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挂职干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2:2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挂职干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次会议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主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交流了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研究安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郭庆平指出,金融单位要深入学习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五个要”:一是领导要重视,各金融单位都要明确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每年到对口扶贫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二是目标要明确,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定点扶贫的目标、资金和措施以及干部的主要精力要落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上。三是措施要精准,要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科学帮扶。四是干部要得力,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定点扶贫地区去挂职,到贫困利任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要做挂职干部的坚强后盾,支持他们干事创业,去除后顾之忧。五是资源要用好,金融单位制定的帮扶计划,要与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和脱贫项目的落实相协调,金融单位掌握的政策、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形成扶贫台力,放大扶贫效应,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郭庆平强调,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金融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牵头联系机制。成立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推动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二是要建立定点扶贫政策信息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各金融单位应树立金融定点扶贫“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联动,共享政策信息,交流经验做法。将各自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相互叠加、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效应。三是要建立定点扶贫考核机制,以扶贫成效为导向,按照有关办法对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核。
郭庆平指出,人民银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对定点扶贫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要抓紧调研,制定具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尽快建立人民银行帮扶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机制,帮助定点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和定点扶贫县尽快摘帽。
篇2
全省经济“开门红”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4月8日在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上宣布: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绝大多数经济指标超过预期目标。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蒋巨峰总结指出,要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找准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政策举措,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同时加大消费拉动力度,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全省开展
近日,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重点联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农村,确保每一个贫困村、受灾村都有部门或单位联系包村,力争这些村所有的农村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通过努力,实现“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目标。
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 启动
日前,省委组织部启动年轻干部培养 “双千工程”。从2010年至2012年的3年内,将从省市机关(含企事业单位)和县乡基层单位分别集中选派上千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互派挂职,挂职期一年。选派人选为后备干部。其中,下派锻炼对象主要为在上级机关工作的干部,上挂锻炼对象主要为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力 相关单位个人要被问责
近期,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暗访组,重点围绕巩固治理“五乱”成效,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暗访。4月16日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暗访中发现的广汉市图书馆旁狮子堰污染严重等17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曝光。根据省委、省政府严格效能问责的要求,省监察厅要求所涉曝光市州对在曝光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曝光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财经
我省资金“洼地效应”凸显
“存贷款余额和银行资产总额均位列中西部第一,在全国排第七位。”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在四川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金融创新工作电视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说明,我省经过持续5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洼地效应”已逐步显现。四川辖区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质量也明显提高,到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889亿元,比年初减少360亿元,下降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增加312亿元。同时,我省上市公司达82家,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保险业经营业绩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我省25户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
近日,省政府对2009年度首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25户企业给予每户100万元重奖,以鼓励其在品牌创造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相继制定出台品牌发展规划和品牌激励措施,加速了省内品牌形成和聚集,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去年,省内共有“东方电气”等27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根据相关激励办法,这些商标所属的25户企业被重奖。
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48.97亿元
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48.97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开门红”。今年是我省实施为期3年“旅游提升计划”的第一年。我省以开拓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着力树立“四川好玩”的旅游新形象。同时,启动“2010年旅游项目网络大招商”活动,并实施由市州自主申报、省上统筹研究的线路统筹新模式,确定乐山、遂宁、广元3个市为重点试点市,还通过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和举办乡村节庆活动等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季度外贸三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国
成都海关4月12日统计数据称,一季度我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6.4亿美元,同比增长64.4%,其中出口总值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进口总值为32.4亿美元,同比增长83.5%。一季度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3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总值均名列中西部之首。
医生
全省家电下乡销售金额破百亿
省财政厅4月1日披露,全省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金额已突破百亿元大关。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3月底,全省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3.3万台,销售金额达101.17亿元;实现兑付补贴产品518.2万台,兑付补贴金额11.42亿元。从去年11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实施 “商审商付、财政结算”的审核兑付方式,农民群众申领补贴资金时间由原来最多15天缩短为1天。这种方式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也提高了农民群众购买积极性,扩大了产品销量。省财政厅经建处相关人士表示,我省将按照中央的统一布置和政策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目前的政策措施,尽可能方便农民群众领取补贴资金。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4月8日召开的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注重源头防治、夯实工作基础、严格责任追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年度纠风工作,为我省“两个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落实作出新的贡献。会议强调,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扎实抓好今年的纠风工作,务求在确保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深化治理医药采购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五项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全省已发放恢复重建贷款3366亿元
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2010年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3366亿元,63.09万户农村居民、9.88万户城镇居民重建住房获得贷款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明确,有关灾区金融支持政策按国家政策规定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各地传真
成都市: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近日,成都市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全市农村居民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标志着成都市建立起了相互转接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并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都江堰:小城镇建设也招商
4月6日,作为清明放水节的重要内容,都江堰市举行了现代服务业推介暨恳谈会,推出了投资总额达68亿元的36个招商引资项目,这标志着都江堰全市小城镇建设正式启动。此次都江堰推出的36个招商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各个城镇。这其中,虹口乡及青城山周边城镇推出项目最多,改造规模最大。
南充市:千吨货轮直达上海
4月6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布,集临港产业规划、物流园区规划、集疏运规划等为一体的《南充港总体规划》于日前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获得建设批准。这也是四川继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之后第四个获得批准建设的内河港口。届时,1000吨级船舶可从广元经南充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达上海。
攀枝花:调整大春生产结构应对旱情
目前,攀枝花市已储备了能满足40万亩大春农作物播种所需的优质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化肥、农药。根据旱情及不同海拔区域的气候差异,全市调整大春生产结构,适时将菜用粮播种面积由常年的3万亩增加到5万亩,努力做到 “小春受灾大春补,水稻受灾旱粮补”。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会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更好的确立全区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有针对性、前瞻性和个性化的贴近服务,着力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快我区的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活动内容
(一)政策扶持服务
围绕企业需求和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以及《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同时重点研究制定《区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在海外高层次人才、研发设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人才、技能应用人才的引进培养、创新型团队建设、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现有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的覆盖面。
(二)引才引智服务
1.重点规划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围绕区内企业需求,贯彻落实《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及时征集企业国外智力技术项目引进需求,一是充分利用“高洽会”引进海外留学生。二是充分发挥日本、美国等海外引才引智基地作用,引进技术与人才。三是广泛联系国外专家组织与国际人才猎头公司,向企业推荐知名专家。四是提供配套扶持资金,在市级财政每年补助的基础上,增加区级财政经费预算,减少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成本。五是坚持“海外工程师”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召开专门的针对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座谈会,推广引进“海外工程师”成功企业的经验,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工作工作经验,深入项目单位了解项目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企业中高级人才引进服务,全年举办各类专业性人才招聘会和赴外招聘会12次,参加人事部门组织赴外招聘活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差旅补助。推出“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的小型人才见面会。建立黑龙江和江西人力资源引进基地,通过基地辐射功能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强化与智通、卓博、智联等优质的人才猎头公司合作,拓宽中高级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企业网上招聘服务,构建“会、报、网、电视”四位一体人才服务新平台。
(三)素质提升服务
1.大力提供人力资源经理、青年企业家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服务,重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的能力素质。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结合在一起,开展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两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题培训班两期。
2.大力提供企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重点提高创新能力。为区企业人事干部举办专业性的培训班,提高人事干部业务水平,提升其业务技能。选送企业优秀人才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
3.大力提供职称评审指导服务,重点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加强职称政策创新力度,创造宽松人才评价环境。强化职称工作业务培训,加强申报辅导工作,对重点企业积极主动提供业务指导服务。
(四)平台建设服务
1.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设在数字园区的区人力资源服务基地作用,引进优质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入驻园区,成为集人才集市、人才派遣、人才猎头、人才培训、人才咨询、人才研究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向区域内外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服务。
2.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继续指导并扶持更多有需求、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留学生人才创业平台的建设,继续与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进行合作,推荐企业需要的专业、项目对口的博士进站。
3.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出台《区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推荐优秀的研究生人才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力争突破原有的7、8月份挂职时间转为一年,建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的研发和项目攻关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毕业后留在企业的研究生给予奖励机制,今年新建立两家研究生工作站。
4.加强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建设。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在区内建立多家人才服务站,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出台《区域化人才服务站实施意见》,提供政策咨询、职称评定、人才规划、人才引进培养策划、人事、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综合配套服务,为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即时办理相关手续,及时优先兑现人才引进培养优惠政策。今年新建2-3家人才服务站,使人才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5.加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实行优惠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在去年推出22家见习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建5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1000名毕业生先见习后就业,并对优质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财政补助。
(五)信息对接服务
1.继续发挥区人力资源俱乐部、人事干部QQ群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区内企业尤其是“三重”单位的网络连接,及时提供区内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重大的引才引智活动、培训考试、职称评审等信息,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和公开。
2.开展各种形式的HR论坛、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了解企业对人事人才服务的需求,以及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建议,同时促进各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
3.不断改进网上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并扩大与市人才网站、各高校、各人才网站的合作,提高网站信息质量,力求建成一个自动化程度高,网上信息一体化的区域性人才网。
(六)专项个
1.定期走访机制、对企业需求上门服务。定期走访以“三重”为重点的相关企业,深入调研人力资源培训、紧缺人才引进等方面服务内容。对有需求的“三重”企业逐步人才培训、人才规划等服务。
2.继续执行不间断工作制度。继续在7-9月工作日期间实行中午不休息制度,所有窗口午间照常对外办公,实行全天候服务,随时为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提供人事人才服务。
3.定期联谊制度。举办区内企业外国专家联谊会和人事干部联谊活动。加强与在区内工作的外国专家的交流,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为海外工程师引进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各企业间人事工作交流和联系,为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出谋划。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5月为活动准备阶段
5月底前,制定活动方案,确定联系企业及联系责任人。
第二阶段:6—9月为活动实施阶段
6—7月组织区人事局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分成3个组,开展上门为企业服务,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征集难题,并根据具体问题落实相应的解决办法。
7月,召开服务“三重”工作座谈会,部署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
8-9月,继续组织干部深化服务活动。
第三阶段:10月为总结阶段
10月,对全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指导推进主要服务活动。原则上每个服务小组进行企业服务不少于10天。
四、工作要求
继续深入推进服务“三重”活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按照区委区府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组织、稳步推进,确保活动取得新的成果。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建立“三重”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三重”服务定期会议制度,及时分析总结阶段性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步工作任务。
篇4
东方银行零售部是2010年新成立的集中间业务产品拓展、营销和服务的专营部门,自年初引入苏南农商行的先进营销管理理念以来,该部门在常熟农商行挂职干部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模式,一手抓业务拓展,一手抓市场服务,经过一年的努力,成绩斐然。
一、强化内部管理,明确组织分工。严谨的内部组织分工是业务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谈新华总经理到任后,一方面,根据零售业务的特点和人员配置条件,在内部划分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网银及手机银行、POS和业主收款业务、理财及业务五个业务组,制定市场拓展目标,明确分工,分别考核,积极推进;另一方面,加强人员培训,先后选派人员赴常熟农商行、市交行等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近100人次,快速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专业化业务水平。
二、围绕核心业务,加快市场拓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业务模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不了解中间业务给他们带来的便利,甚至担心个别金融产品的使用风险。因此,尽管东方银行的零售业务品种繁多,但市场营销难度较大,一些新开发的产品只能靠不断地宣传、推介。该部门营销人员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是开展竞赛活动。通过举办了“1+1”PK赛,二季度零售业务竞赛,三季度的“新征程、新挑战”零售业务竞赛,大力调动本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如手机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就要求内部500名员工必须自觉开立。竞赛期间,新增网银客户8000个、手机银行2600户。同时,还开展“五一”、“国庆”、“喜迎缤纷圣诞,与礼牵手”中奖刷卡乐、“心系舟曲、爱心传递”刷卡募捐等活动,交易、刷卡礼品赠送,鼓励客户刷卡消费,这些举措都极大地刺激了员工推广和参与竞赛的热情。二是加大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展以“鼠标e动,账户管理更轻松”、“银行随身带,理财更自在”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银行产品及“96008”客服品牌宣传20余次,在支行营业厅、ATM机张贴产品广告2000张,印刷各类中间业务宣传资料20万份,组织专门的推介活动6次,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影响。三是领导带领主动营销。如墟沟支行在墟沟海鲜一条街完成改造后,该部积极配合该支行零售产品的营销,主动上门为海鲜美食城一期30家商户安装了POS机、营销了50户手机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
三、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服务指导。为了普及客户的中间业务产品使用知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该部还经常走上街头进行现场宣传,通过与客户开展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知识传播,调查和了解客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营销。同时,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培训,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分别举办了针对主办会计、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的各类培训12期,侧重于产品功能、优点介绍、办理流程的培训,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岗位的业务推介需要。为了及时解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接受咨询、推介产品,专门在内部设立了“578” 电子银行客户服务热线,为客户提供24小时电子银行业务服务,安排专人轮班,提高服务层次。目前“客服中心”共接待客户咨询电话491次,拔出回访电话984次,整理客户意见15条,上门解决客户使用问题31个,适时营销电子银行业务65个。
篇5
本文作者:刘静工作单位:兵团农六师党委党校
(一)根据本师、团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有计划的选送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兵团、各师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理论培训。2.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素质。以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进班子成员为重点,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着力提高党政人才执政能力,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参与竞争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等推进远程教学和社会化教学,使各类人才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加快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元投资机制,促进各类民族人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队伍素质。3.抓好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民族人才的能力。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把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年轻干部放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锻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民族人才到基层一线,到艰苦恶劣环境,到矛盾复杂、困难多的地方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二)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用人机制,稳定现有民族人才队伍1.坚持管理创新和分配创新。改变人才管理模式,由“固定控制型”向“指导激励型”管理转变,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域、所有制壁垒,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引导少数民族人才向基层一线、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合理流动,选拔优秀民族干部到团场、重点改制企业挂职任职,使少数民族人才结构、分布同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方向相配套。把在基层一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践的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在职称评定方面实施倾斜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贡献与收入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及人才贡献的奖励制度,以体现人才的能力价值、知识分量、工作成绩,真正使人才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多劳多得,才有所值。2.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认真总结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和竞争上岗工作经验,加大公选干部的范围和规模,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和辞职等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体现公正,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力度,使优秀民族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优胜劣汰。改革现行职称评聘制度,把学历、资历同考试考核、业绩贡献结合起来,坚持评聘分开,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低聘低薪、高聘高薪,有效地发挥职称这一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并加速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应,从而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为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多种机会。(三)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环境,吸引短缺、急需人才师市直属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兵团的实际需要和兵团党委、各师党委的总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各类人才到兵团各师的农牧团场提供扶贫、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认真落实兵团组织实施的选派科技副职、高级专家对口帮扶、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城市学校教师到农场基层服务等人才和智力支援项目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的有关政策,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强少数民族人才与其他地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短期服务、承担项目、业余兼职等多种方式,突出抓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激励机制,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对自愿到基层团场、连队工作的各类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共同做好转接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退休安置、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大力稳定团场人才队伍。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如实施不再要求参加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等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是完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向心力,更因为少数民族干部影响和代表着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要想完善和加快我们兵团少数民族队伍建设,加强兵团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了。1.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一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的源头问题。从长远看,要解决民族干部人才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教育,要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到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倾斜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较好配置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现有教育资源,以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对贫困地区全面落实“二免一补”政策。要加大高等师范院校在民族地区委培和扩招的力度,加强中高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业务能力,为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多渠道拓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解决好少数民族进入干部队伍渠道单一的问题。既要从党政机关、领导身边发现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又要注意从金融、司法、外贸、经济管理等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发现和选拔,同时还要从企事业单位、基层团场、连队发现和选拔;并积极打破行业、打破地域、打破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广泛选拔少数民族人才。
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少数民族干部结构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民族工作部门很有必要把优化和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树立新的干部人才观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兵团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不合理的具体情况,要积极充实高层次紧缺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民族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做到培养人才和引进外地外人才并重,立足自主培养,重点是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加强交流,吸引外地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理念;要加速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人才市场,使人才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通过结构优化达到效能的优化。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步伐。虽然兵师各级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非常重视,但在具体的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还不够。因此,要通过采取特殊政策,强化措施力度,注意培养选拔紧缺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型干部人才,使各类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多渠道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量充实、层次合理;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过程中,注意结构、梯次,注意选拔各种紧缺人才,注意年龄、性别、专业知识的合理搭配,注意保持近、中、远期人才比例协调,使后备干部保持合理配置。坚持后备干部从基层抓起,以满足各级后备干部调整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坚持保证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备用结合,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对比较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并及时补充优秀人才,保持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篇6
一、坚持转变人才观念,理性认识定位柔性引才引智工作
做好我省的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省内现有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补充.用好柔性政策是关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实施“候鸟工程”,通过接收中央国家机关和兄弟省市挂职干部、聘任、科技项目招标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先后引进1000余人次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到**创新创业,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关践证明,采取柔性流动的办法,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和提升我省相关产业与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推动工作发展,而且可以为**培养一批科研和管理人才。
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重新认识和定位柔性人才引智。一是定位在“开放”基础上的认识。要把开放的意识和办法贯穿于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全过程,在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过程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适用就行;在人才流动上,不设壁垒、不限制、不阻碍,来去自由,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从以单位、部门所有为主向社会所有为主转变,人才的流动从以封闭的体内循环为主向开放的多渠道循环为主转变,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作用。二是定位在“差异”基础上的认识。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双重限制,我省不可能用优厚的待遇全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但可以发挥与发达地区间“差异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以“优惠的柔性引进政策、保护各类优秀人才智力创新创业热情”的软环境差异,以“人无我优、人有我特”的特色产业平台差异,以“需要为目的、适用为尺度”的人才类型和人才素质差异,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合我省实际、成本较小的柔性引才引智途径。三是定位在“供需”基础上的认识。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不断加快,使得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人才短缺”必然导致人才以其特有的价值配置需求向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区域流动,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和满足这种供需平衡,吸引全社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二、坚持按需引进,集聚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智力
“因事找人”是柔性引才引智的根本前提。近年来,我省立足矿产资源开发、高原医学、中藏药、特色农牧业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省内外人才资源,把省内人才和省外人才结合起来,通过柔性引进方式,聚集和培养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优秀人才智力。如:西部矿业副总裁邓吉牛博士把成矿理论应用到找矿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西部矿业经济效益,建立起**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带动引
进高级工程师5名、博士12名,逐步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的专家链、博士链和产业链。实践证明,只有立足需求,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智力搭建良好的事业平台,才能发挥省内外“两种资源”的共生效应,不断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针对目前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工作中因需求不清导致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盲目性的问题,今后,要着力在科学统筹柔性引才引智需求,加大市场配置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明确需求主体。企业是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重要载体。要完善企业发展规划,促进企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将企业申报科技课题、科技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化,并将其纳入企业考核内容,作为企业参与重大工程招投标的条件之一,激发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积极性;通过政府牵线搭台,适当补助资金,鼓励企业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中心,吸引省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或兼职服务。二是突出需求重点。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紧紧围绕特色农牧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资源循环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金融运作等行业、产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对人才智力的需要,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柔性引进一批省外、国外专家学者,为**建设服务。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市场化是柔性引才引智的发展基础。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省、州、县三级人才市场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建立公益流平台,提供公益性、权威性的人才政策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为供需双方和全社会服务,实现与长三角地区、北京、辽宁等省市及西部其他省区人才网络互通,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层次和水平,吸引企业通过市场中介引进人才。
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体制机制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推动柔性引才引智的有力保证和动力源泉。近年来,结合**实践,我省出台了《**省关于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方式和待遇保障。省上对原有的省属25家科研机构进行了行政和管理体制改革,18家直接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科技服务型企业,为柔性引进人才智力营造了更加直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氛围。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也只是建立在初步实践的经验基础之上,专门针对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柔性引才引智,迫切需要我们在进一步深化对这项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经费投入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和管理使用机制,从而实现对追求人才本身的拥有到对人才所掌握知识才能的有效利用的转变。
下一步.要以“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新活力。一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逐年递增”的柔性引才引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资金主要用于:提高柔性引进人才待遇保障水平,如:对“博士服务团”成员和挂职干部的高原津贴补助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设立科技创新风险资金,严格申报、审批和执行制度,有重点地遴选引进并支持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参照“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将现有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经费集中捆绑使用,逐个建立,同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二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突出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评价体系。在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前,提出符合需求的有关要求和条件,对将要引进的人才认真加以区分和甄别,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智力纳入引进视野;在采性引进人才智力时,要积极提供一切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服务和帮助,放手大胆使用;在完成柔性引进任务后,要科学评价和考核其做出的成绩,参照市场规则,兑现相关待遇和政策。三是完善管理使用机制。建立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柔性引进人才需求的、资金项目的监督审查和对柔性引进人才的管理、评价及考核。健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联系掌握一批行政调配和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对通过市场柔性引进的人才登记造册,积极提供人事等相关服务,兑现有关政策。
四、坚持讲求实效,不断改进柔性引才引智方式
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根本目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我为主,讲求实效”,先后以“候乌”形式特聘121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省科技顾问,从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引进223名专家来青进行短期服务;以挂职形式协调争取99名中央国家机关博士和领导干部来青服务锻炼;以聘请形式引进清华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局等单位高层次人才担任我省相关单位负责人,邀请杨振宁、李昌钰、沈荣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青传道授业;以科技项目招标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引进545名高层次人才参与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以适用为目的,大胆突破传统的人才体制障碍,不断创新人才智力引进的方式方法,是解决**发展人才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
今后工作中,要在巩固现有工作方式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以更加灵活务实的办法,进一步改进和拓宽柔性引才引智的方法与途径,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是以岗位租赁人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通过合同契约,以服务购买的形式,拿出一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面向全国公开引进一批高层次社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入股。在注重对柔性引才引智可能引发的科技人才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前提下,引进一批掌握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以兼职、科技入股的形式与企业结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同体,推动科技人员来青创新创业。三是完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制度。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支持企业通过校企联合、企企联合等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鼓励联合攻关,完善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的优秀智力,不断突破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带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四是发挥现有“候鸟”作用。完善省政府科技顾问、特邀研究员专家库,按其从事领域和研究方向,通过有重点地遴选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顾问专家作用。五是加强现代网络建设。支持工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网上工作平台,进行智力远程服务。
五、坚持合作交流,拓宽柔性引才引智渠道
建立开放的合作交流渠道是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开放政策,主动融入人才区域开发合作格局,先后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建立了人才开发合作关系,初步构建起了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如:西宁地区各大医院与北京11家重点医院建立起了对口支援制度,有效提升了全省医疗卫生科技水平;积极拓展与国外的人才合作交流,每年实施引智项目30多项,引进国外相关领域专家近50人次,为全省重点科技课题的顺利实施引入了国际前沿科学理念。实践证明,只有敞开大门,拓宽视野,不断加强与省外、国外的合作交流,才能做到才为我所用,智为我所谋,业为我所兴。
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柔性引才引智新模式。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与中央部委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中央支持西部的“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高层次智力援西工程”、“春晖计划”等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的落实衔接工作,努力在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向我省倾斜方面,达到与西部地区兄弟省区相比比较*前的位置。二是扩大合作交流渠道。认真落实“西安协议”,加强与西部地区的人才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北京、辽宁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区市)间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对口培训、互派交流和多边横向交流,逐步完善双方人才开发合作交流的信息资源贯通机制、项目开发合作机制和政府部门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省外优势科研、培训、设备和资金等条件,不断加强我省科技创新和攻关能力。三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积极利用**情结,以“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节”等各类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建立各种学术协会、专业组织等形式,同**籍或曾在**工作服务过的各类人才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动员和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建设发挥作用。四是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积极争取外专智力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逐步建立与国外专家顾问团定期联系的长效机制。完善海外留学人员来青服务工作制度,落实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和外专项目地方匹配资金。
六、坚持服务基层,积极促进省内人才柔性流动
坚持柔性引才引智方式是解决省内各区域人才紧缺和结构矛盾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加强农牧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及“西新”工程、选派科技特派员、选派专家服务团等,加大面向广大农牧区科技、农牧、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持,每年近1万余人次各类人才以不同方式智力服务基层,初步建立起了西宁市对青南地区、城镇对农牧区的人才智力对口支援制度。实践证
明,柔性引才引智不是省际、国际间人才流动的专有方式,只要加以灵活运用,同样可以有效缓解省内基层边远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带动和培养一批服务“三农”的基层人才。
下一步,要进一步打破区域、部门和行业的限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柔性手段,及时补充和调剂地区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促进省内人才队伍间的合理流动。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扩大干部交流范围,积极开展省内“上下”双向挂职锻炼;坚持选调优秀大学生,充实基层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大学生进村担任“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并通过定向选拔公务员的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流动。二是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在原有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着眼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选派一定数量的农、林、牧、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农牧区县以下基层单位进行服务带培,并按带动提高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或完成任务情况,确定服务年限,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群体.逐步建立扶贫与扶智、人才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扩大科技特派员规模,使有条件的县(市区)达到一个行政村有1名科技特派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股”的方法,与农牧民结为合作共同体,推动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创业。四是完善专家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家服务基层制度,通过选派专家服务团,设立专家服务基地,为农村牧区提供科技服务。破除门户之见,支持省内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聘用、任务聘用或兼职等方式到我省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成果推广、课题项目研究、科技咨询服务、讲学及志愿扶贫服务等活动。
七、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柔性引才引智良好环境
篇7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总结20*年的工作,部署2009年的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20*年度全市工商系统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四个发展”,强力推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运行、城市建设、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19.9%;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0家;铁雄新沙一期150万吨焦化、圣世化工60万吨mcc、达驰电气500千伏超高压节能变压器和洪业化工14万吨已二酸等45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2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我时刻关注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我认为,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在学杰同志的带领下,工作务实,善于研究,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扎实推进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是按照“以人为本、严管厚爱,关注基层、关爱民生”的理念,切实维护了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你们市局党组在2007年提出的“以人为本、严管厚爱”理念的基础上,20*年增加了“关注基层、关爱民生”的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你们市局党组把全市系统6000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干部职工的安危冷暖,努力解决好同志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增强了市局党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实现了全市系统“队伍高素质、执法上水平、服务高效能、经费有保障、生活高质量”的新突破。
二是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方面取得新成就。你们从系统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颇有远见地加强了基础性工作。成功推行了“县财市管”新模式,增强了经费保障能力;实施综合预算,优化了财务支出结构;全员加入养老保险,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基层人员工资性收入,稳定了队伍;你们大胆改革,实行在职人员离岗创业和内部退养,破解了长期困扰全市工商系统的历史性难题,为超编人员提供了创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单位和个人双满意,各得其所。你们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步伐,建设节约型机关,集中处理了172车辆公务车,两年节约公用经费4600万元,这是其他市直部门不可想象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全市工商系统稳定、全面推动工商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新成效。你们积极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你们抓住市委、市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维护食品安全、查处虚假广告、治理商业贿赂、打击非法传销、取缔“黑网吧”、保护商标专用权等专项治理行动。市委书记赵润田同志对你们取缔“黑网吧”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在查处“三鹿”问题奶粉中,动用全系统之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行动,采取拉网式检查,收缴销毁劣质奶粉11.4吨,切实保护了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维护了公平公正、诚信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
四是为服务菏泽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你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你们顾全大局,坚定不移地停征“两费”、取消中心、清理各类协会,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了企业网上年检,提高了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成立群工办,落实好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及时接听群众来电,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菏泽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举措。你们着眼于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行了新举措,取得了新成效。完善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重大决策的有效落实,实行“一岗双责”、健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完善民主生活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年全市工商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实践证明,市工商局党组是团结的,是坚强有力的,群众信赖的,是一个完全能够经得住考验的班子。市委、市政府对工商工作是肯定和满意的。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关于2009年工作安排,希望大家按照学杰同志的讲话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努力为菏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紧紧抓住发展不动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一是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扩大内需项目的企业登记,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要积极提供良好的服务,减免登记变更的相关费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当然,搞好登记服务,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抓好商标战略的深入实施,增强企业竞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质量兴市”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对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注册能反映企业特点和菏泽文化底蕴的商标,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目前,我们市只有单县四君子集团的“四君子”、巨野花冠集团的“花冠”是中国驰名商标,今年要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要加大公司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力度,搞好对企业的培训和宣传咨询,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和运用这个渠道扩大融资。利用掌握企业信用状况的优势,将信誉好、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守合同重信用”荣誉而又急需资金的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
四是积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菏泽是农业大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立足本职,进一步完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市场兴农等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管理工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的监管。今年是中央确定的质量安全年,确保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工商部门责无旁贷。要认真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继续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四项制度”,探索城市监管新模式,尽快建立起严格有效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要继续做好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商品质量的监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是以食品、药品、医疗广告为重点,深入开展虚假广告专项整治。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净化广告市场。特别要查处在医疗、药品广告中夸大功能和疗效等行为,查处未经广告审查擅自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行为。
三是进一步加强消费维权工作,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要加强《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宣传。要充分发挥“12315”和各级消协的作用,查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重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对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大宗商品下乡交易行为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你们搞的“省际边区农村消费维权长廊”,非常好,有特色,希望今年抓好,抓出实效。
四是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把好安全准入关。省政府确定,2009年是我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工商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承担市场准入的职责,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好登记关。要以煤矿、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严把前置许可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型工商干部队伍
一是认真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和发扬学习实践成果。要围绕增强科学发展理念、依法行政理念、服务大局理念,深入查找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差距,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实践成效体现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新型工商干部队伍。
二是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要加强形势教育、政治教育、廉洁教育,切实增强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驾驭形势、控制全局、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好应急处置准备,防止因反应滞后造成恶劣的影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交流锻炼制度,把各级工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有力的坚强集体。07和*年,你们选拔后备干部到市局挂职锻炼、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不少人都进入了领导岗位,成了骨干,这个做法很好。
三是组织开展好“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建设。你们省局党组提出今年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并且提出了工作观念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干部队伍转型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基层工商所工作环境的“三转、一创、一优化”的工作思路,我认为很好,符合当前形势和基层的实际。基层工商所是服务科学发展、依法监督管理的前沿阵地,工作量大,他们工作能力和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商部门科学监管、服务发展各项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形象。因此,要通过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工商人员监管执法、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的能力,做到监管无漏洞、服务上水平、维权全覆盖,为推进全市工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做好工商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各级工商部门要主动向所在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承担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自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8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接见记者时畅谈了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方向:
2001年8月,省委在井冈山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会时,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实行大开放为主的战略,把江西建设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江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定位和取向下,江西开始了新一轮发展的浪潮。
在近几年大改革、大开放的变革中,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南昌被称为革命圣城,是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因为拥有这样的红色历史,江西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西的经济总量和浙江差不多,但是迈入新世纪的时候,江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当中,江西落后了。经济的落后也造成了江西人的自卑心理,而这种既自豪又自卑的矛盾心态长年困扰着江西人,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江西前行的障碍。
江西流传一句顺口溜“红米饭、木炭火、皇帝老子不如我”,这句顺口溜反映出的观念象是融化在血液中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江西人的心中。这几年江西经济的高增长,江西人开始变得自信了。江西学者汪玉奇说:江西人更有自信心了,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江西人才流失的现象得到了遏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们对故乡深深的情感,对故乡坚定的信心。我初到江西时,发现江西有相当一批干部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谈农业老半天,讲工业一袋烟,讲金融不沾边”的状态,所以我们研究决定,从干部的思维意识向市场经济靠拢开始抓,观念改变了,其他就好办了。
我们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输入新智慧、新理念,开拓人们的新思维。当时,我跟省长一起带队,带领中层干部到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以后又到了湖南、湖北,也到了香港,学习这些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然后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走江西自己加快发展的一条新路。当时我们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为此决定派几千名干部到沿海地区挂职。他们学到了沿海发展的许多宝贵经验,然后带回来……我们省内又举办了干部双休日知识讲座,请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请兄弟省市有经验的同志,请经济专家、跨国公司的总裁讲课……通过大容量的“洗脑”,干部的理念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同志总结经验时说,观念就是财富,观念一新天地宽,观念一变财富滚滚而来。
用汪玉奇的话来说,省委省政府这一系列的更新观念的活动,是让江西省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呼吸到了市场经济的新鲜空气”,自此江西经济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江西和上海不一样,不能一下子就大量吸引外资,因为还不具备条件,江西同沿海正好有一个梯度差,他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因为他们也受到资金、土地、劳务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向外拓展,正好同我们是不谋而合,而我们正好是他们梯度产业的下面,我们自己有资源优势,有低成本优势,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而江西省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近,到香港,到广州,到福州,到杭州,到上海差不多都是七个小时,完全可以对接起来,所以我觉得这样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南昌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被媒体称为“江西现象”的典型范例,仅仅2003年一年就以每三天一个项目的速度迅速扩大制造业。一年之间投资企业一百多家,引资总额超过了1992年建区以来前九年的总和。如从事大屏幕背投显示器研发、生产的鸿源公司,是2001年将制造基地设在南昌经济开发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他们生产的显示器已经进入了试产阶段。董事长桂嵩说,他们将生产基地设在这里,看中的是这里较低的综合工业成本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一千美元死亡线”,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由于劳动力的成本上升,使得产业大规模地转移。近几年江西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遇,大量承接来自东部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现在江西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下一步面临的是产业如何进一步升级的压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与这一片青山绿水难以调和的矛盾。
世界各国,包括我们沿海地区的一些经验教训,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但是环境破坏了,以后要花很大的代价重新把它治理过来,而我们是刚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我们要把人家的教训变为自己的经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提了一口号,叫三不准,就是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准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准搞,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搞。我们有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一定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把生态保护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有觉悟的重要标志。
江西发展了,但江西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要实现江西的崛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我认为,现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方面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上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一个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就是增加财政收入,要更多的体现社会公平,要为民生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三个倾斜决定,第一向困难群众倾斜,要不断地提高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第二向基层倾斜,目前农村乡镇还是比较差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向这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第三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持的力度。
江西是中国传统的产粮大省,4200万的人口中,有3000多万是农民。这样的比例在中部六省当中也是名列前位的。所以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近几年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也开始有能力反哺农业了。2005年江西宣布,提早一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让农民走上富裕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除减免农民赋税外,关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方面也开始有所动作。在深入调研后决定逐步将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生活极为困苦的村落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提出在山区积极发展林地,平原种植优质稻谷,湖区推动水面养殖业,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粮食增产增收,农民整体收入提高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2004年江西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农民收入三项指标都增长了20%以上。
“早上在广东喝早茶,下午在南昌吃赣菜,晚上到上海去游黄浦江”,这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很形象地点出了近几年江西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以及将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东南纳入了七小时的经济生活圈。“要致富,先修路”,已让江西人尝到了甜头。
篇9
一、自主创新能力有新突破
1、实施科技专项。重点在热带生物、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力求取得突破。
2、多渠道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更大支持。组织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研发投入超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8000万元,省本级财政2500万元。加大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度,企业R&D投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超13亿元。争取落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更大支持。
3、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组织编制可研报告,争取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扶持。推动中石化、武钢等一批大型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并争取有1家以上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建立国家热带作物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网络共享平台。指导国家级灵长类海南猕猴实验动物种源基地项目建设。整合资源,筹建海南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5、做强林科所、工科所,逐步向科学研究院发展。加强高等院校科技工作,发挥其基础、骨干作用。
6、加强科技园区的指导建设。完善政策,推动海口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建设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取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园区核心区科技成果示范及产业化基地。指导和推动中国三亚农业科学城建设。实施科技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7、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加强跟踪检查、统计分析和总结宣传,发挥科技项目的作用和效益。
8、组织开展“双大互动”,加强专利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
9、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与东盟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申办中国—东盟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和利用研讨会,筹备在海口举办的泰国食品技术展览,开展海南与东盟区域科技合作中专利战略研究,加强海南与东盟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接待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代表团。协助中国科学院举办第三届中日科技政策与战略高层论坛和世界光学大会。协助海南大学举办亚太力学国际会议。此外,组织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继续实施、跟踪管理中泰、中巴、中欧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对外科技培训,邀请中外科技外交官来琼开展科技交流。
10、加强国内科技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具体落实我厅与广东省科技厅签订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科技合作。
二、科技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11、实施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加强指导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产品的认定和考核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接待日工作。举办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发挥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会作用,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活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产品优惠政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开展创建节约型高新技术企业标兵活动。
12、实施星火计划,发展农业科技产业。争取20个以上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建立和完善冯家湾虾苗星火产业带、澄迈福山热带水果星火产业带、乐东-东方香蕉星火产业带和三亚-乐东热带兰花星火产业示范带等,构筑具有我省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带。
13、建设省南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基地,推动我省南药科技产业发展。
14、加大浆纸林高产、抗风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推动浆纸林科技产业发展。
15、加强对全省科技招商的统筹组织、动态分析和跟踪落实。做好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科技招商工作。
16、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提高效益。
17、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大支持,力争超过1000万元。做好项目跟踪、检查。做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组织落实。
18、实施省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程项目。加强跟踪管理,指导示范点工作,编发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宣传。
19、做好省科技奖励工作。争取改革完善省科技奖励办法。
20、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推进农业科技服务“110”建设有新突破
21、落实全省农业科技服务“110”现场会精神。加快服务站点建设,扩大覆盖面。
22、加强已建站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争取全省建设100个标准服务站。
23、完善指挥管理、智能网络、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四大系统,扩大视频站点50个以上,实现指挥中心、服务站和专家服务团之间的联通。
24、开展土壤营养诊断与施肥工程,建立数据库,完善充实863智能农业专家系统。
25、加强服务站点的动态管理,做好信息及分析统计工作
26、建设琼海、儋州农业科技服务“110”区域指挥中心。
27、落实国债项目资金。积极推动市县政府将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8、争取企业加盟,筹建省农业科技服务“110”集团公司,逐步实现连锁经营。
四、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
29、开展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推动市县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指导市县推动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30、做好与澄迈、万宁、琼中等市县共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
31、实施国家和省科技富民强县(市)行动计划。指导琼海、儋州开展国家科技进步试点市工作。
32、建设科技示范村。积极探讨和推动农业科技服务“110”与创建文明生态村有机结合,建设100个科技示范村,促进农村科技水平提高。
33、推进科技联结活动。总结推广陵水、保亭等县经验,抓好东方市大田乡联手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
34、加大农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科技下乡,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20万人次。
35、加大对海南省农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宣传力度,促进农村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崇尚科技致富的社会氛围。
五、科普工作有新突破
36、办好第二届海南省科技活动月。
37、完善海南虚拟科技馆首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充分网站内容,完善网站版面,增强网站美感、趣味性。新建工业馆、交通馆、航天馆、信息馆、能源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海南虚拟科学馆展示中心,扩大影响面。
38、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服务“110”平台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39、充分利用发挥国家和省科普基地的作用,加强指导管理,提高水平,使其逐步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
40、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与合作,创办科普专栏(题),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41、办好《大科技》等科普刊物,扩大科普宣传阵地。
六、专利工作有新突破
42、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和宣传培训力度,力争全省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20%,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43、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大型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文艺会演等活动。举办培训班,指导企业、高校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全省专利信息采编队伍,加强省知识产权局网站建设和专利政务信息工作。办好中国知识产权报海南联通站。
44、做好专利行政执法。落实《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执法管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查处冒充和假冒专利执法行动,评选10家无假冒专利商品商场。
45、大力引进专利。完善省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筹建全国专利技术市场海口中心。筹备*年中国(海南)新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收集、编印、专利技术信息,举办专利技术推介会。
46、强化专利实施,提高专利产业化水平。组织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争取引进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专利技术项目。做好第三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和省*专利试点工作。
47、组织举办第二届海南省十大专利发明人评选活动和全国发明人峰会。
七、科技体制创新有新突破
48、制订具体实施管理办法,实施扶持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发展科技专项。
49、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科技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或备案工作,做好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审查工作。做好民营科技机构的统计分析和调研工作。
50、协调推进省属科研院所改革。推动和指导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增强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1、继续开展科研体制创新奖评选活动。
八、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有新突破
52、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53、研究提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切实组织落实,主动做好全省科技大会的准备工作。
54、争取《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并通过审定。
55、制订实施《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56、加大科技宣传。加强海南科技在线网站建设,发展壮大全省科技信息员队伍。在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组织专栏,宣传先进典型。办好《海南科技》,完成《海南省科技志》编制。
篇10
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源和基础动力。然而,实现和谐社会,既包含着人对环境的改造,也包括对自身的改造。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要求还不一致,有些甚至还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不断加强青少年的学习,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是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在帮助青少年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其他问题,在理想信念教育方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沦落后于实践”、“教育的说服力滞后于青少年亟需解答的现实困惑”等问题。当前,人类已进入了急剧变迁的“风险社会”发展阶段,各种观念和利益的磨擦日益加剧,而青少年崇尚概念,他们不为现实生活所困,还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我约束和必要限制,总喜欢做些他们认为高尚的而不顾国情、社情的举动,他们更多地是受激情而不是理性的支配。他们对当前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感知最深,由此产生的强烈的冲突行为倾向,只要经过一定环境和场景的诱发,随时都有可能直接转化为实际冲突行为。因此,我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贴近青少年实际的“人生百讲”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中国建设史、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尤其应该帮助青少年克服偏听偏信的盲从心理,着力帮助当代青少年学会如何正确行使民力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增强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预防犯罪中的合作能力
社团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以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精神整合社团内资源。在强化社团内整合的同时,还要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实现社会化资源共享。要认真总结并发扬光人组建“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着力解决6.3万失学、失业、失管社区青少年问题,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促发展。合作是社团组织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市、县建立了青少年志愿者协会,建立社区服务站8.9万个,注册志愿者超过1349万人,累计已有1.5亿人次以上的青少年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科普宣传、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全国青年联合会倡导的“构建体贴志愿者的实在制度”政策的激励下,上海的一百多万青少年志愿者在各项活动中注重自觉自愿、互助合作,使广大志愿者的满腔热情成为一种可持续依赖的社会资源,保证了各社会群体拉近距离、消除隔阂、重建信任、增进和谐。
三、增强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预防犯罪中的服务能力
社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少年的能力。上海各级各青少年组织通过促进“中青网”、“东方网”建设,发放几十万张具有金融卡和服务卡综合功能的青少年卡,推广青少年事务所和青少年中心,建立遍及19个区县和100多个街镇的“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工站和社工点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创新服务青少年手段,大力推动服务青少年工作网络化,从而把组织、工作和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地覆盖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和服务青少年。
而发挥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提高其权利保障的能力。各级各类社团组织要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稳定的青少年基础,始终保持同青少年的密切联系,始终把竭诚服务全体青少年,尤其是广大社区青少年和民工青少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各级各类社团组织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心帮助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方面最早起步,最具亲和力。
四、增强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预防犯罪中的凝聚能力
2005年7月1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办公室联合颁发了“关于上海市全面推行对于违法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考察制度的实施意见”,并明确规定,教育考察期间,暂不裁决处理或,对教育考察期间的材料进行单独保存,不得纳入未成年人的档案。实施意见规定,学校对考察教育对象不开除、不劝退,若考察对象及其监护人提出退党申请,学校要予以阻止,并及时报告给区县青保办和教育局。班主任要建立考察教育对象的学习情况、交友范围、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状况、公益活动等记录卡,每周必须找教育考察对象谈心1―2次,并作好书面记录等,而家长必须与学校班主任及时沟通、商讨教育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