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4: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统计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粮食统计工作总结

篇1

为加快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改善粮油仓储条件,我局“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五年来在市局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及农发行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下,紧紧围绕“有粮保粮,无粮保仓”的储粮方针,结合现有仓储设施条件,保障仓储设施完好率、利用率,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十一五”期间,五年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由局领导负总责,集体讨论研究,业务安全股具体落实的仓储设施领导小组,按照《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本县行业仓储设施改造维修,结合现有3000吨粮食仓容,每年年初拟定提请仓储简建费计划,上报市局审批,争取建设资金投入,做到有项目报告、有预算、有施工合同、质量验收报告,从制度上、管理上建立完整设施管理措施,确保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二、加大改造维修资金投入,完善仓储设施

我局粮食购销公司劳动粮库现有仓容3000吨,其中:98年前建平房仓吨,98年及以后建1000吨仓容,近十年以上,近年来受不同因素程度的影响,特别是“5·12”地震严重影响,出现粮仓地坪裂缝、墙体漏气、晒场受压、屋顶脱落、围墙墙体倾斜、排水沟道狭窄等因素损坏。为保证粮油仓储设施完好性和使用率,五年来共争取资金投入维修改造金37万元,进行加固维修、改造,其中:小型维修费1万元,仓储简建费维修改造22万元,“5·12”地震灾后重建维修改造5万元,购置储备粮仓储防化器材9万元。共维修改造仓容3000吨仓内地坪、墙体防护漏气处理、新建扩建200余米排水沟道、改造晒场地坝1200余平方米、围墙150余米修缮,所有仓储简建费,专款专列、专款专用,资金去向清楚,用(来源:文秘站 )途明确,无挪用、挤占、借支使用现象发生及违纪行为。

篇2

    我站XX年的各项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经过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搞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努力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平稳推进,全县没有发生因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而引发的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

    (一)认真贯彻执行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全面落实了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免收杂费等政策规定。今年,我县根据中央的部署,在继续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的基础上,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杂费,全县仅此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1750余万元,再加上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贫困女童课本费和住宿费等430余万元,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计减轻农民负担2180余万元,农民人均减负48.4元(学生人均减负290元/年),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

   (二)切实加强了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管理,防止村组借“一事一议”名义增加农民负担。今年5月,安排各乡镇开展了XX年度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情况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XX年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搞好今后工作提供了依据。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的筹资筹劳工作基本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出现强行筹资筹劳的现象;二是严格坚持了一事一议原则,没有把筹资筹劳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三是普遍推行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筹资筹劳项目和筹资筹劳标准等由群众会议讨论决定,公开资金的收取和使用情况,做到了资金专款专用。

   (三)认真搞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农民负担现状。为了准确掌握农民负担动态变化情况,根据重庆市农办的安排,从XX年开始,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民负担监测县。我们在下路镇、龙沙镇选定农民负担监测村6个、监测农户30户。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测培训,按时完成了半年和全年调查上报。

   (四)落实有关制度,确保减负工作收到实效。XX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乱收费、对农业生产性费用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中的乱收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收费等专项治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我县农村全面推行;各涉农价格和收费单位普遍设立了公示牌(栏),乡镇建立了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督站;各地除订阅党报党刊外,无强行订阅报刊的现象,切实减轻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负担。

   (五)组织开展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督促扶持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今年,配合县财政局搞好种粮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全县兑付补助资金345万元。8月,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对我县XX年免征农业税以来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自查,督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认真调解处理土地承包纠纷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减免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好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利用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政策水平,增强学法、守法自觉性。

    (二)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文书格式的通知》(渝府农〔XX〕26 号),对《重庆市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三)指导各乡镇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今年共协助南宾、三河、西沱、沙子、中益等乡镇调查处理农户土地承包纠纷6件(次),指导各乡镇调解处理土地承包纠纷130多起,做到了承包纠纷出现一件就调解处理一件。全年共提供政策咨询服务150多人次,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

    三、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县级有关部门全力指导,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成效显著。据统计,到今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1个(包括烤烟生产合作社231个),其中XX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个,全县累计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7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村基层专业经济协会12个。XX年登记注册29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1.33万户,带动农户4.5万户,分别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3%、34.9%,全面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与本篇 县农业局经管站2010年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返回 栏目列表】

   (一)起草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今年,代县委县政府起草制定了《关于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石柱委发〔XX〕16号)和《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指导任务和考核办法》(石柱府办发〔XX〕84号)等指导性文件,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

    (二)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建设工作。为搞好XX年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评选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XX年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石农发〔XX〕101号)。在各乡镇推荐的基础上,组织对推荐申报的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评审,共初步评选出大歇乡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等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XX年县级示范建设的拟建单位,待县政府审定后即可开展示范建设工作。目前由于补助资金尚未落实,县级示范建设工作未能全面完成。另外,通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县已申报农业部XX年年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市农业局批准我县XX年市级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市供销总社批准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各级示范(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三)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验收评价工作。为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验收评价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验收评价工作的通知》(石农发〔XX〕117号)。今年共收到验收评价申请21个。依照评价办法,组织对符合验收评价基本条件的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验收。通过听汇报、查资料、民意抽查等办法进行量化评价,达到合格等次的有大歇乡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待县政府审定后即可兑现补助资金。

    (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知识培训。利用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理论骨干培训班”和农业局举办的“农业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知识与实务”培训,共培训人员140多人次。

(五)深入实际,加大了指导工作力度。深入龙沙、大歇、枫木等乡镇检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帮助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大歇乡双坝村制订XX年~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一)利用各种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政策宣传,加强了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指导,指导乡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

    (二)根据农业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各乡镇开展了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通过摸底清查,基本掌握了我县村级债权债务现状,按时完成了全县村级债权债务的摸底清查和分村录入上报工作。

    五、认真开展农业和农经统计,按时完成农产品成本核算和市场价格调查报送工作

农业、农经统计和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业价格调查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为各级党政机关研究制定有关农村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经统计和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业价格调查工作,坚持按照调查统计规程要求,开展调查统计培训,加强调查统计工作的指导,保证调查统计质量,按时完成各项调查统计任务。

    (一)制定印发了《关于布置XX年农业和农经统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县今年的农业和农经统计工作任务,提出了做好当年统计工作,确保统计质量的具体要求。

    (二)按时完成了今年大小春农作物实产等农业统计定报的调查统计上报。全年共完成调查统计上报各种农业统计定报7期。据农经年报统计,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1.02万亩,比上年增长3.7%,产量24.98万吨,比上年减少8.0%。

   (三)按时完成了全年四个季度农户家庭经营收支预测上报和大小春4种农作物

与本篇 县农业局经管站2010年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0年度县农业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乡镇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0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篇3

2018年12月

这几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严格按照村委会副主任职责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服从组织各项安排,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村中日常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任职以来,我和村组干部们共同做好“一事一议”和财务统计工作,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落实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并且做好各类报表、各种数据的整理归档,帮助群众各种业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支持村党支部、联防队、人民调解开展各项工作。

二、稳定粮食、核桃产业,大力发展本村核桃、油茶产业。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在稳定粮食生产和茶叶产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竹子、烤烟产业。本村今年计划种植油茶、核桃、等各200亩。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活难题。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的问题,在县级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助村“两委”维修入村道路2条,全长8公里;为群众维修硬板路2条,总面积8000平方米。

篇4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和细化考核评比办法

继全省分、支行长会议之后,市分行召开了*年工作会议,把风险管理摆在了全行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凸现机关处室的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宗旨,灵活务实地开展计划信贷管理工作。并且对照省行资金计划处的考核办法,对资金计划工作百分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处室到基层行都相应建立了计划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百分考核办法中,把资金计划工作细分为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现金及利率管理、统计管理、等级行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七大块,做到了岗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半年来的工作表明,年初制定的工作意见和考核评比办法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对做好全市资金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信贷资金回笼后及时归还系统内借款,贷款回笼和借款下降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每月信贷资金运用率均保持在99.5%以上,信贷资金保持较高的营运水平。

1、坚持资金头寸限额管理。今年以来我行计划部门进一步提高经营核算意识,严格对资金头寸的管理,在省行核定的资金头寸限额内按季核定基层行的资金头寸限额,并要求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限额内尽量压缩头寸占用,对不合理占用及时调整,保证了各行科学合理占用头寸资金,做到不闲置、不浪费。

2、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在资金调度环节上,市县明确专人负责资金调拨管理工作。在请调资金时,做到资金调拨与信贷计划的衔接,增强了资金与计划双重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了资金供应脱节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电子联行资金请调系统运行正常,我行继续坚持“小额度、勤调度”的资金调度原则,尤其是总行调整了资金请调时间以后,更加方便了基层行的资金使用,减少了资金请调时间,减少了资金头寸占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请调资金87笔23350万元。同时我行严格按上级行的要求,规范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调拨通知书》、《资金请调单》、《资金申请审批情况表》等,建立了《系统内资金往来台帐》,按月通过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对账,全年账务无差错,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统计资料质量

(一)我行各级统计人员克服统计工作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增、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节假日不顺延等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上报了省分行与人民银行的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加强对现金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我行建立了现金投放、回笼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辖内支行、部现金收支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当期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予以重点分析。

(三)我行在统计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统计法以及人民银行和农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数据完全来源于各支行(部)会计部门的各项报表,坚持报真情、报真数,不擅自公开发表统计资料和泄露统计机密,在按时完成好省分行规定的各项统计资料的同时,认真地做好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四、加强财补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拨付工作

今年以来我行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与财政、粮食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财政、粮食主管部门汇报粮食销售、保管情况,补贴资金能否及时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我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自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已逐步减少,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给粮食企业经营和我行收息率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到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新形势下,我行年初对所辖支行、部的财政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各级粮棉油储备数量、库存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对各项补贴的项目、金额、来源、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已掌握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认真实施规范化操作,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监督拨补等管理工作,按时正确上报各类财政补贴报表及有关情况分析;认真及时登记各类财政补贴台帐,确保台帐间数据准确、衔接。

(二)积极加强宣传,密切与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支行、部落实配备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兼职人员,积极主动督促同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弄清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反馈财政部门,督促下拨资金,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称造成补贴资金滞留的情况,并与会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柜面监督,共同做好了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和拨付手续的管理。

(三)经过我行与当地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及监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至6月末,全市应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6243万元,实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4857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77.8%。

五、监测和分析等级行管理指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年度等级行考核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很大的调整,首先市行要求各支行认真领会等级行管理文件,掌握新的指标精神,并对考核指标提出反馈意见,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指导全年工

作。其次根据各行按月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市行对各行的失分项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通过对经营指标的监测反映,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为领导的预测决策提供了保障,有效提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大调查研究深度,做好业务经营分析,发挥业务综合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计划业务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我行十分注重提高业务经营分析水平,增强业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对所辖支行、部和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运用、粮油物资运动、信贷资金活动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及存贷款异常变化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全行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态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活动分析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紧抓住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重点和疑点,揭示规律,找出特点,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增强了全行业务经营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七、加强现金和利率检查,确保政策正确执行

(一)今年以来,我行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办法,继续抓好现金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现金计划管理,现金计划一经下达,认真组织执行,同时要做好与当地人行现金投放计划的衔接工作。二是做好大额现金支付的内部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大额现金支付三级审批制度。三是加强粮棉购销企业现金帐户管理,严格控制粮棉购销企业帐户现金的支取,合理核定企业淡旺季库存现金限额,切实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减少现金使用。各支行(部)在信贷监管中强化了现金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现金专项检查。市分行也在利率检查的同时对各支行(部)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现金收支基本能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二)我行利用多种形式向购销企业宣传利率政策,明确公布人行规定的企业存款利率、正常贷款利率,按合同利率计息、按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以及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加罚息等政策,指导企业计算好利息收支帐;银行内部严格执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及收息政策,切实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利率的调控、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严格执行利率政策的同时,我行要求各支行(部)每季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书面上报市分行。市分行也对各支行(部)全部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利率执行情况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八、认真做好夏季信贷资金需求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保证粮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我行主动和粮食、农业等部门联系,搜集相关农业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料,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粮棉油种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粮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等。并深入企业,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量,为计划预测服务。通过对今年夏季粮油购销形势的分析,预计前期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时间会拉长,可能会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随着粮食收购准入条件放开,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收购量势必降低。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全市将收购小麦约6200万公斤、收购油菜籽1945万公斤。

回顾*年上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省分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新形势下,全市计划在岗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充实,业务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所辖各支行、部每月(季)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大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力度。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二四年下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行的各项业务工作服务。

(一)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加大资金计划工作考核力度,按季向所辖支行、部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全市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预测年、季度企业购销量,编制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根据粮棉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购销价格测算,按照“以效定贷,以销定贷”的贷款原则预测信贷投放量,编制年、季度贷款投放计划。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粮棉市场变化趋势,及时修正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和贷款投放计划,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

篇5

第一条为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市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准则,并以此作为检查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法规执行情况的依据及内容。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机关、社团、企事业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下称统计单位)。

第三条统计基础工作包括统计组织建设、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管理制度、统计手段、法制建设等八部分内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总的目标是要求统计机构健全、原始记录完整、统计台帐准确、统计分析及时、统计资料齐全、统计执法规范,实现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手段现代化。

第二章第二章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具体内容

第四条组织建设

统计组织建设包括:机构与人员设置、人员素质与培训等方面。

1.建立统计机构、健全内部统计网络,配置专(或兼)职统计人员,明确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

各统计单位应当根据统计任务需要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并由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上规模或具有资质的统计单位应当设置统计机构或指定负责统计工作的部门。

各统计单位的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如劳动工资、投资、物资能源、外经、科技等,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行政村、居委会

⑴有一名村领导分管农村经济统计及其他专业统计工作;

⑵配置专(兼)职统计人员一名,负责本村、居委会的农村经济统计及其他专业统计业务。

农业企业

⑴建立有利于统计工作开展的统计机构及网络;

⑵有一名领导分管和协调统计工作;

⑶配备一名以上的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业务。

工业

⑴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统计网络;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厂部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各车间、科室配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班组配备兼职记录员。

建筑业

⑴企业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企业要建立内部分层级的统计网络;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各业务科室设专职或兼职统计员;

⑷施工队(项目部)设专职或兼职统计员。

交通运输业

⑴建立公司、分公司(科室)、车队(船队、班组)三级统计网络;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公司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各分公司(科室)专职(兼职)统计人员,车队(船队、班组)配备兼职统计人员。

邮电通信业

⑴建立市级分公司、区县级分公司二级统计网络;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市级分公司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区县级分公司(配备兼职统计人员。

贸易、餐饮业

⑴公司企业要设置综合统计机构,建立公司、批发、零售三级网;批发企业建立批发店、业务组二级网;零售企业建立商店、商场、柜组三级网;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公司及大中型企业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统计人员,小型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房地产业

⑴建立负责综合统计的工作部门,内部建立分层级的统计组织网络;

⑵企业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指定一名统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本单位统计工作;

⑶根据房地产开发资质规定,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

社会服务业

⑴企业要有一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

⑵根据统计任务需要设置专(兼)职统计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其他行业

除上述行业以外,其他单位应当根据统计任务需要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

2.统计人员要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基本文化程度应为大专毕业以上。直接承担填报政府统计调查表的统计人员,应按规定考取《统计证》,实行持证上岗。

各统计单位应有计划组织统计人员业务学习,并支持统计人员参加上级统计机构的统计业务培训。政府统计部门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学习,有关单位应当派人参加。

3.专业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统计人员工作变动应及时通知上级统计部门,并做好统计工作交接。交接的内容包括:各类统计资料、统计制度、统计业务档案和书籍等。

4.统计人员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或经评定,取得技术职称后,享受与其它业务职称的同等待遇.

第五条统计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核定统计报表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依据之一。各统计单位应当根据统计核算和其他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设置各类原始记录,做好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情况的最初记载。原始记录应当涵盖本单位的人、财、物及技术与质量等各个方面。

原始记录可设置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项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化验、检测、编码标准及计算单位。

原始记录必须统一编号、制定样册,明确填写要求,并建立对原始记录的保管、存档、销毁、更新改进等制度。

采用电子计算机磁介质进行登记的原始记录,应当定期打印留底并作数据备份,以防资料丢失。

行政村、有农业生产的居委会原始记录

⑴建立各项农村经济统计指标原始记录(包括农作物面积、产量、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农村物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乡镇企业基本情况等)。

⑵在农林牧渔业生产、效益统计指标中,均要反映数据的收集途径和方法。属于部门的数据要写清楚从何部门或单位取得,要有村民小组、农业企业和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户上报的原始数据或有关统计报表。

农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反映农产品生产情况的原始记录。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面积、生产量、销售量等;

⑵反映农林牧渔业经济效益的原始记录。包括各种物质消耗、收益分配、投资建筑、人员工资、外经科技等。

工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设备、备件、易耗品等按规格、质量验收和计量的收、拨、存记录;

⑵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按规格质量验收和计量的存量记录;

⑶各种委托加工品按规格质量验收和计量的收、拨、存记录;

⑷成品、商品、半成品的收、拨、存记录;

⑸各种工程量、作业量按质量验收的完工记录;

⑹各种新产品试制、投产记录;

⑺各种设备运行、停工、工时、事故记录。

建筑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原材料、燃料、动力按实物计量验收记录和发放领用记录;

⑵隐蔽、变更、新增工程质量计量记录,各项在建工程分项质量计量验收记录,各种在制成品、半成品按规格质量计量验收记录;

⑶各项外分包工程、委托加工品按规格质量计量验收记录;

⑷竣工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业产成品、商品半成品按规格质量入库(或返工、退货)记录;

⑸各种设备、备件、易耗品按规格质量验收计量记录;

⑹各种工程量、作业量按质量验收计量记录;

⑺各种资金(现金、基金、津贴、奖金等)周转记录;

⑻各种费用支出、消耗、分配、分摊记录。

交通运输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公路运输公司的行车路单、单车运输表;

⑵水路运输公司的提货单、仓单、航次完成表;

⑶港口企业的仓单。

贸易、餐饮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商品购进和验收凭证;

⑵商品销售凭证;

⑶商品内部调拨单凭证;

⑷商品升溢、损耗凭证,商品加工收付凭证,商品变价凭证;

⑸代购、代销商品入库及销售凭证。

房地产业企业原始记录

⑴开发前期的记录。具体有:用地规划许可证、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各种征地补偿协议、三通一平合同、土地出让合同、设计类合同、建设规划许可证、预备或正式项目计划备案回执和开发前期过程中的各种税费记录及港澳台、外资企业涉及的批文记录等;

⑵开发过程中的记录。具体有:施工进度表、拨款进度表、工程材料及各类主要物资的收、拨、存记录和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税费记录等;

⑶开发后期的记录。具体有:单项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质量评定书、单体规划验收合格证、建筑工程保修书、消防等专业验收证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工程结算书和开发后期中所发生的各种税费记录等;

⑷反映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的记录。包括: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外销许可证、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交付使用通知书、租赁合同、土地或项目转让合同、房屋退租记录和房地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税费记录等;

⑸反映资金情况统计记录。包括各种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的原始记录等。

社会服务业原始记录

⑴各种业务量的原始记录;

⑵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有效凭证。

其他行业

除上述行业以外,其他单位应当根据统计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置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

各统计单位的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如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能源、外经、科技等,也应设置与统计相应的原始记录。

劳动工资统计原始记录

劳动工资统计的原始记录是指劳动力调配和工资变动、劳动工时利用情况等的记录。

⑴各类职工新增、减少、调出、调入、职务变动等的通知单、录取书、合同书、命令书和职工花名册、职工卡片等;

⑵职工的考勤情况、工时利用情况和劳动工时定额完成情况的记录;

⑶职工工资变动情况记录。包括转正定级、升级调资、增加各种津贴补贴的标准、发放工资、奖金的通知及签收记录等;

⑷职工工资、收入等有关的财务帐证、现金费用帐证等。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始记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始记录是指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中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录。

⑴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的原始记录

①投资前期的记录。具体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用地规划许可证、拆迁公告、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各种征地补偿协议、三通一平合同、土地出让合同、建设规划许可证、投资项目登记备案证、引进或购进设备合同和投资前期过程中的各种税费记录及港澳台、外资企业涉及的批文记录等;

②投资过程中的记录。具体有:施工进度表、拨款进度表、设备到货签收表、工程材料及各类物资的收、拨、存记录和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税费记录等;

③投资后期的记录。具体有:单位或单项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质量评定书、单位规划验收合格证、建筑工程保修书、消防等专业验收证明、投资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工程结算书和投资后期中所发生的各种税费记录等。

⑵反映投资项目资金情况统计记录。包括:各种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的原始记录等;

⑶反映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记录。

第六条统计台帐

各统计单位应根据统计管理的需要,设置统计台帐,及时将各种统计数据按时间序列,分门别类系统地登记成册。对部分重要统计数据,还应当登记积累成为统计资料历史台帐。

台帐的设置和管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倡建立电子台帐,定期打印台帐,并进行数据备份。对记载年份较长的统计资料,应当保留必要的手工登记台帐。台帐数字要与相应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报表相衔接。统计台帐的登录要准确、及时、连续,指标齐全,手工登记的台帐要字迹清晰。

统计台帐主要包括:专业台帐、进度台帐、综合台帐、历史台帐等。综合统计台帐的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主要经营(业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劳资情况、技术质量水平等方面。

行政村、有农业生产的居委会统计台帐

设置由市统一制订的基层农村经济统计台帐。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面积、生产、销售量、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农村物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乡镇企业基本情况等。

农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反映农产品生产情况的统计台帐;

⑵反映农林牧渔业经济效益的统计台帐;

⑶反映乡镇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台帐。

工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各项指标进度和综合台帐;

⑵反映企业经济效果的综合台帐及历史资料台帐;

⑶反映企业全面情况(厂情、厂力、基本情况等)历史资料台帐;

⑷各科室按专业建立各项相关指标的进度和综合台帐(包括经济效益、主要经济技术、设备、劳动工资等方面);

⑸新产品、新技术研制开发、试制、投产以及技术经济效果方面的统计台帐;

⑹车间建立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生产进度台帐;

⑺车间建立产品质量、设备运行、物料消耗等统计台帐;

⑻车间建立反映本车间生产全面情况的综合台帐和历史资料台帐;

⑼班组建立分个人或机台生产进度、质量等台帐。

建筑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各项指标和综合性的进度和历史资料台帐;

⑵各业务科室专业系统建立本专业各项指标的统计台帐和综合性历史台帐;

⑶各工程点建立工程台帐和物料消耗、设备利用等台帐;

⑷各车间建立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的生产、物料耗用等台帐和历史资料台帐;

⑸技术部门建立技术经济及质量方面的统计台帐。

交通运输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各项指标进度和综合台帐;

⑵反映企业经济效果的综合台帐和历史资料台帐;

⑶反映企业全面情况的历史资料台帐;

⑷分公司(科室)建立生产经营的综合台帐;

⑸车队(船队、班组)建立生产进度台帐。

邮电通信业

⑴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各各项指标进度和分析性综合台帐;

⑵反映企业经济效果的分析性综合台帐及历史资料台帐;

⑶反映企业全面情况历史资料台帐。

贸易、餐饮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商品流转统计台帐;

⑵企业商品流转总值、类值各项指标分月台帐和历史台帐;

⑶企业主要商品购销存数量分月台帐和历史台帐;

⑷商品流转对比分析台帐;

⑸企业商品销售总额进度台帐;

⑹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综合性台帐和历史台帐。

房地产业企业统计台帐

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⑵房地产开发施工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⑶房地产开发竣工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⑷商品房销售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⑸商品房预售、空置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帐。

社会服务业统计台帐

⑴企业基本情况及各种业务量完成情况统计台帐;

⑵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等主要指标综合台帐和历史台帐。

其他

除上述行业以外,其他单位应当根据统计管理的需要和行业(部门)特点,建立、健全能够反映本单位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指标台帐。

各统计单位的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如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能源、外经、科技等,也应设置主要统计指标台帐。

劳动工资台帐

⑴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统计台帐;

⑵不在岗职工情况与生活费统计台帐;

⑶各种奖金构成情况统计台帐;

⑷各种津贴和补贴构成情况统计台帐;

⑸其他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统计台帐;

⑹单位从业人员增减来源和减少去向变动情况统计台帐;

⑺在职职工和非在职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构成情况统计台帐。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台帐

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和资金来源进度台帐和历史台账;

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新开工、竣工情况进度台帐和历史台账;

⑶购置固定资产历史台账。

第七条统计报表

各统计单位执行的统计报表包括下列三类:

1.政府综合统计报表。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制定的各类统计调查报表。包括经常性统计报表(含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下同。)和普查报表。

经常性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单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工业统计、运输邮电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服务业统计、建筑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房地产开发统计、农林牧渔业统计、农村统计、人口统计、劳动统计、价格统计、科技统计、对外经济统计、企业调查、城乡住户调查等专业的统计报表制度。

普查报表制度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

2.政府部门统计报表。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批准或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制发的各类统计调查报表。

3.企业单位内部报表。指企业单位为适应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根据原始记录的汇总、加工、整理形成的各类内部报表。

企业内部统计报表的设置要规范,各项指标均要有明确具体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指标解释,计算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标准。统计报表必须统一管理、统一编号、制定样册和建立报表的保管、存档、销毁等制度。

统计报表的填报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通过计算表汇总相关统计数据,然后按规定的指标目录、指标顺序填写,按规定的报送日期、报送方式上报。报表上报前要认真审核,并经统计人员、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后方可上报。

报表审核各统计单位对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

①审核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指标填报是否完整;

②审核计算方法、口径范围、计算依据、计算单位是否符合国家制度要求,报告期限是否符合规定;

③审核计算结果有无技术性差错,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相关指标是否一致;

④附报资料是否齐全;

⑤报表字迹是否清晰、工整,印章与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差错处理统计报表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立即向授表的统计部门申请更正。如在当期不能更正时应在下一报告期进行调整,并附加说明。

数据说明对于统计数据出现较为异常的情况,如总量指标对比增减速度过高或过低、平均水平指标过高或过低、技术水平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动等,在查明原因、排除差错后,应附报文字说明。

第八条统计分析与统计资料管理

各统计单位和统计人员要充分运用统计资料积极开展统计服务,对经济、社会、企业生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定期向领导主管部门和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与咨询的职能。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包括:进度分析、统计预测分析、统计专题和综合统计分析等。统计分析要注重时效性和分析质量。

工业规模以上,商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建筑业资质以上的统计单位要定期开展统计分析,每年上报到上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分析应不少于4篇。

小规模或不具备资质的统计单位可不定期地开展进度统计分析或年终进行一次综合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管理

统计资料包括: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原始记录、统计调查表、综合统计表、年度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台帐、统计分析或报告及计算机等磁介质储存的统计数据信息等。

工业规模以上,商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建筑业资质以上的统计单位,要依据各种统计年度报表数据编制《统计资料汇编》手册,每年5月份前编制完成上年度的《统计资料汇编》。

报表装订的要求:

报表应按表种分类装订,厚度不宜超过5cm。

定报报表,一般采取分册订装的方式,可以一月一本、一季一本、半年一本或一年一本。

年度统计报表应当专册订装,并在目录上清楚列出各种报表的名称。统计单位较多的,年报表也可以按专业分类订装成册。

各统计单位必须建立统计资料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规定保存的时间内擅自涂改或者销毁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保存期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标准执行:

⑴原始记录保存3年以上。

⑵进度性统计台帐、内部报表和上报的定期统计调查表、进度统计分析或报告等保存5年以上。

⑶反映企业建立、发展、变动等重大历史沿革的统计资料、年度统计报表、普查资料、年度统计资料汇编、历史性统计台帐、年度统计分析或报告及计算机等磁介质储存的统计数据信息等一般应永久保存。

第九条统计管理制度

工业规模以上,商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建筑业资质以上的统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包括:

1.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⑴统计工作流程图;

⑵统计报表报送、原始记录传递、反馈和统计台帐登记的管理制度;

⑶报[政策法规处1][政策法规处1]表数据审核和更正制度;

⑷统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⑸统计分析制度;

⑹统计工作总结制度。

2.统计人员管理制度

⑴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⑵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制度.

3.统计资料归档、交接及保密制度

统计档案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台帐、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统计文件、统计制度及储存了统计数据信息的各种磁介质等。

统计档案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及分卷装订和分卷保管。统计档案要有专人、专柜管理,符合档案资料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统计机构或人员如发生变动,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应当及时造册登记,办理交接手续,做到交接清楚,确保统计资料连续与完整。

小规模或不具有资质的统计单位必须建立统计资料归档、交接及保密制度,其他统计管理制度可依据本单位的统计工作需要参照上述执行。

第十条第十条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

工业规模以上,商业服务业限额以上,建筑业资质以上的统计单位应实行统计信息化,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统计业务,对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在本单位内部的各个环节,以现有的统计工作流程和信息流向为基础,建立统计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统计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具备原始记录输入、统计指标汇总、查询以及报表编制和打印等以及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功能,满足政府统计报表和专项调查的上报需要,为本单位内部管理提供服务。

小规模或不具有资质的统计单位可依据本单位的统计工作需要设置统计专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

各统计单位要加强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统计资料备份,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的日常维护,配备安全措施,防止各类计算机病毒侵害和恶意破坏,保证统计资料的安全。

第十一条统计法制建设

1.学习与执行统计法规

⑴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必须人手一册《统计法》和《*市统计管理条例》;

⑵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要熟悉《统计法》及广东省、*市《统计管理条例》,定期参加上级的统计法规学习培训;

⑶建立健全内部各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审核和评估检查制度,对数字质量的检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授表机关提出订正;

⑷统计人员要敢于坚持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抵制、举报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⑸认真配合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统计执法大检查,纠正和制止在统计工作中的偏差。

篇6

今年我镇经管站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镇经济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经管工作的四大要点,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及县农经局、经管总站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基础性工作有新拓展,重点性工作有新成效,探索性工作有新突破。在2011年度,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

1、今年在“村帐乡管,组帐村管”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向“三资”规范化管理推进,严格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执行民主理财制度,做到了集体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加大对村、组财务监管力度,村里进行帐务处理时,必须过“五关”,即一过书记、主任审批关;二过民主理财关;三过会计审核关;四过民主公开关;五过登记台帐关。每笔业务明明白白,增强了经办人员的责任感,较好的维护了农村集体资产。

2、强化村组财务审计,严格履行监督职能

我镇坚持财务公开,落实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全面推行村组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村组财务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起到了推进民主管理,消除群众疑虑,密切干群关系,起到维护农村稳定的作用。并在会计委托制的过程中,制定下发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在具体操作上,以村为单位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本村财务日常收支实施监督,定期、及时、完整的公开村、组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3、规范村级“一事一议”制度

为了规范我镇农村村级范围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结合“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的实施,今年我镇通过“一事一议”在六间房村、古树村、徐家村、郑家村得修路,兴建文化广场、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在 “一事一议”运行过程中,我镇主要做到了四点:第一、严格把握政策,明确“一事一议”的内容,所议之事必须是多数群众受益,且筹资的内容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道路,改水等生产公益事业;第二、严格把握程序关,严把程序关是“一事一议”的工作基础。先后要经过编制方案,开会发动群众,分摊筹资任务;第三、严格把握报批关,严把报批关是对议事质量的检验。“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填写申报表,议事记录、签字盖章、筹相关资料。第四、严格把握监督关,由村民讨论出资的“一事一议”资金属集体资金性质,必须加强对所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资金性质,防止平调挪用,并由村民参与全过程监督管理。

5、强化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针对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我站在今年五月积极参加县经管局组织镇、村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培训(就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农民负担,农业承包合同,农村集体资产等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素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能力。

二、继续狠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稳定农村大局

减轻农民负担,是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保证。强化目标管理制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全力推行了农民负担制度。一是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把区制价、监察、财政即门统一印制的公示栏建设征地费等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总计180万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种菜、养殖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今年我镇结现实情况,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积极向镇、村组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武威市土地流转办法》,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使群众用足用活土地承包与土地流转的关系,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日光温室用地。为进一步规范养殖用地,同时为了全面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努力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依法仲裁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在新时期做好土地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妥善处理了黄青村潘家组土地承包纠纷。切实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双方协商不成、投诉无门、乡村两级调解无力的“三难”问题,营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和谐环境。

四、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截止目前,全镇已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9个,为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

五、准确及时地做好各类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我们除搞好每年一次的收益分配年报,农业统计年报外,还根据政府各工作环节上的需要,搞好各产业的统计工作,各产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之,一年来,我镇农经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农村负担管理,土地流转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在二0一二年工作中,要从适应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新的要求出发,加强服务职能,紧紧围绕镇经济建设这条线,以维护和实现为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已任,以繁荣和发展我镇经济为已任,以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为已任,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从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

同志们:

倍受全市社会各界关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在省和长春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以及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四个多月时间,已经全面完成了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等各项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下面,就前段粮改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我讲以下两个方面意见:

一、前期粮改工作的简要总结

我市的前期粮改工作从2004年11月15日动员大会正式开始,到2005年3月25日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全部产生基本结束,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省和长春市粮改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以后,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前期准备阶段。首先是层层成立了粮改领导组织,为粮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是组建联络指导组,全市抽调了28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和28名乡局级后备干部组成28个联络指导组,经过短期培训后,深入到基层企业指导粮改工作。第三,起草制定了《A市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意见》、《A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粮改政策解答,为我市粮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第二个阶段是宣传动员阶段。去年11月15日,全市召开了粮改动员大会,标志我市的粮改工作进入了操作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和关注粮改工作,亲自坐阵粮库安排部署。由于这些年来各购销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职工的各方面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职工对企业的依赖心理十分严重,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接受。因此,在粮改动员会以后,各单位都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宣传粮改政策精神,层层发动,广泛动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发动,使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逐步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逐步从抵触情绪中转变过来,以正确的认识来理解改革,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改革,以自觉的行动来参与改革,从而为粮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稳步实施阶段。我们按照既定的方针,严格履行粮改的各项程序,在企业领导班子产生、会计委派、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认真按照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在上访职工当中,没有一人是因为竞聘上岗不合理而来上访的。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跨度较大,有些工作是在其他阶段结合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抓了五个重点环节。一是加强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建设。根据改革需要,调整了企业党支部班子,对于缺额人选采取全系统公开推荐的方式配齐配强,为企业的改革和稳定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全力抓了稳定工作,加强了企业的“四防”安全工作,确保了粮改期内“不出事故、不失火、不死人”,特别是认真接待职工上访,综合运用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有效地维护了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三是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组织职工竞聘上岗。四是按政策进行富余人员分流。五是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方式产生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今天粮食局已经和法人代表签定了责任书。第四个阶段是政策兑现阶段。职工竞聘上岗结束以后,因为粮改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我市的粮改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亲自找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为最终解决粮改成本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粮食、财政的有关领导多次协调省、市粮改办、财政部门,通过大量艰苦不懈的协调和争取,赢得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粮改所需资金最终得到了解决。春节前,省里下拨的粮改资金陆续到位。我们立即组织进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分流人员的政策兑现工作。对此,市粮改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粮食、财政、劳动、社保以及金融部门都能从维护改革大局出发,全力搞好配合,加班加点,昼夜奋战,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分流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办理、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和拖欠职工工资的补发工作。

截止3月20日,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6,907名在册职工全员解除劳动关系,全部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发放经济补偿金5,860.4万元。其中:春节前办理完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有5620人,占职工总数的81.4%;发放经济补偿金4,450.9万元,占经济补偿金总数的75.9%;发放拖欠职工工资1,532万元,补缴拖欠社保养老保险费2,221万元,占拖欠养老保险费的50%;补缴拖欠社保失业保险455万元,占拖欠失业保险的百分之百;补缴医保中心医疗保险300万元。全市竞聘上岗职工709人,占职工总数的10.3%;安置按政策不予辞退的职工402人,占职工总数的5.8%,其中:干部22人,因工致残人员、伤残军人33人,内部退养人员285人,其它人员62人。全市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

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之所以能够迈出比较坚实的一步,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得益于粮食、劳动、财政、公安、、社保以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工会等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对粮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总结前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粮改伊始,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就清醒的认识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去解决已经积累了50多年的历史问题,一次性分流近6,000名企业富余人员,肯定是一场硬仗,要想完成这个硬任务,必须把粮改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粮改工作,每到关键阶段,都有明确的指示和具体要求。粮改期间,市委书记高凤昌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多次打电话询问粮改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市长张焕秋同志在家主持工作,在粮改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要亲自主持召开粮改领导小组会议或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粮改工作。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亲自坐阵,主持粮改日常工作。自11月15日至春节前这段时间,先后召开70多次会议对粮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精心策划、精心研究、精心组织。市里五大班子其他领导对粮改工作都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粮改进行到职工竞聘上岗、富余人员分流的关键阶段,提供了大量领导力量,深入到基层,每个重点企业都有市级领导包点,他们不辞辛苦,帮助企业研究实施方案、审核竞岗人员资格、耐心细致的做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充分发挥粮改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经常深入到辖区粮库,帮助企业解决粮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我市粮改工作也得到省、市政府、粮食、财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长春市李伟副市长、粮食局赵贵军局长、李树华副局长,多次来A市指导粮改工作,帮助协调解决粮改资金,破解难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各级党政领导对粮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做保证,才使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得以顺利的向前推进。

2、粮食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确保粮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我市粮改前一阶段工作之所以运行的比较顺畅和平稳,在很大程度上与粮食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参谋助手作用和协调各方狠抓落实分不开的。一是基础性工作准备到位。在这次粮改过程中,粮食部门思路清晰,准备超前,工作细致。为了准确掌握各方面的基础情况,提前组织了“老粮”、“老帐”、“老人”的调查摸底,全市粮食系统从去年3月到5月,分成三个时段,对粮食库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核实,摸清了库存底数,为粮改锁定库存奠定了基础。7月初,粮食部门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国有购销企业的“老帐”进行清理核查,摸清了“老帐”的基本情况。“老人”的调查摸底可以说是动手最早。从2002年底以前,就将附营企业职工分流统计到国有购销企业人员之中,不但使这部分职工享受到了与购销企业职工的相同待遇,也为下一步粮食系统附营企业改革减轻了负担。正是由于粮食部门超前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基础性工作,才使得我市的粮改工作在省、市动员部署之后,适时启动实施,争得了工作上的主动权。二是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到位。政策的宣传,程序的规范,资金的筹措是这次粮改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为了把粮改政策宣传到每一位职工和家属,粮食局把我市粮改的一系列配套文件汇编成册,直接下发到所属各个企业,并对职工关注的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粮改政策解答》,发到每位职工手中。同时,各基层企业还利用各种形式、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粮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在涉及到职工工龄的认定、竞岗的资格条件、应得的经济补偿金、补发的工资、拖欠的各项保费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及时张榜公布,置于广大职工的共同监督之下,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保证粮改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群众的认可。改革成本的筹措和落实,是粮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粮食部门从研究利用政策入手,数十次反复算帐,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为最终解决粮改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来说,我们争取到的粮改资金是比较宽裕的,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可以全部兑现,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保险、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垫付款等所需资金基本可以兑现,可以说,粮食部门在争取粮改资金工作上作了大量工作。同时,粮食部门在粮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上,都能对形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的向粮改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很好的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三是经常沟通协调到位。粮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粮食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粮食部门作为这次改革的牵头部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完成大量基础性筹划和组织工作,同时还能搞好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是经常与省、市行政主管部门和邻近市、县保持经常沟通和联系,就粮改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政策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以确保能够准确把握粮改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是主动与财政、劳动、社保等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得到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改革主体作用,保证了各个环节运行顺畅。

3、各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持。在粮改的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都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改革的大局出发,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每一位参与改革的同志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家都能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真正做到了一切以改革为重,一切服务于改革,一切服从于改革。劳动局、社会保险局与粮食部门紧密配合。杨佰军和武凤和局长全程参与,日夜兼程、连续作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近7000名职工身份的审核认定、欠缴保费的清理核查和并轨试点所需的各种手续。财政局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财政局长肖志华同志多次向长春市财政局、省财政厅沟通,积极作好粮改资金的协调、筹措和落实工作。同时还加强了对粮改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特别是在经济补偿金和拖欠职工工资发放过程中,财政、金融和粮食部门,通宵达旦,不辞辛苦,指导和组织企业做好资金发放工作,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完成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拖欠工资兑付工作,确保了企业富余人员在春节前能够如期分流。这次粮改除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外,纪检、组织、宣传、人事、工会等部门也都全力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部门、部门全程参与粮改,出人出力,为粮改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4、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A市具体情况运筹谋划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粮改进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原则,在严格执行省、市粮改政策一些大的原则前提下,尽量利用政策,争取政策,在上级政策框架允许范围内,结合A市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在基层领导班子产生上,我们采取了先建立基层党支部,由党支部领导企业粮改工作,党支部书记代行法人代表职责,待职工竞聘上岗和富余人员分流结束后,由竞聘上岗职工在党支部成员中选举产生企业法人代表和副职领导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既减少了矛盾,又保护了一批干部。二是在会计委派上,我们采取了现职会计暂时代行会计职务,在粮改中实际考察,职工竞聘上岗结束后,经竞聘上岗的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合格的再进行委派。三是在职工身份置换上,按照上级要求要全员解除劳动关系,竞聘上岗的职工也要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经济补偿金由企业出欠据,而我们竞聘上岗的职工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直接发给经济补偿金存款折,竞聘上岗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暂由企业保存,待解聘后发放给本人,这样做虽然多支付了一笔改革成本,但是使竞聘上岗的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在心理上都得到了平衡。四是在补发拖欠职工工资方面,我们采取了粮改前按实际工资支付,粮改后按上级有关规定支付的政策,这样做虽然多增加了一些改革成本,但是我们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职工利益。此外,在养老保险的补缴接续、医疗费的报销、垫付款的兑付、统筹外补贴的续交等方面,除养老保险以外,其它的款项上级根本都没列入改革成本里来,这些我们都做了安排,近期内陆续都能兑现。

5、突出抓好稳定工作是确保粮改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这次粮改与历次改革相比,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全市涉及改革的人数近7000人,有近6000人面临下岗重新择业。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都面临着挑战和考验,这给稳定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安全工作带来许多隐患。要使粮改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创造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我们注意抓了以下几点:一是抓防范,确保粮食安全。为了防止购销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粮改之初我们就责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派出所的干警,先期进驻粮库,负责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及时召开了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安全工作会议,重点对职工队伍稳定、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粮情检查、值班值宿等方面工作进行认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公安局长刘振华同志亲自召开了派出所长会议,部署任务。由于各乡镇和派出所认真负责,有的干警甚至吃住在粮库,各粮库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能够自觉担当改革的主角,认真负责的做好本单位各项基础工作,化解各类矛盾、排除各种隐患,保证了改革期间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整个粮改富余人员分流阶段真正做到了不失火、不死人、不被盗、不坏粮,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抓难点,妥善处理职工上访问题。自粮改开始以来,由于职工对有关政策不理解、不接受,每天到市政府、粮食局上访的职工陆续不断,一般每天在150人左右,多者达400人以上,持续时间达40多天,在接待上访职工过程中,我们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负之以责”的原则,局和粮食局的工作人员采取了礼貌和理智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向他们宣传和解释政策。市委副书记冯耀实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荫卓同志、副市长杨国奇同志都亲自接待上访职工,耐心细致的做上访骨干的思想转化工作。由于我们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多数上访职工能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上访的势头逐渐减弱,极大地缓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的局面。三是抓重点,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认真接待和处理职工上访问题的同时,帮助有困难的上访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春节前,市政府拿出5万元、粮食局筹措2万元,对100多户下岗的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总的来说,我市的稳定工作基本上做到了苗头发现得早、问题处理得好、矛盾化解得了、事态控制得住,保证了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和在座的各位同志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大家也必须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个别单位执行政策有偏差,工作方法简单,思想工作不到位,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给粮改第一阶段收尾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做好稳定工作埋下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继续发扬前一阶段面对困难、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善始善终地完成粮改的各项任务。

二、下步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全面推进,粮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粮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继续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步伐,对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当前要抓紧做好富余人员分流的收尾工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尚未最终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职工要继续采取领导包保的方式,逐一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讲清形势、讲明政策、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限,使之能够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全部彻底、不留尾巴地完成富余人员分流任务;要组织企业与竞聘上岗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确立新型的劳动关系;要妥善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切实做到身份解除一个,关系理顺一个;在做好富余人员分流收尾工作时,要继续高度重视做好接待工作,认真分析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二是要着力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要从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职工全员合同制,工资分配激励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做到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的经营机制,确保企业生存发展有活力、生产经营不亏损、职工生活有保障。三是要超前研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本着超前思考、积极探索、科学谋划的工作思路,提前搞好企业国有资产的清查和评估工作,为下步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依据。要立足本地的实际,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尽可能利用企业场地、库房及设施等现有的优势条件,组织对外推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动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国内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向和信息,并适时走出去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探索企业重组及组织结构创新的形式,以便待省里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出台后,及时组织实施。

第二,要加快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好的履行职责,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尽快更新思想观念,转变行政职能。粮食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尽快转变职能,由过去的主要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粮食经营企业;由过去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改为管理主体的准入和行为规范;由过去的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依据《条例》进行法制化管理。把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指导、协调、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指导、协调和服务来加强监管。二是抓紧组建粮食流通管理的执法机构,实现依法管理。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抓紧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加大行业监管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执法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质量检验关,认真做好入市收购资格的审核工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对所有申报经营粮食的企业审核的标准、程序、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操作过程要公平、公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同时,要切实做好对经营者的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粮食供应市场的安全。三是要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要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统计报表体系,依法将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企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饲料、工业企业等粮食经营者全部纳入统计范围。要通过粮食流通统计,对纷繁复杂的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科学、客观和准确,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部门要与工商、质检、卫生、物价等有关部门一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共同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第三,要加强粮食管理搞活粮食经营。加强粮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做好粮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指导企业做好各类粮食经营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库存政策性“老粮”的管理,将政策性“老粮”与企业自营的市场粮严格分开,实行专账、专货位管理,保证库存“老粮”的数量和质量。并按省里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做好“老粮”处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对陈化粮的监管,严防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保证粮食市场安全。二是要搞活粮食经营。目前,正处在备耕阶段,我市农民手中的余粮大约还有50万吨以上等待出售,粮食企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抓住大连松源公司这样有实力的老客户,采取代收、代烘、代储的形式组织好粮食收购。对于企业当年新收购的粮食要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做到库存新粮不积压,生产经营不亏损。三是要全力做好“四防”安全工作。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要继续保持粮改期间安全工作的好势头,进一步加大“四防”安全工作的力度,认真抓好安全防火、安全生产以及库存粮食的日常保管工作,要在总结以往安全防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隐患排查制度,形成安全防火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安全防火工作。要从加强职工的培训入手,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要坚持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生产事故及坏粮事故的发生,保证粮食安全。四是要认真抓好企业的减亏增盈工作。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策性补贴生存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企业锁定的政策性“老粮”的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在抓好粮食经营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费用管理,压缩费用,节约开支。此外,要加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组织力量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排查,落实专人清缴,确保企业债权不悬空。要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改革后的企业在扣除历史性因素后,绝不再发生新的经营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