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课题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7:0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挂职课题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挂职课题总结

篇1

【关键词]CDIO 师资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95-02

师资队伍是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保证,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主体力量,更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创造与学术成就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越来越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办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在CDIO改革环境下如何培养合格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著名高校的学者专家,历时4年的共同探索研究后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模式。它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创新合为一体的,系统性较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CDIO理念是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于2008年联合主办了“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目前,国内已有几十所高校申请成为了教育部CDIO项目的试点高校。经过试点高校的实践证明,按照CDIO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二、CDIO对师资素质的要求

高校师资队伍培养是指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力为目的,所采用的规章制度等培养工作,具体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特点进行。师资队伍培养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这是高校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CDIO工程教育模式列出了12条标准来描述其培养的要求。其中有两条标准对工程教育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标准9“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标准10“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基于CDIO模式对工程教育教师提出的两条标准,根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自身发展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适用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要求是:第一,必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即要求教师在项目的实施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以及学习经历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我国高校中很多教师十分欠缺在工程实践方面的经历与经验。第二,具有良好的综合教学能力。综合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能带领学生进行项目或产品开发等能力。教师要能很好地梳理、提炼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工程实践经历是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CDIO的师资培养措施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领域上都很优秀,但大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各专业的发展有所限制,在培养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方面显得吃力,只能高薪聘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来进行弥补,但学院要持续、高效地发展,必须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如何有效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的工程技能和教学能力?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以“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为原则,突出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师资培养理念,并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一)创造条件,为师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师资培养经费的投入方面不但有保证,而且逐年增加;从多渠道多视角地实施教师培养规划,制订多层面的培养方案。例如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自身学术能力;鼓励教师出国留学和进修,加大学术骨干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高校进修学习,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接受系统培训;对有市场需求的新建专业的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一定程度倾斜的帮扶措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课堂教学研讨会、说课研讨会等,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和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技术指导、技术和决策咨询、技术和管理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对外服务的本领和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针对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规划,特别补充了以下几个重点、要点:第一,学院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教师进修经费,用于“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各系部要积极为“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资金保证。第二,各系部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种应用项目、开发研究项目、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考取高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第三,各系部要积极与企业、行业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双师”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业专家或生产第一线技术能手来学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并号召教师向专家或能手虚心学习实践技能,将理论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梳理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第四,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或实践锻炼(到企业挂职),应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执行企业的作息时间。

挂职形式多样:一是挂职式,即教师在企业里担任一个职位,工作半年以上。在企业工作时,教师除完成本职具体工作外,也要不断吸收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二是跟班式,教师在企业里不担任职务,只是跟随企业里的某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熟悉了解其工作岗位的工作日程与安排、工作流程,以及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注意观察,做好笔记,整理、归纳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为修订学科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让学科内容更切合社会需求。时间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三是短期培训式。教师在企业里待上几个星期,学习和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观念。四是其他方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不断提高教师适应社会、了解行业的能力。

(二)加强管理,促进师资培养高效进行。要保证师资培养有效进行,不仅要制订健全的师资培养机制,并且要制订配套的管理制度。师资考核机制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为学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重要保证,是检验师资培养效果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学校全面掌握师资培养的效果,有利于修订培养方案和规划。

根据学院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制订了系统的、科学的、具有规定程序的考核方案,广泛收集每位教师的工作、科研、培训、挂职等各方面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判断。

通过开展师资考核,能为学院管理者提供较全面、准确的师资队伍认识,以便及时掌握教师的发展情况,为学院领导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工作有科学的认识,及时进行调整、改进,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院的师资队伍质量,形成师资队伍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另外,在挂职方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有突出的、创新的举措。首先,实行严格的挂职审核机制。到什么单位挂职、挂职形式、挂职岗位、工作性质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挂职的效果。学院从上层到系部,层层严格把控挂职单位、挂职内容、派出人员,做到有的放矢:派出挂职内容要与学院发展需求、系部专业建设需求相对应;挂职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与学院有合作的单位优先考虑;派出人员有要能力胜任挂职岗位,政策向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其次,实行挂职课题化机制,做好教师挂职检查、督促、考核工作。以往挂职工作的考核,采取电话抽查、现场访查、提交挂职计划、挂职总结相结合等方式,考核力度比较温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挂职的效果,不利于学院领导及系部领导了解教师真实的挂职情况,导致学院对教师挂职工作的管理、挂职政策和制度的调整等与实际有所偏差。经调查研究发现,其他高级院校在这一块工作方面也是普遍缺乏一个有效的、强有力的、科学的考核机制。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和人事处经过长时间的、多次探讨与研究,在受到CDIO教育理念的启发后,提出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创新的考核机制,即将挂职课题化机制。机制要求教师将挂职内容申报为院级课题,根据挂职内容将课题分三个等级,即A类、B类、C类;提出挂职期间,就是进行课题研究、实践阶段的指导思想;挂职结束,将根据课题类别举行不同要求的课题结题汇报会,将挂职工作的研究思考与实践经验等作为科研成果提交,成果呈现形式为论文、产品、报告等;课题的通过即是挂职的完成,否则挂职不能得到学院承认。其目的在于:将挂职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效结合,挂职工作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科研思想更有效地促进、指导挂职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明确挂职目的,从而提高挂职质量,而且有利于学院对教师挂职工作的监督、考核、考量,从而有利于学院对教师挂职工作的全局掌控与规划;可以说,挂职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依托。

实行新的挂职机制后,在学院、系部积极配合、支持下,专业教师轮流派往校企合作企业挂职,担任专业相关工作岗位。这一举措不仅取得了挂职、科研的双赢,更切实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Crawley E F,Malmqvist J,Ostlund S,etc.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Berlin:Springer,2007:6-19.

【基金项目】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 2011年度规划课题(jzw590111019)

篇2

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实施“五个选派一批”工程,强化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要求,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刚才,刘凤国、公延生两名同志分别对自己在20*年挂职锻炼中的体会和收获做了发言,讲的很客观,很实在,充分展现了我市年轻干部把握时机,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组织部由衷地祝愿各位年轻干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对支持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市直有关部门、乡镇街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受市委常委、组织部刘部长的委托,围绕会议的主题,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年乡(局)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情况的回顾

20*年7月,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派18名综合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参与市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建设及农村、社区和企业工作。通过一年的挂职锻炼,后备干部的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改进,工作阅历得到增长,在各自的锻炼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得到挂职单位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挂职干部的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是后备干部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前提。参加挂职的后备干部,有的刚从校门走进机关,有的在机关工作时间较短,有的始终在单一部门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但多数是等群众上门的被动服务,主动服务意识树立得还不够牢固。通过挂职锻炼,使他们有机会直接深入农村、社区、企业、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市中心工作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从群众所想所求所盼中,认识到“公仆就是服务”的深刻内涵,感悟到为群众做好服务就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主动服务意识已逐步成为挂职干部的惯性思维方式,常态工作方法。挂职于街道的一名干部,在深入居民过程中,发现外来流动人员不知如何办理婚育证明,于是她积极组织人员登门入户,逐一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同时,还主动向从事个体经营的外来人员宣传优惠政策,为外来个体经营者减免20%的费用。据统计,一年来,这18名挂职干部共为挂职村、社区、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达百余件。

(二)挂职干部的工作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后备干部早日担当重任的关键。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前,由于平时接触到的问题较少,有机会处理问题的次数也不多,缺乏在直接解决问题中锤炼工作方式方法的机会,使得年轻干部对实际问题分析研究的不够深入,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参加挂职锻炼后,挂职干部能够主动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向挂职单位领导学习工作经验,逐步养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方式,遇事能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摸准情况,查找症结,针对问题能够具体分析,拿出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开展工作的思路比较清,办法比较多,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在局挂职的干部,经过学习,很快掌握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20*年11月他独自驻省值班,及时劝返我市在省政府逗留的3名上访人员,避免了在亚冬会期间造成不良影响。20*年8月,二道沟河坝因暴雨部分坍塌,施工人员在取沙石抢险过程中,与沙场承包人产生纠纷,在水电局挂职的干部得知情况后,马上带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提出必须先控制险情,赔偿事宜再议的处理意见,妥善化解矛盾,及时排除了险情。一年来,在市中心工作和沿江公路、棚户区改造、城区自来水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挂职干部独自或参与处理了5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

(三)挂职干部的工作阅历得到了进一步增长

不断丰富工作阅历是后备干部日后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有经验好干活”。工作经验多,工作熟练程度自然就高了。挂职干部因为年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多,面对新领域、新工作和新情况,常常显得无所适从。通过在实践中锻炼,挂职干部的接触面变宽了,工作量增大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事情,了解了过去了解不到的情况,学到了过去学不到的知识,实践了过去没有机会做的工作,使挂职干部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经验得到有效积累,为今后提高能力承担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六道沟镇挂职的干部,积极参与硅藻土工业集中区成立前期的评估、测量、规划、洽谈招商等工作,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繁杂问题,不气馁,不怕苦,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使得这名干部掌握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关技能,积累到较好的工作经验。

20*年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够”:一是挂职单位认识不够。认为挂职期限短,锻炼不了什么能力;二是派出单位支持不够。往往以本部门的工作忙为由,将挂职干部调回原单位,影响了正常挂职锻炼;三是后备干部自律不够。个别同志没有充分珍惜机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成综合素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20*年乡(局)级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要求

从一年的实践来看,选派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做法是切合实际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继续选派第二批后备干部挂职锻炼,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在不同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加快成长步伐。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解决好“三个不够”的问题,务求取得新的进展。下面,我就此次挂职锻炼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挂职锻炼的主动性

挂职锻炼是促进后备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做好干部储备保证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长远需要,是我市创新培养机制,建设后备干部队伍的工作需要,因此,挂职干部一定要珍惜好、利用好这次锻炼机会,潜心历练,务求进步,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学习。下基层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进入角色,自我加压担子,立目标,定计划,开展自学活动;选课题,勤思考,实施研讨学习;常请教,多揣摩,主动向经验学习,做事不做客,努力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二是主动克难。要树立起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意识,勇于克服来自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困难,遇到困难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而不能让困难缠住我们的手脚,在主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才能使我们成熟起来。三是主动历练。对挂职单位安排的独立性工作,要力争独立去完成,不要依靠别人,不懂的事情可以问,但不要事事都问,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工作中要超前谋划,及时请示汇报,主动抢干。对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和临时性的工作也要主动参与,充分利用每次机会历练自己,提高自己。

(二)要全身投入,努力提高实际工作本领

努力提高实际工作本领是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的主要目的。挂职干部一定要静下心、弯下腰、沉下身,在提高自己实际工作本领上想招法、用力气。一是要勤谋善研,理清思路。挂职干部进入岗位后,首先要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在拿出具有操作性、实效性的工作预案的同时锻炼自己调查研究的能力。二是要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对已经制定的工作预案,要主动征求领导意见,虚心向同事请教,积极争取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协调沟通营造出有利于自己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投入精力,推动落实。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集中精力抓好工作的落实。遇到困难要沉着分析,抓准主要矛盾,采取有效办法认真化解矛盾,有计划,有步骤将承担的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求真务实勇于克难的工作作风。四是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要适时进行“回头看”,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要深刻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在不断总结中,积累良好的工作经验,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要真切关怀,积极搭建后备干部锻炼平台

积极为挂职干部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是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希望今天在座的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真切关怀挂职干部。一是挂职单位要负责好干部在挂职锻炼期间的日常管理。要充分认识到选派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重要意义,积极为挂职干部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坚持做到充分信任支持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对挂职干部的工作定任务,定标准,勤督促,努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二是派出单位要负责好挂职干部的跟踪管理。要从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局出发,将后备干部在原单位从事的工作业务妥善安排好,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挂职锻炼之中。派出单位要经常走访,询问挂职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三是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络沟通机制。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挂职干部实践锻炼进行沟通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以此使挂职干部在双方的共同关心帮助下不断成长进步。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 下企业挂职 思考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企业的要求是“专业+英语”。然而目前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很多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都十分困难,为了能够让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找出自己的优势,适应企业的要求,保证自己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学校课程和企业要求中寻求一个接入点十分重要,只有保证专业教学为企业的需求服务,与市场需求接轨,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才能保有就业优势。但是如何才能使专业教学和企业需求接轨,以便保证学校学习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推进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的工程,能够有效强化“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素质,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了解市场后,做出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必要性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沿海各大城市乃至内陆地区对外贸经济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发展而设立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商务英语的教学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除了有商务优势的本科院校之外,职业院校也开始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并且为了满足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在专业下的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然而进入21世纪后,商务英语的发展虽然已经逐渐成熟,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理论研究都已经自成体系。商务英语,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却迎来了尴尬的局面。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与国外的合作越来越多,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矛盾的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缺口很大,然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却不能填入这个缺口之中。为了商务英语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的教学必需要与市场接轨,必需要时刻把握市场的动向和需求。

2.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分析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有很多是由高校走向高校。没有进入企业实际工作过,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缺乏专业实践和高职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是教师队伍的硬伤。通过推行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从事企业活动,亲身体验企业对内,对外的,掌握企业的要求,同时进入市场,把握市场动向,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取长补短,还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当然,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强调专业技能,商务英语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需要教师进入企业内部,作为企业员工,在不同岗位轮换,吸取各个部门工作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形成对于企业运营综合的看法。

3.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经过了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情景导向”等一系列教学理论改革,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有了比较系统,清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在内容和方向上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因此,这就更要求高职教师能够掌握市场和企业对于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要求,通过积极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密切合作、与企业专家沟通、在企业开展调研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修订每一届学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沿海城市的发展较内陆城市更好,所以内陆学校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往往会做一些参考,当然,这样做可以吸收别人的长处,也可以由经验可学。但是,毕竟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本地解决,因此,本地企业的需求应该是有计划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除了要融入企业,让自己的知识为企业所用之外,自己也应该带着课题,带着问题进入企业,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企业对于英语和专业技能方面的用工要求,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经验,为专业改革所用。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

1.教师挂职锻炼开启校企合作新形式

不同于工科专业有十分明显的专业技能,商务英语专业因为市场的细分,专业的细分,可以说只要和商务相关所有专业都可以用英语作为完成任务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要给商务英语专业规划一个明显的方向,或者一个特殊的技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现在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分专业为了金融方向和国际贸易方向,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这种分方向的方式是十分简单粗线条的。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甚至在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对口专业是什么。

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明确企业的用工要求,将企业的任务作为学生的教学和实训任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向企业要求发展,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工作岗位推荐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让学生在学校内掌握到市场动向,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方向。

教师还可以在挂职期间,推行企业的校内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等项目,加深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2.综合技能提升,推动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因为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很容易出现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教学案例,或者案例空洞,不实用,甚至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出现重难点不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教学结果与企业要求不一致,脱节的情况。

教师进入企业之后,不仅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更要亲身感受企业的运营,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企业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要求,从中归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同时搜集教学案例,增加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除了通过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该总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用工需求,推进专业的教学改革。

3.教育观念更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该和市场接轨,而不是闭门造车。教师在挂职锻炼时,要抱着学习的心态,仔细观察,搜集资料,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能力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等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关的问题。使学校教学环节顺应市场需求,为学生的培养以及就业铺平道路。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建议

1.企业类型多样化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可以和其他专业结合起来,让英语课程老师进入到除了语言类之外的企业,更好地实现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而且,教师能够在多元化,复合型的工作环境中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专业动向,为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调整打下基础。

2.和企业合作关系的维系

由学校或者是部门牵头和挂职锻炼的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企业挂职锻炼的岗位能够延续下去,教师轮流在企业中挂职锻炼,是企业的工作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二是企业活动的维系,让企业在有活动时能够从学校得到帮助,实现双赢。

3.企业、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协调统一

教师以挂职的身份进入企业,虽然在企业中有特定的工作岗位,但是这个岗位和身份是比较尴尬的。比如,公司的一些内部资料或者保密数据,作为非公司正式职工的教师是不可能拿到的,但是有的时候没有数据和资料,教师无法完成工作。因此,由学校出面,和企业,教师之间签署协议,不仅能够让教师达到挂职锻炼的自我提升和整体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 2006

[2] 张育博.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职业教育[J], 2011,12: 58

[3] 范彬彬,蔡建平.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与探索.网络财富[J],2010,9:108,110

[4] 汪飞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教师挂职锻炼模式与方法探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2011,12:26,42

篇4

【关键词】 城乡教育;互动;双赢;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

中央电教馆《构建城乡教育互动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双赢——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研究》课题负责人。

近几年,由于农村大批教师选调进城,使得原本师资薄弱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日益加大,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下降态势。

在加快推进教育统筹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很深的感受:一方面是城区需要农村的好生源,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的落后,而城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教育的进步。从根本上讲,中学(初、高中)教育应筑基在农村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的开发上。

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城乡统筹发展大格局的构建,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在这项工作中,作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城区中学肩负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做法更多地体现了以生源竞争为目的的帮扶思路。如支教、送教下乡、举办讲座、请乡镇教师参与城区学校的校本教研等,一方面加强了与兄弟学校联系,使农村学校的优秀学生能到我校就读,一方面也促了进乡镇学校的师资力量,但因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盲目性、肤浅性,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应更倾向于城乡教育“互动发展”的思路。

何谓“城乡教育互动”?即城区教师“送教下乡”,传播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学习现代化教育、管理技能。

因为“互动”,城乡均为主动积极的状态,每所学校、每个教职工都知道我需要什么,这样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因为“互动”,城乡容易形成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更有利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和智慧的生成;因为“互动”,便于形成互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要开展好“城乡教育互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建立长效对口合作交流工作机制是构建城乡教育互动体系的关键

“城乡教育互动”不能是一个短期行为,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推进教师交流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探索建立教师交流的有效机制,是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严格选拔支教人员,定期开展合作交流

市教育局应每年在系统内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指导城区学校在合理配置下学期师资的基础上,推荐师德好、业务过硬、并有志于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从事支教工作,保证支教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召开支教工作交流研讨会,商议支教计划和总结,互通支教情况。新老支教教师定期就如何更好地完成支教任务,如何适应支教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展开研讨和交流,并为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对流工作提供信息及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保质保量地做好对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落实支教政策,完善支教激励机制

教育局在保证支教教师原有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要全面落实支教教师的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待遇。派出学校与支教教师建立经常联系制度,学校领导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传递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在中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中,对支教教师实行政策倾斜,以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派出学校在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和年度考核中,对具有支教经历和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均予以优先考虑。

二、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互动”工作的实际效益

(一)对口支教与教研实践相结合

教育对流为城乡教育沟通架起了桥梁,支教教师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支教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更要主动地构架起两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在教科研、学校管理、年级组和教研组建、学校德育等方面的交流研讨、合作发展。如利用城区中学校园网建设处于本区领先水平的优势,为支教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建立了长效的联络制度,继续远程维护该校的校园网建设,并适时指点带教支教学校的网管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指导集体备课等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的同时,帮助郊区农村学校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规范化水平方面开展支教工作。使所有参与对流的学校都建立起教研活动交流机制,实现双赢。

(二)对流与挂职学习相结合

由市教育局选派的中青年骨干校长到农村中学开展为期三至六个月的挂职锻炼。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管部门应专门召开挂职锻炼拜师结对会,使带教工作做到定人、定目标、定措施。挂职锻炼制度的实行,更能为推进城乡之间、支教挂职对口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的实质性作用。

(三)对流与送教上门相结合

为真正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城区中学应采取送教上门,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委派学校骨干教师到对口学校上示范课,深入对口学校听课,参与指导对口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三、政策、资金到位,是城乡教育互动双赢的保障

1.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育投入,设置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养专项基金,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制订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农村学校跨校聘用兼职教师。

篇5

关键词:三点两线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当前我国酒店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酒店业态,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层次低、岗位适应性差、后续发展差”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酒店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酒店业相对称。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开始走上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酒店管理专业于2013年底被评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开始了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2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实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此为指导,本文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专门人才,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痛点在于专任教师、支点在于校企合作,要突破难点、触动痛点、夯实支点,必须贯彻校内、校外两条主线,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面向学生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从难点、痛点、支点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3.1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专业从本质上讲就是课程的组合,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强调校内授课教师、实训室和校外行业专家、实训基地的有效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行业实际的无缝对接。3.1.1有效对接,实现一、二、三课堂融合发展第一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课堂上学习的通识能力课、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综合能力课等;第二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外参加的各种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等。根据学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第一课堂为阵地,以第二课堂为拓展,以第三课堂为补充,促进第一、二、三课堂的融合发展。3.1.2组建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各课程的性质,分组设置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3-5门课程,设课程群组长,负责课程群各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同时根据前期建设基础和后续规划确定若干门改革课程。改革课程按照“第一阶段设计、实施,第二阶段归纳、反思,第三阶段再实施、验收总结”的流程进行。通过三个阶段的实施,可以极大提升改革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组建了9个课程群,其中10门课程为改革试点课程。3.1.3改变教学方式,实施微课改革对《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岗位能力课程,采取“1+1”微型课的方式,即由“校内专任教师+校外行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部分内容由专任教师讲授,部分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讲授,在学生建立基本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再将行业前沿资讯及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极大地缩短了课堂与行业间的差距,同时行业专家积极分享职业发展经历及成功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3.1.4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次组织课程改革交流会、微型课汇报会等教学研讨活动,由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分享体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参与讨论,及时总结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深化课程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2触动痛点,大力培养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转型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自身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转型中专任教师最大的痛点。《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触动痛点,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在专任教师建设中,强调校内团队建设和校外挂职锻炼、培训交流相结合,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3.2.1组建教学团队,实现协同发展依托试点专业提供的经费、平台支持,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注重课程师资的合理配置,有效组建教学团队,逐渐改变从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单一形式转向集体共商共进的团队形式发展。经过建设,“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团队”2013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是目前学校仅有的两个本科校级教学团队之一,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教学科研能力强、能适应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3.2.2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挂职锻炼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共派出7位教师到成都丽兹卡尔顿、重庆JW万豪等国内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主要挂职部门为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一线营运部门,并且与教师所授专业课保持一致。通过挂职锻炼,帮助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了解酒店前沿动态和经营现状,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同时和酒店行业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后续专家进课堂、员工培训、课题研究等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3.2.3拓展专业视野,参加培训交流为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拓展专业视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交流。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投入50余万元,选派教师参加企业、行业、协会、院校、政府等组织的各类培训交流累计近80人次。2016年,派出20名专任教师赴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培训交流,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对后续学生赴港深造、引进高层次师资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外出培训交流,专任教师不仅学习了学界业界的最新资讯,同时和同类院校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3.2.4加强“双师”建设,实施资格认证契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建设。通过培训和考核,8位老师分别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位老师获得国家旅游局“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证书”。在学校首批双师资格认定中,酒店管理专业共有13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人数之多位居学校首位。3.3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重要支点。校企合作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手段,是推进课程体系转型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双师型双能队伍的重要平台。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在校企合作中,强调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3.3.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专门指导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组成了校企政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在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与合作。3.3.2与万豪国际集团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培养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万豪国际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西南地区首家“万豪国际人才培养发展中心”,全面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覆盖酒店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四年全过程、培养全方面的“三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万豪人才需求情况,适时与万豪集团共同商讨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地点等,与万豪集团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派出450余人次到万豪集团旗下酒店开展行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管理技术实践、综合实践。3.3.3实施双导师制度,实现校内外联合培养在实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外导师在职责上相互补充、在行动上互动交流,共同指导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相应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训练。

4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是难点,专任教师是痛点,校企合作是支点,但所有改革措施都应该始终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其作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转型试点以来,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和成效。4.1学生职业证书岗位通过率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部参加了各项职业技能鉴定,100%的学生都获得至少1项职业资格证书(“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和至少1项饭店主管岗位职务培训证书。4.2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15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获得2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1个单项三等奖和团体奖;2017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居本科组第一名。这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成绩在重庆及西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在全国本科酒店院校中也遥遥领先。4.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转型试点以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权负责的经营性酒吧“来吧”开业三年多以来,学生通过策划、宣传、组织,开展大型活动50余项,累计接待客人300余人次,学生的服务、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5成果及推广

酒店管理专业转型试点以来,不仅面向学生发展取得了直接的成效,也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间接的成效。5.1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围绕“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改革与研究,成效突出。转型试点以来,建成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课1门、全国性慕课1门;建成本科教学团队1个;成功立项市级教改项目4项、级教改项目3项;专任教师主编教材8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项、校级科研课题12项、横向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5.2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明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任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专任教师中有8人获得酒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人获得饭店总经理资格证书,3位教师受邀担任全国及重庆市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评委。凭借专业资质,专任教师先后为重庆渝州宾馆、重庆雾都宾馆等高星级酒店进行了前厅、客房、餐饮、营销、礼仪等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全员培训;为武隆县、酉阳县、石柱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礼仪、餐饮、客房等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培训。5.3成果示范推广效应凸显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已有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校交流人才培养经验,并对该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基于我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面的突出成绩,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举办十周年之际进行了纪念短片的拍摄活动,在全国选取了18所院校进行视频录制以展示专业风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受邀单位参与拍摄。这样的荣誉和地位,充分肯定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聚焦四大重点[EB/OL].

篇6

挂职锻炼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把大家召集来召开选派干部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让大家了解县委此次选派干部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选派干部的主要任务,同时就选派干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以便大家在挂职锻炼工作中能够有所遵循,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本次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的目的和意义

自起,我县先后分12批次选派了16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直综合部门、域内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直部门挂职锻炼,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这次选派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招商局挂职锻炼,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们开展挂职锻炼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挂职锻炼增长才干,为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未来阶段时间,我县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很大压力。据了解掌握,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2亿元,年初确定的指标是340亿元,完成计划的31.8%;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到8月末完成133亿元,年初确定的指标是200亿元,完成计划的66.5%;全县招商引资8月末到位资金66.9亿元,年初确定的指标是77.5亿元,完成计划的86.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到8月末分别完成9.7亿元和5.3亿元。可以说,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招商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还有一定差距,县委这次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县招商局挂职锻炼,让选派干部加入到招商队伍中,对我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是一种助推,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是提高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

通过几年的挂职锻炼证明,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我县后备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几年来通过实践锻炼,后备干部文化知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整体素质呈上升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现实矛盾,如学习政治理论和文秘类方面的干部多,学习经济类和企业管理类的干部比较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经济管理类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这次选派的1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个人素质是好的,我们掌握也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大多数同志缺少在市场经济主战场真实打拼的过硬本领。所以这次让大家到招商引资的最前沿、直接接触招商引资实际工作,接受新锻炼、接受新考验,目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实际工作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丰富个人实践经验,增强经济工作本领。

三是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

招商引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捷之路,是保增长、促发展的“发动机”,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助推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我们必须转变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我们这次选派工作,就是落实县委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力量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大家要根据各自的人脉优势和我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攀高结贵,借力发展,用最大的诚意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沟通联系,让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办厂、兴业。当然,这也给我们每一位挂职锻炼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次新的考验。

二、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的主要任务

我们这次选派干部到招商局挂职锻炼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共有四项职能和任务:

一是选派干部学习招商业务。

我们大多数干部以前没有接触过招商引资工作,可以说对这项工作并不熟悉,而且大家现在肩负着为我县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的重任,这就要求大家掌握项目管理的前沿知识,认识经济工作的深层次规律,尤其是要重点学习招商引资业务知识,帮助业务科室高效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人员到位后,招商局还要进行业务和礼仪方面的培训,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二是选派干部自己出去招商。

在酝酿选派干部的时候,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有的同志在外地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对于具备招商引资条件的干部,经县招商局主要领导同意后,可以外出进行招商引资、联系项目,先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谋划设计好招商意向。外出招商时,要利用好资源和优势,让外界了解、熟悉和掌握前郭。

三是选派干部随团开展招商。

让大家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增加招商引资工作力量,把大家都派出去开展招商,我想这也不太现实。对于个人不具备招商引资条件的,选派干部可以随同县里组织的和县招商局组织的外出招商团队进行招商。利用外地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广泛联系,传递信息,积极为我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是选派干部要做好项目跟踪服务。

做好引进项目前期服务工作非常关键,也在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选派干部要按照招商局的工作分工和安排,在掌握程序和环节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出主意,为项目落地和后期工作做好一切服务工作,真正使企业项目落地和达产达效。

三、几点要求

到招商部门挂职锻炼,对大家是一种考验。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关键在于各位选派干部自身努力。大家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要做到既信心十足,又谦虚谨慎;既灵活机动,又遵规守纪;既学习锻炼,又干好

工作,出色地完成三年的挂职锻炼工作任务。第一,端正态度,虚心求学。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实际中,有些选派干部急于求成,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有些选派干部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思没有完全放到锻炼上,认为参加锻炼了,就有了提拔重用的资本,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大家一定要打消这些念头,澄清认识,端正态度,从思想上做好虚心学习、提高素质的准备,踏踏实实地学点真东西和真本领,不虚度三年的时光。

第二,克服困难,力求实效。

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大家消除畏难情绪,克难制胜,尽快融入新环境,进入新角色。到工作岗位后,要尽快熟悉招商局的工作职能和相关业务,主动帮助出点子,联系新项目,做到多帮忙不添乱。选派干部要真正沉下去,做到既不急功近利,又能有所作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具体的时间表,尽量为自己多创造机会参与实际工作,以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到工作中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果。

第三,摆正位置,严格要求。

选派干部的现实表现,直接体现个人素质、代表着后备干部形象,也关系到整个选派工作的成效。因此,每位选派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遵守派驻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善于从比较中发现不足,学习他人长处。在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实践的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尤其是在失败的情况下,更应认真思考和总结,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争取有一个新的提高。

篇7

20xx年,我到教研室任主任的第二年,我就到江苏南京开了一次研讨会,为了珍惜这次机会,我率领我室全体领导参加了会议。这一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全国参加会议代表急切希望听到专家对新课改的解读。江苏果然不负众望,苏派专家认真解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参加会议教师如坐春风,对新课改豁然开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江苏教育专家,记得很清楚,为了强占好座位,我们三人吃方便面轮流休息。可惜的是没能记住讲课专家的名字。我一当主任就是多年,再未能聆听到江苏专家的报告

20xx年,榆林市教育局启动苏榆对口援助培训工程,全市教研室主任到苏州挂职培训,统一担任主任助理,在实践中感悟江苏教育,在实践中学习江苏教育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这也是榆林市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我也参加了这次培训。靖边县对口地区是苏州市吴中区,因此,我就到吴中区教研室任挂职主任。在挂职工作的二十天时间,我比较充分的感悟了江苏教育,比较充分的认识了苏州教研,一个真切感受就是:江苏真的重视教研,江苏教育就是教研引领下的教育。

一、 各级领导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

刚到吴中区教研室,陈主任就给我一份材料,他说你会看到我们的教研工作是怎么回事。我一看,原来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在江苏省第二届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题目就是:教研必须先行。胡厅长在讲话一开头就指出:江苏基础教育质量之所以能持续地走在全国前列,是因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教研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他说:“教研必须先行”已成为江苏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鲜活的教学实践。胡厅长分析说:江苏教育基于教研,构建了正在走向全面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教研,开发了以高质量教材为核心载体的综合教学资源;借势教研,造就了一支享誉全国的“苏派教育家队伍”;立足教研,建设了深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教学新时空”学习研究平台。胡厅长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江苏必须心无旁骛地继续坚持“教研先行”的价值取向。

在苏榆对口培训班开班会议上,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在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了教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教研兴教被苏州市确定为教育发展核心战略。在吴中区,在我所看到的材料中,教研工作同样被提到很高位置。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撰文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科研,所有相关者都要成为研究者,包括校长、教师、教研员以及所有教育管理者。不重视教科研的校长不可能是好校长,不重视教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不重视教科研的学校不可能成为名校。我们研究教育教学,必须首先研究如何优化教科研,着力形成氛围、形成团队、形成模式。惟有如此,才能在更高起点上提高教育质量的科研含量,开辟教育质量专型发展的新高地。总之一句话,教研工作在江苏教育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 强大的教研队伍

在吴中区教研室,我了解到:教研员均为该地区学科带头人或名师,主任陈泽诞是江苏省外语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特聘课程专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研室其他教研员也都是吴中名师。就这一问题我问陈主任:在我们那里,最好的老师不可能调到教研室去工作,那样会削弱学校教学力量。陈主任回答到:我们考虑的是区域效益,好教师在一所学校只有一所学校受益,而到了教研室就是整个区域受益——这一点,我们领导认识很清楚。

在吴中下乡过程中我发现:在这里,学校领导也都是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在我挂职期间,吴中区正在进行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不同的片区里,组织观摩活动的组长都是相关学校校长——因为他们都是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组织活动自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勿需教研室非得去组织。这些都比我们当地高明许多,专家管理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走向内涵发展——这也是江苏教育领先全国的重要原因啊!

三、 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在实践中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12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WANG Xiaodong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0)

Abstract This topic takes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links and the necessary operational mechanisms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summed up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ight key area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tect school-enterprise long-term coop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earch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并不长。从1991年1月邢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成立开始,已走过24年。期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高职学院1180所,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比例为52.54%,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①

国家对职业教育极为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师资力量还是到最后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如何依托企业优势,深度研究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中必须认真思考,做实做好的必然要求。

1 铁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输。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将近12万公里,高速铁路1万多公里。全国有37个城市建成或在建地下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近3000公里。再加上一些企业的自备线路,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庞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促进了铁路院校的良性发展。优质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质量高几乎成了各铁路院校的普遍情况。

目前,铁路高职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成果:

(1)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牵头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铁路局,城市地铁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2)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构建从招生、教学及就业全程订单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②

(3)以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培养模式。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互聘合作协议。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企业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实效。③

(4)深化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内涵,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相互衔接。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成为西安周边轨道交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④

(5)以企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南京铁道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铁路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了一条连接国铁正线、配有两个车站,总长1000米的双线电气化轨道实训基地。该基地可供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轨道交通主要工种实训、并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及科技研发等功能。该基地校内建设真实车站在国内属首创,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树立了典范。⑤

除此以外,铁路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2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对铁路高职院校及我院校企合作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中,要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六个环节: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获取足够信息;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专业建设方案;完成教学开发,制定课程计划;上报审核。这六个环节的核心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对推进专业建设极为紧要。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包括五个环节:课程的内涵、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程序。十个步骤:职业课程开发决策、职业课程开发门类、职业课程目标开发、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选择、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评价方法选择、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在课程建设中,企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选取等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学问导向课程为主的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这样的模式问题为: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学习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最后的结果就是学校努力坚持自己的知识标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改变这种困局必须走工学结合模式,包括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这些模式的选择,都需要强化校企合作这个重要因素。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还较为欠缺。大部分教师都从学校到学校,仅有的实践经验也是来源于带学生实习所取得。企业兼职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也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来授课。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尤其是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尤为重要。为了建立一支有着扎实专业和熟练技能的师资队伍而选择深度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

(5)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单单是看学生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行为习惯、行业素养等最终评价需要建立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6)加强校企合作,以生产为导向共同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以生产岗位需求来规划基地建设。铁路各专业实际设备昂贵,想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来打造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困难重重。解决方法只能是一方面利用有限的实训资金来购置一些仿真性设备(有能力最好是真实设备),同时尽可能获得企业的支持捐赠部分实际设备;另一方面就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来熟悉岗位,掌握技能。这些都是校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机制探讨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要从机制上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而政府则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基础。

(1)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确定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力,制定符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的教育评价监督,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改革财政拨款和财政支持办法,构建政府支持学校校企合作平台。

(2)建立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搭建企业与学校联系沟通的桥梁。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吸收相关企业加入到平台中,通过定期会议来讨论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3)成立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的专门机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师、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负责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制定和修改工作。使校企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4)建立健全“双师培养”的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长期紧迫的任务。学校和企业协商合作把互派教师、工程师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学校的教师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工程师也要定期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学校应硬性规定必须先到企业实习一定时间然后才可以参与教学工作。把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和下企业锻炼挂起钩来,出台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其它保障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下,还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校企开发教材制度、为企业服务制度、顶岗实习制度等。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高职教育中的一点体会。校企合作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参与程度、学校的组织实施及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等方方面面。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组织实施好具体环节是每一位职业教育人的历史使命。

课题项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14年度校本课题,课题名称《铁路专业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XB201423

注释

① 教育部.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② 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

③ 王丽红,刘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篇9

关键词:青年人才;培养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创造经济效益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当前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处于历史性转型的关键时刻,人才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上海长江口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宝山区的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在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头,国有企业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了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瓶颈,困扰和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动长江口公司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必须解决好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从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图从公司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人才问题出发,提出改变人才储备不足状况,加强人才高地构建的对策与建议,为尽早实现长江口公司的转型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公司人才队伍的现状

长江口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于1993年5月15日组建开业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由原宝山区七个区级商业企业合并组建而成,几经变动,现演变为国有资本占99.83%的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的模式制约,在管理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人员年龄老化

由于国有企业的机制所限,在用工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与非公企业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司的管理人员团队与员工团队一样存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国有企业相对僵化的用工机制,使干部、员工的流动性远逊于非公企业,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管理人员都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大面积补充新生血液几无可能,因而造成管理人员的日渐老化现象。

2.学历职称较低

由于年龄与结构的老化和不合理,现有的管理人员中学历和职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尤其在职称方面,公司及各经营体的高、中、基层管理人员中,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例占到总人数的绝大多数,高级职称远不到10%,还有部分管理人员甚至无职称,人才储备的梯次性不强,现代商贸服务业所急需的市场营销、流程设计、网络信息、工程管理、财务金融、法律合同等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这将严重制约着公司的经济转型。

3.认识观念滞后

人才的认识观念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的认识理念滞后。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部分单位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计划不周的倾向,或多或少影响了人才的发现和培训;其次是自身认识观念的滞后。在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中,存在缺乏生涯设计、缺乏前进动力、刻苦努力不够等倾向。上述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公司人才高地建设的进程,对于以人才高地为支点推动企业转型的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二、前阶段人才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长江口公司党委前些年提出,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来抓,并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和青年员工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公司人才高地,形成一支思想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具备梯次结构、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分析与总结。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青年人才和所在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的成长目标,使之与团队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阶段引导、组织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一部分青年在实践中成才,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规划与变化脱节、组织推进过程粗放、参与者规模过小等不足,妨碍了更多的青年人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应取得成果的壮大。

2.开展大学生岗位见习

对于青年人才培养中的新进大学生,公司安排他们在不同的见习岗位上,通过一年左右的岗位见习锻炼,促使其了解运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融入公司团队。岗位见习拓宽了青年人才的视野,提供了实习的平台,促使了部分人才脱颖而出,但还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部分大学生没有从最基层做起,在岗位与业绩上急于求成,导致岗位积淀和技能积累不够,因而出现淘汰出见习序列的情况。

3.开展轮流主持工作

公司为了激发中层和基层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全局性系统性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制定了《轮流主持制度》,通过设立“主持经理”岗位,令其在一个阶段主持面上的工作,提高个人素质与才干。轮流主持工作提供了下级参与上级、副职模拟正职的工作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的短促、全面工作的复杂性和全局掌控能力不足等原因,“主持经理”的工作重心往往停留在会议主持等浅表层面上,增强个人才干的实效往往低于计划的预期。

三、扩展青年人才培养的途径

实践证明,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人才的发现、选拔与培训工作,是关系到公司经济转型、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事关公司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项大事。因此,必须举全公司之力,各职能部门通力协同,开展好青年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工作。

1.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人才选拔与培育离不开伯乐,而伯乐并不是少数组织部门的干部,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伯乐更是一种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司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度,包括前述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岗位见习》、《轮流主持制度》等等。今后,必须使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以制度和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茁壮成长的“春天”。

2.注重人才转变观念

要形成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首先转变人才管理工作的观念。公司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坚持“人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理念,扫除诸如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在全公司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和氛围,鼓励年轻人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党政工团和各职能部门都相向而行,形成青年人才迅速成长、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

3.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青年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做到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相结合。高瞻远瞩就是要从“事以才立、业以才兴”的战略高度,理解和把握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实践开拓能力、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年轻人才;脚踏实地就是要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机制的基础上,精心筹划培养方案,及时解决出现问题,加强指导反馈提高,不拘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实绩、倡导竞争,一定能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4.内部培训与外部招聘相结合

青年管理人才培养要做到眼睛向内和社会选才双管齐下。眼睛向内就是以内部培训为主,利用公司各种资源支持人才培养,当然内部培训也不排斥外部资源,利用社会各部门、机构、教育平台也是必要的;社会选才主要表现为外部招聘,尤其是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网络程序、商务报关等方面,引进熟练人员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促进管理团队的兼容并蓄。

四、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

在扩展人才培养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地引进和运用网络信息时代的新理念、新科技,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分门别类地采取分类培养法、定向培养法、岗位培养法等科学办法,结合培养对象、培养平台、培养目标的不同情况,扎扎实实地推进青年人人才的培养。

1.完善后备干部带教

公司推行《后备干部和专业人才带教计划》,是通过事先规划、专人带教、定期考核、反馈提高等环节,定向培养青年管理、专业人才的好办法,应当坚决推行下去。要进一步明确带教人的责任,将带教工作列入党政干部业绩考核序列,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带教、课题操作、考核衡量等流程,在带教中通过言传身教,使青年人才提高个人解决困难问题、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

2.持续开展岗位轮换

选拔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轮岗培训规划,放到基层经营一线的各相关岗位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是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才干、经受考验的好办法。轮岗培训一要计划在先,全面筹划;二要定期跟踪,考核反馈;三要系统相关,综合配套。要把握循序推进、脚踏实地,防止拔苗助长、蜻蜓点水,从而帮助青年人学到真本领,练就真功夫。

3.构建挂职锻炼平台

对于有一定资历和基础的青年培养对象,要构建不同挂职锻炼的平台,让其在一定的部门担任一定职务,是培养和考察青年管理人才的有效方法。挂职干部可以通过参与日常工作,熟悉挂职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在参与决策、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拓宽工作视野,经受实践考验,达到提高青年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教育挂职锻炼的青年人才沉下心来,在基层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实践中形成更深厚的积淀。

五、体系支撑和系统保障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构建企业人才高地,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战略工作,除了专业部门的专项培养流程外,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对培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的保障和制度、奖惩、教育等体系化的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要注重举全公司之力,运用各种资源,解决好人才培养这个关系到公司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大课题。

1.完善企业相关制度体系

形成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首要工作,是完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体系,使企业培训教育、岗位准入、经费使用、职称评定等相关制度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教育经费使用规定》、《职称和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岗位资格准入制度》、《人才推荐工作管理办法》、《重要岗位储备制度》等,使企业人才培养实现制度全覆盖,做到“伯乐”常在。

2.完善全员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厚基础在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培养,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公司应当坚持被以往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全员教育培训实施办法》,确保员工团队的教育培训达到“分层次、多条线、全过程、广覆盖”的目标,坚定将教育培训、职称资格业绩与升迁奖惩挂钩,使高素质、高效绩的员工团队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源泉。

3.构筑梯次合理的人才高地

篇10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北京100102)

[摘要]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提出高职学院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教师的培养,二是学生的培养。围绕着这两点,文章探讨了教师及学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发展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1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近十年来重点发展的教育方向。职业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除了常规的专业课程教学以外,高职教育更加侧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学历教育相比,办学经验明显不足。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革新是高职教育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像普通院校一样,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也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教师,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名师、专家、乃至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二是学生,体现在毕业生的发展力和影响力。本文拟从这两点出发,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来探讨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1教师的培养策略

1.1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

“科研特色”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大特色。在高职院校的办学层面上,还鲜有高校将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要求提出作为学院的办学特色。但是,目前的科研评价体制过于指标化和单一化,以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科研经费数额,核心期刊的数量,以及被国内外同行引用的次数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在中国大连谈起学术评价标准时,曾经提到“由于科学管理者的懒惰,希望用一个数字来解决所有的评价问题,就好比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很多人,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有综合的评估指标。”

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教师在科研上的个人发展。为了完成学术GDP的硬性指标,为了争取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许多教师不断地“削足适履”,被迫放弃本来适合自己的研究计划,而去迎合自己本不熟悉但可以拿到项目和经费的研究方向,失去了本有的坚守和执着,而这份坚守和执着正是教师学术成功的基本保障。为了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教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术是自由的,科研是独立的,学术和科研都有自己遵循的规律,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在做科研时,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可盲目跟进,唯有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和科研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2联手海外名校,培养真正的学科带头人

“国际特色”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另外一大特色,主要表现在院领导到国外考察职业教育,与加拿大高校合办国际商务学院,派遣本院教师到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选送优秀毕业生到国外继续本科教育,暑期派遣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劳务等。这些举措促进了学院和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教师和学生学习深造的机会。

建议学院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选派十名中青年教师赴海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学院负责联络海外名校,签订定向委培合同,预支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若选派教师毕业时拿到学位,则不必支付任何留学费用,若拿不到学位,则需支付一半的费用。选派教师毕业返校后,学院聘为学科带头人。为了防止选派教师毕业之后滞外不归或者回国后另谋高就,学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

1.3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事业机构,培养自己的行业专家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和应用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某一行业领域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教师不能将自己封闭在书斋里,不了解行业的最新情况,不在行业实践中锻炼,仅仅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建议学院每年选派二十名教师到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事业、社会机构中挂职锻炼,期限一年。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学院不再安排其他任何工作,教师不用参加学院的任何活动,学院全额支付工资。目前,挂职锻炼虽然已经在实施之中,但是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挂职时间太短,纯粹是“蜻蜓点水”;二是挂职岗位不重要,学无所长,可谓“人在河边走,鞋儿却未湿。”建议学院可以向企事业机构支付培养费,为挂职教师争取到最好的挂职岗位,从而学到最有用的东西。

1.4加大、拓宽科研赞助的力度和广度,提升科研的整体水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对教工的科研一直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帮助教工做科研,譬如对在核心期刊上予以赞助和奖励,加大院级科研项目的投入等。在学院科研处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每年发表各类论文几百篇。但是,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多,有影响力的更少。

建议学院每年全额赞助出版20本学术专著。20本学术书稿的筛选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由院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表决,书稿著者若是学术委员会委员不能参与投票。投票表决结果向全院公示。专著出版后,在院图书馆展示,供全院教师评阅。

2学生的培养策略

2.1改进生源结构,提高生源素质

作为北京市教委的下属院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北京地区。自2000年春季招生开始,学院开始相继在一些外地省份招生,外地学生的总人数一直控制在全院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内。随着近二十年来高校扩招,学院的生源素质逐渐下降,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也呈下降的趋势。

建议学院进一步增加外地生源的招生人数。外地学生的高考成绩明显高于本地学生,其学习能力、自控力以及纪律性也强于本地学生,每年获取奖学金、专升本、自考的学生基本上以外地学生为主。建议将外地生源和本地生源的比例确定为4∶6,4保证了生源的高素质,6确保了学院的地方性。

2.2取消“奖学金制”,推行“助教制”

奖学金制是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激励学生的制度。但是,“奖学金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激励作用的时效太短,激励作用仅局限于学年初评议奖学金时;二是激励对象有限,每年获取奖学金的学生比例少;三是评选标准不够科学,标准解释也不够统一。

建议以“助教制”来代替“奖学金制”,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学生中招聘品学兼优者充任助教,助教不是服务于教师,而是服务于学生。助教的职责包括负责考勤记录,组织早、晚自习,批阅同学作业,解答同学疑问,设计、组织月考,检查敦促同学的学习进度。助教不同于勤工俭学,实行月薪制,每月1000元。与“奖学金制”相比,“助教制”有三大好处,一是“助教制”的作用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日,而不像“奖学金制”那样仅仅体现在学年末;二是“助教制”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业,而不像“奖学金制”那样仅能激励部分学生;三是奖学金的获得者只是得到了一笔收入,而没有得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助教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在不断提升自己。

2.3联合国内本科院校,实施“3+2”专升本模式

高职学生的学历相对较低,续本是大多数高职学生进入高职学院的第一天就制定好的求学计划。目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续本的途径主要有自考、联大续本、出国续本三种形式。自考灵活度高,但难度大。联大续本有严格的人数要求,仅有15%的学生有资格参加续本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去联大续本。出国续本费用较高,家境贫困的学生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

建议学院联合国内本科院校,实施“3+2”专升本模式。所谓“3+2”,指学生在学院读三年高职,毕业后继续留在学院学习两年,攻读其他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要求由本科院校制定,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专升本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所有学分后,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全部通过者可以获得本科院校的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

2.4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据有关机构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相对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高职毕业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高职毕业生的薪酬明显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职业的发展空间也远逊于本科生或研究生。为了应对毕业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许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业,但是苦于缺少指导和帮助。

建议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中心”隶属于学院学生处,由学生处处长兼任中心主任,中心聘用专任指导教师。学院每年向“大学生创业中心”划拨专款,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学生开展创业调研和规划。

3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存在的时间不长,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项新课题。办好高职教育就是要做好人的培养,人的培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培养,二是学生的培养。唯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在当下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内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