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5: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

篇1

1.1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历史上的乱采乱挖及建国后大规模开采,使得窑街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一是地表岩土体在自身重力以及大气降水的入渗浸润、潜蚀作用下,使得裂缝不断扩展,坡体物质愈加松散,坡体稳定性越来越差,许多坡面不断形成陷槽、陷坑。受降雨冲蚀,一些塌陷槽、裂缝逐步发展成细沟,对窑街矿区4万余人、10亿多元的财产安全和下游窑街街道及海石湾城区均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二是矿区内滑坡、崩塌范围及数量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不断加大,大片耕地及居民住宅被损毁。三是煤矸石堆石场高陡斜坡的自然塌落及受降雨冲蚀的碎石物质不断四溢,不仅扩大污染面积,毁坏掩埋耕地,而且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矿区承灾能力差,抗灾能力不足矿区内地质环境脆弱,承受地质灾害的能力差。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将十分严重,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矿区尤其以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普遍,一旦发生大规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矿山上万职工的生命及数亿元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3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灾害趋势加剧窑街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普遍,尤其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非常发育。区内地面塌陷使地形破碎,坡面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产生大量固体松散物质,直接堆积于狭窄的沟道内,严重堵塞沟道,一旦遇强降雨就会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2矿山地质主要措施

2.1立足实际,研究分析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自2008年开始逐年实施。在开展工作前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一是对矿区内的水文、气象、地质、地震、灾害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基础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发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时间、发展速度、分布情况及治理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特征,结合其他地区恢复治理的成熟经验,制定支挡、硬化、绿化、拆除、改线等有效的措施方法。三是对矿区进行地形测量,准确掌握矿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从空间位置上分析地质隐患的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等,确保治理工作有重点、有缓急、有实效。

2.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既要立足实际,还要着眼长远,更要注重实效,所以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于顺利实现综合治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综合治理区。其中近期规划确定为2008-2010年,主要完成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和较重区域的治理,包括地面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地表沉陷裂缝回填、不稳定斜坡整修、修筑排水渠、拦渣墙、以及泥石流拦挡坝、排导沟等,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中期规划确定为2011-2015年,针对环境影响较重区域进行治理,主要完成矸石场平整、分级堆置、覆土绿化、矿区道路整修以及矿区绿化、美化等。远期规划一直延伸至闭矿期。主要对地面塌陷、零星矸石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并落实边生产、边整治的长期治理措施,杜绝地质灾害,并分年度对周边山坡进行植被绿化,创建绿色矿山,使矿山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和谐平衡。

2.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得以实现,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加大投资,组织实施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处于地面塌陷区内遭受地面塌陷危害的4000多户居民分年度实施搬迁安置。二是对于地面塌陷区出现的裂缝实施人工或机械夯填,并进行复垦植被。三是对崩塌、滑坡灾害实施放坡、挡墙、护坡等工程措施进行整修加固,并作好坡面排水,加强和完善排水系统。四是对泥石流沟浴首先清理废弃物,保证沟浴畅通,同时适当采取修建排导渠、设置拦挡坝、格栅坝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五是对排矸场采取坡脚拦挡、分级堆置、设置防尘隔离网、在坡面坡头覆土种草植树、坡脚修筑截排水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六是对于废弃的工业场地和闭矿后的工业场地等区域,拆除建筑物,进行土地复垦。

2.4综合利用,以用促治大力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鼓励的一项产业政策,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灵活运用政策机遇,借助产业政策扶持,积极组织实施了以煤系共伴生、矿山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陆续建成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油页岩炼油厂、矿井低浓度瓦斯与油页岩炼化尾气发电厂、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免烧砖厂、新型墙材料生产线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并规划建设窑街矿区2×350MW低热值燃料发电厂,对矿区历史堆存、新增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矿山排放资源和煤层气、炼化尾气、半焦、烧变岩、粉煤灰等废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低品位和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解放了土地资源,进一步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

2.5企地合作,互利共赢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履行环节,既是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修建矿山医院、整修公路设施、开展包村帮扶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控制污染排放等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实现了群众、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和谐矿区、互利共赢”新局面。

3矿山地质主要成效

3.1通过加大地质隐患治理,促进了矿区稳定发展

治理因采空区形成的地表沉陷区域8.81km2,对塌陷区裂缝、坑槽进行充填夯实,并恢复植被,使得已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得以修复重现,通过实施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加固拦截处理,将大部分泥沙石块拦蓄于沟内,削减洪峰流量,稳定沟坡,减轻泥石流灾害隐患,使矿区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拆除塌陷区危房约24000m2,修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搬迁安置房39.96万m2,安置搬迁居民6430户,重新修筑因塌陷毁损的矿区公路3.18km,从而有效防止了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了矿区的和谐稳定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3.2通矿区矸石山治理,有效解放土地资源

历史堆存的煤矸石、废石、废渣,堆积高度不一,形态各异,不但压占地表植被,极大的破坏了原生地貌景观,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对矿区内的矸石山进行分级堆放、平整覆土和复垦绿化,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通过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加大对排放的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尾矿的大量消耗利用,并利用废石、废渣充填沉陷区坑槽裂缝,使2.56km2的山坡荒地得以重新开发利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3通过对矿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生态宜居新窑煤

自2008年以来,坚持每年投资大量资金对矿区环境进行大整治,修建矿区文化广场12000m2,铺筑矿内路面7000m2,整治矿区花园1400m2,种植草坪27900m2,植树2533棵、花卉38400株,在储煤场周边设置防风抑尘墙1500m,使矿区内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观,呈现出了“矿在绿中、楼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宜居新景象。

3.4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企地和谐发展

一是通过建设完善职工的生活设施,保障矿山内后勤工作到位,使职工的生活有保障、有质量,营造矿区和谐气氛。二是通过整个公路和、铁路路基、护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了矿山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输损耗,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实施拦挡和水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削弱坡面侵蚀强度,有效改良了坡耕地耕种条件,实现了土壤保水保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维护了当地居民经济收益。四是通过实施防风抑尘墙工程,有效阻拦粉尘浮尘,空气质量大为改观,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五是通过矿区环境的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继续强化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4.1要做到防治结合,动态管理

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从提前预防、动态管理和工程治理三个方面着手,其中预防和管理是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治理是体现成效的关键。所以,在矿井设计阶段,要根据资源开发方案和开发计划,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内容,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程度进行综合预测、评价,分区分片对治理措施进行科学配置,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边开采边治理,重点加强观测、监测,并及时对监测、观测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治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做到以测布控,测控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动态管理体系。

4.2要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的经济技术和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是对于土壤恢复和本土化植被方面,要遵循区域性、差异性、地带性征和气候条件,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同时要充分考虑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可能引起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并具有前瞻性,治理方案设计要本着操作性强、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标制定,使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即可发挥资源自身价值,使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4.3要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企业要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协调机制,统一运筹,管理矿山开采,正确运用政策,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危险区监测、监控、监督管理。同时要通过文艺表演、广播、板报、专栏、标语、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化国土、美化家园的重要意义、大张旗鼓宣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等,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还要把环境保护与矿区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资源开发、资源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达到动态平衡,在追求稳定发展中实现生态宜居,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5结论

篇2

   为适应我国矿山经济发展和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需要,经国土资源部和民政部批准,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于XX年4月正式成立。近一年来,在部地质环境司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委员会秘书处遵照工作委员会章程要求,联合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开展了多项活动,本着为矿山企业服务,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事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宗旨,开展了多项工作。现将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开展了如下主要工作:

   1.成功召开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XX年11月,国土资源部、民政部批准成立中矿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接到民政部的通知后,筹备组的同志进入紧张的成立大会准备工作。主要完成了起草会议文件、落实理事会人选、设计、制作工作委员会会徽等会议筹备工作。XX年2月,姜建军理事长决定在4月份举办的"全国地质环境处长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根据原定计划,成立大会于XX年4月28日召开。众所周知,当时正值全国抗击"非典"的紧张时期,广州、北京等地区尤为严重,进京开会要冒极大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在姜建军司长和环境司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召开了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

   2.组织编辑《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

   编辑《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是在工作委员会筹建过程中已开始启动的一项工作,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矿山环境管理的工具书。该书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结合我国矿山实际,从宏观管理到具体实践操作,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法规和制度,以及环境治理工作的内容、技术原理、方法和措施。

   该书编辑过程中,正值我国全面抗击"非典"时期,而此时也正是该"指南"一书处于紧张编稿和校对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秘书处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工作。由于是"非典"期间,许多参与编写的专家不能或不便离开所住社区,其所在单位不能自由出入,秘书处同志便冒着危险在约定的公共汽车站或社区单位的大门外接收和传递稿件。对外地作者,便通过电话或电传方式开展工作。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该书的编辑、修改和一、二、三稿的校对工作。现该书稿将送交印刷厂,并即将出版发行。

   3.成功举办了我国"首届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XX年10月,由部地质环境司主办、工作委员会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西安地矿所具体承办,在西安成功举办了我国"首届矿山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为政府部门、矿山企业和地调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矿山环境保护学术交流的平台。

   会议原定规模为100人,但实际参会人数达到160人。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h及内容包括"矿山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政策"、"矿山环境调查与治理研究"、"矿山水资源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研究"等许多方面。

   通过这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管理部门、矿山企事业单位对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双重保护原则的认识,明确了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有效保护环境的工作方向与任务。此次会议揭开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新的一页,在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4.顺利完成了《绿色矿山》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工作

   为反映我国矿山企业在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典型事例,宣传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多年来在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使得矿山企业进一步认识我国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管理中所倡导的方向,以及提高全民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保护意识,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国土资源部决定与中央电视合拍摄《绿色矿山》(现更名为"XX资源环境记忆")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

   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具体承担该片的组织、筹备、协助拍摄等工作。工作前期,我们组织专家讨论、选题,进行情况调查、材料收集、典型筛选、资料整理,并经多易其稿,最终编写出了67集的初稿供中央电视台参考。在此基础上,最后又与中央电视台一起拟定了一个20集拍摄方案。接着,于XX年9至11月份分别带领6个摄制组奔赴21省(区),采访近百家矿山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矿山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外景拍摄。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们又对中央电视台开始拟定的21集及最终确定的18集脚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K协助电视络专家、领导进行采访。该片按计划顺利完成制作,已于XX年3月"两会"期间播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同志对这项工作积极、认真、务实的作风,受到部有关司局和矿山企业的好评。共2页,当前第1页1

   5.完成"德兴铜矿矿山尾矿与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研究"项目

   由部科技司下达的"德兴铜矿矿山尾矿与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掌握遥感技术在矿山尾矿与环境调查中作用及应用研究。XX年2月,由部科技司主持成果评审会,该项目受到好评。科技司领导指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该项目是由工作委员会(部尾矿办)提出并作为项目协调单位。

   科技司对该项目的评价是,"这个项目的完成,无论在研究人员的素质、还是其成果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XX年过去了。一年来,在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部地质环境司姜建军司长,以及监测处陈小宁、刘建军等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工作委员会刚刚成立,机构尚不健全,秘书处人员紧张,加之又忙于一些既定的工作和具体事务,使秘书处自身建设工作起色不大,从而影响了更多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尽快加以改进。

   二、XX年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初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1、加强秘书处的自身建设与业务工作正常化

   秘书处现机构、制度尚不健全,需进行增调,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委员会会员管理办法;工作汇报制度等,使工作委员会真正成为连接政府部门与矿

山企事业单位的桥梁、纽带。

   2、当前进行的几项工作

   (1)创办工作委员会会刊。申请办理正式出版物刊号,组建会刊编委会、编辑部,联系并确定会刊协办单位,争取会刊尽早编辑、出版与发行。

   (2)逐步完善"中国尾矿"、"绿色矿山"网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扩充内容,扩大影响,有效地提供相关的信息、中介服务。

   (3)搞好《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一书的印刷、征订和发行工作。根据司里要求,《指南》为单色印刷,共计5000册,定价85元(含邮资)预计4月中旬出厂。

   (4)举办"全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研讨会暨工作委员会一届二次理事会"。

   应矿山企业的要求,为作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建议近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主要内容为宣传学习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明确项目申报程序、介绍新方法、技术。参加的对象为矿山企业和规划、研究部门和单位。同时,召开XX年度理事会。

   3、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国内培训

   根据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等方面,国外矿业发达国家有很多好的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矿山环保工作委员会与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从事矿山环境管理、治理的单位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联络相关单位组织矿业单位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重建"等学术交流与相关的出国考察活动。

   4、申请研究与开发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利用工作委员会自身优势,积极申请和开展各种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如:

   (1)联合地质科学院、部遥感中心、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已经完成的"德兴铜矿尾矿环境遥感技术调查研究"课题基础上,开展"矿山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软件的设计与合作开发;

   (2)做好"矿山环境治理投资机制探讨"的调研、试点工作;

   (3)与法国、希腊地调局联合向欧盟申请"中国矿山固体废料管理"项目。

   (4)继续做好《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的基础工作

   几年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在环境司的领导下,开展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也由此进一步了解矿山环保的实际情况。《矿山地质环境评估体系研究》项目是摆在政府和矿山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有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关于矿山环境管理与评估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及其评估体系的概念、范畴(内涵与外延)、方法、程序、资质;建立评估体系模型,为我部开展这项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5、积极开展各类咨询服务

   认真贯彻工作委员会宗旨,积极开展为政府部门如部地质环境司、开发司、耕地司、部机关服务,为矿山企业和会员单位服务,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服务的多种技术业务咨询服务。如:

   (1)首钢矿业公司、甘肃厂坝铅锌矿尾矿的回收利用与库区生态重建;

   (2)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北京宾隆矿业新技术公司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

   (3)为矿山企业或采矿人代办采矿证等。

   新的一年里,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认真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以及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使工作委员会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二OO四年三月八日

篇3

【Abstract】The so-called leading industry refers to an area in which the economy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eg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is a certain index syste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choos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nomy.

【关键词】 青海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Keywords】 Qinghai industry; leading industry;choice

【中图分类号】F127;F121.3;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49-02

1引言

由于青海省是矿源大省,因此长久以来,其经济发展方式依靠开采资源进行加工,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很高的投入,而且消耗人力、物力极大,产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重新对工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成为重中之重。让主导产业带动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青海省经济的共同发展,论文主要从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入手,并对工业主导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进行简单说明[1]。

2 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要点

2.1 确保工业产业规模的合理性

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确定该工业产业的优势以及产业地区专业化如何,这里就需要该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内总产值中占的比重,和其在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此数值可以作为衡量区域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以及优势比较的指标。

2.2 确定区域竞争力

这需要计算该产业在市场的占有率数据和劳动生产率数据,该产业在国内工业产业中的优势与竞争力都可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出来,以此还可判断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2.3了解产业关联度和增长潜力

感应度系数。感应度能说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推动作用的大小。

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用来表示该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的大小。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产业的需求程度,从而观察到该产业部门的市场前景。

2.4 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其上升率来判断该产业的技术含量以及上升情况,众所周知,从劳动生产力看,观察到这个产业的生产水平如何,及其创造的收入水平如何。而生产上升率代表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3 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的确定

通过以上步骤的运算,我们得出了以下八个可以作为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在这11个指标的数据分析中,其他采矿业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太小,远小于1,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太小: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区位商远小于1,也没有多少的市场占有率,由此可以推断在青海省的发展情景不太明朗,这两个产业都无法起到带头作用,因此都不适合做主导产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确定出青海省的六个工业主导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业。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工业主导产业都涉及矿石资源,以矿石为原料进而生产制造相关产品,在这过程中如果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然要发展绿色经济。

4 工业产业绿色发展需面对的问题

青海作为连接、新疆地区和内地桥梁,保卫着我国西北部的生态环境安全。青海矿产丰富,种类上比较齐全,除了常见的煤、石油、天然气,铁、铜等还有盐湖类矿产资源,例如钾、镁、钠、锂等,而且存贮量很大,这些除了常见的这些矿产资源,还有许多少见的有色金属等,我国的经济如果想要更加长远地发展,这些资源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地深入,青海省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省的大型企业中,有三大产业是以矿产资源为原料,其中有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两大优势产业分别是冶金和建材。由此可见,矿业开发已经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首先要推进的。下面就工业产业绿色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2]。

4.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区环境绿化太少

废弃矿山太多,许多企业的开采回收率很低,只去挑选一些含量丰富的M行挖采,至开采差不多时就会进行丢弃,回收率太低,许多矿产资源被严重破坏浪费。其中采煤区域要更严重,地面已近出现严重的塌陷情况,采矿期间一些尾矿、废渣等都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随意摆放,当地草场被污染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青南地区的砂金开采过程中,开采过的路面基本地表草木都被破坏,除此之外,废渣废水的随意排放,对空气、水源土壤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去自我净化。

4.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开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矿山区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且采用单一的开采方式,以及传统的开采技术,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最常见的是草原植被的破坏、地表水以及水源遭到污染、空气中存在粉尘以及有害物质、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植被破坏主要是砂金开发造成,岩金堆浸会对水源造成污染,石棉选矿则会产生粉尘,造成空气污染,采挖煤矿则会造成地面下沉。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目前青海省发展绿色矿业急需解决的问题[3]。

4.3 交通与运输的不便制约发展

青海的位置相对比较偏远,而且交通设施较为简单,运输距离长,成本高,人员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青海省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现今的第二欧亚大陆桥,青海都不是在他们的主干道上,而国内其他省市之间,各大工业产业机构也是不断在竞争,这些竞争更是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5 青海省发展绿色工业的策略分析

5.1 加强总规划体系的建立

秉持“生态立省”的原则,对各地企业环保意识进行提升,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尽可能地让绿色开采的理念可以贯彻到开采的各个环节中。因此相关部门在对矿业发展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照该省矿业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特色,合理规划和约束开采行为,循环利用各类资源。

5.2 注重开采环保意识的体现

对于已经被开采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也制定合理的治理与复绿规划。不断完善环保制度,才能加强落实环境保护制度,实行保护工作责任制。在部署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具备全局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环保预算比例可以得到提升,尽可能地确保矿山复绿过程中的资金可以得到充足的提供。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勘察评价时,相关人员要把目光集中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上,这对于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勘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规避措施,使得矿区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程度得到降低。

5.3 加强监督管理

矿山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贯彻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活动中,监督勘查单位按照标准执行勘查方式,不断加强勘查水准,落实社会责任,打造良好的勘查工作氛。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严格贯彻到环境保护中去,在勘查单位完成项目勘查工作后,监督单位需要督促对应单位完成环境恢复工作,对于地质康茶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一同检查验收。在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时,需要融入经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时刻关注矿山资源的存储量,对矿山企业利用情况与保护环境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矿产资源消耗量可以纳入监理考核标准中去。

5.4 运用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可以将西宁与柴达两个区域作为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中心,选取青海省内国家级的绿色矿山试点企业为标杆秉持“循环经济”为指导理念。遵循“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打破“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对典型资源区域进行充分把握,在提供充足资金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高强度的要求,将环境成本与矿业开发产出资源联系起来,让经济效益带动建设基础设施,让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分析青海省盐湖化工不同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盐湖矿产类型经济产业链,将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提高,将循环经济贯彻到矿业开发的全过程中。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绿色工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解到绿色工业是和很多的要素进行共同作用的,所以就需要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快速发展自身的产业经济。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新的启发,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一些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走近青海国土资源[R].2011.

篇4

[关键词]露采矿山 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6-1

0前言

矿产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资源,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自资源开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由于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中小型矿山开采技术落后、矿业权管理尚未完善,长期轻视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目前省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和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现对广东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论述如下:

1露采矿山矿业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广东省露采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破坏。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最突出是地质灾害问题,其次为占有破坏资源。

首先,露采矿山在矿业活动中极大的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严重影响矿区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易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广东省2005年以前,矿山占用和破坏各类土地13107.44公顷[2],土地占用和破坏严重。

其次,露采矿山矿业活动常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数据显示[2],露采矿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2宗,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12万元。多发生于小型矿山,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主导,降雨及爆破等下诱发,其规模多为小型~中型。

再次,采矿活动中矿坑积水常采用强排方式排放,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和周边区域水资源枯竭,沿海地区或可引发海水入侵。同时废矿、矸石和尾砂中大量有害物经侵蚀和淋滤渗出并排入水体可造成水体污染。

2露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征及主导因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其主要特征有:

(1)矿山某类地质环境问题可以由不同的工程活动造成,并且具有多期性。如地质灾害,可由基础建设和各矿业主导,在外部因素下诱发。

(2)矿石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由于不同地质环境条件及开采矿产类型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明显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具复杂性特征。

(3)地质环境问题还具有相互关联性,通常一类地质环境问题是另外一类或多类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因。

(4)地质环境问题具“区内相似,区间相异”性。在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在相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下,出现地质环境问题多相似且具有同生性。

3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需对露天开采矿山开展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和谐的恢复治理工作。

3.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与治污和周边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土地整理应优先利用废石土,对矿坑可改变为尾矿库或蓄水池;对边坡做好分级工作,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平整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2排水、蓄水系统建设

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矿山运营期的开采安全和矿山后期及闭坑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应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植被条件以及水文气象条件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天然沟道,其规格应经过校核验算,能形成系统并与蓄水系统结合,实现水的综合利用。

3.3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

矿山基建和开采中形成的边坡常常是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应根据坡体的地质、工程特征以及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结合生态复绿进行坡面防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常用的坡面生态防护技术[2]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混凝土预制空心砖坡面防护、浆砌石框架坡面防护。常用的坡面生态恢复技术[2]有生态植被毯坡面恢复技术、生态植被袋坡面恢复技术、坡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室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三维网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植生基材喷付植被恢复技术。

4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的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发了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机构和资金上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划目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才初见成效。

广东省于本世纪初开始全方位对矿山开展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露采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4.1矿种多、分布散

广东省露天开采矿山种类多,空间分布凌乱,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岩石,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大。

4.2治理手段单一、效果不和谐

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治理防范地质灾害以及生态复绿,治理技术多为植被生态的恢复,人类活动迹象明显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4.3对矿山废石、矸石、尾矿及废水的无害化研究程度低,对如何减少地质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理论综合研究。

4.4缺少专业人员

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目前仅靠地质系统原有成员培训后取得相关资质后持证上岗,同时还缺乏相关的施工队伍,导致了恢复治理项目效果较差。

4.5法律法规不完善,环保教育相对滞后

对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关规范、法规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经常操作性差。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义,多数仍从既得利益角度看问题、办事情。

参考文献

[1]张进德、张作辰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9.

[2]赵方莹、孙保平等.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洪涛、贾伟光等.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

篇5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多元化模式

矿产资源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然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矿山环境的形式变得相当恶劣,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统计了我国最近几年由于不规范的对矿山进行开采,导致土地的破坏面积增多,次生灾害频发,不仅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亡及失踪,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的影响,可见,研究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该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的频发是由于人们采矿的过度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共同造

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首先表现为泥石流,这是由于矿山被覆的植物被大面积的破坏,使得岩石在雨水的冲刷下发生松动,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降雨性的泥石流,这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次,就是矿山附近地面的沉降甚至塌陷,这会严重的影响周围的农田灌溉与农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煤矿开采频繁的地区更为严重。最后,矿山地质灾害还包括崩塌,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岩土分崩现象,大块的岩石从高处落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合理的开采矿山,同时保护矿山的生态环境协同作用,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好防护措施,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规划的开采,争取把矿山地质灾害降低到最小;严格的控制和登记采矿的单位,实行责任制度;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警与监督,可以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

2、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方式的现状分析

2.1通过财政拨款方式

我国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来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政府投资达到将近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投资的金额正在逐渐的增加,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也有显著的提高,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末,共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490处,其中崩塌、滑坡治理工程255处,库岸防护235段,搬迁避让两万余人;对25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在3053处隐患点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并且,在南方部分地震多发区,也启动了将近两千处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涉及人数93万余人;完成314处重大隐患点治理工程,保护人员21万余人;对1999处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工程,搬迁人员14万余人。

2.2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2009年,我国设立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这项基金由中央财政投入,全年投入资金八亿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0多起,安全转移1.4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2.3通过保证金及银行贷款方式

保证金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矿山开采活动,由于国家向采矿负责人收取保证金就使得矿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保护都有一定的保障,开采人员也会更加的规范操作,使得地质环境的治理有了极大的恢复,保证金制度已经在我国全面的展开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银行贷款,这主要是采矿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融资规模也没有显著的提高。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从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可以得出我国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进行投资,这种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适应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对于矿山开采的治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矿山灾害治理模式,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以遏制,接下来,本研究将介绍几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1 发行国债渠道

国债的发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协调好用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投资比例,不仅应该起到增强投资者信心的作用,还应该使得我国的经济处于平稳的发展态势,发行国债将是一种非常有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

3.2 证券融资渠道

通过证券融资的渠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市政债券的融资,就是设立一种单独的融资形式用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其优点在于没有税收,这就极大的吸引广大居民进行投资,或者利用银行信托机构使得用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基金越来越多,然而,市政债券融资需要到期还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这种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确保经济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债券,通过企业债券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投资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国内的各大企业通过发行证券,或者股票来实现融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矿山开采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同时,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民营企业加入,不仅对企业的项目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提高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效率,而且,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使得闲散的资金得以最大化的利用,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付息压力。

3.3发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彩票

彩票的发行可以极大的提高人民的兴趣,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融资渠道,让人民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使得用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资金额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就像中国体育彩票一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彩票能够极大的发挥其市场的作用机制,使得社会中的闲散资金得以集中有效的利用,我认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彩票的发行将成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而且必将取得很好的发展,应该在全国各个地区展开试点,更为广泛的宣传与发行。

3.4建立适合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财政模式

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财政模式就是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来实现投资与融资,税收是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我国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本进行核算,最大限度的提高税收政策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好能够以一种补的投资形式来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对矿产资源保护的关注,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手段,可以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形式来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有效融资渠道,美国对于废弃矿山的保护就是通过政府的帮助与建立修复基金来实现的,修复基金就是通过征收税金来优化矿山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可见,我国可以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入手,通过建立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合理的税率来保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能够有充足的融资资金。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融资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元化的投资模式,矿产资源的紧缺将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重视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采取有效的、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模式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统筹的规划,创新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步元.甘肃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甘肃兰州大学,2008:33-34.

篇6

论文关键词: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方案



某废弃采石场位于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东南紧邻南昌市重要过境交通干线西外环高速公路及拟改建的京九铁路。该采石场已停采多年,但由于开采历史久,对矿山周边的景观环境破坏大。为防止进一步的破坏,美化城市环境,对该废弃采石场进行治理。



2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



某废弃采石场出露地层均为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AnZ1),山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层(Qe1-d1),岩性为粘性土混碎砾石。



自上而下,各岩土层主要特征如下:



①粘性土混碎砾石



属残坡积土,棕黄、灰黄、灰褐色,松散~稍密状,由粘性土、砂及碎砾石组成。碎砾石含量20~30%,成份为花岗片麻岩。土体组成不均匀,局部粗颗粒含量较多。该层直接出露于山体地表,边坡顶部厚度一般小于1.0,坡脚及沟谷地带厚度2.0~4.0m。



②花岗片麻岩



片麻状构造,片麻理产状125°~180°∠40°~68°。片麻岩中常夹有石英脉,脉幅数厘米至一、二米。



②-1全风化层:棕黄色,原岩完全风化成土状、粉砂状、结构松散~稍密,厚度0.5~2.0m。



②-2强风化层:黄色、灰黄色,原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极发育,岩石呈碎块状,山顶附近厚度一般1.0~3.0m。坡脚及沟谷地带厚度一般3.0~8.0m。



②-3中风化层:灰黄、青灰色,裂隙稍发育,岩石较完整,呈块状,岩石强度高,厚度5.0~15.0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2~95MPa。



②-4微风化层:灰黄、青灰色,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岩石致密坚硬,微风化及未风化岩层厚度大于200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8~112MPa。



3 废弃采石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采石场在采石作业过程中破坏原有地表地物,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的地质灾害危害主要体现在:



①影响城市景观。采石场位于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开采面可视范围宽,坡形不规整,坡面裸露无植被绿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②污染环境。开采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对当地环境破坏显著。



③危险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采石场附近有4个村庄,人口有500多人,采石场的开采导致地板破坏严重,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险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治理原则



根据国家现行规程,结合场地周边环境的特点和施工的可行性,通过充分分析论证和方案对比,在理论计算及工程类比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环境协调等原则,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美化绿化矿山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5 治理总体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以边坡安全为前提,以边坡绿化为重要治理手段,总体方案如下:



1、人工边坡及绿化



包括开挖边坡和堆筑边坡两类,以放缓边坡角为目标。



(1)开挖边坡



边坡上部风化层较厚,设计边坡坡率为1:1,坡高30m左右。坡面绿化采用挂网喷混植草工艺;



边坡中部岩质新鲜坚硬,设计边坡坡率为1:0.6,分别设置2-4级,单级坡高10m,台阶宽度1.5m。采用台阶覆土种草植树的边坡绿化方法。



(2)堆筑边坡



充分利用边坡中、上部开挖弃石、弃土,将其堆筑于坡脚,设计堆筑坡率为1:1.2,坡高30-40m。坡面铺种草皮绿化。



2、自然边坡及绿化



由于采石场采坑东面堆积坡度较缓,已达到自然稳定状态,且天然绿化效果好,所以本次治理将该区划分为自然覆绿带。



自然覆绿带还包括各采坑南面进出口两侧,该部位普遍坡度不大,天然绿化发育。



3、矿坑清理和平整



边坡工程实施完成后,对矿坑内废石矿渣进行清理,平整场地,可作为林业种植用地或其它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6 结论



目前采石场治理普遍采用的是削降坡造台阶方式,治理效果显著。在施工过程中植物树种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土壤、地质条件,合理搭配,确保成活率,保证治理成果。

参考文献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篇7

[论文摘要]作为典型的资源工业型城市,创建生态开发区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德兴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重大系统工程。要保持德兴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加强环境建设,发展循环接替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刨建生态开发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创建生态开发区的条件和步骤,提出了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开发区若干有益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生态开发区循环经济生态文明

德兴是一个资源型工矿城市,有色金属采选业对财政贡献率达71%。但是长期以来粗放性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大,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一些重要资源逐渐枯竭。这些问题将严重阻碍德兴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建设生态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生态开发区”)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

1德兴市创建生态开发区的战略意义

1.1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并相继颁布实施了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江西省较早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点工作。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和地方性法规。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德兴已被纳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国上下已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建设生态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1.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

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生态1:业园区,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一一产品一一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这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园是若干工业生产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这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经济发展模式中,没有了废物的概念,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的利用。这种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1.3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德兴工业经济存在“三高一低”问题,即,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经济高风险、资源物资利用率低下,德兴经济还存在“资源诅咒”问题而循环经济正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副良方”。

1.4必能促进环境管理思想和方式实现以下转变

环境污染由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环境管理由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环境保护由政府行政调控为主向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转变。

清洁生产由促进单个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向促进区域性清洁生产转变

2德兴市创建生态开发区的可行性分析

2.1资源优势,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充足的上游产品

德兴地下有金、银、铅、锌、铁、钨、铬、大理石、石英石等资源,蕴量丰富;地表有丰富的木竹、油茶、中草药等资源,还有3O多万亩粮食、棉花等,产量稳定。德兴作为一个老矿山工业地域,矿石累计存放量超过4.5亿吨,尾矿存放量超过2.7亿吨;尾矿可以综合利用,尾砂中含有较高有价元素,这些资源为有色金属加工、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产业链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为资源物质综合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2.2交通便捷,为生态产业聚集开辟了通道。

近几年,德兴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极佳机遇,大力推进“两条高速、两条铁路、两条公路、两大工程”项目建设,再用三年将彻底打破德兴交通瓶颈,显著提升德兴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为产业集聚打造好便捷通道。

2.3平台建设,为生态产业集聚打造了发展空间

大茅山经济开发区按照“基础设施适应度超前,配套工程随项目”的思路,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配套设施和投资条件,积极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六个工业小区已初具特色,发展平台已搭建成形,为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制造、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冶炼化工等产业在各自园区内的聚集打下一个良好基础。2.4基础扎实,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构想”,08年安排德兴市与南昌大学联合编制《德兴循环经济战略报告》。通过几年来的宣传和实践,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江铜化工公司利用余热发电,德畅集团发展以竹木工程,金德铅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采用氧气底吹熔炼一鼓风炉还原炼铅法进行环境治理技改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铅冶炼厂对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还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进行回收;金山金矿07年投资5280万元,对矿山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百勤集团投资1.18亿元,实施D一异抗坏血酸钠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从源头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该集团还自主研发“三效低温连续结晶”技术,每年可节约能耗和原材料消耗达800多万元;江铜矿山新技术公司从铜精矿中分离钼精矿又成功提取金属铼产品,江铜(德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金山金矿利用尾砂生产新型建材产品。2008年德兴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COD减排量为249.8吨,其中德兴市富德纸业有限公司68.3吨,德兴市海河木业有限公司138吨,弋阳江西冶炼有色加工厂铅冶炼厂5.2吨,德兴市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1.7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医院13.8吨,德兴市人民医院13.7吨,德兴市中医院9.1吨;S02减排量608.3吨,江铜矿山新技术开民有限公司608.3吨。

以上成效,必将产生引导和带动效应,必将有力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发展。

3创建生态开发区的重点工作

创建生态开发区是德兴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德兴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重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建议市委市政府发动全市上下立即投身到这个工程的建设当中,当前,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成立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创建生态开发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汇编国家上级有关循环经济的文件,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活动。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拟定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工作,务求得实效。

3.2制定规章制度

生态开发区创建办公室要加紧总结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新理念,机关报方法,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德兴工业循环经济投资评估、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的一系列办法,建立工业循环经济快速推进的长效机制。

3.3做好政策引导工作

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发展循环经济的创建生态开发区的重大项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手段,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落实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创建生态开发区的研究、项目建设、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工作;税务部门要切实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开发区创建的重点项目和突出企业给予积极的金融支持。

篇8

论文关键词:环境税收;问题;成因

一、我国现行环境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税费并存不利于建立绿色环保激励约束机制

尽管我国目前有不少绿色环保的税收政策散见于各税种之中,但大多属于辅的规定,而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是排污收费制度。该制度以筹集治污资金为目的,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按照法定标准,向排污超标的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尽管这一制度对于治理污染、控制环境恶化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上并不理想。

(二)含有绿色成分的税种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

1、资源税存在的缺陷

首先,资源税性质定位不准。我国的资源税以开采企业因开采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为调节对象,属于对级差地租的征收,虽然客观上具有保护资源的作用,但制定法律的初衷没有过多考虑绿色环保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税作用的发挥,不能做到开采资源的成本内部化,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遏制资源浪费,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资源税征税对象的确定,是以矿山为标准,并不区分某一矿山的富、贫,使得部分企业采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大弃小的方式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尽最大可能增加资源税的实现数量,以寻求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降低的结果,助长了破坏和浪费国家资源的现象。

第三,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不利于全面保护现有的资源。由于目前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仅限于矿产资源和盐,而更多的资源如水、森林、地热、滩涂等没有征税,使得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无序甚至疯狂的开采,不仅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也造成了应税与非税资源产品生产企业经济利益的不同。

第四,资源税计税依据和方法不尽合理。目前的资源税根据销售量或生产量计税,不能随资源的价格变化,在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不能有效调节企业利润,进而发挥税收“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受损,还促使企业对资源产品疯狂涨价,通过涨价攫取更多的利益。

最后,资源税采用定额幅度税率,只反映了劣等资源和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不能根据资源市场变化而调整,与市场机制要求相背离。同时,我国资源税单位税额多年来没有大的调整,使得税负明显偏低,难以发挥税收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三)消费税存在的缺陷

1、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窄。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只将鞭炮焰火纳入征税范围,没有将剧毒农药、含磷化肥等纳入;在防止资源浪费方面,只把一次性木筷、实木地板等纳入征税范围,而没有将一次性的塑料袋、电池、纸尿裤、包装物列入;在抑制能耗方面,只将成品油纳入征税范围,而没有将煤炭、天然气等纳入。由此种种,造成人们对环保认识的偏颇,好像有的资源不能浪费,有的就可以随意使用,有的污染要制止,有的则可以为所欲为,这不利于全面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发挥消费税的环保作用。

2、消费税部分税目的税率偏低。如一次性木筷税率只有5%,无论对生产者还是使用者都不能感到“切肤之痛”,起不到抑制该行为的作用。同时,成品油采用定额税率,不能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没有起到燃油税的目的。

3、三个土地税存在的缺陷

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小、税负偏低,只能作为地方财力的补充,对合理使用国有土地,节约土地资源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耕地占用税的初衷是保护农业用地,对占用耕地的一种补偿。由于税额较低,采用一次性征收等不足,对农用土地的保护作用甚微。

土地增值税出于抑制房地产炒作和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事实上只起到了“把左口袋的钱装入右口袋”的作用,并没有减少土地资源的滥占、浪费等情况,200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的“地王”却被不断刷新就是很好的例证。

4、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存在的缺陷

车船税是按照车船的种类、大小确定不同税负的,没有考虑该车船的性能、油耗及尾气排放量等因素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基本上没有考虑环保因素,不利于发挥该税缓解交通拥堵、减轻大气污染的作用。

车辆购置税对于限制车辆过快增长、防止能源类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未能发挥,相反,近两年来对小排量汽车采取优惠政策,刺激了小汽车的激增,表面上看“限大放小”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而实际上忽视了“积少成多”的累积效应,该税实施的效果适得其反。

5、城市维护建设税存在的缺陷

城市维护建设税定位不准,只照顾了城镇,却忽视了更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与保护。同时,该税作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的附加,没有独立的课税对象、计税依据及减免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成为“三税”的附庸,很难发挥独立税种应具备的各种功能。

(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绿色环保理念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优惠方式种类繁多,包括减税、免税、延期纳税、出口免退税、再投资退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投资抵免、税额抵免等方式等,但原有涉及绿色环保方面的优惠方式仅限于免税和减税,即便在2008年修订的企业所得税和2009年修订的增值税等税收法律法规中,也只增加了即征即退、投资抵免、税额抵免等有限的几种,纳税人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不利于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

(四)缺少专门的绿色环保税种

尽管在诸多税种中出现部分绿色环保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力量过于分散,而且多为阶段性政策,系统性、协调性较差,既不能体现税收对绿色环保的调控力度,也不能集中有限的税收资金用于环境建设。因此,在税收政策方面,应该完善现行税制的基础上,开征环境保护税。

二、我国现行环境税收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通过上面对环境税收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税收制度发挥的作用较小,对构建环境税收体系还缺乏全方位的思考。我国环境税收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取决 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与政策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关系。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如同经济基础决定税制变革一样,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对资源的利用及环境的优劣至关重要。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不过三十年的时间,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较低,使得人们在盲目追求“大规模、高增长、高产值”的同时,忽略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环境的有效保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我国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

(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抑制了环境税收体系的变革

税收要发挥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就必须以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我国尽管在1992年就宣称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建立”不等于“健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不能完全遵照价值规律运行,价格对商品的供求关系有时不能快速、准确地反映,甚至出现滞后和偏差,因此,以调节价格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环境税收的使用受到制约,作为环境政策手段的作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政府采用这种手段,导致税制中对环境保护缺乏关注。

(三)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导致环保功能的弱化

近年来,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不仅做出了退耕还林等重大举措,还出台了诸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角色的异化,从而导致环保功能的弱化。

(四)各经济主体对环境税收采取漠视甚至抵制态度

环境税收在某种意义上讲求的是社会整体利益,所以更强调社会的公平性。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毕竟要影响到各经济主体的微观利益,所以,随着环境税收的增加,其潜在的收入分配功能就会显现出来。

首先,就企业而言,环境税收作为经济杠杆,能够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节约费用,但税金毕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费用支出,相对于直接管制(即标准)手段而言,使企业承担额外的纳税费用。尽管在环境税收手段下,社会总费用在减少,但对企业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费用都是上升的,而且费用增加最明显的是那些处于平均控制费用水平上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比较多,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环境税收难以得到我国企业界支持的原因。

其次,就消费者而言,他们是税负的最终承担者,即负税人。也就是说,一方面,如果向企业开征环境税收,企业会利用价格转移将该笔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如果直接向消费者开征环境税收,这些消费者既是环境税收的缴纳者,也是环境税收的最终负担者,对于环保意识薄弱的消费者而言,凭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消费者会对这种税负做出激烈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税收的开征往往得不到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和大力支持。

(五)普通人群对环境保护的观念仍存在一定偏差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仍没有达到“自觉自愿”的程度,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一般是“说起来重要、行动上次要、效果上不要”,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经常侃侃而谈,但是在具体行动上却不那么重视,比如,我市近年来实行垃圾分类办法以来,在大街上的垃圾箱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人们照样把可循环利用的和不能重复利用的甚至有毒有害的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人们在“节能还是节钱”上,如果涉及照明灯具、空调、冰箱等是否节能环保,如果既节能节省开支,人们乐已接受节能环保,而如果节能却不省钱,人们往往放弃节能而选择省钱。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体制是一种国家本位主义的环境保护理念,把环境保护的权利通归国家所有,造成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缺位。人们在环境保护的功能上,更多的认为环保是国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甚至坚持只要自己不故意破坏环境,随意丢弃垃圾没有什么大不了,相信大自然是“自然净化器”,生产和生活垃圾会自然分解。由于普通人对环保及其环保措施存在着种种误解,包括环境税收在内的各种环保措施的推行就不可避免的遇到阻力,延缓了其制定和实施的进程。

篇9

1 863计划以减排废气、节水、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支撑计划以减排废水为主要内容,973计划以减排废物为主要内容

辽宁省2012年统计的368项跟踪调查项目中有161项课题成果已转化。在这161项成果转化的课题中,863计划有85项,占52.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0项,占37.3%;973计划15项,占9.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占0.6%。

截至2012年调查,全省161项课题累计减排废气1245万立方米,其中863计划占99.4%;累计减排废水275万吨,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占98.2%;累计减排废物1304万吨,其中973计划占99.7%;节水24268万吨,其中863计划占84.6%,科技支撑计划占15.4%;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1570万吨,其中863计划占99.6%。

2 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课题主要集中在沈阳和丹东两市

从各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来看,截至2012年,全省科技计划跟踪课题共减排废气1245万立方米,其中丹东市的“丹东市环保汽车运行考核与应用技术研究”一个课题累计减排废气达到1200万立方米,降低比率达到30%;全省减排废水275万吨,其中沈阳市减排废水达到269万吨,占全省的97.8%;全省减排废物1304万吨,节水24268万吨,沈阳节约均占100%;全省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1570万吨,沈阳节约1518万吨,占96.7%。

3 节能减排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 和“制造业”

从课题所属行业来看,由于“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多是基础研究,不以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因此没有划分行业。“农、林、牧、渔业”主要以节水和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其中,节水20520万吨,占2012年累计节水的84.6%,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512万吨,占2012年累计节约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的32.6%;制造业的课题既减排废气、减排废水、减排废物、节水又节约了电、煤、油、气等折算标煤。其中占全省比例比较高的分别是减排废气1208万立方米,占97.0%;减排废水270万吨,占98.2%。

4 节能减排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药学” 、“冶金工程技术” 、“矿山工程技术” 、“农学” 和“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类课题

从课题所属学科来看,“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气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气的99.0%;“药学”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水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水的97.8%;“冶金工程技术”和“矿山工程技术”类课题主要以减排废物为主要内容,分别占2012年累计减排废物的76.7%和23.0%;“农学”类课题主要以节水为主要内容,占2012年累计节水的99.0%;“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和“农学”类课题主要以节约点、煤、油、气等折算标煤为主要内容,分别占2012年累计节约的63.8%和32.6%。

5 针对我省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外省的经验,提出若干建议

近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节能降耗,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辽宁省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还比较明显,节能减排还面临许多问题。对此提出若干建议:

(1)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将节能减排作为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科技计划要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同时,还将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绿色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突出抓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

(2)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最有效的手段是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辽宁省应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和引导社会资金研发一批重点行业共性、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加大节能减排科技自主创新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物理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此,经济发展必须彻底并且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粗放经济模式,改为采用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因地制宜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要特别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各市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与该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合理安排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工程。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开发补偿机制 产业链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内涵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以开发耗竭性自然资源而兴起或发展壮大,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根据资源开发程度,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枯竭期。由于资源开发导致城市生命周期处于不同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具有主动性和被动性两个基本特点。

资源型城市主动性产业转型是指,资源型城市在成熟期,就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由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资源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方向转变;同时,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产业的优势和积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被动性产业转型是指,在资源开采的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产业转型,而是到了衰退期甚至枯竭期,才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迟早会遇到产业转型问题。即使是处于兴盛期,也应未雨绸缪,及早积极主动转型,否则等资源枯竭了再被动转型成本过高、难度更大(于妃,2003)。

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是煤、油、气,其中煤的储量是2714亿吨,探明储量是146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6%。石油的储量现在有6亿吨,已经探明的有3亿吨。榆林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储量4.18万亿立方米,已经探明7474亿立方米,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也在榆林落户。此外,榆林还有品质优秀的盐、石英沙、高岭土、铝土矿和石灰岩等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榆林市进入规模勘探开发阶段,神华集团、长庆油田两大公司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建立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经过长期建设,榆林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榆林市作为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缩影,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单一。榆林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过分地依赖第二产业,从而使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严重失调。由于资源产业是其主导产业,其他产业依靠资源产业而发展,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这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资源型产业的牵制,一旦资源枯竭,其他产业又先天不足,如果没有替代产业进行补充,必然会降低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张秀生、陈先勇,2002)。

资源配置效率低。榆林市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主要表现有:初级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层次较低,生产效率低下,自然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型开采,会造成地下资源锐减,导致地质受损。开采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度的矿产开发,破坏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性,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以上分析来看,榆林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也没有被大幅度的带动。因此虽然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但转变增长方式和调节经济结构对榆林市来说却是一个迫切的问题。2010年9月7日,榆林市出台《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转型规划》首先做出的应对措施就是延长四大产业链:煤电材料产业链、煤制油产业链、煤盐化工产业链,以及油气化工产业链。这也表明了,榆林作为资源型城市已经开始寻求主动转型之路。

完善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法律制度的设想

在榆林市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完善矿产资源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必要的。

(一)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尽快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加强生态保护立法,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二是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专项自然生态保护法,对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进行统一的规定和协调,保障生态补偿机制很好地建立。

尽快改革完善有关税费制度。借鉴国外矿产权利金、出让金、抵押金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制度,适当提高排污和水土流失等收费征收标准,弥补污水处理等资金缺口(汪劲,2000)。科学建立绿色GDP制度,把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包括对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成本计入经济增长的统计中去。抓紧推行排污总量收费、补偿空气环境的二氧化硫收费、汽油消费税,以及提高城市垃圾收费,并逐步实行费改税。

建立“矿业补偿基金”制度。该制度是当矿山企业处于高产稳产阶段时,政府根据法律向资源开发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税金。其目的用于资源枯竭时区域产业转型补贴和职工安置。则可以使资源型城市中的环境治理成本得以补偿,另外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职工安置“购买了保险”。

(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是国家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通过财税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对伴随着资源的减少而走向衰退的产业进行直接援助,或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接续产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间接援助。根据国内外经验教训,该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从资源开发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以后总会到来的枯竭停产进行积累,如征收资源税,建立产业调整援助基金等。二是用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矿山企业在开发中必须同时进行土地回填和植被复原,以保护生态和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在资源性企业兴旺时注意发展其他工业,规避单一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四是在资源即将进入衰退期时控制职工人数并积极进行转岗培训等。

(三)完善矿产资源立法

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采取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规范矿业权市场,研究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双轨制”问题的有效措施(李洪娟,2008)。调整现行的矿业税费政策,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的政策措施。理顺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关系,改善矿业投资环境。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现行的《矿产资源法》没有对矿产资源开采后对环境造成破坏治理的条款,只是在第三十二条中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这只是对采矿区复垦的一些规定,根本不能对矿产资源开采后对环境造成破坏治理起到约束力。《矿产资源法》应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污染破坏、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对矿山“三废”治理的监督管理。

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律体系构想。转型的法制化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办法。世界上先于我国转型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保转型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如德国在鲁尔区改造振兴过程中,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日本制定了《煤炭对等大纲》、《煤矿离职人员临时措施法》和《产煤地区振兴临时措施法》等,均从不同方面起到约束促进作用(刘通、王青云,2006)。

在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启示下,我国应该尽早出台一部《资源型城市转型保障法》,填补立法空白,还应制订相应的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配合上位法的实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体系。如果国家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法律的条件和时间还不成熟,榆林市可以先一步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和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型立法,然后国家进行总指导性立法,实现国家和地方立法的统一性,从而建立完善的保障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律体系,使自然资源能够依法开采,依法利用、依法管理和依法治理,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

结论

资源型城市由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过渡依赖资源,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亟需转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迫切解决的问题。与其等待资源枯竭时被动转型,还不如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产业的优势和积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而在整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法律制度的作用。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完善矿产资源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完善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制度,建立“矿业补偿基金”制度;其次,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通过财税扶持、资金和项目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对伴随着资源的减少而走向衰退的产业进行直接援助,或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接续产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间接援助;再次,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立法;最后,我国应该尽早出台一部《资源型城市转型保障法》,填补立法空白,由于国家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法律的条件和时间还不成熟,榆林市可以先一步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和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型立法,然后国家进行总指导性立法,实现国家和地方立法的统一性,从而建立完善的保障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妃.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

2.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