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5: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热点分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不断壮大,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以文献计量的方法为基础,分析了管理学科等的研究热点。
2数据源的确定
2.1国外相关期刊论文库的确定
本文在检索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论文数量时,统计的数据源采用了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公司的webofsci-ence数据库。对在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录在该数据库的论文进行检索,对论文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中包含选定主题词的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共得到498篇论文,并以此确定近10年来国外家族企业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
2.2国内管理类中文期刊论文库的确定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是结合了下列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26种管理学期刊;二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家族企业研究的46种专业性学术期刊。作为国内学术界的权威,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也表明关于家族企业研究被国内主流学术界接纳的程度。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被中国期刊网(CNKI)收录的46种学术期刊进行关键词检索,并且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近10年来家族企业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通过关键词检索,共得到583条相互独立的目录,作为本文研究的分析对象。
3国外家族企业研究内容及热点
3.1国外研究内容及现状
2000—2010年国外家族企业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在数据库中OPERATIONSRESEARCH&MANAGEMENTSCIENCE、MANAGEMENT、BUSINESS、ENGINEERING、INDUSTRIAL等八个学科的文献进行关键字检索共得到173篇相互独立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篇名、摘要、关键字的统计,了解到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企业成长与发展、创新、公司治理、战略、继承、财务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论文数量最多的领域是企业成长与发展、公司治理、创新、战略等(见表1)。通过纵向的比较发现,2006—2010年论文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创新、战略、财务管理、成长与发展四个领域增长幅度最大。
3.2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
研究热点是用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量和论文总量来综合衡量的,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国外2000—2010年家族企业研究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进行阅读,以及对其中部分论文的分析,得出如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内容及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2)。
4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内容及热点
4.1我国研究内容及现状
2000—2010年我国家族企业研究的主流领域为继任管理、公司治理、人力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创新、企业融资、社会资本等。从论文总量来看,数量最多的三个领域依次为:公司治理、成长与发展、继任管理;其次是人力资源、问题、企业文化和创新;最少的是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信任问题和社会资本。(见表3)纵向来看,2000—2010年,家族企业领域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2)这表明国内关于家族企业研究不断升温,家族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主流学者的关注。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8年论文数量显著增加,而2009—2010年论文数量逐年下降。20篇以上的期刊有:生产力研究(54),企业经济(48)、特区经济(44)、科研管理(36)、经济管理(33)、外国经济与管理(31)、管理世界(29)、企业管理(27)、华东经济管理(25)、科技进步与对策(24)。这些期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家族企业研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使得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重视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
4.2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所选取的46种刊物在2000—2010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字的阅读,得出关于我国国内家族企业研究的研究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4)
5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本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各个领域的研究分析表明,国内外研究在研究内容及热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见表5)。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司治理、成长与发展、创新、继任管理,未来持续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而创新、财务管理、战略、继任管理这些国外的主要研究领域,其论文数量在我国2003—2010年的研究中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由于受国外研究热点的影响,这些领域将会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内容。国外研究在人力资源、问题、企业文化等领域的数量很少,虽然在国内还处于主流研究领域,但预计几年后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可能会有所减退。社会资本、信任问题、风险管理等国内外研究的非主流领域的论文数量很少,近十年的发展比较缓慢,除非找到研究的新的突破点,不然这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将会放慢速度。
6启示
从以上对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相关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一体化使得影响家族企业的因素更加复杂,加大了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承受的风险。与之前平稳的经营环境相比较,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给家族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剧烈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的产生。
篇2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篇3
[关键词]专利论文 词频分析 共词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分类号]G350
1 引言
从浩瀚的研究论文中如何把握专利研究的热点和专利研究的前沿等问题给广大研究人员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对专利研究论文宏观统计分析的学者并不多。其中,高继平等对国际专利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文献共引和共词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专利研究文献中潜在的知识和对未来研究热点的预测,但是数据检索范围偏小,不足以全面反映专利研究热点。尹丽春等对国内外专利研究领域分别分析和综合比较,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和作品共被引分析法,揭示了巾国专利研究领域中潜在的学科结构,但是数据样本选择在2005年以前,对近5年的研究热点未作分析。
本文以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为基础,利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近12年来我国专利研究论文共词知识图谱,总结出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专利研究的关注热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年限为1998~2009年,检索策略为:“((篇名=专利)或(关键词=专利))与(文章类型=论文)”。通过检索,共检得专利研究相关文献1545篇。对下载的所有论文中的关键词经过统计,修正表述不规范的词,合并同义词等数据过滤和清洗,最终获得有效专利论文1418篇,本文的研究以此为样本。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3 共词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专利论文研究领域为例
基于以上研究步骤,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来分析和鉴别专利论文的热点研究领域。
3.1 关键词的确定
1418篇论文中关键词2573个,选择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共51个,总出现频次1472次,累积百分比为28.455%。其中,关键词“专利”出现频次为108次,“知识产权”出现96次,但是与本研究内容重合,在共词分析中难以发挥作用,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因特网”等词不是专利研究的内容,均予以舍弃。其余42个关键词大致反映了专利论文的研究内容,将这些高频词按出现频次高低排名如表1所示:
3.2 建立共词矩阵
对上表中42个关键词两两共词统计,形成一个42*42的共词矩阵(部分数据见表2)。为了下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需要,将共词矩阵(如表2)转成spearman相关矩阵(见表3)和距离相异矩阵(见表4)。
3.3 多元统计方法与知识图谱分析
3.3.1 因子分析在相关矩阵(见表3)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包括因子数与涵盖的信息量、因子相关系数和旋转系数等矩阵的形成。结果表明有8个因子被提取出,其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87.466%。也就是说,42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可以解释专利论文研究领域87.466%的信息。其中,前3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分别为:40.804%、13.972%、9.304%,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约为64.080%,这是专利论文的重要的三个领域。而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则直观地显示出因子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旋转后的相关系数矩阵(Rotated ComponentMatrix),列出因子荷载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因子,其中因子荷载系数大于0.7才对命名有帮助。因子1中,关键词“专利法”、“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侵权”等有绝对值较大的因子荷载系数,可将因子1命名为专利保护和专利运用因子。因子2中关键词“专利管理”、“专利战略”、“专利质量”有较大的因子荷载系数,因子2命名为专利管理因子。因子3中关键词“专利实施”、“专利授权”因子荷载系数较大,因子3命名为专利创造因子。因子4、5、6中关键词因子荷载系数都不大,因子7和8没有因子荷载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关键词(见表5)。
3.3.2 绘制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图谱通过多维尺度分析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见表5),得到我国专利论文研究热点的共词知识图谱(见图3)。
4 结果分析
4.1 我国专利研究的领域分析
以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我国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四大区域:①专利创造;②专利管理;③专利运用;④专利保护。这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是十分吻合的,恰恰代表了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
・在专利创造领域主要有“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数据库、专利检索、专利文献”等高频词,表明在学术领域中,研究者们同样关注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专利检索,有效获得专利信息等问题。
・在专利管理领域主要有“专利许可、专利分析、专利保护、专利计量专利联盟、专利战略、专利制度”等大量的高频词,该研究领域是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在该领域中,涵盖的研究热点非常多,其中主要以围绕专利战略、自主创新和专利计量三大研究热点。
・在专利运用领域主要有“专利产品、专利产出、平行进口、利益平衡、经济增长”等大量的高频词,该研究领域都是和经济息息相关,因为专利的运用和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因此利益平衡、反垄断法、平行进口都是在专利运用过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专利保护领域主要有“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外观设计、商业方法专利、计算机软件”等高频词。在该领域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专利保护的方法和专利保护的重要性。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界研究紧跟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所提出的四大领域相契合。
4.2 我国专利研究的重复之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术界对专利问题的研究存在部分重复:
・关于专利信息检索的问题。专利研究的论文中,专利检索的论文将近30篇,大多数论文探讨了专利检索技术和在因特网上如何有效检索专利信息。但是针对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因特网,检索到对本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有帮助的专利信息的指导性论文较少。针对各行各业制定专利检索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然而目前还缺少相关研究。
・关于高校中专利成果的转化问题,尤其是针对大中专院校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的探讨较多,将近30篇。在我国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每年高校申请的专利数量大于企业,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将近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一半。对于高校每年申请授权的大量专利,是否做好了成果转化,发明创新是否服务于社会是关键问题。学者们应该对这方面加大关注力度,提出合理的战略,如栾春娟提出借鉴国外的高校――政府――企业的三螺旋发展模式,提高学术界专利研发质量,加大产学研转化,对我国高校专利战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这类文献并不多见,高校中专利成果的转化对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都有重大意义。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要提前介入,起到引领和指导实践的作用。
・专利法规探讨较多,尤其是专利侵权法的研究将近50篇,学者们总是围绕着专利侵权后的认定和仲裁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对如何有效避免专利侵权,做好专利布局,避免侵权等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深度也不够。而对于专利侵权规避的问题,才是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至国外时,因为专利侵权而被提讼、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针对这些侵权问题,我们应该做好如何规避侵权风险,如何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做好专利布局。对于专利侵权规避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界最关注的,广大学者应该加强研究,更好地将研究成果服务企业。
・专利保护中职务发明、商业方法专利和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情况的探讨文献多达50篇。大多学者们关注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和职务发明的奖励机制,关注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问题以及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法律分析。但是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探讨得较少。如何保护好我国传统医药,制定合理的中药专利战略,是迫不及待的问题。因此,广大学者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3 专利研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经过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笔者简要预测了以下几个专利研究的相关问题,希望学术界同仁及早关注:
・专利信息对产业、企业发展的作用。在上文统计的高频词中,“专利战略”、“企业专利”、“专利实施”等关键词高频出现,表明我国学术界对专利战略和专利战略在企业中的实施问题已经关注,但是研究不够深入。刘春霖已经从多维视角审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而作为知识产权核心的专利更应该在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挑起大梁。如何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专利,是我国学术界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制定专利战略,将专利信息用于支撑产业结构发展提高建议。
・专利预警。在统计高频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键词“专利预警”出现频次不到5次,说明我国学术界对专利预警的重要性还未充分认识。专利预警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以应对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企业在专利技术领域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规避专利侵权,减少专利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学术界应该走在研究前沿,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提出正确、有效、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高频出现在专利论文中,但是学者们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关注还是不够。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部分――专利,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帮助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对专利战略、专利布局等问题的研究应该加大。
・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高频词中只有“指标体系”,没有出现“中介服务体系”或者“中介服务”。说明学术界对专利中介服务体系研究还不多。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了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的研究”…。
・专利引证信息的利用。关键词“专利计量”、“专利地图”和“专利分析”高频出现,表明专利计量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学者们借鉴发达国家通过专利计量指标促进经济和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专利计量的发展。但是在美国的专利计量领域,专利引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专利被引频次、自引率等作为重要的数据指标,衡量专利质量和企业后期对专利的维护和技术发展状况。而我国不论官方还是私人机构都未能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专利引文信息,这就严重影响我国专利计量方向的发展,对专利计量指标帮助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创新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广大学者应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专利计量指标,呼吁国家对专利引证信息的公开。
5 结语
篇4
2、把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考前强化重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英语作文写作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问题规范、语句通顺。”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趋势,仍将会把学生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首要考察点。
3、关注热点话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题材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生活,是中学生所熟知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层面,它往往以议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高分网建议考生考前多看看相关热点或流行话题类的文章,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文章内容一定要充实。其次,文章要有一定的亮点:正确把握基础词汇和高级词汇在文章中的出现比例;高频句型在文章中的恰当使用;简单与难点语法在文中的合理搭配。今年对于议论文要重点关注正反观点类和现象分析类两种议论文。
除了把握好命题原则,掌握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更不可少:
1、审题:审题是做到切题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并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篇5
1、参考历年真题,总结规律。一般来说,高考英语作文体裁相对稳定,考生可参考当地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中分析规律,得出大的命题方向。如陕西对高考英语作文这一板块的考察,从新课改后重点突出的是学生对日常文体的应用,从09年至11年分别以电子邮件或写回信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对老师的真挚友谊、与家长沟通学习压力、或解决一些基本的学习难点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对学生作文的考察,会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家庭、社会活动等高中生较熟悉的层面,结合应用文的常见考察点:申请类、投诉类、感谢类、祝贺类等进行综合考察。
2、把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考前强化重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英语作文写作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问题规范、语句通顺。”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趋势,仍将会把学生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首要考察点。
3、关注热点话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题材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生活,是中学生所熟知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层面,它往往以议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高分网建议考生考前多看看相关热点或流行话题类的文章,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文章内容一定要充实。其次,文章要有一定的亮点:正确把握基础词汇和高级词汇在文章中的出现比例;高频句型在文章中的恰当使用;简单与难点语法在文中的合理搭配。今年对于议论文要重点关注正反观点类和现象分析类两种议论文。
除了把握好命题原则,掌握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更不可少:
1、审题:审题是做到切题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并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篇6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机助外语教学;外语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795(2013)02-0024-0005
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获得快速发展。从狭义角度来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要学习的材料进行辅的讲解、巩固和评估的一种语言教育和学习方法,它通常具有极强的互动性。Levy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定义为“对计算机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探索和研究”(Levy,1997)。其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定义更简洁,涵盖范围更广,与现代大多数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观点一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60年启动的“柏拉图项目”(PLATO project)是其早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Marry,1981)。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教学阶段和整合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也有研究者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按照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将其分为传统阶段(traditional CALL)、探索阶段(explorative CALL)、多媒体阶段(multimedia CALL)以及万维网阶段(web-based CALL)等四个阶段(Davies,2012)。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也引起了我国外语界的关注。1994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专业委员会(CALLAC)。此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专著和成果文献大量涌现。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4年出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取代了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同年,首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尝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11年间CSSCI源内所有期刊刊载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相关论文从年代分布、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多角度揭示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探究其演化规律,系统梳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为今后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本文依托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进行检索。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英语”和“外语”等为检索词,并将匹配设定为“精确”以提高检索准确率,时间跨度选取2000—2011共12年的数据,期刊范围选取“CSSCI”,检索条件最终合并为:题名或关键词=计算机*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多媒体*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网络*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相关论文共1598篇。有必要指出,将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选定为期刊选取范围是因为CSSCI是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选取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代表了国内該类研究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剔除会议、通知、简讯等非学术性论文以及与該领域研究不相关论文,最终获得有效研究论文1524篇。
2 文献数量分析
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研究态势的重要指标。另外,论文的年代分布可反映若干年来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莫再树、贺华锋,2006)。统计结果显示,2000—2011年我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研究者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共发表1524篇,年发文量从2000年的55篇上升到2011年的157篇。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我们另外分别绘出了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以及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论文增长趋势图,如图2所示。
综合图1以及图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2000年是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节点。2000年的发文量仅有55篇,而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100篇。结合有关学者统计数据,1997、1998和1999年刊登在国内八种外语类刊物上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分别为8、10、6篇(谈言玲、严华,2007)。据此可将2000年之前的阶段认为是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起步阶段,称之为探索期。(2)2000—2011年间我国涉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文献数量除2006年比2005年少刊发两篇,2011年比2010年少刊发6篇外,总体上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从2007开始出现显著增长。以此为基础,可将2001—2006年这一阶段称为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快速成长期,而2007至今的阶段称为稳定成长期。这种阶段的划分也基本符合文献计量学奠基人之一的普赖斯针对科学文献提出的科技文献增长的阶段性理论(庞景安,1999)。2007年开始发文数量之所以会出现显著增长,考虑到刊物的发文时滞因素,这可能与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推行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有关,表明該项改革试点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我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3 期刊分析
论文的期刊分布可以反映期刊的时间跨度、类型分布和载文集中度,也可侧面展示期刊级别及载文质量。对CSSCI收录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向研究者揭示該领域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刊载該方面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从而为該领域研究者继续深化其該方面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参考。表1和图3分别反映了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发文的主要期刊分布情况以及这些期刊十多年来刊载該方面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
根据整体统计数据,刊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期刊涵盖语言学、教育学、情报学、人文社科学报以及综合性社会科学等多类期刊,該领域研究论文刊载期刊主要以语言类和教育类期刊为主,分别包括《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以及《远程教育杂志》。其中《外语电化教学》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充分体现了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相整合的办刊宗旨。另外,从图3可以看出,虽然有时期刊刊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偶有回落现象,但总体折线仍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巩固,为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4 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术语,它是从文章中抽取的能够最简洁、最直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邱均平,1988)。而关键词词频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了解某一学科或者某一文本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科学学、图书情报学和科学计量学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姜春林、胡志刚,2010)。所以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有助于了解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热点研究板块以及预测該领域将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直接导入的关键词比较分散,数量比较多,为了能够使关键词有针对性地反映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主题,本文对载入的关键词进行了适当处理:去掉“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英语”及“外语”等词汇;合并了意义相同但表述不一样的关键词,比如,将在线、因特网、web、互联网、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等关键词统一合并为“网络”。表1、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依据本文对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发展历程所划分的三个阶段中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的统计。各项统计所选取的关键词数量控制在30个以内,因此如下表格中会出现关键词数量不等的情况,以便能更简明地反映該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1、表2和表3显示:2000—2011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视听说教学”、“写作”以及“教师”等。“网络”和“多媒体”等。在这12年间这些词一直是高频关键词,这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载体密切相关。随着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研究远远领先于基于多媒体的外语教学的研究,并且原始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1年间还出现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研究。“大学英语”也一直是高频关键词,这说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学科。另外,由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已开始出现,并且十几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不难看出“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视听说教学”、“写作”以及“教师”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板块,并有可能持续下去。
5 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态势展望
5.1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构建的可能性
正如在本文前言中提到的,不管从何角度将机助外语教学分为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教学阶段和整合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还是将其分为传统阶段、探索阶段、多媒体阶段以及万维网阶段等四个阶段,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涵盖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语言教学(大学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等)研究、语言技能(视听说、写作、阅读与翻译等)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以及教材研究等几大模块共计至少26项内容。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方面,语料库方法在該领域研究中的运用比较突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语料库方法并非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唯一方法,胡加圣等(2010)将外语教育技术的方法论概括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综合方法等三种,而语料库方法只是定量研究中的方法之一。另外,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由最初语言学领域中的多模态理论发展到涵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理论等。由此可见,国内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目前已有广阔的教育实践、丰富的实物产品和熟练应用经验,成熟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新颖、独到的创新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胡加圣等,2010;2011)。这说明,以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外语教育范式已经形成,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成立的前提和基础也已具备,预示着作为三级学科的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雏形已经显现(李艳、胡加圣,2011)。
5.2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热点
另外,根据本文对国内机助外语教学的计量学考察,特别是依据对关键词进行统计所获得的信息,还可展望、预测外语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趋势比较明朗,有望成为今后該领域研究的主导。(1)教师研究。对教师的研究也是12年间該领域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由于篇幅所限,教师的研究角度未明确列出,但结合原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教师研究角度的变化。2007年之前的教师研究主要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两个方面,而2007年之后除了对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这两个方面继续研究外,还出现了对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认知等方面的研究。这一点与目前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趋势也基本吻合。(2)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最新阶段。计算机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主导外语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将逐步演变成计算机主导教学的模式(陈坚林,2005)。整合即意味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从处于辅助地位的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而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对课程整合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紧密结合国家教学改革的方针,該方面研究尚面临诸多难题与困惑,具有巨大的深入探讨的潜力。(3)生态化研究。生态化既可用于研究教育宏观问题也可用于研究教育微观问题。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生态化研究属于后者,当然也可看作课程整合研究的一个衍生问题。信息技术向外语教育渗透后,传统的教学要素被新的教学要素取而代之,为了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就应以生态学视角来重新审视外语教学(陈坚林,2006)。
篇7
[关键词] SCI; 科研; 评价体系; ESI; 全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9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60- 02
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凭借其应用广泛性获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然而近年来实践中主要采用SCI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短视现象备受学术界的质疑。与此同时,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则以SCI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分析范围在10年内,注重了论文质量而获得长期评价效果,可以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
1中国的科研现状分析
1.1我国科研论文的基本情况
(1) 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国际论文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2010年,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共12.15万篇,其中19.7%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其学科的平均水平。论文的总数在时间序列比较中,比2009年提高了4.2%;比2008年提高了8.2%。
(2) 国际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均有提升。2001-2011年,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达83.63万篇,总量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2位;引用次数达519.14万次,处于世界第7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每篇论文引用平均值为6.21次,2010年该值为5.87次,即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5.8%,于此同时,世界的均值为10.71次,比2009上升了1.3%。显然,在此项中,我国的平均值与世界平均值的差距非常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
(3) 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6位。2001-2011年,我国不同的学科论文10年段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达5 856篇,处在世界第6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但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差距大。
(4) 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处在世界第5位。到2011年11月为止,在世界热点论文总数中,中国以196篇(9.9%)处于世界第5位,比2010年提高1位。热点论文数排名前4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1.2我国科研现状基本情况
(1) 当前我国的科研论文总数在国际论文中所占比例增加。
(2) 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有所提升,但是距国际被引用平均值的差距大。
(3) 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在世界排名提高,但是,距国际领先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4) 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许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都以SCI论文的发表作为工作能力、职称评级和奖励的重要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研究和的气氛,带动了科研的发展,但是单纯以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易导致科研评价的短期行为,造成科研质量的不高,满意度差,不利于科研创新的发展。
2单一的SCI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SCI评价体系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的作用体现
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的创建,开创了研究文献的新角度。引文功能的使用,促使SCI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研究状况、把握国际学术的前沿和获取最新信息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践中,SCI作为国际公认的检索评价系统之一,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创新步伐。同时,该数据库的期刊影响因子功能,是根据2年内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期刊引用论文的频次分类和计算分析,获得的学术期刊的权重,可以反映不同期刊的影响力情况。我国也利用SCI的引文功能和期刊影响因子,拓展了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视野,并推动了科研创新的发展。
2.2利用SCI进行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存在误区
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顾研究能力的基础,将SCI论文数量作为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指标,对人员的科研贡献能力、科研项目进行计量考核,依据SCI论文数量来发放奖金,甚至在学位的申请、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职务的提拔方面都仅仅依据SCI论文数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考核,结果导致近几年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界评价不满,对学术腐败的质问。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我国的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不高,与国外论文存在明显差距。SCI在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论文数量,二是被引频次。前者注重的是科研人员的文献产出数量或科研能力,后者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质量高低和影响效果。但是,进一步可以发现,考察论文的被引频次形成的影响因子,在时间上比较短,而且不能直接反映科研人员的单个引用情况,即单个科研机构或作者的科研水平,评价存在不全面性。
3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全面构建和深入发展
3.1逐步构建SCI和ESI共同发展的体系,注重论文数量和质量
SCI作为一个国际平台,其作用明显,于此同时,ESI的开发和利用,将科研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推向更广的范围。ESI的功能体现在检索及评价功能上,两者相互融合,其评价结果是基于检索功能的。ESI评价范围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以及引文分析三大主要模块。通过ESI,可以明确掌握单一作者在科研中发表文献的学科影响程度,对单一机构或者作者都有明确的结果显示。同时,ESI是长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囊括研究学科中10年内的研究情况,发现科研影响程度的时间长,评价的有效性增加。与此同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在今后的科研评价中,充分合理地发挥SCI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但是,需要转变科研评价的侧重点,即论文的质量是未来科研评价的重点之一。在SCI和ESI共同组成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要有高质量的论文,并支持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2取消单纯利用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规定,将其评价反馈机制转为社会性评价
欧洲各国均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对科研机构、大学等进行评价,形成了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反馈机制。在我国,未来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有多元化的反馈机制,需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这与当前的现实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其教学和科研评价大部分是由行政部门完成,虽然有一些中介机构,但其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是大学科研,存在偏差,不利于当前反馈机制有效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确立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性评价反馈体系,从科研、教学、声誉等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构建全面的科研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秉福,霍丽华. 自议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J]. 科研管理,2007,28(z1):182.
[2] 孙湘兰. SCI、ESI、H-index在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的功能比较及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2009(12):29.
篇8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语际语用学;跨文化交际
1引言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并且发展很快的一门新的语用学分支。包括三个层面: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语际语语用学。本文对2005―2014年间国内外的有关跨文化语用学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考察其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对国内外有关跨文化Z用学的研究进行对比,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2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①近十年来国内外跨文化语用学总的研究趋势;②国内外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热点。
本文的研究工具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3.7 R8,从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等方面考察最新动态(陈超美,2002)。国外有关跨文化语用学的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SSCI期刊数据,国内的数据来源为CNKI中国知网。
3结果与讨论
3.1总体趋势及其特点
统计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国外一共发表期刊论文143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3年间的发文量比较稳定,2009和2013年达到最高20篇。国内一共175篇期刊论文,近十年较稳定,2012年达到最高23篇。说明跨文化语用学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整体呈上升趋势,每年的发文量上下浮动不大。
另外从期刊发文分布现象可以看出跨文化语用学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跨文化语用学仍主要隶属于语言学范畴。国内外语言学杂志收纳较多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结果,主要结合了新格莱斯会话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分析跨文化的语用理解,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话语进行分析来探讨语用失误问题,另外还把跨文化语用学与教学联系到一起,探讨语用迁移对教学的影响,②跨文化语用学近年来和心理学结合,出现了从心理学方面解析跨文化语用中的各种现象。从国外发文结果来看,心理学杂志也逐渐收录有关跨文化语用学的文章,这一点在中国是没有的。国外的论文在与心理学结合时,主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普遍心理对语用理解的影响及其造成的语用失误问题,也有从心理学角度对语用迁移的分析。
3.2研究热点频词的可视化分析
本文将WOS中的数据导入Citespace3.7 R8系统,自动生成出研究热点主题词可视化共现知识表格。按照从高到低依次为:跨文化语用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语用学、言语行为、文化差异、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礼貌原则、文化。
可以发现,近十年国内外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分别反映出以下特点:
(1)对跨文化交际及不同文化的对比的研究受到关注。从所选文献来看,国外的跨文化语用学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对语用研究的篇幅大致相当,国内则较少介绍文化背景及差异,语言多集中在对语用方面的研究。国外对跨文化语用中的语用理解和语用失误问题除了从语言学角度外,还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神经学角度进行分析,除了这十年内的文章,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少量在医学杂志上。而国内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还停留结合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等方面,因此国内的这些研究不妨效仿国外,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特别是注重研究汉语的语用,创造有中国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2)对儿童的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纵观国内近十年关于跨文化语用学及语用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大学生或是中学生的研究上,而国外近十年对儿童的跨文化语用能力、语用失误的研究越来越多。表现出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儿童若处在双亲操不同母语的家庭、或是双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他们在与同龄儿童交际时常会出现语用失误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受语用学的关注,而且还隶属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因此国外近年来对儿童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研究兴趣高涨。
(3)语际语用学研究的热潮。语际语用学主要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交际行为。近年来,语际语用学主要结合心理语言学、教育语言学、文化等方面。近十年的语际语用学主要研究如何理解语际语言中的话语。比如第二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会依靠他们的推理能力来理解会话含意,这种理解障碍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或者是违反了关联准则导致的。还有一些论文研究儿童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语用理解,或是从礼貌原则的视角研究二语习得者用与本族语者中交际失误的现象。语际语用学还研究语际语言中的语用迁移现象,其研究对象也主要是亚洲特别是日本人。总之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均主要集中在语用失误,跨文化语用异同的研究上,研究方法多结合了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用语料库及民族志的方法。
4结语
研究发现,过去十年国内外跨文化语用学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其内容来看,国内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主要聚焦于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语用失误这几个方面,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较多。国外关于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比国内关注的点要广泛,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分析儿童跨文化语用的研究比国内多。国内外研究热点也大同小异。均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方面研究较多,另外国外近年较多结合不同领域研究跨文化语用学,而国内还停留在语言学方面,研究视角比较局限,建议国内以后的研究可以从本文的研究对比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点,多结合不同学科,比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分析大脑活动、人的本能等各种方面。在国际跨文化语用学领域中开创有中国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9
摘要:文章利用超星发现平台对2006―2015年间与阅读推广相关的科研产出进行统计,从学术关注趋势、发文核心期刊统计、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热门关键词、高被引论文、地区分布等七个方面对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6-03
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9年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凸显了图书馆在倡导全民阅读,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性[1]。而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入,从最初的相关理念、理论研究,到现在的推广策略、实践研究,其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通过相关的文献反映出来。笔者对近十年阅读推广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希冀对未来的阅读推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数据统计源
笔者利用超星发现平台,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以2006―2015年为时间限制条件,以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这四类常用文献类型为统计对象进行相关的统计,获得一组相应的数据。通过统计数据得到相关文献10,423篇,其中图书576种,期刊论文8,048篇,学位论文1,524篇,会议论文275篇。可以看出,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中,期刊论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次是学位论文,说明各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于阅读推广也非常重视。学术会议一般是研究成果的最新者,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也开展了很多与阅读推广相关的学术会议,这说明阅读推广研究是一个正在迅速向前发展的研究领域。另外,关于阅读推广的图书也超过了500种,说明学术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笔者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分别统计相关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学术关注度(见图1)。从2006年到2014年,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论文数量处于逐年增加状态。2015年的论文数量还无法统计,不过2015年的总量应该会超过2014年,说明图书馆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从图1四条曲线可以看出2006年各类型文献的研究都比较少。如果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不做时间限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按出版日期降序排列,会发现所有类型的文献都是从2006年才开始有相关的文献记录,说明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都起始于2006年。这主要源于十六大将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而在2010年,所有的文献类型发表数量都出现了激增,表明此时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进入活跃时期。之后在2014年文献发表数仍然在不断攀升,说明阅读推广活动在图书馆界是一个研究热点,这也与“倡导全民阅读”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大关系。
3发文核心期刊统计分析
某个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可以显示该学科主题的发展趋势,在何种期刊上,可以显示出论文的水平。核心期刊是该学术领域比较认可的发文质量较高的刊物,所以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该领域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展示哪种刊物更容易接纳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同时研究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更方便地找到相应的研究材料[2]。笔者统计发现《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三种刊物刊载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都超过了70篇,因此可以说以上三种刊物是学科馆员方面的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值得引起研究人员更多的关注。另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这三种期刊的相关载文量也超过了50篇,说明其在阅读推广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是研究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
4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3]。通过跟踪核心作者的研究轨迹,可以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人员查找参考资料提供依据。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统计结果可知,徐雁、范并思、吴三位老师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其发文量皆超过了20篇。另外,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也有24位,充分表明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人员范围较广,这也足以证明阅读推广在图书馆研究领域的地位。
5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核心研究机构与核心研究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核心研究作者所在机构在该领域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通过核心研究机构可以了解国内哪些机构在阅读推广方面实力较强。通过对核心研究机构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科研产出的研究,可以了解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这些核心研究机构很多时候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东北师范大学的发文量都超过了50篇(见图2),因此可以认定这四个研究机构为阅读推广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对于核心机构的分支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可知,这些机构开设的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院发文量最高,其次是图书馆。
篇10
Keywords:Archives scien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Hotspots of research; CSSCI
1 引言
对学科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便于直观掌握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既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亦可对后人研究学科起到参考作用,同时也可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贺颖、祝庆轩以CNKI(1999~2008)中档案学四大基础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整理理论、价值鉴定理论的相关文献,加以统计、分析、绘图, 梳理档案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并指明档案学理论未来发展趋势[1]。马海群、姜鑫以CSSCI(2002~2010)中档案学研究被引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绘制了中国档案学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2]。卢小宾、高欢以WOS收录的6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档案学期刊的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分布、研究机构、研究内容与热点等方面进行图谱构建并分析[3]。本文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CSSCI收录档案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关键词、引文、机构、作者、作者合作等角度分析我国档案学学术发展情况。
2 数据来源与知识图谱绘制工具
本文采用CSSCI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数据,文献类型为论文,二级学科分类为档案学,共查检出相关文献共3964篇。目前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主流软件有Ucinet、Pajek、Histcite、VOSviewer、CiteSpace等,本文使用可视化、可分析软件CitespaceIII作为知识图谱绘制与研究工具。数据处理时,均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分别选择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研究机构、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作,并进行合适的参数调整,分别得到以下相应的知识图谱。
3 档案学知识图谱绘制及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分析。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献的精髓所在。通过分析关键词,可探索出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本节将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以揭示档案学知识演进,同时发现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图1 2000年~2014年档案学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1中,节点大小与其关键词出现频次(Frequency)成正比。含有深色外环的关键词节点是所在年度的研究热点,深色外环的宽度与突变率成正比,若具有较大突变值(Burst),表示其关键词可能代表学科研究前沿。上图呈现的是出现频次大于20的关键词。由于篇幅有限,表1中只列出了出现频次的前30个关键词,本次研究数据始于2000年,故2000年出现的关键词突变均设为?C。从表1可知,档案管理、档案学、电子文件、档案工作、档案馆、档案信息、档案利用、档案保护和数字档案馆是这15年来国内档案学学者们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
表1 2000~2014年档案学来源期刊热点关键词
由表1和图1中信息,将我国档案学研究主题归纳为四大领域。需要说明的是,四大领域并不代表档案学学科全部组成,这样划分便于本文归纳、统计及分析。下面将分别阐述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1)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档案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主要分布在图1的中心位置)。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2000年的档案学、档案法、文件生命周期、档案价值、档案鉴定、文件、电子文件、档案教育,2002年的来源原则、现行文件,2004年的元数据、档案文化,档案学专业,2006年的档案法、学科建设,2008年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2010年档案学教育、信息伦理,2012年的文献计量,2014年的长期保存、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该领域主要针对档案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式、学科建设与发展、文献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从热点关键词可以看出,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促使基础理论研究迈上新的理论高度。同时,从表1看出档案学从2000年开始成为国内档案学学科的研究热点,结合图1中档案学节点各颜色圆环厚度,可知其一直是我国档案学者最为关注的核心领域。
(2)档案工作与管理研究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档案学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基础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持续升温,档案工作与管理也日渐成熟并紧扣时展,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2000年的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档案利用、档案保护、档案服务、档案鉴定、电子文档、电子文件管理、企业档案、科技档案,2002年的档案编研、人事档案,2004年的知识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档案保护技术,2006年的公共档案馆、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2008年的档案管理体制、高校,2010年的档案安全、资源整合,2012年的公共文化服务,2014年的顶层设计等。由此可见,档案工作与管理逐渐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档案服务日益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
(3)档案信息化研究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档案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信息化拓宽了档案的研究领域、转变了工作与管理模式等,档案信息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2000年的档案信息、电子档案、信息技术,2001年的数字档案馆,2002年的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2004年的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站、电子政务,2006年的信息服务、数字档案,2008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公开,2010年的云计算,2012年的数字档案资源、数字遗产,2014年的数字保存等。从发文数量看,近几年稳步增长,可见信息化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但高频关键词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这意味着学者对档案信息化研究日益呈现出细微化、多样化和实用化。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网站的突变值较大,从近年研究情况来看,它们仍是档案学者们的关注热点。
(4)历史档案及其保护与开发研究在这15年里也引来学者们不断的关注。我国悠久的历史为各个历史时期积淀了丰富的档案资源。热点关键词从2000年的历史档案、档案文献、档案价值、档案鉴定、档案史料及2002年的民国档案的研究,到学者持续关注历史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如2006年的文化遗产,2008的口述档案,2010年的史料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的社会记忆,2014年的档案文献编纂。由此可见,学者们在对历史档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抢救和保护历史档案的途径和措施。
此外,2010年至2014年未出现高频关键词,但存在突变值较大的关键词,如2010年的云计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安全,2012年的数字档案资源、社会记忆。从这5年档案学研究热点来看,这些突变值较大的关键词可能成为档案学的研究前沿。
3.2 文献共被引图谱及分析。知识基础是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的引文和共引轨迹,它能相对稳定地反映某一学科领域前沿的本质,有助于预测动态趋势[4]。本节将绘制文献共被引图谱(图2),以揭示这15年来国内档案学知识基础,及对档案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整理数据时,对参考文献格式、作者姓名等均做了规范化处理,添加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统一同一作者(主要是国外作者)姓名,如特里?库克,在参考文献中出现过库克?特里、T?库克和库克?T.。
图2 2000~2014年档案学文献共被引图谱
结合图2并进一步查证得出,2001年冯惠玲的《档案学概论》(频次116)、1988年吴宝康的《档案学概论》(频次70)、1994年周雪恒的《中国档案事业史》(频次59)、2006年冯惠玲的《档案学概论》(频次57)、2000年郭莉珠的《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频次39)这5篇文献是我国档案学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冯惠玲1998年的《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频次37)、2006年的《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刍议》(频次18),2005年的《档案学科的“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频次17)、2005年的《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频次16)及胡鸿杰2005年的《论中国档案学的学术尊严》(频次14),是引用频次最高的5篇学术论文,对我国档案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国外学者谢伦伯格,T?R.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频次53)、特里?库克的《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频次36)和《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频次12)、弗朗西斯?布劳因的《档案工作者、中介和社会记忆的创建》(频次12),这4篇文献对我国档案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国内学者在研究本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重视研究和引用国外档案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还发现,在频次大于10的共被引文献中专著所占比例约61%,说明我国档案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源于档案学基础理论教程和经典著作。而国外文献中未出现高被引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更多的是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5]。
3.3 研究机构图谱及分析。本节绘制了研究机构图谱(图3),以发现我国档案学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机构及研究机构分布特征。上世纪末出现了高校合并潮,在数据处理时,将统一为当前高校名称,同时将分支机构名称统一为机构名称。
图3 2000~2014年档案学研究机构图谱
从图3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大学的发文量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它是我国档案学科和档案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因此,它的学术影响力无可置疑位居首位。其他具有突出贡献的有武汉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安徽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大学、国家档案局、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国家档案局掌管全国档案事业,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国家档案局外发文量大于50的机构皆为高校,经查证,这些高校均设有档案学相关专业,汇集了大批全国知名档案学学者,为我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4 作者共被引图谱及分析。作者共被引是指两个作者的文献同时被第三个作者的文献引用,作者共被引频次越高,说明作者学术相关性越紧密。本节将绘制作者共被引图谱(图4),以发现对我国档案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同时有助于分析学者研究的学科热点及领域。
图4 2000~2014年档案学作者共被引图谱
从图4可以看出冯惠玲、吴宝康、何嘉荪、胡鸿杰和陈兆?是国内档案学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五位学者,他们的研究对我国档案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国外学者谢伦伯格,T?R.和特里?库克对我国档案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高频前几十位作者基本上都是国内外档案学知名专家或学者,他们在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前沿性,引领我国档案学发展方向。
结合图4并查证这些高被引作者的著作和论文,通过归纳和分析,将这些被引作者划分为如下四大领域的学术骨干,如表2所示。
表2 档案学四大领域学术骨干
可见,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且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前五位学者主要贡献也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各领域之间存在一些交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同时对多个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进一步查证高被引作者机构及文献,发现高被引作者以高校档案相关专业教师为主,而非档案馆工作人员。因而,对档案工作实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探讨较少,更多倾向于理论研究。
3.5 作者合作图谱及分析。作者合著是作者科学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6]。本节将绘制作者合作图谱(图5),以发现档案学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及学者间科研合作关系及特征。
图5 2000~2014年档案学作者合作图谱
图5中,节点大小与学者发文量成正比,从节点大小来看,张美芳、王萍、马仁杰、蒋卫荣、丁华东等是档案学高产作者。从整个图谱来看,节点较为分散,节点间连线较少且连线较细,表明很多学者没有与其他学者产生较强的科研合作关系。进一步考察发现,图谱中心位置存在两个较大群簇,但群簇内合作也不够紧密(节点间连线均较细)。其中一个群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成员包括冯惠玲、黄霄羽、安小米、刘越男、周毅(曾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张宁等,主要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中外档案研究、档案信息化研究。另一个群簇来自武汉大学,主要成员包括朱玉媛、周耀林、王新才、吕元智(曾就读于武汉大学)等,主要研究历史档案及其保护、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政务信息。另外也存在一些较小群簇。这些团体主要来自(或曾经来自)同一研究机构,以师生或同事关系合作较多,机构间科研合作较少,致使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受到限制。但面对日渐增多的复杂问题,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学者共同合作解决,以发挥科研团体综合优势,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因此,建议学术机构应该通过基金项目、学术会议等平台[7],拓宽学者间合作深度与广度,加强学者间学术交流。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2000-2014年CSSCI数据库中档案学文献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15年来,学者主要围绕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工作与管理、档案信息化、历史档案及其保护与开发四大领域开展档案学研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档案学、电子文件、档案工作、档案馆、档案信息、档案利用、档案保护和数字档案馆等。研究主题逐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并紧扣时展。云计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安全、数字档案资源、社会记忆可能成为档案学的研究前沿。(2)国内外学者的高被引学术著作和论文我国档案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档案学基础理论教程和经典著作是我国档案学的知识基础。(3)档案学研究机构主要分布于设置有档案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影响力位居首位。(4)档案学学术骨干主要贡献集中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工作与管理次之,其以高校档案相关专业教师为主力军,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实践性不强。(5)科研合作以同机构的小团体为主,机构间科研合作较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