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8:1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生态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林业资源是推进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对这一物质基础进行规范的管理与保护,必须为林业资源建立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中央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生态建设方面、在西部大开发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林业资源相关的管理部门正逐步将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林业档案管理联系到一起,将林权管理当作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技术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为林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强化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与保护。
2当前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开展的并不深入,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率、宣传力度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也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发展。
2.1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林业资源信息具有封闭性,尤其是一些研究成果并不对外开放,因此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甚至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对档案资源进行查询的大多是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这些资料常常用于为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但是将将这些资源作为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的并不多。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档案管理帮助林业建设、节约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很多资源因得不到公示而失去了自身的利用价值。
2.2宣传性不高。
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的宣传性并不高。很多人对林业资源的档案管理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而林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内部与外部的协调配合,仅从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对外界的宣传很容易导致人们护林意识的薄弱,这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3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都是管理不到位的表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都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上建立档案库,将部分资源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共享。而一些管理部门还应用纸质档案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极低,信息的查询流程也极为复杂,纸质档案还存在着损毁、遗失等风险,这大大拉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匮乏,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林业资源的滥用与破坏,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加强林业档案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3.1丰富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当不断丰富林业档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林业档案资源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应当含有林业面积、区域划分、经营方案、林相图等;二是深入的研究成果,内容应当含有某一林区的科研立项情况,相关的研究结果等。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当展开实际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关的科研成果也应当在分析证实后再使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2依法展开管理。
法律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林业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私自售卖林业资源资料、不得滥用林业资源,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
3.3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首先,应完善基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与规范,现代档案资源管理都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林业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但是仍有部分资料是纸质的。为了避免造成信息的缺失,应当保证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谁负责保管纸质档案,谁负责电子档案,谁负责信息的收集与录入等都要做到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其次,应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求。最后还应当健全奖惩制度,除法律层面的要求外,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工作中如有严重失误应当酌情惩罚,如有贡献则应当奖励。用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3.4增强宣传力度。
林业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积极的宣传。除了内部档案工作的完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对外宣传,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资源档案的存在。林业资源建立档案的目的之一是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其利用率,而宣传工作的薄弱会使信息呈现封闭的状态。加强信息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关注以及保护力度。在从事相关的林业资源研究工作时,专家与学者也可以及时找到有用的资料与资源。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科研成果与资料可以加强开放力度,将其在网络上进行公开与公示,提高档案资源的传播范围,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让他们意识到林业资源是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相关的,从而提高他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57
前言
当代林业进步迅速,然而有数据显示,林业发展是以生态文明的破坏为代价,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泄问题十分紧迫,生态文明的恶化越来越严重,故生态文明建设地位与效果日渐显露。时代的持续进步,民众的环保认识也跟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慢慢被纳入国家工作的计划当中,变成了往后的重要研讨工作。
1 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1.1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全体社会发展中发展林业起到的影响相当重要,林业建设可以有效防治自然灾害等问题,如: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洪涝灾害等,在维护湿地和森林资源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林业除了整治生态问题之外,还有构建及宣扬生态文明的职责。
1.2 生态文明是林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及方针
实行林业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普及植被的覆盖率,因而解决各种湿地锐化、沙地石漠化等生态问题, 而且恐怕存留损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灾害,充分表现林业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洁净空气、节能减排、调整气候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只能经过加强林业建设才可以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推进人与自然的谐和发展。
1.3 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加强林业建设不仅可以处理各种生态问题,还能为社会的发展供应各种物质资源。林业的各种材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表现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普及民众的生活水准,例如平日生活中用到的桌椅、竹炭纤维衣物等的来源都是从林业生产材料得到的。
2 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提议
依照当代林业与生态文明高度紧密的关系,与当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个人觉得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应当采用以下的对策。
2.1 强化林业资源维护与管理
最近几年,在各级有关林业主管部门不断努力下,我国的森林资源维护管理持续强化,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积蓄稳步提高,森林质量慢慢提高,为开展生态林业以及民生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可是,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与工业迅速扩大,森林资源管理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慢慢显露出来。要是任由其问题持续发展必定严重影响林业 “双增”方针的实现,严重妨碍当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进度。充分认识维护发展森林资源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兴中国的重要含义,稳当解决好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维护的关联,用力强化对森林资源维护管理工作的引导。严格按照林地维护利用规划审核建设项目林地的使用,掌控用地范畴,固守林地红线。要踏实推进地方人民政府森林提高指标年度审核评价事务,把森林资源数目增减、质量起落与维护管理当作目的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苛审核,严苛赏罚,推进责任落实。要把维护发展森林资源当作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突出工作目标、简单强化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新的贡献。
2.2 加强林业投入帮助力度
林业生态建设是全世界公益工作,所以,开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一定提高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保证生态工程所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实在加强对林业部门的帮助力度,保证生态林业建设成功推进。
2.3 加速林业科技改进
科学技术日益渗出于经济开展与社会生活每个范畴,变成促使当代生产力进展的最生动的要素,而且归根结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能量。所以,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进展,基本出路在于科技。加速林业科技改进,是建立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柱,是改变进展方法、促进林业产业进级、实现绿色提高的庞大动力,是强化林业变革、实现林业发展以及对民有利的有效办法。更进一步普及对林业科技改进重要性的意识,加强责任感和职责感,坚决推行通过科教的兴林策略。
篇3
1.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十分脆弱:据国家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严重低于世界总体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3,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2%,人工林单位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50%。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现状令人堪忧,生态脆弱状况遍及全国各地,严重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森林资源基础支撑能力过弱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头号问题亟待解决。
2.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我国林业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丘陵等地带,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表现在目前林业发展更多只考虑到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社会的生态效益,林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的40%。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领域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使我国沦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者。
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林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林业经济中,即只注重林木的培育、木材的采伐、运输和木材的加工利用,忽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忽视林业产业链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林分结构单一,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其次,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再次是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4.林业法制不完善: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林业法制建设已经滞后于林业的发展。林业法规的缺失,林业执法没法可依,目前对林业执法主体、操作程序、管理人和管理相对人作出限制的法律规定都是模糊的,都不够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林业法规存在不连续、不稳定的问题;林业法规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林业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等等,林业法制亟待完善。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生态林业建设时期,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首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木材节约代用的创新技术,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一方面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抓好水利设施、铁道、工矿、印刷包装、商品房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同时,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用短周期生长资源取代长周期生长资源,例如用农业秸杆、灌木等短周期生长的材料取代长周期生长的乔木。其次,要以利用人工林为主取代利用天然林为主的策略,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根据林业区划和全国商品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利用我国华中、华北以及华东、中南等地域自然条件优势,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定向培养、基地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木材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布局,建设以三倍体毛白杨、桉树、相思、松类等为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增加国内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2.建立林业创新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并建立林业的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起林业创新机制,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依托科技的指导,协调好林业总体发展趋势,处理好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绝不能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模式,改变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总而言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坚持科技指导林业发展,林业相关科技成果要与实践相融合,改变技术和产业建设之间的分离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全方位提高林业的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
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想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就不能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因为多种林业产业发展手段相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只有改变现有的林业产业布局,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才能促使林业相关产业的进步。完善林业产业,优化自身的配置,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三大产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针对第一产业,应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针对第二产业,要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针对第三产业,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的不合理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得林业产品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完善林业法制建设: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的主旨在于培育、保护和利用林业产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多种林产品,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森林法》的规定过于宏观,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第一,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应该要根据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把森林的五大林种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法》中规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两大林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资金投入和采伐管理措施,把商品林的经营推向市场化,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者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第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烧炭和经营木炭,以及采挖、经营和运输树蔸树木的,实行许可制度,在封育区和封育期内,禁止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第三,因地制宜制定采伐制度。商品林采伐限额应实行五年总控的管理方式,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剩余的年度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在一个采伐限额执行期内,各森林经营单位单年剩余的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使用。第四,加强监督木材经营加工。为了避免木材经营加工厂过多过滥,科学合理地使用林木资源,设立木材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保护资源的原则。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加工)无合法来源的木材,要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检查。#p#分页标题#e#
篇4
论文摘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对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理念。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林业的投资逐年加大,林业工程项目推进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成效,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问题。因此,做好国林业生态建设理念研究,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套建设理念,对于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多目标发展
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系统有序协调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业项目要搞成以林业建设为载体的综合发展项目,不仅应该关注林业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发展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其建设目标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项目不仅应该获得林业专业上的预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盖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推动项目地区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培育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观念和能力,激励农民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既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取得项目劳务报酬和营林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又能提高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跨越。
3 引入参与式发展理念
参与式发展包括参与式研究,参与式推广培训和参与式发展操作。参与不是简单的参加。参与式发展要求农民及其他角色和群体能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全部循环过程中去,如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及项目监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需求得到考虑和满足。通过参与,使得参与者获得了在发展决策、发展计划和发展实施中的权力份额。
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赋权,而赋权的核心则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援助活动全过程的权力再分配,简言之,即增加社区中穷人与妇女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项目中,要强调项目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部门合作之外,要强调农民的参与。要明确农民是林业建设的受益群体和主体,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林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要注重农民参与造林劳动,还要包含更广泛的农民参与的内涵,要包含“给予与获取”的双向过程。
要相信农民最知道森林对他们的价值,相信农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农民能管好树木。要彻底改变目前林业项目设计中惯用的主管部门下达任务,设计部门承包设计,自上而下、设计人员说了算、农民被动参与的设计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法,从项目准备、执行计划的编制到项目施工管理,从整体到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注重项目建设地区人们对项目的决策和选择,让他们尽可能地对社区林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对项目的发展具有责任感,并对项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诺。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让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种利益引导下的自愿参与过程。要加大对项目设计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方法,与国际接轨。
参与式研究的核心体现在:基于对农民生活、生产体系复杂性认同的基础上,倡导农民参与所要研究问题的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新技术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农民的评价、农民的记录和观察等等。参与式推广与培训的核心体现在:强调双向的交流,以用户为导向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推广和培训。其思想基础是推广员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农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采用的方法包括问题分析、研讨会、培训分性、直观展示、农民访问等。参与式发展实践的核心体现在:发展角色和群体充分参与发展过程的每一循环过程。其领域包括参与式农村评估和调查、参与式发展设计、参与式发展实施及管理、参与式监测评估等。参与式监测评估是提高农村发展项目成效的主要步骤。
4 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能够有效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参与林业的多种形式,群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通过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打破传统林业中“就林论林”的狭隘性,重视人与森林的协调关系和农户的积极参与,并把林业纳入当地整个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寻求一种人类与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是由当地群众真正自主和直接参与造林和管理、经营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发展目标。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林业相区别,自主与参与是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意识、自主决定和自主管理。 转贴于
在项目建设中,所有外部的信息、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支持都是外部干预,其只能对社区发展起到辅助的帮的作用,而要真正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所有的外部干预变成农民内援的发展动力,即农民要充分认识和接受外部干预的选择,并把外部干预当成是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民对其社区发展的拥有感。内源发展是社区发展的动力,是自主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源动力,在外源发展的影响下,农民也许会把项目建设看成是所有外来人的事,看成是与己无干的事,并且这种发展也不可能具有可持续性。
参与是社区林业活动的基础,贯穿于社区林业活动的始终,包括社区林业计划的实地调查、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管护、采伐、销售、分配方案等事项的决策和对项目的评估,并享受利益的分配。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特别强调林区或山区社区群众的自主与参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常常被贫困所困扰,而他们又与林业密不可分,只有让他们在林业建设自主参与过程中获利,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的整体战略目标,维护或恢复生态平衡。
5 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
生态建设的确是功在千秋的伟业,但也必须要利在当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农民紧衣缩食来从事生态建设。过去和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提倡“谁造谁有”,有林是有了绿色,有了生态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财富,对老百姓来说,过去和现在的现实情况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仅没有财富,而是带来贫穷。劳模石光银虽然有很多林,但却负债累累。关键是没有处理好农民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体情况是,老百姓自己花钱整地、造林,自己掏钱管护、管理,为社会产生了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经济效益,当林地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时,还不能采伐,这样还要负债累累地继续看管、经营,虽然目前国家给他们每亩地补助了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但这点仍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经济付出,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在幼林期林地经营的积极性,领到这点钱后,他们将承担着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全部责任。生态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国家,如果国家要老百姓承担这个责任,那么,就应该给与他们更大的优惠和补贴。
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商品化,使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向他人输出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将其所获得的利益与拥有者分享,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应该大力鼓励当地居民以经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手段来发展经济,让农民能够从他们对生态和系统的保护和培育中获得经济收益,生态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培育。通过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基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业。届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就必须更好地保护和培育生态系统。这样,生态和经济效益就可以统一起来,将调动起农民极大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殿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前的营造林工作,中国林业,2005.
篇5
[关键词] 林业 种苗 培育 发展 对策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92-01
近些年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黑龙江省实施风沙治理工程的任务量很大,导致种苗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都给黑龙江省种苗生产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这一基础之上,继续巩固以及发展苗圃育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林业社会育苗,初步形成了一种以国有苗圃作为主体,社会育苗作为补充的黑龙江省苗木生产体系。面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发展形势,黑龙江省虎林市将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心内容,将市场作为导向,将科技作为动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贯彻以及落实,加强和加大执法的力度,强化林业行业的管理,对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对优良品种进行选育以及推广,尽最大努力推进黑龙江省虎林市林木种苗得到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探析。
一、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实施科研和生产相互结合,提升林业种苗科技的含量,已经成为了林业种苗事业得到快速、持续以及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林业种苗生产的过程中,黑龙江省虎林市加大了林业种苗生产适应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不断应用,先后对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根宝育苗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以及ABT生根粉育苗技术进行了推广,与此同时,加强了新品种引种示范的工作,黑龙江省虎林市先后从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并且对其实施了引种试验以及示范工作,逐渐培育出了适当以及适宜的良种壮苗,进而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技术服务工作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黑龙江省虎林市想要保证林木种苗的培育质量,使其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要不断实施科技兴种的政策。
二、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
黑龙江省虎林市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以及落实我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一种依法开展种苗经营、种苗生产这样良好的氛围,首先,要实施林木种苗生产的六证一签制度,严格把好林业种苗的质量关,禁止不合格的林业苗木进入到重点工程中,这些都从本质上保证了我国林业建设工程高质量实施以及高标准实施。其次,要实施林业种苗供应的招投标制度,禁止关系苗、人情苗的出现,把优质苗以及合格苗用在林业工程上面,这样能够真正保证工程造林质量。最后,要实施种苗价格听证制度,坚决制止哄抬种苗价格以及垄断种苗市场等行为的出现,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倾听,确定一个合理的林业苗木价格,进而有效维护用苗单位自身的利益,最终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合法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实施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按照黑龙江省所制定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所提出来的质为优和慎用钱的要求,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批规定以及相关建设的程序,认真落实以及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以及林业工程质量监理的制度,确保相关资金做到安全运行以及专款专用,最终保证了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
所谓的深化改革就是指深化国有苗圃的改革,国有苗圃一直都是林木种苗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骨干力量,能够有效促进虎林市林业种苗得到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对于国有苗圃实施了内部的整合,进一步将管理的体制进行了理顺,进而实现资源的整合,统一规划、合作发展以及分组管理这样的体制。扩大种植规模,合理实施规划,促进科学发展以及我国国有苗圃快速的发展。在苗圃内部也要组建四组一队,所谓的四组一队就是指绿化队、科研组、育苗一组、育苗二组以及营销组。在内部实施十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近些年来,人们在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的过程中,将苗圃服务的领域进行拓宽,将重点放在了种苗市场的营销以及营林绿化施工方面,这些从本质上为国有苗圃发展添加了一定的活力以及后劲。伴随着林业种苗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虎林市必须要借助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营销队伍,这样可以从本质上讲地区性种苗供应以及需求结构性的矛盾进行了解决。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以及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这四个方面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 陈幸良.洑香香.施季森.林同龙.CHEN Xing-liang.FU Xiang-xiang.SHI Ji-sen.LIN Tong-long 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
[2] 王健.司徒春南.杜文军.张雯赤水市楠竹林场几种引种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
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0 引言
近年来,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又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边邻省也已发生危险性病虫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将面临毁灭性的危险,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把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把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以下除治与预防措施:
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 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1.2 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了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松林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松树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
3 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3.2 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3 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4 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4.1 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不准调运。
4.2 加强检疫检查。国内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越来越大。为了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个人及厂矿,木材制品生产企业、建设工地、邮政、电力公司、发电厂(站),电视发射台及调入的松材制品、包装箱、机械设备、衬托、木质托架、电缆线圆盘、花卉、苗木等按监测办法(试行)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篇7
[关键词]林业技术推广 林业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81-01
一、绪论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向自然大量索取资源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在党的十以后,我国正式将“生态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发展国策当中,将“生态建设”摆在更加凸显位置。尤其,我国在“生态建设”过程当中,重点把“林业建设”做为最重要的建设目标,而林业建设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沙漠化治理的好坏、关系到湿地治理的好坏、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好坏等,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林业建设,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做为第一生产力,而林业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的科研延伸,更是林业生产的不断深化,所以,大力推广林业技术既可以促使林业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又可以提升林业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然而,我们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林业技术的时侯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林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造福百姓。
“林业技术推广”是指“在国内当前现有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把林业新型的科学技术进行推广和经营,帮助更多的林农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二、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林农整体的素质较低
目前,国内林农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技能上,整体素质均偏低,导致对新科技、新知识的接受较慢、接受时间较长,或者是理解不到位,实施的时侯差错连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林业建设的发展。此外,林区内大部分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条件不优越,造成人们在林业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多。
(二)认识和落实不到位
大多数人们对推广林业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和重视,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导致林业技术下到基层推广之后,人们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口头与文件上,并没有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得到贯彻落实。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林业技术推广员进行推广的积极性。此外,懂林业技术的人多数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自身技术过硬,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乐于搞科研,因而导致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
(三)投入到技术推广的资金较少
在推广林业技术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投入资金对林农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技能,而且需要资金投入到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当中,这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保障。如果缺少了资金,那么对林农的科普、培训则无法大范围普及,而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则会停滞不前。此外,由于一些基层推广站缺乏资金,导致设备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
(四)技术推广和林业生产相脱节
当前,国内林业技术的推广跟林业的生产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尚存在着一定障碍:一方面是林业技术的推广和林业的建设尚没有构建起协调的对接机制,林业的经营还比较粗放、效益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很多林业科技的推广没有真真正正的落实到林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导致一些十分重要的技术没有能够及时的运用到林农中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运用的成效。
(五)推广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基层的推广站普遍存在人员知识不高、人员年龄偏老、资金困难、设备陈旧落后等现象,导致自身水平与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基层推广站的推广服务水平,尤其对部分林农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答,从而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三、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建设中所遇问题的对策
(一)需要健全完善“技术推广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林业即时生产力能力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并取得经济效益。
一是需健全完善林业技术推广的网络体系。在林业技术推广这张庞大的“网”中,乡镇推广站做为这张“网”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员跟广大林农最近,技术推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推广是否成功,所以应当建立起“市、县、镇”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尤其要以乡镇一级做为技术推广的主体,建立起工作联系站点,并实施“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对在技术推广过程当中遇到的经费问题及时落实,确保稳步提升与改善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促进基层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是需建立林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成生产力的机制。为了将林业科技成果高效的转化成为林业建设的生产能力,必须把技术推广、林业建设、市场需求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由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节供需关系,促使林业技术转化成使用的技术,主推林业大丰收。
三是需搭建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了能够及时为广大林农提供第一手准确、权威的林业信息、政策、科技等,必须搭建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林业系统内部原有的封闭格局,大力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断的参与到新技术的推广中来。
(二)需要大力推动林业技术体制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
一是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倡导林业实用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一方面需要加大在林业科研当中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涉林技术运用到林业生产中,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在推广方面的投入,让科技普及到广大领域。此外,可对在科研和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投身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推广员的技术和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林农。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县、镇”三级联网管理方式,加强各级技术员以及推广员的指导,并且为下一级派送专业的技术员和推广员到下级进行培训和指导,为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改变以往单一的推广模式,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推广方式,采取灵活的方式例如“科技下乡”“科技月”“接对子”“服务三农”等活动进行林业技术推广,提倡科技承包,技术入股,服务与承包、合作与推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推广。
(三)需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建设,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拓宽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增强林业技术推广的能力。改变以往单靠推广员进行推广的单一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传帮”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林农的需求而确定推广的内容,提升服务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实用性。
二是强化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林业技术推广点的设备水平。根据当地林业建设的需要,加强对林业科技数据库、业种植资源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网络机制,搭建林业科技服务平台,进行林业成果展览以及林业技术产品交易会,为林业建设创建良好的条件。
三是强化对林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以此辐射,扩大辐射面。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化林业示范基地,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林业技术推广的知名度和减轻推广的难度,同时为今后的林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林业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的科研延伸,更是林业生产的不断深化,所以,大力推广林业技术既可以促使林业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又可以提升林业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然而,我们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林业技术的时侯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林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
篇8
关键词:农村能源;林业生态;结合与发展
1 农村能源与林业生态概述
1.1 农村能源
1.1.1 广义的农村能源。农村能源是指主要用于农村生活、生产的生物质能(沼气、秸杆、薪柴等)、太阳能、风能、地热、微水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1.2 狭义的农村能源。狭义的农村能源系指农村应用的能源。由于在农村既有能源消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也有能源主要是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此,农村能源既包括外界输入的商品能源,也包括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广义的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的能源问题,是对农村范围内的各种能源以及从开发(或输入)至最终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及管理问题的总称。
1.2 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社会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农村的能源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的用电一遇到供电紧张就拉闸断电,农民买了电器也不能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型农村能源,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1.2.2 有利于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按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全国总能耗将达35亿标吨,从理论推算,农村在目前基础上需提高亿标吨以上的供应量。发展农村能源是体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着力点。
1.2.3 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时有效地处理大量的畜禽粪便,已严重污染了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成为农村的一大公害。通过加快农村能源发展,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沼气项目建设等,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阻断疫病传染源,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1.2.4 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缓解农村能源短缺题。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等能源,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厕、改厨、改圈、改院等建设,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宝”(燃料、饲料、肥料),实现了社会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1.3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即根据林学、生态学以及生态控制论等原理,设计、建造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在于改善、保护与持续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农村沼气建设和林业生态的关系
据一个典型调查显示:1个四口之家的农户烧水、做饭、取暖,除去利用秸杆、茅草外,1天至少要烧20kg以上的干柴,1年就要烧掉7300kg干柴,折算木材约9~14m3,相当于毁坏林地0.03~0.06hm2。以此标准推算怒江每年消耗烧柴5万m3,相当于毁坏1500~3000hm2林地,或影响封山育林4500~10000hm2。由于拾烧柴不是集中采伐,所以实际毁坏自然林地面积更大,后果更严重。
而沼气则是通过沼气池把多种有机物(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污水)在一定温度、水分和厌氧环境中经过沼气菌的分解而产生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据测算,一个10m。的沼气池所产沼气可保证6~8个月的照明、烧水和做饭,每年可节约薪柴2t,相当于0.23hm2薪炭林年生长量。新建1座沼气池就相当于保护O.02hn~林地。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烧柴和秸杆类仍然是人们主要的生活能源。农牧村地区能源结构性短缺,一方面制约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滥砍乱伐。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既能为农牧民生活提供优质清洁燃料,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减少森林砍伐,促进农牧村经济发展,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战略举措。
3 促进林业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近2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林业是一项循环经济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可降解性和可再生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林业发展的途径
新农村中的林业建设需要因地制宜,不但要符合当地地区的需求,还要配合我国林业重大项目的发展,使林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促进农民精神水平的提高。
林业建设要有统筹规划,因为林业建设是我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林业建设纳入到城乡规划的进程中。在林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林业技能知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林业发展适应新农村的发展和需求;发展林业要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使农民在建设林业发展的同时,切身体会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对生态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2 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林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因为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发展,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新时期的农业不单单只包含农业,同时还包含林业,譬如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农村发展林业的同时,会带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9
【论文关键词】 森林 低碳经济 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篇10
关键词:林业发展;农垦;现状调查
一、前言
在我国,农业一直是大农业,是包含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多产业的综合体。农业的发展与林业密不可分。农垦是我国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农垦区域更是全国农垦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林业有利于保护农垦区的生态环境,保障农作物的稳产、高产,提供就业机会,防治水土流失等。基于上述背景,选择对黑龙江省农垦林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业一直以来就是大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垦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农业环境得到改善,农民获得了增收。同时,农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垦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形成了良性循环,持续增长并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的森林资源,既是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又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说明农垦林业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采用因果和系统分析方法,说明农垦林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通过网上资料,图书资料,结合实地调研遇到的问题,运用综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发展模式。
二、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总体发展状况
(一)黑龙江省农垦区的地理概况
黑龙江省农垦区分布于东经123°40′-134°40′,北纬40°10′-50°20′之间,横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北到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东南到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相连,南与吉林省相邻。黑龙江省农垦区横跨全省11个地(市)56个县,土地总面积5.62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9%,其中耕地面积达226.9万hm2。
(二)黑龙江省农垦区的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农垦区土地总面积539.1万hm2。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36.07万hm2,占11.7%,丘陵141.9万hm2,占26.3%;温岗132.33万hm2,占24.5%;平地88.97万hm2,占16.5%;沼泽113.19万hm2,占21.0%。按目前使用状况分类:耕地204.7万hm2,林地77.8万hm2,牧地草原33.7万hm2,水面28.4万hm2,苇塘3.5万hm2,可垦荒地60万hm2。在可垦荒原中,大部分为低湿地,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
2、矿产资源。黑龙江省农垦区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煤炭、黄金、石灰石、铁矿。
3、水资源。黑龙江省农垦区的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嫩江、牡丹江、挠力河等,还有大小兴凯湖。流经农垦区汇水面积1000km2以上的河流近50条。
4、土特产资源。由于农垦区地域辽阔,遍布黑龙江省内各个地区,加之资源类型多样,土特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名贵中药类、畜产品类、食品类、果品类。
三、黑龙江省农垦林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将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放在首位,近年来,农垦总局提出了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战略,使农垦林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农场增效、职工增收和保障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绿化了大片荒山、荒地、道路、河流和营区,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黑龙江省农垦区的森林类型
从总体上来看,黑龙江省垦区内的森林类型大体上就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种,并且天然林和人工林在垦区内各个分局中的分布也是不同的。
(二)黑龙江省农垦林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黑龙江农垦林业在“十五”期间取得突破性发展,从单纯依靠内力发展逐步向依靠内力和外力相结合发展。实现了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其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林绿化成果显著;湿地资源保护得当;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林业经济、林业产业全面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管理卓有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人工林快速增长,而且为农场赢得了大量林业投入。农垦区从2002年退耕还林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到2006年共完成退耕地18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4.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97万亩。
(三)农垦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垦区林业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垦区林业发展与十六届五中和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森林破坏现象严重,林业执法难;各级林业部门人员稀缺、林用资金紧张;湿地资源保护有待加强;林业灾害发生仍然很频繁;造林绿化任务落实难;林业产业规模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变革;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林业科技创新不够。
四、结论
黑龙江省农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农垦区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展林业及其产业应成为黑龙江省农垦区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全面分析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林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找出阻碍农垦林业发展的因素,有现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郑汝志.山东黄泛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2、江泽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下)[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胡仲义等.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J].林业资源管理,2002(12).
4、屈家林.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林业经济,2002(10).
- 上一篇: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 下一篇:林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