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22: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下工程;排水;底板;排水板;墙板
Abstract: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works related to elaborate, Analysis of the tw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and their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 hope through this article to provide our peers.
Keywords: underground works; drainage; floor; Drainage Board; wallboard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在当下城市建设建筑工程项目中,地下工程排水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地下工程的排水施工技术可以按先排后防和先防后排分为两类:;(1)地下建筑先进行结构防水,再在室内引排微量渗漏水;(2)直接外排地下水,消除地下水压力,然后再防水,下面对这两种应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一、先防水,再引排渗漏水的施工技术
1.底板先防后排施工技术
(1)构造原理
在结构底板与面层混凝土之间放一层塑料排水板,该塑料排水板为面层混凝土的模板,因此混凝土支点的抗压强度应>100~200t/m2,以满足地下车库的要求。微量渗漏水透过结构底板,在空隙层中流到集水井,然后泵出。
(2)集水井与排水沟
集水井的数量在设计规范和参考资料中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从实际经验总结出:应按区域设置集水井数量,约2000 m2/只,具体可由建筑师计算设计。
排水沟可分为结构排水沟和表面排水沟(图1、图2)。结构排水沟施工成本高,水流方向是从排水板层结构排水沟集水井。而表面排水沟的水流方向是:排水板层集水井;排水沟只排地面清扫水。
图一 结构排水沟 图二表面排水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表面排水沟时,应在离集水井3 m 距离的地方切割排水板,然后将延长的排水沟作在排水板上面,这样既可避免截断排水板内的水流方向,又给排水沟留出了一定坡度(图3),在金谊湖畔住宅群工程项目中,建筑师还配制了专用的地漏(图4)。
图3排水沟找坡 图4地漏
(3)结构底板面的找坡
找坡一般是由建筑师定出坡度i,但大面积底板的找坡受空间限定很难实施。实际工程中笔者与建筑师确定出一个许可找坡高度,为50~100 mm,然后以集水井为± 0.00 画出分散型的找坡意向平面图,在集水井的边沿还可设置一些引水槽,以降低高度。环球金融中心工程中底板的混凝土面层高度含排水板只有150 mm,监理要求施工方在大面积底板上完成0~50 mm 的找坡,再完成100~150 mm 厚的中空面层。
由于0~50 mm 的大面积找坡很难施工,最后采用局部50 mm 找坡和集水井边沿设引水槽的方案得到了解决。
(4)混凝土面层厚度与排水板支点高度的选择
根据使用要求、面积、面层厚度、施工方法等综合考虑后决定混凝土面层厚度与排水板支点高度,还可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调整。
(5)排水板的选择
针对底板混凝土地坪,应选择有防水性能的聚乙烯PE 材质排水板, 主要产品有PEH12、PEH16、PEH23,施工时互相搭接一个支点,再配筋浇筑混凝土面层,可形成防排组合架空地坪[2-3]。如需支点再提高,则可选用高抗压PE410×410×36 的方格排水板,该规格是专门为世博会中国馆开发的新产品,可上人扎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支点最高的是PSH60型号的排水板,使用该排水板可节省混凝土用量。
2. 墙板先防后排施工技术
(1)两墙合一的地下工程
在两墙合一工程中,结构墙与围护合为一体剪力墙,由于内壁凹凸不平,只能在室内作排水沟,再砌砖墙,间距为800 mm。透过结构墙的微量渗漏水流方向为:排水沟集水井泵出。
(2)两墙分开的地下工程
在此类工程项目中,先施工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再留出空隙施工大模板的结构墙。施工时,采用支点高度为40 mm 的塑料排水板,先将排水板靠在围护墙上,安装拉接钢筋,绑扎墙体钢筋,再支内模,然后浇捣混凝土。透过围护墙的微量渗漏水流方向为:
排水板引入室内抗浮水池泵出。在这里,塑料排水板既是结构墙的外防水层,又是混凝土支点的模板。
(3)墙体排水板施工工艺
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墙面开发的排水板,为PE 材质,支点为12 mm,后面还有3 mm 的拉毛支点,可增强排水板与砂浆的结合力。墙体排水板施工工艺为:首先,对墙面不平的部分喷界面剂,用砂浆抹平;然后在墙面涂刷基膜,再用专用的橡胶类粘结剂粘贴塑料排水板;每㎡再安装4颗膨胀螺栓;喷界面剂;粉20~25 mm 厚抗裂砂浆;罩玻纤网布。这种工艺做出的墙体有20 mm 厚的砂浆层,且留有12 mm 的空隙(即排水板的支点高度),可与地坪中空层联通,便于微量渗漏水流通至集水井。无论是大的地下空间,还是小的别墅地下室都适用此种防排措施。
二、直接外排地下水,消除水压力的原理和做法
图5 地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做法示意
1.地下工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施工技术
图5所示为地下工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做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透过土工布,顺排水板流到透水管再进集水井,最后泵出。该方案中水泵需永远工作,这对平原城市会造成地面沉降等不利因素,因此只能适用于山坡建筑地下流经水。
2.地下工程建筑底板先排后防施工技术
首先将四周的围护墙深入到不透水层,再在结构底板下设置盲沟和滤水层;结构底板下的水从滤水层流入盲沟,再汇集到集水井,达到一定水位高差时就泵出,从而使地下水浮力被控制在集水井的水位线高度。
这种地下工程防水先排后防的做法涉及结构设计、环境评估等综合因素,在国内工程中应用很少,但在防水原理上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为了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不要仅从防水层单一角度去考虑,还可以从消除外界水压力等其他途径去作多角度的思考。
三、结束语
做好建筑防水中的结构防水和附加防水是防水的根本原则,但当防不胜防时,则可选择排水作为辅助防水措施。在笔者从事的大量实例工程中,其中某普通住宅群从2007—2010 年共施工4 期,地下工程有一层、二层,单体面积有5 万~8 万m2,约20万m2 地下建筑的墙面、地坪全部采用排水板中空做法,质量稳定,取得了较好的防排水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当今建筑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一种新型的镀铝排水板可以利用室内排水板所提供的空气层,形成铝箔空气间层,从而提高了空气的热阻值,该空气层的热阻值R 可达0.3~0.6(m2·K)/W,真正将节能与排水功能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2002 沪J/T—301 建筑夹层塑料板防排水构造[S].
[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2J301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图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篇2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分析好其处在的地质情况,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地基的主要土质有三种,分别是弱透水性,还有强透水性和不透水性。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地基土质的不同,同时也就导致了对其排水施工的不同。因此在这方面的施工之前,对该地区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收集土质样本的时候,就是利用钻探或者是挖掘的方法进行,然后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知识和设备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作为排水施工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我国是一个大国,因此在不同的河流和山脉中,土质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的土质资料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数据资料不能及时的更新,那么在之后的排水施工中,会造成很严重的制约,所以在施工之前,有效的勘察地质和地形,了解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很重要,结合这些信息才能继续下面的施工操作。
2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
2.1基坑对沉降量的要求
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对基坑进行深层的挖掘工作,在此期间,也会导致有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涌入基坑中,这会给基坑的开挖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确保之后挖掘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在对基坑四周做好支护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予以有效的排水施工。但是实际的设计方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确保排水的总量在基础桩承台底半米以下,然后还要对支护做综合考虑,在进行底部的挖掘工作中,确保把基坑中心线的位置进行降低。
2.2有效的基坑排水方案制定
在设计基坑的排水方案中,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两种方案,一种是管井排水法,另一种是明沟排水法,具体而言,比如所建设的排水深度比较小的工程,使用明沟排水的方案利益比较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整体工程的降深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降排方案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3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明沟排水施工的应用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开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保证基坑的整体质量水平。基坑的排水工作必须要先于基坑开挖的工作,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而下面就先分析明沟排水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挖掘基坑的过程中,其汇成的积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其次是地表水,还有雨水和其他的渗水。而在选择使用排水方法时,需要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地形,还有具体的施工大小,以及地基的土质情况来确定。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施工的方法和排水沟的深度。对进行完施工的挖掘工作,而且后期的围堰工作也做好之后,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基坑中的水排出。如果下游的水位比上游的低,同时都是使用这种明沟排水方案,实际应用中会形成自流水,方便基坑的排水。如果排水不彻底,还有一定的余水存在,那么就要挖掘排水沟进行排水,首先在挖掘沟渠的时候,通常是先结合基坑具体情况,挖掘的位置也要确定好,在确定好沟渠位置后进行挖掘,明沟的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沟施工完毕后,就可以把坑内的积水做集中处理,然后利用水泵排出。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难度非常大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基坑的等高线,然后设置排水井,再使用水泵把水排出来。在设置排水沟的时候,因为有些水是很难排出的,因此有必要把其设计成纵坡,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渗水量,确定最终的断面情况。在进行排水量的估算中,必须按照抽水时间内,最大的降水情况来计算,这种才能保证沟渠排水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排水工作要尽早完成,不仅是为了保证后续的工作,同时也是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3.2井管施工的应用情况
在进行井管施工中,使用到的方法有钻井工具方法和水冲沉井方法。使用钻井施工中,如果工程要求井管的外直径是45厘米,那么所使用的工具直径要在75厘米左右,在钻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规避井壁发生坍塌的问题,如果井口边沿的泥浆比地下水要高,那么就需要使用水泥,对井壁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施工中井里面的泥浆高出井口,那么就立即进行下放操作。在此期间也要保证钻孔的深度满足工程的要求和标准,在下放无砂混凝土管的施工中,通常下面都是安排比较好的混凝土管道,而普通的混凝土管道放到上面,因为下面的情况比上面复杂,因此保证下面的排水安全是优先的选择。在进行井管施工过程中,出现滤水管的位置,要配置配套的扶正器,中间的距离要保证在五米左右,可以有效避免在孔内滤水管发生偏移的情况,而且还确保了有效的过滤功能。安放井管的时候,必要的安全防范不容忽视,同时还要设置一些标识引起工人和经过人员的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3.3基坑的基础施工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施工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会遇到地质是粉土或者是粉砂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基坑挖掘工作不长时间,就有大量渗水问题的发生,那么随之而来的还有流沙河管涌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管涌问题出现的因素,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而引起,那么基坑周围的沙粒就会随着渗水的情况而流动,严重的情况会把基坑的支护破坏,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全程的监控,如果发现水位达到警戒高度,立即进行排水工作。发展严重的时候,就形成了管涌那么地下水就会顺着排水井喷上来,因此要对其进行水泵排水的工作。如果这些问题在之前没有控制住,不仅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同时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额外工作量,那么施工成本就会随之增加,最终的施工质量也就保证不了,在这方面加快新工艺的研发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4总结
篇3
关键词:不良地质深路堑 设计 施工
一、前言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我省方兴未艾,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处理施工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其施工安全,已成为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我省三处较为典型的深路堑的不同设计.处理.施工,对不良地质深路堑挡土墙、明洞、抗滑桩等处理施工安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二、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挡土墙综合防护工程
2.1工程概况
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工程是津市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工程,又是湘北公路的一部分。该路段原为一座相对高差为100m左右的山丘,原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在1:1.75~1:2.5之间,因澧水大桥南端接线穿越该山岭中下部宽达42m。大部分地段形成20~30m的高路堑边坡,而原设计对该路段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估计不足,路堑边坡定为1:1,尤其在边坡>20m时,也未设台阶进行变坡处理,故其边坡略显较陡。1996年底建成通车后,1997年雨季在该路段K0+130~K0+465皇姑山地段右侧路堑发生大范围坍塌,长达215m。该处原砌有高2.2m,顶宽1.0m路堑挡土墙,边坡面采用了厚40cm的干砌片石条型护坡及半园拱型护坡,均从K0+295~K0+340段被推跨。坍塌土方大量进入行车道,严重影响了湘北公路的贯通。
2.2 施工条件
皇姑山地段位于澧水下游近河口地区,冰渍特征极为典型,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黑色粘土,厚度在1m以内。下部为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产状不明。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杂乱无章,毫无分选,混集于粘韧红泥之中。砾石岩性单一,几乎全部由石英砂岩组成,砾径超逾1米的巨砾在剖面中比比皆是,经研磨的砾面光滑平整,根据调查和钻探表明,泥砾层厚在50~60m以上。
坍塌地段位于断层影响带内。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呈单斜构造,受澧水大断裂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近期尚有活动。
坍塌地段表层由于遭受了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组成了良好的透水层和储水层。而深部的地层受风化作用甚微,透水性较弱,形成相对阻水层。山坡上居民生活废水及雨水下渗成为土体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北侧边坡体内发育一条厚度达1~1.5m的富水带,雨季地下水较丰富,边坡渗水严重,局部呈细股状渗水。
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近期地震对断层活动有一定影响。
从土质分析,该路段表层为亚粘土夹碎石,所含砂砾约50%以上,具亚膨胀性,渗水性强,下部为红色泥砾层,冰渍特征极为典型,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粒径超逾1m的巨砾比比皆是,砾石表面附着的薄层粘泥,遇雨水浸泡,即发生松散破碎,从而导致边坡失稳,产生坍塌。
原挡土墙断面尺寸在该地质条件下,抗滑、抗倾覆均未达到规范要求。且原片石护坡采用干砌方式,未能起到防止雨水下渗、保护坡面作用,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2.3精心设计:
对冰渍层地质灾害的整治,尤其对皇姑山这样国内罕见的特殊地段,目前还未见有效的整治记载文献,为此,在整治处理设计中,本着安全、美观、经济的原则,设计方在处理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抗滑桩、压浆固结法、预应力锚索加固法、重力式挡土墙多方案比选。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经专家评审,分析认为冰渍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300kPa,基坑开挖浅,施工难度小,且结合当地的大量漂石经加工后可用于挡土墙,就地取材,可大大降低造价。达到稳固、美观、经济的目的,最后采用挡土墙为主体工程,通过坡面修整,放缓边坡,坡面草皮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建立起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排水系统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综合整治方案来进行处理。
2.4严格监理
鉴于本地区冰渍层的特殊性,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并聘请了三名现场监理工程师配合省、地、市三级交通质监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安全。
2.5施工安全措施
① 挡土墙基础开挖,分散跳槽开挖,挖成一段砌筑一段。并采取适当临时防挡措施,尽量减少基础开挖范围,避免因施工开挖引起新的坍塌。
② 施工在旱季进行。
③ 认真及时做好截水肓沟和草皮护坡工作。
④ 坡面上坍体以及裂缝、凹凸不平之处,全部平整夯填并铺种草皮,防止表水下渗。
⑤ 原有挡土墙损坏、开裂部分,一律拆除,新建挡土墙,结合修筑支撑渗沟及截水盲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以保证支挡效果。
⑥ 挡土墙主体工程修成以后,应在墙顶面再铺一层30c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封顶,以便防止地表水下渗及气候作用和影响,使填土强度不致降低。
⑦ 挡土墙的墙背应设置30cm的砂垫层,一方面引导墙后渗水沿着预定的路线排出墙体,另一方面砂垫层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削弱墙后土体的任用。
⑧ 施工过程中因基础开挖,随时可能诱发新的坍塌,除采取跳槽开挖方法外,应以“快开挖,快支护,快砌筑”为指导思想,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计划工序。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施工,工程得以顺利竣工。
三、娄湘公路金家冲滑坡明洞整治工程
3.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湘乡市棋梓桥镇金家冲,棋梓桥至娄底二级公路K31+150~K31+240段,滑坡前缘宽180m,最大长度为110m,前后缘高差62.55m,总土方量约40万m3。由于兴建公路深切方达18m以上,形成了倾角约40°的边坡,坡面岩石裸露,降水大量渗入山体,形成了滑坡。目前坡面上已形成多级台阶及环形裂隙,滑坡后缘陡壁高0.6~1.6m。该滑坡地貌特征明显,是施工期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滑坡,范围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断层破碎带及断层影响带内,已建挡土墙大部分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修建与贯通。
3.2施工条件
本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复杂,残积、坡积成因的碎石土由粘性土与碎石混杂而成,厚1.30~2.50m,断层破碎带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多为碎石状,局部为泥状,断层泥遇水极易软化膨胀,滑坡体下部为砂岩、泥灰粉砂岩、泥灰岩、硅质砂岩、钙质泥岩。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探表明,工地位于普安堂南北向背斜构造的西南侧,区内岩层总的倾向为30°,倾角为38°。有条较大的断裂从滑坡前缘处通过,与滑坡轴线交角约80°同时与路基中心线交角10°左右,断层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为30°~40°,受该断裂的影响,勘探区岩石节理发育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且多风化强烈,除此之外,在勘探区及附近,次一级的小断裂也较发育。对明洞施工安全修建有一定影响。
3.3精心设计
明洞路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进、出口洞门形式均采用翼墙式,施工时应注意避免对山体稳定性造成破坏,同时加强观测记录,做好防范措施。
衬砌结构设计采用路堑式明洞结构,拱圈采用30号钢筋混凝土,边墙采用20号片石混凝土,仰拱采用20号混凝土。回填土设计坡度为1:5,实际回填土坡度为1:10,两者之差作为坡面土石零星坍的储备。
对围岩地下水的影响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即在明洞衬砌外设防水层,将水堵在模注衬砌之外,防水层可用复合土载布或橡胶防水板等,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拉伸强度25KN/m,拉伸率大于100%,抗渗水压0.7MP;在墙脚上设有泄水孔,间隔6~10m,将渗水引入明洞内纵向排水沟。在仰拱中央布置集水圆管,排走渗入仰拱低洼处的积水,出仰拱后视情况将水引入侧沟或路堑边沟。以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对于洞口段,地表水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结合的原则,即在坡面上按常规设置截水天沟,洞门顶部及洞顶坡脚设排水沟,在边墙背后设渗水盲沟,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系统。
3.4施工安全措施
① 明洞施工应严格执行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监理管理工作。
② 明洞地处山岭重丘区,须因地制宜布置好地表各项排、导、防水工程,洞门墙应尽早砌筑,各翼墙、挡土墙须及时砌筑,按施工规范作好泄水孔,水沟均需抹面以保证排水顺畅。有关护坡需确保质量。洞外须搞好环保工作,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③ 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对隐蔽工程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理制度。
④ 设计、施工、监理密切配合,预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⑤ 边墙、边沟施工,必须分段间隔开挖,要缩短进尺,加快封闭,防止扰动。
⑥ 对部分地段之软弱岩层,开挖时还应采取挡板支撑等措施,以策安全。
⑦ 对于需要开挖开挖至明洞边墙基底以下的工程,设计、施工都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基础下沉、边墙、拱圈变形。
通过以上措施,本明洞工程安全竣工,获得建设方一致好评。
四、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滑坡抗滑桩整治工程
4.1工程概况
工程场地位于衡东县新塘镇,在建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地段K79+500左右,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最大约150m,滑坡于一面向北东的“圈椅”内,周围山体坡面倾角约30~40°,滑坡前缘为一山间垭口,在施工过程中右侧产生发较大的滑坡,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2施工条件
工程场地内地质条件复杂,上部土体为碎石土,厚度一般从1.0~8.3m,局部夹粘土层,为泥岩风化后的产物,下部为泥岩,全风化,呈可塑-硬塑状,具一定的膨胀性,此外,滑坡体南东侧为灰白色.灰黑色砂岩,产状为300~330°∠26~28°。其北东侧有一北西向的压扭性断层通过,受其影响,区内发育有二条逆断层,滑坡于这两条断层的下盘。该路堑边坡曾在三十年代由于连降暴雨从而滑动,至五十年代修建省道1820线时,开挖垭口也产生了滑动,新砌挡墙常在一天左右即被推倒,由于当时无法治理,公路被迫改道,施工安全难以保证。
4.3精心设计
设计方经过大量方案比较与计算分析工作,认为单设挡土墙方案相对经济,且较容易施工,但因其结构尺寸较大,基础开挖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施工安全很难保证,而明洞方案虽能减少新塘联络线跨线桥工程和对面山体路堑边坡的土石方数量,但造价仍显偏高,考虑到该地段地质情况复杂,滑坡发展规模较大,且新塘联络线于此附近上跨湘耒高速公路,整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设计采取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排水工程为了排除地表水,设置了截水沟、排水沟、边沟;为了拦截滑坡体上方地下水,设置了截水盲沟;抗滑工程以抗滑桩为主,采用了悬臂式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组合设计方案。
4.3施工安全措施
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如下:
① 施工时间宜在旱季进行。
② 施工流程宜坡面排水工程—抗滑桩—分段开挖路基—挡土墙。
③ 截水沟铺砌时迎水面沟壁应设泄水孔(尺寸10×20cm2),以排泄土壤中水,或采用干砌片石铺砌。在滑坡体上方标高为133~135m附近截水沟下部设一道截水盲沟,以拦截地下水,引出滑坡体外。施工时应尽量少开挖以保持该地段抗滑功能。
④ 滑体内排水应充分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沟谷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及时把水引入排水沟中。为此目的要对自然沟谷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及铺砌工作,达到不溢流、不渗漏的目的。
⑤ 滑坡内土质松散,地表水易下渗,应进行平整夯实,夯填裂缝(将裂缝两侧土体挖开,挖成宽度不小于0.50m深度不小于1.0m的沟槽,然后用粘性土分层夯填)。
⑥ 设计紧密配合施工,在地下水较为发育地段,事先安装了抽水设备,加强桩基础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⑦ 抗滑桩材料采用C20。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长、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⑧ 施工前应先做好坡面排水,抗滑桩应由两侧向中间靠,跳桩开挖施工。
⑨ 桩后回填应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土宜采用砂性土。
⑩ 挡土墙与抗滑桩之间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坡面采用草皮护坡,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漏造成挡土墙破坏。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监测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处理。
通过上述措施,使工程抢在雨季之前完成,有力保障了施工安全,深受各方好评。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山区;高填;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祁高速公路K89+051.137~K95+400段为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区,地形呈波状起伏,局部地形切割成“U”形或“V”形。本段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面标高一般132-202米,相对高差约70米,地面坡度一般5-20°,局部地形因切割剧烈,谷坡坡度可达10~50°以上,植被茂密。
本段出露的基岩主要为一套中上元古界蓟县系牛屋组(Ptn)板岩地层,第四系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分布于丘陵和岗地。依据本次勘察成果,路线内地层自新至老为:【第四系地层(Q4)】
①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el+dl):分布于山梁—山坡脚的斜坡地带,岩性主要为黄褐色亚粘土、碎石土,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层厚一般1.0~14m。
②第四系全新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大河两侧一、二级阶地,岩性为亚粘土、碎石土,厚度0.5~11.2m。
本段K93+860~K93+890和K94+160~K94+210两处高填方路堤。路基中心最大填挖高度分别为17.36m和16.04m,最大填挖边坡高度分别为20.9m和20.0m。其中K93+860~K93+890处地基情况为亚粘土:褐色~黄褐色,软塑,湿,土质较均匀,含多量岩屑;K94+160~K94+210处地基情况为亚粘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含少量岩屑。两段高填均跨越河谷深切,岸坡陡峭,断面呈“V”字型冲沟。本段高填方路堤由于施工场地小,山体较陡,另外冲沟长年流水,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成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重点。本文就K93+860~K93+890段高填方路堤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一下分析与探讨。
1、控制的主要环节
①路基填方常流水区的处理;
②原地面处理,包括清表、疏干地表水、基底处理等,以保证高填方路堤的长期稳定;
③挖填结合部的处理,防止路基与原山坡坡面产生滑移;
④施工便道及临时堆土的搬移,以防止局部沉陷;
⑤路堤填料的选择;
⑥做好沉降观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具体施工控制方法
2.1 路基填方常流水区的处理
山涧溪流是山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样的地形位置一般是路基填方区,正式填筑路基前务必对这种常流水区进行处理,否则会对路基填筑带来不便并造成质量隐患。对流量较大的常流水区,需进行改河或改渠处理,把常流水引到路基范围以外,如排水必须跨越主线,可将水引到主线涵洞位置排走。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如设计上允许,且原地基不用进行软基处理,可先期施工涵洞,保证通水后再施工附近路基填方;第二种是先在设计涵洞位置埋设临时排水管,按要求进行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反开挖施工涵洞。对主线范围内的小流量常流水(一般为山洞渗水),尽可能想办法将流水引至涵洞位置,或在路基排水沟位置设临时排水管,实在不行可利用深埋φ30 cm排水管(即排水管埋在路基标高以下,填筑路基后不必挖出)进行排水,我标段K93+860~K93+890段高填基底采用碎石盲沟进行排水,盲沟尺寸为0.4m*0.4m,每20m设置一道,横向贯穿整个路基。当路基施工至一定高度后尽早安排水沟施工,流水引入排水沟,避免对路基造成影响。
2.2 原地面处理
山区沟壑的形成多经历千百年的冲刷与淤积,部分积水段形成软弱地基,且这种软基路段短、积淤厚,处理起来并不轻松,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清淤换填、抛石挤淤换填、打松木桩稳定软基再铺填片石。K93+860~K93+890段原地面一半为沟谷冲沟,一半为水稻田。在施工工程中主要采用清淤换填和挖除冲沟表层积淤两种方法。在水稻田处,采取了彻底清淤换填50cm厚片石,并用开山坚石填筑至设计路基底标高,再进行强夯的方法,切实保证了高填路堤的稳定性,避免了路基沉降问题发生。对于冲沟处,将冲沟范围内的表层积淤挖除,直至挖到强风化岩层,达到设计的地基承载力为止。其他部位清除杂草、树根等植物,并清除30cm表土。对于填筑过程中出现弹簧土的地方,坚决予以清除,重新换填。
2.3 挖填结合部的处理
处理方法是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挖台阶处理,但由于该处山坡很陡,采用机械施工,很难在山坡上挖好台阶后再进行填土施工,具体做法是:
①填土先低后高,从断面最低处填起,逐步减少自然台阶,扩大工作面,特别是;
②在原地面堆土整平时,山坡一侧,要求向山坡内切进,在侧面推出高1.2~1.5m的垂直密实土面,原地面地面碾压后验收时,山坡一侧应保持有此垂直密实土面。在填筑1.2~1.5m后,山坡一侧的垂直土面局部基本消失,然后再在山坡一侧推出新的高1.2~1.5m的垂直密实土面,如此反复,则山坡实际已形成高1m的台阶;
③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产生的台阶,该处前后路基填筑衔接部分是路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具体做法是分层超填,即前一段填筑先侵填后一段20m,再将后一段填筑侵填前一段20m,避免接头在同一断面上,如此反复分层填筑。
2.4施工便道及临时堆土的搬移
由于该段高填路堤所处沟谷山坡陡峭、狭窄,施工过程中要在山坡上修筑便道,由于便道未进行碾压,尤其是在陡坎上,填土较高。便道经过重车反复碾压后,便面会显得很密实,但下面和侧面仍是很疏松,因此便道填土不能作为路基填筑,必须进行挖除,重新填筑。具体做法如下:
①对施工便道进行登记,将该便道施工时间、长度、宽度、平面位置、高度等信息进行登记,在路基填筑至该便道时,根据登记卡上的信息,对该便道进行改移,并对下部填土进行返工处理;
②需根据地形情况,依山展线修筑临时便道(需保证不破坏挖方边坡),以回头曲线式便道保证机械设备的进出施工,这种填方段一般紧邻深挖槽区,因此二者需协调处理,事前做好施工方案,保证深挖与高填同步进行,载料自卸车与空车的交错位置应根据机械配套情况设置,保证便道畅通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③对于大量的推堆土的处理方法同施工便道的处理方法。
2.5路堤填料的选择
由于该段路堤填筑较高,为保证下部的承载力以及减少工后沉降,该段路基下部10m采用填石路堤。填筑材料采用路堑开挖石方及利用隧道洞碴,选用改填料时要严格控制粒径,在摊铺后采用机械将超粒径的填料进行剔除,并严格控制层厚,使用25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通过试验段进行总结,并且每4m进行冲击碾压一遍。
2.6正常路基填筑施工控制
①路堤填筑过程中,务必保证水平分层填筑,避免形成不利于路堤稳定的滑坡断面,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并适当超填30~50cm,保证刷坡后路基有足够压实度,任何路段均不得缺填;
②高填路堤填料来源不可能相同,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保证同层填土的压实度一致,高填方路段填料料源变换频繁时,应做到与挖方段施工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不同土质的击实试验,保证不同填料填筑后路基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
③搞好测量控制,准确进行平台设置及线形。
2.7 高填路堤监控
高填土地段应严格控制填土速度,路堤填筑时,派专人对路堤填筑高度和沉降量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若观测到沉降量在中心处大于3cm、路基边缘大于1.5cm时,则停止填筑,待沉降稳定后再行填筑。
沉降观测采用地面观测桩法,即在地面坡脚20m外设置两根长2m的混凝土固定桩,然后在每天填筑的层面边坡上和路基中心,视填筑区段长度的不同各打上3-5个长0.5m的木桩,木桩的高度与填筑层面相同。通过观测不同层面桩顶的位移变化,来观测路基的横向和竖向位移。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组织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7902
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向中西部的重点转移,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已经从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逐步深入到内陆山岭、重丘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高速公路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适应市场新环境,更新施工组织观念,有效实现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控制目标,将是广大施工管理人员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项目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交流。
1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特点
(1)山区平地稀少,驻地建设与施工场地选择困难。山区素来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使平地成为稀缺资源,项目驻地及施工场地建设用平地奇缺,造成场地布设非常艰难,特别是路面项目,大面积征用拌和场、料场已经不具备现实条件。
(2)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普遍桥隧比例高,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技术难度大。受地形地貌限制,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多沿河谷纵向布设,遇沟架桥,逢山建隧,构造物多,但可用场地奇缺,都是造成施工难度增大因素之一。同时,随着高速公路设计理念提升,设计尊重自然,一些新工艺、新结构得以应用,施工技术难度相应增大。
(3)材料供应市场不成熟,运输难度大。山区由于经济条件制约,路网建设滞后,山区道路崎岖,各种材料运输难度大、成本高、不确定性因素多。
(4)土地征迁、移民安置困难,工作面提供不连续,导致项目规模施工受影响。山区土地匮乏,加之经济较落后,山区普遍存在土地补偿款偏低,移民拆迁安置工作开展难度大,造成路基工作难以开展连续施工,项目待工现象普遍。
(5)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安全环保形势严峻。山区的地质地貌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对安全、环保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项目建设开始单列安全经费,采取安全风险抵押;另外项目从确保自身安全施工角度也开始高度重视、加强投入。
2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具体问题的有效对策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依靠团队的智慧,对面临的每一个挑战都应做出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很多问题会找到应对的有效措施。
(1)针对山区平地稀少,驻地建设与临时征用土地困难较大的现状,项目进场前要通过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地租赁当地闲置建筑的方式建设经理部,以标准化的形象布局进行改造和美化,能够避免新建驻地的成本投入和土地征用难题。
施工临时用地可对沿线河滩地、路基、线外边角地等加以利用,用于拌合场、预制场及加工场。河滩地使用要走访当地老百姓,了解历年河流洪水位情况,并设防洪堤,确保安全。加快挖方路基施工,修整线外边角地用于预制场、加工场等,充分挖掘可用临时用地。
路面工程料场及拌和场临时用地可利用服务区、枢纽互通空地以及路基作为备料及拌和站设置点,还可通过外部协调利用路基单位遗留场地做拌合场所,这样也节省了征地费,减少了与地方百姓的矛盾。
(2)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桥梁占路线长度比例高,上部梁板预制数量多,加快本合同段内路基成型,采用在成型路基上建立预制场,后期梁板架设和运输方便,能节约成本。但往往合同段内路基有限,预制场使用面积不足,受工期制约,仅有预制场地无法满足需要。一是可通过协调相邻合同段路基加以利用,建设预制场;二是紧邻路基段桥梁架设完成,桥面铺装后,可在桥面建设预制场;三是利用相邻合同段预制场。这些措施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能有效解决预制场面积不足问题,以保证建设工期要求。
(3)针对山区有石无料的供需局面,石料需求量较大的路面项目需自己介入石料加工环节,路基项目通过引进或培养诚信、成熟的石料加工商,通过改造升级扎石设备、扩大产能,来生产符合项目所需的石料。项目在加大管理、投入力度同时,也有效控制了石料成本。
(4)针对山区不连续的作业面,复杂的路况等影响因素,路基项目应加大对周转材料、特种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强合同段之间沟通,保证信息畅通,达到资源共享,以降低成本。
(5)针对山区项目桥隧比例高,隧道作业增多,长大纵坡增多,以及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项目管理单位、企业内部要加强合同段及各项目之间技术交流、技术交底的同时,还应加大聘请专家对专项方案的论证力度。
(6)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环保要求突出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项目应加强安全环保专业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加大经费投入,配备相应设施,增设专职安全环保部门,健全管理体系。
3把握好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特点,抓难点、保重点,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山区地理、地形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季节性洪水多,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按部就班的组织施工。因此,必须抓住项目特点,分析项目的难点和重点,不同的施工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施工策略,有的放矢的组织生产,才能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3.1深入调研,加强项目实施策划工作
山区施工地理环境条件较差,开展每项工作都面临着诸多变化因素,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每项工作都要在尽可能掌握外部各种相关信息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甚至团队的讨论,才能选择最优决策,并且在过程中还要针对不确定性因素不断进行调整。
山区路基桥涵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成本控制难度较以前平原地区有一定的提高,这对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队伍的选择尤为重要,其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应该认真考察,重点分析,派遣合适的施工队伍。
3.2便道施工与项目临建同时进行
应改变以往先进行临建再组织施工的观念,在人员进场临建的初期,就要着手开展路基清表、排水等工作,并在短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便道的基本贯通。但由于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影响,便道贯通工作难度较大,往往要跨越高山修筑或者临时征地绕道而行。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措施,施工便道的贯通时不可待,以保证桥涵隧道结构物设备材料顺利进场,在临建结束后及早开工。
3.3关注制约工期的小型构造物等关键作业点突击施工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陡谷深,构造物密度较大,特别涵洞数量多,路基设计通常会出现挖方纵向跨沟调运,路基土方施工受到小型构造物施工限制很大,且涵洞施工和临时改沟排水措施都将受到雨季的影响;另外,山区雨水充沛,夏季雷阵雨较多,这对纵坡较大的山区便道的通行是一大考验,往往需顾及重型车辆的安全,只要出现便道稍有湿滑,就不得不停止施工。所以,涵洞在施工初期,就必须下定决心,增加投入,多上施工队伍,保证涵洞多点开花,根据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涵洞的施工,给路基施工提供作业面。虽然加快涵洞施工进度的同时,会增加一部分施工成本,但能有效提高路基施工效率,节约路基施工成本,降低总成本,并使整体工期可控。
3.4路基施工要重点安排,争取短时间内完成
山区路基成型后多用于预制场建设,挖方路基绝大部分为石方,涉及到石方爆破与开挖,其施工难度大,标准要求高,开挖后的石方用于填筑路基。所以路基施工初期,要重点安排石质挖方部分的爆破,增加设备投入,尽早完成路基施工,保证预制场尽早建成投入使用。
3.5把桥梁施工放在重中之重
对所有山区高速公路项目而言,桥梁施工是项目关键性控制工程,决定着工期的长短,其进度是施工控制的重中之重,不同时期各项工作要合理安排,该投入的一定要投入,该抢的也一定要抢,要分析准确,全盘考虑,大胆决策。
山区桥梁多沿河谷布线,每年雨季期河道水位涨落频繁,突发性暴雨促发的山洪将对桥梁基础和下部混凝土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大投入,桩基施工增加钻机数量,非雨季期采取“歼灭战”战术抢抓河道中桩基施工,确保在汛期来临时基本完成河道桩基施工,并逐步从河道中间向两岸进行施工。雨季来临后,可转到洪水影响较小的地方采取“游击战”战术组织施工。这样合理安排、投入及时,使汛期洪水对施工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制定一系列雨季施工保证措施,确保雨季期间各项工程有序进行。
4重视雨季防排洪及路基防护,以免自然灾害侵袭
山区路基施工首要的安全隐患当属自然灾害,尤其是雨水、山体滑波、塌方。因而,雨季防洪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重点工程是进度和安全都得到保障的关键。进场初,项目应安排专人充分调查了解当地雨季特点和引排水系统,制定相应方案措施,并抓住无雨季节大干快上,抢完排洪通道或桥梁桩基,为防洪排洪安全度汛提供保障。同时,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对于那些肯定会受到雨季影响的土石方挖、填路段,桥梁基础与下构和涵洞要重点突击组织施工,并完善排水系统,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过水涵洞、大流量排水沟以及尽可能完成河道内桩基,及时疏通河道,避免河道堵塞,减少施工难度,避免损失。
山区路基生产组织一定要结合自然环境和气候规律,全面考虑生产计划与防排措施,避免雨季防排洪给工程质量、进度及总工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造成的巨大损失。另外,在保护成型路基,避免雨水严重冲刷,减少环境破坏方面,防护工程要随路基施工同步进行,对填方路基及时进行边坡修整,保证横坡排水或横向设浅沟排水,并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防护,必要时可设置临时急流槽排出路床积水,防止路基边坡冲刷,挖方段边坡分级应准确,最好做到随挖随防护,截水沟施工应尽可能提前施工,防止施工过程中雨水冲刷挖方边坡,造成边坡失稳。
对山区高速路基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多,问题多,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合理组织施工,切实采取各种有利措施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工程质量事故,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建设工程健康顺利进行,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这对国民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道升.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卢毅,刘建生,张劲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 上一篇:幕墙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 下一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