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3: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

篇1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县营商环境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县纪委监委的通知精神,为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局认真开展了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把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我局成立了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驻局纪委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认真研究、查找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见实效,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我局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督促,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二、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按照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部署要求,我局制定了《昭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情况、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建立整治台账,推进专项整治

我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建立了整治工作台账,逐条整改落实,按规定步骤有序推进;按照上级要求分阶段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及进展情况,对未按期完成的整治事项,逐一查找原因,提出整治时限,追加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实效。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服务效能

我局将投诉举报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手段,不断畅通渠道,广泛宣传,通过公布投诉电话、地址和网址,不断畅通渠道,广泛宣传,让群众知道怎么举报,向谁举报,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强化监督考核,确保确保群众举报投诉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促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篇2

关键词: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阶段,市政建筑工程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骨架,然而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一般比较大,而且市政建筑工程在施工及使用中普遍存在多种荷载共同作用的情况,利用承重墙、受力柱等将荷载传递给地基,而且这种现象具有偶然性和长期性,所以就对市政建筑工程地基在使用年限内可以有效承载荷载。而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市政建筑工程不可避免会出现沉降现象,如果地基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则其沉降可以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工程局部受力不均匀沉降,导致工程倾斜、裂缝等质量现象。所以,地基施工对于市政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杜绝质量隐患,施工工作人员重视地基施工技术,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则会延误工期,增大工程造价,基于此地基施工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本文对有关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特点分析

2.1复杂性

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南北质地结构构造有很大区别,比如淤泥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土质,在这种土质之上施工必须要进行处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地震频发区域,地基则容易变动,以此来看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勘察及施工难度不小,导致实际施工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问题。

2.2 严重性

市政建筑工程大多为基础类工程,工程完工后进行检查,哪怕是检查出地基施工有缺陷,但是很难进行修整,如果返工处理则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不作处理,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做针对性的处理,极其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3困难性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困难性是指和工程其他部位相比较而言,市政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地基施工在地下进行,难度要比在路面之上施工要大很多,也就是难度系数大,还有就是地基属于市政建筑工程的基础位置,如果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对整个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说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

3、市政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地基基础选择

地基基础的选择首先要确保工程整体承载力的需求,所以要按照地基实际情况对地基基础类型进行选择,比如说地基承载力足够的情况下,基础和竖向结构分布方式一致,那么可以优先选择造价经济的独立基础,如果地基土比较软,建筑物的自重比较大,为了避免市政建筑对地面的压力太大,则可以选择和地面接触面积较大,而且压力较小的筏形基础,如果地基基础土质很好,地下水位较低,可以选择人工挖孔桩的基础类型。

3.2 地基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基施工技术也有所进步。比如带有前瞻性的用就处理,比如在已经发生了安全质量隐患之后的暂时性处理,比如代有针对性的夯实处理、深层处理、浅层处理等,所以市政建筑物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按照工程实际需要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注意满足地基质量的需求,二是要对施工工期、投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地基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换填土垫层法,主要是起到改善土质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的作用,对坑底土质进行清理,然后换填质量较好的土质,常规换填土包括三七灰土、二八灰土等;(2)是振密、挤密法,主要是利用机械振动、挤压等方法,从而促进地基性能的提高。常规方法包括:重锤夯实法、强夯法、表层压实法以及振冲挤密法等。除此之外,还有置换法、胶结法以及加筋法等,不一一详细介绍。

3.3 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本文对地基施工阶段进行划分,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

首先,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前指的是施工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为正式施工做准备,其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的勘测和调研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以及总结,是为了之后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做铺垫,而后组织安排施工工艺流程,制定安全技术指标。对于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地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排查,对预警方案进行设置,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则可以依照预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条不紊的处理。还有就是要按照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比如说地下管道铺设,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特点等,对市政建筑工程作业方案进行设置。比如说,施工机械装置、设备、型号、材料等的确定,施工路线的确定等。

其次,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是指施工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尽管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方面已经总结很多理论和方法,然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依然欠缺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施工规范。所以,在施工时要根据成熟地基处理技术指标进行,不能盲目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土地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要对标高进行控制,不能超挖。在浇捣C10混凝土垫层过程中,需要预留出标样以及在同一条件下的试块,在做试块时还要由工程监理人员负责监督,送实验室进行养护。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图纸对下料单进行准确计算,比如说利用对钢材的定尺长度对下料进行统筹安排。除此之外,绑扎之前要先清扫模板内的一些杂物,砌墙时落地的砂浆灰也要及时清理。最后,还要做好钢筋的清洁护理工作,确保模板接缝处不会出现漏浆的情况。

最后,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后阶段是指施工后期环节地基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在对地基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施工时所涉及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同时具备出厂合格证明。桩位要准确无误,桩身垂直竖立,接桩偏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单桩静载试验时要对预制桩桩头进入基坑内预留锚固长度进行严格控制;(3)对焊接情况进行检查,不能出现缺焊、漏焊等情况。还有就是要注意压入土内的铁要进行相关处理,正常而言是涂刷防腐漆表面处理;(4)对封桩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可靠,以及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3.4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保证地基无渗水、漏水的情况,则需要在地基施工时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桩基混凝土的等级,而且还要做好护壁密实性改善检查工作;其次,做好地基施工混凝土配比工作,换言之混凝土配比阶段要把好原材料进场关,对原材料取料进场过程进行严格检查,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工挖孔桩和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比设计;最后,做好相关施工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一点实际上和选择的混凝土类型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以及坍落度等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这是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4、结语

总而言之,地基作为建筑工程和地面的连接处,地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市政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假如地基基础类型选择不当,或者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不科学,则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工程出现裂缝、倒塌等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要提高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采取施工技术,严格规范得制定相关方案和策略,抓住地基施工技术要点,禁止出现应付了事、不规范操作行为,给市政建筑工程留下质量隐患,最终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就是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弥补常规地基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确保地基施工技术在整体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宫晋太. 水泥深层搅拌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4)

[2] 徐金昌. 基于直接控制法在地基施工质量预控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07)

[3] 武建宾. 高水位下软弱土地基的沙垫层施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1)

[4] 杨子江,张逸琳. 地基施工验槽步骤和方法[J]. 当代建设. 2009(05)

[5] 杨红. 灰土挤密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 甘肃科技. 2001(06)

[6] 欧阳倩,王治坡,许峰农,闫兆强. DDC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工业建筑. 2006(S1)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设计;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高层建筑的全体重量由地基来承受,地基是深埋在地下起承重作用的部分。地基以上用来传递这种重力的部分被称作基础,这些年由于基础施工设计不当最终影响施工总体情况的问题不断出现,通常来说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建筑的上层部分是最难以规划和设计的。实际上相反,地基和基础由于处于重量承载的关键位置,它的形状构造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证,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出探究,并将其推广讨论,获得更广泛更优秀的意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讨论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可以总结一些必要条件。

一、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1.1选型条件

现在这个时间来看,建筑业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水平但是不能满足人类更加快速的对于建筑物质量形态水平的要求。因此应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地基当中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地基的设计硬度不够,对于地震的防御等级也不够,另外还有沉降过程无法对称,对建筑物的安全提出挑战,这就需要设计者牢牢把握时机状况。针对于地基有很多种手段来提升它的合格度,但是每一种手段针对于不同的客观地理条件与气候,在实际运用时要区分好各自的性能,在哪里运用最合理,哪里应用不合适,从而针对性的选用某种措施来达到最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设立理论是必要关注的。第一,地基的上层重量总和要考虑在内,不能超过地基的承受上限,实际上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余数字来避免突发状况。第二,翻地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变形,难以避免,但是要缩小到一定范围,避免因为地基状况牵连到上层结构的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第三,地基的强度和寿命要做一个检测并预测,保证地基的状况与建筑的状况相适应。

1.2 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除了要遵守通用的建筑规范之外要考虑设计者的具体要求,进而通过检测单位来进行客观环境的勘察,做出一份详细又科学的地质报告,对可行性进入深入探讨,一定要针对此刻所要开工的地点而不是以临近地质报告作为自身的参考性数据。土层较软的地方沉降的几率会增大,要做好硬度处理,预防土质原因造成的变形。着重强调不能将一片面积的软土直接作为地基,虽然它的完整度较好,实际上不能达到硬度标准。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划,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地基选型也要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的预期规划,构造承载能力,对地震防御的水平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相和谐,将地基问题放入整体施工的大环境进行处理,上下要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能力,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建筑整体。地基的材料选用设计可以参考临近工程的材料,但是应保证二者所处的情况大致相当,在这个前提下对临近建筑物进行分析,其是否合理,能否照抄或是改进。发现临近建筑物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地基下沉不均匀,原因何在,本建筑物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相同的结果。设计方面要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论证,是建筑物的施工有理有据,完成后的质量也是可圈可点,杜绝依赖侥幸心理施工的现象发生。这要依靠一支有经验有想法,成熟而踏实的队伍来保证其快速实现。通过现场监工来达到提升效率和水准的目的,这是对施工人员技术和水平的重视性措施,能够促进其向着更加正规的方面进行,应大力得到提倡。

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2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2.3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 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而最主要方面使施工人员对材料的利用和把关程度来保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要体现在熟练操作的程度和理论经验的积攒,二者相互融合为施工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才储备,依靠监管的方法使其有一个激励性与检测性的过程,来保证地基施工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掌握是对施工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J]. 煤炭工程

[2]丁武保. 强夯法地基加固应用实践与总结[J]. 科技创新与应用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框架结构;施工措施

1基础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

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所受压力都会经过一个严密的计算,因为在主楼和裙楼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确保建筑物的上部的结构、载荷能力、刚度都要达到一个标准,以此来保证其受力均匀。如果其结构刚度和载荷的分布不均匀,会造成内部受力与反作用力出现很大的差值,这就是高层建筑沉降产生的原因。而减少这种沉降差异就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在基础设计与施工等环节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土层或者岩层等天然地基具有一定的压缩性,这种地基受到自身重力和外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会不断地被压密,并产生一定的沉降。建筑物基础所产生的均匀沉降不会对建筑本身造成太大的影响,并且在工程中往往可以采取预留沉降标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如果所施工的建筑物的载荷分布相差较大,各部分基础的类型、尺寸差异也比较大,一旦所采取的基础比较软弱、土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就很容易使基础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地基沉陷。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不均匀轻则会使建筑物产生墙体开裂,重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下沉,严重时还会使建筑物倾塌。以上种种都是不可忽视的危害,这对建筑施工、人员入住都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基础不均匀更是影响楼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

2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1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建筑物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工作,然后经过实地勘测,对高层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影响计算在内,因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存在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考虑到水平侧向力对建筑的影响。2.2确保地质勘察的准确性。这样才会让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基地进行准确的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建筑类型。2.3妥善的设计建筑外观。追求建筑外在美观的前提是建筑物整体可承重量、建筑物的刚度等达到均匀受力的水平,过于夸张且拉伸的建筑外形也会对建筑受力有一定影响。2.4地基的合理设计。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的设计上要根据上部建筑对地基所产生的荷载还有地质土质的不同进行设计,确保地基不会因为所受外在应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3改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措施

3.1先勘察再设计。如上文所述,先勘察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然后再根据本身的技术和施工等外在条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3.2减轻建筑物墙体结构的自重。地基所能承载的压力值与地上载荷值是成正比的,减轻地上建筑物的重量就可以减轻上部给地基带来的附加应力。所以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轻质的墙体材料,在不影响建筑物墙体刚度的前提下选用材质更轻的材料,弥补传统墙体材质密度过大且重量更高的缺陷,以此来防止地基的下沉。3.3在墙顶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且增加整体建筑物的刚度。上文中提到因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墙体裂缝、楼体倾斜等危害,加强整个建筑物的刚度可以防止因倾斜产生的弯曲。3.4对建筑物的荷载分布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基地宽度,再配合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可以对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4改善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措施

许多因素都会使高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建筑的整体工程里,前期的设计、勘查与之后的选料、施工都会对整体建筑起到一定的影响。4.1材料选用与检验。施工材料的选择最好采用高质量的轻质材料,建筑材料在进场应用之前必须检验确定达到合格的标准,防止劣质材料对施工进程与建筑完成质量的影响。4.2对高层建筑及其基础部分设置沉降缝。工程实践中,可以利用沉降缝将高层建筑及其基础分割为两个以上的独立沉降单元,从而有效减小或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分割时,要注意每个独立的沉降单元的外形构造要简单,结构类型单一,长高比值较小,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个沉降单元所处位置的地基应均匀。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位置设置沉降缝,比如建筑高度或荷载变化较大的位置、建筑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发生变化的位置、具有复杂平面形状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地基土压缩性发生显著变化的位置、分期建设部分的交界处等,还可以在设计中要求设置伸缩缝的位置同时设置沉降缝。4.3合理选择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高层建筑基础所承受的附加应力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相邻建筑之间的不均匀沉降会彼此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根据经验总结,一般情况下,同期建造的相邻建筑物中较轻较低的建筑物受较重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早期建造的建筑物受邻近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的影响。如果处于软土地基上的两个高层建筑距离过小,则二者相互影响将会产生较大的附加不均匀沉降,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开裂或者互倾等危害。为了避免这种相邻建筑之间的影响,需要根据地基的压缩性、建筑物的规模、重量、刚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高层建筑基础之间的净距。

5施工程序设计

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选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调整一部分均匀沉降。在进行高层建筑群施工时,要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程序,以先重后轻、先高后低等顺序施工,必要时应该适当加大二者的施工间隔。基坑开挖时,可在坑底保留200mm厚度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再临时铲除,或用砂子、碎石等回填处理,以达到保持地基土的原有结构状态的目的。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弥补了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之间的高度差所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这些措施弥补了在施工建设中所存在的隐患,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物使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铮.浅谈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8).

篇5

关键词: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基础选型;溶岩地区

1 概述

我国地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建筑地基类型多样,例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山区地基等一些复杂地基形式[1]。

溶岩地质条件分布广泛,南至广州、深圳,北至东北,东至沿海,西至云贵地区,均有分布。

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地质条件亦为复杂,溶岩地质及其发育。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设计经验,对辽南地区基础选型进行分类和总结,供广大工程师参考借鉴。

2 辽南地区常用基础形式

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建筑基础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高度及体型、结构形式、荷载及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浅基础是相对深基础而言的,二者的差别主要在施工方法和设计原则上。浅基础的埋深通常不大,一般只需采用普通基坑开挖、敞坑排水的施工方法建造,施工条件和工艺比较简单;深基础都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建造,施工条件比较困难,工艺比较复杂。

大连市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瓦房店市、长兴岛经济开发区等北部地区以承载力较高、埋深较浅(10米以内一般可见岩石)的岩石地基为主,并存在大量的溶岩。

普兰店市、庄河市、东港市等沿海地区,亦以岩石地基为主,但相对上述地区而言,持力层较深,上部存在大量软弱地基(淤泥等),场地的地貌单元属海陆相冲海积阶地。

营口市、辽阳市等北部地区持力层均匀、较深(20~40米,甚至更深),多采用摩擦型桩基础。

以下各种基础形式为辽南地区常用基础形式:

2.1浅基础(例如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

框架结构,柱网、荷载均匀、地基较好可选择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地基较差可选择筏板基础。

剪力墙结构,地基较好且无防水要求可选择墙下条形基础;地基较差或有防水要求时可选择筏板基础和箱型基础。

2.2深基础(例如人工挖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机械钻孔灌注桩)[2] [3]

人工挖孔灌注桩采用人工挖掘成孔,逐段边开挖边支护,达到所需深度后再进行扩底、安装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而成。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灌注桩的一种,因造价低而在辽南地区得到广泛采用。且具有可直接观察地层情况,孔底易清除干净,设备简单,噪音小各桩可同时施工等优点,桩内径应≥800mm,开挖直径≥1000mm,分节支护,每节高500~1000mm,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但由于挖孔时存在塌方、缺氧、涌水、流砂等危险,因此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基岩埋深较浅和地下水不丰富场地,辽南山区地势较高场地恰好具有这个特点。

钻(冲)孔灌注桩采用钻机(如螺旋钻、振动钻等)钻土(岩石)成孔,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亦可桩底形成扩大桩端。此方法在岩溶地区应用非常广泛,但成本高、对场地环境污染较大、孔底清渣困难,发育的溶洞对钻(冲)孔施工带来困难,也会造成漏浆、漏水、卡钻、塌孔、偏孔等现象,此方法在辽南地区应用范围较人工挖孔桩小,在存在地下水或溶岩地带应用较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离心成型法制作,采用锤击或静压等施工方法。常用直径400~600mm,每节长12m左右,桩端设置钢桩尖或十字钢隔板等。具有桩身强度高,不受地下水影响等优点,但当桩长较长时,存在接桩问题,腐蚀性地下水环境存在腐蚀性问题。当建筑高度小,层数低时,亦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由于施工进度快,成桩质量高,在岩层平缓场地,应用范围较多,而且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岩面高低起伏场地易产生滑桩、断桩,因此通常不建议采用,

2.3地基处理(例如CFG桩,碎石桩,强夯,换填)[4]

由于辽南多数属于山区地基,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并不多见,但个别场地(或某场地的某个地块)采用地基处理是常用方法,也是解决持力层不均匀的有效方法。

强夯、换填的地基处理方法多用于层数低、荷载相对较小的多层建筑,例如作者设计的某人防地下室,由于基底标高距离粉质粘土(Fak=160KPa)持力层仅有1m左右,经预算,最终方案为选择粗砂(可就地取材)换填地基处理方式取代桩基础。

CFG桩、碎石桩一般用于持力层较深、层数相对较多、荷载较大的建筑,例如作者设计过18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因基岩起伏较大,且存在溶洞,设计采用CFG桩地基处理方式,桩按摩擦桩设计,桩端未至持力层,从而避免溶洞、起伏不平的基岩顶面对布置预制桩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消除溶洞的影响。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此外,利用毛石混凝土回填,然后在其上做浅基础,虽然造价较高,但其地基稳定、承载力高(与岩石地基成为整体),而在辽南溶岩场地应用较多,成为一种处理溶洞和局部持力层不平地块的常用方法。基坑开挖后,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物探方法检测基地基岩完整性和岩溶发育情况,对于浅部岩溶,可开挖至溶洞底缘,清除溶洞内的充填物,采用毛石混凝土换填;对于较深部岩溶,可采用梁、板和拱等结构跨越等方法处理,亦可采用高压注浆进行注浆处理。场地岩溶发育区域,若采用桩基础,建议对设计桩位进行一桩一孔施工勘察,一详细查明基础下岩溶发育情况。

3 基础设计常见问题

3.1地质资料误差大

山区地基,并存在大量溶洞和孤石,地质勘查钻孔离散有限,因此地质资料误差大,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场地地基情况,使基础选型与地基不相符,基坑开挖后,发现与地质资料和基础设计不相符,造成基础修改。浅基础变深基础,深基础变浅基础不可避免。

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为岩石基础,由于岩石地基刚度大,在岩性均匀情况下可不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故同一建筑物可使用多种基础形式[4],作者的设计中就多次采用一岩石为持力层,人工挖孔灌注桩与独立基础相结合的基础形式。

3.2抗浮设计

辽南地区海拔标高较低,地下水丰富,基础选型常要结合抗浮设计,

合理原则基础形式和基础埋深,既能满足承载力、埋深和建筑功能要求,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物的抗浮问题,使工程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中2.3节列举的工程实例中的基础选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抗浮设计而采取的。

3.3基础形式与建筑物高度的关系

辽南地区岩石持力层普遍不深,因此基础形式一般受建筑高度和层数影响较小,主要取决于场地地质条件。换言之,因地质条件原因,高层用浅基础,多层用深基础和地基处理很常见。

3.4桩基础多为端承桩(桩端持力层较好),而且桩长较短(6~8米很常见),长度变换不一,持力层以上各土层厚度不均匀,因此设计通常不计侧阻力。

4 结论

随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出现,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施工工艺将不断优化,将会有更先进适用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在溶岩地区应用。本人结合自己多年设计经验,对辽南地区(尤其溶岩地区)基础进行分类和总结,供结构工程师设计时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6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依据参考国家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规范规程,结合施工拟建地的现场状况,重点论述现场的原始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提供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数据参数。

1.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原则问题

1.1.1 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联系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和土力学理论等方面,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以上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半科学和半经验的基础上的,而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都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利用相关技术人员的自身工作经验并结合施工拟建地的实际状况,合理组织建立起一种相应的本构模型,充分合理地运用勘察参数,经过判断确定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看出,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紧密关联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实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勘察理论与工程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相辅相成。

1.1.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的交流沟通问题

根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内容,建筑施工工程在进行现场岩土地质勘察之前,必须收集附有详细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施工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量等有关资料。笔者认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工程设计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关键,在进行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工作时,要事先通过于工程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勘察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弄清拟建工程的特性特点,这样做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勘察工作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得勘察工作有的放矢,有利于勘察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最为直接有用的结果。

1.1.3 严格控制岩土勘察工作的等级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工作,在对岩土土质进行勘察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的情况,以保证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具体确定办法要按照国家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严格控制确定拟建工程的勘察等级、地基基础的复杂程度等级、拟建工程的安全等级以及重要性等级等,通过了解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等级划分,才能够做到严谨控制现场岩土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1.1.4 岩土工程勘察展开工作的经济合理性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满足了基本的规范规程要求之后,还需考虑利用最为经济合理地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划分以完成勘察工作目的和任务。展开勘察工作消耗经济成本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否做到既经济又合理的岩土勘察,应被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问题

1.2.1 现场地基承载能力的确定

我国针对确定施工现场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三种。通常我们在展开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勘察主要是由载荷试验或者是由其他原位法、理论公式计算法、规范查表法结合以往总结的勘察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利用确定。一般情况下,由荷载试验确定的地基基础承载力是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精确的,不过因为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往往都会受到一些诸如场地、工期和成本等影响因素所限制,所以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仅仅在比较重要的高级建筑施工中才会被采用。而理论公式计算法确定承载力的办法,主要要求的是对现场土质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准确测定,抗剪强度的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多人为方面的影响,造成误差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理论公式计算法仅仅是作为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中的验兑参考依据。查表法是建立在工程经验法基础上的一种办法,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岩土勘察情况往往会不尽常见,毕竟我们能够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总结到的经验有限,许多施工拟建地的地区土质并没有足够的经验数据,导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只能模糊估计取值,无法合理地确定承载能力。

1.2.2 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的确定

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粘性土质的压缩模量值相对比较容易确定,主要是经过室内的土质压缩试验分析确定即可得到。而砂质土体的压缩模量值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一些,既没有国家制定的相关岩土压缩模量值的规范,也没有指定具体的确定办法,通常只有通过标贯击数试验计算、查有关工具书直接给出经验值或利用变形模量换算等方法估算,能够确定的岩土质压缩模量值都比较模糊,且三种办法的确定值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能够确定相对比较精确的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也是今后我们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2结语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到的一些常见岩土勘察问题,在此提出来可供同行朋友交流探讨,以避免类似常见问题在今后的勘察工作中再次发生。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地下的岩土体,其性质的判定主要是根据土质的客观差异性和人为测定的主观性综合决定。我们技术人员作为岩土勘察工作的主体,只有通过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经验总结,寻找岩土勘察的规律性,才能够使得勘察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需要和给予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软土 基础处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着密切联系,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就比较困难,例如地基的下沉将造成室内地坪空鼓、开裂,室外散水空鼓开裂、下沉,建筑物基础受水浸泡,甚至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本文针对地基与基础分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二、软土、软土地基的定义

软土主要指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大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土,软土通常分布在内陆、沿海、平原以及山区的湖泊周边等地区。

软土地基是由软土构成的地基,其土壤成份主要是软土。它在工程上属于一种不良地基。

三、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

1、触变性。软土没有遭受破坏时,它具有固态的特征,如果软土受到破坏或扰动,就会转变成稀释流动状态。

2、高压缩性。软土的压缩系数很大,当垂直压力达到0.1兆帕时,大部分软土会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的沉降量较大。

3、低透水性。由于软土的透水能力很差,可以认为软土是不透水的,所以软土排水固结通常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有些房屋建筑工程的沉降延续时间甚至超过十年。

4、不均匀性。高分散的与微细的颗粒组成软土,使得软土的土质不均匀,如果平面上的房屋建筑荷载不均匀,就会导致房屋建筑产生很大的差异沉降,使房屋建筑出现裂缝。

5、沉降速度快。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沉降速度也不断增加,沉降速度最高可达2毫米/天。

6、流变性。软土在一定剪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缓慢的长期变形,导致软土长期强度低于瞬时强度。

四、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有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深层水泥搅拌桩、深层石灰搅拌桩、振冲地基加固、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砂桩加固地基、水泥煤灰碎石桩、塑料板排水加固、石灰粉煤灰(火山灰、钢渣或黏土)桩等多种处理方式,但由于受工程进度、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素限制,在施工中多采用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深层水泥搅拌桩等方法,本文主要对这两种做法进行分析。

(一)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中,砂垫层与砂石垫层换填这一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砂垫层与砂石垫层通过用压实的砂垫层或石垫层来替换地基基础下部的部分软土层,从而使地基强度与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有效减少沉降量,能够使软土层加速排水固结。

1、材料要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所用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地区,也可采用细砂,但亦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按设计规定(含石量≯50 %)。所用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材料,含泥量宜≯30%。碎石和卵石最大粒径宜≯50mm。

2、施工准备。施工前应验槽,先将浮土清除,基槽(坑)的边坡必须稳定,草地和两侧如有孔洞、沟、井等应加以填实。在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坑)地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使基槽(坑)处无积水状态。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再行铺填捣实。

3、施工要点。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程序进行。土面应挖成台阶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注意捣实。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m~1m,并应充分捣实。采用碎石垫层时,为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发生局部破坏,应在基坑底部及四侧先铺一层砂,然后再铺碎石垫层。垫层应分层铺垫,分层夯(压)实,铺设方法有:平振法、插振法、夯实法等。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振捣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实度合格为准,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1/3,以防振动面积不搭接。每层铺设厚度为200mm~250mm,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15%~20%。此法不宜使用于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沙铺筑砂垫层。插振法是用插入式振捣器根据机械的振幅大小来决定插入间距,不应插入下卧黏性土层,插入振捣完毕所留的孔洞,应用砂填实。每层铺设厚度应根据振捣器的插入深度确定,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饱和。此法不宜使用于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沙铺筑砂垫层。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每层铺设厚度为150mm~200mm,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8%~12%。此法较适用于砂石垫层。

(二)深层水泥搅拌桩

深层水泥搅拌桩以水泥来充当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把软土与固化剂在地基深部就进行强制拌和,从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强度,使软土硬结。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处理淤泥质土、淤泥、粉土和泥炭土效果明显,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

1、试桩。试桩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2、施工准备。深层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时应回填黏土,不得回填杂土。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3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

3、施工要点。(1)施工工艺流程: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2)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3)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4)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5)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6)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40 min,喷浆压力0.4MPa。

五、结语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技术资料,以便能够总结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复合地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施工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施工技术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施工技术的综合性要求非常高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别的注意,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进行一定的总结,然后对施工技术进行新的突破,使地基施工在施工技术上可以得到提高。

1 水利基础工程施工新要求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前,要对施工的场地进行了解,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掌握,然后对地基的施工图纸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对可行性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结合施工场地的地质勘测报告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施工地点的情况,而且可以更好的对施工的方案进行制定。在进行地基施工前,要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开挖,对施工场地中的建筑物、管线、其他障碍物要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因为它们影响工程的施工。然后进行施工的放线,对定位桩、准基点和基槽的尺寸进行确定,并且在确定以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使其满足施工的要求。在进行完施工工程放线以后,要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施工的机械设备在施工的场地可以正常进行施工,不会因为施工场地的强度不够导致施工机

械无法施工的情况。在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加固以后,要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这样是为了更好的确保地基工程可以正常进行,而且对于施工场地中的排水沟给坡度也要进行精确的设计,使其坡度不会过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面临的施工场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在山区进行施工也是非常常见的。在水利水电施工以前,一定要对施工场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要进行妥善处理,然后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防范。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几种方法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部分的时候,要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现场土方的情况进行挖掘施工的顺序安排,进行顺序安排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顺序的合理性,然后再进行作业面的施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很好的把握,然后控制好挖掘的尺寸,避免使地基的土地结构受到破坏,而且对地下水的位置要进行很好的了解,地基施工中,地下水的水位对地基工程的排水影响是非常大的。

3 水利水电不良基础地基处理方式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经常会出现地基情况不良的情况,地基情况不良指的是地基的含水量过大,这时就会导致地基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非常容易导致地基在荷载过大的情况下,出现地基滑动或者是沉降的情况。地基的含水量过大会导致地基上的建筑物出现沉降过快的情况,而且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在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出现对于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以后的使用。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不良地基进行很好的处理,避免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在进行不良地基处理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进行。

3.1 浅土层液化处理

浅土层是指土质较松散,而且在地下水作用下,含水量较大的土层。通常在浅土层,土质多为沙土和粉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土壤进行振动,会使得浅土层的土质更加的紧密,而且也会导致土质空隙间的压力增高,使得地基的上部结构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将可液化的土层进行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土层进行填充,这样可以更好的达到防渗的效果。还可以进行混凝土墙的包围,将可液化土层进行包围,防止土层向四周流动。

3.2 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在进行地基施工中会遇到强透水性的地基,这些地基通常是由砂、卵以及砾石层组成的,这样的地基是非常容易出现渗水情况的,为了更好的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可以将强透水层进行挖除,因为它的透水能力非常强,不但会导致水量快速的流失,也会出现泉涌的情况,这样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从而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因而要先进行防渗漏处理。处理方法是开挖清除砂、卵、砾石层,回填混凝土,构筑截水墙,再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

3.3 淤泥质软土的处理

淤泥质软土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因其质软,易产生压缩变形,侧边膨胀,滑移或挤出,会影响建筑物上部的稳定。处理办法是先除去淤泥沙土,采用基桩,置换砂层,设置砂井排水或者抛石挤淤。

3.4 深覆盖层处理

当地基基础河流积沙层,堆积层厚度大,不利于开挖清除时,由于其疏松,空隙率,渗透性强,易产生变形和渗流,有时作为一个结果,将软弱夹层,不利于抗滑稳定性。用于处理方法用强夯法压实土体表层。设置混凝土截水墙,必要时也可以用高压喷射灌浆构筑防渗墙。在坝前铺盖防渗层。

3.5 坝基涌泉处理方法

坝基涌泉有可能造成土坝的管涌流土破坏造成坝身不稳定。如果浇筑不好会形成漏水通道,处理一般采用堵,或者用排放方式。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对一般的温泉,堵塞混凝土砌块,涌水量大,水进入集水坑,回填碎石,和预埋注浆管,然后泵送混凝土块,后再回填灌浆。作为大坝基础混凝土中,盖上撒土。

3.6 软弱夹层的处理方法

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物,沿海沉积层,或是由黄土,泥炭土,杂填土等组成,使用压实方法容易达到目的的使用方法。压实前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通过夯锤的自由下落运动夯实土质。振动水冲法,该种方法使用的工具是振冲器,它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工作原理是先插入混凝土振捣,地基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会先成孔,再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最后分层夯实。

4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地基基础必须留余足够多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地基基础要具备足够的防潮、抗冻、耐久、耐侵蚀等能力。要确保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保证它在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内,才能避免建筑物开裂、倾斜变化等等。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在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为建造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施工中各个项目的施工质量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

篇9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对于各类建筑工程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根本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我国各个地域的水文、地质、环境等条件都存在差异,造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核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建筑工程建设需求,解决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建设期间存在的障碍与不足。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其重要性分析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都存在差异,而且各具特色,这种情况就造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较为复杂。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各个工艺、步骤之间的衔接较为紧密,需要对前一步工序进行合理质量控制才能开展后续施工,若不能有效管控,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的工程事故。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需要进行基坑作业,所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安全标准较复杂,若不能合理管控,并选择有效的结构形式,必然会对建筑工程整体产生影响。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由于工程设计或现场施工存在问题造成一系列问题或后果,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与下卧层构成建筑结构地基,这部分地基需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因此,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避免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的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材料质量、混凝土裂缝和地基基础漏水问题。

3.1施工材料方面

现场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原材料质量会对工程产生影响。若不能从采购源头、材料储运等环节就控制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必然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建设质量。要通过合理的制度管控及质量教育提升各个层级人员的责任,制订合理的标准筛选合适的材料,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整体质量。

3.2混凝土裂缝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较多,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模板、浇筑、养护等工艺中存在问题,如混凝土受力不均、养护不到位、未能定期扫水等。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需要通过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来改善地基基础工程质量[2]。

3.3地基基础漏水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漏水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技术、工艺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是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等条件多变,造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漏水,较为常见的漏水结构主要是山墙和变形缝等。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

总结过去工程施工经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主要有以下3方面。

4.1选择稳定的基础场地

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来说,地基基础工程是根本所在。地基基础工程需要承载整个建筑工程,必须具备良好的竖向载荷承受能力。所以,在建筑工程现场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区域。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要提前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了解施工现场土层、地下水等条件。若存在软土地基,必须先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地基基础强度、稳定性都能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建设需求。而且,由于软土地基多由杂填土、淤泥土、湿陷黄土等土质构成,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对软土基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组成成分、分布情况、泥沙情况等,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若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载荷较大,工程实体要与地基基础的竖向结构统一分布,可以通过独立的地基结构形式进行处理。若建筑工程垂直高度较大,需要地基基础提供较高的承载能力,可以选择筏形地基结构,这主要是由于筏形地基结构相较于独立的地基结构形式的载荷能力要高得多,而且筏形地基结构较为稳定,但整体施工成本较高,所以,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结构选择[3]。

4.2选择合理的基础处理技术

当前,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有多种类型,这里分析粉煤灰水泥粉喷桩、碎石桩及强夯2种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当采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技术时,可以有效提升地基固结能力,促使地基呈现复合型特点,通过地基侧面较强的约束作用来充分发挥出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桩高强度载荷能力。建筑地基基础上部可以采用碎石桩改善基坑形变能力,提升地基抗剪能力,避免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及碎石柱施工过程中对已固结基础造成破坏。不管是使用粉喷桩及粉煤灰水泥碎石柱,还是使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柱,都要严格依照建筑工程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提升地基基础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进而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当采用碎石桩及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时,为提升地基基础稳定性和承载力,必须采用排水固结与挤密措施改善地基基础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碎石桩填土层,结合地基基础现场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地基强夯点,通过强喷压作用,将碎石桩击散到地基基础当中,将桩径融入周边土层当中,碎石桩与硬壳层形成地基复合层,从而大大提升地基基础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要结合工程现场地基土壤条件、厚度、属性等内容,控制好相应的夯击次数、深度、夯沉量,确保现场施工夯击效果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4.3控制基础施工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现场施工质量。1)从采购源头到现场材料管理进行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各类施工原材料必须具备合格证明、出厂证明等,需要检验的必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查检验,确认满足各类标准后才能进行使用;2)对于地基基础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要严格依照设计标准进行配制,通过向混凝土中加入适量减水剂,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在基础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依照标准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最终浇筑质量[4]。

5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地基结构作业涉及到的问题众多,而如何能够利用符合工程本身的施工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管理手段去解决好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与常见问题等至关重要。为此,这就需要及时分析问题所在成因,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才能逐步克服诸多难题。

1 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与控制举措

1.1 原因分析

1.1.1 勘察的准确性。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地质勘查的不准确性,存在盲目勘查现象;或者钻探中布孔不规范或孔深未能到位,以及缺少施工技术材料而临摹其他建筑物技术资料等所造成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1.1.2 设计方面。当设计不规范或者图纸设计与现实问题存在矛盾时,我们就会在施工方法、工艺、技巧上面取长补短而进行补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层建筑层高相差都很大,因此导致局部所受荷载较大;另外,未能在规定设计的局部结构设计出沉降缝,导致建筑基础结构整体刚度不足;或者,由于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压缩性不明显等因素所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

1.1.3 施工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没有认真进行检验,在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灰缝不饱满、砂浆强度低、通缝多、砌砖组砌不当、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同样也会导致建筑物建成后发生不均匀沉降。

1.2 高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的具体处理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实属常见。但为了有效解决好这类问题,应能处理好基础防毒与强度问题,这是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关键。如,当建筑物发生正向挠曲时,受拉区域却在基础下部分,所以刚度问题就浮出水面。为此,首先是自重减轻。减轻自重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基底荷载压力,具体施工时可采用轻型特质的结构。如预应力混凝土结、轻型空间基础结构、轻钢结构等;采用覆盖面少、自重较轻的基础形式,如地下室基础结构形式。

其次,做好钢筋混凝土与圈梁构造柱。在建筑物的墙体里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构造柱的抗弯刚度,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进一步蔓延。

最后,采用地基加固措施,目前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是碳纤维加固,碳纤维拉伸度超过3550MPa,拉伸弹性模量超过2.35×105MPa,与钢筋的弹性模量相近,非常的适合于混凝土机构的加固修复。

2 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控制举措

对于项目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其常见的质量作业问题一般会有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轴线偏差、标高存有误差、以及基础防潮层功能失控等问题。即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势必会影响工程整体基础工程的质量及功能发挥,并难以达到质量控制建设指标。

2.1 基础轴线偏差成因及控制举措

2.1.1 基础轴线偏差成因。主要由于建筑基础结构中基础大放脚作业规定的标准分寸拿捏不当,即砌至大放脚顶部结构时,就会发生偏差,这主要与人为专业能力有直接关系,从而再继续砌基础墙时就容易促使轴线偏差位移产生。另外,基础部分的横墙轴线一般会以山墙为标准进行统一排尺放线控制,而这时也需要控制桩提供辅助,从而才能掌握好尺寸、掉线找中等。然而,部分施工人员却仅把控制桩设立在山墙处,横墙槽边处中心桩却不设立,从而导致偏差出现。

2.1.2 控制举措。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应当设立龙门板,并要配备一定的保护举措,防止外力作用促使其位移。同时,龙门板还要打出中心桩,即打入与作业地面标准平齐,并用混凝土拌和加固;当龙门板拉通线时,还应以中心桩作为参考标准;横墙轴线位移偏差控制时应尽量避免排尺法,而应设立中心桩,并且保证每个中心桩处不宜堆放土料;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结合相邻轴线之间的间距加以衡量考虑,其目的是更好地以中心桩作为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大放脚收分尺寸拿捏不准,应当尽量把此道工序放在基础收分部门砌完之后进行,并要求重新定位轴线。

2.2 标高偏差成因及控制举措

2.2.1 偏差成因。由沙土、混凝土等组成的基础基层部分出现的偏差即为基础标高偏差。具体原因形成主要与皮数杆标高不能与基础标高进行有效检查有关;同时由于基础大放脚采用的大面积砌筑工艺进行的铺灰工序没有做好导致此类问题发生。如因为铺灰面过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了作业进度,进而导致砌筑速度难以协调其同步进行作业;或者挤浆工序没有做好导致冒高现象发生,也会出现整体标高偏差。

2.2.2 控制举措。控制偏差的主要改进思想是把偏差限定在可控范畴内。因此,施工前首先应进行统一普查,出现局部下凹应利用细石混凝拌进行找平;其次,皮数杆尽量用较小断面的方木去制作,并在实际作业中用它进行辅助时,可把它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处;再次,用水平尺校对皮数杆标高;最后,对厚重宽大的基础大放脚应当采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进行找平,并尽量控制好铺灰面积,即尽量采取满足作业基本需求的小面积铺灰面,与此同时还要控制好顶面不高于跟线砖高度。

2.3 基础防潮层失效成因与控制举措

2.3.1 防潮层失效成因。基础施工作业剩余砂浆的混用是造成防潮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由于施工前在基础面上不做清洁与表面养护,在混用剩余砂浆进行作业,也就导致了其防潮砂浆层的粘结强度不够,造成防潮层脱水出现并形成裂缝。

2.3.2 控制举措。防潮层一般是建筑项目基础工程的独立隐蔽工程,需要在工程基础工程完工之后进行相应作业。一般说来,防潮层下部分的丁皮砖处理可采取满丁砌筑法;施工工序同样要把握好,一般安置在基础房心回填之后。

3 把好地基施工建筑原材质量控制关

高层建筑施工作业所需的建筑原材同样包括基础地基作业需求的原材。因此,对于工程项目基础工程作业的建筑原材必须把好质量控制关,不符合作业规范所需的材料绝对强制进场;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样本试验以及审核、检查等程序,力求材料规格、型号、级数等都符合作业要求,从而才能满足质量建设的施工标准;同样,在审核、检查处理流程中,必须要出具试验报告、原始检验凭证单据等,最后保证一切交验工序合格后,才能进场进行地基作业。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地基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工程竣工后技术交接不彻底,检查执行力度发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事故与灾难发生。因此,当前伴随建筑产业化经济迅猛提升的形势下,做好基础工程质量施工建设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重大。

参考文献:

[1] 翟渊博,赵伟,黄香山. 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分析及治理研究[J]. 陕西建筑, 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