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4: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管理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2

1.1乡镇林业管理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林业管理”是一个专业的名词。它涉及到林业资源的管理,又涉及到林业经济管理等诸多与林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林业管理,它既具有林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又有自己的管理特点。换句话说,乡镇林业站的管理工作,既没有“林业管理”那个术语区分得那么精细,又在具体的林业管理中,表现得非常的宽泛。因此,在阐释相关问题之前,必须对“乡镇林业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内涵界定。所谓的“乡镇林业管理”是指乡镇林业站及其具体的工作人员,依照相关的林业管理法规赋予的管理权限,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或独立行使相关的管理权限,对管辖区内各种林业问题进行管理的系列行为。根据这个界定,可以这样理解乡镇的林业管理工作:首先,乡镇的林业管理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管辖区内的违法、违规林业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其次,乡镇的林业管理方式有两种。即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或独立地行使林业管理权;最后,林业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一系列的管理行为来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正是这种林业管理工作的系列性,使其林业管理得以有序地进行。

1.2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阐释乡镇林业管理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对“乡镇林业管理”的外延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这样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乡镇林业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技术管理、林业处罚管理;按照具体林业管理的类别,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的管理和独立行使管理权限的独立管理两类;按照管理对象,即具体林业所属权的不同,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国家(集体)林业的管理和个体(私有)林业的管理;按照管理对象,即被管理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林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按照林业资源现在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林业资源的管理和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等等。

2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

在明确了乡镇林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结合当前乡镇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2.1乡镇林业资源管理所谓的林业资源可以这样理解:林业资源就是指在某一个乡镇管辖区内的林地和管辖区内林地上生长着的森林以及所有森林产品的总称。在传统林业中,林业资源主要指林木资源,但现在的林业资源比其内涵较大,它还应该包括林间生长着的各种动植物。在传统的林业管理中,特别是乡镇林业管理中,有许多人误解林业站只对管辖区内的树木进行相应的管理,而对森林中的其他资源,特别是那些林木间野生的动植物都不归乡镇林业站进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次,随着山地承包、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乡镇林业站管辖区内的林木所有权正在发生着变化,有一部分林地已被个人所承包经营。在普通承包人的心目中,仿佛自己经营的林地,只有承包者说了算,不必接受乡镇林业站的管理。因此,在乡镇林业资源管理上,普通民众的心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不仅增大了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林业违规、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

2.2林业专业人才的管理乡镇林业站作为基层的林业管理部门,它不仅要对自己管辖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林业管理人员和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换句话说,对林业相关人员的管理也是其林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乡镇林业人才管理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管理方面是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为了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的正常发展,乡镇林业站需要对其所管辖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所谓科学的管理既包括对其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又包括对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只有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相关的林业实践,才能保障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正常发展。第二个管理方面是对管辖区内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乡镇林业站不仅需要对其专业人才管理,而且还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其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从制度上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3林业违规、违法行为的管理作为乡镇林业管理部门的乡镇林业站,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棘手的问题就是对管辖区内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果对这些林业上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罚,不仅事关自身的执法威信,而且也事关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行使林业管理权,还是针对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行为,独立行使林业管理权,都不能以罚代管。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到既有惩罚,又有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处罚,在处罚的基础上教育。只有把对违法人员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才能使管理权限发挥到极致。

2.4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林业资源的管理者,不仅要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管理好,而且还要在管理好目前林业资源的基础上,为管辖区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的努力。针对林业资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不仅要从技术上对其提供对口的专业支持,而且还要从林业发展的高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认识到林业资源给带来的好处。因此,林业管理者,一定要根据管辖区内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开发新林业的产品,在增加林业所有者收入的基础上,扩大管辖区的林地面积。不要因为林业资源增收慢等客观的原因,产生新毁林现象,不要因为一时的需要就发生大面积地毁林事件等。

2.5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乡镇林业管理还必须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问题。传统林业资源以林木为主,新兴林业资源在传统林木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林地空间,通过饲养各种珍贵的动植物来增加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收入,并带动新兴的林业资源开发。为了做到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发展,应及时地向林地所有者通报相关的林业生产信息。在做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管辖区内的林业经济的发展。

3对策研究

3.1结合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案例,向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宣传相应的林业管理法规。管辖区的案例不仅具有针对性、新闻性,而且也还具有说服力。因此,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宣传林业站的管理权限,对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提升乡镇林业管理的权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

3.2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无论是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还是林业的管理者,都需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公平、有说服力;通过培训还可以更新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这些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各个林地的所有者就会充分地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可以使这些林业所有者在利用传统林业资源发家致富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新兴林业资源带来的好处。因此,相关的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是解决林业一切问题的基础。

4总结

篇3

芦笙村群众在多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拥有了丰富的林业管理知识,但由于政策的变化及群众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在降低,且在利用过程中有时保护不够,该村传统森林管理知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种植技术的变化

(1)选种技术的变化通过调查和访谈3位老人得知,以前当地苗族人在选树种子时的经验是要选粗大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出芽率才高,长出来的树也高而茂。落在地下的野种子一般不用,因为这样的种子出芽率很低,即使长出树苗来,移栽后树长得也不好,如果是果树,有可能不结果或者结果了果子不甜,如杨梅、柚子、白果。现在当地苗族人很少自己去买树苗,几乎都是直接从政府那里得到树苗,或者自己在春天去市场上购买果类树苗,选择的余地较少。很多中年人及老年人都知道如何选种,但是很少再有人去选种培育树苗,年轻人更是几乎没有了这种选种的知识。

(2)育苗技术的变化据村里白岩山禁林守护员介绍,以前他们在育苗时一般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势较平缓的荒山草坡上,且都是在自家地上,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几户一起育苗。在育苗过程中要刨土,有的还平整土地,施足农家肥和草木灰后,才均匀撒上树种,一般还要拿杂草盖在上面遮荫,等树苗长出来后要注意除草,在施肥时不可过多,这样树苗一般都长得好。现在村里在育苗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青壮年都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守护这几亩田地或树林,自己育苗种树的越来越少。

(3)树苗移植技术的变化以前群众在移栽树苗时非常讲究,不仅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对于不同树种在选择移植季节和天气方面也是不同的。如果在树苗种植时没有选择正确的季节和天气,就会导致树苗死亡或者成活后长得缓慢和不茂盛,且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对其也有重要影响。现在的人们开始熟悉一些科技知识,懂得了不同的树种在种植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去种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不懂传统的种植技术。直到2002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因为退耕还林的补助款与树苗成活率挂钩,促使青壮年开始学习种植技术。退耕还林的实施教会了很多青年人如何在不同的土地种植不同的树种和种植密度及挖坑的深浅等等。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有乡里林业站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和帮助。现代种植技术(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主要是由凯棠乡林业站技术人员现场传教,而传统种植技术(非退耕还林树种)主要是村里五六十岁的人教,主要方式是家庭亲授式及交流式。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数都懂得一定的现代种植技术,传统种植技术和现代种植技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2.林木用途的变化

在当地林木的使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林木时有苗族自己的经验和需求,这些都与苗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信仰相关,且树崇拜在村里依旧盛行。以前的杉树多,经常砍伐用于烧柴,现在一般用于建造房屋,舍不得乱砍伐,很少对外出售。洋槐树一直都主要用作薪柴,洋槐树生长速度很快,它的质地也不符合建筑用途。村里的竹子一般用来编箩筐等,以前都是群众自用,会编的人比较多。由于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现在会篾编技术的人很少,且大多数是60多岁的人,青壮年中会篾编技术的也就只有一位35岁的男性,他是村里唯一靠该技术获得部分经济收入的群众。篾编产品主要用于喜事及走亲时装糯米、红鸡蛋和衣物等的礼篮;去田里捉鱼时装鱼用的竹篓;蒸饭时用的蒸笼;防晒防雨淋的斗笠;挑肥的箩筐等等。在当地的红、白喜事或一些其他法事如占卦等时都需要青竹,据村里鬼师说是神灵祖宗选择了竹子,村民只有尊敬和服从才能消灾获福,才能驱除妖魔鬼怪。以前一般用桑叶来养蚕,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养蚕了。老杏子树的树干在从前经常被用作村里妇女苗族服饰的染色原料,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有人这样用了。在建造木屋时,从古至今枫树是村民必须要有的木材,至少要有一个卯或者一条?,因为他们不能忘记祖先“蝴蝶妈妈”是从枫树里出来的,他们的子孙要永远尊敬和崇拜枫树。

3.集体林地和家庭承包林地的管理知识及变化

芦笙村在1982年林业“三定”时大部分集体林地都承包到户进行管理,现在集体林主要包括白岩山岭上的林地和“守寨树”及“祖宗树”。

(1)“守寨树”及“祖宗树”

当地人称寨子周围或者村口的百年老树为守寨树,其归全体村民所有,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买卖村里的守寨树。当地的村民都对守寨树充满着敬畏,有的守寨树由于年代久远,掉下来的枯枝树干都没有人敢去捡来做柴。据当地人解释,因为守寨树在守护全寨安全的时候身上难免会吸收了一些想入侵本寨的邪气蛊毒,正是那些吸了邪气蛊毒的树枝或者树干才枯死掉下来,如果谁捡那些来烧柴或者作为其他用途都会给他自己或者家人带来不利,小则身体不好,家畜不旺,大则有生命危险甚至灭门之灾。通过与村里一位95岁的奶奶交流得知,村子在两百多年前从贵州省天柱县搬迁过来,以前的老人说他们是从江西省那边一路迁徙过来的。据她介绍,迁来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有十多棵几百年的枫树,在古枫树下边还有清泉、绿竹,枫树上有白鹤成群,当时的风水师告诉他们此地是人杰地灵,因此他们就迁来此地居住了。之后村里的人把寨子上的百年枫树称为祖宗树,这在其他苗族地区十分普遍。村里一直有不成文的村规民约管理“祖宗树”,全村一直有这样的共识:对于偷砍伐祖宗树或者破坏祖宗树者罚“3个120”即120斤肉、120斤酒、120斤鱼,从以前到现在从来没有人违反过。枫树上的白鹤每年的4月份都会飞回来在上面筑巢繁殖,冬季又飞去暖和的地方去,老人们说是飞回江西老家去了,所以对祖宗树上的白鹤也是不允许去扑捉的。枫树下的绿竹是允许砍伐利用的,由于没有人去祖宗树下种竹子,祖宗树下的竹子渐渐变少了。2008年枯死的老枫树倒在地下至今一直都在,村里没有任何人去捡来烧柴,即使缺乏木柴的人家也不例外。另外,祖宗树是不会外卖的,2006年时有木材加工商想来购买村里的一株枫树,出价80万元,但是村里不卖,全村的人都不同意,村委会也不敢卖。村里人们的信仰和传统意识观念在保护祖宗树中起了主导作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村里的人都会用糯米、肉、酒等祭拜其中的一株祖宗树,这样的传统管理知识一直未变,即使现在的人们知道那是信仰,但还是一直像对待祖宗一样尊敬和保护祖宗树。以前在祖宗树的保护上没有明文规定,现在村里制定了明文规定禁止砍伐或者倒卖祖宗树。

(2)白岩山集体林管理知识的变化

在1982年芦笙村也实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和确定山林管理责任制,这明确了当地农民营林的责任、权利及义务。但是,当地的森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加之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到1992年集体林中的白岩山岭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保护白岩山的林木,保护当地村民集体利益,芦笙村制定了《芦笙村守护白岩山禁岭决议(草案)》的村规民约。其中,第十条规定:禁岭区春游学生、旅游人员要求进山丛中观山玩水,可让其进去;第十六条规定:禁岭区几十年后,繁荣茂盛,在有利的条件下,谁有能力谁向群众申请在内办旅游事业,即旅游区,可让他自费收益,这都体现出集体林是允许村民共享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芦笙村在集体林管理知识上经过了纯粹依靠当地苗族民俗习惯和信仰管理到村规民约及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变化过程。当地苗族的传统信仰对于保护百232农业考古2015•1年老树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充分利用资源方面难免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具有一定的负面性。而在集体林的保护上已经看到现代林业管理知识的身影,如对白岩山进行的封山育林,这说明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与苗族林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息息相关。

(3)家庭承包责任林地管理知识的变化

自1982年实行“林业三定”政策之后,村里的林地比较稳定,林地的产权明晰,每户的责任林地都有政府颁发的林权证。村里99%的林木都是自用,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是松树林和杉树林。杉树林是在2003年时才种的,树苗是政府发放的退耕还林杉树树苗用不完剩下的,大概有80亩。林地也非常稳定,全村只有一户因为要建造房屋而私下用林地换其他农户的宅基地。由于现在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为老人和小孩,加之现在村里经济条件都比以前好,所以大部分人家在煮饭煮菜时都是用电器,只有煮猪食才烧柴。在私有林里,会看到农户为引天然雨水灌溉而在荒山野岭挖有沟渠,由于和林权改革等其他原因造成农户承包责任林地的沟渠灌溉的不是自家田,但是村里习俗和传统都是允许这样的现象一直延续。当然在挖沟渠的时候所挖的沟渠宽度和深度不能过大,原有的自然沟渠一般不允许再进一步挖大,这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他人林地不受损,目前这样的管理方式依旧保持。退耕还林的前5年,人们在退耕还林地上依旧可以种植玉米和花生,这期间由于人们为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而进行刨土、施肥、浇水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这对新栽种的小杉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村里的这一传统林业管理知识也得到了乡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外出务工潮流的影响下,现在很少有人在退耕还林地种植庄稼了。

二、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变化带来的影响

人们在空间资源禀赋下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对空间资源的选择和适应。由于空间资源的差异,生存在特定空间中的民族或族群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凭借创造的文化维系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在国家的变化和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芦笙村的传统林业管理知识也发生了类似变化,并且对林业生产管理和当地的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对当地林业发展的影响

芦笙村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村里发展空间小,人口持续增长,大量青壮年为了谋生和发展都纷纷外出务工,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断层,但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受现代林业管理知识的影响,从而有利于现代和传统林业管理的融合。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既是该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选择和适应,也是现代林业管理知识和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结果。苗族人的风俗、习惯等要素组成的苗族文化对森林资源产权安排具有重要影响;苗族文化对林地产权的占有及部分树木产权占有具有重要作用。村规民约是依照法治精神,适应村民自治要求,由共居同一村落的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习俗和现实共同制定、共信共行的自我约束规范的总和。一方面该村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村里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些村规民约。这一变化有利于保护森林产权的稳定,使得当地在解决林业纠纷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为日后发展林业提供基础,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村里的传统林业管理知识在传承上缺少继承人,很多人都不愿留在当地,这不利于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对该村的林业管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与现代林业管理知识融合的变化提高了村民对现代林业法制法规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在林业方面的法律意识观念。如以前村里有的人放火烧山烧草从事农业生产,当时他们只知道放火烧草后有草灰具有很高的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种植后的农作物不需要再次除草,省事省力。现如今在乡政府和村委会大力宣传相关森林防火和保护政策条件下,村民已知晓这是违法行为,放火烧山烧草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已经不存在。

2.对当地人文化生活的影响

篇4

1林业行政许可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限制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些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就是许可证的实施范围不能够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林区等场地被开发为旅游地,虽然这种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为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并且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超出林业行政许可实施范围的行为。与此同时,许可证的发放程序缺少规范性,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林区的行政管理机关对于许可证的发放程序没有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发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不仅降低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部分申请人的许可证属于非法所得,通过一些非法的行为去获得的许可证,这类现象不仅对于我国行政机关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更是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一种不负责任。

2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我国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革新和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纲要,但在整治的背后仍然潜藏着相应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的补偿标准普遍不高,低于合理的标准,并且补偿资金只是部分成本补偿和补助。补偿资金的不足使得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不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改善。此外,我国的生态林业经济补偿的资金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几乎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下拨,其中中央划拨比例占了约6%,而地方划拨比例有4%。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形式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效益走向市场化、多元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难以持续有效地满足我国庞大的林业资源需要。并且一旦政府财政上出现困难时,就会影响到补偿资金的具体落实,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公益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乡镇林业管理的对策探究

1更好的遵循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为了切实强化乡镇林业管理质量首先就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地进行相关事项的许可审批。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完善相应的审批事项。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考虑森林环境的自身承载力,避免破坏生态的平衡。此外要想加强森力资源的保护,还要扩大对可能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审批监管。在相关审批手续的审查上要做到认真对待,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破坏。

2构建并完善

篇5

一是出台林业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以后,为认真贯彻执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按照省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规定,及时对林业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对过时的、不适应林业专项资金管理需要的文件及时进行废止。同时,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并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江苏省林业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省林业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明确并规范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项目申报、项目和资金监管、项目验收等方面的行为,从制度上防范责任风险和廉政风险。二是完善有关政策。会同省财政厅对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和绿色江苏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对投资结构,资金扶持重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等进行合理调整,并以项目申报指南的形式予以落实,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三是改进管理方式。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简化项目管理程序,对省级有关林业项目采取“以奖代补”、委托验收等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学编制预算,规范执行预算,林业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首先,科学编制好年度预算。2014年,我省省级部门预算在政策上做了很大调整,在严控对一般性支出、一般公务用车购置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实行“零增长”的同时,对2015年省级各部门、单位的专项转移支付数量压减1/3,同时整合相同或相近的专项,逐步减少竞争性无偿支持专项;实行“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清单”制度。为此,我们在编制2015年部门预算时,重点把握三点:一是依据“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导向;二是坚持有保有压,确保重点。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林业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和林业规划确定的重点林业工程所需经费支出预算;三是严格审核,确保所编预算合规合理。在汇总、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我局林业计财部门认真履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支出预算内容是否符合预算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申报支出预算与工作任务和建设内容是否匹配,所拟定的绩效目标是否合理。其次,规范执行年度预算。2013年,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我省也相继出台了“十项规定”和公务接待、会议费、培训费等管理规定。全面把握政策要点,加强林业经费支出管理,是林业计财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来,我们以“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为重点。严格按预算法、会计法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定要求,严把经费支出关,坚决杜绝违反“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的行为。为此,我们完善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省林业局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依法管理水平。今年,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实行预算和决算公开。按照江苏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在省财政厅的统一指导下,我局制定了切合林业实际的、便于监督的财务预算和决算公开的程序、方案,并按省财政厅的统一标准,及时将我局2013年财务决算和2014年预算情况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明确责任,加强林业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省林业局明确了林业项目管理责任。通过出台《林业项目管理办法》,规定了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内设职能机构在林业项目管理方面的责任,加强林业项目的申报管理。省林业局启动了林业项目管理专家库建设,明确规定了竞争性立项的林业专项项目必须经专家评审,林业主管部门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申报项目。重大林业项目申报和资金申请,需由林业主管部门集体研究决定,并按规定的程序申报。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和现场查验,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预定的目标、任务或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及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项目建成后,我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并根据项目资金来源、额度,分别由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项目验收。省林业局还根据省财政厅的要求,设定绿色江苏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及时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良好。

四、强化林业专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篇6

论文摘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识需要人才。知识和占有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资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以期利用这一电子人才信息平台,使林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hm2,森林蓄积量10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国家批准黑龙江等8个省已跨入生态系统行列。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绝对值是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国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属于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少林国家。全国现有沙漠化面积达171.1km2,占国土总面积17.85%,其中风沙化土地5.4万km2,沙尘暴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沙区每年有46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风沙危害,其中重灾年份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300多万亩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质退化,载畜量减少,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亿多元(林业厅提供)。林业企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加上长期单一生产结构,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创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业,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林林,必须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实现现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网,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林业”。信息化是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面,而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持续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全局性、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

其次,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人才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国家林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林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促进部分学科、专业有重大突破。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开发国内外两个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依托,以需要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既保证人才分布的动态平衡。人才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向市场,以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及基层对人才的需要,两种手段结合并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篇7

实施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达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1.1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林业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应该完善土地管理法制,健全土地管理法律体系,这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前提。要想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首要就要进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形成以“条条”为主的强有力的土地管理新模式,改变以“块块”为主的管理模式。

1.2依靠科技手段,使林业管理走向现代化。林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中,物种的保护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养护森林资源的关键。在林业管理中,要学会依靠科技与时俱进,对于森林资源养护的手段也需要随之完善和发展。比如,发展无性繁殖、湿地造林等林业种植技术,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现代科技的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实施林业种植,使林业种植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增强;在荒地等贫瘠地区,对优良树种的研究需要依靠大量的科技手段,才能保证其种植有效,使森林自然资源恢复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增创林地资源新优势。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保护、整治和开发土地等工作。一要加强保护。林地保护是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前提,对立国之本、生存之本的林地,全社会都有保护的责任。在使用林地的同时,保护和提高林地生产能力,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各种不同用途的林地得以持续利用。二是要强化整治,一方面要复垦被破坏的林地,另一方面要鼓励开展林地整理。三是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要通过提高技术和增加劳力、资金投入,对未利用或难以利用的林地进行开发和改造,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土地资源优势。

2总结

篇8

芬兰林业管理的启示

1满足林主需求

芬兰通过TAPIO机构使得国家的各项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成果等能够很容易地落在实处,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能够深入到林户,给予具体而细致的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得政策、法规不至于悬于空中,落实不到基层,也使得科学研究成果不至于束之高阁。而我国各地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科技服务部门在对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上往往是相互独立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森林资源数据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林地林木权属管理和利用等;科技服务部门主要是通过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指南和评审而获得项目资金的支持,这些项目在申报立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从科技服务人员的意愿、兴趣出发,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重复调查林地和设置实验样地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科技服务项目对生产单位和林农的指导作用有限。

2建立林主组织

芬兰约有114个林业管理协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域林主联盟和林主中央联盟。这些民间组织机构承担私有林80%以上的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建议和服务,确保了林主利益在国家、地区和当地各个层次上得到保护。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广大林农成为林地的经营主体和林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实施者。我国在林农合作组织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股份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6-7]。林农合作组织在参与生态维护、区域林业决策、山区林区扶贫和公共产品供给等多功能的管理地位将逐渐显现[8]。但是,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存在发展能力普遍不强、经营规模较小、松散型合作较多、机构设置流于形式、内部运作不规范、辐射范围较窄等问题[9]。

3科研服务生产

芬兰林业科研课题是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立项。科研人员对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分关注,常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同企业和林场主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计划和目标,寻求经费支持,争取早日立项。林主则根据生产需要提出问题,直接向科研单位提出研究要求,科研单位应邀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应用到生产领域,研究成果显著的,可以向全国推广。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提高了林业生产工作的科技含量。而我国由于现存体制、政策导向等原因,“重科研、轻推广,重论文、轻实效”的传统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科研选题多来自科研人员的想法,导致研究项目和获得的技术成果理论性强,与林业生产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进而影响到林业科技持续发展、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提高和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加强我国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的建议

1强化森林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我国应在集体林区,加强各地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科技服务部门的密切合作关系,实现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共享。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时,森林资源部门应充分听取科技服务部门和林地经营者的意见,应用适合当地的树种、植被配置、培育技术和利用方式,增强森林经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技服务部门在申报科技项目和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前,要基于森林资源部门的林地土壤、水分、植被等基础数据,尽量满足林农对树种选择、林地管理、科学利用、价值评估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当地优势森林资源生产潜力,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致富能力。

2鼓励民间建立林农合作组织

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体林区的合作组织建设,重点是政策引导、建立规范、提供样板。在政策引导上,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财政、税收、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消除内外环境制约因素,兼顾林业企业、林农大户和小农户利益,为促进民间林农合作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建立规范上,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林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集体林区林地分散、林相多样、营林技术欠缺等现实情况,从合作组织的机构形式、章程内容、正常运转、纠纷处置等方面制定法规、部门规章和实施办法,同时鼓励民间林农合作组织也要在运行过程中,积极联合重组,增强抵御经营林业风险的能力,探索和建立完整的运作规章制度。在提供样板上,将比较成熟、运行规范、效益明显的林业合作组织树立为样板,认真总结和广泛宣传这些合作组织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经营理念、发展目标、市场开拓、利益分配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报纸、电视、广播、光盘、书籍等形式,向各地的林业合作组织进行推荐,提升各个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发挥其在林农增收致富能力上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篇9

林业资源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各单位林业工作者们辛勤工作的结晶。包括:一类调查、二类调查的资料;森林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资料;林业资源管护责任承包合同书;固定样地和标准地调查记录及其计算成果;林业区划、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资料;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等资料;历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资料;各种森林资源调查、科研、经营总结等资料;有关处理边界变动及林权纠纷等的文件和资料;其他有关图面(基图、林相图、经营规划图及资源变化图)文字、数据资料。这项工作是集保密性、连续性、系统性为一体的,是新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据,是开展下步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所以各森林经营单位应该大力宣传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步骤

2.1要求林业资源档案依据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配备工作责任心强、有林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善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如确需调动,必须提前做好交接工作。

2.2档案管理员的责任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方针政策,自觉学习,不断进步。统计和分析林业资源,按时提报年度森林资源数据及其资源分析报告。严格执行档案借阅、保密等管理制度,杜绝档案资料丢失。深入了解本单位的各项生产、科研等活动和有关会议精神,密切配合一线外业人员工作,加强沟通,及时掌握资源变化信息。

3信息技术的采用

伴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资源档案内容逐渐完善,各级单位信息联动等需要信息处理能力强、传输速度快、操作性好的信息化技术。但应注意:加强信息化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严格管控外部运行温湿度;建立专业防火墙,对数据进行备份;不断升级管理硬件软件。

4结语

篇10

教学工作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严谨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开展至今,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计划分类管理缺乏保障条件

教学计划管理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管理。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蓝图,也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实践中,虽然针对不同类型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计划。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都是在一个相同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基本相同的师资条件,培养方案的实施也普遍类似,无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还是医院的科教部门,很难真正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做到分类培养与管理。

(二)“考教不分”影响教学质量管理效果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所达到的教育目标的程度。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抓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反馈),动员全员,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重点与核心,如何客观、有效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种类繁多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但随着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院校往往只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交由培养医院组织完成,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手段的临床技能考核也往往由于“考教不分”而流于形式。

(三)教学资源管理需要合理配套

教学资源管理,其范围大致包含:一是教学基本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图书馆等的维护与管理;二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现代化传播技术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三是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技术精湛的高级临床医师为其目标,因此在其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激化,面临无法较好地安排学生临床实践的实际困难。

(四)师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解存在模糊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着眼于临床能力的提高。但是多数导师甚至学生未能意识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特点,这些导师大多身兼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基本上科学型、专业型研究生一起带,在繁重的临床任务和科研压力下,很难真正区分培养,难免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研究生一起被派到实验室做实验以发表高质量的文章。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在读期间有好的科研成果对其评奖评优、以后就业、晋升都有利,因此他们也希望减少临床实践和临床轮转,埋头搞科研,做出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水平相当的论文。这类学生并不理解专业学位的真正含义,图一时之利,把专业学位作为获得学位的一种捷径。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设计

(一)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分类管理与分层次培养

严格分类培养,建立针对临床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根据岗位胜任力制定更加明确的分类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开展跨专业学院选课,加强人文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将来更加适合复杂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压缩学生在校理论课上课时间,突出临床实践,加强临床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管理其一,抓临床轮转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严格要求在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达到一定的目标水平。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培养要求的部门或违反有关制度的研究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不足。其二,抓论文开题。培养方案应明确指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应为临床实用型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定要结合临床,在临床中寻找课题,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管理部门通过挑选高水平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选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其三,抓临床技能考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工作应由学校统一组织、管理,按学科抽调出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临床专家组成临床技能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的相关事宜。考核可试行一定的重考率和不合格率使临床技能考核落到实处。其四,善用教学督导,检查临床带教情况。教学管理部门要挑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退休及部分在职的资深教授组成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督导定期检查,掌握临床教学的全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必须充分调动临床医生的积极性。首先,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引导临床教师重视教学的投入;其次,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青年临床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挑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乐于教学的高水平临床医师加入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再次,逐步规范专业型指导教师和学术型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便使承担不同指导任务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提高各自的指导水平,使不同的导师群体具有更加专业化的水准。

(四)完善临床实践配套建设,建立临床技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