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1:3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挂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挂职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
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
二、挂职工作体会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
篇2
键环节,也是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 实践技能 专任教师 措施
教师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在一线工作岗位工作中培养,在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指导实践中体现[1]。目前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专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好,但大多缺乏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的欠缺使得部分专任教师难以胜任学生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示范工作。在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少、动手操作能力差、实践示范指导能力薄弱等问题已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实践技能的欠缺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注重专任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
2 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措施
2.1 教学与培训并进,多项措施提高实践技能 针对青年教师行业经验少、实践技能弱等问题,在不影响专任教师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培养和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如学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岗前教学培训,组织系部教师集体学习教学公开课。为了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年轻教师也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管理技巧。为了强化专任教师的行业知识,学院对年轻教师进行铁路行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并组织老师去现场参观学习。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实践指导环节,教研室组织年轻教师熟悉实验室设备,反复练习各专业的实验项目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专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现场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仅能深入现场学习新技术和新设备,还能迅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①搭建平台,提供多种途径培养教师。早在办学初期,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已建立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将到企业挂职锻炼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在企业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实习的生活老师和指导教师,还直接参与企业的入职培训和生产环节。
②任务明确,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为了确保挂职锻炼的培训效果,学校为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分配了具体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能了解行业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可以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尽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通过教师挂职锻炼,还能加强校企间合作,建立产学研综合发展的教育纽带。
③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知识,还可借鉴企业培养新入职员工的可取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技能的提高提供平台 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应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引入先进仪器和设备,不断改善实践条件。同时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设和管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
2.4 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一方面是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生师比过高和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3]。通过多种渠道引进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或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2.5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必须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来保障。高职院校应倾向于考核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并非像本科院校一样侧重于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学院应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依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4]。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了初步探索。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广大教师、高职院校各部门、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努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史耀雄,吴敬茹.民办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2]周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河教育,2011(10).
[3]罗永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激励探析[J].科技信息,2012(15).
篇3
论文关键词:优化结构,再造流程,日清日毕考核,网络分析,远程监控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如何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提高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确保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站段管辖跨度明显增大,以哈尔滨铁路局为例,一个车务站段少则管理二、三十个车站,多的管辖车站超过六十个,营业里程近千公里。管理上的鞭长莫及对班组的现场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固有的管理模式问题突出,普遍存在要求班组自管,各级组织的指导和监管弱化;班组内部重基础管理,现场控制弱化;班组长作用存在真空远程监控,对职工不能严在事前;班组现场控制采取人海战术,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车务站段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的提高。
一、优化结构,明确职责,把管理责任落实在班组
车务站段点多、线长、人员班组分散。传统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片面强调班组自管,而忽视各级管理者对班组管理的指导和管理职责,造成各级干部对班组管理的弱化和忽视,制约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安全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必须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为主导,按照分工负责,逐级负责的原则,界定各级干部抓班组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逐级包保抓落实的管理体系。建立从管理者到基层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层层落实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形成全员抓安全的态势,才能有效提高班组现场控制能力,巩固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一)明责划区,分片承责。从解决管理跨度大,造成安全管理在班组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入手,本着当班能见面、作业能互控的原则,按作业特点和班组属性划分班组。同时缩小管理范围,按管辖营业线路划分成数个安全管理区域,由班子副职分片包保,对各站和班组的专业指导及现场监控负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班子成员包线、专业人员包站远程监控,将安全、技术、教育及客货管理细化到班组,落实在现场,变过去全管却管不着、管不清为管得到,管得细,责权清。
(二)逐级包保,层层负责。遵循逐级包保、权责匹配的原则,细化各职名作业管理职责和对班组的安全监控职责。在车站和班组安全管理责任的追究上,按照包线组长51%、系统主管49%的比例落实责任。各包站干部考核与所包站的班组考核结果联挂。同时,赋予包线班子成员绝对的安全管理考核权。在纵向上形成段、包线组、站、车间各管理层共同作用班组的全方位包保模式。在横向形成站间、班组间、岗位间的安全监控模式。通过班组包保将安全控制精细到每个作业岗位和环节,自上而下层层考核,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
(三)优化队伍,落实责任。以落实干部职务化管理要求为契机,以科学务实的考核和用人机制,优化班组长队伍,促动班组长管理作用的发挥和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
1、岗位轮动,排队抓尾。以一年为周期,对班组长、站长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果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积分累加,排队抓尾,累计积分高的向大站或车间轮动,工作质量差的则向小站轮动或调整出局。
2、搬走铁交椅,选贤用能。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建立中间站管理人员选拔、使用的长效机制,从优秀班组长中公开选拔中间站长,对驾驭工作能力不强的进行调整。
3、人才储备,良性循环。健全中间站长、副站长及班组长预备职工作实施办法。公开招聘站长、副站长、班组长后备职,到各站挂职锻炼远程监控,壮大预备职队伍。
二、再造流程,强化管理,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提高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的重点在于健全完善班组工作流程、作业流程,明确班组成员工作标准,现场作业技术标准,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各个工作环节分工明晰,责任明确,便于总结工作情况,不符合标准的问题能够及时改正,保证现场各项工作在掌控下正常进行。
(一)安全关键点控制流程标准化
通过对管辖车站进行全面排查,确立危及行车、人身安全的关键点,逐一研究制定班组作业监控流程。车站干部、班组长定时定量监控卡控措施的落实,确保现场关键点的作业安全。
(二)班组现场作业流程精细化
结合各站人员、设备、作业实际修订作业办法,在各站及班组形成从交接班到各项作业环节的共性规范,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列车组织办法、专用铁路作业办法、煤炭抑尘作业联系办法等个性化标准,使班组安全工作流程更加符合现场实际。
(三)班组自我培训流程制度化
1、严格编制计划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从职工岗位“必知必会”入手,编制各职名必知必会文本,做到人手一册,班组长每天组织学习,确保内容的实用性。
2、严格日常培训。要求各班组采取观看视频、班前试问等多种形式强化日常培训,做到一日一问、一日一练、一日一学。
3、严明考纪。要求每月包班组干部必须参加车站月考,并抽验试卷批阅情况,确保成绩的真实性。每月教育部门对各站的考试情况抽查,发现弄虚作假提级处理车站和包站干部本人。
4、严肃考核。各班组将日常考试成绩纳入职工“日清日毕”考核,兑现奖惩,确保考核的严肃性。
三、紧盯班组远程监控,强化现场,日清日毕考核促落实
提高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的实质在于班组各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落实效果,这是决定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高低,体现班组现场控制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必须对各个工作环节工作保证的落实进行考核,督促实现事事有人管,环环有人控,实现对现场的有效驾驭。针对班组考核中存在的班组长作用不强、职工岗位行为约束无力、考核与现场实际脱钩等问题,创新制定、逐步完善日清日毕考核考核办法,变结果考核、月静态考核为过程考核、日动态考核。
(一)调研指导,按岗定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各站的等级、人数的多少、作业量的大小确定考核方式,一种是车站考核班组、班组考核职工,适用于一、二等站、班次明晰的较大三、四等站;另一种是车站直接考核职工,适用于较小的三、四等及以下车站,按照逐级负责制分工下管一级进行考核。制定运转、客运、货运班组各种职名的岗位作业标准、行为标准、仪态标准等班组考核项点,下发到班组,由班组长按工作实际细化执行。
(二)放权明责,发挥作用。针对班组长现场管理缺乏主动性、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对班组长放权明责,赋予班组长班组成员优化组合权、班组人动建议权、班组成员奖励权、班组“两违”处罚权,使班组长有权根据生产结构,对本班组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有权对车间变动本班组成员提出意见或建议;有权对本班组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进行奖励;有权对自己发现的本班组人员的“两违”进行处罚。同时,加大对班组长考核力度,实施连带责任,即对班组成员发生的严重问题,班组长要负连带管理责任,也要接受处罚。
(三)日清日毕远程监控,激励提高。一班结束后,班组长总结一班工作,指出一班作业存在的不足,对班组成员考核评定分数。使职工能够对自身和他人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做到一班工作完毕,总结完毕,考核完毕,问题分析解决完毕,班组自我教育完毕,问题职工整改提高完毕,从而实现班组管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的目标。
(四)动态评价,严格考核。向自然班组长和专业干部下发安全定量,每周进行讲评分析,每月对定量完成情况考核通报。狠抓专业管理办法和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把各项管理制度和专业办法的落实作为实现班组自控互控的有效手段,通过现场作业考核各岗位工作质量的高低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四、优化管理,创新思维,以科学手段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先进的科技手段是提高班组现场控制能力的捷径,是解决班组管理效率低下的有效手段。仅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是远远满足不了铁路运输现场作业需求的,也与铁路科学发展的主旨格格不入,必须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为管理服务,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班组分析考核、现场指导、交接班质量,提高班组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真正做到科技保安全。
(一)网络分析找“短板”。提高班组安全分析的科学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编制班组考核、现场两违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网上考核远程监控,系统自动生成班组长及其他现场管理人员下现场作用情况及日月考核排名。月度自动生成对全段各主要行车班组和车站安全信息的分析,及时找出安全工作“短板”,对薄弱班组和薄弱人纳入下月包保。
(二)远程监控抓违章。提高对班组现场作业指导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在各站信号楼、行车室、接发车室外现场、大站岔区、调车区等关键处所设置远程声像监控系统。车务段设立监控中心,对接发车、调车作业的传达、分工及一批作业后的总结、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施工作业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提高班组交接班质量。各站交班室安设电视墙,根据重点工作、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两违案例,科学编制每日交班内容。用最少的时间和最深刻的内容,提醒教育职工,指出工作不足,帮助职工完成从家庭到职场的心理转变,从质的层面提高班组交接班质量。
通过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优化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实行日清日毕考核,解决车务站段制约班组现场控制能力提高的问题,使班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安全控制更加严密准确,各岗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安全隐患得到持续整治,运输安全的有序可控将不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①《现代企业班组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
②《铁路运输站段班组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③《强化管理力度,提升管理绩效》——百度文库
④《企业班组管理探讨》——蒋智忠、梁熠、陈宣斌
⑤《自控型班组建设三年工程的调查与思考》——万永红
篇4
关键词:专业英语 城轨车辆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已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城轨车辆多以进口为主,专业英语在车辆采购、使用、维修维护等方面作用非常突出,能否熟练运用专业英语为工作服务,已经成为衡量技术人员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城轨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多以不同城市的地铁公司车辆部门为主,从事现场技术工作,期间需要接触大量的外文资料,能够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与国外供货商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校掌握良好的专业英语知识,以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沟通的目标。城轨车辆专业英语课程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电子电气、空气动力系统等几大方面,内容广泛,综合性强。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完善。
一、当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相近专业英语开设情况概述和现状分析
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所以有些院校的专业英语只是专业知识的英文讲授,相当于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难度。另外,因为相关教材的缺乏,很多时候专业英语教师是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而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多以阅读和翻译原文为主,上述情况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乏味。
2.城轨车辆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为新兴专业,目前市面上专业英语教材都是关于电气化铁路的,比如《机车车辆专业英语》,不适用于城轨车辆专业英语教学,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自2006年1月开始使用自编讲义。但是该讲义是以DC01型直流机车为主进行讲解的,而这已不是当前地铁列车的主流车型了,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另外,此讲义缺少必要的图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提高城轨车辆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1.开发与学生就业岗位密切结合的专业英语教材
城轨车辆专业英语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地铁车辆运行保障与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专业英语教材就要紧紧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展开。首先是深入到学生的就业岗位比如地铁公司车辆相关部门进行市场需求的调研,了解和听取行业专家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 “实用为主,学以致用”作为原则进行教材开发建设。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中避免高深的理论、复杂的概念,以当前国内地铁列车的主流车型为主体进行编写。在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最终确立了专业通识英语和特色模块英语相叠加的教材内容体系。具体地说,教材内容既涵盖了常见的轨道交通列车机械、电气两大系统的各个分立部分,也包含了电气化铁路在内的大轨道交通的相关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灵活选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展开教学。在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穿插使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并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在小组范围内布置任务,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组织语句进行有效表达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示范、引导、督促的作用。例如,讲到车钩的时候,由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修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所以可以布置学生讨论车钩结构上的区别,自动车钩与半自动车钩的故障形式及半永久式连接杆的特点等。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展开双语讨论,既要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又要联系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还要借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所积累的知识、获得的经验。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各种知识,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还要在专业英语的词汇、表达方面给予帮助。
(2)适当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实际科研项目进行讲解,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专业英语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相呼应。例如,在讲授“车辆传动与控制系统”时,教师结合IGBT的故障图片、现场牵引系统与辅助供电系统的故障形式图片、PPT等来进行讲解,教学效果会大为提升。
3.构建专业精通、英语水平过硬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
专业英语课程通常是由专业教师来讲授的,这能避免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的缺陷。但是,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如果英语水平不过关,不熟悉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理论,也难以胜任。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构建一支好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首先,选择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作为授课教师,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他们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和ESP理论水平。另外,推荐专业英语教师到地铁公司挂职,及时熟悉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诠释将更加透彻,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总之,在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婵娟.如何提升模具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2011(10):39-41
篇5
一、指标完成实绩
1、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5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A类指标占总数66%;混铁车连续5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1~5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2、4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6.5%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2、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特点和重点推进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27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上培训把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岗中辅导尤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17项次培训共培训410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10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前提下车间于3月份同汽车大队、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TPM)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3、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问题以联络单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96项相关方问题共79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4、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车间管理创新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6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80t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2年以上故障下降了80%综合点检钱展总结“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发生提高工效3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3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3项另2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2项另外3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427万已完成年度计划70%
5、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车间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1-5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0.9935费用精度评价99.27%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阶段性目标
6.“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责任人制订相关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2BF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T5、T6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7线施工也完成了80%;完成了“4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编制;以及“3BF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节点推进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1、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7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目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评价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设备防火管理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绩效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2、一季度“6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8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都已处于M(测量)阶段但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6σ数据采集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M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D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D阶段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3.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沿用原来制订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危险源6项环境因素9项同时制订了相应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43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1、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安全管理尤其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2、进一步吸取“1.12”和“1.21”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日常点检质量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12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21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3、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推进进度吸取人经验教训把先进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6σ”项目有效推进并有新突破
4、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简单、易处理设备小故障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效率以及它所发挥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有效投入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5、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高低取决于制度完善、能力提高、信念提升提高管理效率车间下阶段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生产实绩同个人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70T、60T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72T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60T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使用稳定性和技术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关键内容
6、人才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基石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新思维”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7、8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篇6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建设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存在教师水平不一,人员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新的工作形式对高职就业指导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严格准入制度、注重培训与培养、加强评估与考核、出台政策与法规、引进校外兼职教师等措施,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
[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团队建设
一、当前就业指导团队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就业指导团队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
1、团队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部指导性指标,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师生比不低于1:500,而现实差距巨大,有些高校甚至达到了1:1000。
2、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甚至从未受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证拥有率不能达到100%。
3、团队结构不合理。普遍缺少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外教师真正到学校参与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不足2%。
4、团队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当前的团队,还不能有效提供全程化、差异化、精细化、导师化的就业指导。
5、团队得到学校的重视不够。各高校在对待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方面,远不如其他专业教学团队。
二、解决途径
面对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如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选聘机制。一是要坚持严格的选聘程序和标准,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二是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就业指导教师、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师生比不低于1:500的比例设置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
2、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
3、要强化考核,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队伍管理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二是优化考核奖励激励措施。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津贴奖金、评优评先挂钩,对工作不称职教师或工作人员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活力、动态的用人机制。
4、在学校中设立“就业指导专业”。学科建设是加强职业化、专家化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通过专业建设,对就业指导活动的内容、手段、效果等进行研究,给实践活动以有力的指导,可以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只有专业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就业指导人员向专家化方向发展,催生职业化的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定位问题[1][2]。
5、加强实践锻炼。就业指导教师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就业指导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践锻炼是培养就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其在岗位上的锻炼;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通过校内上下交流、岗位轮换、校外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为他们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创造条件。
6、解决好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出路问题。高校要对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长远发展做出统筹安排,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就业指导教师予以重点培养,条件成熟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有些教师可作为骨干进一步加以培养,继续留在就业指导教师岗位,也可输送到教学科研工作或行政管理岗位,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人才保障[3]。
三 总结
1、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加剧,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107万,猛增到2015年的749万,加之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办学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的就业指导团队,有助于学生就业。
2、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四化”:全程化、差异化、精细化、导师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利于全面推进高职学院内涵建设,提升高职学院软实力,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团队建设是协同矫正的过程,是开发团队整体协作,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超越了个人能力,使团队的智慧潜力得以显现,开发集体智慧,实现1+1>2。优秀的指导“团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差异化、精细化、导师化指导。
参考文献
[1]昌兵.试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就业队伍建设,2014(10)
[2]赵劲.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职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1)
[3]刘建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3)
[4]贺敏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培养[J].黑河学刊,2013(2)
篇7
为了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新一轮国际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沿海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态势明显,为湖北引进外来资金和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先机,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努力营造大招商的社会氛围,形成大招商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我省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使外来资金成为发展和壮大这些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坚决杜绝引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二、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和布局
(三)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在引进外资方面,“巩固港台、发展日韩、开拓欧美”;在引进内资方面,突出“长三角”、“珠三角”,重点抓住广东外资企业和浙江民营经济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各地要根据本地需要,瞄准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区域,跟踪相关产业和项目,搞好项目对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好工作。
(四)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依据本地产业发展需要,选准目标客户,有效运用招商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境内外跨国公司以及省外大企业、大集团。要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人才、资源、交通等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设立地区总部、在华分支机构及相关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采购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园区开发条件和环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制造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
(五)优化招商引资区域布局。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结合武汉市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进跨国公司及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密集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各地要支持开发区根据本地优势和各自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避免产业雷同,力争形成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重要作用。各县(市、区)要按照内外资并举的原则,合理制订招商引资战略规划,着重引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借助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完善招商引资促进体系
(六)以大型经贸活动为依托,构筑招商引资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以大活动促大发展。省商务厅负责“香港•湖北周”等国(境)外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大型综合商贸展会;武汉市政府和省文化厅负责“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省经协办负责“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并隔年度交替在浙江省和广东省举办较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由省政府驻沪办和驻深办配合;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省台办和武汉市政府共同负责“湖北•武汉台湾周”;省旅游局负责“华中旅游博览会”;省贸促会负责“**日韩经贸推介会”;武汉市政府负责“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以上活动为全省重大招商活动,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鼓励各地各行业开展专业性、经常性、小规模的招商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七)建立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由省商务厅、经协办牵头,各地、省直各部门积极配合,建立我省统一的招商网站,宣传我省吸收外来资金的发展战略,介绍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搞好“三库建设”,即全省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招商项目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逐步探索和运用招商项目撮合配对系统、远程视频在线洽谈系统等现代先进引资手段。
(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网络。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贸合作服务机构、华侨华人团体、国内外商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广泛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上述机构访鄂,充分利用其渠道举办好在当地开展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招商活动,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京、沪、穗等大城市,以省政府驻当地的办事处为依托,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结识客商,推介项目。
四、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九)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总结成绩,推广经验,部署工作。从利用外来资金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关联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体系,试行绩效评估,完善和规范奖励办法。
(十)创新招商项目生成机制。各级商务和发改部门要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吸收中介组织、企业和各类专家参加,从我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筛选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带动面大、关联性强的项目进行招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近期要从我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注重策划一批处于技术高端的大项目以及与我省优势产业相关的延伸配套项目。
(十一)创新各种资金相互融通的机制。不断拓宽引资渠道,鼓励外来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国资、外资以及民资的融通。鼓励并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国(境)外上市融资,实现国内产业资本与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鼓励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国(境)外投资基金,实现国内小资产与国际大资本的融合。鼓励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BOT(建设、运营、转让)、PPP(公共、民营、伙伴)、BT(建设、转让)等新型融资方式吸收外来资金。积极稳妥地使用国外优惠贷款。
(十二)创新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建设情况,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建立重大在谈项目汇报制度。各地每季度要将在谈外资项目汇总报省商务厅,在谈内资项目汇总报省经协办。建立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项目所在地政府及项目单位召开项目协调会,对利用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项目的有关服务、配套条件的落实,进行检查督促和协调推进。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召集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农业厅、经协办等相关部门,围绕重大项目用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严格用地程序的同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不定期召开由省直有关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通过跟踪服务与督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到资率、开工投产率。
(十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精通外语的干部,选配到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外省招商引资的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运用专门的招商公司,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五、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
(十四)创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体系。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产业导向、政策支持、协调服务以及环境改善上。企业和项目单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政府的责任在于引导与服务,决不能越俎代庖。招商促进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
(十五)创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围绕降低投资者创业成本和营运成本,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体系。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出台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凡是外省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都可以学习借鉴。同时要积极探索,围绕项目前期工作以及项目技术开发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十六)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强化依法行政和主动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窗口行业”的形象建设。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透明度。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作法和经验,其他省份已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其他省份已下放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不能下放的要尽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国家政策规定的审批项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后置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审批。
篇8
关键词 新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4-0024-05
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的目的是,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进行科学评价,2015年9月在对新疆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进行省级验收时,我们设计了“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借此调查了解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对教师现代职教理念形成、专业课程变化、师资培训情况和对学校未来发展信心等领域的建设成效。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疆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其中新疆林业学校收回有效问卷28份,新疆工业经济学校31份,阜康中等职业学校33份,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5份,喀什卫生学校38份,新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43份,哈密职业技术学校29份,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36份,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38份,共计311份。
二、调研情况的分析
(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最大收获
对“参加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理念”这一选项认可度最高的是新疆林业学校和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对“进行了课程开发、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选项认可程度最高的是喀什卫生学校和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对“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选项认可程度最高的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和阜康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进行了课程开发,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与“改善了实训教学条件,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
(二)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校企合作形式
对“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过程”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对“企业为学校提供好的实训教学条件”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和阜康中等职业学校;对“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好的就业岗位”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对“企业参与学校质量评定工作”选项选择比例较高的学校是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领域做的较差的方面普遍认为是企业参与学校质量评定的参与程度低。
(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业和课程变化
对“进行了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对“建立了新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学习资源”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阜康中等职业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对“建立了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考核”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喀什卫生学校;对“丰富了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学时数明显增加”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各校普遍认为变化最大的是“进行了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了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考核”,普遍认为变化不大的是“建立了新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学习资源”和“丰富了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学时数明显增加”。
(四)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最大成果
从图3可以看出,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在教学团队梯队建设、教师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领域效果并不明显。
(五)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校企合作主要成果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校企合作主要是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和参与专业建设,但在参与课程实训实验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程度不高,企业参与课程实训实验教学程度最高的学校为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占比24.1%;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程度最高的是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占比32.3%。
(六)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各校最不满意环节
调研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培训理念多、案例少、效果差和建设时缺乏科学的调研与研讨,说明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时,并没有建立针对性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1],造成了教师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建,建设什么,影响到示范校建设的成果。
(七)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学生能力变化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变化最显著的是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除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外变化不明显,而企业比较关注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变化不大,说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八)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教师累计到企业实践的天数
教师下企业基本处于3~6月和2个月以下,教师下企业不足,偏低的学校是巴音郭楞自治州卫生学校、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疆林业学校。
(九)后示范校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教师普遍关注职称评聘、考核办法改革及校企合作执行制度体系建设。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更关注于校企合作执行制度体系建设,而地州级学校更关注于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办法的改革,说明地州级学校教师职称晋升难,对政策和信息把握处于劣势。
(十)教师对示范校建设的总体满意程度和未来发展信心程度
采用5级评定办法,即5分为最满意、最有信心。通过分析,教师对示范校项目建设运行平均满意度达到4.40,对通过两级验收、学校发展信心和自身发展信心的认可程度都很高,说明示范校建设对学校未来深化内涵建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三、基本结论
一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虽然促进了学校课程开发工作力度并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但在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形成上稍显不足,说明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培养培训理念多、案例少、效果差的反很强烈,说明只重视了教师培训的形式,而忽视了培训的内容和手段。
二是校企合作的4个领域在9所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说明校企合作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也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协同机制,这也反映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机制不稳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即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和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对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9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建设不足,新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不足。这也反映了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历程短,教师刚形成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验时,项目已经结束。
四是9所学校在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自身教师梯队建设和教师企业培训机制上明显不足,反映出学校虽然都确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但他们在示范校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说明师资梯队培养机制并没有形成。没有建立刚性的教师定期轮岗下企业顶岗机制,影响到教师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指导实训教学的质量。
五是学生在示范校建设中变化最大的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但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证实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不足,改革力度不大;校企合作并没有渗入到课程教学层面。
六是9所学校对示范校项目建设运行的满意程度、通过两级验收信心、学校发展信心和自身发展的信心的认可程度都很高。这反映学校对于国家示范校建设目标、建设内涵、建设标准理解的不深,建设重在表面、重在形式,忽视了建设的内涵和建设的质量,忽视了对人的建设。
四、后示范发展的对策
2年的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时间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显然是不够的,许多改革试验只是刚刚开始,有些成效也只是初步的,没有能够提炼、总结成经验和模式,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示范校验收并非示范校建设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起点[2]。
(一)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职业教育的思政教育应该有自身行业企业的特色,应该把追求质量上高标准、能源消耗上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行业论理教育完全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各职业院校应该依据自身服务行业的特点,建立“思政教育+行业道德教育”的思政教育内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传承民族工业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师要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引入学校,设计成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任务型学习方案,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做中学”的平台,成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平台。评价方式也就会发生变化,新的以学生学习行为和产品制作质量为基准的评价方案也就随之产生。
(三)建立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首先要注重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重点是界定清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和考核评价的标准,实施针对性的培养培训方案。在与企业合作中要将不同类型的教师依据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规律,进行合理定期轮岗,保障在企业设置的教师“工作室”始终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发挥好教研室在教师业务培训中的作用,利用教研室进行“任务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的在岗实践交流培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
(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
示范校在内涵发展“后示范”建设的重要阶段,尤其应注意发挥教育科研功能,带动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要清晰界定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问题存在的背景,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问题解决的成效,制定进一步的改革方案,不断解决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应成立区域性的职业院校研究联盟,依据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协同研究,争取取得较为一致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校企合作运行制度,在制度执行中进行效果验证与分析,不断完善运行制度,最终形成在区域职业院校中可以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制度体系,提高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和程度。
(六)建立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项目定期指导、交流、督查公示和评审标准等机制
在今后的职业教育项目建设中,要发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职教集团在定期指导、交流和督查中的作用,从重视申报转向重视建设过程的监查,从重视培训转向定期交流研讨,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通过职业教育项目建设这个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者和项目运行管理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建立可测量的职业教育项目建设质量评审标准,督促职业院校重视建设质量和建设内涵,发挥好职业教育项目的引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汪长明,魏海滨.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瓶颈因素分析――基于新疆首批4所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案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69-71.
[2]曹希盛子强.从贵州省四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谈中职示范校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43.
[3]胡进雨.对中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33-34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Results of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del Schools
――The Case of 9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Xinjiang
Wang Changming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nstruction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owever, through the survey of 9 national mode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Xinjiang, the paper found the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ode of teaching, the validity of assessment,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o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ies of systems of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s well as the building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篇9
关键词:港口物流;实训基地;实用型
一、背景探讨
众所周知,物流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一般有包装学、运输学、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原理、物流客服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国际物流等,但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在该行业找到工作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有时候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物流专业人员,或者物流专业人员在物流企业里从事物流市场营销的居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物流专业知识并未派上用场,最后一种情况是学生所具备的物流实践技能较缺乏。特别是如今的社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针对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有必要为物流专业设置具有岗位方向以及配套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
二、建设港口物流实训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日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涉及综合运输,外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这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
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滨海城市,其南临北部湾,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的14个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办学特色是以服务北部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宗旨,以沿海优势突显自身特色。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众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北部湾各城市的港口物流建设也进入,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针对目前实训基地与教学现状,港口物流专业应创建特色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任务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提升办学质量。
1.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的特色需求
港口物流是集物流、航运、加工、贸易、报关、商检等专业在内的综合服务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多专业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掌握港口物流的完整流程与操作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港口物流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连接起来让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港口物流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物流港口特色实训室能够满足物流港口专业学生对熟悉港口物流流程的需要。
2.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专业的实操技能保证
在港口物流专业建设里,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应属非常关键的一项。在港口物流操作中,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调度、货运组织等港口作业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实况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三、港口物流实训基地的特色建设
实训基地是一种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1.实训室建设的不足
(1)现有的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比较简单或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实训项目,缺乏物流的综合特性。例如模拟仓库设施设备,往往设置的只是普通货物仓储。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货品有可能是鲜活货物、危险货物、放射性货物等,面对这种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知识未能展现出来。
(2)学校有限的经费需要分配于各个专业建设实训室,因此在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给实训室配备的设施设备,例如电脑、软件、货架、叉车等,可能会让专业团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的实训室设施设备。
(3)模拟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是大多数实训室的考虑,购进大量的港口运输与装卸的设施设备模型,学生可以进行参观了解,但缺少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未能了解操作流程,缺乏实训室的实用性。
2.建设特色港口物流专业实训基地
面对目前实训室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先针对以前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有机联系,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一个特色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
(1)目前在我校已通过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备始终跟不上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训内容是最新最及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培养”适合企业的理想人才。
(2)加强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方法是让教师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有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且教师能对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有个良好的掌握。另一种方法是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到校园进行实践指导,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将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及要求信息带给学生。
(3)实训教材增加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项目去练习。建立港口物流仿真体系可以改变原有的实训室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再与企业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也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让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
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物流专业需要培养适合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就应该将港口物流的实训基地设置出自己的特色。企业的加入无疑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仿真软件处理企业真实案例等教学方式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也为企业准备一批专业人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本来繁杂的教学资源通过系统的整合,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最终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需求。
参考文献:
[1]韦晓阳.新加坡职教特色概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7).
篇10
关键词:项目施工 物资管理 物资计划 采购储运 供方评价 验收入库
项目施工中的物资管理囊括了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从项目运作初期供应商的选择到物资的采购,从物资的储运到物资的高效利用,从物资的核算到工程竣工的验收,物资管理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物资管理在项目施工可以划分为三大环节,这三大环节分别为采购环节、管理使用环节、核算环节。在采购环节中,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工程量清单制定详尽的需求计划,并按此计划对供应商进行优中选优的评选过程,在最终确定了供应商之后就可以与其签订供应合同开始执行供应计划。应该选择一家信誉可靠的供应商,最好是供货时间准确的供应商,这样就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物资的进场时间,而不至于造成物资的大量积压。从物资进入现场之时起,管理与使用环节就正式开始运作了,管理与使用的起点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要对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检验合格方能入库。所有的物资都必须在靠近施工现场的较近距离按排储运点,这些储运点必须既要与工程施工现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物资堆垒过高引起施工现场的基础出现偏移沉降,又不能距离过远以免影响及时生产。对各种物资均应控制其堆垒层数,堆垒层数过高必然导致其品质下降,最好是在储运点实行叉车定点定运式的科学管理,由叉车将物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码放,在使用过程中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使用。这样既整洁又易用于管理还便于使用。叉车输运也比人工输运更为快捷,并且叉车还可以在一定的高程范围内进行升降操作也节省了人工操作在时间上的延误。实际工作中,牡绥项目工程机械物资的管理,按照先进先出法进行核算,物资的出入库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精确的管理,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部工程机械都必须由计算机进行出入库操作管理,月末,及时做好物资的动态账,积极配合财务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零散物资必须由分区管理到分货架管理,甚至管理到具体的货位。只有实现了精确的物资管理,才能体现出物资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物资管理过程中,我国的绝大多数项目施工单位都无法做到上述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其具体问题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物资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
为了保证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优选物资管理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关系到项目施工的重要的物资管理环节,因此对于物资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给予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实践过程中我国的绝大多数项目施工都以生产为其侧重点,不仅是资金,而且人员的配置也向生产严重倾斜,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者会对非产生性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进行“超限”压缩。这就使得物资管理环节在项目中处于一个类似“鸡肋”位置。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兼职角色,比如出纳兼材料员、安全员兼材料员、资料员兼材料员等等,这样的机构设置显然无法达到真正的物资管理的目的,物资的出入库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科学的核算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松散式管理必然会给工程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物资浪费与效率损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将给工程的质量与工程施工的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二、物资管理人员的配置参差不齐
由于人力资源的缺乏,项目部物资管理人员配置普遍存在低职高聘,资格不真实的情况。建设部及各行业设置了许多的执业资格限界,在施工管理队伍中,执业资格考试难度偏大,限制了许多从业人员正常的履职工作,因此,为了应付甲方的检查,上至项目经理,下至一般管理人员不是张冠李戴,就是身兼数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实行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后90%的项目经理难以通过考试而获得执业资格;而可以通过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基本上是高学历的非建筑公司人员,这些人对组织现场施工基本上不行,但对应付这种考试还是手到擒来。二是因为工程项目均为低价中标,所以项目经理从节省费用出发,就是压缩项目的管理人员。除了施工员必须真实外,其余的基本上以兼代管或找个“本本族”挂职。很少有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程规模标准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物资管理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好的,不仅要懂技术、懂生产、懂经济。
三、缺乏细致的物资管理成本预算和物资管理控制分析
目前物资管理普遍前期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导致成本预算脱离实际。例如有些施工项目为保证工程进度匆匆备料,物资进厂不能合理堆放、验收,领用制度不健全,节约、奖惩措施不力,导致物资二次搬运浪费,保管费用增多,使材料总成本上升;还有的企业材料采购、领用、保管等手续不严密,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规章制度的状况长期存在。目前,在牡绥项目施工中,采用了对机械用油情况的严格控制,需一人经手对现场的所有的工程机械进行加油及燃油核算机制,并对一名司机一车管理燃料,做到节约奖励,浪费惩罚的制度,这样不仅对燃料的控制起到了制约,而且对我公司施工中土方量的单车核算的用油情况也起到了显著作用。
四、物资管理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材料购进、使用、库存帐实不符。施工地点的分散使得会计、审计人员难以经常深入工地实地核查,出入库手续不健全,不能对材料成本控制起到应有的经常性监督作用。
五、工程签证验收(或索赔)不够及时
项目施工中难免会发生清单外的费用,有的是因业主工程变更发生的;有的是为了安全施工采取的必要措施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发生后均需要施工单位找业主代表及时办理工程签证手续,为工程费用的索赔或工程结算积累第一手资料。
六、施工方案与施工实际不符
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基本上由编标专业人员坐在家里面闭门完成。他们将其他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直接拿过来,然后调换一下工程名称和工程概况,再填上新的编、审人就算大功告成。
七、计划工期与实际进度不符
计划工期与实际进度不符主要是受建设单位招标工期不合理的限制,施工单位据此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无法用它指导和控制施工工期。
八、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物资管理
其物资管理资料完全按照符合检验批的合格标准加工整理而成。为了有效的执行物资管理在工程验收过程中的作用,对工程项目一定要确保做到每一项分项工程都必须进行全面的物资管理。对于检验项目更要配合好检验部门,主动进行物资的检验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