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1:2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道治理施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道治理施工总结

篇1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构筑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控刑事发案,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打造“平安舞阳”,为全办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全面实现“四无”目标:无集体越级上访和影响全市的;无地方黑恶势力和组织;无重特大交通、生产、消防安全事故;无特大刑事案件和恶性治安案件,争创综治工作“全市第一、全州一流”。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服务意识,为全办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办事处地处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商贸中心,且重点项目建设多,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照“打服务品牌,树政法形象,保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服务经济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服务民营经济,理顺周边秩序,创造宽松的商业环境。二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为保证重点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事前做好调查摸底,掌握各方面情况,了解老百姓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人员工作。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政法各部门要派专人联系工程指挥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在重点项目集中地成立治安巡逻队、警务室等措施,为他们搞好上门服务,维持好周边治安秩序,在切实保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基础上,依法打击那些无理取闹、阻碍施工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狠抓“严打”斗争和重点整治活动,严控刑事发案

一是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抢夺等可防性犯罪活动,努力防止命案和重特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二是派出所对治安难点、乱点及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实施专项整治活动。三是认真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公安、工商、卫生等执法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的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以及房屋出租户的清理整顿,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采取有效措施,以打促防,严控刑事发案,使辖区刑事发案较去年下降10以上,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夯实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进一步巩固“大街巡防”和“门店联防”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单位自防”和“邻里联防”。综治办、派出所、居委会要加大辖区内部单位的检查、指导和督办力度,督促和指导各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尤其是辖区单位还没有落实电视监控等设施的,要督促单位尽快落实,同时还要督促单位解决好内保和治安巡逻人员不足、人员结构老化等突出问题,充实人防力量,要做到宿舍区白天有人看,办公区晚上有人巡,重点区域时时有人守。通过开展安全文明大院、零发案单位等创建活动,有效地控制内部单位发案,实现90以上的单位零发案目标。对单位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且发案较多的,办事处综治委将严格实行“黄牌警告”或建议上级综治委对其实行“一票否决”。在散居民户和改制企业居民区,继续推行和巩固邻里联防户长制,要充分发挥邻里联防户长情况熟悉、信息灵通的优势,带领居民搞好邻里联防。同时,还要加强邻里联防户长的培训工作,提高户长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各派出所、社区居委会要制定相关奖励和激励政策,稳定好这支队伍,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全办营造当联防户长光荣,人人争当联防户长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农村治安中心户规范化建设

在农村建立治安中心户是加强农村治安防范的重要举措,其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治安中心户有无旺盛的生命力,稳定中心户长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关键。一是规范运行程序。治安中心户长的工作由责任区民警和村治保会进行管理指导,户长掌握的情况要向治保会或派出所报告,一般纠纷由户长处理,较大纠纷由治保会与户长共同处理,案件交派出所处理,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一般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二是加大对治安中心户长业务培训、指导和检查的力度。责任区民警、村组干部要沉下去,要经常与户长保持联系,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奖励

措施。各村(居)委会、派出所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提供重要线索有功、成功调解民事纠纷的中心户长予以奖励,要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户长待遇,稳定治安中心户长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80以上的中心户长发挥作用良好,群众知晓率高。(五)强化防范和处理工作,全力维护辖区政治稳定

防范和处理问题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落实。一方面要认真开展反的警示教育活动,各单位全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反警示教育宣传片,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组织的特点及社会危害性,从而远离,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原活动人员的帮教和监控,尤其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要密切关注其动向,实行日报告制度,对那些屡教不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骨干分子,要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六)加强宣传,在全办营造良好的综治工作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地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人人关心社会治安、人人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散发防范知识宣传资料,进一步增强村(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派出所、司法所和村(居)委会全年至少要报送两篇以上综治工作的典型材料,办事处综治办每月发一期综治工作简报,发现和挖掘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争取在州市政法简报或新闻媒体上有文章、有内容。

(七)加强“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

针对“两劳”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加大帮教力度。一是搞好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各村(居)委会对“两劳”回归人员要及时建档立卡,签订帮教责任书、落实帮教措施,真正地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二是从就业信息、劳动技能培训和资金帮扶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帮助回归人员解决问题和困难。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社会事务办公室(二)、村(居)委会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从心理上正确引导,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其步入正确的生活轨道,特别要加强对“三无(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回归人员的帮教管理。

(八)切实抓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20__年,办事处作为社区矫正试点单位,将对被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类人员放到社区实施矫正措施。这是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项新的刑罚执行制度。各村(居)委会、办直单位要紧密配合,按照“教育改造罪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挽救失足者,预防重新违法犯罪,促进全办社会稳定”的工作原则,将试点工作抓好抓落实。

(九)搞好人民调解和工作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构筑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一是继续搞好人民调解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加强《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和调解程序的学习培训,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法律知识水平。二是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准确掌握本辖区的治安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整改,对民间纠纷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调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纠纷调处率达到98,成功率达到95以上。

2、积极稳妥处理事项,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一是继续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工作格局。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办理事项。二是积极开展“无越级上访、无重大集体上访、无异常上访,秩序明显好转”活动,理顺工作秩序。三是严格执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理“三到位”制度,即承办单位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来访人接触到位,做到一案有督办领导、有具体的承办人、有明确的要求、有及时准确的办理情况。四是切实发挥办事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小区)三级网络体系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处置。五是依法依规办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到答复意见定性准确。六是围绕办事处辖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有针对性的下访,及时掌握事项苗头,把事项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

篇2

关键词:生态土石笼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S8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本文围绕如何在7.21后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第五标段的河道修复,对河道生态土工石笼袋的应用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述。

通过“7.21”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意识到了北京市中小型河道治理与岸坡防护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河道治理中必须十分重视,维持保护河道岸坡安全与稳定。通常状况设计会采用衬砌法,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取代,忽略河流周围自然形成的地理形态。衬砌法的特点是,规划容易,施工简单,河流经过改造后人工渠道化,具体工程包括:①河流形态直线化;②河道横断面几何化;③河床材料硬质化。这种施工方式只在较为简单的河道防渗、修护工程中适用。但是如果施工过程中,河道衬砌的面积比例过大,就会影响河道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长此以往,河道的生态系统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解决方式,这种理念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一、工程概况:

本次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第五标段全长3495m,河道平均宽度100m。河道两岸设计为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生态土工石笼袋覆土20cm并进行绿化。通过对河道进行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将河道打造成安全的、生态的河道并带动山区经济转型,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高端产业落户的基础平台。

二、施工设计的原则

岸坡防护工程影响着河道生态环境,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技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河道治理技术。特点是施工简单,环境适应性好,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庇护所,河道的周围的生态与景观环境都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三、主要施工方法

1、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构成

岸坡防护生态土工石笼袋是由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高镀锌铅丝格栅、生态土工石笼袋组成的产品。

2、材料性能要求

2.1机织有纺土工织布

本工程机织有纺土工织布主要作用为减少施工基础石料之不均匀沉陷、冲蚀、防止水土流失、坍塌。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技术指标要求详见下表。

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技术指标要求

2.2铅丝石笼网

铅丝笼所用铅丝为高镀锌铅丝,使用年限20年以上。钢丝用盘条必须符合GB/T4354的规定。

热镀锌要求:镀锌量≥260g/m2。

网目公称尺寸及公差:100*120mm,允差±10%

高镀锌线径:

网线直径:Φ3.20mm±0.05mm

边线直径:Φ4.00±0.05mm

扎丝直径:Φ2.2mm±0.05mm

力学性能:网线边线抗拉强度≥400Mpa,伸长率≥12%,扎丝抗拉强度≥350Mpa,伸长率≥12%

镀层重量必须符合GB/T15393,Φ3.20≥260g/m2,Φ4.00≥300g/m2,Φ2.20≥220g/m2

2.3生态土工石笼袋

土工石笼袋是镀锌铅丝石笼内部衬以透水织布。由单股单一纤维编制而成之高拉力合成织布,其主要成份为聚丙烯。型态:方形编织布袋身,除上盖外,袋身无接缝,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抗穿刺力,抗老化及耐冻性能等特性。

土工石笼袋技术指标要求

3、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护脚、护底、护坡土方开挖铺设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护脚、护底铅丝石笼护砌岸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覆土回填

4、施工方法

4.1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左岸堤路具置,用全站仪放出河道底口位置线和边坡护砌边线(十年设计洪水位)。通过河道底口线确定护坡、护脚、护底基槽线白灰撒线做好标记。

4.2护脚、护底、护坡土方开挖

河道护脚、护底、护坡土方为一次开挖成型。使用土方留存至河底附近以便施工。多余土方装车外运,人工进行边坡、护底、护脚清理、整平。

4.3铺设机织有纺土工织布

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铺设前,通过基础开挖的验收,人工将坡面、护底清理干净,不得有尖锐突出物和杂物等。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铺设方向以条片状横越堤坝中心线方向(垂直)铺设。首先将机织有纺土工织布运至堤顶,人工从堤顶处开始向下铺设。随铺随在坡顶用砂袋或软性重物压住防止滑动,搭接30cm电动缝纫机缝制。施工机械侧向装填土料时,将铺设完成的机织土工布向填料侧卷起,防止装填土料时损坏机织有纺土工布。

4.4护脚、护底铅丝石笼护砌

护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前首先安装护脚、护底铅丝石笼。铅丝石笼在施工区域外成型,后运至铺设区域内。铅丝笼组装时,将边网立起,使用φ2.2mm绑丝由顶部扎紧石笼网片,向下每隔30cm捆结一次,直到底部。面网与立网顶边丝及相邻铅丝石笼边丝每隔30cm绑扎一次双股扎丝绞紧,使石笼与石笼之间形成整体,连结方式相同。

施工时将石料运至已经摆放好的石笼前,将立面网片竖直后,人工向笼内码放河卵石,先在箱底用20~25cm的石块均匀摆放,再开始从箱笼的四个角处码放粒径20cm左右的石块,再用级配合适的石料分层摆放,大小搭配填充箱体中间,在填充料达到1/4时,用小碎石或沙粒填充空缺,石笼顶部填放大块平整卵石保证石笼平整度。石料码放时人工随时调整笼体立网防止变形。

4.5岸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

铅丝石笼在施工区域外成型,后运至铺设区域内。铅丝石笼组装方法见《护脚、护底铅丝石笼》。人工将岸坡铅丝石笼从护脚处开始至坡顶依次错缝向上码放并用铅丝将笼体与相邻笼体进行固定。成品土工石笼袋放入铅丝石笼内时将袋口处先拉高10cm把底部四方平均撑开,袋口用绑丝与铅丝石笼简单连接加固防止填料时袋子变形。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土料装填,完成后人工将施工机械未填满的袋子进行补填,生态土工石笼袋上盖封盖前,填充较小石料使袋顶高出8cm,用黏扣带黏合,用铁棒固定角端,再结扎立网与石笼上盖进行封盖。

4.6覆土回填

岸坡施工完成后再洪水位以下生态土工石笼袋上覆土20cm,采用挖掘机将土料均匀放至回填作业面上人工进行整平,供绿化使用。

四、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生态土石笼袋护坡施工是一个系统的施工过程。虽然它的施工工艺并不复杂,但涉及面广,只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程序,对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协调,这样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实现最大的效益和成果。施工中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1、土工石笼袋易出现的问题

1.1局部出现连接线粘连的现象,会影响填料的填充,甚至产生无填料区。生态土工石笼袋如果脱结,充填料体积数量和结构坡面的平整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充填过程,如果土工石笼袋质量不合格土工石笼袋局部爆裂的风险。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停止填充工作,对土工石笼袋进行修补后再继续填充工作。

2、填充中常见的问题

生态土工石笼袋纵向歪斜或局部撕裂。产生原因可能是铺设时生态土工石笼袋不顺直或者没有均匀的铺入袋内底层,造成受力不均。

结语:生态土石笼袋施工效果美观,而且整体性好。同时整个施工过程简便快捷,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的需要。河道护坡工程的施工其施工方法及工程结构型式内容繁杂,不能只对一些表面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只有不断加强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对规范的理解,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和环境美观、和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本文参照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大石河生态护坡工程内容进行了一次总结,希望能对其它河道治理工程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设计.

[2] 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

[3]SLT225-98.水电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

篇3

关键词 绍兴县;排涝河道;护坡;护岸形式

中图分类号TV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103-02

0 引言

防洪排涝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防洪、排涝、护坡、护岸等综合工程项目,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安全、生态环境、景观以及管理的需要,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道闸口段的护岸、护坡工程对稳定河势、保证河道岸线按设计走向、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工程概况

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位于绍兴县北部地区,起点与西小江相接,终点为海涂九七丘北堤滨海闸,河道总长度51.30km,沿线途经钱清、华舍、安昌、齐贤、马鞍等镇(街道)及滨海工业区,总投资8.09亿。长虹闸至滨海节制闸段工程是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工程起点为长虹闸(K35+850),终点为滨海节制闸(K46+970),河道全长11.12km。本工程位于滨海大河出口段,滨海闸排涝时,河道水面曲线下降较大,因此需对河道断面采取防冲措施。

2 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出现问题

绍兴县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滨海节制闸至长虹闸段)为省重点工程,这段工程实施于2009年,在2011年通过完工验收,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运行分析,沿海排涝河道由于是粉砂性土质,当外江潮位较低排涝通畅时,流速往往大于河床土的允许不冲流速,因此必需对河道的岸、坡进行保护;特别离闸口较远的河道当流速小于其允许不冲流速的河道弯道部分也必需进行护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离闸口较远的地区,没有进行护坡的弯道路保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冲刷,有些河段甚至出现了护坎的倒塌。因此为了防止河道出现失稳事故,应加强对防洪排涝河道闸口的护岸以及护坡处理。

3 河道闸口段的护坡、护岸处理措施

在对该段防洪排涝工程治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是该河道工程的最为基本的依据,在对河道闸口段的护坡、护岸处理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河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防洪排涝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河治理的原则;坚持河道治理措施多样性的原则。

1)对于桩号K44+150~46+970河段,排涝时河在水位在3.62m~2.76m之间,流速在1.00 m/s~1.36m/s之间,对该段河道2.8 m高程的平台及-0.5m~2.8m斜坡进行干砌块石护砌,具体做法为,面30cm厚干砌块石,底20cm厚塘碴垫层,并在高程-0.5m做一防冲护脚;

2)对于桩号K39+650~44+150河段,排涝时河在水位在4.34m~3.62m之间,流速在0.844m/s~0.97m/s之间,对该段河道2.8m高程的平台进行干砌块石护砌,具体做法为,面30cm厚干砌块石,底20cm厚塘碴垫层。-0.5m~2.8 m斜坡进行30cm厚塘碴保护;

3)其余桩号K35+850~39+650河段,排涝时河在水位在4.48m~4.38m之间,流速在0.47m/s~0.48m/s之间,对该段河道仅对2.8m高程的平台进行30cm厚塘碴护面,宽度2.7 m。

块石护岸、护坡是最常见的一种护岸、护坡结构方式,并且这种护岸、护坡方式不仅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的要求低,而且具有抗船舶撞击能力和抗水流冲刷能力较强以及结构牢固可靠等优点。在工程实际投入运行的这几年中块石护岸、护坡均起到了较好的防冲刷效果。塘碴垫层的护坡在实际的施工中只要严格控制其中的含泥量及铺设厚度抗冲刷效果也比较明显,因此在今后的河道治理工程别是在流速较大的防洪排涝的河道(闸口段)中应多予以使用。在粉砂土质的河道中,应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中必需考虑当流速小于其允许不冲流速的支河弯道部分也必需进行护坡,采用塘碴垫铺的方式,并且注意其中的含泥率和铺垫厚度,具有生态性同时也有利于平常的维护管理。

其他在对排涝河道闸口段的护岸、护坡治理的过程中,还应多考虑对水环境的保护,避免周边工业区的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为平原河道的水质明显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4 结论

在对河道闸口整治的过程中一定坚持与《绍兴县河道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河道护坡、护岸治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并且应该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在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后应切实进行工程的后评价,总结经验使我们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

河道整治的工程,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河道的规范管理,而且对调蓄水容量,增加河道的水域面积,改善河道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改善周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明波,刘建.新浅析河道护岸破坏因素水利[J].科技与经济,2011,17(8):70-71.

[2]邓东生.长江大堤江西九江市段排涝闸基坑失稳应急处理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9):43-44.

篇4

关键词:河道整治;存在问题;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一、河道整治问题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河道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行洪、排涝、灌溉及航运的作用,缺乏有效的治理,即使进行治理也大多采用硬质的护岸结构,大多弯曲的河道都被取直,人工化和渠道化的设计非常明显,河道在形式上较为单一,缺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河道内河水受污染严重,大量的河水发臭,城市河道不但失去了欣赏价值,更因变质的水质而让人们选择远离。由于河道整治工程极易发生险情,若抢护不及时将会危及堤防安全,必须加强防护。必须注重河道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河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河道的维护,河道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有效的提升城市品位、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环境是其中必要的一环。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河道的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视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市河道从功能到景观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改变,环境日趋改善,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由于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差,河道整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后续问题。

二、目前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1.防洪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河道建设都不符合规范的标准,主干河道的防护堤建设比较单薄,甚至有的河道两侧没有的防护工程,这样导致汛期两岸的居民或者农田有被淹没的危险。

2.水体污染

城市河流目前的水体污染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处理污染的措施比较落后,对废水的处理措施不是特别的完善,对河道的污染没有做好相应的预防,再加上各种污水的排放,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淡薄观念等等原因。

3.河道淤积

我国河道防护坡的建设不是很完善,这导致河流不断冲刷两岸的土壤,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水土流失,河道泥沙淤积会导致河床抬高,河道就会淤积造成拥堵,严重时会造成水面升高,有的引起洪涝灾害。

4.施工方法简单,坝体不稳

进行河道整治工程的过程中,很多的设计对工程的施工难度考虑不够,施工的方法比较简单,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小型的机械进行施工,施工的方法比较原始、单一,这导致长年靠水的河段得不到具体的维护,续建工程的施工不是很合理,坝体就会出现不稳固的现象,容易出现危险情况。

5.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少

很多的新型材料已经被用在大型的水利工程中,但在河道整治的工程中,新材料的运用只是进行了小面积的尝试,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国的河道整治工作,还没有很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很多采用的还是原来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建设使用的原材料也是传统的材料,改变不大,随着撒和灰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河道整理工程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整治的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6.根石加固不到位,工程带病运行

根石走失是河道整治工程中国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根石的加固不到位导致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工程带病运行,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三、河道整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规划设计

在进行河道规划设计时,不要只注重克服防洪排涝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河道在城镇规划中的组合作用,在规划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本着河道整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建立具有生态效果的河道规划设计方案,促进资源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立绿色环保的、功能多样的河网水系,建设和谐美观的城市水文化,发挥河道在城镇建设中的经济作用、环保作用和文化作用。

2.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

为了保护河流水资源,促进河道整治的效果,应该对城镇居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加大对河流污染等破坏行为的执法力度。河道的水文环境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关系到人们的用水健康、用水消费等诸多问题,政府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城市网站等来对人们进行河道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河道水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培养人们保护河道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加强河道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对于破坏河道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行为和个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水务规划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力求通过各种严厉的惩罚措施引起人们的重视,以预防为主。

3.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抗洪强度

目前,“三新”技术在部分河道整治工程中已经应用,要适时做好总结,尽快形成与黄河工程相适应的“三新”应用规范,并用以指导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通过“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尽快在工程建设中形成规模,提高工程抗洪强度。

4.重视工程根石加固,完善监督措施

根石加固做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隐蔽工程,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工作,对监督的办法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进行工程的验收工作,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行工作时,充分的采用现代的声像技术,对加固的过程进行记录管理,有效的保证根石加固的质量。

5.加强河道整治工程规划,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进行河道治理的规划,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进行专业的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改善河道环境。

6.加强河道生态建设

建设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态保护坡

在建设的过程中,人工的加固会导致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长时间的使用河流的水质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遵守自然的规律,根据河道的现状,进行生态护坡建设。进行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透水砖、绿化植物、木桩等进行保护坡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河道的自然规律,避免造成大的改变,保证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用河道景观的方式在取得文化建设的同时,获得河道整治的生态保护。

2)种植水生花草

城市河道的污染河段,存在很多变黑发臭的现象,有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非常大,面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种植水生花草比如慈姑、美人蕉、芦苇等,逐渐建立小型的水上生态链,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剩营养,逐渐恢复水流的自净能力,水声植物的种植能够有效的减小水土流失和喝水的冲刷,逐渐美化城市环境,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景观。

3)河流净化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一般用在污染特别严重的水体,在很多流动性较差的河流,很多污染的化学物质得不到分解,河水发黑发臭的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专业人员可以在河流中安装曝气机,这样可以促进污染元素的分解挥发,通过对水体充氧重新对水体进行净化,改善河道的水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河道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体的治理对策在现实治理的过程比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芳.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J].江苏水利,2012,01:14+16.

篇5

一、工作目标

在2013年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行地毯式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深化水利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整改工作,切实落实市、乡两级部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水利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水利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确保我市水利水电安全无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水利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排查治理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及设施。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农村水电、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水利旅游、后勤服务和综合经营等领域以及近年来出现安全隐患较多的单位。重点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施工、生产作业场所安全防护和重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情况;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使用、存储的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情况;事故报告、处理和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进行演练情况;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作业过程中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因素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二)排查治理内容

1、水利工程建设。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及小农水建设项目为重点,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模板等坍塌事故。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保障措施;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以及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在建工程防汛安全责任制、度汛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高边坡、基坑、起重机、塔带机、模板、脚手架和油库、炸药库、仓库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施工。

2、水利工程运行。以中、小型水库(包括重点山塘),尤为小型病险水库为重点,严防垮坝事故。主要包括:防汛责任制落实和水库安全运行各项规章制度;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和事故救援演练;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设施;库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制、前期工作、施工安排、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蓄水运行、巡视检查和调度运用方案;小型水库的管理机构、看护人员、养护经费和日常巡查。

3、农村水电站运行。以农村水电站为重点,对水能开发、项目审批、资质审查和验收投产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包括:水库电站安全度汛措施;已建电站分类安全管理和“两票三制”执行情况;乡办和小型股份制水电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和制度建设;水电站“双主体”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情况;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等重要设备检修、检测情况。

4、河道采砂。以违法采砂突出的河段和采砂量较大的河段为重点,主要包括:河道采砂管理制度、沟通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禁采区和可采区的划定,禁采期的规定,违法违规乱采滥挖的治理;采砂管理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河道防洪、通航、航道及航道设施和桥梁、管线等跨河、穿河、临河建筑物的安全。河道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情况等。

5、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以野外勘察、测量作业为重点,主要包括:水利勘测设计执行《水利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和有关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情况;野外勘察、测量作业和设计查勘、现场设计配合安全防护和应急避险预案;山地灾害、水灾的防治。

6、水利旅游。主要包括:水利旅游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和旅游安全保障制度;水利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牌设置;水上旅游设施、船舶和驾驶操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7、后勤服务。以防范火灾、爆炸事故为重点,主要包括:办公场所、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车辆等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消防器材配备、设备维护保养和防雷防雨措施以及安全疏散通道设置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情况。

三、实施步骤

(一)隐患排查阶段(2013年6月30日前):围绕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模板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防汛工作,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单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抓好抓实。

2.要以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供水、农村水电、车船交通、防火防爆和水库旅游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全力做好受损后水利检查设施修复、重建工作,防范次生灾害和安全事故。加强水利工程监测和管护工作,保障工程安全。

4、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机制,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专项检查,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5、针对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切实做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制定防汛安全责任制和度汛方案,加快隐患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

6、开展以预防坍塌、起重机械与脚手架倒塌和规范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小水电建设管理体制,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清查整改违规水电站;组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坚决治理乱采滥挖;结合防汛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深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安全度汛。

7、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

(二)隐患整改整治阶段(2013年7月1日至8月15日):针对第一阶段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整治。各乡镇、单位要切实做好隐患整改整治工作,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对重点区域和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整改到位。

(三)总结阶段(2013年8月16日至8月31日):各乡镇、单位要认真总结此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正措施和要求,健全水利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8月25日前将排查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水利局。

四、职责分工

1、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各项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2、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3、中小河流治理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4、河道采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5、水利工程运行、小农水项目建设、水文测验、水利旅游、综合经营及相应项目勘察设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6、农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及新农村建设改水项目、办公大楼、后勤服务及相应项目的勘察设计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五、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狠抓落实。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落实到水利重点领域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一个角落。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要不断强化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水利企事业单位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整改资金、制定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抓实隐患整改工作。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任务。各乡镇要围绕安全度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水电、河道采砂重点等重点领域和重要时段,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要求,确定隐患治理目标、措施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任务完成。

篇6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人始终把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互联网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1)工程方面:

2008年至2009年,重点参加对三娘庙、明新村、塔房、辛庄、夏辉、琵琶山等险工进行治理,共完成险工护砌8986米,加固明新村挑流坝2座,张侯防汛桥1座,改建新刘防洪闸1座,堵复涵洞9处。2009年至2016年,重点参加汇河治理工程、汇河泰安段(肥城)治理工程、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康王河新城至老城段治理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东金线河王庄段治理工程。其中: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被省水利厅评为“鲁水杯”优质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被省水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一批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以上7个项目总投资18471万元,治理河道57.45公里。完成河道清淤57.45公里、河道堤防加固114.9公里、新修防汛路23.42公里等。以上7个项目累计拦蓄水源1700万方,增加灌溉面积近10万亩,改善排涝面积6万亩,涉及石横、桃园、新城等10个镇街7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50余万。2016年至今,重点参加大汶河安庄段防汛路标准化建设、大汶河孙伯段两期防汛路标准化建设,总投资610万元,新修防汛路8.9公里。近期参加的大汶河汶阳段防汛路标准化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10月初完工,该项目投资300.17万元,新修防汛路2.5公里。工程施工中,自己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工作中盯靠工地一线,严把工程质量关,按时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16年获得泰安河道管理局表彰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2)规划方面

2016年以来,陆续重点编制河道工程 “十三五”等规划,其中:肥城市河道工程“十三五”规划内4个项目已列入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河流治理项目,该规划内的汇河(康王河)衡鱼至国华段治理工程已于2018年8月10日开工建设,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60%,计划12月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

(3)防汛方面

汛期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防汛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立足于“防”,着眼于“抢”,修订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洪预案》、《中小洪水防洪预案》,制定了泰安市康汇河、漕浊河《防洪预案》。为确保大汶河发生洪水灾害能够可靠、应急、高效、有序地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制定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汛抢险预案》、《迁安救护预案》。根据各险工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险工防汛抢险预案。作为漕浊河防汛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在漕浊河汛期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办法,新方法,使水利工程管理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确保防汛抢险,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1月被泰安市河道管理局给予河道治理优质施工工程奖奖励。2013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2016年2月被泰安市河道局评为先进个人。

篇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河道水资源不足、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河道的综合功能效益难以有效发挥,城市河道水质改善的压力愈来愈大。从水质监测情况看,Ⅱ类水占2.13%;Ⅲ类水占10.91%;Ⅳ类水占13.11%;Ⅴ类水占11.12%;劣Ⅴ类水占62.73%。从监测指标情况看,氨氮劣Ⅴ类百分比最高,占67.5%,总磷次之,占48.75%,化学需氧量占26.2%,目前城市河道最主要的污染因素为氨氮、其次为总磷,城市河道富营养化趋势严重。从片区水质情况看,运河西片水质改善幅度最大,半山片次之,上泗片水质下降幅度较大,江南片水质有所下降,下沙片仍不乐观。主城区河道水质改善明显,城郊结合部的河道(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水质依旧较差。为了彻底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面貌,适应城市对外开放的需要,杭州市委市政府从2007年起,大力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治理成效明显。主要做法有:

一、转变观念,创新水质治理模式

突破现有河道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实现从按条(段)向按流域水系治理、从已整治河道到未整治河道治理、从统一管理到分级治理的转变。

坚持向水系、流域治理转变。针对城市河道流经多个城区的情况,转变以往各个区单打独斗的治理策略,以整个水系、流域水质的改善作为主要目标,制定河流水系整体的整治规划和治理措施,除将交接断面的水质作为各城区整治工作的考核依据外,强化水系流域整体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具体实施时,按水系、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做到整治一片,改善一片,巩固一片。

坚持向未整治河道治理转变。将一些处在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市民热切关注、对周边环境影响重大的未整治河道纳入优先治理的计划,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动工整治,努力消除河道黑臭;对已整治和消除黑臭、水质达标、生态环境良好的河道则重点在巩固水质提升成果,总结治理经验,落实长效举措。

坚持向分级治理模式转变。对于流程长、流域面积大、流经城区多、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以市级河道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整合建设、环保、林水和各有关部门力量进行治理,对于流程短、对市容市貌影响相对较小的河道,以区级河道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进行治理。同时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做好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

二、综合治理,促进水质全面达标

在河道水质、水位及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基础上,不断完善河道水质模型,通过水质模型实时模拟,改变以往单一的治理手段,合理安排截污、清淤、生态、配水等多种组合手段和措施,恢复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截至目前,共有45条(段)城市河道已摘掉劣Ⅴ类水质帽子,城市河道总体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可喜变化。

寻源截污严控污染源。有重点地推进河道截污纳管,争取截污一片、水质好转一片,按照“能截尽截、突出重点、远近统筹、多项结合”原则,坚持大市政管网建设与截污收集同步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污水设施建设,加快主次干道、支小路改造和泵房建设,新建道路污水管网与道路做到同步实施、同步到位,不断完善污水管网系统。进一步实施城市雨污分流工作,在地块开发、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划、标准实行雨污分流同步建设,确保不欠新帐。近三年来累计下达并完成截污纳管工程项目计划1472个,新增污水量15.39万吨/日。

清淤疏浚消除污染物。开展城市河道淤泥成因、沉积规律分析,统筹清淤河段和方式,引进使用高科技淤积及清疏测量检测技术。严格按照清淤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抓清淤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各项措施。加强清淤工作机制方法创新,在夏季高温季节适时适地开展清除浮泥工作,采用人工罱泥、环保清淤等手段清除影响水质的浮泥。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集中利用与分散利用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底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充分利用河道底泥的资源价值,将底泥变废为宝。近三年来累计完成107条(段)、108.2万立方米河道清淤。

优化配水增强水循环。根据“一轴(钱塘江)、三片(运东片、运西片、运南片)、三区(上泗、下沙、江南)”的总体格局,按照“科学引水、最优配水”的要求,不断优化配水方案,完善城市河道引水配水调控体系。加大钱塘江水引入力度,扩大配水覆盖范围,对西湖沿线闸门,珊瑚沙引水入城工程,西溪湿地沿线闸门等进行统一调度。采取“以动治静,以清释污”的方法,严格引水标准,提高引水水质,实施科学配水,加快水体置换,增加水环境容量。各区落实分片区河道配水详细规划,充分挖掘小泵站、闸门及其他配水设施的潜力,在照顾重点区域的前提下尽量形成活水,调活各个区域河道配水。近三年来累计完成主城区城市河道引配水15.39亿立方米。

生态治理保持水平衡。紧紧抓住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水质这一主题,探索和引进实用性、适用性、科学高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制订城市河道生态处理计划,组织、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各项水生态处理工程实施工作,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河道水生态系统,降解水中主要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针对城区黑臭和严重富营养化两大污染类型河道,结合河道特点,提出配水型、城郊型和断头型河道治理模式,对每种模式采用的生态技术,推出2—3种经济、高效的配套设备及材料产品,加快了生态治理技术在城市河道的铺开。近三年来累计在30条河道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得到了居民和媒体的关注好评。

三、落实长效,保障水环境治理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杭州市注重水质治理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短期突破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保障了水环境治理的扎实开展。

篇8

[ 关键词 ] 防汛抗旱 中小河流 治理前言

全国5万多条河流大部分为中小河流,其中山区河流约占3/4,平原地区河流约占1/4。与大江大河的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仍然是防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过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低,许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仅3―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设防,对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小河流灾害严重。在近年来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目前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自2009年开始,财政部、水利部针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按照轻重缓急,先将保护人口和耕地多、洪涝频繁的2209条重点河流纳入规划,2013年底完成治理任务。在此基础上2013―2015年,继续安排治理280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治理河长约3.45万公里。争取到2015年治理河长6万公里。中小河流的治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要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要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一、当前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地区通过地方财政和群众集资,对部分中小型河流进行了整治,但由于缺乏专业规划设计和先进的治河理念,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措施不当、投资浪费、效益不佳、影响生态环境和河道防洪等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流域观念

对重要河段只采取培堤、护岸等简单的工程措施,没有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小流域建设,不能进行整个流域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2.缺少专业规划设计

对河道洪水和天然径流论证不足,防洪标准、堤防和建筑物级别确定不当,工程措施缺少专业设计的技术支撑,致使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新建工程水毁严重,影响效益发挥。

3.防洪与兴利不能有机结合

一些中小型河道整治,为蓄水兴利或景观效益进行节节拦蓄,梯级建设浆砌石低坝。由于中小型河道源短流急,河床推移质较多,造成河床淤积,阻水严重,坝前库容迅速衰减,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4.工程措施不当

对天然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和护砌,致使河道渠道化、人工化,功能单一,破坏了水陆连续性和各类水生物栖息繁衍的空间,湿地逐渐消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5.管理不力

侵占河道、违规采砂与乱掘滥挖现象严重,形成险工险段,影响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

二、可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着眼于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兼顾河流功能开发、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对河流进行全方位、全功能、全流域的综合开发,使中小型河流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订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2.注重生态,改善环境

河道整治中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宽窄交替、深潭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的自然形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和水流的多样性,另外,尽量不要对天然河道进行人工渠道化护砌。

3.堤防建设应体现生态性

堤防建设是河道工程治理的主要内容。堤防建设的最大问题是破坏了水陆的连续性,使沿河湿地大量消失,应尽量保持沿河湿地的水源补给,以及有序地保留水陆连续通道,使工程措施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能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又不影响“堤身”植物种植和利用,虽然增加了施工临时占地,但可使堤防不需永久占地,节约投资,长远效益明显。临沂市沂河防洪堤工程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4.合理选取蓄水建筑物类型

中小型河流大都河槽宽浅,洪水来势迅猛,应根据其特点合理选择蓄水建筑物类型。目前,适于中小型河流的蓄水建筑物类型主要有砌石坝、提升闸、翻板闸和橡胶坝。前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砌石坝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但阻水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提升闸便于闸、桥结合,运行安全,但投资较大,不利于大量采用;翻板闸水力自控、节约投资,但铰轴易受杂草塞堵、启闭失灵,影响防洪安全。橡胶坝是一种新型低水头拦河建筑物,具有利于行洪、造型美观、施工短、造价低等优点,是中小型河流较为理想的蓄水建筑物类型。

5.采用多种类型的生态护岸

岸滩实际上是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河流的水陆边界。浆砌石及混凝土等传统护岸,只强调如何更坚固地建立这种边界以抵御水流对陆地的冲蚀,往往忽略了水陆之间的和谐过渡。护岸工程应避免建筑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尽量参照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形式,采用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水下部分宜采用松散抛石,为各类水生动物创造适宜栖息繁衍的环境,水上部分宜在柔性垫层上种植草本植物,并且垫层上的压重抛石不应妨碍草本植物的生长,垫层可以是柴排、芦席等天然织物,也可以是人造土工织物。

6.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实施

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各地应根据财力情况分期实施:第一期以城区中小河流为整治重点,通过污染治理、绿地和景观建设,营造市民亲水空间,体现河流人文文化,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第二期以农村河流为治理对象,在满足中小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资源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的自然、生态和舒适性,包括河流水生物的舒适性。

7.根治水环境污染

水质污染是影响中小型河流生态性的最大障碍。治河先治污,各地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中小型河流水质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

8.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

9.加强河道管理

严禁侵占河道、乱掘滥挖和违规采砂,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发挥河道综合治理效益。

10.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面广量大,仅靠国家单一渠道投资,很难实现全面治理。为全面推进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实行中央扶持、省市县地方财政补贴、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二是设立各级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设基金,由各级财政注入启动资金;三是结合平原洼地治涝,利用世行贷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型河流数量众多,因缺乏治理而水患频繁、环境恶化,其综合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着眼于在充分总结以往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更新治河理念,采取合理措施,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还中小型河流以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郑玄洵,唐雅雯.浅谈龙岗河的治理.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2]陈致泰.汾河水系全流域污染治理建议.山西水利科技,2010.

篇9

关键词:河道;清淤疏浚;生态护岸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89-1

1 农村河道存在的一些问题

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旧村改造等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水域保护和治理规划,不少村中的小河沟、小渠塘,被人为的缩窄、废弃甚至填埋,造成农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使美丽乡村缺少“水”的灵气,严重的还直接破坏了水系构成,造成水系连通不畅,一遇雨水天气就受涝成灾。

水环境逐年变差。受上游水土流失影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塞,河道萎缩等现象,加之农田生产、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等生产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的影响,使农村河道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造成生态退化、水环境变差,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管理薄弱,管护责任划分不清。农村河道分布广,上下游涉河各村难以协调,多数处于“无管护主体、无管护制度、无管护人员、无管护经费”的“四无”状态。一些群众管护意识不强,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在河道之中,类似塑料袋等一些无法降解的垃圾直接悬浮在河面上,情形触目惊心。

专业人才缺少,治理手段单一。随着河道治理中生态、植物措施以及水景观工程的融入,河道治理已成为集水利、环境、生物、园林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而县内相关专业设计、施工、管理的机构和人才相对缺少。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更多河道被人为的渠化、硬化,使河道失去了原有的蜿蜒、柔美、生态的特性。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广村稀,加之历史原因很多地方都要改善,用于农村河道整治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一些村仅有的一点资金,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防洪防冲问题,无力顾及河道的管理,很难在水景观、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2 农村河道整治的一些成功经验

近年来,从事河道治理工作的人们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

2.1 河道形态的治理

河道的开挖、清淤治理要尽量保留河道的原始走向、原始地形、地貌,对河道中原有滩地、沙洲都要加以保护,以营造受人类影响极小的生态“孤岛”。切不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追求防洪的安全,去“改造自然”,甚至“截弯取直”、将河道人为线性化、渠道化。

2.2 河道断面的治理

提倡缓坡,对直立的钢筋水泥防护,一般只在有特殊要求的河段构筑,尽可能的采用缓坡,为此河床原有内外连通的质地。也就要求在河岸护坡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多孔的生态材料,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干砌块石、卵石的做法。

2.3 生态植物措施的应用

随着建设生态河道理念的兴起,生态、植物措施河道工程得到应用。出现了不少如生态砼、格槟挡墙、生态植物袋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也有采用纯植物护坡的设计和实践,在一些区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4 亲水及景观建筑物融入

通过筑堰抬水,形成湖面,增设亲水设施,同时在堤防建设中景观建筑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可以进一步拓展堤防功能,使用防洪工程由单一防洪的功能向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转变。

3 河道综合整治的建议

3.1 关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建议

要成立统一的机构。整合水利、农办、国土、建设、环保等涉及农村水利、农村环境各部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截污治污、环境卫生以及河道治理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的资金、技术合力,综合治理;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建立农村河道长效保洁工作的新机制和新举措,强化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并加大河道保洁的监管力度,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保洁目标;加大宣传。加大宣传项目建设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环境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维护河道整洁,为未来项目建成巩固成果先打好基础。

3.2 具体整治措施方面的建议

3.2.1 要清淤疏浚保证河道畅通 通过清淤疏浚不仅加大河道行洪能力,也可清理淤泥、垃圾,从而改善河道水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像疏浚渠道,一味追求河流通畅。要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蜿蜒性,对河道中原有滩地、沙洲要加以保护,以营造生态小岛。

3.2.2 岸坡整治工程 在整治岸坡进行护岸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断面设计。主要可以用以下几种备选的断面:

斜坡式浆砌石生态护岸。主要用于山溪性河道,坡降大,流速快,同时有一定建设空间的河段;斜坡式鹅卵石生态护岸。下部结构采用当地鹅卵石砌筑,上部结构进行植物防护,主要分布河道流速相对较缓,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直立式浆砌石护岸。主要适用防洪、防冲要求相对较高,受地形限制;自然植被护岸。主要分布在农田等生产区以及对护岸要求不高的河段,遵循“故道治河”原则,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自然形态。

3.2.3 水系连通工程 在一些水系发达的村庄,水系连通工程可使水系畅通,提高水系的防洪排涝作用、同时通过筑堰抬水,形成湖面,亲水性,并引配水能力,连通沟塘河渠,实现“村绕水,水环村”,将有利于改善水质。

篇10

1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不和谐的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护坡工程上也是屡见不鲜的。目前的护坡工程大部分只注重其防洪功效,这种片面的认识对河道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这在影响河道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环境或者景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现在护坡的结构形式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洪效果,墙体会被建得相对较高,影响人们欣赏景色。由此可见,护坡工程不仅仅是一项防洪工程,还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还要考虑市民的一些想法,而这是现在的工程形式所不能满足的。因此,生态护坡是明智之选。

2国内外河道生态护坡的现状

为了解如何建成有更好的防洪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护坡,总结了现在国内外的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情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深入地了解,认清现有技术的弊端与长处,扬长避短,才能指导人们寻求更好的生态护坡方法。

2.1国外生态护坡技术

经济相对发达的发达国家在护坡工程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要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深刻,他们不会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而选择相对廉价的护坡工程。他们更倾向于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选择在保证维护环境平衡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生态护坡技术很值得借鉴学习。德国的自然型护坡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满足人们欣赏水上景观方面,德国采用了活动式堤防技术。这不仅能实现防洪的功效,还可以使得市民能够欣赏到水上的景色,使市民的亲水性得到满足甚至增加,这样的工程更深得民心,这必然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亲水观念是日本首先提出的,日本还将生态护坡技术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这也是值得借鉴的。

2.2国内生态护坡技术

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的生态护坡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所增强,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根据我国的护坡工程现状,提出了许多生态护坡方案。鄢俊讨论了各种植草护坡方式的特点以及边坡种草的一些关键技术;卢志灵则就生态护坡的结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季永兴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生态护坡技术[1],探讨了不同材料的生态护坡的特点及其构型。冯婷就天津的河道护坡情况,提出了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总体而言,国内现存的生态护坡技术可以分为2类:单纯利用植被护坡和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坡技术。后者是要求相对较高的一种护坡技术[2],其不仅具有很好的防洪效能,而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坡面的情况来调节自己的状况,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况;同时其具有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使人们的亲水性得到更好的满足。而这些优点是以高技术水平为要求的,这项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有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施工技术得到保障。

3生态护坡的质量控制

生态护坡的施工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堤岸坡度、土质情况、水流情况以及绿化情况。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生态护坡的质量监控就是针对施工材料和技术的监督以及对材料和技术与环境的适应性上的监督。在材料上的监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其防洪功效,另一方面要考虑特殊环境对特殊材料属性的要求,像环境相对寒冷时就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耐寒性。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材料的选择不当,不管施工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弥补材料上的不足,这样的工程注定被淘汰。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材料再好而施工技术跟不上,只能造成材料的浪费及工程的失败,所以施工过程的监督同样重要。生态施工过程中的清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清除杂物,平基达到施工要求,它还要实现植被生长的营养供给,为植被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鉴于生态护坡材料空隙大的特点,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工程中要在生态材料下面铺设1层土工织物,而为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求织物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选择也需要严格的监督,所选的植被要能适应施工环境,还要能起到良好的锚固作用,即与边坡有很好的相互作用。此外,为了实现更好的景观价值,更具观赏性也是植被选择的要求之一。总之,只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施工的质量监督。

4结语

生态护坡既实现了防洪、控涝、护坡的河道治理要求,也能很好地恢复或维持河道[3]生态的平衡,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要求。生态护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此外,生态护坡是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护坡方案,这种针对性的施工使得工程更具适应性,还有在施工时植被的选择也是有环境适应的要求的,这也使得工程的景观价值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个更具美观,更适应环境的工程定会得到附近市民的认同,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促进作用[4]。总之,生态护坡是城市河道治理的明智之选。

5参考文献

[1] 陈建峰.浅谈上海市郊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J].今日科苑,2007(20):64-65.

[2] 徐海波,宗瑞英.谈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