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范文
时间:2023-03-26 05:4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法考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如今实行的司法统一考试是为实现精英司法而建立的制度,目的在于选拔英才、淘汰庸人,实现惟良折狱的理想。这种理想需要优良的制度来实现。
目前,司法统一考试制度已经行之十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通过对比某些法治先进国家经验,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上存在的可以进一步改良的空间。不过,改良现有的司法考试制度大可不必舍近求远,要是了解我国民国时期曾经实行的司法考试制度,也不无启发作用。
考试分步进行
我国民国时期司法考试,实行分步进行的方式,大致分为甄录试、初试、再试三步进行考试。
民国四年(1915年)政府《司法官考试令》,就司法官考试条件、科目等作出规定。第二年又颁布《司法官考试令实施细则》。当时考试已分笔试与口试。民国四年《关于司法官考试令第三条甄录规则》也明确规定了甄录试。
民国六年《司法官考试令》规定了甄录试、初试、再试三步考试。甄录试及格者得应初试;初试及格者授以司法官初试及格证书,依学习规则之所定分发各审判厅、检察厅或司法讲习所。学习期满后由监督长官送请再试,再试及格者授以司法官再试及格证书。
初试、再试都分笔试、口试进行。这一做法后来得以延续。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临时政府令第九十九号公布施行的《司法官考试条例》第四条规定,司法官考试分初试、再试次第进行。第五条又规定:“初试及格者授予司法官初试及格证书,依司法官学习规则所定分发学习或入司法官养成所训练。”
初试也要分步进行:“初试分甄录试、笔试及口试,甄录试不及格者不得应笔试,笔试不及格者不得应口试。” 甄录试考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历史地理、法学通论;笔试又分必试科目和选试科目,必试科目为法院组织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商事法规,选试科目(应考者可任选二种)包括行政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犯罪学、监狱学。笔试通过后进行的口试“就笔试之必试科目及应考人之经验面试之” 初试之甄录试、笔试及口试均以所试各科目分数平均满七十分为及格。应试者三试分数合计总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为甲等,不及八十分在七十分以上者为乙等。
再试以考验学习或训练之成绩为主,分笔试、口试及成绩审查三种。笔试以两件以上之民刑诉讼案件为题,令应考人分别作制处分书或裁判书试验之。口试“就应考人学习或训练期内之经验面试之”。成绩审查“就应考人学习或训练期内之成绩审查之,其审查方法由典试委员会定之”。另据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法部令第二五号公布施行的《司法官养成所章程》之规定,司法官养成所必修科目为刑法实用、民法实用、刑事诉讼法实用、民事诉讼法及强制执行法实用、刑事特别法实用、刑事审判及检察实务、民事审判及强制执行法实务、外国文、公牍;选修科目有国际私法、法院行政及实务、监狱学及实务、法医学、证据法、犯罪心理学、审判心理学、华洋诉讼。另外,司法官养成所训练期间定为一年六个月,每六个月为一学期。司法官养成所应于每月月终举行月终试验,就该月内修习之必修科目选择三科行之;每学期期满举行学期试验,就该学期内修习科目全部行之。月终试验与学期试验均以所试各科目分数平均满七十分为及格,月终试验分数加入学期试验分数平均计算,学期试验分数加入期满试验分数平均计算。
当年之司法官训练并非完美,1936年阮毅成先生曾批评说:“其所谓训练,尤令人不能满意。氏曾于《时代公论》第二十号着有《司法官训练问题》一文,论述甚当。胡氏谓:‘……法官训练所所授之学科与通常法律学校,完全相同,其稍示差别者,惟:通常法律学校所用之教本为讲义体,法官训练所所用之教本为逐条解释体;通常法律学校所用之教本不甚注重判例,法官训练所所用之教本则附录若干之判例。除此两点而外,所授之科目如是,教材如是,师资亦如是,彼所谓训练者,特不过一迭床架屋之制度而已。其次所贵乎训练者,固在于司法经验之灌输。实则所谓经验,吾年常穷年累月而不得一二,彼为之教授者,纵属富有经验之司法官,亦感应付之难。训练云云,徒成外观。’”
另据阮毅成先生所言:“司法行政部年来虽于甄拔方面,略将标准提高,但所能补救者仍属有限。如司法行政部定为非毕业总平均在七十分以上者,不得请求甄拔,于是各大学法律系毕业生之总平均,几十分之十在七十分以上,学生以最低七十分责之教员,教员又何必靳而不予?”
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临时政府令第九十九号公布施行的《法院书记官考试条例》第四条也规定分甄录试、笔试及口试,但不分初试与再试,甄录试不及格者不得应笔试,笔试不及格者不得应口试。考试难度明显小于司法官考试。
我国大陆民国时期分步考试的做法也值得继承。当前一步考试方式,存在不小弊端,不能真正达到甄拔英才之目的,反而因降低考试通过标准而有司法资格泛滥的倾向。矫正之道之一,就是考试分步进行,并且改变考试内容扁平化现象,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法学思想、外国立法例及政治及法律学说之素养业纳入高阶考试范围。中国大陆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司法考试分两步进行,如有学者认为将整个考试分作两个部分,即侧重对大学期间所学基本知识进行考查的第一次考试和侧重运用法学知识与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二次考试。
分步考试可以将律师资格与司法官资格在初试以后分开,司法官资格的考试应当严于律师资格。我国可以将统一司法考试分为初试和再试,由此将律师资格与司法官资格分开。
通过初试可以获得初试合格证书,经过一年(可以考虑延长至三年)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并考核合格获得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律师执业证书;要成为司法官,应当在初试通过后参加一年半(三学期)的司法研修,研修考试合格进入再试,再试合格授予再试合格证书,然后选任为法官和检察官。目前的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可以承担起司法研修生培训工作。
限制考生来源
法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没有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浸于法学知识和法学观念的过程,徒经考试并合格,未必具备一个法律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依靠死记硬背和考试技巧训练参加并通过司法考试,入行之后可能难以满足职业需求。易言之,不重视法学教育过程就可能出现能够通过考试却不具有司法人格和法律精神素质的徒有虚名的“法律人才”。因此,司法考试应当对考生来源加以限制。
民国六年《司法官考试令》第三条规定了应试者资格,包括:在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法政学科三年以上毕业、得有毕业证书者;在外国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法政学科三年以上毕业、得有毕业证书者;在经教育部或司法部认可之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法政学科三年以上毕业、得有毕业证书者;在国立或经教育部或司法部认可之公立、私立大学或专门学校教授司法官考试主要科目继续三年以上、经报告教育部有案者;在外国大学或专门学校学习速成法律、法政一年半以上、得有毕业文凭并曾充推事或检察官继续办理审判、检察事务一年以上或在国立或经教育部或司法部认可之公立、私立大学或专门学校教授司法官考试主要科目继续二年以上、经报告教育部有案者;曾充推事或检察官继续办理审判、检察事务三年以上者;曾应前清法官考试及格者。
另外,具备一定条件者经司法官再试典试委员会过半数之议决得免应考试。其条件是: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本科修法律之学三年以上毕业得有毕业证书而成绩卓著并精通外国语者;在外国大学修法律之学三年以上毕业得有毕业证书而成绩卓著者,在日本毕业者并须精通一门欧洲一国语言;曾在国立大学或专门学校教授司法官考试主要科目任职五年以上并精通外国语者。
民国二十年(1931年)《高等考试、律师考试条例》和1933年5月23日考试院修正公布的《修正高等考试司法官考试条例》也都对考试资格作出限定,两条例规定的条件近似。民国二十七年《司法官考试条例》对司法官应试人的来源限制在修法律政治学科的毕业生范围内以及曾任司法、司法行政职务和有法律专门著作者。
对于应试者法律学历加以限制,使因为法律品格的培养,法律意识的熏陶,法律技能的掌握,法律思维的养成,法律逻辑的训练,都需要一定的时日,不能一蹴而就,来个急就章。有鉴于此,司法考试应当对考生来源进行限制,参加司法考试者必须经过正规的法学教育应当纳入报考条件,未经正规法律教育者不应被允许参加考试。
限制参考次数
参加司法考试次数宜有限制,我国民国二十七年《司法官考试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再试不及格者得补行学习或训练,再应第二次再试,但以一次为限。”
在1933年的《修正高等考试司法官考试条例》也规定:“再试及格者授以再试及格证书,依法任用不合格者补行学习,得应第二次再试,但以一次为限。”对考试次数作出明确规定。民国六年《司法官考试令》第二条规定了司法官考试年龄下限(即二十岁),但未规定上限,同时规定考生必须是男性。
民国二十七年《司法官考试条例》限制司法官报考者年龄,而且限制性别为男性,其第二条规定:“凡中华民国男子年在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在1933年5月23日考试院修正公布的《修正高等考试司法官考试条例》中得没有司法官考试的年龄限制)并符合其他条件才有资格参加司法官考试(第二条)。
对于书记官考试,民国二十七年《法院书记官考试条例》对于年龄和性别也有同样的规定。对于刚刚从帝制走向共和且妇女教育程度总体偏低的民国来说,将司法官等报考者的性别限定为男性无足为怪,但放在今日就属不合时宜了。至于年龄限制,不是不能得以沿用的。
在有些国家,也有限制考试次数的规定,如德国将毕生参加司法考试的次数限制为两次。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考试人数过度膨胀,考试人数过度膨胀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有违司法考试选拔精英的初衷。一次考试固然有准备不充分而未通过的情况,二次未通过就难说是偶然。如果允许年年卷土重来,最终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般应试,即使最终通过考试,就失去了精英选拔的用意了。
篇2
国家司法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每年的通过率一般在全国考生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
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布。国家司法考试的考试成绩一次有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统一颁发相关证书并可以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工作。
2018年司法考试暂未公布,2017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为6月15日至7月4日,报名方式为网上报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今天广州阳光明媚,决定动手写一下自己的司考复习过程。之前我本来不太想写的,因为总觉得这是个很的过程,不过就是考了一场试而已,而且我也觉得自己没什么经验可说的。但难得有同学感兴趣,现在把我的复习过程稍微说一下,有些过程,例如司考录音的选择,或许还对大家会有点用处。
先讲几段废话。
关于态度。所谓“司考虐我千百遍,我待司考如初恋”,其实司考还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你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进步神速、一日千里,本来一团浆糊一样的法学知识,这个时候被梳理得清清楚楚(当然,一团浆糊好还是梳理清楚好,见仁见智,因为为了得到分数,你必须按着司考的标准答案来答,就意味着你必须先把从前的不同学说暂时忘却)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在民法和刑法方面体会最强,在你复习的初期体会最强,所以司考也是一个梳理知识的好过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相信你经过这场考试后,一定有所收获,好好享受这个过程。
关于时间。备考不宜拖沓,否则到了最后你会身心疲惫,感觉不会再爱了。曾经我想过从5月份开始复习,后来韩老师告诉我,复习时间不要太久,要不然你会很累。确实,在我复习了一个半月的时候,我也开始觉得不太耐烦了,特别希望它“引刀成一快”。所以真正高强度的备考时间不要拖得太久,个人觉得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月。我这次的复习时间从7月18号开始到考前,一共2个多月,不过自我觉得时间有点紧,建议同学们可以留出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集中复习。而司考最好的备考时间,是在暑假的时候,不用上课,不用过年,安安静静地复习,2013留给研究生的暑假有三个月的时间,好好把握吧骚年。
关于基础。前面所说的备考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是针对真正的备考来说的,之前的打基础、学习的时间不算在内。所以司考,还是需要有点基础的。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自己是之前旁听了本科生的课程。如果你想打下基础,主流的观点是可以买一套众合的“司考**讲”之类的书,我翻了这套书民法的前几章,发现讲得还可以,适合用来打基础。但是我自己是更喜欢“三校名师讲义”那一套,有钟秀勇的民法和刘凤科的刑法,这两个人我后面也会提到。如果你喜欢直接看教材,也可以买套所谓“三大本”,那是司考题目真正的来源。但是这两套书,个人觉得只适合学习,不适合用来“备考”,因为三大本没经过整理,不够系统,而众合的书知识点太杂,废话略多。
关于复习方式。司考的复习方法绝对是因人而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对自己基础很有自信的人,可能会直接选择做真题,这是牛逼中的牛逼,不建议模仿。次之的,会选择直接看教材,可能是三大本(当然这种人不多),可能是辅导机构(如众合、万国)出的辅导书,这种方法好处是有针对性,能专门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多花精力,坏处是要自己整理知识点。最后是像我这种对基础不是很有信心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听录音,然后做真题。录音是个好东西,也是见效快的复习方式,相当于有个老师给你上课,给你整理知识点,最适合像我这种之前脑袋一团浆糊的人。然后是真题,不管什么考试,考研也好司考也好,真题都是必须做的。特别是司考,几乎所有人都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甚至有培训机构的老师说真题做三遍都不嫌多,我这次是因为把时间大部分花在听录音上,到最后只做了几个部门法的真题。
关于资料来源。有人报班有人不报班,各有各的好处,我是比较倾向于不报班,因为潘扛恫黄鸨名费。那么,不报班后复习资料(例如录音和附带的讲义)从哪里来呢?有两个网站可以下载,一个是大家网论坛的,一个鲤鱼网论坛,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它整理得比较好。虽然身为一个法律人,我们一定要保护知识产权,但是,上帝会原谅我们这群潘肯略氐涟媛家舻摹O衷谥诤稀⑼蚬等机构现在对自己的录音保护更周密,时不时会要求论坛删帖,但是,广大潘客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网上能下载到的录音,已经足够你复习了。同时,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基本上比较热门的帖子,都是经过群众验证的好帖,多去看看,相信群众。至于纸质版的图书,除了淘宝等地方外,贝岗的考霸书店和笨牛书店,也有很多司考图书卖。
关于播放器。为什么要讲播放器呢,因为每个老师的录音,都是有快有慢,譬如钟秀勇的语速就很慢,陈少文的语速就很快,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调整语速的播放器,推荐PotPlayer,界面简洁,方便控制语速暂停。
好了,前面几段废话讲完了。总觉前面这几段,我的复习过程主要是:录音+真题,时间是两个多月,在听录音的时候,认真看附带的讲义。
现在开始进入重头戏,录音的选择,我会兼评一些比较有名的老师。录音,分成很多阶段,但其实不少阶段是培训机构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划分出来的,真正有用的阶段是所谓“系统精讲阶段”或“强化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在6月份开始陆续出现,7、8月份出来得最多。这是阶段的录音是最精华的,也是最适合系统复习的。
法理、法制史、宪法:我听的是淳于闻的,此人东北口音,讲课挺幽默,感觉还不错。这几科分数不高,属于卷一的内容。卷一(包括法理、法制史、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商法、经济法、三国法等)历来有个特点,就是所谓“背多分”,理论性不强,考记忆性的东西多一点,所以背诵就好得分。法制史和宪法,这一点很明显,没什么技术含量,熟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的一科,今年应该还有吧。陈璐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讲得最好的,吃透了就行,这一科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更多的像是背政治。但是这几年分数很高,现在不仅在卷一考,更是每一卷都会考,特别是卷四的第一道主观题,往往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陈璐琼每年都会出模板,背一背有好处。除了陈之外,前面的淳于闻也会讲,杜洪波也会讲,这几个人都讲的不错。
民法:重头戏来了,民法很多人都说听李建伟,但是李其实讲的不好,特别是这几年还在讲他多年前就举过的“一把斧头换三只羊”的例子,就被我深深地BS了。李讲得比较零散,废话还挺多,不适合想全面系统复习的人,或许适合想突破重点的人。而他之所以有名,无非因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江山代有人才出,不建议听李建伟的系统阶段,我听了他两三个小时的录音后,华丽丽地放弃了他。但是听说李的冲刺阶段(预测考题)很有听的价值,没有验证过。
民法我听的是钟秀勇的,此人时而文艺时而二逼,看得出来民法学知识还是很行的,有个特别的嗜好就是美女,范冰冰、莎朗斯通统统都被他给过了。钟秀勇是个讲得很全面很系统的人,踏踏实实、知识点特全面,特别是他2012年出的“史上最长民法”,讲义有200多页,连续讲了6天,简直是疯了,而我竟然也听完了,还是花了8-9天的时间听完的,听完还没疯,是个成就。老钟会让你觉得,听他的民法是个享受,如果你有耐心听完,绝对很有收获。
但是老钟的民法有个缺点,就是实在是太详细了,让你抓不住重点,所以我后来加听了段波的合同法,段波虽然没有那么详细,但是讲得也不错,重点突出是其最大的特点。鉴于合同法分值很多,大家要重视。
商经:听完了老钟“6天史上最长”的民法,我得缓一缓,于是听了商法经济法,这个就没什么选择了,基本上都是张海峡的天下,听他一个的也就差不多了。老张也是很会调侃的,这一点在枯燥的商经复习中是多么可贵。
刑法:重头戏又来了。跟李建伟一样,韩友谊之前也是司考刑法的首选老师,但去年很多人说他不好,我4月份的时候听了6小时他的“刑法先修班”,其实还可以,但是逻辑稍微有点乱,特别是他在讲“抢劫犯A想杀死被害人,结果把共犯B杀死了,算不算抢劫致人死亡”这个问题时,逻辑混乱,我是不太认同他的“抢劫犯的人身法益暂时不受法律保护”的观点。于是后来听刑法录音的时候,我选择了刘凤科,人称“凤科大帝”。
凤科大帝的口音如果你能忍受的话,他现在绝对是讲刑法的第一人选了,但是2012年的刑法考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凤科大帝的优势,相信13年的刑法难度会增加,推荐凤科大帝的录音和他三四百页的讲义。刑法是所有部门法中,最讲逻辑性的,特别是在现在各家有各家学说的情况下,出题人张明楷又特别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司法考试,所以复习思考就得按照张的观点来复习了。凤科大帝是张的弟子,讲的观点跟张的《刑法学》基本上一样,而且思路清晰、逻辑很周密,不论是复习司考甚至是学习刑法,都挺不错的。凤科大帝相比钟秀勇,是个更加二逼的人物,老钟举的例子不是范冰冰就是莎朗斯通,显得高端上档次啊,而凤科大帝举的总是“我啊——张二娃啊——”,潘勘局时┞段抟牛但是充满了欢乐,除了口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外,听凤科大帝的刑法也是一个享受。
刑法还有一个据说很不错的,就是柏浪涛的刑法讲义,这本书我买了,确实不错,虽然这本书我还没看完,就去看了凤科大帝的讲义了,但是柏浪涛的讲义,相比其他人,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也是很不错的。而凤科大帝的讲义,三四百页,确实会让人发疯。
凤科大帝还会出一个刑法192题之类的,在“系统精讲阶段”后出来,是他自己总结的比较好的刑法题目,也讲得不错,通过讲题的方式,来串讲知识点。
三国法: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杨帆女王。女王声音甜美,在枯燥的司考复习中实在是有如一泓清泉啊。三国法没有第二人选了,一定是杨帆女王,“在女王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啊,神马李曰龙、王斌,只配做女王皮鞭下的奴隶的份,在女王的蜡烛皮鞭下,痛苦而快乐的着。”此乃复制粘贴,但我觉得很有道理。杨帆阿姨的三国法讲得确实很好,无可争议的。
行政法:去年我本来想找林鸿潮的,据说是行政法的首选,但是去年没有他的录音,只有他在政法大学讲的一个8小时的录音,不系统,所以我后来才没有选他,看了魏建新的一个录音挺热门的,很多人下载,我也就下了。讲得倒是很清晰,不过到了做真题的时候,才发现之前很多知识点都没复习到,也不能怪人家小新,只能怪行政法实在是太繁杂了。如果今年有林鸿潮的,建议还是找林鸿潮的来听。
刑诉:司考两大诉讼法,包括刑诉和民诉,都有一个特点,法条非常重要,所以更应该侧重于法条的记忆,讲课老师的任务只是帮你梳理。刑诉去年因为刑诉法修改所以是重点,今年刑诉法的众多司法解释出来,依旧还是重点,而且一般新法出来,考得都比较简单,所以今年的刑诉依旧是很好拿分的,性价比高,可以多花点时间来记忆、复习。刑诉我听了汪海燕的,讲课很好。而刑诉还有一个杨雄,讲课不太行,但是讲义做得好。建议看杨雄的讲义,辅以法条,如果要听录音,可以听汪海燕的。
民诉:民诉今年修改了,所以也可算一个重点,但应该还是没有刑诉那么重要。民诉推荐郑其斌,是我认为民诉唯一讲得不错的人了。不过2012年的录音也没出来,我听了他2011年的,没有什么变化。但今年就一定要听最新的了。同样的,诉讼法要注重法条。民诉还有一个李秀清,在找不到郑其斌的录音时,我想试一下李秀清的,但听了两个小时后,极度想睡觉的我打开了大家网论坛,输入“郑其斌 2011”,然后点击了搜索。
卷四主观题:个人觉得,卷四的主观题才是真正能考察出水平的题目,也是略难的。大部分都要靠部门法的复习成果,但也可以再稍微加强一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荐前面提到的陈璐琼,至于答题技巧,可以听邹建章或者杜洪波的,两个都讲得不错。尤其是邹建章,虽然我今年没有听到他的录音,但是他的论述题考点总结得很好,特别是在第一天考试结束的时候,预测第二天的论述题会出“保障人权”的主题,结果第二天真的出了一个非法证据排除的题目,预测相当成功。考前几天可以关注邹建章的微博,有题目预测。
好了,至此终于把几科的录音都讲完了。接下来再讲一下真题集的选择。一般的做法都是听完一个部门法就做真题,有利于巩固前面的复习成果。但是我没有这么做,而是全部都复习了一遍才开始做真题,这只是个人的喜好,源于我那让人抓狂的过分谨慎以及带点拖延症的性格特点,不喜欢草草动手。
真题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按部门法内容来分的,一种是按年份来分的,适合复习的是前一种。
张能宝的真题集是比较早成名的,但其实质量不高,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司考的答案每年都有不少是有争议的,而张的习题集有些解析也很不靠谱。但好处就是分类还可以,重点的题目大部分都有了。
为了看官方的解析,我还买了法律出版社的《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2006-2011》了,是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编的出题人对答案的解析,可谓司考真题的官方解析版本。确实,此书的解析较之张能宝等书,要清晰得多,也权威得多,虽然略显嗦。但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此书是按照年份+大类编的,例如民法的归入民法,没有细分成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等内容,分类过于粗糙。
建议以张能宝之类的按部门法分类的真题集为主,辅以法律出版社的这本官方解析,在你觉得张能宝的解析不太靠谱的时候,翻一翻法律出版社这本,看看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什么。
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都说至少要做两三遍,所谓真题虐我千百遍,我待真题如初恋。但是,做真题绝对是个虐心的过程,特别是在你信心满满地以为复习得很好的时候,拿出真题发现错了一大堆。而最虐的,莫过于商经和行政法,特别是万恶的行政法,几乎摧毁了我信心,总是冒出来我根本复都没复到的题目。但是,骚年,所谓现在错总比上了考场才错好,真题不是为了让你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怎么样的(那是正式司考的事情),而是让你查漏补缺的。所以不管多么惨不忍睹,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篇4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国家司法考试自2002年起至今,刑法学一直占有很大比重,每年刑法学试题有80分左右。自2008年起,大四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这使得教师们开始关注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问题,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
一、刑法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大学本科的法学教育以通才教育为主,兼顾专才教育,“厚基础、宽口径”是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刑法学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组合部分,当然要坚守这一教学目标。高校既要为社会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也要为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继续发展、深入培养的可能性。基于此,刑法学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理论问题的探讨。
刑法学“教学承载着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合理地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桥梁的功能”。讲授为主通常是刑法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法律诊所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由于刑法学理论性很强,对于初涉法学殿堂的学生而言,刑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及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培养,仍然需要通过教师讲授来完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重视对于法律诊所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完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提倡刑事一体化的理念,准确理解刑法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刑法学教学、研究模式应该摒弃单项、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转为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的理念,不拘泥于“刑法之中”,要从“刑法之外、刑法之上”进行学习研究。
二、司法考试对刑法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司法考试中的刑法试题具备三个特征:一,运用各种案例,考察考生通过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情的能力。二,关注知识点、重视刑法法条及司法解释。三,重视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将司法考试的部分内容适当地引入刑法学教学,能够对高等院校的刑法学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刑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将更加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准确适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多采取“讲授”手段,重视对刑法理论、学术观点的纷争进行阐释,关注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对具体案例的详细分析。司法考试案例化的考核方式将促使任课教师改变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更多结合司法考题、以案说法,理论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在国外案例与国内案例选用上要注意协调。当然,也可以在教学中引用司法考试的真题案例,分析利弊,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也通过探讨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刑法理论争议问题的讲解有所取舍,引导学生准确记忆法条
在教学内容上,使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对各种刑法理论争议有所取舍,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精确记忆法律规定。刑法理论特别是刑法分论的具体犯罪多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解释,解释的方法与立场不同,针对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目前,许多罪名在刑法学界存在着学说争议,这有助于促进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但是刑法学理论上的不同见解应尽量保持在学理范畴,司法实践中应以主流观点为主,避免因学说差异导致相同案件定性相异的局面。司法考试命题有其权威性,多代表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通识性观点。这对于司法实践中,由于理论纷争而难以处理的案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于刑法学教学有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在论及某项具体制度和理论时多采用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从历史与国际范畴探讨一种制度的来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对于制度的法律意义关注程度不够,刑法理论与刑法法条的横向联系及衔接问题往往也不够重视。司法考试重在考核司法职业者的实务水平,尤其强调对法条及司法解释的精准记忆,因为准确理解法律是公正司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促使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记忆法条,有助于学生树立有法必依、公正司法的法律理念。
三、司法考试与刑法学教学的冲突
(一)司法考试目标与刑法学教学目标存在冲突
司法考试的目标与高校刑法学教学目标存在着冲突,刑法基础理论的教育有可能面临司法考试的冲击与抑制。司法考试与所有考试一样具有弊端,即选拔人才功能有限。这种有限性无法全面衡量刑法学教学的水平,即使在法律职业人才的选拔上也难以得到完全可靠。因为,现代法治国家对法律职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掌握法律实务的能力,法律职业人员的素质还包括人文素养、法治理念、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而刑法学教学的目标不单纯是刑法学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和刑事法治精神。司法考试对于刑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一定阻碍,难以承载刑法学教育的理论传承功能。
(二)司考考试重实务考查,难以涵盖刑法学教育内容
司法考试的目标在于选拔法律职业人员,重视对现行法律规定、司法实务问题的考察,无法涵盖刑法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刑法学本身涵盖三个基本分支学科,刑事立法学、刑法解释学和刑事法理学。司法考试的内容,更多地体现在刑法规范及其解释这一方面,例如刑法真题中的许多案例,不仅描述客观方面行为特征,还出现大量心理描述性用语,如“暗藏杀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知甲”、“背着乙向丙谎称”、“谎称此卡是在街上捡的”等,均已经准确说明了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图。因此,在司法考试中,分析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问题其实只是规范层面的考察。这与司法实务中的真实案例有很大差异,司法考试检验实践能力的初衷其实并未实现。
(三)司法考试重法条,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理论深度
司法考试以注释、实际适用现有的刑法条文、司法解释为准,容易造成学生对法律、司法解释的盲目崇拜,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理论深度。“司法考试选用的一些案例形成的概括化认识,其实不能说明事物的整体,这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探究隐于刑法规范之后的,犯罪与刑罚互动之客观规律,发挥刑法学的引导作用,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刑事政策,这是刑法学应当承载的功能。
司法考试的功利性、实用性与刑法学教育的理论性相脱节,使得立志于司法考试的学生仅关注于司法考试的应试技巧训练,终日埋头于法条与司法解释,却忽视了刑法基本理论的探究。这种做法不仅使高校刑法学教育的理论特色难以发挥,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知识结论欠缺,理论基础薄弱,法律专业素养不高。
四、司法考试与刑法学教学的良性互动
(一)刑法学教学应坚持教学目标,适应司法考试带来的挑战
法学教育的目标要远高于司法考试的目标,刑法学教学应主动适应司法考试带来的挑战,但不能使司法考试成为自己的指挥棒。加强刑法基本原则、制度等理论性学习、探讨应该是刑法学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
在教学目标上,不惟司法考试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法学理论教育,是目前法学教学的一大特点与优势,这方面应该继续保持并完善。因为,刑法的基本理论与原理是法律从业人员理解刑法、运用刑法以及进一步完善刑法的前提。教师只有以坚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和勇于思考的思辨能力为基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刑法学教学的要求。对于刑法学中理论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刑法学教师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详细讲解该部分内容,给学生推荐经典的刑法学书目,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与司法考试注重实务能力相适应,本科刑法学教学应在实践教学环节多下功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探讨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综合教学法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现代对法律职业者的需要。
(二)刑法学教学应重视司法考试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影响
在刑法学教学中,不应忽视司法考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日本法学教育中,司法考试采用的理论观点往往作为刑法理论中的重点学说被详细探讨,二者有效衔接,这对于我国刑法学教学有借鉴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法学本科的刑法学教学多是阐释基本理论问题,而司法考试通过案例考核知识点。司法考试以客观题为主,教师可以选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找准题干信息,分析命题者意图、掌握答题思路。通过分析试题,将二者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刑法理论,教学相长。当然,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避免刑法学教学仅仅成为司法考试的培训基地。
法学教育不能因为司法考试的出现而变成应试教育,因为教学与考试的立足点不同。
刑法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具有深厚的人文特色,深刻理解刑法学的核心观念、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离不开一个人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在刑法学教学理念层面,教师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刑事法学”的观念,将刑法与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诉讼法学相结合,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抑制司法考试的消极影响。
就两者关系而言,刑法学教学不能因为司法考试而发生整体性转向,但不能忽略司法考试中刑法的发展动向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司法考试与刑法学教学的关系应当是良性互动,刑法学教学应当针对司法考试做一些调整,而司法考试也应当作出适应刑法学教学的变化,加强对于考生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全面考察。
篇5
我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现状
我国目前设有72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有586所之多。,全国除了30多所纯政法院校。外,其余全是作为各类大学中所设立的法律学院(系、专业)。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共设置251个考区、421个考点、14052个考场,报名人数41万余名,实际参考人数35.3万余人。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均为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八年来最多。。预计2010年的报考人数将超过这一数字,再创新高。从2009年报名人数看,意味着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全部的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2008年司法部将报考国家司法考试人员的范围扩大到本科三年级的在校生,这一切都对法学本科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因为准备司法考试,就必然导致对本科法学教育的冲击。
(一)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法学教育,正如徐显明教授指出的,重点大学“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网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而从目前大多数法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不包括有博士点的重点院校),则多数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⑥。当然,这并不排除保留或者说由其自己形成以学术为主并以思想创新为追求的学术型法学院的存在,也不排除以培养司法实务人才为主导目标的职业型法学院。事实上,以学术为主的法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全部从事学术活动,更多的还是以从事法律实务为选择。。无论法学教育的任务(目标)作怎样的概括,为司法部门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始终是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从我国目前大多数法律院系的教育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法学教育实际上既不是法律职业教育,也不是法律普及型教育,也不是法学研究型教育。。课程设置上重点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没有被重点对待;社会实践由于受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司法考试、出国等方面的冲击,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导致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较差,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等等。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司法伦理训练和职业技巧培训,导致司法腐败和无法适应司法职业要求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应当对当前的法学教育进行反思,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并重,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对学生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训练。
(二)统一司法考试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影响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从积极的作用来说,是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法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尽快走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成为实现国家法制建设的一种制度性保障。
但也有人提出要用司法考试通过率来作为检验法学教育的统一标准。毋庸置疑,如果过分看重司法考试的作用,让司法考试成为法学教育的“指挥棒”,使法学教育成为“司法考试”的附庸,正规的法学教育有可能就会变得可有可无,甚至会严重削弱法学专业的学生们进行法学理论学习及深人研究的兴趣。所以我国法学教育应避免走向应试教育的歧途,不要过分强调司法考试的评价作用,不要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读法律最重要是要通过司法考试,不要把司法考试对法科学生的影响过于绝对化。
当然,司法考试有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不能因为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存在积极的作用就无限扩大其影响。因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可能进人社会政治、经济、化、内政、外交各个领域,哪里有法律调整,哪里有法律程序,哪里应该依法办事,哪里就有法学毕业生。。所以,司法考试并不是评判法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面对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漠视甚至敌视这一考试。因为每一个报考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梦想,将来做一个法律职业人,而要想做一个法律职业人必须通过司法考试,他们会为实现梦想而刻苦学习。法科学生的这种愿望与我们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法学教育也应当改革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司法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更多有志成为法律职业人的学生通过司法考试。
二、司法考试背景下的法学教育改革
世界各国因为法律体系和法律职业结构不同,对于法律职业人员的标准和选拔模式也不完全一样,但无论何种法治模式和法律职业结构,现代法治对法律职业人员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包括人文素质、法律专业知识、法律实务技能三个大方面。并且,在任何一个法律类型的国家中,现代法学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法律职业精英素质方面都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而法律职业精英的形成则取决于司法考试这一中间环节。所以司法考试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法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法学教育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法学教育理念上要以法学基础理论体系为核心,注重素质教育
司法考试的出现对法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而有人提出法学教育要向司法考试看齐,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司法考试。从表面来看,这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让更多的法科学生进人法律职业人的队伍,但却没有考虑到法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司法考试,正如霍宪丹所说:进人21世纪,(法科)大学承担了五项社会任务:(l)满足司法部门的需要,为司法、立法、法律监督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2)在依法治国方面对司法提出要求,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3)要适应工业、农业、贸易、金融、科技、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和整顿,全面纳人法治的轨道,依法治国,依法行政。(4)坚持不懈地用各种手段在全社会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全社会人民的法制意识。(5)要充分发挥法制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法制研究、法律援助等。这是我们法制教育承担的五项社会任务。。所以法科学生通过司法考试只是其中的一大任务。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的基础,司法考试是在法学教育基础上对某一方面素养与能力的突出发展和表现的要求川。所以,面对司法考试,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能是以司法考试为最核心的导向目标,而应是以真正的法律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以法学基础理论体系为核心,注重素质教育为导向目标。
(二)法学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结合
法学教育没有理论或只有理论都不行,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学法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法律规则的运用,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增长和完善法律及与法律相关的知识。而这一切仅从司法实践中去提高业务技能,完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显然对法科学生的培养不利。而现实的司法考试也并不是仅就理论而理论,其更注重考察学生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即理论和实践统一,以及是否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职业能力。
所以,在目前法学教育受司法考试冲击的大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可以考虑从纯粹的法学理论知识的传输,走向既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注重法律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司法职业能力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增加实务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法科学生的实践技能
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职业技能考试,更多地以现行法律规定、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实际上是对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的检验,所以,司法考试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法律专业知识,另一个是法律职业能力‘21。而我们现在在校的法科专业的学生缺乏的恰恰是法律职业能力,所以加强在校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改善其法律职业能力的一大举措,这一举措的重点是要加强在校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一提升法科学生能力的法学实践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形同虚设。
我们知道,大多数法学院校(系)学生的实践都是安排在大三、大四,特别是毕业实习都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而这一时期的法律实践,许多法学院校(系)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时间短;二是缺乏监督;三是学生要承受来自于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考研、就业、出国等方方面面过重的压力,没有心思认认真真地参加毕业实习。所以导致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较差,就业后从事法律活动的社会认同度也相对较低。
为避免这一事态的恶性循环,应将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前到大二学期结束时进行。这一时期,学生主要的国内大法都已经学过,正可利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的司法实践活动来检验所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志于将来从事法律职业人的学生也大都会欢迎这一做法,也可避免大三、大四时没有时间去实习的尴尬;同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会促使其在以后两年的在校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建设。
(四)兼顾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
篇6
一、司法考试对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影响分析
司法考试制度建立伊始,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平均每年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都在30万左右,平均每年约4万名左右的幸运儿通过这一考试,获得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的基本资格。司法考试已经成为中国影响最大、参考人数最多的国家级资格考试之一,也是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从事司法工作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无疑对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已经和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司法考试影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适应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发展趋势。各独立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法学教育,大多从一开始就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法学教育。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伴随着独立学院的改革,从依托母体学校办学逐步过渡到独立办学,与此相应,人才培养目标照搬母体学校的局面也被打破。然而,就现实来看,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法学人才,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事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法律人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确定独立学院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影响。从就业看,成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是法学专业学生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但前提是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来自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缓慢,这些因素导致法科学生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而相对于公立院校来说,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加敏感,更关乎法学专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法学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就业率,倒不如在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方面下功夫,说不定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在法学教育行业竞争中抢得先机。可以说,国家司法考试已经成为检验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成色”的主要标准。因此,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司法考试影响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
《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该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国家司法考试的命题范围以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为准。”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共有十四门,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司法考试的考试范围主要依据司法部制定的《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而不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法学教育课程体系。独立学院法学教学内容则完全依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体系确定,注重构建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理论性色彩浓厚。鉴于司法考试对法科学生择业的重要影响,在独立学院法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成为必然。
(三)司法考试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
独立学院法学教育脱胎于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与母体学校并无实质性区别。这种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模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填鸭式”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搭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力图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尽管伴随着法学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法学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而言,填鸭式教学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形依然广泛存在。我们不能不承认,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实践中常常出现部分法科学生通过四年标准的专业学习却仍然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一些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仅凭几本司法考试教材,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却能通过考试,使得法学教育颇为尴尬。面对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家司法考试,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学方式是否需要作出较大改变,值得我们深思。
二、改革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主要思路
面对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没有退路,必须直面其带来的严峻挑战,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2005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完善自身的法学教育。
(一)构建科学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历来以培养全面掌握法理学、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专业知识、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的学生为目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是教育的中心场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尽管最近这些年对这一培养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但仍未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想象这种培养机制能够为学生毕业后通过司法考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司法考试侧重于考察考生应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很明显法学教育的目标与司法考试的宗旨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作出适当改革,以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法学专业的学生应当而且能够熟练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独立学院已经做了初步努力,例如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在确立前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该院还在复合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设和实践研究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期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立合理的法学教学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式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司法部提出的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管理工作要实现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选拔和储备合格法律职业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通过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市国家司法考试管理工作运行规则整体一致,管理过程科学合理,工作环节精简高效,系统内部步调一致,系统外部多方合作,最大限度保障国家司法考试管理统一、高效、有序,实现以下目标:稳定高效的工作机构,精通业务的工作队伍;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简洁明了的管理模式;统一标准的工作场所,规范明确的操作流程;充分保障的经费来源,领先配置的设备设施。
三、工作阶段
(一)报名阶段。每年5-7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在主流媒体考试公告;解答考生各类咨询;加强司法考试工作宣传;完成报名和现场报名确认工作;向省厅报送报名材料和报名阶段工作总结。
(二)考试实施阶段。每年8-9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根据报名人数落实考点考场,同考点院校签署考场租赁协议;确定并上报本市各类监考证、工作证数量及考场租赁协议;指导报名人员网上打印准考证副证;成立国家司法考试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申领保密室许可证;按照规定做好考试组织实施工作;返送考试答卷、答题卡、备用卷及考场情况记录单、考场情况汇报、违纪情况记录等;上报本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总结。
(三)成绩公布、核查阶段。每年11-12月。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下载、打印、封装、寄发司法考试成绩单;受理分数核查申请;完成分数核查,下发核查后的成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严格依法依规。认真落实国家司法考试指导性意见,深入贯彻各项政策法规,严把政策执行关,防止执行中出现偏差。
(三)周密组织实施。科学设置考点、考场,妥善安排试卷接送保管,周密安排部署监考、考务。加强内外部沟通、协作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失控,责任真空的现象,真正使国家司法考试的组织实施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四)坚持服务考生。牢固树立服务考生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从严治考和热情服务的关系,提高考试组织实施工作每一个环节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要根据不同考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做到管理有效,服务到位。
篇8
1、通过司法考试,可以从事律师、公司法务等法律职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系统从事法官、检察官等。
2、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3、我国实行司考资格与律师执业相分离制度,通过司考只是取得了律师资格,要想做律师,还须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根据《律师法》,申请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拥护我国宪法。具有律师资格。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品行良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司法考试每年通过率为百分之十。
司法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布,国家司法考试的考试成绩一次有效。
从2018年开始,国家司法考试将改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只是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需要通过该考试,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考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是不是法本,是不是正规院校毕业,是在职还是脱产,这些因素并不决定考试的成败,不用过多去考虑。
2)司法考试复习是应试型复习,知识是基石,答题技巧也要关注。
3)如果你想在2016一举拿下司法考试,并报着要400+通过的时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生活半径聚焦在司法考试上。保证复习以及心态的连续性。
4)司考网校的课程是复习的捷径。名师为你出谋划策,大大节省您的复习时间。法律??育网
5)看书很重要,对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看书也许比听课件更为重要,当然如果可以听说读写一起上那就最棒了。
6)当效率低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也很重要,一张一弛才是致胜之法。
8)司法考试重点纵然重要,但过关还是要靠广泛的知识面。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部门法。那怕是1-2分的小法。
9)复习时间因人而异。利用所有时间,化零为整。
10)清晰明确的了解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及相关政策。
11)当骂完了什么部和批卷老师以及取关相关公众号,安顿下来开始再战的时候。一定要忘掉之前所有的知识。要勇于从零开始。
12)不一定要把触屏手机换成不能触屏的。但有的APP还是卸了好。
13)一定要制定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取其上才能得其中。
14)在老师的选择上,择一而从其终,当你决定跟着某个老师的话,那么就相信它好了。就算你以为它不如你,或者不如谁。无目的甄别即耽误时间,也降低学习效率。
15)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过的,对自己迟疑人的是过不了司考的。
16)对于音频或者视频的来说,一定要选择权威有信的机构。
17)考完不要对答案。只要把卷子交上去的那刹那,司考复习就可以告一段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