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实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5:1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实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高职实训指导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培养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会计专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师面临的一个必须完成的课题。“学校不能指望教员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高职会计实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师要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税收知识、票证管理等方面加强积累,强化实训教师的实践能力,经常到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锻炼,丰富实训教师的会计岗位职业经验。建立财务会计社会工作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一方面,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分章节、按会计工作程序综合进行课程实训;另一方面,按财务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分工要求,还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循环扮演财务会计岗位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
1.2改进人才能力结构评价体系传统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考核测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对参与会计实训的学生大多数按完成的财务会计实训资料为依据进行实训考核评价,基本符合目前传统的会计实训课程要求。创建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体系后,要重新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应包括,会计岗位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测评,以及会计岗位职业经验的评价效果测评两个部分,从根本上强调会计专业学生财务会计岗位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岗位职业技能和会计岗位职业技巧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素养。
2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成果
“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课程的教学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划分会计岗位进行财务会计专业模拟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岗位规范的内容与会计岗位工作程序,遵循并运用会计分岗位工作循环的要求进行会计原始凭证的描述、审核和分析,掌握各岗位会计处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正确出具会计账簿、凭证和报表,培养了学生群体合作能力、业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教学改革
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一门将管理学和成本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大分支,但是管理会计远远没有财务会计那么吃香,不仅仅是因为管理会计的起源晚于财务会计,更是因为高校和社会对它的不重视和不关注。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但是高校相关的教育却没有跟上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普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纵观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具体表现在课程地位不高,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套,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等这些方面。
(一)课程地位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会把财务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设为核心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卷面考试或者教考分离,而把管理会计设为一般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大作业或者小论文,这样一来学生从心里面都不会重视管理会计的学习,都把它当做能获得学分的考查课,不会认真学习,学校也给学生灌输了一种只要学好财务会计就可以行走江湖的思想。而有些民办高校甚至都没有设置管理会计这门课。另一方面,学校给管理会计安排的课时数也是非常少,一周两节课,一个学期才不到40课时,很多内容教师都讲不完,只能挑些重点的讲,或者是骑马观花式的说一下,老师讲的不详细,学生更是听的懵懵懂懂。
高校教师不重视这门课程,在学生刚接触会计时,教师一直强调财务会计对学业和以后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考取证书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财务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会计时没有给学生强调管理会计的作用,所以学生没有把管理会计放到重要的位置。
(二)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套
在授课内容方面,一方面是教材陈旧,一些教材是根据西方改编的,脱离了中国实际,内容更新少,一般都是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等这些内容;另一方面缺少管理会计新知识,由于课时不够,很多老师不讲作业成本管理以及平衡计分卡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实践中企业用到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很多教师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播放简单的幻灯片,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沉闷,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低。另外,很多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只是系统的完成理论知识讲授,而不尝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这些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方法。高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师也很缺乏,很过院校是财务会计教师去带管理会计这门课,这也导致了社会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举步维艰。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等实训平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体系,但鲜少有高校开设管理会计实训,学生缺少逼真的实践模拟,对管理会计只知道一点理论知识。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瞬息多变的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对策
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企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企业也是急需管理会计人才,但是现阶段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管理会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的,所以主要还是要活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管理会计教改的重要点。
(一)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
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把管理会计设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期末考核采用卷面考试或者是教考分离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从心里上重视这门课。其次学校在课时的分配上应该多给予管理会计一些课时,让教师有时间系统的讲授管理会计知识。只有当老师充分重视了,有意识向学生灌输管理会计思维模式时,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最后,教师在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不仅要督促学生考初级、中级会计证,还可鼓励学生往管理会计这条路上发展,考取管理会计师证。
(二)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技能
我国管理会计专业型人才不多,很多高校的教师都是财务会计人才,自身都没有机会下到基层体验管理会计工作,有些教师暑期实习岗位也是简单的财务会计操作,所以自身的管理会计实践都不足,怎能很好的教导学生。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会计培训,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教师。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进案例,扮演角色,自主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实训平台
学校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购买专门的管理会计实训软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实训体系。学生可通过实训了解企业中管理会计是怎样的过程,怎么更好的学以致用。另外,学生通过实训也能对管理会计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工作也得心应手,不会那么陌生。学校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暑期进到企业实际接触到管理会计工作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黄珍文.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2,2:003.
[2]施静欧.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8(13):73-74.
篇3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三)缺乏综合考评体系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
一、研究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对于独立学院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也解决实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提高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能从整体上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文件不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文件缺乏对实务问题的探究。在实践教材选择性小,现有教材叙1述案例大多采用文字形式,与实务脱节较严重,造成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实际问题,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内容设置上,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较多仅围绕实践教材的要求简单安排相应内容,直接导致实践内容不规范,学生知识掌握度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师资紧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无任何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或从未接触过会计专业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实训和毕业论文,该体系过于简单,而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配备实践教学。同时,将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造成学生在做实训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综合实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完善
为实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根据学生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先顺序,建立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有效衔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把握相得益彰。全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体现在两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⑴认知阶段。认知阶段的目标是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该阶段可分四个环节:会计学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相关学术讲座。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主要专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该阶段主要由课程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专业认知实习和导论课程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可开设的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共6门课程,实训体系根据难易度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之后设置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即依托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扩展会计学仿真式综合模拟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账务操作全过程。
(二)规范性文件的编写及选用
针对现有优化完善过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则必须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主要包括:①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中,设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训讲义、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一系列规范文件;②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会计学仿真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③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系统,设置“企业会计认知实践”的会计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调研报告。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如“访问工程师“项目,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去某个单位兼职学习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会计学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符合“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11)
[2]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3]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篇5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
1.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应,与就业需求对应 。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和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专业的框框,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来设置课程。
2.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挂钩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并且使之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把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相关课程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资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的实践课堂,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课堂。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根据会计专业群和人才培养需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财务会计实训中心和ERP沙盘实训中心,要尽可能的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建设“一体化”全景学习场所,实现“理论实践合一”、“学生职员合一”、“教师师傅合一”、“课堂现场合一”的四合一会计实训基地。要为学生提供扎实可靠的锻炼机会,并使学生的工作能力达到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二)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第一步,在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或学校财务部门参观实际的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步,学期中,学习专业课程时采用一体化教学,理论授课与模块实训相结合,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实践处理进行系统训练。实训模块按照教材章、节设计,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通过模块实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训练,使学生完全达到实际工作需要。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打造“双师”。一是学校派年轻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定时请企业的技术师傅进校指导,培养学科带头人掌握实践技能;二是从企事业单位选派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三是以年轻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技能的一体化教师。
二、重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市场调研。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
1.您认为学校学习的哪些课程与现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强: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58人)
课程 会计学学原
理 税法 税务会计 财务
会计 财务
管理 会计软件应用 经济法 成本
会计 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 管理会计 审计
财经
法规
与职
业道
德
人数 58 43 35 58 51 58 53 43 58 43 35 51
比例(%) 100 74 60 100 88 100 90 74 100 74 60 88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课程的达到100%,选择财务管理、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均达到88%,而有些课程在各个岗位上作用并不明显,这些课程可作删改,数据显示选择税务会计、审计只有60%。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针对高职毕业生来说,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报表阅读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财政与金融、财经应用文、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都在50%以下,可作为选修课程。
2.您认为哪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58人)
课程 会计业务操作 纳税申报业务 会计电算化 点钞 会计模拟实习 报表编制 珠算 会计书法 文字处理
人数 58 41 58 24 58 21 12 12 41
比例(%) 100 70 100 40 100 36 20 20 70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技能的达到100%,选择文字处理、纳税业务申报达到70%,而有些技能的实际岗位应用面比较窄,可作删改,数据显示选择珠算、会计书法的只有20%。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会计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结束语
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认为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必须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以会计岗位技能为中心,按岗位模块和岗位流程组织教学,模拟企业、税务环境,为学生多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迅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多为社会输送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荣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新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高芳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J】职业技术教育,2008
【4】 袁长明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 【J】职业时空,2008
【5】 刘福成,成文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说明: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立项号:13051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刘会颖(出生年月1971年10月),女 ,河北省三河市,大学本科,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与职业教育
2夏秀芳(出生年月1966年9月),女,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会计理论与实践
篇6
一、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一)教学理念偏重技术性 对会计工作“记账、算账、报账”的认识,深刻影响着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理念,表现在课堂中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借贷”方向、具体交易或事项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经济业务的人文特征,结果是会计成为数字游戏,而会计人员则给人以只认钱不认人的形象。实际上,这是对会计本质的扭曲,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注重其技术性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其人文的一面,将其作为重要的沟通手段,使学生走上岗位后能用这一工具做好利益报告与分配。
(二)教学内容偏于核算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则导向形成了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重视具体规则下的核算讲解,而忽视原则导向下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结果是会计人员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会计传统,这已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动态环境,并且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彰显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随着我国准则国际趋同乃至等效步伐加快,核算导向的教学注定疲于应对准则的变化,难以融入开拓性内容,教给学生的不是过时的内容就是无用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目前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也有案例教学、多媒体以及综合实训等多种方法的使用,但难以做到内容与方法的完美结合,表现如下:案例选取随意,不具有代表性,分析不全面、不系统;多媒体的运用基本是传统板书内容的电子化;同时,综合实训也只是教材基本业务的重现,公认经典的综合实验ERP,虽然能实现角色的模拟,但其中对财务会计的运用仅限于初级。这些方法的机械运用,难以起到系统提升执业能力的目的。
二、执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主要教学理念 执业能力导向的教学,应以财务会计学的人文属性为出发点,考虑其与经济环境的关系,贯彻以下教学理念:(1)渗透人文关怀。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要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开展,而人的精神需求要通过人文关怀满足,这决定了会计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应充满人文关怀。为此,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性的角度理解会计理论,通过鲜活的案例潜移默化嵌入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同时,在教学中,突出会计学的人文理念,能将单调、沉闷的知识与学生周边的生活结合起来,让财务会计课堂生动活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会计思维。(2)培养整体宏观思维。为企业服务定位,人们将会计长期限定在微观计量的狭隘视野内,较少关注会计的宏观即社会性影响。值得欣慰的是,人们通过对经济或社会危机中会计角色的反思,逐渐意识到会计“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乃至全球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这一要求,会计教学中应摆脱借贷的狭隘视野,突出以财务报告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财务会计与宏观经济环境的互动关系,深化理解财务会计的技术性与经济后果本质。(3)突出职业判断能力。会计的应计基础与“原则导向”准则决定了会计处理中存在大量的判断空间,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在多种答案中选定最能真实刻画交易实质的结果。这样,会计行业就需要越来越多掌握经济学概念、并愿意依据充足理由做出判断的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 经济环境的变化催生新的交易或事项,这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传播会计知识的教学过程只有涵盖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开放性,才能适应需求。(1)教材内容。教材在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为能提升学生执业能力,理论内容安排应按课程设置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体现由浅入深的过程;基本技能则应通过不同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实例的反复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具体内容的取舍方面,主体内容应满足一般企业日常业务核算需要,配套习题或案例更贴近上市公司实际,可以具体上市公司的年报为资料,加工整理成案例性题目,给学生以情景式感受,同时增加开放性题目,提升学生分析、表达、交际能力。此外,通过教材后附补充阅读资料的方式,扩充学生知识面。(2)授课内容。“原则导向”决定了会计执业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规则执行,还应向前拓展到理解准则制定的背景及依据,向后延伸至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后果,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具体事例或案例强化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会计理论有一个由浅入深理解、掌握的过程。具体授课中,应摆脱财务会计教材固有内容的束缚,将其内容细分为学生自学内容、必讲内容和扩展知识,划分原则是:实务中成熟的做法、教材论述清楚的作为自学部分;处理难度大、具有全面性影响的内容应必讲;教材没有、实务中常出现的情况,指导学生扩充学习。自学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上台讲的方式,检验学习情况,对于理解不准确的方面,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补充;必讲内容则应选择典型实例或案例系统、全面阐述;扩展知识则由老师课堂上提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最新阅读资料,让学生分析、归纳,让其进行角色模拟,分析要求披露的与会计政策选择和与对资产或负债金额估计风险有关的重要假设,及不同方法的潜在影响。(3)教学网站。教学网站打破了教室的局限,老师与学生交互式答疑,为延伸课堂内容提供平台,使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便于及时反映最新动态,并使其成为在校生与已毕业校友交流的渠道,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另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解现实经济生活的窗口。为实现这一目的,除应充实基本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外,还应突出该平台的交互功能,即提供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接口,以实现网络互动教学。同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供优质资源的外部链接,让学生容易实现与校友、国内外知名高校及大型企业的交流,动态理解财务会计知识。
(三)教学方法 恰当教学方法的选用,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根据具体内容选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从而达到提升执业能力的目的。(1)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教学法。该法以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并从中感到乐趣。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中的专业问题,并通过兴趣激发带动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处理程序等比较枯燥内容的教学。(2)案例驱动教学法。该法以案例为素材,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是财务会计理论的具体运用,由此成为学生了解会计实务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整体、系统观念,可以从《初级会计学》讲授开始,引导学生持续跟踪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根据其所学知识,逐层深入开展案例分析,从最初看懂报表、分析特殊报表项目处理方法到能结合信息披露分析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所追踪公司的实际表现分析,最终形成整体理念,理解会计政策选择与宏观经济环境关系,也为毕业论文撰写积累翔实资料,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3)分层教学法。由于兴趣以及毕业后就业意向不同,学生对财务会计类知识的需求也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而有些学生则会偏向于发展科研能力。针对这种差异化需求,在有些课程实行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所专长。该方法应用于高年级阶段,在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组建有关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专题的第二课堂,并请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专家给予指导。
三、执业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一)整体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程序 从教学内容到方式的改革,将使学生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资源库中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深层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使课堂教学空间变得无限,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的知识建构者,这必将推动学生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
(二)理解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财务会计教学只有放到资本市场环境中进行,才能起到提升会计人才的作用,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以时间为主题的网页能方便、快捷地向学生提供该方面的信息,以此为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形成动态理解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的习惯,从而逐步锻炼宏观思维。处理具体问题时,可结合网络提供的资料、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角色模拟,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执业能力导向教学模式中注重兴趣的培养、启发式方法的运用、理论的逐步渗透等,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开放性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形成持续学习能力,从而拓展执业能力。
[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2012年教学模式改革“执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M2012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7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60-02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因而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高校每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有财务、会计专业。面对招生、就业的大好局面,我们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扪心自问,我们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吗?特别是独立院校要培养出富有一定的财会理论功底,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彰显其办学特色,如何实现?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对设有财务、会计本科专业的“985”、“211”高校和独立学院进行调研,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学生分别座谈;到用人单位与财会人员座谈;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座谈,了解和掌握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对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初上岗时动手能力差,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长一段时间进入不了角色;对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重大业务问题束手无策;绝大多数毕业生头两年工作不令人满意。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目的;财务理论、模拟、教学与实际之间的疑问得不到及时、准确地解答,久而久之,就不求真知。对此,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制订财会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作用,对实现独立学院培养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走向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大学生在校掌握的是高度抽象概括了的专业知识,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一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而实践活动则具有直接现实性、个别性和特殊性之特征。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理论认识见诸实践,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现“理论实践”的过程。目前,各类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均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我们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教学内容等方向需进一步优化,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具体优化方案如表1所示。
1.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框架。
2.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具本内容。(1)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在我们目前调研的独立学院工科院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专业实习财务决策模拟训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会计循环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认识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审计实训行业会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后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专业实习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财务、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优化理由是:使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针对性强,理论理解更深,实践收效更大。具体来说,即第1学期,进校后进行军事训练,与高校普遍做法同步;第2学期利用1.5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弥补对社会知识了解的不足;第3学期增加机械制造工程实训这一实践环节,目前较多院校财会专业没有设置。通过1周的时间对一个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等进行训练,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第4学期通过2周的专业实习,了解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树立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第5学期通过3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掌握财务、会计手工操作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第6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计算机模拟实训,掌握财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方法,增强对现代化手段的运作能力,为日后运用现代化操作方法打下基础;第7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掌握某些专业技巧,掌握一些实现专业职能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创新能力;第8学期通过4周的毕业实习、17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方向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的优化。目前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是:财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2、5、6、7、8学期,6、7学期分别有2次,而3、4学期没有安排;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3、5、6、7、8学期,3学期有2次,7学期有4次,而2、4学期没有安排。这种安排造成各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工作量不均匀,第7学期4次实习,任务过重,课堂教学停停开开,学生学习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安排、组织工作量。优化后,形成4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有一次实践教学内容,分散社会联系、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任务,使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科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优化。①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实践环节内容包括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融资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分配业务、报表分析业务、预算业务、成本控制业务、资产评估业务、内部控制与审计业务、财务软件开发与应用业务等。②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中围绕专业课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有仿真模拟实验、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并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内软件实习,课外自主技能训练,利用所学软件模拟参与经济活动的控制、会计实践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系统演化等训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③面向社会需求,系统设计实践模块,即基础会计仿真实践模块、会计与财务信息化实践模块、证券市场实验模块、ERP沙盘模拟模块、资产评估模块、审计与CPA实践模块等内容。(4)构建“四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①自主化,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自主管理实训内容,自成体系,交出有创新意义的财务实训报告。②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场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技术路线,交出财会专业实训报告,教师点评,体现差异化、个性化。③场景化,将实验室内部模拟场景与实验室外的不确定性、动态的现实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与协调能力。④体验化,实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临其境、切身体验,感知、感受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写出真实的实训报告。
三、结语
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势在必行。近两年来,我校财务、会计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上述改革和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教师、学生、社会的一致认可。
1.专业理论知识深化。优化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在公共基础课程和数理人文基础课程阶段,设置了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实践;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阶段,设置了专业实习实践;在专业核心课程阶段,设置了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实践;最后,进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的结合,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为走向社会,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在各个实践环节中,同学们要围绕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预算业务等十余项业务,分别运用手工操作、计算机软件模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劳技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得到了升华。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到工厂、下车间实践操作,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和专业实习中,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通过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等实践环节,学生的业务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得到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奋进精神;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财务、会计岗位要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任重道远,必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光明磊落、勇于担当、遵纪守法、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篇8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篇9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法体系;AHP;财务会计学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以期末考试一次性来确定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探索实施新的课程考核体系。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体,通过书面答卷形式来完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传统考核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式单一,形式单调。传统课程考试主要利用期末考试一次性决定学生课程成绩,方式单一,没有体现课程的特点,尤其不能体现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特色,不能准确反映教与学的质量,也不能很好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考练分离,方式落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融入教与学中。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逐渐融合以及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绝大部分院校实训教学学时和内容都大幅增加,实训过程的参与度与训练质量也应纳入考核范畴。
(三)功利性强,促学性差。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突击复习,靠突击记忆可能会获得好成绩,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往往考完试就将所学知识抛于脑后,重结果轻过程,久而久之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只会背书,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考试的方式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
二、建立多元化《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见表1。
笔者把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分成两大部分,分别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通过教师安排平时作业的形式进行,形成性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形式包括业务性作业,企业实地调研、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课程论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与把握。采取卷面试卷库抽题考试,教考分离。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和杜绝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弄懂学活会用”。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又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涵盖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规范,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
三、运用AHP评价《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
在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考核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根据一定的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的分值,形成量化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元素分组,使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中诸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这些判断确定诸元素在决策中的权重。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综合。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比较各指标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高校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参照有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的不同予以1-9赋值,构造出了各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经过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最后确定各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其中:1-9标度的含义如表2。
(一)总体模型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的准则,这两个准则的判断矩阵A-B为:
一级指标中形成性考核的权重较终结性考核的权重大,分别为0.6667和0.3333.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构建的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体系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形成性考核的重视,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级指标中能力性试题的组合权重最大,为0.2667,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出,在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体系中,能力性试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前已述及,能力性试题是终结性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使考试内容不仅停留在较低的学识层次(记忆、理解)上,更侧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和杜绝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因此,能力性试题是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在第二位的是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为0.1498.可以看出,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对整个课程的考核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供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结果以PPT形式予以展示,由教师对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级指标中业务性作业的组合权重为0.1413,排在第三位。由此可以看出,业务性作业在整个财务会计学考核体系中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业务性作业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的综合性较强的以某公司为背景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题,由学生以该公司财务人员的身份独立完成会计核算。通过对业务性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和学习效果等。
四、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保障
在实际运行中,要想保证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稳定运行,必须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条件。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考试改革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考试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考试模式改革的需要,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完善的课程标准是开展多元化课程考核的依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元化课程考核也需要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依据。各门课程必须有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一般应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六个方面,文本公开使学生和教师都清晰明确。
五、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效果
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学习风气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切实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为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兼顾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在检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所学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课外的自主性学习;在考评学生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讨论发言、分组辩论、社会调查实践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等综合素养。
篇10
关键字:实践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大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如同人的左膀右臂,共同支撑着人的发展,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探究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之路。
一、高校会计实训各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一)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特点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2012年会计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开设的课程由基础会计等简单的课程到中级财务会计等内容复杂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同时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建立了现代化的会计实训中心,拥有20个校内仿真实验室,包括现代商务实战中心、会计综合实训室、ERP实验室等,安装了用友ERP软件、金蝶K3财务软件、厦门网中网会计实训平台等,每门专业骨干课程都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实训,聘请企业会计专家到校指导学生实训,会计系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约8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审计、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从对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会计系多数毕业生谦虚好学、踏实肯干、专业基础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内容的缺陷
1.在实训条件有较大改善的条件下,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创新有许多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在此与示范性院校有较大差距。
不管是科研项目、课题还是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示范性院校相比还是有差距,因此要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
2.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队伍的力量需要充实。
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账务手工操作能力、运用电算化软件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会计实践能力匮乏;一部分老教师对手工操作虽然很熟练,但对计算机的操作特别是网络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却相当陌生,离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这种现状,使学生的校内模拟实训得不到规范的指导,实践技能根本无法提高,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待改善,还存在一些不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
随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需要随着方案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前很多人认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将原有的资料如课件、习题、教案等传到网上去,并不注重资源开发的质量,以致于资源建设后要实现对学生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促进,有没有对教师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存在很模糊的概念,导致建设完后,基本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注重它的使用效率,使用效果与预期脱节。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校内模拟实习,实训中一般会将账务处理作为实践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对一般经济业务的核算能力,能够根据原始凭证做出记账凭证并编制报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的内容是事先给定的,实训步骤也是固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实训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总体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岗位职责也划分不清,学生即使很好地完成了模拟实习,也仍然不知道具体的人员负责什么,人员的职责混淆不清,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其实际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更没有达到会计实践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4.会计实践教材不够全面。
实训教材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上,而涉及财务管理、纳税实务、审计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材很少,而且,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各自独立,相互衔接较少,内容整体上缺乏联系性,使得学生对单项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而对会计的综合运用技能无法全面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改M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努力争取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加大教师撰写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支持力度。资助教师经常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充电”,并争取宣读论文,提高知名度。
2.提高师资质量、继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大财力支持,统筹安排教师进修、接受短期培训,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对外交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尤其是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学习,支持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种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指导的效果,又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3.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计是一门动手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凭证、账簿、报表的登记和手工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中心,更加着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锻炼他们能运用会计知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更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加强实践教材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关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会计实践教材要跟随政策的规定不断进行修订,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参与编写,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避免教材的滞后性。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要整体上进行相互衔 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优化与整合-基于会计信息化过程”编号2015JY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