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1:5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人教务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人教务工作总结

篇1

为确保 “五一”期间道路安全畅通xx交警中队结合辖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狠抓源头管理,强化路面管控,大力整治酒驾、毒驾、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的警力投入和交通疏导,严防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一、加强路面管控,确保有序畅通。节日期间,中队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的路面管控力度,特别是辖区xx省道、县乡农村公路、主要旅游道路路段,部署足够的警力应对周边道路的疏导、管控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为群众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开展集中整治酒驾行动。“五一”期间,中队组织开展夜间集中整治酒驾行动,在南湖镇城区主要路段路口以及省道检查点对过往车辆逢车必检,严查酒驾、毒驾、无证驾驶、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形成了严查、严管、严控的整治氛围,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三、加强治理重点车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队结合辖区实际在省道、农村公路及重点旅游线路加强部署警力,治理“两客一危”车辆、农村面包车、摩托车等重点车辆,严查超员、涉牌涉证、酒驾、逾期未审验、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违规运行等严重违法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预防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平安畅通。

四、严格规范文明执勤执法行为。执勤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在执法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交通安全服务保障,树立了良好的交警执勤形象。

篇2

下面我简略地说说教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原则,而把重点放在教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职能方面。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教学工作管理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学校只有抓好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才能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管理好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指导、总结、评价等,才能最大地发挥师生的力量,充分而合理地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作用,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德育工作管理的意义

德育主要指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它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是这一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管理好学校德育工作,协调学校德育各方面工作的关系,建设好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强的德育工作队伍,研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头等大事。

(三)教务行政工作管理的意义

教务行政工作主要是指教务处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它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师生的教与学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搞好教育、教学情报和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工作,组织安排好学校一切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务工作管理的原则

(一)教学工作的管理原则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管理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而课程设置中规定了课程的开设、学年教学与复习考试、放假等时间,安排了、上课、传统活动、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的,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增减课程、增减教学课时,缩短综合实践活动和放假时间。)

(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首先,课程标准只是标示不同阶段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框架,它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不似教学大纲像“高压线”那样对师生教与学的要求是刚性和控制性的规定,谁也不敢触摸。其次,课程标准回避了对教学详细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知识排列顺序及重点、难点这写具体的规定,仅仅是对这些方面提供了策略性指导、建议和可选择的设计模式,这些就为师生教学留出了可伸缩的弹区间,从而提供了师生自主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可能。而不似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

(此外,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编写的,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校应组织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并创造性的合理使用教科书。教师可根据需要补充本门学科的新知识和校本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但不能脱离教科书另搞一套。同时要防止学生撇开教科书,把大量精力用在与课本无关的地方。)

补充:

对于新课标,与以往的大纲来比较,应该说,从客观上讲,无论是宗旨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时代特色,教育教学观念比较新颖,蕴含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素质教育。从语文角度上,主要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还体现语文素养论的提出和实践论的强调,以及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提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是多元的、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是多元的、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多元的。此外,提出了“资源意识”的充分利用等等。

当然,作为新事物,新课程不可避免在充分展现其优点时,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原则性、模糊内容太多,可操作性的标准太少(否则就叫纲领,而不能叫标准了)。一些教学目标不具体,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和执行中的差异性。而且语文三维目标缺乏语文味,缺乏语文个性。语文总目标和学习方式也有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张冠李戴,用在学科上。还有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的刻意回避等。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否则,广大一些教师在执行中就不会有那么多茫然失措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批评和埋怨的时候,而是要积极推动。新课程的推进,实际上不是靠上面的强力推动,也不是靠专家的论证宣传,而是要靠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有人说得好,改革未必一定能发展,但发展一定要改革。对新课标的态度当然也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辩证地对待,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靠我们老师去实践,去创造。新课标的许多实际问题,也要靠广大教师在推行过程中欧去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谈了。

2.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育过程。比如说,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凭借阅读教材,历练阅读能力、学习阅读方法、开发智力,提高人文修养的过程。它包括了阅读教学的所有方面,把握了这个过程,就把握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这个过程得以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个人过程得以体现,教学方法通过这个过程得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创造了种阅读教学过程的模式。这些模式既有个性,也有许多共性,一般来说大多是类似这样的模式:阅读准备整体感知品读理解总体把握欣赏评价反馈调控,或者是对这个模式的增减调整。而“语文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都有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评价实施也多从课堂参与、阅读习惯、表达交流、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等方面着手。教学管理就应根据这些来管理教学,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遵循教学规律来管理教学。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有效性等特点。管理教学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比如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总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进行的。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如果违背了这条规律,教学就会失效。又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与育人,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等都必然联系在一起,都是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语文教学来讲,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各因素间就形成了诸多矛盾。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要有一系列教学原则的指导。这些原则既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等一般教学原则之后外,还有反映语文教学特殊规律的特殊的教学原则。比如语言教学为语言训练服务的原则,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统一的原则,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兼顾的原则,语感训练与智力开发结合的原则,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言语实践联系的原则等。这些特殊原则都有确定原则的依据和贯彻原则的途径,否则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以上这些都是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的科学依据,也是教学管理者正确有效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依据。

(二)德育工作的管理原则

1.要结合教学进行德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长期以来教学实践的总结,也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各科教学都具有丰富深刻的教育因素。通过教学进行德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观点、培养良好的品德。

2.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德育。

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不仅要从生理、心理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分析时代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少年儿童容易接受教育,也容易受到腐蚀。当前,小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必须克服德育工作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等倾向。

3.必须遵循德育规律进行德育工作。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德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进行德育的规律。必须遵循。

4.德育工作一定要注重实效。

讲究实效,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因此必须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审核实践之中,于日常管理之中。德育还应重视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增强教育效果。

5.德育工作要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要求,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形成合力。

(三)教育行政工作的管理原则。

主要是遵循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这一基本阶段的顺序,周期性循环往复向前推进,并按职、责、权三者结合,明确分工,密切协作的层次开展管理并合理组合协调学校各要素间复杂关系,以期最优化实现管理目标。

教务处是在校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机构,犹如部队的参谋部和工厂的总工程师室一样,教务主任犹如参谋长和总工程师。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务处的工作不只是一些学校教育行政事物性工作,主要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办事,协助校长完成领导、管理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教务处主要具体负责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检查,指导全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文体卫生和实验室、图书室、文印打字、电化教学、校本教研等一切与教育教学联系密切的事项。它对办好学校,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思想管理。

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思想管理。这是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教学思想管理就是学校领导者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了,他们就会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而作为教务处管理教学思想的职能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务处所有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思想保证,否则将把教学引向歧途。

支配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观教育观实质上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种具体反映,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上。比如,在时空观念方面,教师的工作效能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发展,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在民主观念方面,要坚持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始终保持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家长式的教师。在法制观念方面,教师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尤其是教育的法律法规要学懂弄通。要学会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决不能“好心”办“错事”,甚至被推上被告席上去。在教育科学观念方面,要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体制、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组成因素。当今的教育科学理论日益丰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如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现代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②教师观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在教师,包括目前新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比如人们常用“蜡烛”“人梯”“渡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比喻教师无私奉献精神和教书育人作用。然而在今天,还应辩证地来看待,仅仅有这些精神品质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又不毁灭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而作为“工程师”,他不应做学生蓝图的设计者,施工者,学生的人生观蓝图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设计,描绘,自己去建造人生大厦,教师只能是指导他们设计,帮助他们建造。而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作为教育主体,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应做思想者、实践者、研究者、开拓者与创造者,成长为专家式的创新型教师。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上,应该是学生多个方面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应是组织者。

③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学生为主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化的见解。“学生”二字,“学”是读书学习,“生”是成长发展。所以学生应该是发展的人,而且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因,学生才是他们自己发展的内因。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而学生发展有快有慢,发展也需要动力,需要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一些教师严重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和发展的道理,低估学困生的创新,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这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平甚至是终生的创伤,挫伤了他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尤其不能低估后进生的创新潜能。

④教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材的涵义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现实教材等。新的教材功能观测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强调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新课程的实施使教材功能又以往单纯的教学提示改变为素材提示,这个改变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成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个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单元,进行内容整合等;可以自主开发教辅、教具、课件等;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等,但是前提是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需要和谐一致。事实上,现在以不是人教版一统天下了,而是“一纲多本”。从新课程的观点来看,教材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来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那么就可以选择地用,只要能达到目的,无论用哪一个“例子”都行。而且教材既然是“例子”,那么应该是用教材(例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子)。

⑤质量观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本质上讲,质量观就如同人才观问题。国家发展需要各种行业、各种层次的人才。考上大学是人才,不能升学而在某一方面有才华有特长的也是人才。从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从一个方面证实,毕业生仅仅学业成绩好,学历高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只有那些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市场的抢手货。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重视培养视野广阔、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以往那种只顾教书不顾育人,只重书本死记硬背,轻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轻视智能的发展、拼命追求利益驱动的名利,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都是与正确的人才观相背离的。

2.教学的组织。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这是管理教学的组织保证。教务处管理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研究组(学科中心组)与讲授相同教材的教师组成的备课组。学科中心组主要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学研究组织,也属于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德、形成良好的教风,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①要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一个教研组工作开展得是否有生气,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要选拔教学水平较高、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组织能力较强、能团结群众、思想作风较好的教师任教研组长。对教研组长的培养,一是要明确其职责,要尊重、支持组长的职权与工作,给他在职责范围内处理本组工作的自;二是要建立教研组长会议制度;三是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教育理论;四是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习。

②检查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校长和教务主任要根据各自的专长分工深入教研组,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一是要帮助教研组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这需要在讨论学校工作计划、回顾总结本组教研工作情况、讨论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等工作的基础上制订本教研组工作计划;二是要指导教研组搞好教学观摩活动,在制订计划时应安排好一学期的观摩教学,确定每次观摩课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和执教者。观摩课前要组织全组教师共同研究观摩课的教材教法,讨论教案,修改教案,提高教案质量。观摩课后要开好评议会,针对教研重点,深入进行讨论,提高认识;三是帮助组织专题讨论,诸如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处理,课内外结合以及新课程中教师最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要使之制度化,对有关部门问题做出规定,课后与讲课教师交换意见;五是指导校验组的教研工作,根据各科教研组的特点,确定教研重点,并结合教研工作指导教师学好教育理论,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分析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小学教务管理之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这是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教学工作管理上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务处必须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抓好教学质量管理。

①教学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

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是因为教学的要求是全面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智育,也要发展学生的德育、体育与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如在智育中,既要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质量,又要保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质量。具体一点,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就体现了教学质量要求。而且既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既要使优等生有较大的进步,又要使中、下等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使学生毕业后升学都能适应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要求。这就是全面的教学质量的管理任务。

现代质量管理,不仅抓产品质量检验,更重要的是要抓制造产品质量的工作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把废品永远消灭在检验之前。这就是科学的质量管理。根据这个精神,教学质量管理也应该是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往我们学校只重视检查教学成果的质量即学生成绩,而忽视了管理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两极分化,而学生一旦掉队,再想赶上去,就要花太大的代价了,有的甚至被淘汰。实际上,离开了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也就谈不上教学成果的质量。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既要根据各学习阶段即各年级的特点,抓好各年级的质量管理,又要根据各年级所学学科的特点,抓好各学科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使整个教学工作全过程的质量达到优化。

而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则要求学校全体成员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与提高教学质量有关。因此,学校各部门都要以优质的服务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直接或间接参加教学质量管理。其中因为教与学是互相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所以全员也包括学生在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作用和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②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

实行教务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什么是质量管理?按现代管理科学的解释,质量管理就是制定质量规格,并为了使之实现而采用的所有方法的总称。因而,确定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有质量标准,才能有明确的质量奋斗目标,才能使教师明确自己工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且有了质量标准才能给质量检查、质量分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一般来说,质量标准包括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过程的质量标准两个方面。

a.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

按照课改以前的质量标准来讲,主要从知识质量、技能质量智能质量和非智力因素质量的四个方面去衡量。前三个方面按常态分布制定优劣、及格、不及格的比率。当然这种质量标准比较模糊,不便操作。另外一种质量标准主要从各年级、各班、各科的考试成绩来衡量。看及格率、优秀率、不及格率、平均成绩等,以及这几种数量的升降幅度。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由于考试方法、命题内容、平分标准和平分的掌握等往往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难以做到客观、科学,因而考试分数不一定回代表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及智力发展水平。对待这种情况,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设法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使考试分数更为客观可信,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

而关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目前主要在小学试行,究竟怎样?过去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对结果的评价,而对过程的评价重视不够;评价技术倾向于单一的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重视自上而下的、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进行的评价。忽视学生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题地位;评价方法简单,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有效评价方法与策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育改革都具有消极影响,尤其是当前中考、高考制度亟需改革,否则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只是纸上谈兵。

需要肯定的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提倡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具体评价方式和策略有成长记录袋、激励性评语、学科日记、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手段,可以说,也是一种新的质量观。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各地的评价改革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当然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主要是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亟需各个方面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纸笔测验或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它们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测验或考试作为一种考查测量的结果,只是评价的一种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手段,一种办法,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所以如果仅仅把考试与测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办法的做法就是片面了。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往往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这是因为考试具有导向性,所以它是指挥棒,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试改革是实施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b.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工作过程主要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备课活动。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其实都受备课的预先规定和制约。即后面的教学活动是对备课内容的具体执行和全面展开。这在过去指令性教学中,作为备课的直接产物指令性教学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教案目标过度倾斜于课文,而忽视研究学生,尤其是忽视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中可能生成的新目标;其次,教案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起承转合作精确的预设,甚至对每个环节的耗时量也作细密的安排,忽视了学习主体在特定教学情景中的知识体验、智慧生成的灵思交融。这种线性和机械的预控,束缚了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这种以教定学的指令性教案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观念需要蜕旧更新。从某一角度来讲,这可以说是教改的一个突破口。

如何突破呢?首先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应着力凸显个性,要有教师独特的思维亮色,成为个性化的教学之本。其次,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应充分体现和动态生成性,要防止过于强烈的预期性和预设性。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衡量备课质量,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锻炼其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故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必然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与智慧的生成,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相反,过于“精致”、“滴水不漏”的教案必然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从而茧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第三,就教学对象而言,教案需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防止用一统化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去整合学生,预定答案标准化。尤其语文要放弃对问题固定的、唯一的预制答案,即使是暂时没有觅得答案也要比简单接受标准答案更有价值。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既定教案无法圈定的,学生以他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总之,课堂上任何既定目标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既定目标中往往会出现生成目标,生成目标是学生与文章接触后产生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此,要以学定教。

另外,教学反思十分重要,要提倡教案中补充“教后记”,凡是前面提及或者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都可以省思。关于教案的形式,不必拘泥一格,可以自由多样,以便于实用为原则。尤其是对教学成熟的教师,教案只是他们教学智慧和教学素养的显现,只要重在内涵、利于教学,不必雷同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上课。它的质量标准总的原则应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具体来讲,主要一是课堂教学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是上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教学目标来自正确的教学思想、来自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且这一目标是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的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而这一协调统一的目标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二是课堂教学策略要着重解决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善学”(机学习的创造性)这三个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展具备了内在驱动力,有了兴趣和习惯,还学会了学习,培养了学习能力,还善于质疑,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促进了他们主动发展。三是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师生的情绪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教师应关注和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学到了什么?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和达成的方法教师要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指点,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第三个环节是作业,这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得不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标准应是作业内容要精选、难易要适当,份量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要指导作业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按规格独立完成;作业要按时收缴,及时认真批改,定期讲评;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是非颠倒应区别对待。

第四个环节是辅导。这是课堂教学的不必要补充,尤其是在搞好班级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它的质量标准应是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辅导对象,认真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助计划,对尖子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对后进生要热情帮助,及时补课,耐心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

第五个环节是考核。这是巩固学习收获,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质量标准注主要是安排好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试,考核和考试要求和前面“教学成果”(即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基本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既是教师教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出来的。所以教学过程要抓,学习过程也要抓。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抓预习(标出不懂的部分,带着问题听课);听课(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学会记笔记);复习(及时复习,融会贯通,填缺补漏);作业(独立完成,及时弄懂)。

③加强教学质量的控制

教学质量标准确定以后,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争取整个教学工作处于良好发展势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包括教材、教具、图书、仪器、教学场所及电教设备)、教学管理机制,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和教学管理机制这两个因素。

a.对教师因素的控制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这就需要学校按教师队伍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设好教师队伍。这是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点。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教研观念及方式正在变化和刷新之中,课堂的“讲风”和教师“角色”发生明显变化,“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也在克服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的理想化表述与课改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主要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新形式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如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语文对话教学的形式化,预制答案,步步套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依然严重。其次,教学过程的空泛化,比如语文多媒体技术的过度应用使得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而味道不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始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来进行和完成,否则语文课就不能称为语文课了。诸如此类的反思问题还有不少,如果不能很好得正视和控制它们,课程改革将难以健康地向前推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是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甚至是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地提高了。但是我们现有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整体上较低。由于学历偏低,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偏低,妨碍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接受和应用;由于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知识面狭窄,教育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由于专业意识低,教师的事业心、职业感相对也不够强。再加上目前教师教育十分薄弱,教师的培训基本上以提高教师学历为主要目的,脱离实际,学而无用,难以起到实质性效果。这些是在教师因素控制中必须面对和否定的问题。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就摆到了我们学校的面前。

b.对教学管理机制因素的控制教学质量的控制,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来运转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程度不同地存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和功利色彩控制教学工作,以及分数主义控制教师和学生等倾向,而且行政权力至上,形式主义泛滥,教学工作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这一切与教育使命和课程改革主旨相背离,也与当今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亟待配套跟进。否则,以往重规章制度而轻个人自由、学校发展而轻教师成长、重物质投入而轻情感投入、重学历提升而轻心灵净化等非人本管理倾向将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校长和教务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给学校创造一种能够包容多元文化的开朗的教育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管理将能释放无穷的教学创造力。

(这里顺便提及一个学校办学思想的问题,关于功利性办学,比如重点学校,尤其是中学校之间争夺生源各显神通,已经有点白热化了,而且迷失了教学宗旨与课改精神。有学者指出,教育的功能性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是教育之使之成为英才。前者是功利性十分明显,后者是凭教育的良心。学校若同商人一样,唯利是图,那还有什么教育神圣可言?)

④做好教育质量的检查、指导和评价

a.教育质量的检查主要有集中和经常两种重集中检查根据教学工作进度一学期可安排三次。开学前后检查教师超前备课情况、课表编排、教学物质准备、教学计划制订等。期中一次主要检查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主要是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检查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负担、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末一次主要检查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完成情况,复习考试的安排、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以及下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等。这类检查,领导应深入教研组和班级掌握情况、指导全面的检查工作。经常检查即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实际进行检查。也可针对某个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作重点专题检查。无论哪种检查都要记载,积累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调整工作进程。

b.结合检查进行教学指导检查便于了解情况,进行调节。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指导。结合检查进行指导的方法主要是听课和分析课(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指导也是很重要的)。领导要想真正领导教学必须坚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能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课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使指导工作更加深入,更具针对性,也能密切干群关系,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说也是继续熟悉业务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尤其是要引起目前有些基本上不深入课堂的领导的注意。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有了解情况的随堂听课和总结经验或研究问题的系统听课。听完课应交换意见或与教师共同研究分析,以达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讨问题的目的。

c.教学质量的评价质量评价包括教学成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与教学工作鞥的质量。既评结果又评过程。一般来说应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处理与成绩考核、个别辅导、课外活动、教育教学效果、经验总结和校本教研成果以及承担其他校验工作任务等项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各项权重系数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效果比重比较大。评价方法需简便易行,不能繁琐,量不能大,但必须把教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包括其他教师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师德教风。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相对其他理论的发展来讲是比较滞后的,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和评价工具,也缺乏以评价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机制。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家普遍感到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这几年教育部有关部门方面已经建立课题组,启动并开展了研究工作。目前来讲,我们只能按新课标有关内容来做好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

⑤要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

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学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找到原因,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过去的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只对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而现在考试只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学质量分析除了做好考试成绩的质量分析之外,也需要对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由于上面已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了简单说明,所以目前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对于评价这一块,各校只能因地、因校制宜,根据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