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5: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气环境保护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苏州某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约5000m3/d,主要包括浆料浓水、浆料清洗水、印染浓水、印染清洗水。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该废水经过曝气调节池 混凝沉淀池 水解酸化池 接触氧化池 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处理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但排水中仍含有大量难降解处理的大分子有机物环境保护论文,污染物浓度和色度较高,不能够满足生产用水的要求中国学术期刊网。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并降低企业生产用水成本,企业兴建了一套处理规模为5000m3/d的中水回用工程,实现废水的资源利用。
1、工艺流程及特点
针对该废水的水质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本公司确定了以砂滤、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为主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废水回用处理工艺
Fig.1.Technology diagram of wastewater reuse
污水站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流入回用调节池,由提升泵入石英砂过滤器以去除前段处理工序残留的微小絮凝体,然后自流流入臭氧氧化池,最后经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后回用。臭氧氧化池利用臭氧氧化废水中残余的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环境保护论文,将其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显著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1],
2、主要构筑物设计及运行参数
2.1 回用调节池和回用水池
回用调节池和回用水池共壁合建,半地下室,钢砼结构,有效容积均为200m3。
2.2 砂滤器
采用4台外形尺寸为φ3000mm×4000mm的砂滤器,滤料采用0.5~1mm的均质石英砂中国学术期刊网。设计滤速为V=8m/h,反冲洗周期为24h。反冲强度为10~12 L/(m2s),反冲洗历时10~15min。冲洗方式为先采用空气冲洗,然后气水联合冲洗环境保护论文,最后用水反冲洗,
2.3 臭氧氧化池
臭氧氧化池为钢砼结构,设2座。为了提高臭氧的溶解效率,将臭氧池设计成多格串联式,接触时间为30min。臭氧发生器为青岛国林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单台臭氧产量为600g/h,臭氧通过设在池底的刚玉微孔曝气器分散成微小气泡后进入废水中,臭氧投加量控制在(12±2)mg/L。在臭氧池后加设停留槽,减少残留的臭氧对后续BAF的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网。
2.4 BAF
BAF为钢砼结构,共设8座环境保护论文,并联运行,COD容积负荷约1.0kg/(m3d),下降式运行,流速为2.0m/h,填料层高度为2m,接触时间为30min,采用水槽堰板均匀布水,底部出水。填料采用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易挂膜的陶粒填料。
BAF池能耗低、氧转移率高、抗击负荷能力强,且使用寿命长。在BAF池底装有人工反冲装置,反冲的出水回到原污水处理站调节池。
2.5主要设备
(1)砂滤器4台环境保护论文,规格为φ3000mm×4000mm;
(2)砂滤器提升泵;KL(W)80-160,6台(4用2备),流量为50m3/h,扬程为32m,功率为7.50kw;
(3)臭氧发生装置:空气源,CF-G-2-600型,2台,臭氧产量为600g/h;
(4)BAF曝气风机:BK5006型,3台(2用1备),风量为7.07m3/min环境保护论文,水柱为6m,功率为11.3kw;
(5)BAF反洗风机:BK6008型,2台(1用1备),风量为15.1m3/min,水柱为6m,功率为22.6kw;
(6)BAF反洗水泵:KL(W)125-200B,2台(1用1备),功率为22 kw;
3、工艺运行
该回用系统于2008年5月开始调试运行,调试约1个月后,对COD的去除率趋于稳定环境保护论文,业主方化验室对出水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连续监测验收,经检验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开始进行部分回用于车间生产用于冷却循环水和漂洗水,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顺利通过了业主方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中国学术期刊网。
4、经济效益分析
整个深度处理规模为5000m3/d,占地约1000m2,总投资为750万元,吨水运行成本为1.4元, 经过1年多的稳定运行,平均每天回用水量约为1800m3。
该公司将河水处理后回用于车间生产的用水成本为0.9元/m3,达标排污费0.26元/m3,两项合计约1.16元/m3环境保护论文,每年约节省费用1800×1.16×300=62.64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5、结论
针对苏州某印染厂印染废水的特点,以该企业污水站排水为对象,采用采用砂滤、臭氧氧化、BAF等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出水达到企业生产用水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1年多的运行,系统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召海,刘文保,沈骏,等.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3):358-37.
篇2
关键词:中学化学 环境保护 教学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针地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出现了的尖锐的矛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非常多,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样对待。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统计,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清洗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
3.1 加强对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实施环保教育,关键在教师。一方面,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并掌握了相关的环保知识,实施环保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部分教师担心,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教学质量。事实恰好相反,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反而会增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注重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近20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编入环境保护的知识,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应协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环保教育真正成为师生的共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2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教学环境依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环节。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3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环保教育。充分利用活动课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学校实施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又可以丰富学生活动课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在初三学生中选拔一部分化学基础较好、对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并与环保部门联系,让他们参与对当地的空气、土壤、水源进行实地监测,或进行有关环保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又如,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如讲授空气一节时提到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可选择周围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让学生参观考察,感受工厂附近的庄稼、树木枯黄,空气中粉尘飞扬,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繁衍的严重影响,同时指出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完全有办法使有害气体(粉尘)得到控制,并加以利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4重视与有关学科间的联系、配合。环保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在中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涉及。因此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应重视与这些学科相关的有机联系与配合,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多元化的在学生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关键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为我们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娟.中学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篇3
一、从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出发加强环保教育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类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周围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质,即“工业三废”,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了光化学污染,即“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工业城市连降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化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
在教学进程中,在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例如:如在教学《空气》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与空气污染有关的图片和录像带,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向学生介绍空气质量日报表,让他们了解到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课后,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书写环保小论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防治大气污染的其他措施。初中教材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的性质,教师要告诉学生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则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例子是很多的。这种结合有关化学知识逐渐渗透环境科学知识的方法,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基本操作时,介绍取用药品规则时说要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可以穿插介绍药品取用过多对环境的影响。在对实验后的废弃物质进行处理时要注意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对于有用的或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则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作花、草、树、木的化肥等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地保护环境。
四、积极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第二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在第二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化学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加强环保的重要性。在第二课堂化学教学活动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环保工作的第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有关化学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以此来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的洗衣粉、喷发胶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篇4
[关键词]矿业开发 环境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X75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62-1
1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概述
矿业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矿业开发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开”,即矿业的开拓,开拓的作用是扩大矿产资源利用的规模;其次是另一个含义“发”,即矿业的发展,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资源的勘察、实施工作矿产的开采、矿产的加工以及矿产的销售和使用。
环境保护通常也涵盖两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够地球圈的水、土地、大气、岩石和生物等,水喝人文因素只要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财产构成。我们对于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社会人文的保护。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速上升阶段,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工业生产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常常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走入“先破坏、后治理”的怪圈。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于排斥的关系,短期经济利益是在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获取的。而且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浪费和资源匮乏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巨大难题。
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入手,重新审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矿业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引发原因
迄今为止,由于矿业开发的低回收率和高排放量,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矿业开发对土地的影响。矿产开发实在土地载体上进行的,这就注定了开发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矿产开发初期,就需要圈地,并去除表层土地;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的废弃物,废弃物中大多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这些有毒成分会不断深入土地中,造成土地酸碱失衡和有毒污染;另外,土地被过度开发过后,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营养成分和有机物质损耗严重,往往会产生办结、土壤流失状况,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再度使用。
其次,矿业开发对空气的影响。在采矿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固体颗粒;在开发生产和运输时,同样产生很多的悬浮颗粒;除此之外,开发冶炼过程中还有一些有毒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从而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三,矿业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业开采、选矿、冶炼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且矿坑水、尾矿存水以及冶炼排水中大都含有有毒成分,包括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等,这些在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达不达标的情况下,渗入地下或者是排入河流湖泊,造成周围水系呈现酸性、毒性,造成水体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矿业开发使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在矿业开发过程中,矿山结构、地下水系都会改变,同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矿产采空区域,这样就容易造成地层崩塌、沉降、裂缝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矿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另外,由于矿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社会的畸形发展,引发了社会不和谐问题。
3防治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
矿业开发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仅损害了我们的经济财产,同时对我们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和当前发展的现状 ,制定有效合理且科学可行的措施,防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为防治矿业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做好舆论导向,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矿产企业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培训,培养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摈弃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价值观。同时,社会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形成全民环境保护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后,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规划,提高生产技术,防治结合。传统的矿产开发一味追求矿产资源的高产出率,盲目开发,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不仅仅造成了很多环境危机,长远来看,也是对矿产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必须将经济效益追求与生态效益追求将结合,合理规划,优化生产工艺,充分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做到生产工艺的闭合性,循环利用资源。
第三,企业内部建立矿产开发中环境监测体系。矿产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环境污染等意外情况,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测的信息及时对开发生产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矿产开发的实际情况,尽力环境监测体系和相关的管理体系,提高矿产开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手段。
第四,国家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增大监督管理力度。在矿业开发可持续发展初期,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矿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撑和资金资助;除此之外, 1992年联合国举行了环境与发展会议,将环境保护立法列为各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我国法制体系还不够合理完善,因此,要求我们在根据国情的基础上,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建设,使矿业开发生态保护有法可依;除此之外,政府环保部门还需加强监督管理,将环境保护列为企业和政府的政绩考察指标,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4总结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正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做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研究和探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社会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危机,有利于矿业开发的长效经济利益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振亚,白瑞,胡晓华.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J].科技与经济, 2012,25:16-20.
篇5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度很快,人们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使得城市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张。城市是人类栖息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产生与发展都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加之过分建设后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在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中,管理部门忽略了对环境方面的保护,给未来的城市发展造成相当大困扰,每每等到问题恶化之后再进行解决,使得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雾霾等空气污染带来巨大损失,噪音更是不绝于耳,因此,在对城市进行建造的同时有必要把对环境方面的防护措施也规划进去,如此也可以降低待环境恶化时再对其实行恢复所花费的精力和成本,做到在根源保护好我们的城市环境。
一、现如今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地区,很难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通常具有投入大量资金、较高的技术水平、成效较慢等特点。也就是即便环境保护项目再好,也通常由于资金问题而搁置。GDP传统指标加重了损耗资源与破坏环境。国民经济现行核算系统仅看重经济产值及其增加速度,忽略了资源的基础条件。这样就致使人们对产值的过分追求,不考虑损耗资源及恶化环境的因素。
2、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中的人均用水量每年都会增加,高密度的人口以及大量的工厂,不仅加重城市用水的负担,还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而这些污废水并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流入了江河湖泊之中,导致了水体系统失去原有的平衡,大大超出了水环境的正常标准。目前我国的污染趋势每年都是有增无减,水环境保护必须要紧张起来。根据调查记载,我国多达1500条的河流中,有二分之一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江河湖库的水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工业发展较好的地方,河流污染程度格外严重,仅有部分的河流和水库水体符合标准。全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的流域污染较重,城市水质近80%不合格。水污染给人民生活、工业发展、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很大,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也深刻的证明了当前水污染的整体趋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性。
3、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工业企业迅猛发展,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多,各种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城市发展了,经济加速了,但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相应的管理没有跟上,导致城市环境被破坏,工业废气、工艺粉尘排放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多;住宅区锅炉烟尘的排放量不断加大……。大量的碳化物、硫化物、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一定空气污染,当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便形成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不仅给植被、树木造成毁灭性伤害,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亦会造成一定影响,各种疾病患者随之增多。其中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南方的空气质量也已经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
4、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环境规划滞后或规划落实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中时有出现。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二、加强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做好环境保护准备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DP等;(3)做好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如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依托科技改进技术,促进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要充分结合现代化先进技术的运用,在创新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上做好文章,将一些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形成规范化的环境保护模式,推动新技术以及环保新产品的运用。在整个技术控制过程中,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将地方与部门形成分割的状态,并全面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在加强环境污染的控制上,更好的形成整个控制的整体模式,促进城市规划中环保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3、有效处理固体废物,形成资源循环利用
对此要根据环境的控制目标,对各类固体废物建立统一的处理指标体系,并促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从而降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除此之外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和填埋两种方式,一方面要在城市的周边推进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建设,减少固体废物的随意堆放;另一方面通过焚烧来获得相应的能量来实现能量的转化,比如通过固体废物的焚烧产生电能,从而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的利用率。
4、运用城市园林景观与绿化,形成绿色健康的城市品位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绿色健康的城市品位。在整个城市规划中,要形成绿色生态链条的构建;在整个规划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内容,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建设规划中形成绿色健康的形态。因此,在整个保护过程中,要形成城市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被运用到城市建设之中,并融入水景创意的方式,将一些常见的植被,形成高低都有的植被分布,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凸显出城市景观的整体模式,创新景观设计,形成增加湿度,提升空气质量的效果,并将城市绿地中的林地、草地等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活力源泉,做到美化环境的综合效果。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人民意愿,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比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积极创建宜居的人居环境,注重发展的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城市环境是目前非常有必要执行的一项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将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放到环保的程序中来,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要针对城市的发展,在水资源管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绿色生态产业链、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形成综合的控制措施,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1.环保意识的定义
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培养中学校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
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终生教育和全程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人类关注的问题。教育影响着一代人思想,所以我们责无旁贷。近年来中国工业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遭受着污染的严重危害。有人说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这话虽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许多导致空气、水体被污染而对人体形成危害的污染物的形成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化学学科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已成国家的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向中学生渗透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事情。
二、环境及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环境污染的分类和危害
1.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进而有害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一般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按污染源的性质可以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源的形态则可以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物污染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1)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对人类的危害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并危害人体健康、生物生存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大自然曾经山清水秀、美丽如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厂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废气的任意排放,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空气变得污浊最近引起人们恐慌的事件是雾霾现象,冬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在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不仅对人类引起各种疾病、还影响人的心情甚至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等。这些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水体污染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某些物质进入水体而使水体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且超过其自净能力范围的现象,并对人类及生物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它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农业上的农药不合理使用而引起水体污染,水污染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污染。因为人在生活中摄入的水很多,人体中的污染物经过代谢富集起来,从而造成各种严重的危害并导致疾病。如1953年的水俣病事件,主要是含甲基汞的毒水排入水中,甲基汞被鱼吃后,人又吃了甲基汞的毒鱼,由于食物链的富集,而使人类摄入过量的甲基汞,从而使患者大脑受损,导致患者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目瞎,非常痛苦。造成180多人死亡,水体污染对对鱼类也造成很大的危害,造成大量的鱼类死亡。
(3)土壤污染的定义及对人类的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如铅、镉等重金属引起严重的土染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残留、化肥滥施以及使用工业污染过的水体灌溉造成的。1992年全国有不少地区已经发展到生产“镉米”的程度,每年生产的“镉米”多达数亿公斤。仅沈阳被污染的灌溉区已达2500公顷土地受到严重的镉污染。粮食产量遭到严重的损失。一旦人们吃了含镉浓度达到0.4~1.0mg/kg就会引起疼痛病,而我们所说的水俣病和癌症都与土壤污染有着一定的联系。当土壤污染严重时会造成土地板结。 可见,环境污染给我们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头号“杀手”二氧化硫,其产生途径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工厂排放的废气。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会形成酸雨,酸雨的危害性很大,当酸雨进入河流会污染水源,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进入土壤会使土壤酸化,植物枯死,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能腐蚀建筑物酸雨更会危害人体健康。要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源头入手,化学科学家正在研制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化石燃料的脱硫方法、廉价回收二氧化硫的技术、尾气处理技术等,为减少以至消除大气污染而做出贡献。再如水资源,地球虽有“水球”之称,但可供给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而水体的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应用化学原理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如研究反应条件实现产品无污染生产、研制无污染的化肥农药、研制无磷洗涤剂、研制高效低耗污水处理技术等。通过这类实例的学习,都能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强化环境教育
(1)收集有毒气体时,要进行尾气处理,强化环保教育
中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巩固和深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在有限的实验中融入更多环保方面的东西。众所周知,在化学实验中,会使用或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如果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就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化学实验,特别是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会污染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通过三角形的导管,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入相应进行尾气处理。(如图6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2MnO2+8HCl(浓)3Cl2↑+2MnCl+4H2O
尾气处理反应原理:(Cl2与NaOH 溶液的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2)对实验后的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来加强环保教育
教师可以把环境污染物作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生成硫酸、硝酸的过程,化学老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进行环境教育。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1)参观水泥厂、化工厂等课外活动时、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活动,并通过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从而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
(2)通过办展览和出黑板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根据我国环境的现状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宣传意义的寄语。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请爱护我们的环境。还有如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寄语的渲染来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如2002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语:生命如歌,让绿色渲染这美丽的旋律。
(3)聘请环保专家来校作讲座的形式、加强环保教育
通过聘请环保专家讲座的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对其的治理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让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环境污染的事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还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并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图9所示风能),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通过课外活动,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并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以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活动等。
4.透视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化学生活也是成功教学的一个标志,经常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如雾霾、苏丹红事件、塑化剂、三聚氰胺、低碳生活和绿色生活等。以上都是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话题,不妨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和关注社会的公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指导学生做到不乱扔脏物,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捡塑料袋、督促父母不焚烧秸杆、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活动。同时,也可指导每个人都应从防止家庭污染,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切实感到环保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以减少污染,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5.借助多媒体丰富环保知识
篇7
【关键词】烟气脱硝技术;火电厂项目;应用
烟气脱硝技术种类较多,通常大型火电厂会选择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英文全称: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或者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英文全称: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NCR”),且应用效果良好。中国火电厂常用技术较为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其脱硝效率高,且不会造成空气环境的二次污染而被火电厂所应用。
一、SCR烟气脱硝技术
(一)技术原理
SCR烟气脱硝技术原理为SCR的催化还原技术。火电厂排烟气中所含有的氮氧化合物可以与NH3发生化学反应,但是需要在300℃~400℃的高温条件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所产生的物质为水和惰性气体氮气。两种产物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处理方式而起到阻止氮氧化合物与外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有毒气体。氮氧化合物在有氧条件对产生如下反应:4NH3+4NO+O24N2+6H2O;2NH3+NO+NO22N2+3H2O;4NH3+2NH2+O23N2+6H2O;4NH3+3O22N2+3H2O;2NH3N2+3H2。
在氮氧化合物在有氧环境中出现化学反应的时候,催化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该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根据火电厂排放烟气中所含有的有毒气体成分选择催化剂,将促成成分确定下来。使用催化剂的过程中,根据对烟气成分的分析选用恰当的催化剂,通常催化剂的使用形式为三种,板式催化剂、蜂窝式催化剂和波纹板催化剂。蜂窝式催化剂适用于火电厂排放的烟气中有毒气体浓度过高的催化还原使用,其可以发挥氮氧化合物和氧气接触面扩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脱硝技术效率。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催化剂的用量以及使用形式,以获得最优的催化效果。
(二)SCR烟气脱硝技术应用中的催化剂还原工艺
SCR烟气脱硝技术应用中,催化剂很容易呈现出老化迹象,由于其活性具有时间限制,所以催化剂的老化会使其催化作用下降。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时间,以对催化剂及时更换。催化剂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减缓催化速度,为了避免催化剂一次性更换量过大,要避免使用单层催化剂。
二、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
(一)SCR脱硝技术的工艺系统
SCR脱硝技术的工艺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SCR反应器、氨气的存储系统和氨气注入系统。其中SCR反应器配置由辅助系统,氨气的存储系统在发挥存储功能的同时,还要对氨气进行技术处理。
氨气通常是液态存在,进入到蒸发器之中汽化为氨气,经过空气的稀释后,注入到反应器中。以对烟气中的脱硝反应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为了促进烟气的疏导,反应器中的烟气输送管道应采用固定床平行通道设计,通过将装置的布局以优化,是气态的氨气与氮氧化合物充分融合,随着接触面的扩大,氨气的还原功能得以充分分发挥,从而反应效率有所提升。
(二)SCR脱硝技术的应用
中国的火电厂所采用的SCR脱硝技术引自国外先进的脱硝技术,其中,催化剂引自奥地利,液态氨引自法国,而烟气脱硝设备则引自德国。多种先进脱硝技术的引入,对中国相对滞后的脱硝技术以补充,使得火电厂的脱硝效率快速提高。从脱硝技术的应用程度来看,首先应用与大型的火电厂,并逐渐地将脱硝经验向小型火电厂延伸,使得中国火电厂的整体烟气脱硝水平有所提升。
(三)SCR脱硝装置的应用
火电厂的SCR脱硝装置主体部分由反应器和氮氧化物脱除剂制备两大部分构成。反应器的作用是通过将含NOX的烟气中中注入NH3,使得氮氧化物气体还原。其基本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化学反应对温度的要求,加入催化剂使化学反应被活化。
脱硝系统的运行,可以达到67.2%以上的脱硝效率,且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极少有氨气泄漏出来。从环境保护的考虑,SCR脱硝装置安装有配套设备,可以是脱硝效率超过90%,其技术可靠性可以满足火电厂运行需求。
(四)SCR脱硝装置及火电厂锅炉以及辅助设备的影响
SCR脱硝装置中,脱氮设备与锅炉以及辅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会对空气预热器以及引风机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的作用是促进锅炉的热交换能力,使能量消耗有所降低。当SCR脱硝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时候,反应器内会存在着残余物,包括NH3、SO3与水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氢铵。该物质在230℃的环境中会由气态液化,不仅腐蚀性强,而且很容易粘结在传热元件表面,对于冷段和温段产生强腐蚀作用,且会吸附大量灰尘,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在SCR催化剂的作用下,烟气中的部分SO2会被转化为SO3,不仅增加了冷端腐蚀度,而且导致了空气预热器堵塞。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在热元件的选用上,可以选择高吹灰通透性的波形,以提高清灰效果。
2. 引风机
引风机加装了SCR脱硝装置之后,增加了风机的压头,导致反应器以及弯头部位的阻力达到了1000帕。对空气预热器重新选型,阻力可以达到500帕,此时,引风机的压头就会增加到1500帕。
三、烟气脱硝技术的改进措施
烟气脱硝技术的改进首先是设备的改进。火电厂要促进设备更替,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国提供部分资金,火电厂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使设备更换压力得到缓解。
烟气脱硝技术的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监管职责要落实到位,促进脱硝系统与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结合,实施火电厂脱硝的正规化管理。
关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硝技术,除了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之外,还要根据中国火电厂的运行特点建立研究课题,创建研发机构一创新技术。基于烟气脱硝技术较高的研究难度,以及其应用领域中所创造的价值,研发机构建立之初需要政府给予部分扶持,使脱硝电价系统快速地建立起来,并强化宣传力度,以对火电厂脱硝系统的应用以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火电厂的运行效率有所提升,所释放出来的氮氧化合物逐渐剧增,严重危害了大气环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火电厂引进了烟气脱硝技术,以对火电厂运行中所释放的氮氧化合物以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晓峰,郭道清,苏祥.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现状探讨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4).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近些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猛,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正逐渐形成,不仅仅大大促进了了我国城乡,区域间的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繁荣,总体而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在很多地区广为流传。高速公路的覆盖,虽然很大程度的加强了公路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但一定程度而言,由于受到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也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威胁了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平衡。随着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 高速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初期,由于大量边坡的开挖和填方会形成面积巨大的边坡,同时对区域环境内的原有动植物群落造成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灾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安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而且危及周边地区环境及公共设施的安全。
2.高速公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施工的周期也越来越长,高速公路修建完毕,投入使用之后,可以使高速公路沿线的很多原来无法变现的农牧产品可以很快的得到运输,变卖。沿线个矿产资源,林业等各种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更为便利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区域间的商品,信息,劳动力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得到了更为优化的交换配置,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促进沿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使得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地使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单一的农田或者林地变成了商业开发用地,使得土地不再仅仅是发展农业,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为有价值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带来这些变化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农田永久的失去了农业生产的能力,而且,高速公路沿线容易产生一些“黄泥水”,很大程度的使得高速公路沿线的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必然会使得沿线的居民发生拆迁,一定程度的改变了沿线原有的居民需求,带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3. 高速公路对水文地质引起的破坏
高速公路在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填方和挖方对沿线的地质地貌产生影响。当一些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施工时候,会进行仰面破的动土开挖,一定程度的破坏了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多种地质自然灾害,由于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会进行比较多的动土开挖,如此,必须对地表的植被进行砍伐或者是毁坏,让高速公路眼线的土体,土壤更容易失去水分,变得更为松软干枯,发生风化严重,沙漠化,盐碱化等比较严重,当遇到雨水季节,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比如河流渠道上升,湖泊淤积,从而造成一些洪峰涝灾。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重型施工机械设备,对沿线的土壤进行高强度的碾压,让土壤的结构和致密性,透水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透水透气性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4. 造成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多会通过一些山区地形,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般都比较脆弱,在高速公路动土开挖时候,或者填方,挖方,挖隧道,土渣丢弃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工程沿线的水源产生很大的破坏,从而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三.加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1.科学设计高速公路的走向
高速公路为了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会通过一些城镇地带,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设计时候,可以从全局发展的需求考虑,尽量减少对耕地,农田的占用,通过科学测量,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高速公路穿过方向。减少多沿线土地资源的破坏。
2.对比选择最佳的路基设计方案
在高速公路进行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设计出最优的路基设计方法,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对农田耕地等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3.要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工程绿化
对高速公路周边的绿化工程关系到整个高速公路中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果。要在综合考虑到高速公路施工地段气候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比如草皮,乔木,灌木等。针对具体的工程特点和自然风貌,采取有效的绿化措施,。如此,既可以防止高速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净化沿线的空气,同时,也可以使得沿线的景色得到美化。加强对沿线的绿化,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可以减少对公路的养护费用,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
4.要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的水土保护
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要结合高速公路穿越地区的地质地貌特点,采取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等多种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保护。在进行工程措施保护水土流失过程中,可以采用排水,导流等方式,比如可以在线路交叉处的灌溉渠道设置桥涵等,保证灌溉畅通。对一些高填深挖的高速公路地段,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用挡墙,护墙,浆砌片石等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护。
四.结语
高速公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过社会的和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改变,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规范也更为严格。因此,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的保护,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对高速公路的线路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从公路全局出发,兼顾局部细节,严格控制高速公路施工环节,加强工程验收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规范贯彻落实到整个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如此,可以有效的实现高速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小余 陈放全 基于环境保护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2]张莹 余卫民 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07年6期
[3]李金玉 试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期刊论文] 《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2007年3期
[4]王莹 李纶 杨大禹 杨碧聪 保龙高速公路声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噪声与振动控制》 ISTIC PKU -2008年4期
[5]韩立波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学位论文] 2003 -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
篇9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
5.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7.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你还知道什么?)
8.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9.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规定?
10.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或用投影仪打出)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闻声
贝数(dB)
感觉
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
耳语
10
20
极静
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
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
电锯
110
很吵闹
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
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题】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不同作业环境下人群的健康调查,及查阅资料,写出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报告.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课题】社区(或学校)噪声污染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社会调查;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调查报告;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篇10
论文摘要:城市化的发展使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论述。
1 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1 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份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式严峻。
1.2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环境恶化状况也相当严重,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在21世纪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
1.2.1 水污染严重
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这些污水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
1.2.2 水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城市增长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重点缺水城市108座,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105吨,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1.3 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余公顷,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影响城市景观,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1.4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长期处在高噪音中的人,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1.5 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
1.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首先,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有着落,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时断时开,运行不稳定,处理率极低。
1.7 大量耕地被占用
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50年代以来,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1981年~1985年,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
1.8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空气流动缓慢,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热量散发缓慢,造成热岛效应。
2 解决对策
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2.1 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2 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2.3 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2.4 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实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市政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运行能力;适度发展立体交通,实现街巷路面硬化。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building),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5 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2.6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2.7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2.8 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2.9 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
3 建议
3.1 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形成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主渠道,从而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