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07:1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挂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挂职总结

篇1

其次:感谢校长培训中心,感谢你们精心的策划,耐心的指导;

第三: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因为你们的细心指导、谆谆教诲,我们才学有所得,不虚此行。

第四:感谢我所在的xx成校的领导和老师,是他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工作上毫无保留的指导,精神上充满激情的鼓励,思想上妙手回春般的开启,使我由一个“学习校长”变成了市教育的“激情粉丝”。

一点说明:

一是说明我的学习计划:

一开始,我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学习;采取两种学习方式—即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参观考察三个阶段进行;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包括学习市对课程目标的解读、设置;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调整;了解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学习他们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探索市教育在政府引导、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和社会评价五个环节上的理念和方法。

二是说明我的学习过程:

挂职市光明新区公明成校半个学期,我每天都愉快地生活着、学习着,浏览着《南方都市报》、《市特区报》、《晶报》、《宝安日报》、《光明新闻》等报纸,选读有关教育的文章;每天登陆一所学校的网站,欣赏一所学校的亮点;每周观察学校的一个部门,偷学他们工作的技巧;适时采访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还利用一切周末时间,走访其他学校;闲暇时间攻读校长培训中心推荐的理论书籍,及时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充裕了知识的粮仓。尽管我的理论修养还不足以消化专家的理论,但确也是受益匪浅!我只叹“时间有限,听不够专家的理论涛声;季节流转,看不尽学校的无限风采”。

第三个一是“一点反思”:

听我们组长说:我们小组的课题是“校长的修养”和“学校绩效管理”。做课题研究,我才刚刚开始,仅仅拟定框架,具体的过程和细致的内容正在整理,还没有结论,只谈点反思。我认为校长的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去修炼:

一无:校长要无私心杂念,要一心一意做校长,全心全意谋学校的发展,下决心在本岗位上退休。这很难,至少要做到主观上不向上爬!经得住高位、重权的诱惑;客观上要经得住考验,要敢管、善管、管好!与时俱进,不被后浪淘汰;要不贪、不腐、不庸!守得住岗位,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才能不被党和人民抛弃。

两备:即德、才兼备,要德高为范,才高为师。做社会的标兵、学校的灵魂、老师的榜样、学生的楷模。

三能:对上能沟通,对中能协调,对下能引领。能盘活学校的一切资源,使学校工作在和谐、向上的环境中蒸蒸日上。

四动:动口能说善道,动笔能写善画,动情能歌善舞,动脑能创善研。

五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力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是一个邀请:

我的家乡在乌蒙高原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她也许不被你们了解。但谁不说俺家乡美!威宁是个好地方。因为:

她有灿烂的阳光—拉萨称为“日光之城”,威宁称为“阳光之城”这不是自封的,是国家气象总局根据气象资料授予的“称号”。

她有明净的湖水—“高原明珠”草海是我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与青海省的“青海湖”云南省的“滇池”并驾齐驱。

篇2

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企业团组织如何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成为当前面临的问题。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团委紧紧围绕青年学技成才的迫切需求,依托青年成才的阵地优势,精心构筑青年素质提升体系,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提高了青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技能。

用活一批阵地,为青年成长成才架梯子

针对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操作能力差的实际,在巩固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新招聘青工进行岗前实践操作培训。一是依托三级培训基地的优势,制定详细的实践操作计划,分层次、分专业、分工种、分时段、分批次进行现场模拟和实践操作,青工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合理选择,弥补自己工作技能薄弱点和急需点。同时,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依靠培训基地联合教室和研讨室的高标准多媒体教学设施,模拟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让每名青工在上岗前了解到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道操作程序,每一项注意要点,确保其上岗前熟悉操作规程,上岗后严格按章作业。自2008年以来,参加各类实践操作培训青工累计达5174人次。二是深化“青工岗位技校”创建活动,为各“青工岗位技校”配备投影仪、笔记本、业务书籍、机电开关、迎头放炮模型、风钻、锚杆机等学习和操作设备,青工可以分门别类、因己所需、自行安排、自行学习。为全面了解青工自学情况,采取每旬抽查的形式,对青工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高青工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积极性。“所有青工既是同事、“同学”,又互为“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切磋,强调广大青工学习和训练自主性的调动和互动性的加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同时,为技校生和劳务工开办了“青工周末课堂”,针对青工平时上班时间紧、工作忙的实际,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周六、周日时间组织青工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弥补工作中的业务差距,提高业务水平。自2008年以来,先后依靠青工岗位技校培养青工1326人。

搭建两个平台,为青年成长成才压担子

一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为使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人才培养,自2009年9月份,率先对新招聘大中专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每年新招聘大中专生和技校生到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入矿培训后,由团委组织开展大学生座谈会,邀请往届大学生讲述自己切身经历,用榜样作用增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然后由人力资源部和所在区队根据他们的兴趣为其设定成长路径,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同时定期组织职能科室人员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适时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入矿后,他们的成长不再是以前的单靠个人努力的“自然成长”,而是由单位为其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全程、专业、系统的规划和导航。正式分配单位之后,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分到基层区队进行一年的基层锻炼,初期为3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由矿召开大学生评价鉴定会。矿根据个人专业、专长,结合评鉴意见划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类人才,由组干科委牵头进行分类导航设计。据了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下,2009年招聘的14名大学生中,现在5名从事基层区队管理岗位,8名走上了科室管理岗位。大学生留住率由2007年的52%,上升到现在的98%。二是抓好挂职锻炼。把“大学生下基层挂职锻炼”作为提高新进大学生适应能力培训的有效载体,凡新进大学生都要先在基层区队以见习的形式交叉挂职锻炼。挂职时间结束经矿考核合格后,再根据所学专业、个人能力、挂职表现等进行适岗分配,使新进大学生在基层一线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作风,提高他们协调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新招聘大学生缺乏现场管理经验的实际,回采专业积极积极引导大学生下基层、进班组进行岗位锻炼,担任班组长助理,同时,建立《大学生基层区队工作实施方案》,凡是大中专毕业生任班组长助理的,对本人月度增加班组长津贴300元,对区队一次性奖励2000元。大中专毕业生具有两年以上班组管理经验的,作为优先选拔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2010年,回采专业共选拔13名大学生挂职担任班组长助理,经过一年的基层班组管理实践,有2名经过公开招聘,成为了工区技术员,6名走上了生产科室管理岗位,1名成为工区的正式班组长,1名在外建矿井担任技术负责人,2名成为了所在工区的安全网员。

深化两项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子

篇3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和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分为两点:管理和指导,其中指导又分为教育性指导和规划性指导。相应的,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划分。针对管理层面的工作,辅导员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员;面向指导层面的工作,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人生指导员。

(一)管理层面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是除教学之外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安全、寝室生活等)。针对这一工作内容,辅导员应该具备学生管理员的职业技能。这项职业技能的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始终把学生缩遇到的问题放在首位;其次,要明确学生分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再次,要善于运用班长、团支书等优秀同学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要突出重点,把学生的学风情况和寝室的生活情况作为管理层面工作的着力点。通过这四点,能较为有效的处理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指导层面――教育性

这里的教育性指导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如何做好教育性指导,成为辅导员其他工作的基础。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局面,学生的思想状况尤为复杂。如何让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成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所以,首先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其次,运用较为活泼多样的方法来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

(三)指导层面――规划性

辅导员的规划性指导是指对高校学生大学生生涯和其他的人生阶段进行较为科学的规划,具体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对刚进高校的新生来说,如何高质量的度过大学生活是所有学生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反映,由于刚开始没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所以,在高校新生进校初始,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建议,包括如何处理学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等活动的关系。其次,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难题,有些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在为了今后的就业做准备,足以看出就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四点:(1)帮助高校学生做好职业定位,让学生了解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2)保持对学生的长期指导,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就业形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紧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纠正学生规划的偏差;(3)突出重点,对那些明显就业信心不足或者职业规划找不到方向的同学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找出他们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就业做好准备。(4)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能力。当今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形势较为复杂,所以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如何疏导学生的压力,防范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的界定,有助于辅导员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上文所阐释的关于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和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按照具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就业指导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三种职业技能贯穿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始终,是学生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就业指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根据对笔者学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其他高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论文,笔者发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就业经验。笔者问卷调查了本校30位辅导员,结果显示只有4位辅导员有进入高校外社会就业经历,剩下的26位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考入高校。这就造成了辅导员无法给毕业生进行深入有效的就业指导,或者辅导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并不是仅仅针对大四毕业生,也并不是最后突击的辅导,而是通过学生在高校期间提高自身能力来实现就业的。

3.指导内容相对单一。特别是针对创业学生,将近一半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创业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这样给指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根据专业不同,就业的形势也会不同,由于现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相对宽泛。

(二)心理辅导能力现状与不足

1.观察能力不强。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训练,30位辅导员中,只有3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了解心理健康问题诊断的标准和症状。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初期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加深。

2.辅导过程中定位能力不强。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在“导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转换。如果沟通变成了教育和说教,而不是引导。并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而是以老师的身份出发,这会导致一些心理辅导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3.处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辅导员及时发现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高校辅导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与辅导员工作相对繁忙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做不到对个体的持续跟进。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与不足

1.信息不对称。由于长期在高校中工作,大多数辅导员并不了解当前的社会和就业形势,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导致了在辅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

2.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虽然现在高校对高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但是依旧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指导能力。虽然许多辅导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辅导员对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厘清辅导员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缺陷,能够更好的找出原因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提升职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法

1.专题培训法。通过学校或者政府组织相关的培训来达到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通过培训,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来实现择优上岗的目的。这种专题培训法在某些省份已经开展了较多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由于参加培训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过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

2.导师引领法。学校可以在辅导员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关专业设立辅导员导师,每位辅导员在非自身专业的其他属于职业技能的领域选择导师,这样在辅导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请教,并且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学习成果,保证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3.挂职锻炼法。辅导员可以在某些机构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拓展高校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己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经验。由于部分辅导员并没有社会从业经验,这种挂职法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参与度,增加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同行交流法。鼓励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辅导员交流会,这样可以分享学生工作成果,定期开展校内与校际的交流活动。

5.竞技法。通过把辅导员的职业技能量化,采用辅导员相互竞争的方法来达到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目的。

6.荣誉激励法。每学期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设立若干荣誉奖项,通过奖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7.定向培养法。学校内部可以通过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培训,以达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实现成人成才。

(二)辅导员技能提升的路径

1.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虽然现在政府教育部分都开设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由于教师人数过多,不可能很详细的来进行专门的培训。所以要求学校内部依旧开设专门的岗前培训,或者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岗前培训。

2.各项专题培训。(1)共青团系统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培训;(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题培训;(3)辅导员职业技能专题培训。

这三点可以弥补第一点培训缺乏针对性的缺点,由于岗前培训主要是面向所有辅导员,所以通过以上相关的专题培训,能够大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3.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1)心理咨询师;(2)人力资源管理师;(3)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学校内部可以把有关职业技能的证书当成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在入职一定时间内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才可以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

4.辅导员的挂职锻炼和借调。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相互交流,通过辅导员挂职和借调的方式来提升就业和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

5.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从竞争和激励的角度来鼓励辅导员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尤其在新进辅导员中要各位重视,刚入职的辅导员必须参加,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篇4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扰

雅电集团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老企业,2007年以前因为体制和其他复杂的历史原因,公司人才引进工作十分薄弱,多年以来几乎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造成了公司员工的严重老化和人才的极度馈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007年以后,在省公司的支持下,公司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2007-2013年,公司持续引进高校毕业生,五年间共招聘高校毕业生89人,尤其是2009年省公司控股以来,对人才引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2013年间公司共招聘高校毕业生77人,极大地充实了人才力量,对公司人才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作为一个电力控股企业,公司和很多私人企业一样,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每年都有大学生主动提出辞职,弃企业而去。

二、思考及应对措施

为促进新进大学生尽快了解和融入企业,加强其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留住他们的心,我个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发展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加强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能让大学生端正入职态度,增强上岗信心,并通过全面了解企业的概况,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大环境中去,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企业,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不仅要有来自企业管理层的真正的重视,而且应该贯彻到与大学生的交流中,我认为这种交流最先可以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入职培训中去,因此为大学生们设计的入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对企业的第一印象是通过培训获得的,企业必须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和良好效果的培训体系,这将会为企业在大学生心中的第一印象打上一个高分。同时,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历程、荣誉、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大学生一方面增加了对企业熟悉度,另一方面则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对发展前景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要诚恳地告诉他们企业人才的匮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甚至在培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依赖于这些大学生的成熟与成长。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相联系起来,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形成两者间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

建立轮岗实习机制。大学生岗前培训结束后,可以到相关单位相关岗位轮流实习,实习期限为1年。学习所在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生产、技术、安全等管理制度,每月提交学习体会和工作总结。实习期间至少写出1-2篇实习单位的班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现存的规范制度、班组管理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有利于快速提升新进大学生的综合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他们早日成才。

积极为大学生搭建晋升平台。新进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合理的,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只要努力就有前途的发展前景。为员工提供符合其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并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岗位交流、岗位晋升,帮助员工实现发展目标。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遵循“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理念,将组织发展需要与员工成长需求相结合,以业绩考核与能力评价为导向、以岗位履职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开展全员培训为手段,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牵引和激励机制,明晰和畅通各类人才的成长通道和职业发展路径,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坚强智能电网相适应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加强内部交流及内部竞聘。内部交流和内部竞聘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对员工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建议在大学生毕业一年之后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竞聘的渠道,择优上岗,通过内部交流既实现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也给予大学生充分施展的机会。

搭建挂职锻炼平台。在大学生毕业入职3-5年内,积极推荐优秀有管理才能的大学生到各基层单位科长或班组长副职岗位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大学生们可以获得生产实践经验,并发挥所长,针对见习岗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协助参与各单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新项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给予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

挂职岗位期间,大学生们担负管理责任,在实践中学习并提高管理能力与经验,思考现有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在熟练掌握电力企业生产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把握技术发展趋势,锻炼管理才能,成为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来说有竞争力的工资虽然不是唯一,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也是大学生所关注的方面。他们关注着几年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拿到自己满意的薪水。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这不但是留住大学生,而是要留住任何员工都要具备的条件。当大学毕业生进入到一个企业,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和老员工的发展状况,大学毕业生会考虑自己在这个企业一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两年、五年后自己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他们会根据对企业的评估来构建自己对企业的满意度。要根据行业特色和企业实际, 努力提高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 充分满足大学生员工的基本需要,要使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谁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多谁就能够拿到更高的回报,并且能够随着员工的职业发展而不断升级。

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体现不同专业人才特点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政策。对自主创新,并在公司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优化内部分配结构,使工资分配与企业经济效益、岗位价值、能力和业绩挂钩,向关键核心岗位人员和优秀人才倾斜,适度拉开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收入差距,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激励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大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企业,对人文环境是十分敏感的,企业管理层如果能有意识地去营造团结、友爱、轻松、互助的氛围,将会对新、老员工同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工作中, 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 及时了解大学生员工的心理动向, 通过有效沟通帮助其认清现实、明确定位,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需求观,对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给予更多关怀,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

篇5

【关键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工程训练

一、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而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企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依赖于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由于高校对自身定位、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需求的提高,各地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的科研能力素养,已逐渐成为各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部属高校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3[1]。但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低、工作经验少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各高校都已意识到这些问题,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或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水平,为学生和学校的良性发展带来“正能量”[2][3][4]。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般来说,尽管各高校具体的培养方式和措施不同,但都是由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由各学院和相关二级单位具体实施。就我校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由各学院选派符合学校要求条件的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专业职位上挂职锻炼,参加挂职单位的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我校每年都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派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到山西霍州、江苏句容等地的企业、乡镇等挂职锻炼。

青年教师到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挂职锻炼,一方面缓解了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让青年教师直接接触到较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及专业需求,不断积累和提高自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2.在学生实习基地锻炼

我校与校外相关企业共建了大量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实际或接近实际的锻炼培养其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利用这一便利条件,让青年教师和实习学生一起锻炼,使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我校还成立了不同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如机电类专业的工程训练中心,获得“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也承担起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中心和相关学院一起,每年为青年教师组织两批实训。一批是专业实训,即在教师本专业范围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批是跨专业实训,在机、电两大专业类别之间互跨,即机械类专业教师进行基础的电类专业实训,而电类专业则进行基础的机械类专业实训。

采取这种培养方式,使青年教师一方面获得了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实际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了解相关专业的实践情况,拓展了青年教师的视野。

3.借助企业高级技术人才

我校大量引进行业先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才到校兼职,他们一方面走进课堂直接面对学生,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改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指导,以使青年教师获取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我校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长期聘请校外知名企业、研究所的专业人士,在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进入相关实验室,通过指导实验操作、完成工程项目攻关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4.青年教师进实验室

青年教师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因此,我校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每年都将新进的青年教师安排到学院各专业实验室轮训,半年以后再视轮训情况分配到相关教研室安排理论教学任务。

青年教师在实验室工作期间,接受实验室教师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了解了各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及实验教学规律,掌握了实验技能,大大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三、培养成绩的考核与验收

我校不同专业对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的考核方式,就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及其相关理论或实践教学单位而言,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1.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大赛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每年都针对青年教师设置实践技能大赛,考查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大赛由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命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操作、简单电路的制作及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一般要求在2小时的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单元电路,利用相关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然后再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对设计及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以此来评定成绩,并与年终考核成绩挂钩。

2.指导学生的课内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

学生在课内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可以反映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课内的实践指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外的科技活动则包括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机器人竞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这些活动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水平。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这些活动的指导,并以学生实践的成绩或获奖等级作为奖励指导教师的依据。

3.自制实验设备

为了适应学校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现有的实验设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学校自行研制实验设备来弥补空白。让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自制实验设备,并以能否通过学校、学院验收为标准,考核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青年教师培养及考核方式,循序渐进地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在经过上述方式培养后,极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近几年,青年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屡次获得陕西省自动化学会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大赛一等奖,在各级各类电子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青年教师自身也收获了多项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成果奖。可见,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贡献更大的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2):7-10.

[2]曾秀慧,夏新燕,邱志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能力本位[J].科技创业家,2011,(4):234-235.

篇6

本次调查涉及各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42.98%,女生为57.02%,大一到大四学生所占比重不尽相同。我们的调查问卷有12个问题,包括学生性别、专业、年级以及关于创业的一些问题,有多选与单选之分。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对创业需求的区别。

1.1创业意识与大学生年级、性别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了解了所调查人员的创业意识,在有效问卷中的363人中,有7.71%的人正在创业,有66.94%的人想过创业但没有实践,还有25.34%的人没有想过创业(表1、2)。由上图数据可知,创业意识与年级关系并不大,所处年级不同并不会严重影响创业想法。同时,对于男生创业倾向强于女生的说法也有了新的结果,调查数据显示男女生创业意向并无较大区别,但是实践性男生较优于女生。由于专业种类较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经管专业的学生创业意向较强烈,也就是说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更易创业,而相对的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则是最不想创业的一类。

1.2大学生偏好的创业形式分析

我们对男女大学生偏好的创业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数据,男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都占彼此总人数的20%左右,和伙伴们一起创业的则高达65%以上,和家人合作的则低于10%。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男女生对于偏好的创业形式基本相似;第二,超过65%的大学生偏好“和伙伴们一起创业”的创业形式,说明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第三,2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说明一部分的大学生具有独立创业的果敢精神,这种创业精神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更会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四,只有8%左右的大学生偏好“和家人合作”的创业形式,和选择“和伙伴们一起创业”的大学生人数相比,是少之又少,这一点正好有力地说明,现代的大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向往脱离家人、靠自己的实力去实现梦想。当然,这为数不多的选择“和家人一起创业”的大学生也说明年轻人对于家人的依赖性较强,对自身缺乏信心,缺少冒险精神,在创业方面,他们更相信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而不是其他人。其实,不论是何种创业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让自己成长、锻炼自身意志的方式,所以对于创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都会予以支持和鼓励。

1.3大学生创业所受影响分析

上面所说的是大学生对于创业形式的偏好,接下来我们将分析的是大学生创业受什么影响,他们为什么想要创业,以及他们的创业需求。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大学生创业想法主要是受自身、周边共同爱好的人和社会成功人士影响,所占比重分别为46.83%,41.32%和32.51%。而对于创业目的也是一目了然,49.59%的人是为了赚钱,43.25%则是为了自我锻炼,其他所占比重则较小,这准确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再说创业需求,有73.55%的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说明创业的动力最主要的是自己感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坚持得更久。对于其他选项的调查结果差异性并没有很大,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大学生不愿承担风险却想要高回报,渴望轻松自由的创业,这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好高骛远,吃不了苦不安分。

1.4大学生创业可能会受到的阻碍分析

如上述调查所说,有创业意向的人很多,但真正实施的人却很少,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大多数人认为创业对于他们而言是很难实践的,总结得出有五个方面阻碍他们的创业行动。首先,阻碍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资金和社会经验不足,其所占比重分别为76.58%和75.76%,大学生还在求学阶段,没有工作,社会经验积累较少。其次,缺乏社交手段,没有支持力,没有足够的创业平台,学业方面的压力则分别占55.1%,48.76%,36.91%。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多数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放弃创业。除了外界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还有自身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人表示创业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毕竟一般人无法承担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就明确表示自己欠缺这一点。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创业人员有较强的领导、实践能力和敏锐的商业眼光,创业并不简单,它往往以高要求选择适合它的人,所以大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修养,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完善自我技能。

2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篇7

【论文关键词】下基层 高职教育 保障制度

高职高专教师下基层锻炼有两种工作岗位:教师和行业

一、下基层的原因

1、需要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特点。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分认识高职学生特点,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考生来源有三校生、高中生、历届生;考生家庭背景是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寄养子女、灾区孩子。另招生生源地越来越倾向于中西部地区。这些都与本科生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孩子在中小学成绩位于中下游,在自信,关爱,自律,性格等方面都需要高职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

2、需要充分了解高职教师特点。高职教师一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的学生教师(基本是没有行业实践经验)、一部分教师从企业直接任教教学。学生教师难免会将导师的上课方法,上课内容等复制传达给学生,完全不符合高职学生特点。而从企业来的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却缺乏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这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需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行业专业文化知识。教师需要随时掌握行业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新发明、新理念、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行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与行业同步,与学生同步,教学相长,充分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望,打破呆板的、滞后的行业知识内容。

4、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先拜师:会用粉笔、电脑、实训器械、网络资源;有资质:短期进修、双师素质,学历提升;懂职教:高职理念、能力本位、学生主体;挂职锻炼:主动创造条件校企合作:能为企业提供服务;校际交流:参加论坛、做访问学者、出国考察、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科研:争取校极、市级、国家级项目。这些途径能使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等很多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

5、需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工作方法有早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服务项目等。了解企事业单位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对教学计划的制定、突出技能型人才学培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下基层的实施过程

高职教师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自己的锻炼企事业。经校方审核通过后,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状态中,在学习锻炼过程中的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缺点与进步,化成教学题材、整理成册,回校后的任教突出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及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改革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设置专业综合课程。重新梳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转贴于

三、下基层的良好效果

通过下基层锻炼,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实践,把握了行业最新最活的知识、理念,充实了教学,提升了科研,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取得了较大收获。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但在具体工作层面上缺乏实践和经验。通过下基层、下企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将理论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互融合,既提升了理论的实践性,又突出了理论的指导性,很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也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鲜活性。

2、是在通过了解行业促进教学科研工作上取得的较大收获。一直以来,高职教师在给广大学生授课时,普遍存在理论传播和讲解多,联系实际行业知识少,学员反映讲课内容比较空洞。通过下企业、下基层,高职教师通过参与和承担挂职单位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对行业有了全面、深刻、直接、真实和客观、具体的认识和感知,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与行业背景的紧密联系,大大增强了教学科研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3、是在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的结合上取得了较大收获。高职教师在知识面和专题研究上有比较优势,但由于过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偏重于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对一些具体操作层面的体验和投入较少,因而在将理论教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较好地联系起来的生动案例教学较少,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通过下基层、下企业,即使高职挂职教师在知识上有了新的拓展,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又在能力上有了新的提升,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增长了本领,提升了能力。

四、下基层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出台详细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内容包括选派挂职锻炼教师的范围及对象确定、挂职时间、选派程序、具体要求、津贴待遇、考核办法等。

五、教师下基层出现的几个问题。

在充分肯定教师下基层工作所取得成绩和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篇8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业指导课;改革

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由1999年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发展而来,创业教育正式始于 2002年4月,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起步比较晚,积累不足,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都处于探寻期,师资队伍较弱,且发展不平衡,学生认知有偏差,课堂讲授与课下实践配套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指导课发展迟缓。

1 时代背景

国务院总理2014年9月10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用好创新“金钥匙”掀起“草根创业”热潮”。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报务专门机构,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一个“一元钱可以注册公司”的新时代,创业指导课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

2 我国创业指导课的现状

2.1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少。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智力投入和经费支持。很多授课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都存在授课教师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上岗的情况,课程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门指导性如此强的学科,遗憾的是很多授课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却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师会显得底气不足。有些大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自主创业的实践中,很多授课教师的指导还不一定凑效,一些创业实践时间较长的学生,在创业指导课中很容易发现老师理论重于实践的缺陷。一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如果自己从未参与过创业实践,而要驾驭一门如此指导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确实是我们当今创业课程改革要思考的问题。

2.2 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功利地认为创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创业者,是有针对性地为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是一种速成的教育模式,如果自己没有创业意向,就可以对这门课程屏蔽或者应付。因此这些学生把创业指导课看成了部分人的课堂,甚至觉得创业者毕竟是少部分,大部分人是在既成领地工作奋斗,这门学科被严重边缘化。

2.3 教学模式单一,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创业指导课,针对的不仅是精神和品质的塑造,还是一项复杂工程的分解指导,它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课上课下的互动配合,还需要多种渠道和方式的共同介入。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创业课的课时被压缩得非常厉害,甚至有高校以讲座代替授课,授课教师在这样的课时安排展开之下,不得己蜻蜓点水,有限的课时就连梳理理论都显得得仓促,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更无从提起,由于知识没有展开,也没有深化,实践活动又没有跟进,学生的收获自然是大打折扣,这样就难以产生良性地互动和发展。

3 优化建议

3.1 教师要上好创业指导这门课,必须要到实践的洪流里去感受和积累,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教师到行业中去了解整个产业链,从中发现价值链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未来学生创业的切入点。行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老师对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判断能力,从而在行业价值链中找出问题和改进之处,这会显著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避免教育指导出空拳,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效果,间接提升创业成功率。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华中数控、博云新材料等优秀科技型企业。这些老师在实际的创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因为在长期的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的教师将是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先驱和课程发展的中坚力量。

3.2 纠正学生对创业指导课的片面认识,从就业教育的概念和目标不难看出,创业教育培养的是有社会变革精神的创新者,向他们传授概念和技能,使人们能够辨别他人还未曾发觉的机会,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执行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重心是放在创业能力、素质、精神的培养,而并不只是单一的传授学生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创业能力、素质、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进行更好地开拓和创新,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一份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光发热。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参与到这门人生大课堂来。

3.3 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实践,创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时代,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创业折算为学分,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还将得到高校优先支持,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高校还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为每一个有志创新创业的青年学生敞开了热情阳光的大门,老师要有意识地带领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构建创业指导课实践活动体系,并在实践中总结,让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创业指导课才能真正地接地气。

综合上述,创业指导课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要在教师、学生和途径上进行革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担起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蔡克勇,等.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新视点[N].北京:科技日报,2005.8.

[2]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叶映华,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就业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用“两旺两难”来描述,“两旺”是指毕业生的供应量旺盛和毕业生的需求量旺盛。“两难”是指用人单位招聘理想的毕业生难和毕业生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难。即形成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自己满意的的工作,企业也招聘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的“就业鸿沟”。要跨越这条“就业鸿沟”,既要分析我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要分析大学生自身就业难的原因。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企业究竟需要什么养的人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他们招聘的主要依据是看重大学生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而将其在校的专业和学习成绩作为辅助,注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社团活动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及企业实习经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观察是否符合本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此外,企业还关注大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自身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就业能力低。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实践活动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就业能力,从而实现了大学生就业。

二、文献综述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有停止倒退的现象,但总的来说是对自身不断完善、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作为当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规范性的新时期特点。国内许多学者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深入研究。王小云等(2005)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卫“三下乡”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公益劳动,课外科技和创业活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等等。通过对现有的文献的梳理总结,本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区分为校园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兼职活动四类。

(二)就业能力的内涵

学者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定论。本文总结了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Fugate(2008)从就业过程所体现的素质来理解,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职业准备期间和实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大学生首次获得就业、持续就业、从校园到企业实现角色转换和培养新的就业能力,这些能力依靠其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经验、责任心、态度等等,以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就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可能性,是大学生实现就业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与大学生快速实现就业息息相关。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能够满足组织的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并且能持续积蓄力量,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且受到个体社会实践经历、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素质体现。此外,就业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的。

三、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越来也明显,也促使国内外不少学者将其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联系起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一种好的方式,可以增加工作机会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一种有效的方式。王莉等(2012)借助SEM结构方程和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社团经验中能力态度、组织适应、人际领导、技能学习四个方面与就业力的相关性,通过有效的参加社团活动,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领导能力和就业能力,又进一步拓宽了就业的渠道。Felicity et al(2013)研究发现护士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有报酬的兼职(实习),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具有的角色认知和实践技能,对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践水平和自信心有显著的作用。而学习到的临床经验,加速了使学生转变为真正的护理工作者的角色,提升护士人员的就业适应能力。所以说,大学生参加实习能够学到新的技能,运用和掌握这些新的技能,从而为将来自身就业增加筹码。此外,有些实习生被要求做不同的工作任务是为了学到新的不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进而能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人角色,从而提高了自身能够处理轻重缓急工作的应变能力和就业能力。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同时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质上是在个体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作为大学生外部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深入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前熟悉目前的就业环境,而且有利于他们将来正式就业。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多样化的情境,并能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心得和体会,而这些心得和体会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直接影响。

四、优化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调整社会实践活动的设置目标,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对于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就业能力没有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降低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水平,制定略高于大学生的现有水平且是他有能力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二、形成考评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组织社会实践中建立考评标准和奖励制度,将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量化,从而体现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高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不仅应提供多样化、丰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应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通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避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盲目性。

五、小结与展望

本研究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来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措施,为政府、高校、企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本文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关系只是做了文献综述和梳理,存在的不足是,缺乏实证的分析,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北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Fugate,M.A.J. Kinicki. 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Employabilit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Test of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e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J].Journal of Occup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8(03).

[3]王莉,林欢欢,杜瑶.基于SEM的大学生社团经验与就业力相关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Felicity H,Hugh P M,Sinead K.A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students nurse working part time as a health care assistant[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3(08).

篇10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就业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用“两旺两难”来描述,“两旺”是指毕业生的供应量旺盛和毕业生的需求量旺盛。“两难”是指用人单位招聘理想的毕业生难和毕业生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难。即形成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自己满意的的工作,企业也招聘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的“就业鸿沟”。要跨越这条“就业鸿沟”,既要分析我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要分析大学生自身就业难的原因。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企业究竟需要什么养的人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他们招聘的主要依据是看重大学生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而将其在校的专业和学习成绩作为辅助,注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社团活动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及企业实习经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观察是否符合本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此外,企业还关注大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自身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就业能力低。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实践活动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就业能力,从而实现了大学生就业。

二、文献综述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有停止倒退的现象,但总的来说是对自身不断完善、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作为当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规范性的新时期特点。国内许多学者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深入研究。王小云等(2005)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卫“三下乡”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公益劳动,课外科技和创业活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等等。通过对现有的文献的梳理总结,本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区分为校园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兼职活动四类。

(二)就业能力的内涵

学者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定论。本文总结了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Fugate(2008)从就业过程所体现的素质来理解,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职业准备期间和实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大学生首次获得就业、持续就业、从校园到企业实现角色转换和培养新的就业能力,这些能力依靠其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经验、责任心、态度等等,以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就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可能性,是大学生实现就业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与大学生快速实现就业息息相关。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能够满足组织的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并且能持续积蓄力量,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且受到个体社会实践经历、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素质体现。此外,就业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的。

三、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越来也明显,也促使国内外不少学者将其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联系起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一种好的方式,可以增加工作机会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一种有效的方式。王莉等(2012)借助SEM结构方程和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社团经验中能力态度、组织适应、人际领导、技能学习四个方面与就业力的相关性,通过有效的参加社团活动,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领导能力和就业能力,又进一步拓宽了就业的渠道。Felicityetal(2013)研究发现护士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有报酬的兼职(实习),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具有的角色认知和实践技能,对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践水平和自信心有显著的作用。而学习到的临床经验,加速了使学生转变为真正的护理工作者的角色,提升护士人员的就业适应能力。所以说,大学生参加实习能够学到新的技能,运用和掌握这些新的技能,从而为将来自身就业增加筹码。此外,有些实习生被要求做不同的工作任务是为了学到新的不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进而能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人角色,从而提高了自身能够处理轻重缓急工作的应变能力和就业能力。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同时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优化有着不可基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王兰兰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质上是在个体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作为大学生外部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深入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前熟悉目前的就业环境,而且有利于他们将来正式就业。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多样化的情境,并能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心得和体会,而这些心得和体会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直接影响。

四、优化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调整社会实践活动的设置目标,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对于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就业能力没有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降低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水平,制定略高于大学生的现有水平且是他有能力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二、形成考评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组织社会实践中建立考评标准和奖励制度,将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量化,从而体现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高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不仅应提供多样化、丰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应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通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避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盲目性。

五、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