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03:2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

篇1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校长多次召开校委会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他还经常在学校例会上大力宣讲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器。领导的讲话,使老师们内心受到触动,思想上更加重视。我们教科室精心组织安排,使得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主动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风。

二、机制保障,带动学习

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我们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XX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XX能级考评表》,《XX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国家级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培训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今年开学领导检查了笔记,学校统计了成绩,我校每位教师都合格,特别是严小春、张金梅两位老师作业得了100分的满分,被树为我校的典型。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举行专题讲座,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培训,先后讲了三期,老师们反响很大,许多年轻教师称收获大,受益匪浅。

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局实施校园联网计划,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如果不会计算机,这一切只会成为空谈。十一月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我校实际,年龄老化,不会或不熟练成为主流,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在严校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时定地点,聘请李主任负责培训。李主任精心备课,分若干个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上网查找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网上教研,创建个人博客等。经过近一月的学习,老师们进步挺大的。

4、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语、数教研组除继续抓好听、评课外,还积极按上级要求每月搞两次网上教研,有中心议题,有参训教师回贴,有组长小结。尤其是10月份教学展示月,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扎实上课,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实效。

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书记、伍老师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平时不怎么摸计算机,顶多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浏览一下新闻而已,但这次培训后,他们学会了打字,简单编辑,还会熟练运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等,进步可真大;李老师、舒老师对计算机也不很熟练,但她们学习刻苦认真,每天加强练习运用,现在不仅能打字排版,而且还会创建个人博客,写日志推送发表等;陈老师、杨老师本来电脑技术就不错,经过此次培训,他们的技术简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制作PPT课件,又快又有质量,甚至能做动漫,真让人羡慕。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

篇2

                 ——石门镇小学教科室2003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学校教育科研实现新跨越的一年,是一个“规范与深化”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在市教科所、石门镇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确立教育科研新理念,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全镇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常规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抓培训学习,抓课题研究,抓课堂教学实践,抓科研成果总结,使得学校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计划》,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0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03——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 , 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篇3

我对这种认识产生异议,还缘于对《遥远的掌声》一文的解读。

以《正义论》一书奠定了在学术界不可撼动地位的当代社会学大师罗尔斯教授在哈佛的讲堂上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下判断。当他走下讲坛,全部学生鼓掌致谢。罗尔斯快步走出讲堂后许久,掌声依旧不衰。中国留学生吴咏慧的双手拍得又红又痛,便问旁边的英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作者称这“遥远的掌声” 就是哈佛精神,而哈佛的学生称母校是“心灵的故乡”。

学校精神应该从学校成员的行为上进行提炼和概括。它必须考虑:一定有一群人是我们所尊崇的,一定有一群人是我们所骄傲的,一定有一些故事是我们可以回味的,一定有一些什么是别人所没有的。而这些独特的不可替代性的内容正是人文精神的充溢。人文精神才是学校精神的核心。

有位老校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2年末,学校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准备到上海应聘。这位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之高可以说在我们整个常武地区都是少见的。老校长知道后,二话没说亲自开车送那位老师去上海。到上海后,他以“老上海”的身份为这位老师做参谋,直到他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不久,那位老师却又回到了学校。很多人都不明白老校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教师出去之后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会十分真诚地、尽力地支持。”这是常挂在老校长嘴边的话,注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支持,一切从个体出发,学校只是人才发展的“试金石”,这正是他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理解,折射出人文精神培育的光芒。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在布置工作的行政会议上,一校长请教科室主任写学校工作总结,教导主任制订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另一位中层干部执笔学期德育工作总结……任务分配出乎众人意料,三位接受任务的年轻人更是有些纳闷,这不是越位了吗?校长说话了:“你们要作越位的思考,要站在学校整体的角度来考]……”

期望,应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要义之二。

学校人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当教师在困难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帮助,当教师出现失误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宽容。宽容教师有时比关心教师的生活更重要。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的生存空间直接影响着教师发展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人无完人,谁能无过?但“有容乃大”,对管理者是如此,对被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这才是真正基于人本的思想。

宽容,应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要义之三。

所以,承建生命的家园,我们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人文关怀。 有一天,当一所学校被人们视作心灵的故乡,规则、自由孕育其中,那儿一定有些什么人是我们所尊崇的,一定有些什么人是我们所骄傲的,一定有些故事是我们可以回味的,一定有些东西是别人所没有的……你能说这样的学校在思想上还是贫瘠的吗?你能说这样的学校还不具备一种精神吗?

篇4

本学期的校本培训首先是主题的确定,这与以往不同。当时结合教科室的工作思路,我把校本培训的主题定为“有效教学”。当前学校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校长干得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家长陪着累。一方面,我认为累是正常的,因为你想卓越,你想和别人不同,那你必须有和别人不同的思路,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的精力,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时李希贵在高密四中时,就提出了“苦累文化”——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确实,“苦累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生源”。(罗曼·罗兰著)但是,当我们直面自己教学之累时,我们有没有发现多少之累是无效之累?

(2)学校的学习方式往往囿于定势的、惯性的方式,跳不出教育的圈子,学习太功利化和狭窄化。譬如我们不看教育类书籍,只看专业类的;不看专业类的论著,只看直面中考教辅类的。而这些教辅类的书对我们有多少营养在?它们对我们教育艺术的提升、专业的修炼有多少帮助?我们能否有更宽泛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我们学会医生的思维方式,认真对待复杂病情;学会农民的思维方式,决不埋怨庄稼长不好,而要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学会厨师的思维方式,当饭菜不合客人口味时,懂得改进烹调技术和反思;学会雕刻家的思维方式,善于针对每件雕刻素材的特点,化“腐朽为神奇”…

(3)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那教学上我们也不会出现“七年之痒”呢?我想,有!我想当你从教多年之后,曾经也意气奋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烟消云散了。因为自己的惰性,因为生活的繁琐,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学习。只是忙碌地匆匆过去一天又一天,满足于原有的成绩,安于现状,等回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都是平淡无奇,碌碌无为,教学水平都没有任何提高,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渐渐的,工作多了一份清闲,却也多了一份空虚,多了份疲惫,也就是所谓的心累。教师会自我“设限”感觉到无法突破自己,日益显出“沧桑”感…若在这种心态下,领导若想把所谓的把培训作为福利的一种,恐怕仅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老师不但不领这个情,反而会认为因占用他们的空闲时间感觉多了一份累赘。

(4)当前学习有一种“近亲繁殖”之感。当前的培训主要以校内教研为主,这是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难跳出这种近距离的亲情式的培训,视野难以开阔。正如庄子所说的: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时间、空间、教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但不管如何,我始终认为“不学习,如同房子没有窗户”,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学习的内涵在于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学习的价值在于心智模式的完善,升华为人格的完善,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学校的学习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为此,教务处本学期校本培训改变了一些策略,尽可能少占老师的课余时间,少摊派老师行政性事务的前提下,让老师们跨过一定的时空限制,听听大师之言,开拓视野。主要工作如下:

(一)外出学习,开拓视野

本学期我校老师外出学习累计有:

(1)10月底的浙派名师活动,我校计有67人次去杭州学习;

(2)11月份语文组计8人次外出绍兴,参加长三角语文教研活动;

(3)12月份数学组计6人次外出温州,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教研活动;

(4)另外各类临海市教研活动,台州市教研活动等,我校老师均是远远超额参加;

应该讲,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一学期有如此多的外出教研,与学校在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浙派名师活动,上一年我们连通知都接不到,当时是听黄岩实验中学老师说的,我们当时数学组10人去听课,可能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年直接收到了各科活动的安排表,并且给我校听课费8折优惠!这使教研组长们喜出望外,使教务处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每年教研计划中都有一个外出听课,到哪里去是个大难题!台州市范围内刺激不大,现在我校老师们认为跑出台州才叫外出!这个活动的平台很好,解了教研组长的一个心病,另外学校拿出每人900元的经费,不可谓大手笔!再如语文组跑到绍兴,亲耳听到了黄玉峰的课,听到了孙绍正的点评,听到了曹文轩的报告,受益非浅;比如数学组跑到温州,听到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的吴锋刃的课,感触良多…

(二)外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大师零距离对话,提升老师品味

本学期我校外请专家有:

(1)七月份,请唐云增教授、方海东老师来我校上班会课及讲学;

(2)十月份,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教授来我校讲学;

(3)十月份,请温州九中邵晓洁、金佩佩来我校讲学;

(4)2011年一月份,政教处请到杭州模范班主任郑英老师来我校讲学;

(5)2011年一月份,政教处请到杭州西湖区教研室主任王曜君来我校讲学。

尽管我校在临海市比较有名,但毕竟和一些老牌学校有历史渊源的差距,我们各种信息、关系更是落后,再加上专家们事多,走不开,另外我们不知道请什么专家,毕竟关系有限,再说我们这个学校毕竟是小庙,大和尚真得很难请。但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请大师、名师来我校,提升学校的人气指数。

(三)建立书香校园,跨出空间维度,在时间在一维里与名师对话

读书和做人的关系就跟吃饭和做人一样,一个是养成我的身体,一个是养成我的灵魂,都是年年月月天天不能少的。本学期教务处教科室及政教处给教师培训的书籍有《有效教学论》《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说李白》《说杜甫》《说苏轼》《突围》等,我不知道老师们读了多少,但我想这一赠书至少让老师们有个读书的愿望——我还有这几本书没有读。

(四)给年青教师搭建飞翔的舞台,展示成长的历程

篇5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师考核述职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高中教师考核述职报告一

做为一名生物教师,我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遵规守纪。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在教好文化课的同时,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分析教材,探究教法,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武装自己,结合本学科实际,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课上45分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积极参与教科研,参与市级课题《实现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担任市级课题《中学生物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负责搜集资料,分析数据,论文整理工作。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高中教师考核述职报告二

本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巩固应用、课外辅导等环节工作。

1、备课。首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学期初制订好各阶段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使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条无紊,按进度、按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其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先预习,画出不理解的部分等。

2、上课。

①认真组织教学,目标明确。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于教学全过程,并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以体现课改精神。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②准确地把握每一课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或调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使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

③重视设计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使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在课堂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心情愉快,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④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新课标理论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吸取先进教学经验,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改活动。

总之,本学期来,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数学教学上有很大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学任务重,时间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中教师考核述职报告三

本年度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逝去的一年中,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紧密配合下,我积极配合学校按照总计划和教科室的工作部署,开展各项工作,目前接近尾声,现在将一年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作风扎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二、教学方面

1、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室教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教研室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要求,完成了本学期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2、教学情况:

本人在20x—20x学年第二学期承担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按照学校及学院要求,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基本未出现教学方面的差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

三、教研室工作方面

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担任了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在教研室工作方面,积极配合领导及其它教研室同事的工作,把教研室工作任务完成,联合全体教研室老师共同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及学院安排的日常工作,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

本学期旅游教研室成功申请了《现代礼仪》的省级精品课程,本人主要负责精品课程的课件制作及录像课程的讲授工作,与其它的精品课程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了课程的初步工作。

篇6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2.挖掘新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例如:开展长江水污染调查;长江鱼类资源扫描;宜昌土特产概况调查等。

篇7

十年前,我走进以“人文”著称的传统名校——北京师大二附中。和同来的许多青年一样,初来乍到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不安。那时,我心目中的所谓“人文”,是指间接获得语言符号,而不是真切感知的生活内容。十年后,当许多期待变成现实,所有不安也都化为稳步成长,我庆幸当年做出的选择。这所学校给予教师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充实和快乐,更是被尊重的幸福,被爱护的感激和被持续唤起的奋发昂扬的生命状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曾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人文。

第一次深切感知“人文”的内涵,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时的一个插曲。一天,我坐在小花园里备课,一时兴起,点起了一支烟悠闲地吸起来。不巧,老校长林福智迎面走来,看了我一眼,也没说话,就径直走进教学楼。我忐忑了:二附中是无烟校,怎么可以在花园里旁若无人地吸烟呢?何况林校长虽然时常微笑,却是个严肃、认真的人,据说很反感教师吸烟,他现在不说话,是不是考虑在特殊场合严厉批评我呢?我整整担心和焦虑了一上午。午休时,我收到林校长发来的即时消息。出乎意料,不是找我谈话的通知,更不是措辞严厉的责备,里面甚至没有一个汉字,只是一组图片和一张笑脸。图片是他闲暇时拍摄的校园景色,郁郁葱葱的林荫甬道,一朵朵盛开的玉兰,恬静的小桥流水,还有秋天里金黄的银杏树叶……一组图片,一张笑脸,胜过千言万语,让我刹那间读懂了老校长的良苦用心,他在告诉我美丽的校园该用怎样的行为去爱护,更重要的是,他在告诉我这个道理的时候,想方设法保护了我脆弱的自尊。

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教育故事,是关于陶行知的。陶先生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见有男生用泥块砸班上同学。陶行知制止了他,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男生在校长室等着挨训。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讶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放在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这说明你尊重我。”男生更惊讶了。陶行知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勇气!”男生感动极了,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你能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发完了,谈话也该结束了。”

引述陶先生的故事,并非为了把林校长比作教育家,将自己比作知错就改的小男孩,甚至也不是为了从中收获教育启迪。我思考的问题是,当社会和学校不厌其烦地要求教师向陶行知等教育家学习,用平等、尊重和爱护来对待自己学生时,是否考虑过教师也需要同样的平等、尊重和爱护?我无法想象,在上指下派、颐指气使、批评管束的学校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教师,如何去获得平等待人的理念,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拥有爱的能力?

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家;学校的领导干部像教育家一样尊重和爱护自己的教师,教师才能像教育家一样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这一点说来容易,做到又何其艰难!因为这种尊重和爱护要内发于心,才能外显于行。既不是偶然,更不是做秀,而是扎扎实实植根于现实的每个细节,广泛存在于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十年前那个秋天的中午,我坐在电脑前,看着林校长发来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惭愧,感动,并且幸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这件事藏在心里,但接踵而来的感动让我总想起这段美好的回忆。我做第一节公开课时,教学师父徐美菊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帮我磨课到夜里十点多。当我第一次被派往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教科室主任朱锡民老师为让我不至于迷路,用铅笔在会议文件的背后一丝不苟地画了一幅从二附中门口到八十中学的骑车路线图。我第一次做全校教学工作总结时,幻灯片出了问题,影响了发挥。会后不到五分钟,不爱发短信的曹校长就发来鼓励的话语。十年里,这样的记忆太多。这不是领导和老教师对哪一个年轻教师的青睐,而是文化使然,风气使然。

有几位与我年龄相仿的老师,因为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离开了二附中。他们走时都很难过,一位语文组老师跟我说:“我真的不想走,二附中是可以工作一辈子的地方。”说着,她哭了起来。我不知道,岁月在她的记忆里留下了怎样的温暖和感动,只是想起坡写给欧阳修的诗:“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在被尊重的幸福与被爱护的感激中,二附人滋润而惬意,甚至于忘记追问是什么令自己如此留恋。这就是“人文”的魅力:相逢曾感动,离别更珍惜,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作为一种文化,“人文”已写进了二附人的生命里。

如今,林校长、徐老师、朱老师都已退休,但二附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传承不息,开枝散叶,蓬勃生长。近年来,曹校长多次明确提出: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地方。这已经成为二附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二附中人文精神走向更深层次的体现。

在东西方文化里,教师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不约而同地被赋予了强烈的道德色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知识黑夜中的灯塔。教师是帮助学生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不乏溢美之词的判断,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教师的角色,也反映出社会对教师的心理预期。在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上,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教师的道德角色曾经被过度放大,似乎教师旗帜鲜明地提出自身的发展需求就有悖师德。近年来,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社会话语权和个人价值不断提升,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需求却依然缺乏关注。

在这样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今天的二附中,把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等量齐观,怎能不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欢欣鼓舞?这意味着“人文”对二附中教师而言,已经超越了尊重、包容的人格层面,超越了关怀、爱护的交往层面,直达饱含成就感与满足感的价值核心。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一名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理想和独立的人格,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又怎能培养出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社会栋梁?

努力成就教师的发展,在二附中不是一句空话。在学校对教师的预判上,二附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在这里,每一位教师都被认为是可造就的、可胜任本职工作的。有了这样的预判,教师的业绩能够得到及时肯定而不会被熟视无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种种问题,从学校到处室、从教研组到年级组,都将给予真诚的帮助,而不是挑剔和指责;学校丰富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而不是考评教师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学校敢于在不同层面下放权力,从教师的教学安排、班级管理,到文科、理科、项目等工作团队的运行和决策,再到干部的选拔聘用,都尊重教师的民主性和自。对教师能力的充分信任,对教师价值的尊重、激励,使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脱颖而出,让有思想、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更容易规避职业倦怠,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