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13: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组织人事部工作总结

篇1

1.院校与企业间紧密合作难。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可以达到双赢,不过企业与院校间合作存在功利层面,需求旺盛时显示出其“积极”的一面,而需求减弱时又表现出其“被动”的一面。院校与企业间尚未形成教学“双主体”格局。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难。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所进行的实训,以田间作业为主,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按照实践性教学计划所进行的实训难以落实。企业很少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和素质方面安排实训内容,甚至有时把实训学生当作了企业的临时劳动力,降低了学生从事实训的积极性,使实训流于形式。3.组织实施难。园艺专业实训的项目受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实训的课程计划不同于实际生产,近期效益差,时间也很难吻合;而企业是按照生产实际要求进行的,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必要的实训环节。

二、探究突破难点的思路

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服务一线的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实训教学要始终秉持这一目标,从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到校企合作协议书签定,都要体现这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翔实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素质。

三、校外实训模式

1.实践教学“2+2+2”模式。(1)技能实训。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出到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及园艺植物栽培关键技术实训。(2)轮岗综合实训。第3、4学期,参加企业园艺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划分“果、菜、花”三个方向生产小组,利用企业的条件,进行阶段性的生产管理,把握园艺植物产供销关键技术。(3)顶岗实习。第5、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同时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试验,并在产、学、研生产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根据园艺作物生长季节,学生在校三年分别实施专业认知、季节单项实训、季节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实训项目,实现学生能力由“一般能力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阶梯上升,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机统一。2.实践教学“4+4+2”模式。(1)轮岗综合实训。第1、2、3、4学期+两学年的4个假期(寒暑),学生直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时间和内容先由实训基地提出方案,教师授课计划围绕生产实训进行制定,实施时还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整。(2)顶岗实习。最后2个学期,企业根据学生的意向及前两年考核情况,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实训期间完成工作报告或毕业论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校企共同制订实训计划,与“2+2+2”模式不同的是,学生直接全程参加生产实践。3“.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部分或者全部学费以及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是:确定“订单”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组织和实施“订单”人才培养。协议签订后,各方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如若违约,就要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校外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

篇2

2006年,我局的人事人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事局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全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版权所有

一、工作情况

(一)围绕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整体性人才开发进程

1、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使用。建立了市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全区登记入库乡土人才881名,其中生产能手808名人,经营能人44人,能工巧匠19人。支持乡镇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目前,南城镇已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实用人才培训,聘请了两乡一镇19个行政村的主要领导为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为30名在发展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2、健全和完善人事工作。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市场。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适应新形势下我区人才就业工作的需要,7月份我们将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合并,成立xx区人力资源市场,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市场由交流大厅和服务功能区组成,交流大厅面积29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家用人单位进行面试交流洽谈。服务功能区主要由咨询服务、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档案管理、就业备案、就业援助等服务窗口构成,面积200平方米。新组建的人才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稳定社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8月25日上午,在xx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xx区首次人才招聘会。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公益性特征,邀请了鹰游集团、太阳雨集团、苏宁电器、久和置业、三吉利化工等30家强势企业加盟,提供了近500个岗位,岗位涵盖了用人单位的每个层面---中高层管理、一线操作、后勤服务等数十个工种。二是逐步扩大人事工作的服务范围,从单纯的事业单位人员,扩大到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退伍士兵、新考公务员、政府雇员等,服务项目从保管档案、年度考核、开具相关证明扩展到代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称等,切实解决了人员的许多后顾之忧。今年共新办理人事手续30人。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职称工作在整个专业技术队伍和人才资源开发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认真做好职称评聘,更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人事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我们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初定工作由每年一次,更改为每个月办理一次,方便了符合初定条件人员的职称评定。同时做好各类职称考试报名工作。组织21人参加全国经济专业和江苏省职称外语考试资格报名工作,发放全国外语职称准考证30份,为92个大中专毕业生办理技术职务的初定手续,上报中高级评审材料192名。通过职称评定有效地提高了我区科技干部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4、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考工定级工作。我们对工人考工定级报名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审核资料和档案,严格把关。据统计,全区共组织85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升级考核,其中初级工7名,中级工37名,高级工38名人,报考种类达13个工种。通过率达95%以上。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技师评聘5人,有2人通过省级考核。通过考试及技师考评,我区的工人等级结构已由初、中级居多,逐渐发展为以高级工占多数,中级初级次之的等级结构,工人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公务员网上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及能力,从4月20日起全区公务员开始网上注册报名学习,全区共有573人参加培训。12月份,将对45岁以下公务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2、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今年我区共设报考职位6个,招考人数6人,报考我区共303人,经笔试进入面试18人,经面试进入体检6人,体检全部合格,在8月底前已全部报到上班。

3、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公务员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和市局的统一部署,上半年,对纳入公务员管理的本区各类机关人员状况,认真进行了调查摸底。9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公务员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连人[2006130号)文件精神,我们于9月20日召开了全区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布置了全区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全区共有行政编制(含参依照、政法编制)772名,各单位上报人数共632人,目前材料已经过市人事局初审,登记工作将在11月30日全部完成。

4、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我们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中坚持“规范考核行为、严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质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的原则,认真组织行政机关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职务升降、职称评聘、工资级别晋升的重要依据。全区参加考核368人,优秀37人,称职317人,未定等次14人。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行政机关按规定对称职以上人员发放了年度考核奖金,为66名连续三年优秀人员调整了工资,发挥了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完善机制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1、积极稳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政策性强,不仅是一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稳定的敏感之事。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从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入手,着力把好改制单位的改革方案制定关,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到目前为止,钟声幼儿园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区二招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晨辉·世纪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儿园,资产审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资产评估。由于三家单位没有土地证、房产证,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中。

2、完善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岗位(职位)管理的制度。上半年我们重点结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工作对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设置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设置的原则性意见。二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审核。对于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严格按文件要求确定考核等次,对于优秀等次比例超过15%的单位要求其纠正。据统计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人数为3698人,优秀等次418人,合格3248人,基本合格5人,不定等次27人。三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录工作。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上半年我们拿出3个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经过在报纸和市人才网上公布招聘简章,共有15人报名。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程序,有3人被聘用。招考工作的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同时我们也通过组织和参与,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深化勤政廉政意识,努力做好我区的人事人才工作。我们结合行风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各项日常工作开展较好。

1、做好教育系统教师核编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2]113号)精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核定一次。今年6月份,我们会同区教育局对我区的27所中小学进行调查摸底,在准确掌握每所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班级数的基础上,对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

2、加强金猴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为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提高编制管理水平。我们根据市编办的要求,完成了全区机构编制的历史沿革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入库工作,并成功将所以信息导入金猴远程办公系统第二版数据库,目前金猴远程办公系统第二版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3、做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今年完成事业单位年检108家,网上年检率100%,设立登记2家,变更登记23家,注销登记1家。全部登记材料都按照市局的要求整理归档。

4、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我区工资工作本着严格执行国家的工资、退休政策,积极稳妥完成各项调资任务。一是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2006年初工资正常晋升审批工作。调整了包括有5年考核称职及连续三年考核优秀人员、达到上一级别最高年限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满5、10、20、3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区调整达158人次,均从2006年1月起执行。二是根据相关任命文件,对48余名因干部调整、晋升级别人员、356名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79名工人等级考试合格人员进行工资调整。另外还对9名新进人员、11名调动人员、27名晋升学历人员进行工资变动。确保全区干部职工调整后工资福利待遇的及时到位。三是认真审核审批退休手续,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审核审批管理工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全年共审核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68名,企业退休人员158名,保证了工改实施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与退休管理工作的平稳进行。

5、认真做好企业干部生活解困工作。我区现有困难企业干部17名,均属团职以下职级。其中区属企业12名,市属企业辖区管理5名,还有自主择业干部辖区管理25名。今年以来,针对企业干部上访要求解决生活待遇问题,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各主管部门落实文件精神进行指导和督促。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干部上访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五)围绕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活动,认真传达贯彻市机关效能建设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学习新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

2、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紧抓内部管理,力求管理工作规范化。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增订和修订,出台了《2006年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暂行办法》,对岗位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增强了按制度管人、办事的自觉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根据效能建设需要,相继出台了加强效能建设十项制度,较好地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推进。

3、强化监督,注重考核。加强社会监督,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加强政务公开,主要事项通过公开栏、政务网等形式实行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开展内部监督,每两月召开局务工作例会,建立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季度考核制,有效地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

二、亮点工作

1、整合人力资源市场。7月份我们将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合并,成立xx区人力资源版权所有市场。新组建的人才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及稳定社会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建立了市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实用人才培训,聘请了两乡一镇19个行政村的主要领导为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取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为30名在发展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从报名到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4、建立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将新东办事处、新海办事处、路南办事处、花果山乡作为首批四个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基地将承担全市新录用的公务员(含参照单位工作人员)的基层锻炼任务。10月20日下午,连云港市新录用公务员锻炼基地在新东办事处举行揭(授)牌仪式。

5、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公务员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和市局的统一部署,对纳入公务员管理的本区各类机关人员,进行了分类登记。

6、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到目前为止,钟声幼儿园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区二招改制已进入职工安置阶段,11月初可完成改制的各项工作;晨辉·世纪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儿园,资产审计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资产评估。由于三家单位没有土地证、房产证,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中;区房开的审计工作已经完成,由于改制不涉及产权转让,暂未进行评估工作;云台房开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进行审计评估工作。

7、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今年以来,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强化平时考核为切入点,采取三项措施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健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结合实际,健全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下发了《2006年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暂行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治事;二是强化监督,实行阳光行政。通过各种渠道公布投诉电话,从社会各界服务对象中聘请监督员10名,定期召开座谈会,切实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全面监督;三是加强督查,狠抓工作落实。采取抽查、突击检查、暗访和群众座谈等方式,先后对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工作纪律、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多次督查,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三、难点工作

1、公务员登记操作难度大。我区公务员队伍结构较复杂,人员存在转任、调任、混岗、混编问题,一些因职务、岗位的变动或竞岗等原因的特殊人员是否列入登记对象范围尚需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确认。

2、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难度大。有的改制单位固定资产老化,没有产权证明,变现困难,有的可变资产少,远远满足不了改制成本支付。教育系统所属改制单位受上级条条文件精神约束,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四、明年工作

(一)突出人才战略主线,抓人才队伍建设

1、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其次,要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鼓励人人奋发进取、努力成才、多做贡献,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再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大业上来。

2、研究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措施。根据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借鉴省、市及先进地区在引才留才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订引进人才及人才管理的政策文件。完善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以进一步优化人才的使用环境。

3、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根据我区人才需求信息,做好面向外省市招聘人才工作。采取人才交流会、组团到外地招聘、网上招聘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办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完成市局下达的人才引进目标。

(二)突出改革创新,抓事业单位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

1、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进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二是继续在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内进行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在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认真研究和解决未聘人员安置、富余人员分流办法,确保改革的稳定。

2、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利用金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推广编制远程办公系统,举办编制管理人员培训班,规范编制管理流程。

3、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举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提高事业单位法人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突出公务员法实施,抓公务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公务员工资套改工作。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在全区公务员登记审批后,做好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同时探索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2、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根据市人事局的部署,做好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

3、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根据省公务员法实施的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对我区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工作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

(四)突出求真务实,抓人事人才业务工作

1、努力做好工资、退休审批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工资福利文件精神,规范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做好全区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的审核审批管理工作。

2、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促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

3、切实做好干部安置工作。积极探索干部安置办法,确保圆满完成安置任务。同时,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和省关于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文件精神,努力做好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

4、认真做好人事各项日常工作。要认真做好及完善目标考核、来信来访、电话承办、人事宣传与调研等工作,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篇3

这样的故事,凡是办过会的同志都能讲出不少。为帮助入行不久的读者尽快掌握办会的本领,我们以不同方式搜集了一批会务服务的故事,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组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级办公厅(室)同志们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会场布置

1.让会场布置“活”起来

去年,我负责某次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布置好会场后,我请主任来检查。

初步检查后,主任问:“座位是按什么原则安排的?”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道:“根据之前会议要求,按‘先定中间,再定左右’的顺序,市级领导和讨论组组长排在主桌中间,其他代表按选区和职务一左一右依次排列。”

“这样不行,”主任说,“会场布置不能简单凭经验,要看会议内容和目的。就说座位排列,第一,这次讨论会和一般会议不同,与会人员都是党代表,身份是一样的,不存在职务的高低。第二,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报告、畅谈思路、建言献策。想讨论得好,至少要确保主桌上各类代表分布均衡,涉及重点工作、重点行业的代表也要往中间靠。你再想想,重新调整下。”我这才意识到有些情况还真是没有认真考虑。再看会场,主桌上明显缺少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代表,分布确实不合理,而且会场中仅主桌有话筒,未在主桌就座的代表发言很不方便。

回到办公室,我将座次重新排列。第一,主桌上优先安排身份重叠的代表,如既是女性又是教育卫生系统的代表,确保各领域代表在主桌有限的人数中尽量实现均衡分布。第二,涉及重点工作、重要行业的代表,如无法安排在主桌,尽量安排在后排靠中间位置。第三,准备四个无线话筒,分置在后排座位两端,保障未在主桌就座代表的发言。最后,我将会场实际安排情况制作成参会人员座位表,标明代表姓名,与代表基本信息表一同打印出来,放在与会市级领导座位前,以便领导对参会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精心布置后,第二次的会场布置顺利通过了主任的检查。由此可见,会场布置绝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做到因需而变、因事而变,方能让会场布置“活”起来,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2.能否坐得下尺子会“说话”

一次召开市政协会议,政协主席提出:“以前咱们每次开政协全会,常委们都坐在台下,这次全会能不能想办法都上主席台?”

听到领导这么说,我头一下子大了。要知道,对这个会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往全会,之所以常委们没有上主席台,是因为主席台较小,一般安排四排,每排21人。市政协常委60多人,加上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其他与会的厅级领导,一共125人,显然坐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不管怎样,既然领导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就得努力想办法。我就提议有没有可能再加一排座位,每排也再增加几个座位。后勤组的同志听后马上说:“如果有可能,早就增加了。”我说:“别急,那咱们一起去会场,实地量一量再说。”于是,我们一起到主席台上,拉尺子一量,第一排前沿距主席台前沿近两米,最后一排座椅后沿距后墙有一米多,每排座位左右两端距侧幕也各有半米多宽。果然,会议桌整体前移一米,后边是可以增加一排的,每排会议桌再增加座位也有富余。这样,前后五排,每排25人,市政协常委与其他参会的厅级领导正好全部坐下。

这样一次经历让我明白,惯例也不一定科学,解决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求证精神。

3.会场温度控制的“学问”

在一次大型会议召开当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早早把会场空调打开,调至25摄氏度,就去忙其他工作了。出人意料的是,会议开始后不久,会场温度忽然升高。台下的代表们热得纷纷拿起桌上的会议材料当扇子扇起风来。我非常纳闷:明明提前一个小时就开了空调,怎么还这么热?为了保持会场的舒适度,我赶紧降温,把空调温度调至18摄氏度。结果没多久,会场温度过低,一些代表开始打喷嚏。三个半小时的大会结束后,忽冷忽热的室温让不少代表颇有微词。我听到有代表打趣道:“今天会场空调应该是犯了疟疾,咱们是‘热时节热得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得在冰凌上卧’,哈哈哈??”我感到很难为情。

会后,我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方才明白会场温度控制还真是有大学问呢!会场越大,温度越难控制。因为人体热量和外界环境不断交互,会改变外界环境温度。会场无人时和代表入座后,会场温度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夏天要提前把室温调得比正常温度更低一些,这样随着室内人数增多,室温会增高,从偏低变成相对适宜。

这件事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会务工作的学问真是一辈子也学不完,开空调这样看似简单的事,里面也有门道呢。

4.会场灯光检查少不得

某大型会议开始前几天,我们开碰头会,各自汇报会议的筹备情况。我汇报完到会议现场踩点的情况后,处里老同志提醒:灯光检查了吗?我心想:那个会场经常用,还有什么可检查的?不过作为会前筹备的必要流程,还是不能大意。于是,我叫上摄像师一起去会场。打开灯,摄像机开机,我坐到主席台上,试拍了一阵。

这一拍可真发现问题了,灯光效果非常不理想。主席台头顶上的灯光打在我的头顶上,拍摄的画面变成了“阴阳脸”。如果用摄像机自带的灯补光,光线直接打在脸上,不仅热得难受,连面前的文件材料都看不清了。

以前这个礼堂开过无数次会,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这次是怎么了?我马上向礼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前不久,礼堂主席台的灯改为了LED灯。我马上向领导汇报,协调后勤部门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醒我办会不能“想当然”,按照程序要检查的,一个都不能少。

5.疏漏了记者的席位

一次,我们处负责市质量监督大会的会务工作。筹备、服务这样的会议,对我们处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全处上下紧锣密鼓,按流程认真统筹安排。

一切都准备就绪,原以为能圆满完成任务,可会议当天居然在座位安排上出了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增加了“假冒伪劣产品展示”环节,这是会议的一大亮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来了许多媒体记者。但安排座位的工作人员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仅为媒体留出寥寥几个席位。结果,三四十名记者参会,媒体席位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记者还是不够,不少摄影记者只能一直站着,会议现场的气氛和效果都打了折扣。

会后,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批评,与会记者也有抱怨。我们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会务工作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决不能疏忽大意,否则真是“一丑遮百俊”,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让之前的付出变得苍白无力。

6.差点出事的会标

办会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县里召开的人代会,我负责会标的布置。

前一晚忙到深夜,会场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去值班室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到会场时,我吓了一跳:会标上“届”字下面“由”的边缘已经卷起,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是暖风惹的祸。这个会场比较大,天气又冷,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开空调,有一个暖风出风口正好对着“届”字下方,把胶吹化了。为防止胶再次被吹化,我们赶紧把会标上所有字全部用大头针别住。

虽然会议顺利进行,但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如果发现不及时,在会议进行时会标上的字掉落,电视台还现场直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为避免工作中出现类似失误,从此以后我们将用大头针固定会标的内容固化到会议组织流程中。

7.简洁明了的会标

初入职场赶上一次县委召开会议,我负责会标的制作。综合会议的主题和议程,我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讲政治守纪律做表率”专项主题活动动员会。核对后我自己还挺满意,就向科长做了汇报。科长看了之后说:“小王,你数数这有多少字,咱们开会的地方挂得下吗?”科长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后来,向同事请教才知道,开会的主席台比较窄,如果将这么多字放在会标上,字间距会非常小,不美观不说,还看不清楚。于是,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向科长请教,最终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我也从中学到,会标的制作一定要突出主题、简洁明了。

8.导引牌里的“玄机”

在会场周围,我们经常会摆放导引牌,为参会代表指引会场的位置。制作和摆放导引牌,要注意检查字体、箭头是否清晰,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一般这项工作由会场的有关部门来负责。但是不是有人负责就可以不管了呢?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导引牌事先一定要检查。

在一次办会工作中,我就发现了小导引牌里的“大问题”。这次会议在我市的礼堂召开,在办会的前一天,这个礼堂刚刚承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汇演。在制作导引牌时,礼堂方面准备不周,缺少大小合适的纸张,就拿文艺汇演主办方剩下的纸张充数。我在检查时发现,粗看也没什么问题,可凑近仔细一看,最底端居然印着一排文艺汇演赞助商的公司标识。虽然公司标识图案小,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但机关的会议不同于商业演出,哪来的“赞助商”?这不是跟会议严肃的性质背道而驰吗?于是我立即找到符合规范的纸张,协调重新制作导引牌。

事后领导表扬我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如果有人把这个导引牌拍照发到网上,就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9.没有保密柜怎么办

省委领导要到基层召开会议,我随行服务。其中有一个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通信设备。会前,基层同志告诉我,条件有限,当地无法提供保密柜,而如果从市里运来时间又来不及。这可把我给急坏了,会议就要开始了,我怎么就没有早作安排啊!

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当地的办公室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土办法——将与会人员的手机分别装到信封中,用订书机封口并写上名字,然后交给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和清点,散会后再取回。这样,没有保密柜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我也提醒自己,以后办会必须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遇到问题多思考、多请教,提高工作应变能力。

10.会上耗材要备足

某年,我参加市两会的组织筹备工作。那年的市两会结束当日加了两个会,后面两个会的议程和名单都要在会上准备,打印量比较大,最后打印需要摆放的出席人员名单时我发现——打印机没有墨了。我摇晃摇晃墨盒,试着又打了几页,可是纸上的墨色还是明显淡了。我一下子急出了一身冷汗:我们没有备用的墨盒。当时我们使用的那台电脑没有刻录功能,现场也没有备用的墨盒。因为是保密电脑,也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是中午,下午三点就要开会,需要打印的量还不少。这时,我只好求助同事,同事急忙送来墨盒,才没有耽误。我也不禁后怕:如果更晚一些发现没墨,来不及应变,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后来我总结,在外开会,自带电脑、打印设备和电子版名单也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各类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打印机墨盒等耗材一定要想办法备足,确保万无一失。

11.停车场炸响警报声

一次,我市在开发区某会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市领导正在讲话,窗外突然传来汽车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因为离会场太近,声音很大,即使关上窗也还是很吵,底下的参会者窃窃私语,大家也无心听会了。我赶紧出去查看情况。原来会议停车场就在会场外,紧挨着会场窗户的一辆车警报器出现故障,率先响起来,带动周围几辆车的警报器也一同响个不停,结果严重干扰了会场秩序。

事后,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仍然很内疚。以后再安排会议,虽然不能都把停车场安排在远处,但我会通知工作人员,紧邻会场的几个停车位就不要安排大家停车了,以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办会,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多经历、多总结,办会的经验也就丰富了。

12.会场文具赢赞许

一天,同事收到一个快递,是一款多格文具盒,简单的黑色盒子,打开后可以分隔摆放多种文具,是同事给上学的孩子买的。收者无心,看者有意,我也赶紧买了这种盒子。因为服务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带有研究、审议性质的会,领导往往需要审阅签批许多文件。过去,会场桌上摆的是“老四样”:座签、话筒、笔筒、记事本。发现审阅文件不便的问题后,我设想在翻阅时加上湿手器,签批时提供各类笔,整理时备好曲别针、长尾夹、订书机。可这一堆东西放上会议桌,杂乱无章,会议桌岂不是变成办公桌了?一拿到文具盒,我就迫不及待把有关文具全部放进去,再把文具盒放进桌斗侧边,需要时再拿出来,问题迎刃而解。之后的会上,桌面非常整洁,领导签批文件也相当方便。

我们处还有几个黑色的大公文包,上面还系着号码牌以便区分。包里装得满满当当的,打开一看,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订书机和订书钉、一盒黑色签字笔、一把削好的铅笔、一本稿纸、一摞打印纸、一沓便笺纸,还有信封、回形针、印泥、橡皮、胶水、尺子??各种文具应有尽有,还有内部电话本放在夹层里。这就是我们的会议文具包——谁负责会议现场的服务工作,谁就拎上它去会场。几年来,会议文具包立功不少,特别是去外面的会场开会,更是经常派上用场,再也没有发生过会议现场缺东西需要临时去找的情况。

开会时,有关文具的问题看似小事,可从让与会者使用方便、提高会议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的。

二、人员组织

13.提前十分钟还不够

一次,我们筹备一次全市性大会,参会者近千人。我作为会务组一员,负责起草会议通知。大会是上午8点开始,我按照惯例,在通知里写明“请参会人员7:50提前到达”。

到了大会当天,会务组的同志早早来到会场,一切准备就绪。可是眼看快到7点50分了,参会人员还有很多没有到场。

这时我发现,这次会议在会场大门外设置了安检仪,参会人员需要一一通过安检,这就大大增加了入场时间。可是我之前起草会议通知的时候,根本没有把这个时间计算进去。眼看会议就要开始了,会场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听到大家议论纷纷:“怎么还有安检啊,来不及了吧?”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计可施,安检是必需的环节,不能省略。即便加快速度,也不可能在8点前全部安检完毕。

我进会场看了看,领导们已在主席台就座,可是台下依然乱哄哄的,参会人员或站或坐,门口还不断有人急匆匆走进来,左右张望着找位子。到了8点10分,大家才差不多就座完毕,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大会主持人方宣布会议开始??

事后我总结,筹备会议一定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像通知几点到达这样的事,也要把各种可能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打足提前量。

14.一场混乱的握手

在办公室工作多年,我参与筹备过数不清的会议,在新来的年轻同志眼里,算得上一个“老会务”了。最近单位来了新书记,我负责筹备全体干部大会。这类会议我组织过多次,自然是轻车熟路,筹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心里还想着,这次一定要给新书记留下一个好印象。

结果在开会当天,新书记进场后,没有像历任书记那样直接走上主席台,而是绕到台下,打算与参会的同志们握手寒暄。我事先完全没有考虑到还有握手这个环节,所以也没有提前组织。结果坐在前排的同志一拥而上,把书记团团围住,都向前伸出手去,后排的同志也想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书记想走到各排依次与大家握手,但座位前后挨得很近,无法通行。同志们只好侧着身子进进出出,不时伴随着挪动椅子的摩擦声,原本井然有序的会场瞬间乱成一团。

我站在会场一角,想要补救又束手无策,那种难熬的滋味至今难忘。这次失误让我明白,“老会务”的“老经验”有时未必管用,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会给会议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15.只有西装才是正装吗

去年,我市举办建市30周年纪念大会,涉及各个单位各个行业的代表近千人。我负责下发会议通知,大概发了快十个单位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问:“你好,我们接到通知,让穿正装。请问我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吗?”我回答说:“大会规定要穿正装,估计您不能??”正说到这儿,旁边的主任赶紧打断了我,让我先不要回答。我急忙告诉对方,稍后再答复。

放下电话后,主任说:“我们在通知里,只是简单地说让大家穿正装。而少数民族的同志认为出席正式庄重的场合,应该穿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而且这次纪念大会,各行各业的代表都会出席,如果真的全部穿西装来,效果就一定好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主任召集会务组的同志们碰了个头,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觉得,如果不同行业的同志,穿着代表各自身份的服装出席,效果应该更好。我们把这次讨论的结果汇报了领导,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想法。我马上修改了会议通知,之前已经通知过的单位,也一一打电话进行了更正。

到了开会当天,代表们就座完毕,我们看到会场里,军人穿着庄严的军装,工人穿着自己的工服,警察穿着笔挺的警服,还有少数民族代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每个人都展现出各自的风采,现场气氛喜庆而隆重。

我事后“复盘”,办会固然有一定的模式,但更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会议效果出发灵活应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16.正装能不能换成便装

有一年五月,我省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我负责起草会议通知,起草完后拿给处长审核,处长看后问我:“为什么要求大家穿正装?”我说:“以前开这类会议,惯例都是着正装。”处长说:“以前的惯例如此,不代表今后就必须如此呀。最近天气又闷又热,已经有30度了,如果穿正装的话太难受。你再琢磨一下,也看看其他地方怎么安排的,看穿便装合不合适?”

我想,这种大热天让大家西装革履地全副武装起来,确实不太妥当。我查找资料,参考兄弟单位的做法,又打电话和一些同行讨论,感觉可以让大家穿便装。党的十以来,各级会风越来越务实清新。除了党代会、人代会等需要着正装,像表彰会这样的场合是可以便装出席的。我跟处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经请示分管领导,会议通知便改成了着便装。

会议当天,果然又是一个大热天,我们在会场外迎接代表,穿着短袖衬衫尚且汗流浃背,如果真的让大家都穿正装,该有多热啊!在整个会议筹备中,着装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看起来并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考虑不周到也会带来不便。

17.分错房间了吗

一次,我负责筹备一个金融会议,有二三百人的规模,该会是以会代训,住宿、交通、材料等事务繁杂。

报到时,我正在会场门口迎接代表,办公室主任心急火燎地找过来,指着会议手册问我:“怎么回事?房间怎么排的?这到底是男是女?”原来一名代表报到时拿到会议手册一看,同屋的人名字是“张小红”,就去找主任:“我是男的,怎么能安排和女同志一屋?”主任一边道歉一边来问我。我一下就懵了:这也太大意了,怎么会把男的和女的分到一个屋呢?我赶紧翻看原始的报名表,发现“张小红”后面注的是“男”,心里才略微踏实了一些。再一打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男同志的声音,听过原委,对方也乐了,说他的名字经常会引起误会。

原来这是一场乌龙。但这个事情提醒我,会议服务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反常的、特别的事情,并记在心里,随时能够答得上来、处理得好。

18.把发言人员服务好

省里召开某项重点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按照议程,共有八名代表上台发言。分工的时候,处长把组织发言的工作交给我负责,并交代:“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就把这八位发言人安排好就可以了。”

我知道处长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就在半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是有几位代表要上台发言。会议过程中,一个发言人到会场外接了个电话,而按照顺序,下一个就轮到他了,结果这个电话讲了很长时间,上一位同志发言完毕回到座位上,主持人说“请××单位的张××上台和大家交流”时,他还没有回来,会场陷入令人尴尬的宁静。我们赶紧跑出去提醒,他才慌慌张张跑回会场。

这次我负责这个环节,知道大意不得,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万无一失。从安排发言人集中就座到排发言顺序,从告知如何衔接到提醒携带讲稿,都一一落实到位。不过到了开会时,依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排在第二位的发言人进场后,才发现把讲稿忘在了车里,而到停车的地方来回需要二十多分钟,再回去取很可能来不及了。我赶紧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套发言稿,找出他的那份给他,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最后还不错,大家的发言很顺畅。

发言人员可谓是会议中的重点人员,如果发言准备工作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效果,因此,把他们安排好、服务好也是万万不可马虎的。

19.特殊情况要重点关注

从事会务工作多年,有两次失误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我事先没有询问与会人员的特殊情况,结果将一位坐轮椅的代表安排在了会场中间的座位。会议当天,看着已经就座的代表个个起身搬开座椅让位,坐在轮椅上的同志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致歉。当这位代表艰难地来到座位上就座时,主持人已经开始宣读出席者名单了。下午的会议前,大家临时决定每个人依次往里挪一个座位,把最边上的位置留给残疾人代表。

还有一次是一位年迈的老领导参加会议,并有陪护人员随行。老领导是在主席台就座,但我事先没有给陪护人员在前排预留座位,因此他只能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老领导感到身体不适,向陪护人员示意,但由于距离太远,陪护人员没有看清。老领导又坚持了许久,直到旁边的同志发现他捂着胸口脸色苍白。虽然经过一番救护,老领导并无大碍,但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这两次失误提醒我,一些会议有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出席时,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并在会议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20.抬着轮椅才进了会场

市里召开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差不多都到位了。我又一次核对参会人员名单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几位老同志,有的已近八十,于是在名单上标注了一下,并在会务组碰头会上提出,要对这几位老同志重点照顾一下,大家都点头称是。

会议当天,我负责在门口值守。有辆面包车开到会场外,司机下来从车上搬下一个轮椅,我赶紧上前,帮着从车上扶下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同志。可是,当我推着老同志走向会场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老楼了,门前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望着通向大门的高高的台阶,我只好让老同志先等着,自己赶紧跑到会场,叫了三个年轻男同事出来。我们四个两人一边,一齐发力,连人带轮椅抬起来,小心翼翼上了二十多级台阶,大家都累出一身汗。老同志不住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弄得我们更不好意思。会开完后,我们四个又把老人抬下台阶。

会后我跟会场管理人员提到这个事情,才知道原来楼后设有电梯,可以直接通到会场。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还是没有想到有人坐轮椅这个可能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会务工作中,再多的预设都不为过。

21.让代表帮助代表

在我市,一些会议有时会有少数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为普通话不好的少数民族代表都配上同声传译人员。会场里,常常会看到少数民族代表听得很吃力,一脸茫然的表情,我们心里也跟着着急。这个问题困扰了会务组很长时间。

后来有一次,在会议间隙,我们注意到一位汉族代表用流利的藏语与一位藏族代表交谈,这一下子启发了我。经请示领导同意,在下一次筹备类似会议时,我提前了解了有哪些代表同时掌握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安排会议席次时,将他们和汉语不流利的少数民族代表安排在一起,也事先和他们作了沟通。同时,适当增加会议间隙的讨论时长,增加代表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

新做法带来新成效,那次会议现场效果很好,气氛也很融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因为语言问题,一些少数民族代表无法融入会议氛围,这无疑会影响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是做好会务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主席台和休息室

22.主席台上的空茶杯

一次,跟随省委领导到某开发区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直奔开发区的会场准备召开现场会。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悉数就座,主持会议的领导开始讲话。

一上午顶着日头调研,大家都口渴了,纷纷端起会场桌面上的茶杯喝水。“嗯,不错,水温刚好。”我抿了一口茶水,内心给负责上水的服务员点了个赞。

这时,我注意到正对面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也端起茶杯,一丝惊讶的神情从他脸上闪过,随即,他冲我们这边招了招手,一手举杯子一手做了个手势。我明白了:茶杯是空的!我还以为会场服务员已经给倒上了??我赶紧联系会场服务员,请她们给主席台添水。后来一沟通才知道,主席台上的茶杯内已提前放置好了茶叶,开发区的会场服务员出于谨慎考虑,以为要等我们工作人员的指令才能倒水。我们喝着会场里的茶水,想当然地认为主席台上的茶水也已经有了。

会后我们总结:在机关开会从未遇到这类情况,因为上茶水的服务员训练有素,对于上水时机的学问早已了然于胸,不需我们工作人员过问。在基层,办会场所我们并不熟悉,却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做好。这提醒我们,对不熟悉的会场切忌“想当然”,而要想办法提前熟悉,尽量避免因沟通不够而出现缺位的情况。

23.大字号的领导讲话稿

我刚调到办公室不久,就参加了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领导安排我负责主席台上领导讲话稿的打印和摆放。会前,处长来检查会务工作,他走到主席台跟我确认讲话稿版本等问题,顺手拿起主席台上我刚摆放好的讲话稿:“字号怎么这么小?重新打一份,换成二号字,全文加粗。”“咱领导年纪又不大。”看到我还一脸不解地嘀咕着,处长耐心地告诉我:“领导讲话时,不可能一直盯着稿子,字小了容易看串行,眼睛也会累。所以,摆在主席台上的讲话稿,字号和行距要略大些。”我这才明白,打印一份大字号的讲话稿对工作人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为领导提供不少便利。会议服务过程中,只有懂得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提升会务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

24.“任性”的笔

一次会上,会议刚刚开始,坐在主席台最右侧的领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小幅度地举起了手中的笔,冲我们工作人员这边使了一个眼色。我心中一紧,难道笔出问题了?顾不上细想就带着几支备用笔迅速绕到主席台后面,来到领导身边。果然,摆在这位领导面前的笔竟然不出水!

下次办会时,我们就多长了份心,凡是摆放在主席台上的笔,都挨个摘开笔帽查看、试用。

无独有偶。一次会前试笔时,我刚拔开笔帽,手就被染得一片漆黑。直液式走珠笔竟然会“喷墨”!幸亏在会前排查出来,不然“任性”笔在会上喷主席台领导一手墨,那就尴尬了。

后来,针对防范“任性”笔,我们商量了两种解决方案:一、在主席台摆放纸笔的同志要提前试用所有的笔;二、采购铅笔并提前削好、试用,确保不断芯后才摆在主席台上。

25.惹祸的大头针

一次会前筹备,在布置主席台桌面时,我竟遇到过一个“流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为保证主席台桌面的整洁大方,会议地点所在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桌上铺了一层蓝色毡布。由于毡布长度不够,工作人员将多块毡布用大头针连接起来。

会前检查时,我和一位同事负责检查主席台布置。我俩从主席台两侧分头检查话筒、纸笔摆放等。“啊!”突然,那位同事发出了一声惨叫。“怎么了?”我赶忙过去。其他几位在会场的同事也闻声赶到主席台。原来,这位同事试笔时,笔帽有点紧,用力一拔,胳膊因惯性碰到桌布,被没有完全隐入布中的针头刺出了血珠。我们都有些后怕,万一开会当天出现这种境况就尴尬了。

如何排除这个“安全隐患”呢?我们先是用透明胶带把连接处粘了起来,不过透明胶带无论怎么粘贴,难免有露在桌布外面的部分,影响美观,后来又改用双面胶重新粘贴。

我们不禁感叹:会议服务中隐藏的问题还真不少,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此外,寻求解决方法时,需先提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再动手。

26.误引领导从后门进会场

一次,我局召开一次会议,有两位省厅的领导参会。会议开始前,这两位领导和局领导在休息室休息,我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便引导他们去会场。

从会议室到会场,要经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去。这个会场以前我们用过好几次,但我之前负责其他工作,从休息室到会场的路线并不熟悉。局领导在陪同两位领导,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无措。

沿着通道的每扇门都是一个样子,间距看起来也差不多。我一边心里打着鼓,一边故作镇定引着领导往前走,路过一扇门心里便嘀咕“好像不是这个,应该还在前面”。又到了一扇门,我猜测着差不多了,便试探着轻轻推开门,可是朝里面一看,一个人也没有。我更慌了,又往前走了一个,推开一看,里面黑压压坐满了人。我心想“就是这里”,连忙请几位领导进来,但走了两步才发现,这竟然是会场的后门,上主席台需要经过会场长长的过道。但这时已经不可能再请领导转身出门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引导领导继续往前走。很多参会人员都扭头张望,有的想鼓掌又有些犹豫,气氛非常尴尬。

那几十米的距离,我感觉走了几十里路那么远。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我都没办好,真是惭愧。事后总结,不管在多么熟悉的地方开会,也总有自己想不到的细节。接受任务后,一定要提前熟悉好整个过程,方能排除意外,确保万无一失。

27.忘记提前报告主席台座次

一次我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开始前,参会领导在休息室内进行准备。我向领导详细介绍了会场情况和当天的一些现场变动,认为休息室的会前准备工作算是轻松圆满地完成了,就指引领导前往会场开会。

没想到,领导们从主席台一侧上去后,一位座位原本就在近端的领导径直走向了主席台最远端,走过去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位子,又返回来挨个找。后面有几位领导见状也受到了影响,上台的脚步变得迟疑起来,开始停留在主席台旁寻找自己的座位,我们想上去提醒,这才发现没有安排服务人员引导,场面一时有些混乱,显得很不严肃。

这个插曲也给我们的会务工作提了醒,在重要会议的会前准备时,在休息室也要摆放主席台座次表,提前告知领导主席台的座次安排,或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确保有序落座。

28.少了把椅子的休息室

一次,我们区承办市里的一个会议,我负责安排会议休息室。会前,我去看了看休息室,觉得没什么问题,心里有些窃喜这次任务的轻松,不用清点材料也不用检查座签,休息室没那么多麻烦,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快,领导们一下子都来到了休息室,寒暄落座后发现,椅子居然少摆了一把,还有一位领导只能站着!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赶快跑到其他房间搬了一把椅子进屋。原来,休息室有一把椅子被临时搬走,服务员用后忘记将椅子放回屋了,而我又忘记在会前再次清点椅子数量??

反省这次失误,万万不能因为任务简单就掉以轻心,一定要时刻绷紧认真这根弦,反复细致检查,感觉到轻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失误最近的时候。

29.“藏起来”的洗手间

一次局里召开座谈会,我们租用了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受场地限制,休息室与会议室分设在两层。我们引导领导在休息室就座后,一位领导问我洗手间在哪?我一下子懵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会前我只勘察了会议室周围的洗手间,却忘记提前去休息室踩点了。

领导提出来,我们才知道休息室内没有洗手间,而我也不知道这层的洗手间在哪儿。我急忙找到宾馆的服务人员询问,才知道主楼这层的洗手间正在维修。服务人员带领我们在宾馆里兜兜转转一直走到旁边副楼,才找到洗手间。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说,由于之前没有清扫,这个洗手间卫生情况略显糟糕。

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再准备休息室时,一定要想好所有的细节,提前踩点熟悉,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30.一通没打成的保密电话

某次,省里召开会议,由我市承办。会上,我负责休息室的接待工作。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邻市的领导问我,知不知道哪儿有保密电话,他有事项要联络。

新礼堂刚启用不久,我并不知道这里是否安装有保密电话,只是听说过新礼堂的部分设备还没安装好,凭直觉判断应该没有,就硬着头皮告诉领导,这里没有保密电话。那位领导点点头,说那会议结束后再说吧,就继续去开会了。

领导走后,我马上联系礼堂管理人员,希望能在会议结束前找到一部保密电话机,结果管理人员说这个休息室隔壁的小会议室内就有一部保密电话。会后我反思,这个情况是因为我没有提前熟悉会场才出现的。做好会务工作,会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了解会场情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需求。

四、会议文稿

31.会议通知落款怎么是去年的

元旦后,我市准备召开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承办部门起草了会议通知代拟稿,我们对通知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然后按部就班报批送审、排版校对。为了确保文字无误,我还特地把排好版的通知清样返回承办部门进行校对。

就这样,经过了层层修改校对,大家都以为肯定没问题了,就准备正式印制。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排版工作人员问了一句:“落款年份是去年,对吗?”大家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果然,落款年份还是上一年。顿时,所有人脸色通红,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直呼:“好险哪!差一点就犯下大错了!”

从那以后,在起草、校对通知等材料的时候,我们都对日期进行重点确认,尤其是在刚进入新年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加倍留意。

32.电话号码对不对,打过才知道

今年我市召开党代会,我负责会务值班工作。会议前一天,参会人员报到、入住等都顺利结束了,我自己也在会务值班室住了下来。本想可以轻闲一会儿,谁承想,到了晚上,值班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全是参会人员打来的,还都是询问某份材料的发放情况。可是,我自己并没有接到有关任务呀!后来才知道,当天下午报到时本该发放的一份会议材料,还需修改,就改为晚上由发文组直接发到参会人员房间。到了晚上,这份材料还没有发,于是参会人员就纷纷打电话询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会议须知》里发文组联系人的电话有误,大家就都打会务值班电话了。

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在校对时,凡是留在会议材料上的电话号码都要拨通核实一遍,如果是传真,就试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33.单位职务要核准

我省举办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我被分配在会务组,负责整理与会人员名单。

名单做出来之后,我报给领导审阅,领导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到“张亮”的名字时,一脸严肃,对我说:“张亮已经不在工商局了,调到省纪委了,你怎么不认真核对呢!”我向领导解释说,上周五给他们单位打电话核实过,对方交代我写工商局的单位和职务呀。领导说,张亮的新职务这周一省里开会研究通过的,应该写现在的单位和职务。不过领导还是有点不放心,交代我向组织部门核实情况。后来经与省委组织部联系确认,张亮的新职务虽然已经上会通过,但是还没有发文,没有宣布,其单位和职务还应该按原来情况填写。

这样一来二去,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单位职务填写,却让我学到了程序意识和严谨精神,遇到此类问题,必须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34.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胞要留意

我市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其间正值妇女节。

会议前一天早晨,领导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拿着我做的参会人员名单问:“你知道这些人里面哪些是女同志吗?我市少数民族同胞比较多,你知道这个名单里面有多少人是少数民族吗?都是哪个民族的?”这一连串的发问,顿时把我给问懵了,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我赶紧请会务组的同志都来帮忙,分组打电话一一核实对方的性别和民族情况,并在名单上标注出女性和少数民族情况,在名单下方统计出女性人数和少数民族人数。领导拿到名单后,告诉文稿组的同志,在讲话稿中加入一些祝福的话。事实证明,这样做现场效果非常好,体现出对女同胞的尊重和祝福,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团结和谐。

这也提醒我,今后在做会议名单时,即使没有食宿安排的任务,名单中也尽可能标注出女性和民族情况,以便领导和参会同志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35.领导讲话稿的半页白纸

我厅年终总结大会就要召开,会上领导要做全年工作总结。处长带着我们一班人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形成初稿,呈报给厅领导。反复打磨,几经修改,就在临开会前一天夜里,领导还对稿件进行了最后一次改定,并交代我誊清后明天一早带到会场。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逐字逐句校对修改,确保万无一失。完成后,我打印了两份,并且一页一页翻着角看了一遍,发现页码是对的,欣欣然放进了公文包,就放心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我早早赶到会场,把报告放到主席台上,一切都很顺利。谁知,领导讲到第14页时,意外发生了。他忽然停顿了一下,来回翻了翻稿子,然后再讲语速就降了下来,没有按照稿子讲,而是接着刚才讲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我听着不对劲,猛抬头,发现领导正在看我,还指了指手里的稿子。我立即反应过来,心知大事不妙,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迅速把备用稿拿了出来,翻到第14页,快速往后一页一页整个翻了一遍,还好没有问题,就赶紧把备用稿拿上去。拿回领导的那份讲话稿,我翻开一看,第14页上边多半页居然是空白的!事后回想,前晚在翻看核对的时候,我只是点了下面的页码对不对,并没有整页翻看稿子,谁知就是这么巧,打印机故障造成这页的上半页出现空白。

36.到底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次,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县委书记在会上讲话。讲话既有工作总结,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按照流程,接下来是主持会议的县长发言,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县长念到:“刚才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我们要领会好、落实好。”这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不是讲了五点吗?怎么是六点呢?一想,原来县长的讲话稿是根据上一稿书记的讲话来写的,后来书记讲话又改了一稿,有两点要求作了合并处理,六点要求已经改为五点了,而县长的讲话稿没有进行相应修改。

会后,我们办公室作了总结,要求今后的会议,会上各个讲话稿的最终版本都要统一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37.礼炮声哪儿去了

多年前,我市举办建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主持人在会议上宣布鸣炮,与会领导和各方嘉宾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听见礼炮声,才知道出现了纰漏,场面有些尴尬。

后来才得知,政府送审的会议方案中原先安排有鸣炮议程,但后来市委主要领导对会议方案进行审核时,认为没必要就取消了,修改后重新印发了会议方案。谁知,后来有关科室没有对接好,撰写主持词的工作人员没有获悉会议方案已经修改的消息,依然把鸣礼炮这一项议程写在主持词上,导致了当天的失误。

这次失误被反复提起了许多年,提醒我们会议的主持词和会议议程必须一一对应,反复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