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3:2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下派挂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下派挂职总结

篇1

挂职煅练体会

经区委组织部选派,××年月日,我作为港口年轻干部培养工程的第二批成员,从区财政局预算股来到光坡镇挂职锻炼。经过几个月的乡村基层工作的锻炼,我了解了基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磨炼了意志,综合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与领导、同志们以及农民朋友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加强了沟通,建立了友谊,并从他们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光坡人民“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收获颇多,受益终生。现将近段时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近期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走访调研,尽快熟悉光坡镇情。

在光坡这段时间以来,我先后走访了全镇的行政村,通过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对光坡镇上下坚持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加快发展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调研,我看到,光坡的干部群众正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实事越办越实。集镇功能不断完善,农村五件实事在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用人导向明确,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日益增强。镇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很年轻,干劲很足,班子团结,作风务实。光坡镇政府正带领全镇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坚持以工兴镇、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不动摇,埋头实干,积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二、做好组织交办的工作,主动关心其他挂职同志。

一是主动与他们联络,询问他们工作和生活安排的有关情况,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二是对到光坡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同志,积极参加接待,听取他们对光坡工作的意见,与他们交换工作上、生活上的看法。

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是各方面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关心,使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坚定了好挂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到光坡后,光坡镇党委对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心。陈书记先让我熟悉情况,给了我一段时间了解光镇的镇情,使我对光坡有一个全面接触的机会和一个总体的了解。陈书记、黄镇长多次与我谈心,征求我的意见,针对我的情况,结合光坡的现状,调整了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分工,让我协助吴副镇长负责农、林、水部门的有关工作,安排的都是一些实质性的工作,放手让我开展工作,使我感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区委组织部除了电话了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外,还组织我们汇报交流挂职情况,征求我们的意见,使我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单位的领导也不时地打电话来,体贴关心我们。各级领导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使我们在内心充满感激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挂职期间不负众望,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关爱。

二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使我感到必须加强学习,注重实践,虚心接受组织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

我原来是在财政局预算股工作的。到了光坡镇后,我感到有许多新的知识、新的领域需要去学习、去探索。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如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并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充实,我感到,有许多的知识要学,有许多的事要做,有许多的理念要去理解和感悟。只有坚持下去调研,多到基层,加强学习和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不辜负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培养与爱护。

三是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踏实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回报组织和光坡人民。

通过四个多月的实践和观察,我感到我们光坡镇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子,是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在宏观调控趋紧的形势下,在各种困难面前,一班人在班长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以工兴市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智慧和汗水来谋求光坡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为挂职干部,我感到,在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子中,在这样一个注重实干的群体里,我不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成为这个集体中称职的一员;还要高标准严格要求,少说多干,埋头实干,扎扎实实为光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干几件实事,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光坡人民的期望。

篇2

基层锻炼后,下派的年轻干部党性得到了锻炼、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做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成效比较明显。通过下基层锻炼,年轻干部在新的岗位和环境中面临一些新情况,学到一些新知识,丰富了阅历、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把组织的信任作为自己的一种荣誉,把下基层锻炼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自觉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进一步理解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了宗旨意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下基层锻炼,年轻干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不摆“虚架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拆迁一线工作的机关干部,经常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时间一次次上门走访、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取得拆迁户的信任。对拆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到每家每户开展调查研究,并逐一制定破解方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下基层锻炼,年轻干部放低姿态、沉下身去,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学会了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在感情上接近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贴住、贴紧、贴实”广大基层群众。

篇3

――崇州市交通局原挂职副局长陈华卫

干部队伍・挂职

“我愿意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本刊记者陈 庆实习记者张微微

主动请缨,挂职崇州

现年40岁的陈华卫,是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级公路管理教研室主任。“5・12”汶川大地震后,繁重的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亟需一批专业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省委发出的号召传达到了陈华卫的工作单位。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我感到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陈华卫毅然提出到地震重灾区工作,并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2008年6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派,陈华卫到崇州市挂职援建,任崇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从一名高校教师到一位国家公职人员,角色的转变让陈华卫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交通局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协调能力,一条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规划、国土、环保、设计、施工等多单位的合作协调,其间的工作节奏逼得人不能不快速作出应答。有时候电话多得打完后感觉耳朵都发疼。陈华卫笑着说。

秉持着知识分子勤学苦练、耐心细致的优良作风,陈华卫和当地干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崇州市交通局被成都市交委评为“2008年成都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的荣誉啊!”一向谦逊的陈华卫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坚持续挂,默默奉献

在陈华卫的办公室,有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近期工作的安排计划。每完成一项,他就用笔划掉一项。这是他进行工程进度管理的特有方式,简单而有效。

陈华卫对自己分管的每个项目都提出了率先开工、率先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既是政府的期待,也是灾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他如是说。面对重建任务繁重、人手紧张的实际困难,陈华卫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实行“5加2”、“白加黑”工作时间制,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与黑夜,一切以工作为重。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无论是安仁连接线项目还是重庆援建项目,建设进度均处于同批项目的前列。

来到崇州交通局挂职副局长一年,陈华卫不分昼夜地工作着,连春节都没能回趟陕西老家。去年7月,陈华卫挂职期满,崇州市交通局局长朱志宏亲自到陈华卫所在学校沟通,要求允许陈华卫续挂半年。“他是灾区不可多得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学院专门为此召开党委会,同意了续挂。陈华卫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灾区对他的挽留。

“我们过来是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这不是唱高调。灾后重建工作刚刚理顺,地方上需要我,我愿意继续留下来跟灾区群众一起战斗。”

心系灾区,真情感悟

时间转瞬即逝,去年12月底,陈华卫一年半的挂职工作正式宣告结束。作为100名四川省派出的灾区挂职技术型干部之一,陈华卫为灾区付出了艰辛,作出了贡献,也收获了人生的感悟。谈及这一年半的收获与体会,他在自己的挂职总结报告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中工作与生活,我时时都能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以及在这种极其特殊情况下的挂职经历,注定将成为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篇4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调研组

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兼职比例为65.3%。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44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25个,占57%;基本放心班子16个,占36%;不放心班子3个,占7%。

不放心班子3个,分别是:五里井、东旧县和姚家坡。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五里井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东旧县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姚家坡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严重。3个不放心班子中,有“两委”成员22名。东旧县村由于近期班子已停止工作,在充分考察和推荐的基础上,于5月28日已进行了支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班子。

基本放心班子16个,分别是:梨园、刘家庄、邱家店、郝家庄、栗林、孙家庄、官庄、崔家庄、吴家庄、东郭庄、中郭庄、后燕村、东燕村、中王庄、北王庄、桂林。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小、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7个村(梨园、刘家庄、郝家庄、官庄、崔家庄、东郭庄、东燕村);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5个村(邱家店、后燕村、桂林、中王庄、中郭庄);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栗林、吴家庄、北王庄)。16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55名,村委委员66名,交叉任职的48人,实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

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2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30人,分别占总数的75.6%、24.4%。35岁以下34人,占27.6%;36—45岁的55人,占44.7%;45—54岁的34人,占27.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8人,占30.9%;高中文化的83人,占67.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1.6%。

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010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5%,其中男1785人,女225人,致富能手170人。35岁以下199人,占9.9%;36—45岁的322人,占16%;46—54岁的495人,占24.6%;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657人,占82.4%;高中文化的334人,占16.6%;大专文化的仅有19人,占1%。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8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34人,占43.6%;36—45岁的32人,占41%;46—54岁的11人,占14.1%;60岁以上的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19.2%;高中39人,占50%;大专24人,占30.1%。

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仅有5个村,收入最高的37万元,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8个村,3—5万元的5个村,3万元以下的16个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土地承包收入,沿汶河的14个村可以获得砂资源的收益,只有王林坡、前燕村有企业收益,迓庄村为村民服务可获得收益5万元左右。

二、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邱家店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面对原来后进班子多,干部整体素质弱的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镇党委一班人树立了“党要管党”的思想,能够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工书记、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整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镇带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实行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划片分工负责制,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各部门(站所)分别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特别是认真调整落实了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根据各村实际和部门特点,合理确定包保部门和责任人。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选派审计、经管部门干部包村;对土地承包、宅基地问题突出的,选派建设部门干部包村;对不协调的,选派组织、民政部门干部包村,做到了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镇班子的11名成员带头包保11个后进村,腾出精力,蹲在点上抓整顿。通过落实责任、领导带头,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形成了抓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

2、狠抓组织整顿,精心选配党支部班子。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的村级班子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情况,找症结,定重点,并确定了“以后进村整顿为突破口,促强、帮弱、带中间,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后进班子调配。在抓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采取四种方式,抓组织整顿:一是内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大力选拔作风过硬、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回请。对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把本村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村任职。三是求贤。对于有经济意识、群众威信高、农村经验丰富,但因发展个体经济等原因而不愿进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委派专人登门做其工作来担任支部书记。四是下派。对本村确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机关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村任职,在一段时期内有效化解了内部矛盾,促进了后备干部成长。

3、注重综合治理,加强后进村集中整顿。在抓好面上整顿的基础上,对少数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突出的老大难村,采取派驻联合工作组的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手段,下大气力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集中审计,及时公开,存在问题的,依法处理;对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问题突出的,集中清理,依法对合同进行公证;对干部作风不实或软弱无力的,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切实选好配强。

4、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奉献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的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实用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近年来,全镇共举办科技讲座10期,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出了60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5、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富民强村路子。近年来,立足本镇实际,积极帮助各村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重点实施了三大战略:一是实施专业村膨胀战略。依托传统优势,积极引导各村创一村一品,不断膨胀规模,实现了由专业村向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过渡。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后店木器加工、前燕棉纱加工、李家庄锅炉制造、姚家坡针织成衣加工等22个专业村,专业户达6300余户,创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路子。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南王庄村省级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林果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各村发展林果2000余亩,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挂靠泰安亚细亚食品公司,在迓庄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成为全区唯一的一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仅此一项,该村户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实施借力盘活战略。针对王林坡等村闲置资产多、产出效益低的突出问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级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各村在发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原因,村级经济薄弱仍然是全镇大多数村的共性问题。作为农业大镇,原来村级收入主要依靠三提五统,基本能够保证村级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大幅下降,村级集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有17个村去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基本农田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政策,进一步压缩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村级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运转都因此面临严峻考验,服务没实力,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影响。

2、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镇在册的共123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3人,有5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

3、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党员队伍老化在各村普遍存在,一些村不注重党员培养,个别村党员纳新工作受到宗族观念的影响,部分村发展党员有论资排辈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和村级班子的质量。全镇现有的2010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到了近一半,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35岁以下的仅199人、只占9.9%,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的任务非常紧迫。

4、村干部补贴待遇低。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补贴待遇普遍较低,全镇村干部平均工资不到400元,有4个村只有240元,并且有不少村不能正常发放,影响了现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

5、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偏低。在推行交叉兼职方面,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24人,仅占总数的55%,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有些村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四、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建议镇党委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专业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王林坡、前燕等村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新路子。特别是结合这次换届选举,大胆起用一批年富力强、有思路、有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发展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夯实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2、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增强危机感,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各村在换届前,必须充实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尽快吸收进班子,推进班子新老交替。

3、努力改善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建议镇党委在区里大政策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其他处乡镇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符合本镇实际的政策、措施,落实和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切实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让有本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增强基层班子的活力。

4、对症下药,抓好重点班子整治。对基本放心、不放心的班子,逐村解剖,制定对策。总体上,条件成熟的要力争在7月底前全部调整到位。对刚刚调整的东旧县村班子不能放松警惕,鉴于村内矛盾复杂的实际,强化帮扶措施,巩固好新班子,同时积极做好村委会换届的准备工作。姚家坡村派性严重,在没有成熟人选的情况下,可仍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但一定要配好后备人选,选拔那些公道正派的干部进班子,抓好帮带,促其尽快成熟。五里井村目前党员群众对现任班子支持反对各占一半,需进一步考察,加大帮扶措施,及早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树立班子威信,凝聚人心,为班子建设创造条件。对其他意见不统一的,继续深入考察,摸实摸透,合理调整。对个别人借换届选举之机泄私愤,煽动群众扰乱选举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予以打击,确保换届选举万无一失。

篇5

一 当前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老、中、青干部比例失调,中层干部多、一般干部少,观望者多、干事者少。一些中层干部的带头观念不强,常常把工作任务移交给一般干部,加上不少单位改非干部因职务变化、年龄偏大、身体不适等原因在岗而不谋事,影响了一般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年轻干部相对少、中老干部比重大是大多数区县都面临的问题。尽管不少老干部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在现代化办公的大环境中,他们的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关工作的进度,部分中老干部受身体状况、经济待遇、家庭因素的影响,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工作,加上少数干部专心于第二职业,使干部队伍缺乏活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方法差异大。有关数据显示,机关干部中学历较高的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他们在工作中有远瞻性、开拓性和创新性,致使一些学历较低的老干部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上与他们有较大分歧,在新老搭档共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观念上的差异,从而难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优秀复合型人才极度紧缺

在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复合型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机关干部队伍中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培养力度不够。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干部上挂或下派的力度不够,多岗锻炼干部的条件不够成熟。特别是一般干部的交流相对较少,导致不少干部常年待在一个工作岗位,进而阻碍了优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待遇微薄、人才难留。不少区县财政收入低,一些乡镇和部门人手少、任务重、待遇差的现状仍没有改变,不少优秀干部主动考调到经济条件较好的主城区或其他县区,造成复合型人才的大量外流。

3.年轻干部培养难度加大

第一,选调生已成为各区县年轻干部的支柱力量,他们既为机关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活力。但是,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在选调生的管理和培养中呈现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第二,重提拔使用但管理不到位。选调生往往在现代化办公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是机关干部队伍中的紧缺人才,他们在经过1~2年的锻炼后就能得到重用,不少选调生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走上领导岗位。但在选调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办法还不多、培养手段和方式较单一。一些用人单位让选调生长期从事日常工作,缺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难以让他们各尽其能。

第三,文化程度高但工作经验欠缺。由于当前的选调生大多数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他们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选调生在工作中只注重个人感受、表现欲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缺乏认同感,无法适应基层工作的大环境。有的外省籍选调生由于语言沟通不便,难以与基层群众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第四,满足于现状且定位不明确。少数选调生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学习不主动,在工作中懒于思考、少于行动。或满足于完成一般任务,或钻营人际关系,对工作马马虎虎,对领导急于迎合,认为自己在基层工作是一种程序,不思进取,失去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出现“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心理。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近年来,很多地方通过竞争性公开选拔方式选拔了一批高学历、年轻化的优秀干部,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

二 地方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存在的误区

1.过于强调低龄化

年轻干部的年龄界限需要区别对待,过于死板的年龄限制对培养基层优秀年轻干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十分不利。如,在县乡工作的科员过了35岁提拔重用就不太容易;副科级干部40岁左右提不到正科也几乎没有希望晋升更高职级。有些地方对任职年龄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规定到30岁以下。试想,在基层工作的能有几人符合条件?最后就只能引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了。

2.过于强调高学历

第一学历成了干部选用的重要标准,一提就是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有走向学历、年龄框框极端的倾向。从文化程度看,县乡基层干部中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很少。学历与能力并不都成正比关系。一些地方选拔年轻干部特别强调第一学历要全日制本科以上,甚至是重点大学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这让很多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和动力。

3.基层干部机会少

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的干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出口不畅等现象,使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很难脱颖而出。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需要一种机制,如通过考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从年轻后备干部中考试选拔,专业型干部的定向考试选拔、干部选调、通过考试选拔建立不同级别后备干部库等。在这方面给年轻干部提供的机会并不多。

为政之要,贵在用人。地方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要有所突破,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站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做实做好。进一步增强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养效果;为每一位优秀年轻干部确定一名领导或优秀干部作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带领年轻干部学习和锻炼。

三 拓宽渠道,培养年轻干部

为进一步加快年轻干部的培养步伐,以更加宽广的渠道培养年轻干部,结合年轻干部的成长经历和单位工作实际,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口帮扶部门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培训锻炼,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进行岗位轮换、调整分工、交流任职等锻炼,切实增强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经济工作一线

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一线和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锻炼,使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积累工作经验、强化宗旨意识、丰富知识阅历。

2.基层挂职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驻村帮扶工作,选派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挂任乡镇副职、农村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等,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学会做群众工作,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走出去实践

选派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有关对口部门和“关天经济区”挂职锻炼,让他们学习工作经验,增强协调和服务能力,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法制意识、增长才干。

4.多岗交流

通过调整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专业对口部门和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在现职岗位上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扬长补短,加快成长。

5.创业基地

选派年轻干部到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畜牧养殖园区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实践锻炼,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的行家,并成为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6.提供平台

篇6

“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也是最难的是把握自己、管好自己。”―――做人,她实实在在。

李金香同志1980年由地委秘书处调入档案局工作。自她从事档案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深深爱上了这一行。她先后干过文书收发、库房管理、编研、业务指导等工作。在工作中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直是全市档案工作的业务骨干。

她常说:“学习是最好的党性锻炼,学习是最好的做人源泉。”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靠实实在在的能力,才能指导别人,影响别人,从而促进工作。她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1981年她把刚满周岁的孩子托付给亲友,到省里参加业务学习班,一学就是半年。1984年,她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修班,带着4岁的幼儿,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学完了两年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8年10月,当得知甘肃省开考档案学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的消息后,她亲自抓此项工作,积极倡导并主持成立了“酒泉市档案学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站”,多方动员,组织起了全省除兰州外,学员最多的一个自学考试点,学员达到48人。虽然她已经44岁,又是副局长,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畏年龄大毅然参加了自学考试。在四年的日日夜夜里,她起早摸黑,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应酬,“笨”鸟先飞,发奋学习。2002年10月25日,在丈夫的陪伴下,远赴新疆参加了最后一门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的考试,取得了档案本科学历。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形势和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她的包里时刻都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工作情况、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至今她的工作记录本已有30余本,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多年来,她一直承担着全市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任务,她亲自写讲义,亲自讲课,深受广大文档人员欢迎。她还受聘为酒泉市职业中学、电视中专班讲授《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课程多年,受到学员好评。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在重视学习、重视指导、重视实践的基础上,她还重视研究、积极探索。近年来,先后在《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档案》等刊物上刊登有关调研、改革、业务规范、史料编纂等业务文章23篇,约5万字。其中,《小康村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重视档案学本科段自学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被甘肃省档案学会评为全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有4篇论文被《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刊登。1989年负责起草制定的《酒泉地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文书立卷“三集中”与百分制考核办法》,以及地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文书立卷范围、保管期限、案卷排列顺序参考表》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一直延用至今,她本人也取得了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资格。

“人要干事干净,但最重要的是干成事。”―――做事,她勤勤恳恳。

李金香同志从事档案工作20多年,一直信奉“实践是第一”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先学,对理论一丝不苟;二是坚持先做,努力寻找切入点;三是坚持先干,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找准闪光点。

在担任科长期间,她是一位实干家。1980年后的全市档案工作还是一个全新的业务。很多事情都是边学习、边总结、边规范、边指导。作为全市当时惟一的一名业务指导干部,她严格把握业务质量,对出现的问题绝不手软。对新手,她毫不保留,严格要求,促其独当一面。至今,经她指导整理的档案有28956卷,经她指导验收,全市共有722个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晋等升级,其中省一级300个,省二级257个,省三级165个。108户企业档案管理达到了省级标准,1个科技事业单位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

在担任副局长期间,她是一位谋事者。当了副局长,有近一年的时间,只有她一名局领导,工作任务重、事情多,但她从无怨言。针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她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发扬“婆婆嘴”的精神,见缝插针,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在省两办“纪要”下发后,积极搞调研、拿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使全市档案工作多年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市档案局的5万元维护费落实并列入了财政预算;7个县市区档案馆的管护费有4个全部落实,3个部分落实,新增管护费达到11.2万元,并从2003年起列入财政预算;全市档案人员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岗位津贴,从2002年起执行,使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得到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她是一个走到哪,就把档案工作推行到哪的工作者。1993年组织上派她到农村挂职锻炼。那时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是一个空白,她在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银达乡村级档案管理现状工作调查》并进行了工作试点。在当时农村档案观念淡薄,没有专门档案人员的情况下,她带领业务科人员带上工具,放弃双休日,到银达乡的9个行政村帮助村级建档,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清理历年村级文书、会计、土地承包、专业户档案2343卷。现在这项工作已在全市推开:全市75个乡镇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级标准,523个行政村全部建档,实现了“当年清”。在档案修复过程中,由于书本上规定的浆糊制作配方比例不适合当地实际,她反复研制,精心调配,确定了符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浆糊制作配方比例,大大提高了抢救破损档案的托裱质量。几年来经她参与抢救破损档案483卷。2002年组织下派她到街道社区帮扶工作期间,针对街道社区档案空白的实际,对肃州区27个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建档工作。其中,整理文书档案395盒(卷),3385件,居民禁毒档案630袋,照片档案68张,并对街道社区80多名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进行了培训,使酒泉市成为全省社区建档的首家地区。

在担任局长以来,她是一名实践者。职务变了,权利大了,但她勇于实践的精神没有变。面对10多年没有维修的破烂不堪的办公楼,她积极向上争取,各方筹集资金4万多元,亲自动手,身先士卒,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手磨破了不叫苦,腿跑疼了不叫累,利用近两个月时间,把办公楼维修粉刷一新,受到大家好评。

“我们一定要把‘冷板凳’坐‘热’”。――― 做官,她明明白白。

李金香同志,从一名档案业务人员干到今天的档案局局长,使得她了解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再加上不断地学习及感悟,使得她对于做官后干什么?不干什么?一切都明明白白。今天,作为领导干部,她想得更多,更远。

抓法制,她坚定不移。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安排职工利用集中立卷、电视宣传、散发传单、印制小册子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档案法》修改后,通过与法制办协调,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并每年组织人力进行执法检查。今年,又研究确定三年普法规划,把依法管理列入工作重点,全力推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形成。

篇7

一、主要做法

1、各级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条件。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县委把选调生工作纳入了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先后下发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选调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选调生所在的乡镇党委,认真落实培养措施,积极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多管齐下锻炼,促使尽快成才。为尽快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教育。一是搞好岗前培训。每接收一批选调生,县委组织部都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县情县策,为他们尽早进入角色,较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时,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我县的12名选调生先后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了培训。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方式,对选调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有目的进行多岗位锻炼。目前,我县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岗位的经历。同时,针对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对宏观问题、全局问题把握不够的情况,我们有计划地安排4名选调生到市县两级机关挂职或帮助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经受锻炼。

3、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健康成长。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县委明确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与所在乡镇的选调生结成对子,负责选调生的培养,定期了解情况,实行传帮带,帮助选调生熟悉情况,把握角色位置,尽快完善提高。二是建立了谈话制度,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方面的情况。坚持每年与选调生谈话不少于两次,对个别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够安心的选调生,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做出成绩。三是建立了思想汇报制度。每年让选调生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想汇报制度,会同乡镇党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措施,基本保证了每位选调生有充足的基层锻炼时间。四是建立了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结合年终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优秀选调生名单。建立了选调生考察档案,根据考察情况排队,为及时提拔使用提供了依据。

4、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使用。在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上,坚持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坚持标准,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选调生。对那些各方面比较成熟、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选调生,破格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县委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胆提拔使用了10名选调生。目前全县最年轻的科局级干部都是选调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还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部分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选调生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选调生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有的将选调生到基层锻炼等同于一般的考录公务员,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他们去承担,致使选调生在基层锻炼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选调条件不高,选调方法不够合理,锻炼渠道较为单一。从近几年选调情况看,所选学生基本上是中游偏上的,在班里特别突出的并不多,多数不是同级生中的最优者,许多学生把选调作为考研不成功后的一种选择,选调院校占最大比例的是二、三类院校,重点高校较少。从选调条件看,近几年放宽到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符合条件之一即可。由于有不少报名者只是在某年度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有的仅担任过一般干部,自身条件不高,降低了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选调生分配渠道比较单一,选调生全部被安排到乡镇,比例不合理,没有注意专业特长,使多数选调生所学专业几乎荒废。此外,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选调条件也不够优惠,吸引力不强,造成了选调的高层次人员偏少。

3、公开选拔机会的增多,客观上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不安心。近几年上级机关比较注重从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选调生中公开选拔干部,这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虽有利于选调生的提拔使用,但客观上使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基层刚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离开了,不仅不利于锻炼成才,也加重了基层对选调生“镀金”思想的片面认识,基层选调生中出现了一种“应试干部”现象,有的选调生一年应对各种考选多达数次,报考省直机关没考上,再考市里的,市里的考不上再考县里的,而且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再考,把考试看作跨入上级机关或职务提升的“快速通道”,难以将精力用在工作上。另外,个别选调生对自己把握定位不够,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整体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选调生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对选调生工作的指示精神,认识到做好选调生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引导他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选调生工作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选调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做好选调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2、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建议调整选调条件,改善选调方法,提高“门槛”,确保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对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这几条要坚持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同样是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对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在掌握上应有所区别。再是担任什么职务、任职时间多长,三好学生需要评上几次才能报名等,都应具体明确。建议进入考察范围比例扩大,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加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的选调力度,实行倾斜政策,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篇8

【关键词】效能建设 问题 对策

机关效能建设,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机关管理,增强公仆意识,强化监督制约,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当前,在努力打造阳光工程,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形势下,机关干部整体队伍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服务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一、正视现实,机关效能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影响机关效能建设,出现在机关干部队伍中的问题,归纳起来可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工作效率低下

有些干部平时就只泡在办公室里,与外界联系沟通少,基层调查研究少,所谓的调研也就纸上谈兵应付了事,对上面的政策不了解,对基层情况不熟悉,专业技能停滞不前,甚至连自己专线的工作任务都难完成,理应当天可以解决的事情,非要拖上三五天,星期五可以解决的问题硬拖到下星期一再办;按规定在几个工作日内得办结的工作,就一定要拖到最后期限才匆匆忙忙办结;简单事情复杂办,复杂事情拖着办,导致办事效率远远落后。

(二)推诿扯皮,履职不力,责任意识不强

有的同志工作无计划性,效率不高,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做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对一些紧迫的、有时限性的、特定的工作任务也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整个单位工作的开拓和新局面的形成,影响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的同志依赖性强,不善负责,一些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如实与分管领导交流,碰到困难和问题也不管不报,等到市里来了督查组,才硬着头皮跟领导诉苦,勉勉强强、说这说那,更多地强调客观原因,甚至把责任推给个别村、个别部门,遇到难题和问题时,只会报告问题表面现象,不探求事物本质,更不汇报解决办法,把难题和问题留给上级领导,给领导出“题目”,让领导做“作业”,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麻痹大意,忽视规定,纪律执行不严

主要表现在执行工作纪律“庸、懒、散”和生活情趣不健康。有些单位本身内部的组织纪检部门管理制度不严,在制度执行监督上出现畏难情绪,对单位内部违纪违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同志贪图安逸,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杯茶,一张报纸,晃晃悠悠就半天;有些同志自己不好好干活,又妒忌别人干出好成绩,就在背后乱搅舌根,坐而论道,品头论足,不仅挫伤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又严重带坏机关工作气氛;有些同志在无表决权的场合随心所欲,由着性子乱起哄,在真正遇到本职工作上的棘手问题时,在需要站出来明辨是非时就只会敷衍了事,干脆默不作声,往领导面前一推了事。

(四)自命清高、态度恶劣,公仆观念淡薄

某些单位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拿着纳税人的钱又不为纳税人服务;有些同志把权利视为已有,以权力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自己看得比平常百姓高贵,不屑于同普通人讲话,更不高兴为民办事,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以“你找谁去啊”的话语推托;乡镇的同志到某些机关部门办事,碰到有些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见风使舵的同志,一般干部来与领导干部来办理的效果不一样,副职领导来与正职领导来结果又不一样,这种现象尤其令基层和企业非常不满意。

(五)目光短浅,贪图安逸,创新意识缺乏

不少干部安于现状,缺乏职业危机感和使命感,认为做得好与不好都一样,反正个人工资奖金照样拿,对竞争熟视无睹,对评优满不在乎,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有些机关干部虽然在机关工作多年,但是不注重学习,倚老卖老,不善于向新生事物或年轻人学习,不善于总结积累,出现了“老干部”现象;有些干部缺乏锐气朝气,无所事事混日子,对工作消极应对,对困难片面强调客观原因,怨天尤人,这种现象既存在于老干部,同时也存在于年轻干部身上,图清闲,怕麻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人未老气先衷,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还影响其他同志,拖滞整个机关风气。

二、追根溯源,追究问题产生原因

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细琐,但影响恶劣,究其产生根源,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上的问题,既有思想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

(一)为民服务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说话做事不分场合,不论对象,唯恐天下不乱,在碰到一些敏感性问题时,政治意识淡薄,对自己言行缺乏必要的控制能力,对待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来访群众,滥充好人,瞎起哄;有些机关单位的领导存在单纯的业务观念,疏于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明知有些同志做得不对,但仍认为少说为佳,怕伤了干部的和气,没人做工作,即使偶尔批评一下,也只是轻描淡写,蜻蜓点水,走走形式以掩人耳目。

(二)管理制度建设落后,考核措施实施不全

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的办法不多,以制度管人的有效途径不畅。在制度制定上,失之以宽,有许多单位不想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人及行为,有的即使制度相对健全,但形同虚设,真正落实到位的极少,制定制度的人本身严格执行制度的意识不强,害怕有朝一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茧自缚;有的制度明确规定每个月要对机关干部进行考核打分,但各办负责考核的同志不想做难人,不愿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个别甚至还替人打掩护,帮助蒙混过关。

(三)办事环节繁琐累赘,手续审批有待精简

审批项目的多少,与部门收益的多少直接相关,有些部门就绞尽脑汁留住审批项目和许可项目,有的硬是把一个项目分解成两个或多个项目,增加许可项目;就一个部门来说,办一件事,有可能涉及到几个科室,对于办事的来说,几个部门的审批,可能涉及的科室就更多,徙增办事者来回跑腿的时间和精力,办事没有集中到一个窗口,降低办事效率。

(四)跟随环境随波逐流,学习劲头有所退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腐朽思潮和错误观念随之而来,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各个层面滋生、繁衍。某些机关干部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有些干部认为机关内部的理论学习、政治学习、警示教育纯粹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作为,根本不把学习当作一回事,我行我素,对自己放松警惕,乃至有朝一日筑成大错,后悔莫及。

三、强化措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探索

效率是能力的反映,能力是效率的基础;效能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基本依据。机关效能建设有着特定的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客体是人民群众。机关效能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新形势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提高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着手建设。

(一)把握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维护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效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部门、国家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权力部门化、个人化等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三是机关负责人要正确认识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重视和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机关作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和窗口。

(二)严格组织纪律,重抓制度建设

要解决好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一要不断完善机关效能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具体制度,对群众和企业申办事项,谁受理谁负责帮办到底,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或解释到位。二要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利于监督”的原则,做到“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丰富公开内容,拓展公开形式。三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以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以“群众满意、基层和企业满意、外来投资者满意”为标准,通过对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年终奖金相挂钩。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主体素质

在效能建设中,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为人民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刻不容缓。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要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大家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任务,对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使之成为机关干部清醒的认识和自觉行为。

二要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实践锻炼。要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创新型机关为载体,通过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管理,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要通过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挂职锻炼、交流轮岗、蹲点调研等方式,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提升才干,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同时,还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于人。如今,迎来大桥经济时代即将全面到来,我市能否克服宏观政策持续控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的困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力争上游,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能否继续保持勤于事业、乐于奉献、富于朝气的干事氛围,干部的作风建设、机关的效能建设在“落实突破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史国利,单之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应防止和克服几种倾向.蚌埠党校学报,2006,第1期.

[2]张渠林.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新思考.达州新论,2008,第2期(总第78期).

[3]李尚志,刘东康.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关效能建设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月第24卷第1期.

[4]王水生,杨井锋,谢启念.吉安加强民政机关效能建设.当代广西,2006-09S.

[5]姜仁良.政府效能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师,2005,第4期.

篇9

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的下发和实施,标志着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该《培养方案》确定了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属于“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着力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人才的背景下,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作为试点院校之一,探索侦查学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回答的现实课题。侦查技能教育作为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广大民警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途径,只有站在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高度来谋划,置于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创新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在原有基础上着重思考在建立有效的教学与考核制度、树立创新教学思路和确立科学实训理念上下工夫,不断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才能真正适应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公安工作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侦查专业学员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

侦查专业学员所属的普通执法执勤类岗位是公安机关常规的工作岗位,其工作的主旨在于对刑事案件的查处以及对社会治安的防范与管控。

(一)对侦查专业普通执法执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侦查技能并能从事普通执法执勤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专业核心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侦查专业普通执法执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现场勘查、一般刑事案件查处、侦查技术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l.熟悉普通执法执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掌握普通执法执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普通执法执勤类业务技能;4.具有独立办案的基本能力;5.掌握查缉、擒敌、射击、驾驶等警察技能;6.会侦查、调查取证、审讯、制作法律文书、运用证据定案、缉捕人犯、网上办案;7.具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构建适应侦查工作需要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

(一)加强公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建设

1.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合作化课程建设合作化体现在学校与公安实战部门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求实战单位较早地介入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学校与用人部门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地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将“准警察”职业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及时传授反映公安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理念,使学生较早熟悉公安机关的规章制度和警察文化,强化学生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2.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模块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课程模块化是将对实现职业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整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相关单元组合成同一模块,不同模块组合成不同目标的课程,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四大模块。基本素质模块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法纪素质等;专业必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刑事侦查岗位核心能力需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必修的专业课程;选修模块是为了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教学应采用灵活的“学校与实战部门合作、师生互动、学用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和在公安机关实践,二者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开展技能培训,介绍警察文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公安实战一线去实习、实践。

(二)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1.知识技能体系侦查能力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中所必须运用的专业技能,是分析犯罪活动和认定犯罪的关键,也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活动。从此定义我们就知道侦查学教学培养的人才与传统的公安人才在功能上将有所区别,更侧重的是对侦查学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侦查专业学生的教学以实践教学方法为主,再辅之以其他的教学模式。侦查实践教学一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分析能力,能迅速将侦查技能转化为战斗力。理论讲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实践教学解决的是能力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的实践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进行现场勘验,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案件的查处。二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侦查学教学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如何让学生既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掌握侦查的具体技能,是侦查学教学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侦查教学的实践训练解决了二者的结合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提前体验侦查工作,增强学生对侦查工作的感性认识,抽象的理论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案件、具体工作,避免了侦查教学的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解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等优点。案例教学为培养侦查学教学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实验教学法。建立侦查学教学实验室,通过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实验安排,提高学生侦查技能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对侦查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

(3)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再现课本中所讲述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活动。在侦查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模拟一个与现实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一个案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模型(现场勘查、案情分析等),展开与现实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运用。#p#分页标题#e#

(4)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师运用多种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实战案例;并定期组织教师集体、相互听课,课后评课、议课,进行讨论,进一步探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互补关系及其最佳结合点。

(5)现场观摩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是提升学员直观感受的最佳途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与公安实战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为开展现场观摩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如让学员观摩审讯、现场勘查等。同时在观摩教学现场,结合丰富的专业介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消化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

(6)网络教学法。在学校校园网站中设“精品课程”栏目,为师生查阅包括侦查学教学课程在内的学校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料提供便利。也可以在校园网站开设在线测试和在线答疑,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坚实的互动平台,开展网上解疑、网上提交作业、网上留言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自由互动交流,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三)构建切实可行的学员能力评价模式

新的能力培养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评价模式跟踪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公安工作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及良好的沟通协调、分析判断等能力的侦查学专业人才。传统的考试方式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造性的发挥。侦查学教学专业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形式、内容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在一定比例的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外,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传统的问答式考核与分析研究式考核并重,在考核内容上摒弃死记硬背,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使用“多媒体考试课件”进行“多媒体考核”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具体、形象表现力强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考试课件,进行多媒体考核。例如:侦查学系列课程里的现场勘查、侦查措施、案件侦查、侦查程序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案件进行考核。

2.进行课堂提问法考试、考核课堂讲授式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是否用心听讲,课堂纪律是否有序,教与学是否互动,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适时进行课堂提问法考试、考核,可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内容。

3.与实战相结合,采用个性化考核方式针对本课程具有的很强的实践性,摒弃死记硬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加大平时成绩尤其是实践能力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如以勘查一个模拟犯罪现场制作现场分析报告来代替闭卷考试,以分析一个案例来代替闭卷考试,因为考核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

三、建设能适应公安教育改革的侦查学教师队伍

(一)建立院校教师和一线业务骨干双向交流机制侦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通晓实战业务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公安教育转轨工作的重中之重。合格的侦查专业教师必须是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家型”教师。从我院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院校,长期脱离实践,知识陈旧,实践能力不足,因而很不适应警察职业教育需要。要敢于打破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更新教官队伍,因此可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按照公开考试、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公安实践部门遴选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公安教育岗位。

(二)专任教师轮换制专任教师经常性地去实战部门实践或挂职,通过具体的公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实战能力。专任教师下派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年。

(三)聘任行业专家制在侦查专业职业训练教学中,一些课程尤其是实务教学与操作性训练项目还可以从行业专家中聘任,如从公安机关聘请知名侦查专家授课等等。专兼结合加上内外结合,可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学水平。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员的忠诚意识、责任意识、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着力改革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

(一)培养学员的忠诚意识民警的忠诚意识体现在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法律的忠诚上。因此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铸就忠诚警魂为根本,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民警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做好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公安专门人才。对人民警察的忠诚教育要围绕磨砺忠诚的品格、增强忠诚的能力、打造忠诚服务的品牌、营造忠诚的环境方面下功夫.

(二)培养学员的责任意识所谓责任,是你的行为对别人的事情有因果联系,通过你的付出给别人带来一定的利益。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叫做负责任。当一个人感觉他的行为对其他人有影响的时候,他就有了重要感,有了价值感。当警察被赋于责任时,就感觉自己绝对重要,有了重要感就有了自律,自律就意味着主动。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有了责任心、一个人才能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价值感的民警,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因而就会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而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地混过一生。在对警察的教育中要贯彻“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因为公安工作关系着国家、社会、群众的利益,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剖析、组织讨论,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的事例等对学员进行教育,把责任意识根植于民警心中。

(三)培养学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健全,公安机关作为一个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权力机构,面对新情况,加强对民警的法律教育,强化执法监督力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完成神圣的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保持对法律负责的高度精神,让人民群众满意。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公正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所谓公正执法,就是要求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一切主体、一切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毫无情面地进行法律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同时,以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纠正执法活动的偏差和失误,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教育、座谈讨论、撰写论文、演讲考试等形式进行。采取教师讲课、邀请专家学者和在公安战线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模范人物作报告、座谈讨论等方式方法,把教育搞活。在教育中开展“以案析理”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意识。可以组织力量认真编写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挖掘、整理一批民警身边发生的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正面典型和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反面典型案例,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逐一加以点评,汇编成册发给每一位学生并组织好学习阅读。#p#分页标题#e#

(四)注重教案的编写在教学中要编写为培养警察各种能力服务的小册子、活页教材,制作“教学软件包”(包括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师讲义、学员手册、评估标准、多媒体课件、必要的参考资料等),使公安工作中最鲜活的实战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走出“讲书本、抄书本、背书本、考书本”的误区。

(五)注重教学训练方法的开发

认真贯彻贴近实战、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训练方法的研究活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灌输的教学现状。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脱离实际的教学为贴近实战的教学,变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呈现为生动化呈现,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有效化,真正做到提高教师“教”的质量;更要突出学员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枯燥学习为趣味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培养学员自觉参与、探索公安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学员“学”的质量。以“积极开发、综合应用”为原则,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并以此为抓手,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同时,实施教师角色、学员地位、教学过程的转变。

(六)注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1.开发与实战接轨的模拟性教学训练项目,在侦查学教学中,主要以模拟实训教学为主,有针对性地加强现场勘查、案件分析等的模拟性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