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3:0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政热点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认为,房地产价值显示个人占有的财富,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转让或租赁获得短期收入,并冀望于长期增值,有时甚至被当成某种“养老计划”。比较有意义的是,升值意味着房地产也被看作是投资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春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评估认定,过去两年,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新西兰等国的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15%,甚至更高。
作为最权威的欧洲房地产市场评估机构,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员协会(RICS)4月份发表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欧洲尚没有房地产“泡沫”破裂迹象。RICS报告的起草人之一鲍尔教授说,受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出现略微下降,如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现在出现上涨也在情理之中。相形之下,欧洲西部和南部国家房价上涨过快。截至4月份,整个法国以及西班牙的部分地区今年的房价上涨了20%以上,英国和爱尔兰上涨了10%以上。鲍尔认为,如此大的涨幅也不应该被看作过热,其理由是居民收入增加以及过低的利率,使得购房者抵押贷款额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
篇2
【关键词】 时政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而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渗透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政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仅是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时政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时政导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 通过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启迪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时事点评,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促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筛选信息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 通过时政导入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的多样性,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 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困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利用政治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时政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政治课本身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政性的特点,教师如能结合近期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可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如果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本人首先播放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姚明先进事迹的新闻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姚明为什么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②姚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③国家评选劳模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劳动光荣,要承认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保护劳动的结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学生视野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庸才。通过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让学生把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成时政小论文展示出来,月末或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评论报道。如张光燕同学的《姥姥的菜篮子―论食品安全问题》、邰娴雅同学的《震撼心灵的瞬间――愿天堂里没有冷漠》、粟泽君同学的《关键的一票――浅析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否决表态》等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的时政论文。
3. 召开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人设置了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就本周或本月某一时事热点用本学科知识进行理论评述,讨论过程中,本人只是引导学生围绕材料进行分析,相互交流,本人适时地给予点评,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如本人在讲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以“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国际新闻热点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北约、利比亚、非洲联盟、联合国四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新闻事件,而且还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穿北约设立禁飞区,突袭利比亚是为保持平民的谎言。从而引导学生明是非,辩美丑,培养学生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时政导入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 时政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熟悉、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引入时政,如果引入的时政材料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篇3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备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04-02
我省中考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实行全开卷考试以来,在“”下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人们不断的追求。在初三思想品德中考复习中,我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开卷考试的内涵,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开卷考试几年来,学生形成两种典型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开卷考试不用记,考试时翻翻书就行”、有的认为“开卷考试书上没有原题,记也没有用”,所以在复习时消极怠工。因此首先应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才能使复习有效率。
虽然开卷考试考生可以看课本,对机械记忆的要求有所下降,但它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侧重教材中隐性知识、学生思维加工过程、践行的考查,总体要求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开卷考试提供的背景材料都是教材中找不到的时政热点,教材中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答案,但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每道题都翻书,时间不够用。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搜集了近年来一部分省、市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试题,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不是简单了,而是变难了――不仅要有相当程度的记忆储备,而且要会灵活运用;以往背过能得分,现在背过不一定能得分;但平时不下功夫去学,一定得不了分。犹如数学公式、定理,首先得知道公式定理的内容,然后去用。同样思想品德学的理论就是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公式、定理”……
二、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明确不同层次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文科综合考试学科说明是进行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认真研读课标和学科说明,明确不同层次的要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行《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其中知识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近年来的中考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在备考中应重点把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在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能真正动手做的活动,我让学生做;受条件限制不能开展的活动,我让学生写活动设计,或设计调查报告,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锻炼能力中对重点知识重点把握。
三、抓好基础知识,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开卷考试“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般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没有对教材知识的系统掌握,取得好成绩不大可能。这就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各单元、各课的知识点梳理出来,按先后联系的排列顺序,形成知识体系;然后打破教材的章节,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一过程是比较乏味的,我通过开展 “今天老师我来当”“原创习题大家评”“知识擂台赛”“课堂星级户”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以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加强给材料分析训练
中考侧重能力的考查,从客观题到主观题绝大部分是给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作答。在备考中,我加强对学生的给材料训练――材料包括漫画、图表、俗语、名人名言、以及文字材料。大体有三种情况:
1、利用原有的材料,如课本上的,让学生思考除了题目中的设问外,这则材料与教材还有哪些结合点,还可以怎样设问;
2、及时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充当背景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
3、结合复习进度,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选取一些典型的、尽可能多的包含教材知识点的材料,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路。大体做法:给出材料――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我只给以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来。同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为什么”的题,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原因、二是意义;“如何理解”的题,就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应怎么。
五、多角度、多层面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试题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发散与整合、常规与创新等。这一点,在给材料分析题中要有意识培养(如四所述)。
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多角度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习形式的开放性。给材料活动设计(主题班会、辩论会)、模拟选举、写社会调查报告、自设疑自回答、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等,敢于突破常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留作业时我尽可能给学生足够大的选择空间,如:学生可以做我留的常规作业,也可以写小论文(平时结合时政热点及时给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或自设疑自回答或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只要他们写了,我就给批改。
六、关注社会热点,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
中考试题不管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往往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因此关注社会热点尤为重要。一年中的社会热点很多,在中考试题中不可能都得到显现。有的问题很热,但与教材没有结合点,就没必要重点准备。我们要重点准备的是那些与教材有结合点的或“冷”或“热”的重大时政 ,对于这样的背景材料,第一,教师一定要完整把握一个重大热点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找准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形成专题训练。
七、处理好思想品德与历史的关系
文科综合,首先是加强学科基本素质和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试题占一定比例……真正跨学科所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其立足点还在于对学科内知识的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内知识的基础,答好灵活性较强的跨学科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首先要夯实学科内知识的基础,然后,要加强思想品德、历史的跨学科联系,找准思想品德和历史的结合点,加强训练。
篇4
要抓好九年级思想政治的复习,首先就要抓住主线。九年级思想政治自始自终贯穿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条主线,这是理解全书内容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如能始终注意主线的展示和梳理,就能收到“牵一线而动全局”的效果。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这条主线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掌握: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形态皆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摆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特定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的改革,其实质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抓好九年级思想政治的复习,在抓住主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教材内容千头万,如果在复习中“胡子眉毛一把抓”,那只能事倍功半。反之,如果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进行复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和掌握的,而且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复习时,要先归纳出教材中的重点,做到重点明确,指导学生划出教材中的重点框题、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或在课堂笔记中做上标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集中精力攻破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重点内容时要抓住要点,分层次理解,并注明要点序号,使重点知识条目化。为了有效弥补知识的缺陷,还应把重点知识变成相应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对重点知识进行练习时,使解答练习方法化。重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力求举一反三,切忌为做题而做题,搞题海战术。同时,在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答题条理性和语言逻辑性的训练,做到要点全面、表述准确、语言精练,切忌要点不清、杂乱无章、不得要领。
要突出重点,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在总复习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只有根据复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学习实际,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和觉悟。九年级思想政治联系实际进行复习的重点放在第四课和第五课上,这是因为:一、学习九年级《思想政治》的落脚点是第四课和第五课,即同学们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二、每年中考试题特别是联系实际的大题多与第四、五课的内容有关。因此 ,我们在总复习时要把第四、第五课联系实际的内容,视为重中之重,多加强练习。
篇5
一、要分轻重
现在市面上的教案、学案品种繁多,多如牛毛,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但作为教者,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被这些教辅书左右,不能整天围着基本教辅书转,更不能搞拿来主义。教辅书是编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所编写出来的资料,只是他个人的见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应把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放在第一位。因为,课程标准是我们学科教学的法律依据,是由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都要遵循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2011年11月28日再次修订颁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从2012年9月1日开始使用。除了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外,我们还要深钻与我们使用的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此书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教学用书》既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又是对教材的分析与提示,它对我们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点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选择教辅书的重点。其他的解析类、习题类、试卷类的教辅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性购买、使用,千万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要分优劣
现在市面上的教辅书有千万种,我们要具有甄别其优劣的能力。有的教辅书编写质量很高,那的确是编写者心血的结晶,确实对我们的教学有辅助作用。而有一些教辅书质量低劣,东凑西拼,部分教辅书的内容基本相同,简直是卖封面不卖内容,这样的教辅书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因此,笔者比较喜欢购买工具类的教辅书,像教学词典、知识树等类书。工具类的教辅书在短期内不会过时,放在案头,可以随时查阅参考,而一般的练习类教辅书的有效期只有一年,甚至一个学期,这类教辅书笔者把它叫做“方便面教辅书”。再一类笔者比较喜欢的教辅书就是电子类的教辅书,电子类教辅书用起来很方便,我们现在的备课都是电子备课、网上备课,也讲究集体备课,同一个学科年级组做到资源共享,包括教案和课件都是共同开发共同使用。电子类教辅书在电子备课时,可以直接参考、使用,减少打字和扫描图片的环节,还可以对不适合我们教学的地方进行修改、删减。对同步练习、单元卷、教材讲解类的教辅书,笔者也会把它们全部买下,来者不拒,作为一种参考资料进行收藏,至今笔者买了这类教辅书450多种。
三、要分主次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辅书门类齐全,从教材的研读,到新课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升华,再到单元、学期检测,甚至是寒暑假作业和初高中的衔接教材教辅,可以说应有尽有。教辅书“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面对如此之多的教辅书,我们不是随便拿一本上讲台就可以上课,相反,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家长素质提高了,不少学生拥有电子书、点读机、电脑和学科教辅书,家长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课前自学。这时我们面对学生,更要精心去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习题。对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要精心编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导学案,不能使用那种从市面上随便买来的导学案,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自己写的教案、学案才是教学的主要资料,而其他教辅书都是次要的东西。哪怕是一次单元测试,也不要随便拿一份买来的试卷就考,要审读试题,看是否与我们的教材配套,是否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步,是否难易适中,是否体量过大,对不适合的题目要删减、修改。
篇6
【关键词】时事教育;时事资源;基本国情;探究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教基厅[1993]23号)》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国家教委历次颁布的文件都对如何进行时事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前,各地中学也在积极开展时事教育。时事教育对于中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进行国情教育、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九年级基本国情的内容为例,拟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测试、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四个途径对运用时事资源进行基本国情教育进行了探究。希冀找出运用时事学习基本国情的规律。形成可操作的“挖掘时事资源开展国情教育的学习体系” 。
1 探究的依据及现状分析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教基厅[1993]23号)》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同时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注意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时事政策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影、投影、计算机等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提出:“本学业考试 注重考查学生解决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以自己身边的生活事实,感受身边的变化;将所学的国情方面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新问题、新事物之中,结合实际谈认识、感受、体会。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统计显示:65%的中考命题的素材来源于时政背景材料。这些素材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说:“得时事者得天下”。
《基本国情》这一单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本单元的地位来看,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如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文化等内容都是学生后续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一单元是对第一单元责任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融入社会生活的基础;本单元的理论性强,对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高于七、八年级的内容。而学生对国情的认识是零碎、感性、片面的。加之教材相对于形势的发展具有滞后性特点,致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正是基于此,拟通过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看似耳熟能详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并对所见所闻和真实的生活经验加以提升、归纳。从而深入地理解国情。
2 探究与实践的做法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资源认识国情。
政治课堂是实施时事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资源,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充实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时事资源和国情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事现象本质的理解。在课堂上渗透时事资源认识国情有多种方法和形式——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时事开讲;时事专题讲座、结合时政热点课堂练习。而课前5分钟时事开讲的方法平实、易操作,其具体做法是:依据学号学生轮流做时事评论员;评论员以近期国际、国内、家乡大事为内容选取主题概括出事件的经过。然后结合所学的基本国情的理论知识写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在讲《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学生收集的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时事资源。
学生概括出的内容为: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皇家科学院说,他们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CCD图像传感器。这些发明的应用范围很广,光纤除了作通讯用途外,还可以用来制造内窥镜等医疗器材。CCD图像传感器除了大规模应用于数码相机外,还广泛应用于摄像机、扫描仪,以及工业领域等。此外,在医学中为诊断疾病或进行显微手术等而对人体内部进行的拍摄中,也大量应用了CCD图像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学生点评:科技使人类进步,科技也使世界一天天发展起来,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同时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前5分钟时事开讲的方法平实、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时政评析是由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提出问题、再分析解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析的过程中,学生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这样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的能力,增强自信。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1 在课外鼓励学生挖掘身边时政资源理解国情。
在课外,我们鼓励学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情。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书刊、电台媒体、网上下载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国情的数据、图片文字在阅报栏中展出;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看广州日报,从关心国内外大小事情入手,将看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还在课外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时事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在课外辅导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技巧;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剪报比赛;这种做法令国情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学生学的有兴趣。教师教得也轻松。
篇7
关键字:思想品德;探究实践;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47-01
近年来探究实践题在各省、市的文综(思想品德、历史)试卷上经常出现,这类试题特别强调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突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凸显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探究实践题的选材是本年度的重大时政或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件,用提示语搭建起活动的舞台,设置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模拟的活动氛围中,通过活动探究,灵活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有效地考查和锻炼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对于思想品德探究实践题的类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倾向于把它划分为:文体写作类,问题解决类和活动设计类。
1.文体写作类
这一类型的问题,通常是拟出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写些宣传材料或活动结束后写总结,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文体写作的主要形式有:发言稿或提纲、倡议书、建议书、公开信、宣传标语、前言或结束语、开幕词、解说词、对联、评论、调查报告、板报设计(内容)、思想品德小论文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板报设计(内容)、发言提纲、倡议书和宣传标语等。
2.问题解决类
这类题型主要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主要设问方式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简述建议缘由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列举具体的实践活动。其中以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主。
3.活动设计类
在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活动设计主要有:主题班会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专题讲座活动、社会宣传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座谈会、布置展览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动过程的理解、运用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其设问的主要方式:确定活动形式,策划活动方案,规划活动步骤和具体内容。其中以主题班会、社会调查活动的设计较为常见。
我认为做好中考思想品德探究实践题的备考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做到"活动"心中有数。每年中考命题的纲要性文件就是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印发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就中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查目标、考试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所以详细了解河北省当年中考文化课考试说明综合文科部分的具体考试要求尤其要特别注意《考试说明》中有关"活动"的内容,以便认真备考。
(2)抓好基础知识之"源",引来能力发挥之"泉"。虽然探究实践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能力的实质就是能否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无法形成。所以在备考探究实践题时一定要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强本固基,抓好基础知识的储备。
(3)尽可能 "实战演练",增强"心理体验"。探究实践题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融入情境,结合实践回答,没有实践的经验就没有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结合教学进度设计适宜的探究实践题,比如设计板报、主题班会,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教学的效果,加深教学的印象,为考场积累实践经验。
4.理清思路积累经验,进一步格式程序规范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做有心人,对不同类型的探究实践题的解题经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对答题的格式、答题的程序进行规范:
4.1 文体写作类。对于这类探究实践题,首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给出其基本文体格式。比如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标题可只写"倡议书"三字,也可标出倡议书的具体内容;正文一般由五项内容组成:倡议对象(顶格写)、倡议的原因、倡议的目的、倡议的依据、倡议的具体措施(要点化);结尾要表明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署名倡议者(个人或组织,但不能出现真实的署名),写出倡议日期。
4.2 问题解决类。这类探究实践题是比较"传统"一点的类型,就好比是以前的"怎么做"的类型,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类型,一般就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道德和法律或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或者具体的行为。
4.3 活动设计类。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动过程的理解、运用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可以总结出"活动"的基本程序,比如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一般由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步骤四部分组成。①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的内容,中心明确,切中要害,不能过长。②活动目的要依主题而定。一般遵循的模式是:通过――活动,明确了――问题,树立(增强)――观念(意识),指导自己――行动。③活动准备――就是要做好思想发动和各项组织工作,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包括:进行社会调查;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准备好相关的文字资料、写发言稿等;确定活动形式,准备必要的器材、确定问题、分组(或确定辩论正反方)、时间等。④活动步骤――是班会的主体,在设计活动步骤时要做到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讲究实效,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观看录像或宣传材料、分组讨论、推荐同学发言、活动总结。
总之,把探究实践题分门别类的进行文体格式的规范和活动设计程序的规范,使学生答题的思路相对而言比较清楚,能有一个模式可以去套,这样使解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5.关注时政热点,多角度多层次搞好专题训练
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即是备考的重点,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搞好有关时政热点的探究实践的专题训练,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语言的规范
探究实践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思维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引导,做到用思想品德的学科术语回答问题,用通俗简洁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来回答探究实践题。
篇8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造成学生自我封闭,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将其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二、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有效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有研究表明,8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将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候,我把一言堂改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占绝大多数,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积极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的措施。全班交流时,学生在自我否定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还发现了许多新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负担,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连续担任几年的九年级思品课教学中,面对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发展趋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半月谈》《参考消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的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篇9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开放性课程理念为课程资源开发带来了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教师与专家、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借助时改热点点评、巧设各种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路径调动其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路径 价值指向
作者简介:王晓琴,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这就是说,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促进我们在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
1.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拓宽课程资源。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目前常见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案例中探究结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反其道而行之,即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搜集整合案例来探究论证问题。在进行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前,笔者提出探究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看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整合案例,在课堂展示研讨。课堂展示环节,探究小组运用三个案例阐释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履职状况。一是结合当前我国桶装水市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案例,指出我国政府要搞好市场监管,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同时应严厉打击桶装水市场的违法犯罪现象,执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二是播放我国“嫦娥”飞天的视频,说明政府认真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三是介绍近期北京市治理雾霾的一系列举施,说明市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之后,教师基于学生展示研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转变观念与职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与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搜集整合素材、探究体验感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孵化出“提出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形成认识”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
2.借助时政热点点评,丰富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与社会学科,在向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求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补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为了提高时政点评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时事点评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勿把时政点评演绎为新闻播报,割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纽带。时政点评反映出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折射出学生的价值取向。时事内容、学生点评、学生价值取向三位一体,为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第二,坚持时政点评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原则。例如,学习“人生价值”时,要求学生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年度最美人物进行点评;学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要求学生点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文化现象。第三,坚持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优先的原则。遇到出现国内外重大新闻,则指定时政内容,如每年的中央与地方两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届政府的简政放权、我国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等。
3.巧设各种课堂活动,生成课程资源。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的获得。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就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如果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安排如辩论赛、小品表演、记者招待会、访谈节目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表演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我们安排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反方辩点为“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课堂上,正反双方围绕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内涵、区别和联系、两者给社会与和人们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两种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展开了激烈辩论,正反双方在辩论中逐一呈现的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抓住其中辩论不清的问题引导全班深入探讨,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类型与风格的文化,只要是先进健康的文化都是有益于社会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加强阅读与学习,从文化作品中汲取有益养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调查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一个专题知识学习之前或一个模块知识学完之后,我们都会开展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搜集素材、整合数据、积累资源、形成成果。
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前,我们确定了“广州市中学生品牌消费现状之调查”主题,让学生调查广州市中学生的名牌消费现状,并将它提交到课堂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与讨论。学完《经济生活》模块之后,我们拟定了“广州市春节消费状况调查”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寒假调研,挖掘出蕴含在春节文化中的经济学道理,并指导学生撰写了《2014年春节水上花市消费情况调查》、《年夜饭中的趣味经济学》、《浅谈“春节年夜饭”》、《中学生春节消费状况研究》等小论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指向
1.转变教学方式,打造主动互动的高效课堂。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必然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引起师生传统课堂地位的变化。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意味着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把自己的生活、获取的信息、思考的问题带进课堂,就需要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实践探究。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信息的垄断者与唯一传递者,因此,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心态接纳分享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活力才能得到空前释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2.凸显学科价值,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其它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的德育功能,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学科价值。学生个体的德育情感具有缄默性,一味说教的课堂教学不但难以取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反而会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使其置身社会现象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探究、分析,学生会将思考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事物接受或拒绝、赞同或排斥的情感态度,实现知行意的统一。此外,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核心内涵是“过程与方法”,它涵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即学习力和思维力,实践能力即行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另一重要学科价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就是锻炼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判断与论证的能力;讨论与探究、设计与参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相关的学科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新的养分,以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丰富了很多,但不是任何体验与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学生在情境选择、资源整合、分析问题、评价事物、活动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开发课程的能力。譬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使用信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记述、调查和讨论。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教师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受到挑战,教师应随课程建设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生成,能否有效地利用好学生资源,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具有捕捉、判断、选择、组织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高超的教育智慧。毫无疑问,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学生开发资源的程度以及发挥其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反思、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篇10
1 放眼世界:搜集主题
亦即围绕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收集,使学生真正做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立足当今,着眼未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为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当然,也可以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渠道涉猎,在此基础上,要对已有的信息材料再加工处理,去粗存精。如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建设,高速公路网建设,西部地区水电的阶梯开发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都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最佳教材。国际的如伊拉克战争,气候会议等,当前的甲流防控问题都是热点,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既增长了知识,双学会了综合,分析,明辨是非,的实践能力。正所谓一石数鸟。
2 联想:自我创意
即给学生一个确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依据自己的的理解,自由完成对主题的拓展与演绎,如“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布置了庆祝国庆节的活动实践作业,学生们热情空前高涨,有的设计唱给祖国母亲的歌,有的从我们的民族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更有的从国旗、国徽、国歌等几个方面来获取素材。通过对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与阐释,来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操作:自我实践
也就是将课堂练习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这类作业重点在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有助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对文中理论观点的验证。
4 读写:积累知识
这种类型的实践作业,主要师生共同研究探求的问题记载积累起来,让学生节节都有读写作业,把知识重点准确无误的印在脑海里,另外摘抄一些名言佳句,时政大事,读读文章,写写体会,这方面可通过布置学生定时看新闻联播的方式进行。如此,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意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在具体方式上,还可借助电脑网络或报纸、广播等媒体。
5 实践:在探索中发现
这类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考查研究.并结合课文理念观点运用实物考查法,文献资料认证法,合理想象法等写出政治小论文和考查报告如学习“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一文后,我让学生撰写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学生纷纷走出家门,走近社区考查访问,联系我们身边的事进行实地调查,如我们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开发与植被矛盾如何解决,农忙时节秸杆焚烧问题,城市建设过程生态保护问题,绿化问题,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水源保护问题等。
6 综合类作业:各学科的相互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