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8: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宽口径、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备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从客观上要求从事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全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获得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难免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能力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工程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更积极且高效,对于每一位即将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性质,总结了工程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挂职锻炼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若干建议。
二、企业挂职锻炼注意事项
(一)挂职锻炼岗位要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是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的,即必须是有意义的挂职锻炼,有益于提高中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调查总结实际产、学、研的需求,以便合理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挂职锻炼的岗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岗位工作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或专业本身展开。这样挂职锻炼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有益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并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2.岗位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或能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换言之,从事较为简单或常规意义的岗位挂职锻炼于教师本人及企业均无多大意义,而能参与技术研发亦或是能发现技术难点,针对核心技术问题或技能难题等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挂职锻炼的真正目的。
3.岗位工作内容必须与学院专业发展相结合。即便是同一专业,每个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亦各有不同,而企业的主流需求在哪里?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挂职锻炼的岗位选取中,岗位工作内容不一定与学院专业完全对口,但是应该尽量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进行岗位选择,以便挂职锻炼的教师能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二)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
笔者这次挂职锻炼主要利用的是暑假,但是也包括前期结课后的一段在校时间,此期间本人还负责了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应挂职企业工作的需要,笔者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但是为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正常完成,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远程视频为主(频次较多),尽管如此,个人发现这样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对于小部分比较懒散的学生仍显不足。
因此,挂职锻炼时一定要处理好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工作,且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学校师资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脱产挂职或者利用暑假时间挂职,或同一企业至少有两名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这样在时间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轮流进行脱产挂职锻炼。
(三)及时总结,转化身份
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一方面作为企业挂职锻炼人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因此,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与身份转化。
及时总结,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围绕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首先,总结、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的专业技术,并归纳企业实际采用的技术或方法与书本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筛选、吸收其中较为新颖、实用或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地、批判地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再次,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需求,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转化身份,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兼顾企业利益,杜绝在企业中“搞特殊”、“走过场”,或“瞧不起”企业普通员工,或过分“巴结”企业领导,对企业交代的合理任务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必要时要与企业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不耻下问”,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改进措施与办法,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派予的不合理任务可以委婉回绝。
三、挂职锻炼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本人这次企业挂职锻炼是在学院领导牵头、具体教师负责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挂职企业也是交通与物流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即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实习锻炼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此次企业挂职锻炼虽已结束,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尽管如此,但此过程中也暴露了锻炼的教师及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让我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一)若干问题
首先,此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和不同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如在给政府官员做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汇报要点和技巧不足的问题,如在实际考评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等;其次,此过程让我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在本次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关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弱的问题,如学生面对企业要求加班工作表现出来的不满、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不细心以及处事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等;再次,此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够强硬,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散漫的习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刻板,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上手较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若干建议
1.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外,他本身也是社会一员,因此,除了会上课、搞科研外,还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除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还应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专业教师,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专业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并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或是丰富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以及内容,尽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应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监督、检查学生关于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不应只注重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检验学生检索知识的能力,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作业,可检验其对于word的使用情况和论文格式编辑的能力,或是对于某些可以用专业软件快速完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最快捷的方法,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严慈相济,但在某些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3.智育与德育并重。尽管大学生阶段的德智体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的开放的特性,使得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更容易受影响,其在做事、处事方面的态度和习惯上容易步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此方面仍要加强教育,时时提醒,并要采用正确、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篇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强调,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创建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素质教师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1.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大多会计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经验,特别是高学历新教师的引进,多是应届毕业生,使专业师资队伍逐渐趋向学历化,年轻化。虽然各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方式安排部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研究等活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仍然提高不快,实践能力仍很欠缺。
2.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较快,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师生比拉大,同时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加大,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去挂职调研,企业一线的实务更新很难及时带到实践教学中,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偏少
专兼结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近几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实践专家,由于机制、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聘用兼职教师人数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行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脊梁、专兼结合为重点”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双师”素质良好、“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
(一)专业带头人建设及培养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及专业师资队伍的“领头羊”,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是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培训,到国家级示范校参观考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到企业、行业一线财会部门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理念先进,行业企业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较强,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会计类专业师资队伍的领军人物,使专业带头人真正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开拓者。
(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
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从现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中选拔教育理念先进、创新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培养成为骨干教师。通过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培训、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会议,到企业行业一线兼职锻炼,使其成为教学、科研能力出色,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会计类专业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使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脊梁。
(三)“具有会计师”素质教师的建设及培养
“双师”素质培养即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使其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需求动向,不断掌握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发展变化,以适应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1.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一是对技术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二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对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2.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特别对新教师,由学院提供挂职锻炼企业,由学校和人事部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由人事部门跟踪挂职学习情况,随时检查到岗情况,定期走访新教师挂职锻炼企业,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了解新教师挂职学习情况,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新教师转正,入编及确定岗位的重要依据。
3.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经学院批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所需的时间,为了更有效地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其所创造经济效益的多少由学院进行表彰,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
4.校企联合进行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5.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技术讲解。
通过上述方式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使其“既能教,又能做”,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
专兼结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积极聘请一批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精通实践操作技术,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懂技术,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了解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这些能力是现有专业教师所欠缺的,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使专兼结合的比例达到11。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高职院校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及培养中的突出问题,提高认识,使会计类专业努力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脊梁、‘双师’素质为重点”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篇3
培训方法不应存在于培训师的喜好之中,而要基于学员的学习需求,顾及学员所在学校发展需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结合培训内容类型探寻培训模式。
(一)以例释理
同伴的经验能增加学员对新知的认可度。培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新知识、新观点的传授,比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教学方式更利于让学员接受。培训教师做为引导者,给出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自主合作探讨,通过思维碰撞,共同寻求知识新规律,并在学员讨论基础上引导其总结新知、完善体系、上升理论。以例释理学习方式的起点是学员自我分析、自我探寻、自我推理,终点是学员自我归纳、自我寻求结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其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创新人格的生成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以研促学
让同一层次、同一类别,并有统一观点、统一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能使培训时间更灵活、培训内容更深入、培训结果更实效。在培训中,课题研究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受训者在任务中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培训任务必须通过正式的结题程序,结题的压力促使学员不得不对原有的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重组知识,以便得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新观点。做为课题参与者,将课题成果在实践教学中验证、运用推广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验证的过程就是学员自觉将成果内化的过程。
(三)以境启智
有效学习需要学员“听、看、做”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让理论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训练和验证。在各级有关职业教师培训文件中,均要求培训学员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但在现实职师培训中,企业对职师培训积极性不高,高校和企业培训目的脱节。创建模拟现代企业,将企业要素融入模拟企业平台,是现代职业教师培训模式探究的新突破。职业教师在培训中可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感知企业文化,熟知企业知识,强化企业技能,树立企业意识,预知企业发展。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建成的全国首家高仿真先进制造模拟工厂,完全能满足职业教师了解现代工厂所有管理、生产要素,使培训不需要依托企业就能达到以境启智的效果。
(四)以用促变
在职教培训中,承接产品加工,参与企业开发项目、企业托管、顶岗挂职等形式能使教师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提高。在实际运用中感知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经验,不仅训练了职业教师熟知企业各种技能,还在职业教师过硬的技能基础上训练其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企业需求。
(五)以终为始
培训除了关注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外,更深层次目标是强调学员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工、内化提升并转化为工作方式。终极目标是学员的行为改变影响到所在学校及单位同事,并在一定程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同事工作方式产生改变。因此,培训结束是学员学习成果内化的开始;是学员将知识转化,付诸行动的开始;是学员所在学校教学改革转折点的开始。
二、总结
篇4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将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那时,估计每年将有1.3亿游客前往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假日经济”、“入世”、“申奥”等积极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旺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从事旅游专业教育一线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在校外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更为重要,他们的职业能力是学生校外实习顺利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研究思路
目前关于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有人认为,强调系统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有的认为,教师实习指导,由一般性指导向为实习生提供准确、及时、全方位指导转变[2],还有的谈到了优化“双师”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实战”能力[3]以及教师应具备专业企业实践能力如:拥有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定期深入企业管理或服务,挂职学习等[4];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5]。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开拓了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视野,并对高等旅游院校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有了初步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以上的研究着重于研究酒店实习生为主,人才培养模式等,附带介绍了一些指导教师的研究内容,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全面研究仍然较少,而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三、目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的问题
在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期间,学院(尤其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是取决于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而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对于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能力一般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在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在空间上的延伸,场景的改变,由教室转变到企业,指导的环境在企业,指导的对象是实习生,接触的人员是企业人员,这是一种较大的变化;而学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来到企业这样一个大的复杂的环境中,从在校生变成了实习生的角色的转变,学生自身的转变也是很大的。要使实习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综合素质提升,指导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如何使实习生在实习中真正有所收获,除了酒店和他自身以外,对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专业知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学院派出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是班主任、辅导教师或学院的富余人员,根本就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可以,但是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的帮助很小;另一方面即使学院派出的是专业教师,但大部分专业教师也没在企业做过,学院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到学校来教学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就是书本知识,尽管在企业可能有过短暂的实习,但学得不扎实并且和实际联系不紧密,关键问题是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到了企业实际应用时已经落后于发展了。
2.实践技能不足。旅游类专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导游专业导游的讲解能力和带团协调能力;酒店专业的前厅、客房的服务能力、餐饮服务的能力等,都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而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没在企业做过,理论知识还有一套,可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不是看看书就能解决的,若指导教师对旅游类实践技能知之甚少,酒店岗位操作一窍不通,则对整个实习工作是无益的。目前“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是比较缺乏的。
(二)综合素质欠缺
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学院这样相对单一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接触的对象是教师或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很复杂,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并不高。而实习时面对的是社会,不同类型的企业:旅游社、旅游公司、景区、酒店和餐饮店等企业;不同的部门: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的人:企业的经理、主管、领班和一线服务人员、各种类型的客人;因为是服务行业,很多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学院与酒店、实习生之间关系的处理等,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需要指导教师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若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会使很多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三)实习制度不完善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实习制度是顺利完成校外实习的重要保证。管用、可行和有效是校外实习制度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实习情况的进展,针对一些在实习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也要不断修订,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使之切实可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活动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经验不足、领导重视程度、各方协调等,实习制度建设很不完善,形同虚设。有的学院由教师将实习生带到实习企业后,教师就返校了;还有的实习生在实习企业出现问题了,学院才出面来解决。实习指导教师形同虚设,根本就没在企业工作,也没有管理学生。由此可以想象实习生在企业的感受,这是目前一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在企业就是廉价劳动力,对实习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针对上述诸多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
1.挂职锻炼。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具有理论转化和技术转化的能力,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校企结合,教研结合。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由于理论实践阶段是在酒店进行,是专业指导教师接触行业、了解行业、积累行业经验的好机会,学校方面应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跟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以带队教师的身份管理学生,一方面以学员的身份向酒店的资深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取经。这无疑是专业指导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行业管理经验的良机,从而可以解决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经验先天不足的问题[5]。学院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在酒店挂职锻炼,要求指导教师在酒店的具体岗位任职,做具体的事情,学习酒店的管理及运营,如挂职前厅部主管、客房部领班或经理助理等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一直要深入酒店,和实习生、酒店方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对指导教师是一次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可为酒店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教师亲自在酒店具体岗位工作,给实习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不懂的专业问题可以进行现场解答,针对酒店方管理与相关岗位工作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学生工作轮岗的问题、酒店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等,以此提高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挂职锻炼不仅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指导教师,就如同质量上乘的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很多工作事半功倍。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和实习带队教师经常沟通,卓有成效地完成实习任务。近几年来学院已连续派出11名中青年教师分别到各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其中在酒店挂职锻炼的有6人,分别在宜昌的均瑶大酒店、葛州坝宾馆、桃花岭饭店、义乌国际大厦、东阳海德建国大酒店、杭州君澜大酒店等酒店,这些酒店为五星级或四星级酒店,企业文化深厚,酒店管理规范。挂职教师在酒店得到了锻炼,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长足的进步。
2.开展培训进修、传帮带及各类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单纯以专业技能作为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学院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到旅游类院校进行培训、进修和参观学习,如湖北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请相关酒店业的专家来学院培训讲座,如中国葛洲坝集团上海葛洲坝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鲁海、湖北大学的马勇教授、宜昌桃花岭饭店的总经理鲍希安等;“师徒帮带”;酒店主管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带;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说课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辅导学生参加酒店类技能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在2011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学院参赛的二名选手分别获中式铺床项目二等奖和中餐摆台项目优胜奖。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工作作风过硬、沟通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80%是“双师型”教师。
篇5
同一般普通本科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由于企业经营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旅游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1.1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为目标。因此,专业的建设必须在培养计划、实习实训计划、教材开发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就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未来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1.2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本科院校对于专业教师提出“双师”素质的要求。是指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行业资格证证书素质的教师团队。与企业加强合作,也为老师提供了去企业学习的机会。打造双师队伍团队,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来学校担任课程的授课教师,引入企业经营的案例和最前沿的知识,提升上课的效果。
1.3 校企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从事实习工作,对于工作的内容会有着更加真实的认知,企业的实习工作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通过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或者组织能力等。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之前的实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1.4 校企合作有利于降低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已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在招聘、培训新员工方面花费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资金。但如果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招聘、培训、了解的过程。有远见的企业会在学生在校的过程中,将企业理念、经营风格融入教学,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相吻合。学生毕业后直接留用可以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措施
学校虽然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在实际的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的相应管理措施缺乏,实践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学生的考核指标模糊,经费的保障机制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目的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服务企业能力不强
高校在教师招聘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现在基本要求博士。而旅游教育对于师资的行业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这就存在一个矛盾,高学历师资与专业要求不匹配,而那些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由于学历不高而被拒之门外。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对于服务企业的支撑就变的较小,这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3 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度低,实习效果较差
由于学生平时上课缺乏具体的工作环境,实际的操作技能不高,在企业实习只能从事最基础的工作,甚至是重复劳动,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实习期还不到就提前离开岗位的情况,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一定影响,也对后续的校企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2.4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与学校合作一般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在学生中发现并储备对其有用的人才;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能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是让实习生参加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或宣传、推销其产品,降低相应的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对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刚去企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使得他们不满而离开。对于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较高的流失率,这就降低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3 校企合作路径探讨
3.1 职业方向引导和职业兴趣培养
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在入学之初,我专业邀请了行业的资深人士来对学生进行关于企业运营、工作内容、岗位及素质要求的宣讲,让学生对于所选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同时,又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参观,通过参观、听讲座、与企业员工座谈等方式增强对于企业的认识。有了职业意识学生才会有进入旅游业的动力。
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职业分析导入,同时安排根据不同的学期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旅游行业是服务人的行业,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降低其心理预期。通过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任何的管理岗位都应该有基层服务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职业认同。
3.2 共同制订培养计划
首先学校要连同企业进行用人需求的社会调研,调研的范围要包含到旅行社(传统旅行社和旅游电商企业),旅游酒店和企业相关的旅游企业。调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确定自己的专业定位。天华学院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将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为涉外旅游方向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本专业核心能力的总结,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岗位工作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配置课程,将课程体系完全与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结合起来,并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方向的培养计划就邀请了行业专家一起设计,注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清晰易于操作。
3.3 共同设计实习实训体系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识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实践—顶岗实践”的逐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3.3.1 认知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为期一周。实践的重点是对行业有初步的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有着初步的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除参观、考察,还在假期(一般为暑假)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满意度调查实习等。
3.3.2 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为了配合导游资格证的考取,安排在第三学期。第六周至第十周。主要利用校内实验室,如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同时还有校园模拟导览,我校的文化长廊是学校建设的一大特色,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课程都可以以文化长廊的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在此上课。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同时也在人民广场、外滩、豫园、龙华东方明珠等校外景区上课。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于学生的讲解能力发挥有提升作用。
3.3.3 专业实践
我校旅游专业实践目前主要有两块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线路设计工作、销售工作和签证工作等;二是旅游电商企业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和产品、页面设计技巧及客服工作等。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是半年,安排轮岗。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为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3.3.4 研究实践
研究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选题来源两个思路:一是来自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用性课题,二是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实地考察、调研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调研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拓宽了学习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这一环节。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5 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参加了不同层级的校内外的实训,走上工作岗位,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工作,参与企业的经营。在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之间切换,为未来快速进入职场做准备。
3.4 师资队伍建设
3.4.1 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一个学校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专业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师资队伍更是重中之重。鉴于学校现有教师都是由本科直接继续修读硕士学历,企业经验较少,因为教师的赴企业挂职锻炼至关重要。笔者曾经对于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短期挂职对企业贡献较小,企业不太欢迎。因此,要解决此问题,一个方法延长教师的挂职锻炼时间,即每个教师至少一年的挂职锻炼期。同时,在教师挂职锻炼之初,应订立详尽的计划,为挂职锻炼进行良好的规划,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学校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专业的老师轮流赴企业挂职锻炼,打造具备旅游新知识、新理念的教学团队。
3.4.2 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由于企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对于旅游业的最前沿有着很强的职业敏感。邀请其来学校担任课程讲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设计实习实训方案。对于学校的专业提升也大有裨益。目前,我校旅游专业已经邀请携程的人力资源总监、潘博公司的运营人员、金棕榈的产品相关资深人员来授课,为我专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3.5 合作编写系列教材、讲义
目前,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方向已经与携程国际旅行社、景域集团、上海潘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的教材研发。预计在2017-2018年完成的书目有:《旅游电商概论》《旅游网站设计》《旅游电商运营》《旅游电商客户服务》《旅游产品》《网络营销》和《大数据分析》。书本中会结合最新的业态,融入大量的案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不仅仅包括理论的教材,还包括了实践指导教材。旅游管理实践指导教材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应贴近旅游行业实际,注重行业操作规范,邀请行业资深人士设计全真的训练环境。将旅游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在编写体例上体现实践教材的特点,要有清晰的、可行的实训目标,有着可行的操作流程,最后还需要有详尽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训环节,达到应该有的操作技能。
3.6 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 多媒体教学模式; 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50-001
一、背景
网络多媒体呈现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能有效地提供同母语习得相似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网络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职外语教学,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弊端频频出现在外语课堂。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员,学生只专注于多媒体的图片而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无从对知识进行整合吸收。
在多媒体语言教室里,老师不是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放映员,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多媒体教学的全称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这表明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辅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它只是英语教师的好助手,在课堂上是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要削弱和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教师的素质能力
1.知识能力
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一些教学法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语言水平高的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要鼓励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形象性的呈现方式激发语言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英语的兴趣。
2.应用技术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技术,还要对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特点有整体的了解。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因特网筛选教学资源,将网络资源灵活的嵌入英语课堂,在信息时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还要做大量的查找、筛选、编辑、整合工作,以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多方面全方位的呈现教学资源。
其次,教师要避免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过大,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输入超负荷,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避免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列出,这样会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加快单位时间输出的信息量,从而影响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检索、理解和建构。
第三,教师要积极参加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进修,以期能够掌握先进的多媒体运用技术,具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更娴熟的课堂讲解艺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用恰当得体的网络信息和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软件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
3.科研能力
任何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学实践也不例外。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是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方法不灵活的,教学效果不显著的。教师需要在课后对教学活动进行课堂小结和思考,查阅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研发现最直接的来源。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这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教师在思考和研究过程中,对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深入认识和把握构成了教师科研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在客观上促进了科研的发展。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大学教育必须处在时代知识发展的前沿,否则人才培养质量便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科研便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学习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能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及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何秀峰,2007)。因此,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科研解决问题,使教学成为科研的研究对象,使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要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产学研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是现代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定向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高职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需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只有真正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教师才可以贯彻“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企业所需要的实用英语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提高课堂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协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有前瞻性的驾驭多媒体语言课堂,实现高职外语和企业“零距离”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选择实用的输入材料,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总结
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有效开展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技术水平,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和挂职锻炼的实践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何秀峰.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罗湘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3]陈葆.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篇7
高校创业指导实践存在以下若干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行、学生创业视野受限、学生对创业政策敏感度较低、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认可度低、成效低下
高校创业指导实践活动常常会遇到政策波动、风险变异、形势不可控、成功个案不可模式化等诸多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又重灌输轻思维、重静态轻动态、重教材轻学生、重智商轻情商留率低下,依据Dale(1946)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单向讲课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最低,两周后知识保留率仅约为5%,而参与式(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实践联系)的两周后的平均保持率可达90%以上。
(二)学生受专业思维限制,视野不够开阔
国内高校一般入学时即细分专业类型,以此来打造学生的专业思维惯性,这对于常规决策和例行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需要非常规决策思维的创业实践中,专业思维惯性却会产生消极作用,因为创新思维容易受制于专业思维惯性,而创新思维又是创业的必备条件。在创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和创业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受思维惯性左右,禁锢于自己的专业思维模式、专业特征和知识结构中,容易出现思路阻塞、思域狭隘、视野狭窄等情况,从而导致对创业的理解不够全面、决策不够大胆创新,无法迸发出创业的激情和火花。
(三)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敏感度较低
国家创业政策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尤为敏感。及时关注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各种融资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是创业大学生必备的行为意识之一,同时也是是高校创业指导的重要内容[2]。要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及时甄选重要资讯、判别失真资讯以及把握有利资讯。学生若得不到正确的创业政策指导、或者没有形成自主性行为的话,就会缺乏对国家创业政策的及时跟踪和迅速反应,容易失去利用好外部政策优势的机会,从而导致创业的良机擦身而过,创业激情严重受挫。例如笔者曾指导一个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专利的学生团队创业,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方面,笔者曾建议学生团队同时开发和攻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过在具体创业实践中,学生团队在市场战略中剔除了国外市场,原因是他们认为国外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了放弃。这就是学生对创业政策环境敏感度较低的典型表现。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作者简介] 曾杰豪(1982-),男,广东信宜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创业教研室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
国家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力调整外贸增长方式,改变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走出去”战略,特别对于国内自主研发技术高新产品的出口、境外投资设厂生产,有更加实惠和宽松的政策扶持。而国际上,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重压之下,世界经济的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国期望尽快摆脱危机的阴霾,而解决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充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提高国民就业率,恢复国民信心,因此各国也纷纷出台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期解决国内充分就业问题,以提振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把国际市场纳入创业视野,从而大胆创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条腿平衡走路的思路,这就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保持对国家创业政策高度敏感的素质,更是我们创业指导者必须具备的核心教育思路。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结构是基于学校教师引入机制与评估体系共同起作用形成的,因此高校在引进创业指导教师时,通常采用职称、学历、技能证书等传统标准进行遴选,而不看重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际创业经验,这样容易导致没创业经验的空谈创业、脱离企业多年的旧说创业等现象的出现。据麦可思不完全统计(统计节点为2012年),在抽查的广东省38所高校中,一共有178名创业指导教师,其中55.62%完全没有企业工作或创业的经历(即教师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91.01%从事高校工作后超过三年没有继续更新企业创业信息,70.22%授课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这暴露出我们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由此产生诸多弊端:缺乏动态创业形势解读、缺乏有血有肉的真实创业体会、缺乏切合实际的创业指导思维。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难以打动学生,更提不上有成效的指导。
二、提高“创业指导”教学实效的可行性措施
针对高校创业指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问题。
(一)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设计创业指导课程
Hayward和Deward先后在1905年和1956年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O’Sullivan 2003),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专家退化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或帮助者[3]。该方法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让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把学习转变成学生喜欢去做、想做、甚至着迷去做的事情,把权力转移到学生手里,鼓励并支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整个学的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学生放到主动位置与核心位置,高度融合创业创新最新实践,有机结合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实际操作活动法、模仿法进行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
在实践过程中,推行&ldquo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对学生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养成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年来,学生的课程反馈和毕业后创业就业跟踪反馈反映出,同学们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普通持高度肯定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思维更为开放、视野更为开阔、敢于大胆突破常规,而且还推动着教材设计更具趣味性、课堂更具活力、课程体系更为丰富并具有柔性,学生与教师的同步度明显提升,还促使着创业创新课程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发展当中。不过,全新的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学改革,一方面要挑战先行教育者树立起来的权威,一方面也要顾虑课程颠覆性改革带来的各种后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循序前进,逐步实施,不断更新课程设计,不断去反馈印证改革成效。
(二)创建伙伴学习分享平台
伙伴之间相互学习、分享、互助,可以交换学习体验和心得,可以推动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扩大学习成果[4]。创建伙伴学习分享平台,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轮转分享、网络QQ群、微信群等具体形式开展,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巩固教学效果,更能实现课堂延伸,从学生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积极地扩大教学目的的范围,能引发创业指导的结果呈现“百家争鸣,万法归宗”的良好局面,即学生的收获和成才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和方向,但是由于伙伴之间的相互弥补和修正,学生们发展的大方向不会离开教师的预期。同时,创业指导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类型,对比归类,最好综合几种情况向学生们总结,或者可以让学生们交换不同体验和收获,让他们自己体会不同角度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讨论、头脑风暴、甚至争论,不过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创业思维的开拓,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对创业技巧的掌握[5]。
(三)实现创业政策的及时交流和信息交换
除了在不同场合不同途径去强调主动掌握创业政策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如官方网络、专业论坛等,引导并整合准备创业者、创业进行中者以及创业过渡完毕者到共同开放的平台,自由或者定向定题地开展信息互通交换活动,从而实现对政策的及时了解和充分利用。
(四)构建多元化实战型指导队伍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当今高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构成存在问题,但受制于招聘制度与高校评估体系的条条框框,短期内不能做出明显的队伍重构,不过在校企合作日趋频繁和成熟的大环境下,我们已经摸索出两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称为“走出去,请进来”措施,在此可供借鉴。
1. 实行“教师企业锻炼制”
创业指导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企业、不能僵化死板、不能固步自封,因此,不少高校建立起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奖惩激励,提供良好的契机给教师们到企业里面动态学习,参与创业创新项目,参与企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从而实现跟上行业企业发展步伐,及时了解政治经济形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更新知识系统、创业创新思维、工作方式,反哺创业指导工作[6]。一些参与到企业锻炼的教师普遍反映挂职后照本宣科的授课大幅度减少,课堂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学生认可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
不过教师到企业挂职的过程管理和效果检测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帮助教师确实有效地在企业落地,协同企业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跟踪帮扶,解决挂职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进行挂职锻炼成效的即时性效果检测,即检测教师锻炼的具体成果;如何进行挂职锻炼的持续性效果检测,即检测锻炼成果在创业指导中的呈现、转化及提升;如何进行广泛性检测,对学生日后创业创新的后续影响等等。
2. 实行“企业导师引入制”
企业创业导师是指富有创业实战经历的企业创业者受聘于高校,作为高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补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沙龙、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甚至是真正创业项目的参与机会,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案例和真实的创业实战训练,即可以提供创业企业的第一线观摩或实践实训,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创业方案到企业进行实战检验。企业创业导师的来源,既可以从成功或失败的创业者邀请,也可以从见证或亲历创业的往届毕业生中遴选聘请。
经过实践,企业创业导师的引入产生了若干影响:一、创业者真实的经历和工作场景会给学生们产生极大的冲击,成为正面激励的有效措施;二、创业者来自实战的实用经验一定程度可以借鉴,可以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三、有利于揭开创业神秘的面纱,更清楚看到创业的游戏规则和真实情形;四、及时检验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情况,及时补充指导体系,如何评估与跟踪其成效,这些问题亟需我们不断思考完善,以推动企业创业导师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总之,创业指导实践道路上,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将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应基于国情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对症下药、开拓创新,才能有效推动高校创业实践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权,林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8):167
[2] 叶晖,张孟超.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11.
[3] 姜浩,芮燕萍.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39--441.
篇8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高职EOP 教育已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必要部分。基于高职EOP 教育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型的七大途径。
关键词 :高职EGP;教师高职EOP;跟班学习;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91-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来东慧(1968-),女,浙江桐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师发展。
一、什么是EOP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GP)而言的,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目的是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SP)可分为两个大类: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
学术英语(EAP)的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讲座、用英语记笔记、阅读英语文献、撰写英语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讨论的能力。而行业英语(EOP),即English forOccupation Purpose,其教学则侧重训练学生在特定专业或行业(如医学、法律、航空、旅游等)中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二、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经30 多年,随着内部条件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的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要时刻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要让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确实与其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2010 年,教育部“教指委”的《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项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通用英语教师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理解和使用能力,更需要掌握与授课对象所修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与该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于是,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成为一种必要。
三、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途径
(一)高职EOP 教师应具有的教学知识和能力
达德利·伊万斯和圣·约翰指出ESP 教师应具有五种主要角色: 教师、课程设计者或教材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和评估者。
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具体目标,高职EOP 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EGP 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和较好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其次应该能够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如通用英语水平、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对EOP 知识的期望以及业界的需求等等,与EGP教师、专业教师以及业界教师和专家合作,进行EOP 课程设计,并能编著合适的教材;然后,在EOP 教学过程中,应勤反思,多研究EOP 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当然,EOP 教师更要能够对学生的EOP 学习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对课程的设计与采用的教材进行评估,以便能不断改进。
(二)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七种转型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的EOP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知识和能力,对照目前高职EGP 教师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是多数EGP 教师最为缺乏、最应及时获得的知识。经过与部分教师的交流,总结出EGP 教师实现向EOP 教师转型的七大途径。
1. 第二专业学位课程的正规学习
第二专业学位课程的正规学习可以是全日制脱产学习,也可以是在职同时学习。这是能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的绝佳途径。但对于绝大部分的高职EGP 教师来说,全日制脱产学习的机会甚少,而在职同时学习的办法则对教师的体力与时间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需支付一定的学费。
2. 跟班学习
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就必需学习与之相关的行业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向专业教师请教,或者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学习相关行业知识。教师跟班学习可能会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每一学期能跟读的课程不多。但凭借其便利性,经过多个学期的积累,同样能获得足够的行业知识。
3.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能让教师投入到行业的实际运作中,深入生产和管理现场,有机会接触行业的资深人士,学到行业的前沿知识,同时也能了解行业的真正需求。这一途径切合2010 年教育部“教指委”《教学要求》中的内容:在行业英语课程开发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
4. 跟进顶岗实习学生,跟踪毕业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都有顶岗实习的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学到不少行业英语知识。EGP 教师要适时跟进学生,和学生勤作交流,不断积累,不断获取实用的行业英语知识。还有一些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建议,这无疑对EOP 教师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的学习、EOP 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广大的毕业生是宝贵的资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用的行业英语知识,都源自于EOP 教师的传授。教师可以凭借电子产品和软件,跟踪毕业学生,了解他们经常使用的行业英语知识,重点学习。对学生需求的信息进行调查、归纳和提炼的过程也将促成EGP 教师向EOP 教师成功转型。
5. 参加会议与培训
参加有关会议与培训,尤其是集中培训是促进转型的一个便捷途径。近年来高职英语教育指导委员会议不断提到高职的EOP 教育,让广大高职英语教师了解高职EOP 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为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指明方向。目前也有涉及高职EOP 教学的英语教师培训班,这为EPG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 考证
考取行业的上岗证或有关证书,能促使EGP 教师学习有关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例如,我院有教师参加导游证的考试。通过复习备考,她不仅学到了导游知识,也学到导游业界的惯用英语。而另外几位教师获得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在复习备考中,学得不少商务英语内容。他们的备考和考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尽快向EOP 教师转型。
7. 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简单、方便又灵活的途径。当下社会信息交流媒介不断增多,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阅读相关的书籍与专业期刊、浏览网页、在线交流等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越来越小,为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并非可以单独通过某一途径得以成功。高职EGP 教师们应融合各种途径,全方位、多方法地持续汲取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并不断将之投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与总结,才能取得转型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专科教育 课程建设 实证归纳 三维动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19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fer a 3D animation course professional degree is not high and do not have integrity, progressive and total score of, resulting in the talent shortage of both and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based on 3D anim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bjectives, guiding ideology and principle of were discussed, and the empirical inductive method design of five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 method summed up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market with the required 3D animation or game talent.
Key words college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empirical induction;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三维动画课程是培养艺术类大专生三维动画制作这一职业的素质与技能的课程。在国外,职业院校起步早,发展成熟,其三维动画课程职业化程度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三维动画制作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在国内,职业院校起步较晚,正在探索中发展。其课程的职业化程度整体不高,且各院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有些高职院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课程中含有完整的制作流程,具有递进的项目学习方式,先通识后精专的布局安排。学生既能学到职业的整体技术技能又能精于职业中某一项技术技能,同时还具备了职业素质。而有些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三维动画课程不具有完整性、递进性和总分性。课程内容只有三维动画整体制作流程中的中期环节(模型、编排、动画和渲染),而后期环节(剪辑、特效、音效和合成)的内容则被设置为另一门课程且与其关系不明显,此外也未安排精专某项技术技能的课程。此安排会使学生既对三维动画整体流程不能产生清晰的认识又不能精专于某项技术技能,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导致就业问题。为此提出研究三维动画课程的建设,从市场需求出发探究出课程建设的目标、宗旨、指导思想、原则、内容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就业问题。
1 建设目标、宗旨与指导思想
高职培养的是高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这一特点和市场需求出发,三维动画课程所涉及的工作领域有角色、场景、道具和视频制作等四个。其中角色、场景和道具制作这三个工作领域又各自都有其造型、光影、动画和特效制作四个工作任务;而视频制作这个工作领域则有视频剪辑、视频效果制作、视频转场制作、视频特效制作、音频编辑和视音频合成六个工作任务。因此,此门课程的建设目标应为培养具有这四个工作领域共十八个工作任务中职业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得出,此课程的建设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帮助应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三维动画制作这项生存能力”。进而得出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帮助学生掌握关于三维动画制作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职业能力。
2 建设原则
在建设应用艺术设计专业三维动画课程时需要遵守以下六项原则:(1)课程设置科学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螺旋上升、由易到难、由全到专地安排此课程。(2)师资职业化。配备“双师型”教师或同时配备讲师和技师共同授课。(3)教学内容完整科学性。螺旋上升、由易到难地安排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行为点、知识点和技能点都须齐全。(4)教学项目时效性。教学项目应与当时中小企业制作项目接近或一样,并实时更新。(5)教学方法科学性。符合制作技术学习规律,配合教学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利用两步训练法,配以岗位体验法,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层层递进地增强职业能力。(6)考核市场化。教师、企业和职业鉴定机构共同考核,以考核表为形式,考核结果最好与经济利益挂钩。
3 建设内容与方法
3.1 建设内容
欲实现建设目标须至上而下地进行课程建设,所以三维动画课程建设内容应包含其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运用和考核方法设计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的建设应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3.2 建设方法
(1)课程设置。三维动画课程须含有视频编辑这一内容,以形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将该课程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阶段,安排在两个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由于初级是通识教育,造型、光影、动画作、特效和视频制作五部分都需包含在其中。而高级是精专教育,造型、动画、特效(含光影)和视频制作四部分由学生自选其一进行学习。
(2)师资建设。三维动画课程须配置“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任课教师,既具有教学经验又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如任课教师只具有教学经验,则建议再配备一个具有企业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一起进行教学。而对于只是讲师的专业教师,须定期安排到三维动画或游戏企业挂职实践以拓宽社会渠道和提高作为三维动画技师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应吸收有社会渠道的三维动画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并培训他们的教学能力。以此逐渐形成一个完全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3)教学内容。根据初级课程的要求不同,应相应地安排教学内容。而在每门课程中也应遵循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项目承载它们。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可需结合火星时代等各大公司官方网站和三维动画或游戏教育网站中制作案例、游戏美术设计师(高级)职业技能和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游戏美术设计师)考证教材及题库进行开发,将这些内容处理成具有行为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制作项目。另外,为丰富教学手段,还需收集和整理三类视频:第一类是三维动画电影或游戏制作花絮;第二类是三维动画制作案例的视频教程;第三类是关于三维动画制作团队其管理方法的视频。
(4)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通过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需分解成任务,由不同职称(高级技师、技师和制作员)与职务(组长和组员)的学生任选与其职称职务相应的任务来完成,完成项目后还需总结项目所包含的技术、流程、方法与标量和展示其制作成果。对于起初的项目可使用跟做的方法教学,而随着学生能力的变强而采用临摹的方式教学。另外,对于不能在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内训练的项目,还需制作成以任务为单位划分了等级的教学视频,利用网络平台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自学。所以,在课内教学中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团队协作法、任务驱动法、成果汇报法、岗位体验法、开放式教学法和两步教学法七种教学方法。而在课外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开放式教学法和自学教学法四种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与标准的变化,以更贴近三维动画与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5)考核方法。在考核内容上应加入了职业素质、制作管理和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建议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参与学生技能考核,即任课教师与企业技师或高级技师共同考核,其分值比为4:6。考核情况应记录在考核表上,其考核项目应划分得细致些并附带说明和权重,还需配以具有相应分值的五个等级评价标准。考核结果建议与经济挂钩,除最后成绩与奖学金相联系外,通过企业审核的项目其负责学生可申请横向项目中的经费,通过职业素质考核的学生可申请勤工俭学助学金,通过制作管理考核的学生可申请任课教师负责的与教学改革相关的科研项目中的经费。
3.3 保障方法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须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应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介绍里应注明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被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两门课程,即三维动画(初级)制作和三维动画(高级)制作。其中,初级为通识教育,造型、光影、动画、特效和视频制作五部分都应俱全,而高级为精专教育,造型、动画、特效(含光影)和视频制作四部分由学生自选其一进行教学。另外,在该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教学进程表里应将三维动画(初级)制作安排在第三学期,实践课应占到总课时的3/4;三维动画(高级)制作安排在第四学期,实践课应占到总课时的2/3。
(2)师资建设。对于讲师的挂职实践,专业主任应为其制定三年挂职实践计划:第一年,每周三天都在三维动画或游戏公司实践,完成不少于12个被录用的商业项目;第二年,每周两天实践,完成不少于8个被录用的商业项目;第三年,每周一天挂职,完成不少于4个被录用的商业项目。完成三年计划的任课教师需在以后的寒暑假里完成加起来不少于一个月的挂职实践,完成不少于1个被录用的商业项目。同时,专业主任还需监督计划的实施和考核实践的质量。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须具化到课程教学大纲中,以供任课教师作为实施的参照。在三维动画制作(初级)中除安排三维动画基础知识这一理论章节外,还需先安排入门制作章节再安排初级制作章节最后安排中级制作章节;三维动画制作(高级)中先安排中级制作章节再安排高级制作章节,每一章节中都以项目为载体。对于网络教学视频,其内容需涵盖面广难度深,还应整合成具有数个等级的等级标准,这一文本中的内容须与等级相对应。
(4)教学方法。对于课内团队协作法的实施,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成组并推举出组长来实现,同时组长与组员姓名还需填写在项目申请单中的相应位置;对于课内岗位体验法的实施,可以将每位队员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工作职责这一文本来实现,其中规定的队员制作计划、组长审核计划、组长监督进度和组长监督质量四方面内容都需体现在项目监督表相应的填写位置中;对于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可以将项目分解成任务来实现;对于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可以由小组自由选题和队员自由选任务来实现,团队所选的题及队员所选的项目任务也需填写在项目申请单中的相应位置。但在选项目时还需根据职称和职务来做,而职称是根据个人完成制作项目的成果为依据初步授予的,在以后的训练中是可以继续晋升。对于网络教学视频,其教学项目应根据等级标准进行分类。以任务为单位录制,上传到网上,并附上项目简介、标准及其中包含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每段视频建议按照工作顺序罗列且标明其所属的职称(高级技师、技师和制作员)等级。
(5)考核方法。学生的考核情况都须填写在考核表上,考核分为职业素养、实训考核、制作管理三个部分,其权重比为2:7:1。职业素养分为考勤纪律、职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三部分,其权重比为3:5:2;实训考核也分为知识技能掌握、成品展示和社会评价三部分,其权重比为3:1:1;实训考核同样也分为计划制定、监督工作和整理资料三部分,其权重比为1:3:1。在评价主体上除任课教师外还增加了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职业素养中考勤纪律和学习习惯为教师评价,职业习惯由教师与企业共同评价;实训考核中知识技能掌握由教师与企业共同评价,成品展示采取了教师与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社会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实训考核中计划制定和整理资料为教师评价,监督工作由教师与企业共同评价。每项考核项目都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合格(60~69)、不合格(
解决“三维动画或游戏企业难于找到适合人才,毕业生难于找到工作”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建设三维动画课程,使其建设目标、宗旨、指导思想、原则、内容与方法都具有科学性。而本课题主要解决的就是三维动画课程不具有完整性、递进性和总分性问题,以能培养出既具有职业化素质又具有三维动画制作整体技术技能及精于某项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其理论成果对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三维动画课程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解决应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红艳.变革下的本土化进程――20世纪上海职业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徐阳.直面技术冲击――关于数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挑战与应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 唐振华,赵晓燕,刘珊珊.试论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式、动力及本质.职业技术教育,2012(4):168-170.
[6] 凌小红.浅谈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美术大观,2007(12):147.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教师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89-0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了改变过去学科体系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出现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弊端,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以项目驱动教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取向,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一体化”教师。本文拟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问题。
一、培养“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一体化”课程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产物,是根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要求把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与实践技术整合为一体的课程。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必须有“一体化”教师团队。“一体化”教师是指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教师。“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是指人对职业的态度在工作中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体现出对职业与社会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依靠良好的态度在职业中不断地培养才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是通过学习积累不断提高来实现的,过去所掌握的知识因时代的发展会老化,必须靠不断地学习去吸取新的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实现的。所以,“一体化”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文化与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再潜移默化地移传给学生,才能不打折扣地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现状剖析
纵观一些职业教育发展较快、较有成效的国家和地区,对专业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带学生做实训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毕业生到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国内个别知名高职院校,在项目驱动教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出色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然而,目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课改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如下:
(一)“一体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多方面了解可知,目前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部分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低,动手能力差。这类教师一般是刚大学毕业,没有实践经验,教学中只会把书本的知识点用粉笔、黑板或屏幕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也是脱离实践的。这些青年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并给予安排到基层锻炼与培训的机会,就能很快提高其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成为合格或优秀的教师。
第二,部分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动手能力,但知识面窄。这类教师一般是来自工厂的工人或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师,他们较高的操作技能,常让学生惊叹,但只能教学生学会机械的操作,没有足够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教出的学生缺乏理论知识与创意创新意识。这些教师应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理论与专业知识,才能符合“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第三,部分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没有为学校领导分忧意识。在教学中不能尽职尽责地教好学生,而是偷工减料地应付任务,为了迎合学生追求高分心理不屑弄虚作假。这些教师教出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管理要求,甚至给企业制造麻烦,起“负债”作用。如果这些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与素养,提升工作态度,将不能继续胜任教师资格。
(二)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统一
“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统一,体现在教学团队的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很少往来与沟通,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不能达成共识,造成理论实践相脱节,虽然把一些课程改头换面称“一体化”课程,但只是表面上称“一体化”,实质上理论和实践没有真正地整合,原来上理论课的教师,还在照着教材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脱离实践;原来上实训课的教师,只管讲操作技巧,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出的学生综合能力差,就业后适应性差,缺乏创意。
(三)教师教学观念、知识、技术老化
担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知识、技术老化,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有二:一是领导对教师学习提高重视度不够,部分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二是有的教师只顾埋头于教学,很少关注企业方面技术发展状况,不想去研究新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毕业生面对的是新理念、新技术有较高要求的业界,我们的教师用过去的知识、老一套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于适应社会需要。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实行项目驱动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给教师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以便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三、“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路
(一)建立教师准入制度与培养机制
1.教师准入制度的建立。根据教师职业的要求,建立教师准入制度,对确保引进的教师有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极为必要。尤其“一体化”教师的引进应更加严格按条件考核,否则引进的可能是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的低素质的教师。近年来学院引进歪才的例子不少,在于我们没有健全的准入制度,或相关部门领导不按制度执行,才造成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应予杜绝。
2.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教师素质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永久性工程,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培养机制,促使团队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有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的成长如同树木的成长一样要经过培育,树木要成才靠养分继续供给,而刚从事教师工作的人要成长为合格或优秀的教师要经过规定的培训、继续学习来培养。一方面,教师素质培养应从新上岗的教师抓起,通过综合考察,基本能力与素养达到教师要求方可任教。另一方面,对教师知识与能力应长期实时跟踪考核,促进教师整体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师资培养机制的完善尤为重要,学校领导与人事管理部门应制定可行的制度,基层部门要配合人事管理部门把教师培训与考核落实于行动,使师资队伍茁壮成长。
(二)确定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其综合能力与素养应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联系起来。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培养。
1.师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做好教出好的学生(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份内事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在工作中只有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以对学生爱戴、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与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对待教育事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高水平发展。这是对广大教师的师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2.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一体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教育成果反映其教学与教育能力的高低。衡量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在于他在课堂上把准备好的教案讲得多么完整,而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受益多少,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衡量一名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是看其所教学生各门功课成绩有多高,而是看其所教的学生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多强。所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就是强化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灵活地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3.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要使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受社会与企业的接纳,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与设备,通过教师或学生,为社会与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感受到高职高专学院具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能力,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为此,要求“一体化”教师具备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能力,并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教师承担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的工作,使学校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与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了解企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提高自身能力,为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对接创造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加强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为社会与企业服务的能力尤为重要。
(三)构建“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针对“一体化”教师师德与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技能、服务社会等能力的要求,如何构建系统的“一体化”教师素质培训模式,以确保“一体化”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学院及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形式,避免出现以培训为幌子、旅游为目的开展会议或出国考察等现象。为此,建立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学习,并能实时监督考核学习效果的“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必须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经历了规模上的蓬勃发展后,部分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已开始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将其做法作为经验予以借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从如下方面构建了“一体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首先,完善“一体化”教师长效的培训机制,促使“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高素质化。每学期或学年举办教师职业素养短训班,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与相关部门、机构联合,定期举办专业教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培训班,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培训后必须完成培训总结与学习经验交流,实现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使“一体化”课程教师团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其次,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建立“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要求“一体化”教师必须有相应工作的高级工技能以上证书,鼓励教师往技师等级以上培训提高,既具有讲师专业资格,又有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占相当份额,使“一体化”教师更具实践经验。例如,经过几年的培训提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教学团队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团队教师人数的50%,打造了一个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数控教学团队,并获得了数控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国家核心教学团队称号。
再次,完善“一体化”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提高教师服务能力,使其树立社会责任感。完善现有的教师企业挂职制度,一方面,让教师带项目进入企业,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既服务企业,又提高教师的能力。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挂职结束,教师撰写挂职总结,由企业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评定,起着企业监督作用。通过挂职锻炼,教师提高了生产管理、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增强了企业文化意识,树立了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建立教师岗位竞聘与转换机制,保持“一体化”教学团队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激情与教学能力。一方面,完善教学监控与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由学校与企业组成的教学效果考评小组,以多种形式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考评,采取教师交叉互评互检、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相结合;通过毕业生回访反馈、企业评价等方式考评教师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取竞聘上岗制度,改革过去大部分教师固定的教学工作岗位制。“一体化”教学团队教师,没有绝对固定的教学工作岗位,只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工作岗位,对不适应某岗位的教师、在团队内不能团结协作的教师、教学评价结果较差的教师,给予转岗或待岗学习,以保持团队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激情,保证团队教师的高素质状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学生代表参加广西或全国各类技能竞赛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一零部件3D测量与制造”项目取得团体第一名;2010年全国高职学生3D大赛工业与工程方向总决赛上,2008级学生荣获工业与工程方向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2009级学生获得高职学生组四轴加工中心操作技能项目个人第十二名。然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功只是教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与走在改革前列的院校相比尚存在差距,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总之,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得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它关系到学院培养的技能人才能否被企业接受,关系到学院的发展问题i、因此,寻求提高“一体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创造条件,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