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生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每天早上8点30分起床,,8点40分吃早饭9点务必吃完,9点20分下楼锻炼(中间休息)9点40分上楼做作业。12点吃午饭休息30分钟做作业。
2,3点钟务必做完,阅读时间1小时,看电视30分,(可以拿来打电脑注:只有电视时间才能拿来打电脑)4点30分下楼跳楼梯,跳绳,跑步。5点上楼做仰卧起坐一分钟务必做30个做10分钟。
3,5点10分学电脑(50分钟)6点吃饭6点20分务必吃完其余时间娱乐8点半洗脸刷牙洗澡9点睡觉。
拟订人:郭庆悦
顾问:郭建
篇2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篇3
【摘 要】 本文就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运用策略作分析,旨在阐述运用情境化教学环境氛围来优化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富有开放性和生活化的学习载体,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开放性 表达 探究
英语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情感,运用实践、体验、活动等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综合语言学习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活化课堂学习过程的方法来激活学生英语学习认知思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中积极表达和交流,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创设自然生活式学习情境,激发自我主动参与思维
英语学习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交流过程中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基于上述教学认识要求,多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认知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英语学习源于生活的本质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潜能。
通过创设自然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合课程资源于现实生活过程,增强认知体验。首先,营造与课程学习内容相似的环境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其次,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探寻学习的资源,并能够从生活中概括学习的收获。再次,建议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表达,尤其是发挥他们的角色扮演升华作用,鼓励学生能够深入表达交流。
这样的自然生活式学习情境,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潜能。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为大熊猫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生活环境。可建议学生能够运用画笔画出大熊猫理想生活环境,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If you were a giant panda,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riend? 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能够围绕大熊猫生活习性和课文表达主旨,找出各个阶段大熊猫的发展变化以及习性,并鼓励学生能够运用道具扮演大熊猫,表达“What character do giant pandas have?”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二、深化互动交流式学习过程,增强综合认知实践体验
活化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最为主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兴趣,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其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任务引导下能够深入探究交流,增强认知体验。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潜能动力,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更能够增强实践体验。首先,优化设计贴近课程学习内容的语言学习任务,为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方向。其次,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表达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相对话等形式来深入学习交流,强化语言知识积累和运用。再者,多引导学生能够在自由式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潜能,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予以表达。这样的互动交流,更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深化互动交流,能够更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运用能力。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A Best friends”教学过程中,不妨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朋友性格、朋友作用、怎样交好朋友等三个方面来深入思考交流,并以此设计学习任务,建议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题目:Why do we like to play with our friends? What do we learn from our good friends?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在互相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运用展示成果式学习平台,培养发展创新学习精神
活化课堂学习过程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体现,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更好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策略。学生语言学习才华展示过程更是发展创新能力不断体现的过程。
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中,应该突出多元化和过程性,即要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才能展示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学习价值意义。首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才能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讲故事、唱歌曲、演小品等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学习认知。其次,运用学习园地、走廊画报等静态学习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才华。再者,多运用激励评价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在充分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基础上,多运用情境式和互动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探究。课堂教学过程的活化,更利于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正确运用。
篇4
一:每天早上9点帮着老妈去买菜。(好处:一可以锻炼自我生活能力,二可以呼吸清晨新鲜的空气,何乐而不为?)
二:11点的时候将饭菜弄好。
三:每天画一张结构制图,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好处:为下学期的制版课奠定基础)
四:每天复习一门成考科目。星期一数学,星期二语文,星期三英语......循环往复。(好处:今年的成考意外报成本科,意外考上。不意外的是要补交5000多的学费。只好重考专科)
五:每晚都要写博客和日记。(好处:写博客是锻炼自己的打字速度;写日记是与自我进行沟通。)
六:早上和晚上都要向父母道:早安和晚安。(好处:一步一步的好心情。)
篇5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根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7个学期来完成学业。
二、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笔记,有针对性的列出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五、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六、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补充,总结经验。
七、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浏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网络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八、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确定补修专业。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不断地加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吸纳新的技能和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分析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注重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业。
篇6
关键词:化学;学考;复习;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1
高中化学学考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起到指导和推动的作用,高中学考复习是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承担着进行人才素质教育和迎接达标考试的重要使命。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学生第一学期的十月就迎来了第一次化学学考。学考复习虽然没有高考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但也有时间短、内容多、对象广的特点,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生源一般甚至平均之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第一次考试就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为后续的科目和选考腾出更多的时间呢?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取得最佳的学考成绩。
何谓学习动机?它是指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萌发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它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兴趣,应该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结构成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便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培养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知觉好奇
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内部唤醒状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考和选考上已经做好了选择。现在的学考应该是学生相对薄弱的科目,笔者所在学校尤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中下、学习习惯较差、自我克制能力弱的学生,更是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满和厌恶。如果在复习课上将化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知识产生于生活、所有化学原理基本都是借助对口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不断实验和研究得到的。比如,在复习硫元素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硫酸型酸雨着手,把酸雨的成因与防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工业生产和稀浓硫酸的区别知识串列起来。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对化学的兴趣。所以,在高中化学学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枯燥晦涩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化学情景,并发现一些化学问题,使学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正确答案,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师语言,激发思维动机
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造就的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催眠剂,后者则是兴奋剂。短暂的学考复习时间更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如:如学生对有些相似化学式容易混淆,容易张冠李戴,如生石膏(CaSO4・2H2O与熟石膏(2CaSO4・H2O),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CaSO4前系数的不同而加以区别。“一回生CaSO4・2H2O ,二回熟2CaSO4・H2O”,就像我们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的口头禅,这样就使学生很简单地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趣味性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能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当讲盐类水解规律时,可用“两军对阵看谁强,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谁强显谁性。”这种生动的语言,既突破难点,又风趣。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对别的物质的类似的创作欲望。教师运用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平时有意识地动一下大脑,查阅一些资料,相信你定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三、巧设实验,诱导探究兴趣
化学学考虽然时间短暂,但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适当的实验对整个复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内容繁多,任务艰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感觉。这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关化学实验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学考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既可以感受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又可以探究氯气的各个性质,尤其是使鲜花黯然失色,还可以制备生活中的漂白粉。种种必然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这样这节课定是兴趣盎然的,这节课的效率自然是高效的。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师语言、巧设实验等方式直接动机被充分激发之后,还要给予强化。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感受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都会使学生的动机演化为持久的学习情感。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又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钟 萍.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14(48).
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让科学教学变得生活化,但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仅仅将学生局限于狭小的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没有任何活力和生机,因此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首先应提高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知识和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进行科学问题的探究,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学会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理解科学知识,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自然中生物的视频,视频中主要讲述的是在树林的旁边有一块稻田,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和蛇等动物,水田中有几只青蛙和蝗虫,引导学生观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动物觅食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会想到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新知识。
二、探究材料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的探究材料是探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生活中的科学材料和学生熟知的材料进行探究。如果探究中让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器材,学生会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但探究材料如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被学生所熟知,那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到课堂的教学探究当中,同时也更有利于探究的顺利展开,增强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量的转换》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工具,如打火机、电吹风等,让学生在这些生活化的物品中学会观察科学现象,并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就能够明白这些物品有的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有的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科学知识。利用生活化的物品进行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具有良好的探究效果。
三、活动开展生活化
课堂教学虽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现象不能局限在课堂中,展开合理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开阔,科学探究活动也更加的广泛,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学会利用课堂外的广阔天地与课堂教学两者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存环境》一课时,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相互配合制作一个动物生态瓶和一个植物生态瓶,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观察到和看到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模拟一个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满足动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课外生活的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动手制作模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科学知识相互联系,又能够对课堂学习的科学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开拓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课外活动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作业生活化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给学生布置可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探究科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课外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和补充,是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最好证明。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的范围,增强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一课时,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课下探寻蜗牛的生活,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进行记录,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小作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课堂中分享给同学。这一生活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激情,纷纷参与到对蜗牛习性的探究当中,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科学教学的生活化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要求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材料,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在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养成科学精神,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
随着教育革新的不断加深,“生活化”教育模式得以实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样的,在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中,“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受到重视,并且是把“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带到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重视对人的培养,要立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本文将从生活实际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四个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探讨。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 理学 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 计算 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 医院 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掌握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通过与教育诸要素相整合来完成的。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在职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利用动画、影像、场景、音乐、对话等形式,把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的演绎表现出来;在数学图形教学中重现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对话场景等,使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投入,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 规律 提供依托。同时, 教育 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 计算 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却容易忽视其中的规律,而简单的生活规律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学《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将简单的生活规律融合到实际教学中的。
篇9
关键词:信息;激发;探究活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标准也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不仅是对科学方法观摩或模仿、更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
那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活力呢?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信息,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以下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进行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利用“现实社会”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如,“近年来一些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新闻报道与新闻图片在讲述“二氧化碳”时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性,学生更急于知道其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气体,它是不是只对人类有弊无利呢,这种气体到底具有什么性质等,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巧用信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如,上化学式书写一课,我开头就投影几种物质化学式;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学生一看炸了锅,都说错的。我问:各错于何处?学生马上答出;第一个元素符号顺序摆错,第二个原子个数比错误,第三个原子团个数写法错。我马上就提示,刚才三点就是我们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关键。我们一起来各个击破。这种示错的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抓住了重点,由枯燥式讲解课变成一堂师生探究课,事半功倍。又如,碳化学性质一课,我开头就讲一个新闻;我国近年来发掘了一具千年妇女古尸,肌肤有弹性,头上青丝依旧。考古学家发现棺木周围有一米厚的木炭。我就问:这古尸保存如此好,什么原因?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说明碳单质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了,气氛活跃空前,终于得出结论:碳在常温下稳定,不与周围的水、空气、土壤的酸碱等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木炭起到保护古尸的作用。可见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地保持下去。
三、借用实验信息,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探究欲望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有利因素,在实验探究中经常出现许多具有启发性的信息。如,在进行“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时,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已经能解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但当继续通二氧化碳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浑浊又恢复了澄清。学生顿时大呼奇怪,脑海中迅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原先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哪里去了?最后恢复的澄清液体是原来的石灰水吗?如果是又为什么没变浑浊了呢?面对有别于原先认知的新现象、新信息,学生主动探究多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时时有信息,处处是信息,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艳.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5).
篇10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教学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94-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可见,当前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实践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这样才能够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自行将知识内化,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好玩、好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升数学素养。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教学接近活化
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要以此基础,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学生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时,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语言较繁复的概念、算理、公式等,而且它们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的。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这些抽象的公式变得更加直观,也更加易于理解,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二、挖掘教材知识,让学生探索生活
数学规律和知识源于客观现实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数学科学规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这些知识和规律,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或者从教材入手,挖掘每一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生活现象,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从“轴对称”这一理论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或联想生活中的实物,思考哪些实物的形状体现了轴对称的原理。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同学们,其实轴对称的理论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早上我们起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等的形状,我们推开的带有折页的门……都反映出了轴对称的道理。 ”听了教师的一番生活化指导后,学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震,自然体会到轴对称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自然进入思考探究状态,自觉走向现实生活,挖掘轴对称原理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加深入、深刻地领悟这一知识原理。
三、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联想,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且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世界,需要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形形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是共有的.若将枯燥的数学课堂与多彩的生活事件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学生有一种数学与生活十分贴近的感觉,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
四、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拓宽视野