板类工程,采取养护剂养护是较为实用和方便的,白色养护剂所形成的薄膜还能反射阳光,降低热量吸收,抑制混凝土的温升。
(3)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折膜时最好为其表面提供潮湿的覆盖层。
(4)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部温度高,表面失水很快,需要补充水份。微膨胀剂只有在足够潮湿的状态下才具有补偿收缩的作用,减少裂缝出现的可能。
4、混凝土工作性不良
(1)搅拌车载货前未将余水倒尽,致使混凝土送入搅拌车再泄出时坍落度异常大。
(2)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加水,致使水灰比增大,工作性也变大,使混凝土易离析及强度降低。
(3)混凝土到达工地时坍落度太小造成不易浇筑。
(4)混凝土运至工地等候过久,致坍损过大,造成工作性不良。
(5)为防止混凝土产生龟裂,常有使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致使致浇筑效果不佳。
(6)混凝土出厂时一切正常,但天气太热或混凝土温度超过32℃,混凝土干得太快致使坍落度损失太大,到达工地时无法卸料。
5、混凝土发生离析
(1)施工时,浇筑软管口至浇筑面落差太大,材料产生分离。
(2)用长滑槽施工,在卸料口处未以木板挡住使骨料分离。
(3)以浇筑管管尾的短软管推料致混凝土析离。
(4)梁、高柱、高墙及其角落处等常产生粒料分离。
6、混凝土龟裂及渗水
(1)浇筑楼板时,如遇风大且炎热(26~30度)天气,现场缺少养护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呈不规则状,或产生与钢筋呈平行与垂直的龟裂,裂缝甚至贯穿楼板。
(2)部分梁与板的转角部位发生渗水。
(3)浇筑后因构件断面深浅不同易引起龟裂。
(4)浇筑后养护天数不足或龄期不足就加重载于结构物上,产生龟裂。
(5)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常发生裂缝,或因施工方式有误产生施工缝致表面产生龟裂。
(6)浇筑楼板时将混凝土输送管直接置于钢筋上, 致钢筋振动造成已浇筑的板内混凝土与钢筋间产生间隙, 形成漏水路径。
7、混凝土外观不良
(1)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未干、表面泌水严重,有严重起粉现象,混凝土浇筑拆模后有水纹,混凝土外观表面色泽不一,表面出现白色的白花状,且呈不规则散布,并出现裂缝及渗水现象。
(2)结构完成拆模后,表面正常无粉状,但墙面粉刷无法与混凝土结合。
(3)构造物第2天拆模,部分混凝土表面松散并粘模板。
(4)混凝土未正常凝固(因减水剂使用量计量错误,或因计量设备破损漏出使缓凝剂过量)。
(5)拆模后外观颜色不一且部分易脱落,强度不足(取样分析后发现有掺粉煤灰过量)。
8、其他
(1)预拌车数量不足,输送间隔时间太久致已浇筑混凝土形成施工缝。
(2)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发现每层楼板均有局部小面积呈现全是砂料且明显强度不足,有的部位可以用细钢筋挖除的现象。
篇6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技术; 温度控制; 防冻
在长期的建筑施工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混凝土的特性,并且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但由于施工条件和时间的不可控性,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施工条件恶劣的冬夏两季,由于温度和水分差异较大,如果不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将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最新的,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新手段与更多人分享。
下面我就工作中学习到的关于冬夏两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论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供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交流。
一、夏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在这个阶段进行混凝土项目的施工要针对混凝土中水分蒸发量大,干燥速度快等特点,通过施工技术解决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现象,避免施工后建筑产生裂缝、脱落、渗漏等现象。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能够正确分析不利影响因素,进而指导施工人员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或使之降到最低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混凝土浇筑和修整、混凝土的养护对冬夏两季混凝土施工中可采取的技术手段进行论述。
(一) 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在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升温,减小坍落度损失,减少塑性收缩开裂。
1、混凝土搅拌生产温度控制
(1) 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生产前,除对用于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外,还需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温度测试,详细测出原材料的温度,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水、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温度。
(2)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计算的拌合物机、入模温度、实测的拌合物机、入模温度和原材料的温度、气温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和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 初步确定拌合物的机温度T1,计算混凝土的入模温度T,,当T2>30℃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当T2<30℃时无需采取措施,可直接进行试拌。
(4) 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先进的二次风冷骨料与加冰片和冷水拌和混凝土。
2. 运输中温度控制和水分保持
(1) 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距离。如距离过长,应根据配比要求加入缓凝剂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这一点在大面积的混凝土工程中尤为重要。
(2)如需较高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可适当加入高效减水剂使拌合物坍落度维持更长时间,同时高效减水剂还有减少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拌合筒中热积聚。
(3)骨料温度不宜过高,控制方法常采用地下水或井水喷水冷却,另外需要经常检测含水量。
(4)混凝土施工时间要避开白天温度较高时段(12时―14时),高强度混凝土施工最好选择在夜间或阴天,如时间上无法安排,可采取以下措施:在现场搭设混凝土输送车使用的遮阳棚;在混凝土泵垂直管上和水平管上包敷30mm厚湿水海绵或湿麻袋等;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冷水(深井水为佳),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后产生的高温。
(二)、混凝土浇筑和修整
1. 浇筑时,应先湿润基层和地面边模,浇注过程应该快速而连贯,表面如果有泌水时及时进行修整。
2. 避免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湿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最高不得超过28℃。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超过1.0kg/(m2/h)就应采取适当冷却措施(淋水或防风),否则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如已经出现塑性收缩开裂,喷洒养护剂以控制砼表面的水分蒸发。
4. 降低与混凝土有关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材料的温度,如浇筑溜槽、输送机、泵管、砼浇筑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必要时应洒水冷却。成品料场的骨料,堆高一般不宜太低,并应有足够的储备;通过地垅取料; 搭盖凉棚,喷水雾(砂子除外)等。
(三)混凝土的养护
1. 夏季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2. 优先采用蓄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状态,并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的养护龄期。
3. 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拆模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覆盖层,进行潮湿养生。
二、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1. 搅拌中的热量保证
(1)搅拌用水必须进行加热处理,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好入模温度,在保证入模温度的前提下,计算出水的温度,一般水温不得超过75℃,满足水泥不出现假凝和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小于10℃。
(2)对混凝土的拌合水温、出机温度及骨料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并作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
(3)对砂石料棚在密封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进出口加装棉卷帘,在料棚内进行加温,装载机进棚时卷起卷帘,上料完成后放下卷帘确保防风和保温效果良好。
2. 运输中的保温措施
(1)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距离。如距离过长,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在混凝土罐车的表面裹上厚棉织品保温,减少热量损失,保证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2)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运输路线做好排查工作,确保道路畅通,控制发车间隔时间,避免混凝土运输车在施工现场等待时间太长。
(3)当几个架子队同时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混凝土罐车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架子队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混凝土所需总量,合理安排运输混凝土罐车数量及发车时间。
(二) 混凝土的浇筑
1.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基面上的冰雪和杂物。尽量在一天中温度较高时段进行浇筑,而且速度要快,以减少热量损失. 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2. 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加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一旦发现混凝土结冻应进行二次加热搅拌再浇筑。
3.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pa.浇筑柱体时应由外向内以对称的顺序浇筑,以防模板逐渐受推力向一边倾斜,造成误差积累而难以纠正。
(三)混凝土的养护:
1.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2. 注意监测,保证混凝土内部―外部―环境之间温度差不超过25℃。可采用塑料薄膜上覆盖草垫进行保温养护。如果是结构浇铸,应该在未浇铸之前对模进行保温材料的捆扎,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铸。拆模后也应该继续覆盖保温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3.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因此可以改变常规做法,晚间浇筑混凝土,待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时再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和压纹。
篇7
关键词:无砟轨道;干旱大风高温;测量、浇筑、抹面、养护;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项目部LXTJ6标段二工区线路全长22km,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我施工区段地处新疆吐鲁番地区,跨越三十里风区,气候干燥,旱季长、降雨少,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针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质量标准高、技术难点多,结合无砟轨道道床设计结构形式及吐鲁番地区的特殊气候情况,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汲取相关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和施工工艺,并经过施工中不断总结,形成了该气候条件下无砟轨道施工的初步施工技术,供大家探讨。
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内容
无砟轨道主要工程内容有:CPⅢ测量、路基支承层、桥梁底座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无砟道岔原位铺设长枕埋入式道床板等工作内容。本文着重对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3 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无砟轨道道床板由双块式轨枕、C40钢筋混凝土构成。路基地段道床板宽度为2.8m,高度26cm,采用19.5m单元板分块浇筑,每3.9m设置一条横向假缝,缝宽10mm,缝深6.5cm,每19.47m设置一条横向伸缩缝,缝宽30mm缝深26cm。
3.1施工准备
主要包括:施工设备准备、材料准备、测量准备、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结构的综合性检查以及其它技术准备工作,如:进行结构物表面检查验收、控制网测量、结构沉降变形及铺轨条件评估等。
3.2测量放样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表面的浮渣、灰尘及杂物,依据CPIII控制点,每隔5m在支承层(底座板)及隧道仰拱回填层或底板上测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与道床板边线控制点。以轨道中线和道床板边线控制点为基准,带墨线弹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的边线位置。
3.3钢筋安装
钢筋在钢筋棚集中加工,按照已放轨道中线和边线及设计图纸,用石笔沿墨线定出纵向和横向钢筋的位置。然后依据点位安装道床板钢筋,先安放纵向钢筋再安装横向钢筋,底层钢筋净保护层35mm,侧面净保护层为50mm,纵向钢筋接头按设计要求错开,接头搭接不小于700mm。除纵横向接地钢筋按规定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含轨枕桁架横向钢筋)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卡(或绝缘绑扎带)牢固绑扎。相邻纵向钢筋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小于1m。
3.4轨排粗调
在底层钢筋布设、轨排就位以后,开始对轨排进行粗调作业。粗调采用人工或粗调机进行,粗调前对轨排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枕距、轨距及轨道落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利用起道机或粗调机提升轨排,采用起道机每4-6个,根据技术人员测量的高程,将拼装好的轨排进行提升至设计高程,提升时需要两侧同步进行。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应用鱼尾板进行连接,轨缝宜控制在10mm内。钢轨接头不得位于承轨槽之上,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及错台。
3.5接地施做
接地焊接:接地钢筋间采用L型钢筋进行焊接,L型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 mm,双面焊接不小于55mm,焊缝厚度不下于4mm。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接地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与模板密贴。
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钢筋绝缘卡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010Ω,检测采用高阻测电仪进行测试。
3.6伸缩缝及假缝设置
路基单元每隔3.9m设置一道宽10mm,深65mm的假缝,假缝采用泡沫板及嵌缝胶材料填充,假缝采用钢板一次成缝。单元板间的伸缩缝宽30mm,中间设置φ30无粘结护套式传力杆,传力杆以下部分采用聚乙烯泡沫填充,以上部分采用钢模成缝后,设置锯齿形聚乙烯泡沫并灌嵌缝胶。道床板伸缩假缝及伸缩缝与支承层假缝偏差不得大于30mm。
3.7轨道精调
配置采用全站仪、精调轨检小车,采取定点测量模式对轨排的支撑点位测量,根据实时显示对应点处的轨道位置、设计位置、位置偏差及调轨方向,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精调后支撑点处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中线2mm,高程2~0mm,水平2mm。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再次对每根轨枕处对应的轨道进行复测。
3.8混凝土浇筑
本工序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混凝土输送;混凝土浇筑;抹面及清洗。
3.8.1准备工作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承层、底座板及隧道底板表面的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并宜提前2小时洒水湿润,轨枕四周及底部采用喷雾器喷雾保湿。
②对钢轨、横梁采用土工布覆盖,扣件、轨枕用定做的塑料防护罩覆盖,浇筑前对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是否完好。
3.8.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对精调好的轨排,用精调小车进行复测并采集数据,并检查轨排的竖向和横向锁定是否到位。合格经确认后方可及时进行道床板的混凝土的浇筑。
3.8.3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试验室检测每车的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混凝土塌落度控制为不大于140mm。合格后灌注入模,泵送不能满足时,应采用其它入模方式。
3.8.4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高于30℃。
②混凝土浇筑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进行,应逐个轨枕盒进行,待前一轨枕盒内混凝土充满后,浇筑口方可向前移动,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前移至下一根轨枕继续往前浇筑。
③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捣固棒接触轨排与支撑架。同时应注意轨排几何状态的变化,保证轨排、模板、支撑架的稳定牢固。
④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轨枕下混凝土的密实,由轨枕间逐步梯次浇筑,同时初凝前在轨枕四周要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开裂。捣固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捣固以混凝土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准,确保混凝土质量。
3.8.5抹面及清洗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收面。混凝土浇筑入模振捣密实后,从已完成养护段,把特别加工的施工棚推过来,用缆风绳固定好,在施工棚内进行人工整平、抹面,采用自制整平模架控制标高整平。收面分5次进行,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即可用木抹完成粗平(第1、2次),1小时左右后再用钢抹抹平(第3次),本地区空气干燥、蒸发量大,需在第3次收面前喷洒减蒸剂,喷洒要均匀。在第3次收面后约30分钟后进行第4次的收面,约30分钟后进行第5次的收面、压光(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因气温、环境影响,需根据现场实测得出数据指导施工),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枕下、假缝、断缝及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抹面,收面时不能单纯抹光,要用力挤压拍实。并按要求设置排水坡,严格控制顶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②在第3次收面后,即可安排人员对钢轨、轨枕、轨排框架上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洗,清洗时需注意不得将水滴入混凝土面上。
③混凝土在初凝后应及时放松扣件、支腿螺杆、鱼尾版,避免钢轨应力将混凝土拉裂。
3.9混凝土养护
无砟轨道施工混凝土养护,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决定统一采用以下养护方式:养护剂+塑料薄膜+蓬布。
3.9.1防风加固措施:采用在支承层或基床植筋,蓬布挂孔,蓬布四周紧固、中间压实的加固方式。
3.9.2养护方法:在混凝土完成收面之后,表面无浮水,用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进行喷涂,侧面在脱模后进行。喷涂时,采用喷涂一遍和滚涂二遍相结合的方式,用量宜为0.3~0.4 kg/m²。养护剂喷涂完成后,立即进行棉被+塑料薄膜+蓬布覆盖,四周应包裹严密,养护时间不小于28天。
3.9.3在混凝土初凝后,对轨道进行数据采集,并立即解开夹板螺栓、松开扣件等固定装置,释放钢轨应力,避免将混凝土拉裂。
4 无砟轨道控制要点
施工中,通过认真总结实践,形成“三高、八要点”控制要点。三高:几何尺寸精度高、混凝土密实强度高、表面光洁不开裂。八要点:测量、检测仪器保证,轨道空间几何尺寸要求通过精密测量保证,轨道绝缘要通过现场电阻测试保证;轨枕质量保证,轨枕要合格,在轨枕生产、运输、布设时要保证轨枕质量,包括轨枕是否有裂纹、缺棱掉角、桁架是否开焊、桁架是否变形等,合格后方可上道使用;混凝土拌合质量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要掌握控制好,塌落度不大于140mm;施工准备保证,道床板浇筑前,支承层、轨枕要提前2小时浇水湿润,施工时表面不得有集水,施工中对已干燥的支承层、轨枕表面要喷水湿润,先用水湿润支承层和轨枕面,混凝土开始浇筑前15分钟,用湿抹布将轨枕四周擦拭湿润,水分湿透轨枕,轨枕底部用喷雾器喷水湿润;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灌注的顺序要控制好,由轨枕间逐步梯次浇筑,确保枕下混凝土密实,在轨枕四周要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开裂,混凝土浇筑记录,道床板施工流程数据量化表;混凝土收面压光控制,混凝土收面要到位,轨枕四周、枕下、假缝和断缝处要精细,收面时不能单纯抹光,要用力挤压拍实。通过4~5次收面,可以防止早期裂纹产生,必要时搭设棚架;应力释放量化及工具轨保护,扣件松开的时机要掌握好。工具轨的精度要高于轨道,施工时妥善保护。不论采用压痕法或时间控制,要根据不同环境温度、浇筑时间,对松开扣件的时机进行准确量化;混凝土养护控制,养生要到位,尤其是浇筑后前72h至前5d尤为重要。要及时喷涂养护剂、覆盖、保湿,防风,拆模后,两侧及时涂刷养护剂,做好养护记录。
5 无砟轨道施工总结
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是核心技术,浇筑抹面养护是关键环节。无砟轨道要求一次成型,精度高,容许调节量小,为保证控制网精度,同步加密CPII、测设评估CPⅢ控制网。其次,轨排粗调后采用轨道小车多次精确检测,利用专业的测量配套软件进行控制,对混凝土浇筑前轨排的高程、中线偏位等各项参数动态监测和控制,并对浇筑后的道床板进行各项数据检测分析,验证测量及施工误差值,确保精度。干旱大风高温地区混凝土施工防止开裂是关键,因此在施工中采取多次振捣,尤其轨枕四周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结构密实;多次拍打抹压收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初期收缩裂纹;利用养护液附加覆盖材料多层养护方式,减少水分蒸发,保水保湿,防止产生开裂,确保最终混凝土强度。
6 结语
通过长期大面积干旱大风高温条件下的无砟轨道施工,掌握了具体施工参数,试验数据,施工方法,积累了丰富施工经验,总结了无砟轨道施工成熟工艺,并且施工过程可控,质量稳定达标,满足各项要求。
兰新线的施工虽然总结和积累了新疆干旱大风高温地区无砟轨道施工的成熟经验,然而随着地域的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多变,以及施工精度要求的提高,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仍然需要伸入,我们更需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去攀越更高的山峰,修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铁路,以此推动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施工;振捣
Abstract: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s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civil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stance of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s, from the concrete mix ratio design, concrete pouring, vibr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y to explore, aim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guid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concrete pou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vibrators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地下室2层;地上23层,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基础底板、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顶板抗渗等级为S8;A座基础底板、基础梁、混凝土墙为C40,柱为C50;除A座以外其他混凝土柱为C40,其他基础底板、基础梁、混凝土墙为C30;地下室梁板梯混凝土全为C30。对于地上部分柱C50(1层~5层)、C40(6层~17层)、C30(18层及以上);梁、板、梯均为C30。本工程施工要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现针对混凝土施工环节,对本工程上部结构施工相应环节采取严格的的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准备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除对作业人员再次进行浇筑工序、安全教育、技术要求交底外,尚须注意:检查模板支撑支架是否牢固可靠,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钢筋绑扎数量与质量是否和设计一致。检查止水条、止水带、模板是否足够并安装正确牢固。调配好施工配合比。检查设备器具是否完好正常。检查预埋件、预埋套管是否有错埋,漏埋。浇注范围内异物、积水是否清除干净。以上准备工作若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不许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入必须通过试验确定经工程师代表书面同意后方可使用。.外加剂必须与水混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各种成分用量应准确。对含有大量固体的外加剂(如含石灰的减水剂),其溶液应通过0.6mm孔眼的筛子过滤。外加剂溶液必须搅拌均匀,并定期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鉴定。当外加剂贮存时间过长,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试验鉴定,严禁使用变质的外加剂。
混凝土施工技术
配合比设计
为了有效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通 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粗骨粒级配及砂率的选择,应考虑骨料生产的平衡、混凝土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参照下表的规定。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基本准则应当是施工技术主管部门批准,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原则性变动,亦应由该部门批准。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时,必须严格遵守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水泥、砂、石、混合料均应以重量计,水及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称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中规定的数值。
混凝土浇筑技术
本工程采用集料级配混凝土,通过选择适宜的砂石级配,控制水灰比,形成细骨料、水泥砂浆紧紧包裹着粗骨料,切断混凝土沿石子表面的毛细渗水通道,改变毛细管分布状态,增强混凝土的沾滞性,减少骨料的变位移动,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密实性。考虑到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抗渗目的。集料级配防水混凝土的水灰比应限制在0.6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公斤,亦不大于350公斤,砂率不小于35%,灰砂比1:2~1:2.5,坍落度不大于5厘米。经过试验抗渗等级不低于设计要求(当试验能达到该抗渗等级,最小水泥用量可不限制)。防水混凝土搅拌:为使防水混凝土(特别是有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有足够的均匀性,一般机械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有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还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外加剂应预先溶解成浓度较小的溶液加入搅拌机内。溶液浓度用比重法控制简便易行。防水混凝土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防水混凝土漏浆和离析,当有离析、泌水产生时,应在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运输造成的坍落度损失,在搅拌时预先增加估计损失量或者采用缓凝型减水剂。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应比普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小些,若超过1.5m,就要采用串筒、溜槽或用在模板中部开门子板的办法,降低自由倾落高度,以免造成石子滚落堆积,混凝土离析现象。防水混凝土不允许用人工振捣,必须采用机械振捣,每次振捣以达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排出为好,不得过振或漏振。具体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要求连续振捣,每层厚度一般为200~350m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就接着浇满上一层混凝土。对于有大直径的套管或面积较大的金属板子埋时,注意其下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其中窝着的空气不易排出,因此,应在套管底部或板上临时开设施工用的孔。3.4混凝土的拌制和振捣
垫层浇筑完毕后,在表面用墨斗线弹出钢筋混凝土底板边位置,钢筋位置,然后按要求底板一次浇筑形成。施工中严格控制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做好设计配合比和现场施工配合比,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对于柱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器捣固,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5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宜,不得超振和欠振、漏振,尽量不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确保结构尺寸不致位移。
钢筋混凝土施工前对钢筋混凝土钢筋绑扎、铁件预埋、支模、搭架、混凝土浇筑作专项技术交底。钢筋固定,对于双层钢筋同时绑扎,中间用支撑架立筋固定位置。工作平台的搭设,浇筑混凝土用工作平台拟用ф48钢管和扣件联接搭设。混凝土采用梭槽串筒送至模合内,以达防止离析的目的。施工缝的处理,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凿毛,再用水冲洗干净并排除积水,铺以20~30mm厚比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水泥砂浆,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当混凝土浇筑到与其相接的梁板位置时,先暂停1--2小时,待混凝土初凝后,再继续梁、板混凝土浇筑。
3.5接缝处理技术
施工缝是混凝土施工的薄弱环节。本工程对混凝土施工缝的基本要求是,对于地下室底板应采用连续浇满方法,不留施工缝;第一次施工缝留在高出池底板表面500mm的池壁上。施工缝形状和做法与不同构件种类有关,对于地下室的外墙则采用止水钢板缝,止水钢板,按设计规格尺寸制作安装。当继续浇满施工缝以上混凝土时,应先凿毛接口混凝土,清除浮灰杂物,用水冲干净,保持湿润,然后涂纯水泥浆二遍,再铺1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少许片刻,然后继续浇捣新混凝土到该层外墙顶,要控制砂浆的铺设不能过厚,以免形成一个强度较弱的接缝。止水钢板缝是将止水钢板的下部—半埋设在先浇的混凝土中。上部继续浇混凝土时,对施工缝的处理同企口缝。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对于地下室的底板采用蓄水养护14天以上,外墙采用挂湿草袋两层,浇水养护。拆出模板后,为避免阳光直照,应用湿草袋覆盖,以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裂缝的产生。与一般混凝土相比,水工混凝土对养护的要求,又有自身的特点,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防水混凝土养护得好坏对其抗渗性的影响很大。考虑到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多,收缩性较大,如混凝土早期脱水或在养护中缺乏必要的温湿度条件,其后果较普通混凝土更为严重。因此,当混凝土浇灌后4-6小时,应开始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捣后三天内每天应浇水3~6次,三天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天数不小于14天。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某带地下室的建筑工程施工实例,针对混凝土施工环节,分别从混凝土配合比、、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养护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同时结合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一些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可有效地指导同类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1] 何连明,楼琪.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1,28(12):118~119.
篇9
关键词:地下室;剪力墙;开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more and more high. Ready mixed concrete rapid development also brings a problem - structure crack. While the basement concrete wall crack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takes a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basement concrete continuous wall cracking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detail inquiry.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basement shear wall; crack;
中图分类号:TU3
引言:长距离、高标号的大型混凝土剪力墙出现裂缝的成因分析与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工程剪力墙裂缝的成因不仅仅是由应力产生的,还可能由变形变化引起的。
一、工程简介
某工程地下2 层,地上22 层,采用素混凝土桩,筏板基础。剪力墙长6400mm,厚300mm,剪力墙体水平/ 坚向配置钢筋Ф10@100。施工到4层时,剪力墙裂缝首先在地下2 层采光窗下部被发现,几乎所有采光窗下部两侧处都有裂缝,自窗口下部阴角向基础板底延伸。后又仔细观察,发现裂缝位置不仅在采光窗下部,在较大预留孔洞处,乃至没有任何截面削弱的墙体中部都有裂缝产生,有的长剪力墙上甚至一道墙上就有2 条~3 条裂缝。从墙体两侧观察,产生裂缝的位置基本一致,经钻心取样证实为贯穿裂缝。又对负1层及上部楼层进行观察,裂缝仍然存在,但明显减少,到1层时仅发现一条贯穿裂缝。后对相同结构和高度的在建项目进行调查,发现产生此类贯穿裂缝的工程占到调查项目的60%。除了贯穿裂缝,剪力墙表面的不规则裂缝更为普遍。
二、地下室裂缝出现的问题
经过对本工程裂缝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工程的调查总结,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和贯穿性裂缝。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细又密,但深度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不大。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一周左右,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从位置分布来看,外墙多于内墙,南墙多于北墙,长墙多于短墙,底层多于上部楼层、施工季节越炎热,产生裂缝的数量越多。
三、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1)水泥用量
目前,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强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设计标号已屡见不鲜,由此相应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减小。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最主要因素。例如,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在8%左右,收缩值相当可观。
(2)骨料
预拌混凝土为了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增加了细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积增大,相应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变少,减弱了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3)构件长度
现代建筑的跨度、构件长度均有较大提高,显然对于相同的混凝土收缩率而言,收缩的绝对值增大。如未采取相应措施,则极易产生裂缝。
(4)外加剂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少,作用大。目前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掺有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等多种外加剂。近期研究表明,有近一半外加剂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率大于基准混凝土,混凝土收缩率的增大自然增大了裂缝的出现概率。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极大,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而在本工程中地下2 层为人防工程,剪力墙体长,开洞少,所以成为本层裂缝特别集中的重要因素。
2、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过大
(1)水泥品种
目前预拌混凝土大多使用新法(主要为旋窑)烧制成的水泥,尤其为提高混凝土标号,大量使用硅酸盐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热高且集中。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大部分水化热都是在浇筑的前三天释放,而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拆模后,表面散热快,温度较低,内外形成温度梯度。内部混凝土热胀产生压应力,外部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开裂。
(2)养护条件
由于剪力墙养护不足,墙体表面积大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相对较小,体积收缩较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3)拆模时间
墙体模板的拆除时间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混凝土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因而出现墙体表面较浅范围内的裂缝。另外在室外温差较大的严冬和盛夏,由于混凝土结构不易导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常产生温度裂缝。
3、剪力墙所受的各种约束
出现了上述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和收缩应力,如果结构或构件不受约束影响,那么其将自由变形也不会产生裂缝。但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到各种约束的影响,如楼板、剪力墙的暗柱(或明柱)及端墙的约束,地下室侧墙受到地下室顶板和底板的约束。这些约束使得剪力墙结构构件不能自由变形或者跟约束构件的变形不同步(或协调)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四、工程中应对裂缝的几点防治措施
1、调整混凝土各组分
如采用高标号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尽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砂宜采用中砂,保证石子级配良好,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2、拆模及养护
适当延长剪力墙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并且拆模时不要马上移走模板,而是先让模板拆开一条缝隙作浇水养护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特别是预拌混凝土早期水化快,水化热发展快,拌合物保水性强,泌水小,为此,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养护环节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的应用。施工中当混凝土密实后,应尽可能早地覆盖养护,及时喷水,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以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
3、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
微膨胀剂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收缩应力,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4、贯穿性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腐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及抗渗能力。因此应根据裂缝的成因性质以及现场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保证结构正常使用功能。目前对一般贯穿性裂缝多采用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固方式,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基材为碳纤维布,是一种高强度纤维片材,主要作用是承受荷载、限制裂缝的发展;胶粘剂即增强材料,主要作用是固定纤维的位置、承受应力并传递给纤维。混凝土结构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形成复合体结构,以此提高构件的整体性,达到修补加固的目的。
篇10
[关键字] 水利工程 混凝土 裂缝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04-1
1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1.1 塑性收缩裂缝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凝固的过程中,会因为水分的散发而引起收缩,当这种收缩受到了外界力量的约束时,就会形成一定的收缩应力,而当这种应力达到一定的极限,不在混凝土的承受范围内时,就会形成裂缝。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都会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1.2 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
1.3 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1.4 外因性裂缝
外因性裂缝主要是指结构受到非正常的外力作用或破坏使用结构物产生的裂缝,包括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裂缝,超负荷作用力产生的裂缝,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的裂缝,周围环境影响如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的裂缝,意外事件如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2 水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 I 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水泥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避免使用刚出厂未经冷却的高温水泥。骨料选择:砂子为Ⅱ区中砂,细度模数在 2.4~2.6 之间为最佳,含泥量不大于 3.0%,泥块含量不大于 1.0%,石子为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1.0%,泥块含量不大于 0.5%,掺合料应选择优质粉煤灰或矿渣粉,掺入一定数量的掺合料替代水泥能降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选择与水泥相适应的外加剂,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水胶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如果气温大于 20℃时应复合缓凝剂,推迟混凝土放热高峰和降低峰值。
2.2 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应当在 12 小时内,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状态下的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1.2MPa,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入了防冻剂的情况下,必须在强度达到4MPa 时方可拆模。拆模时,要注意混凝土不粘模、不掉角、不产生裂缝,如果出现缺损,要及时进行修整。拆模后,还需要对混凝土喷水养护,常温时,混凝土养护期为14~28天,浇水次数应根据混凝土温润状态确定,以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混凝土养护常见的有浸水养护法、围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塑料薄膜养护法、喷膜养护法等几种,其中房屋建筑混凝土养护常用的有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塑料薄膜养护法三种。对于冬季施工,在养护时更应特别注意,当平均气温连续 5 天低于 5℃时,就应按冬季施工处理,采用热混凝土法、蓄热法、掺加外加剂等办法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受冻降低强度值。
2.3 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
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2.4 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5 施工技术措施
在施工技术上加强控制管理,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备合理掌握,尽量的减少因为水分的蒸发而导致的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中可以通过掺入外加剂来对配合比进行控制,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执行,遵守施工规范,分层浇筑,并且保证每层浇筑的间隔时间,以此来控制热量的堆积,避免因为冷热温差出现的变形和裂缝。
2.6 质量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定奖惩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和员工的行为,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不得擅自做主更改施工程序。对于工程中用到的施工材料严格检查,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在材料进场前,联合监理等各个部门对其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场,进场后要对材料妥善保存。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图严格会审批准程序,对于相关资料要妥善保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监督机制,尤其是对于细节部位的监督,要严格重视起来,不能因小失大。
- 上一篇: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总结
-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