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20: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生学习计划

篇1

在此只做有关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总体计划,至于有关细部计划还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大致可分为修读学位课和做学位论文两个阶段

最基本也是总重要的一点

构建专业领域的知识构架,广泛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快地对专业方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及指定方向。

合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尽量做到有区别地进行泛读和精读。在此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比如说,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帮助学生制定一些可有效实施的学习计划等等。 最的一点

论文的写作是研究生必须面对的,也是衡量研究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依 据。最终论文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有素。比如说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以及整体性,文字表述能力等等。浏览有关协会的网站及学术会议的议题,了解人们现阶段关注的热点学术问题。

学习生活当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一切。话语虽然简短,但却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 1要敢于挑战自己,勇于克服。及时制定一周、一月的以及更长时间的学习计划。有挑战才有成长。

2掌握好外语,尽量做到能够流畅阅读。英语作为学习工具的重要性要时 刻铭记在心。

3找到好的学习的榜样,及时有效的跟同学及老师进行沟通。

4养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养成交流思想知识及互相教育的气氛。

篇2

[关键词]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02-01

引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甚至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只有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大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学校仅起到提供过程辅导和条件保障的作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其提早树立职业理想,从而有针对性地朝着这一理想不懈努力。还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明确未来职业目标后,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针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弥补劣势,发扬优势,一方面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在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中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岗位需求,从而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助于大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和正确择业观的树立。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顺利就业,也是提升高校品牌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总之,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就业模式的改革和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高校才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尽管如此,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形同虚设,没能真正发挥自身作用。有的高校尽管有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并非专业职业规划师,他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通过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大四学生落实工作单位,不能为大学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设计思路和方案,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无法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指导。除了学校层面的问题与不足外,大学生本人也存在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不清楚自己将来毕业后适合什么岗位,不清楚做什么工作更有前途和发展,因此,在学校盲目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参加各种讲座、胡乱地选择一门甚至多门选修课,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与自己未来发展毫不相关的事情上。此外,由于对大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也不尽科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未来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对策分析

一是大学生本人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之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抉择。这需要大学生认清自身知识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弥补和充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工作,需要大学生首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然后通过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讲座以及专项辅导,逐渐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系统。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大四学生面临的问题,每一位大学生都要从入学开始进行早期准备,这样才能通过四年大学锻炼与实践实现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同时,大学生还必须深入对自我进行解剖,准确评估和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势、技术技能以及情商智商水平,冰妖认识到自身性格以及知识结构等存在的“短板”,才能科学地定位和评估自我。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必须努力适应外部各种环境,对于积极的环境主动影响自己,对于消极的环境,要理性对待,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总之,只有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朝着职业目标去进行知识积累和铺垫,才能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才能真正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高校应努力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高校只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提升高校知名度和品牌的有效举措。在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过程中,高校必须首先给与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措施使就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并在教学安排中进行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避免出现大四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和辅导,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高校应建立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一般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职服务机构,它们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2] 服务机构设立以后,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构规范合理地运行起来,这离不开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作依托。高校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团委以及社团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合理分工使职业生涯服务机制合理、有序、高效运行。

三是发挥政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为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环节。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调控,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好局面。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我国建立一套全国性的职业生涯组织,从而实现对多重资源的优化整合。还要引导和扶持职业生涯规划中介机构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使它们成为连接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 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心理科学.第20卷.总第81-82期.2005年第5-6期.总第729页.

[2] 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55.

作者简介

王育飞(1982年12月―),男,讲师,硕士,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任鹤飞(1985年8月―),女,助教,硕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化学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和成绩不高的前提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在对其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从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习题的处理;第二课堂开展五个方面,就如何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进行了论述。

一、分析学生兴趣下降的原因

在初中九年义务教务的基础上,初中化学只有50分,课本知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但又缺乏体系。使得许多初中毕业的孩子上了高中后不适应。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分析:

1.长期以来,受教师观念的影响和中考的冲击,在毕业班的教学突出表现为应试味道太浓,探究实验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实验教学开展面临许多困难,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无趣激发,无思维碰撞" 的课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初中化学知识简单,内容广博,但缺乏形成体系,分值也少,学生重视度不够,使得许多学生,基础不好。

3、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行,面对新课改知识面广,教学进度快,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

4、高中作业量加大,难度也加大学生不适应。

二、结合本学科实际实施可行的调动兴趣的方案

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造条件把教材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以增强学生动手机会。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先可提出“结晶水合物受热稳定吗?加热胆矾可观察到哪些现象?”的思考题,教师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使学生在探索中会发现结晶水合物受热不稳定,蓝色胆矾晶体受热生成白色硫酸铜粉末;残余的白色粉末中有少量黑色和黄色杂质;试管口流出的液体显浅兰色等。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就会收到比验证性实验好得多的效果。

(3)尽可能让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只有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暴露问题,纠正和解决问题,才可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4)可以补充和创造实验,增加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生动的实验教学,严密的逻辑系列,不断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的情绪就会步步高涨,兴趣就会充分激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设计学案、创设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就应备好学生,如本课所涉及的问题学生知道多少?学生的难点在哪里?讲课中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哪些问题需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按自己设想,进行教材结构的重组,精心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可以补充一些材料,拟成一个个的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并有针对的精选习题等,并将它印发给学生,上课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会留给学生第一手资料,同时节约了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在学案的设计方面,我们组的王芳、王佳老师做到也非常好,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

3、从教学手段上――计算机辅助教学

(1).直观性好,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教学中微观和抽象的内容较多,像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的概念等都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利用图形、动画、音效等各种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生动地模拟和再现物质微观的结构、状态和变化过程。“百闻不如一见”,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

(2).模拟或再现化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拟错误操作。例如,酒精灯、试管的错误使用方法;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及结束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的错误操作,通过电脑动画模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不但节约实验用品,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二是严重污染环境,易使人中毒的实验。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三是能够展示一些实验的本质。

(3)加大教学密度,开拓学生视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总之,电脑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地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4、习题的处理

(1)超前备题

学校的计划有时会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召开教大工会、党员会、教研组会、以及年级组会等。这时学生需要自习,在其他学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会抓住时机下发提前备好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说为该学科争的了练习时间。

(2)分散处理法;

我们化学教辅是世纪金榜,我会在讲每一单元前把该部分习题做完,并进行归类分散到每节课里,以备在讲该部分内容时穿去。这样我觉得教学很轻松,无形在习题训练为课余节约了时间,进而增大了练习量,是训练非常到位。

(3)上课严要求,下课勤检查

用我们校长常讲的一句话“守好自己的阵地”。为了守好自己的阵地,我上课决不容许学生干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旦发现一定严格处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不能也不敢做别的。课后作业要勤检查,把作业落在实处。

(4)习题后记录

在每讲完一部分习题后,我会把学生做错多的和一些比较重要的习题抄于教案纸上,过一段时间印发给学生重新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对疑难点搞懂。

这样也是对教学的第一反馈资料,使我能对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5、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化学模型的制作

制作模型,有的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教材制作;有的可配合教学,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制作有机模型:甲烷、乙烯、乙炔、苯和碳60等模型;制作简易灭火器;制作简易滤水仪器;制作酒精检测仪器等。这样可弥补教学教具上的不足,让学生鼓舞也很大,如果教师用小组制作的仪器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回感到兴奋和自豪。

(2)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和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

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择就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到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研究结果,他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就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创新设计,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我在教学中只是个参谋,我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3)将家庭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

篇4

问题一 稀奇好玩,吵吵闹闹做实验

在实验条件不是十分完善的部分学校,实验一旦启动,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番好奇心将无情地遭遇现实的尴尬,教师忙里忙外,学生吵吵闹闹。

原因分析:1.学校在实验专项经费上投入难以到位。基础配备先天不足,仪器药品缺损未能得到及时增补。2.学校在实验管理制度上执行乏力。领导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未能深入场地跟进实验。3.班额过大,给分组实验带来客观上的困难,有时五六个学生一组,吵闹难以避免。

对策研究:1.教学问题一般表露于第一线,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反映。2.教师要勇于站在实验教学的制高点,高屋建瓴,精心引导每一组实验。比如,尽量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一是在学生问题亟待解决的引导台上,二是在现实情境的实验台前。3.呵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初学者进行实验起始教育,要学习实验室规范及特有的操作规则要求,为实验提供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应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具体的任务分工,尽量不要把能在实验室外(或实验前)处理好的事放在实验当中去处理。

问题二 浅尝辄止,现象结论像验证

常见这样的实验场面:学生一只手翻课本另一只手在操作实验,或者有了分工,也是你翻课本我来操作。步骤是既定的,小至细节类的“为什么”,书上已有比较详细的解释,现象描述罗列齐整,学习程度稍好的同学恐怕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整个过程他们不需要动用过多的脑子,就能比较顺利地验证出实验现象,复制出经典的结论。而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则需要教师予以更深层次的衡量与科学评价。

原因分析:1.全世界唯有中国的教师最会讲,中国的学生自然更能适应一以贯之的识记模式,一点就通,一讲就会,一做就成,这也就不足为怪了。2.心不静,问题意识浅薄。不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现象的原始描述记录和客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缺少小组内同学相互之间的探究与合作。

对策研究:1.发挥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现场辅导采取总与分相结合的方式。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总体审视,即为总;分,即要善于关注小组直至个别学生,帮助发现问题,引导解决思路,以寻找出路。2.教师尝试做实验现场记录,记下当场不能解决之疑惑,留下第一手宝贵的资料以备研究,另外为日后实验的改进完善提供素材,为教学空间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3.不同的实验参与者对同一实验的感悟还是略有差异的,尽量多一些空间给他们自己来思考,多划出一些地盘让他们自己来创作。4.充分肯定小组成绩,尝试示范组的多维评价模式。激励新的发现,问一问,你们回忆一下刚才收集到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吗?从或是平静或是激动的反应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

问题三 自以为是,安全操作存隐患

如果让学生单凭意念天马行空地游走在自己所建立的“创新”世界里,而脱离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大大咧咧、不懂装懂的学生也时有人在:比如实验药品取用不规范,药品用量多多益善:酸碱盐胡乱搭配,做出大杂烩:不管废液能用否,清洗仪器时一冲了事。

原因分析:1.学生没有进入实验状态,忽视教师的要求,与同学配合不默契。2.没有遭遇过险情,不能明确地认识“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什么一定不能做”等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安全观念淡薄。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在他经历过种种心理上的体验,包括遭到挫折和感情的创伤,才能对前人给予的警醒有深刻的体验。3.侥幸的心理从中作祟。自耍小聪明,老师面前规矩,同学背后却搞恶作剧。

对策研究:1.从点滴抓起,加强安全教育。比如像水电等常规性的知识教育不可或缺。2.药品管理规范。不能尽学生所兴,毫无节制,尤其是药品使用务必慎之又慎,绝对禁止药品随意带出实验室。3.实施负强化心理教育。实验中为取消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及时展示一些因为不规范操作而引起的破损仪器,分析其原因,通报一些安全事故,以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目的。

篇5

【关键词】思想教育 环境影响 严格管束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中专已成为并不算高的学历。这种社会现状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前途暗淡,认真学习了毕业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再加上自身约束力不强,家长过分溺爱,老师不够关心,导致中职“学困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在部分学校里,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对不愿意听讲成绩不好的学生放任不管,导致这类学生更加自暴自弃。每个学生性格都不同,惯用的学习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用,教育方式也是我国目前中职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困生”原因分析

1.1思想教育不到位

学困生大都对学习十分懒散,上课前从不预习,上课期间也时常走神发呆,不认真听讲,下课后也对学习内容不管不问。导致日复一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会,到了考试就想办法做小抄,蒙混过关。

同时,这类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也不合格,喜欢顶撞老师,经常和同学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被学校处罚后妄图报复,丝毫不自我反省。这些行为,都属于思想教育不足。他们在思想上没有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1.2社会和家庭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部分家长直接为子女铺好了未来的路,让子女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即使成绩再差毕业后也有稳定的工作,导致子女没有丝毫的上进心。也有家长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对子女的成绩毫不关心,让子女觉得即使成绩好了也没有人来看一眼,失去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娱乐场所,将学习抛之脑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导致后来赶也赶不上。

2转化中职“学困生”的方法建议

2.1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困扰,让他们能安心学习。老师应该帮助中职“学困生”找到自信,告诉他们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在社会向上发展的途径,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习。

老师应该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在表扬成绩优异学生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在各方面的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着,不会厌恶在学校学习。老师作为整个班级甚至学校的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让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督促他们学习。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在学校,在教室里,老师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及时纠正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2.2老师要严格督促学困生的学习

部分学困生成绩不好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试图努力学习无果后最终放弃了学习。老师应该及时发现这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错误,进行纠正,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升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果,从而开始积极学习。

而另一类自身懒散不爱学习的贪玩学生,老师应严格监督他们,一边时刻督促他们学习,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一边要试图通过一些特别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看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己愿意学习。

2.3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

不管是否为子女以后铺好道路,家长都不能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要经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并且不仅仅只是看子女的考试成绩,而是要辅导子女在放学后的作业和学习。

即使工作再忙,家长也应该定期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子女在学校的生活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对子女在学校犯的错误及时教育纠正。

家长应该控制子女在家上网游戏时间,不能放任子女沉迷网络,要帮助子女建立合理的时间安排表,督促子女按照时间表执行学习任务,督促子女在适当的时候休息,避免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

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困生”一方面是受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态度所导致。不管是哪种原因,老师都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应该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优势的快速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英.中职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9).

篇6

关键词:基础化学;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方案;评价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66-02

项目化教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我院在基础化学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掌握和能力提高,在促进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的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以及安全防护、环保意识等也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评价方案的确立

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实施过程、对实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确立方案,评价过程实现动态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本课程可实施的项目有11个大类:化工生产基础知识、化工产品质量保证与标准化、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化工分析测定技术基础、待测样的采集、制备与预处理、酸碱滴定法及其应用、配位滴定法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沉淀滴定法及其应用、重量分析法及其应用、分析仪器应用。以化工基础知识中三个模块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数据的处理及上报为例,如表1所示。

每一个项目评价由同类课程教师提供,教研室共同讨论确定,考核评价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

教学评价手段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要易于操作,既要起到评价教学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能力,避免整个教学过程总是关注评价,忽视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实际、实用、实践、实效”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要有明显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 设计的项目要做到既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和认可,又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同时还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个项目评价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评价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评价,评价标准要有明显的主题和突出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院对考核内容采用核心指标评价的方式,即把那些对学生训练过程起导向作用的内容定为核心指标,在分值分配上突出考核重点,使其直接影响考核效果。如课程学习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训练,重点是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环保、成本、操作规范性等意识,随着课程不断深入,由职业素养考核评价转为突出能力目标进行重点评价。

引入企业评价标准 通过摄录企业产品质量检测过程,并把企业质量活动和标准播放给学生,渗透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过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同步。除此之外,邀请已经实习的优秀学生在休假期间回校参与教学指导,通过他们的示范行为,将企业的文化标准、质量标准引进课堂,使学习环境再现或接近于企业工作环境。

改变评价形式,活跃教学气氛 通过播放录像,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重新体验学习过程,不但起到了有效评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能够参与对自己的认定或评估过程,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至每一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

学生实验员参与教学评价 我院每班平均50个学生,由于实验员有限,即使分组实训,在同一时间内也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或每组学生进行评价。为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我院从高职一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一定数目的优秀学生充当实验员。这些实验员利用课后或自习课时间由教师指导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实施,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学生参与实验指导,大大缓解了实验员不足带来的缺陷,使评价得到有效监控。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评价 我院每学期都会举办学生和教师层面的技能大赛,在大赛过程中采取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大赛内容选取上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此项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切磋技能、相互交流、展示风采的舞台,有效地促进了技能训练的开展。

考核量化实施

多种评价形式的结合,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评或互评中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使考核评价易于操作,我们采取了量化考核。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教学评价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学生共同评价 这里的代表性既有成功作品,也有失败的作品;既可以通过优秀、标准、规范的操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得到失败的启示。

加大评价结果的利用力度,使评价结果更有效 教学评价的目的既要达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要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因此,考核评价不能流于形式,应利用考核评价结果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使考核工作呈螺旋式上升,从而发挥考核工作的真正作用。

质量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项目教学本身是一个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因此,项目教学的质量评价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建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实施新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价,才能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学习效果和就业为目标的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田鸣,盖馥.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89-91.

[2]冯永琴.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比较及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60-64.

[3]吴赛苏,周君,陈玲霞.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23(2):52-55.

[4]王元有,张杰,陈锁金,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下《化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l8(2):52-54.

[5]张立芳,王志林.浅谈高职高专工科化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538(6):117-118.

[6]来月英,宋心琦.关于化学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2(1):46-47.

[7]李哲,等.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02,17(3):16-18.

[8]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68.

篇7

关键词:学生视角 酒店 实习效果

学生实习是高校解决酒店行业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实习是在校学生将理论融合到实践中的一个学习过程,是理论学习与正式工作之间的过渡。它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扩展,更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酒店行业。实际运作中,由于学校、酒店和学生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使学生实习的效果不理想,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挫伤实习的积极性。本文以九江学院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学生为例,从学生的角度总结了学生酒店实习的问题,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学生酒店实习效果的方法,以期有助于实际。

一、造成酒店管理专科学生酒店实习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实习机制原因

首先,学校、学生和酒店三方的实习目标不一致。学校和学生以学习为重,酒店以营利为目的,体现在实习运作上,如实习期半年、实习期不轮岗、按正式员工标准管理等。酒店的这些要求带给实习生的真实工作感受就是实习期过长、工作单独乏味、工作标准要求过高等,影响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实习规划不系统。学校对实习酒店、工作岗位、学习内容等粗线条规划。被动接受酒店安排的工作岗位和学习内容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最后,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酒店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无考核;由于操作不便,学校对实习结果的考核限于实习中期和返校后测试,缺乏实习阶段性效果的考核。不完善的考核机制缺乏压力,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适应力差。多数学生有自我为中心、心理年龄小、自负、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李莉[2]在文章中提出,实习生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语言障碍造成与客人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困难;管理方式的变化造成了实习生的不服从、无归宿感等。此外,长期缺乏锻炼的实习生面对酒店工作叫苦不迭。

其次,期望过高,心态不好。面对整体学历偏低的酒店行业,实习生的优越感不断膨胀,没办法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去对待工作,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越职位设定。同时,实习生容易被酒店富丽堂皇的外表和舒适高雅的内部环境所吸引,对实习、薪酬和职位抱有很大的期待。正如海力力[3]的文章指出的,很多学生初入社会,梦想着一份能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酒店晋升要凭工作经验和扎实的技能,从基层做起,造成了实习生的心理落差。

(三)酒店管理原因

首先,酒店对实习生重视程度不够。实习生是酒店的特殊员工,他们敏感、单纯、心理脆弱;他们有离开父母、老师的孤独;他们是酒店教授的对象,可以允许他们在犯错中成长。而多数酒店的管理层忽视对实习生的关注,缺少培养和关怀,使实习生缺乏精神动力。

其次,实习生的待遇低。实习生工作效率与普通员工无异,但工资低于普通员工。有些酒店把节假日的福利待遇都要将实习生区别对待,也没有进一步培训实习生的意愿。多数酒店仅把实习生看作节省人力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缺乏物质激励,让实习生工作无动力。

(四)酒店行业原因

酒店行业的工作特点不符合实习生对自己职业的要求。如劳动密集性的特点强调对体能的要求;重经验、轻学历的特点要求学生从一线基层做起;低工资难以满足学生的消费欲望和对自身价值的预期;服务性行业的特点要求服从和客人至上意识,心理素质也要够强大;三班倒的上班时间不符合实习生对规律生活的期待。这些特点使学生失去实习的动力,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途径探讨

(一)学校优化实习教学的机制

实习机制是保障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完整体系,包括酒店、岗位和实习内容的选择、实习过程的监管及实习结果的考核等。首先,把好酒店选择关。合作酒店实行淘汰制,对学生反映差和指导老师考核差的酒店应终止合作,给学校以合作的主动权。其次,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把他们对工作的预期引至合适的水平,防止落差太大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做好权利下放,充分发挥实习带队教师的作用。最后,学校与酒店共商实习内容、位轮换方法、实习考核机制和学生共同管理方法等。

(二)学校做好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在实习前应明确告知酒店各实习岗位对于技能、体能、沟通能力、语言能力、服从意识、服务意识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也使得学生有准备的方向。其次,做好实习生心理预期管理,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减少实习之路的坎坷和曲折,提升实习效果。

(三)酒店优化实习生管理体制

首先,酒店加强对实习生的重视。酒店所有管理者都应有关心实习生的意识,特别是直接领导者;配备学生心理疏导师,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配置专人负责实习生管理,并加强与学校和负责教师的沟通;给予实习生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等。这些可以让实习生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和归宿感,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建立合理的实习生薪酬制度。可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也可在工资略低于其他员工的同时,加大实习生奖励力度,拉平工资差距,调动实习积极性。

最后,做好实习岗位管理。尽可能按学生意愿安排岗位;建立实习生逐级提升的岗位调动制度,在挑战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原有实习岗位考核通过的话可安排轮岗,或在原岗位给予职位上的提升;合理规划实习生的学习内容等。

参考文献:

[1]郑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综述[J].经济视野,2016,(09).

[2]李莉.旅游院校酒店实习问题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122).

篇8

关键词:就业指导 全程化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10-02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职业前途以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关系高等教育自身持久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适应就业形势,有效地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在思想、心理、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充分作好从业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必要性探析

1.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统领,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科学发展。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客观存在和内在需求,围绕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在价值取向、知识能力、个性特点、综合素质、社会认知、人职匹配等方面协调发展,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育和大学生的成长、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的幸福联系起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双重需要。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2.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解决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需要。如今,多数高校普遍对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了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观念陈旧;就业教育的形式十分单一,课程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掘;教育内容主要进行就业动员、就业形势报告和应试技巧,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择业指导方面,仅限于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等,没有从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和指导。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由于其教育的对象涉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教育的内容自然各不相同,全方位、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期解决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中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针对毕业生进行的,通过信息互动将学校培养的“成品”输送出去,而不问前期的培养质量,这种就业指导在信息反馈、传递上具有迟滞性,难以反映市场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内容的更新,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的“匹配度”,了解掌握社会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而加快学校发展,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适应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从外部环境上看存在着诸如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滞后于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高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学生自身来看,当前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定位,对自己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低下,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偏低。而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主要在毕业班开展就业指导,学生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有关职业方面的知识,而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要大力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促使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激发学生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通过对知识、能力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形成独具的、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由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不相同,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的实施。

1.第一阶段:职业意识建立和专业认知教育。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面对新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尚在适应和摸索阶段。大一新生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对学好专业,树立人生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因此,这个阶段是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最佳时期。高校在入学教育阶段就开展职业发展教育,通过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要求;通过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职业发展概论,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通过把择业观的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以“诚信”为内核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认识,唤醒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

2.第二阶段:基础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学生的如认识职业、认识自我、人际关系管理、团队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压力管理等基础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及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通过运用职业能力测试工具,使学生对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通过开展职业工作坊、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职业实践月、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积极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培训;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方法、步骤,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自己选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制定实施方案。

3.第三阶段:实用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在大学三年级,学生全面进入了专业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与方法、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求职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提升;通过开展模拟招聘观摩会、职场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就业技巧;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工程教育,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通过实习、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通过学生诚信实践、合作实践、德育实践、就业实践、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通过开展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营造校园的创业氛围;通过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心理素质,激发创造性思维、掌握创业策略。

4.第四阶段:职场适应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在大学四年级,学生全面进入毕业实习和找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学生的职场适应教育。通过就业常见法律问题的辅导,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开设交流与沟通选修和商务礼仪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与用人单位沟通技巧,掌握电话礼仪、社交礼仪等商务礼仪;通过对学生职业形象设计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通过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就业系列,调整择业期望值。

5.第五阶段:质量跟踪反馈和教育教学改革。在学生毕业后,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及时掌握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获取教育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质量跟踪反馈,高校要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

三、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因此,高校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以此为平台,将入学教育、学习指导、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创业教育等各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教育环节和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全方位、全过程、分阶段地进行四年不断线的就业指导。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要做到“三个结合”和“四化”。即坚持以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建设相结合,力争做到就业指导全员化、就业咨询信息化、课程结构多元化、课程设置实践化,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研究”(项目编号:11554178)部分研究成果;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55XS302)。]

参考文献:

1.肖池平,张小青.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安身健.开展全程化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3.韩经,尹兆华.开设必修课将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篇9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策略

现在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性学科,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如今的高中教学中却出现令人担忧的状况。很多教育教学家对此作出分析,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数学学困生自身出现了许多变化因素,这使这学困生现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教师及各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对此现状进行有效控制。高中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必将把解决高中数学“学困生”问题提上日程。

一、明确“学困生”的含义

学困生,指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在学习方面有着严重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群体在性格、体质和思维等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着细微差别。这类学生的智力在年幼时并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导致日后的学习越发困难,以至于在课堂上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些学生自身往往有着很严重的惰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刻意回避有难度的问题,从不愿意积极思考,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在高中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基本的公式概念记忆等方面也表现出其能力有限的情形,这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学困生即使花上更多的时间也难以与其他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特定的“数学学困生”指的则是那些在智力方面并未与其他学生相差甚远,但在感悟数学的能及分析数学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在课堂上难以当堂掌握知识,达不到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内容负荷过大,而且难度也超过部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本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原则,将基础的知识点和习题一带而过,将课堂重点放在难点和发散性习题的讲解上。这样忽略基础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导致数学学困生的数量增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不管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数学语言上都有着天壤之别。就像高中数学中一些函数、几何、逻辑运算等,都不在初中知识的接受范围内,跳跃性非常大,以至于学生出现难以接受的现象。数学语言也变得越发抽象,使学生开始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学习面临很大的阻碍,不敢尝试,这就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从主观方面来看,在高中学习中往往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有些同学的学习用功程度根本没法和自己比,但成绩却比自己要理想的多,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极大,郁闷情绪又无法及时排解,日积月累便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开始排斥数学课。这样一来,使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持续增长。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里的“区别对待”指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改变,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以适应各个程度的学生,达到增强学困生自信心的目的。

(一)实行鼓励政策

教育学家认为,造成学生成绩的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其他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疏导,也可以起到排解学生消极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学困生往往出现自卑心理,在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及充分的理解与信任。要切记,尊重他们是帮助他们的首要前提。要知道学困生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常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样知识教学与心理疏导共同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坚定学生意志

学困生往往存在着意志定不坚的现象,才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被难题所击溃。难题往往由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公式和概念连串而成,所以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枯燥和繁琐,又会使得一些学生轻言放弃,这时教师应当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迈过障碍,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便不会轻言放弃了。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一大特点是缺乏自信心,他们自我否定,因此对待学习持有消极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惰于思考,从不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内容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并且教师可以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邀请学困生回答问题,并且给予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肯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起学困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间的沟通需要家长作为桥梁,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困生在校表现,家长要及时向老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在校对学生的辅导与帮助。教师与家长共同掌握学生动态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开导。师生之间的沟通要做到平等,教师要适当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恢复自信,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预防“学困生”的产生

想要预防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就要紧紧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在心理疏导方面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与鼓励。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关心,多表扬。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必要的自我分析,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疏导与排解。这样,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便可以得到控制。

学生始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只有充分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够被这个社会所接受。所以新课标要求教师研究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心理,使学生能更好地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获取经验,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下去的工作。教师找准学生问题,对症下药,帮助高中数学学困生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树立理想,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12.

[2]沈夏佳.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7.

篇10

关键词: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81-02

一、 引言

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的建设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还将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的建设也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普及应用观念,积累信息化建设、管理经验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我校国际学生管理模式及现状

作为生源以国际学生为主的学校,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的信息管理建设较早。原有的国际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系统分为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和财务收费三部分内容,其中招生管理与学籍管理数据共享,而财务收费与招生系统单向关联,与管理系统完全分开。由于学校学生类型不同、管理模式有差异,学籍管理部分又分为学生处学籍管理和学院学籍管理,共四套子系统。

在近30年的使用过程中,系统不断的更新与维护。但由于系统自身设计孤立,子系统多,早期开发技术老旧,数据库设计扩展性小,而且还关联了很多其他的系统,修改的复杂度、工作量都非常的大,系统功能模块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都是C/S模式,使用之前需要安装程序、设置ODBC,非常的不方便。

三、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旨在为学校建设一套对外宣传、展示、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国际学生从网报、招生、入学、在校、离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1.系统主要建设目标

(1)以信息服务的模式开发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向留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学校等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2)为留学生及相关教师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以文字、多媒体和实时交互等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支持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促进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4)整合并规范留学生管理业务,为留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5)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辅助领导决策。

2.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1)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应用平台应是一个开发的且符合业界主流标准的系统平台。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和遵守学校制定的信息化相关标准要求。

(2)易操作性原则

系统建设应遵循易管理、易使用、方便开发、易学习的原则。

(3)实用高效、可扩展及易升级原则

系统建设应实用高效,能适应IT技术和学校业务的发展需求变化,适应应用不断拓展的需要。

(4)一致性原则

系统的体系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要确保各个分系统标准的一致性,整个系统能安全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实现模式

根据我校国际学生多模式、多批次,按学习模式不同分学院管理等特点,以及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包含如下内容:招生管理、学生报到、学籍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奖学金管理等。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

1.招生管理

招生管理模块分为学生端和管理老师端。

学生端执行的操作为网上报名,主要功能包括查看报名须知、修改个人信息、填写申报表,查看打印报名表,缴纳报名费和缴纳学费。我校短期生学习类型丰富,为了方便学生,采取注册一次,可以报名多个时间段学习的模式。

教师端执行的操作包括基础信息维护,主要包括显示在网上报名中的信息;注册信息管理,分为团队注册和个人注册;审核管理,主要是对网上报名的学生信息进行审核,通过的学生信息自动进入招生数据库;录入管理,新增、修改及删除学生信息,多维度查询统计学生数据;打印管理,系统常用的各类打印。国际学生招生管理模块流程图如图2。

2.国际学生报到

学生报到分为新生报到和老生报到。新生报到按照报到流程搭建迎新系统。迎新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招生管理。管理员需对新生报到的批次、起止时间进行设置。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模式的不同,报到流程上长期学生和短期学生略有不同,但都包括财务缴费、购买保险、学院报到及教务选课。完成迎新操作的学生数据将同步到学籍管理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迎新系统还提供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多维度查询、统计学生信息,实时显示学生报到情况。财务缴费需同步财务系统数据。

由于我校采取的缴费方式为学期期末学生需缴纳下学期学费,所以老生报到较为简单,只需购买保险及学院报到。

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财务缴费的数据将同步到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籍管理的老师可方便、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缴费情况。

3.学籍管理

系统提供对在校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管理维护的功能,对于信息发生变更,以及新增的信息进行登记录入的功能。系统提供信息批量导入更新的功能。例如对于学生在校期间使用的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外部银行提供数据批量导入更新系统数据。

系统提供学籍异动管理,例如:休学、退学、转学等。

系统提供离校管理。对于离校的学生数据,将自动转到校友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同步。

系统针对在校、离校学生数据提供强大的查询及统计功能。

4.日常事务管理

系统提供学生证打印、证明材料打印、学生证照过期管理等功能。证明材料打印提供多种打印方式,可以到管理办公室打印,也可以到服务终端打印。学生证照过期管理中对证照过期的学生进行自动发邮件提醒。

5.奖学金管理

系统根据学生学籍信息中所属学生类别,自动生成奖学金发放名单,即奖学金发放种类、金额,同学生类别存在对应关系,系统通过这一对应关系自动生成奖学金发放名单。

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可以将学生发放明细数据导出提供财务,也可以直接同学校财务系统对接,将奖学金发放明细数据同步到财务系统,进行费用发放。

6.系统管理

设置最高管理员,根据留学生处及各学院需求,超级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

对各用户在系统内相应操作情况进行日志,日后可以进行查询和追溯。

五、总结

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充分支持数字校园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低。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使作为我校主要业务的国际学生教育得到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杜瑾,穆瑞锋.优化留学生招生管理模式探索招生新思路[J].华章,2014(1).

[2]张静.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华章,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