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13:2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0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基本建设领域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基础设施不断规模化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其施工过程的监控对预防混凝土裂缝,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1 导致混凝土自缩的原因

1.1 水泥因素。混凝土材料的关键是水泥,但是不同的水泥有着不同的特性,每一种都是有自己的使用性能的,他们各自的自缩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铝酸盐水泥、早强水泥的自缩值偏大,中热、低热水泥的自缩值较小,矿渣水泥到了使用后期时的自缩值才会增大。再加上不同水泥的细度是可以影响到其的自缩值的,倘若使用的水泥细度太细,这样是会导致其早期的自缩速度更大的。

1.2 矿物掺合料因素。配制混凝土时常常会向水泥中添加比表面积在400平方米/千克以上的矿渣,而120d的自缩值会随着矿渣的掺量增多而相应变大;在水泥中加入比表面积为338平方米/千克的矿渣时,其120d的自缩值却不受到矿渣的掺量变化的影响。硅灰添加到水泥之后会造成混凝土的自缩值增大;而硅灰的掺量变大后会造成水泥浆自缩值的增加。混凝土的自缩值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大而减小,尤其是出现自缩值减小的现象很明显。3d龄期后掺加粉煤灰混凝土的自缩增长速度大于空白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大于20%后,减小自缩的作用较小。偏高岭土添加到水泥之后,在偏高岭土含量为10%时,水泥浆的自缩值则为最大。

1.3 外加剂因素。减水剂的作用是为了达到增加流动性的作用,高效的减水剂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自缩值,但是高效减水剂种类不同或者在掺加时的量不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为干缩减少剂能够降低毛细水表面张力,所以其能降低自缩值50%,还有就是不同类型的膨胀剂也会最终导致自缩作用的不同,而氧化钙型的膨胀剂是降低自缩值的;但其他类型的膨胀剂虽然开始的时候有明显的膨胀,但是一段的时间过后他们各自的收缩结果也是明显不同的。

1.4 其它因素。通常而言,水泥的自缩是受到温度的影响的,它是会随着温度而变化的,尤其是当温度达到15~40℃以后,这对于水泥搅拌体的自缩值、自缩速度的影响更大。而当水灰的比减少的时候,混凝土的自缩值和自缩速度会显著增大。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是什么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养护,就会因为外面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本身不同的自缩。以此同时骨料多少的占有量对于混凝土自缩也是有着不能轻易忽视的作用的,如果骨料占有量增加,混凝土的自缩值就会减小。那么不同骨料的使用自然也是会对混凝土的自缩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人工的那些骨料混凝土其自缩值明显是比常规的要小的,而且轻骨料混凝土的自缩值会因随着轻骨料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变大而减小。6%体积分量的钢纤维添加到混凝土,能使得自缩值减小20%。

2 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

2.1 设计机理。参照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的标准,把广场的底板实施了分块:后浇带则把整个底板划分为4块,以建立4个浇筑单元,块中未设置膨胀加强带,又将其分为4块,整个底板涉及到16块。确定底板的分块之后,墙板与顶板与底板相同位置设计一个后浇带、加强带,以巩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膨胀加强带宽2米,边缘每侧设密孔铁丝网用钢筋加固,避免加强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内。膨胀现象会减弱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因此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需不断提升。

2.2 配合比的设计。使用的砼材料:a.水泥:选择42.5Mpa常规硅酸盐水泥;b.砂:使用长江中砂,细度模数Mx=2.6~2.8,表观密度2.64克/立方厘米,松散密度1410千克/立方米,紧密密度1550千克/立方米,含泥量≤3%;c.石:使用湖州石子,粒径为5~31.5毫米连续级配,压碎指标8%~9.8%,含泥量≤3%;d.膨胀剂:ZY膨胀剂;e.掺合料:选用中成电厂的Ⅱ级粉煤灰。

3 工程施工运用到的技术

3.1 后掺少量减水剂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是要密切关注当时的施工环境的,特别是对于温度的掌控。对于春夏交际也就是7~8月的时候,气温高的时节时候混凝土的浇筑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这样就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的整体稳定。如若对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的话,比如在运输的土中堵车、施工当中的事故等等是一定要有一段之间耽搁的,这样是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入模时间的,所以就是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增加从而不能达到使用性能的足够需要。配合比中FDN2I减水剂量为0.8%,通常此减水剂的掺量最高为1%,在后掺减水剂时只考虑在0.2%以内。后加入比先掺入或者相同掺量下减水的作用都是不断的加强的,这样就是慢慢的补偿坍落度的损失。那么在施工单位安排混凝土运输车的时候,要做的就是最快的搅拌30转或1分钟以上,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材料的配比进行控制。

3.2 地下室顶板浇注的控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对于地下室的结构而言,大型长无缝混凝土结构就必要的需要按照正确的施工计划进行,这样做到方案和实践中使用的状况相符合。对于地下室的顶板标准有着自己的浇筑流程,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地下室顶板梁下口后,完成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对于早一阶段裂缝的形成在浇筑顶板的时候要很好控制和把握,从混凝土收缩裂缝怎么发生的时序上来看,裂缝出现的时间大多是混凝土初次和最终凝结的时候这个时间段,那么施工的工作人就要按照实际的情况结合自己经验做好必要的调整,将顶板的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始凝结使的抹压,以此做出可以控制在初期的裂缝的措施,这样才能最好的掌握裂缝控制。

3.3 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必须做到的就是对于墙板混凝土的配比做到更好的施工方案,要实践证明之后做出使用什么样的配比方案更合适,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底板的水灰比为0.47,而墙板的水灰比为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20cm,控制墙板坍落度指标为15cm。通过这种处理方案可以减小用水量,防止混凝土的收缩。

3.4 地下室混凝土的养护。前文已经说到必要的养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保持混凝土使用性能是很重要的。那么实际情况是地下室的底板、墙板、顶板均选择了掺加ZY膨胀剂的混凝土。按照养护的这个准则,在混凝土抹压之后是要在上面铺好麻袋片或者草席的,用水来浇湿保证保养工作,随着混凝土的硬化,在3到4个小时之后,要在底板与顶板均筑堰放进3到5厘米的水,这样实施保养,对于墙板要做到不间断的保温措施,通常是14d,所以同样的要在7d之后拿掉墙板的侧模。通过这些的保养计划和实行,这样就能够对于地下室特殊的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的要求对于现代的建筑也是很需要的,而且也被大量的使用,那么做到使其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就是很重要的了,这就需要不同的方案和不同的针对措施,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固定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综合防水;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防水卷材

某商住建筑为两栋单体建筑,地下通过人防通道连接,商业为地上3层,地下1层;住宅为地下1层(车库),地上16层。两栋建筑物通过地下通道连接。楼长114m,顺长中间部位、住宅与车库连接处均设后浇带,宽800mm。地下水位埋深4m~9m,第一层潜水标高为31m--36m;基底标高为36m,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地下室防水为I级,设计采用多道防水。结构自防水(P10,C35混凝土),外部3mm+3mm两道SBS防水卷材,回槽为三七灰土。因此,相关防水的施工质量对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尤为重要。

1.采用地下室后浇带及其施工缝施工方案设计

地下室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5,抗渗等级为P10。需要合理申请自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并选用适宜的原材料。如采用中砂,石子粒径为2mm--25mm连续级配,并掺适量粉煤灰(水泥用量10%~20%)和微膨胀剂(水泥用量5%),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其密实度,减少混凝土收缩量。由于地下室模板采用穿墙螺栓,为截断此处地下水的渗透路径,螺栓杆中部焊接超出外径3cm见方、厚5mm的止水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迎水侧剔出深3cm。10cm见方的凹槽,烧断螺杆,并用密封膏和防水砂浆封闭,外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

穿墙管道应在管道周边设宽度不小于100mm的翼环,并在管道迎水面的管道根部预留15mm厚、20mm宽凹槽,用密封材料密封后进行防水施工。

2.防水工程施工顺序

基坑开挖基层混凝土施工砌筑800mm高卷材保护墙底板卷材附加层铺贴底板卷材铺贴 干铺油毡层浇筑底板卷材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底板混凝土施工外墙混凝土施工外墙基层清理涂刷卷材处理剂外墙卷材附加层铺贴外墙卷材铺贴抹外墙卷材砂浆保护层砌筑外墙卷材保护墙土方回填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3.卷材基层施工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进行卷材基层施工时,需要对底板和外墙两个部位分开施工。

对于底板的卷材基层施工来讲,首先要在基坑验槽之后,尽快在地基上铺设一层素混凝土作为基础垫层,并抹平压光,随后在底板垫层的周围砌筑一道约800mm高的卷材保护墙,砌筑砂浆最好采用石灰砂,以便于后期拆除,并同样进行墙面压光处理。保护墙的砌筑作用是为了能把底板防水卷材引出来,并确保其接头处能够更好的满足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当做外侧模,因而临时进行卷材保护墙的砌筑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外墙的卷材基层施工来讲,首先应当将固定模板用的对拉螺栓周边混凝土凿成直径50mm,深25mm的外大内小的洞,在根部将对拉螺栓割除,再将所留空洞浇水洗净,湿润后,用防水砂浆塞实、抹平、压光,对模板接缝处的水泥渣用磨光机磨平,对外墙、塑料止水带表面水泥浆等杂物用铲刀和钢丝刷清理干净,最后将混凝土表面灰尘扫净。

4.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铺贴分两步施工,先施工800mm高保护墙以下的部位,采用外防内贴法;后施工800mm高以上部位,采用外防外贴法。同样要分为底板与外墙的分别施工。

底板防水卷材施工中,首先粘贴柱坑、电梯井坑、阴阳角、后浇带等部位的附加层,然后根据铺贴顺序、搭接宽度,卷材尺寸等弹好卷材铺贴线,再进行大面铺贴。待底板卷材施工完毕,在底板卷材上干铺1层油毡,然后浇筑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在800mm高保护层处卷材上抹20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外墙防水卷材施工中,在基层处理干净后,涂刷与卷材配套的基层处理剂,以增强卷材基层的粘贴力,2h后方可铺贴卷材。首先铺贴止水带、后浇带,阴阳角等处附加层,然后拆除底板侧面800mm高保护墙最上层3皮砖,将露出接头清理干净,再从一侧开始自下而上垂直进行大面铺贴。铺完卷材后,在卷材上抹15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待砂浆保护层具一定强度时,立即砌240mm厚保护砖墙。最后收头时,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固定牢固。在保护墙全部砌完后,开始回填土方。

5.防水混凝土施工

在完成卷材施工后,就接入了综合防水施工技术中最后的一个施工环节,即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不但要确保其防水性要满足技术需求,同样也要使混凝土的外观、强度等各方面均能满足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加强对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5.1施工缝的留置

由于在设计中对地下室的底板与外墙都设计了后浇带及施工缝,因此在施工中应首先将浮浆清理干净,并对其进行打磨直到露出石子为止。继而对钢筋和塑料止水带进行清洗。且在安装止水条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进行固定,并确保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做好防水工作,以免因水泡后膨胀起来失去应有的作用。

5.2底板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浇筑中出现的泌水,使用潜水泵及时清除,并在地下室周围埋设降水井。混凝土采用覆盖1层塑料薄膜及2层麻袋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随时掌握内外温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5.3外墙混凝土施工

外墙混凝土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均匀布位振捣。每个层高的混凝土以0.5mm高为1层分层浇筑至顶,混凝土采用喷淋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5.4后浇带防水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设置了2道贯穿整个地下室的后浇带,这些部位是防水最薄弱点。后浇带混凝土采用C40S8,在地下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2个月以后开始浇筑,其振捣、养护方法均与外墙混凝土相同。

6.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混凝土结构中地下室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我们在设计施工时采用了后浇带留置缝的技术方法,并进行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技术,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施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水效果。由本文所述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施工经验:

(1)采用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这一问题,且在于膨胀混凝土结合应用后,加上一定的外防水措施能够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施工质量。

(2)在后浇带的施工汇总,钢筋的布置应当按照连续的手法进行布置,且留置后的施工缝要及时处理干净,并确保其处于干燥的环境中,继而做封闭保护措施。

篇3

从诞生之日起,晋城就以资源型经济为基础,靠小冶炼、小矿山、小煤矿、小机械、小化肥“五小工业”起步,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煤挖完了怎么办,“五小企业”关闭之后怎么办,资源开发带来环境污染怎么办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萦绕在决策者们的脑海里,摆上了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

进入新世纪后,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立了争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步伐的决定、意见、方案,在经济结构调整、宽裕型小康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均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前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6.71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完成16.64亿元,同比增长41.14%。

进入新世纪的晋城正以全新的姿态、坚实的步履,向经济强市、园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昂首挺进。

产业争奇斗艳

经济结构调整,最大的难点是选择什么环节、以什么办法来推进,也就是切入点在哪里。

晋城市从支持产品做起,确立了以“三加一新”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壮大潜力产品为切入点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产品和项目,形成了“2316”规划的总体方案,力争在“十五”期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2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个战略带动性工业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6个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以产品结构调整牵引产业结构调整,牢固确立煤炭、电力、化肥、冶铸、建材、丝麻、饮品、旅游等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带动软环境的整体改善,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围绕这一总体部署,三年多来,坚持动态管理,2002年全市共实施结构调整项目65个,总投资76.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53个。一批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导入,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主导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形成了具有晋城特色的工业产品结构,涌现出了大麻面料、离心铸管、稀土合金、新型墙体材料、精密铸造、无烟煤炼焦、大颗粒尿素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培育了一大批强乡、强村、强企业,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按现价计算,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1.31亿元,较1999年增长76.02%,三年平均增速为20.74%;销售收入111.09亿元,较1999年增长74.51%,三年平均增速为20.39%;利润9.24亿元,较1999年增长2.85倍,三年平均增速为56.73%;上缴税金11.97亿元,较1999年增长1.09倍,三年平均增速为27.91%。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又博得了“满堂彩”:到2003年6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2.05亿元、62.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39%、32.67%。

2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晋城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突破口,按照思想放开、政府放手、干部放胆、群众放心的“四放”思路,坚持在市场主体地位、市场准入领域、市场资源配置上“三个一视同仁”,不断创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规模、档次、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领域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全市资产1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75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93家。2002年全市安排的53项技改项目中,有19项是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兴高焦化、泫氏铸业、九州玻璃等5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取得自营进出口资格。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已跳出单纯依赖煤铁资源发展的圈子,将经营触角伸向了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了由传统的家庭式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自觉性。2002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52.5亿元,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0.5%,同比增长15.9%。

改革创新优化环境

对于一个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城市,创新就意味着财富。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晋城市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演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

一是技术创新。2003年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54项,总投资28.3亿元,同比增长1.43倍,逐步把经济增长转向了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绿洲大麻纺织有限公司 改变了大麻不可机纺的历史,在大麻纺织的工业化实践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兴高焦化有限公司致力于无烟煤捣固炼焦技术研究,开创了无烟煤炼焦的“神话”,产品经专家鉴定后,认为是“冶铸行业最希望得到的难能可贵的理想产品”。

二是体制创新。国有困难企业的改革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乡镇企业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加大了改制力度,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实施公司制改造。全市国企改制面达到87%,乡企改制面达到98%。特别是重点调产项目已全部完成改制,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高平泫氏铸业公司董事长朱文斌联合5个民营企业家筹资建设球墨铸管工程。煤气化公司董事长贾根柱个人入股100万元。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真正使企业家与企业的发展“连心连肉连骨头”,增强了企业的内在活力,为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金融创新。三年来,市级共统筹4.3亿元资金用于调产项目,各县(市、区)也都根据各自财力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省、市配套和各自调产项目的资金到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采取财政贴息入股方式,逐步滚动发展。市、县两级多次召开银企协调会,促使银企合作,为优势企业争取贷款牵线搭桥。仅2002年3月召开的“2316”规划项目银企洽谈暨产品展销会,就签订银企合作意向53份,涉及金额达26亿元。

四是环境创新。在强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从解放思想入手,立足双赢,注重实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着力塑造出了“大晋城”的观念:凡在晋城这块土地上的企业,不论是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外资企业,都视同晋城的企业;凡到晋城投资创业的客商,不论是哪种所有制,都是晋城的纳税人;凡关心和支持晋城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要真诚相待,热烈欢迎。同时,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分期分批取消、下放、转移审批事项四百余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稳步推进。硬、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带来了良好的开放效应。山东鲁能集团已同晋城市达成合作 协议,投资600亿元的煤电冶化项目即将落户这里。

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篇4

关键词:钢结构 教学情境 实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75—02

1 概述

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高、投资少、绿色环保的优点,近年的应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钢结构施工的从业人员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并且支持考取施工员、造价员、及其他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钢结构工程识图与施工综合职业能力。

按照钢结构建筑的典型的结构类型,在传统章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情境分为以下五个: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基础、钢结构常用构件识图与施工技术、门式刚架钢结构的识图与施工技术、钢网架的识图与施工技术、钢框架的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的设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学习,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其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为进入工作岗位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钢结构识图和施工技术基础教学情境

钢结构作为一种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其材料、制作工艺、图纸组成均有其自身特点,在接触具体的构件之前,必须先接触基础知识。考虑到钢结构识图和后续工作的需要,本情境中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1)钢结构工程中常用型钢的表示符号、类型、主要作用。主要包括对于檩条所采用的C型钢、Z型钢理解不够,容易将C型钢同普通槽钢混淆。

(2)目前钢结构工程中门式刚架、梁柱一般均采用较多的H型钢。按照制作工艺可以分为焊接H型钢、热轧成品H型钢。例如在门式刚架中经常会使用成型H钢或焊接H型钢作为刚架梁和刚架柱。一般情况下,焊接H型钢因其用钢量小于成型H钢,故选择焊接H型钢的场合居多。但是随着H型钢生产线发展更新,目前成品H型钢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开始时的价格,因此目前出现成品轧制H型钢的场合也比较多。而两者在表示方法、生产工艺中均有较大区别,应重点讲述,特别要注意将H型钢同工字钢区分。区分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图片比较、并且进一步学生画出两种型钢的截面图加以解决。

(3)掌握钢结构工程中焊接连接方法的表示。焊接作为钢结构工程的常用连接方法之一,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施工工艺技术,学生以前接触也比较少。首先需要掌握图纸中焊缝符号及其标志方法。其次根据钢结构工程实际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需要,例如要求施工技术员提供焊接材料的型号,因此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焊接常用焊条、焊丝、焊剂的型号、适用范围。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钢结构加工企业,实行现场观看的实物教学方法。

(4)特别注意图纸中对称符号等细节的表示。对称符号对于确定钢结构的构件重量和材料数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重点掌握。

(5)钢结构工程中的围护结构主要使用压型金属板和保温夹芯板。为保证后续教学情境的有效进行,需要掌握常用压型金属板的型号、规格、表示方法。

(6)熟悉钢结构防腐和保温所需相应材料类型。

(7)熟悉钢结构构件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的设备。

本情境中牵涉了较多的材料种类,而学生以前接触较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通过网络、现场调查等多种手段确定相应型号规格的主材和辅材价格,从而进一步熟悉各种材料的类型。对于钢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机械设备,则可以通过参观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现场,加深印象。

3 钢结构常用构件识图和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常见的钢结构识图书籍一般没有单独划分出单个构件的识图,但是如果跳过此情境,直接让学生接触后续情境,跨度大,不利于学习。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加入常用构件的识图。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熟悉构件的类型,常用构件分为主构件、次构件。主构件包括H型钢、刚架、梁、支撑体系,次构件则包括屋面檩条和墙面檩条、隅称、拉条。其次明确各种构件的作用、位置。最后通过现场教学,要求能在钢结构建筑中找到对应的构件位置。

对于上述情境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先导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均为矩形,对于H型钢的截面形状和识图理解带来一些问题。

(2)对于隅撑、支撑等小构件理解较差。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后期识图的进行。这两个问题产生实际源于平时学生对于钢结构构件见的比较少、而先期建筑材料课程中对于型钢部分重视不够。最有效解决的办法就是结合现场实物教学、观看钢结构制作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制作材料、外形的认识和理解。

4 门式刚架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门式刚架钢结构作为目前常用的钢结构类型,广泛使用于工业厂房、体育娱乐场所、车站候车厅,准确识读门式刚架钢结构对于认识钢结构有重要意义,所以将其设计为第一个教学情境。门式刚架钢结构的主要构件为门式刚架,而门式刚架是由刚架梁和刚架柱通过梁梁节点和梁柱节点组成。本教学情境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门式刚架钢结构工程图纸进行学习,进行整套图纸的识读,重点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图顺序。

在该情境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变截面的刚架梁和刚架柱理解难度大。可以通过画出截面图和制作实物模型得到解决。

(2)典型节点,柱脚节点、牛腿节点。例如梁梁节点、梁柱节点中采用的高强螺栓认识不足。高强螺栓属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的特殊连接材料,标识符号、应用场合同普通螺栓区别较大,更重要的是在编制钢结构工程施工图预算过程中,高强螺栓属于计价主材。因此考虑到钢结构识图部分作为钢结构工程的基础技能,以及准确计价的目的,需要强调将其同普通的螺栓在表示方法、型号规格、处理方法上进行区分。

(3)对于构件平面布置图的识图中,容易将构件的数量读错。

(4)花篮螺栓的认识和理解有待加强。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现场实物教学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要强调识图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5 钢网架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钢网架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网架结构广泛用作体育馆、展览馆、俱乐部、影剧院、食堂、会议室、候车厅、飞机库、车间等的屋盖结构。本教学情境主要内容包括杆件和节点的识图和施工。

6 钢框架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钢框架结构主要由基础、柱、梁、楼层梁、护、楼梯等构件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相对于前面的典型结构而言,钢框架结构基本组成部分识图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钢楼梯的识图。而楼梯部分的识图在钢筋混凝土识图部分已经接触过。因此本教学情境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柱梁构件的识图,重点是钢楼梯的识图和施工。

7 总结

钢结构作为一种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类型,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应用。《钢结构识图及施工技术》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所需能力出发,分为五个教学情境进行学习。五个教学情境根据课程作用和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各情境之间互相联系,前面情境是后续情境的基础;而后续情境是对前面情境的总结和复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复结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考虑到《钢结构识图和施工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中,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加入了后期专业课程所需钢结构工程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学情境中的部分内容的设计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钢结构工程有着自己的特点,实际可以总结为典型构件+典型节点。因此只要掌握钢结构中典型构件和节点所用的材料类型、连接工艺,举一反三,才能适应钢结构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例如目前高层钢结构作为一种发展趋势,虽然本文的教学情境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高层钢结构的识图实际上仍然是构件+节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只要熟练掌握上述的五个教学情境中的内容,后续高层钢结构的识图和施工也不存在太大问题。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职业素质,强调培养识图和施工过程中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注意强调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相关内容。为突破学习中难点部分的理解,可以采用绘图结合实物模型制作的方法,提高效果。通过课程结束后的学习调查,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95%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好。课程学习结束后,能够独立进行一套完整的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工艺。因此,相关教学情境设计的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同时为后期能力延伸和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市政工程识图 项目化 课程改革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我们通过在市政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研讨,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浙江省教育厅立项新世纪教改课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市政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为载体,制订了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项目贯穿的课程体系,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识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项目贯穿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直接承担着施工员等岗位识图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工程制图的三面投影理论,掌握市政工程图纸绘制的基本规则与生成方法,初步识读市政工程施工图纸。

一、目前状况

高职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职业能力培养,目前出版的教材、上课内容等还是基于学科体系进行压缩和组编,没有体现工作过程的环节和任务载体,缺少过程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素,主要表现如下:

1.现行《市政工程识图》课程虽然表面上与行业企业合作,但课程教学内容学科性、理论性较强,大量篇幅集中在三面投影理论介绍上,还是延续以前本科的教学内容,缺乏与培养岗位的针对性,没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

2.现行《市政工程识图》课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的现象,教学中选用的实际工程项目过少,学生缺乏动手练习,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承担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项目贯穿”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任务,与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匹配,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职业习惯的影响,比较关注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等具体内容,往往认为学生只要获得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便会具备能力,因而不重视课程结构设计,按照原有教材编排体系完成教学,能力培养效果较差。

鉴于此,我们以《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作为研讨对象,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学科结构,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即改变以三面投影理论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换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所需求的识图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

二、改革研究和实践

1.课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项目贯穿”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指导下,对本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的以立体三面投影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将考证所需的专业知识融入项目化课程中。

(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

在《市政工程识图》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体现能力本位,以施工员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其内容的先进性、典型性、适用性、拓展性,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由易而难,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场地,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再现真实工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2.课程改革实践的主要工作

(1)构建以各种市政工程项目为载体,市政工程施工图纸为主要教材,设置市政道路工程图、市政管道工程图、市政桥梁工程图、市政隧道与涵洞工程图四个识图项目贯穿教学,将原来教材中立体三面投影关系分散在设计项目中,全面围绕四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开展教学;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完成了其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及课程标准的编写。采用真实工程图纸为案例,编印出版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配套施工图册》。

(2)以“市政工程施工图纸”为核心,以“工程识图任务”驱动教学。将市政工程制图标准与真实工程图纸内容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既避免了过去市政识图与真实工程脱节的弊端,又使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属性更加准确。创设以典型范图为载体的真实职业情境,使学生直接识读真实工程图纸,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中遵循“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过程为行动回路,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项目化教学方案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识图知识,掌握识图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已在本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三届学生中实践。

3.存在的不足

(1)多媒体课件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待改进,互动效果须进一步增强。

(2)课程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序化,教学内容需要整合与调整。

(3)加强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研论文的撰写,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6

【关键词】高职 工程造价 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 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 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 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主, 但又不局限于项目, 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 “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篇7

【关键词】重要性兴趣能力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又是与建筑专业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是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密不可分的。在现代化生产中,一切工程建设的施工都必须具有设计图纸。图纸是用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成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工程图表达了建筑物的建筑和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具备一定的制图与识图技能成为建筑业从业人员最基本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研究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图规律的科学。它从研究物和图的关系入手,以建筑物结构构造为研究对象,介绍建筑物在图纸上的表达方法和内容,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师怎么样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部分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都是从零开始,没有接触过这些课程,而且比较抽象。不清楚这门课程是干嘛的,对建筑专业是否重要,毕业以后能从事那些岗位以及怎么样学好这些课程等等,一系列的疑惑。教师就讲好绪论部分,同时意识到,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有高有低,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差别。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学习方法等等外,还要注重课堂上与今后工作的联系,生活中的密切关系,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技校学生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现场教学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观教学,实物教学,提问教学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紧紧围绕教师授课的内容,去思考,去想象,去积极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下去学习这门课程。

在学生的作业中,出错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要采取集中讲解,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并在黑板上进行边画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订正错误的题目,并经常表扬优秀作业,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于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的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死规定,比如“国标”等,教师先提出一些案例和题目或者题写问题,让学生带上这些问题自习,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这样的话,枯燥的死规定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也就意味着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每门课程都存在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含义比较多,有沟通能力、职业能力…总而言之,能力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活动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要体现好多方面的能力。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

1、熟练掌握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绘图方法和绘图技能;

2、掌握投影制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3、以识图和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学习内容,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建筑工程图,掌握制图标准。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图纸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依据,图中一条线的疏忽或者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的差错,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为工程负责、为人民负责的职业精神。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多画、多识读,才能达到熟练与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于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这两个部分,采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把建筑总平面、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以及其它详图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将这些图纸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在画图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一边及时的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图纸的理解,对于优秀的图纸要进行表扬,并进行设立奖项,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寻找学习的乐趣。

对于民用建筑构造的部分,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多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并结合一些图片。比如在讲解到民用建筑构造基本知识中,讲到民用建筑的分类,就可以结合学校的实物,学生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来进行讲解,并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去思考,按使用性质、主要承重结构、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自己生活中见过哪些建筑,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拓宽一些,在工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分,培养他们为工程负责的职业精神。

因此,对于技校类的建筑专业的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改革;方法

0.引言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要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培养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制图与识图能力的要求。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化,毕业生工作岗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后续课程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到建筑施工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进而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深化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

以调研报告的结果为依据,以土建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按照“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以及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重新确定了适合土建类各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三大项目。

项目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仪器的绘图技巧,主要讲述图纸、线型、字体、比例以及等分线段、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椭圆的画法等。该部分作为基本知识,教会学生按规范与标准从事。

项目二,投影的基本知识。主要讲述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剖面图和断面图。该部分要求学生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性质,让学生能够绘制和识读形体的三视图,能够绘制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项目三,民用建筑识图。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梁、板、柱、基础配筋图等。该部分是后续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走向施工员、测量员、预算员、绘图员等工作岗位提供了必备的制图与识图知识。

2.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理性思考

《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与一般课程的区别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

2.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到讲练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掌握讲授、提问、讨论、做与练的顺序和时间。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使教学活动相辅相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和升华。

2.2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营造一种让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即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让学生看模型、实物、挂图等,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使学生先获得感性知识,再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找到模型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还可利用对比启发式教学,即习题课上,注意选题典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阔学生的思路。

2.3在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

每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竞赛。同学们在自尊与自信的趋势下激发兴趣,课下会自发主动的复习,竞赛过程中无论对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还是不能回答的问题印象都很深刻,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些刺激且具有悬念的竞赛活动使同学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

2.4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

在讲授民用建筑识图这一项目时,除了让同学认识图例,也让同学们在制图室练习绘制大图,教师解答同学们在绘制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实践证明,绘图能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识图能力。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部分,以房屋施工图为主线,除了课堂传授理论内容之外,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实际工程,实地考察在建工程的基础平面布置、楼层结构平面布置,使学生通过实际工程对图纸有个整体、形象的认识。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若将每个知识点一一讲解,同学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大的项目,21个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每堂课的内容化零为整布置下去,使学习目标明确、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实施课堂教学分八个步骤:(1)告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2)激发联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3)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同学们操练完成任务。(4)将任务的内容深化,寻求处理同类问题的方法。(5)归纳本堂课的基本内容。(6)反复训练,将科学的规律熟练运用。(7)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8)选择经典问题布置为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完成任务的愉悦感会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做一种终身享受。

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类专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改革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重光,孙红,刘祥峰.对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2]孙艳平,徐景芬.建筑制图教学方法改革.高等建筑教育.2007,第l6卷增刊1.

篇9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图绘制技能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潘娜(1983-),女,辽宁兴城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陈佩新(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天宏锅炉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节约热能。(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1-02

“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是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分类、特性与应用规律等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室内空间各个界面施工工艺与构造的特点,了解室内工程小型机具体的种类与应用等。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构成学、室内设计,同时还应具备人体工学、装饰制图等基本知识理论。从众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企业用人反馈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在毕业创作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及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务实、客观、科学地展开设计研究。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一、强化图学修养

室内装饰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师把抽象的设计构思,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将其物化的过程。室内装饰施工图需要表现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材质、工艺构造、设计尺度与规范,是完成室内装饰设计方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认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往往容易忽视室内装饰施工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往往沉迷于前期的方案创意构思,而将大量货真价实的施工图一笔带过;或是苦心孤诣地比拼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而对室内装饰施工图基本的绘制程序却基本不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育理念和方法失误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爱看施工图、不懂看施工图的问题,大多只喜欢浏览那些光鲜亮丽的图片。学生迷恋于欣赏、模仿这些靓丽的外观效果,而不去分析、思考这些华美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此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制的施工图所反映的造型尺度、材质构造、设计与表达等理性内容苍白匮乏、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学习与应用。

(二)正确看待

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图是指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详解和细化的过程,其中包括空间尺度、造型样式、材质构造、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图纸的类型除了包括常规的三视图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施工剖面、节点大样详图等。这些图纸在深化设计理念、加强严谨结构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将人体工程学、造型美学、材料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图的设计绘制,使其有机系统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了。

为了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绘制图纸,而不能将制图规范、软件技巧、施工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性能、节点大样、剖面细节、尺度等元素与施工图系统结合的问题,教师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对施工图训练和指导的力度,将施工图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站在施工者的视角,以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施工图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画,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施工图这一图示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来进行室内与家具设计、商业环境与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表达,同时提高对室内材料的组织能力,培养独立识图、设计制图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培养集设计与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

二、普及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理论讲解的“静”与练习绘制的“动”结合起来,采用讲练交叉的教学模式,充分训练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实战技能。这对学生解决设计图纸尺度与实际现场比例之间的视觉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内外案例式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认知、熟悉材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装饰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检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态的理论教学

施工图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图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看懂,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施工图的了解、熟悉到熟练应用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讲授施工工艺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融入施工图的知识元素,充分利用施工图表意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优势,选取绘制规范的、工艺前沿的具有实际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作为课件插图,力求结合现场施工进展实景照片进行对照式教学。这样的话,既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强度,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图说话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动态的实景教学

施工图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进行,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典型工艺与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规范专业制图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讲解完工艺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施工现场效果实景图片,包括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的影像教学资料,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施工工艺构造及制作流程,进而强化实战意识,丰富设计阅历,顺利完成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与绘制。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设计竞赛、工程投标或走进企业等方式,针对实际项目对学生展开实战训练。这样既可以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巩固学生对于施工图、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起到对知识领悟触类旁通的互动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施工工艺的设计表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因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考核也要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紧密结合。在试卷中加大施工图绘制内容的考核比重,改革传统的以描述题型为主的考核模式。

1.图文并茂的试卷考核模式。在题型上尽量选择与制图相关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文字形式的简答与施工图绘制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是纠正绘制带有错误的施工图;还可以提供样图,要求学生补充具体的剖面及节点大样详图,根据样图编写工艺流程或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命题设计的考核模式。力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实际工程现场考核为主,校内实验室考核为辅的教学指导方针。在结课阶段,教师可精选适宜的工程案例,并给出相应的限制要求和模拟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综合前期已修的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制图等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施工构造、装饰效果、工程造价、材质等因素,系统全面地完成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这种课题式考评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对于工艺构造及图示语言的掌握更加整体与连贯,还能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相结合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对装饰造型的制作与装饰材料的加工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图示技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一是实践调研。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用户的认知程度,既包括老用户,也包括新产品所面向的潜在用户。对于他们,你了解得越多,就越清楚应该怎样把握用户体验策略中的各种细节。通过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用户中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用户的本能、行为、反思等需求,完成产品的审美需求、行为需求、情感需求设计。

在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之前,做好基础性的用户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拜访用户,能有效与用户进行交谈,让用户参与设计。基于用户在期望与诉求方面的调研,进而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对于你自己的产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节,详细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察报告之后,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留作进一步分析,并在自己之后的产品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借鉴。教师注重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调研报告等构成。

二是真题设计与制作。首先是目的要求。在实习基地企业的支持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的装饰现场进行实际设计验证。按比例缩放,加强形式美与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色彩美的认知,通过实际现场的学习,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内容安排。分班组由企业高管和设计师、专业老师配合带队,到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给予优劣评价、优化方案的讨论,发现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问题,提出更改建议。总结性地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反复设计。最后,预期达到的效果。产品最后实施或投放进入市场并不是设计过程的终止,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以上讨论的评估方法依然实用。加强产品跟踪等后期环节依旧意义重大。总之,真题制作与设计不仅能拓宽学生设计眼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认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效果图表达手段与美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基本知识与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别与绘制能力,还要通晓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流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管理者。事实证明,经过上述教改手段强化过的学生,对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设计实施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中对于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动态、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识图、制图、析图、用图”的专业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筑结构基础 零距离 教学改革

一、把握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

(一)、根据专业的岗位特点,把握课程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越细化,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支出来的一个专业,其核心岗位是造价员,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基础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其后修课程有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及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准则,将原来《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和结构施工图(含平法识读)的识读部分整合成《建筑结构基础》。该课程内容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涉及国家规范也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主要是学生要具备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所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基本能力模块,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单项能力模块,主要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块、地基基础模块、砌体结构模块及钢结构模块,又根据目前学生就业岗位重点放在钢筋混凝土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让学生从材料性能、结构组成、简单受力分析及构造的规定等方面对每个工程有系统掌握。三综合能力模块,主要涉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综合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为工程计量计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建筑技术规范应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只有给学生树立建筑技术规范意识,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且本课程涉及到的规范很多,而各类规范随时在改进,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各类规范的执行。如在08年新版《抗震设计规范》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在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中,增加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在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中,对“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做了较大调整。所以要随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有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的联系,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写板书、画示意图,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等弊病。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且更具有吸引力,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钢筋混凝土梁板内钢筋时,先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再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类钢筋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图纸想象整个构件或结构的钢筋骨架图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采用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基本概念、构造要求等都很多,运用对比法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对受弯构件计算部分,对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对矩形截面的单筋与双筋进行对比教学;在框架结构这一节,首先对比各类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的不同,然后再对比各节点在抗震和非抗震下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了在不同情况下的节点构造,能根据具体的条件确定节点的具体构造要求。

(三)采用分组讨论、小组自评、互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进行平法结构施工图的综合实训时,以具体工程的真实图纸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各小组先自评,然后各小组互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综合识读能力大大提高。

三、形成考评内容、方式多样化的全过程考核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其核心能力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原来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已不适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需采取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成绩评定多元化等措施,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如识图综合实训占20% ,而这20%又由小组自评5%、小组互评10%和老师评定5%组成。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必须要改革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全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天庭 主编 《建筑结构》。

[2]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李萌、杨倩 浅谈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2009

作者简介:

张小军(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