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5 23:4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管理措施

篇1

1.1成本预测

作为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为成本控制目标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成本预测必须遵循施工合同、投标报价情况等相关内容,并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成本预测是建筑工程资金需求的真实体现。在成本计划科学性提升、成本降低及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成本预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相关部门、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做好成本预测工作。在成本预测中应对工程所需工、料、机费用进行科学预测,并对成本失控风险进行预防。

1.2成本计划

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降低成本选用的主要措施、规划的书面方案就是施工成本计划,其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计划必须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竣工结算进行成本控制,作为建筑工程成本降低的指导性文件,成本计划是成本目标设置的依据,换言之,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成本计划对建筑工程资金建设系统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遵循在一定时期进行成本管理目标的预先建立,在成本控制主体职权范围内,生产耗费前期与成本控制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1.4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及统计核算都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是计量、记录、分析及检查一定单位经济业务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对企业经济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业务核算是依据业务工作要求各业务部门建立的核算制度,其主要内容包含:原始记录、计算登记表等。统计核算是通过会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遵循统计原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整理,该方式可对建筑经济规律性进行充分展现。

1.5成本分析

比较法、比率法、因素分析法等都是建筑工程成本分析的方式,遵循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可以分析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成本降低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帐薄、报表可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反映,并能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透明度与可控性,是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

1.6成本考核

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考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责、权、利三者的贯穿落实,推动成本管理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成本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最后一个环节为成本考核,其可分为以下两点含义:第一,企业考核项目经理部;第二,项目经理部考核相关部门、施工队及班组。利用各项考核,对项目经理、责任部门进行监督,确保其更快、更好地完成自身责任成本,进而达到成本目标的实现。

2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

2.1全员全过程参与动态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全体员工来完成,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成本涉及各个部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大成本控制意识,遵循定额、限额及计划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杜绝,避免浪费,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网。成本控制贯穿于建筑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如施工组织设计、材料使用等。为此,建筑单位全体人员必须加以成本控制意识,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2.2人、料、机费用控制

1)做好建筑工程人工费控制。在工程建设中,人工费占据的比例为12%左右,伴随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动,人工费将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人工费。在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中,应根据施工相关规定,对用工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与市场人工单价相结合,对本月人工费进行计算,确保人工费控制指标的合理性。2)做好建筑施工材料费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材料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总成本的65%到75%之间,对工程成本与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在确定价格、数量后,可进行台账管理。材料订购、材料价格与材料用量是材料费控制的主要内容。在订购材料时,应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减少。在进货批量、批次合理确定下,必须对材料储备情况进行降低。根据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采购原则与制度,为材料订购提供便利。3)做好建筑工程机械费控制。一般情况下机械使用费用小于1/10。遵循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对各种机械使用台数进行计算与确定,就是机械费的控制指标。在机械费合理控制中,必须合理调整机械设备配置情况,实现机械的有效利用。在配置机械设备中,应对设备维修养护人员、设备配件费用进行有效降低。加大机械养护力度,提高机械利用率,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保障。

2.3建立项目成本控制的三层组织保证体系

篇2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加大经济管理力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出现的问题、创新措施两个方面加以展开。

【关键词】

新形势;经济管理;措施

一、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体系混乱

目前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没有对于企业的发展作出合适的规划;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整个企业处于一个较混乱的状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匮乏,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流程没有标准规范,很多是自发形成,这种体系下的企业容易做很多无用功。

(二)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市场上存在着较多不稳定因素,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好融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产品的推广,实现企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受众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水平一般不是很高,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发展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其员工对于企业的信心就会大幅下降,积极性降低,经济管理工作也会随着松懈,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员工管理不当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主心骨,他们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贡献力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拥有几个责任心强,待企如待家的员工将会是这个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员找不到归属感,认为企业与个人之间无非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比如协调不好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没有合理的措施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全面有效的措施,不能够很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陈旧

部分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依旧沿用以往的模式,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发展进步。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不利我国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审核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企业的审核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审核管理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审核监管部门人员的执行力度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审核监管的作用。二是审核监管部门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需要提升,特别是在员工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方面。三是企业财务和管理层没有制定管理体制,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措施分析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需要加大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采取措施,解决经济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制定监管制度,组织专门的小组,对企业经济进行监管,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合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需要加大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企业需要建立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能够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企业要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员工予以经济和精神的鼓励,采取公开表扬的方式,让员工能够得到最为深层次的满足,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还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上,创建一支较为合格的人才队伍。企业可以选派员工进修,了解本行业最先进的知识水平,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另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人力资源因素能够得到充分涌流。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企业也应该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除了要对其加大支持力度,还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保障,为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净化企业投资环境,为企业更好地的发展奠定较为基础。

(四)制定科学的企业经济目标

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取得收益,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经济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稳步发展。企业可以组织专门的调查人员,收集相应的资料,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为日后的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五)完善和规范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还需要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管理真正成为一种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持我国企业的发展进步。另外,管理体系还能够促进生产经营的科学化水平,实现规范化管理。企业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知识技术水平。

(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还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让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七)做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就需要保持企业济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改进,相关部门要针对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审核和总结情况,不断的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工作,并能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市场发展不同时期,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先进性,能为企业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企业需要加大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净化企业投资环境。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经济目标。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应的理论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云刚,彬,赵品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创新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6:76-77.

[2]张冬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创新措施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37.

篇3

1.1经济与行政手段依据高速公路自然垄断的条件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需求特点,目前由少数企业垄断经营相对更有效果。一般情况,从经济角度看,在此时引入竞争并不合理。在这种条件下,需由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让企业独家垄断,赋予企业特定的垄断经营权。可是,这样可能会出现消费者利益受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由于高速公路的自然垄断,在社会福利与企业利益之间政府经常取舍两难。面对这样选择困境,较可行的方式是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一条高速公路,但与此同时,应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治理的方式是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1.2加强成本的管理及控制1.2.1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国家的财政支出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项目成本计划。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勘察后,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对于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需要的人员和设备等各项费用支出做出详细的预算方案。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考虑到位,精心策划。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做好管理工作。1.2.2公路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核算在施工方案确定后,对于项目中需要支出的费用都会有详细的预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费用严格的控制,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对于项目中用到的材料,所需要的人工等都要严格规范。在材料的领取方面,要合理发放,实行签字制度。并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方案。1.2.3公路施工成本费用的分析与考核在工程项目完工后,需要对工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然后与预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预防措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财政开支。

2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2.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不管它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不可避免地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2.2保障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高速公路从某种角度讲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为公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高速公路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是提供便利的基础载体。尤其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形势下,车辆的数量和车型都在不断的增加,由此对于道路的标准不断上升。高速公路为车辆的行驶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保证车速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舒适性,所以高速公路是很多人出行中都要经历的。为了保证公众出行的利益,需要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我国的高速公路一般都是采用全封闭的收费模式,具有排他性。同时,我国高速公路也具有非竞争性。这就说明,在“适应交通量”这一公路消费的拥挤点之下,其消费具有共享性。因为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适度超前性,所以基本上高速公路所提供的通行能力在非拥挤的“适应交通量”之下。因此,高速公路是具有非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典型的准公共产品,这是高速公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与采用哪种管理模式无关。2.3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在我国,从法理上来讲公路资产的国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投资建设公路,依照物权法取得所有权;二是,在引进非国有的国内外投资时,在投资建设合同中保留公路资产所有权,根据债权法则取得所有权。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公路不管其投资主体是谁,经营管理主体是谁,也不管属于何种管理形态,公路资产的所有权均属于国家所有,高速公路也不例外。因此,应对高速公路国有资产进行依法管理,保证高速公路设施安全完整,是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在众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建筑业随之崛起并发展迅猛,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实力,扩大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建筑经济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经济管理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建筑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进行预估和管理,使建筑企业获得等多利润。由于建筑经济管理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在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建筑企业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在不断实践中对其进行完善。

二、对建筑经济管理含义的分析

所谓建筑经济管理,主要指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项目各阶段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建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成本的分析、投入资金的核算以及对建设成本的管控等。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较长,期间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建设成本的控制是建筑经济管理的工作重心,其内容主要是预算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计划、核算和考核等工作,目的是将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从而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当前的建筑市场来看,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加强建筑经济管理,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建筑企业在注重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内部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过大部分企业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对于建设工程的预算和结算以及建设成本的控制工作还不够重视。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内部在资金方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经济管理团队和技术方面的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些都是企业在完善自身经济管理体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相关资金调控管理者能力不足。在一些企业中,领导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加上一些资金管理人员在管理水平上的不足,不能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资金管理计划,企业资金不能进行合理的运转,导致建筑企业很难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具体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会导致资金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出现。对于资金控制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进而会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3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由于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项目预算的时候,没有对成本的控制制定明确的目标,这也导致了最终对成本的管控效果不佳。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是在工程结算阶段再对建设成本进行核算,这样往往是在事后才能了解建设工程项目的盈亏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忽视,致使企业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造成在成本预估与管控能力上的不足,且缺乏执行力度,这也增加了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导致建设成本增加。4.建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建筑经济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因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效果,使得建筑经济的管理理念在行业内迅速推广使用。与此同时,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缺少专业团队和管理人才的问题也突显出来。首先,是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问题,当前的经济管理团队往往都是原来的预算和财务人员组成,这些工作人员在建设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所以不能做到对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充分认识。企业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不到位,所以使得整体的经济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相关的经济管理人员也没有与时俱进的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建筑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完善建筑经济管理的制度建设。企业中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影响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是行业内新兴的管理理念,所以相应的辅助管理也呈现出滞后性。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完善经济管理工作,首先要进行建筑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环节,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建筑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成本控制工作的全员参与。此外还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保证辅助管理对经济管理的支持,从而促进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加强施工期间的资金管理。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承包单位的相关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其有能力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劳务费用也在施工成本中占主要位置,因此在材料设备的选用方面要进行严格管控,确保供应厂家的生产资质,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使工程项目安全顺利的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工程成本。3.加强建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人是工作的主体,所以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管理工作的意义巨大,建筑企业想要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就要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团队和高端管理人才,并积极完善管理体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在企业员工方面,经济管理人员要不断对自身职业技能进行提升,与时俱进的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多方面内容,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施工成本的管控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从施工现场管理的角度看,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的制定是节约施工成本的重要保证,首先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选择要充分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避免因施工技术问题造成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或返工成本。其次是对于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管理,现场应严格管控施工材料的数量,避免因材料浪费和丢失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于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也要做到定期维护,防止因操作不当和维护不到位引起的机械故障。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十分昂贵,所以使用前,应做好施工预案,避免因其他因素影响施工进度,从而增加设备的租赁费用。最后还要将预算成本与实际的施工成本进行核对,发现超出预算的部分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出调整。

五、结语

总结全文可以得知,建筑经济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要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首先要切实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管理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工作,加强施工建设的成本控制,从而使建筑企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忠.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76+116.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9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逐渐加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如果企业在此新形势下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那么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此形势下,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先进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摸索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顺应经济环境的经济管理模式,以此来减少市场经济变化产生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粗放的经济管理模式,组织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模式落后,最终阻碍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等。要想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要加强创新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较多、途径较多、涉及面较广。企业需要从观念方面、理论方面、技术方面、制度方面、技术等方面加以创新,经济管理的根本途径是控制成本,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多数企业长期受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内部组织松散、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这就直接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新时期,现代企业要能够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加快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分析

1.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其价值模式的管理方式,其主要内容就是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价值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资金及物资,采取有效方法来管理企业各个阶段的经营活动,这样多方位的管理能够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企业经济管理涉及面较广企业经济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只要涉及到资金收支,都与经济管理相关。通常情况下,企业所有部门的活动都与资金有关,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管理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的资金使用都得在财会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加强资金管理。3.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财务指标必须要准确地反映出决策的合理性、经营模式的有效性及技术的先进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模式合理、产品质量过关,那么只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便能够有可观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受多方监督,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管理层可以根据财务信息来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职责划分不细。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将经济管理单纯地理解为经济效益,缺乏全局的观念。虽然在企业内部设置了经济管理部门且配置了相应的人员,但是大多数各部门之间并没有配合好,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沟通,一旦发生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对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没有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经济管理责任,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下降,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第二,企业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成熟的经济管理制度,尤其在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选用经济管理制度时,没有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导致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不相符,甚至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力,管理制度形式化严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及创新意识,这就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财务审计来减少资金损失,这种只利用财务管理来控制成本管理的方式存在片面性,并没有把握住经济管理的核心作用,最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五、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现代企业必须要发挥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创新。首先,现代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只有创新理念,才能给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技术,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管理工作,创建一支高素养、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从而为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企业必须要明确自身的经济管理发展战略。企业要能够立足实际、从长远角度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将经济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找出企业当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与内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要明确自身发展特色,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经济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抽象化的管理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才能便于执行并落实到位。第三,整合各类资源。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切实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与高校加强合作,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投入,高校负责培养理论技术水平高的经济管理型人才,企业在考核人才水平达标后可直接录用,这样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此外,企业要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其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来。例如引进先进的财务软件、利用网络技术来整合并利用相关资源,及时关注并把握经济发展动态,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市场发展动态来调整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及质量。最后,企业需要创新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正常运营与良好发展离不开先进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创新管理制度,使其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框架相符,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部门管理架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确立与完善,能够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够将经济管理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位,能够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齐心协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企业还需要设立监督部门,建立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监督人员要能够做好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纠正其违章行为,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要想在此新形势下站稳脚跟并赢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增强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思维,正确认识到当前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创新经济管理措施,明确各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将经济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引进优秀人才及先进技术,以此来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曙东.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索[J].企业导报,2013(23):68-69.

[2]张殿军,潘佳煜,姜士伟.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5(6):52-53.

[3]陈晓练,徐晓云.浅谈财务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11-113.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规模简单、方式多样的特点,其主要效益产生于组织生产,在经济发展及解决就业问题上,中小企业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另外,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支持,也是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若是不能做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认识,企业自身便难以得到发展。特别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如果存在战略目标不清、投资盲目性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便会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中难以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做好对经济管理的优化工作,才能够获得生存及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严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普遍存在着资金缺乏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是大型的国有企业。由于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及经济方面取得优势,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很容易便可向企业获得贷款。虽然,今年来,中小企业的取得迅速的发展,然而很多企业所涉及到的领域并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因此其所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较少,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额度也十分有限。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长期缺乏融资平台,因此对其信用,通常很难做到追踪,信用担保机制的无法有效建立,使得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致使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最终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2.中小企业应变能力较弱。企业的应变能力,是企业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到有效适应的能力。随着当前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做到对外界环境的有效使用,并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有效快速的判断,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在管理上的不到位,从而使得企业在管理时,应变能力不强,无法做到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有效适应。当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如结构层次不高、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总体素质较为低下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结构性问题以及应变能力较弱的展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是其产业结构得不到深化,一直维持单一的状态,假设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遭受较大的影响。最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还会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若是不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便极大可能会造成破产等问题的出现。

3.中小企业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我国当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一个企业当中,其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家族人员担当。这样的企业在经营当中,对技能的需求较少,而对关系的重视较多。在对企业人才进行选拔时,也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通常都是对照着人来进行任命。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通常拥有的学历都不高,因此在经营与管理时,管理者往往对眼前利益较为重视,而没有从问题的长远性来进行看待,同时管理者也会受到思维观念所造成的影响,中小企业领导者在决策时,很多根据理论与数据来进行说话,大多数都是凭心想,临时决策。这些单一形式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会把一家企业带入到困境当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中小企业优化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

1.对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做到改革。对于企业来说,好的管理观念,能够让企业的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其所具备的新型观念较多。创新发展理念、危机管理理念及资本经营管理理念等,都会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当做到对经济管理环境的营造,从而让每位员工的脑海里,都能够产生经济管理思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造战略观念的形成,需要企业构建好良好的企业制度及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到全面而有效的监督。资本经营理念的形成,能够做到对企业资金渠道的有效拓宽,使企业的资本得到增值,实现动态运营。

2.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中小企业在经济管理当中,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优化,能够做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对于企业生产过程来说,不论是在前期采购环节,还是在后期的生产环节中,都有可能会造成一些难以预料事情的出现。首先,在前期采购过程中,中小企业要能够在对产品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使得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对于采购得来的产品需要对其做到严格的审查。审核工作不仅是对产品的审核,同时还需要对对方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及经济管理状况做到考察与调节。在生产时,企业还需要做到对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制定,做到对每一条生产线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不合格的产品,需要果断舍弃,并做好记录情况,防止再次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3.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归纳起来还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中小企业在人才选拔上,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员工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及晋升制度有所认可。另外,对于一些技能不足、素质较低的员工,企业需对其进行培养,从而做到对其工作技能的提升从而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为了能够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还需要做好对员工日常生活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使员工能在企业找到家的感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企业环境。而针对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经营者应该主动学习,将各种用人决策立足于长远。

4.中小企业社会资金筹措渠道进行扩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通过对社会融资等多方面合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资金渠道能够多元化发展,从而使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解决。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中小企一是要淘汰原先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实行现代化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要与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便于贷款的获得。三是企业间可以尝试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入股及合作,让企业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四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做好披露工作,从而能够在贷款时,建立一定的商业信用。

三、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在对自身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对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改革及完成,对其生产过程做到不断优化及完善,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到不断改进,对社会资金筹措渠道实现有效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能够在对自身发展进行调整的前提下,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厚红.探讨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2]刘威扬.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

篇7

[关键词]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 措施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使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无论在商业环境内部还是宏观经济调控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监督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经济环境的稳定、经济管理力度与强度的提高,为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及加强相关措施的必要性

经济活跃度越高,会计对于经济的监督及衡量作用越明显,会计监督通过发挥三大职能,从点到面、从内到外的保证了经济管理的安全与有效,树立一条经济管理活动中“警戒线与安全带”。

(一)严查会计信息失实规范经济秩序

近些年会计制造虚假信息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扰乱经济秩序的主要原因。比如在企业经营和股份公司准备上市过程中,为了避税、逃税,提高本身利益,往往不顾国家的经济法规与制度,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掩盖经济信息真实情况,阻碍了市场的良性竞争和会计工作发挥正常作用,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及经济管理的健康运行。因而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才能使会计信息失实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理。

(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自由度和竞争度进一步提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一些企业陷入了发展的危机:缺少内部控制机制,在经营中陷入恶性循环,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握好会计监督这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它的监督职能可以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审查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在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资金的合理组织,增加效益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促进宏观经济资源合理配置

当前国企制度改革虽然有一些成效,却仍存在国有资产浪费、损毁、流向不明等现象。一些企业经营者只图一己之利,不顾法律的惩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擅自转移、倒卖国有资产,甚至将国有资产占为私有。只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从内部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因素

从内外两方面研究,造成会计监督不利、相关职能缺失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一)经济环境变革导致会计监督强制力弱化

市场经济大环境运行过程中,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及信息直接决定了各方利益的协调。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日常所做的只是收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不具有监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职权。所以,会计监督职能随着经济外部强制力的减弱而弱化,相关监督措施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只好依托于外部的监督机制。

(二)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会计人员的身份和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为了保住“饭碗”或权衡利弊,只好与企业管理者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同时存在业务素质低,甚至无证上岗等现象,像会计核算过程口径不一致等情况经常出现,业务基础都如此,又如何奢望他们能履行监督职责呢?这种情况导致了会计监督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虚假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三、改进和加强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监督措施

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监督形式,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和经营管理进行全方面、整体化的监督以形成一整套严格全面的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应该采取几方面措施。

(一) 加快建设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与机制,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措施的有效实施, 需要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支撑。应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使会计监督能够真正有法可依;完善约束机制,严惩违法乱纪行为。明确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执法范围和责权,对违法乱纪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使违法者付出远远大于得到利益的沉重代价, 确实将会计监督纳入法制轨道。

( 二) 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督力

使会计人员真正能够独立于中间立场, 客观的行使监督职能,既不用顾忌企业管理阶层的牵制, 也不必苦受外界压力干扰。同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使不同职务之间互相制约、相互监督;重视财务分析,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分析评价财务状况,以便企业经营决策者正确进行经营管理。

(三)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完善会计诚信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用人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深刻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并以此规范来自我约束,整体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时补充新知识、学习业务技能,使会计监督切实能够有效执行。

(四)创新财务人员管理办法,内部与外部联合监督

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资料真实完整、及时纠正错误、消除隐患,还保证了相关法律及部门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打好会计监督的基础。从外部的整体监督来看, 包括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监督系统的主体与被监督的单位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更客观、更公正的执行监督职能。只有双管齐下,内外结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的达到监督效果与目标。

会计监督工作就是一层经济“防护网”,措施制定的越全面,措施实施的越到位,防护网的紧密度就越强。加强会计监督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才能创建和谐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立群.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

篇8

【关键词】公路;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性;措施

社会经济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范围日益扩大,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建设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载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中公路建设的完善程度已成为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完善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内容完善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有利用社会大众出行利益的保障

公路作为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它发挥着交通承载的重要作用,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公益性特征,更使得公路的公共产品特征显著。完善的公路设施是社会大众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作为公共产品的公路在当前我国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的收费机制,公路的消费基本上是可以共享利用的,因此公路的发展既具有排他性特征也具有非竞争性特征。而这些都是公共产品所具备的,因此,公路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小可以保障人们的出行,大可以支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意义重大。

2.有利用国有资产的安全

公路作为公共产品,其归属权是国家,因此,公路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国有资产。加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并提高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公路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必须附之以完善、系统、安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以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公路的相关运行与管理规范。

二、改进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1.法律方面的措施

(1)立法方面。针对公路建设以及公路相关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这也是发达国家公路建设与公路管理保持良好有序发展与稳定健康运营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科学合理的完善我国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内容齐全的公路立法,是公路建设有序规范与公路管理健康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体系法规,明确各主体在公路交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公路管理的责任,追加问责机制,让公路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以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从而减少公路管理过程的利益纠纷,更加有力的保障公路管理的健康发展。

(2)执法方面。从执法方面来说,深入的改进并完善我国当前公路管理的执法问题是是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在当前的公路建设与公路管理过程中,公路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繁多的现象,权利的交叉,政出多门、多头处罚的情况在公路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路管理资源,更使得公路执法的规范化缺乏,公路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从执法上面解决公路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实现统一、高效的公路交通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利用公路资源,提高公路管理执法的效率,更好的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维护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发展。

2.经济与行政方面的措施

公路作为社会的公共产品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公路具有公共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等,这些特征决定了公路的投资金额大、公路的整体建设周期长、所投入的资金回收时间也很长、存在着诸多的经营风险等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很多企业或事业单位所难以承担的,加上其可盈利性不强,更加降低相关主体投资热情。这个时候应该由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来进行积极的组织与干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承担起建设社会公共产品的责任。同时应该由政府作为积极的主导者,加强对公路管理经济体系的改进与治理,以确保公路管理的良好运行规制,保障公路管理过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公路的经营主体应当是以非营利性的特许经营机构为主要形态。公路的特性经营机构必须以强调非营利性为主要发展特征,将企业特许经营中的营利性进行区分,以保障公路建设的质量,公路管理的健康发展。要求公路经营主体存在着政府的积极参与,并能够针对其客观现实情况进行公路的授权经营,确保公路管理过程中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特许经营方式的有效实现。

3.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措施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对每一个公路项目的施工,开工前必须精心的成本预测,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完整公路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额,以此作为进行计划成本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同时,还要做好其他准备工作,例如: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最经济的材料供应商等。

三、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改进也变得更加市场化、科学化,如何切实有效的完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提升公路管理水平是我国公路部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维护公路建设的质量,公路管理的水平,促进公路管理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公路建设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红娟.公路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措施及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篇9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也不断的发展,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当代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施工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日益增多。施工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面临诸多风险。如果能科学有效地预测、避免风险,施工企业和建筑市场都将得到良好发展。如何科学预测、管理、控制、转移各种风险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类型

虽然我国已有规范标准来制约现在建筑市场,但在施工企业工程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标报价风险,另一种是施工管理风险,其具体内容如下:

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中,投标报价的风险主要包括招标工程清单量与施工图量不符、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投标施组风险和低价竞标风险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招标工程清单量与施工图量不符是指业主初步设计的施工图不能涵盖开工以后的施工图的内容;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使业主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是指“清单”的项目内容与“计量规则”不吻合、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极易造成报价失误;投标施组风险是指在投标阶段为中标而不敢突破招标指导性施组,造成较大的亏损,以及投标实施性施组的编制不受重视,使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不具备实施性意义,极易造成亏损。加之建筑市场不合理压价竞争,低价竞标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施工方案选择的风险。施工常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工期、资金、设备、技术标准等的变化,采用技术含量高和施工复杂的施工方案,使施工管理存在着风险。二是安全质量工期风险。在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风险。三是劳务分包风险。施工需要劳务队伍,若选择素质较低的劳务队伍,将会使施工企业存在着工伤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风险,甚至引起合同纠纷,造成法律风险。四是物资机械采购和管理风险。材料采购,特别是大宗材料,由于施工周期长、用量大、资金储备紧缺等,无法进行一次性的采购;机械设备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调配和使用不当,或因施工方案变化需提前退租机械设备而引发的合同纠纷,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五是合同风险。有些业主缺乏平等互利的观念,在合同条件中,尽其所能囊括了对施工企业的制约条款,也给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带来了风险。

二、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措施

风险虽然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潜在性,但仍然是可知的,只要我们根据风险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就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措施可以从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和加强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

1.处理好工期与效益的关系

要想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工期与效益的关系,并能够很好的处理它。长期以来,受国内政治思想等的影响,重进度,轻效益的事例举不胜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经济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工作,从管理层到作业层,都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将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进行最佳组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统一。施工企业没有了效益,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正确处理好工期和效益的关系,企业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2.结合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

目前工程项目有很多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方案缺少经济比较;二是造价工程师大多不参加施工方案研究,无从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时,不能较快做出反应,从而就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今后应加强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合作,从组织机构上把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功能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工程经济管理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

(二)加强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要进行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起一个组织框架,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体系。企业为了投标的需求,应该成立专门的市场营销部,同时,为了加大工程经济管理的力度,要成立设计事业部门,以便更好的进行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再者要增强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制度建设。目前很多的工程都是管理层与作业层二合一,这样会造成很多的混杂,所以二者相分开是十分有必要的。为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工程经济相关部门还要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并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工程项目内部竞标,适当地引进外部单位参与投标,以便找出管理差距和盈亏责任。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加强内部物机市场,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增加投入,扩大物流配送范围,并形成配送网络,降低材料成本,以充分发挥规模采购整体优势,形成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达到规模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目的。若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尽快建立材料周转调配内部市场,完善机械设备租赁内部市场,并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既可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还可降低成本。条件好的施工企业还可以利用企业丰富的内部资源,完善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并建立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调配周转市场,以减少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节省交易成本。另外,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得必备各方面的人才,在管理层中配备商务管理人员,这样在企业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成本的控制会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

三、结语

总之,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要获得更大的效益,就要认真分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来源,明确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努力规避、转移和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做风险的驾驭者。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持续、平稳,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向敏.剖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2]李多修,汪孝奎.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8,(01).

[3]王琳.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甘肃科技.2011,(07).

篇10

关键词:管理风险、措施、经济、技术、制定

中图分类号: X820.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更加白热化,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大,如何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已成为工程建设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意义以及常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工程经济风险管控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收益,还能够促进工程顺利进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种类多种多样,它来源于整个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风险管控,主要是对可能带来亏损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对其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工程施工企业经济风险管理注意的问题

1、工程成本风险

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成本风险指的是施工成本大于预算范围,成本风险给工程效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工程最后的收益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类型、损失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工期的延误、产品质量不达标往往会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增加。为规范项目的成本化管理,相关成本管控部门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款控制流程等。

2、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为更好的执行合同,在合同拟定后以及工程开工前,施工企业都会委派专业人员就工程技术参数、经济参数等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工期,并以此为依据与施工单位订立合同条款。如果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完善,再或者合同内容违反了相关法规或者规定,这样的合同将会为以后的工程建设带来很大隐患,比如有的合同规定当施工物资价格上涨幅度在10%以内时,价格不需要进行调整,所产生的风险将由承包人承担,这样就无形中给承包单位增加了成本支出。

3、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中的质量风险

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如果工程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将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工程质量也跟社会以及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好的工程产品可以满足人民生活以及生产的需要,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将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负面影响。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不能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缺少较高综合素质所产生的,一些企业以及个人在施工中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忽略工程质量所带来的长久利益,没有按照严格的施工标准去组织施工,偷工减料或者走捷径,以最快的工程速度去施工,严重忽略工程质量所带来的影响。

4、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中的劳务分包风险分析

工程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决定着工程产品的好坏,目前国内工程行业一些人员综合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即使在进行施工培训之后仍然不能较好的完成工程产品,这样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工程产品不能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有些人员安全意识差致使出现工伤以及死亡事件,有时候还会引发各种纠纷,造成施工企业的法律风险。

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原则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原则是: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预防机制,制定操作性强、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在各个监管环节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确保工程项目的进展和计划。在工程施工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树立并强化责任意识;其次,工程企业管理层要制定适合工程发展需要的风险应急机制,把工程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减少工程风险给工程收益带来的影响。最后,工程风险转移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工程风险转移常见的形式包括购买保险、合同签订规避风险、暂停某些工程实施等等。另外,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流程,并将工程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方法措施分析

1、掌握投标报价方法,提高报价水平

工程企业在投标报价时保持清醒意识,做到以下几点:投标方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方案,针对合理的方案进行工程计算报价;全面合理报价,针对于一些重要工程项目的报价,要组织专家评审;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对投标项目进行认真的测算,全方面进行成本的测算,以免漏项、错项。

2、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措施

针对于质量管理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大工程高层次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施工项目现场的人力组织以及管理水平,加大人力教育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合同以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3、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

企业采用的劳务队伍水平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在人员选用以及提升过程中,要严控审核关,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方面严要求,提高工程质量意识以及成本意识。

4、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管理人员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合法权益,施工企业要明确合同中对自己有利的以及不利的条款,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时,为企业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当发现施工合同中过多倾向于发包方的利益时,施工企业应该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双方要多理解,在合理的情况下,企业要尽可能多的挽回损失,减轻企业自身的风险,这也属于风险转移的方法;增强工程索赔意识,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减少损失。当工程过程中出现索赔情况时,企业要及时与发包方沟通,据理力争,以实际情况、更可能多的争取利益,常见的索赔有工期索赔以及经济索赔,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种类的索赔。在索赔情况发生的28天之内,企业要向发包方负责工程师发出索赔通知书,索赔资料要详细、准确,发包方工程师在接到通知后,会在随后的28天之内给予适当回复,如果逾期没有给予回复,可视索赔已认可。所以施工企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适当索赔,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系列的索赔程序,保护自身的切实利益。

5、完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体制

在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在企业中设立经济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相关检测管理等。企业还要配备善于谈判的商务管理人员,在工程投标、施工、竣工阶段,这些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谈判才能,与发包方进行有理有据的谈判,这样就可以减轻企业经济损失。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多风险、强管理、强技术的局面,在这样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企业要强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做到工程与经济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要运用工程经济学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用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最大价值并获得优质服务,为国家工程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李多修;汪孝奎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8,01

徐朝阳;柳雨晴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的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J】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2003,07

高志鹏;张少平 诌议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