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2: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篇2
【关键词】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财务公司实现对资金结算、调度和运作的系统化管理,更好地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和价值增值作用。为保障财务公司的平稳健康运营,内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1.财务公司产融集合的发展趋势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未来财务公司发展的大方向是产融结合,如何能够将资金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建立起低成本、多渠道、高效率的融资体系,是财务公司未来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破解的命题。同时,在转型的过程中财务公司将面临着各种各样风险,这就要求财务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加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财务公司实现其目标。
2.财务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特点体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财务公司一方面需符合企业集团对其资金管理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与金融市场对接,这种生产性与金融性的双重特性,决定其在政策监管层面和业务经营目标上有多层要求。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延伸到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将更多地参与到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工作中,必将在公司治理、风险防范、组织战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3.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财务公司是集团发展中的产物,既有自身的盈利要求,也要符合集团总体投融资战略,还要为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比银行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更符合行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在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的提前下,追求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和为集团主业乃至其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往往成为财务公司的主要目标。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
二、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贯彻落实外部监管单位及集团公司有关制度要求,执行各级主管部门管理规定,为公司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2.实施现场、非现场及专项审计
每年12月底前制定下一年现场、非现场及专项审计工作计划。根据检查内容组织审计组,审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听取情况汇报,确定任务分工,开展现场审计;审核非现场审计数据及分析材料,重点关注数据异常及指标重大变化情况,保证数据上报无误,分析准确,开展非现场审计;根据集团年度计划和公司年度工作安排,进行某项或者几项专项审计。
3.配合外部单位对公司的审计工作及接受指导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一分子,需要接受来自母公司的内外部审计及外部监管单位审计,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配合外部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中的资料收集、意见沟通、信息反馈,并形成、提交整改落实报告。同时,还需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行业监管要求,不间断的报送各类报表和报告。
4.组织并完成年度内部审计通报及工作总结
根据当年现场、非现场及专项审计情况,归纳总结发现的问题,形成年度内部审计通报。内部审计通报要全面、客观、准确,针对性强,汇报及时。根据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形成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应全面、客观,寻找差距和不足,促进下年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当前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人员地位不明确
目前,有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内部审计部门虽是独立的部门,但与其他部门机构平行,很少的内部审计部门由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负责直接领导。在有分支公司的财务公司,分公司内控审计受上级对口部门和分公司领导的双重领导;分公司内审人员跟分公司其他管理人员一样,人事、劳资等关系集中在分公司管理,这种被“双重领导”的身份,严重制约问题上报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得不到保证
由于集团公司的招聘政策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主要是从集团内其他企业招聘或者直接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之前多数从事会计工作或者相关工作,没有系统的学习与金融机构相关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知识。同时,内审人员的任用可能由领导直接指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方面的考核和人员选拔,上岗前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以存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不能得到保证。
3.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依托集团内部审计要求而建立,审计缺乏甄别标准和支撑力。虽然财务公司业务操作性和内部管理性规章较多,但涉及内部审计方面具体操作制度较少。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充分的、强有力的审计制度规范,会出现总部及各分公司审计强度不一、处罚没有依据,影响了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效力性。
4.内部审计手段有待改进
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静态化,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对动态发展的要求。在审计环节上,重对操作人员的监管,轻对决策、管理人员的监管;重事后监管,轻事前监管。此外没有建立现代化集中化的非现场审计信息手段,在非现场审计和监管中,不能运用电子网络化的监管组织机构,数据化的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日常的、动态的监测和鉴别。
5.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绩效没有独立的的考核程序
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完全由总部和各分公司自行制定自己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否符合公司年度规划,是否包括所有应该审计的内容,总部和分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同时因为审计人员地位的不独立,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也按照平行部门或者部门其他人员(审计兼职人员)工作业绩一并考核,审计人员年终考核很多由领导打分或者员工打分来决定,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意做更多的“得罪”人的工作。
四、做好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重新设计审计组织体系,保证审计高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分公司审计部门及人员由总部直管,可以实现集中作业,人事、劳资等关系在总部集中,隔断与分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分公司的审计部门作为总部的派出机构,代表总部实施监督职能;总部在董事会下成立审计委员会,从经营管理的职能机构中分离出来,独立行使审计职权,负责对横向职能的经营活动及其成员行为的审计,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2.着手培养和选用高素质人才
首先,审计工作应对人员配备实现公开选拔、其编制、调配、考核、奖励、晋升、待遇等实行统一管理;其次,要对后备审计人员进行有意识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启动公司的岗位流动制度,使得选的审计人员是在财务公司核心部门从事过的工作人员,对核心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再次,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投入,建立审计人员上岗之前培训和上岗之后的定期培训制度,适时调整和补充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其检查分析能力。最后,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风险意识,注重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实现审计专业化分工
一是组建审计风险分析专家团队,主要研究和建立、优化风险预警模型和相应的参数体系,分析出公司一定时期内风险的特点、趋势,指导审计作业,把握审计重点和方向;二是按照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资金风险程度、涉及制度范围等因素将审计业务进行分类,同时按照业务能力大小将全体审计人员进行对应的等级分类,由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分别完成相应的审计作业,实现分层审计;三是对风险程度较小的常规性审计从审计中分离出来,所谓常规性审计就是审计所依据的制度或者操作规程明确,通过票面要素或凭证审核就可以直观判断交易处理规范性,逐步实现区域性集中内部审计。
4.加快内部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实现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使非现场监管更好的利用起来,来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合理的利用非现场监管的相关指标,形成非现场监管分析,揭示公司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可以为控制风险和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和有效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深度,增强针对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健全对审计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
审计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应包括审计人员的道德规范、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具体的行为准则等。在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上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查与抽查、互查相配合;在执行程序上需要成立具体的考核约束组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约束评价标准,完善考核反馈和申述机制。
参考文献:
[1]蒋学琴.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稽核工作的建议.新疆金融,2009年3期
篇3
【关键词】烟草公司 内部控制 分析总结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什么是内部控制?定义很多,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随着经济生活内容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护资产完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分明、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主体:即由谁来进行内部控制。具体的说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应当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中包括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董事会或管理人员的责任,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内部控制的客体:按控制对象的具体对象来分,内部控制的客体有五个:
(1)企业所有员工。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
(2)企业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在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同时,也受到每部控制的制约,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的内部活动,都通过内部控制加以明确规定。
(3)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4)企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处理。企业的信息载体包括各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书面文件,还包括计划、定额等书面文件,其格式、内容以及信息的记录和处理,都应有制度加以规定。
(5)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主要通过这些活动体现出来。进行这些活动必须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三)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内部控制分为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我国政府在推动内部控制理论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放政府意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时,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知道意义。
二、烟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烟草行业概括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全国烟草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中国烟草总公司于1982年1月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是在1983年9月国务院《烟草专卖条例》后正式确立的。
(二)烟草企业的特殊性
垄断性。我国烟草现行的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是典型的行政性垄断。是国家依靠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垄断烟草的生产和经营。烟草业不像电力、铁路等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并非严格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占有,不是自然垄断经营而是国家垄断经营。
矛盾性。烟草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健康的、具有成瘾性的、低弹性的消费品,具有很强的外部负效应。
三、JX烟草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JX烟草公司的概括
JX烟草公司成立于1986年6月,公司拥有资产总额2亿多元,主要业务活动设计到卷烟的采购、储存、配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审批发放管理、专卖稽查管理和商品零售活动。具有完善的卷烟销售网络,已形成全县卷烟销售的大访销、大配送格局。
(二)JX烟草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JX烟草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积累了一定的内部控制经验,大部分的基本业务都有章可循,但是其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内容主要表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三个方面。
控制环境方面。JX烟草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等相关知识掌握的比较少,认为公司只要按照之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运行就可以了,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意识淡薄。
信息与沟通方面。各部门之间几乎都进行各自部门的业务活动,部门和部门之间业务不公开,平时,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很少,除非要召开相关的会议和年末工作总结时才能进行沟通,因此会影响信息沟通质量、及时性和准确性,严重的还能出现信息价值降低和信息失真的现象。
内部监督方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单纯的对会计账目进行审核,没有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对改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审计后的意见和建议。
四、完善烟草行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烟草行业应经常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应对其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把关,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和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4
关键词:设计结论 财会工作 推进
一、审计结论在财会工作的地位研究
(一)审计结论对财会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计工作作为政府财政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在政府财政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审计工作最后的审计结论,对于政府财政工作来说更是总结经验的重要数据化手段,而对政府未来财政使用的使用情况又很有借鉴作用。在现在审计工作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大大提升,这对于之后财政工作前瞻性发展的助益作用更加强大。在现在提倡“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计工作,对于财会人员的操守有了更高要求,而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相应的职业操守在审计结论体现的最为明显,再加上审计结论在现在的财会工作中作为一种最终数据报告式的存在更是可以为财会工作提供最终的有效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提高政府财会工作的可信程度,最后通过工作报告的形式实现政府“威信”的提升。
(二)财会工作对审计结论有必要的刚性需求
财会工作尤其是政府的财会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支出收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政府效能的发挥才是其重中之重,但是分散的财会工作很难让人直观且清晰地明了政府在上一财政年度,财会运作以及财会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原始的分散化的财会使用记录很容易被现在的复杂的数据化管理所吞没形成错乱化的财政管理体系,而且缺乏总结的财会工作很容易变成政府的呆账烂账,最后形成无底洞般的财政运作模式,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浪费。这是对政府信用的透支,同时也是对财政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身权利应用的不负责任,在财会工作方面必须建立一种责任政治的行政模式,而这样一种行政模式必须有相应的数据支撑,而这样的数据支撑最后就会归结到审计结论上来,财会工作的良好运行必须有审计结论的推动,所以财会工作对审计结论有刚性需求。
二、审计结论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
财会工作在审计结论之前的状态是分散的,对于其使用效益的评价也是分散的。以煤矿建设来说,每一笔支出都有自己的使用要求与使用报告,但是这些报告仅仅是对本项目财会工作的总结汇报,对于整体煤矿资金使用以及这一部分资金在煤矿资金使用中的影响和地位缺乏相应的合理定位,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小集团主义并在自此基础上相成小金库,严重影响单位财会工作,甚至于对整体的财会工作产生很大破坏,造成在财会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大范围财会工作整体化的崩解。在政府层面则其表现的更加严重,由于政府机关中各单位都有一定的本单位财政运作权力,所以一旦缺乏审计工作的监督,缺乏审计结论的运用很容易造成财会工作无序化,影响政府财政效能的发挥,使财政对于社会的影响效力大幅度降低,导致财会工作被稀释,引发人们对于财政信任危机,容易因此引发,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强,对于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同时对财会工作的有效性以及财会工作的信任程度造成极大的伤害,由此而言进行良好的最终审计完成审计结论,形成对财会工作的有效总结,刻不容缓。
(二)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可信程度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审计结论对于财会工作可行程度的问题,我们下面就具体进行相关的论述。
财会工作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单个的,可以说在整体财会工作是由一个个分散的财会个体组成的,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整合工作以进行财会工作的合理化保障,否则就会出现“上下不相知”的状况。在出现问题之后很容易引发财会工作的信任危机,所以有必要对财会工作进行数据总结与分析,明了财会工作的工作成绩同时对之后的财会工作进行相应的有序整体化准备,而这些都需要人们对于财会工作的信心,否则就是“虽令不行”的局面,造成集体的大规模财会工作的失范,引起很大的财会问题,由此可见进行财会工作整体信息建设的重要性,而这样的整体信息的重要基础就是审计结论。更可以看出,有一个可信的审计结论,对于现在的财会工作来说是很必要的。
三、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辩证作用研究
(一)审计结论科学性与财会工作科学性紧密相关
由上文可知审计结论在财会工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更重要是审计结论影响财会工作的整体效益以及可信程度,由此可见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联系的紧密性,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探讨其中的科学性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财会工作由于每天都有相应的出入流水,在长期进行工作中难免有相应错误的发生,除了平时的自查自纠之外进行审计结论也成为一个保证其科学性的重要方法,进行审计结论工作对于财会工作来说是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进行审计工作的数据还是依赖于平时财会工作的平台,所以科学化的审计工作,乃至于科学化的审计结论,离不开也不应该离开科学化的日常财会工作,所以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财会工作的科学性紧密相关。
(二)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审计结论是财会工作的总结,离开了审计结论,财会工作是分散的不完整的,这造成财会工作在衔接过程中出现漏洞,严重的引发财会危机,但这样一来无疑证明之后审计结论是不可信的,进而引发审计危机,所以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之间是一种彼此共存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如果相关分散单位的财会工作的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在最终的审计结论中表现出来,继而通过逆向考察,明了出现问题的最终方面,进行相应的改正与相关责任人的问责。由此可证明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如果二者想要进行健康发展必须充分的考虑对方的发展,所以审计结论的健康发展必然发挥“倒逼效应”促进财会工作的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审计结论与财会工作相互结合讨论,认为审计结论通过“倒逼效应”可以有效地提升财会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更可以增强分散财会工作的整体工作能力,以达成相互之间有效互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 下一篇: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