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范文
时间:2023-04-04 12:2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救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本届论坛上,国内外47名从事应急管理的官员及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我国应急救援的新进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杨栋梁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安全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与强有力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是分不开的。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应急管理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要突出抓好应急能力建设,为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保障;要在充分发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和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建设,形成结构合理、上下贯通、纵横衔接、互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建设的投入,把煤矿应急救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响。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王德学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强化事故预防的基础地位,加大应急管理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社会化工程,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全面构建功能综合、优势互补、上下贯通、纵横衔接的网络化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上级指导、专家会商和救援队指挥员参与决策等制度,提升科学施救水平。王德学要求,要加强国际间的安全文化交流;深化国际间的安全生产应急技术合作;开展国际间的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和竞赛,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的标准化水平、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队伍的正规化水平、施救的科学化水平。
新理念 新理论
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
“事故易发、多发是我国现阶段的实情,减少伤亡是最大的民生。为此,我们必须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不惜一切代价应急处置向千方百计做好应急准备和科学处置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协调、公民积极参与转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如是说。他还就深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按照底线思维的方法,立足应对重特大事故,立足应对巨灾造成的次生、衍生事故,加强应急准备工作;本着布局合理、专兼结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实施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提高广大职工和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
应急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中国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联动机制。中国应急联动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整体合力、快速响应的原则。”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志坚在介绍中国的应急联动机制时说。他还举例道,2013年5月20日四川泸县地震救援中,从接警到展开救援,响应灵敏,处置果断,行动迅速,信息的及时性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说明信息就是战斗力。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矿严重透水事故救援中,救援力量和装备快速到达极为关键,说明应急联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迅速协调相关各个部门,建立空地运输通道,将力量装备快速投递到现场,也说明时间就是生命。
用系统方法进行重大灾害备灾
“应对重大灾害的备灾和应急响应规划,往往存在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影响全盘救灾行动,进而影响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因此,需要各部门多管齐下,采用系统方法。”美国威特奥布莱恩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前首席运营官肯·伯里斯介绍了美国的应急管理理念。他介绍,若灾害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救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负担,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应对问题,这时,系统方法就不可或缺了。采用系统方法制定和维护应急响应方案的措施包括:为各类主体制定并实施标准应急响应、灾后恢复工作框架;扩展应急管理任务;加强监督和协调能力;加强信息搜集和分享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此外,标准化应急管理系统和早期预警及告警系统,是应急响应方案的新的发展趋势。标准化应急管理系统由事件管理系统、机构间协调和沟通机制、互助约定和民间组织的参与、扎根基层等部分组成。
新技术 新方法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应急救援等相关研究。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辨识评价—安全规划—监控管理—应急救援’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利军,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指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监管工作的方向为: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现代控制、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风险管理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将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与监管为主的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朝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引领 强化救援装备建设
“大同队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研发了矿山救护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了风动木工锯、风动射钉枪等装备,建立了3D仿真模拟演练培训系统,为地下演习巷道配备了地面计算机控制的高温浓烟演练系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副大队长马红立介绍了具体做法。他说,大同队还投资1500万元改建了调度指挥中心,配备了集调度指挥、信息传输、综合演练、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应急管理、安全预警和协调综合演练5项功能。
篇2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梯的紧急救援方式已从传统的“自救”方式发展到现在最常用的“他救”方式,并继续向 “自动救护”、“远程救护”及“社会专门救护”等方向发展。简述如下:
一、 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当乘客被困电梯时,能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值班岗位有效接收。(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二、电梯的应急救援方式及其发展
(1)传统的“自救”方式:
即利用轿门和电梯轿厢安全窗进行的自救。这是一些老电梯的救援方式。鉴于当时的规定要求,电梯轿厢里又普遍无紧急救护的操作说明,导致人员逃生方法不当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2)现在常见的“他救”方式: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紧急救护方式,也是目前电梯最常见的救护方式。就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传护人员进行救护,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
①值班人员发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并了解轿厢内被困状况。
③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等待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并告知被困人员保持镇定。
④现场紧急救援的实施 首先要确定电梯的位置,其次要迅速确定现场救援的方式 即手动紧急操作还是电动紧急运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带减速器的主机以及盘车手轮带有减速齿轮时可采用手动盘车,反之应采用紧急电动运行进行救援。如果在可以采用手动盘车的场合,又增加了紧急电动运行控制也是允许的,但在具体进行救护时一次只能采用一种操作方式。
三、自动进行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先放人,再检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急救援方式,一些高档电梯有此功能。国家标准目前对此尚无规定。
①故障自平层: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电梯可自动检测出故障并就近停梯放人。
②断电自平层:在电梯突然断电时,依靠备用电源使电梯在就近楼层放人。此类电梯关键要解决所用蓄电池质量、寿命和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远程救援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更先进的一种救援方式,电梯生产厂家( 或其维保中心)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其电梯实施动态监控,出现故障时,监视人员可首先通过语音系统或字幕向被困在轿厢里的人员进行安抚,然后可远程操作电梯就近放人。目前这种最先进的救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五、社会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方式,即由地方政府在市、县范围内成立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电梯的 “110”。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这样应急救援的效率会更高。
六、消防状态下的应急救援
目前电梯设有一级消防和二级消防功能。一级消防功能主要是指返基站功能;二级消防指消防员专用电梯, 发生火灾时,先紧急迫降至基站,之后消防员还要进入到目的楼层救人。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打碎消防功能开关玻璃罩,拨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接行驶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状态,用手关闭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篇3
一、编制目的
根据《关于开展主汛期新区防汛防灾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及做好洪汛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二、洪汛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洪汛类型
公司接收到政府部门正式的洪汛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汇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分析灾害可能对公司安全和生产经营造成的危害,预测防洪防汛的可能发展趋势,采用国家标准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一级)表示,通知可能涉及的部门。
2、危害程度分析
①暴雨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
②可能导致设备设施的损坏、报废等;
③可能发生在全厂范围内;
④可能发生再某处低洼地带。
三、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部
公司成立防洪防汛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指挥部组成及成员如下: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发生洪汛事故时,总指挥为全面负责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安环部部长为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电话:。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抢险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通讯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5个应急救援组。
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防洪汛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②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④协调洪汛现场有关工作;
⑤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⑥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3、总指挥职责
①负责洪汛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②负责应急救援人力、物资的保障;
③负责洪汛应急救援各项资金的保障,包括应急日常管理资金、应急救援器材及物资储备资金、洪汛状态下抢险资金、医疗救治资金、善后安抚资金等。
4、应急救援组的职责
①现场抢险组:生产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生产部人员组成。
职责: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参加抢险救援;组织抢险人员在洪汛发生时将发生区域内的人员、物资抢救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态扩大;负责洪汛现场受伤人员的营救;清点洪汛现场人员并报告。
②医疗救护组:经营部部长为组长,成员由经营部人员组成。
职责:组织医疗救护组进行应急救援,对洪汛中受伤人员实施抢救治疗和伤员的转院救治工作。
③物资保障组:财务部部长为组长,成员由财务部人员及经营部招标办组成。
职责: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付款.工作,保证应急状态下的所需资金.物资。
④通讯保障组:安环部部长为组长,成员由安环部人员组成。
职责:组织通讯保障和抢修队伍,配置应急指挥通讯器材和设施,建立指挥通讯网和进行洪汛抢修,保障洪汛状态下的通讯畅通。
⑤善后处理组:综合办公室主任为组长,成员由综合办公室人员组成。
职责:接待、安抚受伤人员家属,进行有关善后处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释,防止矛盾激化,确保社会稳定,办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索赔。
四、处置程序
公司应急响应过程包括接警、应急启动、应急状态解除、恢复等流程。
1、接警
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气象局的降雨预报进行预警。
2、预案启动
当发生洪水危及生产区域时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3、应急行动
接到防洪防汛信息后,应急指挥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应急队伍的调动工作。保证抢险救灾装备到位,人员集结待命。
4、洪汛现场救援
洪汛发生后,应急指挥部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应急物资如下:
①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沙袋500个、铁锨20把、手电及探照灯10具。
②应急防护设备:护目镜30只、、雨披20件、雨靴20双、塑胶手套100双。
③辅助物资:警戒带20卷。
5、处置措施
①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洪汛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人员、车辆迅速投入救援行动,根据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②立即与就近医院联系,告知目前人员伤亡情况,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③救援人员做好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④其它各救援小组及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洪汛现场,履行各自职责。
篇4
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xx县人民政府制定的《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指的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且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
第三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四条 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综合协调,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2.坚持预防为主、防灾与救灾并举,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重建工作。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报告雷电灾情,保护灾害现场,参与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成立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气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台、县供电局、县质量技监局、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电信局、县消防大队等部门组成。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重大事项,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3.组织制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雷电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第六条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气象局,由县气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强雷暴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的,为县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2.负责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雷电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鉴定、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
3.负责日常工作管理、落实、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第七条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县安监局:参与事故调查,协助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县公安局:负责雷电灾害地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好现场警戒、人员疏散、道路交通管制等工作。
3.县民政局:组织核查灾害损失情况,管理分配监督救灾款物,组织实施救灾捐赠工作。
4.县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落实。
5.县交通局:保障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及时修复遭破坏的交通设施。
6.县卫生局:组织急救队伍到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及时做好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7.县广电台:及时播发雷电灾害的预测预报、警报等信息,对灾害情况进行及时客观报道。
8.县消防大队:负责火灾的扑灭,参与伤员的抢救、转移及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调查等工作。
9.县发改、经贸、建设、供电、质监、教育、旅游、电信等部门:做好或协助做好本系统的防雷减灾和雷电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组织,做好辖区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和雷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上报雷灾情况,做好辖区内雷电灾害的善后工作。
第三章 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分级
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雷电定位、雷暴天气监测、分析处理、信息传输为主体的雷电灾害预警支持系统,提高雷电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雷电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雷电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提高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第九条 县气象部门应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研究,不断提高雷电的预测能力,及时提供预报、实况和雷电灾害情况。
强雷暴天气警报信息实行县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统一制度,符合雷电灾害预警标准的,由县气象局主要领导负责签发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
雷季前,防雷装置使用单位或者业主要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做好各种防雷设施的定期安全检测,确保符合防雷安全规定。
第十条 接到县气象局的强雷暴天气警报信息后,县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对属于可能发生雷电灾害的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工作部署。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启动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工作,确保预案实施。
第十一条 根据雷电灾害事故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不同,分为四级。
1.特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造成死亡30人以上的;一次雷电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重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10—29人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20人以上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
3.较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较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3—9人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10—19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
4.一般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般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1—2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3—9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100万元的。
第四章 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启动本预案:
1.县气象局强雷暴预警,县政府确认可能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
2.县政府确认已经发生重、特大雷灾事故。
第十三条 县政府确认可能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时,启动以下应急处理程序:县气象台根据《xx县气象局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县人民政府立即召开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分析部署;各单位和群众接收到预警信息后,迅速做好防御工作。
第十四条 县政府确认已经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时,启动以下应急处理程序:
1.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所在乡镇、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政府报告,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在组织自救的同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目击群众有义务通过公众报灾电话和其他途径迅速报告,反映灾情。
2.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实地了解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灾情程度,迅速作出判断,及时反馈情况,必要时应先行处置,并迅速通知相关的应急救援职能单位。
3.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指挥长由赶赴现场最高党政领导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相关单位的抢险救援行动。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交通管制、治安保卫、抢险抢修、物资供给等应急对策。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有关单位,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第五章 救援预案终止和报告
第十五条 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由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雷电灾害事故的报告和新闻报道。
1.较大以上雷电灾害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报[:请记住我站域名/]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雷电灾害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
2.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的新闻必须经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核实后,按xx县人民政府《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道。
第六条 善后处置
第十七条 善后处置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发放工作,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灾后重建恢复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评估,评估结果及时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雷电灾害事故中的奖励与责任追究。
1.对在防雷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雷电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规定予以补助和抚恤。
2.发生雷电灾害后,相关部门谎报灾情或知情不报、或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拒不配合和阻碍灾情收集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篇5
一、指导思想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托公安消防队伍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等法律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要求,有效整合应急资源,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综合保障,深化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建设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攻坚队伍。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加强人员、装备和设施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有计划分阶段推进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争取三年内完成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
(一)2010年12月完成征招10名合同制消防队员的任务,解决10名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有关经费,购置10名合同制消防队员和10名消防大队人员应急救援急需个人的防护装备,在2010年12月前完成“县应急救援大队”挂牌成立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初步建立;
(二)2011年11月前再完成10名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征招任务,解决全部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有关经费,再购置20名消防队员应急救援急需个人的防护装备,完成应急救援大队特勤装备购置任务,加强应急救援训练、演练,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
(三)2012年全面完成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社会力量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专家体系、社会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保障网络体系、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各类重大危险源和灾害事故数据库信息体系和应急救援法制体系)的全面建立,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三、组织机构
四、主要工作内容及时限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按期完成相关组建任务。
(一)摸底调查全县应急救援队伍现状
由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对辖区内现有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集中清理摸查,对防汛抗旱、森林消防、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矿山、危险化学品、公用事业保障、卫生、重大动物疫情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名称、人员构成以及职能职责等进行分类建档,为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提供基本保障。
时限:2010年10月底
(二)充分整合现有各类应急救援力量
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清理出的现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按救援性质进行认真分析,对不能整合的救援工作,通过加强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形式,建立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明确救援职责,纳入统一调度体系;对能进行集中整合的,纳入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一并整合,依托县公安消防大队,整合现有社会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组建“县应急救援大队”,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普通二级消防站(中队)不少于20人的名额,由县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队员,纳入公安消防队伍统一管理并实行联勤联训。积极组织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组织或者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社会团队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协助做好心理干预、人员安抚、物资发放等辅助工作。
时限:2010年12月前
(三)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响应机制
目前,在县应急指挥中心未建立之前,在县公安消防大队暂设县综合性应急队伍调度指挥中心,将各级应急组织力量统一纳入应急指挥体系,构建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实现与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及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待县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后,整合纳入县应急指挥中心内统一调度指挥。同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由县政府应急办牵头,各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配合,完善本系统和相关领域的预案修订工作,构建覆盖全县各行业和领域的预案体系,并纳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应用管理。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的有关规定,建立应急救援分级响应机制。由县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响应级别,按照灾害类别启动相应级别、相应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指挥调度。
时限:2010年12月底
(四)建立健全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教育培训、经费保障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机制。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县财政和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方式,畅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渠道。对基层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以及应急救援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交过路费等政策措施予以明确。强化装备建设标准,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公安部下发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统一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标准性装备配备。在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同时,根据区域灾害救援需要不断优化装备结构,强化专业救援器材的配备使用。
时限:2011年5月前
(五)注重强化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演练
由县政府牵头,县应急救援大队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培训工作,统一下达训练计划,分行业开展专业训练。建立健全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协调和联勤联训制度,明确各类事故处置的主要负责部门及相关配合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责、权限、分工、要求。
时限:2011年开展一次综合演练
(六)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专家库
整合气象地震、森林、交通、环保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物资,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同时,对供水、供电、供气、医疗等专业救援物资以及社会救援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掌握,建立定期报告物资储备制度和使用补偿制度。同时,由县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配合,成立火灾、医疗、化工、建筑、环保、交通、地震、地质、防汛、矿山等县级应急救援专家组,将消防、医疗、交通、安监等部门、单位和相关技术服务中介机构、高等院校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应急救援专家人才库,建立专家联席会议制度与救援专家咨询机制,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时限:2011年5月底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是贯彻国务院〔2009〕59号文、省政府办公厅〔2010〕58号文和公安部长沙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任务非常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行业、部门和领域,要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深入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应急救援工作特点和救援力量现状,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篇6
一、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到2012年底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处置快速、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的要求,具体建设目标与进度是:
1.到2010年底,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组建完成。
2.到2012年底,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各镇(开发区)、重点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全区及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主要任务
1.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任务:研究决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事项,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政府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害或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2.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任务: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地震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恐怖袭击和群众遇险等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灾害、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队伍建设
(一)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
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分管主任)担任指挥,区应急办主任、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和公安、安监分管局长担任副指挥,成员单位由区应急办、公安、消防、安监、建设交通、人武、人防、卫生、发改经贸、环保、财政、劳动保障、民政、工商、质量技监、水利、农林、广电、外宣中心、科技、电力、电信以及相关部门组成,并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适时调整充实。
(二)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区政府依托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它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当地各种形式消防队伍有效联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2.区有关部门可结合本部门处置相应突发事件的特点,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针对性。
三、制度建设
(一)应急响应联动制度
1.应急事故接处警。区各类灾害事故的接处警依托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各类灾害事故的报警后及时向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调派相应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2.救援力量调派。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实行信息报送和力量调派。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力量调派工作,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通知、联络、调派,各成员单位在接警后,必须按预案、有关规定和现场指挥部的指令,指派相应人员携装备,到场参与处置。
3.救援物资调用。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调集包括战勤保障中心的各类救援物资和全区范围内日常储备的各类生活及其他相应物资。
4.现场组织指挥。较大级别以上的突发事件,由区领导负总责;区领导未到场时,预案制订部门负责人是现场总指挥。较大级别以下的突发事件,在政府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统一领导下,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指挥或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定部门(预案制订部门或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实施现场指挥,组织开展灾害或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二)例会制度
1.联席会议。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决定全区应急救援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问题,部署各类应急救援重点工作。
2.专家小组会议。由区级各类事故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主要是交流经验、研究工作形势、探讨处置方法,为处置工作决策和指挥中心的临场指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3.案例研讨评估制度。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专家小组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按需要召开针对特定事故处置的评估会议,为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不断积累经验。
(三)演练和培训制度
1.演练制度。按照预案,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救援联动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灾害事故处置的实战能力和处置水平。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预案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专业演练。同时根据演练和救援工作需要,每年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相关预案。
2.培训制度。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每年一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军事素质、专业救助、综合救援等有关科目的培训,提高救援理论和专业技术与技战水平。同时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培训,加强区域间交流学习,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四)综合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调用制度
1.储备模式。全区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按照“统一管理”和“集中、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模式,以消防大队为依托,筹建区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中心。区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中心对专用应急救援物资、重要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各类专业车辆等进行储备和应急保障;其他区各部门及各社会单位分散储备各类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和生产生活物资。
2.管理模式。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中心,负责协调全区各类应急救援物资的日常管理和战时保障。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中心和其他区级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储备的应急救援相关物资情况,进行分工录入,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区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中心备案,实行动态化统一管理。
3.调用模式。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由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调集包括战勤保障中心的各类救援物资和全区范围内日常储备的各类生产生活物质及其他相应救援器材装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调用。
(五)检查考评制度
1.检查考核方式。将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受区政府委托,负责对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工作和区级联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应急救援行动进行考评,并作为检验各镇(开发区)和各联动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2.检查考核内容。主要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日常管理、物质储备、联动响应、救援处置及经费保障等方面。
四、保障措施
(一)基地建设保障
1.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以区消防训练基地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构建区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落实相应经费保障,增加应急训练设施及其他必备物质,以承担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及社会相关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落实培训任务。
2.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基地建设。在现有消防大队的基础上,着眼长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保障基地营房、场地建设,按省、市下达的标准储备各类综合应急保障物质,进一步构建标准化的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基地,逐步实现各类救援器材、装备、车辆和物质储备基地化、规模化、集中化、规范化的“四化”保障模式。
(二)装备建设保障
1.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装备建设,根据省、市下达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通用标准,结合区灾害事故类型特点,综合考虑财力和实际需求,合理统筹装备配备,强化攻坚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分阶段逐步完善。
2.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战勤保障,依托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加强对专用应急物质、重要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与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任务顺利实施,具体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标准的通知》、《省财政厅省公安厅关于印发<省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标准>的通知》要求分步施行。
(三)经费保障
1.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
篇7
关键词:应急救援;安全监控;视频监控;实时
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煤矿生产效率及安全性。目前山西某煤业公司在应急救援调度指挥方面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出现灾害和事故时,调度员依据应急预案和岗位经验进行调度指挥,该指挥方式存在调度指挥环节较多、信息掌握不全、现场通信手段单一、调度反馈不及时、效率不高等问题。
1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主要由应急救援管理模块、数据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应急信息、井下应急扩播、人员定位、智能终端、工业视频、矿井传输等子系统组成。按照子系统承担的功能特点,该系统主要分为事故信息检测接收层、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层、会商决策支持层和数据库与网络平台支撑层4层架构,如图1所示。(1)事故信息检测接收层事故信息检测接收层主要实时监测及监控煤矿安全环境与生产设备的工况,进一步对能够将工作面以及灾害现场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的数据信息进行接收,例如有害气体的变化参数以及含量参数等,同时对各部门、各种类以及各地点的安全信息进行记录,进一步进行相应的灾害预警以及报警等。(2)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层信息综合分析层通过对煤矿事故产生过程中各项现场信息数据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完成预测分析以及预警处理等。在获取有效的信息数据之后,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数据开展相应的救援工作,明确救援人员的数量、物资的合理调配、事故处理以及责任追究等。(3)会商决策支持层会商决策支持层功能的实现需要构建会商决策系统,利用Web技术,让系统具备跨多人互动操作功能,进一步使矿井部门间的合作通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这样异地矿井领导与部门共同会商决策便能够有效实现,最终为最优化应急救援预案的提出奠定有效基础。(4)数据库与网络平台支撑层数据库与网络平台支撑层是矿井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部分,需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协同作用,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将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作为矿井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基础平台,该系统以生产事故智能识别为基础、实时调度指挥为中心、信息推送智能联动为手段、大屏信息展示为窗口。系统基于矿井有线/无线一张网、智能终端、扩播系统、信息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保证应急救援指挥活动信息及时有效地上传下达,实现应急救援指挥活动全程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确保矿井应急救援指挥活动实时性、统一性和有效性。首先对应急救援指挥事故信息和信息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构建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数字化流程管理数据库,各数据库之间通过事故类型信息进行关联。需构建的主要数据库包括事故分析模型库、应急预案管理库、避灾路线库、应急物资库、信息推送策略库、联动执行策略库等。构建完相关数据库后,开发流程化管理系统,整个管理流程为:事故智能识别特征预案推送→调度确认→信息推送→会商决策→预案启动→部分系统合作联动,大屏展示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工业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耳朵、眼睛”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如图2所示。图2应急救援管理流程
2系统设计
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建立了全方位的信息体系,信息推送功能作为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系统设计合理利用矿井现有装备,最大化地发挥矿井通信类子系统能力,以应急救援管理系统为大脑,将各子系统进行串联,通过智能决策实现报警信息、避灾路线、现场音视频等信息的推送、监测,功能规划:(1)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实时上传井下监测气体信息,可作为矿井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补充,在应急救援指挥活动中调度员可通过一体化管控平台直接调取事故现场图像,对现场人员进行音视频调度。(2)大屏展示系统该系统作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信息窗口,实时显示现场作业环境视频信息、人员定位分布信息、调度反馈信息、现场环境气体信息、实时通话视频等,如图3所示。图3大屏展(3)扩播系统系统除了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面临突发安全事故时,应急救援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识别判断,自动联动该系统快速通知、引导现场人员迅速、准确地进行疏散逃离。(4)信息系统该系统在正常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作为环境参数显示工具,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矿井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可联动该系统智能显示避灾逃生路线,引导职工安全撤离,另外还可将该系统作为与未配置智能终端职工的信息联络窗口。(5)工业视频应急救援管理系统为矿井监控摄像头关联GIS信息,当固定地点发生安全事故时自动投入大屏显示,第一时间为调度员提供现场监控图像,方便决策指挥。(6)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可自动联动人员定位系统,基于人员定位系统的双向通信功能和GIS信息,实现事故发生地点周边工作人员的人员定位卡联动报警,通过多种手段,保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到岗位人员。(7)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集成矿井上述子系统,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智能决策、融合联动。
3系统主要功能
(1)基本情况信息管理功能系统对应急救援保障中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通信等详细信息进行管理,可进行信息编辑和展示。(2)信息管理功能系统对接安全风险防控系统,对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应急车辆、应急医疗、应急避险等详细信息进行管理。具有应急预案管理、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队伍、技术装备和物资器材管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应急队伍学习、演习训练工作计划信息管理等功能。(3)信息功能系统可实时井下工况参数及人员分布信息;具有通知、安全教育、企业文化、领导讲话、新闻等常规信息的快速功能;系统具有文字信息自动播报功能。系统可进行井下环境参数、关键设备状态、区域环境评估、人员分布、通知、欢迎词等常规信息的快速、实时,使井下作业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矿井作业环境安全、设备运行、人员分布等情况。(4)互联互通功能系统具有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功能、与有线调度和无线通信、广播系统互联互通的功能。可实时语音文字广播,具有井下可视广播、视频对讲和文字信息自动播报等功能。(5)应急救援时可视化调度指挥功能突况以及应急演练时,手动或自动启动相应经过数字化的预案,通过井下应急LED信息牌、井下应急LED指示牌、声光报警、视频广播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井下逃生引导,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向地面相关救援单位救援安排;井下摄像头具有双向对讲调度功能。(6)应急队伍日常训练、演习相关信息管理功能系统具有应急队伍日常训练、演习相关信息管理功能,演练过程记录由过程跟踪记录与维护、过程回放2个子模块组成,该模块为训练总结、处置预案生成等提供手段。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形式记录演练全过程信息,实现记录的录入或自动获取,并能够对演练记录进行修改、分类、汇总等维护操作。(7)信息共享功能系统具有应急培训(应急知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信息共享功能。(8)应急演练功能系统具有制定包含演练部门、演练人员、演练目的、演练时间、事故情景、组织方式等元素的演练方案的功能;具有对演练进行实时化监控管理功能;具有演练过程评估、总结信息管理功能。包含应急演练计划(含示范演练)、应急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演练记录及影像资料等。
4结语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安全事故发生后领导层的指挥救援决策正确率,将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作为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建设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促进煤矿安全、质量、效率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万波,吴燕清,李平,等.ICS架构下的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层次模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2):86-94.
[2]赵红泽,张超力.煤矿应急物资需求预测与虚拟演练系统研究[J].煤炭工程,2021,53(4):172-176.
[3]张海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矿井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7):85-86.
篇8
论文关键词 应急救援 队伍建设 战训工作
作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峻的省区之一,云南省在近几年来,大力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及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截止目前,云南省和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全部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和大队,部分县区所属乡镇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分队或者中队。随着应急救援体系的完善和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充实,使得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的综合抢险救援能力得到大大的升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因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构成成份(消防加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政府部门临时招聘的应急救援合同制成员)复杂,没有受过专业和定期的培训,对综合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的不足,以至于造成在火灾或者自然灾害发生时,抢险救援效率不高、相互配合协调不够、自身素质不强、救灾救援能力偏弱等现象出现。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的今天,对如何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提升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综合素质,这不仅能有效发挥这只庞大队伍在抢险救灾中的能量,而且对加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战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对于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培训教育,可以说每个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区域都相应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活动,在局部地区以致在一定范围内营造了培训教育的氛围,大部分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在综合应急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上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这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目前,因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组建时间晚,这支队伍成份复杂,整体素质还存在参差不齐,良莠不整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才刚刚组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依然处于综合应急救援战训的盲区,偏僻边远、各项软硬件配套的缺乏以及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直接导致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和教育成为一片空白。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培训教育没有列入计划,缺乏保障、没有统筹,更不要说系统性、经常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专业性培训;即使在开展培训教育时往往热衷于一阵风、搞形式、走过场,缺少实专业性内容,造成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学有名无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安全常识、救援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提高。其二,各级消防安全主管部门由于力量薄弱,主动引导,积极参与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和教育还没有形成机制,缺乏联动协调性。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后,很多地方政府把训练教育任务完全推给消防部队,可由于消防自身自身综合应急救援工作的繁重,以及部分消防队员专业知识的不足和教学场地、器材的匮乏、没有可参照的经验等,造成纸上谈兵;而地方的党委政府认为综合应急救援培训主要是消防机构的事,对消防机构存在严重的依赖,对抓与不抓训练教育感觉与己无关,而目前,消防部队以及消防机构由于人力有限加之功能太多,承载的任务太繁重,全面组织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存在客观的困难,即使抓,也只是片面的、局部的,因此会造成顾此失彼无法照顾全局的局面。其三,综合应急救援培训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很多地方由于没有可参照的模式,致使思路狭窄,形式简单,教育训练内容片面,使得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无法开展。也由于政府部门没有进一步主导,各相关部门缺少统筹协调,地方重视的程度不够,相关部门不能很好沟通汇报,因此,从人力、财力、物力还是其它方面投入到综合应急救援教育培训上的很薄弱,致使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工作形单影只、追求片面、力量薄弱。其四,纵观当前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教育真实情况,往往是形成舍近求远,往往是与消防部队相隔距离较近的应急队伍训练相对开展得多,而偏远的乡镇的开展得很少,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开展亦或有的部门成立了这支队伍,却没有专业的训练保障,包括专业的人力物力和装备,这使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战训工作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现象。
二、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教育,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
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包含了各类灾害的抢救预防,而加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教育,不仅关系到抢险救援工作,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的壮大与发展,关系到民生的安危,因此,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教育应该作为一项社会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从全方位大力加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教育,提高队伍熟练掌握综合应急救援知识、熟悉灾害处置方法,增强他们的体能和技能,不仅能有效增强他们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更能增强他们处置各类突发性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能力,所以,加大对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教育,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安全部门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级政府、社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培训教育,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建立完善教育训练制度,制定教育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案,充实教育训练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各种教育条件还不十分完备,所以给这项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客观上的困难,将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工作纳入各项安全工作之中扎实、深入、持久地统筹好、开展好。从源头上增强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急能力,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这支队伍的壮大发展。
目前,各级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时间短,各项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抢险救援的能力还处在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宣传教育机构,一定要站在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强化落实,把这项工作做到每个细小环节上,把强化综合应急救援战训工作当作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各级政府要加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应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训练教育工作职责。公安消防机构要发挥好组织、指导、协调、服务作用,积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综合应急救援训练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增强人们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司法、科技部门要将综合应救援法规和相关知识列入普法和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教育、劳动部门要把综合应急教育纳入义务、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使综合应急救援知识成为学生及广大青少年知识结构、从业技能的组成部分,从关注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发展事关社会进步的历史高度统揽该项工作,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消防主管主抓、各部门共同支持、单位各负其责的综合应急训练教育机制。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长效的教育训练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和教育、劳动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编制相关教材和宣传资料,配备相应的配套器材、设施、场地,为扎实、深入、持久地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教育训练创造条件。
三、只有政府主导,消防主抓,才能全面加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训练教育
各级政府在防治与减轻各种灾害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效能,已经成为评价其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中,我省在积极抢抓机遇的同时,全面将综合应急救援工作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建设之中,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依托公安消防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立起覆盖全州、上下衔接、反应灵敏、协调联动的省、州、县、乡(镇)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网络,实现了综合应急救援体系跨越式发展、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目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在全面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实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只有把其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之中常抓不懈,才能确保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得到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而要发展好,建设好这支队伍,教育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开展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教育,各地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训练内容和科目进行,既要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还要有针对性、持久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教育活动。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消防机构的引导下,不同地区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从实、从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因为各地地理状况,灾害发生的情况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教育时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辖区情况和灾害救援特点,科学确定训练科目,按照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改进和加强救灾训练工作。在训练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强调知识性,又要强调可操作性,使训练教育的内容既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更能使综合应急训练教育贴近灾害实际,贴近实战需求。在教育训练的形式上,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要突出训练的可操作性,注重让他们进行必要的综合应急救援技能操作和抢救能力训练,感受“实战”体验。同时,在训练中要充分发挥消防师资这一教育训练基础龙头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综合应急救援模拟设施和抢险救灾影视资料,加强对这支队伍的训练教育,增强他们对综合应急救援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救灾能力。强化体能训练和对装备器材的熟悉掌握,解决“会操作,懂应用,救得了”的问题。积极开展救灾战术合成训练,提高综合应急力量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心理和适应性项目训练,提高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以适应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建设模拟训练基地,加大“面向实战”课目的训练,编制地震、泥石流、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的训练教案,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使执勤训练、救灾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和灭火救援实战需要,消防业务部门要在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技术、战术的研究和训练,创新训练方法上下功夫。要针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所承担的急、难、险、重任务的特点,强化单兵、班组、中队的救灾业务训练,建立轮训制度,大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性灾害事故的能力。制定出台由消防、公安、地震、安全等单位参加的协同训练保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多警种、多部门共同处置灾害事故的组织指挥体系。
在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构建运行协调体系。应该结合各级各部门实际,将综合应急救援工作任务数字化、专业化对接分配到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考评、督导、奖惩”等机制,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体系。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和社会安全事故四类事故,分别建立一般、较大、重大、特大4个等级应急救援分级响应和联动机制,明确每个等级每个类型的响应主体、出动程序、出动力量和时限要求,保证了应急救援出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交通和灾害事故特点,将其划分成等级协作区,相关区域发生事故,州、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直接调度指挥救援,确保联动性和协调性。
四、只有不断强化保障举措?才能更好的推动应急救援战训工作持续发展
强化管理保障。各级政府均把应急救援战训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网络体系。实行政府应急救援战训工作跟踪问效制。坚持“重奖重罚”,每年采取实地检查考评的方式,对应急救援队伍战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考核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考核中成绩差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实行黄牌警告。对未完成应急救援基本训练任务的,或者应急救援正常业务经费未达到标准,训练中出现重大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篇9
本是指在本街道范围可能发生的一次造成重大伤亡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影响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包括火灾事故,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民用爆炸物品安全事故,矿山安全事故,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中毒事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等。
二、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立即将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报告归口管理部门、街道党政办公室和街道安委会办公室(电话号码以最近一次公布的为准),并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上级部门。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3、事故救援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
4、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救援的有关事宜。
(二)接报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副主任,并汇集安监、公安及相关责任部门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
(三)街道安委会办公室接到报告,应立即报告市安委会办公室,会同上级相关部门前往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配合做好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工作。
(四)事故发生地的管理区、村、所辖派出所及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对事故现场应拉好警示标志,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一)成立街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副主任担任或由主任根据事故的性质和类别指定有关条线副主任担任;成员由街道党政办、工会、安监、公安分局、农经中心。
(二)本街道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三)根据安全事故的性质和类别的不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分设下列指挥部。
1、各类安全事故分指挥部:
(1)道路交通、内河交通、火灾、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公安分局,指挥长由分管条线副主任担任,公安分局局长任副指挥长,由公安分局牵头负责。
(2)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和拆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街道办事处建管所,指挥长由分管条线副主任担任,街道建管所所长任副指挥长。由街道建管所、安监所牵头负责。
(3)矿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国土所,由分管条线副主任任指挥长,国土所所长任副指挥长,由国土所、安监所牵头负责。
(4)化学危险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街道办事处安监所,指挥长由分管条线副主任担任,街道安监所所长任副指挥长,由街道安监所牵头负责。
(5)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街道办事处卫生科,由分管条线副主任任指挥长,卫生科科长任副指挥长,由卫生科牵头负责。
(6)其他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由总指挥部临时指定有关人员和部门负责。
2、警戒保卫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由分管公安条线的副主任任指挥长,公安分局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由公安分局制定事故现场警戒保卫。
3、医疗救护指挥部,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医疗救护工作,由分管卫生的副主任任指挥长,街道卫生科科长和党政办副主任任副指挥长,由卫生科负责制定事故医疗救护。
4、后勤保障指挥部,负责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场地准备、机械设备调度和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由街道党政办主任任指挥长,农经中心主任、三产办主任任副指挥长,由党政办、农经中心、三产办制定后勤保障服务。
5、事故善后处理指挥部,负责事故发生后的有关善后工作。由分管劳动和社保的副主任任指挥长,由街道劳动和社保、民政、司法、工会、安监等部门负责。
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一)接报事故后,各指挥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各相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救案,并立即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政府。
(二)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三)任何单位和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
(四)公安部门应当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五)交通、电信、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开辟绿色通道,利用各种设施、技术,尽最大能力救治伤员。
(七)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
五、专项应急救援
各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责成相关部门制定专项应急救援,并报街道安委会备案。
主要内容:
1、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网络及相关职责。
2、事故发生后迅速奔赴现场的保证手段及时间要求。
3、到达现场后处置的具体措施:
(1)抢救伤员;
(2)现场保护;
(3)维持秩序;
(4)处置险情。
4、应急救援过程中的物资保障。
5、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医疗保障。
六、其他事项
(一)本是街道办事处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二)各相关责任部门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应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各管理区、村、企业应根据本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并根据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的内容。
篇10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区域和中央企业矿山应急救援队装备建设,推进矿山救援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2016年11月24―25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研讨会。
在会议上,展示了许多矿山应急救援新装备、新技术。如: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的矿用救灾侦察机器人,其系统由视频采集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传输导线、无线传输控制器、信号控制计算机五部分构成。可用于矿山灾难后遇险、遇难人员的侦察与搜寻;灾害区域环境气体及温度实时监测;灾害区域遇险人员的维生物品运送。与会专家告诉记者,矿山救援机器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够采集环境信息(数据、图像),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实时传输到井下基地控制终端;具有复杂环境的高通过能力;具有防爆、防水、抗振、耐高温、耐冲击能力;在设计的时间内,能够连续可靠工作;具有自主定位与导航能力。而目前,在我国矿山救援机器人的研发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矿山救援机器人在遇到巷道拐弯处,无线通信信号强度下降,目前创新的解决方法为采用子母机器人(中继通信模式);其上载有的气体检测装置多为单种传感器,数量多,体积大,功耗高,其解决方法为研制多种气体探测集成传感;此外具有防爆性能的机器人外壳较重、行动不便也是目前的一个难题,研发机构正在探索采用碳纤维复合新材料。
在矿山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应用方面,山|“12・25”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发生后,西安科技大学国家矿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受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遣,采用“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搜寻到4名井下幸存人员,并对大口径救生钻孔进行了持续诊断,为挽救钻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地面钻孔救援提升装备方面,由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救生舱,其特点为舱内人员可以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的语音对讲,并配备氧气装备、缓降机装备、舱内应急逃生装置等。为了预防在提升过程中突然出现的钢丝绳断裂情况,创新设计了防断绳安全保护装置,有效地保障了救生舱内的人员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