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16:2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利用2016年农田水利项目县项目,以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耕地产出水平。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等措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农场自身检测、培训条件,增设多功能会议室、检验室等场所700平方米。三是争取项目围绕农场主产区修建田间生产路2.5千米。(宽4.5米、长2.5千米)
二、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到2017年底,以盛康农场为核心,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0座,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新建大棚100座,共计300座,预计年出产西红柿2000吨、豆角100吨、辣椒50吨、黄瓜200吨、蒜苗50吨;申报西红柿、豆角、辣椒等三个绿色无公害品种认证;食用菌发展达到100万袋。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20人,引领带动脱贫家庭60户。
三、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
以盛康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0亩、托管土地面积5000亩;新建设施用房300平方米;新增大型农机局20台,其中美国R44农用直升机一架。通过土地托管服务,为50户贫困户提升增收效益、创造转移就业条件。
四、扩大粮食深加工规模
加强与南阳想念有限公司和重庆宏达饲料厂合作,种植订单强筋小麦3000亩,辐射种植5000亩,新上粮食深加工项目大型面粉厂一座,预计投入资金800万元,年利润达到350万元,解决50个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五、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到2019年,引领周边贫困户人均增幅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六、进度安排
1、2017年8月份,加强与南阳想念有限公司和重庆宏达饲料厂合作,新上粮食深加工项目大型面粉厂一座,预计投入资金800万元,12月份投入使用,带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50人以上。
2、2018年6月底前,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0亩、托管土地面积5000亩;新增大型农机局20台,引领带动贫困人口30余户。在农场西部,集中新建设施蔬菜大棚300座。计划精准扶持贫困户50户、贫困人口200余人。农场村级光伏发电厂投入建设。与相关扶持贫困对象签订增收脱贫协议。
篇2
关键词:产业社区;创意产业园;佛山市南海三山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产业社区”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的工业园区内,经常存在着公共服务不足、人才集聚难、社会管理难等问题;传统产业粗放发展模式与现代产业体系矛盾凸显,城市土地的饱和与农村集体土地的碎片式开发矛盾凸显,农村简单工业化模式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凸显。因此建设新型产业社区,搭建产业服务载体,是解决这些问题及矛盾的需求。通过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投入,积极推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产业与城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是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产业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产业和商住、娱乐融合在一起,是个城市综合体。
2.国外创新型园区规划启示
2.1韩国大德科技谷(DTV)
韩国大德科技谷距韩国首都首尔约150km,距离Dunsan新城约6公里,距韩国最大的科学研究园Daekok不到5公里,离现状的传统工业园约1公里。Dacjon市于2001年编制了全市工业发展建设结构规划,将DTV与Daedeok科学园、现存的传统工业区和Expo科学娱乐产业园整合起来,打造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
韩国大德科技谷(DTV)开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子产业高度聚集,形成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支撑的格局;高端人才、研发机构和大学院所、技术知识资源等高端要素汇集;(2)大德科技园区附近聚集着70个研究机构和八所著名大学,是韩国“技术源动力”;(3)自足的多功能混合用途工业园开发,包括工业、住房、商业及娱乐设施等;(4)混合住房类型,大大缩短住房与工作地之间的距离,建设设计强调绿色环保特征。
2.2案例启示
在未来的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中,为了获得更适宜的地价和良好的环境,创意产业园区趋向选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郊地区;为了增加园区的竞争力,吸引高科技产业人才,园区将更注重公园化的环境营造和文化、休闲等设施的配套,打造适宜安居乐业的园区环境。
(1)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在地价与交通条件方面取得平衡点。距城市核心区的多在1小时交通圈内,与机场等快速交通枢纽具有便捷联系通道;
(2)“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强调研究中心、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的集聚和协作,形成持续的创新源,并可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
(3)多元化与共享性:在办公、生产空间的基础上,配套休闲、居住等功能,满足创新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强调非正式交流空间的营造,配套体育、文化及咖啡吧、茶座等休闲设施,鼓励并促进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4)优美的园区环境:注重高质量园区环境的营造,形成宜人的步行环境;
(5)向生态型园区发展:突出绿色、生态、低碳的园区建设理念,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和谐的新型园区。
3.“产业社区”在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的实践
根据国外创新型园区规划启示,产业社区的规划理念适用于创新产业园区,本文选择佛山市南海三山创意产业园作为案例分析该理念在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中的作用。
3.1规划背景及概况
1994年南海于三山设港,作为香港、深圳港口的支线喂给港。2006年成立“三山(国际)物流港区”管委会,辖区面积23.8平方公里。随着广佛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州新客站的建设,三山港地区从佛山“边缘”一跃成为广佛城市格局的“中心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围绕三山港已形成以普洛斯、百佳、屈臣氏等为代表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一个兼具港口物流、商贸商务、休闲生态的魅力新城正待形成,新城开发建设日益迫切。
三山科技创意产业园位于三山新城中部东侧,北起长江路、西临港口路、南抵湿地公园、东以规划道路为界,用地面积约64.25公顷。
3.2发展条件分析
(1)广佛同城战略、南站枢纽形成,为三山带来了发展机遇
三山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环境和等优势。近年来,三山积极发展并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在该区集聚,形成南海产业升级的引擎,吸引跨国企业及技术人才进驻,提升了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抢占了区域产业链高端环节。随着广州新客站的运营,三山将依托客运枢纽,形成以现代物流业为先导、以商务办公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支撑、以中小企业服务园区(商务园区)为主要特色、以居住功能、酒店服务等为配套的综合性生态型商务商贸城。
本项目位于三山新城北部高新产业区,作为该区的首期启动部分,将形成新型园区建设的典范和展示窗口。
(2)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城市共融发展
广东省都市型产业基地占地面积21.6平方公里,200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形成了瀚天科技城、天安南海数码新城、鸿晖•都市产业新城、慧丰科技大厦、南海一号、金谷•光电产业社区、汇源通和中国(平洲)玉器城等11个都市型产业载体。为了加快都市型产业的发展,南海计划再建设4个产业载体。共形成15大载体,总投资超过60亿元。
都市型产业,以往传统的产业区的模式和概念,培育新的产业集聚区形态,全面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形成了产业、环境和城市融合的产业社区,使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价值提升,达成产业与城市的共赢。都市型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三山新城的建设。
3.3产业社区――创新之城的理念
以 “开放、共享、交流”为空间塑造理念,强调功能混合使用及空间的多样性,提出打造“产业公园”的思路,突破传统的产业园空间构建模式――把基地作为公园,在公园内布置产业空间,通过公园化的设计手法,将科研、生产和休闲等空间点缀于公园化的园区格局之中,并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聚集多种创新因素,产生集群效应,从而营造出适合研究、激发创意、方便交流共享的空间,打造都市型产业园区。
3.4发展定位及建设目标
(1)发展定位
“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主攻方向,规模化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等主导产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培育现代服务业,以纳米技术引领光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
(2)建设目标
由 “以经济为导向分区和界定的纯粹生产空间”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变成以“文化为导向的混合、多元、互动生产、生活社区整合”的产业社区。
3.5空间模式及功能布局
自由、灵活、宜构建丰富的空间园区。园区中央以共享型、开放式的产业园区为主,并于核心区配套大型的共享设施,园区周边以相对独立生产的组团为主,满足需要独立用地的企业,并于小组团内配套小型的共享设施。
功能混合使用,生产功能、配套服务功能在水平或垂直的空间混合布置减少不同功能交流的交通及时间成本,有利于人口的均质分布,避免出现时间段的空城或人流极度集中的情况。
3.6道路系统
合理安排五类交通用地,促进节能减排。构建以步行、非机动车及公交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提供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交通服务。大部分交通流通过道路疏散;规划区内组织环形景观大道,保证通而不畅;规划区内办公建筑、商业建设的停车位配建,按南海区技术管理规范较低标准;住宅按较高标准配建,以减少区内交通吸引,鼓励通过公共交通进入本区;打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系统,设置林荫大道,结合公交站、园区入口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路网密度为:6公里/平方公里,可以满通集疏运的需求。
3.7配套设施
遵循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于园区中心设大型的配套服务设施,于小组团设就近共享使用的小型设施。生产、配套设施在空间的咬合,缩短了生产与配套服务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南海三山新城分区规划》
篇3
(20__—20__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__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__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__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__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篇4
1、我村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气候优势明显,是生产蔬菜的理想之地;第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蔬菜能当天采摘,当天上市,保持蔬菜固有品味和新鲜度;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好,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为此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分保证;第四,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此产业经几年发展,农民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有很大提高。
2、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2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8亩,创产值106.5万元,以大蒜、西红柿、冬瓜、藕、辣椒、白菜种植为主,户均在蔬菜生产中的纯收入达1.2万元。但我村蔬菜销售仅仅面对县城,市场不广,品种不多,蔬菜产业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显。
1、指导思想: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为保障,抓投入、扩基地、拓市场、树品牌、促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2、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2010年计划发展80亩露天地菜、3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亩;2011年计划发展100亩露天地菜、40亩大棚蔬菜,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16亩。
效益分析:2009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84亩,大棚68亩,创产值208万元,户均从中创收1.78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4600元;2010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164亩,大棚88亩,创产值306万元,户均从中创收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6000多元。
技术体系建设:以县农业局蔬菜站为主要技术依托,以镇农技站为技术指导体系,严格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稳定和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完善的推广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2、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及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等。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每年至少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4-6个,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
篇5
福禄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东部,东与曲水乡接壤,西与蟠龙镇相邻,南抵石安镇,北达原城东乡。
1.1 粮食产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392km2,全年粮食总产量18003t。其中,小春播种面积10.42km2,小春粮食产量2725t;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7.97km2,大春粮食产量 15278t。其中水稻10.34km2,玉米7.43km2,其他杂粮10.2km2。
1.2 油料作物
油菜种植面积6.67km2,其中,完成高产油菜核心示范片0.67km2。芝麻种植面积0.07km2。
1.3 蔬菜产业
蔬菜总面积11.15km2,总产25765t。其中,种植辣椒2.52km2,榨菜3.33km2。实现菜农收入3683.61万元。
1.4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出栏1780头、生猪出栏36940头、山羊出栏5750头、禽类出栏622960只,完成肉类总产4207t。
1.5 蚕桑产业
全镇共有良种桑树1.67km2,养蚕涉及8个村,年养蚕六季,共交售蚕茧9296kg,平均单产52.52kg/张,平均单价24.24元/kg,张效益1273.27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实现蚕农收入22.53万元。
1.6 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km2,其中,经济林4km2;竹子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5.33km2, 实现产值600万元。
1.7 水果产业
水果产量539t,实现产值158.45万元。
2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2.1 粮食总播种面 积稳定在38km2(含复种)以上,年产量达1800t、人均确保仓储不少于650kg。
2.2油料作物总面 积稳定在6.67km.cOM2以上,主推品种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实现农民年收入750万元。
2.3蔬菜总面积稳 定在11km2以上,产量达26000t。其中,榨菜3.33km2、辣椒2.67km2、南瓜1.33km2;实现菜农收入3700万元。
2.4良桑管护面积 1.67km2,年养蚕500张以上,产茧2500kg,产值60万元以上。
2.5畜牧产业 完成大牲畜年出栏2000头、生猪年出栏4000头、山羊年出栏6000头、肉兔年出栏3000只、禽类年出栏 65万只,完成肉类总产4300t。
2.6竹木生产 森林总面积达36.67km2,其中,水果工程造林1.33km2、社会造林3.33km2、经济林4.67km2;竹子管护总面积13.33km2,其中投产6.67km2,实现产值750万元。
2.7水果产业 总产量 550t,实现产值160万元。
2.8中药材产业 稳定发展确保3.33青蒿为主、带动培育其他中药材有序发展;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
2.9蜂蜜产业 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产业发展思路
3.1 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3.2 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3.3 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3.1 加大扶持蚕桑产业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2)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3)在辣坪、四安村分别建设各6.67公顷的良桑样板片,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4)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
3.3.2 发展壮大药材(青蒿)产业
全镇有药材(青蒿)总面积3.33km2,一方面组织青蒿专业合作社做好品种选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宣传,科学布局,大力发展青蒿种植。
3.3.3 培育发展水果产业
全镇现有水果品种较多,梁平柚、红橘、碰柑、高山李子、清香核桃等总面积2km2。
3.3.4 稳步推进蜜蜂产业
利用林地空间资源和万亩油菜花蜜资源,实施林中养蜂和流动放蜂模式,到2015年新增养蜂10000群。
3.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1)切实抓好交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土地复垦、土地整治、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2)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3)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4 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4.1各项产业发展 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夺劳动力现象突出,及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冲击,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4.2农业产业产出 效益偏低,农户积极性受到影响。
4.3我镇辖区内初 加工企业有待增加,目前农业加工企业仅3家(大米、菜油、榨菜),且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4.4农业标准化程 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篇6
关键词:现代花卉产业园园艺4S
1、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湖北武汉地区尤为突出,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武汉,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
1.2省市级政策的大力支持
湖北开展“四化同步”示范乡镇建设,黄陂区武湖街为试点之一。2013年武汉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优化产业结构、倡导“两型”生活、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打造美丽江城、幸福武汉。武汉市以“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着力抓认识、抓载体、抓营销、抓服务、抓合作,努力探索符合武汉特色的旅游科学发展之路 [1]。
1.3花卉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1)花卉产业发展增速快、潜力大,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
从国际上看,花卉生产潜力巨大,消费需求旺盛。花卉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另外,随着发达国家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花卉生产正在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2)国内花卉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竞争激烈
国内已形成了鲜切花产区、盆栽植物产区、观赏苗木产区、盆景产区、花卉种苗产区花卉种球产区、花卉种子产区、食用药用花卉产区、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区以及设施花卉产区等花卉分工市场格局。
2、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现状
国内已建设的花卉产业园功能都较为混合,囊括了花卉研发、生产、展示、交易、物流配送等花卉产业的基本功能,与此同时还衍生出了包括花卉休闲观光、科普宣传、餐饮娱乐、文化交流、花卉创业孵化、艺术传媒、生态居住等附属功能,从而共同形成现代花卉产业园区,为“花卉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2]。
3、武汉雨润花都项目的实践
3.1功能定位
基于现状条件和实际发展需求,本次规划将武汉雨润花都项目定位为:
全国知名花卉交易平台。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对接世界,提升平台硬件建设水平,完善配套服务。
华中花卉产业服务中心。立足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以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为目标,以花卉产业服务中心为载体,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花卉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化。
武汉花卉主题游憩商业区。借鉴RBD理念,以武汉旅游业及地区商业发展为背景,打造以花卉为主题的商业、游憩、旅游为一体的花卉文化特色游憩商业区。
3.2规划特色
(1)低碳生态――引导整体布局
传统城市规划是以功能分区为理论基础,过分追求经济功能,容易牺牲城市生态环境;低碳生态理念则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强调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建设、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板块间的有机联系,围绕五大板块构建物质空间各子系统,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RBD――营造郊野游憩商业区
R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即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本规划借鉴RBD产业互动模式及功能构成,探索全新的郊野商业模式。
(3)园艺4S店――打造一站式服务
园艺中心是集园艺产品销售、设计规划、施工养护、技术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园艺产品综合性终端服务平台。本规划以园艺4S理念及组织方式为指导,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营造区域全新经营模式。
3.3空间形态与布局研究
(1)合理功能分区协调园区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六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为汉口北大道与创业中路两轴交汇处形成统领规划区的景观和公共服务中心。“两轴”为汉口北大道延长线景观主轴,强化轴线两侧城市界面塑造;以及创业中路联系次轴――有机串联各个功能片区。“六片区”包括南部花木展示交易中心、配套商务中心,中部结合公共活力中心布局的花卉主题休闲旅游中心、科普研发中心、植物展览馆,南部总部经济中心、低碳生态型生活中心。
(2)主题街区引领“花卉经济”时代
花卉主题休闲旅游中心是本次规划的主打功能区之一,该中心旨在围绕“花文化”主题,形成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主题的特色休闲旅游街区,集购物休闲、观光旅游、荆楚文化产品展销、特色餐饮、婚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休闲街区。
其功能定位以花卉景观为依托的一个休闲度假的商业中心,远离城市喧嚣的有阳光、有笑声的休闲游憩商务区;荷兰豪斯登堡风格、以花卉景观为依托的一个休闲度假的商业街;。多重功能的串联吸引更多的观光人群和消费群体,从而引领“花卉经济”时代的新突破。
主题街区占地面积约26.68公顷(合375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规划围绕中央郁金香大道形成玫瑰街区、向日葵街区、百合街区、薰衣草街区、风信子街区、创意餐厅、植物展览馆等七大主题功能区。同时打造花卉大道和滨水空间形成移步异景的景观轴线。
(3)“水绿空间”搭建景观结构体系
规划形成“两轴、三核、多点、七片区”绿地景观结构。
两轴”为巨龙大道北侧形成景观轴,南侧形成相对连续的公共性界面;创业中路功能轴两侧以线性绿地形成连续的绿化轴线。
“三核”以地标建筑统领周边区域,成为区域最重要的公共活力景观核;巨龙大道延长线西端,形成入口绿地景观核;北部高品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形成居住配套景观核。
“多点”以建筑围合形成绿合开敞空间成为各自功能片区的景观节点。
“七区”为花木展示交易区、花卉主题休闲方式区、科普研发区、总部经济区心、配套商务区、低碳生态兴生活区、生态景观区。
4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居住环境的美化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花卉产业园是现代观光农业的重要载体,以生产花卉为基础,汇集花卉研发、生产、展示、市场交易、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现代花卉产业园区的建设,将促进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有利于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
参考文献:
篇7
1汽车产业
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汽车研发和服务。增强自主开发与设计能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研发中心。提高车身开发技术,形成汽车底盘匹配能力,加快新型和代用燃料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推销、仓储和配送,建设汽车物流园区。围绕汽车售后服务,建设汽车贸易服务园区。
支持集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汽车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品体系;加快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培育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群;发明条件,积极发展与差异化的各种类型整车。年,汽车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其中,集团产值20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700亿元,与差异化各种类型整车产值3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打造国际汽车城。
加快开发经济型轿车,汽车整车。重点发展轿车。提高自主品牌轿车比重。扩大卡车生产规模,引进与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吨位重型车和系列中型车。鼓励发展工程自卸车、厢式运输车、食品保鲜车、无污染垃圾车等专用车和特种车。
属地零部件生产为配套率占50%以上,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内饰及附件、转向及传动、发动机及附件等七大领域。年。并逐步实现向国内外市场供货,建成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
推进国际间合作,其它行走机械。支持长客股份公司技术改造。以发展高速、高档铁路客车和城轨客车为重点,加大轨道车辆研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零部件配件属地化产能,建设国家轨道车辆研发与生产基地。年,轨道车辆产值超越100亿元。重视发展低速货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机械制造业;扶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发展高水平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增加产品门类,形成新的装备制造业和行走机械企业集群。
2农产品加工业
实施系列开发、名牌带动战略,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全力推进玉米、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大豆、稻米、蔬菜和乳制品十大加工体系建设,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城。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重点发展化工醇、赖氨酸、有机醇、淀粉糖、聚乳酸、聚脂等深加工系列产品,玉米精深加工。加快建设玉米工业区。带动纺织、日用化工、工程塑料等下游产品开发。年,形成500万吨玉米加工及200万吨化工醇生产能力,力争实现产值600亿元。
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加工能力。建设畜产品入口加工基地。重点开发梅花鹿产业园区、集中养殖区和科研园区,建设国家鹿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年,牧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方向发展。年,粮食、蔬菜饮品加工。重点开发精制米、小食品、大豆营养制品、小包装鲜净菜和果品、奶制品、优质酒类、系列饮料等加工产品。粮食、蔬菜饮品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
推广组培技术,君子兰花卉。依托“中国君子兰之乡”知名品牌。实施工厂化生产,建设以宽城、绿园、君子兰产业园为重点的养植基地,建设集花卉培育种植、展览展销、旅游观光、入口创汇为一体的君子兰花卉产业基地。年,君子兰种植面积达到100公顷,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1光电信息产业
重点开发光显示和汽车电子两大产业链条,以光电子技术为依托。突出发展光电子器件与材料、光电仪器仪表与设备和软件三大重点领域,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终端产品开发,建设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贸易物流、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年,光电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形成产业链,光显示。重点发展以为主的光显示系列产品及控制模型和相关系列产品。技术上坚持全国领先地位。建设覆盖全国的光显示工程技术中心、测试中心,形成集聚效应。
积极参与国家汽车电子计算机平台工程建设,汽车电子。重点发展汽车控制单元电子系列产品、汽车传感系列产品、汽车车载通讯系列产品、汽车驾驶控制电子系列产品。提高为汽车配套份额。
提高市场占有率。光电子器件与材料。重点发展激光器、光电编码器、光栅光电传感器等系列产品以及光学玻璃、稀土资料、发光资料等光学材料。
扩大生产规模,光学仪器仪表及设备。重点发展频谱分析仪、生化仪、电子产品精密加工、医疗精密仪器等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替代进口。
教育、工业、农业等多领域的应用软件,软件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平安认证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平台,密切软件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形成互为推动、互为依托格局。
2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和化学药,依托生物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扩大生物技术在农业、牧业、林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药品入口基地。年生物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从全菌苗、裂解苗向基因工程苗、从单价苗向多价苗、从注射接种苗向口服接种苗、从预防性疫苗向治疗性疫苗发展。疫苗。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加大重组蛋白类药物凝胶剂、干扰素等系列产品新剂型的深度开发和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类药。扩大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α干扰素系列等产品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
重点开发人参、鹿茸等生物中药产品,生物中药。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资源。提高中药市场竞争力。
依托大成集团,医药中间体。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精深加工,生产医药级赖氨酸、谷氨酸、改性淀粉等系列产品。
扩大化学药物生产规模,化学药。推进生物技术在化学药品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化药市场占有率。
3现代物流业
依托区位、交通、信息等优势,以建设南方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搞好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汽车、玉米、陆港和空港等4大物流园区;依托重要商品集散地和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8个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完善机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体系。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系统整合现有物流组织和资源,培育一大批大型物流企业。鼓励现有仓储、运输、电信、邮政、商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年,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
(三)积极培育五大重点产业
1能源产业
加快外地能源开发建设,以满足能源需求为目标。积极引进外地一次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建立以能源引进为主、外地能源开发为辅的能源保证体系。推进九台煤炭的勘探和开采,扩建热电一厂、热电二厂,加快建设热电三厂、九台电厂等重点项目。广开能源引进渠道,积极推进俄罗斯天然气、大庆天然气和吉林油田天然气引进工程,推动农安油页岩、吉长间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积极发展洁净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能源产业产值达125亿元,属地煤炭开采量力争达到700万吨。
2建筑和资料制造业
进一步完善建筑与房地产市场体系,建筑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合理调整住宅开发结构。引导促进住房消费,大力发展与市民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普通商品住房,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重点进行出城口旧房改造、铁北地区商业与房地产开发、南部新城高档住宅和商务区建设。年,房地产平均每年施工面积600万平方米左右,累计投资70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旧城改造。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资料制造业。推进新材料的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和产业化。加快开发特种工程塑料、特种金属资料、生态环保资料、汽车用先进资料和纳米资料等。建设国家重要的新资料研发与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水泥、陶瓷等激进资料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建设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资料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3旅游会展业
力争创立3处4A级景区,旅游业。重点发展汽车工业、冰雪运动、电影文化、娱乐保健、历史遗迹、雕塑艺术等六大支柱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科普、东北民俗、森林氧吧、湖湿地、专题公园、文化和沿江自然风光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现代休闲度假、西部等民俗文化、乡村中心综合三大旅游产品集群。十一五”期间。每年建成一处3A级景区景点。雕塑旅游、影视旅游成为国际品牌,汽车旅游、会展旅游和冰雪旅游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年,旅游业收入达到270亿元以上,旅游外汇收入达到7000万美元以上,力争进入“中国最佳旅游乡村”行列。
把东北亚博览会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第一展会。年,会展业。重点培育汽车、农业及食品、生物与医药、光电、教育、影视、冰雪、雕塑、体育、民博等10大系列会展品牌。年均举办全国性、国际性会议25项以上,重要展会60个以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50亿元。
4文化产业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构建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中小文化企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不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休闲娱乐、创意文化五大行业,建立汽车、影视和创意三大文化产业园区,全面推进文化印刷集中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数字电视、文化大厦、汽车技能培训中心、印务中心、机械加工培训中心、赛车场重点项目。突出地方特色,营造文化氛围,扩大文化交流和对外影响,加快建设科教文化城、电影城、雕塑城。年,文化产业收入超越70亿元。
篇8
关键词:影视动漫;公共空间;专业特色;复合集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园区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从最初的工业园区到新型产业园区的开发,规划的内涵和要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与相关的产业办公、商贸等配套结合在一起一体化建设,形成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形式,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形成的集群式产业链条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建设不同于主题公园和地产项目,其目标和投资回报期望值是长期的。随着大众对影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制作要求提高,如何提升定位层次,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发展全产业链、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项目为例,意图通过对拍摄录制等影视动漫功能的合理布局,打造一个全新的影视文化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与文化旅游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形成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地,推动当地的资本市场增长。
一、项目背景
大厂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隔潮白河与北京通州区相望。基地地处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内,占地55公顷,是连接京津影视动漫发展廊道上重要的锚点。
目前大厂还未出现代表性的产业名片,如何利用影视动漫产业的契机,带动大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借助北京“东扩南移”产业战略转移政策,寻求与京津的差异化发展,以影视动漫文化为主导,融合潮白河和回族文化作为大厂区域发展的支点和抓手,结合潮白新城组团的配套功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土地价值提升,未来作为区域的核心启动项目,将大厂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影视动漫文化特色的风情小镇。
二、定位和策略
在对京津等市场的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后发现,录制拍摄棚的建设相对有限,配套产业不完整,对于游客的体验兴趣考虑不到位,基地本身的更新速度缓慢,游客的去返率较差。因此,本项目不仅要虑影视拍摄录制等功能,还需发展体验式旅游等配套产业,建设以电视录制为引领,以影视拍摄、动漫制作为主体,互动体验服务为配套的新产业园区,打造“亚洲最大”的高清电视棚、全国“最大”的水棚、全国“最先进”电影棚、全国“最酷”的展示厅和星光墙。
不同的开发时序模式,给基地内不同功能的组合,相关产业链以及资本运营和开发收益带来的效应不同。先期启动录制拍摄区,逐步开发相关配套,三期启动教育研发和数字制作等后期服务,待基地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功能后,形成专业的品牌窗口,提升园区价值,再进行产业中心的开发,提高入园企业的档次和门槛,定位高端国际化的影视动漫基地。
三、规划理念
对比国内外相当规模的影视产业基地,均以功能需求为先行要素。根据影视动漫产业园的专业特色,影视拍摄、生产、制作、、展示一体化的专业功能聚合,规划形态从两个层面同时考虑,一方面由传统的封闭院落式为最初雏形,依不同功能要求形成园区内半围合半开放式的空间模式,享有半私密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为了凸显园区的影视文化特色,巧妙的把影视动漫的代表元素如摄影机、胶片等得以提炼,运用到规划中形成园区的的建筑元素、景观元素和空间元素。
四、空间布局
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充分考虑基地现状资源、对外形象展示和受外界影响界面等因素,结合启动区的先发区位和潮白河各配套产业,推衍出各功能板块之间的关联产业分布,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复合、布局合理的园区。用地共划分为5大功能区:拍摄录制区、创意创作区、教育研发区、后期特效制作区和数字体验区,总建筑面积355802。园区内两横两纵的主干路与周边城市快速路和干道相接驳,北侧和西侧分别设有主、次入口,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保证先期启动区的可达性。园区内还设置了二条慢性人行游线,分别从不同的人流来向贯穿区内中部的开放体验空间,空间的流动带动了人气的汇聚和活力。
(一)国际化元素的融入
随着国内影视制作国际化的合作逐渐频繁,不仅在理念和运营模式上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从录制拍摄本身的硬件也站在了更国际化的视角上。纵观国内现有的拍摄棚,能制作大规模、高品质的寥寥可数,一些特色录制棚如水棚等更是难求。因此,在本项目中拍摄录制区作为前期启动区,融合了高清电视棚、水棚、电影棚等拍摄录制功能,其中高清电视棚为启动区标志建筑,规划于地块西南角,创造中轴路与三分干渠节点的最大展示效果。水棚邻近三分干渠,可结合室外水景进行拍摄。电影棚考虑临水建筑高差,使所有建筑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这些与国际化接轨的硬件设施作为与周边产业园差异化竞争的锚点,打造几个之“最”,也填补了市场的需求空白,提升基地的层次和产业价值。
影视动漫创意创作和后期特效制作区,与拍摄录制区有所不同。国际化的影视制片公司、后期制作中心等企业(包括名人工作室)的入驻,需要半私密的独享空间。半围合的中小体量或独栋建筑,服务于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可供短时交流的平台,也保留了自己的创作空间,营造出企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临水布置后期工作室,创造多条小型景观廊道,使干渠景观最大化渗透该功能区块。后期工作室布置模式以联排加独栋结合,开放性景观与私密景观相结合,使企业有多样的工作模式选择。建筑布局考虑沿干渠高低错落,使所有工作室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
(二)与专业人才培养和研发相结合
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创意型人才的输入和新领域的研发也是关键。利用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基地优势,教育培训中心为基地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满足进驻的各影视机构的用人需求,不断提升影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大流量人员场所可能带来的嘈杂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沿外侧道路依次布局,既保证了培训中心对外联系、对内实践的需求,也使得研发孵化区对拍摄录制的后期制作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旅游互动产品的融入
影视动漫产业与旅游结合属于后影视产品开发,在影视产业链中体现重要价值,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众对于影视的探究诉求已不简单是看几个拍摄实景或模仿表演,而是要求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吸引人的参与体验。基地中部区域作为互动的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中央公园、体验中心、展示中心及酒店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了创造优美的沿干渠建筑天际轮廓线,中央公园规划景观塔为制高点,为游客提供良好观景平台。酒店邻水布置,增加观景客房的景观价值。配套体验结合游船码头设置,创造特色水上交通模式。数字体验区一方面引导参观旅游人流融入高科技的影视互动体验中来,另一方面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形成当地特有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名片。
篇9
1.1国家引导力度不够。对于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益处一直受到政府和地方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系统有步骤的引进先进技术是许多区域的农业产业园没有做到的。这不仅是农业产业园运作方面的问题,还与国家的引导有关。从调查中发现,我国对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欠缺明确的指导原则,一般是哪里运用了某个新技术,收效很好,哪个技术就会被在短期内广泛采用,没有统一指导、协调扶持的政策,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
1.2园区设计不合理。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而建设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但是由于与技术单位联系较少,没能建立起良好的技术体系,造成发展后劲儿不足,使技术失去了其本该发挥的效果。在山东寿光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中,大胆采用视频监控技术作为检测植物生长、培育植物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经其他地区借鉴之后却将园区内的信息化技术变成了好看的摆着,由于园区设计本身不适用而造成该技术及设备浪费。
1.3运用模式单一。目前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与开发是与政府支撑分不开的,但是产业园在建成之初一直强调的政企分开,政府引导市场决定的管理原则却没能落实。在单一的运营模式下,产业园呈现出运行效率低下,市场活力不足的现象。由此得知,政府对产业园单一的运营模式是造成产业园技术支撑力度小,经济效率下,设备更新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产业园融资渠道、技术引进方式上都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政府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对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
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策略
2.1技术更新与技术普及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及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的普及,在农业产业园中实施视频监控技术成为提升种植效率的新兴技术。使用视频监控技术不仅能够以数字信息传输的模式提升产业园内应急防范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达到随时监控植物生长信息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视频监控技术在农业产业园中能够得到推广需要长期的设备试验和磨合为基础,不是所有的农业产业园都能够适用该技术。另外,视频监控技术对农作物的监控效率以及信息传送时间、大小都需要以准确的数据为支撑,因此,推广视频监控技术的前提就是要提升农业产业园自身的种植运转机制,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促进技术推广。
2.2设备更新与园区设计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园内的设备更新有密切联系,没有设备更新为产业园提供物质支撑,科学技术很难得到充分贯彻。但是,设备更新需要与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计相结合。首先,应该提升产业园设计上的前瞻性,在可预见范围内,做好设备更新的预留空间。其次,是产业园在进行设备更新时应该以产业园内的基础设计为主线,在增加产业园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对技术设备进行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的更新。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农业化产业园现代化建设进行设备更新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农业专业设备更新,这种设备更新主要体现在产业园中的试验园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验园区内需要添加足够的新型检测设备才能起到提升实验效率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更新档案,保证新设备添加与老设备更新相协调,保证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内其他种植辅助设备的更新,对待新技术设备的采用既要大胆试验又要谨慎小心,保证新技术采用与产业化种植相结合,促进传统种植与新设备更新的无缝衔接。
2.3运营机制与市场环境相结合
对农业产业园进行科学技术提升还需要以科学的运用机制为基础,保证科学技术有效贯彻,科学管理合理实施。比如在对蚯蚓生物反应器的采用中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来支撑,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新技术的采用达到提升农业种植效率的目的。
三、小结
篇10
“*”期间,特别是20*年全市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市旅游业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2009年大陆连岛工程的贯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为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时机。为适应形势发展,抓住大好机遇,进一步推进海洋旅游强市建设,我市编制完成了《*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起点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对*旅游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为认真贯彻实施《总体规划》,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总体规划》,突出“海”、“佛”两个主题,抓住“建设”、“管理”、“营销”三个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把*建设成为最宜人居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快旅游精品项目建设
旅游精品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入挖掘我市独特而丰富的海洋和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巩固提升佛教文化旅游,加快建设一批精品项目,从整体上提升*旅游实力。
(一)积极发展大众海钓游项目。重点建设大众化游客岸钓基地,完成泗礁岛、白沙岛、朱家尖岛、桃花岛、秀山岛等区域一期钓场建设,启动*东部岛屿、*涂东部岛屿和*岛、*岛、*湖岛等区域二期钓场建设。在双转渔民中,组织培训一批导钓队伍,建立钓讯信息系统,开发一批岛礁景点,使海钓成为缩短旅游淡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的有效载体。通过举办国内外专业海钓赛事等活动,打响*海钓品牌。海洋渔业等部门要采取设置人工鱼礁、扩大鱼苗增殖放流、加强海钓海域管理等措施,建设海洋牧场,确保有鱼可钓,促进海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打响做大海鲜美食游项目。充分发挥*海鲜的品牌效应,做大海鲜餐饮文章。培育海鲜餐饮品牌,研究编制*特色海鲜菜谱,开发保健养身的海鲜菜系和旅游食品。扶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海鲜烹饪技术和餐饮管理服务水平。挖掘*海鲜餐饮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海鲜美食论坛等多种载体,进一步扩大*海鲜美食影响力。积极建设海边、海上、渔村、渔港、渔家海鲜餐饮场所,选择在合适的地方吃海鲜。进一步打响沈家门夜排挡品牌,改造提升*、*高亭、*菜园等现有的海鲜夜排档,加快推进鲁家峙海鲜美食城等项目建设。在朱家尖岛、*岛、泗礁岛等选择一批渔文化浓郁的渔村,建造渔村海鲜品尝点。
(三)加快推进度假会展游项目。加快滨海度假区项目进程。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度假区,建成朱家尖东沙、桃花塔湾、泗礁基湖和南长涂、徐公岛、双合、秀山等度假中心,启动其他度假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相关项目。精心建设一批私密型度假村和会所,争取在朱家尖、桃花、大衢、秀山和*等地引进若干个项目。开发建设朱家尖羊峙山岛、西峰岛、桃花悬鹁鸪岛、*山豁沙山岛、长涂南圆山岛、大西寨岛等会所岛屿。加大海景房产开发力度,完成秀山光大项目,启动朱家尖、桃花、泗礁、*和*等岛沿海缓坡海景房产项目。加紧商务会展设施建设,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要求,适时建造会展中心;在泗礁、朱家尖、桃花、秀山等岛形成滨海会议区。策划和实施“船”、“渔”、“佛”三大专业博览会,通过举办各类交易会、博览会推动会展旅游。
(四)深度开发海洋文化游项目。整编排练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二台海洋文化大戏与一批精致的小戏,充实旅游区文艺表演内容,丰富游客的娱乐节目。进一步挖掘海洋民俗文化内涵,在开发*锣鼓、*祭海等项目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出渔歌、佛歌和军歌系列产品,编撰*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创作、策划“渔港秀”等富有*风情的项目,丰富旅游娱乐产品,扩大当地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主题旅游岛,总结借鉴“佛岛”*山的成功经验,打造“沙岛”朱家尖、“侠岛”桃花、“渔岛”*、“泥岛”秀山等一系列品牌岛屿,使文化意义上的*群岛与地理意义上的*群岛相互映衬,形成旅游意义上的“*群岛”品牌。提升现有的各类博物馆,完善旅游功能,丰富互动性和娱乐性活动项目。根据资源特色,新建跨海桥梁博物馆、*山佛教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建设*“里斯本丸”纪念馆,提升纪念馆。策划开发船舶工业、港口物流等海洋特色产业与海洋文化融合的新兴旅游项目。
(五)大力打造群岛海上游项目。积极引导*旅游从“岛上游”向“海上游”发展,大力打造海上旅游精品。适时启动邮轮、游船项目,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市场化运作;在线路安排上,围绕*群岛环游,充分展现群岛风光。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特色区域的环游线路,重点开发*列岛、*山周边区域、*“金三角”、*东部岛礁、*本岛南部岛屿等“短、精、特”环游线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靠泊*,逐步开辟稳定的国际邮轮航线,争取成为国际邮轮靠泊点。合理布局游艇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朱家尖岛、桃花岛、鲁家峙岛、凤凰岛和大衢岛等游艇基地建设,并带动游艇制造、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不断提升渔农家乐游项目。加强对渔农家乐的指导,增强其差异性,尽快形成若干家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精品渔农家乐。进一步加强对渔农家乐项目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行渔农家乐星级评定制度,不断提升档次。抓紧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鼓励发展“渔家乐”休闲船只,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拓展“渔家乐”内涵,将其开发成为集渔村观光、捕捞体验、海鲜品尝、文化享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项目。努力增加“农家乐”的地方特色,发掘一批具有“石墙青瓦”等典型海岛特征及浓郁渔农村特色的民宅群或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丰富休闲旅游内容,重点推介开发**、*,**、**、**和*等地的项目。
(七)精心推出佛教体验游项目。佛教体验是发挥佛教文化积极作用,满足现代人修身养性、感知礼佛的需要。佛教体验游项目分为住寺体验与不住寺体验。住寺体验要选择若干寺院,推出“三日出家”、“五日出家”、“七日出家”等形式,让游客与僧尼同步生活、修行。不住寺体验要推出坐禅、听经、看经、抄经、食素等活动。开放若干寺院,让游客与僧尼一同坐禅,或在腾空的庵堂中专门开设禅庵、禅堂;在现有*山双泉庵讲经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讲经场所,同时要加快建设宝陀讲寺,争取20*年建成开展讲经活动,定期邀请高僧大德讲解佛经,向僧众和游客开放;把福泉庵建成*山佛教图书馆(藏经庵),充实佛经典藏,供全山僧众借阅,并向游客开放,同时推出抄经活动;利用腾空的庵堂等合适场所,在三年内,由僧俗两方各建一座有一定规模、档次、开放的素斋馆,宣扬素食文化。
(八)系统拓展佛教文化游项目。建造“不肯去观音号”游船,以*山为中心,开发环莲花洋朝佛之旅、*群岛朝佛之旅、佛法东传之旅等专题性项目,以此带动朱家尖、白沙、葫芦、桃花等周边岛屿的旅游开发,提高摩星山、观音山、大悲山、安期峰的佛教知名度,拓展日本、韩国等入境游渠道。建成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提升*山佛学教育的档次和对外佛学交流的水准,并积极开展佛教修学游项目。建成*山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同时推出全面诠释观音文化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提高*山游客的夜间娱乐生活质量。朱家尖观音文化苑要利用*山的辐射效应,在现有基础上充实内容,提升档次。继续办好“*群岛?中国*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并把其中佛教用品博览会逐步办成单独的大型专业博览会。在昙花庵原址上建成*山佛教博物馆。进一步加快旧庵堂腾空、修复速度,利用腾空庵堂启动建设*山佛教音乐馆、禅茶馆、佛香艺术馆、*山宣言会馆等一批佛教文化场所,整修妙庄严路古香道,建设妙庄严路碑林、雕塑群,提升*山佛教文化内涵。加快改造大乘庵,同时整治周边环境。开发达摩峰新景点,启动建设*山旅游纪念品市场。
二、推进“*群岛”品牌营销
旅游业是“注意力”产业。要围绕“*群岛”品牌,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努力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提高*群岛知名度。
(一)形成整体营销合力。按照政府主导、区域合作、上下联动原则,整合全市营销资源,建立包括统一的形象标识、注册商标、宣传口号等内容的“*群岛”品牌营销体系,加强对*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策划和宣传,通过政府推动形象宣传、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等手段,形成良性互动的旅游营销局面。
(二)拓展重点目标市场。境内市场,主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巩固并扩大闽南市场;境外市场,主攻港澳台地区,积极开拓日韩、东南亚国家旅游市场。在扩大游客总量的同时,着力调整客源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客户游和入境游,重点是闽南和江浙沪区域现有的入境游客、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以及在*维修外轮上的国际海员。紧紧抓住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机遇,加强与上海各有关方面的联系和衔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三)整合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旅游“海”、“佛”文章,把全市节庆活动整合为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两大品牌。海洋文化节庆要整合中国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海洋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民间民俗大会、贻贝节等活动,按照承办主体不变、节庆内容有机、活动时间有序的原则,共同演绎海洋文化旅游主题。佛教文化节庆,以观音文化节为代表,整合三大观音香会期和“*山之春”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佛教文化影响力和游客参与度。
(四)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充分发挥县(区)、景点景区、旅游企业主体作用,开展针对性的目标市场营销。对单体产品的目标市场,采取面向特定客源、长短线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信息网的作用,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并积极融入“长三角国际旅游网”等大型商务旅游网。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管理
加强旅游目的地管理,是推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要把旅游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在旅游基础建设、市场运作、环境改善等各方面,与相关产业有机衔接;在产业布局、项目开发时要考虑旅游功能,充实旅游内容,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一)着手建设各级旅游门户。旅游门户代表地方形象,必须精心策划、精雕细琢。重点建设小洋山、朱家尖、*山、金塘(连岛大桥入口)等一级门户和*城区、新城、沈家门、双合、三江?西码头、台门等二级门户。近期要抓紧规划建设蜈蚣峙、*城区、新城、沈家门、三江?西码头五大门户,以应对“大桥效应”。各级门户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增加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全市旅游集散网络,形成现代化水平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连岛大桥及其接线公路沿线的环境景观建设。
(二)大力提升海陆旅游交通。提高旅游交通的运力与舒适度,并尽快由运力保障型向舒适快捷型发展。海上旅游交通要重点提升三江?西码头至小洋山,蜈蚣峙、桃花至*山,桃花、*、*、*至沈家门,三江、高亭至秀山,*至郭巨,白沙至朱家尖,泗礁至*、*的运力与舒适度。陆上旅游交通重点要提升*本岛、*本岛、秀山岛、桃花岛、泗礁岛等主要旅游岛屿的运力与舒适度。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海陆空联运网络。
(三)切实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稳步推进高星级酒店建设,力争到2011年高星级酒店达到15家。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以此帮助渔农民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收入;规范家庭旅馆建设,提升档次,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使之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对社会饭店的管理,促进其向规范化发展。
(四)不断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初步形成“鱼”、“船”、“佛”三大品牌系列,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开发多渠道销售体系,精心策划、营销。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在交通集散地、各旅游景区,设置旅游购物场所;在一定区域内集中性建设大规模旅游购物商场、商业特色街,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五)逐步完善旅游娱乐设施。鼓励发展旅游娱乐业,重点建设饭店娱乐设施、旅游区娱乐设施和城市社会娱乐设施,规划建设多功能专业娱乐中心。重视打造旅游娱乐项目品牌,提高旅游娱乐消费和旅游区经济效益。加强娱乐行业的管理,规范娱乐市场经营。
(六)加紧构建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推动旅游数字化工程,建立集旅游信息库、旅游目的地管理和营销系统于一体的旅游信息中心,建设旅游信息网站、旅游电子商务、“数字景区”,进一步完善卫星账户。健全导引标识系统,完善全市各旅游区服务标识,在各交通线路、站点健全旅游景区指向路牌,及时更新和完善旅游地图、公共服务场所指示牌。加大对外形象标识宣传力度,在上海等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等主要入境交通干道,设立宣传*旅游形象的户外广告牌。
(七)建立旅游发展区。按照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适宜区域划定旅游发展区。发展区在土地、海域、岸线的利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置,环境、社会的管理等方面,要服从旅游发展的需要,以旅游产业为核心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区范围为:*山(朱家尖)、*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南部诸岛、五峙山岛及其周边一定范围海域,**诸岛、白沙岛、葫芦岛、西峰岛、梅散列岛及其周边一定范围海域,*岛、*、*岛、*岛东部沿海一定区域及其周边一定范围海域,*川湖列岛、三星列岛、*涂岛以东各岛及其周边一定范围海域,秀山岛东部沿海一定区域及其周边一定范围海域。
四、强化旅游发展保障
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是促进海洋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投入机制,大力培养旅游人才,营造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市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指导和协调全市旅游发展的领导机构,要明确人员,抓紧启动运作。市旅管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各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市旅管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旅游局局长兼任。市旅管委的主要职责是提出并负责实施全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协调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审核全市旅游发展区内项目开发,对各有关部门推进旅游工作的情况实行考核等。市旅管委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定期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各项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深化完善。各有关单位要及时研究、制订和完善支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旅游项目的政策措施。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扩大各级政府旅游发展资金规模,进一步健全旅游发展资金管理机制。加大对朱家尖、桃花、秀山、*、*、*等重点旅游发展区域的扶持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拓宽旅游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导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招商部门要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积极推介旅游招商项目。对在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人才培养、入境游和主要客源地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实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