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8:1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

篇1

企业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一 20XX年是公司实行基础管理,打造品牌的一年,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20XX年也是我在公司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部门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工作学习,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本职工作,并且也能够做好领导安排的各项临时工作。2014年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统计报表的编制、上报;公积金的核算汇总缴纳;技术中心的出纳工作。现在针对20XX年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及下一年的计划做如下汇报

一、统计报表工作方面

20XX年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上报统计报表。我们公司的统计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基层数据收集环节还是很薄弱的,主要是由于基层各单位的主管领导对统计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给我们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0XX年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是

1、统计工作要做到按时准确地上报

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状大,公司领导对统计工作也逐渐的重视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报表工作将要更加的精益求精,同时也将激励我们更好的做好统计工作。

20XX年我们的统计报表工作每个月都能够按时准确的上报。从每月的20号开始到次月的16号之间是上报报表的时间,昌吉市统计局、经贸委、自治区统计局等各单位的报表加总起来每个月大概要报20张报表。到了季度或半年、年底就要增加到25张左右。因此,今年我们对基层报表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每个月我们都要求各单位的统计员在18号至19号开始将报表上报表,有时统计员因其他工作而忘记上报,我们都要及时的电话提醒。我们坚持做到不迟报一张表。在准确性方面,我们实行的是三级复核制度。因为我们都是提前一天开始收集资料的,所以我是第一级汇总核对,在汇总完成后我都要与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核对,与上月的数据进行比较,核对与以往的数据是否有大的异常,如果没大的出入,我就将报表交给张岭做二级核对,张岭在核对无误错误后,再交由部长做最后一级的三级核对,因而在准确方面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2、加大力度对各厂的统计报表的审核指导

因为我们的统计工作是根据两厂的报表汇总形成合并报表上报到统计局等相关单位的。我们不直接参与数据的统计收集工作,不直接与各单位的生产部门接口,这就使得报表的准确性受到下级单位统计员工作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每个月与企管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加大复查的力度,力征数据达到准确,不出现少报、多报、错报的现象。在年初我们还准备对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核对每个月的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将联合企管部将对各单位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突击性的检查,看各单位的报表数据是否有不真实的性况。但由于工作上的一些原因,此项工作至今还没有进行,我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进行检查、落实。

3、在统计方面与企管部做到信息共享不做重复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一致

企管是全公司做为生产经营的管理部门,已经是在对全公司的产值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了,而财务部又在做统计后对外上报报表工作,在统计工作上说是在做重复的工作,为了不做重复的工作我们就必须加强与企管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尽可能的减少重复劳动,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每个月上报报表时我们都会到企管部收集数据,这样就做到了:我们有的就与企管部进行核对,我们没有的就做到在企管部收集,减少了重复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住房公积金的核算、汇总缴纳工作方面

住房公积金是员工的一项福利金,在年初的工作安排中要求及时交纳、核对公积金账务。由于历年来我们交纳公积金都是实行的补交制,就是我们把每月要交纳员工的明细都要一个不少的全都打印出来交给公积金中心和银行,银行再一个人一个人的往机子里输,不管人员的状态(封存、正常),由此带来了很多人员少交、漏交的问题。为此我们用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与银行、公积金中心对账,把每一个员工的信息都核对了一遍,实现了三方账目的统一,现在交纳只需要打印变更清册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又把员工的缴纳的基数进行了调整。但是随着公司不断的壮大,子公司、关联企业的日益增多,截止至今年2月份共为8个子公司、5个分公司、7个关联企业以及总公司等23个独立核算单位,两个账户共1600多人(明细附后)都由公司财务部统一代缴,问题也就频繁出现。鉴于统一代缴制度的问题频繁出现,我们建议公司领导将公积金与养老统筹一样下放到各单位自行交纳,这项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同意,现在在公司缴纳的单位还有四个核算单位,核算、汇总起来也简单多了,也能及时、准确的缴纳了,并且账目也都能对得清了。

三、技术中心出纳工作方面

我们公司的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因此,按国家的规定,技术的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的。技术中心的日常业务主要是公司的专利申请、为各项科技活动而出差人员的差费支出,每月的工资发放等工作。每个月的业务量不大,但很零散,且业务的跨月份的比较多处理起来不方便。这就要求我每个月要仔细的计好每一笔资金的流出与流入,尽可能的不要跨月份,防止账实不复的现象出现。

从五月份开始科技管理部的预算也由我来核算。由于年初的预算制定时没事有些问题没能考虑进来:俞总工的预算,技术中心的预算以及有些费用的分摊等问题都没能做明确的规定,导致了现在科技部的一些费用超支且有些费用没有地方列支的现象。这就使得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大大折扣了。为此我建议科技部下一年的预算时尽可能的科技部与技术中心分开,科技部按公司的预算走,技术中心则以项目核算列支,没有项目的就不列预算,不允许列支。

四、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

20XX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20XX年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谈一谈下一年的工作思路

1、在统计报表方面,明年要严格规范报表的格式,上报的时间,上报报表的质量,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对基层的统计员进行考核,以确保报表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要加大统计报表重要性的宣传,主要是对基层领导的宣传,提高认识,使得领导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每年各基层统计员的上报数据无法确定真实性的情况下,建议2015年增加去基层检查工作,核实数据的次数,多采取突击性的,不定期的检查。同时针对各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一的情况,建议明年的增加对各单位的人员培训以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上报数据的质量;

2、在住房公积金上,明年还是要求仔细、认真核算,做到不漏交一个人。且抓紧时间,将以前年度的住房公积金核对清楚,且尽可能的制定出一制度来,严格要求各单位的公积金,以确保员工的利益;

3、技术中心的出纳工作,虽然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也不能放松,要尽可能的保证每一笔汇款准确无误。同时针对今年的预算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在明年的预算工作中,要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尽可能合理科学的设计好科技部、技术中心20xx年的预算,以避免像今年这种漏掉或者没有设置的现象发生。

企业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二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时间飞逝,弹指一挥间20XX年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同事的热情帮助下,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取得成绩

1、参与并组织了全局范围内的风险问题梳理工作。20XX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就是能更好的规避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挑战就是这项工作是一个新课题过去没有接触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边学边做。同时我们感到工作量特别大,需要有耐心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根据总部要求,局、分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内控风险梳理工作的通知》,并于6至7月对所属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风险问题梳理,局共发现了244个风险点,并于8月召开了局、分公司内控风险梳理审查会,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措施。这对我局今后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坚持办好半月一期的《企业经营管理简报》。此项工作是我自20XX年正式接手。简报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外宣传内控的一个窗口。通过办简报既宣传了内控知识,反映最新企业管理动态,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与管理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这个平台谈谈关于企业管理的看法,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3、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审计局南京审计分局内控独立评价组检评工作。此次审计局对华东局的内控环境,业务流程控制点做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对华东局适用的18个业务流程中的16个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有22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改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于2014年6月20号下发了《关于做好审计组内控检查问题整改的通知》。各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及时上报整改结果,我把各家整改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并向审计局提交了《华东石油局2014年审计内控独立检查评价整改报告》。通过此次审计局检查以及我们整改,解决了许多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华东局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4、参与内控制度的梳理工作。制度贯彻落实的好坏决定内控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进一步确保内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狠抓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5月下发了关于填报《局、分公司2014、2014年度制度情况调查表》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反馈,我结合内控风险梳理工作,查明现有制度建设与内控要求的差距,将企业内控制度与企业各专业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内控实施细则的细化提供了依据。

5、参加九项费用开支标准及项目补助办法的检查工作。局、分公司成立了由计财、人劳、审计、企改四个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开支标准执行情况检查组,我主要负责九项费用开支标准部分的检查。通过此次检查,使我对全局各单位的情况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大部分单位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报销方式、财务核算均能按照华东石字[2014]26号文规定执行,总体情况执行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已向有关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6、参与20XX版三基实施细则全面考核验收和调研工作,积极配合三基办进行20XX版三基工作实施细则的编制。为了加强各项专业管理制度与三基管理的配套与衔接,我参与并完成了三基工作框架图,它对各单位在各类基础资料和台帐的归集中起到了规范统一作用,并分类理清了各项制度,各个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迎检负担。

7、参与并组织全局范围内的内控培训工作。根据总部及审计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控培训力度,增强全局人员内控意识。我局于10月份进行了各业务流程骨干培训班,并将此次培训的对象由财务管理人员拓展到各类管理及业务操作人员;对内控培训的内容由单纯的流程解读拓展到案例分析;对内控的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互动交流式,起来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8、参加20XX版分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修订升级工作。根据总部20XX年版《内控手册》,同时参照分公司2014版《内控实施细则》,针对现阶段管理体制及各项业务工作特点,组织力量集中编写。编写组按照明确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规范,明确考评要求的思路,对34个适用业务流程进行了细化,全面更新了2014年版实施细则。

9、参与朱桥盐矿及盐穴油库矿场试验项目的协调工作。20XX年由于新旧股东交替、盐矿改制、两证到期以及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出现,使朱桥盐矿难以生产,项目试验难以进行。但是项目问题事关重大,领导带着我去盐矿多次,与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当地百姓进行协调。这期间困难重重,但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试验项目正常进行。

10、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担任机关乒羽协会委员,代表华东局参加省级机关第二届万人学法知识竞赛。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作经验尚显不足。在今后工作中要做到多学、多看、多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工作、不断与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每件事情都要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不留瑕疵,一次完成。

2、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学习有关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学习新知识,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去总结、去思考、去提高。

3、进一步加强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工作,在完成好领导交待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好领导尚未想到的事情。把事情提前做好、做细,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帮手。

篇2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存在部分地区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次不齐,适应现代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问题五: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今年,省局把税源管理作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全面建立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和有利于服务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机构,合理调整征管职能,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管、查三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三部门应加强业务衔接,既要分工,又要协作;既要制约,又要协调,凝集征、管、查合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搞好征管信息系统前、后台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征管业务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县(区)局管理股应为专门的税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税源的收集、汇总、分析,监督指导基层分局(所)加强税源管理;稽查局、办税服务厅作为税源监控的辅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纳税人的税源采集及税收征管相关情况的反馈工作。基层分局(所)为税源管理的主力军,经常深入到纳税单位进行税源调查分析,监控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税源变化情况,掌

握一些非常规性的税源变化情况,特别要加强对改制企业、有偷税嫌疑的企业、漏征漏管户、新办户、停(歇)业户、注销户、非正常户等纳税人的监控工作,减少税收死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税收管理员,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之中,在征管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征管、税政、法制、发票、计财、信息中心、监查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把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到实处。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区)级局、基层分局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结合起征点提高,农村税源向城镇转移和集中的特点,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证对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以及城区等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并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2、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积极探索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的不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实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制度,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税收管理员开展工作,要在征管业务核心软件基础上拓展功能,研究开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通过工作平台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事项,自动分配任务,自动提示完成状态,变人找事为事找人,方便管理员查询各项涉税信息。围绕管理员工作重点,通过分析、预警、监控、评估、筛选、异常信息处理、台帐、工作总结等功能模块,解决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没管”的问题,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

1、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基层分局(所)要分区域、分经济类型、分行业、分类别、分户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健全房屋、土地、车辆等信息数据库。充分运用税收信息化的手段,加强户籍管理,做到实有户数与系统机内户数一致。加强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非正常户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情况的专项清理工作,减少漏征漏管户。

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分类组织与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征管组织形式。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使其生产经营的实际税负接近申报征收入库的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四是抓好娱乐业、饮食业等高利润行业的挖潜增收。五是抓好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

3、加强源头控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一是要做到源头控制与税收分析相结合。源头控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实现的税款数量,以及各税种收入的潜在分布情况,以便征收过程中心中有数,防止税源流失。税收分析主要是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从中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调整税收工作部署和征管重点。事前源头控制和事后税收分析,两者都很重要,都是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一些单位往往重视一头而忽视了另一头,两者未有机结合起来。有的甚至两者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收税凭经验,既不作税源调查也不作事后分析,收税收到多少算多少,收到哪里算哪里,只要完成任务就行。这种做法难免带来有税未收足或收“过头税”的问题。要实现源头控制和税收分析的最佳结合,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都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认真负责,不坐等纳税申报等资料,把室内静态分析与深入纳税户实施税源跟踪或动态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掌握税源情况,并善于从调查分析中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要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在评估工作中,注重综合评估与分税种评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机结合。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检查与稽查又促进分析与评估,促进完善税收政策、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

4、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大力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税控器具”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消费者监督、税控器具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要抓住发票管理的关键环节,改进和完善发票“验旧售新”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器具,要将税控器具记录的开票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严格按规定征税,真正发挥税控器具控税作用。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税源管理。按照“功能齐全、监控有力”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征管业务软件的涵盖范围,研究开发统一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监控管理,将管理的触角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覆盖整个税源分布点和所有纳税户;进一步拓宽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信息联网;积极推行多元化电子申报、网络申报,建成一个“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规范、信息共享”的税务综合信息库,并使之成为信息处理中心和税源监控中心。同时,以综合征管软件应用为载体向深度发展,积极开发一些辅助程序,提高数据综合利用率,迅速、准确地进行税收经济指标和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满足监控、分析和决策的需要。充分利用征管业务信息省级集中优势,运用数据仓库,对各级税源数据逐级分析与查询,实现对征管工作质量与效率考核评价的程序化和自动化,确保税源管理 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稽查,整顿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一是以日常检查为重点,堵塞征管漏洞。建立完善日常检查管理办法,规范日常检查工作程序,提高日常检查的效能。处理好日常检查与稽查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日常检查作为纳税评估与稽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一种以纳税评估为基础,以日常检查为纽带,以稽查为总闸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整顿税收秩序。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与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税收治理,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三是积极开展涉税违法案件的分析、解剖和宣传曝光工作。对查处的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要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发案规律、作案特点和手段,及时发现税收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打击、防范和堵塞漏洞的措施,并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