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02:2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学习计划

篇1

首先,要真正地抛开电脑。电脑,不会是不用,但限制在学习之内。除非是必要,例如学习电脑课,否则不去主动玩电脑,也不去落入游戏的陷阱。

其次,限制读课外书。这个有点难度,不过我想可以通过修改时间规划来调整。在学校的时候,所有的时间安排都要以学习为先。只有晚饭后的时间和临睡前的时间可以不考虑学习的问题,此外,就要好好地在学习方面下功夫了。

睡觉时间定为晚上11点。早上起来要念英语。在学习上,复习、预习、做作业都要认真,竭尽全力。不偷懒。还有最重要地一点,扩展知识的范围,使自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要买多一点关于学习的书,尤其减少在非学习书籍上的投入。

提前学习。对于一些积累性的知识,例如单词的积累和阅读,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去背,去看。睡前的一个小时,最好用于课外文言的阅读上。

注意劳逸结合。在学习的时间中抽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在书桌前坐太久,避免打瞌睡。必要时饮用咖啡。

目标:

向级前一百进发。

如果在高一上期末(学段2)的考试中考到级前一百,希望父母奖励新的电脑。并放置在书房中。

保持每个月180元的零花钱有结余并存起来。

1.熟悉高中的学习环境,结识同学和老师们。

2.在每一个科目课堂上认真听讲,争取每一科都达到较好的水平。

3.超前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

5.竞选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在高一多为班级做一些工作,多锻炼自己的能力。

6.参加学生会和团委的竞选,努力工作,争取为全校同学服务。

高二年级

1.选科目时选择物理班,争取进入“尖尖班”。

2.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数学竞赛能在高二出成绩。兼顾一下物理竞赛。

3.在学习中多进行自主探究。

4.更热心于学生会的工作。

高三年级

1.学习更加紧迫,可能会退出学生会和班里的工作,全力以赴学习。

2.数学竞赛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进入奥林匹克冬令营。

3.如果能争取到保送名额,会自学一些大学知识,热心帮助同学。

4.如果争取不到,会全力以赴准备高考,为一中争光。我相信我自己的实力。

数学:上课前一定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老师讲的例题一定要过关,不能漏一题,此外最重要的是

认真,细心,错题更正本一定要看,讲完一节看一遍,笔记本也是。

语文:上课前预习,上课专心认真,不懂的记在错题更正本上,早上找出来读一读,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多记些名人名言,拼音,诗词。

英语:课前预习,上课快记,快听,细心,不管是什么,只要老师讲出口的我没听过的就记。课后一定要复习,此外,数学,语文也要复习。练习册一定要跟上去,时间紧,抽一抽就出来了。

历史:背一定要细心,耐心,系统化。借高二下学期的书,早上6:30以前读。

政治:上课认真听,课本要重中有重地读。早上还有10分钟读。

地理:上课前一定要预习,上课要细心,多记,在早读读完后读10分钟或少点。

篇2

7点半起床。写三个小时作业。然后是一部电影或者一出戏。下午先背词,再背英语,暖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而且还有课。其他时间自行安排。晚上看有关诗词的书(至少2小时)。其他自行安排。10点睡觉。

关键词一:数学。

补数学。一周5节课。算起来我可以补20节。目标是下个学期每次考试都上90分。

关键词二:古诗词。

看遍天下古典书籍(当然这是不可到达的目标)。每天背3首婉约词。不管能不能接受某些词的观念。5篇评词。

关键词三:梨园。

看京剧、昆剧、越剧等。主要是看经典的唱段。5篇评戏。

关键词四:新概念英语。

不能让英语掉下来。老师什么的无所谓了。

篇3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 李银雁,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派潭中学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增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4L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搞好学习是为了取悦父母和老师,自身对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缺乏主动性,应付式上课和写作业。但高中三年就如一场长跑,需要起跑的动力,维持下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某一行为,主要来自于动机。因此,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落的直接表现是对学习的厌恶或学习效果不佳。可是,用什么来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就笔者多年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经历所见,单凭“我要上大学”这个学习目标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不能持久,容易消逝。那么,能否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与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清楚认识自己;了解发展的环境;定位自己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行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给某中学高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时表示: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未来的职业方向,使学生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因此,在调查分析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后,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研究其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乡镇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其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25名,三所学校共计学生150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由成功动机、考试焦虑、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四个方面构成,用1、2、3、4、5个等级分来表示学习动机的强弱,每个等级的含义为:1为非常弱;2为相当弱;3为一般;4为相当强;5为非常强。此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该测验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3~0.89,重测信度为0.79~0.86。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参考法:通过查阅图书、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上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打开研究思路。

2.单组实验法:在广东省增城市的派潭中学、仙村中学、中新中学三所高中学校的起始年级各选定50名学生进行单组跟踪实验。

3.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前,选定实验组学生填写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本次调查结果按派潭中学为A组,仙村中学为B组,中新中学为C组记录;之后聘请专家和家长代表开专题讲座和印发资料对这三所学校的实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辅以协助。让学生写生涯规划书,批阅后指导其作适当调整或修改。三个月后,第二次发放《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调查表让实验组学生填写,本次调查结果利用SPSS15.0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量表测验,各项评分越高表示内因性动机的成份越高。回收有效问卷后,对各组测验所得出的数据进行T检验。从实验结果上看(表1),A’组、B’组、C’组分别与A组、B组、C组的测量结果相比均有提高,说明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激发和维持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高中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许多高中生对自己缺乏了解,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清楚社会上存在的职业种类及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的规划与打算。不少学生在高中文理分科和高考填报志愿等方面都只能听从家长的意见。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学生全面客观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等,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理想、确立目标,能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有计划地为自己设计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高中生心系目标,维持学习动机。高中生做一件事往往是一开始热血沸腾,很有冲劲。据笔者观察,如给学生开一节励志的主题班会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好像一下子充满奋斗的激情,誓从今日起“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但真正去做时,却是“三分钟热度”,很多因素都能让他们泄气、放弃。如外部因素的干扰:学习的枯燥比不上网络电子游戏的有趣;内部因素干扰: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又怎样,找不到终极目标,没意义;如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碰到困难和挫折……这些因素都很容易使学生动摇,没几日又“打回原形”。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立、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高中生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就能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解决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和动力不持久的问题。

3. 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随着高中学校的扩招,高中门槛的降低,有不少意愿并不是读高中(或意愿不明确)的学生上了高中,这部分学生到校后很容易产生搞好学习成绩对自己作用不大的错误想法,认为学好成绩只是给老师、家长“长脸”,是老师、家长“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己最初的理想职业目标。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职业目标去指导高中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自主推动力。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会自觉地确定与其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运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完善自我。

(二)建议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开展系统课程,贯穿于高中阶段的全过程。据有关研究,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而梁淑琴、马海林等人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教育;高中生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高中生从来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缺乏规划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动机不强也得不到适当的辅导。因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的开设最好能从起始年级抓起,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自主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此后,应在高二年级的文理分科前和高三填报志愿前分别开设相应的辅导课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适当的修订, 根据年级的特点开设能激发和维持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辅导课程,也就是在设计生涯课程时,应区分不同年级的特点,设置不同侧重点的生涯辅导课程。使生涯规划一直能起到引领学生向前奔跑的作用,激发与维持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当前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学校增添的新课程,涉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重新调配。其中,需要重新配置的教学资源是师资、时间和经费。目前师资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担任兼职教师,分年级讲座,班主任加以协助;二是对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能力。但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也需要聘请专家或社会力量。所以两种途径都涉及经费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另外,在课程的开设方面,则需要学校领导的合理组织和调配,做到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又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活动。

篇4

高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O6-0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09-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

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有趣,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3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篇5

一、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教材内容涉及全面,包括对化学史、化学家等知识的介绍。但从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缺乏学习兴趣,极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采取以情感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将教材上所涉及的化学史与化学家事迹通过别具新意的情感教学来向学生讲授,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化学材料知识的教学与我国的化学史相结合,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介绍我国在生产劳动中所应用的化学知识。通过这种情感教学来触动学生,让学生不仅能从这些化学历史中学习到相关方面的化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由于化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建立对化学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以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化学实验令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对于新鲜、神秘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化学实验来揭示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同时,让学生从化学实验中总结与归纳出相关的化学规律,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个与之相关的生活故事,进而吊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授碘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碘与米汤发生化学反应的真实故事,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而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其中应用到的化学知识。

三、以问题引导学生的化学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而问题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化学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可以结合这些化学现象设置相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些奇特的溶洞景观实质上就是碳酸钙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授碳酸钙知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溶洞景观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而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奇观,其中涉及了什么化学反应等。教师通过问题教学令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进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教学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间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

四、以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 高中化学 资源平台 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

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改革也必将烙上信息化的特点。化学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化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下论述:“未来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化学教育信息化”以它具有的资源全球化、教学多样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优势,成为化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它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法,一般按教学素材类、课程网络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学应用平台等4个层次来建设化学教学资源.但如何将“化学教育信息化”引入高中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化学教育信息化”教学,如何快捷方便的获得教学所需的资源等实际难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以下结合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二、信息技术中的化学教学资源

1.化学信息资源来源例析

信息资源来源的媒介可以是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通过电视、报纸等关注与化学相关联的社会新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产生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等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手机生产车间的“中毒”事件,中毒物为烷烃家族中的“正己烷”,让学生感知物质的毒性,树立绿色化学概念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关注每年11月份评选出来的物理、化学等诺贝尔奖事件。2010年物理诺贝尔奖颁给了石墨烯发现者,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石墨烯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化学方法对石墨烯这种材料进行改造,如石墨烯和氢气进行部分加成反应,使之成为半导体,氟化石墨烯使之失去导电性等,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011.3.11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在处理核危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硼酸物质吸收快中子,以阻止核裂变;在核污染通过大气层扩散后,人们因怕辐射伤害而引起恐慌,出现购买大量含碘食盐的现象,一度造成缺盐局面,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科学上讲,吸收一定浓度的碘元素可以阻止I-131的核辐射危害,但含碘食盐中碘元素含量少,无法满足摄入的碘元素处于饱和状态,若过量摄入碘元素也会引起不良反应,伤害身体,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指导性的重要性。互联网的信息更是海量,从微观结构到宏观世界,从单一教材图片到色彩丰富的图像,从静态的描述到动态的变化,从过去的化学史到现代的科学家,从课本中的实验到现实中令人惊异的化学实验等等,向我们展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2.化学信息资源特点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取长补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完善教与学。综合分析各种媒介的化学主题信息,主要表现了如下特点:

(1)关联“化学”名词的获取和问题的产生通过媒介迅速获取新闻中相关“化学”的事件,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产生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2)提供物质微观结构中的图片和比例模型资源平台提供了每种物质微观世界的结构式、晶胞和比例模型,还有丰富的色彩样式,是教师制作课件时的好素材。

(3)准确可靠的物理量数据参考资源平台附有详细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物理量数据,方便查阅者直接引用或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严谨的逻辑思考习惯的依据。

(4)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资源平台对化学物质的应用和联系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链接丰富,很好的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寓化学原理于实际问题中,可以使读者很好的体会学以致用的理念。

(5)化学实验视频的有趣性资源平台提供的实验视频多以巧妙、奇特又合理的视角冲击着我们的想象力,是课本教材外很好的实验视频补充,是化学实验付之于实践很好的启蒙老师。

3.化学信息资源的应用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相关的社会新闻”素材常常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又可以用来进行化学命题,而且,了解这些新闻是提升自身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现。

(2)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学习资源

网络作为一个免费、开放性的资源平台,提供给学生的是巨大而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平台进行搜索备课时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而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策略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将会事半功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报告、反思、评价等过程,完成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再是课堂上的强化化学概念的理解等“灌输模式”,而是新课程所要求的理念,发展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和观念,强化问题解决能力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沟通能力。

三、反思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一项长期的实践课题,如何让技术恰如其分的发挥作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备课中将技术与我们的化学教学相互衔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当然,要实现整合,其核心是要有基本的信息素养,要在先进的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指导下,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对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个性化、系统化、实用化.但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另外,不能利用模拟实验代替化学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时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因此,希望本文为后续的化学信息化学教学提供一些积极正面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高一年级的新生们迎来了紧张而又充满新鲜感的高中学习生活。然而这些学生们的新角色体验却并不轻松。

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开学一周以来,进入高中的孩子们大都表现得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有的难以适应高中新课改的教学思路和要求,有的和身边的新同学合不来,有的因为自己的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而自卑,有的还不会计划和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往往和学生一样并无思想准备,因此难免一起陷入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一、从“督”着学到主动学

光华鼎力高考问题研究专家武俊杰指出,课改后新课标对必修模块教材内容是基于基础知识水平层面的,难度有所降低,而与之配套的现行教辅仍然基于历年的高考选拔水平。而且,目前在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是用教辅的试题难度来对必修模块进行知识要求,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拔高,结果让刚上高一的学生感觉一时难以理解,听不懂,学习吃力。

武俊杰表示,新课程更强调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对于自制力好的学生而言,学好新课程并不难,但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被“督”着学、被“手把手”教的孩子来说,会难以适应。

二、慎选课外辅导班

一进高中,新生们明显感觉到高考的迫近,北京市第109中学教学副主任李瑞萍介绍说,由于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更强调高考的压力,高中的思维方式与初中截然不同,尤其是数、理、化等理科科目表现最为明显,学生适应起来也相对更困难。她提出,家长此时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帮助其在高一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目前高一新生遇到的主要是初高中过渡与衔接问题。要不要参加课外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如果学生对某一单科的知识积累有问题,初高中衔接不上、理解不了,学习吃力的情况下,不妨参加课外辅导,迅速消解知识难点,才能在高一打好基础,为高三冲刺高考做好铺垫。

篇8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根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7个学期来完成学业。

二、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笔记,有针对性的列出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五、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六、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补充,总结经验。

七、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浏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网络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八、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确定补修专业。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不断地加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吸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分析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注重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篇9

一、以有趣的实验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实验的作用,将做实验改成了讲实验与背实验,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实验操作变成枯燥的理论记忆,使得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中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与实验亲密接触的机会,没有了实验的化学教学,就如同是没有翅膀的鸟儿,失去了生机,剩下的只是枯燥的理论。对于实验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效,以有趣的实验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在做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使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验中得以再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实现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外,还要加强学生操作实验,以实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1.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在进行教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掌握正确的操作行为,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在一些关键处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与主动思考上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物质的本质与变化规律。

2.加强学生操作实验。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使学生主动地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亲身实验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这样所得到的知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巧妙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和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和常有创新。问题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强大动力原,是学生产生不断的学习动力的根本。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我们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心中产生困惑,进而在好奇心与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往往只需要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技巧,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积极的思维,才能于无疑处生疑,然后再释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对教师持批判精神,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并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的思想交汇,思维碰撞,使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对知识的体验产生深刻的体会,形成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教学媒介、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质的飞跃。它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媒介转向多彩的教学屏幕,从单一的听转为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实现了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可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用多媒体的立体与动态效果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兴趣与思维能力。如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具有不可感知性,采用传统的说与讲的教学方式,利用教材静态的插图与模型,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而且难以将抽象的知识讲清讲透,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微观的粒子宏观化,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篇10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