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16: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感到自己收获颇多。
一、课堂教学
实习阶段,我一共上了24节信息技术课,每周4节,教两个班级。指导老师韩静,是我的学姐。她为人开朗热情,在教课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建议。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了自学能力
实习阶段,我主要讲授了VB程序流程图和使用Dreamweaver MX XX制作动态网页。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我不是很熟悉,尤其是网页制作。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要通过查阅资料,听指导老师上课,并向老师请教等多种途径进行备课。这有效的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也使我体会到了人是要不断学习的。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
见习期间,听指导老师讲课,感觉并不是很难。毕竟信息技术课相对其他学科而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不是很多。然而,当我真正开始上课时,才发现想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易事。
现在中学里的信息技术课教授的知识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们理解这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于知识,教师自己理解,并不等同于他能够讲清楚,使学生理解。因此,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根据自己的经验事先考虑学生们的反应,也就是要备学生。如何组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及课堂用语就十分关键了,这也应该是一名老师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吧。
二、班主任工作
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是一位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女老师。她的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你会被她的内敛所吸引,她是一本需要细细体味的古典著作。”她对班级学生呵护关怀备至,对于班级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担任的是高三文科重点班的班主任。由于我教的是高一年级,因此与自己班级的学生接触就比较少。后来,通过班级日志、班会、运动会、班级执勤、与学生聊天等方式逐渐拉近了距离。
我通过阅读值日班长写的班级日志,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学生,与学生实现了书面的交流。
我开展的主题班会是涉台教育,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与学生实现了互动。期中考试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状态。
运动会期间,我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项目,为他们加油助威。我还经历了班级执勤,可以说,实习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我经历了很多,也学会了许多。
篇2
3月5号那天是星期五,我接到通知:请班主任在班里找一名同学在下星期一(3月8号)升旗时上台为班主任献花。以此仪式拉开我校班主任节的序幕。当时我就琢磨:学生为班主任献花之事虽小,其意义非常大,这可绝不能马虎行事。如果我直接任命,显得有失公允,这样会亲一人而疏忽大家。如果随便问一问:“谁想给老师献花?”然后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任命一个,又显得太随便,不隆重,等于是班主任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节日,而且还达不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育目的。怎么办呢?
周五第八节课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下周一我校首届班主任节就要开幕了,学校要求每班选出一名同学要上台为班主任献花,那天哪位同学愿意给我去献花?”我的话音刚落,小手齐刷刷举起一片,有的甚至举起双手。
我说:“大家都愿意给我献花,老师很高兴。但是上台的只有一名同学,怎么办?”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说:“大家抓阄吧。看看谁会成为班里的lucky dog(幸运儿),好吗?”同学们欢呼起来:“太好了。”这时有一个很机灵的同学举手问我:“老师,如果是李俊抓到怎么办?”听到这句挑战的问话,我马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我把语速放慢很郑重并深情地说:“如果是李俊抓到,我一定会让李俊同学上台给我献花的!”没想到同学们哗哗哗掌声一片。我的回答可能出乎了同学们的意料:刘老师这么看重献花活动,怎么可能会让李俊这个弱智并有行动障碍的特殊孩子走到台上代表全班同学去给老师献花呢?看着我庄重的表情,听到我坚定的语气,同学们再一次明白了:刘老师向来就是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我在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天就说过:我当初一年级班主任已是必然,而教大家则是偶然,因此我们有缘在一起生活学习。我喜欢“教育是一种缘分”这句话,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什么样,只要是我们有缘成为师生,那么我会守住这份缘。
抓阄之事周五放学时定下来了,在周日时我接到了两名同学的短信:老师,你做好阄了吗?看来初一的孩子是纯真而又好奇的。这件事对孩子们来说公平而且好玩,其实我心里也充满期待。全班四十三名同学会是谁上台给我献花呢?真是一个未知数!
我在周日晚上找出B5纸裁出大小均匀的43份,在其中的42份纸上写上“I love you”,只在一张纸上写上:You are the lucky dog!并画上一张笑脸。然后我一张张用心地把它们折叠起来,并用小夹子把它们夹起来认真地放入包中。周一早晨我一进教室,就听到有同学小声嘘嘘:“老师开始抓阄吧!”我小心翼翼地拉开拉链,拿出小夹子,打开它,将40多张折起来的纸“哗”地撒落在讲桌上,说:“开始抓吧。”同学们都跑上来,迫不及待地挑出一张,急切地打开,结果被杨雨荞抓到了。大家一起为她鼓掌并喊到:“You are the lucky dog!”后来在写我和我的老师征文时,这个同学把这件事写了出来。
3月8日升旗时,那天天气很冷,杨雨荞本来就感冒,但她为了穿校服上台去给老师献花却脱掉了外面的大衣,在冷风中她一直坚持着,因为班里42名同学,只有她是那么幸运,能把鲜花亲手献给大家所热爱的班主任刘老师。仪式之后,回到班里,正好赶上第三节是我的英语课,我让同学将鲜花带到教室里,我再次动情地说:“我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这还是第一次有学生上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瞩目下给我献花!学校这么重视关注班主任,同学们又是这么热爱关心我,这一切都激励着我更好地工作,我会更加努力!”
星期二星期三一如平常。星期四那天学校例会取消了,第七节是教研组活动,第八节课是备课组活动,我们几个英语老师也将活动地点从小会议室转移到我们办公室。我一边组活动一边在电脑前打去学农基地的学生信息,班长王雪突然进来说:“老师您到班里看一看吧。”“怎么啦?”我问。“老师,您去看看吧!”我说:“是不是有男生在自习课打起来啦?”我很不情愿地离开电脑,走出办公室。在楼道里我问班长:“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是坏事我真不想去了。”“老师,您去看看吧。”我当时想,已经上两节自习课了,个别学生肯定捣乱,班长控制不了了,非要老师出马不可。
我刚一走进教室,就听郭孟茜同学喊 :“一 二。”然后全体同学齐刷刷地喊:“刘老师,您辛苦了!”同学们声音洪亮,满脸笑意,那么真诚地喊出这句话,我一下子蒙了,满脸疑惑地说:“今天也不是教师节呀,你们怎么啦?”只听同学们大声说:“老师,是您的节日啊!”“什么节日?”“班主任节!”当时我眼睛酸酸的,心里一股暖流,将我工作中所有的苦辣都化作了甘甜。
我深情地说:“同学们,谢谢你们,真的很感谢你们!”班长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每个人还给您写了一句感谢与祝福的话,我们读给你听吧!”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句祝福都让我感动,每一个同学写的纸条我都保留了起来。
篇3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我国,小学科学教材也出版了多个版本,本文首先对苏教版、湘教版、河北版以及京教版四类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重点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材结构;分析
一、各版本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包括大教材观、大单元结构、突出科学探究和突出学生主体性等四点。第一,大教材观,是指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借鉴了法国科学教育模式的精华;第二,大单元结构,是指每册教材由5到6个单元组成,每单元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第三,突出科学探究,教材加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第四,突出学生主体性,教材内容的设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教学模式,根据这四个模块突出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
(三)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原则上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每个单元由多个子课题组成,每个课题又由1到3个教学活动组成,根据年级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四)京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京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是以“科学主题”为大背景,将基础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注重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新教材通过其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充分体现了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同时又提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践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
(一)表层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表层结构主要是指教材章节的构成和内容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通过表1可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强调学生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
(二)深层结构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组成内容的学习,其具体的操作环节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试验制作、整理信息、思考讨论以及表达与交流,主要包裹认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方法两个方面。
首先,正确的认识科学探究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科学研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完成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便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分为“科学是……”和“做一名小科学家”两方面进行概括,通过对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明白科学是什么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苏教版的每册小学科学教材中,都有设置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单元,例如在 “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一学习环节中,设置了“动手—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的教学实践活动。此外,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还设置了问题、交流、拓展、资料、环保等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以及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四个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所得,在科学教材中渗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增加学生的感悟与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材分为不同的版本,虽然每个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整体上还是符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科学探究方法都十分重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比较各版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结构作了初步探讨,尚有不足之处,需要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更科学的结构分析,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玲.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解析与比较[J].教育观察(中旬),2014,(9):85-86
[2]李莉环.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解析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0,12(10):24-25
[3]秦伟新.对小学科学教材编写内容的理解[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73-73
篇4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择校政策 教育公平
我国的择校行为是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发生在教育供给部门和教育需求者之间的优质教育机会的选择(李湘萍,2008)。然而,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是以“就近入学、公办小学与初中严禁择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式择校政策”,其根本目标是追寻教育公平,但在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一边是政府禁止自由择校的政策规约,一边是人们不遗余力地热衷于择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不禁让人对该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及该政策内容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目标界定:义务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实质是人们对教育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评价,它蕴涵着人权思想,体现出主体价值,表现为对全社会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作出公平的分配。从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教育和谐发展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无论是从教育的本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还是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景来看,教育公平始终都应该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
由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因此人们往往把教育公平理解为“教育机会均等”。总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致词中说:“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机会均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数量上实现教育公平);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质量上实现教育公平)。”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了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因此,从全国来看,“人人都能够接受教育”(在数量上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于是,第二个目标――“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质量上实现教育公平)成为区域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下图所示)
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目标的可行性评析
在公共政策中,手段的合理性与目标的合理性是紧密相关的。目标的合理性不仅包括价值取向的合理性,而且包括可行性,即目标的可实现程度,公共政策对手段的选择和设计都是建立在对目标可行性的信心之上的。目标的可行性是衡量公共政策手段、策略的一个重要参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施行总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政策目标不具备可行性,那么其实现的可能性就较小。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教育公平既是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又是民众的价值认同与心理体验,把公平化作为择校政策的目标无疑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当前,尽管“人人都能够接受教育”(在数量上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在一国范围内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该接受在质量方面大体相当的“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质量上实现教育公平),就我国国情而言,目前显然不可能,即使是在一省范围内也无法使这一理念付诸实施。我国教育资源上的配置失衡,导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拉大。以2007年为例,北京市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是2951.59元,上海市是2844.93元。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该项支出仅有283.34元;而位于西部的贵州省,生均公用经费仅有198.56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莱尹的“整体平等”理论,“不平等地分配可以平等化的资源,以祈求分配结果上的平等”才是最公平的资源分配方式,而上述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在教育资源上的投资却未能向人口占多数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倾斜,该做法刚好与“整体平等”模式背道而驰的。虽然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公民在享用公共物品上的平等性,但事实上,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却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义务教育公平的目标愈发难以实现。
三、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内容评析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就近入学、公办小学与初中严禁择校”。虽然政府强制推行该政策的出发点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教育公平状态,但由于学校发展水平差距和特色差异既不可能,又无必要完全消除,把“就近入学”与“反对择校”相结合的实际结果就必然导致一种在入学机会上由居住地差异形成的“空间特权”和“空间歧视”,损害了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目前政府强制推行“就近入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其实是混淆了其中对义务主体的规定,因而不足为凭。《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可见,在制定义务教育法律之初,“就近入学”就是对政府的义务性要求。按照法律上的通例,此项义务对于政府是强制性规范,对于受教育者却是选择性规范,即受教育者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就近入学”,然而,“公办小学与初中严禁择校”的政策规约恰恰剥夺了受教育者争取平等教育机会的权利。
总理曾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可见,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实施以“就近入学、公办小学与初中严禁择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式择校政策”其合理性与合法性是令人生疑的。
四、讨论
我党在十七大目标中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平等”成为各国共识和教育改革主题,在教育不平等问题还很突出的今天,我们无法拒绝对教育平等的追求;同时在教育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以及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同样无法抛弃对效率和优秀的选择和追求。因此,在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仍很不均衡的情况下,要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化进程就必须以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为中心,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健全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机制,提供多样化教育政策环境,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校选择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湘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与教育机会公平性研究.教育研究[J].2008,(3).
[2]蔡国英.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宁夏教育[J].2007,(1).
[3]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4]吴华.青羊区教育局“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案论证报告[R].
[5]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7]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5).
[8]曾天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刘杭玲.杭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M].杭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
[10]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高校范畴以内的英语教学,专业特性的技能培育,还存在各类弊病。依照新颖的科目流程,建构起了阶梯式架构之下的英语课程。采纳特有的微格方式,当成科目实训依托的必备手段。添加了原有的实训时间,采纳专家建构起来的评价组。阶梯式特性的专业课程,还应着力去发觉本土教材,创设新颖的科目思路。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育专业;阶梯式培养;课程设置
新课程特有的教学路径之下,英语专业原初的授课方式、创设的授课情境、课堂依托的评判方式,都被显著更替。素养层级很高的新颖人才,应当经由这一流程被培育出来。结合英语这一科目独有的属性,培育出适应特性的科目人才。为此,有必要明辨阶梯式范畴内的授课流程,创设衔接着的授课环节。
一、现有的设置弊病
1、学时应被变更
既有的科目设定,还没能添加关涉专业技能的特有培训。75%这一比值的同学,觉得教师技能这一分支课程,应在细分出来的第二学年被设定。从现状看,教师技能范畴内的课程,被设定在这一年度以内的下学期;直至第三学年,才设定关涉教学法这样的科目。拟定好的课程规划以内,并没能涵盖着实训授课。为此,应在平日以内的流程中,添加关涉实训的、关涉技能的这种课时。
2、缺失应有的评判方式
英语教育这一范畴的专业,应能掌握本源层级内的教师用语、平日授课之内的语法语音、书写依循的规则。这些根本认知,被划归成科目特有的基本功。然而,基本训练依托的流程,在平日之内的技能培训,没能确认独立特性的评判标准。英语教育依循的基本功,也缺失体系架构之下的这种评价。例如:综合范畴内的科目课程,涵盖着专门特性的书写授课。语音训练范畴内的课程,虽预设了专门特性的分支科目,却也没能建构起完备的评判框架。评价依凭的各类指标,缺失客观的特性。
3、脱节的弊病
专业拟定出来的课程设置,与市场范畴以内的就业水准,凸显出脱节的倾向。调研得来的样本以内,65%这一比值的同学,觉得没能审慎了解既有的新课标;课改指标接续的落实,也潜藏着各类漏洞。这样的弊病折射出:既有的课程设定,缺失明晰的课标解读。备课时段内,教师没能明辨设定好的侧重点、有着疑难特性的课程点。备课及关联着的讲授,也缺失应有的技能锻炼。
二、明辨根本规则
第一,拟定好的课程架构,应包含不定期态势下的技能调研。预设的调研内容,是多层级的市场需求、同学表征出来的技能水准。适当添加实训特性的课时,培育出高层级的授课技能。第二,拟定的科目体系,包含细分出来的各类课程。英语教育特有的分支课程,要凸显出互通及补充、彼此密切关联、带有阶梯特性的布设规律。第三,高校范畴内的课程设定,应当明辨深层级的市场规律。对地域以内的就业市场,开展常规态势下的调研。与各规模架构下的企业互通,并建构就业这样的关联。第四,灵活添加或缩减授课内涵。现今时段的岗位要求、多种架构下的职业能力,都会随同原初的市场变更,而凸显出不断更替这样的倾向。
三、创设新颖模式
1、阶梯架构下的设置
带有阶梯特性的课程框架,包含本源的专业认知、英语教学依托着的职业技能。如上的二者,应被同时注重。前两学年范畴内的授课,依循阶梯式框架以下的主线,分成惯常用到的专业课、延展出来的授课技能。最后学年这一时段中,要有序衔接两者;经由实训及实习,完善体系架构之下的职业能力。阶梯式架构之下的培育方式,添加了关涉技能的课时。专业范畴之内的英语课程,涵盖了本源特性的基础课、这种根基上的技能课。在这之中,基础课带有综合的特性,要严格依循给出来的学时。技能课应当更替旧有的培训途径,有序衔接起教学方式、后续时段的实践、关联着的微格。
2、立体框架之下的培训
微格教学依凭的手段,带有立体化的凸显特性。微格教学独有的优势,是规模偏小、涵盖着的内涵精致。它能促动能力层级的提升,表征着实践的倾向。技能型架构下的教师培育,应当依托这一手段。微格教学更替了旧有的授课途径,安设了多媒体,在多媒体协同之下,拓展原初的授课模式,并添加多样的容量。职业技能依循的培养流程,包含定期时段的见习流程、毕业时段内的实习。对如上流程的查验及督促,会助推实践成效的升高。校方应创设最优条件,联系周边这一区域以内的中小学、带有培训特性的机构,建构实训依托的基地。微格培训提快了变更的速度,创设立体化态势下的新颖设置。
3、评判依循的标准
技能依托的评价流程,应被渐渐变更。创设专家协同之下的评价组,对授课时段之内的气氛等,进行特有的评价。评价组范畴内的专家,都应配有某层级的对应职称。制备出明晰的评判机制、细节关涉的实施指标。依循细分出来的评价层级,给出精准的分数。这样做,同学就明辨了学年时段中的实践成效,有助于化解掉潜藏着的实践疑难。
四、结束语
阶梯式架构之下的课程,密切关联着细分出来的授课时段。专业特性的认知流程,与多层级之内的岗位技能,应当有着互通的关联。采纳有着新特性的实训方式,夯实本源的科目基础,并完成接续的岗位对接。阶梯式特有的培养路径,让同学具备这一科目的优势,适应未来时段内的多样岗位。依凭后续的查验流程,辨别出真正的成效性。伴随授课进展,应当随时调和既有的方案,着力予以完善。
作者:薛美玲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莉莉,常卫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阶梯式培养课程设置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3).
篇6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应用技术;产学研;企业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59-02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2013年跃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煤炭和石油占比高的能源消费结构引起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以及环境生态恶化等问题凸显。2014年11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目前,国内已设立了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庞大。然而,与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新能源产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急缺,制约着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1]。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再次重申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优先保证新一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2]。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新能源产业急需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这个任务将由高职院校承担。目前,高职院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一、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足的原因
1.新能源产业是承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经济力量,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基于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涉及领域广、技术更新快、产业调整快等特点[1],目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类专业的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
2.新能源类专业涉及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以及不同专业特色的体现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是目前开设新能源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目前类似专业大多是依托机电、电力、化工、核能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飞快的技术更新速度,让专业发展面临教师人才短缺、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学生就业的尴尬与人才需求的巨大两者并存。建立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调整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3.目前国内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般都是从事相关电力及自控行业转行而来的,其新能源专业背景不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也制约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职新能源类专业是新兴专业,是随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应用而产生。全国现有4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可见,基于对该行业背景的判断,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性选择。高等职业类院校承担着向新能源产业输送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但现有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法远落后于行业要求,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往往不能很快转变角色,满足不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
二、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培养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应立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为抓手,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实用性新能源应用技术高级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3]。
1.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深度校企合作。以校企共同体为平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面向行业群和岗位能力需要设置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3]。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锻炼,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生产性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产品开发研究等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以致用;教师在做中教,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实施“双带头人”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以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导师,为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
3.创造有机结合的、综合一体化的实训环境。通过打破专业壁垒,依托灵活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从单项技能到整条流水线操作训练的完整实训体系,营造综合科技环境,最终建立集合实训教学、生产、专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3-4]。
4.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发挥学校多专业的人才优势,师生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学校与企业实施专业知识、设施资源、科技成果共享的“无界化”管理,共生共荣,逐步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校园育人文化[5]。
三、企业工作站的教育模式的建立过程
建立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将企业产品融入实训课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为“产教融合”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搭建了平台。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载体,建立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试图通过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抓住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特征,建立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1.模块化,按照深度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理念,构建满足产业需求与企业发展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教育模块,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力求构建“以产定学”的教学体系。
2.标准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标准、岗位标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模块。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职业要求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又掌握企业一线正在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3.技能化,以新能源应用技术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调查新能源企业中新能源应用技术岗位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教、学、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5]。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培养。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企业工作站这种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模式,高职院校以模块化、标准化、技能化,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改革的成果如下:
1.在企业工作站,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突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学生在企业工作站实现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有助于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促进学生就业。这样培养出来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真正满足企业需求,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真正让学生、学校和企业均受益[6]。
2.通过企业工作站,专业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新能源专业教师既是普通老师又是企业的工程师,双重身份,教师在企业工作站,与企业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熟悉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等方面知识,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6-7]。学生在企业工作站是员工,要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要求工作,工作要有报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迅速提高,对企业标准、岗位标准、职业标准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3.通过企业工作站模式,进行专项课题教学和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现订单共培、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人才共育一套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另外,因为现有新能源人才非常紧缺,企业工作站可以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6,8]。
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为依据,结合新能源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以期适应我国新能源产业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模块化、标准化、技能化建设,培养企业与学校零距离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能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与新能源企业工作岗位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为我国高职院校探索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先进的理念与实际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珏.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人才,2010,(8):29-30.
[2]史丹.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态势[J].江南论坛,2010,(5):17-19.
[3]丁宏林,等.“亦工亦学,产学合一”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2):141-142.
[4]张馨月.产教融合:高校教改多样化办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4,3(7):75-78.
[5]许彩欣,赵然,张洪芬.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9-221.
[6]陈元高.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大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4):74-76.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摹仿练笔 拓展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68-01
《新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1]这就是说,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学以致用,阅读是“学”,习作是“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阅读与习作的乖离: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包含有丰富的阅读与习作的知识资源,其中,摹仿练笔、拓展练笔便是“读写结合”的最佳路径。
一、摹仿练笔
摹仿能力强是小学生特有的认知特征,“仿写”是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修辞风格,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摹仿练笔的主要方式有仿句式、仿段式、仿篇式。
(一)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修辞和造句的能力
一方面摹仿课文中关联词句式的典型用法,例如,“不但……而且……”“没有……只有……”等。另一方面,摹仿课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句、拟人句等。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修辞技巧。
(二)仿顺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顺序
仿顺序包括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例如,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摹仿文中的写作顺序撰写类似文章。
(三)仿结构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
例如,通过学习《盐的世界》所采用的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仿写习文。首先,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的结构方式。其次,为学生创设情境,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仿写。再次,请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拓展练笔
由于高年级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比低年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因而,拓展练笔更适合高年级学生采用。拓展练笔的主要形式包括补白类和扩写类,前者主要是补充语言、动作、场景等,后者主要是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等。
(一)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
有的课文重叙事、轻描写,为学生留有丰赡的想象余地。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拓展练笔。例如,课文《金钱的魔力》中描写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内心世界。教学结束时,为发挥学生想象力,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提问:“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又能够训练学生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
(二)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
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且词汇丰富,教师在要求学生熟读熟记之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并进行拓展。例如,课文《蝴蝶王国》用形象生动且富有音韵的文学语言,描绘了宝岛台湾蝴蝶谷初春时节的瑰丽景色。阅读之后,学生深深地被优美的意境所吸引,陶醉不已,好似真的进入了“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 “五彩缤纷的彩蝶谷”。此时此刻,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笔,或描写蝶群嬉戏枝头,或描写双碟萦绕花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续写练笔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叙事性课文具有浓厚的兴趣。有的课文叙事性强,但结局意犹未尽,耐人把玩。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续写故事,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后可以写《乌鸦被狐狸耍了之后》;在学习《普罗米修斯》后,让学生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等。总之,续写练笔非但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反而会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可以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有机统一。
(四)引进课外读物,进行拓展练笔
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将课堂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例如,学习课文《负荆请罪》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渊源;学习课文《海伦・凯勒》后,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引导学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极端环境中生命的延展魅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除继续进行摹仿练笔和拓展练笔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将训练重点由培养想象力转移到发展形象思维、丰富文学语言、掌握修辞技巧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针对课文中的情节、对话、场景合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补充、续写、改写等训练。例如,学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李白为什么为孟浩然送行?两位文学家在黄鹤楼离别时会说些什么?看孤帆远离,李白的心境如何?学生受到启发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典诗歌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优美。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善于捕捉机遇,为学生架起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桥梁。从阅读到写作,以写作促阅读,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方是教师与学生实现多元对话的平台,方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之最佳途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2]
【参考文献】
篇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实施策略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
1.教师缺乏理论基础
小学教育阶段,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大多教师并不具备较高学历。在参加工作后,能深入学习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中,他们多是依据自身长期的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而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化的教学理论,教师知之甚少,对于差异教学相关理论的了解更是极为缺乏。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接受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教师皆深有体会,但是这也仅限于认识而已,并没有真正在教学中予以重视,且他们普遍认为,差异教学相关理论并不能为教学实践产生有利作用,这种观点的形成就导致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并未深入到教学过程中。
2.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
在课堂前期准备中,教师除了必要的课堂内容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形成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等,才能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准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效果。然而,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以及教师有限的精力,这样就导致教师不管是备课还是教学中,都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一定把握之外,在其他方面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3.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小学语文具有灵活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还需要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而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除了需要具有上述能力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差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差异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及课堂的不稳定性时,通常都会手足无措,无法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1)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的关注十分有必要。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能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再进一步展开丰富性、多样化的教学环节,但是从实质上来讲,教师的这些行为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仅属于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此差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这一情况,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小学语文教学定期进行系统化学习,以加深教师对差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确保差异教学的顺利、有效实施。
(2)组织教师进行定期交流
在定期举办的交流活动中,使教师互相吸取各自在教学中的优点,并及时自身改进不足。还可以在交流中,就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疑惑,进行针对性探讨,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共同认识。
2.全面收集学生信息
(1)深入观察
①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
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程度的观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积极思考问题。
②学生的课堂交往状态
学生正常交往的前提是民主、和谐及平等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在此环境下,自身状态最为放松和自然,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交往状态的观察,有利于对学生形成最真实的认识和了解。
③学生的课堂思维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学生积极思维状态的保持,而课堂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状态得以保持的最佳推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观察,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2)多方沟通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体会等的关注十分重要。一方面,教师想要对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充分地了解,加强对学生的交流、沟通很有必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听取学生关于课堂教学的相关建议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家庭差异的直接影响,因此教师想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除了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外,还应对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对学生形成全方面、多角度的认识和了解。
3.实施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多样化差异,教师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共同进步和发展,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这是差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展开的关键之处。因此,为了提高差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化的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分层。在差异教学中的分层只是暂时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随时调整。
4.及时的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自身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对课堂准备、课堂活动等的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有助于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差异教学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一群差异性多样的学生,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皆有不同的思想及看法,因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能必须面对各种突况,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不足、缺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还能确保问题再次出现时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自身差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在小学语文中实施差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理论基础、对学生了解不足以及教学水平有限等,其成效也并不明显。本文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出发,就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几点看法,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加强对差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通过科学教学方法的采用,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差异教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笔者相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朝选.浅析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J\].学周刊,2013,(5).
\[2\]陈小映.小学语文之差异教学探讨\[J\].山西青年,2013,(3).
篇9
一、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组12名同学接到海棠中学的通知,我组12名同学被分到初一、初二共12个班级。接到各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后,同学们在校认真备课,结合课本的知识和参考资料准备自己的教案。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就全组讨论解决。个人粗略准备好教案后就开始全组的试讲。每位同学都很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试讲和点评中来。每位同学都试讲三次以上,教案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大家都觉得大家的试讲问题不大时就请指导老师来为我们点评。由于比较晚接到课程安排,所以有些同学的试讲时间推迟到下星期的晚上。老师很配合我们的时间,每次都点出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缺点。使每位同学的教学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全组同学都感激曹老师。本周星期四,我组同学和地理专业、政治专业的实习生以及各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参加见面会,各同学认识了自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原任老师。了解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和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组12名同学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之后是实习时间,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准时准确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实习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并邀请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点评,力求让教学内容完美。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都至少上了2节课,我们每位实习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班主任工作计划,课外活动开展计划,班主任工作记录等。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第一、同学们对中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大致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三、同学们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水平。
第五、了解中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所在和掌握程度。
三、实习建议
以下是同学们实习归来后的几条建议: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师范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自成为师范生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2、到实习学校后,争取多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吸取在职老师的教学优点,为自己的课堂授课添加优质元素。
篇10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预习;课堂学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43-01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我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学习方法不能很好的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语文课上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够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老师把频繁的提问、繁琐的讲解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更忽视引导学生画、注、批等自学活动。我们教师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提问题,学生要回答问题,就一定会有思考。表面上看,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问题在于,老师所提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有些所谓的问题,答案就印在书页上,学生需要做的不是思考,而是寻找;有些问题,是为问题而问题,与学生当前阅读的主题无关,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思考,但这种思考反而打乱了当前阅读所需的逻辑程序,破坏了主题思考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养成了读书不动笔也不动脑的坏习惯,而且对课堂活动也不够感兴趣,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在一次外出课中,一位老师的批注式阅读引起了我对自己语文教学的反思,并将这种教学方式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运用,效果还不错。
1.在预习中学会运用批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实践中先从最基本的预习做起。我要求我的学生在预习时一定要圈画出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凡是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写上注释。凡是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凡是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画上波浪线,等等。读到不懂处可以将问题标记在旁边,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和与同学共同探讨,这样课堂上他们的目的就明确多了,课堂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2.课堂学习中展示风采
我在三课活动教学的《颐和园》一课是我第一次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围绕"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个过渡句展开提问,"他们经过那三处景物?"之后我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它的特点是什么?昆明湖有哪些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站在哪些方向所看到的的景色最美?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批注,写上你的答案。几分钟后,学生写完了,开始汇报交流,学生都能思维清晰的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不但让我震惊,也让听课的老师为孩子的表现点赞。我不得不承认课堂是学生的,不断的惊喜在等着我们。这节课之后,我力图在每节课中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行批注式阅读,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任他们在书中遨游。
教学《观潮》一课时,学生的精彩批注令我至今难忘。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读完了课文,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学生纷纷拿出笔圈画出自己的见解。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读了课文,说一说?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读完了课文,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现在,我仍然在尝试这种阅读方式,既避免了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又使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轻轻松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阅读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
农村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课外阅读量极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鼓励孩子每人带来一本课外书,加上我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并以各种方式鼓励孩子进行阅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我又引导孩子在书中写出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心有所感,笔墨追录",这样才能读得深刻,读得有价值。为了落实我的要求,方便我的督促检查,我在每年放寒暑假前就告诉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
总之,在开展批注式阅读的一年多来,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班级的阅读氛围浓厚了,课堂上学生思想集中,情绪饱满,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交流时乐于表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妙语连珠……为了这精彩,让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与实践,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思考,跨越新高度,让我们的课堂更具特色,更有魅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逐步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逐渐提高,我的语文教学质量也有了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行有效,值得我继续使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研究批注式阅读,使它更多更好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杨凤《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