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2: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阳光低保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阳光低保工作总结

篇1

一年来,我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以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手段,认真落实执政为民措施,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关注民意、解决民生、维护民利、维护民权”的核心工作职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创新落实低保政策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将低保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使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切实发挥低保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我镇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全县城乡低保工作阳光运行。

二、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

根据党委政府安排,莲峰镇开展送温暖活动,把党委政府的关爱送到贫困农户手中,同时我镇民政所还在各社区开设临时庇护站,让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加强双拥工作,支持国防建设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军队退休干部、带病回乡复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两参人员、现役军人家属等的抚恤金、定期补助、优待金和补贴的管理,通过银行发放给优扶对象,“八一”建军节,镇组织了部分退役军人参加座谈会,向他们宣讲相关扶贫政策。

四、老龄工作得到加强

篇2

__年,社会事务工作在市民政局的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由于全办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突出了“以人为本,为民解困,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的目标,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社会优越、服务好各种弱势群体的良好工作局面,做到上为政府为忧,下为百姓解愁,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搞好社会救助工作,体现公平正义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民政社会事务政策。全年组织召开民政工作会议5次,办公室人员会议6次,搞好业务知识培训,传达落实市局会议精神,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答,确保我镇各项民政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民政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为创和谐__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积极做好民政的各项救助业务。为121个未婚对象开办未婚证明;发放临时救济5.8万元;救灾资金3万元;大病救助资金9.47万元;慈善助学金5.1万元;精神病人四次发药、资料的申报和完善信息台帐的建立工作;搞好低保年审,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实施社会保障救助申报、审核、公示制度,__年年审共评有909户低保对象,1547人,金额为2211760元。三是做好拥军优属和各项优抚工作。做好9户散葬烈士墓迁入陵园的工作;搞好“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4.2万元,并对困难的优抚对象进行摸底和调查走访,并协助帮扶单位和市领导对重点困难优抚对象进行走访;做好特殊时期重点优抚对象的安抚工作;搞好22户现役士兵家属的信息采集上报;认真落实农村籍老年退役士兵10元/年发放老年生活补助政策,并对所有优抚对象的资金发放实行统一到帐发放的模式,全部进行商业银行帐户的信息采集,确保资金有效发放到位。

二、抓好基层民主管理,有效利用村务公开平台

为加强各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村民自治,大力督导了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调整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纪委和市局要求,各村都选举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的程序、丰富公开的形式,镇政府下发__年度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组织各村的民政专干进行村级业务知识培训,并到效果好的村进行现场学习指导,进行了三次村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和任期财务清查,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殡葬改革宣传,积极完成火化任务

调整殡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管理,下发了高政发[__]23号文件,对全年的殡改工作作出进一步的强调和安排,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各村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具体的宣传方案,以4月份殡葬改革宣传月为契机,加强殡改工作的宣传;利用老人节各村召开庆祝大会的大好时机,领导和办公室成员下村组织学习殡葬管理条例的有关文件精神,宣讲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大力推进殡改工作,宣扬殡改新风尚,倡导“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全年下村入户做重点工作5户,市局分配我镇110例火化任务,已完成89例,发放补助资金5.7万元。

四、宣扬尊老爱老传统,加强对敬老院管理

按照市局要求,全年努力抓好敬老院争创示范的建设工作,从内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老年人教育等各个方面严抓敬老院各个方面的建设和管理,配合市五保基金会搞好残疾老人托养项目建设,填出四间房对他们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和照顾,花4万多元购买了护理床位等各项设施,争取了三个单位到敬老院开展养老服务活动。认真发展敬老院种养殖业,全年养猪130多条,出栏100条;完善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建成老年人开心、锻炼的好场所,抓好院内院外的环境卫生建设,加强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院内环境、种养殖、综合效果好,提高以院养院的水平。

五、做好残疾人各项服务工作,落实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

搞好我镇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完成一日工资助残1.39万元,召开各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及残协工作者会议,做好全镇900多位残疾人基本信息的调查及信息录入工作,为困难残疾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落实8位残疾人阳光救助计划,搞好全国第24个助残日的活动,发放慰问金6800元,结合慈善救助工作,争取自发慈善团体对__19户困难群体的救助,走访慈善基金的两位爱心人士宣桔文和刘春枚,宣传残疾人优惠政策。

六、联系教育卫生,开展好群众工作,联系督导好株树桥村。

联系好教育和卫生工作,做好困难学生家庭的帮扶支助,解决协助搞好卫生院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完成义务献血任务,全力协助支村两委做好群众工作,工作人员认真开展走访调查,熟悉民情民意,全年为株树桥解决矛盾纠纷5例,为群众办实事18例,并且解决遗留问题3例,协助做好优质环保稻米的推广种植工作,改厕项目的落实,党小组的建设,环境卫生的指导等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弱势群体的困难状况依然存在。1200多个低保困难群体、900多位残疾人及368个五保户仍属于__镇的弱势人群,每年政府有200多万低保金发下去,一有三病两重,他们的困难状况依然存在,临救远远不能解决__困难群体的救济水平。

2、殡葬改革推动力度不大。村民传统殡改观念仍然存在,加上不是强制火化区,工作难度大,强制执行有困难。个别支村两委主动做火化工作的认识不高,还有待加强。

八、后阶段工作设想

1、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状大基金,提高对困难群体的救济水平,加大救济力度。

2、让社会救助更进一步公开透明,民生政策贯彻到位,操作更阳光,程序更规范。

篇3

 

根据《实施〈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现将我局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方面。一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县共有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152家,其中社会团体10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3家;已进行备案登记的社会团体176家;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印发了《**县民政局关于开展2016年全县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县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全县获得4A级的社会组织有一家,3A级的有两家。三是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目前,我县已经实施困难空巢老人、低保失能老人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形式,同时有**县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惠州市孝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惠州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工机构分别进驻龙城街道城郊村、林村和平陵镇平陵社区部分社会组织以委托、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承接了一些政府部门职能和事项。

2、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站工程建设。截止至2016年12月,全县156个行政村、23个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站均已完成建设。二是继续推进“社区约请政府部门现场办公”制度。截止至2016年12月全县共开展16场社区(村委)约请县直单位现场办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社区(村委)建设工作,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形成解决问题“直通快办”机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及时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3、社工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截止至2016年12月,全县累计考试通过审核取得证书的共有353人,完成市委本年度考核我县的社工人才指标任务的185%。

(二)着力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救助方面。一是加强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制定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应对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目前我县有避灾场所168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一间,面积约150平方米,现储备有:应急包200个、帐篷100顶、折叠床100床、手电筒68支、棉被35床、毛巾被1500张、草席500张、棉衣70件、衣服200件、羊毛上衣1600件。二是启动县救灾储备仓库建设和县救灾避护中心。县救灾储备仓库选址在县民政社会福利院旁,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设一栋二层总建筑面积605平方米,功能齐全和附属设施完善的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已竣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新库)启用后,库容比原临时仓库面积大幅增加储备物资将比原来增加5倍。县救灾避护中心选址在县救助管理站右侧的空地上新建一栋框架结构二层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57平方米的功能齐全和附属设施完善的救灾避护中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是从2016年1月起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610元;四是建立健全低保医疗救助金管理制度。出台了《**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细则中明确了救助对象范围、救助标准和确定定点医院。其中,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内医疗费用的自付部份实行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的比例达70%。

2、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一是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2016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9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020元;二是落实老年优待和老龄津贴政策。截止至2016年12月,我县共有4800人办理了《惠州市老年人优待证》,老年人可凭《优待证》享受免费乘坐县城内公共汽车和浏览公园、风景区、旅游景区(点)等惠老政策。逐步提高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补贴。从2012年9月份起,提高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补贴,80-89周岁老年人100元;90-99周岁老年人20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500元;三是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首期投入近160万元完成首期3层框架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床位总数100个。二期已正式动工,截止12月底共投入700多万元。建设2家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机构;四是福利院建院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累计收养社会弃婴(童)28人,目前收养孤残儿童、弃婴10人。从2016年1月份起,机构供养和散居孤儿从原来每人每月1290元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390元。

三、存在问题

1、社会组织功能不够完善,能承接政府职能下放的社会组织寥寥无几。

2、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要进一步提高。我县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敬老院的设施不够完善,入住率较低。

3、养老体系建设不尽人意,没有一间民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机构廖廖无几。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扩大评估范围,鼓励符合评估条件的社会组织积极参加等级评估,加强等级评估结果的管理;争取县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扶持资金,并纳入县财政预算。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加强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救助水平。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积极争取政府投入、激励社会投入、发动慈善捐助等各种渠道来加强对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保障,确保在2016年6月底前建成。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民办养老事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发展,争取2018年底在**县建成一家民办养老机构。

 

篇4

远在河南油田独立矿区的酒店也有着相似的境遇。临近春节,酒店服务员向记者坦承:“想不到生意这么不好,原本打算春节加班,现在准备回老家过年了。”

自从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出台以来,会议活动少了,深入基层多了;迎送应酬少了,帮扶慰问多 了;空话套话少了,实话新话多了;文件简报少了,学习研讨多了;领导镜头少了,员工声音多了……中国石化各单位求真务实、厉行节俭,吹来阵阵新风,《实施 细则》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干部多向基层跑,一线员工当“主角”

深入一线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回应员工关切,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石化各单位纷纷开展“走基层”“送温暖”等活动,深入一线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同时,基层员工取代领导干部成为各单位宣传工作的“主角”。

帮扶慰问多了,群众赞许多了,全员干劲更足了。

“两节”期间,胜利油田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各类困难户、低保户67584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茂名石化、天津石化、石油工程公 司等单位组织两级领导到一线慰问,金陵石化除夕夜为倒班员工送水饺、元宵节送元宵;广西石油组织开展“春节,我们一起坚守”节日活动,大年初一领导班子成 员为一线员工送去新年祝福和礼包,与员工同劳动、同用餐、同工作。

深入基层多了,实事办得多了,员工的难处因此少了。

河南油田推广“一线工作法”,仅第二采油厂两级机关干部就深入基层363人次,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6个,已经解决63个;西北石油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慰问困难员工50余人次。

报纸、电视、网络、手机报……在中国石化各个媒体,来自基层的“好声音”逐渐增多,一线员工的身影频频闪现。

石化报社压缩了党组领导参加一般性会议活动的新闻,增加了深入基层调研、慰问企业员工的报道,语言更加平实易懂;燕山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化 纤、南化公司、上海研究院坚持镜头下移,把重要版面、时段让给生产经营一线,减少对领导活动和会议的报道;浙江石油突出反映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转载网 络精美帖子,增强传播效果。

繁文缛节逐渐少,文山会海减下来

“五会合一,不仅仅减少了会议占用时间和费用,更倡导了节俭的风气。”今年江汉油田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双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HSE工作会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总结会、稳定工作总结会五会合一,一位职工由衷评价道。

中国石化各单位以精简会议日程、减少简报文件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大力减少繁文缛节、消除“文山会海”,赢得广大干部员工的普遍赞誉。

会议活动少了,表面文章少了,开会效率随之提高了。

办公厅加强会议管理,严格审核需要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总部层面2~3月计划召开的会议压缩了15.4%;江苏油田取消5项传统迎 春联谊活动,停止22类单项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表彰;扬子石化压减合并检查18项,比上年减少23.7%,精简合并管理台账130余项,精简 56.5%。

文件简报少了,形式主义少了,传达质量却随之提高了。

广州石化、北京石油、石勘院等单位将一般性、日常性、临时性工作安排,一律改为工作表单形式制发,各类“红头文件”同比减少了60%;西南石油 局、荆门石化、川维厂、青岛石化、炼化工程、四建、石油工程院实行工作表单制度,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发放范围和字数篇幅;法律事务部对直属单位上报的请示 类文件,遵循“会签文件一日办,传阅文件一日返”的原则,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细处着手省费用,勤俭节约转作风

“我们单位取消190余名处级干部通勤公务用车后,经过进一步优化,全公司公务车共减少了276辆。”齐鲁石化行政管理处处长孟庆立掰着指头欣喜地说道,“处级干部上下班用公务车,这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事,现在已经成了历史。”

中国石化各个单位厉行勤俭节约,从细处着手省费用,“舌尖上的浪费”“奢侈公务车”等铺张浪费现象渐渐消失踪影。

总部各部门认真执行廉洁从业规定,有效杜绝了相互宴请、赠送和收受礼品、利用公款吃喝和超标准接待的现象;镇海炼化班子成员生活上不搞特殊化, 不配专车,与员工一起排队在食堂大餐厅就餐;湛江东兴、陕西石油、南京工程、抚研院等单位坚持公务用车统一调配,鼓励“拼车”处理公务。

接受群众举报、加强监督检查,让转变作风在“阳光”下运行,有效保障了《实施细则》落到实处。

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照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力更生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根据各乡镇农户数,依照省里统一部署。危房数及今年遭受洪灾农房损毁情况等因素,进行分配,确保年春节前完成900户倒塌农房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三)基本原则

1重建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把年遭受洪涝灾害倒房户的恢复重建放在优先的位置。

2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农村实际动身。充分体现平安、经济、适用、节能、节地、环保等要求,确保改造的住房符合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顺序。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4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村困难户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充分听取他意见,充分调动他积极性。

5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原则上不能占用耕地。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

6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市、乡(镇)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集中安排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

1补助对象。今年我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年遭受洪涝灾害倒房户和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农户。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房屋。

2补助规范。根据《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方法》要求。属于分散供养五保户的对象,每户补助规范1.5万—1.8万元;属于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对象,每户补助规范1.3万—1.5万元;属于贫困户的对象,每户补助规范1万—1.1万元。维修加固房屋的困难农户。由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房屋破损水平实施分档补助,每户最高不得超越1500元。

三、危房改造的基本要求

1改造方式。农村危房鉴定属整栋(D级)危险的房屋要拆除重建。也可进乡(镇)街道办敬老院集中供养。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困难农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和扶贫移民整体搬迁村中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2改造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充分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翻新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其他贫困户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向两边扩建或者向上加盖。建筑面积可根据家庭人口规模适当调整。

3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平安管理制度。市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为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

四、资金筹集与发放

1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除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外。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将自然灾害倒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等与农村危房改造有机衔接。通过整合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新农村建设和农户自筹等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资金发放与管理。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会保证基金专户”下开设“农村危房补助资金”分户或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上级下达的补助资金及本级财政预算布置的补助资金。及时拨付资金。扶贫和移民建房等资金管理渠道不变。

3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到补助对象账户(一卡通)要从实际出发,建设和民政部门要定期将核定的资金发放人数及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管理方法,不得挪用、挤占改造资金,确保资金平安运行。合理确定补助资金分阶段发放比例,及时拨付资金到户,保证项目动工时,按审批补助额度先支付50%补助资金,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余款。

五、操作顺序

1个人自愿提出申请。符合因灾倒房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并提供户籍、农村五保供养证、低保金领取证、贫困户证明和危房照片等材料。

2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农户的申请后。议定是否属补助对象,并予以公示;经评议认为符合补助对象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市因灾倒房恢复重建申请表》附件1或填写《市农村困难户建房申请表》附件2或《市农村困难户住房维修申请表》附件3属新建房屋的还要签定建新拆旧协议,一并上报乡(镇)政府。对经评议或公示存在异议、经复核不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要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入户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村委会的申报资料后。并说明理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4审批和公示。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接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资料后进行实地复核。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住房危险水平作出的鉴定意见,核定补助方式及标准。对不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不予以审批,并说明理由。审批结果要在村委会和村小组进行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况、家庭住房情况。

5竣工验收。住房竣工后。

6设置标识牌。翻建新建、修缮加固住房经验收合格后。字体为红色,标示牌下方标注“年”挂牌费用由市财政承担。

六、实施方法和时间节点

1调查摸底、登记造册阶段。市建设、民政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办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并进行造册,建立台账。调查摸底工作于前完成。

2入户鉴定、确定等级阶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农户的危险房屋进行技术鉴定,确定危房等级,填写《市农村房屋平安鉴定演讲书》附件因灾倒房户鉴定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依照《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有关规定实施。基本摸清翻建新建、修缮加固的危房数量,逐村逐户建立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建房对象,确认改造方式,落实到户。危房鉴定和补助对象确定工作在前完成。

3及时填写《市农村困难户危房鉴定情况统计表》附件5并上报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今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明确任务、组织实施阶段。因灾倒房和农村危房鉴定任务完成后。及时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办和村委会,并迅速组织补助对象开工建房和维修加固房屋。因灾倒房和农村危房改造要于月底开工,月中旬前完成。

4检查验收、总结工作阶段。各乡(镇)街道办因灾倒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并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和总体验收申请。月底,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办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建设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房管局、市宗教事务局、市残联和市气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毕长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各乡(镇)街道办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建立和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乡村建设助理员,具体负责困难农户新建房屋的规划选址、落实宅基地和建房质量监管等工作。要强化项目组织实施,加强建房质量监管,整合利用各方资源,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2明确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发改部门会同建设、财政、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建设、房管部门负责抓好农村危房的技术鉴定、危房改造计划布置、项目规划选址、质量监管、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和牵头组织工程验收。民政部门负责做好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认定,参与项目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工程验收,并组织实施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财政部门会同发改、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安排危房改造资金的筹措和拨付,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工作经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国土部门负责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指导新旧宅基地整理、复耕。残联负责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对象的落实。交通部门负责帮扶危房改造村庄的道路建设。监察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环保、水务、农业、卫生、宗教事务、残联等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尤其是对危房改造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给予倾斜支持。

篇6

要进一步调整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社会救助。首先要转变对穷人的看法和态度,不能简单地把穷人的贫穷归结为个人原因。其次,不能把救助穷人单纯看作是增加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而应看作是政府和社会的应尽之责,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客观需要。再次,应当深入领会社会救助的内涵,明确区别现代社会救助与传统式的社会救济的差异。最后,要正确看待社会救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位置。应该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甚至应该认真考虑构建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快法制化进程

要加快救助法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为社会救助保驾护航。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规定多源自于政府的文件、规定和行政命令,具体实施方案也多来自于一些地方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然后通过政府文件加以推广。从总体上看,在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对象、标准、范围、期限、条件、监督、责任、义务等方面,缺乏法律规范。为把软性的建议变成刚性的法律条款,应尽快颁布和实施国家的社会救助法案,出台《社会救助法》和各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使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救助法还应明确社会救助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救助运行的法律程序,明确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它们各自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完善现有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合理界定农村居民的低保对象,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制定灵活的保障方式,特别要建立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配套的改革措施,制定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拓展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救助对象要将农村中的五保户、特困户中部分人扩大到所有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为保障对象。对享受低保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救济。要把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结合起来,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切实抓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和“少生快富”工程。

(二)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是在巩固应保尽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分类施保,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科学调整救助标准。对低保家庭中的大病、残疾、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加强最低工资制度、再就业政策的衔接,增强救助效果;开展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活动,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要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加强救助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规范救助活动,特别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救助,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会加快,城乡分割的格局将出现弱化与松动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逐步将乡镇企业职工与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根据目前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可分层分类逐步加以解决。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如满40周岁,已经脱离土地在城市定居,职业和生活都有了相当基础),可将其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其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对于不符合前述条件、流动性较大且年龄较轻的,可以建立一种特殊的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即“公共劳动”形式的最低生活保障体制。这些人员陷入绝境只是暂时的,一旦找到工作就可以养活自己及全家。对他们的社会救助不应是单纯的经济救助,而应是提供劳动机会。

(三)发展城乡医疗救助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县级已初步建立这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其向规范化发展。要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在着力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医疗困难的同时,针对其他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抗患病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按照分层分类救助的要求,将患病后确需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的范围。

二是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两个制度本身目标并无多大差异,都是解决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问题,也都以大病救助为主。但由于部门职权的隔离,彼此独成体系,独立运行,这无疑增加了很多社会成本,导致行政资源浪费,降低了政府有限卫生投入资源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和有效整合,两者需要实现互补。首先,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三个方面要协调配合。其次,在确定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范围、医疗救助标准、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和定点医院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后,对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其他贫困农民,由政府资助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高并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个人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数额,按比例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要逐步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充分考虑救助对象支付医疗费用的实际困难,逐步调低起补标准。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救助方式,变事后救助为医治前介入。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医疗救助的实施,目前全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要使之与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相协调。

四是在以上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年苏州市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卫生、民政、总工会、残疾人联合会等方面的医疗救助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明确了城乡救助对象、救助资金的来源和救助办法,实施统一的救助。兰州市2007年则按照一个降低(降低起付线),两个扩大(扩大救助对象范围、扩大救助病种范围),三个结合(院前救助与院后救助相结合、差额救助与全额救助相结合、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思路,实施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

四、完善教育救助

一是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当前要确保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及孤弃儿童的入学问题,让政府的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保证贫困学生“进得来,读得起,留得住”。同时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中,公共财政拨付其免除学生的杂费资金。建议一些地方政府在中央或省里没有将民办学校纳入经费保障机制之前,尽快补齐因指标差距造成的经费缺口部分。

二是继续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尤其要减免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上学费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上得好。对于上学处于高等教育阶段,考虑到高等教育费用

比较昂贵,应扩大救助的范围。虽然全国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但要落到实处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加大对现行教育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教育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科学制定“特困生”认定标准。由于“两免一补”发放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特困证”由民政部门发放,其认定标准与教育部门实际贫困生数出入较大,加之贫困原因千差万别,造成实际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因没有“特困证”而享受不到“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实惠。因此要加大民政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由民政和教育两部门组成的贫困生认定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住房救助

一是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向低保家庭以及有特殊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提供必要的廉租住房。没有条件提供廉租房的,要按月发放租金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二是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特困户或无房、危房和房屋失修户,实行多种形式的住房救助。对农村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的住房救助,要区别不同情况,按照政府补一块、集体助一块、个人出一块的筹资模式,采取新建、改造、修缮、置换、配租等方式加以实施。多方筹资建设部分廉价房解决困难户无房问题;制定实施“安居工程”计划,分阶段完成农村困难群体的家庭危房改造和房屋修缮任务。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闲置房,通过村组织租用、置换等方式,为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三是要着手解决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要转移到城市来,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在城里置房。如果没有一块属于他们的“栖息地”,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议未来将进城农民工一并纳入廉租房的范围,其要点是严格制定认定标准。

六、全面推进城乡法律援助体系建设

全国各地要普遍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把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法为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公证和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援助。如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向全市所有低保户和农村贫困户发放实名的“法律援助联络卡”,持有此卡的群众在全市所有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时免予经济状况审查。特别是要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实施法律援助,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将农民工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够减少农民工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七、建立就业救助

一是要高度重视并优先解决城市“零就业家庭”问题,切实做到户户有人就业,人人都有保障。要把享受城市低保、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优先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减免职业培训费和职业介绍费,帮助其尽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是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消除性别歧视,实行同工同酬,形成劳动者与劳动市场、劳动市场与社会环境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发展。

三是要从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手,为低收入者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培训、转业培训、创业信息等。

八、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一是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力度,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筹集社会救助资源,缓解救助压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和组织在社会帮困工作中的作用,多方面、多途径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引导社会资源,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互动的救助机制。同时,互助互爱、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使现代化建设更加顺畅地进行。

二是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这是政府救助资源的补充,也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忽视民间组织(非政府机构)的救助工作,它们也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群众组织、社区组织,志愿团体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力量,朝着国家主导的福利多元主义模式发展。政府要积极扶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要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倡开展社会互助,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这样,不但可以让社会力量帮助政府分担一部分负担,还可以把那些政府本身负担不了或者负担不好的救助工作交由民间组织负担,使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得以更好地改善。

九、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救助所和各级乡镇、街道救助站,形成社会救助的组织网络。统一领导当地社会救助工作,统揽各项救助政策,并把以条为主的社会保障与服务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的力量,街道(乡镇)的社会保障部门应配备编制内的专职干部,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工作,并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

二是建立一个统一由基层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采集、登记,乡政府调查、核实、分门别类向有关部门反映、各单位部门实施的有所帮扶、救助活动。通过乡镇街道落实到村或者是社区,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申报、多头救助、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增强救助款物使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救助效能最大化。

十、理顺社会救助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系统。以省、市两级政府为主导,省、市、县(区)实施管理,从省、市、县(区)、乡镇、村五个层面提供服务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中专职人员组成有层次无疏漏的工作网络,实现对各类困难群众的全员覆盖和属地化管理,保障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

二是规范运行模式。社会救助体系包含着多个单项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建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必须要求相关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牵头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妇联、残联、再就业等部门的作用。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社会救助领导小组,民政、社会保障、建设、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民政,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定社会救助的工作目标并及时解决救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民政部门内部分工,通过体制创新解决救助工作的随意性以及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资金不保证等问题,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健全社会救助各级网络,充分发

挥社区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把社区建成社会救助的网络基层平台,通过各项社会救助为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体提供直接服务。

三是构建救助信息平台。以农村低保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和依托,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度高、规范透明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通过网站,省内任何一个社会救助对象的个人和家庭信息以及贫困类型、救助类别可随时查询、分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现网上申请、下载表格、咨询政策法规、公布捐赠需求信息、网上投诉监督等。

十一、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系统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资金要实行由救助中心封闭管理,做到管人、管事、管钱相统一。资金管理一体化,能简化资金的运行环节,缩短资金的拨付时间。在救助工作管理上,要实行一个口子向上申请,一个口子向下落实,实现救助组织系统化。在救助审批上,要实行程序化,村、乡、县三级按申报、审核、审批和公示的程序操作并进行动态管理。在救助资金发放上,所有社会救助资金一律通过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所需银行费由财政统一解决,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防止资金在乡镇被挪用、挤占、截留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第一是在救助对象的确定方面,全面实现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对拟救助对象全部在其所在辖区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设立监督举报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的,除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立即取消其救助资格。第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救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专账专户、封闭运行,对救助资金的拨付、运行、到位进行全程监管,充分发挥救助资金效益,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和其他监督形式有机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应定期自查并接受审计部门对救助基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救助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低保”,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全力打造社会救助“阳光工程”。

三是建立起多渠道、稳定增长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支撑,没有资金,就无法实施救助。目前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即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其中政府投入是主渠道。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对口帮扶为补充,分级负责的救助资金筹集机制。

第一,调整财政结构支出。大幅度增加财政性社会救助资金支出比例,要将政策性社会救助资金支出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规范和稳定资金来源,形成综合投入机制,确保社会救助经费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同时,在中央、省、市三级建立社会救助专项调剂资金,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和县级财政困难的地方,以降低因地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社会救助不公平的程度。

第二,将各类救助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将原来各部门自行筹集、分散使用的救灾、低保、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各类专项救助资金进行整合,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可将原来属于工会、残联、共青团、妇联以及“红十字会”的相关基金,也纳入社会救助资金总盘子,可以由财政统一牵头,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制定救助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有效解决多头救助、重复救助等问题,提高救助效能。

第三,要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并全部用于社会救助。同时加强民间公益性救助资金的监督,确保救助资金规范运作。

十二、完善社会救助的一些辅助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设定低保标准。低保标准的设定不能凭长官意志,也不能照搬拿来。应依据科学合理的统计、严格的调查分析,测算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年人均最低生活消费支出,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上述地区制定出与本地区人民生活相适应的低保标准,并做到既要与当地的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要满足低保对象的生活需要,还能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主就业。标准要设定在一定的幅度内,由各省、市、县、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具体标准。

另外,也可根据低保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档次的低保标准。一部分是生活难以保障的低保群体。如“三无人员”、患大病或重度残疾者,低保家庭及其子女,应执行最高标准;一部分是已经就业的低保对象,执行中类标准;除此之外的低保者,执行最低标准。

二是科学地甄别救助对象。救助对象的确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核定保障对象家庭成员收入,纠正和查处以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行为,同时要研究改进核查、核算办法,提高核查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第一,要加强劳动、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制度配套和工作配合,要建立完善的收入评估制度,家庭年纯收入应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I生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既要考虑申请户的家庭经济收入的结构和特点,还要考虑申请户的家庭人口结构情况、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项目、产品销售的市场平均价格、当地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测算。第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改革平均施助的方式,推广分类施助和差异施助,不能搞一刀切,确保公平、公正。

三是完善救助手段。要根据低收入群体需求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应逐渐扩展社会救助的内容,完善救助方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最起码的是生存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教育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社会尊重需求等等,相应地,救助内容就有基本生活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等。并且现实生活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条件的变化,也推动了单一生活救助向多方位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相应地不断派生出新的救助内容。如过去最低社会保障标准主要考量衣食两个方面;在新的形式下,要通过援建公共设施、生产扶持、技术援助、资本扶持、心理咨询、科技咨询、劳务输出指导、农村政策咨询等等,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进行自我生产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特困户生活救助与灾民救助,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政府救助与社会捐助等各种救助之间的关系。使得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具有脱贫的信心。

篇7

一、20*年财政工作总结

(一)服务经济发展力度加大

在不断做大财政“蛋糕”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合理安排财力,积极统筹其他政府性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此数据为1—10月份,如无具体说明,以下的数据均为1—10月份数据),支持工业平台建设、农村路网建设及迎宾大道等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筹措资金576万元,支持企业项目开发、挖潜改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退税1743万元,落实三资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种退税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支持“三农”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要求,将财政支农工作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全年共安排农林水支出2329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安排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1600多万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拨付447万元,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投入371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三)集中财力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年共安排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687万元,重点支持“双高”普九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除学杂费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165万元,用于卫生设施条件的改善;发放低保经费717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13134人享受低保补助;拨付资金229万元,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拨付资金100万元,支持救灾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拨付资金,确保“造福工程”、水利建设“六千”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农村“员”政府津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惠民实事的落实。

(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以监管为保障,以“阳光财政”为目标,将推进财政改革与加强财政监管统一起来,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调整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将财力向乡镇倾斜,特别是加大对贫困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在资金安排方面给予扶持,以缓解边远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确保乡镇正常运转;认真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增强公开性和透明性;巩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全区共纠正不合规经济业务91笔共48.5万元,退回不合理开支46笔共29.5万元,不断规范会计行为;结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规范政府采购监管,全区通过政府采购金额达1110万元,节约资金133万元,节约率9%,不断提高采购效率。推广实行票据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全区已有163个单位推广实行票据电子化管理,通过电子化管理系统核销票据共290449份,收取的资金额12883万元,核销的手工票据6*770份;开展“乡财区管乡用”试点工作,在20*年太平镇实行“乡财区管乡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年增加赤门乡试点乡镇,进一步扩大“乡财区管乡用”试点工作,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五)财政监管进一步强化

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结合“五五普法”,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开展经常性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努力实现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基础资料核实工作,为化解乡村债务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强化对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公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范会计基础管理。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大精神。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以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为途径,以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用制度规范约束行为。深入开展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积极推进财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学习实施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

二、20*年财政工作计划

2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全面进步”的总原则,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力争全区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区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20*年全区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4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96万元,增长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978万元,比上年增加2890万元,增长12%;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和“保工资、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20*年安排支出37471万元,增长20%。为实现以上的财政目标,20*年我区财政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资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区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二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三要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四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管理。

(三)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精心组织收入。积极配合国、地税部门努力增加税收收入,并做好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特别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加大小税种、小税源的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二是改善收入结构,尽量增加可用财力。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杜绝“跑、冒、滴、漏”和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

(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二是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三是集中财力办好区委、区政府确定重点项目,抓好资金落实,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对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完善财政供养人口基本信息库,将人员经费编准、编实,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是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收款、实时入库”的管理模式;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部门、单位征收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三是完善政府采购体系。推进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招标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篇8

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法律援助工作第一责任人,首席法律援助工作者,为援助工作提供领导保障。目前,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对外悬挂“xx市(县)法律援助中心”的牌子,但是,人员的使用、办公场所的分配往往是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管理,这一现状看来也是一时难以改变的,所以,要巧借东风,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吸引到法律援助队伍里来,既是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又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直接领导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弥补援助中心机构不独立,人员、资金不到位的作用,有效化解援助中心职能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选齐配强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援助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援助中心编制缺额、人员配备不足,司法行政机关又对现有人员随意使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援助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援助工作水平提升的瓶颈。因此,各地在确定编制、选调人员时不得不考虑所进人员在中心可能的工作年限,早打算,梯次搭配,搞好人员储备,确保连续性,防止断层。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者、志愿者和专家人员资料库,为援助工作提供队伍保障。法律援助点多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尤其在咨询方面,更加需要懂得医疗卫生、种子农药、金融债券、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针对这一实际,要建立县域范围内的专家咨询库,集中专家的智慧为受援人解疑释惑,方便快捷的为受援人提供服务。同时,要根据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门别类建立援助人员资料库,有利于受援人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援助人来办理自己的案件,创办受援人幸福的法律援助事业。

二、业务建设:明确职责范围,突出刑事援助工作重点

法律援助业务大致划分为民事和刑事两大部分。民事部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再者受援人自己也有一些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刑事援助业务方面,援助中心要积极与公检法协作配合,理顺关系,强化案件交接,规范运行程序,制定工作预案,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序、快速、高效运转。采取递送函件的方式,通报各自业务中出现的(及不宜公开的除外)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问题,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也可用会商方式解决。经过会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从而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少走弯路,取得最大最好的效果。法律援助中心要设立“绿色通道”,由专人接受函件、办理手续、指定承办机构、确定办案人,要用最短时间向指定(提供)单位送达指定辩护专用公函。在确定办案人方面,做到无缝隙对接,对于时间要求紧的案件,要“先上车后买票”,先通知律师着手办理,所需材料边用边补充,不能因只顾准备材料而耽误了办案,使援助工作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整体推进,真正做到管道畅通,无梗堵。

三、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形成用制度管人理事机制

法律援助与其他工作一样,要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人理事机制,干什么、怎么干有制度作标准,干错了、效率低有制度作处罚依据,使整个法律援助工作在制度的框架内操作和运行,不出轨,不越矩。当前,就是要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应援尽援,适时增加援助范围,扩大服务内容,与时俱进,确保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人员得到及时、便捷的援助服务,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为弱势群体增加砝码。不断档,不缺位,从对外宣传、受理申请、申请审查、作出决定、指派承办机构、确定承办人、案件(辩护)、卷宗归档、回访受援人等九个环节上建章立制。

四、设施建设:完善设施,营造优美援助环境

法律援助工作大多面对的是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为适应他们的需要,法律援助中心在建造办公场所时要从实际出发,临街选址,即使在已有场所调剂办公用房也要做到落地,在一层,最大程度上方便申请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残疾者、智障者、老年人的需求,有导引员引导办理申请事项,使通道无障碍,有相应的服务设施,配备老花镜、笔墨纸张、饮水用具等等器械用具,供他们使用。对于需要暂时等待的申请人,要给他们准备用于消遣的报刊杂志,以缓解情绪,稳定人心。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办公场所要足够大,人员要足够多,功能划分要合理,办公用品要齐全,服务设施要到位,信息公示要全面。设施布局要围绕工作转,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起到伸筋活血、去滞化瘀之功效,让申请人、咨询者感到来这里来对了,这里是群众说话的地方,也是可以出气的地方,更是使人顺心的地方。

五、网络建设:实现联网联办,服务优质高效

为解决办事效率低、对外联系不够紧密、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就要借助网络平台,实行网上办公、实现联网联办。对于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提出问题、确定内容、列出完成任务的考核标准。具体可以建立和完善以下板块:(1)援助动态:设立上级文件、领导讲话、通知公告、当前工作、案件分析、舆情前瞻等栏目。(2)援助之窗:设立援助制度、援助资料(受理条件、受理范围)、援助文化、援助案例、经验交流(包括答疑、解答咨询)等栏目。(3)申请平台:有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点、社区服务大厅法律援助受理窗口、村(居)委会里法律援助明白人、互联网上申请等六级申请法律援助平台。(4)电子档案。(5)指派通知书。(6)承办机构:载明案件基本情况、指派时间、接案时间、接案人、承办人、督办措施等内容。(7)办案实录:记录承办时间、联系受援人、会见笔录、立案、庭审记录、结案归档等内容。最后通过表格呈现办理案件考评等级。(8)案件回访。(9)监督之窗:设立四级督办(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援助中心主任、承办机构负责人四级)、意见建议、社会监督等栏目。(10)办件图示:图标显示各承办机构办件数量(分律师所、法律服务所和志愿者三张表格并细化到具体办案人员)。(11)资料库:设立服务人员资料库(含咨询专家资料库、律师资料库、法律工作者资料库、志愿者资料库)、困难群体资料库(含残疾人群体资料库、低保户群体资料库)等栏目。(12)调解之声:载明调解组织、调解范围、调解条件、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情况反馈、回访等内容。(13)法制之窗:设立法律法规、文书格式、答疑释惑、以案讲法、宣传资料等栏目。(14)学习之窗:设立学习资料、活动园地、活动图片等栏目。(15)对外交流:设立交流单位、交流方式、交流内容等栏目。(16)窗口建设:设立日常工作、评先树优、工作动态、工作总结等栏目。(17)标准化建设:设立规章制度、考评表格、办案成果等栏目。

六、组织管理: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篇9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人才工程建设

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并下达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做好国外智力引进申报工作,上报市人事局国外智力引进项目3项。外出招聘人才10次,为企事业单位引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完成从工人、农民中选拔初中级职称人才1100多名,组织三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38*人次。组织开展“重才单位”及第二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评选工作。认真做好人才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全县人才数据库入库人员累计有19500名,全年新增人才2104名。

2、市政府下达我县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⑴就业与培训

全县净增就业岗位2213个,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19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71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72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38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4310人。

⑵社保扩面与基金征缴

出台《*县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推进“五费合征”工作。养老保险净增扩面人数5990人,累计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4543人,基金征缴12104万元,征缴率达98.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3368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扩面考核任务,征缴医保基金4267.33万元(应征基金4311万元),基金征缴率为99%。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7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81.95万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7759人,累计参保39862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431人,累计参保10224人,年内有61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累计结余基金428万元。

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善社会化管理方法。组织企业退休人员资格认证6862人次;为5653名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及时送上春节、老人节慰问金。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年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100%,社区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

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出台实施《*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年内共有3426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调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待遇标准,今年新增参保人数为820人,累计有3000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被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险。

⑸职工维权与欠薪治理

完成劳动保障书面审查1602家,向省总队上报我县劳动保障诚信A级单位85家。受理劳动行政执法案件202件,已办结199件,结案率98.5%,涉及职工1150人,为职工追回工资、押金等294.52万元。参与处理突发事件21起,涉及民工785人;实施行政处罚9起,清退童工6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1.8%。

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按照“六到位”要求,完善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并根据人员调动情况及时补充调整。

二、各项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优化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成人力资源市场和办公场所迁移工作,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招聘场地小、安全隐患多、现场人员拥挤的问题。全年举办人力资源交流大会11次,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两次,有6*家用人单位进场登记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445个,网上免费信息736条,求职者应聘报名5095人次。

2、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重新核定行政、事业编制。全面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完成了全县乡镇(街道)机关“三定”方案的批复。对全县事业单位分类上报情况进行了汇总,对243家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依据进行了复核。加强编制人员台账管理,建立事业单位人员变动登记表。认真进行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应年检单位155家,完成年检154家,年检率99.35%。

3、稳定推进事业单位改制,不断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县良种场改制方案获得大多数职工的支持,改制工作平稳推进。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培训,完成公务员普通话水平培训考核98名。组织225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培训考核,其中有从农民选拔培养的乡土人才1004名。完成教育局等九个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具体方案审批。加大从实用型人才中选评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有1569名实用型人才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完成培养高层次人才80名。评审通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15名,其中高级职务78名,中级职务162名。

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0*年度考核审核工作,全县参加考核单位234家,工作人员7358人,其中实考人员7044人,确定优秀等次944名,称职合格59*人,不称职不合格3人,未定等次190人(其中试用期人员184人)。办理新录用公务员47名,其中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18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4人。

切实做好企业干部稳定工作,建立了企业干部例会制度。对全县95名企业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春节慰问金每人1200元,为其中10名相对困难的人员安排了困难补助每人600元。

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套改工作,其中参加机关工资套改1854人,参加事业单位工资套改5742人。调整我县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为700元。组织了57名优秀公务员的健康休养和7600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健康检查。

4、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再就业工作。调整政策,创新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放宽享受培训补助农民的年龄,改进培训补助办法,明确培训重点,提高重点专业培训补助标准,加大特殊人员、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从多方面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380人。走出本地,开展异地培训,根据我县居民到外地开办超市较多的情况,在常州、昆山两地同时举办了超市经营管理培训班,共有434名在苏州、昆山、常州和无锡等地的“*超市”的业主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

认真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出台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办法、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及操作实施细则和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确定办法等一系列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全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836人。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和鼓励扶持灵活就业、举办再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助39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审核44人,审核发放从事灵活就业的“4*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856人128.73万元,审核企业社保补贴96家81.21万元。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出台了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确定白洋街道下王宅社区、壶山街道塔山社区、熟溪街道溪南社区为试点社区。切实帮扶城乡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制定“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办法,全面开展“零就业家庭申报”和申领社保补贴的“4*0”人员就业状态确认工作,积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5、出台实施“五费合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2人,其中缴费人数35878人,中断1458人,离退休6716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720万元,支付7341万元,基金累计结余12415万元。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09家,参保职工29833人,比去年净增3192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扩面考核任务。征缴医保基金4267.33万元,基金征缴率达99%,其中:统筹基金2123.25万元,个人帐户基金1785.69万元;支出医疗费用3048.0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501人,比去年净增17028人,基金收入664万元,支出523万元,基金累计结余47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25人,基金收入88万元,支出60万元,基金累计结余42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800人。

6、宣传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精心部署,制定宣传实施方案,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劳动合同法》。聘请法律专家开设《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企业主参加《劳动合同法》培训。全面开展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年检)工作,审查用人单位1602家。开展了上年度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评出劳动保障诚信A级单位85家。积极开展日常巡视监察,专职劳动监察员共检查用人单位496家;开展了工资支付、清理非法职介、小企业、小作坊劳动用工情况、非法使用童工、建筑行业劳动用工5次专项监察;实施行政处罚9起;查处清退童工6名。受理办结劳动争议案件134件,已结案133件,结案率99.3%,涉及劳动者240人,申诉标的452.35万元。审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12家。办理工伤认定2780件,其中发放工伤认定书778件,组织伤病残鉴定210人。

7、狠抓“两项待遇”落实,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全县现有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2850人,73个机关部门和县属事业单位都建立了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小组和退休干部学习小组,有27个单位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小组)。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也相应得到提高,从“两项待遇”检查抽查情况看,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建章立制,从进一步梳理服务办理事项,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提升服务入手,狠抓工作人员作风、学风建设,在全面提高全体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认真完成“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的难题破解工作。

积极开展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双创大讨论活动。以创建为契机,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深入服务对象中听取意见等多种形式,认真深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窗口服务。认真开展“三帮扶”结对扶贫活动,为联系的困难农户送上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重阳节前夕,还为结对村*镇*村7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慰问品。

贯彻落实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对本局牵头和配合的全县惩防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认真清理落实政务公开事项,对各项办事程序、承办科室进行了公开,开通了阳光热线(*)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电话(12333)。

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0件,政协委员提案12件,协办政协委员提案3件,做到办结率100%,与代表面商率100%。受理办结群众来信187件,办结率达100%,其中要信30件。开展了“慈善一日捐”和献爱心、送温暖捐款。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安全生产、工会、计划生育、政务信息、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等,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篇10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区20*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这次会议是在全区抗御50多年罕见的冰冻灾害,奋力抗灾救灾的情况下召开的,是一次团结鼓劲的大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全区经济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赶超发展步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等一下,会议将表彰全区20*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会议最后,叶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务必深刻领会,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发展形势,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面提升全区经济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20*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力主攻两区,推进三大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各项工作在全市目标考评中,继续领先。总结过去一年来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形势喜人主要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去年,我区经济运行呈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标志性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突破”、“五个发展”。四个突破:一是全区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18亿,增幅首次达到15%以上。二是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61亿元,净增1亿元以上,增长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34.1%,实现了两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第33位,比20*年前进了6位,获得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三是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7.2亿元,增长197%。四是全区工业实现主营收入突破50亿,达到56.3亿元,增长72%。五个发展:一是工业经济提速发展。20*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完成增加值17.2亿元,实现税收1.45亿元,实现了一年翻番。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5户(全市109户),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有3户(全市9户),尤其是金弘实业实现税收5475万元,实现全区、全市5000万元以上纳税企业“零”的突破;工业园区当年新增收入、新增面积、新增企业均超历史。去年区政府投入园区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新增园区面积近3000亩,新增企业25户,规模在上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园区。

二是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去年新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6个,实际进资17.7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实际进资5.32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76.8%,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399万美元,同比增长37.7%;出口创汇完成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38.8%。三是上顿渡城区建设快速发展。20*年,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整体推进上顿渡城区11个重点项目建设,大部分工程进展顺利。新时代家居广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完成主体并于20*年12月28日开业;行政大楼和市民公园即将全面竣工;城区路网建设全面展开,其中建设东路、公园西路已完成,文昌路、学府路基本完工,连接抚八线道路工程年前已完成路基,*大道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这些项目的兴建,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新增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新增人口2万人。

积极搞好土地市场化运作,土地经营性收入完成3.18亿元,建设规费达到2351万元,均为近5年来的总和。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加强了城市管理,着力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四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区粮食总产达到59.8万吨,增加1.3万吨,已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总产先进县(区)。六大特色产业和基地建设正在加快形成,黄栀子面积达到13.5万亩,花卉面积达到3.2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3.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西瓜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果树面积达到7.6万亩。全区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共投入资金2160万元,完成了144个试点村的建设任务,发展新产业127个,惠及3万多位农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11元、增长17.8%。五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工程全面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指标,尤其是改建、新建、扩建敬老院、福利院23所,乡乡镇镇全面完成敬老院建设,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农合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参合农民达58.4万人,参合率85.6%。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全区开工建设面积达8448平方米,年前已公开摇号,使200户中低收入家庭受益。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提升,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前茅,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区)。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公众安全感由20*年全省的34位上升到第20位。全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形势逼人主要是要看到发展的差距和压力仍然较大。去年我区的赶超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持了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把*放在全国、全省的范围比较,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我区GDP去年达到118亿元,人均只有1万元,而全省平均水平早已突破1万元;财政总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与兄弟县(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达到22.51%,比重偏小,创税大户少,纳税过1000万元的只有3户,纳税过5000万元的只有1户。三是财政比较困难。人均财政偏低,民生保障等各项刚性支出增多,财政平衡难度增大,财政结构层次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四是招商引资工作和工业园区建设尚需进一步努力。招商引资大项目比较少,尤其是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少,当年入园落户的项目开工建设率不高,投产率低。工业用地紧张,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比较滞后。五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少,农村特色经济不多,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当前我区经济发展虽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总体而言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我们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全市赶超发展态势强劲。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善于发现机遇,善于把握机遇,善于抢抓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理清思路,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赶超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赶超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后一段时期实行“奋力赶超、重点突破、局部超越”的发展策略和“工业增加值每三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每三年翻一番,生产总值每四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促进我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今年全区经济发展预计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3亿元,增长15%,力争达到141亿,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9%;三大产业比例达到14.2:50.4:35.4。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50万美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55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4%以上。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实施“12345”工程:1、抓好10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引进区外资金20亿元,园区新扩建面积2000亩;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4、新增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5、财政收入确保完成4.6亿元,力争突破5亿元。通过实施上述工程,把城区做大做美,园区做大做好,工业做大做强。

要实现上述目标,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强化举措,狠抓落实。

(一)实施项目带动,培植产业集群,致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

抓经济,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财源。我们坚持把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进赶超发展的主要抓手,按照“做强园区,做大工业”的思路,实现人力、财力、政策向工业倾斜,扶优扶强,促进工业提速增效。

一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大园区投入。今年力争筹集亿元资金,抓紧抓好土地开发利用,新增土地面积2000亩以上。二是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千方百计引进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入园落户,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引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竣工投产率,今年力争新增入园工业项目30个,开工建设20个以上。三是抓好配套促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家电配件等产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园和家电工业园。四是完善基础强后劲。打通园区主干道,积极推进园区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搞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福银高速路口打开一个出入口,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全面提升园区品位。

二要着力扶持骨干企业。要紧紧围绕有色金属加工、机电制造、食品酿造、医药化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等六大产业,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主营收入过亿元或实现利税过500万元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对*、*酒业等32户重点企业,继续采取领导挂点帮扶制,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促其做强做优,力争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达25家,其中纳税过1000万元6家,过5000万元1家。

三要切实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一是狠抓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实施。鼓励一批重点企业,通过靠大联强、招商重组、合资嫁接、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投入,壮大企业规模。重点抓自立铜业的建设速度、金弘实业二期建设、江龙有色金属扩能改造等10大技改项目,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科研联合形式,不断开发新产品,力争4个以上新产品获省优称号,4个以上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4个以上企业获省著名商标。三是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的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实行高位推动,着力引大引强,致力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抓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是*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之举。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近邻沿海的区位优势,要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园区承接、突出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加快开放型经济步伐。力争全年引进区外资金20亿元,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

一要创新招商思路。要继续巩固完善招商团队,优化专业招商信息队伍,选派精兵强将分别派驻*、*、*、*等地蹲点招商,成立办事处,搞好跟踪服务,协调抓好*家电配件等项目的招商。

二要领导高位推进。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主要领导要集中主要精力抓招商引资,做到亲自掌握和研究招商信息,亲自联系和拜访重要客商,亲自谈判和落实重大项目,亲自协调和解决重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与客商建立和谐的感情联系,善于借八方能耐,汇四海关系,把项目促成做成。

三要突出招商重点。着力抓好重点地区招商,继续巩固*、*等招商基地,积极开辟*、江苏、*等新招商基地,不断拓展港台、日韩等外资引进基地。要突出专业招商,立足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招商,招大引强,大力引进一批与我区优势产业相关联、相配套,产业递度转移的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工业项目,真正达到“招来一个、落户一群、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要坚持以商招商。实践证明,以商招商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招商方法。这些年通过招商引资,每个部门都掌握了一批客商,我们要切实用好这一宝贵的招商资源。要建立在*投资客商联系制度,聘请部分投资成功的客商作为招商,依托他们吸引、带动更多客商来*投资兴业,形成以商招商的投资带动效应。要对以商招商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商实行重奖,促进招商。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现有客商进一步加大在*的投资,不断新上项目,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做大做强企业。

五要优化招商环境。环境是形象、是资本、是品牌、是最大的吸引力。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客商的服务水平。同时,要切实破解招商难题,着力解决好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为客商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使客商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安得稳。

(三)加大建设力度,适度超前发展,致力提升上顿渡城区形象

要继续按照“对接*中心城区”的总体要求和“优质教育区,城市后花园”基本定位,坚持一手抓老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建设,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今上顿渡城区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2万人。

今年上顿渡城区建设要在继续抓好上顿渡旧城改造、供水管网改造、连接抚八挂线道路工程和中洲公园大桥改造等项目的基础上,着力抓好10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工程:1、*金三角改造和*防洪墙建设,全面启动*金三角改造和*防洪墙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塑造城市出入口新形象。2、中洲公园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中洲公园全面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区一个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3、上顿渡背街小巷改造建设,重点抓好冯家巷、曾湾、国税、体育路、外贸、汽车站等背街小巷的改造建设。4、上顿渡新区小学建设,重点抓好上顿渡新区一所规模以上小学建设,同时抓好西湖绿洲小学建设,力争今年9月新生入学。5、上顿渡路网建设,重点抓好玉茗南路至抚八线、公园东路南北延伸、建设东路伸延段连接抚八挂线等道路路网建设。6、*宾馆建设,在上顿渡新区兴建一座标准化三星级以上宾馆。7、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继续抓好一期经济适用住房后续工作的基础上,新建8000—100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8、*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着力抓好休闲度假区一期项目开发建设。9、环卫设施建设,重点完成龙津路、公园路和*大道三座垃圾中转站及水冲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10、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老干部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在抓好上述重点工程的同时,我们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加大土地储备,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搞活土地经营。严格实行公开“招、拍、挂”,今年争取经营性土地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力争达到3个亿;加大建设规费收缴力度,力争建设规费征收达3000万元。同时,按照城市建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搞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为城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抓好*、*、*、*、*、*、*、*、*等中心小城镇建设。

(四)注重开源节流,发展壮大财力,致力提高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反映,是区域经济总体实力的体现。要按照“培植财源、强化征管、严格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好“生财、聚财、理财”三篇文件,努力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力争20*年完成财政收入5亿元的目标。

一要强化财源建设。一是加大新兴企业扶持力度,扩大财源。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和企业的优势,着力抓好金弘实业、自立铜业、昊鹏实业、中原钢构、圣航洁具、永康铝制品等企业的扶持,力争税收增加1亿元以上;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夯实财源。坚持扶优扶强,力促*酒业、恒力电池、兰丰水泥、银涛药业、恒丰达包装等20户重点企业做大规模,促使税收进一步增长;三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挖掘财源。重点抓好上顿渡城区10大重点工程建设,强化重点工程税费征管;四是发展乡镇工业,增加财源。以超常的举措,发展壮大乡镇工业,做强乡镇财政。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开发新的财源。

二要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要注重项目的开发、包装、储备,切实搞好项目库建设。要积极跑部进厅,主动沟通联系,争取我区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

三要积极争取银行资金支持。要进一步搞好银企之间的协调,建立健全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疏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大力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工业发展。

四要大力激活民间资金。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要在政策上、机制上、体制上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平台,积极推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并对创业能人、带头人实行重奖,激发全区上下的创业热情。要通过推进全民创业,使本土资本、民间资金迅速聚集,在赶超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三农”工作,致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坚持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中药材、蔬菜、花卉、养殖、果业等六大产业,重点发展荣裕药业、苍源药业、*天顺等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要继续实施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形成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加快农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搞好阳光培训,积极做好跨省劳务输出,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吸引农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逐步完成34座小(一)型病险水库、201座小(二)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启动1万亩以上圩堤的整治加固;组织力量开展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力度,支持发展农村小水电,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农村水泥路12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率达到70%以上。抓好林权配套改革、农垦企业改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要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继续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运作模式,重点选好12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搞好“六改四普及”,着力抓好农村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使新试点村建设整齐有序,逐步改善农村面貌。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大力培育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力争全区9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办放心的事。

一要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大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500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1万人;跨省劳务输出18万人。要加强社会保障,加大农村低保力度,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今年全区要再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000—10000平方米。

二要全力抓好和谐平安建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靠前指挥,通过抓基层、抓队伍,大力推进和谐平安建设。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着力抓好烟花爆竹行业整顿和文化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上顿渡城镇饮用水源的生态保护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加强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同时,要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操作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决策在集体,落实在个人,操作落实决定成败。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升操作能力,要向操作力要项目,向操作力要环境,向操作力要发展,向操作力要和谐。

第一,要开拓创新抓落实。一方面,要切实更新思想观念,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加快赶超发展,必须在思想上有新的超越,在观念上有新的突破,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出路,在开拓进取中求发展,在全区营造一个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实行宏观调控、压缩投资规模,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而经济发展慢、投入不足,却是我区的客观现实;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是为了消除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而不是抑制经济发展,不要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积极应对,努力保持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二,要强化操作抓落实。一要争当破解难题的高手。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加强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认真解决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消极等待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做到既不踩红线、闯红灯,又有效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加快发展,有所作为。二要勇当狠抓工作落实的能手。要深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扑下身子抓落实,全力以赴促发展。对重点建设项目,要继续坚持“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负责制,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完成。要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年度重大目标任务,要认真梳理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督查、有结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工作,敢于干事,做到该决策时果断决策,该拍板时大胆拍板,决不把矛盾上交、责任下推,延误发展进程,确保政令畅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要优化服务抓落实。一要加强项目调度服务。认真协调解决客商项目建设中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重大问题或紧急问题要一事一议、现场办公,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切实规范行政职能部门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对客商、企业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三要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要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狠刹遇事推诿、办事拖拉等不良风气。抓任何事情都不能不提了之、一拖了之、一推了之,要立说立行,快速高效。不断完善和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项目跟踪问效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

今天是正月十三,传统的春节即将过去,我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着眼全年,立足当前,做到各项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尽力往前赶,争取主动,实现经济工作首季开门红。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自元月13日以来,持续多天的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区造成严重的灾害,受灾人口达72.5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6亿元。面对因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地各部门千万不能等靠要,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去。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足够的人力,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加快毁坏的电力线路的抢修,力争2月23日全区所有的乡镇村全部恢复供电。二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尽快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把灾害的损失抢回来。要及时组织力量,认真做好损坏树木、毛竹的清理和复垦工作。

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下到各乡镇指导群众搞好灾后重建工作,挂点乡镇的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单位也要深入乡镇指导督促帮助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举全区之力,打好抢险救灾的翻身仗。二是尽早安排好春耕备耕工作。要抓好越冬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加强禽畜疫病的防控,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造林抚育,完成好植树造林任务。农业、供销等有关部门要尽早动手,做好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各种农资供应准备工作。三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火安全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督促和检查,以实际行动做好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工作。四是抓好春季计划生育工作。各乡镇、街办要抓住春节期间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外出务工返乡育龄妇女的环孕检工作,迅速掀起春季计划生育服务。同时,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合同化管理,落实村组干部包保责任制。五是扎实做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